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豫有约》节目的优秀元素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金话筒主持工作室(编号:201412216042)。
摘 要:《鲁豫有约》获得“2009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社会制片栏目”。本文从节目定位、演播厅的布置、主持人的风格和主持人的提问技巧来探究本栏目的优秀元素,以期对其他节目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鲁豫有约》;节目定位;主持人
作者简介:王梦夏(1993-),女,淮北濉溪人,本科,安徽新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王群芳(1978-),女,安徽寿县人,硕士,安徽新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2
一、绪论
《鲁豫有约》是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谈话性节目,在2009年主持人陈鲁豫因其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获得“2009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电视主持人”,《鲁豫有约》获得“2009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社会制片栏目”。本栏目的优秀体现在以下方面:节目定位、演播厅的布置、主持人的风格和主持人的提问技巧。
二、节目的定位
对节目准确的定位有助于确定节目的发展方向,一档优秀的谈话类节目必须具备准确的节目定位。鲁豫有约的成功在于定位十分准确,鲁豫有约的定位是“寻找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在节目发展的不同时期,为了适应市场以及受众对于节目的不同需求,定位也有所改变。
1.初期阶段定位
前期阶段定位的时间段是在2002-2005年,这一时期的《鲁豫有约》定位在记录历史上,话题是高端的,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节选的17期节目中,只有五期节目是与历史人物无关的,其他的全部是历史人物。在嘉宾的选择上也是充分地体现了节目的定位。这一时期的节目采访的人物十分高端,例如刘少奇之女刘爱琴、陈毅之子陈昊苏、作家余秋雨等。
2.中期阶段定位
中期阶段定位的时间段是2005-2008年4月,这一时期的《鲁豫有约》刚刚开始改版,并在节目的后方加上了后缀改为《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在这一时期只要你有故事,无论是年龄、性别、职业都可以成为嘉宾。这一时期的定位在于平民化,不是走高端的深度对话路线也不是走明星访谈路线,而是全方位的,挖掘平民的故事,以及生活的点滴。
3.后期阶段定位
后期阶段定位的时间是在2008年4月至今,在这一阶段发生的新变化是加入湖南卫视加入了快乐的元素之后,栏目的名称有了新的前缀《快乐心灵,鲁豫有约》以及在后来2010年《鲁豫有约》登陆安徽卫视之后的定位最主要的是明星访谈,为了适应内地的实际市场,在内容方面也做了一些调整。这一时期的嘉宾大多都是明星,他们来到节目的原因或是因为要宣传电影或者演唱会等。
纵观《鲁豫有约》不同阶段的定位从高端访谈类节目到明星访谈节目,每一个阶段的定位都是在不断地调整,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受众的需求。从不同阶段的定位可以看出,节目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在不断地调整中完善节目本身,促进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演播厅的布置
在演播厅的布置中,有装饰道具、有大道具、还有一类是小道具等。利用这些各色的道具能够营造出谈话的氛围,谈话的氛围十分重要。好的谈话氛围和谈话空间对谈话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透过演播室的各个细节可以看出节目的定位,演播室是展现节目定位最好的证明。
1.改版前采访场地选择
在2005改版之前的《鲁豫有约》的录制地点是不同的,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有时候是在咖啡馆里、有时在茶室里,也有时候在嘉宾的家里。鲁豫和采访的对象坐下来一对一地聊天,这种氛围好像两个好朋友在一起一般,日常化的聊天让嘉宾感觉十分的舒服和惬意。
2.改版后的演播厅布置
改版后的《鲁豫有约》由原先自由选择场地,改为演播室谈话,与之前相比增强了现场的视觉效果,与此同时也增设了观众席这样有利于观众进行互动,同时在演播厅增加了300位观众席,演播厅的面积为1200平方米,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改版后演播室由两个大型的米色沙发以及增加了大屏幕和观众席。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大屏幕的使用,它作为一个不可取代的道具,大屏幕的作用是为节目提供背景图片以及视频短片还可以有视觉装饰作用。在《鲁豫有约》的演播厅有四根带光的小柱子在大屏幕的两旁,两根大柱子的作为舞台的支撑。整个简洁、清爽,符合节目的定位。
四、主持人的风格定位
《鲁豫有约》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栏目的主持人陈鲁豫,陈鲁豫被媒体称为”东方的奥普拉”,鲁豫的形象风格没有浓妆艳抹,淡淡的妆容、简单的衣着,气质落落大方,开朗干练。鲁豫最成功的一点是其特有的人文关怀,在节目中她可以保持一颗淡然的心,对待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1.语言“随意”而快乐
鲁豫在主持时最大的特点是在语言上的生活化,语言自然随意。访谈类节目的受众群体大多都是平民百姓,因此语言的生活化和朴实化则显得尤为的重要。从很多的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到鲁豫生活的语言,这种随意的言语可以使来访的嘉宾放松自己,有利于在节目中展现最真实的自己,说自己的最真实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2013年9月4日的节目《说出你的故事西游记30年―戏外女儿情》的采访中,鲁豫在采访迟重瑞感情生活时的语言就十分的口语化。我知道在生活中,迟大哥太太给他起的外号叫迟到。因为您性格比较慢,干什么事情都会迟到吧。
2.主持人的“博学多才”
陈鲁豫一位具有靓丽外形与渊博学识的主持人,从她的采访中就可以看出,她在节目中不会咄咄逼人去追问一个问题的答案,她会在细节的地方做功课,循循善诱面对不同的选题,她会从专业的角度去解析,去探究人物背后的故事。她采访美国的政要人物、采访韩国的驻华大使、采访运动员、采访钢琴家,在采访美国政要和运动员时,流利的英文让她在采访中没有任何压力,在采访中问到相关问题也是十分的专业。鲁豫的博学不仅在语言上,历史方面也有所体现,她采访过陈毅之子陈昊苏、作家余秋雨、围棋之子孔祥明。这些人物的访谈都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积累,文学的积累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的积累等。有观点称记者是杂家,意思是必须要知道的东西广泛,做访谈节目的鲁豫也是一个文化的“杂家”。3.真实的故事、真诚的对话
鲁豫给人的感觉是知性的、温柔的,在访谈时的她是机智灵活的,她独有的气质在节目中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可以感受到。她会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去感知嘉宾的喜怒哀乐,深刻地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真诚对待每一位嘉宾。在《鲁豫有约》的节目中出现了很多的普通人,只要有真实的故事,都可以来到舞台讲述。主持人陈鲁豫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她对于一些事件的态度是中立的,又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情怀。2015年3月24日《大s自曝分手闪婚始末,杨幂高调秀恩爱遭炮轰》鲁豫问大s“以前谈恋爱,比如说结束一段恋情,你是受伤的那个次数比较多吗?”“还是你会伤到别人?每一次说完以后,你说分手之后,你自己会痛苦多长时间。”“你不会想到我再去找那个人,你不会想到我再回去找那个人?”鲁豫问:“那疼你能忍,要是我的话可能一天可以,两天,要忍到一个月,我觉得我可能受不了,我会再回去。”问对待感情的态度,鲁豫将自己置身在这样一个谈话中,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主持人的提问技巧
