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展观党课讲稿
学习“科学发展观”党课讲稿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应有之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昭示我们:经济发展虽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却是发展的核心内涵。
(2)、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重要文件里第一次响亮地提出这样的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气象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气象事业的发展。
1、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气象干部职工时指出:“气象工作非常重要,对于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既是对气象工作重 要性的肯定,也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象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要做的首要贡献就是努力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灾减灾工作,把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黄山管委会提出的加快打造精品旅游景区,要求气象部门能提供更及时、更准确、更全面和更优质的气象服务信息。如何做到,这是新时期气象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要解决气象事业发展还有不适应、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日益增长需求的不适应的问题。黄山作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的风景旅游胜地,每年接待很多国内外国家领导等重要来宾,气象处承担着并要求高标准做好重要的天气保障工作。坚持公共服务的理念,面向景区旅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强化气象服务的首位意识,不断改进公众气象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增强气象应急能力,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扎实开展服务工作。探索和总结气象景观预报方法,应用科研成果开展特色气象服务。气象信息要更具体和更有针对性,为生态保护管理、森林防火、雷电防护、交通、电力急等做好气象保障和人工影响天气。
2、加强能力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按照省局翟局长提出的四个“新”字的要求,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更新和树立“新”理念,掌握和运用“新”知识,建立和完善“新”制度,建设和展现“新”作风。注重各类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及对比总结,实现数值预报的综合有效应用。加强预报员对区域网、雷达、卫星等监测资料分析应用,着力对黄山地形、区域气候特征的研究,提高局地性强的天气的预报能力,促使气象预报准确率的提升。为黄山名松古木、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利用保护提供了气象科学依据。
通过活动,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完善制度,改进作风。尤其是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要注重学习与提高,着力找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研究服务工作中新情况和新问题,破解难题,提升能力,推动气象防灾减灾各项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层次、上台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放在事业发展的首位,牢牢把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主题,切实加强现代气象业务、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人才三大体系建设,以需求为牵引,服务为引领,全面履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为保增长、促发展,为加快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作出新贡献。
目前处于学习调研阶段,要以集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自觉性,进一步提高领导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学习实践活动实效,力求从全局和战略发展的高度、需求引领的广度、突出准确率的角度、改革创新的深度、强化管理的力度以及内外满意的尺度等“六个维度”把握黄山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着黄山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着力解决发展中“不适应、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和矛盾,完善、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体制机制,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准、求新、求深。“求准”就是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围绕建设现代气象业务工作实际,准确分析判断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求新”就是要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决策,深刻领会、把握实质,着力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不断开创气象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求深”就是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有深刻的认识,抓住机遇,正视挑战,加快发展,努力开创黄山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讲稿11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明确了我国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以便于更好的指导实践。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与现实依据
科学发展观最早是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它的直接诱因可以说是2003年的抗非典斗争。有人说任何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总是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为补偿。那场肆虐的疫情,给很多人造成巨大的恐慌,也引起了我们的深刻反思。长期以来过分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温家宝总理总结抗击非典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程度,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
在这之后才概括出了科学发展观。
可以说抗击非典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直接诱因。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这四句话其实可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立足基本国情及现阶段基本特征,是现实的要求、实践的呼唤。
现阶段基本特征:
十七大报告对我国当前新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明确的概括,用“八个同时”全面的论述了我国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基本状况,也指明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的矛盾,横向上它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成绩与问题。具体而言: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建国初期,我国是一个农业国,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工业 农业国。工业比重大于农业,我国现在属于工业化中期。
2007年我国GDP总量排世界第4位,综合国力排世界第7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我们算领头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
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我国目前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是24%,而发达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高达70%。
结构性矛盾主要是指三种产业所占比率不合理我国农业比重下降,但是农业现代化并未完成;第三产业比重底,数量少,质量还不高.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9.5%,标准比率应该是45%.而美国在1998年第三产业比重就达73.4%.产业结构极其不平衡,不协调.另外城乡二元结构也不平衡,存在很多问题.粗放型增长方式:,我们不是资源大国,但工业资源消耗巨大。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环境付出的代价过大
资源问题
我国的资源状况: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都严重不足,而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却十分惊人。
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总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
在人均资源方面,我国耕地草地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森林资源为1/5,人均能源占有量为1/7,其中,人均石油仅为1/10,人均天然气占有量仅为1/25。
从资源消耗来看,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耗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当前,我国的钢材消费量已经达到大约2.5亿吨,接近美国、日本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合,约占世界总消耗量的40%;水泥消费约8亿吨,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电力消费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十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
当前我国资源消耗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2003年,我国消耗的铁矿石、氧化铝约50%,铝约60%,原油约34%,都要依靠进口解决。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在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资源能源的浪费惊人。我国生产1美元GDP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是美国的4倍,英法的7-9倍,日本的11倍。2003年,我国生产了世界GDP的4%,却消耗了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的30%-40%,即能源、原材料的浪 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10倍。
环境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相当严峻: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近四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近十几年来,全国耕地减少1亿亩,即每年以近一千万亩的速度递减;2004年,全国烟尘排放总量为109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225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紧总容量的82%;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用水匮乏。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 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占总成本的42.9%。如果使用现有技术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约需一次性直接投资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
2)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机制存在深层次障碍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市场体制是建立起来了但是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需要大力搞活国有经济,转变政府职能.还有财税金融体系,农村改革,分配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深层次的发展.3).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分配制度仍不完善。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我国人均GDP在2000年为800多美元,2003年为1100美元,2006年为2010美元,到2007年达到2550美元。三年涨1000美元这样的增长变化,当年在德国用了9年,日本用了6年,我们只用了3年。
同时差距也拉大了。1978年,我国有2亿5千万贫困人口,30年后,我国有2亿3千万人口脱贫。2006年全国有贫困人口2148万,每人每年平均收入为693元。这2148万贫困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2。3%。可以说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是收入分配不均匀仍然是个突出的问题。
4).社会协调发展成绩显著,但任务非常艰巨。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比还高达3.28:1(世界合理比为1.7:1)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仍需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需求更加旺盛。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越来越增强,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现阶段基本国情
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文章中指出
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此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他还强调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
温家宝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温家宝从两个方面概括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并且明确了两大任务,要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也要发展社会和谐。也就是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概括的准确,明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当前基本国情也作了概括:一个重大变化,两个没有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科学发展观受国外发展理论和发展经验的启迪。
大体说来,以对发展内涵的界定为依据,国外发展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发展=经济增长,即传统发展观(20世纪50年代之前)
(2)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20世纪60年代)
(3)发展=可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
(4)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即新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外发展经验
巴西:
在人均GDP增长的同时,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却并未形成。一条依赖外资的现代化之路使巴西进入了虚幻的繁荣时代 在经历了十年高速成长之后,等待巴西人民的却是更长时间的停滞。巴西起飞的步伐变得如此沉重,拉美神话犹如昙花一现,这是为什么?
