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专题讲座发言稿
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发言稿 下仓镇东太河中小
蒙长建
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尤其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难以关注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和生活需要,片面强调知识的识记。殊不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作为教师,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今天,我就谈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
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已成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重要部分。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包装”,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是教师的业务权利。对于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取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真切地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积极合作、真诚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小数乘除法”时,如果整节课都让学生列式计算,学生势必感到厌烦,就会出现练得越多错得越多的局面。利用农村小学生经常帮助家长买东西这一实际,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如计算一次去购物“每袋食盐1.20元,每袋洗衣粉3.50元,买2袋食盐和3袋洗衣粉一共要花多少钱?每颗泡泡糖0.30元,12只颗多少钱?2元钱可以买几颗?还剩多少钱?”等,这样的问题学生越算越有趣,他们不仅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还会进一步互相编题来算。
三、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
弗来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农村小学地方实际,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来组织教学。让课堂变成社会生活的舞台,学生们在充满新奇的课堂中大胆地进行着创新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水缸(长方体的)、木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并进行比较。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总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密不可分,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深入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准确把握数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发展。
以上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也期待各位同事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活动发言稿
下仓镇东太河中小
蒙长建 2014年10月
第二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数学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必需的数学素养之一,是学校教学的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使之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如何有效的、合适的运用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努力探索和实践的主题。
一、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个个方面。”因此,数学应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数学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整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结合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不断重复”,再进一步举出周一到周日每周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许多概念都是由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很多概念的教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所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数学概念来,可以逐步的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速度×时间=路程”中的“速度”和“路程”这两个概念部分学生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前,结合体育课举行了一次25米赛跑比赛。课堂教学时,联系比赛活动,帮助学生区分“速度”与“路程”这两个的概念。
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贴近数学,发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体验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让数学回归生活。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来为我们服务。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学会了运用,才能算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用”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意识的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创设一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或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知识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
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去测量和计算自己的房间面积或者床铺的面积,让学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并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或者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设计一些小东西。学习了平均数,可以让学生试着举行某些比赛,让学生试着去计算,去当个小裁判。
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由于感性知识较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在提醒着我们,数学教学要更注重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习了长度单位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各种测量活动,进而加深学生对不同长度单位的理解,在巩固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方法的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获得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数据。而我们也在这个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测量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曲沟镇武旺小学
李露杰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看,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音乐课中“感受与鉴赏”教学的生活化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塑造美的心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真心鉴赏音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调动多个感知通道,交流互动,升华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感受与鉴赏”教学生活化可
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感受与鉴赏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和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才会使他们享受鉴赏音乐的无穷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激趣”:(1)用讲故事、猜迷语等方法激趣;(2)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趣;(3)用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激趣。如小学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首先随着动画VCD音乐进行演唱,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感受。这种教法使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2、用为乐曲起名字、编故事的方法,抒发独特感受与见解。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像的空间。让学生为音乐取名字、听音乐编故事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想像,鼓励学生表达对所听音乐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想像,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
3、用画、舞、颂、奏等多种形式交流互动,升华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如听)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感受与鉴赏音乐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愿意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边听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想像、绘画、讨论发言、表演等,使他们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各显其能:能画者则画、能舞者则舞、2 能说者则说、能奏者则奏,扬长避短,充分表现自己。然后再让学生完整地复听一遍音乐,使学生对乐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如教小学三年级音乐《春天在哪里》时,在学生学习完歌曲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分组表演这首歌曲,然后再让同学们表现春天,把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画出来,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有的画太阳照耀下的小花、小草,有的画柳树、小河,有的还画了爱护花草的牌子,这样同学们的展示了出来,个人综合能力也提高了。
