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课堂笔记
网易公开课《公正》课堂笔记
1.《杀人的道德侧面》
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有多数的学生投票来赞成杀死1人,来保全其余五个人的性命。
如果在最后,可以有五个人活下来。那么哪怕牺牲一个人的生命也是值得的。这个例子体现了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事情的正确以及道德与否,取决于你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结果主义的道德准则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即使是为了救回5条人命。杀害一个无辜者.人们在考虑是不是要这么做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个行为的本身,无论结果如何人们觉得这是错的,而且大错特错。这就引出了第二种道德推理,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利,而无论所造成的结果是怎么样的.2.《同类相残案》
人们是否也有某些基本权利?如果不是来自较大群体的福祉,或者效用或幸福?那么这些权利从何而生?
为什么同意以一定的程序,公平的程序,就可以用该程序的运作来为最终带来的结果辩护?
得到同意的基本思想:得到同意产生的道德影响是什么?为什么一个得到许可的行为会产生道德上是否允许的不同,使未经许可杀死一个生命是错误的,而本人同意了,在道德上就是允许的?
3.《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
边沁版本的功利主义其主要思想就是:道德的最高原则,无论个人或政治道德,就是将公共福利,或集体的幸福最大化,或在快乐与痛苦的平衡中倾向快乐;简而言之就是,功利最大化.从这个理论的整体出发,从做正确的事的观点出发,政策和法律的公正的基础就是将效用最大化
两个反对功利主义的不同意见:一是功利主义是否充分尊重了个体权利或少数群体的权利;另一个则是聚集起来的所有效益或价值,是否能将聚集起来的所有价值转换成金钱? Thorndike从他的研究中得到的结论.任何愿望或满足感都存在一个量来度量它们,因此是可度量的.狗或猫或鸡的生活都是由欲望组成,渴望,欲望,以及他们的满足.人类的生活,也是如此,虽然人类的欲望和欲求更加复杂.4.《如何衡量快乐》
功利主义哲学家密尔认为,所有人类的体验都可以量化,但某些快乐是更值得拥有,更有价值的。穆勒认为,如果社会重视更大程度的欢乐和公正,那么长远来说,社会整体终会有所进步。他说,“我质疑一切不基于效用之上的公义评判标准”但是同时, 他认为基于效用的公义评判标准“是所有道德标准中主要, 神圣且独一无二的一部分.”所以公义和个人权利在社会中的较高地位,并非因为它们脱离了功利主义的前提。公义, 作为某些道德要求的合称,其在社会范围中所能起到的正面效用被人们普遍认同。因此, 它比起其他的道德而言更为重要所以说, 公义是神圣的,是重要的, 对个人来说也是这样。它不是那种可以被简单置换的东西。但最终功利主义的原因是, 穆勒认为人类作为进取的物种,考虑长期利益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公义, 以及对权利的尊重,整个社会长期而言将会更加美好。
5.《自由选择》
自由主义,它十分严肃的看待个人权利的问题。之所以叫自由主义, 是因为它认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就是享受自由的权利,因为我们是独立的个体生命,我们不一定要被社会予取予求。因为我们是独立的个体生命,我们有对自由的基本权利。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只要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尊重他人自由的权利。
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干预最少的社会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按照自由主义的观点来看, 大部分现代政府都做了三件不合法或是不公平的事情,其中之一是家长式的立法,即制订了让人们自己保护自己的法律。
第二点, 不该有道德上的立法。很多法律试图起到提升公民素质或阐明社会道德价值的作用,自由主义者认为这也是一种对自由权利侵犯。
第三种被自由主义哲学家踢出局的法律政策就是税收或者任何为了再分配贫富之间收入财产的政策。
对于诺齐克和自由主义者来说,为再分配而实施的税收就是盗窃。而且,这并不只是在道义上等同于索取一个人的部分生命和劳动的盗窃,在道义上,它等同于强制劳动。诺齐克指出,强制劳动,就是奴隶制。因为,如果我不拥有对自己劳动的全部所有权,那么,就可以毫无疑问的说,政府或是政治家群体拥有我本人的部分所有权。国家拥有我的部分所有权。由此可以推出我是一个奴隶,我不是自己的主人。
上述推理会为我们引出一个支撑自由主义观点的基本原则——我是自己的主人。确切的说,就是自主的思想。如果你不愿只是将人民当作偏心的集合,你就会意识到最基本的道德观点在于,我们自己的拥有者或所有人就是我们自己,这也是功利主义的错误所在。
6.《我属于谁?》
为了普遍的福利而强迫某人,而利用某人这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我们是自己主人的这个基本事实,也就是违背了自我拥有或自我所有的基本道义事实。自由主义反对再分配的论据正是以“我们是自己的主人”这个基本思想为起点。自由主义者与那些为了集体的愉悦而利用人民的人斗争,是一种手段,就像在路边放一块停车牌,让利用别人的功利主义逻辑能直接察觉到一个强大的思想,即我们是我们自己的所有者。
7.《这片土地是我的土地》
Locke指出,在“自然状态”,在任何政治体制建立之前,每个人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然而,一旦我们同意进入社会,就同意了受法律制度的约束。因此,Locke认为,即使政府干预了个人的权力,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意见赋予了它权力这么做的。
我们进入社会是通过同意,通过协议来离开自然状态,并被大多数人通过法律体系,人类的法律所管辖。但这些人类法律合法的唯一前提是,他们尊重我们的自然权利,他们尊重我们不可剥夺的权利:生命、自由和财产,没有哪个议会或者立法机构或民主的全权证书可以合理地侵犯我们的自然权利。没有法律可以侵犯我们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但是,怎样才算尊重我的生命权和财产权,却是由各国政府决定和界定的。
8.《满合法年龄的成年人》
我们正在通过社会生活对税收法律做“默认同意”,因此,税收是合法的。而且,只要政府不是特意对某一群体征税-如果不是武断专横的-那么税收并没有侵犯个人的基本权利。脱离自然状态的唯一途径就是采取一个“同意”的行动:同意放弃执法的权利,并且建立一个政府或者一个团体,在这里,有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并且每个人都事先同意,每个进来的人,也都事先同意服从多数人的决定。权利是不可分割的,并且因此,我根本没有真正地拥有自己。我不能处置我的生命、我的自由、我的财产,这样其实是侵犯了我的权利。一旦有一个合法政府,经过同意而建立的合法政府,对洛克来说,唯一的限制,就是限制对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任意掠夺。
9.《雇枪》
用洛克的观点看,一个民主的民选政府有权向人民征税,政府征税应经过人民的同意,因为这的确涉及到公共利益,而拿走个人的财产,但它不需要在税法制定或征集时去征求每个独立个体的意见。它确实需要的是人在进入社会时,就事先默认赋予的同意权,并承担政治义务。而一旦你承担了这些义务,你就同意了大多数人的约束。
生命权又怎样?个人拥有自己的观念难道不是受到侵犯吗?将军可以判处临阵逃脱或不服从命令—甚至是自杀性命令,但这些长官们不能做的事情是:他们没权拿走该士兵的一分一文,因为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因为这是专制,腐败。同意论在洛克的思想中非常重要,该同意不是个体对税收或军事命令的同意,而是在第一阶段加入政府,并受大多数人的约束时就默认同意了,这就是同意论的关键所在。而且这相当关键,即使是建立在我们有一些天赋的生存权,自由权以及财产权基础之上的有限政府,即便这个有限政府只在观念上受限,并受到普遍使用的法律的监管,政府要依法行政,政府不能专制,这就是洛克的理论。
10.《出售母亲》
Sandel教授把自由市场交易运用到当代颇具争议的新领域:生殖权利。
一种反对意见和“不知情的同意”有关,这次不是因为明显的或隐含的强迫,而是因为不完美或者有缺陷的信息,所以“不知情的”或者“有缺陷的”同意可能产生于缺乏相关的信息。产生第一个疑问:我们要计算出自愿交换的市场在涉及讨价还价、平等的信息时有多大的自由?
