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治讲课讲稿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明洪祥
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你知道吗?12月4日是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2001年12月4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将宪法实施日定为法制宣传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律词典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大家谈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轻度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违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问题
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
有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行为的人不外乎有几种情况: 一是学习较差,对自己已经失望; 二是受家长、教师的批评;
三是受社会上不三不四哥们的拉拢,经常在外游乐。由于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加上脱离家长、学校的监控,往往容易走上歧途。携带管制刀具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规定: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要求我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辄动手打人,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从小养成了这种不良行为,危害无穷。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了打架、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谦让名人轶事: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任芝加哥大学的校长,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是否是能胜任大学校长职位,他知道后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多”。就短短这一句话,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对他敬意倍增。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我们在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应学习这位校长忍让的胸怀。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通常称“敲竹杠”这种行为小则违法,大则犯罪。
如我市某技校一团委副书记文秀,乘全校教师开会时溜进老师的办公室,在抽屉中发现出好的期中考试的《数学》试卷,就用纸抄下来,抄的时候被同班同学月娥发现。那次的期中考试文秀考了98.5分。月娥因掌握文秀抄试卷的事,就经常以借为名向文秀索要钞票和好的衣服。过了一阶段,文秀偷看试卷的事也在同学中间传开了。文秀认为是月娥说出去的,“你不仁,我不义”,主动向班主任坦白了偷看试卷,月娥敲其钱、衣服的事。一星期后,两人分别被学校作了处分。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任何事物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句老话叫做贼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案例1(小偷小摸导致犯罪)2001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法律知识链接
《刑法》第二 百六十三 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故意损坏财物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的故意损坏财物,多出于报复的动机,你对我不义那我就将你的财物损坏,使你生活不好或叫你破破财等。青少年中多出于嫉妒或寻找刺激,而偷偷地把别人的东西损坏。这种行为既损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行为严重的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行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影剧院;
(二)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室、游戏厅;
(三)营业性台球房;
(四)卡拉OK厅和电子游戏厅在学校上课期间,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未成年人识别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进入这些场所易受到负面影响。另外,这些地方往往是不法分子浪迹的地方,经常去这些场所随时有可能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法律信箱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一失足成千古恨:
《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
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来就不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事。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见了好的东西,眼睛就盯住不放,心里发痒,手也痒了,总控制不住自己。有时也很害怕,心里说别干了,别干了,可手伸出去了。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本来,这是改掉坏毛病的好机会,管教干部也都很和气,天天组织学习,讲道理,也尽了心。好多像我这样的人都改好了,重新做人了,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得狠了,终有今日的结局。殷切的希望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宣 誓 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小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第二篇:讲课讲稿
二次根式说课稿
今天说的课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二次根式的内容。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的预备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知道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为后面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打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看,一、经历二次根式概念的发生过程,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理解二次根式何时有意义,何时无意义,会在简单情况下求根号内所有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会求二次根式的值;从过程与方法来看,一、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总结的概括能力;