谈话节目最重要的是需要抓住观众的眼球,抓住观众眼球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主持人的提问技巧,在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掌控者,又因谈话节目主要以交流为主因此提问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提问中主持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找准提问切入口
在访谈类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主持人一般在问问题时比较的含蓄,大多数的主持人采用的大多是渐进式和迂回式这样采访者更加容易接受。主持人喜欢在问问题时以小见大,从细微的细节入手。在鲁豫2012年5月10日采访金星时,有一段对话令人印象深刻,因为金星特殊身份,他是部队培养的舞蹈家,又是一个变性人,因此在问性别的问题上是十分尴尬的,在鲁豫从另一个方面问你怎么对你儿子解释这个照片的人,金星回答说:我说是他的舅舅。这样的提问方式自然亲切。
2.问题有针对性
节目因受到时间的限制,因此主持人必须把握节目的进度。因此主持人在提问时必须要有重点的提问,不能含糊、笼统,所以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
例如有很多次来上节目的嘉宾,他们每一次来节目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孙俪,第一次来的时候是刚成名的时候,第二次来就是为了宣传电视剧《辣妈正传》这样就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提问要有针对性,比如第二次孙俪做客《鲁豫有约》时鲁豫问的问题很多都是关于剧情的,在剧中怎么和小孩相处等问题。
六、结论
在访谈类节目中《鲁豫有约》可谓是佼佼者,2001年正式在电视荧屏上和观众见面之后到今天,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拥有了固定的受众,在前文中也对《鲁豫有约》节目的优秀元素进行了分析,从节目的定位、演播室的布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以及主持人的提问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其他的节目提供参考。
目前我国的谈话类节目尚在成熟的阶段,挑战和机遇并存,因此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借鉴的同时不断地创新。
第二篇:《鲁豫有约:快乐背后—欧弟》访谈节目策划案
《鲁豫有约:快乐背后—欧弟》访谈节目策划案
一、策划动机
欧弟,一个在内地发展的台湾艺人,从2008年8月开始加盟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逐渐为广大内地观众所熟知,他能说,能唱,能跳,异常活跃的主持风格令他在主持群中很是耀眼,受到了内地观众的欢迎与好评。但自从2011年9月2号,最后一次主持《天天向上》之后,欧弟再也没出现在那个舞台,本期《鲁豫有约》通过对欧弟的独家采访,揭开欧弟背后的秘密。
二、嘉宾介绍
欧弟:欧汉声,艺名欧弟,台湾著名歌手、节目主持人。1979年,出生于台湾基隆,毕业于基隆培德工家。1996年,年仅17岁的他参加“四大天王模仿大赛”正式踏进演艺圈。先后与罗志祥等人组成“四大天王”、“罗密欧”乐队组合。兵役结束逐渐踏入主持圈,并享有一定的名气。2007年进入中国大陆主持圈,先是在“老师”吴宗宪的带领下,与柳岩等从2007年03月开始主持陕西卫视《周六乐翻天》,在2008年08月又与汪涵、俞灏明、田源、钱枫、矢野浩二等主持湖南卫视新节目《天天向上》,受到了大陆观众的欢迎。另外,他还在安徽卫视等主持节目。
三、节目主线:
以四段不同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一是最初踏入娱乐圈,作为一名歌手的发展,讲述最初的音乐梦想;二是转型做主持人,讲述与老师吴宗宪的故事;三是进军大陆,了解他在新环境下的新发展及其对未来的期许;四是最近因为“限娱令”而止步大陆主持历程,将来的安排和打算。
四、节目流程:
Chapter 1:开场设计
嘉宾进场,通过播放短片对嘉宾进行简单介绍,短片内容主要关于他在乐坛和两岸主持界的经历。
解说词:
他是来自台湾的著名主持人,银幕上的他幽默搞怪,是个极具亲和力的大男孩。他出色的唱功,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和炫酷的舞步更让人为之惊叹。早在1996年,通过选秀刚刚出道的他与罗志祥等人先后组成“四大天王”、“罗密欧”组合,推出了多张专辑并广受好评。然而一切都因为一场兵役而改变…… 是什么让他在17岁时就勇闯演艺圈?又是什么让他成长为如今炙手可热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一路走来,这个总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男孩究竟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坎坷经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欧弟,了解一个综艺名嘴背后的故事。有请欧弟。嘉宾演唱他参加“四大天王模仿大赛”时的经典歌曲。
Chapter 2:片段一:最初的音乐梦想
通过嘉宾演唱的歌曲,引入话题,讲述欧弟的家庭经历(早期的幸福童年,以及之后因父亲的关系而发生的巨大人生转折)与歌手生涯。
相关问题:
1.1996年,当时你才十七岁,因为参加“四大天王模仿大赛”正式踏进了演艺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那时候就想过要进军演艺圈吗?家里人对你参加这样的比赛有什么样的看法?(由此提及欧弟的家庭经历,对他进入演艺圈的影响。)播放“四大天王”及“罗密欧”专辑的MV
2.大家都说你无论在唱功、模仿或者跳舞方面都很出色。回想当初那段歌手经历,对于你来说,是快乐多还是泪水多?那段时期,有什么让你记忆犹新的,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Chapter 3:片段二:华丽转型
播放短片(解说词的大致内容:由于服兵役,“罗密欧”就此解散。兵役结束后,曾经的搭档罗志祥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小天王。而本以为可以继续在乐坛发展的欧弟,却由于市场等各方面原因,迟迟未能推出自己的专辑。此时他决定进军主持界,并逐渐展露出他的主持天赋。而此时,他也遇到了一个对于他来说影响重大的人——吴宗宪。)
相关问题:
1.服兵役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你当时是基于哪些因素才决定转型做主持的?这期间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吴宗宪是通过上百场的校园主持培养了他出色的主持能力,那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从歌手到主持人的成功转型呢?
2.吴宗宪对你的影响。
Chapter 4:片段三:进军大陆
播放短片(解说词:2007年3月,在吴宗宪的带领下,欧弟开始主持陕西卫视“周六乐翻天”,从此进入大陆主持界。2008年8月,欧弟开始在湖南卫视主持“天天向上”,随后陆续在东风卫视、安徽卫视主持娱乐节目,逐渐被大陆观众所熟知。2009年3月18日,《天天向上》及其主持群获得了《新周刊》2008电视榜“最佳娱乐节目”和“最佳娱乐秀主持人”,欧弟同时摘得“新人”。获得第二届《综艺》节目暨电视人最具潜力电视节目主持人奖。2011年6月6日,荣获第17届上海电视节“才艺型秀风采主持”大奖。)
相关问题:
1.你是基于怎样的原因来到大陆的?在你看来,大陆的演艺圈和台湾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新的环境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适应?
