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舍饲羊尿结石病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舍饲羊尿结石病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摘要:尿结石是舍饲养羊最普遍的现象,给舍饲养羊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自从上世纪末起,国家在这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采取了退耕还林禁牧政策之后,我县广泛推行了舍饲养羊,在每年的舍饲养羊过程中,我们发现羊群经常出现排尿障碍的现象,见无有效方法医治,给养羊业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过我们对大量病例观察、剖检分析发现,此为羊尿结石所致。
关键词:尿结石
育肥羊 防治
尿结石是指在肾盂、输尿管、尿道内生成或存留以碳酸钙、磷酸盐为主的盐类结晶,使羊排尿困难,并由结石引起的泌尿器宫发生炎症的疾病。该病以尿道结石多见,而肾盂结石、膀胧结石较少见。尿结石有磷酸盐结石、钙结石、硅酸盐结石三种类型。种公羊和阉羊及舍饲育肥羔羊易于发生,母羊较少发生。育肥羊群在舍饲条件下,尿结石症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
1、发病原因
1.1饲料、饲草因素。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失调是主要致病因素。一般来说,钙、磷的比例应维持2∶1,不低于1∶1。而谷物的钙、磷比例为1∶4~1∶6,因而日粮谷物比例高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大量的磷进入到尿中。羊的唾液含有丰富的磷,当饲喂偏精料型日粮时,由于精料不能促进唾液的大量分泌(粗饲料就能促进唾液的大量分泌,使体内较多的磷随唾液进入消化道随粪排出体外),这样一来更多的未能随唾液分泌的磷就只能从尿中排出,容易导致磷酸盐结石产生。在长势好的三叶草牧地放牧的绵羊易出现碳酸钙和草酸钙尿结石,这是因为这种牧草含有较高的钙,但磷的含量较低,而草酸含量却高。草酸与钙的结合就生成不易吸收的钙,并使尿呈碱性,导致发展成钙结石。有些采食紫花苜蓿为主的山羊也会出现尿结石。大量采食甜菜的上部也会形成草酸钙结石。粘蛋白是形成结石的母体(前体),尿中粘蛋白浓度增加,也会形成尿结石。饲粮中的雌激素物质或生长促进剂(己烯雌酚或含有雌激素成分的豆科植物)、超过维持和生长需要的过多蛋白质,以及颗粒饲料均会增加尿中的粘蛋白浓度。粘多糖通常也与结石的形成有关。饲喂棉籽饼、西非高梁等,会导致粘多糖的增加。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膀胱的上皮细胞脱落,增加结石形成的几率。
1.2饮水量。饮水量不足时,尿的浓度增高,尿液中矿物质处于超饱和状态(脱水是各种结石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发生尿结石的危险因素。
1.3阉割。由于尿道的长度和直径的原因,尿结石更多的是在公羊出现。早龄阉割导致有关性激素缺乏,影响到阴茎和尿道的发育,尿道直径小,容易出现结石阻塞。
1.4限食饲养。如果不是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而采用每天饲喂1~2次,会引起饲喂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的排出暂时性减少,从而增加尿的浓度,存在形成结石的风险。
1.5遗传性。结石的发生也有遗传性因素。易患病体质个体也可能发生尿结石。[1]
2、尿结石发病机理
2.1、尿石的核心物质这是形成尿石的基质,多为黏液、凝血块、脱落的上皮细胞、坏死组织碎片、红细胞、微生物、纤维蛋白和砂石颗粒等,均可作为尿石的核心物质,促使尿结石的形成。
2.2、尿中溶质的沉淀
当预防尿中溶质沉淀的保护性胶体被破坏时,尿中大量矿物质盐类结晶发生沉淀,成为尿结石的实体,一般盐类结晶有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草酸盐和尿酸盐。它们以核心物质为基础,环绕、逐渐沉积形成结石。
2.3、导致尿石的因素
尿液中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可成为尿结石形成的诱因。如尿液的pH 值改变,可影响一些盐类的溶解度。尿液潴留或浓稠,因其中尿素分解产生氨,致使尿变为碱性,形成碳酸钙,磷酸铵和磷酸铵镁等沉淀。酸性尿也容易促使尿酸盐尿石的形成。尿中的柠檬酸盐的含量下降,易发生钙盐的沉淀,形成尿石。总之,尿石形成的条件是,有结石核心物质的存在,尿中保护性胶体环境的破坏,尿中盐类结晶不断析出并沉积。目前一般认为,尿石形成于肾脏,随尿液转移至膀胱,并在膀胱增大体积,常在输尿管和尿道形成阻塞。尿石形成后,于阻塞部位刺激尿路黏膜,引起黏膜损伤、炎症、出血,并使局部的敏感性增高,由于刺激,尿路平滑肌出现痉挛性收缩,因而病畜发生腹痛,频尿和尿痛现象。当结石阻塞尿路时,则出现尿闭,腹痛尤为明显,甚至可发生尿毒症和膀胱破裂
3、症状
尿结石病畜主要表现为:
3.1、刺激症状病畜排尿困难,频频作排尿姿势,叉腿,拱背,缩腹,举尾,阴户抽动,努责,嘶鸣,线状或点滴状排出混有脓汁和血凝决的红色尿液。
3.2、阻塞症状 当结石阻塞尿路时,病畜排出的尿流变细或无尿排出而发生尿潴留。因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一定差异。结石位于肾盂时,多呈肾盂炎症状,有血尿。阻塞严重时,有肾盂积水,病畜肾区疼痛,运步强拘,步态紧张。当结石移行至输尿管并发生阻塞时,病畜腹痛剧烈。直肠内触诊,可触摸到其阻塞部的近肾端的输尿管显著紧张而且膨胀。膀胱结石时,可出现疼痛性尿频,排尿时病畜呻吟,腹壁抽缩。尿道结石,当尿道不完全阻塞时,病畜排尿痛苦且排尿时间延长,尿液呈滴
4羊尿结石的预防措施
4.1调节钙、磷比例。饲料中钙、磷比例要达到2∶1,镁的含量少于0.2%,这可降低磷和镁在肠道的吸收,从而更多的磷、镁随粪排出,而不是随尿排出体外。饲喂以谷物为主的饲料时,要适量添加钙。为了预防钙结石的生成,公羊应主要喂给禾本科干草,同时,不能喂给大量的谷物。多使用长茎饲草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使更多的磷随粪排出体外。4.2增加饮水量。预防山羊尿道结石的最重要手段是增加其饮水量。新鲜、干净的水会增加羊的饮水饮欲,从而增加饮水量;夏季使用凉水和冬季使用温水也能增加饮水量;多设饮水点并经常更换饮水也能增加饮水量;增加盐的喂量可促使饮水量的增加,从而达到稀释尿液的作用;建议盐的用量为日采食干物质量的3%~5%或日粮的4%,直接混合到饲料中即可,但不应加入水中,以免影响口感。
4.3调整尿的pH值。食草动物的尿通常pH值偏高,偏碱性。不利于鸟粪石、磷酸钙和碳酸钙结石的溶解,因而使用酸化剂对防止结石的发生是有益的。氯化铵的作用是降低尿的pH值,使尿更偏向酸性,从而达到溶解尿结石的目的。其添加量为干物质的1%或总饲粮的0.5%。也可采用每千克体重40毫克用量。对于体重30千克的羔羊可每只每天给予7~10克。可以添加食糖来促使山羊饮水或掩盖氯化铵气味,但不能使用糖蜜,糖蜜含钾量高,会降低氯化铵的效果。氯化铵不宜长期饲喂。除此之外,尽量避免在羔羊3月龄前进行阉割;首选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增加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2]