二、通过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总结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究性与创造性,体验发现的乐趣,并提高应用的思想。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中重点是二次根式的意义和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难点是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这节课的新课引入是先设置几个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结果都可以表示成二次根式的形式,它们都表示一些正数的算数平方根,由此引出二次根式的定义。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向学生们提问相关的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的定义,和一些例题让学生们判断,让学生们先回忆起平方根的相关知识,再利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列举一些算术平方根的例子,由这些例子就可以转化到二次根式的概念,只要把根号内的数字转化成字母就变成了二次根式。然后再具体给出二次根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定义后先列举一些例子,告诉学生一定要注意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是一定要注意式子不能化简,例如√4=2,但是√4是二次根式,2却不是二次根式。然后从二次根式的定义中提取出两条要求,一、根式的指数必须是2,二、根号内必须要大于等于0。通过这两条要求,就可以直接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二次根式。接下来,就可以通过一些判断该式是否是二次根式的例题来进行巩固二次根式的概念。接下来要讲解二次根式何时有意义,何时无意义,可以通过平方根的性质入手。平方根的性质是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零只有一个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由此可知只有当一个数大于等于零时,才有平方根,二次根式也才有意义,那么当一个二次根式有意义时,根号内的字母就会有一定的取值范围。在相应的题目中,就会用到一些不等式来求解字母的取值范围。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在求解字母的取值范围时会遇到很多不同的情况,需要学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点有比较好的掌握,所以有一些学生这种题目会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归纳出一些形式,在求解取值范围时,可以分为三类情况,字母取全体实数时都是有意义的,字母取具体的范围时有意义,字母取任何实数时都是无意义的。通过这些归纳,就可以让学生在做题目时有一定的方向,还可以归纳出相对应的情况时都有哪些形式。最后要讲解的是求二次根式的值,这部分比较简单,只要把二次根式中字母相对应的取值代入到二次根式中就可以了,这样就能直接求出二次根式的值。通过一定的例题再巩固一下。
最后小结,带着学生们再回顾一下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求二次根式字母的取值范围的方法,然后再布置相对应作业就结束了这堂课。
第三篇:讲课大赛讲稿
讲课比赛讲稿
参赛选手:何蔚琼
课前语:
高考即将来临,概率为高考中必不可少的题型,河北考卷涉及概率:两个选择或一个选择,一个填空,一个应用题。而我们已经掌握了高考中经常涉及的选
择题7种大情况,此节课我们将一起展开对高考中概率 题型的研究
考查题型1:
设:甲乙丙三台机器是否需要照顾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已知在某一小时内,甲乙都需要照顾的概率为0.05,甲丙都需要照顾的概率为0.1,乙丙需要照顾的概率的概率为0.125.(1)求甲乙丙每台机器需要照顾的概率为多少。
(2)计算这个小时内至少有一台机器需要照顾的概率为多少。
此类型题所考查内容
由题中“····是否需要照顾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得出此题涉及:相互独立事件。
由第二小问出现的“····至少有一台机器····”所知此题考查独立事件的对立事件,其中情况:至少有一个发生与相互独立同时发生。
详细步骤:
(1)
解:
设:假设甲乙丙需要照顾分别为事件A,B,C。
由题可知A,B,C相互独立。P(A,B)=0.2 P(B,C)=0.1 P(A,C)=0.125 得:
P(A)=0.2 P(B)=0.25 P(C)=0.5 则:甲乙丙每台机器需要照顾的概率分别为0.2,0.25,0.5(2)计算这个小时内至少有一台机器需要照顾的概率
设:A,B,C的对立事件分别为a,b,c 则,由(1)得P(a)=0.8,P(b)=0.75,P(c)=0.5.于是P(A,B,C)=1-P(a,b,c)=
1-0.8*0.75*0.5= 0.7
则:这一个小时内至少有一台机器需要照顾的概率为0.7.
第四篇:讲课大赛讲稿
各位老师、评委、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参赛选手黄伦杰。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请看大屏幕。点鼠标1 我的故乡是在美丽的孝感,我来自食品学院1109班,今年19岁。点鼠标2 接下来,我要晒晒我的照片。点鼠标3
阳光开朗、落落大方是我性格的写照,我乐观自信,不会让悲伤过夜,也从未屈从于失败。
别人说,我是一个爱笑的男生,我承认这一点并且把这当做自己的小骄傲。因为我相信微笑是感情最美的表达。
我喜欢看书,喜欢一个人漫步、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喜欢在绿绿的草地上跟朋友谈心。我喜欢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点鼠标4 我的座右铭: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便只顾着风雨兼程。喜欢的一句话:如果不喜欢,那就尝试用双手去改变。
有梦可追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我相信,我能够在大学找到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我们的梦想去拼搏、去奋斗。朋友,那会是你吗?
点鼠标5
我的自我介绍完毕,请大家支持我!
接下来,我的正式讲课即将开始。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站在这里给各位同学讲授你们进入大学的第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是今天的主讲老师——黄伦杰。刚升入大学,可能你们在学习生活方面还有些不适应,不过没关系,我相信今天所讲的课题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切入主题前,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点鼠标1)
古时候两位赶考的学士都碰到了棺材,一个就想这次考试一定成功„因为他碰到了官财,另一个人觉得自己很倒霉一定考不好了,因为碰到的是棺材-很不吉利的东西,结果就像他们想的那样,各自带着两种不同的心态去参加了考试,第一个人充满了信心,而另一个人充满了沮丧。两人在考场外就已经分出了胜负。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呢?就是因为他们对同一事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解,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心态。那为什么对同一件事情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呢?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也就是我们今天活动的主题:
(点鼠标2)
给思维换一件衣服
点鼠标3
请大家看一下今天讲课的几个要点。
一、思维的概念
那么说道思维呢,首先就给大家讲一下思维的概念。
1、定义(抽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路”或者说是“想法”、“思考的过程”、“理解方式”等等。
2、具体表现
比如我们要完成一项任务,我们头脑中要有一定的思路,“应该怎样去做,从什么方面入手,对整个问题的解决有个整体的理解”,这就是思维。
那什么叫给思维换一件衣服呢?
