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根乡村育桃李--师德演讲稿
扎根乡村育桃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扎根乡村育桃李》
当我一次次看着初升的太阳,一次次看见花儿娇艳的笑脸,一次次听着小鸟的纵情歌唱,我为我是名小学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为选择了这份太阳底下光辉的神圣职业无怨无悔。
但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可不是这样的想法。2010年,我初到林阁小学报到,映入我眼帘的是这样的景象:教室是一栋破旧的二层小楼,校园之路是砖铺路,操场是天然草地,简直可以用“破旧不堪”来形容。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还真不太适应,学校没有教师宿舍,把以前的老教室用砖墙隔开来当作教师的住房。据老教师讲,这些瓦房已建几十年了,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居住条件很简陋;生活也很不方便,买菜要到几公里外的集镇上去买,更为尴尬的是没地方洗澡,只能自己烧些热水“自行方便”了。当时真想一走了之,但面对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挽留,面对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我选择留了下来,并逐渐爱上了这里的老师,这里的学生,这里的校园,爱上了这所乡村小学,爱上了我为之钟情的事业。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紧缺,我服从领导安排,担任五年级班主任,教五年级语文、英语、品德、写字课,还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一周有二十多节课,除了上课、批改作业,还要搞教研活动,一天下来几乎没有闲时间。近五年来,虽然教学任务繁重,我从没怨言,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我吃住在校,早来晚走,与学生同学习、同劳动、同欢乐、共悲伤。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我所愧疚的,就是没有能尽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去年10月,母亲患心脏病转院到郑州人民医院治疗一个多月,我只趁星期天去看望过母亲一次。父母非常理解支持我的工作,母亲说:“我这是老毛病了,你不用担心,现在好多了,你不能因为我的病而耽误工作啊!这里有你哥、嫂照顾就行了。”父亲说:“闺女,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们不怪你······你这样做,爸妈也高兴,你爱工作就是爱我们。”看着母亲消瘦的面孔,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我强忍着泪水默默点头。我为自己有这样知情达理的父母而自豪,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我要用对三尺讲台的大爱而告慰病塌上的双亲,用工作上取得的好成绩来报答我的父母。
杨柳枯了又绿了,桃花谢了又开了,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同事换了一个又一个,转眼几年过去了,我依然坚守在农村,笔耕于课堂。我不会用金钱的尺子来丈量我的价值,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栋梁,但我的事业是栋梁;我不会让我知识的清泉变为一滩死水,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未来,但我的事业是未来。作为教师,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我就像一位园丁,默默地耕耘着自己的土地,静静地培育着满园的桃李,为他们浇水施肥,看他们茁壮成长,闻他们芬芳的花朵,赏他们丰硕的果实。累而充实,苦也快乐。“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青春誓言:扎根乡村,乐于奉献。十年耕耘育桃李,百年笑看春满园。我将始终把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做一个在贫困中恪守信念的乡村教师,在清寒中奋而思进的乡村教师,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的乡村教师!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2016年4月
第二篇:扎根山区育桃李
扎根山区育桃李
——甘谷县六峰镇金坪初级中学教师黄发胜先进事迹
黄发胜,男,生于1968年,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西北师大成教院毕业,数学教育本科专业。甘谷县金坪初级中学教师、党支部书记。1995年他被评为“天水市园丁奖”;1992、2004、2008年三次被评为甘谷县“先进教师”;2007年被评为天水市师德模范教师;2008年被甘谷县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先后十余次被评为乡镇“先进教师”。
他出身贫寒,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学校,在此期间他刻苦学习,在校四年自修完成了大专、本科所有的课程。20岁从师范毕业,出身山区的他深深的知道地处偏远贫困的家乡最需要什么,于是他放弃了进城工作的机会,满怀着对家乡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回到了家乡的蒋坪学校,加入了山区人民教师的行列。
刚参加工作,他看着学生们要到十里地外去读初三,孩子们苦,他急!于是他力主开设了初三级。当时的蒋坪学校有180名学生,9名教师,其中5名将近50岁,他代初三级的几何、代数、物理、化学四科。和学生们在一起,生活就是教学、教学就是生活。那时,人们称他“黄教授”。他上完文科上理科,上完理科上英语。一干就是十年,他辛苦,他心甜!看到蒋坪小学附中连续两年在全县第三名的奖状,他幸福!看到自己多年来十五个科次在全县毕业会考中荣获前三名,他自豪!