2.刚刚提到唱歌,那对于你来说很重要。但是现在你一直在做主持。对于未来,你有怎样的打算?有想过重新回到乐坛推出个人专辑吗?
Chapter 5:片段四:何去何从
播放短片(解说词:欧弟独特的主持风格深受内地观众喜爱,预想他的主持生涯会一帆风顺,但自从2011年9月2号,最后一次主持《天天向上》之后,欧弟再也没出现在湖南卫视,很多观众疑惑欧弟因为什么原因“沉默”,甚至有粉丝
在网上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寻找欧弟”行动。)
相关问题:
1.你为什么离开《天天向上》?什么原因造成?因为你的“缺席”,很多观众反映《天天向上》不好看了,你怎么看待?
2.对大陆“限娱令”的看法?今后的工作方向?
五、选题策划的可行性和和操作性
随着欧弟的得奖,观众对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节目有较强的可看性。欧弟个人经历比较曲折,有较多的谈话点。欧弟善于搞活气氛,并很健谈。加之最近“限娱令”**,作为台湾在内地发展艺人首当其冲,当之无愧的话题之王。
六、嘉宾与观众的选择及设计
1.嘉宾(前面策划已提及)
2.观众:通过网上征集、粉丝团(可以是不同层次的观众群)
七、现场设计
以快乐温馨为主调,黄色灯光,沙发,营造家的氛围。
《鲁豫有约》栏目分析
推出时间:开播于2002年1月5日,2005年1月改版
播出频道:
《鲁豫有约》是由北京的一家传媒公司制作的,他的首播权及版权归凤凰卫视,卫星频道是凤凰卫视和安徽卫视。由于凤凰卫视在国内的受众群有限,所以《鲁豫有约》一开始与在内地影响力极强的湖南卫视合作。《鲁豫有约》跟湖南卫视的签约是到2009年底。然后于2010年元月1日登陆安徽卫视。播出时间:
凤凰卫视中文台: 首播:周一至周五 10:05-11:00、周六 16:40-17:35重播:周二至周六 01:20-02:15、周日 21:35-22:30 安徽卫视:每周一至周五21:27—22:15
主持人:
鲁豫——“用心倾听,真诚互动”
鲁豫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她的节目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倾听。有调查研究表明,她在节目中说话最多的时间也只占总谈话时间的20%,最少的只占7%。在她的节目中,常常是提问之后,就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受访者述说,不打断,也不急燥。
鲁豫在采访过程中,一般像一个恬静的晚辈或朋友,仔细地聆听经历人生风风雨雨的前辈、长辈对已经飘逝的过去的追忆。几乎每一集中,鲁豫的眼神都表现得异常专注,听到动情与激动处,泪水盈眶,神情感伤。她的提问舒缓亲切,似乎仅仅是帮助受访者回忆过去,找寻历史。
鲁豫就像和风细雨。她美丽温婉,知性而充满智慧,给人一种善良的亲切感。她除了主持节目,还接广告,出书,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让观众有更多了解她的机会。也把一个主持人的现实生活和我门拉得更近。她的生 活,她的工作,乃至她的婚姻爱情都成了我们关注的对象。也正是因为鲁豫的个人魅力,使得《鲁豫有约》更有看头。
节目宗旨:
“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纪录,充满人情味”。以鲁豫简单透明的提问、感叹和聆听,让嘉宾回忆往事,感慨人生,释放魅力,让观众在一种日常的、不雕琢的氛围中了解名人,知晓他们背后的故事,知晓他们洗净铅华后的真实自然。节目定位:
1、内容定位:
(1)、采访对象的选择
它的采访对象与大部分访谈栏目都不一样,她的关注点不是当下的火热人物,而是一些过气的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也就是俗称的“有故事的人”。她的采访范围也不局限于演艺明星,而是集中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时期在这个时代有特殊记忆的人物;很多人物完全是历史性的,一些人物是敏感性人物;
从访谈的内容看,她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和一个人生的精彩。具有历史与文化的厚度。涉及到经济,文学,外交,政治,演艺各个方面,她从人性的角度,探寻人物的精神世界与心灵空间。
(2)、谈话的内容
“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这就是整个节目的总体定位。而我们从节目的名称:“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也可以清楚得看到,节目的内容主要是以嘉宾在与主持人交谈中,讲述自己的故事这种形式展开的。节目中嘉宾谈话的内容十分广泛,通过和主持人鲁豫的交谈,和观众一起回想自己埋藏在心灵深处的记忆。访谈主要集中在和被访问者心灵上的对话,给观众以一种对人性的一种思考。
(3)采访问题的顺序
嘉宾从小到大的故事。看鲁豫的采访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不变的问题规律,一定是问别人你小的时候怎么样,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到现在的一些有趣的事。并且聊小时候的故事就占据了这个节目的二分之一,并且每次鲁豫都能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
2、受众定位:一般定位在中青年群众,主要指一批层次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稳定的社会大众,具有深度和广度。
节目风格样式:
1、走亲民化路线。《鲁豫有约》不管是从被采访的嘉宾还是话题内容的选择上都非常贴近百姓、贴近生活。选择嘉宾不仅包括当下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事件中的风云人物,还包括社会新闻中的热点人物、时尚风潮的引导者等。选题上也力图做到让观众在最有限的节目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去关注了解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东西,并深入地挖掘这些问题的核心。节目宣扬的是一种普通生活中简单的人生故事,是更为轻松平易的人生态度。
2、用真诚打动受众。节目中,鲁豫没有刻意地为自己的谈话寻找什么切入点,而是非常亲切自然地和嘉宾一起去回忆重温曾经最动人的真实记忆,或成功,或泪水,让观众从中看到了每位嘉宾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从一个个最为真实的故事中,体会到最深刻的人生感悟。
《鲁豫有约》节目分析
及《鲁豫有约:快乐背后—欧弟》
节目策划案
指导老师:赵宝峰班级:五班姓名:温晓龙
第三篇:从鲁豫有约看电视谈话节目品牌的成功建立
从《鲁豫有约》看电视谈话节目品牌的成功建立
[论文摘要]近年来,电视谈话节目日益兴盛,但大多数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品牌经营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和不足。《鲁豫有约》从2001年试镜开播以来,历经9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栏目形式和观众群体,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效应。论文尝试从品牌意识及品牌延伸角度探析《鲁豫有约》在节目理念、节目形态方面如何打造和巩固自身品牌,以期给电视谈话节目品牌塑造的实现路径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节目理念;节目形态;品牌
一、问题的提出
相较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电视谈话节目50多年的繁荣发展,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发历程较短,整体水平仍处于模仿阶段。从199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开始发展,迄今为止,各种谈话节目不断涌现成就了一个“众语喧哗”的大众时代。但直至今日,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在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很多非理性因素存在其中。比如,节目数量增多,但精品不多,缺乏准确定位,模仿抄袭同类节目现象较为常见;大多数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难以做到游刃有余,难以形成个人的主持魅力。在受众为王的群口时代,众多的电视谈话节目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提高节目的品质,塑造自身的品牌和提高影响力。
