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讨

时间:2019-05-14 19:3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文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文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讨》。

第一篇:中文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讨

中文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讨

摘 要 由于受到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应扮演的角色即使在现代社会仍然饱受争议,在各行各业都存在着男性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现象。这种性别歧视现象也广泛的存在于新闻报道所使用的语言当中。本文试图从性别歧视在新闻报道中的不同表现入手,探析如何避免歧视性语言的出现。

关键词 新闻语言;性别歧视;平等意识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012-02

新闻语言自人类社会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闻语言是文字在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编码方式,而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在编码过程中语言所要表达的意图发生改变或遭到误解,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不同层次方面的语言歧视。在所有已知的语言体系当中,性别歧视可以说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语言歧视现象。在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歧视一般是指在不是必须的情况下,在能力、秉性及职业等多方面将女性和男性加以区分或强调。语言性别歧视的表现

1.1 男性中心论

汉语是一种有性别的语言,这种性别首先就体现在人称代词和部分名词的选用上。在中文的新闻语言中的男性中心论主要体现在选用词汇的词序和语义上。首先,在长期以来形成的语言习惯当中,几乎所有有关男女性别的词汇都是男先女后,例如兄妹,夫妻,男才女貌等。在男性为主的社会里,社会结构概念和人们的认知角度都倾向于男权化,人们的经验结构随之也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从而对词序产生强制作用。其次,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如果新闻当事人包含两种性别,在代词的选择上多数会选用男性的“他们”来笼统涵盖当事人的性别。如果在不确认当事人的性别情况下,新闻报道中多数习惯选用“他”而不是“她”。这种词序的安排和笼统包含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潜移默化的给读者造成了一种以男性为主体的认知。再次,在语义上的歧视主要体现在一般和男性相关的词汇都是中性词汇或隐含褒义,而女性相关的词汇则大量含有贬义。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娘炮”、“寡妇”“女流之辈”等词语都过分强调女性性格特征中负面的一部分,认为软弱、贪婪、充满消费欲望是女性的共同特征和代言词。另一方面把女性看作是男性的附属品,只有具备了男性性格中坚毅的品格的女性才是杰出的。如中国网一则标题为“埃及著名交际花被捕 系军方领导人赛西的狂热粉丝”报道,在标题中使用了“交际花”这一词语,交际花多指旧时在社交场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含有轻蔑意义,虽然现代有时也用来指代妩媚且交际能力强的女子,但是此处用在新闻标题中过分强调女性的交际特征,并且在文中使用了诸如“恶毒”“放荡”等形容词对其进行描述。看看新闻网的一则新闻标题为“赵丽颖吃醋陈晓约袁珊珊 撅小嘴当场变身母老虎”。“母老虎”这一词语也含有贬义,多用来形容泼辣剽悍的女人,出现在标题中表达的是对女性的一种刻板印象。诸如此类词汇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而且往往是隐蔽的,甚至是连女性本身也难以察觉其中的歧视意味。

1.2 女性外貌特征强化

在新闻报道中女性的外貌特征常被放大或强化,把可观赏性作为女性最重要的社会价值之一。“蛇蝎美女”、“性感尤物”、“红颜祸水”等用来形容女性的词语多数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美貌与否都是以男性的审美标准为尺度进行评判。“女神”、“小花旦”、“女汉子”等词汇在新闻中的频繁出现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歧视现象。多次担任总理记者会首席翻译的张璐也因为其才华外貌出众而出现在各大新闻报道中,而这些新闻报道几乎都在标题中给“张璐”这个名字冠以“美女翻译”的修饰性定语,相对于她的才华,媒体在报道当中首先提及的却是她的端庄典雅。以下是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所使用的一些标题。

“总理记者会美女翻译张璐迷翻网友” 中国青年网

“美女翻译张璐现身总理记者会 依旧高大上 ” 扬子晚报

“两会美女翻译引关注 冷艳干练神似赵薇” 新快报

可以看出,女性出众的外貌才是能够吸引大众的话题,相比之下女性的才能和学习力经常在报道中被淡化或忽略。

1.3 女性角色标签化

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新闻报道中,女性的角色往往更容易被标签化,教师、护士、家庭主妇等作为传统的女性角色被广泛认可,而对于身居要职声名显赫或是独树一帜的女性大肆报道,似乎女性的成功或失败相对于男性来说都是异常的。英拉作为泰国历史上第28位总理,她的上任与职务解除都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题材。而在所有与英拉有关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见到“首位女总理”、“美女总理” 等词汇的出现,而且绝大部分会作为定语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在有关女性政要的新闻中,媒体更关注的是她们的性别,容貌与家庭等因素。这种对于国际政要的女性身份的特殊强调,实质上是对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一种不公平对待,因为在整个社会的整体认知中,“总统”“总理”等一般被默认为男性词汇,而实际在语言学中这些词语是中性的,并没有性别标记。包括像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韩国总统朴槿惠、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女性国际政要在许多报道中所扮演的都是一个“突破自我”的女性形象,因为这与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冲突。再来看一些新闻标题:

“铤而走险骗钱财 家庭主妇成囚犯” 法制网

“温州大妈聚众吸毒 寂寞是主因” 中国妇女报

“贪官情妇成高危人群 为何还有女人趋之若鹜往上扑” 中国网

不难看出,在这些新闻标题中,无一不把女性的社会角色标签化,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形成这样的一种思维定式:女性的角色应该是母亲,所有女性的身上都散发着母性的光辉,生儿育女是每个女人必须经历的人生过程;女性的角色应该是家庭主妇,洗衣做饭操持家务是女人在家庭生活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女性的角色应该是被称为“白衣天使”的护士,长相姣好,轻声细语的呵护每一个病患。在有关贪污腐败案例的报道中,“情妇”、“小三”、“二奶”等词语更是成为高频词汇,把官员贪污腐败的发生与女性的作用联系起来,夸大或强调女性在此类案件中的负面影响和作用。这些词汇的选用都是语言性别歧视的一种体现。结论

人们对于周边生活世界的认识大多数是来自大众传媒,新闻文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建构。所以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应该正视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树立平等公正的思想观念,摆脱刻板印象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在议题选择上还是遣词造句上,都应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感受和利益。对于每一篇新闻报道都要仔细斟酌其所运用的词语是否有言外之意,是否是在真正客观公正的反映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要在不断的新闻实践基础之上总结经验和方法,提高对可能出现的语言性别歧视的敏感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更加温和客观的传播方式体现出大众传媒对于社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徐莉.传媒语言的性别歧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1).[2]孙书蝶.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歧视[J].新闻爱好者,2003(3).

第二篇:浅谈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

浅谈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

中文摘要

性别歧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会在语言中得到折射。本文介绍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的种种表现形式,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和文化根源,并总结了在英语语言运用过程中消除性别歧视的方法。关键词: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产生原因;消除方法

Abstract

Sex discrimination exists in all the social systems and countries, and as a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it is surly reflected in language.This paper lists out different forms of sex discrimination in English, analys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auses of such phenomenon and summarizes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of eliminating sex discrimination in English speaking.Key words: English;sex discrimination;causes;methods of eliminating

引言

在社会生活中,语言对男女一视同仁,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在人们不断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一种表达方式,语言必然会反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性别歧视是以性别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歧视现象,«朗曼英语词典» 对“性别歧视”的解释是:“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美国传统字典》的定义是“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虽然它可以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也可以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歧视。但是“性别歧视”通常是对女性的歧视,是人们对女性的偏见和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反映。“女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the weaker sex/the second sex,是男性的陪衬和附属品。即使在标榜人权,平等的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是如此。而现代女权运动轰轰烈烈的发展形势正是对这一不平等现象的反抗和反映。”[1](P80)从而在语言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性别歧视语,英语也不例外。

一、性别歧视语言现象

(一)人际称谓

亲昵称谓

在西方,男性上司称呼他们的女性下属时可以用一些表示亲密关系的昵称,如sugar, darling, sweetie, girlie;反过来,女性下属却不能用这些昵称来称呼她们的上司,而且女性上司也不能如此来称呼她们的男性职员,可是,陌生男子或非亲密关系的男子却可用昵称来称呼女子,这说明在英美社会女性比男性社会地位低,受到的尊重比男性少。[2](P74)姓名称谓

在西方 ,女子婚前一般用父姓 ,婚后改用丈夫的姓 , 例如 :在西方婚礼上 ,新郎新娘步入教堂时 ,牧师宣布:“I now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婚后的男子依旧是man ,而婚后的女子则由Miss变成了wife这种现象不乏女权主义者和职业妇女。”[2](P74)当时的美国总统Bill Clinton的夫人Hilary Rodhamon也在为自己的 ,即支持已婚女性不仅

应当标注夫姓 ,而且只应当标注夫姓 ,而不应继续标注父姓。尽管Hilary Rodhamon本人是一位女权运动者 ,但她还是把自己的名字根据丈夫和自己的政治需要, 先从Hilary Rodhamon改为Hilary Rodhamon Clinton, 最后改为Hilary Clinton。但是, 不管怎么改, 都不能超出如下选择: 要么跟父亲姓, 要么跟丈夫姓。这种以丈夫的姓冠之于前的称呼 ,表明妇女出嫁后就成了丈夫的私有财产, 是属于丈夫的, 因此无法得到与丈夫平等的权利。未婚女性用Miss冠以父姓, 已婚的用Mrs.或Lady冠以丈夫的姓氏。

指代称谓

1)提到男女双方时,双方不是处于平等地位,而是男先女后。

King and queen, brother and sister, father and mother, boys and girls, husband and wife, Adam and Eve, man and woman, Mr.Lucas and his wife Louise.2).一些形式上没有男性标志的词意,人们习惯上把它们当作是男性词看待。

英语及其它讲英语国家的人习惯认为 professor, doctor, lawyer, surgeon, barrister, magistrate 等为男性,当我们听到有人说:My cousin is a professor 时,多数人会断定professor为男性。若要说明这些词是女性的,一般可在前面加上woman, lady, female 等 修饰语。如:woman professor, lady doctor, female worker等,这些所谓的中性词的用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旧社会中地位较高的职业为男子所垄断,相反地teacher, nurse , secretary, model 等人们一般认为是女性,如为男性时前面要加上male或是man,如:male nurse, man teacher。这些习惯除了历史现实情况有关,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偏见。