1998因工作需要,他调离了蒋坪学校,蒋坪人民热泪相送。在金坪初中他仍然教初三数学、物理、化学课程。有人说在教学质量高要求下,你能胜任这么多课程吗?几年下来,怀疑的目光没有了。他的教学成绩出类拔萃,在学生心目中他是一名好老师,在教师眼中他是一名好同事。
2002年来,日子好起来的村民,认识提高了,对子女的前途也重视了。这样对教学成绩要求也更高,并随之出现了对本校教师信心不足,对子女学习担忧的普遍现象。于是出现了转**,纷纷将子女转到川区、城区,曾经热闹的校园冷清了许多。为此他暗下决心:城区学校能将学生教好,我们也可以,甚至要比他们教的更好!
从此,他开始了常人难以经历的艰苦历程……他每天早早的起床开始备课、打扫办公室,6点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晨读的校园里到处是他的身影,7点和整齐的队伍一起出操,8点在集体办公室批阅作业。红笔在作业本上轻轻划过,脸上的表情时喜时忧,嘴里不停的咕噜:“这小子掌握的不错”!“这乖子还没理解”!于是放学后就会有几个单独辅导的学生站在他面前,他三遍五遍地讲,七遍八遍地问,再看饭桌上的饭已经成了面糊糊……晚上,他又记起几个作业没有完成的学生,又叫到了他跟前……回到宿舍,他的孩子已趴在书桌上睡着了,作业本上还空着几道不会的数学题……
他感动了所有人。起早,他有了伴;奉献,都结成了群;教师工作有了方向,学生学习有了乐趣;老师拼命地教,学生拼命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学校成绩节节上升,从全县后列到第八名、第四名、第二名一直到全县第一名。二十五年来,他教的学生有520人考上了高中、130人上了各类中专、168人上了大学。他所任的初三级总计有十五个科次在全县毕业会考中荣获第三名,有三十多科次在学区统考中荣获第一。通往县城高中的路上,学生几乎排成了队。村民们谈论的话题,不再是打工赚了多少钱,谁家修了新房子,而是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人心稳了,学生多了,现在,这里不仅有慕名转学而来的县城的学生,而且还有陇南的、天水市的、新疆的……
他以校为家,爱岗敬业,工作一丝不苟,二十五年如一日,始终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育人,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以教书育人为乐趣,清心寡欲、安心工作,群众有口皆碑。
青春无悔 誓言无声
——记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优秀共产党员高旭宇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高旭宇老师跟众多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其他教师一样,是平凡而普通的,然而就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十八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践行着“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誓言,在平凡中谱写着一曲曲壮丽的人生篇章。
一、无悔的选择
1995年,大学毕业的高旭宇被分配到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担任初一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登讲台,看着孩子们几十双清澈的眼睛中饱含的信任与崇敬,他年轻的心被深深打动了,一种莫名的兴奋与满足油然而生!他说:“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以十二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干好工作”。抱着这样的心态,从教十八年来,他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将全部的心血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要做一名好教师,光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虚心学习和大胆探索。为此,他认真研读优秀教学案例,尝试先进的教学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一有空就去听课,本校的、外校的,还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光盘,利用空闲时间仔细研读,并且深入到学生中间,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磨砺,他所承担的教学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96年,从教刚满一年,便被学校选派参加市级“评优课”比赛,获得三等奖。这是他教师生涯的第一个奖励,奖项不高,但很受激励。在学习中尝到了甜头后,他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在1998年第一届学生毕业时,他所带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有杨长、柴高洁等多名学生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并因此成为全市最年轻的“园丁奖”获得者。这一切让高老师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一颗年轻的心深深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于是他开始编织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梦,那就是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为学生的明天铺一条七彩的路!