凤凰卫视旗下的品牌栏目《鲁豫有约》自2001年开播以来,经过近10年的不断调整定位和节目形态改制,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栏目形式和受众群体,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2005年,《鲁豫有约》第一次改版,从一个只在凤凰卫视播出的“精英高端类”访谈的周播节目,改版成在内地多家电视台播出的“大众化”访谈的日播节目(周一至周五),这一次改版是制播分离的尝试,更是利用节目影响力和主持人的认可度打开更广阔的市场。2008年4月14日和2010年1月4日,《鲁豫有约》先后登陆湖南卫视和安徽卫视,完成制播分离的第二次转身,成为日播节目,如此动作可谓是品牌与品牌的强强联合。可以说,相对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短短十多年的历程来说,《鲁豫有约》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市场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塑造和延伸自己的品牌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二、《鲁豫有约》的品牌成功特色分析
一个成功的品牌传达着一个组织机构对于消费者的一种“愿望”:即希望该品牌具有自己的个性。品牌的个性,是品牌特色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受众心理上往往容易接受有个性、有特色的东西。对电视谈话节目而言,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与节目理念的自身定位,总结目标受众的特点,然后调整、完善其特有的节目形式和形态,逐步形成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品格,从而达到品牌的成功建立。而《鲁豫有约》在不同的阶段,更换栏目名称,强化节目定位,尝试新的主持风格,延伸品牌,在品牌塑造上找准了方向,创造了与其它谈话节目所没有的个性特色。
(一)节目理念:以“人文精神”为核心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其核心就是主张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②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态和需求的关注,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张扬,对人的尊严的尊重。③“
①
人文精神”可以说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谈话节目重在“谈话”二字,如同一般人的闲谈一样,谈话各方都以真实、平等、互相尊重为前提进行交谈沟通,随着感情的自然流露,氛围浓厚,谈话者感到舒心,谈话才能得以继续。电视谈话节目虽然把这种“谈话”现场搬到了公共空间,但主持人的参与和话题的预先设置等因素并不能本质上影响谈话效果。
我国访谈类节目很大程度上缺乏这种人文关怀。虽然有些谈话节目也标榜着人文关怀,但却流于表面化。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却不温不火地开办了近10年,虽然其间有起有落,但依然广受观众的好评。同样是访谈节目,《鲁豫有约》能保持如此高的收视率,是因为抓住了节目中渗透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嘉宾、话题选择定位、主持人的情感表达艺术等方面。
1.大众故事视野:嘉宾、话题的选择定位
《鲁豫有约》在嘉宾选择上并不以名人为重,一般的老百姓也能进入演播室。邀请参加与陈鲁豫谈话的既有外国政治家、名人明星,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百度CEO李彦宏、易建联、成龙等;也有普通老百姓,如“北上广”的打工者、喜爱拍电影的农民、“北漂”、“蚁族”等。尤其是 “转会”安徽卫视后,《鲁豫有约》在选题上更侧重些新闻性选题,更多关注弱势群体。这充分说明了《鲁豫有约》在嘉宾选择时的平等、公正、关怀的人文视角,真正做到了大众传媒视野的准确定位。然而,有很多谈话节目希望通过名人效应、专家的权威性来吸引受众,于是我们看到众多名人或专家以一种启蒙的话语方式阐述各自的观点,这不仅失去了谈话节目的意趣,这也产生出一个有关“话语权”的问题:作为大众媒体,普通老百姓是否有权表达自己背后不为人知且有深厚社会意义的故事?一些时事谈话节目,话题必定是与社会多元利益相关的,专家学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对于事件的认知,但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可能远远超出局外人的观察,预设了权威而不是理性的交流,会导致不认同知识权威观点的人对这一交流形式的否定,因为普通人会感觉舞台都是专家的,自己的“话语权”被剥夺了,特别是当一些没有太多观众缘的,甚至是有“话语霸权”的知名人士把持着谈话空间时,谈话节目已经失去了其“大众传媒”的平台作用。在采访话题方面,无论你是名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鲁豫有约》并不注重人物业绩的介绍,而重在对嘉宾心路历程和个性的展示,嘉宾们往往以非常具体生动的生活实例,现身说法地展现谈话节目的主题。
再者,在采访小人物故事的时候,《鲁豫有约》在话题选择方面也不同于国内其他谈话节目。其实,国内同时期的人物谈话节目,本着平民意识立场,也有不少节目讲述了一些普通小人物的故事。比如湖北电视台的《往事》(2000年)、中央十套的《讲述》(2001年)、云南电视台的《人生》(2002年)。但这类讲述小人物故事的谈话节目基本把话题定在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苦难”,依靠“苦难叙述”,增加节目的煽情效果。因此,这类节目往往基调是悲伤地,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个人物本身的精神世界。总的来说,《鲁豫有约》关注的是普通人物作为一个人的自身,而不是反复纠缠于他们所遇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情。这些都表明了《鲁豫有约》的“人文立场”和“人文关怀”。
2.率直真诚品格:主持人的情感表达艺术
“节目主持人是栏目的标识,是观众的直接审视对象。主持人是栏目的品牌特征和代言人,其必须具备智慧和文化人格力量及对事实的敏感性和机敏力。”④陈鲁豫是一个有着这种潜质的主持人,在业界和观众心目中都有着良好的口碑。其主持最大的特点就是场上所表露出来的率直真诚。
在与年龄相仿的嘉宾谈话时,她就像一个知心朋友;在与老一辈的人物相处时,她是一个真诚而热心的倾听者;在与小朋友聊天的时候,她更像一个大姐姐。感动时会流下眼泪,悲伤时会神情严肃,高兴时会放声大笑。陈鲁豫总是面带微笑的稍微前倾身子,完全是一副与好友聊天的架势,而在发问和总结时则是坦率而理性的声音,其发问虽然犀利但并不尖刻。对待所有的采访对象,陈鲁豫都是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而我国的有些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采访普通人时,常常表现得盛气凌人,结果使没有面对过镜头的嘉宾更加紧张;采访一些重要人物时,却采取仰视的态度,整个节目下来,就像嘉宾的个人演讲,主持人却成了一个传声筒。这样都不能达到真诚的交流。而《鲁豫有约》中的鲁豫面对的嘉宾无论是叱咤风云的资身政要,星光闪耀的社会名流,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焦点人物,都没有用“煽情”、“赚眼泪“来刻意追求轰动效应,也没有用咄咄逼人的话语去追问被访者的隐私,而是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语境中,轻松愉快、亲切真诚地与嘉宾交流,这是主持人的情感表达较为重要的因素。
(二)节目形态:突出个性化
没有个性的节目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个性化包括了选题、主持风格、形式乃至现场布置、嘉宾选择,等等。
首先,在理念上要有个性化意识,即嘉宾、话题选择上的个性化。《鲁豫有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节目的个性化。凤凰卫视在办台之初,就提出“为观众提供另类选择”的办台方针。这种“另类”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从另外的视角和思路作节日。如《锵锵三人行》被演绎成了一个娱乐性很强的“另类新闻漫话节日”,主持人窦文涛对节目的定位是: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议论。将原本属于私人问的聊天搬上电视,虽然这个节目也引来不少争议,但你不能否认,在都市的特定群落,这个节目硬是拥有一批津津乐道的收视者。《鲁豫有约》也一样,它之所以能从众多谈话节目中脱颖而出,其魅力就在于个性、他的嘉宾、话题选择。第一阶段《鲁豫有约》采访对象定位十分鲜明,它以大起大落、有着特殊历史经历、有一定知名度的人作为嘉宾,比如在反右、文革运动中蒙受冤屈而大难不死,从囚犯到作家,由文人而下海,成功创办了华夏西部影视城的传奇人物张贤亮等。这一定位,使得《鲁豫有约》既不同于以经济领域成功人士为访谈对象的《杨澜访谈录》,又不同于以社会各界名流为访谈对象的《名人面对面》等这些谈话节目。第二阶段的《鲁豫有约》在采访嘉宾的选择上虽然与第一阶段有明显的不同,但其个性的选择依然存在,比如,同性恋女孩、92岁高龄的“快乐老人”、奔奔族、维和警察、法医等,这些人物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电视谈话节目热衷的嘉宾。《鲁豫有约》在嘉宾的物色上,往往是人弃我取。