第二种反对执行代孕合同的声音说这多少有点没有人性通过市场来交易生育,有些没有人性是什么意思?效用„„用处是用来处理事物的唯一适当方法吗?包括生命、征兵、生育、养育?如果不是,我们如何计算?
是否有些无法用钱买到的事物,并非因为“不知情的同意”而也可能是因为某些事物比单纯的使用具有更高的价值。
11.《考虑你的动机》
康德:最具挑战性和最有难度的思想家之一。康德认为,我们作为个体,是神圣的,是权力的享有者,但并不是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相反,理性和自由选择是我们的能力,使我们变得独特,使我们跟单纯的动物区别开。当我们将责任付诸行动的时候,去做正确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行动才有道德的价值。
自由的行动,就意味着自主的行动。自主的行动,就意味着遵从自己为自己设定的规则而行动,不是出于自然法则或因果定律。尊重人类的尊严,意味着不仅仅将人视为实现目的的工具,而且要将人本身也视为终极目的。由于这样的原因,为了一些人的幸福安乐而牺牲其他人,就是错误的。
我们之所以能作为自主的生命并给自己设定行为原则,是因为一种理性,这是一种我们作为人类而普遍拥有的理性,而非什么不同寻常的特质。我们应该敬重别人的尊严,是因为我们都是理性的生命,我们都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正是我们无差别拥有的理性思维的能力,将尊严赋予我们所有人。
12.《道德的最高准则》
康德说,就我们行为的道德价值而言,赋予它道德价值的是我们超越自身利益和偏好,将责任付诸行动的能力。
康德认为只有一种动机才称得上是道德的,那就是出于义务的动机,为了正确的理由做正确的事情。只有当我是在独立自主的拿主意的时候,我才是自由的。康德说理性的指导方式有两种:康德将这种理性的指导称为“律令”。简单的说,律令就是指出你应该做某件事。第一种律令,也许是我们最熟悉的,是假言律令。假言律令使用的是工具理性,如果你想得到甲,那么你必须先做乙。这是一种目的-手段的逻辑推理。如果这行动本身就有价值,一个讲究理性的头脑也会认为这是必须做的事情,那么这种动机是就是绝对律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就是目的;尊重)。
13.《谎言的教训》
康德看来,人并不是因为顺从于法律而获得尊严,而是因为尊重那些法律,我是法律的作者,我附属于法律,同时我主动承担起法律,我遵循法律。如果我们依照我们的道德心,自由的选择,那么我们就能保证道德法则成为一个人人共有的道德法则。理性控制了意愿,理性主导者我的意愿,当我遵守道德法则的时候,是同样的理性让你为自己选择了道德法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自主为自己作出选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自己作出选择。我们是有自主能力的个人,我们最后都遵循同一个道德法则——绝对律令
从康德的观点看来一个谎言和一个误导的真相的差别有一个世界那么大,误导性的事实对道德律仍然有所尊重。
14.《协议就是协议》
康德认为:缔造正义法则的契约仅仅是理性观念的产物,但是它拥有勿庸置疑的实践真实性,因为它能够促使每一位立法者在制定法律的时候都与全国人民的整体意愿相符。但这是一种虚构的契约,这种契约从来没有发生过,能有多少道德力量呢?罗尔斯认为思考正义的方法就是站在一个假想契约的角度,站在无知之幕的背后,它创造了平等的条件,通过排除,或者使我们暂时忘记权力和知识的差距。这些差距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不公平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对康德和罗尔斯来说,一个各方平等的假想契约是思考正义原则的唯一途径。
15.《什么是公平的起点》
在“无知的面纱”背后,每个人都知道一旦遮盖掀起,现实生活开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尊严受尊重。即使是在我们是少数的情况下。我们不希望被压榨。所以由此,我们会同意去反对功利主义,相反的,要适用我们的首要原则,即基本自由。那些在社会地位与经济上的不平等的允许条件,只有他能适用于最不富裕人群的利益。所以我们不会反对所有的收入与财富上的不平等。我们会允许一些。但是衡量界定是,那些不平等现象是否符合所有人的利益。Rawls认为,是原则,尤其是那些最底层人们的利益。只有这样那些不平等才会在 “无知的面纱”背后被接受。因此,RAWLS主张说,那些不平等只有服从于最少数人民利益,才能算是公正。
16.《我们该得到什么》
自由主义认为,公正的分配体系是一种自由交换的体系,自由的市场经济,反对背景的一种完全平等。罗尔斯称,如果你只有完全平等,工作对每个人都敞开,结果是不会公平的。机遇会偏向于那些碰巧出生在富足家庭的人,那些碰巧能有接受优良教育机会的人,而这种出生的偶然性用于分配人生际遇是不公正的。
我们应得那些利益,那些游戏规则所承诺的那种基于自身天赋做出的努力所获得的成果。但,不要错误与自负地假设说,我们原本一开始就是应得的,我们一开始就值得拥有这个社会所推崇的那种我们碰巧有的素质。如果我们是生活在那种社会里,而不是我们现在的这种社会中,我们很可能会少赚很多钱。但是当我们那个时候应得的东西减少的时候,我们自身的价值不会降低。
17.《讨论反歧视行动》
在捍卫种族和少数民族因素作为录取因素的这一观点中,一个观点打算纠正教育劣势带来的结果,改良观点,这种观点自始至终都坚持一个原则:即学业前景和学术潜力应当在录取时加以考虑,我们只需要超越单一的测试成绩和学位,来对学业前景和学术潜力做出真实的估计。
第二个观点认为,平权运动是正当的,在此没有必要为了一个申请人而专门改正教育劣势,这种事情合理是因为它是历史错误的一种补偿,为了过去的非正义行为,因此,这是一个补偿观点,补偿过去的错误。
第三个观点,多样化观点。多样化观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为了让每个人都接受教育,重要之处在于应当多样化学生群体,而另一方面其他人则说到了更为广泛的社会。
18.《目的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关于公平和正义的理论,简单地说,是告诉人们他们该付出什么,该得到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人在考虑分配问题的时候,必须考虑分配的目标,终点和目的。对他来说,这是关于一个人找到合适的位置来发挥他的美德的事情。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正义是给予人们应得的东西,是给予人们本来属于他们的东西,这是一个关乎人们之间,以他们的美德,他们适宜的社会角色相互配合的问题。
19.《好公民》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康德和罗尔斯。亚里士多德主张说,公正是一种让人们得到应得之物的事物。而亚里士多德的正义理论的中心观点就是,对正义和我们拥有的权利进行推理,就不可避免地要思考,设立社会活动的目的——需要给予相同的人们以相同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说认为“美德是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获致的,是我们只能通过运用才能获致的。它是这样的事物,我们只能通过做才能学到。它不是能从书本学到的。”我们唯一用来获得,能建立美好生活的美德的方法,是去运用美德,是去形成确定的、由反复受教而出现的习惯,然后致力于,同公民们进行研讨的实践活动,研讨关于好的性质。那是政治生活的终极关注。
20.《自由与适应》
在一个多元社会中,人们在关于好的生活的本质上明显会出现分歧,我们不应该去试图将正义建筑在,任何特定的对上述问题的答案上。所以他们拒绝目的论。他们拒绝,将正义捆绑到一些善的概念的观念。罗尔斯式和康德式的自由主义者在讨论目的论时,其关键之处如下:如果你把一种特定的善的概念,捆绑到正义上的话,如果你把正义视为,一个人和他或她的社会角色间,是恰当的话,你没有给自由留下空间,而想要自由就是要独立于任何特定的角色,或独立于传统,或独立于,可能是我父母留下来的惯例,或独立于我的社会。
21.《社会的需求》 康德认为,支持某种在其中人们可以追随自己美好生活观念的公平的权利框架是一回事,而将法律或者正义的基本规则置于任何一种特定美好生活观念的基础上,则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还会带来强制的危险。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法律的全部意义,包括城邦的目的就在于塑造公民的性格,在于培养公民的美德,在于引导公民发展其卓越品性,在于提供某种美好生活的可能。
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一、当代的道德危机和道德理论危机,二、西方的德性传统,三、德性论。麦金泰尔依据他的这个实践概念对“德性”进行界定,他说,“一种德性是一种获得性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对实践而言的内在利益,缺乏这种德性,就无从获得这些利益。”由此,可以看到他把德性与实践的关系看成是内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有着内在利益的任何实践和实践的卓越标准都必须把德性作为必要成份而包括进去。善与实践是内在统一的。
22.《我们的忠诚在哪里》
一些基本的道德义务,这些义务是源自于共同体成员的责任,正是这样的责任构成了我们的身份。