二、心作良田 百耕有余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高老师深爱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学中,他精益求精,深入钻研教材,查找大量资料,精心写好每一份教案。他认为:理想中的课堂是充实而不忙乱,有序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散漫,自己教得省心,学生听得尽兴。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新教材,他与组内同行一道学习新课程标准,收集热点资料,组织教学;带头主讲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撰写教学论文。在探索中前进,在学习中成熟。课堂上他是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课后他是一名潜心教研的求索者。
作为一名站在教改前沿的数学教师,高旭宇还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培养健康而杰出的高素质人才,还是只追求教学重压下的高分效应?”。为了转变数学教学过分强调证明、验算别人的发现与发明的做法,把学生从习题和知识细节中解放出来,他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安排难易适度的练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实行民主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入“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体验研究方法…这一切,高老师做的很辛苦,精彩课堂的背后是许多个不眠之夜,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凝结着无数个处心积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多年的悉心钻研和努力实践,高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赢得了领导同事的认可和学生、社会的好评。学生们说:我们从高老师的课堂中尝到了学数学的乐趣!2000年,再一次参加市级“评优课”,一举获得一等奖。2003年评为秦州区“ 模范教师”。2010年成长为“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和“全国优秀竞赛辅导教师。”并承担完成了一项省级“十一五”教研课题。
三、爱为源头流自深
从当教师的那天起,高旭宇就与班主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八个年头送走了六届毕业生之后,他不无感慨的说:“孩子们沐浴在灿烂阳光下的纯真笑脸,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为了管理好班级,他经常早出晚归,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以至于连家里的妻子、孩子都知道许多学生的名字。学生说,高老师对学生诚心,脾气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可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每事言必行,行必果,特别是对学生的许诺,他一定躬行不二。他同样要求学生真诚待人,说到做到。每届所带的班上都会有几个“调皮鬼”,让许多老师伤透脑筋,但高老师不离不弃,耐心开导教育。每次学生学习有进步或顽强地改掉了坏习惯时,他都会给他们一个慎重、热情、长时间的拥抱。有个学生满怀感激的说“高老师抱我时,我觉得好温暖,就像父亲”。学生们都说:“高老师看似严格,可心肠好。”学生朴实的语言,就是对老师最大的赞扬。
十多年来,高老师为学生流过汗,流过泪;为学生曾急得寝食不安,也曾高兴地彻夜难眠。2004年春天,高老师所带的八年级七班一名女生的父亲癌症晚期,女生因此伤心欲绝,无心学习。他先后三次陪她去医院看望她的父亲,与她弥留中的父亲一道激励她鼓起勇气,努力学习,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在她父亲去世后,高老师更是在学习生活上尽心照顾她,帮助她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争气地考入重点高中,之后又如愿考入中山大学金融系。后来,这位女生在来信中称高老师是她的第二个父亲。2005年,班上一名男生在学校突发癫痫,他父亲又在外地打工,高老师一路背着他去医院求治,病情好转又把他背回七楼的家。第二天孩子的母亲饱含感激给学校送来一面锦旗。
爱为源头流自深,多年来高老师所带的班级连续被评为文明班级,他本人也连续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3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党员”,2011年又被评为“天水市德育先进个人”。面对荣誉,高老师说:“选择了教师,选择了班主任,纵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总能拥有春色满园时的愉悦,投桃报李时的慰藉,这也许正是像我一样的普通教师无悔的人生追求。”
青春无悔,誓言无声!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激励人在物欲横流的喧嚣中,甘于淡泊,恪守信念的精神!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撑人在普通却又神圣的岗位上张扬激情,奋笔书写忠诚的力量。为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为了矢志不渝的选择,我们相信,高旭宇老师将继续在教育之路上执着前进!
