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嘉宾发言文字实录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嘉宾发言文字实录
2010年06月02日 12:56凤凰网财经【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6月2日在北京发布,凤凰网财经对发布会进行全程图文直播。
以下为嘉宾发言部分文字实录:
主持人:下面进入嘉宾讨论的发言,这部分请王博士担任主持。
王伯庆:希望各位能够把发言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有特别需要的专家可以早点发言,就是大家把时间控制在五分钟,最多是五分钟。
陈宇:我已经向王博士申请了,因为我们正好在北大在开一个会。
王伯庆:我介绍一下陈宇老师,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中国就业促进会的副会长,他长期从事于人力开发的研究,不光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也包括职业的研究他在这方面也是中国很少人关注的比较深的,下面请陈宇老师发言。
陈宇:我现在因为年纪大了有一个毛病,一说话就长,说到第五分钟的时候你说停我就马上停。我去年也参加了麦可思蓝皮书的发布会,今年的蓝皮书比去年的蓝皮书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分析和观察,推出对社会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的结论方面,提出了11个结论。这11个结论,就我内心来讲,我都感觉到和我对现代社会势态,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势态的观察,感觉是非常非常一致的,我自己觉得王老师做的这事,填补了我们中国职业研究所的空白。但是王老师也是我们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了,我觉得王老师的这些研究,特别重要的,也给我特别大的启发以及压力的,就是他用非常精确的统计数字,揭示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一个新概念,叫做“职场生态”,加上王老师现在新提出的这个词,这个概念叫“漂族”,这个词我觉得也非常准确,就是职场漂族生态。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中国所有的教授的加在一起的影响力,比不上一个韩寒,中国近年来所有的人力资源世界所造成的影响力,比不上富士康12跳。这些话现在可以微博上说。我也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游戏规则规定,工人和雇主是可以互相解雇的,合则留,不合则去,跳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般说来,劳动者的离去是跳槽,但是富士康的劳动者是用跳楼来离去,这个就要考虑了,富士康的这跳楼的12个人,用王老师创造的概念就是全部属于全漂族,全漂族职场生态这个问题,这里面有一位是大学社,12个人中间,有八位是男生,四位是女生,平均年龄21岁,全部都是漂到深圳去的,这个事我不想展开。但是我觉得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后面,我觉得像我们职业研究所,过去我们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职业观察、工作分析,典型工作数据库等等。我们是想给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以及企业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现在王老师这个研究,使我们感觉到我们除了对职业本身的研究之外,我们还应该增加一个内容,叫做职场生态观察。通过职场生态观察,恐怕要解决我个人有一个看法,我长期的说中国现在是1.0,2.0,3.0,1949到1978是1.0是红色崛起,1979到2008是2.0这是我们的蓝色崛起,从2009年到2038年我们面临的是绿色崛起,追求社会和谐,追求人和自然的统一,人和人的统一,我们现在是2.0时代最好的企业,让员工感觉到是完全没有出路了,转型期的镇痛已经表现在我们的职场生态了,我看王老师看我的眼神,我估计是四分半钟已经到了,所以我就此打住,只是把自己思想的火花放射一下。谢谢大家。
王伯庆:我做这个漂族研究的时候有一个蚁居,我们发现漂族概括的就是说他远离家乡到他乡就业,他们有这样一个南方文化,或者北方文化,谁来关怀他们,在这块土地,中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应该说是在一个希望的田野上,为什么这些人在富士康选择了不同的,我觉得这个实际上就是一个职场生态关怀的题目,我们愿意在这方面和陈老师一起关注这个问题。下面请任老师发言。
任占忠:谢谢王博士,谢谢陈会长,我不好意思,因为最近腰扭了一下,坐不了太长的时间,我是由八十年代初开始做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直到现在一直在做大学生就业问题,对大学生就业有历史性的了解,我就这个内容发表一下我的感受。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俩一起在合作,我现在在想一个事情,我们的毕业生就业,从我开始的时候,从计划分配,到现在的充分市场,已经经过了几个阶段,我们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也经过了几个阶段。我们最早在八十年代是想搞计划分配,当时的毕业是搞毕业教育,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到89年中期改革方案出台以后我们开始有就业指导的概念,又搞了十年左右。当时是在国家控制下,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又是十年左右的时间,然后又过了到2000年前后,我们又开始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开始引进中国,开始搞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我们这三十年来,我们经过了由教育,就业指导到职业指导,我们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目前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由八十年代的用人单位要人叫做饥不择食,有个毕业生什么样的都可以,一直到现在毕业生就业到这种艰难的程度。目前简单的讲,从过去用人单位掉着眼泪要不到人,到现在学生掉着眼泪找不到工作,我们已经发生了这样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这三十年来,现实的情况。所以说毕业生也由过去,不用发愁分配,由包分配,到现在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一句话,给了你自由,同时也让你失去了工作的自由,实际上也面临这样一个状况。这就是当前毕业生就业,我们面临的一种全新的形势,全新的形势是什么,实际上当前的就业压力加大,今后的就业压力还将长期的存在下去,为什么?我们毕业生一旦达到了690万就不可能降到500万,400万,300万。我们全国01年的时候只有114万,我们现在用十年时间到了630万,我们不可能再回去,我们按照现在的发展规划还要再增长,到2010年还要增长一二百万,所以我们的就业压力长期存在。这种情况下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建立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长效机制,这就是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我想我们做这点上应该做两项基础性的工作。