一条依赖外资的现代化之路使巴西进入了虚幻的繁荣时代。在人均GDP增长的同时,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却并未形成。仅仅十年间,巴西的工业乃至流通命脉已完全由外资所控制。一个如巴西这般的大国,如果只有桑巴舞、足球和狂欢节,而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民族流通业,经济腾飞的梦想只能是空中楼阁。中国的发展必须对拉美化说不。从巴西乃至整个拉美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通过引进外资虽然可以获得短时间的经济繁荣,但无限制的、过度的开放给国家发展带来的危害却是根本的、长久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谨记拉美发展经验的教训,对拉美化说不,应该是中国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
阿根廷:
在拉美国家中,阿根廷最早以应对经济全球化为目标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但也是最早陷入全面、深重发展危机的国家。20世纪初,阿根廷位居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第6位。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为3797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人均GDP的80%,比同期的法国和德国都高。但是,一个世纪后,阿根廷却成了一个“灾难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外资银行处在破产的边缘,准备撤出阿根廷;停止偿还1500亿美元的外债;5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GDP降至2100美元,比近1个世纪前的3 797美元几乎减少45%,仅仅超过拉美5个最穷的国家。阿根廷不但不像世界银行几年前曾经预言的那样是“即将进入第一世界的第一候选国”,而且正在沿着下坡路走向“第四世界”,直到现在它仍处在已历时5年之久而且还看不到尽头的经济衰退之中。
阿根廷政府应对经济全球化战略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没有能处理好现代化进程 中开放与自主的关系。
3.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念的升华——适应了发展的新要求。
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提法的演变
国家工业化的战略构想 以阶级斗争为纲
抓革命促生产 大批促大干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指征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国家工业化的战略构想
1949年3月,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我们要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样的战略任务。
建国初期,又提出一化三改。工业化也就是现代化的提法 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四个现代化 这都是国家工业化战略构想
中国共产党一执政就把工业化做为国家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提出来,作为全党全人民的任务。
60年代初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后来到文革灾难
再到抓革命促生产,大批促大干。这是周恩来同志的智慧。文革后期周恩来提出抓革命的同时还要促生产,促生产的目的是更好的抓革命。毛泽东接受,所以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还能看到促生产,这是周恩来的智慧。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992年邓小平又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总结:工业化提了十年多 阶级斗争搞了十多年 然后以发展为主题 发展是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
国家目标就是实现现代化
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第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此,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问题。只有经济发挥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第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经济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以人为本,既然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那必然具有全方位的体现,主要可概括为:一全面发展要以人为本,事实证明,离开人的发展观,仍然属于传统发展观的范畴,而不是我们所要树立和落实的科学发展观。所以,我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同舟共济。二是协调发展要以人为本。传统发展观之所以不科学,就在于它片面追求经济社会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看不到发展不仅包括人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还提出统筹兼顾的更本方法,把发展看作相互推进系统协调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的运转,这无疑是要兼顾到照顾到各个方面的群众利益。特别是要使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得到保障。三是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这就是说可持续发展内含着人类社会代际之间要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以满足人类社会对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绝不能吃了祖宗的饭,断了子孙的粮,所以,在实现当前发展道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的持久永续,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下代人的持续需要这是国际国内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第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发展需要总揽全局,齐 头并进。
具体来讲:
一是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竞争的发展使社会不断的产生新的因素新的关系从而造成新的不平衡,这就要求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程度上实现平衡与协调。
三是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第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是毛泽东促进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思想。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的方针。科学发展观全面运用和发挥了这一重大战略方针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发展兼顾各方,全面揭示了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原则,五个统筹就是这一方法论原则的充分体现。从理论上讲它是一个新高度。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以人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实践上说它是一个新课题,实际上是试图解决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最突出的问题和体制性障碍这一最深层次的矛盾。从两者相统一的角度看,他是新的改革观与发展观。创造性的运用了统筹兼顾的方法论。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一.政治保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二.社会环境保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体制机制保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第四.组织保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四.最主要的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理论一种思想,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间接的,对实践直接起指导作用的是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体制机制、领导行为。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真正意义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学习探索之后,切实的去指导实践,体现在各项政策方针中,从而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才算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真正目的达到了。
具体如何让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更短,这除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本身深刻理解之外,还要各级领导积极探索,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
举个深圳的例子:
深圳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推出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路子。经过10年的努力实现了两个转变:外资为主向内资为主的转变,加工贸易为主向一般贸易为主的转变。在政府的扶持下出现了许多内资高级企业,如华为,中兴等。这些内资企业带动了深圳经济的发展,企业所赚的钱也在中国人的腰包里。当时政府投资办了两个公司即:风险投资公司和贷款担保公司。现在这些公司运营很好,而且资金也在扩大,并且带动深圳形成大批民营风险投资公司。现在全国风险投资公司的60%集中在深圳。
深圳有创新的环境,一些好想法能得到资金的支持,科研成果可以很快公共化、产业化。它拥有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创新必须要容忍失败,有5个企业创新失败了,另5个企业创新成功了,就可以挽回失败的损失。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搞好职业教育,做到人人有知识各个有技能。建立人力资源强国。
经研究显示:创新能力成长与家庭出身、经济条件、中小学学业成绩等因素都有关系,但都不是决定性的。创新精神是好奇心、问题意识和毅力交互作用的结果。对学生来说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我国人才培养一贯强调“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优,语数外理化五项全能。这样一来基础知识扎实了,但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成长。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学生弹性,有弹性才有自由;给学生选择,有选择才有特长;给学生兴趣,有兴趣才有创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思考、探究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指出:在对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反思的同时,很多人提出应该向美国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当我们表示中国的教育要向美国学习时,美国教育部长很惊讶,他说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把公民的基础打好。教育要真正发展,重点要放在充实教育的内涵和提高质量上。要突破传统和现代派的束缚,走出第三条道路:基础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让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毕业之后才有以创业带就业的能力和潜力。
要鼓励管理创新,通过改进和加强管理,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
要从政策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篇:(最终稿)科学发展观党课
把握主题 注重实践
在学习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课第二讲
褚 银 良(2009年4月3日)
同志们:
根据县委常委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由我和县委书记王剑侯同志带头上党课。在上周第一讲中,王书记作了题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宁海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党课报告。今天,由我来作第二讲,主要是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和探讨。我讲的题目是《把握主题、注重实践,在学习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分四方面内容: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二是结合宁海实际,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三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四是突出实践特色,努力提高学习实践活动实效。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阐述、论述很多,我结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以及大家可能存在的疑虑,谈几点认识。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观,不是消极的。它首先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无论是全面、协调,还是可持续,最后都要落到“发展”上。这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脉相承,是一致的。