如何来判断一个人所应尽的义务的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从他的目的是否公正看出,这里我们要面对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我们接受集体这种概念,我们是否应该坚定的认为,公正是与正确相联系的,不管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传统都意味着公正,包括那些南方隔离主义者,这是重要的区别两种不同的方法,公正可以与正确具有联系,一种是相对论这种方法:去想这事是正确,去想这事是公正的,看看我们所推广的价值,在任何一个被给定的社会群体,与给定的时间,不要以外界标准来判断他们,通过替代从而建立公正,按照公正去理解一种特殊的传统。
23.《辩论同性婚姻》
如果公正的原则取决于权利服务的终点是否有道德或内在的价值。社会怎样处理不同人对“好”持有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我们做为人类是有义务的,像是普遍性义务。如果我们来执行忠诚那肯定会有主从关系,越来越多的特殊性,那么我们肯定会对朋友和陌生人进行区别对待,这些都应在观念上被克服,过份的关注你的有钱朋友也将视做一种妒忌,这是从普遍大众观注度得出的一种测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方式。
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24.《美好生活》
Sandel作总结时指出,我们作为个体,可能永远不会同意许多道德哲学问题的争论点。不过他认为,一方面,关于这些问题的辩论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了解他人价值观的好机会。我们一直都生活 在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即使有时候这些问题无法回答,但我们还是无法回避哲学。开始的时候,谈到了康德的一个观点,即“怀疑是人类理性的休憩之处。怀疑让理性能反省 其教条式的漫游旅程,但怀疑也并非是永久的安身之处。”
要做到尊重其他公民的道德和宗教信仰,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不是漠视他们,而是与之交流.对他们予以关注有的时候还需要与之争论。有的时候则需要聆听和学习。
第二篇:哈佛大学心理学公开课课堂笔记
哈佛大学心理学公开课课堂笔记
1、自我觉知现状:情绪基本稳定,但是较为深沉,对事情的考虑过于冷静,处事淡漠消极,不善于发挥自己的个性,您的自信心受到压抑,办事热情忽高忽低,易瞻前顾后、踌躇不前。
2、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情况,在独处和沟通过程中,要找出什么
是触动你某种情感的诱因,尤其是最强烈的情绪出现时,找出是什么让你受到了触发。
3、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要了解并发现情绪。避免和改变七种消极情绪:恐惧、仇恨、愤怒、贪婪、嫉妒、报复、迷信(可以加一条虚荣),要善于保持和强化七种积极的情绪:爱、性、希望、信心、同情、乐观、忠诚。
4、认识自己,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觉知。就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是情商的第一步。
这包括:我是谁?我的优势?我为什么这样?认真了解自己,不要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5、必须学会利用自己的情绪力量!学习用情绪控制思想行为!弄清楚,究竟是什么让自己
处于良好的状态,并想方设法的保持下去。
6、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一是通过他人的评价,二十通过自己的阅历。如何更好的与人沟
通?观察、不露声色的调节或顺应他人的情绪。
7、善于将每一次拒绝都当成挑战,而不是挫折。发现情绪,了解情绪出现的原因。控制情
绪,控制情绪出现的原因(重点留意和调节七种消极情绪)。
8、必须摆脱强烈的焦虑。善于激励自己,目标要固定,保持专注力和创造力!
9、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10、给情商下个定义:一是区分并感知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二是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三是用情绪信息去引导思维。
11、人际智力:能够认识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并能作出适当的反应。
12、情商的具体内容:情绪的自控能力、人际网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对自我的了解程度、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
13、遇到生活中的刺激事件时要冷静客观,不能动不动就大动肝火,不能经常使得场面
失控,转变心态、管住心情。
14、调节情绪时有时要运用认知和行为策略。如不开心时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改变
认知,不认为刺激事件需要不开心。
15、情商能调节情绪,能影响认知,能激励自己。
16、转换思维,抓住乐观。第八名与前三名。目标在前,还是结果在前。
第三课
1、关注孩子的优点,多于关注孩子的缺点(注意是强调多少,不是不关注缺点了)。
2、在孩子最喜欢问为什么的时候,要用启发的方式帮助他找到答案,而不是代替他思
考。
3、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将家庭教育的各个问题尽量的具体化。
4、行动。积极行动!Noone is comming5、学习承担责任,并教会孩子承担责任,这样你才不抱怨。
6、让孩子每天带着快乐的情绪去上学,善于利用从家到学校的这段时间和距离。
7、建立积极一天的模型。要注重培养能力,而不是改正错误。
8、光是不抑郁病不能快乐,光是不失败还不是成功。怎样问对问题这个很重要。如果
你问“怎样避免失败”那么你的目标是不失败。如果你问“怎样才能成功”那么你的目标是成功。也就是说一个的目标是零点,而另一个目标是零点以上。
9、积极心理学的模型是注重培养能力而不是改正错误。健康模型倡导培养能力,增强
自身长处,改善人际关系,找到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热情和积极。
10、有些东西可以抵御抑郁因子:勇气、未来规划、乐观、人际技巧。信念、职业道德、毅力、希望、诚实、专注和洞察力等等。
11、冥想能够转换人们的思维。试验:在监狱练过瑜伽的人减少了二次犯罪。
12、皮革马利翁效应
13、每周跑步3次,每次30分钟,和最强烈的精神药物的效果是及其相似的。
14、在心理学上,改变是有可能的.这点非常重要。
15、给孩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比如:你天生就是个幸运的孩子。等等。并不断的强
化他的这种意识,给他在困境中的自我暗示。想象一下吧,如果一个8岁的女孩子被告知,她天生就是怎么样怎么样的,那么她一定会非常不快乐。
16、内心旁观者的概念不应该只是出现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在任何需要自我觉知的情况
下,都应该以旁观者的心态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安慰自己。不良情绪时候的人格分离。
17、嫉妒、愤怒、自私等等的不良情绪特别容易滋生,是因为这些想法极其符合人们的生理欲望。
18、驾驭这些想法的关键就是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自我反省是情商高的人让自己内心
成熟的有效方法。鼓励自尊、自信、自强等积极情绪,消除和管理自私、嫉妒、愤怒等消极情绪。
19、巴奴姆效应:人们乐于接受这种概括性的性格描述的现象。如:星座、性格分析、血型、算命等。这反应了人类认知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反应了人类对自我认识的需求。
20、皮格马利翁效应:皮革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性格孤僻善于雕
塑。他用象牙雕了一尊想象中的美女,并逐渐爱上了自己的作品,他求爱神将作品变活于是真的实现了愿望,娶了变成活人的雕塑。后人把这种由期待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做了有名的南风试验。(名单与教师以及孩子成绩)证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的影响也不同,反应在儿童身上的效果也不同。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比马龙效应等。
21、真诚的期待可以影响期待者的情绪、思想、语言、行为。
22、心,有时候需要我们哄一哄,轻轻地拍拍它,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虽然这不能解
决问题,但是可以给我们勇气,而勇气为一切都提供了可能。
23、追求自己的长处和内心所想,成功就会追随你。
24、对明天充满恐惧,今天怎么能过得好呢?只需要一点勇气,就能改变生活。
25、让激情变成职业!
