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成为一位深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老师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爱和尊敬的老师
摘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在那个方面,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们效仿的榜样.只有我们能以崇高的师表风范出现在学生中.做到让学生钦佩、信服、喜爱和尊敬,才会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进行得更顺利,我们的教育更为进步、更为成功。
关键词:学生与老师;塑造人格魅力;关怀学生;良好习惯
一直以来,我都梦想着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我也一直在为这个梦想在努力着。我相信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终于如愿成为了一位老师,在这个岗位上我兢兢业业,力求做一个深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老师。在经过教学实践的这一段时间,我意识到:一个老师只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得到学生的尊敬、学会尊重和爱护学生,塑造自己身为老师的人格魅力,关怀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不但在知识上获得学问,而且在心灵上受到教育,这样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觉得老师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要和谐的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且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否正确地处理这种授受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在知识上,教师是知之较多者,学生是知之较少者;在社会生活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教师和学生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
(二)、老师要学会低调做人,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须摒弃 “师道尊严”,放下花架子,转变教育理念,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先求成为学生的 “益友”,在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再求得 “良师”形象的成立,让学生真正地感到我的老师是可敬可爱、可亲近可信赖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无压抑、无顾虑的心理环境中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了。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双边活动在融洽、活跃的气氛中顺利完成。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再人格上尊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低调做人、可敬而又可爱。
(三)、师生关系在人格上要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素质要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是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标志,也是现代社会民主、平等这一社会关系准则的体现。
二、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
为人师表,要深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那就必须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进而使得学生从心里对你钦佩、信服、喜爱和尊敬。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是停留在口头的说教,而是体现在你的实际工作中,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们效仿的榜样.我们要以崇高的师表风范出现在学生中.只有这样才会自觉地用自己的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人格的人.(一)、老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独立新颖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上
有效教学作为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策略,理应受到教育的关注,理应为我们老师所重视,并落实具体措施,从而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教学,真正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一方面教学方法要有所创新,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最好能引人入胜,让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完完全全的沉浸在你的授课天地,不亦乐乎。另一方面则是教学方法须有效,能让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二)、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不是永远牵着老师的手。我们不可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使学生受用终身。我们不仅要认可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 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我们也要注意某些细小的事。首先,确定一个好的班长和班委成员,这里不是指学习好,而是要聪明,大胆,敢说敢为,加上你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基本保证班级大体平稳。其次永远不要让学生知道你下一步要干什么。不要去做让学生都满意的班主任,有这一想法就错了,而是要做自己心里无愧的。再次,对问题学生没必要要求太严格,要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商定一个底线。让他们去坚持。不要太静静计较。适当宽容。另外,要让有前途的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去计较他人。
(三)、老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
真诚是一种优良品质,对学生真诚就是对学生要宽容、善待,一视同仁,公平执教。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后进生,更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闪光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有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关怀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过硬的教学功底固然能教出好学生,但对学生细微的关怀也能教出好学生,还能影响学生的人格,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点关怀学生,给予学生多一点关爱,多一份师爱。
(一)、给学生多一点师爱
师爱是指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同时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秉着博大、无私、公正、深沉、严格的爱去教育教学,少点埋怨,少点不满,多点关怀,多点关爱,力求让学生在一种积极而又强大的教育力量中茁壮成长。在过去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优秀教师就是凭着这些师爱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挽救了许多误入歧途的青少年。
(二)、必须对学生有一颗爱心
世界上充满了爱,鲜花之于阳光,是因为需要;父母之于儿女,是源于亲情。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则更多地出于责任。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西方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艾·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对孩子生命的肯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孩子的生命和成长,因此关心和责任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热爱生活。爱心是可贵的,而老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老师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影响、渲染学生,学生才会像美丽的鲜花因有阳光的照耀而绽放得更美丽、更灿烂。
(三)、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一份关爱
从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多关注他们,经常嘘寒问暖,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遇到有同学肚子不舒服,把他叫到跟前,帮他揉一揉;有同学感冒了,用自己的脸贴近学生的额头,试一试他是否发烧;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拿起扫帚,和他们一起扫;看到有同学进步了,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随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钢笔、掉在地上的一片纸屑;集合整队时帮同学整整衣领;谁的校服破了,帮他缝补好;有同学闹情绪了,及时跟他谈谈心;为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递上一瓶水,掺扶一把长跑下来的同学„„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关注他们。
四、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自己收益匪浅,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作业中常见学生“在”和“再”不分,“的、地、得”不分;书写不工整,字体不漂亮,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指导,严格要求。如果老师本来写的字就不怎么样,就要努力练习,从自己做起,努力做到书写规范、正确、整洁、美观,这样才能带动学生一起来练字,共同进步。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课外阅读,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有益自己身心健康的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除接触课本外,课外书报很少阅读,有些学生根本不知怎么看报纸,也不关心国内外大事。老师不妨采用剪报的方式,取文章经典指导学生阅读。还可指定一些著名的课外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文艺》等。上个学期,我采取了单周写周记,双周写大作文的办法,单周的周记我都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自己写出的读后感,避免了随便找一篇文章抄袭上交的可能。