-1-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由于我们错过了世界潮流中的几个重要发展机遇期,所以加快发展对我们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空前激烈。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领会发展是第一要义,始终牢记发展,始终扭住发展这个“牛鼻子”,不失时机地发展自己。
科学发展观另一个积极的方面体现在,它不但强调发展,而且强调又好又快发展,要“好字当头,快在其中”。发展要讲质量、讲效益,要全面、协调、可持续,不能只讲速度、只讲增长。发展本质上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显然,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增长,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增长。联合国计划开发署1996年发表了一个人类发展报告,列举了五种有增长没发展的情况:
一、无
-2- 工作的增长,增长没有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失业群体不断扩大;
二、无声的增长,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的民主与自由权利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展;
三、无情的增长,经济增长最终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穷人数量有增无减;
四、无根的增长,由于受外国文化影响,本民族传统文化日趋边缘化或正在消失;
五、无未来的增长,这种增长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与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对后代子孙的生存带来毁灭性打击。一言以蔽之,“五无”的增长就是“无人”的增长,就是无视人的增长。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摒弃有增长无发展的模式上,从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出发提出来的。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发展观。所谓实事求是包括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科学发展观本身是从实际出发提出来的,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但也不等于各行其是;第二个含义,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提出来的,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什么叫科学?最大的科学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是要尊重自然规律。以前我们强调“人定胜天”,但反面教训很多。现在提出来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既是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发展理念的提升。二是要尊重经济规律。搞计划经济不符合经济规律,完全依靠市场、相信市场也不行。比如去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这一
-3- 点。美国号称是最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但失去监管或者说没有很好监管的市场,最终还是出现了问题。对我县来讲,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深刻的,不仅是对经济发展的一次冲击,也是对我们思想观念、管理经济手段的一次冲击,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三是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来说,关键是要研究具体的社会发展。比如说现在网络发展很快,对传统的宣传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以网络监督为例,监督本身是件好事情,能够促进党委、政府改进工作,但网络信息鱼珠混杂、真假难辨,由于众多不明真相网民的参与,很容易形成“网络暴力”,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成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管理问题就成了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不断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观。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要全面辩证地理解,不能片面简单地理解。有人提出来,全面要不要有重点?要不要有中心?我觉得,全面不等于没有重点,不等于没有中心。虽然要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但说到底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我们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这是不矛盾的。我们现在之所以要重视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有了一定基础,不然那几方面的建设也很难做到。
协调是不是没有差距?协调是不是都要同步?协调是不是就要一刀切?我觉得也不是这个意思。同步有时候不一定协调,-4- 走路的时候我们还得一前一后,如果两条腿一块儿跳就肯定不协调,也走不快。和谐社会是和而不同,协调发展是协而不同。
还要辨证地理解可持续,不能绝对化。要在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重视生态。不发展不见得就能保护好生态环境,但肯定不是可持续。现阶段我们国家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说到底还是发展不充分,如果让英国、美国倒退到上个世纪50—60年代,他们的污染比我们还严重。从改革开放算起,我们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也只有30年时间,虽然我们国家不算太穷了,但也远远算不上富裕,还有很多欠账,还需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如果我们的发展速度降得太低,恐怕问题会更多。中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还要辩证地理解以人为本。我们的发展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把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高宗旨和目的。但他同时也强调,“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一个社会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到什么水平,人也只能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和过多的许诺。马克思讲,没有蒸汽机,就不能消灭封建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穿住在质和量两方面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因此说,发展要以人为本;但如果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
二、结合宁海实际,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
第一,宁海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结果。
-5- 改革开放30年来,宁海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这30年,宁海从一个“穷乡僻壤”、“山隅海角”的资源小县发展成全国“双百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这30年,宁海从一个2、3平方公里的小县城发展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这30年,宁海人民从温饱型向宽裕型小康阔步迈进,社会民生得到了显著改善。今天在座的广大党员干部大都是宁海本地的或是长期工作生活在宁海的,对宁海这30年一步步走来、取得巨大成绩的历程,肯定有着特别深刻的感受。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于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来自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不懈地推动创新发展,创造了国有县属集体企业改革、生态建设、土地流转、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成功经验;来自于我们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历届领导班子一届一届地传承,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奠定基础、赢得优势;也来自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继承和发扬宁海精神,以宁海人民特有的胆识和勇气、勤奋和智慧,积极创业创新、富民强县。可以说,宁海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发展观生动的实践史。
第二,确保当前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最主要的内容、最紧迫的任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应对严峻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最重要的实际、最大的实践、最需要取得的实效。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形势下,谁谋
-6- 划得深一些、把握得好一些,谁见势早、措施实,谁就能在转危为机、保增促调中赢得主动,就能在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中占得先机。面对“危”、“机”并存的形势,要坚定信心、科学谋划、因势利导、积极有为。重点突出“四个一起”:
一是要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一起推。越是经济困难时刻,越是要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要在服务企业上更见成效。我们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关键是要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把那些企业和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抓在手里,抓出成效。比如说针对企业资金周转难的问题,要把政府、银行、企业捆绑在一起,建立完善企业担保、转贷新机制和多层次的融资、担保体系;针对我县企业“低、小、散”的特点,要做好“调整、重组、升级”文章,通过产业链整合、企业重组,使每一条产业链都有核心规模企业做支撑,促进企业“抱团发展”、“抱团升级”。要在创新政策上更见成效。根据国家十大产业政策和省、市政策出台的新动向和形势的新变化,从我县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加强政策调研,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政策要“精确制导”,真正把资金补在关键处、补得恰到好处,把各种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重点产业集中。要在拉动投资上更见成效。今明两年我县计划安排60亿元政府性投资,拉动200亿元社会投资,今年重点实事工程计划投资46亿元,城市化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我们要利用当前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要求,抓紧上马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的同时,还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学会
-7- 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配臵资源,调动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二是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个轮子一起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从源头上解决长远发展问题、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所在,也是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要把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以“6+6”产业为重点、以创新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产业转型升级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我县发展服务业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发展空间很大。下一步,我们要把服务业发展平台的搭建作为重点来抓,大力推进服务业主要功能区块建设,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业态培育和服务业机构的引进,多策并举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是要外贸与内销两条腿一起走。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及时调整市场结构,加快拓展国内市场。要利用优势企业、品牌企业现在的营销网络,通过贴牌生产、统一销售等多种方式,抱团开拓市场。同时,要千方百计保持外贸稳定增长,不能把多年苦心经营的出口市场丢掉。
四是要走出去与引进来两个战略一起抓。现在出口出现了暂时困难,但对于进口却是难得的机遇。要抓住时机,抓紧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要坚持引资、引智、引机构相结合,加大对各类服务业机构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要走出去对外投资,建立研发机构、销售网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第三,面向宁海发展的未来,需要我们在坚持科学发展中打
