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侨乡文化侧重于传统
侨乡文化侧重于传统
辩一陈词:谢谢主席,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刚才的慷慨陈词,首先,我们再次来明确一下辩题当中的关键词:何为侨乡文化?侨乡文化作为侨乡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具有历史的连续性,承继等特点。传承呢,指的是传递和承接。而并不是简单的以物言物,它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继承,我们传承的是一种精髓,历史不能忘却,传承是继承方式的前提。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是时代主流,经济上升,物质生活水平大大上升,然而人才流失,民族信心缺乏,凝聚力下降,文化流失使人断层现象严重。众所周知,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当然对文化的发展而言都是重要的,但是,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不是独立共生的,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社会实现的必要性。今天,我方之所以认为侨乡文化传承相比于文化创新更重要,原因在于,在当今社会文化日益严重的现状下,文化传承对于促进文化可持续性发展保持其独特性和多样性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前提,这是因为我们对文化传承缺乏认知和重视,导致文化的生存环境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严重冲击,使得文化特色正在消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严重缺乏,文化传承迫在眉睫。所以,我方认为侨乡文化传承相比于文化创新更重要。谢谢。
辩四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我们简单整理下我方是怎样论述侨乡文化传承更为重要的。首先我方考虑到当今时代的一个现状,我们开始无意识地越来越忽视文化传承,摒弃优良传统文化,相反却过于重视文化创新。从而导致文化传承迫切性的突显。因此我方从文化传承的迫切性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来展开论述,为什么文化传承更为重要。
好,接下来,回归比赛。对方辩友最严重的问题是忽视了文化传承的一个意义所在。在当今时代,文化传承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中华民族文化5000千年的历史能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是传承!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下我们中国,就是因为我们祖祖辈辈对一个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
当我们传统文化渐渐地被外来文化所替代时,当我们只记得圣诞节而忘记了春节,当别人问我们:‚你是哪个国家的?‛我们只会说:‚sorry,i don’t Chinese.这样我们很有可能即将成为第四个灭亡的文化古国。所以我方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当今时代,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加重要。同时,我也希望每一位中国人,请务必传承好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所以,我方认为侨乡文化更应该侧重于传统。
攻辩小结
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而传承,分为‛传‛与‛承‛两个方面,‛承并不只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有所扬弃.我们今天立足于侨乡文化这个大环境来探讨,我们的对象也应该是侨乡文化,文化是流变的,在文化的发展中,传承与创新可谓都是举足轻重.而哪一者,更能解决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呢?针对文化创新速度过快,而文化传承延滞的现状,我方认为,文化的传承比创新更重要.辩二辩三资料
1.文化创新应该是基于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的文化也需要以后传承。
2.文化传承是文化核心发展基本保障,中国对传统文化地传承应注重由于时代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形式。
3.传承不是照单全收,不是一点变通都不可以。我们所说的传承并不是照单全收的,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4.中国创新不够,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5.文化传承是基础,创新的实质是扬弃,是革故鼎新,摒弃旧的文化,所要要想创新就要有原有的旧的文化,而这旧的文化不恰恰是传承得来的吗?所以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6.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如何提升,就是以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为根基,扎实的传承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文化,然后再加以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文化软实力
7.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存时,更重要更基础的是文化的传承。8.有所扬弃并不就代表创新,而是传承的形式.9.每一种创新在没有传承的基础之上,就是一种虚谈.10.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而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部分地区政府已经决定在本地区开设国人文化的孔子学堂,但这一举动,在此之前就已经遭到美国当地部分白人的强烈质疑和反对,现在孔子学院,基本只有语言文化的功能,文化功能基本没有具备.革命以来,中华文化就一直处于弱势,在此情况下奢谈文化创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飞蛾扑火..归根结底,孔子学院失败的地方就在于,孔子学院并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好,文化影响力,不是靠钱砸出来的,对于弱势文化,就是要做好内功的修炼,加强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如今,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传统文化的形象,使我国国民能够成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来拯救我国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现状。放眼当下,我们看到的,正是古老的城墙被推翻,钢筋混凝土的混合风格大厦拔地而起,浓重而艳俗的涂鸦掩盖了千年流传下来的壁画,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一个由上千雷同城市所组成的国家,所谓的民族性的体现少的可怜。正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使得传统文化在渐渐流失,传统文化何在?当一栋栋欧式建筑以触目惊心的数量矗立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又怎们去要求我们的国民热爱传统文化,甚至在传统文化上有所发展和创新?我们生活在文化的断层期,曾一度忽视了传统文化,让我们大失所望,然而近几年来,国人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的觉醒,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不仅有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会的举办,还有青花瓷,中国红和茶文化的流行,这些都从现实角度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大势所趋,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11.切入点:把‘更重要’定义为 ‘极端情况下,哪一个不可或缺’