5、尿结石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结石,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常用下列方法和药物。4.1中医药治疗 中医称尿路结石为“砂石淋”。根据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病久者肾虚并兼顾扶正的原则,一般多用排石汤(石苇汤)加减:海金沙、鸡内金、石苇、海浮石、滑石、瞿麦、扁蓄、车前子、泽泻、生白术等。
4.2水冲洗导尿管消毒,涂擦润滑剂,缓慢插入尿道或膀胱,注入消毒液体,反复冲洗。适用于粉末状或沙粒状尿石。
4.3尿道肌肉松弛剂 当尿结石严重时可使用2.5%的氯丙嗪溶液肌肉注射,羊2~4ml。
4.4手术治疗 尿石阻塞在膀胱或尿道的病例,可实施手术切开,将尿石取出。
4.5对草酸盐尿石的病畜,应用硫酸阿托品或硫酸镁内服。对有磷酸盐尿结石的病畜,应用稀盐酸进行冲洗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 参考文献:
1祁连县某养殖小区育肥藏系绵羊发生尿结石的原因分析《黑龙江畜牧兽医》 2羊尿结石病的诊治]:《当代畜牧》
3育肥羊尿结石病的诊疗体会《当代畜牧》
第二篇:动物的体温与饲舍温度 教学设计
动物的体温与饲舍温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宜用启发诱导式的方法讲授。教师授课时应从现象入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如血液循环、呼吸、排泄等),进行耐心细致的诱导,使学生能充分调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体温调节过程中的现象,使新的概念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体温及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2.举例说明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和行为。3.说明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行为和机制。4.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动物体温和差别。
5.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使用正确的方法,测定家鸽、狗、青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体温变化情况的实验。2.尝试探究的方法,完成鱼在水中选择其最适温度的实验。
(三)情感目标
1.关注饲养场禽舍、禽舍温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2.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体温的调节。
难点: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系统的作用。教学媒体
体温调节示意图,视频 课时建议 1课时
(一)知识体系图
动物类群: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及无脊椎动物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主要靠行为来调节体温动物类群:鸟类、哺乳类靠行为来调节体温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体内调节机制外界温度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影响环境温度对饲养动物生产效益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以“田野中的蛇在天气凉的时候早晨晒太阳,等到气温升高后又躲到阴凉处”作为“身边事”,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在“探究竟”栏目中,通过测量家鸽、狗、青蛙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体温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初步形成家鸽和狗的体温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基本上是恒定的,而青蛙的体温则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认识。而后,通过在探究鱼在水中选择最适温度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动物生活受环境温度条件的影响很大,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
在上面实验和探究的基础上,“知识链”栏目中总结归纳出了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进而分析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各自调节体温的方式和机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外界温度对动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影响十分显著。
最后,在“实际用”栏目中,通过一些实例,说明了每种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在饲养动物的生产实践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教法建议 教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 1.导入:
(1)以冬天各种动物的行为,引入本课:鸟类还在飞翔,青蛙不见了,蛇类也不见了,昆虫也变少了。请学生说出不同动物的活动。
(2)以大屏幕显示两类动物的体温调节的不同。2.探究竟:
(1)第一个测量体温的试验,可以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2)录像:学生兴趣小组的活动,作为学生分析的素材。
(3)第二个实验是主体实验,以学生小组的方式开展,小组3-4人为宜。首先要自己学习明确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的注意事项,其次开展行动,记录实验现象。
3.知识链:
以主题人物的方式,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可以与同学探讨该主题:(1)什么是体温?什么是恒温动物?什么是变温动物?各有哪些种类?(2)变温动物为什么不能保持体温的恒定?(3)恒温动物保持体温恒定的方法有哪些?(4)外界环境对生物有哪些影响?