我国的电视节目一直偏重于舆论方面的功能,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强调参与性的新型电视传播形态,不可推卸地承担着传播优秀文化、教育社会民众的功熊。因此,在话题的选择上,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强调的是教育性、指导性,在嘉宾的选择上注重的是权威性和专业性,节目不是跟着主持人的个性和风格走,而是跟着“社会热点”走。于是,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要么是选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要么是讨论的活跃程度和深度不够,难以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因此,谈话节目在话题选择和嘉宾选择上必须推陈出薪,充满创新意识,提出人们关心和深层次的问题,请到有“个性”的嘉宾,引起人们的关注,才能推动谈话类节目的发展,也才能使栏目充满个性。理念的个性化是节目个性化的基础。
其次,主持人的个性化是体现节目个性化的关键。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其风格主要取决于主持人的风格与魅力。主持人风趣的语言、突出的个性、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能够使观众叹服。具有亲和力也是主持人个性化的范畴。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以个性、真诚的主持特色,构筑起崭新平台和桥梁,用于嘉宾和观众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就是主持人的亲和力。《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陈鲁豫经过八年的历练,已经完全行成自己的“个性化风格”,她喜欢讲故事,讨厌讲道理、喜欢抓住细节,对嘉宾的“成就”视两不见,她善于倾听、不喜欢追问等等这一系列的特点,让有的观众非常喜欢,也让有的观众非常不喜欢。而这种观众态度的两极分化就是陈鲁豫的个性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喜好已经非常多元化,没有哪一位主持人还能将自己定位于“大众情人”。因此,一个电视谈话栏目,也只能吸引某部分特定的观众群体。
再者,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尤其对谈话类节目来说。而一个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又是其艺术生命力所在。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一旦确立,就不要轻易尝试改变。如果改变不当,很容易使自己长久以来好不容易在观众心里形成的美好印象毁于一旦,也随之波及到相应节目的收视市场。但一档运作成熟的节目在进入成熟期之后,不可避免要面临随之而来的衰退期,这一时期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创新或品牌延伸,后果可想而知。《鲁豫有约》已经进入成熟期,主持人鲁豫在十几年的主持经历中也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主持风格,并逐渐深入人心,得到观众的认可。因此,每个成功的谈话节目都是在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基础上获得成功的,好的主持人能够抓住观众视线,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
最后,嘉宾、选题的个性化和主持人的个性化就会造就栏目品牌的个性化。如果我们对身边的生活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品牌顽强丽固执地包围着每一个人。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商品,同样需要品牌的个性化。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新闻调查》、《开心辞典》等栏目不断地进行广告宣传,打造品牌意识。一旦一种知名电视品牌栏目形成,电视观众往往会产生一种“惯性收视”。但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级电视台谈话节目有几百个,其中真正形成自己个性,让观众形成收视习惯的少之又少,往往“克隆”现象在电视圈里决不是个别现象。谈话节目在中国的兴起也是因为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火爆才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即便现在分了专业频道,相同类型的谈话节目仍随处可见。如华娱卫视有《夜来女人香》,广州电视台就有《美人娱》;香港本港台有《今同睇真D》,广东电视台就有《今日一线》。这种克隆之风不止,受众将会感到视觉疲劳。曾经红极一时的东方卫视《东方夜谈》也被“赶出”黄金档,因为缺乏个性、缺乏必要的创意是现在谈话节目普遍存在的一大症结。《鲁豫有约》在这方面或许给谈话节目提供了一个好的“范本”。
三、品牌意识:顺应市场发展
中国电视已经进入一个竞争激烈的战果时代,电视的垄断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众多电视台及其电视节目的竞争,形成弱肉强食的姿态。媒体的过剩,供求的失衡,竞争的激烈,加上市场的链接,终于把电视推向品牌时代。面对这种大的趋势,电视谈话节目要想开创一条自己的道路,也必须加入到这个行列。目前有很多知名的谈话节因已经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比如《鲁豫有约》,但是更多的却只是昙花一现。这就涉及到怎么样来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创造和维护自己的品牌。我们先来看看《鲁豫有约》怎么做到的。
首先,《鲁豫有约》栏目团队有很强的策划意识,注重整体节目的包装。策划意识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已经渗透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有一个完整细致的策划方案,节目就成功了一半,策划必须具备一种对世态人情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的想象,并充分发挥系统论、决策论、控制论、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多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积极作用,以一种活跃开放的创作态势和管理技巧对节目进行整体包装。谈话类节目的策划不仅兼顾节目题材、风格定位、嘉宾选择、方案实施等方面,还要在形式上突出其观赏性较强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观众的视听思维,给观众带来愉悦。
一扇紧闭的窗扉,被轻轻开启,尘封内罩的是一派美丽的景致:蝶舞蜂飞,鸟语花香,潺潺溪水,树影横斜,溢霞流丹,如梦如诗,美轮美奂。这就是凤凰卫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的片头制作。精致、细腻、多彩而意寓鲜明深切。它表明在交流中只要敞开心扉,扑面而来的就是娇艳妩媚的春色。这就是第一阶段《鲁豫有约》片头的策划和包装,将嘉宾是否敞开自己的内心作为节目成败的第一要素。观众在看到这题片头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进入片头营造的“内心世界”。第二阶段《鲁豫有约》的片头相比于第一阶段,节奏、气氛明朗、快乐了很多,因为它要阐述的是“生活中快乐的意义”,观众看到这样的开头,心情自然会放松不少。
除了对节目片头的包装,栏目还非常注重对主持人的包装。凤凰卫视的当家人刘长乐就主张摄像师给鲁豫最美的镜头,她笑的时候,思考的时候,都要给她特写。众所周知,凤凰卫视有“三名”方针,名主持、名记者、名专栏。这就充分说明,凤凰卫视是把主持人、记者当成明星来包装的。事实证明,这种包装很成功。《鲁豫有约》的一部分老观众就是冲着主持人陈鲁豫才选择这个节目的。