(三)、培养学生独立、互助、协作思考问题的习惯。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学生不善于自己质疑问难,更不善于自己解决问题,就是阅读中遇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字也懒得动手去查工具书,全然没有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完全依赖老师把一切告诉他们,而且有问题也不会问问其他同学,一起研究。因此指导阅读时,可让学生先查阅工具书,找出不识的字、不懂的词、不理解的句子,自己先理解或和别的同学一起共同合作探究。然后老师就可以就文章的主旨、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提出问题,多方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锻炼个人的自学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与社交能力。
五、结语
俗话说得好:“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从我们走上这个岗位的那天起我们就肩负着教育教学这一伟大而又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因此,我们要力求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努力成为一位深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老师。用生命的火炬,为学生开道,带领我们的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愚昧走向文明;用赤诚的爱,唤醒迷惘,哺育自信,点燃青春,催发征帆。
第二篇:努力成为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努力成为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莘县明天小学沈灵巧
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提出,希望广大教师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总书记的这一要求,为我们教师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位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他的课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位有魅力的教师,也都希望自己是一位深得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但是我们知道当一名教师不容易,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更不容易。如何成为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我觉得要想成为高素质的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育人是教师之本。教师首先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德行是做人之本”,所以,道德教育应为教育之首位。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育青少年,培养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按照正人先正己的原则来要求自己,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它的根本原则是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思想品质、治学态度、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学生,学生也常常会拿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衡量、评价自己和他人。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教育,或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这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
二、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内在文化素养的呈现。当教师拥有了足够的内在文化素养,有了底气时,上课就有了灵气,课堂也将变得更加灵动。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充电,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凭自己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因此,教师要调整心态,开阔胸襟,要做到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要不断探索,不 断汲取多方面的养分,从而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文化素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只要坚持日积月累,教学水平的提高、人格魅力的彰显就会水到渠成。
三、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从事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所有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有了这一责任的驱使,才会使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的情感、言传身教的行为、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精神,以及对学生的关爱得到更高的升华,责任心是教师应具备的高尚师德。
未来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人。为国家培养现代人才,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神圣的使命,更应该是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责任心的背后
是我们教师是否具有教育理想。现今社会越来越功利化,我们的思想正在渐渐蜕变,更多的人把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把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尺,那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教育理想,也不会存在所谓教育理想(即责任心)。而我们需要的教师,是应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超越苦难的精神,有遥望未来的眼睛,有创新教育的理念。教师的根本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由于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大多数教师都是一个人承担和完成一项或多项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制定教学目标,授课计划、授课、评定成绩等,虽然大多学校也采取了诸如课堂听课、学生评教等措施,但外部的监督不可能贯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以,保证教学质量最好的办法还是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你就有可能会成为一位高素质的教师。但是要想让学生喜爱你,还需要具备以下两心:“童心”和“爱心”。因为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一、保持一份童心,就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
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就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教师有一颗童心,就会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就会努力地构建快乐课堂,创意出不一般的教学。有童心,才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有童心,才能与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有童心,才会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有童心,才能与学生平等的对话,真诚的交流彼此的经验、感受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共识、共享。
工作中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和学生之间有一道无形的隔阂,总是不能与学生很好地沟通,我想当我们怀着“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但是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
教师要让自己具有儿童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儿童般的思维,儿童般的纯真。能够自然地和孩子们哭泣、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让孩子们视为知己,也无疑会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二、拥有宽容博大的爱心,就具备了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现在有部分教师常埋怨学生不爱学习,老师在上面讲课,有些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学习成绩差了,老师对学生就没有了好感,就会埋怨学生。尤其是希望生,有些老师会对他们有反感、讨厌的心态。这
样,学生也不可能对老师有好感,而且常常会和老师唱反调,形成对立,学习、思想会一蹶不振。因此,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责怪学生,应该爱每一名学生,争取做每一名学生都喜欢的老师。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爱心是必备的,离开爱教育免谈。教师的爱要发自心底,要与学生心贴心,要成为学生心灵的朋友。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而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立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撷、流连忘返。的确,如果我们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那我们就能时常感觉到身为教师的幸福与快乐。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时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只有全面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愿望,了解学生间的关系,及时化解学生的矛盾,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了解得越深,爱得也越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便随着互相了解的深度而增加。教育是要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澄清,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的力量。学生都喜欢有亲和力的老师,一个教师如果成天板着脸孔,昂首阔步,挤不出一丝笑容,单纯地限制学生,这样的教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和亲近的。
当我们怀着“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爱心应该是日常生活(即常态的条件下)下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真
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会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
另外,我们教育生活中还有很多细节能决定学生是否喜欢你。例如处事公平,与学生的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我们捧出真心,坦诚相待,学生是不会拒老师于千里之外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爱无私地献给学生,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相信得到的将是丰厚的回报。让我们不断进取,积极努力,争取做一位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吧!