第四课1、2、做一个幽默的人,经常了解是什么带来改变,是什么阻碍了自己?
3、指数的力量,30天,方案一每天给你1000美元,方案二第一天1分,第二天2分,第三天4分,第四天8分,第五天1毛六。相关电影《让爱传出去》
4、冥想8写下来给自己。
5、必须有个地方、有种方法,例如写日记,例如海边,可以让自己完全接纳自己,承
认自己,喜欢自己。
6、要准许自己为人,认识、接受、我是个人的想法,接纳自己如懒惰等习惯,但是接
纳不等于屈从于此,要通过沉思、冥想、改变、行动。准许自己为人,同时允许他7、8、9、10、11、12、13、14、15、16、17、18、19、人这样做。是进入某间公司或者买了部什么车。培根说:号令自然,必须遵守自然。想要掌控一个人,必须要先遵守TA的规则。当我们试图压抑某种自然现象时,TA会更强烈!试验:别想粉色的大象。别买蓝色的钢笔。心理学的ABC理论。A是情绪AFFECT,B是行为BEHAVION,C是认知COGNITION。自信与自我心像的区别:自信是一种矢量,他的方向始终指向遥远的终点,指向困难,指向难于完成的事业。盲目自大是对自己和别人的缺乏客观的估量,是立足于现有的东西,坐井观天,止步不前,不是指向未来,只是着眼于眼前,它不指向困难,只是局限于小范围的排名次。写日记、弹琴,都是很好的表达情绪、发泄情绪的方法。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呢?1是要承认自己情绪的弱点,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情绪。2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人的情绪化行为都是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才产生的。3要学会正确认识、对待社会上各种矛盾和不公现象。4要学会正确释放、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我荒废的今日,正式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除非我心平气和、积极乐观、勤奋努力,否则今天将又是失败的一天。抵抗焦虑的一大法宝。就是努力工作,并且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用成绩去抵抗焦虑。我对着别人微笑,带给别人快乐,才能从对方那里得到快乐。沮丧时我引昂高歌,悲伤时我开怀大笑,病痛时我继续工作,恐惧时我勇往直前,自卑时我换上新装,不安时我渐渐微笑,穷困时我想象未来富有,自轻自贱时我想象我的目标。总之,我要学会控制情绪。怎样控制恐惧?首先战胜错误的记忆,其次拒绝记忆不愉快的事情,还有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他人,另外以平等的观点对待他人。
第三篇: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学习感受
网络时代,教师如何更好的学习和教学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学习感受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移动便捷的设备以后,让想学习的人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进行学习。我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像追美剧一样追网络》的文章介绍到现在已经到了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时代,其中Coursera,Udacity,edX是MOOC的三座大山。让学习变成像追美剧一样,足见学习者学习的热情。而在网易公开课这个平台,我有幸看到了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公正》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选择这门课的缘由
选择《公正》课源于我以前的教学师傅沈亚琴老师,她给我讲了其中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故事是这样的:电车司机刹车失灵,既可以选择往前开,但那边有5个工人在干活,也可选择转弯,有1个工人在干活,问题是你会怎么选择?大部分人选择转弯,因为那样只会牺牲一个人。另一种情形,你是一个旁观者,在电车经过的前方有一个胖子,如果你将它推倒,他就可以阻止电车的运行,而让5个工人免于灾难,你会选择推那个胖子吗?大部分人不选择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教授引出了以边沁为代表的结果主义道德理论和以康德为代表的行为主义道德理论,这里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而要看评价的标准。她还给我介绍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发生在救生艇上的人吃人的事件。有4个人,其中一个喝了海水而病重的派克是个没有家庭没有父母的下士,其他3人在食物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杀死了派克,最终其他3人得救,问题是其他三人的行为道德吗?这些小故事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于是我开始追随这门课程。
二、学习过程及主要内容摘要
假期里进行学习,时间相对较为宽裕,但是要克服惰性。当我真正的进入课程学习时,发现课程虽然有意思,但是毕竟是大学的课程,而且又是外文的翻译,所以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不能保证完全掌握其中的精神实质,即便如此,我坚持看了8个视频(共有12个视频,每个视频约为55分钟),并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1、谋杀背后的道德逻辑
教授引用上面的第一个故事引出了结果主义和行为主义,并且列举了“医生可以杀死一个健康人取他的器官去挽救其他五个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吗?”这样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结果主义中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其基本论点是凡是能将效用最大化的事就是正确的,公正的。对于发生在救生艇上人吃人的案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2、为生命标价
这一部分继续介绍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哲学,其基本观点是无论个人或集体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为了将大众福利、集体的幸福最大化,在快乐和痛苦之间找到平衡点,一句话就是效用最大化。为此建立了成本效益分析。然而教授列举了一些实例提出了“我们能用数字来衡量生命的价值吗?”这些问题,提出了反对功利主义的两个论点,一是是否要充分尊重个人或少数人的权利?二是怎样把整理的利益加起来换算成美元价值?教授列举了诸如你愿意花多少钱来拔掉你的一颗门牙,花多少钱吞下一条6英寸长的蚯蚓,花多少钱生活在堪萨斯州荒无人烟的地方?调查显示,在经济萧条时期,有人愿意30万美元生活在堪萨斯州荒无人烟的地方,10万美元吞下一条6英寸长的蚯蚓,4500美元拔掉一颗门牙。
这部分开始介绍约翰·密尔对功利主义的完善,融入了人文关怀。他考虑到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区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在他的《功利主义》书中,提到我们真实存在的欲望是道德判断的唯一基础。我们应该怎样区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既然我们不能走出实际的愿望检验一种乐趣是高级或低级,需要你把这两种乐趣都体验过之后更偏爱其中的一种。
3、自由选择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约翰·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关于正义的有力理论,每个人都很重要,不是因为个人是谋求社会更大利益的工具或者效用最大化而是因为个人是值得尊重的,有各自生活的独立个体。自由主义认为个人的基本权利是自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自由主义认为应该废除政府作为家长式立法的角色,无权禁止同性恋,要废除法律政策,收入再分配是错误的,向富人征税是错误的,取走健康人的器官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教授提出了“为了养家而偷面包的行为对吗?”这样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4、这是我的土地
这一部分继续介绍约翰·洛克的自由主义。这里提出了自然权利的概念,生命、自由、财产这些自然权利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在自然状态下人生而平等。我们要自由,但也要遵循自然法则。我们的自然权利是不可分割如远离、放弃、交换、转让的,但是权利是有限制的。合法政府建立在同意的基础上,而且是需要的,因为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是实施者、执行者,人们就会变得残暴。但是合法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要征得集体性同意。
5、是否雇佣顶替自己服役的人