-8- 开思路、形成共识。今后一段时期,既是宁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区域竞争进入关键时刻的特殊时期。目前宁海发展面临的形势,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特别是和象山、奉化相比,我们已无多少优势可言。从经济总量看,我们的领先优势在慢慢弱化;从平均值看,我们明显落后于象山、奉化,宁海人多、地广,我们用全市1/25的财政,供养了全市1/10的人口,要建设全市1/5的土地;从发展趋势看,象山港大桥的建设给象山带来的积极影响将是深远、重大的,在有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其意义绝不亚于杭州湾大桥对于宁波的意义。奉化正在全面加快融入宁波的步伐,接受宁波的辐射、带动将更加直接、更加有效。面对这样的竞争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紧紧抓住今后3到5年这一战略机遇期,加快建设、加快发展,既要把已有的优势做足、做实、做透,又要在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中确立新的优势。
一是要构建大交通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在新修编的县域总体规划中,对我县的一个重要定位就是宁波南部中心城市。虽然宁海在地理位臵上是宁波南部中心,但要称得上中心城市,首先要在交通上强化中心地位。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交通布局的调整深刻影响着产业布局、资源要素布局的调整,一条路、一座桥,有时完全可以改变一个区域的发展格局。因此,我们必须把构建大交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来谋划和部署。今后,要以“一环八射”为重点,积极构筑对内大循
-9- 环、对外大开放的的公路网架体系。同时,积极谋划从宁波到宁海的轨道交通及港口发展,形成公路、铁路、水路相互协调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二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谋划大产业。工业经济是我县的主体经济、强县经济。但宁海的工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还处在初中期阶段,缺少大企业、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支撑,是制约我县工业经济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从长远来看,要切实解决我县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就必须在谋划大产业、引进大企业上有所作为。要重点抓好宁东创新工业园区、宁海湾循环经济示范区、外商投资区块“三大平台”建设,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框架,集中力量引进一批优质工业大项目。要着力拓展“一个空间”,及早谋划东部沿海区域发展,积极打造市级及市级以上重大产业发展基地。
三是要大力实施“三改三联三突破”工程,全力打造生态型宜居宜业现代化中等城市。去年,县委、县政府就推进城市化和中心城区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和部署,明确了以“三改三联三突破”为重点的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思路。今后,我们要围绕已经确定的重点功能区块、重大项目,加大力度、加强攻坚,尽快形成突破之势。要围绕“南改”,全面启动实施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村留地开发5年计划、3年规划,同时积极推进老城区企业搬迁和业态改造,着力改善居住环境。要围绕“中突破”,重点推进新世纪现代商贸区、新城市中心、铁路站前区块、物流园
-10- 区、模具城、兴海路两侧等六大功能区块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要围绕“北联”,以“三纵两横”道路建设为纽带,以物流园区九顷区块、外商投资区块开发为重点,以街道主要节点、村庄改造为切入,加快推进梅桥片区的开发建设。
四是要突出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镇是对接城市、辐射农村的重要节点和平台,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在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把切实把城镇建设作为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改善民生和共建共享的重要切入口,进一步理清思路、形成共识、落实举措、加快推进。同时,要继续加大力度,不断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提升建设水平,进一步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加快城乡统筹的发展格局。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央明确了三个着力点(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具体到我县,又提出了“五破五新”的目标要求(即着力破解思想认识问题,凝聚科学发展新共识;着力破解服务水平问题,增强科学发展新本领;着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激发科学发展新活力;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问题,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着力破解创新突破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根据工作实践和我个人平时的思考,今天侧重讲三个问题:
(一)要大力解放思想,着力解决主观方面的“不适应”。从
-11- 全国来讲,这一轮解放思想是第三轮,前两轮分别是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在某种角度讲,这一轮解放思想的难度更大,因为在部分同志看来解放思想的紧迫感不强。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思想已经很解放了,其实这可能就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因为看不到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更是如此,由于这些年宁海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些干部和群众认为宁海发展不错了。其实事实绝非如此,刚才我也讲到了,无论是我们自身的发展处境,还是我们面临的竞争局面,都不容乐观。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唯有解放思想,才能增强远见、认识差距;唯有解放思想,才能创新思维、打开思路;唯有解放思想,才能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一是要在弘扬硬气精神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这科学那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因此,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重视发展,强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永远也不会过时。比如说在引进项目上,我们仍然要解放思想。一个重量级项目可以振兴一方经济,一个标志性项目可以改写一座城市的历史。从我们引进国华电厂来看,它带来的效应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不仅带来了GDP和财政收入、引进了一个产业、催生了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而且带来了发展理念的提升、发展模式的转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事关宁海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扬宁海人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硬气精神,紧盯不放、-12- 紧抓不放,千方百计谋发展、促发展。
二是要在弘扬大气精神中打开思路开阔视野。“风物长宜放眼量”。要在解放思想中树立更高标杆,学会用明天的眼光审视今天,用发展的眼光规划明天。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习惯于自己和以往比,和落后地区比,就会看不清大局大势,把不准方向,甚至会放缓发展步伐。同时,解放思想还要打破条条框框、瓶瓶罐罐,善于与时俱进,善于吸收借鉴,什么管用就用什么。因此,我们要学会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观念谋划新发展,这也是解放思想。
三是要在弘扬正气精神中强化干事创业氛围。争论误事,实干兴邦。韬光养晦、不搞争论,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大发明,是邓小平同志的大智大谋大勇,目的是为了不耽误时间,抢抓时间干事业,抢抓机遇求发展。浙江也创造了一句名言:“在别人争论中出名,在自己不争论中发展。”我们在干工作中,也要形成这样一种正气,只要是为了宁海的发展,只要是为了工作的推进,都要多理解、多支持、多变通,不议论、不折腾、不设卡。特别是在当前困难的经济形势下,要允许和宽容一些谋求出路、摆脱困境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尝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同时,面对困难,我们要有股闯劲、冒劲、干劲,开动脑筋去思考,放开手脚去探索,真正形成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发展氛围。
(二)要创新举措措施,着力解决客观方面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既是认识发展的世界观,又是指导发展的方法论。思路
-13- 决定出路,这是正确的,但我要补充一句,仅仅有思路最终还是没有出路。我们有些事情之所以没有办好,一些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往往不是因为方向不明、思路不对,而是因为缺少科学的方法、管用的措施。因此,一定要把思路变成一项项具体的工作,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管用措施研究透、实施好。
一是要善于抓住重点。做工作跟看人一样。看人,看一个人的本质部分、主流部分,我们才能完整地把握住一个同志;做工作,也得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这是抓落实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一条成功经验。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就无法取得突破。只有明确主攻方向,分清轻重缓急,集中精力抓重点、破难点,才能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比如说帮扶企业,帮就要帮在点子上。比如说企业的资金链安全问题。一个企业发展起来不容易,倒下去却在顷刻之间。而且企业倒闭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工人工资问题、债务问题、担保企业的连带责任问题,等等。因此,我们把企业资金链的安全问题解决好了,就帮助企业解决了最大困难。从全县的工作来说,重大项目的推进、城市重点区块的开发建设、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民生的全面改善,等等,这些都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都需要我们一项一项地加以突破,从而有效带动全局工作。
二是要善于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干事情、做工作,统筹得好、兼顾得好、结合得好,就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比如说在旧城改造中,我们把一些散落在城区的、老的、低效益企业搬出去,不仅可以盘活城市资源,-14- 为发展现代服务业腾出空间,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同时也给搬出去的企业创造一个转型升级、脱胎换骨的机会。还比如说发展循环经济,这项工作我们抓得比较早,也比较实,两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是我县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我县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统筹兼顾、综合解题,善于做一举两得的事情,不能顾此失彼,甚至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不能为了眼前的局部的利益,损害长远的整体的利益,为了一时的问题解决,而带来更多的麻烦。
三是要善于结合实际。科学发展观是重大战略思想,对全党、全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转化为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照抄硬搬,看起来执行很坚决,实质上是最大的懒汉,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执行政策、开展工作,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结合中出思路,在创新中求实效,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同时还要善于普遍联系,通过联系实现结合与集成。比如说枫槎岭隧道,我们通过把它列为两个高速的连接线,取得省里的审批和补助。还比如说我们搞潘天寿艺术设计奖大赛,通过这个平台把文具行业的创意设计需求与创意设计人才对接起来,促进了文具产业的提升。
(三)要健全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制度方面的“不协调”。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发展的体
-15- 制机制,这也是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举措。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由此可见制度的重要性。
下面我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问题。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吃一桶粥。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每个人都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的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问题终于得到了完满的解决。办法很简单,但很有效。