12.文化传承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绵延不断,使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洪流中充当中流砥柱,使中华民族不会在全球化的文化冲击中迷失自我。文化传承,为文化发展奠定基础,确定方向,在发展中创新,创新中繁荣。
13.古时我们的中国式多么的强大,是世界的经济中心,我们祖辈制作的丝绸,瓷器,工艺品,远销海内外,可是,就是因为没有好好的传承致使我们现在好多精湛的工艺流失,如果好好的传承下来,能出现许多享誉世界的瓷器之都,丝绸之都,创意之都,可是我们却没有对这些精美工艺的流失感到一丝的痛心,还在盲目的创新,即使你们创新出来享誉世界的文化,那么最终还是会像古老的瓷器一样成为无人理会的碎片
14.没有很好的传承历史文化,就形不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而这些文化特色无一不是来自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如法国巴黎的时尚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音乐之都,这些都是继承历史特色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15.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闻一多先生在《五四断想》中的一段话。文化传承是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过程,但是骨子里必须是本土化的,也就是说要有‚中国的味道‛。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的味道‛,我可以说几个现象:那热气腾腾的饺子、人来人往的庙会、泥人张、听相声、唱大戏、东北的秧歌……就是不要失去这类的‚中国味道‛。希望在岁月更替的过往中,依然可以保持那样独特的韵味,给后人一个交代,保持了那点味道,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更像一个中国人!
16.坚持在价值上将创新进行到底,曲解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将手段等同于目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工具理性膨胀,人文精神衰微。
17.首先在概念上进行创新,分别扩大文化和创新这两个词的外延。她告诉我们今天几乎一切事物都属于文化,一切改变都是创新,这样无所不包,显然是在偷换论题。
18.继续在理论上创新。企图运用哲学上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一原理来混淆视听。将区分事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新旧等同于时间上的先后,显然是荒谬的。
19.更是别出心裁。她先在辩论形式上进行创新,将攻辩创新成个人总结,自问自答自娱自乐。在逻辑上,将目的性等同于重要性。
20.创新是建立在传承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事物的创新是事物从量变导致质变的结果,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新质的产生,所谓的创新又是为传承服务的,像很多新事物产生之后不可能马上就让他消失,比如计算机信息技术,导弹发射技术,包括我们现在教育,读书,都是别人创新来让我们学习和继承的,所以传承传统文化比创新文化更重要。
21.做人不能忘本。创新只是发展,传承才是根本!
22.我觉得吧,创新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的,没有根基,何谈创新呢?对于传统文化也是这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想要通透的却不容易。但是,如果对于传统文化不求甚解,就一味追求创新,恐怕只会贻笑大方。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个人而言,创新也很重要,不存在创新与传承哪个更重要的说法吧?
就文化先传承后创新的阶段性发展规律而言,文化的传承在第一阶段起着主导作用,任何文化都是先有传承方有创新的,我们绝对不能建造出空中楼阁,文化在一代代人手中传承,我们必须坚守和稳固好做好第一层时,才能做好第二层建筑.其次,它对第二阶段的文化创新起了指导性作用,原有传统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与创新,已经形成了新的发展规律和节奏,这也为新的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可谓是提供了真知灼见,为新道路的开辟指导迷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本就是中华文化的固有性质,文化的创新,本就是对原有文化的改变,是与新文化的融合化身,如果新文化只不过是另起炉灶,或者只是与原文化单纯的共存,这种缺失了传承的创新,也并不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但是我们怎么判断一个更重要呢?就是看他对知识的传承运用和人类的传承发展有什么取得更大重大的意义,广泛的意义.请大家想一起,或许千百万人他们没有知识创新,他们一辈子都很平凡,但是如果他们没有知识积累的话,他们还算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吗?所以说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就算是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同样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的.因此,不论是从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还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文化现状来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文化的传承,比创新更重要。
23.创新与传承,如同一颗大树,传承是主干,创新是枝叶,创新让传承延续成长,传承是创新的根基承载。
24.如果不是我们的传承,又何来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八大家呢?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如果没有传承你们都无法创新了。25.文化是创造出来的,注意,是创造,不是创新。创新创新,有旧才有新,创新是从原有的思想或物质上去创造新的东西,所以说到底,有传承,才能有创新。
26.如果你只是创新,而不传承的话,那么你就永远在创新,永远停留在那一个点,也同样不会进步。再说传承和创新,有了传承才有创新,无论哪一种音乐模式,都脱离不了音乐,那新的音乐模式算是创新吗?无论哪一种球类运动都脱离不了体育,出现了新的球类那算是创新吗?美食文化,电子文化,企业文化,把一个行业变成艺术,再由艺术过渡到文化的文化,以此类推。27.从我国国情来说,传承更为重要,文化创新这种软实力,又需要全民参与,短时间内不可能出成果的事情。
问题
1.假如说,有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里就有创新的话,那传承不就包含了创新了吗?
