第一篇:自闭症家庭中父母的注意事项
自闭症是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自闭症的表现多为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不愿与人交流。由于自闭症的病因复杂,导致自闭症治疗起来很困难。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里父母的变现十分重要,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父母对疑有孤独症倾向的儿童,应尽早去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儿童神经精神、心理、保健专,)确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年龄、临床表现、功能损害各不相同,治疗需要因人而异。治疗前由主管医生和家长一起评估儿童的基本心理功能,如语言,社交,动作行为,生活能力等发育水平,然后制定个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治疗方案。
(2)尽管孤独症的病因不明,但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行为治疗,教育和训练,如语言训练,社交训练,感统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训练,游戏活动等,并辅以药物治疗,但并不是每个孤独症都需要服药,目前也没有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治疗师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多教、多练、不断强化、长期坚持,患儿就可取得明显进步,病情可得到积极、有效地控制;
(3)母亲要注意孕期保健,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进行优生优育工作。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婴儿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烧惊厥,多次的高烧惊厥也会造成脑损害;
(4)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5)建立亲子依恋和情感联系,家长应让孩子多与外界环境接触,多参加各种锻炼,让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交往和学习,使其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健康发展,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第二篇:浅谈家庭中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浅谈家庭中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姓名: 学号:班级:
摘要:
每个人在出生之时,都做了选择,包括四个部分:身体、父母、地点、环境。家庭即由此四种处境组成。这一切是人在灵魂投胎的时候,所选择进入的处境,即家庭环境,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家庭是一片天,父母是这片天的“掌权者”,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经常被我们看成什么样,经常被我们说成什么样,经常被我们怎样对待,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现实。父母无不希望孩子如自己所期望般成长成才,可是父母越大的期望总会造成自己越大的责任和压力,也造成孩子更大的负担。如今社会变化的脚步也日益加剧,人际关系的复杂和选择的多样性,使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少,家庭衍生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日趋恶化,这也是许多家庭产生矛盾和问题的根由。
关键词:家庭,父母,孩子,沟通,方法
二十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与精神分析师苏利文曾说,一部“人”的发展史,就是“人际关系”的发展史。每个人自出生起,便活在人际关系里。一个人6岁之前所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家庭就是你最初学会沟通的地方,而沟通也是建立和改善父母与孩子关系相当重要的一环,由於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加上父母对孩子较高的期望,以及受到一些传统固有模式的影响,往往使父母与孩子相处时容易产生摩擦,冲突,无法将对孩子的爱和善意适当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落入挑毛病,发牢骚,仇视的恶性互动循环中,以致和孩子无法沟通,关系不和谐甚或感到挫折,而且父母常不顾及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导致其总和父母唱反调或者无自我的服从。同时,在孩子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常因父母的专制、忽视或放任而产生父母并不关心自己,不理解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孩子不愿与父母再进行过多过深的沟通,也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疏远和僵化。许多心力交瘁的父母常不解:为什麼自己那麼关 1
爱孩子,反而造成亲子间更大的冲突与鸿沟,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有了障碍。那么家庭中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一、学会尊重你的孩子
现在的人际沟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因为人们都觉得没有尊重就没有交谈的必要。尊重是基础,也是前提,而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尤为重要。
有一天晚上,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可能是玩累了,夜里尿床了,第二天早晨,悄悄把事情跟他妈妈说了,结果他妈妈在和邻居交谈的时候,很随意地就把这件事情说了出去。小男孩知道以后,非常生气,妈妈从来没有见过他发那么大的脾气。原因为何?因为小男孩感到他没有被妈妈尊重。很多父母自认为对自己的孩子非常了解,其实都是片面的。在这些粗浅的了解中,却又往往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个核心问题——尊重。没有尊重,就不会实现很好的沟通。再比如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大多数有翻看孩子日记、短信甚至QQ聊天记录的习惯。也许出发点是好的,希望通过种种迹象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困惑。其实不然,这种行为给自己和孩子之间造成了一个无形的屏障——孩子缺少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而家长呢,会成为他们眼里被仇视怀恨的对象,就此矛盾出现了。因此,如果自己的孩子处在青春期,更要懂得尊重他们个人的隐私和想法。
