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韶霞演讲稿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9:4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韶霞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秦韶霞演讲稿》。

第一篇:秦韶霞演讲稿

爱的力量

演讲人:秦韶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的力量》。

走出大学的校门,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听着陌生的语言,望着陌生的面孔,我感到孤独;开学了,独自肩负一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我甚是茫然;国庆节,独自待在学校,猛然间看到一只老鼠,我才明白什么叫无助。瞬间,各种滋味涌上心头。我犹豫了,彷徨了,想放弃了。然而现在,我微笑着站在这里,并且会一直微笑着走下去。因为我找到了让自己微笑的力量,那就是爱,我对学生的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爱。是这份爱铸造了我的魂,帮助我度过那些低估,伴我成长至今。

一个月前,杨老师曾问我:“开学这么久了,有没有觉得入错行,觉得厌倦?”我微笑着摇摇头,“不,这就是我的归宿,我喜欢这份职业。喜欢给学生们上课,喜欢看他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甚至喜欢他们的调皮。”我爱他们,因为他们是我的学生。

是的,我爱他们。有他们陪伴的日子,我就是快乐的,力量就是无穷的;我爱他们,因此不想对不起他们,所以我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仔细聆听他们的心声。我不是最棒的那个,但我一定会做最努力的那个!

因为爱,我不断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鼓励他们。一次测验时,4班的一位同学不及格,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一番教导后,让他重考。第二天,还没等我去收,他就主动将卷子交了过来。我接过卷子,欣慰的笑了,因为我看到了他的“主动”。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多被周围人贴上“差生”标签的孩子,他们诚实善良;他们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他们做班务时,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他们也是优秀的孩子。只要我们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就会发现这扇门的后面有我们无法预测的未来!

因为爱,收获爱,我曾不止一次被他们感动。教师节那句发自内心的“教师节快乐”;国庆节那句“老师,学校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的家人”;汇报课上,那句整齐大声的“老师好”以及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一切的一切,都让我热泪盈眶。我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你要加油,你一定不能对不住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和对你如此信任的心灵”。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爱让我学会了真诚,学会了聆听,学会了宽容,更学会了深层的爱。也正因为有了这份爱,我才能够坚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努力争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虽然我知道,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粉笔下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但我仍会用我手中的粉笔,去书写与学生们的美好未来。这就是爱的力量,爱铸造了我的师魂,坚定了我的信念!

第二篇:秦霞家访经验材料

一年级家访的工作经验材料

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秦霞

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学期家访总体上还是收获颇丰的,现将本人的家访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

与学生接触有一年的时间,但对孩子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家访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家访,较为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及对学校的期望等等。实践中,更让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意义:家访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读懂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搭建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家访增进了教师和孩子间的真情实意。

二、家访取得的成果

第一, 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们可以反映孩子在校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

第二,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校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通过家访,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次走访的学生,大多数家长比较忙,家长们无暇照顾孩子们的学习,有空也是随口问声“作业做好没有?”这样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的自觉性较差,通过这次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们也知道了照顾孩子不仅是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学习也要格外重视。另外,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因为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所以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三、在家访活动中,我的几点感想:

1、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有的家长在复习最紧张的情况下教育学生,生病了就可以不写作业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

2、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有许多综合素质不高的家长对于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不是很明白,在这次家访中,我和左老师耐心地为家长介绍和讲解,有许多理念得到了家长的赞同与支持。

4、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不同,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班主任应该具体分析问题,“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一味不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

四、在家访中,许多家长也给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

1、希望让老师和家长更加强联系与交流,能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融合起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学习。

2、上个学期学校开展了亲子活动,家长反映不错,家长希望学校能多开展类似活动,能与孩子在学校一起参与活动及互动。

3、希望老师多鼓励不够主动发言的孩子。

4、希望其他任课老师能采用各种形式和家长多沟通,以便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配合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通过家访我感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只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第三篇:《算法案例:秦九韶算法》教学教案

秦九韶算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秦九韶算法的计算过程,并理解利用秦九韶算法可以减少计算次数提高计算效率的实质。

2.掌握数据排序的原理能使用直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给一组数据排序,进而能设计冒泡排序法的程序框图及程序,理解数学算法与计算机算法的区别,理解计算机对数学的辅助作用。学习重难点