2..创新不是在已有的物质基础就是在已有的思想上作出转变什么的,像很多关于民间艺术的创新。那是不是说传承为创新之本即可以证明吗?
3..三国杀等一些游戏的创新,其实就更好的传承了历史文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了解历史,可是,我们现在浮躁的心态使我们只注重娱乐,之看重那些新鲜浮华的外表,而没有看到传承文化的一方面,对于这些文化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方辩友做何解释。
4.我们接受教育,是不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5.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怎谈变换菜样?
质疑
a)反方陈述1:在守住文化的同时,对文化进行创新.质疑:中国守住文化了吗? [韩国申请端午节为文化遗产的成功,以及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如造纸术,指南针)也逐渐被韩国立为申遗对象]
b)反方陈述2:文化在创新中得以发展.质疑: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是继承的提高.c)反方陈述3:文化的创新是文化前进和发展的前提.质疑:从不否定创新,但传承作为条件,才是一切的重要前提
第二篇:侨乡廉洁文化的探索与发现
侨乡廉洁文化的探索与发现
政法委
侨乡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侨乡廉洁文化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侨乡廉洁文化具有丰富内涵。侨乡,主要是指国内某些华侨较多而侨眷较集中的地方。一般没有以省级地区来划“侨乡”的。广东和福建有很多县历史上旅居海外的华侨较多被称为侨乡;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侨乡廉洁文化是侨乡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侨乡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侨乡廉洁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侨乡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侨乡廉洁文化,就是要倡导立足我国国情的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以不断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增强人们拒腐蚀的能力; 1
就是要以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营造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社会氛围为指向,以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社会公众思想体系为根本任务,使侨乡廉洁意识内化为社会公众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社会公众倡导侨乡廉洁的自觉实践,让侨乡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廉洁侨乡的健康发展。
侨乡廉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否包含侨乡
廉洁文化是衡量一种文化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文化是一种软环境。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洁,以侨乡廉洁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侨乡廉洁文化最为根本的特征。侨乡廉洁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还是一种价值尺度。一个社会的侨乡廉洁氛围浓厚不浓厚,是衡量这个社会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指标;一种文化是否先进,应看这种文化是否包含侨乡廉洁文化。缺乏侨乡廉洁理念的文化是难以长久支撑的,侨乡廉洁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不够深入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排斥廉洁精神的文化更是腐朽落后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侨乡廉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侨乡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腐朽文化。侨乡廉洁文化是腐朽文化的对立面和批判者。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行为背后有腐朽文化作支撑,腐朽没落的官本位意识、贪图享乐的思想观念、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等还有着一定的市场。而侨乡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腐朽文化,从根基上摧毁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以侨乡廉洁为荣的浓厚氛围,给腐败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压力,从而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达到干部廉洁、政治清明的目的。侨乡廉洁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建设侨乡廉洁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对侨乡廉洁文化的研究与宣传。通过侨乡廉洁文化的研究,形成系统的侨乡廉洁文化理论,用以指导侨乡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推动侨乡廉洁文化建设良性发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覆盖面广、群众关注程度高的特点,加强对侨乡廉洁文化的宣传,经常刊发和播出关于侨乡廉洁文化的影视作品和文艺节目,宣传报道侨乡廉洁文化建设的进展、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培养廉洁理念、树立廉洁意识、营造廉洁氛围,形成大力推进侨乡廉洁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积极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侨乡廉洁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建设侨乡廉洁文化应善于兼收并蓄。坚持古为今用,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的侨乡廉洁文化成果;坚持洋为中用,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在侨乡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要建立健全侨乡廉洁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以制度和规范作保障,特别是建立起与侨乡廉洁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政治规范和法律规范,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让侨乡廉洁文化深入到我市的每个方面。