学生眼里的“妈妈”
http://www.xiexiebang.com(2012-08-27 22:14:24)来源: 甘肃日报
“老师,让我叫您一声妈妈吧!”对于嘉峪关市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来说,每一届学生中,总有不少学生叫她“妈妈”。2011年,闫桂珍获得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甘肃省先进工作者,2011十大“陇人骄子”,2010年获“宝钢杯”全国十杰中青年教师金奖,2009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09年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然而,相比这些荣誉,这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妈妈”,也许更是闫桂珍最宝贵的财富。
“工作需要我,学生需要我,我的价值在课堂。”从接过教鞭的那一刻起,闫桂珍就这样对自己说。2005年7月的一天,闫桂珍的学生白金平收到了江苏大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由于父亲因病去世,白金平母子靠低保金艰难度日,7000元的学费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得知消息,闫老师把白妈妈请到学校,取出刚刚领取的2000元工资,塞到白妈妈手里。多年来,闫桂珍一直坚持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困难学生。她曾把酒钢公司奖给她的突出贡献奖6万元,全部用来资助和奖励学生。
2003年,闫桂珍的班上来了全校著名的“四大金刚”——4个在学校因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打架斗殴而出名的学生。闫桂珍对他们说:“过去的历史到此结束,让我们一切重新开始。”同时,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这4名学生都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努力学习并鼓励他们帮助他人。一年后,“四大金刚”全部考上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们专程去看闫老师,哽咽着说:“老师,是您给了我今天的一切,让我叫您一声妈妈吧。”
一份辛苦一份甘甜,闫桂珍连续14年带高三毕业班,培养出了3名甘肃省文科高考状元,3名榜眼、7名前十。所教班高考语文成绩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分15分以上,每届高考升学率均在90%以上,其中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达到100%。她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探究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的“十六字”语文教学法;探索出“快速作文训练法”,使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很快,她所辅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
“学生就是我的生命,为了我的学生,我会奉献一切而无怨无悔!”闫桂珍总是这样说。9作者: 李林娜)
第三篇:扎根乡村 情系桃李
扎根乡村
情系桃李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工作在怀宁县最艰苦偏远的xx初中,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拥挤,远离华灯初上、物欲横流的诱惑,远离满腹的雄心壮志。做共和国的诚实本分、勤劳守纪、忠于职守的乡村教育工作者。每天看着学校里枝条发芽、茁壮、衰败,我知道,乡村里的人生就是真实,就是默默无闻,就是在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脚步声中,寻找自己,追逐自己。
情系桃李 从爱开始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在教育的神圣殿堂耕耘多年,我逐渐懂得: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教育要从爱开始。作为一个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生活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倾心谈话,深知学生需要老师的关爱.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共或几个孩子,而是全部学生。我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差生,更是关爱有加。与学生交谈沟通做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受的我发自内心的家人般的关爱,从而搭起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遇到问题,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引导。真的,把爱心给了学生,学生喜欢你,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的效果当然好。在学生心目中,我为人正直,言行一致,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敬业,严厉而又不失同情心,公平且不失灵活性。对留守学生的家长,我也经常与他们通电话,发微信,向他们汇报子女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样,我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了信息还增进了感情交流。孩子进步了,家长也表示致谢。