第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王博士所做的这件事情,相当于治病,第一点要做检查,要做真,然后再开方子治病,我们的毕业生就业也应该做这么几件事情。王博士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他讲,他做的是检验,体检,比如说化验,透视,他做的这方面的事情。这件事情,紧接着是诊断,我们毕业生就业将竟是什么问题,我们要诊断,然后再开一个方子,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面临的是这几个问题,现在王博士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通过调查,通过数据做了化验,做了透视,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下面就要做诊断这件事情,诊断怎么诊断。大学生就业是什么病,什么问题,我们要认真的研究,然后开什么样的方子,要认真研究。我跟伯庆共同商量了一个办法来商量,他从诊断方面,从这种化验和体检方面在这方面有基础,诊断方面我们共同研究,开方子的事情我们共同来研究,所以我在更大的集中精力在考虑,如何诊断和开发的问题,目前就是说我们在这上共同的我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做大学生职业适应率的研究。这个跟职业规划是不同的一个东西,它是一个侧重点的转移,我们要把当先的职业规划教育的重点转移到适应社会职业适应这方面来。
因此我要跟王博士一同来搞一个中国大学生职业适应率的报告,我们得适应社会事业企业的能力怎么样,我们搞这样一个报告,有这个数据以后,搞大学社就业的报告就有了扎实的基础,这样的话可以结合国家的政策,可以结合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历史,可以结合当前的调查,来研究我们大学生今后如何适应社会,适应国家的需要,由过去的服从分配,改到如何适应社会我们要适应这方面的工作。
王伯庆:谢谢任老师,任老师实际上做了很多年的大学就业工作,他讲的一年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过去什么样的大学生毕业都有人要,我77年刚毕业的时候,报道以后,据说那个时候我们告诉别人我们是大学生的时候,一些中年的好事老太太就会问体找到对象没有。现在的大学生一出来,第一话问你找到工作没有,整个的就业形势是不一样的,谢谢任老师。下面请袁老师发言,他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
袁本涛:非常感谢王老师的报告,今天非常有意义,王老师的这些数据非常详细,我们高校的老师面临两个非常难的东西,一个送出来,我们是做教育研究的,我们感觉到数据收集非常难,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收集数据难跟大学生就业难一样,进入一个两难的境地,这个两难境地王老师解决了非常感谢。
我们现在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我们以前谈高等教育主要谈规模,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从规模转到了质量,我在研究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时候,我想高等教育质量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宏观质量,一个是微观质量。所谓宏观质量就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整个系统,对整个系统的适应性,刚才任老师讲的,高等教育系统跟系统的适应性有两方面,一个是我们的规模,它在多大层面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或者它跟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是怎么样。
第二,是我们的专业结构或者学科机构满足社会的需求怎么样,或者跟社会的匹配度怎么样,这是宏观方面。第三个层面就是我们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我们的学生培养出来以后,他的素质怎么样,他适应不适应我们的需求。王老师的研究对我们高校的改革,提供了两个方面的信息和依据。
另外我们要适应社会需要的话,王老师这个数据很详细了,哪些专业是有预警性的,哪些专业是社会急需的,这对我们的高等教育的专业小组提供了非常好的信息。另外学生出去以后适应不适应系统的需要,王老师有他对高校的满意度,这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方式,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学校非常好的一个帮助。
另外,我觉得今天我们谈的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我把它放在更高的高度看这个问题,刚才陈老师讲了,今天的北漂也好,什么漂也好,王老师说的很清楚,这些漂族都是来自于农村,来自于农民工家庭,社会弱势群体。这样一些人他就是马克思说的无产阶级,当无产阶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应该要从更高的高度看大学生就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就业问题,这是整个的社转型期,政府要负什么责任,社会承担什么责任,还有我们学校应该怎么去展开我们的教学服务,这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最后有一点建议,我觉得有一点遗憾,王老师主要是以本科专科,作为研究的重点,我也倾向于研究生就业研究,我想下一步可不可以把研究生的就业问题纳入进来,因为我们研究生的数量也很大,每年就业的研究生有好几十万。每年有很多的研究生就不了业,有很多的研究生也成为漂族。我想招一个博士后,预告发出以后,很多博士后想来做二期博士后,因为他没有找到的合适的工作,所以研究生的就业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现在只是没有像高职高专研本科生么严重,我建议下一步把研究生就业也纳入到我们的研究范围里来,这样更系统。
王伯庆:谢谢袁教授,他刚才提了一个关于研究生的教育方面,我们原来不做研究生主要是因为研究生这个群体比较小,主要是以前比较少,但是现在已经被推上去了,从今年开始上海大学说你非得要研究研究生教育不可了。我们今年要研究研究生,所以到明年的蓝皮书报告有一部分是研究生,就是研究生的教育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人才发展,高等教育的研究里面有很多是要研究研究生部分的。
再有袁教授关心的问题是第一我们能不能把这种方法那来分享,我们愿意把这种方法那来分享,袁教授也找过我们给他们EBD的学生做一个讲座,第二个是不是愿意把数据拿来分享,答案是可以的,研究性的都可以。我们现在对将近100座高校,每一个高校进行全数调查,每一个高校写一个诊断报告,高知高专到好的学校,这个做的目的就是一杆子插到自己的教学怎么改进,就是微观上的东西,谢谢。
下一个发言的是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王辉耀:谢谢王博士,他做的这个研究非常好,大家知道最近中央刚刚开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从2010到2023,这个为中国未来人才发展打下一个基础,我觉得伯庆做的工作是独树一旗的,中国现在特别缺乏麦可思这样用数据,用这种研究方法,用实在研究来说话的,我们看到太多的观点,我们看到太多的评论,我们需要用事实说话。他做了大量的数据,这个样本都是前所未有的,刚才讲是22万份问卷,这个在中国的研究界、研究界是提倡的,特别是做研究白皮书这样的权威性的发布的话,必须要以数据作为基础。