重点:1.秦九韶算法的特点

2.两种排序法的排序步骤及计算机程序设计 难点:1.秦九韶算法的先进性理解

2.排序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学法与学习用具

学法:1.探究秦九韶算法对比一般计算方法中计算次数的改变,体会科学的计算。

2.模仿排序法中数字排序的步骤,理解计算机计算的一般步骤,领会数学计算在计算机上实施的要求。

学习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 学习设想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计算,下面我们计算一下多项式

f(x)x5x4x3x2x1当x5时的值,并统计所做的计算的种类及计算次数。

根据我们的计算统计可以得出我们共需要10次乘法运算,5次加法运算。我们把多项式变形为:f(x)x2(1x(1x(1x)))x1再统计一下计算当x5时的值时需要的计算次数,可以得出仅需4次乘法和5次加法运算即可得出结果。显然少了6次乘法运算。这种算法就叫秦九韶算法。

(二)研探新知

/ 4

1.秦九韶计算多项式的方法

f(x)anxnan1xn1an2xn2a1xa0(anxn1an1xn2an2xn3a1)xa0((anxn2an1xn3a2)xa1)xa0(((anxan1)xan2)xa1)a0例1 已知一个5次多项式为f(x)5x52x43.5x32.6x21.7x0.8 用秦九韶算法求这个多项式当x5时的值。解:略

思考:(1)例1计算时需要多少次乘法计算?多少次加法计算?

(2)在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n次多项式当xx0时需要多少次乘法计算和多少次加法计算?

练习: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f(x)0.83x50.41x40.16x30.33x20.5x1 当x5时的值,并统计需要多少次乘法计算和多少次加法计算? 例2 设计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5次多项式

f(x)a5x5a4x4a3x3a2x2a1xa0当xx0时的值的程序框图。解:程序框图如下:

/ 4

开始输入f(x)的系数:a1,a2,a3,a4,a5输入x0n=1v=a5 n=n+1v=v x0+a5-nn≤5是否输出v结束

练习:利用程序框图试编写BASIC程序并在计算机上测试自己的程序。

2.排序

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学习过电子表格,电子表格对分数的排序非常简单,那么电子计算机是怎么对数据进行排序的呢? 阅读课本P30—P31面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排序法中的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的步骤有什么区别?(2)冒泡法排序中对5个数字进行排序最多需要多少趟?(3)在冒泡法排序对5个数字进行排序的每一趟中需要比较大小几次? 游戏:5位同学每人拿一个数字牌在讲台上演示冒泡排序法对5个数据4,11,7,9,6排序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叙述冒泡排序法的主要步骤.并结合步骤解决例3的问题.例3 用冒泡排序法对数据7,5,3,9,1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 4

练习:写出用冒泡排序法对5个数据4,11,7,9,6排序的过程中每一趟排序的结果.例4 设计冒泡排序法对5个数据进行排序的程序框图.解: 程序框图如下:

开始输入a1,a2,a3,a4,a5r=1i=1ai>ai+1是否x=aiai=ai+1ai+1=xi=i+1r=r+1i=5否是r=5否是输出a1,a2,a3,a4,a5结束 思考:直接排序法的程序框图如何设计?可否把上述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 练习:用直接排序法对例3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 3.小结:(1)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的值及程序设计

(2)数字排序法中的常见的两种排序法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3)冒泡法排序的计算机程序框图设计

/ 4

第四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故事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故事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公元1202~1261年)在1247年(淳佑七年)着成『数书九章』十八卷.全书共81道题,分为九大类:大衍类、天时类、田域类、测望类、赋役类、钱谷类、营建类、军旅类、市易类。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巨着,它总结了前人在开方中所使用的列筹方法,将其整齐而有系统地应用到高次方程的有理或无理根的求解上去,其中对「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组解法)和「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等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组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在古代<孙子算经>中载有”物不知数”这个问题,举例说明:有一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二,七七数之余二,问此数为何?这一类问题的解法可以推广成解一次同余式组的一般方法.奏九韶给出了理论上的证明,并将它定名为”大衍求一术”。