第三篇:如何成为让家长满意和学生喜爱的人民教师?
如何成为让家长满意和学生喜爱的人民教师?
做到家长满意和学生喜欢是作一名老师的基础。
我认为做到让家长满意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沟通。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出现成绩下滑等等,就要及时通家长联系,同时合力及时的解决学生出现的情况。
其次就是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把家长做为我们特殊服务对象,只有得到家长的信任,才能得到家长的满意,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形成教育的合力。
还有就是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合理的解决与家长与学生之间的问题。
做到让学生喜欢我认为自身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不要把老师凌驾与学生之上,觉得自己说的都是正确的,学生说的就是无稽之谈,其实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单纯,更加的没有杂念。
2.教育学生要以“尊重”作为前提。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学会了自尊,学会做人。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怀疑、讽刺、挖苦,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其实,很多时候,这些调皮的学生也是可爱的,他的内心深处何尝不是想学好的?何尝不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4.爱,是教育的前提。让学生能感受得到我们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爱,尤其对那些不自制不自律的常犯错误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爱护他们,关注他们。
第四篇:成为孩子喜爱的好老师
成为孩子喜爱的好老师——师爱与责任
【内容摘要】:“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老师是蜡烛,在孩子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是啊,关心、爱护学生是老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喜爱的合格老师。
【关键词】:爱护
奉献
完善
宽容
尊重
耐心
引导
创新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当我聆听着“感动中国”那两位支教夫妇的感人事迹,感到师爱无边。在任何艰苦面前,他们都是那么无畏和勇敢,生活的艰辛动摇不了他们的信念,无私的师爱使人性的光辉绚丽的绽放。那些被老师宠爱着的同学是幸福的,因为有这样的老师,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们永远和学生在一起,作为教师他们做到了以身作则,坚守岗位,默默无闻中渗透着他们对学生们那份深深的爱。
一、爱是教师最美的奉献。
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关心、爱护、宽容、尊重,要善于发觉孩子的优点,充分鼓励他们自尊、自信。我们作为一名肩负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人民教师,应撒种爱心,用爱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俗话说: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我们爱孩子,尊重孩子,他们也会象我们一样去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养成优秀的人格品质。作为幼儿教师只有一爱心想孩子所想,才能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想家长所想,才能做好家园共育。一句老话: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我相信,专注于这份美丽事业的我们,也是最美丽的人。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努力实践着。对天资聪颖的孩子,我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品格意志;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我用爱心、耐心铸成一把钥匙,寻找他的自信,打开他心灵的窗户;对生病的孩子,我更是少不了关怀、探望„„记得我班有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健健,刚来幼儿园时,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会,且样样没兴趣,跟他说话,他永远都是点头、摇头。一年来在他身上倾注了我的爱和我的教育,我时刻都在关注他。为了培养他的自信,我开始鼓励他自己独立做事,有时我心里确实会有点儿着急,但理智告诉我,我这当口一批评,他会更不知所措,所以对健健,我必须具备了五心:爱心、耐心、关心、信心、细心。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终于有了转机,他开始轻声讲话了,面对他每次小小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予鼓励,他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说话的语气也壮了,现在的健健活动时还常常举手发言了!是什么力量使他转变的呢?那是爱的力量,教育的力量!在工作中,我努力为孩子们营造 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真正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和孩子一起生活、游戏、学习,带领他们走出幼儿园,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我成了孩子最要好的朋友和玩伴。我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孩子的一举一动甚至细微的情绪变化都会被我捕捉,从中,我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特长、爱好、潜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多元智能得到发展。“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了,一天天地长大了。
二、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
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因此,我树立起“终身学习”、“不断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专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
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政治修养,处处为人师表,让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在园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我和全园老师团结协作,满怀激情地面对每一位幼儿和家长。在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熏陶下,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乐观的情绪,尽心竭力地认真干好每一件事情,包括教育教学工作、家长访谈工作等。通过潜心学习努力满足自己的求知、发展需求,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通过吸取别人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争取更大的进步。