鼓励学生就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学习,并准备演讲。4.实际用:
(1)温度对植物有很多影响为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2)也可采用学生自学,学生到多媒体前给其他学生讲述的方式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在动物界,许多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的体温随
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变温动物通常通过一定的行为来调节体温,保护自身。如鱼类通过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改变栖息的场所来调节体温。两栖类和爬行类通过冬眠来调节体温。
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才获得维持自身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人类具有较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2.探究竟:测量家鸽、狗、青蛙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温度,教师检查课前作业(测量的数据和添表格)完成如何?问: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教师讲解:
(1)体温、恒温、变温的概念。引导学生据实验或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体温、恒温、变温的概念。
(2)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和行为。举例说明变温动物如何调节体温的?(3)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行为和机制。举例说明恒温动物如何调节体温的?(4)不同种类的动物体温。不同种类的动物体温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学生活动:分组汇报测量结果及表格并交流。
答:家鸽和狗的体温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是恒定的,青蛙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如鱼类:温度低:吸光调节体温。蛇类:温度高:躲阴凉处,利于降温。3.探究金鱼在水中温度的选择及最适宜的温度。注意:(1)先加冷水后加温水。(2)鱼体不宜过大。a水产养殖中使用多种方法来调节水体温度来满足动物需要。
b 恒温动物虽有较强的体温调节,但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生长良好。c各类动物都有其适宜的环境温度。学生分组实验并交流。
得出结论;鱼在不同水温中温度不同,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明显。4.大家谈及课堂练习。
引导学生交流:每种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板书设计 第四章
动物类群: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及无脊椎动物 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主要靠行为来调节体温 动物类群:鸟类、哺乳类动物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体内调节机制
外界温度对动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影响 环境动物对饲养动物生产效益的影响
第三篇:关于禁牧舍饲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禁牧舍饲的实践与思考
八道沟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禁牧工作要求,把舍饲禁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民家庭科学增收的重要抓手,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全镇羊饲养量由25307只减少了到了8760只,共淘汰土羊17000多只,购进小尾寒羊杂交改良品种1500只,购进颗粒饲料1400多吨,建标准圈舍8000平方米。伴随着数量的减少,质量有了质的飞跃。禁牧舍饲工作经过驻村工作队数月耐心的细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传统养殖业穿越了变革所带来的阵痛获得新生。
禁牧动因
禁牧舍饲有其主观动因,也是客观需要所致。主观层面从经济发展战略看,我县提出“以生态经济统揽各项工作,以和谐共进统筹各项事业”战略定位。把生态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之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我县十年九旱,生态脆弱,生态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命脉。
从实践基础看,我们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禁牧工作递次跟进,只是后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落实相关政策,导致一些群众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误区,禁牧工作出现反弹。工作实践中我县也培树了一批舍饲养殖典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客观层面从面临的环境看,内部环境:我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2.7万亩,由于偷牧致使部分乡镇退耕还林成果消失殆尽。以舍饲禁牧为突破口,解决环境承载和利益失衡问题迫在眉捷。外部环境:周边县区都开始执行禁牧政策,就连畜牧大省内蒙都实行严格的禁牧。我县主动融入禁牧舍饲大潮中,承担起生态保护与农民家庭增收的双重任务可谓高瞻远瞩。
从历史经验看,和我县基本属一个地理单元的西北周边县区,凡禁牧在一年以上的地方,无不展现出植被迅速恢复的喜人景象,其效果是任何人力工程都难以相比。中国两院院士石元春把这种生态建设形象称为生态自我修复。他强调恢复生态,既要强调人为治理,更要注重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当然禁牧初期必然会造成部分养殖户眼前利益暂时受损,难免有些抵触情绪,我们要做大量的疏导解释工作,如果我们的养殖效益是长期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和侵占公共资源基础上的,我们宁愿舍弃而后生。我们就是要通过禁牧来恢复草场植被,通过舍饲改变粗放养殖方式,促进农民家庭科学致富增收。通过努力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养殖户中形成禁牧舍饲共识。
存在问题
一、部分养殖农户思想上还存在一定误区,受传统养殖习惯影响,部分养殖农户思想观念保守,总认为“吃天然草
不花钱,圈养却要买饲料、饲草、不划算”,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养殖模式转变。
二、禁牧舍饲缺乏行之有效工作机制,各乡镇、村之间禁牧管理办法不统一,极易给养殖户形成松紧不一的假象。
三、相关配套政策和服务相对滞后,由传统散养向禁牧舍饲转变,部分养殖户科学养殖技术缺乏,政府配套政策和相关服务相对滞后。
工作措施
禁牧舍饲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实践中必须研究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从养殖户思想认识入手,解决为什么禁的问题。要继续耐心细致地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对比细算帐,效益详分析。多角度宣传舍饲的好处,舍饲可以使牛羊完全处于人为管理之中,免受外界自然侵袭,可广开饲料来源,提高农作物桔杆利用率,可有计划按照牛羊各个生理阶段不同需求,进行定向饲养管理,缩短出栏时间,增加收入,还能提供有机肥实现农牧互促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分析对比,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禁牧舍饲工作中来。