潜心教研 爱岗敬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一直积极参加省、市、县等各级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充电,紧跟时代步伐,潜心钻研新课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深入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所带的每一届学生都说我留的作业最少,考试的效果最好。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指导Xx同学获安庆市征文初中组一等奖,指导xx、xx两个同学习作在省级报刊发表。
扎根乡村
忠于职守
“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十几年来,我以学校和教育工作为重,忠于人民教师的职守,正确处理和安排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放弃了所有与工作、家庭无关的业余活动,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由于在偏远艰苦的XX初中工作,吃住在校,周末往返。家中大小事务都是由体弱的妻子独自完成,抚育年幼的女儿,照顾年迈的母亲,却丝毫没有埋怨,心里满是愧疚。面对许多实际困难,我坦然处之,对所承担的各项工作都能做到认真负责,充满热情、一如既往,毫无怨言,努力做好。失去了很多,同时也得到了很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本届毕业班,我所带的班级获得了学校最好成绩,35人参考,18人升入省示范高中。我的努力,赢得了组织的信任,给我压了更重的担子;我的付出,获得了家长的口碑,给我带来更多的动力;我的关爱,感受到了学生的尊重,给我满满的成就感!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这次优秀教师的评选是我未来工作的新的起点,我会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师德演讲稿《三尺讲台育桃李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尺讲台育桃李 俯首甘为孺子牛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三尺讲台育桃李 俯首甘为孺子牛》。
前些天,在课堂上跟学生交流古诗,一个孩子学生背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时,我的脑中突然闪现一个人,他在我们乡村学校的讲台上默默耕耘二十载,一心奉献,不求索取,甘心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孺子牛,做学校建设的老黄牛。他就是我们李真庄小学被大家称之为“牛哥”的李方军老师。
初见老牛,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好感,穿着随意朴素,蓬乱的头发下凌乱的胡子也没有修剪。当时心里想:说好的为人师表呢?单从外表这一点上说,这位老师应该就被out了吧!但,实际上是我错了。因为它的形象不会因为穿着打扮在大家心中被扣分,其实他的默默耕耘,他的无所不能早已烙在了大家的心中,成为了学生口中的“牛老师”,同事眼中的“万能牛”。
慢慢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发现看似严肃的牛哥对待学生,其实有一颗温柔细致的玻璃心。有一次下午已经放学了,两个孩子在校门外追着嬉闹,其中一个孩子意外受伤导致眉部鲜血直流,牛哥知道到后立即拿起医药箱去给孩子消毒止血。当时这个孩子害怕极了,牛哥一边止血,一边安慰孩子说:“孩子,不要紧张,伤口不大,一段时间就可以愈合的,相信我。”虽然我是一位女老师,但当时牛哥对待学生温柔的眼神,关切的话语,我是怎样也表现不出来的。后来我问牛哥:“看着你糙汉子一枚,当时怎么会有那么令人温暖的举动呢。”牛哥说:“心疼啊,学校里的孩子都是我看着长起来的,谁磕着碰着我都不愿意看到。”他说这句话时俨然一副父亲的模样,让人倍感踏实。
在学校里,大家还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牛哥锁坏了。” “好的,我马上去修!” “牛哥帮我拿个快递。” “没问题!” “牛哥好热呀。” “快坐下,我给你扇扇!”
“牛哥今天好烦啊!” “你打我两下出出气,行不?” 这,就是老牛。他总能在我们需要时挺身而出;他也总能在我们慌乱时使我们平心静气。在这里,牛哥,我想真诚的对您说一句平日里大家都不常对你说的话:“老牛,谢谢你;老牛,辛苦了!”
在走进李真庄小学将近两年的时光里,老牛身边这样的一群人同样感染者我。为了新校舍的建设,没日没夜围着工地转的张士银校长;十数年如一日,把母爱的光辉洒向每一位学生的田焕英老师;平日里霸气十足,对待学生却如和风细雨般的曹利华老师;工作兢兢业业,连假期都要利用微信群给学生们改作业讲例题的郭培培老师;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生活,却连一节课都不肯耽误的马俊英老师;还有声称自己是“一块砖”的李东合老师,默默无闻的李老师在李真庄校园里向我们诠释了“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的精神……我无比庆幸自己融入了这样的集体,是你们带着我慢慢成长,是你们使我找到了做一位优秀教师的方向,是你们让我明白了何为集体的正能量。在这里,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阐述师德,但是我身边的同事,我们这个朝气蓬勃的集体不正是“师德”的完美诠释吗?
有句话说:“中国的牛,终日绕着石磨,朝着一个方向,走不计程的路。”而我觉得这句话又是在说我们老师:终日围着学生,朝着学生发展的方向,不计付出,默默耕耘着。难道这不是我的同事、在座的大家以及全体中国老师的真实写照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各位的聆听!