二、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少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感觉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亲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得紧张,甚至无话可说。青春期的孩子,部分是孩子,部分是成人,身体和心理变化明显。这一时期的亲子冲突之中存在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没有认真的去了解、倾听自己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成长和变化,未随着孩子的长大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总觉得他们还是自己眼中那个不变的小孩,自己是他们的父母,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结果父母觉得孩子越大越难以了解,孩子又觉得父母越来越不了解自己。
有一个经典的小故事:在美国有一个大牌的节目主持人,他主持一档和孩子交流的话题节目。有一天,他问一个孩子:“假设你正驾驶着一架飞机飞行,飞机上满载着乘客,但是飞机突然没油了,你怎么办?”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第一个跳伞。”这时,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他们没想到,孩子会这么鬼头,遇到问题的时候,居然想到自己逃命。等台下观众笑完了,主持人接着问:“然后
2呢?”孩子说:“赶紧去取煤油,然后去救他们。”这时候台下变得鸦雀无声了。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在孩子单纯、幼稚的想法里,居然有这么善良而且博爱的心。主持人可贵在哪里?可贵在能把孩子说的话听完,正因为他把孩子的话听完了,他才能真实地、完整地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父母太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心上,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了解自己孩子的,就很难听到他们最真实的声音。
还有一个孩子,在路边蹲着看蚂蚁,这时候有个成年人过来,问他:“孩子你在做什么?”这个孩子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啊!”成年人非常地奇怪问:“蚂蚁怎么会唱歌呢?”孩子说:“你又没有蹲下来,你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呢?”由此可见,有时候父母只有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真正听到他们的想法。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都很忙,根本没时间“蹲下来”跟孩子互动沟通,或者没机会把孩子的话听完。但是,父母还抱怨说“孩子不愿意理我”,或者“一听我说就烦”。所以改变这种状况的前提,就是学会做一个会听自己孩子说话的父母。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他们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向你诉说不高兴的事,你应该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如果是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关注他们的谈话内容,你也可以使用“嗯”、“噢”、“是吗”、“后来呢”等词语,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这样,不仅使孩子更乐意向你倾诉,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和孩子平等沟通
说起平等,其实父母跟孩子之间肯定是不平等的。父母跟孩子怎么可能平等呢?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一个是监护人,一个是被监护人;一个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命脉,一个是被抚养的对象;父母上有老下有小,困难重重,苦恼多多,权利也多多,孩子却不是这样,所以他们当然是不平等的。但是,在沟通当中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即使你的孩子再小,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人格都是平等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沟通都是传统的单向权威式的。
一个10岁的男孩,被怀疑偷了邻居家的东西,邻居就来告诉他爸爸。他爸爸一听就把儿子给抓了回来,抓回来就打:“你拿人家东西没有?”“爸爸我没有拿!”“你再说,你拿了没拿?你看着,你今天要敢不说实话我不打死你!”“爸!我真的没有拿人家的东西!”“孩子,我可告诉你啊,你这一辈子有什么毛病都可以,但绝对不可以有这个毛病啊。你知不知道,你爸爸就是因为这个毛病而五进宫啊!”父亲气急了,把他吊起来打。怎么吊呢?倒吊着!头朝下,脚朝上,继续打。边打边骂,孩子哭着、喊着、挣扎着。听着孩子哭喊,这位父亲顺手抓起一个东西塞住了孩子的嘴。我们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当一个人头朝下的时候,呼吸都很困难,而父亲又堵上了他的嘴。两分钟不到,孩子的脸色都不一样了,也不再挣扎了。这个时候爸爸才紧张了,赶快把孩子放下来,抽出嘴里的东西,背起孩子疯了似的跑向医院。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这个孩子没有被抢救回来。10岁的孩子,天真烂漫的年龄,就这样死在了亲生爸爸的手里。原因是什么?我是家长,我就打你了怎么着!我都五进宫了,你可千万不能啊!这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于是到现在也说不清楚邻居家的东西到底是不是这个孩子拿的。也许人家以为父亲都五进宫,儿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吧。反正永远地不知道真相了。所以,在这种单向权威的家长制作风的控制下,是很难进行平等沟通的。
平等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父母要学会去关心自己孩子关心的事,和他们聊天,从他们想什么、关心什么入手。在和孩子沟通时,讲究技巧,与孩子是谈话而不是训话,要平等沟通。在相互交谈中做家长的特别要注意,一定要细心倾听孩子的叙说,了解他在学校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想和所做之事,并要给予适当评说。把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融入孩子的叙说之中,或夸奖、或批评、或提醒、或建议,充分体现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与尊重。
缺少沟通的生活是枯萎的生活,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在我们生活中,关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问题处处可见,就是一次或是一些微小的问题,在不适当的沟通中也会演变成巨大的摩擦和冲突。父母如果学会一些有效的沟通方式,以尊重、宽容、平等、鼓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何愁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呢?
参考文献:
【1】 马跃如,曹裕.管理沟通【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
【3】
【4】
【5】 余世雄.有效沟通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117.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8.124~129.张勤.学会与孩子沟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李红.改善亲子关系妙招【Z】.中华家庭教育网,2010.