这一部分教授重点就如何实行征兵展开讨论。并且讨论了卵子、精子应不应该进行买卖等问题,其中关于代孕合同该不该执行的讨论,反对者认为是属于不知情的同意且缺乏人性,通过这部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尊重、感激、爱等这些仅仅可以使用它,却不可以进行交易,因为他们有比单纯的使用更高的价值。
6、小心你的动机
这部分主要介绍康德的道德观点,属于反对功利主义的观点。康德的专著有《纯理性批判》《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等。康德认为我们都是理性的存在,独立自主的存在,如果我们像动物一样追求享乐或欲望的满足或回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这样我们就成了这些欲望和冲动的奴隶。自由的行为意味着自主的行动,意味着遵从我为自己设定的规则而行动,不是出于自然法则、因果定律。自由的反义词是他律,行动出于某种偏好或本能欲望,而不是自己的选择,行动的自由并不是选择最好的手段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而是为了选择目的本身。行为的道德价值并非在于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行为的道德价值与行为的动机有关,与意志的品质有关,与行为的意图有关。几组对立物,动机是基于职责还是偏好,自由是基于自律还是他律,理性是定言定律还是假言定律,其中基于职责、自律和定言定律的是道德的、自由的。
7、撒谎的教训
这部分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情形,面对门口的谋杀者,要杀你的朋友,你的朋友藏在你家。康德认为你告诉谋杀者朋友不在你家属于完全的谎言,即使是善意的谎言康德也不允许,但误导的真相是可以的。例如别人送了你一条非常难看的领带,问你怎么样?你如果说非常好属于善意的谎言是不允许的,但是可以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领带。
这部分现代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作为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实际契约是互惠互利的工具。达成协议不足以证明协议的公平性,真实的契约本身不是要求我们履行义务的充分条件。真实契约的道德力量是自律和互惠。正义就是站在一个假象契约的角度,站在“无知的面纱”的背后,创造了平等的条件(忘记权力、知识的差异)。
8、公平的起点是什么
这部分继续约翰·罗尔斯的观点。公正的原则源于假设合同,一是基本的自由原则,二是差异原则,有益于贫困人民的不平等才能称之为公平。以差异原则为基础的平等主义色彩更为浓厚的兼顾公平。
三、学习的收获与感受
1、以问题作为推进课程学习的教学方式既耐人寻味又吸引了听课者的兴趣,值得学习。桑德尔的课在网上受到了追捧是有其一定道理的,他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事例作为他设计问题的背景,所提问题既富有思考性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硕大的大厅里游刃有余的进行对话式教学,令人佩服。在国内参加过一些著名教授的大型讲座,但基本上是教授自己讲,下面的听众往往是百无聊赖。
2、教授自身对于教学内容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学生的即兴回答有着巧妙的处理、推进和引导,他在课堂上涉及到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的论著,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这些都是作为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和条件,3、关于怎样才是真正的公正,桑德尔教授并没有给出一个结论,而是介绍各家的观点,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其实就学习本身而言,知道现成的结论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而掌握思维的方法,学会找到属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才是真正高品质的学习,这也是创新的基础。对于公正,我有了更多的思考,虽然还没法说出一个确定的看法,但是在一些的具体情形之下,我会努力思考找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4、对于自己所上的部分课堂的思考和启发。在《行为与后果》这课中有一个海因茨偷药的事例,当时我只是引导学生从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从偷药行为的性质这些比较局限的角度让学生得出了统一的结论,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道德两难问题,不妨把这个事例作为一个重点,重新设计问题“你是否赞同海因茨偷药?并且说说你的理由。”对于结论也不用拘泥于统一的答案,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
当然,本次学习旅程还没有结束,需要我在今后继续努力、继续思考,让学习成为前进的强大动力。
第四篇: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笔记(1-15讲)
第一讲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哈佛1504号心理学课程: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在象牙塔及大众间构建桥梁。伏尔泰:常识并不平常。
积极心理学的背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物和衍生。
心理学的三大派系:
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认为人是一个行为集合。
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学,通过潜意识分析,决定如何改善生活。
第三势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该理论认为不能只靠行为观察来改善人生,人是有精神、有灵魂的。人本主义缺乏学术严谨性,但引入了很多精彩的理念,比如对幸福感的研究,乐观主义,善良,道德,美德,爱,两性关系,巅峰体验,自我实现,移情等。
如何解读信息比关注信息更重要。
成功与非常成功的区别:后者更自信(自我实现),且有好奇心(懂得找出问题,而不是找出答案)。
快乐是由我们的精神状态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社会地位和银行存款。
感恩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花时间经营爱情,休息,以及简化。
做减法比做加法让灵魂成长得更快。
罗丹心中的大卫。凿去多余的东西,凿掉束缚,摆脱限制与阻碍。
视频演示:
喜剧演员宋飞的栋笃笑(stand-up comedy)
孩子们总是在说wait up,stay up,而成年人总是在说calm down,put it down,sit down
1:10 帅哥助教sean出镜,他将教你们如何变身幽默达人。
第二讲 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问题缔造现实:你的关注点影响你的认知。
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短处,他的缺点,他的过失,但很少谈到他的潜能,他的长处,他的实际愿望或精神高度,好象心理学自愿固步自封,让自己仅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半。21:1
《积极心理学手册》序言说: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
通过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培养积极心态。
成功孩子的特质:适应力、意义感、自信、乐观。
举例:Marva Collins(推荐书目:Marva Collins' way)
培养健康的长期关系:种子说
种子是有潜力的,它会发芽开花结果,但必须有阳光的照耀,有水的灌溉,除去杂草和虫害,悉心照料。
没有人会来:
没有人会穿着闪亮铠甲把你到幸福家园,学生说,老师,可是你来了。老师说,我来,是为了告诉你,没有人会来。
第三讲 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梭罗认为大多数人都活在沉默的压抑中中,而平克.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在舒适地麻木”。
积极心理学本质上就是健康模型。->对应疾病模型
对疾病模型而言,最优水平是零,摆脱抑郁,免受伤害就好。
而健康模型,是要超越那种程度,兴奋起来,快乐起来,因为理想状态并不只是放松,而是创造性的紧张状态,其中还伴随着个人成长。
疾病模式的理念:你到不适,你病了,把病治好,你就会变得健康。
健康模式的理念:你病了,因为你不够健康,你没有去追求那些让你健康的东西,没做到自我实现,削弱了自身力量。-Abraham Maslow博士称之为“个人成长的失败”。
健康模型倡导培养能力,增强自身长处,建立强大的心理防御系统,增加心理免疫能力,让生活质量达到正值,并螺旋上升。
摆脱焦虑和忧郁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快乐,要培养积极性和个人优点,培育激情(热情所在),而非单纯的预防或躲避。
专注于自己的优点远比注重克服自己的缺点重要。
不再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堕落?”,而是要问,“那些人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即使成长环境恶劣?”