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幼儿教师并不是一个谁都能干好的职业,它不仅要求教师拥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更需要较高的师德修养。它要求教师能带着一份“责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细心聆听最真的童声,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点尊重、多一份体谅,在与孩子的积极有效的互动中推动他们健康成长,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感受幸福!教师的爱是伟大的,教师的爱是无私的,全国著名教育家任小艾老师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就是不简单,普通的事情做就是不普通。”让我们用今后的行动来证明,把教育事业这平凡的事业做得不平凡,让我们树立良好师德,奉献给教育事业。相信只要我们能全身心地付出,就会成为一个让孩子喜爱的好老师。
第五篇:孔莉读《平凡的世界》心得——怎样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
读《平凡的世界》所感——怎样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 孔丽敏
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反映1975年——1985年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的现实主义巨著。作者塑造了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孙玉厚、田润叶、孙兰花、贺秀莲等等成功的人物形象。大学时,怀着对生命,对世界的思索与探究的心,我认真地拜读了《平凡的世界》。时至今日,那一个个《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他们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那么的百折不挠;是他们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我的心,在《平凡的世界》中:被面对重重困难,却依然纯朴且坚韧挺拔的那片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农民所触动;暗誓要成为孙少平与孙少安兄弟俩那样优秀的人,即使是苦难与挫折也要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无限追求与坚定信念!而今,那个大学时就铭记于心的“暗誓”使我领略到——怎样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1.凭“少平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孙少平是作者重墨渲染的角色,也是我最欣赏的人物。农民、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却忍辱奋进、不卑不亢,以上进求尊严,以尊严慰灵魂,面对困顿的生活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的少平是我人生旅程的航标。他以他独有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地位悬殊极大的田晓霞的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们教师不朽的追求,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就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好教师当然应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但还必须凭借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培养出幸福、快乐、全面发展的学生。比如,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时,我们要学会阳光思维、换位思考、分开看问题,用自己健康、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父母的替身、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我想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
2.靠“润叶、兰花的爱心”感化学生
润叶和兰花都是温柔、贤淑的女子,她们刻苦耐劳、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她们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从不抱怨,总是尽心尽力地操持着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时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爱心呵护下健康地成长。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老师不仅要爱那些优等生,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更是要特别关爱、有耐心、多加鼓励等等。我想:当学生调皮或犯错误时,你就先宽容再引导;当学生生病时,你就送上暖人的关怀;当学生失败时,你就给予真诚的安慰;当学生进步时,你就报以衷心的祝贺……我始终相信老师的爱心学生是体会得到的。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学生才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3.用“秀莲、晓霞的奉献精神”震撼学生
秀莲,她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对少安更是疼爱有加,宁可自己饿点,也要把吃的留给丈夫。对少安的事业,她不仅精神上支持他,更从行动上支持他,她所奉献的是“贤妻”是“良母”。
晓霞个性鲜明,既具有现代思想,又不失善良、贤淑,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传统美德。作为高级干部的女儿,省报的记者,晓霞打破世俗的观念,始终爱着只是挖煤工人的少平。晓霞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在陕南抗洪前线采访时,为救落水小女孩而英勇献身,留给世人一个光辉而美好的形象。
秀莲和晓霞的奉献精神使我懂得,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要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此,我想: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在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体现在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中。所以我爱岗敬业,把对学生宽广无私的爱和奉献化为平时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中。我想:你的奉献,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被你震撼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学生喜爱的教师,她不仅能熟练驾驭教材、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创新施教,更要有独有的人格魅力、无限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平凡的我有一个平凡的心愿——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以培养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学生;我要为之而奋斗终身以实现教师不朽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