把侨乡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
容,促进全社会形成“以侨为荣、以廉为德”的良好风尚。同时要求全党在加强侨乡廉政建设、严厉惩治腐败分子的同时,进一
步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思路和办法。这表明,在一靠制度、二靠监督的权力制约机制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教育等途径
加侨乡强廉政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反腐倡廉的重大任务之一。
结合我市当前开展侨乡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些实践与探索,现
就如何推进侨乡廉政文化建设作以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侨乡廉政文化理,侨乡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
侨乡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它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全面推进侨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城市建设,培养公民崇廉敬侨的思想品质、弘扬整个社会的侨乡廉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树立正确侨乡廉政文化理念指明了方向。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必须确立崇尚科学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追求真理先进、激发创新精神的文化建设目标,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理念,综合运用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手段,积极倡导廉政文化、奉献文化、守纪文化、礼仪文化等,营造出正气昂扬、清廉文明、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使廉政文化理念入耳、入脑、入心,成为每一名公民的座右铭。
二、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好的社会风气能激发和凝聚社会
成员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要坚持把侨乡廉政教育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三、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侨乡廉洁种子的生根发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土壤。要使社会侨乡廉政文化产生良好效果,氛围的营造、环境的打造十分重要。一是创设侨乡廉洁的文化环境。要立足廉政,结合社会实际,打破常规,深入挖掘新的侨乡廉洁教育资源,尽力为人民群众的发展提供廉洁宽阔的空间。如开辟侨乡廉政作品专栏,悬挂著名科学家、学者、廉官的画像,著名的治学、治教、反腐倡廉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廉政标语等。二是创设优雅的社会环境。要加强社会的硬件建设,始终保持社会环境的整洁、廉明。如对道路、社区、公寓、文化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要进行统一规划,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时时处处见廉洁。三是创设健康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对社会环境的治理,特别是网吧、书吧、影视厅等的治理整顿,切实防止影响公众健康成长的文化扎根驻营。
四、构筑规范的管理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社会管理机制,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推进侨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一是机构全。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相关工作部门各负其责,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通过建立执勤队、监察队等,增强公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二是
制度硬。要把社会侨乡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社会侨乡廉政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同步发展,相互促进。三是方法新。要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体现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不断创新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促进社会侨乡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和长效。
总之,社会侨乡廉政教育的成败,不仅影响着我党反腐败斗争成绩的巩固,更关系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否拥有正确、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搞好社会侨乡廉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任重道远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它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共同关注、共同探索和共同努力。
第三篇:浅谈如何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定稿)
浅谈如何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
摘要:近年来,网络、广播、电视等文化传播媒介迅速覆盖农村,改变了农村文化生活方式,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包括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山歌、民间刺绣工艺等不断流失,甚至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古典传统文化濒临灭绝,当前如何推进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存续发展,发扬光大,显得日益重要。关键词:传统文化 继承 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电脑、广播、电视等家用电器广泛进入农村,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改变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内容和方式,由茶余饭后的山歌对唱、舞蹈娱乐、捻线刺绣变为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山歌、舞蹈逐渐被遗忘,被丢弃,从而使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优秀文化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改变而失传或濒临灭绝,拯救、保护和促进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调研活动