第三篇:父母饮食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水果在早上吃饭后2小时吃,晚上绝对不要吃。
2、每天早上起床测一次血压,晚上测一次血压。
3、每天坚持吃约3瓣大蒜,最好为蒜泥形式。
4、每天吃三颗核桃
5、每天吃三个枣
6、少吃凉菜,如果吃就在里面放一些姜沫,绝对不要在晚上吃。
第四篇:高功能自闭症的介绍与入学注意事项
高功能自闭症的介绍与入学注意事项
自闭症(autistic disorder)一种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临床上多以儿童最为多见,一般成年人患此病,多会出现感知,智力,思维异常等表现。走出自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家长耐心的进行开到陪伴。虽然是心理上的问题,但是专家介绍说,自闭症患者也需要做好日常的饮食工作,如果坚持饮食的合理、正确、科学的话,那么能够很好的协助患者们治愈疾病,当然不是简单的自我封闭,而是内心的一种自我隔离,不愿意与外界有过多的联系,自我封闭给患者的内心带来的伤害肯定是不小的。
自闭症一种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临床上多以儿童最为多见,一般成年人患此病,多会出现感知,智力,思维异常等表现。走出自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家长耐心的进行开到陪伴。
目前全世界自闭症患者已达6700万,国自闭症患儿激进估计已超过100万。因为传统疗法对于自闭症这种疑难杂症不能有效控制治疗,使疾病并不能像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时间的拖延,让孩子们随着岁数的增长,病情也就定性了。
高功能自闭症是怎么回事
而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 ’属于自闭症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区别于学者症候群,与阿斯伯格综合症相似。不过与阿斯伯格不属于同一疾病。高功能自闭症属于自闭症的高功能人群,智商高于其他自闭症患者甚至远超正常人!
高功能自闭症占自闭症的百分之十。其症状与阿斯伯格综合征极其相似但也有不同,例如:阿斯伯格综合征对交友持主动态度而高功能自闭症属于自我封闭。在语言上阿斯伯格综合征无明显障碍而高功能自闭症存在比较明显的语言障碍。运动方面阿斯伯格综合征相比高功能自闭症有明显差别。”上述这些是百度百科给予的介绍和解释。那么一般的自闭症,或者说典型的自闭症中,语言功能是有障碍的,往往在幼时开口说话就较同龄人迟缓;而高功能自闭症则是没有语言障碍,学习能力和他人相当,仅存在交际上的困难。这里的“高功能”是相
对于典型的自闭症而言的。
要将某个病例诊断为自闭症,在临床上应完全具备三大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存在质的损害;交流沟通障碍;行为刻板重复、兴趣狭窄。其中交流沟通障碍不仅表现在言语上,还表现在非言语方面即肢体语言、姿势的使用,还有目光的交流,相互会意的微笑等,这些都构成无声的语言和情感的交流沟通。而高功能自闭症是指如下的情况:部分自闭症儿童在学业上,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几乎与同龄儿童相差无几,用韦克斯勒‘大卫-韦克斯勒(David
Wechsler1896-1981)’智力量表测查得出的智商可能接近正常或正常。这样的儿童一般没有明显的“语言发育延迟”现象,并且认知能力较好,婴幼儿早期难于辨认。如果他们在幼儿园、学校的学习能力没有问题或问题不大,一般生活可以自理,便会将其缺乏与人交往的意向、行为刻板重复、坚持同一性等特点误认为“性格内向”、“高傲、不爱理人”、“与众不同”。具有儿童心理发育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可以辨别出他们的异常,但由于他们相对于大多数认知水平低、社会适应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自闭症儿童来说,功能较高,因此,冠以“高功能自闭症”这一名称。然而纵现这一组儿童,他们在学业道路的后一段,也还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或许是由于社交和行为特征的总体影响造成的。
为高功能自闭症学生所提出的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日程表的使用、为患自闭症的学生所准备的学业材料、社交技能的发展、和行为的管理。对高功能自闭儿来说,这些建议并不一定都是必要的或是合适的。但这些建议所依据的原则,对所有的患自闭症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这些原则包括:·将你对自闭症特征的理解作为理解患自闭症学生的行为和学习风格的手段。o通过发展每一个学生的长处来培养新的技能,并o运用视觉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日程表、学业内容或行为预期。牢记这些原则,可以保证你在对你的学生采用这些建议或发展自己的技术时能取得成功。
1.当自闭儿进入到正常的班级情境时,最好能使班级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或者与他们的长处有关。例如,智力残障的学生常被编入体育课之类的选修课程。对自闭学生来说,这种策略或许不能取得成功。这类班级的社交性质和结构的缺乏,会使他们难于在其中取得成功。如果将他们置于一个数学或者计算机之类的选修班级中,他们可能更加成功,这是他们的学业方面的长处、和强烈的兴趣,并且是在结构化的情境中发生的。知识点出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890377.htm?fr=aladdin
知识点出自:http://
第五篇:关于某某市中年空巢家庭中父母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某某市中年空巢家庭中父母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
前言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空巢现象对中年人的影响,探索帮助空巢家庭更好的度过空巢期的方法,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措施,加强空巢家庭困难老年人的帮扶工作,我们对天津市红桥区周边的空巢家庭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调查。“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或成家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父母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一 调查结果以及分析
(1)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
大部分被访者年龄处于56岁以上,大概占60%,51-55岁的占到10%,50岁以下的占到30%,列表如下:
(2)与子女的联系情况
空巢老人的子女因为结婚或工作等种种原因,离家在外,回家时间有限,我们对老人与子女的之间的沟通联系做了调查,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看,老人与子女的联系主要靠电话,联系也比较频繁,大部分的老人与子女额关系也比较亲密。(3)日常的主要休息娱乐方式