(二)词语发展

首先,表面上对应的词,含义却往往褒男贬女在英语中往往通过对女性名词的恶化来达到性别歧视的目的。几乎所有的女性名词都带有贬义,如queen, lady, mistress, madam等,其贬义为“雌猫”、“情妇”、以及“鸨母”等,而与之对应的king, lord, master, father 等词,如将他们的起首字母大写即可升格为“上帝”、“基督”、“主”、“神”等意义。

其次,英语中常用一些动物的名称来指称某些女性。

比如:bat(贱妇,丑妇,妓女);dog(丑妇,贱妇,没有成就的女人,妓女);chicken(见面熟的年轻女人);cat(恶妇,包藏祸心的女人,可卑的女人);cow(子女多的女人,肥胖而不整洁的女人,经常怀孕的女人,妓女);mutton(放荡的女人,做少女打扮的老妇女,妓女)。

并且,英语中还有一些带有轻蔑色彩,专指中老年妇女的词汇。

比如:trot(老太婆);hen(爱管闲事或嘴碎的中年妇女);warhorse(粗声大气,肥胖固执的女人);crone(干瘪皱皮的老太婆);hag(爱做坏事的老丑妇);witch(老丑妇);biddy(长舌妇);harridan(面容枯槁,脾气暴躁的老妇)。

(三)谚语运用

理性类

宋朝黄六鸿《福惠全书,弄名部》载:“妇人水性杨花,焉得不为所动”,诋毁女子“用情不专”,“缺乏理性”,在英语中就有相类似的谚语。

Long hair and short wit.(头发长,见识短)

When an ass climbs a ladder, we may find wisdom in women.(若要女子有才智,除非毛驴攀上树)

言及女子“感情游移”“二三其德”的有:

A woman’s mind and winter wind change a lot.(冬天里的风,女子的心胸---变化异常)

Women, wind and fortune are ever changing.(女子,风向与命运,翻天覆地无常态)

婚嫁类

A fair face is half a portion.(姿色艳,嫁妆半)

When the candles are out, all women are fair.(烛灯熄,无妍女)

Daughters and dead fish are no keeping wares.(女大不中留)

Marry your son when you will, your daughter when you can.(娶媳不忙,嫁女宜速)

There are many good women, it’s true;but they are in their graves.(世上好女实在多,可惜都在坟里卧)

He that has a white horse and a fair wife never wants trouble.(倘若妻俊马俊,一世难得安静)

性情类

一代文豪莎士比亚曾云:“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Frailty, your name is woman)弱女子的典型形象特征是“泪水涟涟”。

Woman is made to weep.(女子生来好哭)

Nothing dries so fast as a woman’s tears.(易干不过女子泪)

Woman is made of glass.(女子脆复弱,象是玻璃货)

Glass and lasses are brittle wares.(少女嫩脆,瓷杯易碎)

(四)职业中的性别歧视

许多表示职业的名词,如engineer ,pilot, scientist ,writer, doctor,pilot, scientist, engineer, pilot等对男女都适用,本来是中性词汇,本身没有性的区别。“由于历史上男性长期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人们习惯把它们与男性联系起来。”[3](P210)如要特别指女性从事相同职业时,往往在前面加上female, woman lady, 从而使女性职业名词在外在的形式上呈现出“有标志性”,如woman doctor, female pilot, woman scientist, woman lawyer等。而行业名称冠以男性标记反而不符合语言习惯,但男保姆、男护士除外。只有一些地位较底的职业,如nurse, secretary等,传统上让人联想到女性,而与男性无缘。这种习惯除了与历史和现实有关,也可以说是一种性别歧视。

二、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男性一直被认为富于创造力。在《圣经》里,创造世界的耶和华为男性,而耶和华创造的亚当亦是男性,亚当的妻子夏娃只不过是亚当一条肋骨的衍化物,这一传统观念就把创造力固定在男人身上,后人便有了“男性的特质是创造力的天赋”的说法。并且在圣经《创世纪》关于上帝造人的神话成了语言起源学说的联想依据。“在他们看来,既然上帝造

了亚当这天下第一个男人,语言中的“性”范畴就应将阳性置于首位。如果把两者的顺序颠倒过来,就不符合语言习惯。” [4](P132)英语语法并没有规定“先男后女”的语序,但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习惯中,大都以男为先,女为后,女性只能是跟随在男性后面的第二性别。男先女后的语序是如此常见,以至于反过来如说woman and man ,she or he等则会令人感到不习惯。

(二)、社会原因

性别歧视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由于男性的肌肉比女性肌肉发达,又不生育,于是他们担当起打猎、耕作的角色,妇女体弱、要生育,所以负责照顾孩子、料理家庭、采集食物等。那时,男女角色虽然不同,但还没有一方价值高于另一方的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子逐渐从事更多的农业生产活动,占据了主导地位,妇女的地位随供给食物能力的降低而下降。”[5](P113)到了中世纪时期,妇女由于能生养孩子,能为土地所有者生养合法继承人,她们成了地主丈夫的宝贵财产。为了使妇女处于这样的地位,统治者便借助法律令女性屈服和受制于丈夫,于是,各种约束妇女的各种社会规范和习俗开始形成。在漫长的父系社会里,妇女地位低下,依附男性,受制于男性,这种观念逐渐根深蒂固,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直到二十世纪,妇女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社会化偏见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社会群体,父母,亲友,伙伴的言传身教和大众传媒(广播,电影,电视,报纸)获得的。人们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也是从父母,亲友或群体的交往中直接获得的,或通过大众传媒获得的。在英语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女性的语言歧视已经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比如,人们一看到或听到“virgin”和“prostitute”这两个词,首先想到的就是“处女”和“妓女”的意思,而很少想到它们还分别可用于指“处男”和“男娼”。

(三)、生理原因

记的有人写道:在医院的育婴室里,每个刚出生的婴儿的小床上都有说明性别的标记,上面清楚写着:“I am a boy”或“It is a girl”.这里男孩的称呼是I, 而女孩却用it。在婴儿还不知道什么是语言时,而在他们的身上已深深打上了文化和语言的印记。在英语中用男性物主代词his指代包括女性在内的任何人的现象也不胜枚举。例如Has everyone completed his

assignment?还有Everyone should do his best on the exam.这里的his已经包括了女性在内。虽然女性享有就业、选举、教育等等同男性一样的权利,然而女性仍然处于社会的边缘,被认为是“弱者”(the weaker sex)和“他者”(the other);男性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6](P210)根据1980年的联合国统计,男性拥有世界资源的99%,而女性拥有的资源不到1%。“因此说,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有长期的社会历史根源。”[6](P219)

三、消除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美国女权运动的高涨,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其中核心问题有两个:如何直接剔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词(sexist words);如何消除第三人称代词泛指而引起的性别歧视问题。我们从英语性别歧视词的转换方式和如何选用恰当的人称代词来消除性别歧视问题的对策这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性别歧视词转换成无性别歧视词(non-sexist words)的方法尽量使用那些包括两性在内的词,即无性别歧视词,例如:immigrant, voter, officer, coach, church member, grandparent, employee, testee, patriot, customers, dealer, clerk, civilian, politician, tutor, etc.2.以阴性词缀-ess, ette, rix和enne 结尾的词要避免使用并改成无性别歧视的词缀:-or, an, er或ist。例如:actress →actor, administratrix →administrator ,suffragette →suffragist, usherette→ usher ,comedienne→ comedian.3.写信时,如果不知道收信人的具体性别时,最好不要使用传统的Dear Sir, Dear Gentleman, Dear Madam, 可用工作职称代替以免出现差错。例如:Dear friends of the library, Dear Madams and Sirs, Dear personnel officer, Dear Committee Member, Dear Agent, Dear Director.(二)、规避第三人称代词泛指所引起的性别歧视问题的对策

1.采用复数形式

Sexist: When bathing a baby, never leave him unattended.Revised: When bathing a baby, never leave them unattended.2.用We/us/our改写原句

Sexist: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ies,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s.Revised: From each of us according to our abilities, to each of us according to our needs.3.改用第二人称

Sexist: No man knows his true character until he has run out of gas, purchased something on the installment plan and raised an adolescent.Revised: You don’t know what your true character is until you have run out of gas, purchased something on the installment plan and raised an adolescent.4.改用被动语态

Sexist: One who, when he has the choice of two evils, chooses both.Revised: One who, when given the choice of two evils,chooses both.5.用 he and she/ his and her ,但是使用的次数不宜太多,否则会造成用词累赘。s/he仅仅可以用于备忘录(memos),便条(notes),或者非正式的交谈之中。

6.用名词或上下文中用过的同义词替代

Sexist: To find a friend one must close one eye, to keep him, two.Revised: To find a friend, one must close one eye, to keep a friend, two.7.采用交替使用阳性和阴性来达到平衡

例如:A young child is often persuaded by advertisements to buy what he sees on television.When the child does shopping with a parent, she sees the product on the shelf, remembers it, and asks to have it.(三)、英语教学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新创立的中性表达法,学校和教师在语言的习得、文化的传授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改变对女性的否定态度,语言的改革也是重要的一环。语言教师同样也肩负着一份神圣的使命。在英语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尽量避免带有性别偏见的语句。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女权运动后英语中出现的新词、新用法传授给学生,有意识地加强性别平等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变化、语言动态。应该强调妇女不应该被忽视。女人们每天在生活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没有女人就没有男人的成功。女人们用自己的智慧竭尽全力使每个家庭生活更丰富多彩。

四、结论

在使用上面谈到的方法、对策时,我们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具体使用那一种方法、对策要取决于它能否使我们的写作、会话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正如以前女性主义思想家认为,女性与语言疏远太久,与她们的女性经验疏远太久,使她们不能将自己的经历符号

化。”[7](P331)传统的标准句法和确定的文类都代表父权制话语结构。因此女性主义试图找到新的语言和新的文学形式对女性现实做出反映。她们批评并激烈地改变既存语言,大胆地