我参加今天这个发布会有三个体会,第一个体会就是我们目前国家的大学生就业,一个是就业难,刚才论述了11个方面,我感觉这上面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按照目前的数据来讲,中国大学生占我们的就业人口的比例,并不是世界上最高的。虽然我们大学生人数最高,我们大学生占我们人口的比例大约是8%,9%,经合组织是20%、30%这个发达国家的比例是50%。中国大学生并不是已经是最多的了,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或者就业失调,我觉得有结构性的问题,跟我们的第三产业,创意产业,服务产业不发达有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意人才,和本土引进的人才,这个是我想讲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国家以前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前都是投资拉动,我们大量的基础设施,铁公基的建设,现在基础社日已经很发达,我们举办了奥运,修建了三峡,最近又开了世博。我们从过去三十年的投资拉动转向未来的人才拉动,人才培养非常重要,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这就涉及到我们教育体系如何做这个事情,麦可思做的事情就非常好,发现问题,给决策部门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第三个部分我想提几个建议,就是看这个报告以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第一个我觉得我们的高考的体制必须改革,大学生就业难,比如我们的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试教育面临各种各样的瓶颈,这个是需要我们高考一考定终身,我们实行几次高考,我们能不能加入面试,加入他的社团的工作,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等等。这是应试教育。
第二个麦可思的报告里面提到学生的职业规划,这在我们的教育里面做得非常差,这方面中国的大学里面强调职业规划,开设专业的职业规划课,设立职业规划师,这个不仅在大学,在中学就应该有这方面的考虑,从中学阶段培养职业规划的意识,这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来提升我们大学教育的需求。
第三个麦可思讲他的第九个结论,就是我们的实习跟大学生的结合,这个是非常薄弱的。我们现在的实习基本上是大学生自发的,到社会上去找,我们的学校能不能够更多的有组织的,组织更多的对口实习,来跟更多的大学来进行对接,这个方面加强的话,可能会提升大学生就业度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就业计划,我们的全社会都再灌注这个问题,这是个社会问题,所以我的想法就这些。我觉得今天这个发布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发布会,同时社科院出版社也是很权威的出版社,发布这样的报告,对于中国教育的推动,对于中国人才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祝贺麦克麦可思,也祝贺王博士取得这样的成功。
王王伯庆:大家知道著名的千人计划,辉要是千人计划最重要的推手,他做了很大的贡献。中国的人才,实际上中国又缺石油又缺铁矿,打开报纸什么都缺,中国就是不缺什么东西?就是不缺人,其实也缺人,以后人口是在逐渐的下降,但是中国高等教育为什么地位这么重要,因为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在世界胜出的唯一机会,是拥有最佳训练的中国人,其它根本没有机会。唯一机会不是资源,我把这句话放在2006年启动这个计划的时候,作为一个宗旨放在办公室一进门的地方,就是二十一世纪中国胜出的唯一计划就是有最佳训练的人。刚才辉耀说我们要制造高端的产业,吸引大学生就业,这是产业结构性的问题。我也是讲这几年已经解决了40多个应届研究生的就业,成功了吸引了一批海归回来,我们国家有这样一批高端企业产生的话,可以吸引人才的就业。
我介绍一下陈光老师,陈光老师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陈光:我应该说不能算是一个研究人员,一直从事于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管理,今天这个会我是第二次参加,我想表达这么几个意思,第一个就是我们要尽快的做好几个工作,就是政府要把社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可以干,又可以干好的事尽快的放手给大家,我感觉到从去年的发布会以后,特别是麦可思这个数据,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它的统计情况,包括一些分析,和官方的一些看法也还是比较客观,并不是说有多么大的对立,没有这种情况。
这些事情作为一个政府机关,我在政府机关待了18年,让政府做这个事情很困难,他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人力,他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恐怕有些任务要交给研究单位,中介机构比较专业的地方去做,不要都是政府来做,这个有时候很麻烦的。这个有一个即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个先不说,就是有些事拿到社会来做没有坏处,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高校毕业生的研究报告这个数据统计非常关键,因为教育是社会上最关注的,就是影响也很大,说句实在话,它对社会的稳定也和重要,整个的国计民生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做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因为这个中华职业教育社是93年前由黄炎培先生创立的,民国发展的一段时间他看了一段时间,认识到中国的发展还是要想办法把人发展好,这个事情很重要,做好这个工作有两个建议。
一个是所有的统计都是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给出的,结论跟这个给出是有直接关系,包括被调查的对象,我建议这个统计里的数字,今后要想办法得到用人单位的信心。孩子们刚毕业,有些事情他自己还站不在人力资源管理或者社会人才观念上去琢磨自己,包括给你填的时候相对来说也并不是很清楚的,就是要把这块信息拿进来。
另外一块要关注的就是每一次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一些起伏的时候,要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宏观政策的变化。据我了解,我们最近收了两个公务员,公务员以后可能很快不再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了,村官这一块现在还可以做,而且各地都在仿效,这些东西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会有一些影响,希望在调研的时候把这些因素分析的时候考虑进来,有时候中国政府的政策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个是咱们要看,这是一个建议。
另外一个建议就是我建议对于麦可思来说,做好调查的工作,和出药方的工作,不要什么都做,这个是做不出来的,出药方的工作,可以用合作的办法,或者是其它的办法,我们再去做,我们就把我这个调查让它越来越客观,越来越反映真实,数据越来越被社会认可。这个做好了已经功不可没了,因为这个研究,和这个调研,有联系,直接的,但是也并不是说完全是一回事。而且这种出药方的工作我觉得比个数据更虚一些,你这个药方到政府手里能不能拿来用,还更间接一些。而且我们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专家,因为类别比较多。
另外就是把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三年制和四年制的教育,在统计和出数据的时候,要适当的做一点调整,这个本身从培养目标来说是不一样的,人的能力要求严格说,应该达到的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最近在倡导终身学习的问题,能不能有一些数据在学生一边干、一边学的方面,搞一个这方面的统计,这件事情做好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会有很大的推动,谢谢大家。王伯庆:谢谢陈老师,我回应一下这个问题,我们这个数据和有些教育的数据最大的差别,就是绕开高校和中介直接向学生问你就业没有,薪资多少,是第一手资料,这个不是由高校向上汇报的,是完全基于研究型做的数据库。