二、从全县长远发展出发,解决怎么禁的问题
禁牧工作能否禁得住,一是靠政府宣传引导,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树立“为养而种,为卖而养”的观念,二是严格管理,驻村工作要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加强对夜间偷牧的监管,部分养殖户还对禁牧存在侥幸心理,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在等待观望,考验政府禁牧政策的执行力。三是要建立长效机制。禁牧舍饲步入正轨以后,要组建巡逻队,强化对重点部位的巡查,坚持工作的连续性,确保禁的住,不反弹。
三、从科学饲养角度破题,解决怎么养的问题。
一是在畜种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结合分析饲草来源及营养成分,研究调整适宜于禁牧舍饲后饲养的品种,从这几年的实践看,肉牛选择西门塔尔;肉羊选择德国肉用美利奴,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改良后代等。二是在饲养量上以草定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出栏和存栏率,做到草畜平衡,良性循环,加强改良,防疫等配套服务。三是在饲草转化上,要积极发挥饲草资源优势,尤其是退耕地多的优势,积极推广适合坝上生长的优质人工牧草,可以试验引进内蒙翁牛特旗成功推广的“面包草”技术。该技术是将农作物秸杆粉碎后加入秸杆转化剂生成的一种生物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破解了青贮氨化等转化后饲草风吹变质的难题。同时,该饲草还具有口感好、养分高、成本低、增肉效果明显的特点。配套引进揉草机,打捆机,包膜机等加工机械。四是在防疫灭病上。禁牧后由于牲畜生活习性发生变化,可能引发一些疾病,或因饲养不当或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引起应急反应,畜牧部门应对各种疾病做好动态情
况分析。在做好常规防疫工作外,强化对各种突发疾病的监测。
第四篇:“一把手”腐败:原因与防治
“一把手”腐败:原因与防治
于学强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聊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山东聊城 252059)[提要]长期以来,对“一把手”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一直是个焦点、难点甚至是盲点问题。导致“一把手”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于“一把手”自身素养方面的主观因素,也有基于权力的膨胀性与对“一把手”监控不力等客观因素。防治“一把手”腐败问题,重在防。为此,既要合理分解和配置“一把手”的权力,又要加大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的监管力度,加大群众监控,通过推进信息公开为媒体与群众监督提供条件。
[关键词]一把手;腐败;原因;治理
“一把手”指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班子中担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一把手”居于核心地位,起着重要作用,是第一责任人。长期以来,对“一把手”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一直是个焦点、难点甚至是盲点问题。从2009年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目前最重要的趋势是“一把手”成为贪污腐败渎职犯罪的重灾区,一些资料数据显示,[1]“一把手”犯案比例超过50%。基于此,分析“一把手”腐败原因,探讨解决策略相当重要。
一、“一把手”腐败的原因分析
导致“一把手”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于“一把手”自身素养方面的主观因素,也有基于权力的膨胀性与对“一把手”监控不力等客观因素。深入剖析“一把手”腐败的原因,既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内因与外因的基本原理,也要结合特殊场景下的中国实际。
(一)导致“一把手”腐败的主体素养因素
从一般意义上讲,一个社会的政治腐败是由于当权者的行为腐败,而当权者的行为腐败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腐败,之所以出现思想腐败还是由于自身素养不高,无以驾驭利益诱惑下的膨胀的权力。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的“一把手”腐败,也是基于此。纵观“一把手”思想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至少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公仆意识差。马克思曾针对巴黎公社的职员,提出过官员应是社会公仆的思想。而后,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老一辈革命家一直强调公仆精神。但是,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表明,在既往的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确保所有干部成为人民的或社会的公仆。“一把手”之所以变为腐败分子,主要是因为没有摆正公仆和主人的关系,把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权力变成为攫取私利的工具。正如邓小平所言,“当前,也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2](p332)二是官本位意识强。虽然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拥有近90年历史,执政60余年的大党,但官本位的封建意识、家长制作风从来都没有荡涤干净过。邓小平指出:“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2](p331)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一把手”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的私利,凡事都尊崇上级的等级观念,同时注重自己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苛求下级对上级的唯命是从,特别是不允许下级与民众监督自己。实践表明,死死抱守官本位思想,不将被监督培养成一种习惯是导致“一把手”腐败的重要原因。三是法制观念弱。很多“一 把手”腐败之前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法不责众心理、随波逐流心理,认为自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所以才敢置党规国法不顾,归结原由还是法律意识薄弱。“重庆聂江桥垮塌案中负主要责任的原县委书记张开科在位时,工作人员找他学法律,他竟然说:‘学法,学法,学啥[3](P328)子法,我就是法。’”作不“一把手”对法律的漠视,自然是导致违法乱纪的重要的主观因素,而现实政治社会中法制执行力不足,违法乱纪惩治不力则使原本法制观念就淡薄的情况雪上加霜。四是理想信念淡。有些干部虽然身居高位,是某一层级的“一把手”,但他们理想信念淡薄,根本不相信马克思主义,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对社会主义不抱希望,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认为这些都是虚的,只有金钱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他拼命将自己手中的权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钱。成克杰、胡长清、程维高等都是党政“一把手”,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却早已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出路。胡长清曾对对移居国外的儿子透露心迹说:“总