当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没有办法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放弃,而是选择另一条思路,从别的方面考虑,那么从这种思维方式到另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就是 给思维换一件衣服。
点鼠标4 目录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下 对思维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点鼠标
5这个环节我想用一个折纸小游戏来让大家体验这个过程
首先,请领到卡纸的同学闭上眼睛,然后按照我的要求来进行折纸。
第一步:把你已经准备好的纸进行一下对折
第二步:把你已经对折好的纸再进行一下对折
第三步:把你对折好的纸再进行一次对折
第四步:把你折好了的纸从中间撕开
好的,我看到大家已经完成了。那么请大家睁开眼睛,举起自己手中的纸片。对,你会发现,大家手中的折纸都不一样。
点鼠标6 讨论:虽然大家都是按照同样的游戏规则去操作,但是为什么会产生了许多种不同的折纸结果呢?
点鼠标7结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行为结果
点鼠标8 目录 接下来我给大家说明 不同思维方式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点鼠标9 这个环节我想通过两个故事来说明。
事例一:有一位老婆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卖鞋子,老二买雨伞。每当晴天的时候,就为老二卖不出去雨伞而发愁;每当雨天时,又为大儿子无法卖鞋子而苦恼。老婆婆每天为了儿子的生计忧心忡忡,身体每况愈下。有一天来了一位智者,得知了老婆婆的烦恼,就告诉她:既然老天是阴是晴我们决定不了,就不如顺其自然。如是晴天,你就想今天老大的鞋子一定卖的很好;如果是雨天,你就想老二的雨伞一定卖得很好。老婆婆依法操作,果然身体康健如初。
以上故事说明,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同的结论对人的心理影响也截然不同。
点鼠标10接下来请看事例2
有个农夫牵着一头驴在路上走。走着走着,一不留神,驴一脚踩空掉进了一个陷阱。陷阱很深,农夫用尽办法想要把驴拉上来,但都无济于事。农夫绝望地想:既然救不起它,就只有在这儿把它给埋了吧。于是,他拿起一把铁锹,开始往驴身上撒土。可就在这时,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农夫每次把铁锹上的土撒在驴身上,驴就本能地一抖,把土抖在脚下。就这样,土一锹一锹地下去,居然慢慢慢慢地把驴垫高了。最后驴脚踩着泥土,轻轻松松地从陷阱里走了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永远不要放弃。我们要大胆地、积极地解放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想问题,用另一种方式来处理问题,办法就一定会有!
点鼠标11
目录 最后,让思维解放为我们服务
点鼠标12
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这样说过“只有一个办法的办法,是最糟糕的办法”。我们的社会飞速发展,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变通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不做压力的奴隶,做自己的主人,世界是多维的,因此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也应当是多维的。尽管我们不能多长一只眼睛,但是我们可以多选择一种思维方式。
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点鼠标13
到这里,我们的课堂已经接近尾声,我希望大家都能从我的课堂中学到你想要的东西。谢谢大家!