第二是关于用人单位调查,这个是我们独立的一个面,目前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做,我们2006年的时候,用人单位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做了调查,这以后就没有做了,今年我们想启动,但是条件不成熟,我们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是还需要加强。就是他们在配合调查当中的答题率,因为我们现在帮助很多学校在做,他们自己学校的用人单位调查,一个学校给我们一千多两千多的用人单位,我们发现他的答题率,比不过毕业半年以后学社的参与度。也还是比不过毕业三年后的学生,对自己母校的关心度,我们的用人单位,我建议他们长期要用人才的话,必须要关注这个教育培养这块。就积极的参与到教育改革当中来,不仅要提供培养的适训的机会,也要把自己的意见,使用人才的意见反馈回来,这一点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呼应这一点,强调社会责任感。
另外就是我们不是做诊断的,麦可思就是做数据,你发现这个报告里面最差的一点,也是最大的一点它没有解读,只是告诉你数据上的几个百分点,是高还是少,是越高还是越低,我们做的目的就是我们就是一个查血压,查胆固醇,就是一个血压。因为不管是在考城教育方面,不同专业的人要做一个专业课程的改革都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很清楚我们自己的定位,就是不管是给高校做还是给一个省,或者从中国全国范围来,我们担任第三方的进行数据透视的一个角色,就好象以前我们的角色,像中医号脉一样,现在我把CT,查血啊等等引进进来,引进以后发现哪些指标偏高或者哪些指标偏低,这个指标偏高或者偏低是不是问题?不是我们判断,是需要专家判断的,这个是回应刚才陈老师的话,这一点我们非常清楚,这一点始终体现在这个蓝皮书里面就是不动。我们一动就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观点并不一定正确,这样反而会误导别人,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一个数据,把数据这块做好。
另外关于本科,高职高专这块的数据都分开了,本科也分开了“211”和非“211”,就是所有学校的差异性,在同一个部分我们会分成三个类型来分析,下一步的发展很可能会走到我们有一个高职高专报告,有一个本科报告,可能会发展。但是你知道事情都是一步一步往前做的,陈老师这个提得很好,包括回应袁老师的建议,也很可能有一个中国研究生报告,这个报告是还要回顾他本科的培养。我就补充这一点。欢迎岳老师发言。
岳昌君:我是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的,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发布会,王博士也是我的老朋友,我们北大教育学院98年关注教育形势分析,若干年来就业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北大98年开始做了很多次的应届毕业生,在校的时候的调查,当然我们觉得,作为研究者,这个调查是很有用的,但是我们尝试过,这个成本非常高。我们该希望,中国有没有这样的机构,来做一个追踪调查,所以经过十年,王博士从美国做了这个事情,作为北京大学来讲特别高兴,因为我们做不了,作为社会的研究机构,也有责任做这样的事情,他们的责任非常大。我们北大教育学院有两种数据,一种数据就是我们自己积累的应届毕业生的数据,同98年,2003年,07年,05年,09年,我们出了很多的硕士博士论文,做了很多的研究型的报告,比如说高效毕业生的求职渠道,专业批评很多的原则,我们说头也有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总体的就业数据,我们去年在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2004至2008,这个数据包括全国所有的信息,每一年的数据都有,大家有兴趣一可以查一下这部书。
我认为王博士的蓝皮书跟教育部的白皮书是有很大的区别,他这个是不可替代的,我认为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个既是了解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就业率到底怎么样,他这个数据是不可替代的。第二个是追踪调查一般没有这个数据,到底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是怎么样的,这个非常有意义,另外大学生的就业类型,各个方面的就业是什么样的,社会是需要一个真实的情况,它才可能回答这样的问题。第三方面的意义我觉得它是给大学生发出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到底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应该制定合格薪酬的希望,什么样的参考依据,给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薪酬的期望,起到很好的作用。
再一个,我觉得就是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关键的因素是什么?这个报告中有很多这方面的信息,还有就是我们该怎么样找工作,现在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好像很盲目。各种渠道都用上,亲戚、朋友、学校,哪些渠道更有效,他在这个书里面有一些这方面的信息。
然后,我认为他这本书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最近大学生改革,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比如说大学生到什么地方去工作,什么地区,什么行业,什么职位,在不同的岗位上是什么样的,职业生涯是怎么样的,薪酬怎么样,我希望他在这方面有更深的研究。比如说不仅做三年的调查,五年的调查,十年的调查,看整个大学生发展的职业轨迹这方面是很有意义的。
另外对高等教育的专业调整,层次,招生方面的一些 信息,还有课程的改革,大学生在实习方面,我们觉得有很的大参考意义。
最后我想呼吁一下,王博士做这项工作非常很有意义,我们不仅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要关注麦可思这个公司本身的发展。因为它做的这件事情,这个数据的积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国家这个机构开始的话,至少已经晚了十年,我们希望它继续做下去,希望高校和企业对它有力所能及的支持,因为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另外也是社会公益问题,所以希望各方面的人一块来支持蓝皮书
王伯庆:谢谢岳老师,我特别感谢北京教育学院,他说我们是老朋友,我们革命北京教育学院特别的帮助,我们的半年后的问卷设计,我们三年后的问卷,我们的雇主用人单位的问卷设计,新生调查的设计,完全是在北大几个教育研究院和研究所跟他们有密切的沟通。今天大家看到的成果不是麦可思的成果,我们也要反馈学术界,就是我们的数据是对学术界开放的,学术界是对学校开放的。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大家再教育方面更多的帮助,哪些需要改进,有那些问题,我们希望做得很好,从微观的就业形势到宏观的就业形势做得更好。姜大源老师我介绍一下,姜老师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姜大源:我几年都看了你的报告,是搞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一直在搞这个事,这个结果是跟我的想法是吻合的,高职的发展起点低上升的高度要比本科“211”好得多,我想讲的是产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几大影响,去年四月份在瑞士开过一个OECD发达国家的会,题目就叫“为了工作而学习”,我在德国学习对德国比较了解,我最近到美国考察一个多月,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到西雅图,休斯敦,纽约,华盛顿。我们考察了几十个学校,我当时做了一个演讲,就是论产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中国、美国、德国教育的不同影响,可以看出就业影响对教育结构的影响很大,教育结构必须进行改革。这个对我们今后的教育,你刚才讲的,我提供一些我的数据,不加过多自己的评判,这个非常好,这是你讲的唯一的第三方的机构,在这里边里提到非常重要的关于预警机制问题,确实刚才岳老老师说,在十年前我就讲过,教育的预警机制,刚才陈光老师讲的,它的基础是企业,而我们企业没有到那个成熟度,它有两级的企业是作为常态的,它不是临时的。