积极心理学运动提醒我们,这个领域已与过去不同,心理学不仅是对疾病,弱点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研究优点和美德,治疗不只是修复错误,同时也要塑造正确的东西。
第四讲 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蝴蝶效应和六度分隔理论:
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
指数函数的本质:
笑是可以传染的。(Tal博士第二次提到电影《让爱传出去》)
基础幸福水平:
除了一些极端情况,超出本质需要后的一切对我们幸福水平的影响微乎其微。
我们所要做的是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基础幸福水平。
没有过高的或过低的期望,只有正确的和错误的期望。不能奢望通过提高或降低期望值来得到快乐或幸福。正确的期望是相信内在的改变,改变认知心境,而不是外界信息和外界成功。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可以保持水平如一的快乐:精神病人和死人。
★准许为人:
准许自已为人,无条件接受自己。
情绪是无法改变的,重要的是要对现实。
认同痛苦的情绪和美好情绪一样都是人性的组成,一如物理世界的万有引力,是一个现实存在,我们越早接受越好,学习幸福课之后并不是说你就不会再感受到痛苦的情绪,只是你的心理免疫系统会变得更强。
极其快乐的人和极其不快乐的人的区别不是在于一个会伤心、难过、焦虑或抑郁,而另一个不会。两类人都会,区别在于他们能够多么迅速,多么快速地从痛苦情绪中恢复过来。
宣言:“主啊!请赐我以勇气,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情;请赐我以宁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情;请赐我以智慧,去认识这两者的差异。”
课程最后10分钟:冥想练习。
第五讲 环境的力量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
五个前提:
1.消极情绪令我们的意识和情感变得狭隘,积极心理能拓展我们的思维、视野,使我们有更多的创造力。(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
2.no pains no gains是错误的。
3.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4.幸福的最佳方式是传播自己的幸福。
5.信念是自我实现预言。
甘地: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人们会追随你的做法,而不是你的说法。
梦想英里的故事:打破精神束缚的堡垒。
皮格马利翁效应:心理暗示的力量与期待效应。
从众心理和米尔格拉姆实验(权力服从研究):情景与权力的力量
情境的影响力:角色沉浸。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Ellen Langer 于1959年做所“逆时针”研究报告。
相关介绍:
兰格博士的著作《逆时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082124/
根据兰格博士
原
型
拍
摄的电
影
《http://news.xwhb.com/news/system/2009/11/21/010073984.shtml
本周任务:多做5件好事
Counter
Clockwise
》第六讲 乐观主义
影射:是指在我们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植入一粒种子,一种信念,一个词或一幅画面,以及如何对我们行为产生影响。
影射的力量,帮你创造积极的环境,有助于成长,获得成功与产生幸福感。
Tal博士喜欢的名言:
耐心和坚持总能奇迹般地扫除困难和障碍。-亚当斯总统
推动人类进步的重任,不能等待完人来完成。-乔治.艾略特
在深冬里,我终于发现在心里有一个不败的夏天。-加缪
如果一个人能昂首挺胸地朝着梦想前进,努力与实现他想象的生活,他会与成功不期而遇。-梭罗
Tal博士推荐的书:《秘密》、《思考的力量》
成功的秘密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你的生活是被你吸引过来。
冰山理论:当你度量某种现象时,就是在改变这种现象。
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精神的确能创造现实,但这不是全部,我们创造了现实,还会受到外界或内在的影响,如果你相信自己成功,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变大,但离不开刻苦勤奋与坚持不懈,而且失败避免不了,你要从失败中学习,所以这只是等式的一半。不能抹杀勤奋工作,坚韧不拔和失败的作用,它们也是成功、幸福、完满人生的必要组成部分。
17:52 苏格兰皇家银行广告:语言不如行动。(吸引力法则的局限性)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生活选择,动机水平,机能的质量,对逆境的适应力,对压力和沮丧的抵抗力。这些能力是可以习得的,可以锻炼,可以慢慢培养,成功取决于你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的程度。
我相信,所以我会成功。我相信,所以我会加倍努力。乐观增强了适应力水平。
精神力量的两个机制:1.动力。2.相合性。
一致性或相合性的概念。我们每个人对世界都存在心理基模,世界应该怎么样,会怎么样,是怎么样。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是关键。我们的精神喜欢两者合一,要么改变外部现实,要么改变自我思维以符合外部现实。
自我觉知理论:评价自己的方式和评价看待他人的方式是同样的。
重建一致性的四种形式:
1.更新基模。2.忽视或抛弃外在信息。3.主动验证。4.创造新的现实。
积极人生的三种素质:乐观、热情、勤奋。
真正的自尊水平的提升:去面对,而非逃避,去面对意味着把自己置身于风险线上,不是要你在恐慌时冒险,而是在你放松时放手一搏,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去解决,去处理,去面对那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参加戏剧试演,讨论时说出未曾表述出的观点,去你十分想去,却从没去过的地方,去尝试。学习失败,从失败中学习。
最成功的科学家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爱迪生在研究电灯失败了5000次之后说:我没有失败,我成功证明了5000种不可行的方法。
第七讲 逆境还是机遇
如何变得更加乐观:
乐观是指诠释方式,而不是盲目地自我感觉良好的方式。
三个方法:第一,采取行动,尽管去做,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上。第二,想像力。形象化的力量。第三,认知疗法。
第一个技巧:行动。
要有坚定的信念,反对“自尊运动”,或反对被称为“感觉良好运动”,积极的言论和积极的肯定不能代替积极的行动。
允许自己失败,就象疾病,我们的身体通过失败获得免疫力,在心理层面也相同。
@“勇于冒险或许会一时失足,却步不前则会迷失自我。”
第二个技巧:想像成功。
形象化背后的原理:当我们看着某样东西时,大脑中的某些神经元会激活,当你看不见却想像这样东西时,大脑中相同的神经元也会激活,大脑无法区别真实的事物和想像的事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梦境会那么生动。对大脑而言,我们的想像与真实并没有区别。为大脑模拟一种情境,大脑对行为的一致性就会实现它。
思想是一个模拟器,不仅要想像结果,还要想像过程。本周作业。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节选。利用感官,创造了一幅成功的画面。
第三个技巧: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已经被成功运用四十多年,它的基本前提是思想驱动情感,事件-评估-思想-情感,然后导致行动。认知疗法认为如果我们想改变情感,我们要干预的是评估和想法层面。
认知疗法的概要:三个M。
在行动之前先问自己:我在评估层面或想法方面哪里歪曲了事实,导致了某些不必要的消极情绪。
三个M指的是非理性想法的三个陷阱:
第一是放大。夸大发生的事情,归纳过度。全有或全无的态度,把失败小题大做,而不是把失败当成机遇,一个跳板。
第二是极小化。隧道视野,只关注极狭小的一部分。我们的评估的重要性和威力是怎样决定或甚至毁掉本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第三是虚构或捏造。不理性的个人化,选取一种情绪,把它当成现实,而不是把情感只当做情感。
我们不能创造所有遇到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对待它们,评估它们,这些评估会成为自我实现预言。扩大和构造现象取决于我们自身。
关注:专注创造现实。
幸福更依赖于我们思想状态,依赖于我们选择关注什么。我们问的问题决定我们的现实。
@对不同思想而言,世界既是天堂,又是地狱。-爱默生
@事情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思想使然。-莎士比亚
《深夜在加油站遇到苏格拉底》:花生酱和果冻三明治的故事。
消极者和积极者原型对比: 消极者总是专注于不成功的事情,消极者甚至能在天堂找到缺陷。消极者用柠檬汁做柠檬。在困境里看到的困难。
积极者专注于成功的事情,在每朵乌云上找到金边。乐观者用柠檬做柠檬汁。在困境里看到的是机会。