我们有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阻力很大,困难重重,往往不是干部工作不努力,也不是群众不配合,而是体制机制出了问题。比如说以前的征地拆迁模式,征地存在“多头”、拆迁存在“多手”、安臵存在“多口”,工作实施主体不一,政策执行标准不一,老百姓相互攀比、观望,工作很难推进。我们到杭州江干区考察,人家一个300多户的村庄,43天时间拆完。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最大的不同就是体制机制的差别,人家就是一个主体实施,一个标准执行到底。因此,在去年的推进城市化调研和部署中,我们重点研究和解决了这一问题,初步建立了“一个口子下任务、一把尺子量标准、一套程序做工作、一套班子抓落实”的
-16- 工作机制。
在建立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要着力体现三个要求: 一是要体现制度的科学性。一个制度是否科学关键看它能否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倒贷难问题,关键是要政银企联动,要实现政银企联动就要有机制保证,就要通过利益纽带把银行和企业捆绑在一起。还比如说生态补偿,不能停留在嘴上,要建立机制,不能让人家付出资源又付出代价。
二是要体现制度的规范性。制度的生命在于公正、规范,要起到一把尺子的作用,这样才能很好地规范人的行为,形成好的导向。
三是要体现制度的创新性。要突出重点,加快投融资体制、农村土地制度、政府管理体制、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等领域的改革。同时还要引导企业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家族企业职业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水平,为企业新一轮腾飞奠定制度基础。
四、突出实践特色,努力提高学习实践活动实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特色,这也是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要紧紧围绕“坚定信心加快转型升级,创新突破推进科学发展”这一实践载体,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总要求,坚持真学、真抓、真实践,扎扎实实把学习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一)要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的要求,重在提升能力。党员干
-17- 部是不是具备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切实增强主体意识、先进意识、发展意识,带头学习实践,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在深化理论武装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刻程度决定着贯彻落实的有效程度,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愈准确、愈深入、愈完整,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行动就愈自觉、愈坚定、愈有效。当前,广大党员要对科学发展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克服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行的倾向。二是要在应对困难挑战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形势多变、矛盾多发的时期。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带来了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党委、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处理复杂局面能力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考验。在当前形势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预测性、应对的针对性和抢抓机遇的能动性,清醒分析、善于研究、快速反应、沉着应对,真正做到化风险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三是要在切实转变作风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强化责任意识、执行意识,对该承担的工作要一抓到底,绝不能拖泥带水、推三阻四。要着力形成齐心协力、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氛围,坚持工作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一项一项抓具体、抓落实、抓到位。
(二)要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要求,重在推动工作。一是要谋划长远。科学发展必须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危机给我们带来
-18- 的不应只是共克时艰的一段记忆,还应带来关于宁海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构建大交通、谋划大产业、建设大城区、推进大统筹,是我县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级各部门要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深一点,从宁海发展全局高度、未来视角,审视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定位,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中树立更高标杆、明确更高定位。二是要狠抓当前。今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和“服务企业推进年”、“重大项目推进年”、“城市建设推进年”的工作载体,上堂课王书记又讲了“五个全力推进”的工作要求,这些都是从我县实际出发,根据科学发展要求明确的目标任务,大家一定要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抓推进、抓落实。三是要克难攻坚。要围绕各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集中开展攻坚行动,各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克服各种阻力,消除各种障碍,全力以赴抓好各个项目的推进和落实。要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公共服务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三)要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重在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彻群众路线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则。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真诚拥护,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重视民意、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一是要真心想着群众。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心里装着群众,设
-19- 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这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感情基础。孔子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有句俗话叫“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这些话讲的都非常好,出发点就是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像关心自己孩子上学那样,关心教育问题;像关心自己亲人找工作、自己涨工资那样,关心群众的就业问题;像关心自己家人就医那样,关心群众看病问题;像关心自己改善住房条件那样,关心群众住房问题;像关心自己会不会被偷被抢那样,关心群众平安问题。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很多事情都能办好。二是要真正为了群众。解决民生问题,要从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出发,深入基层,虚心倾听群众的呼声,不能“关起门来搞活动”,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到具体的解决措施上,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要重点围绕“亲民”、“平安”两大行动,着力解决群众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改善民生五大工程,加大对就学、就医、就业、住房保障等社会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扎实推进一批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更加积极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文化生活、就业增收、治安保障等方面的群众的呼声转化为惠民之策、为民之举。三是要真诚依靠群众。“知失政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20- 同志们,今天我讲课的内容就到这里,讲的不一定全部正确,有些问题可以在会后作进一步交流。希望大家能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紧密各自结合实际,突出活动的实践特色,既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的推进,又在实践中切实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谢谢大家。
21-
-
第四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党课报告讲稿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党课报告讲稿
(2009年4月9日)
唐树生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于3月20日全公司运员大会后全面开展,现在是第一阶段(学习调研阶段)中,我们按照实施方案和机关党委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安排,制定了第一阶段的培训学习计划,党支部集中学习、部门集中学习和自学,为了深化党员干部进一步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了很好地解决制约和影响机电设备管理与能源管理中一些突出问题,达到服务于生产的目的。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今天就科学发展观作一次党课报告,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谈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和思考。
一、理论学习的体会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的理解
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它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最新成果,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中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首先,科学发展观适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形势。从国际形势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为我们科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指针。其次,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显现,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发展理念。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迫切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再次,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各领域的综合进步,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的正确道路。科学发展观也丰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
(二)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认识
十七大报告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这一精辟概括,提纲挈领,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沦创新。发展之所以要以人为本,是因为,第一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第二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三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 展的标志。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特征的一个重要概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党的执政为民理论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 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兼顾,要求我们把发展看作是各方面共同推进、彼此协调的过程,在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和矛盾时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又好又快”,是发展观念的调整,要把“好”置于首位,做到好中求快。这就是说,要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上。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命题,都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就掌握了理解这些重要思想的关键。