所以我觉得,虽然很困难,一个最大的特点不是教育部门的评判,而是学生自己评价,这个话题是不能绕开的话题。这个由于企业发展不成熟,我建议我们原来的专业部委,就是行业部门,它已经失去了自己行业管理的职能,但是他跟企业关系非常紧密,你问的问卷他不一定回答,但是通过行业去进行这个数据的收集,这方面在预警机制方面,你提到了国家地区还有学校,没有行业,企业困难找行业,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想说,当你对学生的一个问卷判断的结果,实际上是对现象的判断,或者是对结果的判断,所以要加强对过程的判断。还是我讲刚才的话题,要建立一些常态的,经常性的这种分析,这种分析的过程最后是出来一个结果,这个过程分析很可能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你现在做了四年,已经相当好了,这因做下去,前途无量,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当然还可能慢慢会聚焦到对就业的影响,虽然你不做判断,但是你有意识的,当你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一定会聚焦到受影响的几个因素,我已经看到了,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因为我对欧洲比较了解,我们有老实说高校发展数量很大,我都不知道高校的毛入学率是跟德国和瑞士相等的,甚至超过德国和瑞士。
但是这么多发达国家还在办教育,奥巴马上台喊的就是就业就业,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美国的就业从7%上升到10%,他感觉到很困难,我说你把所有的中低端行业全部外包,实际上低端的制造业比高端的就业率要高,所以有可能会聚焦到某几个层面,我就简单的说这几点。
王伯庆:下面请储朝晖,我介绍一下,储老师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
储朝晖:时间很紧张,我就简单的说,表达三个意思,第一个非常感谢网博士的团队,能够对我们的大学生就业提供这样一个非常基础的数据。
第二层意思就是我感到,网博士他不止是做了是社会需要的事,而且采取了第三方的不评价者的方式来做,今天有很多倒汇的学者,我感到这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当中,也是整个教育发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很多评价,或者是政府角度或者是学校角度来做的,能不能有更多的研究机构,来从事第三方研究和第三方评估,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二层意思,第三层意思就是我看到这个报告,你们发的资料我多抽时间读的,数据方面感觉是非常好的,因为没有其它的机构可以做这样的数据收集。下一步的改进我提一个建议,能不能从更大的层面考虑数据的收集,我考虑到第三个是文化的领域,因为你讲的是这个数据本身,你怎么去收集,它本后还是有很多东西,教育现象本身,它不止是一个很客观的东西,还有很多的涉及到价值的东西,有文化的东西在里面。我原来是学物理的,后来做教育,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可能是研究教育跟研究其它课题的一个重要的差异,涉及到数据收集的时候可能要考虑到这样一个因素。
我看到里面讲的,国家对机械制造这个需求很旺,这个表达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效应,据我了解机械产业已经有产能过剩了,在中国会不会误导一些大学生往这个方面发展?这个表达要考虑多种因素,不要仅仅就客观的因素,还要跟宏观的,从各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吴垠(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研究总监):我接着相关的事情来说,我是来自零点的,跟王老师是同行,首先我对我们的同行,特别是我们说的第三方的角度来发布这个事,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说第三方的数据,它有它的特点。就我们这次报告,我们也有类似的经验,刚才说的解读的问题,是非常需要媒体在传播过程当中,有一个综合性考虑的。不然刚才很多教授说的这些期望,包括第三方在这个重大地方做出的这么一个重要的发布会的影响,受到一些歪曲,或者什么之类的。基于我们零点以往的发布会,和媒体的沟通,我特别强调这一点,你们在数据的解读方面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指标的结构性,不要光看这个数,这个数可能一报就出现偏差。第二个就是它的指标和相关性,第三个就是在数量和他们之间的联系。另外除了这方面还希望你们在报道过程中多听专家的解读,而且是不同角度的专家的解读,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要以主观片面的,我说的片面就是不要有单一性,这样可能会对这个数据的报告和解读,带来一些以后没有必要的数据说明什么之类的,谢谢。
王伯庆:下面请查建中老师发言。查老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习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查建中:谢谢博庆,第一感谢网博士邀我参加这个会,第二祝贺第二本蓝皮书的发布,我是做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做了五年,这个工作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基础,我觉得现在我们的教育是粗放型的,但是对比制造业,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不知道自己产品状况是什么。在市场上,那他根本没法生存。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粗放,你把一个卫星送进轨道,你不知道轨道在哪,你不知道你的卫星飞在那,什么状态,什么速度,你没法控制它,我们的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出这,麦可思就做了这样非常基础性的工作,我觉得这是真正改革中国的教育,一个最基本的工作。
说到诊断,我同意所有专家的意见,要靠各方面的专家来诊断,比如刚才有一个数据,这个亮红牌,黄牌,的专业很多都是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科学。根据我的观察,实际上我们的产业非常缺人才,我知道软件人才的缺口都是几十万,每年都是几十万,光大连一个城市就达到二十万,所以这个信息给我们的并不能说,他找不到产业部需要人,职场不需要人,这样看的话会有问题。现在我非常同意陈光老师的意见,就是你要听产业的声音,你的目标在职场需要什么人,有什么样的技能和能力,还有你的状况,需求,要听产业的声音,我们这方面非常差,产学脱节非常严重,一方面学生找不到事,一方面产业找不到人。我跟很多大产业都有接触,我们注册的公司有一千万,每个企业需要一个创新人才就是千万级,这不是几千几万几十万人才能解决的,中国需要的人才是百万级到千万级。伯庆他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跟各方面的专家解读数据,我们正在策划出一本工程设计的蓝皮书。