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调研是推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前提条件。少数民族集居地区,民族文化农郁,特色突出,各有千秋,但由于农村文化生活的改变,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随之消亡的迹象日益明显。这就需要深入农村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内容、渊源、现状、分布、结构、表现形式等进行深入调查,掌握具休情况。并通过文字记录、录音、录相等形式对调查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永久保存。同时对收集到的可以大众传播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比如,民族舞蹈可以作为民众健身锻炼的体操在乡镇广场或县城广场进行广泛传播,民族山歌可以作为广场音乐随时播放。从而推动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
二、定期举行民族民间文艺比赛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如舞蹈有彝族铜鼓舞、苗族芦笙舞、仡佬族弦子舞、瑶族舞蹈等,山歌有彝族山歌、苗族山歌、壮族山歌、仡佬族山歌、瑶族山歌等。组织民族民间文艺队进行比赛是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手段。通过举行一年一度的民族民间文艺比赛可以激励少数民族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加以练习,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比赛结果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和鞭策少数民在思想上重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行为上对民族文艺勤加练习,从而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宏杨和发展。比如在比赛中获得名次或者名次靠前的文艺队在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推动下自然而然激起热爱本民族文艺的热情,而对比赛结果不理想的文艺代表队,自然而然地查找不足,后来居上,从而形成“追赶式”“ 竞争式”百家争鸣的农村民族文化发展态势,从而推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三、引导和组织民族民间文化活动 少数民族都有自已的节日,过节时都需要开展一些文艺活动。比如彝族的跳宫节、苗族的花山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少数民族自发开展这些活动,仅仅是表达本民族情感的一种方式,缺乏组织性,内容也比较单一。每逢这些节日,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参与民族民间节日活动,并对少数民族开展的节日文艺活动进行深入指导,在不更改原始内容的前提下增加和丰富文艺的表现形式,使之更具艺术性、形象性和规范性,更加充分地体现民族风情。通过组织和指导少数民族开展节日活动,使得少数民族节日气氛更加浓厚、文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激起少数民族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的极大兴趣和热爱,从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培育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继承人
培育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继承人是推进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其实就是作为民族民间文化承载主体的民间艺人的代代相传。当前,一些民族民间传统古典优秀文化失传或濒临灭绝,原因在于作为该民族文化承载主体的民间艺人的“断承”。比如一些地方壮族山歌、民间刺绣工艺、仡佬族弦子舞等只有年过六旬的老人熟知,中青年人无人知晓,所以出现民间艺人“断承”现象。为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必须在这些少数民族中培育民族文化继承人,选择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德高望重的村民作为本民族文化的“领头人”加以培养,并由“领头人”带领本村村民学习本民族文化,组织开展各种民间文艺活动。当“领头人”年老时,由其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推举新的“领头人”,保证本民族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从而推动和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建设的投入
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经济投入。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当地政府要在民族文化建设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把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村容村貌与人居环境的同时,加大力度建设和改善民族民间文化硬件设施,如建立完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室,使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有固定场所,为开展日常活动提供方便。同时配置少数民族文化设备,如彝族盛行的舞蹈称之为铜鼓舞,必须具有相应的铜鼓才能开展活动,但一对铜鼓近几万元,经济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村民无力支付购置资金,依靠政府部门帮助解决。可见政策上的倾斜和经济的投入,有助于促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长期发展。
总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大力改善和配置民族民间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调研,广泛培育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继承人,扎实开展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才能促进和推动民族民间传统古典优秀文化源远流长。
第四篇: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汇报材料
行进在文化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路上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汇报材料
重庆市万州区赶场中心小学
向有松