二、“表现”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其中的“演唱”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小学生最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演唱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教案,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师生共创欢乐瞬间,在演唱中共享快乐,定能使学生自信地演唱,并能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表现”教学生活化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
1、用游戏导入,在游戏过程中解决歌曲难点。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好比是骨骼。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 3 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语言节奏,动作节奏的训练。在练习时,把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穿插起来,克服单纯节奏训练的单调,乏味之弊端,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仅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在教节奏时,把二分音符、节奏比作爷爷走路,四分音符、比作爸爸走路,八分音符、节奏比作小朋友走路。老师讲“看!大路上来了一位老爷爷!”这时全班小朋友就拍打“×—”这一节奏。边拍边讲“走呕,走呕!;老师讲“小红的爸爸是一位年轻的解放军,你们看,他走路多精神啊!小朋友就拍打“××”节奏,边拍边讲“走、走”;老师讲“瞧!小红高高兴兴地放学回家了!”小朋友就拍打“跑跑”节奏,在这三部的基础上,老师又讲“老爷爷、小红的爸爸、小红走到一起来啦!这三种节奏由三组同学同时拍打,这种在走走、拍拍、讲讲、玩玩中使三种节奏合在一起很快地掌握了。为今后学习多声部合唱打下了一定基础。
2、设置“艺术大擂台”,师生共创欢乐瞬间。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虽不很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却较强,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当他们学会了一首歌曲后,总希望老师能让他(她)上台演唱。在歌曲演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设制一个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演唱大擂台”:根据歌曲适合的演唱形式或师生竞赛、或小组竞赛、或男女生竞赛、或个人竞赛,并由师生共同讨论评出三个奖项:金百灵、银百灵、铜百灵。比赛时或老师唱一 个声部学生唱一个声部;或老师指挥分声部合唱、学生伴奏;或歌、舞、乐同台表演。每种比赛均有评委和观众。艺术大擂台既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同学参与演唱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熟悉巩固了歌曲、加强了对音乐的表现力,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
三、“创造”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美国的科尔曼经过进行“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设计了一套以儿童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让儿童返回原始的自然音乐环境之中去,从最原始的音乐活动起步来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如何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手段把音乐创造活动附诸于教学实践?我们可借用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经验,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为歌曲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像,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小燕子》一课时,我问同学们: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向南去,春天回来早,猜一猜它是谁?谁能上台表演一下它的样子?学生顿时就来劲了,课堂气氛随即活跃起来,同时还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教学效果非常的好。
2、为歌曲改编歌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唱《粉刷匠》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粉刷匠》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我是一个值日生》:我是一个值日生,工作很负责。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干净。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飞舞忙。哎呀我的两只手,酸呀酸死了。有的同学创作的却是《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飞行员》、《我是一个小警察》等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3、自制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当一首歌曲学会后,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拓展思维空间,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乐器。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附诸于教学实践。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是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教学观念,又 6 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考察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向度。对此的认识,我将在进一步探索中不断深化。
第四篇:例谈生活数学教学
例谈“生活数学”教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我们教师应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数学意识 作为教师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六一节去儿童公园玩,我让学生观看儿童公园几个游玩项目的录像,然后了解学生想要知道什么,接着根据学生所说出 示价格表问:“你想玩哪些项目?根据你的玩法,算一算共需要多少元?”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有的项目可以和别人合作,因此可以减少开支。我再问:“如果每人给20 元的游乐券,你能设计一个游玩方案吗?”这节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情景为背景,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观看录像→出示价格→设计方案→ 解决问题等有条理的教学程序中,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教学规律。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在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这样采用从儿童游玩中学习数学,使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气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数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这类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注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主动思考。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前几天,我留了个问题给学生:孙老师有 45000 元钱想存银行,三 年内不花,请同学们帮忙替老师设计,如何存钱合算?这样,学生们自己去了银行,了解利率,存款方式,注意事项等。自然,他们想要知道什么是利率及有关存款的内容等。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如何来解决问题的,从而使同伴知道如何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逐渐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十分的重要。
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理解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我曾经让学生做过这样一题: 180-98 =180-100+2,学生对减 100 时要加上 2,难以理解。于是,我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孙老师带了 180 元钱去雄城超市买了一盒98 元的青春宝,准备给妈妈吃。我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80 元减去100 元),营业员找回2 元,(应加上2 元)。所以,多减去的要 2 应该加上。经这样一说,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 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学生都理解了为什么要再加2。在以后的加减简便运算中,他们也都能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自己获得经验支持。实践与理论的辨证统一,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创设数学情境,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那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关键之处还是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数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我联系江丁丁同学生活实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杭州出差了,江丁丁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江丁丁一共数了多少天?他们思考了后,出来的答案有好几种。我就让他们来个辩论,陈述认为自己的答案对的理由。大家振振有词,最后每人都有道理,都让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心服口服。在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当然也是多样化。在这次陈述中,我相信他们都能从生活中学, 又用 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不断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总之,教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地做到学生活数学,过数学生活!