进行创作实验,使用新词、新拼写、新语法结构、新意象和新隐喻以远离父权语言的权威结构,为女性寻求一片新的话语空间。女性主义的口号之一就是“妇女通过语言获得完全的解放”。而且,“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语言中所折射出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由语言符号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必然反映。”[8](P287)语言本身是中性的,但语言的使用者却可以按照其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赋予语言一定的语用色彩。若要消除语言包括人际称谓系统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首先需根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语言的变革只有在社会变革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女性要获得自身的真正解放与不平等要做不懈努力。语言对社会的反映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旧的歧视清除了,新的歧视还会反映到语言中来。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真正消除,只能寄希望于在社会现实中,男女真正的平等。“索绪尔认为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还是思想的载体,没有语言作为载体和工具,人的思维也就无法发展。”[9](P267)性别歧视的改观不能等待男权的施舍,要女性自我的觉醒,要女性自己的参与。在强势和弱势文化的交汇中,同样需要弱势文化自身的努力。强调性别差异的重要性是必要的,但它只是过渡性的,女性不能只作为女性说话,男性也不能只作为男性说话。要走出性歧视的误区,出路在于语言的中性化,而实现语言的中性化,在于不断提高语言觉悟。因此,“女性运动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不是依靠女性自身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世界范围内广大女性的团结,更需要寻求作为人类另一半的男性的支持与配合,因此更有必要加强与男性的沟通和协商。”[10](P113)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蒋桂红.谚语视野里的性别歧视[J].宁波大学学报, 2004, 第1期。

[3] 朱伯通等译.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

[4] 穆凤良,李秀萍.英语中的性歧视与中性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6] 让•雅克•卢梭.洪涛译.论语言的起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 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8] 柏子明.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女权运动对英语的影响[J].四川外语学院学式化报,1999。

[9](美)埃莱娜•肖瓦尔特.走向女权主义诗学.《新女权批评》及序言[M].纽约:潘修恩图书公司,1987。

[10]朱跃.论英语词义的变化和使用所反映出的对妇女性别的歧视现象[J].四川外语学院,1995。

第三篇:浅谈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中文系

黄梦云 指导教师

宋慧勋

摘 要

在如今的商品经济时代,广告借助各种传媒,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性别歧视这一问题在广告界呈现出一种过度扩大化的趋势。现代社会中广告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们的视野。针对广告中大量的以女性为主要看点的现象,本文主要选取电视广告来加以分析。本文通过对一些认为广告大量存在性别歧视现象的观点进行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这种现象,希望借此硬起更多的社会关注,从而改变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广告;女性形象;性别歧视

I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On Sexism in advertising

ABSTRACT

In today's commodity economy, advertising through various media,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obtain information essential one.The problem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showing a trend of over-expansion.Modern society is full of ads all the time our field of vision.For a lot of advertising to women as the main Aspect of the phenomenon, this paper select the TV ad to be analyzed.Based on the number of ads that a lot of ideas of sex discrimination summarize, analyze its causes, effects brought about and how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hoping to harden more social concerns, thus changing the advertising of women stereotypes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KEY WORDS: advertising;images of women;gender discrimination

II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前言„„„„„„„„„„„„„„„„„„„„„„„„„1

一、广告中性别歧视的含义„„„„„„„„„„„„„„„2

(一)广告中性别歧视的概念„„„„„„„„„„„„

2(二)如何界定广告中的女性性别歧视„„„„„„„„ 2

(三)广告中女性形象的重要性„„„„„„„„„„„3

二、性别歧视现象在广告作品中的体现……………………….4

(一)广告中女性的“贤妻良母”形象„„„„„„„„„4

(二)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媚态”与“变形”„„„„„„5

(三)“看与被看”理论„„„„„„„„„„„„„„5

三、广告作品中存在性别歧视原因的分析„„„„„„„„.6

(一)历史文化原因„„„„„„„„„„„„„„„„6

(二)现代商业社会价值的影响„„„„„„„„„„„„6

(三)广告作品本身的设计不足„„„„„„„„„„„„7

(四)对媒体监管力度的薄弱„„„„„„„„„„„„„7

四、广告作品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的负面影„„„„„„„.8

(一)对女性自身的影响„„„„„„„„„„„„„„„8

(二)对男性的影响„„„„„„„„„„„„„„„„9

(三)对青少年和儿童的影响 „„„„„„„„„„„„„9

五、对于减少广告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策„„„„„„„„„10

(一)女性自身社会职业及地位的提升„„„„„„„„10

(二)广告业内人士的努力„„„„„„„„„„„„„10

(三)健全广告法律法规并加强政府监管„„„„„„„„12 结论…………………………………………………………………14 谢辞…………………………………………………………………15 参考文献……………………………………………………………16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前 言

这是个商品广告无处不在的时代,商品广告的情节和语言越来越具创意,画面色彩越来越丰富,这已不仅是商品信息的简单传递,它对大众的消费理念乃至整个文化价值的追求起着越来越强的诱导和影响作用。商品广告往往为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而做,它包含和反映了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日益成为大众审美文化的极为敏感而复杂的部分。

调查表明:国内媒体上,女性做广告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护肤、化妆、洗浴用品的广告似乎无一例外地由女性来做;家居用品、家用电器的广告绝大多数也由女性做主角,甚至手机、领带、西服这类被看作男人世界里的商品,其广告也着意渲染女性对男性似乎是必然的崇拜、臣服和温柔。为什么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如此模式化?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现代人对女性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反映了女性的现实社会和文化状况的某些侧面以及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和价值规范。

探讨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不仅是商品广告文化研究问题中有其意义,也是女性文化研究或两性文化研究的课题。本课题将通过对广告内容,创意等的剖析,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社会历史背景,消费者心理等各个方面探讨电视广告中女性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一、广告中性别歧视的含义

(一)广告中性别歧视的概念

提到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首先要解释一下“性别歧视”的含义。“性别歧视”是最常见的歧视形式之一,主要分两类:直接性别歧视与非直接性别歧视。直接性别歧视指的是一种性别的人,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所获得的待遇,因性别而差于另一种性别的人;非直接性别歧视指一条明显中性规则对一种性别的大部分人产生不利影响,但并未对另一性别的人产生此类影响并且此规则在这些情况中十分不合理,简单来讲就是对某一性别群体不公正或有差别地对待。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广告作品当中存在的一些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如何界定广告中的女性性别歧视

现代广告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过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性别不平等的角色定型和以女性作招徕。这些广告“通过大量的、重复的、高频率地出现含有男权文化观念信息的传播,就会对本处于边缘状态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观念起到压制、约束和监控的作用,从而使男女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逐渐模糊,将整个社会纳入到男权文化体系之中,使女性话语愈来愈弱化。”1

女性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现,除了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外,还可以有丰富的角色。但是,我国自古以来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将女性的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和体型上,以及将女性的智力限定在追求时尚、爱情和物质享受上。这是对女性整体的贬低,也是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否定。所以,人们通常认为传媒形象“真实”、“直接”地表现了现实,但是这些形象中不可避免地经过了男权文化的调整,以表现男权文化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即男权文化通过传媒参与并完成对女 1 引自鲍海波《传媒对女性象征性的歼灭——“女性与传媒研究”之三》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性形象的刻板化塑造。

(三)广告中女性形象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从广告入手来分析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现象呢?我认为,广告在现在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部分。对于纸质媒介而言,广告与新闻、专副刊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在广播电视中,广告同样与新闻节目、专题节目成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此可见广告在大众传媒上所占的比重与分量。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广告越来越强劲,对广告的研究构成了对大众传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广告不仅是在提供产品信息,也在渗透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比“新闻导向”更见功效。目前媒体广告中女性形象占有很高的比例,护肤品、化妆品、厨房用品、洗涤用品的广告几乎无一例外的由女性做主角,甚至汽车、手机、领带、西服这类被看做是男人世界里德商品也往往出现女性的身影。女性形象占据着广告中的主体地位,在广告性别形象中,似乎有了“女尊男卑”这一特征。然而,深入分析这些媒体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我们会发现这些广告形象角色单一,模式固定,渗透在其中的价值取向带有一定性别歧视的色彩。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二、性别歧视现象在广告作品中的体现

有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广告中表现的男性科技工作者是女性的两倍,而在现实生活中,在这一领域男性仅仅是女性的1.21倍。这种差别的夸大,正是男权社会的强大足以导致广告创意者无视甚至歪曲事实的表现。另外,统计数字显示,广告中,出现在家庭中做家务的女性有26.8%,而同样在家庭中做家务的男性却仅仅为5.3%。2

这些调查表明将广告中的女性角色限定于封闭的家庭中,否定其社会作用;男性限定于社会,不鼓励其家庭责任。其实,这种女性角色的片面定位,在某种意义上也限定了男性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广告中女性的“贤妻良母”形象

在我国各类从业人员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接近40%,在美国,超过一半的妇女从事着全日制工作。大约三分之二的妇女加入了劳动力大军。《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研究报告》表明:在众多女性角色中,66.9%的女性角色职业不明,在能辨明职业的女性中,51.5%是家庭妇女。媒体对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形象描绘是过时的,片面的。媒体广告中女性形象自70年代以来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除了传统的家庭角色,对女性在社会中其他角色形象的展示寥寥无几。

“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已合情合理地深入人心,男人是赚钱养家的,女人是做家务,相夫教子的,这就是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角色的规范和要求。广告中的女性们忙碌于洗衣机前、煤气灶前、菜市场上,而男性大多数则惬意舒适地端坐在沙发上、饭桌前,享受着劳动成果。我们听到的是“早一支,晚一支,妈妈做饭我爱吃。”(某口服液广告)、“XX洗衣机,献给妈妈的爱”(某洗衣机广告)、“没有油烟味,只有女人味”(某抽油烟机广告),等等。这些都是对女性陈腐形象的定位。

引自金丽娜《电视广告:在塑造中刻板女性形象》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二)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媚态”与“变形”

除了传统的妇女形象,广告中女性的“媚态”与“变形”是一个很重要的的方面。现代广告中让人很不舒服的一点就是所有女人都在献媚。很多电视广告着意强调和凸显经过商品包装的女人婀娜的身段、光滑的肌肤、丰满的胸部和迷人的大腿。由此可见,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媚态”与被访者崇尚独立的人格,鲜明的个性,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千篇一律的媚态抽掉了千姿百态的个性,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模式化为“献媚”,这时的女性形象不是鲜明的“这一个”,而变成了商品的符号,表达了商家讨好受众对经济利益的诉求。而其中对女性人格的贬损被通常用来赞美女性的媚气所掩盖了。