近年来,赶场中心小学致力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浸润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质,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强化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一路走来,创新思考,扎实行动,取得了显著成绩、明显成效和丰硕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爱”为魂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充分重视思想建设、重视理念引领。大爱是人的高贵品质、是人的思想境界、是人的高尚情操,使人的心灵健康、使人的灵魂纯净。
办学理念:大爱润泽
起航梦想 校
训:胸怀大爱
立志立行 校
风:行善言雅
求实向上 教
风:爱生敬业
乐教善教
学
风:养正勤勉
乐学会学
办学特色:传承非遗
赞爱颂美
课堂个性:爱心课堂,爱心浇灌,以爱养爱。
常规口号:爱人者,人恒爱之。大爱无疆,上善若水。仁爱无敌,强大内心。达己达人,兼善天下。我们的魂,爱祖国;我们的情,爱家乡;我们的志,爱奋斗;我们的心,爱奉献。——口号提神醒脑,提振精、气、神,是学校文化的言语强化。是对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些既是师生的思想理念,更是师生的行动目标,又是大家的行动指南。有方向、有内容、有做法。
二、实施爱文化校本课程
1、构建校本教材
分年级构建教材内容:爱主题故事、爱主题诗词文章、爱主题歌曲、小品、相声、舞蹈、戏曲、艺术欣赏、爱主题行动等,古今中外、内容丰富、富于启迪、树立爱心。只要涉及爱主题的人、事、物都行。
2、落实课堂任务
校本课实施大爱校本教材,分年段针对性落实爱心培养目标和任务。所有课堂挖掘爱心素材,实施爱心教育,培养大爱人格。老师用爱心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用爱心滋润学生成长。老师课堂之爱深深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灵和人格的形成。
三、丰富教师文化引领途径
文化首先是自觉,文化自觉的形成首先是教师,教师是校园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和引领者。学校以大爱文化为核心,不断丰富拓展教师感受爱心、践行爱心、铸就爱心灵魂的途径,从而丰盈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
1、每学年举办一次爱心讲座,讲座注重结合学校老师实际、贴近生活,以好书好故事好影视作品推荐为主,推荐给教师,滋养心灵,提升老师爱心品质。
2、引领打造爱心课堂,教学活动中尊重、和谐、团结、理解、宽容、合作、互助、友爱,以爱养爱。
3、建立“好人好事”爱心光荣榜,大张旗鼓表扬激励爱心老师。
4、开展爱心演讲活动。
5、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爱心主题读书活动,教师全员参加,活动形式视情况而定,学校表扬在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
6、开展爱心主题朗诵与歌咏会。
7、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师爱心主题征文活动,优秀征文集结成本。
四、扎实开展丰富的大爱主题活动
1、开办校级和班级两个层次的爱心板报,校级由各团队轮流负责,班级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办报。利用板报颂扬校园爱心事迹,交流爱心体会,增强学校师生爱心氛围,培养爱心情感。
2、建立“好人好事”爱心光荣榜,大张旗鼓表扬激励爱心学生。
3、利用升旗仪式定期开展“爱心”主题讲话,宣传学校爱心学生、爱心老师事迹。
4、每日每班晨会一个爱心故事或爱心经典诵读;每日午间红领巾广播站播放爱心音乐欣赏;每日学生晚上回家抄、写几句爱心话语。
5、每期每班举办两次爱心故事会,或两次爱心经典诗、词、文诵读,或一次爱心演唱会等,为学生提供爱心浸染的平台,激发学生讲、读、诵、唱热情,浓厚班级文化氛围。
6、每周开设1节爱心校本课,真正领略爱心意蕴,知其思想,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内化言行,提振精神,铸就灵魂。积极构建校本课程,创编校本教材。
7、每学期每个班级办一期爱心手抄报,报刊规格、名称与内容要符合学生年段特点,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优秀班级和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8、每学年利用富有“爱心”意义的节日开展爱的主题教育。(如母亲节、世界残疾人日、重阳节、清明节等)
9、每学年举办一次四、五、六年级爱心知识竞赛,初赛采取笔试,学生全员参加,决赛采取口答的形式,根据初赛成绩按比例选取学生参加,决赛时向全校学生展示,让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激励全体学生。
10、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生爱心国学和诗歌朗诵、演唱、舞蹈、故事会等主题活动。
五、国学经典诵读深入推进
1、坚持晨诵。
2、和金钱板融合。
3、和大爱校本课结合。
4、坚持使用国学校本教材。
5、开展诵读展演活动。
六、深入开展传承“非遗”金钱板活动
2014年万州区文化馆授牌学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传承培训基地”,2015年申报重庆市级课题《农村小学金钱板特色项目建设研究》批准立项。2016年评为万州区特色学校。
(一)老师积极参与学习培训,学有提高。
在学校安排下,经过万州区金钱板艺术家潘光正老师的悉心教授,老师们学会了《老实话》、《花比松》、《早发白帝城》、《赞三峡》、《拜花堂》、《一朵鲜花红又红》等金钱板经典曲目,部分教师还经常课余自主训练,提高了金钱板击打能力和表演水平。
(二)学生课堂学习常态化,学生学有收获。
充分利用课程辅助活动时间上好了金钱板校本课,学生不同程度地学到了金钱板知识、击打、表演等,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良好氛围和发展势头。学校还根据培养优秀原则安排了三个年级兴趣班,安排了优秀的指导老师,兴趣组老师指导刻苦用心,学生学习成效显著,注重创新思考,注重表演艺术等,对学校金钱板学习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几位指导老师应维英、王大琦、胡燕等不辞辛苦,主动思考,把兴趣班打造成了年级最出色的学习团队,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表演的节目有板有眼,有一定艺术性和感染力。实践证明:我们的教学安排是科学合理的,教师的教学是成功有效的!
(三)开展丰富的艺术活动,学校生动活泼,生机盎然。
1、学校每年六
一、元旦集中展示金钱板学习训练成果,按照年级兴趣组、班级、学生个人三个类别展示,评选优秀班级和金钱板“小明星”。
2、组织了班级自我展示,展示中培养了学生金钱板艺术表现力、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金钱板艺术鉴赏力等。
3、老师集中展示表演,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提高了金钱板艺术表现力,推选金钱板优秀教师,引领成长,激励信心。
4、参与了万州区特色建设工作会金钱板交流展示活动,师生齐展风采,得到了万州区教委、区教科所、区文化馆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万州电视台、三峡都市报、万州教育等宣传报道了盛况。
5、参加了万州区2016庆“六一”展演活动,节目《金钱声声唱脸谱》充分展示了学校金钱板艺术传承的积极可喜成果,展示了学生学习金钱板的美丽风采,得到了专家领导的好评。
6、大课间编排成功,精彩动人,活动融入了金钱板特色,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展现了艺术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展现出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生机活力。