[4](P110)有一天中国会不行的”,“有两个国籍,将来就有余地了。”由此,“一把手”的思想信念动摇,是其堕落成贪官的最根本也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二)导致“一把手”腐败的监督体制因素
“一把手”腐败某种意义上是由于“一把手”体制所致。在“一把手”体制下,权力相对集中,造成了对“一把手”监管的真空。从纵向上看,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上级不想监督。在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下,上级组织的监督对“一把手”是最有权威和最有实效的监督。但是,由于特殊的干部选拔任用关系,作为上级的领导对下级“一把手”多重使用、轻监控。上级不想监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上级领导担心挫伤“一把手”从事主要工作的积极性,于是对其“细枝末节” 的违纪行为不再关注,导致他们在腐败的深渊中越陷越深;有的上级领导对下级“一把手”也搞“感情投资”,予以适当“照顾”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有的上级领导与下属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更不愿为之冒险。二是同级不能监督。我国的监督机关一般是实行双重领导的体制,既受上级监督机关的领导,又受各自所属系统的同级党委和行政首长的领导,这就使专门监督机构在实际的运行中成为当地党委或政府的一个工作机关,其权力和经济来源都会受到监督对象的直接影响和制约,在客观上使两者形成为一种附属型的隶属关系,缺乏独立性进而造成在监督环节上的“弱监”、“虚监”和不敢监督的状态。目前,同级监督中普遍存在着事前基本没有监督,事中基本难于监督,事后基本不能监督的弊端。三是下级不敢监督。现有的政治体制之下,下级的政治命运实际上不是在其服务的民众手中,而是在上级领导手中。按“经济人”假设,追求利益所得是人的本性,下级监督上级的成本高、风险大。为此,他们往往是由于受制于乌纱帽的利害关系而敢怒不敢言,这在现实中时常表现为下级的沉默。从横上看,虽然我国的监督体系包括了党的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形式,但各种监督之间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监督主体缺乏明确而规范的监督标准以及便于操作的实施细则、配套措施等问题,执法监督机构相互配合不够的问题,各个监督机构各自为政且使具有互补功能的监督手段和权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都制约了监督的质量,导致了无法真正发挥监督体系应有的整体功能和作用。所有监督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党务政务公开、“一把手”工作的透明性。但是,我国不少地方和单位存在着党务政务透明度不高,“一把手”工作神秘化的问题。所以,这些监督类型很好地配合 还有待于政治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在民主政治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下,民众监督权利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公民的举报也举步维艰,更使监督成效大打折扣。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上看,监督“一把手”难方面的最终原因还是由于“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目前,“一把手”在党委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行政领导班子中处于统帅地位,在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实施决策中处于指挥地位,这种情况模糊了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等不同职能的权力界限,破坏了权力结构的科学性,实质上否认了权力内部的必要分工与行使的规范化,使“一把手”的权力绝对化,很容易滋生腐败。邓小平在分析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并进行了批评后,也曾严肃地指出:“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特别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中心任务已经不同于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极为繁重复杂,权力过分集中,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2](p329)
(三)导致“一把手”腐败的管理体制因素
在现行的领导管理体制中,“一把手”的产生受制于上级,在其产生以后上级也非常“关爱”他们,但在具体的管理方面有时却鞭长莫及。而作为同级的领导成员中,“一把手”受的制约是非常小的。由此,在一级党政机关中,“一把手”拥有强势的人财物权,“一把手”负责制也使权力过分集中于主要领导人。这种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方式,使监督制度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权力的实际运行中,“一把手”负责制演变成为脱离民主集中制的家长制,进而形成了“‘一把手’是绝对真理,二把手是相对真理,三把手是没有真理”和“开支一支笔、用人一言堂、大权一把抓”的局面,其腐败正是由现行管理体制的这种缺失所造成的。一是“开支一支笔”。“一支笔审批”最大的制度缺失是对权力缺乏相应的制约和监督,使所有的计划、预算在权力者面前变成一纸空文和任意揉捏的橡皮泥。正是由此,从干部任免、工程招标到土地出让,从公费旅游、公款吃喝到公费娱乐交际等,利用“一支笔”贪污腐败和中饱私囊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用人一言堂”。全国人大代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余敏辉指出,“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其根源是个别主要领导干部高[5]度集权。”说人事权是“一把手”手中最强势力的权力,“一把手”之所以缺乏监督从某种意义上在于他手中拥有人事权,掌管着下级的政治命运。在“一把手”说了算的氛围中,用人大权的独揽导致了权力寻租的现象。“一把手”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不是按规则办事,而是违反组织程序进行专权、擅权,其个人意志常常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到权力运行的过程,以致任人唯亲或在选人用人中违法违纪的合法化。目前,有些地方政治社会出现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都是“用人一言堂”所致。三是“大权一把抓”。有些“一把手”喜好大权独揽,在权力占有方面有着强烈的欲望,好像大权独揽才能显得有地位、有权力、有威信。现实政治生活中,无论是对“一把手”决策方面的个人主义、长官意志,还是对他们在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方面的为所欲为、独断专行,都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与责任追究,这进一步助长了“一把手”独断专行的作风,导致“一把手”最终走向腐败。
二、“一把手”腐败的防治策略
防治“一把手”腐败问题,重在防。因为“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减少腐败交易发生以前潜在的机会和受贿动机,而不是一味强化事后惩治。”[5](P7)若要遏制腐败于既成,不仅要加大教 育力度,惩治力度,还要加大监管力度。针对中国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分解“一把手”的权力,推进监督体系建设最为关键。