第五篇:师德演讲比赛稿潜心耕耘育桃李
潜心耕耘育桃李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潜心耕耘育桃李 一片冰心在玉壶》。
今天我想先从自己说起。
十六年前,阴差阳错,我跨进了师范的大门。那时,懵懵懂懂,还不知所谓的未来,没有别人自小播下的教师梦,我全然无知地闯了进去,却就此与“教师”结下了一生之缘。
七年后,我大学毕业,四年大学师范专业的学习,让我对教育这个高大上的名词有了一些具体的认识,对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了更多的希冀和憧憬。走出校园再进校园,从学生到教师,我开始了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
2006年8月,我被分配到了**中学。怀揣着美丽的梦想,带着满心的抱负,我踏上了教育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
但一开始工作的道路并不因我的热情与斗志而一帆风顺、如火如荼,美好的想法与现实的残酷之间巨大的落差给了我当头一棒。面对班里调皮捣蛋、不思进取的学生,我居然毫无办法。任凭你磨破嘴皮,他们也丝毫不买账。那段时间,我懊恼、伤心甚至流泪,觉得自己付出了满腔真心却换不来点点的理解与支持,内心的委屈一度膨胀。我开始怀疑自己,“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老师?”就这样,做教师的第一年,在自我质疑中,我度日如年,这样的工作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就在我沮丧不已、一片迷茫之时,不仅领导们给了我真切的关怀,还有组里的老师们,身边的同事们更是无私地帮助我,开导我,为我出谋划策,教我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在大家的倾囊相授,倾力帮助下,我慢慢重拾信心,整装再出发。回首当初,蜊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同事们如亲人般的贴心,给了初为人师的我太多的感动与前行的动力。
还记得组里的陈老师、春格老师、高杰老师虽然年龄大了但依然工作一线,以身示范,事事巨细,认真至极,丝毫不输年轻人,在她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任劳任怨、奋斗不止的蜊中精神;永远不忘晓莉、百灵老师做班主任对学生呈出的无限耐心和谆谆教诲,在她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蜊中精神。这样的榜样,真得还有太多太多,虽然我不能一一说尽她们的名字,但每每想起,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她们躬身书海、潜心耕耘的身影,还有那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声声教诲。她们以自己对教育的朴实理解和对学生的真心付出,感染着一代代蜊中人。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我们都不再年轻。组里的老师们都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即将步入或已入不惑之龄,家庭的重担,工作的重压,大家藏在心里从不多言。无数个日子,朝夕相处,亲眼目睹了身边姐妹们的喜怒哀乐,即使面对繁重的工作,大家喊过苦叫过累却从未耽误半分,舍小家为大家的胸怀,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的韧劲是蜊中永远的风景。
十年来,工作上不乏苦恼与困惑,压力与烦躁,紧张与忙碌的生活每一天都在上演;班上淘气任性、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自暴自弃的学生也时常有之,这些都常常让我头疼万分,失去耐心。但是,每每几欲放弃之时,总会想起身边这些不离不弃的同事,不怨不悔的身影,我的内心便增几分坚定——“决不放弃”。
带着对这四个字的坚持,十年来我竭己所能,全心付出,用心扶持和帮助每一个孩子,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决不放弃,即使野百合也会有美丽的春天;也正是带着这四个字,多年来大家一直并肩携手,不懈追求,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跨过了一道道坎,以高度的责任心、真挚的爱心创造了蜊中一个又一个辉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和兄弟姐妹们一起为蜊中的成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回首十年之程,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与绝望,但更多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与感动。十年的辛勤耕耘,十年的默默守望,我慢慢地热爱上了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深深折服于我可敬而可亲的兄弟姐妹们,她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平实的言语最平凡的举动诠释了什么才是有分量的师德。
“潜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就是蜊中人。想起汪国真的一首诗,“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这就是教师吧,奉献着颗颗无私之心,培育出片片桃李芬芳!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