关于“变形”,指身体的某些部位被“放大”、被肢解。就是把女性某一方面的特征(生理特征)拉的特别变形,成为一点,并且夸张表现。个别广告采用一些摄影表现手法来突出女性局部特征,丰富的人的内涵在这里被抽掉了,丰富的价值也被湮没了。

(三)“看与被看”理论

在这里还要提到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英国艺术家约翰·伯格在《看的方法》一书中针对广告中的女性提出的“被看的女人”这一观点。他在书中说道“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着她们自己被看。这不仅决定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决定了女人和她们自己的关系。女性自身的鉴定者是男性,被鉴定的女性。这样她就成为一个对象——主要是一个视觉对象,一道风景。”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含有性感元素的广告是同时做给男性和女性看的。但是不同之处在于,男人是性感广告鉴赏的主体,而广告中的女人则成了被鉴赏的客体,现实中的女人却在看着她们被鉴赏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塑造自己。也就是说,男性看性感广告得到某种心理和视觉上的满足,而女性看性感广告则关系她们是怎样“被看”的。所以她们对于性别歧视并没有很敏感的认知。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三、广告作品中存在性别歧视原因的分析

(一)历史文化原因

历史沿袭下来的性别歧视观念和性别态度及行为方式是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男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主宰地位一直延续着,封建礼教维护的是男人的权利和需要,并且束缚女性,使其处于从属地位。在中国,封建文化根深蒂固。中国千年的历史更可以说是部男人的历史,其间女人的痕迹少之又少,就我国国内通行的历史课本来看,被记载的女性仅有12人,而男性则有490人,尤其是中国的史书《二十四史》更是男性的活动史,没有女性的地位。这种传统的男强女弱、男尊女卑、夫尊妻荣的性别刻板定型观念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被传承接受下来,为人类社会播下了性别刻板印象的火种。虽然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相比以前提高改善了很多,但是许多广告以及影视作品中还是会不自觉地渗透着“女性是男人的附属”价值观。

(二)现代商业社会价值的影响

受到历史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在意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传统的角色定性。现在,女性角色回归传统的趋势已成为广告中角色定型或模式化的社会基础,并演化为广告制作者的自觉追求。广告制作者要达到销售的目的,就必须激活受众潜在的心理需求。

几乎大部分受众会赞同一些观念:男人需要一个好妻子,女人需要漂亮的容貌和身材。于是,女性角色被刻板地定性在广告中。因此基于这种“大多数”受众的心理需求,广告商为了推销产品,在广告作品中就会有意或无意地先推销了这种角色模式,使得刻板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受众的观念,反过来导致商家使用更多的女性刻板印象,因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模式。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三)广告作品本身的设计不足

在众多的广告作品中,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我所认为的优秀的作品指的是那些本身的设计很新颖,能够让人耳目一新,并且给受众传达的价值观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例如早期的一则电视广告,讲的是一年轻妈妈给孩子洗小脚丫,嘴里在给孩子念叨着小鸭子的故事,哄孩子入睡。孩子看到了妈妈给婆婆洗脚,于是也端来洗脚盆,望着妈妈诧异的表情,稚嫩地说:“妈妈,我也给你洗脚,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这则雕牌洗衣粉做的广告虽然时隔已久,但是我一直觉得它是很优秀的,它包含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美德,孝顺,且体现了父母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

但是也有一些广告并没有什么创意,只是单纯的推销产品,例如一则急支糖浆的广告,一个女人在野外奔跑,边跑边喊“为什么追我”,后面有一只老虎凶神恶煞地追这个女人,并喊着“我要急支糖浆”。我一直觉得这则广告让人很不知所谓,并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对媒体监管力度的薄弱

当广告中出现性别歧视现象时,很少看到过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或者是处罚条例。我国《广告法》等法规中明确规定,广告中不得“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然而,法规中没有关于“性别歧视”具体表现的相关阐述和惩罚原则,以至于公众很难在法律层面做出判断,因此,并不见有什么广告因为存在性别歧视而被告上法庭的。因此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四、广告作品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的负面影响

(一)对女性自身的影响

广告中所体现的女性价值大多数是外在美。在短短的几秒中要想表现女性内在就显得稍微困难一些,因此在无形之中女性的丰富内涵、潜在能力等往往会被忽略掉。广告作品传递的这种观念使得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女性朝着同一种模式去发展。例如广告中的模特一般都是身材或面容姣好,使得很多女性热衷于瘦身,美容,整形等等。广告大力宣扬“性感”或者“纯情”的女性性格形象,也是对女性形象的束缚。

基于上述模式化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够达到广告中所谓美的标准。女性受众为了迎合这种标准,接受化妆,美容,瘦身,甚至整形。这不仅影响了女性的审美观,在这个基础上也大大影响了她们的消费观。商家塑造的标准成为了女性的自觉追求。这就偏离了女性美的真正含义。

广告定义给她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赢得男性目光的追随。而她们对所选择的商品的满意与否似乎都是以男性对她们的评价为标准,愉悦女性成了她们存在的价值。广告也不断的跟女性重申、再三强调女性应该满足于按照男性的审美需求来塑造自己,甚至于隐含了女性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愉悦男性也是理所当然的。否则,女人会失败,尤其是爱情上,似乎所有的女人都该以自己的外貌来衡量自己,所有的男人最在乎的都是女人的外貌。例如旁氏美白霜的一个名为七天寻回真爱的系列广告,广告中女子用了旁氏美白霜后赢回了失去的男友,看完这个广告后让人觉得广告中的那个男人三心两意不说,还以貌取人,而广告却竭力的表现他深情和浪子回头的一面。广告中的女人是那种人们心目中典型的传统女性,男友出轨却苦苦等着他回头,为留住他去改变形象。广告无意的将人们的思维引向了误区,似乎女性只有保持自己的外在美丽才能守住真爱。另外,广告将女性定性为一个永远被动守候的人,而不是具有新时代的女性应该有的独立与魄力。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二)对男性的影响

对男性而言,广告在吹捧男性的权利的同时也给男性压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日前在网络上曝出的一则楼盘打出的广告语“你可以不买房——除非你摆平丈母娘”,霎时间这则广告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引起博友们的热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现代社会男性的压力之大。他们必须撑起家里所有的负担,担负起整个社会的责任。

(三)对青少年和儿童的影响

对青少年和儿童而言,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社会阅历,思想可塑性特别强,广告传递的错误信息会误导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自小养成歧视女性的歪曲认知,传承这种思想,将女性形象的残缺性不断扩大化,从而更进一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福临门天然谷物调和油广告中,爸爸与儿子为妈妈拍摄DV,妈妈使用该产品做饭,爸爸与儿子享用,儿子给妈妈颁发金牌。这则广告强化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广告中女性满足家人即男性的需要,而男性作为不仅是家务服务的享受者,也是对女性的评论者。而广告中儿子为妈妈颁发的金牌意味着男性对女性的肯定性评价,评价的标准恰恰是基于女性是否很好的履行了家务劳动,进一步强化了“女主内”性别角色定型。这样的广告会对儿童产生更多的影响,因为男性儿童在广告中已经学会了和爸爸一起观赏妈妈做家务。

另外还有一些广告,误导儿童的审美,玉兰油曾做过一则广告:年轻女性在海滩休闲,脱去外套后发现自己的皮肤被晒黑,被一个小男孩嘲讽为熊猫手,使用该产品后改变了肤色。女主角在这些镜头中不仅作为观赏对象和性挑逗对象出现,同时,广告中出现的小男孩已经开始对女性外貌进行评价和嘲讽,认为女性必须保持皮肤的白皙,这已经对儿童造成性别观念上的一些的误导。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五、对于减少广告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策

(一)、女性自身社会职业及地位的提升

职业地位的改观能在相当程度上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而带来传媒形象的根本改善。女性职业的多元化和全面发展,有助于女性同男性劳动者进行广泛的接触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协调两性关系。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专长,只有在社会劳动分工中平等劳动,才能够实现地位平等。

1995年中国女性新闻工作者现状与发展课题组的调查统计,中国女性在新闻从业人员中的比例为:在报业,女性占全部记者、编辑的27.5%,在广播电视业,女性占37.3%,在通讯社,女性为29.2%。即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投入到媒体岗位上来,这个比率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男性从业者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虽然通过电视广告夸大了从业人员比例,但是这种差距在实际社会中是存在的。只有女性不断努力争取在各个行业占有普一席之地,那么套在女性头上的“贤妻良母”刻板印象才能够从本质上加以改善。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并且进人一些从来被认为是男人世界的领域;社会也给予妇女更多的机会追求更高的目标。工作勤奋,视事业为生活,在经济上和精神上追求独立自主,把“不依赖男性生存”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观,在家庭内承担着和男方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间,家庭外有相对独立的社会关系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

(二)、广告业内人士的努力

作为广告的创作者,要有敏感的性别意识,在创意制作过程中,必须避开性别歧视问题。在创作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的是内在美,能够体现女性的社会价值。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策划出优秀的创意广告,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几种对于女性形象的定位。上文中所说的“贤妻良母”型就是一个典型的类型。“汰渍”洗衣粉广告中清一色的家庭主妇向受众介绍其强效洗涤功能;金龙鱼色拉油广告中安排厨房中出现一个漂亮的主妇为代言人;“太太”牌抽油烟机“没有油烟味,只有女人味”。这暗示着女性在家里自然或理当是家务料理者的刻板印象。现代一些广告中对此已经大有改善,在一些洗衣粉、洗洁精等广告中慢慢淡化了女性做家务的现象,更多的是通过夫妻共同参与家庭劳动的画面来体现“家”的温馨。奶粉广告中也有了“父亲”这一形象的出现,体现出广告策划在这方面的努力与改善。

关于女性的被看的这一广告类型,在广告中也占有较大一部分比例。例如步步高电子词典广告,广告的内容是女主角在室内舞台中央随音乐跳舞,其穿着突出身体性特征,伴以多个性感部位的特写和挑逗的面部表情,只在最后一个镜头中手拿产品进行推介。其实在这个广告中,女主角的衣着、动作、表情都与所需要推介的产品无关,纯粹只是为了吸引观众或引发欲望。相反,联合利华旗下的多芬系列产品曾推出它所谓的“宣扬真实之美的广告”,广告中的女性有浑身皱纹的老婆婆,也有相貌丑陋的女人,广告表现了女人的本色风采,而非人们头脑中固有的美女形象。美国广告界的女强人琳达·卡普兰·塞勒针对这个突破说:“普通女人一直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在,将来也在。我很高兴看到广告中不再给我们规定出任何人都达不到的标准。”