还有就是开药方,我们现在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偏离原点,我们是学以致好,到大学已经是有积累了所有的问题都反映出来。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小学教育全部存在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四个教育目标,叫做“学以求知,学以致用,学以共处,学以做人”,而我们看我们的教育离这个原点有多远,根本就谈不上。我们现在在做一个工作就是按照这样的目标,当然工程教育有一个具体的落实目标,提出了三个合作的战略,产学合作,国际化,按照国际标准来培养人才。
我觉得如果40年中国农业改革的成功,多复杂,根本的一条是把土地还给了农民。我们工业改革的成功,多复杂,到现在很多问题也没有解决,最根本的是把市场还给了企业家。如果比较这样一个简单的关系,我觉得教育革命和改革的成功最关键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老师跟学生的关系不是观众的关系,现在是演员跟观众的关系,应该是导演跟演员的关系。你想如果演员不占领舞台的话,是导演占领舞台我们能出什么戏,导演的作品当然非常重要,可是演员是舞台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现在在做着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实践的工作就围绕这样的思想,谢谢。
王伯庆:我们再请最后一位专家发言,叶之红博士。
叶之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很高兴参加这个会,就业研究对中国高等教育应该说是很重要的,未来十年高等教育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就是我们18岁的人口,从现在开始开始持续下降,一直下降到2007年到谷地,那个时候我们18岁的人口才1400万,现在我们是2500万左右,从2008年的2600多万持续下降,这样一个发展的好的形式,实际上就造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规划纲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2020年由24%提高到40%,这就是说将来在就业人口中,如果现在我们在就业人口新增劳动力中,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只占四分之一的话,十年以后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就要占到将近二分之一,因为40%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按照18岁到22岁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来看,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如果把出国读书和境外读书的都算上,我们很有可能能够达到50%的毛入学率。这样实际上高等教育不管是在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的初级阶段,实际上都会给整个社会,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完全不同于今天的形势。十年就是一晃就会过去,未来高等教育会有很多不同的态势。
如果过去精英阶段,我们读大学是为了不工作,是为了做精英们做的工作,未来实际上确实我们读大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有效学习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为什么说未来十年提高教育质量很重要,未来十年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而学,应该说麦可思这样的研究,在这样形势下,还是提供了很好的思维的指教。也许高等教育的发展的未来十年很轻松了,是不是就业形势也会相对轻松,18岁到22岁等于新生劳动力和退出社会的劳动力来讲,十年以后也会进入一个状态。未来十年大学生的就业率会越来越引人注意,因为大学生的比例占得越来越大。这样子的情况下,这样一个研究对我们整个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划,实际上,大家理解这个对话都是非常好的,有帮助。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大学高校,正在做十二五规划,大学的发展规划是三个规划内容,一个是学科建设规划,一个是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一个是校园条件设施的规划。三个规划中,最重要的实际上是学科建设规划,麦可思提供很多专业的系统,红牌、黄牌和绿牌的专业分析。对我们高校做十二五规划也是一个非常及时的帮助,所以我觉得这是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大学肯定是要对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负责任,大学生不是精英自娱自乐,为了知识而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自娱自乐的。大学逐渐走向社会中心,实际上是一个社会责任不断加强的一个过程。我刚才也提到了社会责任,因为我们非常关注大学的社会责任问题,我们就去了社科院经济所看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我们这方面跟麦可思的报告里面说的一个问题是相关的,当时是我们双方的交流意见,我们一方面就是想学,他们怎么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问题,推向企业,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关注,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想大学也应该这样做。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给他们提出建议,就是你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指标,目前的指标,必须突出的是这个绿色的问题,一定要在环保上。是不是你在这个角度上你的社会责任就很好的承担了,我们现在提供的主要是两大类指标,一个是绿色、一个是自身员工的发展,我为了我的员工的发展负责。所以大学提供一个实习的指标,我们当时在提你有没有可能,把这样一个指标列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因为这是真正的社会责任,你提得这个挺好。我们可以考虑,我们想媒体都在,就是可能能怎么样向这个方面更多的呼吁一下。让我们更多的企业能够把接受大学生的实习,实训作为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问题,这一条是很重要的。
22001100年年中中国国大大学学生生就就业业蓝蓝皮皮书书嘉嘉宾宾发发言言文文字字实实录录
第二篇: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
“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压力之下,有调查称,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
9日,麦可思研究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发布第五本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称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本科毕业生为35%,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分别比去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就业蓝皮书公布了2013年就业“红绿牌”专业名单。2013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等。这些专业连续三年(2011~2013)都是就业红牌专业。