除了对节目进行各方面包装,《鲁豫有约》栏目团队在节目的市场推广上也是不遗余力。在第一次改版的时候,《鲁豫有约》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覆盖面上下功夫。改版后的《鲁豫有约》扩大了节目的发行,将原来只在凤凰卫视播出的节目发放到全国30个省级电视台联合播出。此前,在全国可以收看到《鲁豫有约》的家庭约为4000万户,实行30个省级联动播出后将近30个省的家庭都可以收看到《鲁豫有约》,这意味着栏目的收视率与覆盖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其传播的广度、深度可以说直追央视的一些品牌栏目。
扩大覆盖面还只是争取观众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专业精确的编排也促成了节目的大受欢迎。《鲁豫有约》改版的最大变化是,从以前每周一次的块状节目演变到现在周一至周五每周5次的带状节目。这种编排有利于构建观众的“约会意识",即以固定化的播出和模式化的栏日建立起与特定观众定期见面的约会意识。CNN、BBC等世界著名大台,都是新闻节目播出时间固定与栏目形态模式化的成功范例。我们相信,固定化的播出和模式化的栏目是一种高效的、方便的节目安排形式,而栏目应用这些技巧来改进传播实践无疑是竞争中获胜的一种手段。1998年加入湖南卫视尝试制播分离以后,《鲁豫有约》也及时根据市场状况和湖南卫视的频道特点,对栏目的内容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比如嘉宾开始转向影视明星、受众群调整向年轻人,都起到了积极地效果。
但现在很多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在市场定位上都局限于本地市场,不太注意将栏目的品牌推广出去。在卫星电视很发达的今天,各级电视台的市场定位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学习《鲁豫有约》,充分考虑一下品牌栏目的推广问题。除了品牌推广,《鲁豫有约》在品牌延伸方面也作出了表率。品牌延伸策略原来专指企业利用其成功的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广新产品或改良产品,它不仅可以节省宣传新产品的费用,使新产品可以借既有品牌之势很快打入市场,而且对于原来的品牌也是一种造势效应。《鲁豫有约》在栏目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很快就刊发了一系列与之相配的书籍、音像产品,比如《鲁豫有约——智者》等书籍。除此之外,栏目组还经营着一份电子杂志《豫约》。主持人陈鲁豫参与影视剧的拍摄。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对《鲁豫有约》品牌的延伸,反过来,也是对《鲁豫有约》进一步的推广。
四、启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品牌塑造的实现路径
首先,明确受众定位是根本。定位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定位观念不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而是以潜在顾客的心智为起点,这就是大众传播所说的“受众心理需求”。电视栏目定位,需要事先周密搜集、分析资料,根据其覆盖区域特征、目标受众的新闻敏感度、感知热点和兴趣爱好所在,以及主创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主持人驾驭调控现场节目的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制定出准确的栏目定位。
一档高收视且有影响力的节目必然需要风格鲜明、个性突出。而节目的定位对节目的个性化而言至关重要。电视谈话类节目如果要持续发展, 必须要具有受众意识, 重视人际传播的本质特性在大众传播中的真正体现, 使节目能够真正进入大众的内心世界, 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定位,是电视谈话节目的基准,它既是节目制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节目制作的归宿点。选题的内容、节目的结构、主持人的风格、电视语言的运用等等都要受到受众定位的制约。电视谈话节目明确目标受众,才能保持稳定的收视率和塑造品牌。
其次,提高节目品质是关键。受商品经济法则的影响, 各种新旧媒体为了增加发行量,为了扩大收视率,为了提高点击率,开始是步入集体媚俗的时代。很多电视谈话节目在文化价值取向上也表现出趋众和媚俗的倾向。比如在节目中盲目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以揭露隐私为形式制造看点等等。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电视节目,需要摆脱媒体的“媚俗症”和“浮躁症”,以高雅的品质和亲民的姿态塑造其品牌,赢得受众的信赖。
结束语
《鲁豫有约》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里,仍能保持相对旺盛的生命力,这为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今后的发展树立的一个典型例子。它既在国内同类节目中遥遥领先,也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这对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短短的发展历程来讲,是不容易的。这一方面取决于其主持入陈鲁豫鲜明的主持个性和气质,使节露也有了不可替代性,这是相当关键的;另一方面,整个节目组对电视品牌建立的认识和执行,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都为《鲁豫有约》这个栏目品牌的长足发展作了保障。目前,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尚处于稳定的成长阶段,挑战和机遇并存。相信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经过自身不断地发展,必然会迎来一个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璀璨时代。
注释
①《浅谈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化战略》,陈羽洁,《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9月下期
②《论电视文化传播与人文精神的弘扬》,唐英,《疆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7卷
③《中国传媒大趋势》,沈国芳,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35页;
④《谈风凰卫视中文台<鲁豫有约>主持人的“倾听”艺术》,朱文慧,《山东视听》2005年第3期
参考文献:
①《浅谈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化战略》,陈羽洁,《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9月下期
②《论电视文化传播与人文精神的弘扬》,唐英,《疆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7卷
③《中国传媒大趋势》,沈国芳,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35页; ④《智者——鲁豫有约·序言》,风凰卫视,中国友谊出版社2008年1月
⑤《谈风凰卫视中文台<鲁豫有约>主持人的“倾听”艺术》,朱文慧,《山东视听》2005年第3期 ⑥《口述凤凰》,朱冰、毕蜂,作家出版社2006年3月版 ⑦《心相约》(新版),陈鲁豫,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09月版 ⑧《电视谈话节萄创作散论》,王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版
⑨《访与谈——<萄对面>与<鲁豫有约>的话语比较》,马良君,《采与编》,2006年第6期
⑩《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的对比研究》,江山,《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08期
第四篇:电视谈话节目形态嘉宾元素与主持人元素浅析
二位一体 风生水起——
电视谈话节目形态嘉宾元素与主持人元素浅析
孙宝国
2010年06月08日16:54
文章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电视谈话节目形态是指以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对话为基本传播内容的电视节目形态。具体而言,所谓电视谈话节目形态,是指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图像、声音、文字等为传播符号,围绕某些具有新闻性或娱乐性的人物或话题进行的单篇谈话式电视节目形态。