(一)合理分解配置“一把手”权力
鉴于“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缺陷,我们必须注重从体制上解决“一把手”责任无限和权力无边的状况,对其权力要进行科学的分解配置和制衡。为此可试行权力分治,对“一把手”的权力首先分清哪些是决策权、哪些是执行权、哪些是监督权,党内应分设党委会、执委会和监委会,将三种权力适当分解,在权力的构架上达到彼此大致的平衡。黄百炼认为要解决“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就要正确发挥“一把手”的决策作用,从决策权力的分解和制约、程序的规范、方式的变革、失误的追究等方面来完善和建构系统的、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机制,推进正确的集中。同时,必须对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建立完善的权力运用规范、控制和制约体系,使“一把手”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始终成为谋取公共利益服务的工具而不变质。现阶段,我国要实现“一把手”权力配置的规范化,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法从政的原则;实行权力的分散配置,防止少数机构或“一把手”过度集权和专权;正确赋予和及时剥夺“一把手”的权力;保持“一把手”权力和人民权利的对称,使人民权利能够制约“一把手”权力。[7]在政治实践中,2003年6月,神木县委将各单位“一把手”的财务权力分由副职分管,一些重大决策权也进行合理分解,既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一把手”腐败问题。2004年1月雅安市雨城区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党代表们选举了党代会内设的监督委员会,使党代会的监督职能实质化、日常化,是对监督全委、党委、纪委和“一把手”的制度创新。中共中央党校的任铁缨教授曾在《人民论坛》撰文《监督“一把手”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指出,应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基本环节,在领导班子讨论决定问题时,实行民主集中制,“一把手”同其他班子成员一样,只有一票的权利。这一票的权利之所以在有的时候被无限放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一把手”权力运行不规范。比如,在会议议题的确定上、在会议讨论的引导上、在表决方式和表决程序的选择上,“一把手”都有很大的操控权,可以设法让自己愿意通过的事项通过,让自己不愿意通过的事项被否决甚至根本拿不到会上讨论。要防止这种滥用权力,就得从“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具体环节入手,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比如,在常委会议题的确定上,不能只由“一把手”说了算,可以规定只要有两名以上的常委同时提出,也必须列入会议议题。再比如,鉴于“一把手”的发言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应规定“一把手”“末位发言”制,禁止“一把手”以总结性发言代替表决。近年来浙江省余姚市在合理配置“一把手”权力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当然,仅用一种方式明确其权力范围显然是不现实的,无论以哪一种方式来明确“一把手”的权力,关键是要使“一把手”权力特别是用人权与财物权的内容和边界都很清楚,这样对“一把手”开展监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历史证明:“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8](P12)方才休止”。为此,加大对权力的监督是避免权力腐败的重要举措,而对于“一把手”的有效监督主要来自于上级。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重点应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要加 强巡视制度建设。目前党政“一把手”一般由上级提名,在这种权力授受的框架内最有力的监督只能来自上级。巡视组受上级党组织委派,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不受任何其他机关或个人的干涉,并且巡视组下去后的所有经费自理,巡视人员对于被巡视地区、单位的“一把手”而言也是“生面孔”,是一种有效的体外监督。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巡视组是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的措施之一。”[9]加强巡视建设,应关注以下五个主要方面:一要选好配强巡视干部,特别要选好巡视组长,保证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形象好的优秀干部参加巡视;二要加强对巡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认真研究相关激励机制,确保巡视人员的公正、清廉;三要把巡视置于党内监督的总体布局中把握,与其他监督制度有效结合,与各级党委、各个监督部门有效配合,保证监督工作的统一性、协调性,形成监督“一把手”合力;四要加大巡视次数与频率,使“一把手”经常有被监督的压力,不敢松懈,更不敢胡来;五要在扩大巡视力量的同时,加大巡视成果的运用,避免将巡视做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二要加大对“一把手”责任追究的力度。在现行体制下,“一把手”权力越来越集中,要使其掌好权、用好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要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如果“一把手”在决策时搞“一言堂”,选人用人时搞暗箱操作、任人唯亲,在干部管理上放任甚至纵容干部违法违纪,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在的责任追究条规,散见在各个文件中,应该整合,专门出台一个针对“一把手”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个制度要细,更要具备可操作性,做到有责必究,防止出现能上不能下、易地做官现象。这样,就迫使“一把手”在决策时能发扬民主,三思而后行,尽量做到科学决策。也促使他们在用人上多听听不同方面的意见,对下属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出了问题就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而不致于带病提拔。
(三)推进监督“一把手”体系
目前,专门监督机关、监督部门与民众监督职能发挥不力、协调配合不够,对“一把手”监督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有效预防“一把手”腐败的监督体系,是导致“一把手”腐败的体制因素。为此,必须推进监督“一把手”体系建设工程。一是加强专门机关监督的力度。以权制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不仅西方三权分立中体现了这种精神,列宁也曾经设想党代会产生监委会与执委会,以加强以权制权的力度。目前,推进以权制权应改变现有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由双重领导变为垂直领导。虽然纪委从党章的规定上有权监督同级党委和“一把手”,但实际上很难做到,由于实行双重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受同级“一把手”的制约很大。