秦九韶(生卒年不详,活动期约在13世纪)中国南宋数学家,字道古,四川人,著有《数书九章》(1247年)18卷。对大衍求一数(整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解法)和“正负开方术”(数字高次方程的求正根法)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中国自古以来就使用十进位制计数法,一些实用的计量单位也采用十进制,所以很容易产生十进分数,即小数的概念。第一个将这一概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是魏晋时代的刘徽。他在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中,用到尺、寸、分、厘、毫、秒、忽等7个单位;对于忽以下的更小单位则不再命名,而统称为“微数”。到了宋、元时代,小数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更明确的表示。杨辉《日用算法》(1262年)载有两斤换算的口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即1/16=00625;2/16=0125。这里的“隔位”、“退位”已含有指示小数点位置的意义。秦九韶则将单位注在表示整数部分个位的筹码之下,例如:—Ⅲ—Ⅱ表示13.12寸寸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法。在欧洲和伊斯兰国家,古巴比伦的六十进制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一些经典科学著作都是采用六十进制,因此十进制小数的概念迟迟没有发展起来。15世纪中亚地区的阿尔卡西(?~1429)是中国以外第一个应用小数的人。欧洲数学家直到16世纪才开始考虑小数,其中较突出的是荷兰人斯蒂文(1548~1620),他在《论十进制》(1583年)一书中明确表示法。例如把5.714记为:5◎7①1②4③或5,7'1''4'''。而第一个把小数表示成今日世界通用的形式的人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1537~1612),他在《星盘》(1593年)一书中开始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之间的分界符。

王梓坤的成材故事

王梓坤教授是数学家,对自然科学有着通透的理解。因此,无论纵论历史还是横看风云,他所引证的大都是自然科学史上的典型事例。但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又驱使王梓坤教授不得不对科学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令人警醒的思考,诸如:研究过引力问题的科学家很多,为什么不是别人,恰恰是牛顿作出了惊人的贡献?1774年普利斯特里加热氧化汞得到了新的气体--氧气,然而他固守“燃素论”,对新气体作了错误解释。普利斯特里明明走到了真理面前,为何又会当面错过了它?19世纪下半叶,人们对不少化学元素的性质已很了解,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整个自然界元素结构的破译,为什么不是别人,而是俄国的门捷列夫?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律从理论上预言了一些当时尚未寻找到的元素„„这一系列疑问,使王梓坤教授的思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寻找人才成长的道路与科学研究方法后面的规律。

上卷,王梓坤教授广引博证,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到万有引力、相对论、量子论、生物进化论、元素周期表的卓越发现,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从宏观到微观,海阔天空,论古道今,纵横驰骋。从近百位中外名家成败得失中,揭示了成才的规律。读者为能在王教授指引下畅游知识海洋而快慰,为能领略到王教授诗一般的语言和文采而感到舒适。

下卷从探寻优生优育(《嗜酒之深醉酒之频--陶渊明的悲剧》),到育人应遵循科学规律,切忌操之过急和拔苗助长,令孩子失去金色童年(《名扬千载与泯然众人--神童的故事》)的警策;从优秀人才成长过程大抵从“精于一”始,逐步发展成“精于博”的规律的揭示;从《天才出于勤奋》、《祖冲之的老师是谁》的治学之道,到《评文论史便神飞》对培养通才的呼唤和诠释;从对“科教兴国”治国之策(《教育强国赋》)的理解,到尊师重教(《教育之火》)的理念,充分表达了王教授对教师职业的挚爱与敬重。

王教授“寻找”步履中很显眼的脚印是对科研方法的追寻,因为这同成才是相辅相成的。诸如《齐物以逍遥--论简单明确》、《人与自然的智力角逐--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再论爱因斯坦的科研方法》诸篇都是神来之笔,不仅思想新颖、文字精湛,还处处透射出他所寻找到的“创新”亮点。而对已经“成才”的当代领导,则语重心长地写了一篇《领导学第一章--读〈领导人〉》,提出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好领导”的课题,这其实也是人才学研究上的一个“盲点”,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寻找真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没有过时的真理,只有永恒的真理;人类寻找真理的脚步永远也不会停止,永远也没有止境。

元代数学家杨辉的故事

杨辉,字谦光,汉族,钱塘(今杭州)人,中国古代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生平履历不详。由现存文献可推知,杨辉担任过南宋地方行政官员,为政清廉,足迹遍及苏杭一带,他署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排出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其构成规律的数学家。与秦九韶、李治、朱世杰并趁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杨辉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它们是:《详解九章算法》12卷(1261年),《日用算法》2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3卷(1274年,第3卷与他人合编),《田亩比类乘除捷法》2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2卷(1275年,与他人合编),其中后三种为杨辉后期所著,一般称之为《杨辉算法》。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还画了一张表示二项式展开后的系数构成的三角图形,称做“开方做法本源”,现在简称为“杨辉三角”。