按照主持人、嘉宾这两个谈话者元素的具体结构方式,电视谈话节目形态大致可细分为如下两个亚形态:一是群言式电视谈话节目形态,是指有多位嘉宾甚至多位由主持人构成的电视谈话节目;二是对话式电视谈话节目形态,是指只有一位主持人与一位嘉宾面对面交流的电视谈话节目。
按照嘉宾与主持人这两个谈话者元素的具体叙事方式,电视谈话节目形态可细分为三种亚形态:一是聊天式电视谈话节目形态,即主持人根据话题的需要,邀请具有不同社会身份和职业特点的嘉宾到演播现场交流;二是访问式电视谈话节目形态,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交流,嘉宾人数不多,常常只有一位,往往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权威或事件当事人;三是论辩式电视谈话节目形态,谈话各方的观点往往有重大分歧,在现场展开话语交锋,主持人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引导讨论各方充分陈述。
而无论采用哪种分类方法,电视谈话节目形态都由嘉宾与主持人二位一体的谈话者元素构成。本文拟就嘉宾与主持人这两个谈话者元素试加分析。
一、嘉宾元素
在中国内地,对于多数观众来说,较早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嘉宾称谓的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栏目。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现象被确认,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方时空》等节目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时尚现象。特别是在稍后兴起的《实话实说》、《面对面》、《对话》等层出不穷的电视谈话节目形态中,嘉宾更成了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之一。
从传受双方的关系来说,在电视谈话节目录制现场人际传播的情境中,嘉宾既是传者,又是受者;而针对场外观众,嘉宾与主持人一样是传者。如果说,主持人的作用主要是交代和引导话题,那么话题的展开、深入和升华,则主要是由嘉宾完成的。在影视剧创作中,“选择好演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嘉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作用,与一部影视剧作品的主要演员相当,是吸引观众眼球的焦点人物。嘉宾的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电视谈话节目的成败。电视谈话节目的嘉宾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普通百姓。
(一)嘉宾的分类方法
随着电视谈话节目的方兴未艾,嘉宾也日益呈现出类型化的趋势,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三种:
1.主角型嘉宾
在拥有这种类型嘉宾的电视谈话节目中,嘉宾才是节目的灵魂和主导,主持人只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嘉宾在欧美国家的电视谈话节目中比较常见。在美国,电视谈话节目对公共空间的划分非常清晰,有专门针对不同人群制作的电视谈话节目。以专门针对女性观众的电视谈话节目为例,可能是这个频道里一群家庭主妇正在闲聊各种家庭问题,这样的聊天没有主持人的介入,完全是开放式的。另一档节目是关于职业探讨的,主持人的任务仅仅是介绍嘉宾的身份,在嘉宾无法控制节目时间时出面干预,完全不用参与讨论。要想办好以主角型嘉宾为特色的电视谈话节目,其前提是一个独立、富有特色的谈话者群体的构建,而这个谈话者群体里的嘉宾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配角型嘉宾
中国内地大多数电视谈话节目的嘉宾都属于这种类型。电视谈话节目的演播环境和交流性特点营造出意见产生的舆论场,主持人是场上的核心人物,是意见领袖,嘉宾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主持人的节奏和提问。
3.和谐型嘉宾
和谐型嘉宾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是均等的。主持人不能凌驾于嘉宾之上,嘉宾也不能以自身的专业背景去质疑主持人,故意为难主持人。这种类型的嘉宾在中国内地电视谈话节目中并不多见。和谐型嘉宾强调的是嘉宾与主持人之间的一种互补关系,对嘉宾的身份、专业素养以及生活背景都有较高要求,它体现了嘉宾与主持人互相成就对方的一种理念。
(二)嘉宾的选择标准
作为主要谈话者元素,嘉宾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到电视谈话节目的品质。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嘉宾是否有谈资,即对某一具体话题是否占有足够的资料,并对该话题具有个性化或权威性的发言权。
二是嘉宾是否有谈品,即在节目中能否顾及主持人和其他谈话对象,而不是一味地表现个人,搞话语霸权。
三是嘉宾是否有谈技,即是否具有一定的口才和辩才,包括说得是否有逻辑、有道理,语言表达是否简练、清晰,甚至具有幽默感。
此外,如果不只一位嘉宾,那么,根据节目收视特点的需要,选择的嘉宾不能都是持有相同或相近观点的人,必须能够代表几种不同观点。这样在谈话过程中才可能对话题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对于一档电视谈话节目而言,嘉宾的选择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形象,也是制约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创办电视谈话节目时,需要仔细考虑,如何从自身内容定位出发,确定自己的嘉宾选择标准。随着节目逐渐发展,嘉宾资源逐渐消耗,节目就有调整内容定位的需要。
二、主持人元素
节目主持人是在电子传媒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传媒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能动地操作与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1]对于电视谈话节目而言,主持人是嘉宾元素之外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主持人若不得力,节目的档次、品位就会被拖下来;反过来,主持人得力,就有助于提高节目的档次和品位”[2]。主持人恰如节目的商标,主持人的风格往往代表着一档电视谈话节目的独特品格。
(一)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在大多数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主要承担着四种角色:首先是提问者,要通过提问打开嘉宾和现场观众的话匣子,使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顺利进行;其次是谈话者,要在做好采访提问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话题的讨论;第三是组织者,要主导节目和引导话题,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第四是传播者,要起到作为节目乃至媒体品牌形象代言人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四种角色是四位一体的。四种角色如何才能充分地协调和使用好,而且不露痕迹,平稳流畅地转换,对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在不同亚形态的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略有差异。
譬如,在群言式电视谈话节目形态中,主持人主要是一个穿针引线者、话场控制者和气氛调节者;而在对话式电视谈话节目形态中,主持人更像是一个调查者、挖掘者和印证者。
再譬如,当面对配角型嘉宾时,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更强的话场控制的能力:首先,主持人要事先与嘉宾进行沟通,向嘉宾说明自己的意图,并在节目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嘉宾参与发表不同意见,最终达到预期的节目效果;其次,主持人要尊重嘉宾,友善地
与嘉宾沟通,有意识地将嘉宾的思想引入正确的舆论场;第三,主持人不仅要调动起嘉宾谈话的积极性,还要按节目的要求引导谈话的方向。
(二)主持人的能力要求
一般而言,有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大都是电视媒体中有内涵、有口才、有人缘、有特点的名牌主持人。