(四)“金钱板”课题研究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方案稳步开展研究工作,分组活动,任务明确,团队合作,齐头并进,齐抓共管,认真召开课题例会,初步完成了金钱板课题理论建设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金钱板活动基本策略和方式研究,金钱板文化内涵研究等,取得了阶段性积极成果,有效指导了金钱板特色活动的开展。使活动更有深度和高度,增强了理论性、系统性、目标性、控制性、合作性,推广了研究成果。
(五)推动团结完小开展金钱板活动。
2016年秋,经过调研论证,团结完小启动开展了金钱板特色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充分发挥研究价值和作用。完小老师培训学习参与度高,学习积极认真,主动性强,学习效果好,部分教师对金钱板艺术理解和表现有独到的深刻认识。对学生教学和金钱板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保障作用。实践证明:团结完小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实施这项活动。
七、开展丰富的校本主题教育。
校本主题教育,是学校深化大爱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结合大爱精神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对师生爱心影响和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利用班队活动开展传统节日专题教育,师生针对性深化节日理解和意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师生在行动中感受爱心、净化心灵、升华灵魂,行动是思想的外显,行动证明爱心的伟大;开展传承非遗,赞爱颂美活动,金钱板饱含爱心理念,活动体现了团结协作、尊重理解、宽容友善的精神品质;各中队认真开展三月“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少年雷锋”、妇女节“知恩感恩,懂回报”、“养成节约习惯,拒绝校园浪费”和“清明节缅怀先烈”等主题教育,学生在活动中浸润了心灵,陶冶了情操,从而受到了各种传统文化的熏陶。
八、构建评价体系
科学系统评价校本课、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开展、评价金钱板特色建设、评价活动绩效等。评价是工作的保障,总结情况、梳理经验、发现问题、激励先进,有效调整工作进程,指明工作方向。
学校拟定并试用科学的金钱板活动评价方案,积极发挥了评价导向作用,评价鼓励了教师工作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发挥了教师的创造力,激发了教师工作潜能,发扬了教师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强化了工作责任感,推动了大爱特色活动出成绩出成果。
九、创设“大爱”主题文化环境,营造爱心氛围
1、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大爱”主题文化,建设注重整体系统思考,从色调、形态、图案等积极构建,阐述了耳目一新、新颖别致、沁人心脾、提神醒脑的良好作用,如校园建筑色彩突出传统宁静、厚重之感,梯间描绘生动活泼、意义深远。
2、校门两根柱子方方正正、厚重坚实,预示着爱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学校建筑整体采用青灰色调,朴素大方、厚重自然;围墙檐顶蜿蜒起伏、绵延不绝、气势恢宏,象征着学校大爱文化传承经久不衰、生生不息;窗格方圆兼济、外圆内方,预示为人要重君子之道、和谐之道,要拥有可贵的人生原则和底线。
3、在校园内布置与学校爱心校本课程相得益彰的诗文展板和板报,用图文结合的诗、文向学生展示灿烂的爱心文化,吸引他们去解读诗、文、画的内涵,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让他们在爱心氛围中陶冶、学习、积累。
4、在各个教室开设爱心专栏,各班自主建设,墙上有爱心古诗词名言。
5、布置舒适、优雅的教师阅览室,让爱心氛围成为教师宁静的熏陶和享受。教师定期到阅览室读书,不断丰富教师的内涵和底蕴。
6、墙壁上刻挂有励志古训、古诗文,建设场景文化标识(如金钱板塑像、《论语》等“爱”思想的名言石刻、“胸怀大爱、立言立行”石刻昭警等)等,形成学校硬件建设与学校“大爱”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因地制宜的场景建设模式:思想—意象—落地—融合—文化。
7、彰显金钱板映射出的和谐统一、团结协作、竹之风骨、铜钱之韵、历史文化、宽容友爱、尊重理解等对师生的心灵与品质产生积极影响的文化。
十、取得的可喜积极成果。
通过积极主动创新的活动,学校大爱文化建设和金钱板艺术传承在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取得了积极而有价值的成果,这些成果凝聚了参与活动的领导、老师、专家的集体智慧,令人感动和振奋。
1、“金钱板”论文两篇获得重庆市教育学会等级奖;校园电视《金钱板,助梦插上翅膀飞翔》获得重庆市一等奖,微课《金钱板的基本打法》获得重庆市一等奖,此两部作品获得全国第十三届校园电视银奖,《花比松、老实话》获得万州区三等奖;论文《谈金钱板学习兴趣激发》等论文3篇在《新课程》等杂志发表。
2、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金钱板课题理论建设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金钱板活动基本策略和方式研究、金钱板文化内涵研究等都已经形成论文,指导特色活动开展。
3、万州区2016庆“六一”我校展演节目《金钱声声唱脸谱》获得一等奖,充分展示了学校金钱板艺术传承的积极可喜成果,展示了学生学习金钱板的美丽风采,得到了专家领导的好评。同时作为“传承的力量”节目征集推荐到国家教育部。
4、金钱板校本教材创编已经初具雏形,从节奏击打、说唱内容、历史文化知识、表演、欣赏等方面初步构建了教材内容。已经初步完成了教材编撰。
5、弟子规课本剧获万州区等级奖。
6、艺术节多部艺术作品获得万州区等级奖。
7、组织创造了学校校歌和大爱文化主题歌。
十一、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成立学校大爱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责任明确、任务具体、分工合作、分层管理,形成管理体系。
组长:向有松
副组长:李长虹 张帮树 杨孝成 谭小兵
成员:程之敏
任茂胜 王 洪
熊小明 郑帮禄 丁美霞
领导小组具体安排学校“大爱”主题文化建设工作,制定计划,组织活动开展,管理师生活动过程,评价活动情况,奖励优秀,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带领全校师生积极参加活动,保障建设工作良性运转。
1、组长宏观指导调控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定目标、分任务、给政策。
2、分管教学副校长具体管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具体指导协调各部门工作,形成合力。
3、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具体负责文化建设工作,分工合作。
4、落实学段管理,团队组长组织开展相应工作,细化工作内容,扎实工作过程。
总之,文化浸润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祖国传统优秀文化深深影响着学校及全体师生,我们正朝着学生文雅、教师儒雅、学校典雅的目标不断前行,祖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学校及全体师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1、师生艺术素养整体提高,人文精神和内在涵养全面提升。
2、校园进一步呈现团结、和谐、宽容、友爱的良好氛围。
3、校园形成独特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鲜明的特色,特色铸就金色的教育品质和精神。
4、学校发展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第五篇:传统婚俗文化