第五篇:谈地理教学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谈地理教学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 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 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比较多,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挖掘地理课中的历史知识,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知识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 掌握。
一、在备课时,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研究,使其纳入地理知识的体系之中,建立地理、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例如:讲述世界主要航线时,可联系新航路的开辟等历史知识。如:“四个人两条路 线绕地球一圈”、以及“好望角”、“西印度群岛”、“麦哲伦海峡”、“火地岛”名称的由来;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印度(天竺)、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叶卡特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伏尔加格 勒(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等古今地名的演变。我国六大古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北京始于西周蓟城、春秋时代即成为燕国的国都,以后成为金、元、明、清各朝代的首都;西安(今长安)始于西周的镐京,以后成为秦、汉、隋、唐各朝首都。洛阳始建于西周初期,自东周以来,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后周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开封在战国时 代是魏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朝代的首都。南京始于战国金陵邑,以后成为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首都,此外,明朝初年、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 都于此。杭州始于秦钱唐县,到五代成为吴越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南宋的首都。六大古都至少都已经有了二 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水利工程讲述中的历史知识有: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 灌溉工程都江堰;秦朝史禄负责开凿了灵渠,勾通湘江和漓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隋朝大运河 的开凿等。
另外,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发掘人头骨化石,测定为二百多万年以前的遗物,因此推断人类在二、三百万 年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与教材第四纪出现人类相吻合。
我国从夏朝开始制定了“夏历”;商朝人们认识许多星座,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春秋时 代鲁国天文学家经观测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实测得出了子午线的 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测得子午线长度。„„备课面广,讲课内容就丰富,就会造成良好的地理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地理课教学过程中,要精选与地理课堂内容相关联的历史内容。巧妙地与地理新知识加以联系。这样 联系历史,反映现实的地理知识,突出了地理教学的特点。如讲述东欧政治地图的变化时,可简介俄国在17世 纪中期,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18世纪,俄国夺取了芬兰湾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区,然后向东扩张一直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19世纪沙俄又从伊朗手中夺取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把外高加索完全并吞了。鸦片战争以后,沙俄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和新疆大片领土,共侵 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我国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沙俄侵占后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从19世 纪20年代起到80年代,沙俄逐步侵占了包括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塔吉克人居住的 中亚、西亚广大地区。从1922年至1940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先后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为一个统一国家,首都莫斯科。从1990年3月到1 991年12月,苏联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外,其余均先后 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从而改变了东欧的版图。1990年10月3日,战后分裂长达41年有德国统一,南斯拉夫199 2年“一分为五”,因领土、民族等原因,爆发了“波黑战争”,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末也恢复战前的两个国家。在教学中较好地联系上述知识,能起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增添学科趣味性 等方面的作用。
三、地理教材的许多内容,从历史角度举例联系,更能确切地表述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现象。运 用“洋流”知识,可进一步讲解国际人口迁移;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的“三角贸易”,欧洲的奴隶贩子利用 洋流运输贩卖黑人到美洲,归程利用加那利寒流到非洲,中程利用大西洋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等到美洲,归程利用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回欧洲。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航海七次,最 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除当时具有的先进航海技术和帆船外,还借助于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内容,可结合讲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并提出太阳系学说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把哥白尼学说更推进一步,认为大自然是无限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明了“三定律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制造了天文望远镜等知识。
景观地理知识中,可适当讲述云冈石窟是南北朝统治者为了宣传佛教而开凿的,教材封面是第二十窟里一 座高达十三点七米的大佛像,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当时著名的石窟还有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隋唐时代又 开凿了甘肃敦煌莫高窟(又叫千佛洞),莫高窟里的雕像、壁画等都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
农业方面可联系下列知识:在我国古代半坡氏族时期进入原始农业阶段,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栗,是世界上 最早培植栗的国家。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他们用骨耒翻地种植水稻,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美洲的印第安人较早地培植了玉米、甘蔗、马玲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