关于女性作为附属商品的广告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广告中的“香车美女”传统。面貌姣好、穿着性感的女性与尊贵的车一起成为成功男士的标志。无独有偶,“太太口服液”广告几乎在重复着这种男女性别模式:一对情侣做在一起吃荔枝,女孩一边剥荔枝一边撒娇地问男的:“现在的我漂亮还是从前的我漂亮?”男的回答:“以前的你就像„„这个,”边说边拿起一枚果肉枯黄的荔枝:“干瘪枯黄。”女孩一脸不高兴。男孩话锋一转:“不过现在的你呢?„„”他又拿起一枚饱满鲜亮的荔枝,望着洁白晶莹的果肉说:“就像这个,又嫩又滑,怎么看也看不够。”女孩于是转怒为喜,甜甜地笑说:“这都是太太口服液的功劳。”俩人相拥而笑,做无比幸福状。这位女性的悲喜、她的自信建立在男性的认同上,只有男性的认同才具有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权威性与可信性。更有甚者,用荔枝来比拟女性,其深层含义是:女性就像是荔枝,是满足男性生理需要的。她的价值或许比荔枝高一些,但是本质上相同,都可以通过金钱得到。这就需要广告策划中坚决剔除这些没有积极影响意义的内容,争取在创作的作品中体现出一些积极的价值观或者正确的认知。

因创意而出众的广告不胜枚举,百年润发电视广告品牌形象的独特定位、商业性和文化气质的完美结合,以及给人心灵的震撼,堪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之作。“青丝秀发,缘系百年” 这不仅是“百发润发”的一句广告语,更是一种意境、一种美好情感的凝聚。在京剧的音乐背景下,周润发百年润发广告篇给观众讲述了一个青梅竹马、白头偕老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从相识、相恋、分别和结合都借助于周润发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了出来:爱慕状、微笑状、焦灼状、欣喜状。而白头偕老的情愫是借助于男主人公周润发一往情深地给“发妻”洗头浇水的镜头表现出来的。经典广告和影视作品一样,时隔多久还是让人回味无穷。1999年播出的雕牌洗衣粉的广告通过“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和“雕牌洗衣粉,只用一点点就能洗好多好多衣服”的简单诉求,突出了商品浓浓的人文情怀和价格实惠的特点。广告一出,催人泪下,特别是在工薪阶层中引起了强烈共鸣。雕牌洗衣粉从困难群体出发,不再单纯地介绍产品性能和招揽消费者,而是充满民族气息和对消费者的关爱、忠诚与人文诉求。

(三)、健全广告法律法规并加强政府监管

广告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同社会公共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社会公共生活走向法制化,广告传媒活动在整体上无疑要受到法律的保障和约束。《广告法》法规中没有关于“性别歧视”具体表现的相关阐述和惩罚原则,只有依据其他法规如《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目前,我国对媒体管理采取的是事前审查制与事后追惩制相结合的做法。政府和媒体都有自己的相关部门对传播内容进行把关。在这种体制中,若能建立媒体的社会性别评估机制,从标准、指标、奖惩等方面着手,对于宣扬性别歧视、性别偏见以及存在着严重贬损妇女形象的广告进行审查与监督,采取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罚款、责令修改、停播、等办法,就必将为女性创造平等良好的社会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结 论

广告中性别观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类思想的进步。这一趋势不仅是促进两性平等、家庭和睦、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同时也为广告创意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广告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其实,做好女性广告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是如何正确面对。广告中存在这种现象,其实就是我们观察的不够,研究的不够,认识的不多,结果只能是剑走偏锋,使得女性在广告中表现刻板化,同质化。作为广告人,在创意制作过程中,必须规避性别歧视问题;广告监管机构,要对涉嫌性别歧视的广告作品严格审查,严惩含有性别歧视内容的广告;作为受众,也要对广告传达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辨识,不能妄下结论。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发展的广告环境。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三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句号。

本论文设计在宋慧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宋慧勋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宋慧勋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在此向宋慧勋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三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赵静.浅析中国电视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02). [2]苗苗.现代广告中性别歧视的异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3]张馨予,胡大为.反思广告性别歧视现象[J].市场观察,2007(01). [4]陈相雨.性别歧视:电视广告中的文化暴力[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11). [5]张小磊.浅析广告中的性别歧视问题[J].东南传播,2006(09). [6]伍仁.广告拒绝性别歧视[J].广西党史,2006(03).

[7]章颖.广告中的性别歧视心理探究[J].新闻三昧,2005(08).

[8]廖云.广告性别歧视的批判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

[9]郭五林.电视广告性别歧视倾向的神话原型分析[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1)

[10]周本存.广告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兼与张振刚先生商榷[J]. 中国广告,1999(04).

[11]吴山.性别歧视广告惹麻烦[J].广告大观(综合版),1998(01).

[12]肖凭,文艳霞.解读征服女性消费心理的广告策略[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13]韩英.女性消费心理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14]王黎燕.广告对女性自我欣赏心理的利用[J].中国广告,2004(11). [15]何静.女性消费心理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J].南都学坛,2004(02). [16]陶东风.幸福生活的谎言与广告中的性别歧视[J].现代广告,2001(4)

[17]鲍海波.传媒对女性象征性的歼灭——“女性与传媒研究”之三[J].新闻知识,2003(5)[18]金丽娜.电视广告:在塑造中刻板女性形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7)[19] 宁中年,陈雪.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广告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20] 范晓慧,郑新民.广告媒介的女性主义研究与广告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2007(3)

第四篇: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语言现象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论文关键词]性别歧视 词汇 文化

[论文摘要]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使用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思想,态度和文化。着重论述了存在于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以及产生原因,同时又对如何消除性别歧视作了简要的论述。

语言性别歧视是指偏袒或凸显一性别、损害或无视另一性别的一种语言现象。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人类社会里,性别歧视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当中,英语也不例外。本文拟对英语中常见性别歧视语的表现形式以及导致性别歧视的原因进行探讨和解析。

一、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

(一)从词汇方面反映出的性别歧视

“语言的词汇就像一面镜子, 社会上各种不平等现象, 包括性别歧视, 必然反映在词汇上。”英语作为性别歧视性的语言, 其本身就带有明显性别歧视标记的因素, 其中在词汇方面的反映尤为如此。

1.构词上的不平等现象

英语中除了极少数的,如bride(新娘)hostess , manager manageress,princeprincess,heroauthoress)。第三,标记女性词后缀具有附加涵义。以manageress 一词为例,这个词暗示着较为次要或低下的地位。2.词义内涵反映性别歧视

英语中的woman, female 是通常用来指代成年女性的名词。它们有各自的词义内涵和使用范围, 但相同的是, 这些词都被社会赋予了对妇女歧视的负面意义。以下从语义和词源的角度各自作以说明。

Woman 本是“妇女”、“女人”的泛称, 但被社会赋予了很多贬损、歧视的意义, 在很多习语中都得到体现。例如,a woman with a past 指有过一段丑史的女人。Woman 一词来自古英语wifmann!(wife+man),其意义不言自明,表现了妇女相对男性的附属地位。当人们苦恼于lady 和woman 的贬义时, 往往求诸科技、统计学、和生物学上的中性词female。作为权宜之计的female 这个词虽然进入英语较晚, 但同样反映出了妇女的社会角色。该词来自拉丁文的femella,与拉丁文felare(to suck, suckle)同源,意为“喂奶”。(二)从男女两性话语的不同社会评价反映出的性别歧视

男女两性在谈话的言语风格上存在的差异已成事实, 并且男女两性的话语受到了不同标准的评判。通常男性的话语方式与正面的、褒义的评价相关, 而女性则相反。在话题的选择上, 社会上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女人较多谈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缺乏逻辑的无稽之谈。在话语量方面, 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女人比男人话多, 英语中的“gossip, nag,prattle”等都多与女性形象相联系。语言中的一些谚语都反映了这一点, 如:many women, manywords;many geese, many turds.(女人多, 话多;鸭子多, 屎多。)/ Many women, many words.(三个女人一台戏。)/The North Sea will sooner be found wantingin water than a woman at a loss for a word.(除非北海干枯, 否则女人说个没完没了。)然而根据语言学家的调查, 男性在一般场合中的说话时间大都多于女性。这说明社会对女性话语量的看法是趋于负面的。因此, 总的来说, 男性话语行为的社会评判基本上以褒扬为主;而女性, 虽然在有些方面受到好评, 但其总体的话语风格遭到否定和贬低的方面多于男性。

二、性别歧视语言形成的原因(一)历史文化背景

从历史上, 英语源于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男性统治的社会。显然, 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常常反映了男性统治的社会的态度排斥和贬损妇女;从文化上看, 圣经《创世纪》关于“上帝造人说”成了语言起源学说的联想依据。在他们看来, 上帝创造亚当(ADAM), 这位天下第个男人, 语言中的“性”范畴就应将阳性置于首位。既然夏娃(EVE)是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的第一个女人, 那么女性语言就只能从属于男性语言。可见,“男性中心论”,“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了。(二)社会地位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长期以来,妇女的社会地位都较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比如说婚姻吧,英语里有一句谚语:Mary your son when you will, your daughter when you can(娶媳不忙,嫁女宜速).在教堂的结婚大典上,牧师当众宣布:I now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我现在宣布你们成为夫妻).很显然,man and wife 是一种性别歧视语,因为婚后的男子仍然是man, 而女子却成了wife.(三)职业分工

传统的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所以英语中有housewife但无househusband之说。过去有些职业被认为是男性的一统天下,如医生,律师等。当有妇女介入这些行业时,就需要特别加标识,如woman doctor, woman lawyer等,而用于低贱的职业却有man-servant的说法。由此可见,传统的不同社会分工也是产生英语中性别歧视的根源之一。