实行垂直领导后,纪检监察机关可放手开展工作,“一把手”的行为就会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同时,应结合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官员财产申报方面的规定,加强对“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审计,尤其要对“一把手”的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加强监督力度,对负有经济责任的“一把手”,进行任期内和晋升、调任、转任、退休、辞职等离任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按程序向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并把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一方面对“一把手”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促其整改,另一方面促使审计部门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推进同级监督。同级监督,领导班子之间的监督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实施有力监督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在有些班子内部,缺乏必要的监督,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则掩盖矛盾和问题。这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同级班子成员特别是“班长”,一定 要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班子成员既要自觉维护“一把手”、尊重“一把手”,又要大胆监督“一把手”。作为“一把手”,既要勇于监督班子成员,又要自觉接受班子成员的监督。三是推进信息公开,加大媒体与群众监督。扩大民主,公开“一把手”的公务活动、职权范围,逐步将监督延伸到干部工作的八小时以外,让广大民众知晓监督的内容,是发挥其有效监督作用的前提。“在政治领
[10](P72)域中民主越广泛,公众监督的机会就越多,抑制腐败滋生、蔓延的政治压力就越大。”从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发现案件的情况看,公众监督仍是重要渠道。引导公众监督,关键是要加大对其保护力度,这一点可以学习美国等国家的有益做法。①要关注网络监督,正确运用其监督主体虚拟化的实际,合理规范与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另外,还要加大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新闻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力度,特别应对国家新颁布的约束性文件、规范性文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信息的开放性。比如,当前通过加大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宣传,让民众更多的了解“8个禁止”“52个不准”,更好地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特别是“一把手”的从政行为。
另外,有效治理“一把手”腐败,离不开提高“一把手”的实际素养,监督作为外力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为此,黄百炼指出要通过建立对“一把手”培训的专门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一把手”参加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把手”任职资格认证制度[7]等方面工作提高“一把手”的内在素养,防止腐败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杜晓,任雪.学者总结09年腐败现象:涉案人级别高向基层渗透[OB/BE].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fanfu.people.com.cn/GB/10553652.html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皮钧,高波.治政论制度化时期执政党建设核心问题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4.[4]金强.反腐镜鉴录60个贪官的真实案例[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5]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讯新闻网.[OB/BE].http://news.hexun.com/2008-03-16/104497503.html [6][美]苏珊·罗斯·埃克曼.腐败与政府[M].王江,成文浩译.新华出版社2000.[7]黄百炼.预防“一把手”腐败的若干思考.[J]广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8][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9]李龙云.加强党内监督做好巡视工作.[R]贵州日报2008-02-26.[10]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作者:于学强(1973-)男,汉,山东茌平人,博士,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聊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建研究。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34号聊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252059)电话:06358238309(办),06358539505(宅),***。邮箱:yuxueqiang@lcu.edu.cn ①美国对检举人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依法责成打击报复的领导人停职,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2.雇主不能解雇有检举行为的雇员,也不能为他们创设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3.有检举行为的雇员有权对不合更年 工作安排提起诉讼。参见梁国庆主编《中外反腐实用全书》,新华出版社会1994年1月版,第124页。
第五篇:压疮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
压疮形成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的探讨
作者:吴成明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一四九医院
【摘要】 压疮不仅影响疾病治疗,严重可并发感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护理工作,在了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后,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医疗费用。
【关键词】压疮 预防及护理 提高护理质量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高危人群为昏迷瘫痪者、老年人、肥胖者、身体瘦弱者、水肿患者、石膏固定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发热患者、偏瘫、截瘫患者等。1.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
1.1力学因素物理力的联合作用: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2]。
1.1.1压力: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h以上,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
1.1.2摩擦力:可见于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病人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