所谓内涵,主要是就综合素养而言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要做到“在精炼中适度冗余,精炼语需要冗余语稀释”、“冗余语应该形散而神不散”[3]。临场应变、善于交流都成为其必备的素质,尤其是新闻时政类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要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自己的个性气质。此外,新闻时政类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客观,控制个人情绪,避免狭隘社会观念对情绪的影响,避免日常生活中特殊经历对情绪的影响,避免节目进行时突发事件对情绪的影响;要恰当,把握访谈分寸,保持一个既活泼又真诚、既亲近又礼貌的访谈分寸,这不仅关系到访谈对象的心情,更涉及到谈话内容的公正;要严谨,保证用词准确,由于话题的敏感性,主持人一旦发生口误,很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至少被观众视为缺乏基本的常识和起码的素养。
所谓口才,主要是就语言功力而言的。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功力,要求主持人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知道“我是谁”,明确自己在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知道“跟谁说”,确保其话语与节目的基本定位及价值取向保持一致;三是知道“如何说”,要学会运用话语的层次性、冲突性、合适性及文化性,从而恰到好处地遣词造句,恰如其分地引导嘉宾畅所欲言。另外,还要求主持人把握话语的“时空”,明确主持人在“何时”、“何地”说,达到主持人话语与节目语境相互得体、自然和谐。
所谓人缘,主要是就互动能力而言的。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众多能力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能力是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种。可以说,与嘉宾互动是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必然具备的一种意识和能力,否则节目将会失去生命力和吸引力。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可分为内容互动、心理互动、情感互动等三种:要通过内容互动为观众提供有用的信息;要通过心理互动实现传受者之间心理上的动态平衡;要通过情感互动使传受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升华。
所谓特点,主要是就个性化而言的。电视谈话节目是真正的主持人节目,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个性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个性的追求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是一种多元化的个性,而这种多元化是多方面的组合。一个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展现个性化的同时,还要能积极参与到节目的选题、拍摄、剪辑等程序中。
结语
在电视谈话节目形态中,嘉宾和主持人是两个最基本的谈话者元素。邀请的嘉宾是否有谈资、有谈品、有谈技,主持人是否有内涵、有口才、有人缘、有特点,嘉宾与主持人的配合得是否默契,往往决定着当期节目的成败乃至节目品牌的影响力。电视谈话节目创作团队要以主持人为核心,围绕节目定位,遴选出最适宜的嘉宾,进而充分发挥创作团队特别是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内容互动、心理互动、情感互动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嘉宾情绪,灵活掌控谈话现场,使嘉宾与主持人的谈话两位一体、风生水起,最终实现节目的创作旨趣,彰显节目的品牌效应。
嘉宾因素 大部分电台谈话节目,嘉宾是灵魂,是重要的资源。听众喜爱谈话节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参与谈话的都是出类拔萃者。到场的嘉宾决定节目的成败。从受众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趋同的心理定势在起作用。节目创办初期,可以聚拢各类社会精英,节目自然拥有了很庞大的受众群体。但是,这也成为一种负担,明星虽多,犹有尽时。越往后,嘉宾的分量越轻,节目的档次、品位自然也将会有所下降。
第五篇:《设计元素》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元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罗伊娜认为,不可能在一张纸上很好的进行三维设计,那就像是在画一副雕塑。所以她的教学课题,都是建立在草模上的,用手和眼睛去训练设计师对空间和形体的直觉感受,而不是用平面和画笔去训练这种对三维感知能力。用二维的方法训练三维的能力,似乎我国的大部分设计教育都在用这个荒诞的逻辑进行教学。在工作中,大部分设计师也因为做模型的成本问题,而缺乏机会做大量的实体模型,去对比不同的造型的精确比例问题。
罗伊娜说,优美形体和普通形体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比例的精确性。精确性是一种无法触摸但又非常真实的特性,对这种特性的领会是艺术家最具价值的财富之一。培养这种敏感性的方法,就是训练自己通过直觉来意识到美的关系(这里的关系主要就是指各种元素之间的比例)。如何获得这种直觉,就是靠通过做大量的模型,不断观察和修正这些模型,从而训练自己的眼睛和手对物体的感知。
从逻辑上来看,要跑的`快就要多训练跑步,要想变成大胃王就要不断的吃来撑大自己的胃。设计师之间的差异,除了逻辑性和分析思考外(这些反而相对容易训练),很重要的差异性就是对美的敏感度。而影响一个物体是否美的核心因素,就是构成这个物体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罗伊娜的课题,就是把这种关系抽象为立体形态之间的关系,借由让设计师不断去创作新的关系(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型)来训练对美的直觉感受的敏感度。不论是油画、建筑、产品、平面设计,本质上来说,都在使用这种相同的敏感度来进行创作的。只是各自领域,用的材料不同罢了。
我老婆每天都在研究如何进行服装搭配,所以对服装款式之间如何搭配才能形成合适的风格,她的敏感度是比一般人高很多的。而她的朋友,因为缺乏这种练习,就只能去买品牌套装,买的其实就是现成的搭配,还不一定适合自己。为什么大城市的人的美感总好于小城市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耳濡目染的好东西更多,潜移默化的训练了自己的直觉感受。
罗伊娜的第一个练习课题,是直棱体。因为直棱体是最基础的形态元素,就像拼音字母。练习的主要内容是用3个不同体积的直棱体来构建不同的比例关系,直棱体之间必须互相垂直,这也是为了进一步缩小这个练习的核心目标,训练对形体关系的敏感度。设计师能用的元素,就是不同长宽高的体块,体块之间的关系也只有三种:相贯、楔入和支撑。
这个练习和平时工作中受到的约束非常相似,构成一个产品的各个功能模块,就像是不同体积的直棱体,通过不断调整不同功能模块的比例与位置关系,让产品从各个角度都显得好看和生动。那些模仿AirPods的大牌耳机,比如华为的产品,无论如何都感觉像照猫画虎,就是因为苹果已经在比例上把这个产品的形态推敲到极致了,用罗伊娜的话来说就是,设计中所有的视觉关系被组织成为一个细腻的依赖关系,所有元素相互支持相互加强,任何细小的改变都会扰乱这种完美的平衡和张力。这样,你就明白自己已经实现了统一性。在ive的自传书中有提到,他的工作特点就是做无数多的原型,去对比之间的细节差异,直到他找到最满意的那个为止,这正和罗伊娜的训练方式如出一辙。
正如罗伊娜告诫学生说的,这种练习有些枯燥乏味,且需要长期的训练。但一旦提升了这种能力,就能和其他设计师拉开差距。罗伊娜坚持认为设计师的基本角色是形体创造者,但她强调的形体是那种有生命力的造型,而不是仅仅在于满足功能需求的流水线的造型。这种把造型提升到生命的高度,确实需要设计师对自己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无论如何,想要掌握这种能力,最起码已经有一套使用了超过50年的方法了,值得每一位想要突破自己的设计师去尝试一下。
【《设计元素》读后感】相关文章:
1.《元素》教学设计
2.传统元素是现代设计的根基论文
3.传统元素设计用于工业设计论文
4.谈论居室设计中的中式元素的论文
5.民间元素平面设计论文
6.氧族元素课程教学设计
7.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8.水墨元素招贴设计论文
9.线元素室内空间设计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