杨辉的故事

说起杨辉的这一成就,还得从偶然的一件小事说起。

一天,台州府的地方官杨辉出外巡游,路上,前面铜锣开道,后面衙役殿后,中间,大轿抬起,好不威风。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带来了生活的欢乐和幸福。杜鹃隐藏在芒果树的枝头。用它那圆润、甜蜜、动人心弦的鸣啭来唤醒人们的希望。成群的画眉鸟像迎亲似的蹲在树的枝丫上,发出婉丽的啼声。楝树、花梨树和栗树都仿佛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杨辉撩起轿帘,看那杂花生树,飞鸟穿林,真乃春色怡人淡复浓,唤侣黄鹂弄晓风。更是一年好景,旖旎风光。走着、走着,只见开道的镗锣停了下来,前面传来孩童的大声喊叫声,接着是衙役恶狠狠的训斥声。杨辉忙问怎么回事,差人来报:“孩童不让过,说等他把题目算完后才让走,要不就绕道。”杨辉一看来了兴趣,连忙下轿抬步,来到前面。衙役急忙说:“是不是把这孩童哄走?”杨辉摸着孩童头说:“为何不让本官从此处经过?”孩童答道:“不是不让经过,我是怕你们把我的算式踩掉,我又想不起来了。”“什么算式?”“就是把1到9的数字分三行排列,不论直着加,横着加,还是斜着加,结果都是等于15。我们先生让下午一定要把这道题做好。我正算到关键之处。”杨辉连忙蹲下身,仔细地看那孩童的算式,觉得这个数字,从哪见过,仔细一想,原来是西汉学者戴德编纂的《大戴礼》书中所写的文章中提及的。杨辉和孩童俩人连忙一起算了起来,直到天已过午,俩人才舒了一口气,结果出来了,他们又验算了一下,觉得结果全是15,这才站了起来。我们把算式摆出来:(在左边的方块中,无论你横、竖、斜着加结果都是15。请试一下)孩童望着这位慈祥和善的地方官说:“耽搁你的时间了,到我家吃饭吧!”杨辉一听,说:“好,好,下午我也去见见你先生。”孩童望着杨辉,泪眼汪汪,杨辉心想,这里肯定有什么蹊跷,温和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孩童这才一五一十把原因道出:原来这孩童并未上学,家中穷得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读书。而这孩童给地主家放牛,每到学生上学时,他就偷偷地躲在学生的窗下偷听,今天上午先生出了这道题,这孩童用心自学,终于把它解决了。杨辉听到此,感动万分,一个小小的孩童,竟有这番苦心,实在不易。便对孩童说:“这是10两银子,你拿回家去吧。下午你到学校去,我在那儿等你。”下午,杨辉带着孩童找到先生,把这孩童的情况向先生说了一遍,又掏出银两,给孩童补了名额,孩童一家感激不尽。

自此,这孩童方才有了真正的先生。教书先生对杨辉的清廉为人非常敬佩,于是俩人谈论起数学。杨辉说道:“方才我和孩童做的那道题好像是《大戴礼》书中的?”那先生笑着说:“是啊,《大戴礼》虽然是一部记载各种礼仪制度的文集,但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数学知识。方才你说的题目,就是我给孩子们出的数学游戏题。”教书先生看到杨辉疑惑的神情,又说道:“南北朝的甄鸾在《数术记遗》一书中就写过:“九宫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杨辉默念一遍,发现他说的正与上午他和孩童摆的数字一样,便问道:“你可知道这个九宫图是如何造出来的?”教书先生也不知出处。

杨辉回到家中,反复琢磨,一有空闲就在桌上摆弄着这些数字,终于发现一条规律。他把这条规律总结成四句话: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就是说:一开始将九个数字从大到小斜排三行,然后将9和1对换,左边7和右边3对换,最后将位于四角的4、2、6、8分别向外移动,排成纵横三行,就构成了九宫图。下面我们演示一下:(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按照类似的规律,杨辉又得到了“花16图”,就是从1到16的数字排列在四行四列的方格中,使每一横行、纵行、斜行四数之和均为34。

后来,杨辉又将散见于前人著作和流传于民间的有关这类问题加以整理,得到了“五五图”、“六六图”、“衍数图”、“易数图”、“九九图”、“百子图”等许多类似的图。杨辉把这些图总称为纵横图,并于1275年写进自己的数学著作《续古摘奇算法》一书中,并流传后世。纵横图,也叫幻方,它要求把从1到n2个连续的自然数安置在n2个格子理。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它当作纯粹的数学游戏,没有给予应有重视。随着近代组合数学的发展,纵横图显示了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在图论、组合分析、对策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杨辉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给出了如此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了其构成规律的数学家。