“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而且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持续性。”麦可思研究院首席专家王伯庆介绍,部分红牌专业是供大于求造成的;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
就业蓝皮书指出,无论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
相对于红牌专业,也有些专业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这在报告中被称为绿牌专业。2013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等。
调查显示,2012届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民企、中小用人单位。但2012届本科毕业生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北京大学教授、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岳昌君说,需要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胡瑞文表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迅速发展,人才供求态势已经发生了大的逆转。未来10年,从吸纳新就业人员总量和普通高职、中职毕业生的去向预测来看,主要是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商业服务等实体行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高中级技能型岗位。
“但许多学校未能重心下沉,仍然关注于学校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升级,加剧了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这个现象亟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胡瑞文说。胡瑞文领导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新型国民教育体系构建与公平教育实现机制研究”课题组认为,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重新定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再只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应转变为“培养高、中、初级各级专门人才和一部分高技能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应主要培养中、初级技术工人、知识化农民和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
胡瑞文表示,学校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需要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也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同时,要求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来促进这一转变。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
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
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今天发布。在大学生就业难愈演愈烈的形势下,由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组织调查并撰写的这一蓝皮书,披露了去年毕业的各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后月收入等指标的排名情况,并列出了最不被看好的红牌专业、需要预警的黄牌专业和最被看好的绿牌专业。
记者注意到,建筑学无疑是2013届大学生最幸福的专业,无论是就业满意度、就业率还是毕业生月收入均排名第一,它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今年大学生就业的“第一绿牌”专业。此外,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越发重视,城市规划、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的就业满意度、就业率均名列前茅,而环保类职业的毕业生收入增幅最大。看就业率
本科学建筑最好找工作
调查显示,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91.8%的就业水平。建筑学以98.3%的就业率高居榜首。而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就业率较低的前10个本科专业就业率均低于90%,这些专业以基础学科居多。物理学专业以85.3%的就业率排名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前些年被炒得火热的法学、动画学以及
艺术类的音乐表演专业,此次都入围了就业率最低的10大本科专业。
就业率最高的前5个高职专业,有三个和轨道交通有关,其中第一名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达97.6%,而排在第三名、第四名的电气化铁道技术和铁道工程技术,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也都超过了96%。就业率最低的十大高职专业中,法律事务上榜。
看月收入
学建筑和软件挣钱最多
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中,建筑学以毕业后半年平均月收入4757元高居榜首。其次是金融学、软件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它们都超过了4000元。全国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3560元。而收入最低的10大专业中,学前教育以2673元排名最末。
毕业三年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平均月收入可达8275元,排名第一。排名前十的专业有8个是理科背景,只有第七名和第八名的金融学和日语会招文科生。排名最低的10大专业中,体育教育以4413元平均月收入排名最低,这个收入远低于5962元的全国平均水平。
在薪资涨幅方面,从毕业后半年到毕业后三年,薪资涨幅最大的是土木建筑类专业学生,从2988元的平均月收入上
涨到7038元,涨幅比例高达136%。同样,涨幅最快的10个本科专业中,有9个是理科背景。
看离职和转行
外语专业学生最爱“转行”
调查显示,动画学专业以40%的半年内离职率成为最容易离职的本科专业。而从毕业三年内转换职业的职业转换率来看,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学生最爱“转行”,职业转换率高达45%。
职业晋升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三年内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70%的学生都得到了晋升。排名前10的专业中,管理类专业就占到了6个,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纷纷上榜。
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排名前50的专业大部分都是理工科专业,前五名甚至全部为理工科专业。建筑学以99%的相关度排名第一。而在职业期待吻合度方面,建筑学以70%的吻合度排名第一,城市规划以61%的职业期待吻合度排名第二。