我们不仅要专注于积极面,更要专注于现实。
Tal教授喜欢的一首诗:是不是很奇怪,王子和国王,在木屑圈子里跳来跳去的小丑,一如你的我凡人,怎么会是永恒的打造者?人人都拿到了一份规则表,一大块不成形的东西,一袋工具,在生命流逝之前,人人都必须雕出一块绊脚石,或是一块垫脚石。
Tal教授有注意力缺陷障碍症,他说:这让我可以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很棒,我很幸运。
第八讲 感激
著名的修女实验:
1932年,178名修女写下自己的短小传记,她们平均只有22岁。根据传记的内容,研究人员把她们分成四组:最积极组、最不积极组、比较积极组、比较不积极组。
在她们85岁时,最积极组里有90%的人活着,最不积极组里有34%。
到了她们94岁时,最积极组里有54的人活着,最不积极组里只剩11%。
最积极的修女传记:上帝为我的人生开了一个好头,他恩赐我生命以无尽的价值,过去一年我在圣母学院受训,这一年我过得很快乐,现在我热切地接过圣母的圣衣,接受主无上的爱。
一、为什么乐观主义者少。
1、媒体:媒体专注于负面新闻,突出事件的某个方面,象一面放大镜,而不是眼镜。放大消极,缩小积极,给我们造成认知扭曲。
2、人类的适应性:人类的适应性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同时也带来对习以为常的事情麻木无感受的负面效应。
二、如何改变。
感激:appreciate。重视其价值,认同我们身边的人,或世界中最好的一面,肯定过去和现在的优点和潜力,感激那些为生物赐予生命、健康、活力和优点的事物。
它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感激,二是增值。即:你所专注的事物会升值。
培养感恩的习惯,审视平凡的一天,学习做生活的鉴赏家。
我们一定要等外界发生一些异常的悲剧后我们才开始感激习以为常的东西吗。why wait?
每晚写五件感激的事情。——变化记录所感激事情,用心、并图像化。
Tal教授分享外婆的真实故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体重一度只有26公斤,外公初遇外婆时,她弯着腰,头发还没长出来,他看到她那一双骄傲的眼睛,他爱上了她。她一生生了三个死产儿,但她仍感激这个世界。-外婆是最有资格说“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的人。
第九讲 改变
感激就定义而言,就是不以某事为理所当然。
感激修习:
1、写下每天感激的事情。
2、表达感激:认真思考所要感谢的事情—写感谢信—拜访或电话,读给对方听。(本周作业)
越战老兵PTSD症与大屠杀幸存者PTSD症比例的案例分析:
越战老兵缺乏有效的心理治疗干预形式:比如对痛苦的分析、与朋友谈论分享等。
几条格言:
*感激是美德之源。
*美好的东西不知道欣赏就会贬值。
*海伦.凯勒的一段话:善用你的眼睛吧,假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假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假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假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人啊!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呢!
改变:
大脑通道与神经可塑性理论:神经可以自我巩固,而反复巩固形成习惯,Tal教授称之为“刻成槽”。
比如打网球,学乐器,经过几千次的挥竿与弹奏,大脑区域通道会越来越厚,越来越宽,直至形成习惯。
要利用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形成,改变自己的大脑通道。
形成消极思维通道的人会不断寻找自我缺陷。
两种改变:
1、渐变式:一点点凿去多余的石头。
2、突变式:象砸石头,但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比如,你需要很多力气去挥大锤,还要有力气砸下去。
第十讲 如何去改变
在改变之前,需要认真思考两个问题:
1、想不想改变。
2、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
面对现实不等于盲目乐观,要学会识别需要保留和需要抛弃的品格,不能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信奉“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是一个误区。
心理学中的ABC理论:
A代表情感、情绪,B代表行为、行动,C代表认知、思维。
影响快乐指数差异的三要素:
1、遗传排列:生来就具有特定快乐和健康倾向的体质,这个因素占50%。
2、外部环境:占10%。
3、意向活动:一个人的所做、做为、所想,我们对世界的诠释和我们所关注的焦点。占40%。
1)渐进式改变:专注力—冥想—改变思维和大脑。
对专注力的培养可以引领我们发现身心舒缓、自身宁静和洞察力的最高深的境界,通往这个境界的途径就在你的体内、脑中,和你自己的呼吸里。
坚持8周日常冥想,改变大脑通道,增强对负面力量的免疫力
2)突变式改变:
一种是PTSD,消极式的休克疗法。创伤后的改变,会多关注事情的益处。
另一种是马斯洛高峰体验假设说,喜悦式的休克疗法。来自深度美学体验。
增加高峰体验的方法: 全然为人,接受情绪,消解对负面情绪的反应,而不是抵触。所有积极和痛苦的情绪都流动于同一条情绪通路,尽情开启大脑通路,不要有所阻滞。
两种高峰体验后通路方法:
1、画面重演,巩固神经通路,只描述经历,而不必去分析。
2、采取行动。
一致性原理:态度影响行为,行为影响态度。
脸部回馈假说vs身体回馈假说。有时你的是微笑的源泉,但有时你的微笑也可以成为欢乐的源泉。
Tal教授的粉恤时装秀,这一刻几乎令人爱上他。
*从幼时的“男孩不哭”的传统教育,到成年后允许自己在情绪渲泄中流露出女性化的一面,允许自己有适度的不适。
第十一讲 养成良好习惯
人的状态区:舒适区—最佳不适区(拉伸区)—恐慌区。
处于最佳不适区是最健康的状态。保持适度紧张,每天适度拉伸。
自律:
关于自律的研究成果:你现有的自律不会有所增加,而更多的自律也并不那么重要。
巧克力脆饼组和甜菜根组的对照试验:巧克力脆饼组反而不能更多的坚持。
结论:我们都只有限量的自律,问题是我们把它用在哪。
新年计划是自律,而刷牙是例行公事。
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定义精确的行为,并在特定的时间执行它们,以深深扎根的价值观为动力。
现代社会相互冲突的需求中,个人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保持例行公事只需要少量自律,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大量自律。
转变:是从建立,到保持的转变。
诀窍:每三十天内不要建立超过两件例行公事。-不能过度消耗自律,“逐渐的改变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
实验案例:同卵双胞胎对童年阴影不同的诠释,导致了不同的人生。
休息对创造力的作用:人需要孵化阶段,潜移默化、顿悟、灵光乍现。
第十二讲 写日记
一、写日记:一种简便有效的干预方式。准许自己为人,释放感情,放开心胸。
精神本源说:
1.理解能力。我理解这个世界、事件、困难。
2.管理能力。我可以处理得很好,我能够处理突如其来的困难。
3.能够产生关联性的意义。困难的出现不是毫无意义的,我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学习如何在事情发生后用最好的方法解决。
这三点都能在日记中反应出来,这便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一种整体适应性包括三个方面:
1.在生命中个体感受到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压力,是明确、具体、可预测的(即领悟性)
2.个体感受应对内外部环境压力所需资源是充分的,是可利用的(即可控性)。
3.个体感受到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压力具有挑战性,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应对。
二、设定目标:目标令人专注,使人更具适应力。
目标的作用:以未来为导向,享受当下。
自我和谐的目标要融合个人兴趣和价值观,是想做,而不是必须做。
Tal教授的老师的忠告:找出你能做的事,再从中找出你想做的事,从你想做的事里找出你最想做的事,然后开始做。
人生短得完成不了我必须做的事,人生的长度仅够我完成我想做的事。-越早开始我们想做的事越好。
分享视频:电影《死亡诗社》片段:时不我待,抓紧时间,做你想做的事。
第十三讲 面对压力
自我和谐:
第一、制定自我和谐的目标可以让我们更快乐,因为我们在追求自己在意的事,增加了人生旅途的乐趣。
第二,增加幸福感,制定整体的和谐目标,能解决内心冲突。
第三、更有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成功的可能性的增加重新定义了“不劳无获”的公理:愉悦劳作则多获。
自我强化,是一种涓滴效应,自我和谐的目标可以生活的其它方面也产生积极影响。
行为价值观(VIA):积极心理学可以代替DSM(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定义积极的人格力量和美德。
自我和谐的目标和自我和谐的旅程就是快乐所在,既包括当下的好处(过程),也包括将来的好处(结果),完整的快乐和成就感。
下周练习1:找到自己的行为价值观。
问题:这是真我吗?什么时候是真我?