杨辉除此成就之外,还有一项重大贡献,就是“杨辉三角”。有一次,杨辉得到一本《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这是北宋数家贾宪写的。这里面有不少了不起的成就,如贾宪描画了一张图,叫作“开方作法本源图”。图中的数字排列成一个大三角形,位于两腰上的数字均是1,其余数字则等于它上面两数字之和。从第二行开始,这个大三角形的每行数字,都对应于一组二项展开式的系数,下面试举例说明:在第三行中,1、3、3、1,这4个数字恰好是对应于(X+1)3=X3+3X2+3X+1;再如第四行对应于(X+1)4=X4+4X3+6X2+4X+1。以此类推。杨辉把贾宪的这张画忠实地记录下来,并保存在自己的《详解九章算术》一书中。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大三角形不仅可以用来开方和解方程,而且与组合、高阶等差级数、内插法等数学知识都有密切关系。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有人在一本书的封面上绘出类似的图形。法国数学家巴斯加在1654年的论文中详细地讨论了这个图形的性质,所以在西方又称“巴斯加三角”。

杨辉除上述成就外,还分别写了《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和《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等书,这为后世的人们了解当时的数学面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杨辉的几部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数学宝库,为数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愧为“宋元四大家”之一。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亲华瑞栋,开一爿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1927年秋,和吴筱之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即多方打听并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图书馆助理员。1931年秋冬之交,华罗庚进了清华园。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年成为讲师。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数素论》。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堆垒数素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9月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祖冲之之子—祖暅

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祖冲之之子祖暅总结了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暅公理(或刘祖原理)。祖暅应用这个原理,解决了刘徽尚未解决的球体积公式。该原理在西方直到十七世纪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onaventuraCavalieri﹞发现,比祖暅晚一千一百多年。

祖暅(gèng),字景烁,是我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的儿子。

历任太府卿等职,生卒年代不详。受家庭的影响,尤其是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科学,对数学具有特别浓厚的兴趣,祖冲之在462年编制《大明历》就是在祖暅三次建议的基础上完成的。《缀术》一书经学者们考证,有些条目就是祖暅所作。祖暅终生读书专心致志,因走路时思考问题所以闹出了许多笑话。祖暅原理是关于球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是祖暅一生最有代表性的发现。

祖冲之去世后,他在梁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八年、九年先后三次上书,建议采用他父亲编制的《大明历》,终于使父亲的遗愿得以实现。祖暅的主要工作是修补编辑他父亲的数学著作《缀术》。他运用祖暅原理和由他创造的开立圆术,发展了他父亲的研究成果,巧妙地证得球的体积公式。他求得这一公式比意大利数学家卡发雷(BonaventuraCnvalieri,公元1589年-1647年)至少要早1100年。

祖暅还有不少其他科学发现,例如肯定北极星并非真正在北天极,而要偏离一度多等等。算得这些结果,同他丰富的数学知识是分不开的。

由于家学渊源,祖暅从小也钻研数学。祖暅之有巧思入神之妙,当他读书思考时,十分专一,即使有雷霆之声,他也听不到。有一次,他边走路边思考数学问题,走着走着,竟然撞了对面过来的仆射徐勉。“仆射”是很高的官,徐勉是朝廷要人,倒被这位年轻小子碰得够戗,不禁大叫起来。这时祖暅之方才醒悟。梁朝与北魏打仗,失败,祖暅之被魏方扣留,安排住进了驿站,很受优待。

祖暅还结识了一位天文学的爱好者信都芳,两人常常在一起研讨天文、数学,十分投机。祖暅之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教给信都芳,使他有很大进步。祖暅之在科学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大明历》就是由于他的建议,才被梁朝采用。有的记载说,《缀术》有他的研究成果。他首次得出计算球体体积的公式,比欧洲早一千年。还研制了铜日圭、漏壶等精密观测仪器多种。祖暅之的儿子祖皓,续传家学,后来也成了数学家。

祖暅将数学知识传给了信都芳、毛栖成和自己的儿子祖皓,他们三位后来都成了数学家。

数学之王-苏步青的异国绝恋

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等职。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苏步青的妻子叫苏(松本)米子,是一位伟大的日本女性,也是最先取得中国国籍的外籍人士之一。苏步青与她风风雨雨60载,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世纪绝恋。