三、结束语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要从真正意义上消除这种语言上的性别歧视,首先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坚持。在最近一个时期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经济上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语言上的性别歧视现象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要想彻底改变男尊女卑的陋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Hu Zhuanglin and others,ed.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M].Beijing: Peking UP,1988.[2]Grew,Frederick C,6th ed.The Random House Handbook[M].Berkeley:Mc Craw-Hill.Inc,1992.[3]李福印,杨华.从词形与词义看性别歧视[J].外语学刊1997(1):29-30.[4]王改燕,男女语言行为差异初探[J].外语教学1999(1):72.[5]秦秀白,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1] [2] 下一页

葛兰

(周口师范学院)

浅析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摘要 关键词

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英语词汇中。无论是从构词方面,还是从职业名称、名词、形容词、代词及其它明显带有性别 歧视色彩的词汇等,均可看出性别歧视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我们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要尽可能少地使用这些词汇,以规避性别歧视语 言现象。

英语词汇性别歧视规避

性别歧视,是指社会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型别成员所持有缺乏 充分事实根据的偏见。由于男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大多占据着主导地 位,因此性别歧视主要是指作为社会规范中心的男性对女性持有的轻 视、侮辱等观念和行为。性别歧视反映到语言中,即是性别歧视语言 的大量使用。在西方文化中,性别差异在《圣经》中即可见一斑,男 性先于女性被上帝创造出来,而且是来源于男性的一根肋骨,这就奠 定了女性弱势和附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在语言表达中,woman源于 古英语的wifeman,即thewife or female of the man kind(男人的女 人),由此不难看出女性在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不断完善,女性的生活状况尽管在西方社会中有了很大的改 变,但是他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却没有根本的变化。本文仅从英语词 汇方面分析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语言中的表现,并就性别歧视语言的 规避使用做一些探讨。

构词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英语构词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

性别歧视的例子。最突出的例证莫过于history,它是由his和story构 成的,也就是说,历史是男人的故事,没有也不需要女人的参与。(1)以man结尾、含有man的复合词及派生词。这一类词泛指男 女两性,但从表述效果来看,对于男女性别指代往往不是很清晰,甚 至仅仅向读者或听众传递男性形象。例如:①Man is the most intelligent ofall species.②All menshouldmaintain the ecologicbalance.这些句子容易误导人们忽视女性的存在以及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 作用,可将其更改为:①Humankind/humanbeingisthemostintelligent of all species.②A ll people should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或 Everyoneshouldmaintain theecological balance.在英语词汇中,还有很多含有man的复合词及派生词,均带有明 显的性别歧视色彩。这一类词主要有m an-kind、man-made、freshman、manhood、manly、to man、man hours、manpower等等。在 实际应用中,应将其更改为humanbeings、synthetic、first-year student、adulthood、strong、to operate、work hours、workforce。(2)英语中有一些以-ess,ette,rix和enne等阴性词缀结尾,如 Actress、Authoress、Suffregatte、Usherette、Administratrix、aviatrix、Comedienne,他们往往含有微不足道、无足轻重或卑微低 下的含义,因此要避免使用这一类词缀,并可改变使用or,an,er,ist等无性别歧视的词缀。

(3)在含有man的英语短语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很多带有性 别歧视色彩的,如be one's ownman、good will to man、Jack o f all trades、Manoftheworld、Man inthestreet、Toaman等等,如果我们 在使用这些短语是将其置换为beone'sown person、goodwill toall、personof all trades、person of the world、person In the street、every person就显得更为客观和容易被接受了。

(1)由于男性长期以来在社会中占据中心地位,英语中有相当 一部分表示较高职业地位的名词,如doctor,engineer,general,judge,lawyer,minister,officer,president,professor等都被习惯性 的人为是男性,在使用时不需任何性别标记。而像assistant,babysitter,dishwasher,nurse,domestic,housekeeper,model,teacher等表示较低职业地位的名词则被习惯性的人为视女性的职

业。在使用时,前一类词语通常用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he来指代,而 后者往往用阴性的第三人称代词she来指代。

(2)还有一类含有man、表示职业的复合词也带有明显的性别 歧视特点。如:Businessman、Chairman、Congressman、Dustbin man、Fireman、Fisherman、Foreman、Newsman、Policeman、Postman、Salesman、Spokesman、Tradesman等等。

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它们有完全对等的阴性和阳性形式,而且意 义在最初也是基本对等的,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示阴性含义的 对应词意义进一步扩展并开始带有贬义甚至带有淫秽的语义色彩,而 阳性对应词却无任何变化。

如King与Queen相对应,都指“ruler ofanindependentstate”,但 Queen又被赋予了“malehomosexualwhoactslikeawoman”语义,即 “在男性同性恋中扮演女性角色的同性恋者”,但是在女性同性恋中 充当男性角色的同性恋者却只能用“butch”来表示。另外,在表示 王国之意时,queen无对应的阴性派生词,只能用阳性对应词表示。再如Sir and madam,Phillips(ed.5)(1969)这样阐述“madam”过去 的语义:Madam,aTitle of Honor,which is given as well i n Writing as Speaking,to women o f quality,as Princesses,Dutchesses,and others.“madam”显然是对有身份、有地位的妇女的尊称。但在

1901年的DailyChronicle中,记录了这样一句话:The streetconductors of Boston are compelled to address all their women passengers as “Madam”。这时,“madam”的语义已经完全泛化。在现代英语中 “madam”的语义又进一步贬义化的倾向,它的基本含义已从旧时专 指有身份,有地位的女性发展为“akeeperandprocurerof womanfor men touseforsexualpurposes”(ElainChaika:1982:275),即妓女院 老板。

当然,英语中诸如此类的词语还很多。如Wizard and witch,Masterand mistress等,同样的语义贬化还有father,boy,uncle等对 应的mother,girl,aunt等词。

(1)在英语中,形容词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同一个词与不同 性别搭配时的含义迥然不同。Big用来修饰男性时,往往表示块头大 和强壮之意,具有男性的特征;而当用于女性时,却意味着该女性高 大肥胖,形象不佳。Sociable用于男性时,表示这个人好与人交往,待人友善,而用于形容女性时,则带有贬义,相当于talkative.professional,与性别相联系时的涵义尤为明显,He i s professional是 指有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而Sheisprofessional却意味着她是妓女。(2)英语中代词使用中忽略女性的例子很多,阳性代词作为共

性代词的做法已经程式化。据统计,在英语习惯表达中,阳性代词与 阴性代词出现的比例在四比一以上。阳性人称代词he在语义表达上可 以涵盖男女两性的任何人,一些不定代词each.,everyone,anyone等 在正规句子表达中也被规定要用he,his或者himself代替。为规避性 别歧视现象,我们不妨可用he、she、they、those代替he。在英语中,有些词语本身并无歧视女性之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却 往往被用来比喻具有不同特征的女性时,被赋予了不同程度的性别歧 视意味。比较突出的有下列两类:

(1)表示食品的词:男性常常用这些词来表示他们对女性的亲

昵,但往往给人们以暗示,女性可供男性随意品味甚至玩弄,就像小 孩子对待玩具一样。如cheese cake(裸体女画),cherry 1从英语构词看性别歧视

2从英语中职业的名称看性别歧视 3从英语中阳性和阴性名词看性别歧视 4从英语形容词和代词看性别歧视

5英语中其它带有明显性别歧视色彩的词汇(转130页)(接93页)(处女),cookie(可爱的女人),crumpet(性感女人),tart(妓女),tomato(漂亮女人),honey等。

(2)表示动物的名词:这类词把女性比作低人一等的动物,往 往反映着人们对女性的鄙视和污蔑,带有强烈的女性歧视含义。如 chick(少女),kitten(活泼年轻的姑娘),bitch(泼妇),cat(丑妇、贱 妇、讨厌的女人),dragon(倔强的女人)等。

另外,在西方文化中,对男女称赞时所用词也不一样。great,able,aggressive,ambitious,successful,strong,open-minded等 词是用来赞扬男性的,描述女性则是adorable,gentle,charming,lovely,pretty,considerate,beautiful。由此可看出,性别歧视在人 们的观念里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应从改变人们的观念入手,彻底抛弃 那些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陈旧思想,逐步实现男女平等,从根本上 消灭性别歧视。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Rodald W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 Foreign Languageand Research Press [2]David Crystal.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M].Foreign LanguageandResearchPress [3]李蕊丽.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4年11月

[4]任静生.英语中的性歧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 葛兰(1975-),女,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 事英语教学与研究。(收稿日期:2007·10·12)

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对比 曹洪霞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南京

210093)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揭示其产生的社会和文化根源并比较其变 更形式之异同,旨在说明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异同部分基于英汉语自身形式的差别,但 更为重要的是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语言现象,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社会和文化背景。关键词:性别歧视现象男性词汇女性词汇

原意。然而,如本文第三部分中所讨论的颜色的联想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黄色交响乐、黄蝴

蝶加上蚊子苍蝇令中国人联想到丑恶肮脏之物,至少容易引起不美联想。笔者冒昧建议将题目

译为“金黄色交响乐”,以供商榷。

英国著名诗人J·多恩(John Donne)用圆规来比喻恋人的心灵,一个总是在另一个旁边, 永不分离。英诗为: “If they(our souls)be two, they are two so/As stiff twin compasses are two./...Thy firmness makes me circle just,/And makes me end where I begun.”