看职业
从事环保职业涨薪最快
金融学成为高薪职业最不可或缺的专业。在排名前10的高薪职业中,出纳员、金融服务销售商、新账户办事员、信贷面谈员和办事员等四个专业都有金融学专业的需求。
大学生毕业三年以后,薪资最高的前10大职业以计算机、金融、销售等职业为主。互联网开发师这一职业以高达9446元的平均月收入高居榜首。
或许受到了今年来公众对环保的极大关注,调查显示,环境保护类职业的2013届毕业生比大他们一届的师兄师姐,平均月收入从2931元增加到3361元,多了14.7%,涨幅最大。
职业门槛最高的前三个职业都出现在医护领域,注册护士和有从业许可证的执业护士,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100%,内科医生的相关度为98%。而社会及社区服务经理,工作和专业相关度只有20%。
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前五大职业类别中,公检法职业以60%的满意度排名第一。
看自主创业
大学生创业最爱搞教育
调查显示,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10大行业,排名第一的是中小学教育机构,所占比例达
7.8%。毕业后三年自主创业的行业中,比例最高的依然是中小学教育机构,比例仍有4.6%。
第四篇: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
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北京考试报记者许 卉
哪些专业就业率高?哪些专业就业前景不甚明朗?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不久前发布,建筑学等专业亮起就业“绿牌”,法学、动画等专业则成为“红牌”专业。法学 连续7年亮“红牌”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麦可思研究院组织调查并撰写这一蓝皮书,披露了2013年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毕业月收入等指标的排名情况,依次列出“红黄绿牌”专业。
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率调查,报告对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亮出“红牌”,将其称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报告显示,本科中的“红牌”专业包括生物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动画、美术学、艺术设计、体育教育,其中本科专业中的法学连续7年上榜“红牌”专业。高职高专的“红牌”专业有法律事务、语文教育、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生物技术及应用、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
“红牌”专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专业设置错位和大量重复的专业设置。麦可思研究院有关专家表示,毕业生难以适应经济和市场结构调整的需求,造成大学生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脱节。此外,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和低端化的倾向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就业率较低的前10个本科专业均低于90%,物理学专业以85.3%排名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往年非常热门的法学、动画学以及艺术类的音乐表演专业,此次都入围就业率最低的十大本科专业。
建筑学就业一路“绿灯”
“绿牌”专业为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属于需求增长型专业。
调查显示,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中,建筑学以98.3%的就业率高居榜首。排名前5位的还有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2013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中,建筑学也以毕业后半年为4757元高居榜首。其次是金融学、软件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均超过4000元。
在薪资涨幅方面,从毕业后半年到3年,涨幅最大的是土木建筑类专业学生,从平均月收入2988元上涨到7038元,涨幅高达136%。毕业3年后,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平均月收入8275元,排名第一。排名前10位的专业有8个是理科背景,只有第七名和第八名的金融学和日语会招文科生。
此外,高职专业就业率最高的前5位中,3个和轨道交通有关,其中第一名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达97.6%,而排在第三名、第四名的电气化铁道技术和铁道工程技术,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也超过96%。
第五篇:2012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
2012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6月12日 11:34 京华时报
昨天,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披露,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2%,失业率近一成,比2010届略有上升。同时出炉的专业预警中,动画、法学等专业登上了高失业风险的“红牌榜”。
□矛盾
政府机构最易“低就业”
蓝皮书显示,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14%处于低就业状态。“低就业人群”指从事与专业不相干的工作,并且在本地区月收入最低的1/4群体,所处状态为低就业状态。分析认为,我国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约为499万人,按比例推算,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70万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52万。
毕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高,本科为20.7%,主要是由于自愿低就业造成的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低,本科为7.5%。
政府机构就业满意度最高
蓝皮书显示,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其中本科为50%,高职高专为44%。
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0%;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43%。
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警察、建筑师和税收工作者,均为78%;最低的职业是旅馆服务台职员,为27%。
烟草制造业是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为74%;最低的行业为“医疗健康用品零售业”,为32%。
□预警
建议红牌专业学生另谋出路
报告发布的专业预警将专业分为红牌专业、黄牌专业和绿牌专业(见左图)。
蓝皮书专家组建议对于这些红牌专业已在读的大学生,可采取措施鼓励转专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