与米子喜结连理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出生在浙江平阳县雁荡山区一个普通的农家。在浙江省立十中读书,初三时,他的学习兴趣便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他的数学才华引起校长洪彦元的极大关注,专门安排老师对他进行指导。1919年苏步青从中学毕业时,已调出学校的洪彦元寄给他200块银元,让他到日本求学。于是,17岁的苏步青独自踏上了留学的道路。1920年春天,到日本仅3个多月的苏步青就通过了日语关,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1924年春天,他作为唯一一个中国留学生报考著名的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自然成了学校的名人。

这时,他对学校的另一位名人松本米子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关注。米子是帝国大学松本教授的女儿,不仅相貌才华出众,而且精通插花、书法与茶道,还爱好音乐,尤其是弹得一手好古筝。在一次晚会结束后,苏步青与米子认识了。米子对苏步青一直非常仰慕,他的睿智与赤诚尤其让她感动。后来两个人经常花前月下携手而行,谈的话也多了。有一天她问苏步青:“你为什么这么拼命地学数学呢?你真的觉得那有很多的乐趣吗?”苏步青回答:“中国的发展需要数学。起初我确实觉得它没有听歌、跳舞有意思,但当你把数学同国运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丰富并且诱人的领域。”这使米子看到,苏步青是一个有责任有抱负的男子。

两个人的恋情成了学校里公开的秘密,不少人为他们祝福;而那些平素追求米子的人则怀有一种嫉妒心理,对米子说:“苏步青是个中国乡巴佬,家里很穷,再说学习好的人不一定将来就会有出息。你跟了他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但米子不为所动。苏步青受不了一些男生的敌意,他也不想让米子再被别人纠缠,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尽快结婚。

1928年,这对异国青年终于走到了一起,在仙台市喜结连理。松本米子自此改从夫姓成为苏米子。她知道丈夫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生活上对他给与了精心照料。每当苏步青深夜还在演算、研究时,她便轻手轻脚为丈夫端来一杯香茶或是牛奶。结婚不久,苏步青就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这一在国际数学界引起很大反响的成果被人称为“苏锥面”。可以说这是幸福婚姻的结晶。

追随夫君到中国

米子全身心地当起了家庭主妇。为了不影响苏步青,她甚至把自己的古筝、书法等特长都荒废了,只保留了茶道和插花,因为这两种爱好可以有益丈夫的身体和精神。婚后一年,即1929年,米子生了个女孩。1931年初苏步青已有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有关方面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数学刊物上,成了日本乃至国际数学界榜上有名的人物。松本一家都希望苏步青留在日本工作,东北帝国大学也向他发出聘书。苏步青有自己的难处。出国之前,他曾与学长陈建功相约,学成归国,在故乡建设一流的数学系。

当时陈建功已先期学成回国,自己是去是留,成了困扰他心灵的难题。

细心的米子早就发现他整天唉声叹气,茶饭不思,一天吃过晚饭,从不吸烟的苏步青甚至抽起了闷烟。米子便问他有什么心事,苏步青把心里话和盘托出,他不想因一己之私,留在东瀛。令他想不到的是,米子听了他的打算,并没有阻止,反而鼓励说:“青,我支持你的决定。首先我是爱你的,而你是爱中国的,所以我也爱中国。我支持你回到我们都爱的地方去。不论你到哪里,我都会跟着你的。”短短数语,使苏步青格外感动:米子是一个识大体的女人!有了妻子的支持,苏步青一人先回杭州。

浙江大学的条件远比他想象得差,不但聘书上写明的月薪与燕京大学聘任他为教授的待遇相去甚远,而且由于学校经费紧张,他虽然名为副教授,却连续4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幸亏还有在上海兵工厂当工程师的哥哥及时帮助,否则苏步青就要靠当东西维持生计了。为了养家,苏步青打算再回到日本去。

风声传到了浙大校长邵裴子耳中。这位惜才如命的教育家当夜就敲开了苏步青的房门:“不能回去!你是我们的宝贝……”邵校长情急之中,这话脱口而出。苏步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千真万确,你是我们的宝贝!”邵校长激动地说。就是这句话,神奇般地把苏步青回日本的打算冲得烟消云散:“好啦,我不走了。”几天后,邵校长亲自为苏步青筹到1200块大洋,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到放暑假时,有了点积蓄的苏步青便到日本接来了家眷。