圆规在中国文化中令人联想到循规蹈矩。如与文学作品相联系的话,人们会想到鲁迅作品《润 土》中的“豆腐西施”瘦如圆规的模样。

莎士比亚的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sonnet 18)中的夏天形象,在中

国文化中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其形象决不可比喻一个人的美和可爱。而英国文化中,夏天是一 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英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中国不同,夏天气候凉爽。

综上所述,英诗中喻体的理解也受文化的制约,英诗中喻体在中英文化中引起的不同联想 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异。参考文献: 1.朱徽:《中英比较诗艺》,四川大学出版社。

2.邓炎昌、刘润青:《Language and Cultur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外语教学与研究》Vol.32 No.2, No.3, No.4 4.陈立华:《经典诗歌欣赏》,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5.田乃钊:《新世纪英诗观止》,天津人民出版社。6.《新英汉字典》增补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7.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8.Vehicles and Associations Reflect Sino—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by Zhang Dian-en).58 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麦康奈尔-基因特的定义,性 别是“一个涵盖着感知、符号、行为、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复杂体系。”(1984:123)而“语言形式本

身相对来说没有具体内容,它的重要意义是通过它在实际话语中的使用体现出来的。”(McConnell-Gient, 1984:125)也就是说,语言只是服务于语言使用者的需要,体现出一定的

性别差异。英汉语本身存有差异,加之讲英语和讲汉语的国家宗教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或重合, 或交叉,因而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呈现出相同或不同之处。本文将首先比较英汉语中的

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形式,穿插分析它们的成因,最后再讨论一下它们的改革方案。

一、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形式的异同及其原因 1.相似之处

英汉语虽然分属不同的语系,但男尊女卑在讲英语和讲汉语的国家都曾是个客观事实,而 且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所以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存有某些相通之处,这一点表现在两 门语言中某些表述职业的词汇和男性、女性词汇的词序排列上。

英汉语中都有一部分有关职业方面的性别歧视成分是无标记的,即这些词汇形式自身不 体现性别特征。但正如拉尔夫·法索德(Ralph Fasold)所说,“这么说也许有些夸张,但也没有 过分夸大,语言这一体系所体现的思想是如非特别指定,人人都是男性。”(1990:114)英语中的 “lawyer”、“doctor”、“cook”、“butcher”等单词可兼指男、女性。这些词本身没有性别特征,但它

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男性,除“nurse”等极少数词外。如果女性从事这些职业,常常还需加 上“woman”或“girl”以限定其性别,如“woman writer”、“woman chef”、“woman president”。汉

语中也存在着类似现象。拿“警察”这个词来说,除非特别指出是“女警察”,否则人们下意识中

通常会认为是男警察。汉语中有一个“脑筋急转弯”可说明这个问题。“一名警察正和别人下棋, 突然一男孩闯入嚷道:‘你爸爸和我爸爸打起来了!’可这男孩是这位警察的儿子。这是怎么一

回事呢?”这个脑筋急转弯难住了许多人,而答案却非常简单:那位警察是位女警。尽管今天女 警察已越来越多了,但这一观念似乎仍然未为世人所完全接受。从这些职业方面的词汇我们可

以看出,语言本身并没有忽视、贬低妇女的罪过,而语言使用者按照其长期形成的社会观念和 价值观念给予语言一定的语用色彩,使语言带上了深深的性别歧视烙印。可以说,社会和文化 赋予了语言以性别歧视的外部特征。

此外,在英语和汉语中,当表示男、女两性的词都出现时,大都遵循先男后女的原则。英语 中如“men and women”、“husband and wife”、“boys and girls”、“Mr.and Mrs.”、“father and mother”、“brothers and sisters”...,像“ladies and gentlemen”这样尊重女性的语序排列 是鲜有所闻。汉语中也有对应的表达方法,如“男女”、“夫妇”、“男孩女孩”、“父母”、“兄弟姐 妹”、“兄妹”„„虽然也有“姐弟”,“母子”的说法,但那是遵循封建伦理中长幼有序原则的结

果。妇女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从属地位在英语和汉语语序中的折射绝非偶合,它表现出男尊

女卑,中外习俗是相同的。2.相异之处

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形式存在着更多的相异之处。英语中最明显的性别歧视 现象是那些曾经广为使用,号称囊括男性和女性的男性词汇(主要体现在“man”的泛指功能 上),它们在60年代沸沸扬扬的妇女运动中遭到了最为猛烈的抨击。“man”既可指男性,又可 59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总第100期)泛指作用可以从以下例子看出: 例:(1)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2)One man' s meat is another man' s poison.(《新概念英语》(第三册),1988:64)(3)Journalists say when a dog bites a man, that isn' t news but when a man bites a dog, it is.(《时代》,1999年11月1日:49)“Woman”没有“man”这样的泛指作用,而且,即便有些妇女在社会上已有一席之地,也常 常得用男性词汇来表现。如sportsman, postman, salesman, businessman, chairman, newsboy, milkboy等等。

“Man”的泛指功能也延伸至代词“he”。长时间以来,“he”在英语中是男性第三人称单数, 也可以意指全人类或是一群体中性别不能确定之人。尽管大家都能从语义上接受“he”可兼指

男女性,但语言形式上的性别歧视是显然的。例:(1)No person in his right mind would do that.(2)Everyone should fulfill his duty in society.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成分还可以在单词的内涵中得到体现。表现男性的词大多具有肯定内 涵,而相应的表示女性的词大多具有否定内涵。拿bachelor和spinster来说,bachelor自愿未 婚,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而spinster年纪较大,毫无魅力,因为没有结婚而过着无聊的生活。Witch和warlock都是具有超凡自然力的人,但witch总喻人容貌丑陋、脾气怪异的印象, warlock则不然。Queen是king的女性对应词,但它的引申义是打扮得像女人的男同性恋者。你可以称呼一群男女混杂的人为men或guys,但是你若称呼一群以女性为主的人为women 或gals的话,那一小部分男性会觉得自己受了极大的侮辱。这一点连动物也不能幸免,vixen(母狐狸)经常被用来形容性格刁钻的泼妇,fox(公狐狸)则不一定含贬义,它虽然有“狡猾”的 内涵义,但这一内涵义却不单限于男性,而是兼指男性和女性。

由上可见,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主要通过构词法以及词汇内涵和引申义来表现,这可能 因为英语是表音文字。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要更为明显、直观,这可以在汉字字形得到充分 的证明。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惟一具有表意特点的文字,它以字形来表示文字所记词语的意 义,汉字字形蕴藏、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女旁字最能体现汉语中的性别歧视部分。

“女”在汉语中是独立成字的象形字,其历史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那时的“女”字形

如一位双膝跪地、双臂反缚的女子,读音与“奴”相同。可见早在那时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已经存

在。此后,“女”字用来和其他汉字组合形成大量的形声字或会意字,上面提及的“她”就是取

“他”的一部分加女旁合成的。女旁字大致可分为五类。(1)涉及生命起源、生育,如“姓”,女所 生也。“妊娠”,指女性生产。(2)表示婚烟的字,如娶、嫁、婚。(3)表示姓氏、女性亲属和称谓的

词,如嬴、姚、妻、姑、妃、嫔。(4)带有贬低妇女功用的词汇,如奴、妾、妫、嫌、妖、妒等。(5)有关

女子容貌举止,德行操守的,如妍、妙、好、姝、娜、娓、如、安等。“女”和“子”相结合形成了“好”, 在古汉语中意为漂亮;“妍”,“娜”也有美丽、美好的意思;“妙”指年轻;“娟”指明媚、美好;“婧”

指苗条、美好;“娴”表示优雅、娴静;“娓”、“如”、“安”等表示顺从、服从。

在上述5类女旁字中,第1类反映出妇女曾经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第2类字体现出妇女 在婚烟中的被动地位以及被占有,被奴役的情景:“娶”本意为“夺取妇女作妻”;“婚”则反映出

远古时代的抢婚习俗。第4类带有明显的污辱、歧视妇女的成分。原始社会时期,生存是人类 6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总第100期)。人们重视后代的繁衍,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狩

猎、耕种等重要任务,她们的地位远远高于男子。人们往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大多数第1类

女旁字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妇女掌握权力的有力佐证。而许多并非专与女人有关的特征,如

奸、妒等,从“女”表义,表现了社会发展到了父系社会,尤其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妇女地位急 骤下降的历史事实。那时男子享有造字专权,造出的文字也是男尊女卑的。而第5类汉字名褒

实贬,只强调女子容貌、操守的重要性,反映了以男子为中心的世界观。男性的地位可由他们的

职业、挣钱能力和其他能力来衡量,而女性的价值似乎只能由她们的容貌来判断。难怪汉代李

夫人感叹道:“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爱绝。”

与女字旁相类似,我们可以从汉字“阴”的用法中看到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道教中的 “阴”和“阳”与“女”和“男”相对应。“阴”和“女”一样,经常被用来贬低妇女,如“阴险”,“阴谋”, “这个人阴得很”。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由俗语体现。女性经常是“无知”和“善妒”的代名词。对女性的 这种歧视观点可以在“妇人之见”、“好男不跟女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流之辈”、“红 颜祸水”、“母老虎”、“长舌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俗语中窥见一斑。这些俗语,连同

对女性的歧视观点,代代相传,即便在今天还在流传。3.形成原因对比

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都是社会、文化因素的产物。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语言文字只 能满足于男性的需要。罗那尔德说过:“只要性别差异与社会权力和影响差异等同起来,便可能

导致语言差异。”(1986:311)中外宗教文化和社会习俗存在差异,因而造成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讲英 语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教义宣扬女人由上帝抽取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女人生而应受男 人统治,并承担繁衍后代的责任。《圣经》里就记载了不少性别歧视思想。这种对女性极不公允 的态度反映在文字形式上,便是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汉语则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子恃 其强权,为男性和女性分别制定了两套不同的伦理。丰功伟绩男性自是功不可没,而国破家亡 就全盘推到“女祸”、“悍妇”、“妒妇”身上。“‘女祸’之说亦所谓‘使周姥制礼,决无此论;盖男尊

女卑之世,口诛笔伐之权为丈夫所专也。”(钱钟书,1979;215)

二、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演化

社会在变更,语言随之而变。妇女地位的提高,必然波及至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变革。1.变革中的相似之处

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变革不无相同之处。比如,英汉语中都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趋 势,就是造出一些与女性词汇对应的男性词汇:英语中的“male nurse”,“male child-care provider”和汉语中的“男护士”、“男保姆”、“空中先生”等词汇已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这不仅

仅是语言上的变更,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社会角色的变更:“男主内,女主外”的格 局有所打破,护理工作也并非只能由妇女从事。2.各自的变革方式

当然,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变革的主体方向并不一致。二战后的西方经济快速发展, 许多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地位提高了,社会地位也相应提高。妇女解放运动兴起, 6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总第100期)达到高潮。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成分遭到了猛烈的抨击,并且正在一点点消