特定心理和道德态度出现时,最为积极和活跃,心底有个声音说,这是真的我。
真我来自人性本能,植根于基因和早期经历,具有特定偏向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更专注这些本能的力量。
下周练习2:找到你的人格力量。
问卷测试(240题),找出前8-12位的,哪个符合标准,更有活力,更充满动力。从中选择一个并应用它。下周再应用下一项人格力量,每晚回顾并规划,加强你的神经通路。
行为价值观(VIA):帮助我们从零走到正,使我们更好地处理负。
工作的三种境界:工作—职业—使命,选择权在于你,你怎么诠释它。
最好的工作就是听从你的内心。当我们追求自我和谐的目标和自我和谐的奋斗过程时,才真正生活过。
关于目标:写下来,写下来是一种承诺。期限,制订最早期限更有效。细化,具体的目标和期限。
压力:
调查数据:45%的人抑郁,80%身体疾病源自免疫系统下降。
短时间内希望完成更多的事情,结果导致紧张不安和抑郁,反而使效率和创造力降低。
成功特质:1.建立例行公事。2.为恢复建立例行公事。
问题不在于压力,压力实际上培养了我们的忍耐力,力量,长远的快乐,而在于休息。
变马拉松工作方式为短跑工作方式,即专注工作1-2小时,休息15分钟,可以冥想、音乐、健身等,要专注的休息。
休息的级别:恢复(15分钟)—睡觉—每周休息一天—假期。
第十四讲 过犹不及
1、聚焦与修整。
重要的不是压力,而是修整。
不能聚焦会使你的劳作变得有意义但并不愉悦。过犹不及,多则劣,少则精,量影响质。
试验数据:
需要专注工作时开着邮箱,智商减少10分。
通宵不睡,智商减少10分
抽大麻,智商仅减少4.4分。
问题的关键:明确你真心想做的,然后坚定不移的执行。聚焦工作,聚焦调整,使效率更高,质量更佳。
2、简化与效率。
关注可持续性增长:努力奋斗,竭尽全力,给予自己一定压力,然后通过充分的休整得以恢复。多问自己:我的生活需要简化什么?
3、拖延症。
所有的拖延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行动要求有所误解,以为在行动前,必先受到激励。
5分钟起步:克服拖延症,即刻去做,产生上行螺旋。用行动影响态度。
教授讲述自己从“完美主义—追求卓越”的转变:
追求卓越,不是放弃志向,而是对每一步,尤其是失败的正确理解。
Tal教授的私人祷文:中文“危机”:危险+机遇。
分享格言:
* 一个人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害怕犯错。
* 如果你想提高成功率,就要将失败率翻倍。
第十五讲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定义:一种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尤其是在我们最在意的方面。
两种基模:
1.追求完美者,从起点A到终点B,追求直线方式。关注未能达成的东西,关注潜在可能的可能失败或者是真正的失败。要么全有,要么全无。
2.追求卓越者,从起点A到终点B,允许曲线方式。既享受达成目标,又享受过程中的每一步,即使是失败也有机遇。
完美主义特征:自卫性。关注失败。自我恐惧:恐惧失败,注重目的。典型的逐利者。
追求卓越特征:心胸开阔。关注成功。自我接受:失败是反馈与成长,注重过程。可持续增长。
运气的因素:尝试新事情,尝试小事情,小小的对于直线方式的偏离能带来更多的运气。
创造力与80/20法则:
拓展:80/20法则,是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优先次序的准则是建立在“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的基础上。这个原理是由十九世纪末期与二十世纪初期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弗利度·帕累托所提出的。它的大意是: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运用在时间管理上:花20%的时间,取得80%的成效。-重要的少数,而不是琐碎的多数
PS:Tal教授在此提到一个内在生物节奏效率时段的理论,即23小时周期与25小时周期。
完美主义的根源:
1.社会因素: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2.媒体因素:完美而不现实的模型。
3.不恰当的赞扬和激励。
研究分析:10岁的孩子随机分成两组。
测试1:做完相同题目后,表扬A组的孩子“聪明伶俐”,表扬B组的孩子“努力认真”。
测试2:告知A、B组的孩子,两道题中有一题很简单,可以很好的完成,另一题很难,但是可以学到很多知识,A组里有五成孩子选了简单的题目,而B组里有九成孩子选了困难的题目。
测试3:让两组孩子同时做一道非常困难几乎没法解答的题目,A组里的很多孩子坚持不久就放弃了,而且很沮丧,B组的孩子则坚持更久,虽然没有解答出题目,但他们很享受这个努力解答的过程。
研究结果:
重视努力因素:让孩子拥有一个他自己能掌握的变量,让他们认为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成功。
重视天赋因素:让孩子产生了一个自我完美主义的基模,一旦受挫,便产生失败者的感受。
克服完美主义:
1.自我认知。2.专注于努力因素。3.积极接受,采取行动。
第五篇:网易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听课笔记
“公正——该如何是好?”听课记录
5、家长式立法(社会保障)错误原因:根据自由主义,为了大众的利益,而利用一些人是错误的。因为它质疑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我们拥有和支配我们自己的这一道德事实。
6、反对自由主义的理由:(1)穷人更需要钱(2)税收不能算是奴隶(3)富人的财富来源于社会,他们需要回报社会。
3、契约如何公平
务。社群主义者认为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