(三)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的理解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 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必须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其深刻内涵。坚持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正确处理坚持以人为本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如果脱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人为本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和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如果离开以人为本讲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就可能 是畸形的、不健全的发展。必须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工作中。
正确处理科学发展观的普遍指导和因地制宜的关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问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不能强求一律,搞齐步走、一刀切。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好更快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正确处理发展与公正的关系。必须确立一个基本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使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结果是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损,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便失去了最为基本的意义。以牺牲公正为代价的发展不是健康的发展,这样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正确处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落实正确政绩观。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引导广大干部努力创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二、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促进今年机电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工 作目标的实现
全公司2009年机动能源工作总体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企业发展目标,夯实基础,强化现场,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并举,不断强化系统管理,努力实现机动能源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机电系统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节能降耗技术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各项指标和工作任务,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保障。
这是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与内涵引申到工作中去,实现全公司2009年机动能源工作总体目标,是我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
以下是2009年机动工作的主要要点:
一、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努力搞好三个体系建设
1、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增强严密性,减少管理漏洞,消灭管理盲区。
一是建立和完善全公司机动能源管理制度体系,明确集团公司及二级单位应建立的各种制度和规程,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集团公司重点对设备管理制度、能源管理制度、配件管理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各单位要对相应需建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办法、规程等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特别要做好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和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完善工作。这项工作要在上半年完成。
二是完善机动能源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编制《机动能源技术管理条例》,使机动能源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保证技术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严密性。这项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要在统筹规划后,分阶段完成。
三是建立机动能源例会制度和专业会议制度。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机动能源工作例会,总结和安排阶段性工作,交流经验和教训,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相关专业会议,研究解决具体专业问题。
2、抓好机动能源管理信息体系建设。建立能够切实有效地反映机动能源工作状况的信息体系,如各种设备管理、能源管理、供用电管理的基本状况、指标、数据、台帐、报表、图纸资料、档案等机动、能源数据信息,并据此收集整理所需的各种基础信息资料,为建立机动能源信息管理系统打好基础。年内,要分系统收集完成上述所需资料,并力争完成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供用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制定规划,拿出可行性方案,分步实施。
3、加强机动能源队伍体系建设。一是要不断充实机动能源管理队伍,明确管理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特别强调各单位要明确专职或兼职能源管理部门分管负责人和能源管理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二是开展管理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工作,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机电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继续强化现场管理,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在现场管理中,我们要坚持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并举,盯住点,抓住线,顾及面,努力提高机电系统本质安全水平。
1、在管理措施方面,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质量标准化是搞好现场管理的有效手段,2008年,我们对机电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2009年,重点是学习标准,贯彻标准。各单位要对照标准,逐条落实。集团公司要加强对机电质量标准化的检查和考核力度,在每两个月一次的标准化检查中,从严检查,从严考核。
(2)贯彻落实好机动能源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设备包机责任制、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检查制度的落实,做到包机到人,明确责任,认真开展设备“三级五定”点巡检工作,掌握现场设备运行情况,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这些要求均已在“机电设备管理达标升级检查细则”中做出了具体规定。
(3)对全公司的设备实行分级管理。根据重要性的不同,将全公司的设备划分为A、B、C三个级别,分别为公司控设备、厂(矿)控设备和车间(队组)控设备,公司对A类设备实行重点管理。重点设备的划分和重点设备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要在三月底完成。
(4)开展规范的管理工作检查。一是开展机动能源管理达标升级活动,制定活动方案,修订机动能源管理工作检查细则,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公司范围的机动能源管理达标升级大检查,对达标升级的单位进行相应的奖励;二是根据工作需要,开展专业及专项检查。(5)开展机电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根据有关政策、规程、制度等的规定,对机电设备和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隐患台帐,逐项落实整改,消除机电安全隐患。隐患排查工作必须在一季度完成。
2、在技术措施方面,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努力提高装备水平和装备安全水平。
一是要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引进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小、安全系数大的装备。
二是要抓紧淘汰设备的更换工作,坚决彻底地清理在用的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淘汰设备。按照规定,淘汰设备的更换工作必须在3月11日前完成。
三是要抓好老化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各单位对老化设备要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好自有资金、安全资金等项目资金,逐步对老化设备进行改造或更新。各单位对列入各资金计划的项目,要认真分解,安计划抓好项目的落实。
四是要完善设备的安全防护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做到防护可靠,各种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动作灵敏可靠,从而提高设备和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
(2)开展好设备性能测试、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掌握设备和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保证设备和系统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哪些设备需要测试,测试周期、测试项目、依据标准及测试结果的分析处理等,都要在《机动能源技术管理条例》中作出明确的规定。集团公司要制定具体的测试工作计划下发 各单位。
3、盯住点,就是要把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大型关键设备做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主要有:主供电设备,煤矿的主提升设备、主通风设备、主排水设备和防爆电气设备的管理,工厂区的锅炉、汽机、四大车、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以及生产工艺中的其他关键咽喉设备。对这些设备,要专人管理,专人检查,专人维护,专人检修,专人检测,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保证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这些设备的管理,集团公司要全面参与。
4、抓住线,就是要抓好影响安全运行的主要系统的管理。主要有:供电系统,煤矿提升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工厂区运煤线,运焦线,供水线,供汽线等。
当前,尤其要抓好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矿井供电系统,实现矿井双回路供电;二是加快老旧供电设备的更新,提高供电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三是完善各级继电保护,做到计算正确,整定准确,动作灵敏可靠;四是加强对供电系统设备和线路的日常运行检查,特别是特殊时段、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五是严格执行“两票”制度,保证操作和检修过程中的安全;六是加强对系统的技术检测,搞好电气预防性试验工作。加强对预防性试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全公司预防性试验档案数据库,争取在两三年内实现试验数据的纵向、横向对比,便于判断设备健康水平,分析故障,为公司供用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事故处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5、顾及面,就是要全方位地促进现场管理工作,主要是靠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重点要落实设备包机责任制,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机电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
三、突出机动能源技术管理工作,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技术管理在机动能源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提高机动能源工作的科学性、严密性,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减少管理漏洞,避免工作失误。
1、抓好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把好新建、改扩建项目、更新改造项目中设备的规划、设计、选型关,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保证所选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
2、抓好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的技术管理工作。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大修理必须制定严密的技术方案,集团公司要统一规范方案的格式和内容,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层层把关,公司控设备和明确集团公司管理的项目,必须报集团公司审批。其余设备和项目,也要有各单位内部严格的审批。