1.1.3剪力:与体位密切相关。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的,它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的。
1.2.理化因素刺激:长期受压的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液等刺激,角质层受到破坏,皮肤组织损伤,易破溃和感染。
1.3.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及恶病质的病人。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内在因素。
1.4.受限制的病人 使用石膏绷带、夹板及牵引时,松紧不适,衬垫不当。2.压疮的预防
通过预防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3],同时也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质量。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做到“七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2.1床褥的整理 病人的被褥要常晒,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具经常更换、清洗。尤其对估计易发生褥疮的患者床铺更要格外注意,每日整理2~3次,保持平整、干净、无皱褶,并使患者卧位舒适。
2.2皮肤的清洁 温水擦浴每天1~2次,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对于易出汗的腋窝、腹股沟部位可用小毛巾随时擦拭。保持皮肤的清洁可使汗腺排泄通畅,避免细菌、微生物的繁殖,也可涂少量油类或少许滑石粉保持皮肤的干燥和光滑度,避免皮肤因摩擦而造成损伤。2.3加强营养 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体抵抗性差,应在饮食方面加强营养,宜给予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多食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桔子、绿叶蔬菜等。
2.4长期卧床患者的翻身 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间歇性地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压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一般卧床病人每1~2小时翻身1次,发现皮肤变红,则应每小时翻身1次,左、右侧卧、平卧、俯卧位交替进行,并用软枕、气枕、水枕、气垫圈、海绵圈等垫在骨突出部位,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的作用。
2.5 健康教育
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治褥疮的良好手段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机能、组织坏死而引起的皮肤溃疡[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预防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自觉配合医护治疗,尽早从疾病和伤痛的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以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5]。2.6 心理护理 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年老或脊髓损伤、肢体瘫痪等生活不能自理者,往往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急躁、焦虑、孤独、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慰积极疏导,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不良心境,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3压疮的护理 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护理措施
3.1淤血红润期护理原则为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继续发展;炎性浸润期护理原则为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浅度溃疡期护理原则为清洁创面,促进愈合;坏死溃疡期护理原则为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护理措施主要为定期翻身、减压,强调体位及翻身,经常更换体位,每2~3h翻身1次。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用各种柔软的气垫床、气垫椅等压力缓冲设备以达到完全的压力缓冲,避免身体多发部位受压,恢复受损皮肤区域的血供,以达到防治的目的[6]。而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也是防治褥疮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一般情况下,定时采用50%酒精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褥疮的发生。还可以局部换药配合红外线照射,照射距离应距患处约30cm,每天1~2次,每次30min,照射时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烫伤。
3.2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营养和全身抗感染治疗,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4 护理体会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当压疮的高危患者入院后,我们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如经常改变体位的重要性、发生压疮后带来的危害等,指导学会预防压疮的方法,如定时翻身,经常自行检查皮肤,保持身体及床褥的清洁卫生,利用简便可行的方法(如软枕)减轻皮肤受压程度等,使患者及家属获得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骨突起部位放置棉垫,协助并指导每2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及时按摩受压处,大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会阴,勤换内衣,严格交接班和记录,鼓励患者增加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压疮的发生。
总之,造成压疮的主要动力学因素是压力、剪切力、摩擦力。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与消除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做到七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更换、勤整理、勤交班。对皮肤情况的观察应是严密和细致的,否则就会贻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7-162.[2]曹媛媛,杨玲.褥疮的防治与护理进展.石河子科技,2005,2(3):55.[3]郑晓静.褥疮预防的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4,4(6):40-41.[4] 张先云,黄会玲.脑血管意外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淮海医药,2006,24(1):62-63.[5]杨晓玲,赵晓英.预防褥疮护理用具的临床应用.护理研究,2004,18(1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