患难与共,风雨同舟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苏步青和米子在中国的生活刚刚开始,就受到了波动。这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飞机在上海和江浙一带狂轰滥炸,浙大的环境非常危险。校方连夜开会商议,决定搬迁。中午,苏步青正在系里收拾东西,突然一个邮差送来一份特急电报。苏步青打开一看,上写短短几个字:“帝国大学决定再次聘请苏步青回校任数学教授,待遇从优。”苏步青愤然道:“你们侵略了我们的国家还想叫我去?”他气得脸色发白,决定不予任何回复。

几天后,日本驻杭州领事馆一个官员找到苏步青家里。苏步青刚好不在,那个官员以为米子是日本女子比较好拉拢,就说:“作为日本人,不知夫人是否愿意来领事馆内品尝自己家乡的饭菜?我们竭诚以待。”米子当即拒绝说:“我自嫁给苏君,已过惯了中国人的生活,吃惯了中国人的饭菜。”来人只得离去。

过了几天,又有人前来游说苏步青:“你夫人是日本人,你是日本女婿,日本人不会对你不利的。”苏步青当即反问道:“你的意思,就是要我当汉奸?”这话像一把利刃,让对方无言以对。当夫妇俩做好随校搬迁的一切准备后,忽又收到一封来自仙台的特急电报:“松本教授病危!”

苏步青把电报递给米子,他与岳父的关系是很好的,但因牵涉到国家的问题,他不能回去探望他老人家;他想让米子独自回仙台看望父亲。米子听了他的话,低下头略略思考了一会,说出了让苏步青震惊的话:“我不回去。无论如何,我跟着你!永远跟着你!”

患难中的世纪绝恋艰难地迁徙开始了。苏步青挑着担子,一头装着书籍和教案,一头放着年幼的孩子;米子一手提着些简单的衣物,一手牵着年纪稍长的孩子。因为路况不好,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加上交通工具的匮乏,大部分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徒步前进。然而更加难堪的是沿途苛刻地盘查。由于米子是日本人,是敌国的人,每次经过哨卡,值班的军政人员总要反复对米子和苏步青一家进行审查,苏步青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后来还是校长竺可桢爱才,讨得战区长官的一纸特别通行证,方才免去此苦。

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于人口不断增多,苏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8个孩子加上两个大人共10口人,为节省开支,米子一切都精打细算。她对自己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在中国生活的前几十年里,米子居然没有为自己添置过一件新衣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闯进苏家,闹得天翻地覆。苏步青每天被拉上台批斗,他是个自尊心极强的男人,怎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曾想过一死了之。但孩子们拉住他说:“为了妈妈,您一定要挺住。”苏步青知道米子这些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点头答应了孩子们。

把夫人的照片时刻带在身边

“文革”结束后,苏步青执教科研,家里的生活水平逐渐有了提高。但米子因多年操劳,身体每况愈下。1979年的一个周末,苏步青直直地盯了米子好半天,爱抚地说道:“给自己也添几套衣服吧,毕竟……”“我们家有那么多孩子,再说操持家务实在是不需要多做衣服的。”苏步青赶紧堵住了她的嘴:“这样的话你已经说了多少遍了。现在我们情况不同了,孩子们也都独立了,你无论如何也要买件新衣服,并且……”“并且什么?”“并且你也应该回去看看了。”“回哪去?”米子一脸不解。苏步青拍拍米子的肩头说:“日本呀!你的家乡……”说完这句话,他看到米子的眼圈红了,然后伏在他的怀里放声地哭起来……

米子在苏步青的陪伴下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里日本。阔别43年,这是她随丈夫到中国后第一次回去,那种心情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1982年,米子因长年积劳,终于卧床不起了。苏步青每天下午四点半就赶到医院,随侍左右,精心看护。1986年5月,松本米子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1岁。她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苏步青不要伤心,要好好地活下去。

夫人亡故后,苏步青把夫人的照片时刻带在身边,意味深长地说:“我深深地体味着‘活在心中’这句话。就似我的妻子仍和我一起在庭园里散步,一起在讲坛上讲课,一起出席会议……”2003年,百岁老人苏步青就是在对亡妻的这种怀念之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

第五篇:P037算法案例---秦九韶算法教案(共)