传统婚俗文化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 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也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数”——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5、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6、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 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上头”是
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8、换庚谱: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9、过文定,过大礼:男方择一个吉日,带一些礼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过文定”举行后,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後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跟“过文定”一样,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
10、哭嫁: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此外的说法是: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11、盖头: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红盖头。通常是男掀女的红盖头。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盖头为了遮羞;另一种说法是说源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12、迎亲: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找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13、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并不属于 古“三书六礼”,这一婚俗在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其实,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14、出门: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女须由家人背著上轿;据说新娘双脚招地就会带来恶运。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因为嫂字有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现在的新娘出门时,由伴娘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
15、过门: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男家长辈。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所以
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
16、三朝回门: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带礼品回娘家祭祖,再随丈夫回到夫家;归宁是回娘高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在古时,交通不方便,若夫家离娘家很远的话,女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门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礼习俗,回门时,男家需要预备:烧猪一只、西饼两盒、酒一对、竹庶两支、鸡一对、生菜、生果两篮、荵、伊面两盒、鸡仔灯笼金、猪肚及猪肉各两斤。
17、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18、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19、铺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20、酒筵:酒筵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有繁有简,规模不等,其最主要的意义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21、合酒: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22、闹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婚礼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婚礼用品
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中式婚礼中必备的物品有:
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婚礼禁忌
1、婚礼当日,忌让人坐在新床。
2、婚嫁忌生肖虎的人观礼。
3、新娘的镜子也忌借给他人。
4、新娘的衣服忌有囗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少数民族传统婚俗
瑶族
择偶标准 劳动择偶
在林间,姑娘看上了到此吹笛或木叶的小伙子,就会带上采八角的小竹篮采八角或砍柴,不轻易地出现在男青年的视野中。男青年便主动去帮助姑娘采摘八角或打柴。他们边采边交谈,双方有意,互送信物并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不合心意就友好分手。布依族 择偶方式 浪哨
浪哨亦称“赶表”、“玩表”,其中重要方式就是情歌对唱。主要是通过唱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而选择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多是在赶场天和节气天。同时在有些地方的布依族在浪哨时都要互相甩打糠包。青年男女在对歌浪哨之前,看中谁,就用糠包去打他(她);喜欢谁,就专门去接他(她)甩过来的糠包。糠包成为青年男女浪哨的“红线”,哪个后生被姑娘甩去的糠包打中并接住,他就是那个姑娘的情侣。然后,以糠包为凭,就成双成对地邀到一旁去对浪哨歌,倾吐爱慕之情。海南苗族 咬手
指在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会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彝族婚俗传统 抢婚
抢婚是彝族的婚俗,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男方在迎亲时抢婚只是一种礼仪形式,是对女方家的一种尊重。通常,去抢亲的,是男方的一伙伴,并偕同其它迎亲者前往女家,以假抢婚的形式把新娘“抢”走。并且按照彝族的习俗,女子一旦被“抢”到男家的堂屋,便意味着已经正式缔结为夫妻。三天后新郎新娘各背一捆柴到女方家回门,如果女方父母同意,主人便会热情招待新郎。当天姑娘携带着自己的衣物和生产工具,跟着小伙子回到男家。如果女方父母反对,就会扣下女儿,把新郎赶走。壮族
夜婚
夜婚也称火把婚,是桂北部分壮族地区的婚俗,婚期晚上,即新郎带二三十人,点着火把,边走边唱,直往女方家去迎娶新娘,进寨门以歌声盘问,对答无误才可迎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