3、抓好供电技术管理工作。一是各煤矿的每个采区、每个工作面必须有正规完善的供电设计计算书,并严格按设计配置系统,设备选型、电缆选择、定值整定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集团公司要统一规范供电设计的格式和内容;二是各单位必须有规范的、完善的、符合实际的供电系统图,系统发生变化后,要及时修改图纸,保证图纸和现 场的一致性;三是抓好各级继电保护的复核计算工作,上半年,对全公司范围内的高压和低压保护定值逐户、逐级、逐项进行复核,使继电保护确实起到应有的作用。
4、开展设备技术测试工作(前面已经提到,不再重复)。
5、抓好能源技术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三级能源计量设施,能源计量器具按照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各单位一级、二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100%,三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80%,计划2009年完成配备工作,为开展能源技术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开展电平衡、水平衡、热平衡、重点耗能设备测试等能源测试工作,寻找能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重点耗能环节,为制定节能技改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的测试项目和时间在随后下发的“能源工作计划”里要做出明确的安排;三是抓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做到项目落实,资金落实,方案落实,时间落实;四是抓好节能评估工作,今后,国家要求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要有节能评估,相关单位在项目设计中,要予以关注;集团公司的其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也要进行相应的节能专题论证,禁止出现国家公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淘汰设备;五是抓好节能技改项目的方案论证和技术检测工作。今后凡各单位的节能技改项目,必须制定技术方案,报集团公司审核后,方可实施。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的进行技术测试与节能经济效果评价,并出具报告,报集团公司备案。
四、精心组织,抓好设备和系统的更新改造工作和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促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
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行系统改造,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1)完成炉峪口煤矿35kV变电站的增容改造工作,增强炉嘉矿区的供电能力。此项工程力争在上半年完成。
(2)完成东河煤矿35KVⅡ回路电源的施工工作,东河煤矿要抓紧做好施工合同的审签和施工组织工作。
(3)着手神州煤业公司35KVⅡ回路电源建设工作,神州煤业公司要积极与地方供电企业协调,争取出线间隔,同时,对35KV变电站站内改造工作委托设计,争取早日实施。
(4)组织好煤矿双风机双电源的安装工作。目前,各煤矿的相关设备都已到位,各矿要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安装规范,于一季度完成安装,掘进工作面全部实现双风机双电源。
2、抓紧淘汰设备和老旧设备的更新工作。
(1)目前,各矿正在进行井下淘汰设备的更换工作,希望各矿抓紧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井下所有淘汰设备的更换任务。
(2)对一些单位存在的老旧高低压供配电设备,要列入计划,逐步进行更新。
(3)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超期服役的设备,要列入计划,进行更新。
3、实施节能技改项目。(1)变频技术的应用。在对工厂区用电系统进行技术测试的基础上,选取部分耗能高,负荷变化大的设备,实施变频技术改造,节约电能。
(2)锅炉节煤技术的应用。在全公司煤矿燃煤锅炉中,实施炉膛改造,提高锅炉煤燃烧效率,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炉渣含炭量,实现节煤。上半年对该技术组织考察并拿出实施方案。
(3)绿色照明技术的应用。在选煤厂实施的绿色照明表明,其节电效果非常明显。2009年,计划在公司机关和各厂矿的作业场所实施绿色照明改造,特别是需要长时间照明的场所,将会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一季度要拿出具体实施计划。
(4)焦炉加热煤气自动控制改造。对此项目先开展调研和考察,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改造方案,按方案实施。
为了把以上的工作园满完成,我们支部的全体党员要充分发挥先挥模范作用。我们要紧紧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个契机,在机关党委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领导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加速机动科技发展,提升机动管理能力”这一主题,按照“增强意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规范管理、创新机制”的要求,从本处室单位工作实际出发,针对机动业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找准切入点,主动征求群众意见,研究提出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建议,切实抓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课讲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课讲稿
(2009年10月27日)
同志们: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已经1个多星期了,在这个阶段中,各村都按照自己的实施方案和计划组织集中学习、撰写出心得体会,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专题调研。根据上级要求,乡领导小组要我就科学发展观作一次党课辅导,和党校的理论专家比,我这不能算辅导,只能说借这个机会在这里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谈谈我的学习体会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学习体会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的理解
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它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中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首先,科学发展观适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形势。从国际形势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为我们科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指针。其次,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显现,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发展理念。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迫切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再次,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各领域的综合进步,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的正确道路。科学发展观也丰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
(二)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认识
十七大报告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这一精辟概括,提纲挈领,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沦创新。发展之所以要以人为本,是因为,第一,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第二,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三,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标志。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特征的一个重要概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党的执政为民理论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兼顾,要求我们把发展看作是各方面共同推进、彼此协调的过程,在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和矛盾时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又好又快‛,是发展观念的调整,要把‚好‛置于首位,做到好中求快。这就是说,要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自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上。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命题,都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就掌握了理解这些重要思想的关键。
(三)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的理解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结合我们单位的实际情况,必须结合我们部门的具体工作,这里我觉得应该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这里要树立的就是服务的意识,要树立服务的思想观念。作为我们村组的党员干部,说到底是个服务人员,是为农民服务,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工作者。我们要转变那种发发文件,打打电话,要个材料,弄个总结等形式上的工作方式,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做具体工作,要到农户中间面对面的进行服务,在服务项目、服务范围上扩大工作进入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将服务的思想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服务行动上来。
2、正确处理‚人‛与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如果脱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人为本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和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下半年我们将面临着省里的‚大部制‛改革,如果说我们AA局没有了发展,那么必会影响到我们在座每位同志的自身利益。这就是说,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努力工作来促进我们农村的发展,才能实现我们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树立勇挑重担的责任心,知难而进的进取心。
3、正确处理发展与公正的关系。必须确立一个基本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使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结果是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损,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便失去了最为基本的意义。这里就要求大家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任何发展都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面对个人的得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4、正确处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落实正确政绩观。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引导广大干部努力创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个单位的工作好坏、团结好坏,能否干出成绩关键是班子。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班子首要是建立一个团结的班子。如果班子不团结将一事无成。因为班子是一个单位的领导核心,党的各项政策、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班子来抓落实。如果班子不团结,就可能导致科室之间不团结,导致同志之间不团结,因为同志们都在看班子。这方面我很有体会,因为我过去工作过的一些单位有过不和睦的现象,搞得下面的一些科长无所适从,其他同志也看各位领导的眼色行事,所以说班子团结是很重要的。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曾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团结的时候提出团结出一切,团结出干部,出政绩,出人才,也包括出健康。我觉得说得很到位。二是要建立一个为民务实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在位时,要为百姓和单位的同志办实事,当好为民的表率。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最高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当好务实的领导,要求真务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说实话,办实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三是要建设一个廉政的班子。要当清廉的表率,加强党性修养,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永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四是要建立一个民主的班子,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都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坚持和完善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遇事要多征求意见,通过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把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一心一意求发展大干快上上,真正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领导班子的群体优势。