第五篇:法治讲稿
宪法日暨法制宣传日讲稿
史开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最根本的是依宪执政,这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的基本方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下面,我与大家共同学习《宪法》有关知识。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涵议是指:
⑴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平等地承担相应的义务。
(2)国家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不论是普遍公民还是国家工作人员,不管他们的职务多高,功劳多大,都必须毫不例外地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一切违法行为必须受到追究和制裁。
⑶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都有宗教信仰自由。此外,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教育上、社会生活上均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⑷司法机关的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司法机关对我国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加以保护,对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一律平等地加以追究。
(二)宗教信仰自由
现行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这一规定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涵义:
1、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3、在同一各宗教中,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4、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的基本政策,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但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注意划清宗教信仰问题与政治问题,宗教团体与反动会道门邪教,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利用宗教进行破坏活动,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界线,以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取缔借宗教信仰自由之名从事封建迷信之实的活动。
(三)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身体自由不受侵犯,又称为身体自由。广义的人身自由则除身体自由不受侵犯外还包括与人身紧密联系的人格尊严和公民住宅不受侵犯以及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现行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和享受其他自由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为了保障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实现,我国现行宪法和继续确认前三部宪法关于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原则的基础上,作了补充规定。即“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留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这就意味着:
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行使对公民进行逮捕的决定权。
(1)逮捕公民的决定权只能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
(2)逮捕公民的执行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3)任何组织对公民实施拘禁、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都必须遵守宪法或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否则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现行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所谓人格在法律上是指公民能够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独立的资格亦即作人的资格,是依附于人本身、与人身密不可分的名誉、姓名、肖像、荣誉等的总称。从道德上讲,人格是指人的自尊心和自爱心,就是指作为一个正直的人,他的品德不容他人侮辱和诽谤,应当受到他人的尊重。人格受到尊重,是公民生活中最起码的一项权利。
人格尊严既为公民作人的起码资格,理应受到法律保护,但在我国的前三部宪法中对此却未给予确认和规定。现行宪法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 和参照外国宪法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第一次对这项基本权利进行了确认,它表明我国重视对公民的人格权的尊重,因而不失为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四)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现行宪法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概括起来,就是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
1、遵守宪法和法律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的充分体现。是维护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的基本准则。实践证明,只有遵守宪法和法律,国家生活才能趋于正常化,才能实现建设小康生活的目标。因此,每个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2、保守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指涉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不准公开的各种文件、资料、数字等信息。泄密行为直接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每个公民都应当加强保密观念,自觉保守国家秘密。
3、爱护公共财产
公共财产包括全民所有制财产和集体所有制财产。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及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和源泉,因此每个公民均有爱护公共财产的责任。
4、遵守劳动纪律
劳动纪律是指劳动者在共同劳动中必须遵守的劳动秩序和劳动规则,它是保证生产和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条件。因此,从建国初期的《共同纲领》开始至1982年宪法,到现在修改完善的2004年宪法,都将遵守劳动纪律列为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加以规定。
5、遵守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也叫社会秩序,是指公共场所的生活与行为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共同的生活规范。这种规范在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要求。主要分为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教育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五种,这些秩序是由法律或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的规章制度或者道德习惯等规范所确定的。遵守公共秩序是维护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要求,也是保证生产、工作、科研和学习能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6、尊重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指的是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由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并由统治阶级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它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是非曲直的标准之一。但与法律规范不同,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习惯和教育等方法来实施的。然而,它毕竟与法律规范有相似的地方,即都起着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在任何一个国度里,法律规范只能调整该国家生活中的某些较为重要的方面。而其他领域则需通过首先规范进行约束。所以,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有遵守宪法、法律义务的同时,还规定公民有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这是十分必要的。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现行宪法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因为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所以我国公民负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这一义务就要求我们在对外交往中,既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和行为,又要反对奴颜婢膝、卑躬屈节的思想和行为。
其他义务
包括公民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以及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自觉遵守宪法,做守法公民
在享受宪法给予的权利的同时,要全面履行好自己应尽的义务。使自己作一个守法的好公民,自己的家庭成为遵纪守法家庭户。
1、学了宪法,必须进一步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既要通过人代会、村民大会等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又要服从政府各种依法进行的管理。不能把自己看成一个与国家无关的人,甚至与政府对立的人。
2、学了宪法,必须深刻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是权利和义务本是互相依存的,权利和义务本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例如: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二是某些权利和义务带有双重性质。例如:依法服兵役,这是一项光荣义务,同时依照兵役法的规定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则不能服兵役,这实则意味着服兵役又是一种权利。三是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比如:农村中有的群众,有了自己的承包地,承包山林,有了劳动权和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但必须履行向国家纳税的义务,要如实缴纳农业税。那种享受了集体耕地,山体的权利,又不履行缴纳税收的义务,这是违背宪法的。违反宪法是最大的违法,也就是人民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时,权利可以放弃,但是义务必须履行。学习宪法以后,大家进一步懂了法律,应该迅速、自觉地纠正违法行为。中共党的组织、国家机关、基层自治组织都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有违法行为的人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