老人的健身娱乐形式主要是做家务、散步和早晚到活动场所锻炼等。在被调查者当中,运动散步为主要娱乐方式的老人占一半以上;少数老人选择养鸟、养花等休闲形式;近一成的老人既不健身也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休闲的方式是在家看书、看电视或为子女带孩子。30%的老人几乎天天锻炼,花很多时间关注养生问题,25%的老人平均每周能进行3到5次的锻炼。
(4)空巢老人现在的生活状况
从结果看出,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满意的,接近一半的老人的健康状况也比较好,这很可能与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有关,超过一半的老人经常锻炼
身体。但是也有一部分老人反应生活比较孤独,没有精神依靠,因此社区很有必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大学、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
(5)对以后生活的期望
空巢老人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大多数的老年人不愿与儿女同住,56%的老人说需要日常照顾,但只有30%的人愿意让儿女来照顾,空巢老人他们最需要,最迫切想要得到的是精神方面的照顾。在所有被访的老人当中,25%的人认为空巢现象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影响很大,50%的人认为影响一般,自己能适应生活,也理解儿女的负担。
二 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1.空巢老人缺乏照料,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社区组织照料。调查中,有60%以上老人的子女在天津市居住,只有很少一部分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但身边子女由于工作、上学、小家庭自身经济状况等原因无暇顾及老人,导致老人日常起居缺乏照顾。而居住地组织机构由于设施、人员等因素,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满足需求的功能不全。有45%的老人家庭需要社会提供生活和健康医疗等物质方面的服务,而目前主要靠邻里互
助和社区组织偶尔提供服务帮助。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仅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社区居委会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2.部分空巢老人家庭生活困难。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54%的老人已经退休,退休金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32%的老人还处于无业以及待业状态,生活经济来源主要靠配偶、子女或政府救助。“空巢老人”生活简朴,清贫,还有14%的老人至今还在岗,甚至有的劳动强度还比较大,生活压力比较大。
3.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贫乏。调查显示,55%的老人需要精神上的安慰,80%的老人都是通过电话与子女联系,除此之外就是锻炼,做家务,看电视,看似规律实则无聊,整天闷在家里和处界接触聊天说话不多。30%的老人把消除孤独视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思想交流、语言沟通,更需要亲情慰藉。
4.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较差。“空巢”老人是患病高发人群。在被调查的老人中,45%的老人反应身体比较好,饮食规律,但是多多少少也有点儿小病,55%的人反应身体不好,将近二成的老人都有重病在身,虽然亲情和子女经济资助对老年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相比较而言,社会保障仍然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对于那些收入不太乐观的老人,更是生不起病,家庭生活处于因病返贫状况,21%的老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医疗问题。还有一部分空巢老人居住条件差,生活设施不全。有19%的老人反应改善住房条件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由于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子女不常在身边,使老人生存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三 对策建议
1.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强调家庭养老,主体内涵是子女尽到赡养义务,而在养老形式上正日趋多元化,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大学、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社区成立老年人体育等专业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化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设立老年文化教育点。组织老年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老保健知识等,增长知识,丰富晚年生活。
3.建立有效机制,帮助解决经济困难。从这次调查平均数据看,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空巢老人”家庭生活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帮助。从老龄工作角度,我们认为需要建立救助机制。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把他们纳入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使“孤独”“空巢”老人集中居住,集体活动,解决部分老人问题。对低保边缘的困难老人,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予及时救助,保障晚年基本生活。同时,要倡导社会各界救助困难老人,与困难老人结对帮扶。继续发扬邻里相帮的好传统,最大限度地挖掘居民的互助潜能,提高互助意识和互助水平。
4.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胁状况,这是“空巢老
人”面临的安全问题。各级党政和老龄组织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烧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行动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采取爱心超市、爱心衣被银行等办法,逐步建立“空巢老人”的“支持监护网络”,发动邻居、民警、志愿者和干部等做网络的支持人,每天探视“空巢老人”,及时、准确掌握老人状况,防止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