二、我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自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以来,乡党委高度重视,注重在‚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活动载体、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实践特色‛上下功夫。
(一)在科学组织上做到“五个到位”。一是组织保障到位。分别成立了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4个指导检查组,建立了9个联系点,指定了指导员、联络员,投入1万多元新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施。二是思想发动到位。采用‚乡党委动员大会+党支部动员大会‛相结合的双重动员模式,9月18日组织召开了全乡动员大会,10月16日举行了村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仪式。三是方案细化到位。研究确定了‚立足城郊,服务城市,实施千百万工程,建设城郊型新农村‛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详细制定了实施方案、推进表和流程图,分阶段制定了活动计划,完善了学习园地、宣传栏。四是目标措施到位。学习培训突出‚五个能不能‛(能不能深化对乡村组情的再认识,研究一个好的发展思路,确定一批好的项目,找到实现科学发展的办法,梳理解决一批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分析检查突出‚四个同步推进‛(与查找问题、制定措施、当前工作、村组实践活动同步推进),整改落实把好‚三个关口‛(制定整改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制度机制)。五是舆论宣传到位。通过召开会议、横幅标语、学习园地、墙报简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开辟了‚西峰乡学习实践活动论坛‛,设置意见箱16个,悬挂横幅18条,张贴标语140多条,报送简报16期,其中10期被区委转载。
(二)在关键环节上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领导干部。坚持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作为重点,按照‚两先四带头‛要求(点名先点领导、督查先查领导;理论学习带头讲、讨论交流带头说、开展活动带头抓、发现问题带头改),狠抓了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二是突出关键环节。在时间安排上,实行每周‚三集中两自学‛。在学习方法上,按照‚领导带头主讲、邀请专家宣讲、丰富活动载体‛的要求抓落实。目前,按照‚八有‛要求(有计划、有教员、有资料、有场地、有笔记、有督导、有批阅、有考勤)落实了8次集中学习讨论、6次中心组学习,送学、寄学66人次,撰写体会122篇。三是突出实践特色。丰富创新了‚六个载体‛,即:以‚演讲比赛‛为载体,回顾成就树信心。以‚知识竞赛‛为载体,巩固理论促思考。以‚集中讨论‛为载体,举办以‚城郊优势是什么、建设西峰靠什么、科学发展做什么‛为主题的大家谈、大讨论。以‚巡回观摩‛为载体,学经验,找差距,谋发展。以‚入户调查‛为载体,深入一线摸实情。以‚专题调研‛为载体,找问题,找对策,定措施。目前,除‚大家谈、大讨论‛活动正在准备外,其它载体已全部落实。
(三)在工作思路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乡村实际结合,狠抓专题调研。我们分5大类、15个调研专题,采取案例分析、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形式组织调查研究。目前,已收集各类调查表600多份,完成调研报告12篇,收集整理群众的意见建议38条,6条已经得到整改,《西峰乡便民服务手册》正在组织编印,农户户均一册。我乡‚四个一线‛(重点抓调研、解决问题到一线,突出抓实践、工作推动到一线,普遍抓服务、服务群众到一线,全面抓生产、检查指导到一线)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市区两级的一致肯定。二是与当前任务结合,狠抓工作落实。狠抓了工作的查漏补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十一‛期间社会稳定和谐,开展了‚五个一‛帮扶解困活动(填一份调查表、算一笔收支帐、提一条好信息、征一条好建议、办一件惠民实事),解决了官北沟日光温室小区通水、通电、通路等问题。同时,以开展‚双百结对共建‛活动为契机,协调结对共建的区属各部门新建垃圾池3个,安装垃圾桶20个,拉运水泥50吨。三是与明年工作结合,狠抓思路创新。研究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一特四化‛、‚1+1‛富民工程,立足城郊,服务城市,实施‘千百万’主导产业工程,建设城郊型新农村‛的发展思路。我们把它总结为‚三主导、两增收、一流转‛,‚三主导‛就是以‚千亩温室、万亩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以‚百万只肉鸡‛为主的养殖业和以‚城郊型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两增收‛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狠抓‚农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和‚劳动力培训输转工程‛,确保实现每户输转一名技能型万元劳动力。‚一流转‛就是依据城郊优势,注重研究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土地流转新形式,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对农村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考
近几年来,在市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乡围绕以农民增产增收、追赶跨越式发展为中心的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重要机遇期,不断加新农村建设,我们的工作先后获得上级的多项荣誉,这是乡党委、村里支部带领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面对我乡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能力与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需求之间矛盾还十分突出,探索构建适应我乡农村管理和服务体系模式的任务还十分紧迫,农村工作的创新任务还十分艰巨,农村产业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及部分工作人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个人认为,影响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发展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虽然我们通过努力工作,大大加强了全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还存在产业化发展不平衡,有的村组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到位等等差距和不足。要保持和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在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机制创新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方法的创新能力与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合作和开放不够,研究领域还需拓宽,全系统科技力量的整体效能还未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学术领军人物和优秀技术人才仍显不足,人才培养、交流和使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技术对产业化生产成果贡献的含金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3、我们的服务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十分突出。探索构建适应本乡本村本组实际情况的服务体系模式的任务还十分紧迫,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安全管理、科普宣传、应急机制都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乡村工作人员对农民、对农户的具体服务能力还亟需提高,在当前国家出台新政策、新条件下规划全村建设也尚需加快跟进。为社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也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和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4、在农业的发展投入上,目前还处于由上级单一财政投入为主体、农户由农民个体投入为主的体制模式中。上下连贯的建设投入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在行政资源和资金效率上存在障碍。在这方面我们还需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发挥行政资源和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5、人员素质还有不适应的地方。在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作风散漫、纪律不严的情况;存在不学习、不作为的现象;个别人员不钻研业务,痴迷于炒股和玩电脑游戏;一些人不关心工作热衷于聚众闲谈。等等这种现象都与我们当前紧迫的形势、繁重的任务不符合。急需加强管理,振奋精神、树立良好风气。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要继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改革创新,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攻坚克难,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乡村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在发展思路目标上,要跳出农业抓农业,要站在全村农业发展的全局上发展科技农业。在发展中做到‚五个必须把握‛,既必须认真把握全村经济建设的新形势、必须把握农村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必须把握农业产业化管理的新趋势、必须把握科学发展的新经验、必须把握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动态。实现‚一个目标‛: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产业化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跨越式发展。
2、加强工作调研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我们的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需求之间的十分突出矛盾问题,积极探索构建适应全乡实际情况的农村安全生产管理和培训体系模式,强化技术推广与服务建设。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3、加大农业投入。在农业投入模式上,在无法改变现行体制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大胆进行机制创新,争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加大行业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以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为龙头,不断进行管理机制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整合资源,创造顺畅的环境和资金保障体系。
4、为农业科技人才发展和创新能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加大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合作和开放度,鼓励大家在职学习。
5、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形成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一要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各项反腐倡廉措施。二要加强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先进人物精神,形成推进加快AA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风气。三要进一步创造干事创业环境。鼓励改革创新,倡导敢走新路、敢破难题、敢当重任,形成支持改革创新的氛围和‚有为才有位‛的导向。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模式,注重培养与扶持年轻人,不拘一格选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同志们,今年快要过去了,我们要紧紧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个契机,在区委、乡党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这一主题,从本村、本组实际出发,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找准切入点,主动征求群众意见,研究提出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政策建议,切实抓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