除。在这场战役中,妇女经常站在语言变革的前沿,她们要比男性更乐于使用新的语言形式。英语中产生了中性词汇以及男性词汇对应的女性词汇,如: chairman→chairperson, early man→early person, mailmen→mail carriers, Man of the Century→Person of the Century 男性词汇对应的女性词汇也已出现,如: sportsman→sportswoman,postman→postwoman,boycott→girlcott,hero→shero 另外,性别附加说明成分的去除抹去了某些性别歧视成分,如:(1)Mary Smith is a highly successful woman executive.→ Mary Smith is a highly successful executive.(2)The captain is John Smith.His beautiful first officer is Jane Porter.→ The captain is John Smith and the first officer is Jane Porter.(罗纳尔德·渥德豪夫,1986:313)称呼妇女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英语中称未婚女子为“Miss”,而已婚女子婚后过去一般 从夫姓,称为“Mrs....”,连居里夫人和撒切尔夫人也不例外,而男子无论婚否,一概称为 “Mr.”。如今,妇女婚后仍可保留其姓名,或者同时使用丈夫及自己的名字,再加上又产生了 “Ms”,女子可不必显露自己的婚烟状况。不过,当女性以妻子身份出现时,我们有时还使用 Mrs.,如“President and Mrs.Clinton”。此外,西方传统婚礼中,神父宣称“I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反映出女性是男性附属物的传统观念。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非传统 婚礼,婚礼仪式上所用的语言也更趋平等化。

在这些变革中,最值得一提的是,“he”的泛指功能已逐渐不用。早在18世纪就有人提出要 用“he or she”来替代“he”。如今,由于女权运动的影响,英美人还在大量使用“he or she”,如“If a child' s memory cannot cough up held quickly enough, he or she adds-ed by default and says holded instead.”(《时代》,1999年11月1日:49),但它在很多场合下显得繁冗累赘,因而 难以推广。现在比较流行用“s/he”:它与“he or she”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更为简洁;也有人提议

用复数形式“they”来替代“he”的泛指作用,如Students must clean their room before they move out.但常常会碰到复数形式不能表达单数概念的尴尬情形,如上文“Everyone should fulfill his duty in society.”中的“his”就很难用“their”替换;还有一种方式是将“they”直接当

作单数用,如The student must clean their room before they move out.这种方法方便易行, 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某些正式场合也使用这种方法,但有人认为它不符合语法,书面形 式尤其别扭。

除了对通性人称代词进行规范外,自1850年以来,语言研究者一直在试图新造一个男女 兼指的人称代词,至今共约出现了80多种兼指人称代词,但这些创造兼指人称代词的努力基 本上都失败了。

汉语中的“他”略等同于英语中的“he”,但历史上相当一段时期,汉语中却没有与“she”相 对应的书面语,男性、女性第三人称单数一律以“他”代之,五四运动前后一度使用“伊”(至今某

些方言中还在使用),而“她”是刘半农于1926年造出来的。当英语中“he”的泛指功能很大程度

上已废弃不用时,汉语中还经常用“他”来泛指男、女两性。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影响了英 6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总第100期)程,形成负迁移。中国大多数英语初学者(有时连高级英语学习者也不例 外)在泛指一个群体中性别不能确定的人时,往往错误地使用“he”。甚至在表达女性第三人称

单数“she”时,也经常用“he”。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汉语中的“他”也具有泛指功能,“他”、“她”

读音又相同,中国学生对男性、女性第三人称单数的区别缺乏敏感。另外,中国英语教学有其局

限性,并未对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作特别说明,通行的英语教材中经常出现“he”作泛指代词 的现象,如“The hardened professional smuggler, on the other hand, is never troubled by such feelings, even if he has five hundred gold watches hidden in his suitcase.”(《新概念英 语》(第三册),1988:32)受此影响,中国学生大量使用“he”泛指男女两性,也不奇怪。英汉语中 的性别歧视现象重叠之处也能从此窥见一斑。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采取了不同的变更方式。某些带有性别歧视成分词汇的消失是方 式之一。1919年发生的“五四”革命提倡废除古汉语中陈旧、过时的汉字的词语,许多女旁字已

废弃不用,还有些旧词汇,如“奴家”、“贱妾”等词汇,也已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从人们日常生活

中消失,只能在古文著作中读到。再如称呼妇女的方式。在旧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有些妇 女终身没有自己的名字,婚前按排行被称为“大丫头”、“老二”、“三姑娘”等等,婚后则被唤为

“某氏”、“某师母”、“某老太”或“某某家的”等等。而今,中国妇女无论婚前婚后都用自己的名

字,这一点汉语要比英语先进。另外一种方式是赋予那些贬义词汇以新义。在古汉语中“女强

人”,如《水浒》中的孙二娘,在意思上等同于“女强盗”。现在这一说法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内

涵,即一位不让须眉的成功职业女性。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去除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成分,可以用一个中性词素代替含

有性别歧视成分的词素,或者在原字根的基础上造出新词来。汉字的变化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 了。汉字字形相对比较固定,不易变更,否则便难以辨认,因而汉语中的性别歧视成分只能另辟 蹊径。

性别歧视现象体现于语言形式,但根源于社会和文化。这一观点既适用于英语,又适用于 汉语。尽管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可能采用不同的形式,但它们同样反映了各自的社会、文

化现实。它们的变革方式不同,但方向一致,即去除社会文化给语言打上的性别歧视烙印。参与文献: 1.McConnell-Gient, Sally.The Origin of Sexist Language in Discourse [A].White, Shelia J., Virginia Teller(eds.).Discourse in Reading and Linguistics.[M].New York, New York: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984.123~125.2.Fasold, Ralph,Sociolinguistics[M].Oxford UK: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0.114.3.Waldhaugh, Ronald.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London UK & New York USA: Basil Blackwell, 1986.311.

第五篇: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回避方式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美剧《复仇》的语篇分析 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 初中英语阅读技能教学

亨利•詹姆斯的《金碗》中的婚姻观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广告翻译

动物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高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策略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国际贸易中常用支付方式下的风险及其防范

母语文化对译者风格的影响-以<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勃朗特姐妹作品中的视觉特征研究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商标名称的英译 霍桑《红字》女性主义的探析

中西方“云”文化的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融入

从奥运菜单看中式菜肴英译名规范化程度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Kinesics in English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 Study of Translating Skills of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从节日习俗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 英语非限定性动词的语言分析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悲剧原因分析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

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房地产广告差异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 44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 46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 47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 48 《先知》中倒装句文体功能的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stern Knight and Chinese Knight in Idylls of the King and Eight Heavenly Deities 50 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比较研究《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文译本 52 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

《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 54 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55 《围城》英译本中的幽默翻译 56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5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一位绝望的主妇——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林中之死》 60 《飘》—斯嘉丽女性主义意识的成长历程解读 61 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

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63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英汉颜色词的认知语义分析—以红色、黄色为例 65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 66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 69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 70 从懒和熵的视角论《去十九号房间》中苏珊的罪

英语影视作品中字幕翻译的幽默转化策略——以老友记为例

青少年的危机时刻——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初探 73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 74 试论电子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

任务型教学中策划对高级英语学习者写作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 76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从荣格心理学角度探析《恋爱中的女人》之主题 78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悲剧性的差异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 81 论政治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老纽约下的女性悲剧——对《纯真年代》中两位女性的分析 83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84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 85 谭恩美《灶神之妻》文化解读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悲剧人生的分析 87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 88 英语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探究 89 《爱玛》中身份和同辈的压力

浅析Gossip Girl中禁忌语的一般功能

语境及其在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应用 92 汉民族节日名称英译中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93 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从象征手法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时代的特征 95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选择对命运的决定作用 96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97 中西民间鬼神形象中体现的宗教世俗化的研究 98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

The Charm of Female Independence in Jane Eyre 101 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解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

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 103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04 论英语谚语翻译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106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a Germ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08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 109 分析狄更斯成长小说的主人公

女性主义视野下林黛玉与简•爱的比较研究 111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

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 113 浅谈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114 论旅游英语的语言学特征 115 论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 116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中英数字词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18 从莱辛的人生经历看《青草在歌唱》 119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 120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121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123 论《可爱的骨头》中的多重象征 124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 125 英语委婉语之初探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27 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中的互动 128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

英文外贸合同中表时间介词的使用和翻译 131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132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 135 《那个读伏尔泰的人》英译汉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 136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 137 《西风颂》 两个汉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139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 142 分析《红字》中的孤独感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自我矛盾及其成因 144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 145 特洛伊战争电影改编的语境探析 146 xx大学翻译方向学生发展规划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148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

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

151 他者形象:最逆来顺受与最狂野的—中国女性在西方电影中的形象 152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 153 《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 154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155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56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

157 从《小妇人》看男性缺失时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 158 从英语中性别歧视词看西方女性社会地位之变化

159 The Pioneer of Romanticism----The Poems of William Wordsworth 160 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161 从语域和博客语篇角度解读博客传播

16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63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

164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开题报告+论)165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166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67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 168 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169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70 中国公司简介的英译技巧 171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

172 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3 《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性格分析 174 浅析爱尔兰诗人叶芝作品中的象征主义 175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176 英汉数字之间的文化对比研究 177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178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 179 Current Statu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China 180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181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182 用目的论理论研究英汉电影名翻译 183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184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 185 嘉莉悲剧的原因探析

186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187 Hawthorne’s Feminism Consciousness in The Scarlet Letter

188 The Application of Free Association in Literature Creation—Artistic Styles Presented in Mrs.Dalloway 189 安吉尔的精神悲剧—分析哈代笔下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 190 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191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192 浅论《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

193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194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195 思维对汉英句子结构的影响---以《飞蛾之死》及其译文为例 196 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 197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

198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回避方式 199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200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

下载中文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文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

    创伤情绪危机干预 社102班19号李智丹 一、问题概况: 我的一个朋友,性别女,年龄22,,她是有他爷爷带大的,从小跟爷爷一起生活,常年与父母分开,跟爷爷的感情非常深厚。 在她大一的时候......

    英语中称谓语的性别歧视现象(小编整理)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四种群众语言

    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四种群众语言 □胡德贵 新闻界老前辈穆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实践证明......

    浅析生活中的副语言现象

    浅析生活中的副语言现象 [摘要]副语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言语交际息息相关。学界对于副语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播音主持艺术与教师授课技巧等方面,而对存在于日常......

    试论我国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精选五篇)

    内容摘要: 论文 摘要: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人才市场逐步放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大学毕业生分配方式已 用原来的统分配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然而大学生就......

    语言现象

    现代汉语论文 ————论“语言与数字”的关系 自古以来,数字和语言之间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时候,文人墨客会在诗词歌赋中引入数字来丰富句段篇章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诗人岑......

    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定稿)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