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数学所

2013/04/16 Tuesday 09:41 算法案例---秦九韶算法

教学要求:了解秦九韶算法的计算过程,并理解利用秦九韶算法可以减少计算次数、提高计算效率的实质;理解数学算法与计算机算法的区别,理解计算机对数学的辅助作用.教学重点:秦九韶算法的特点及其程序设计.教学难点:秦九韶算法的先进性理解及其程序设计.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分别用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求出两个正数623和1513的最大公约数.2.设计一个求多项式

f(x)2x5x4x3x6x75432当x5时的值的算法.(学生自己提出一般的解决方案:将x5代入多项式进行计算即可)

提问:上述算法在计算时共用了多少次乘法运算?多少次加法运算?此方案有何优缺点?(上述算法一共做了5+4+3+2+1=15次乘法运算,5次加法运算.优点是简单、易懂;缺点是不通用,不能解决任意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而且计算效率不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秦九韶算法:

① 提问:在计算x的幂值时,可以利用前面的计算结果,以减少计算量,即先计算x,2然后依次计算xx,(xx)x,((xx)x)x的值,这样计算上述多项式的值,一共需

222要多少次乘法,多少次加法?(上述算法一共做了4次乘法运算,5次加法运算)

② 结论:第二种做法与第一种做法相比,乘法的运算次数减少了,因而能提高运算效率,而且对于计算机来说,做一次乘法所需的运算时间比做一次加法要长得多,因此第二种做法能更快地得到结果.③ 更有效的一种算法是: 将f(5多x)4项

2x式

3变

5x2形

4x为

3x:

6x7,依次计算2555,55421,2153108,10856534,534572677

故f(5)2677.――这种算法就是“秦九韶算法”.(注意变形,强调格式)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第1页,共2页 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数学所

2013/04/16 Tuesday 09:41 ④ 练习: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2xx3x5x1当x4时的值.(学生板书师生共评教师提问:上述算法共需多少次乘法运算?多少次加法运算?)

⑤ 如何用秦九韶算法完成一般多项式题?

改f(xanxan1xnn1432f(x)anxan1xnn1a1xa0的求值问

写axa)anxanxanxaxa1:

.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一次多项式的值,即次多项式的值,即v2v1xan2v1anxan1,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

.,v3v2xan3,,vnvn1xa0⑥ 结论:秦九韶算法将求n次多项式的值转化为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整个过程只需n次乘法运算和n次加法运算;观察上述n个一次式,可发出

vk的计算要用到

vk1的值,v0an,vvk1xank(k1,2,,n)v0an若令,可得到下列递推公式:k.这是一个反复执行的步骤,因此可用循环结构来实现.⑦ 练习: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x5时的值并画出程序框图.f(x)5x2x3.5x2.6x1.7x0.85432当2.小结:秦九韶算法的特点及其程序设计

三、巩固练习:

1、练习:教材P35第2题

2、作业:教材P36第2题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第2页,共2页

下载秦韶霞演讲稿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韶霞演讲稿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滕大韶演讲稿(五篇模版)

    深山育人无怨无悔武鸣县太平镇希望小学滕大韶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我是滕大韶,现在是广西武鸣县太平镇希望小学一名普通教师。很高兴能够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在大学的校园里......

    王霞演讲稿

    凝望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 1.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凝望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在我们的凝视中猎猎招展。她凝聚着民族之魂,振奋着我们的精神。曾几何时,我......

    平阴县职教中心秦福霞(共5篇)

    职教中心我的家 平阴县职教中心小记者 秦福霞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非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岩石下,这是一......

    秦晓霞--寒假读书心得体会(共五则范文)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 - 秦晓霞 在这个假期中,我读了《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这是是一本有趣而有意义的书。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如下: 在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

    中国梦李韶燕演讲稿

    我的中国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奋斗而精彩。人们赞美青春、珍爱青春,缘于青春是生命中风华正茂的多彩花季,是打牢人......

    秦肯 演讲稿(合集五篇)

    高考渐渐地离我远去了,想起高考前的那段日子,真是叫人怀念。虽然那时天天都很忙碌,但是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在进步,这种感觉真是一种快乐。如果最后还能取得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结......

    秦朗演讲稿五篇

    没有核心团队,你的所有梦想所有蓝图,只能暂时搁浅,你只能仰天长叹…… 当俞敏洪、李阳,不再被当作学校精神的象征;当创业者的感人故事,不再被当作学校文化的依托;当团队的力量真正......

    秦碧红演讲稿

    如果与来生,我还愿做你们的老师 张洪中学 秦碧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此时此刻,站在台上,不由让我想起了2月24日在我们学校举行的那场感天动地,令我们终生难忘的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