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不断提高政协履行职能水平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不断提高政协履行职
能水平
民革常德市委 史彩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社会矛盾大量增加。如何调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当前党和国家必须面对并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各阶层利益,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它的特殊功能将成为预警、调节、化解某些社会矛盾的有效的安全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开放型、协商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对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协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自身履行职能的水平。
一、内强素质——必须强化三种意识
(一)学习意识
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既认同了每一项工作都能干出成绩,同时也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任何一个行业做出成绩者必定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养。这种专业素养哪里来?学习中来!不懈地学习,不断地进行专业素养的自我提升是做好政协工作的不二法门。政协工作者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要深入学习邓小平有关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的理论,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作为一项根本性的任务抓紧抓好;还要经常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全面、及时、准确了解时事政治动态。其次要加强参政议政能力的修炼。作为政协工作者,调研、视察与撰写提案等各项工作,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来积累经验,获得方法,提升能力。再次,政协工作者必须经常走出去,学习全国各地政协工作的先进经验,不断更新观念、开阔视野,以优化思维方法,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绩效。
(二)责任意识
当前,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利益冲突日渐激烈,贫富矛盾加剧。政协工作者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人民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能够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深入地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将社会各群体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加以系统、综合地反映,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因此,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人民政协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每一位政协委员都必须意识到自己肩头担负的责任,自觉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形式,把关注民生、履职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创新意识
在新时期和新阶段,政协工作要有新的作为、新的发展,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立足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首先要创新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履行政协职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以及有效地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把握政协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政协工作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其次要创新制度,要不断优化政协管理、评价机制,努力形成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专门制度;再次要创新工作方式,广大政协工作者要积极投身于实践,用实践推动工作,在实践中创新理论。每一位政协委员要在调研视察、提案督办、民主监督、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二、外树形象——必须培养三种品格
(一)求真品格 求真,就是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的情况。位置超脱是政协的一大优势,这为政协工作的求真、求实创造了条件。一个称职的政协委员,应当勇于摈弃一切私心杂念,本着对工作负责,以工作大局为重的态度,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调查视察时,要迎难而上,有一查到底的勇气,敢提敢问敢查,切实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反映出来。在反映情况时,要有揭短亮丑的勇气,客观公正地反映成绩和问题。在提出批评时,要有据实进谏的勇气,敢于提出批评和反面意见,坚持原则,仗义执言。
(二)包容品格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应当适应当今社会状况的变化以及统一战线的发展,适时调整界别构成,适当增加各种利益群体在政协中的比例,为各种利益群体提供政治参与的机会和渠道。要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人士的特点,包容统一战线成员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各阶层成员都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都能够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充分表达不同的意见和诉求。唯其如此,才能够既把社会各阶层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目标上来,又能够使社会各阶层都有表达自己利益的组织和渠道,有效地避免各种非制度化参与所引起的社会动荡,从而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创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
(三)自律品格
李瑞环同志曾向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明确指出:“我们做人的工作,一要具有真理的力量,二要靠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可以解释为“人道”和“天道”的力量。人格力量则是知“礼”守“法”、守“信”从“德”、“知行合一”等品质产生的无形合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亲和力。这种力量必须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内在修为获得,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渐变过程。“不以善小而不为”、“君子慎其所处”、“常存敬畏之心”、“吾日三省吾身”,这些先贤们推崇的品格修养方法,告诉我们要向内用力,时时检视自己的德行修养。同时要做到“知行合一”,把自身的道德修炼与平时的生活结合起来,与日常的工作结合起来,当然,也与你所追求的人生大道结合起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可以说,只有严格自律者,才能培养出一股浩然正气,才会有担当天命的执着与坚韧,进而以自身扎实的工作,良好的形象,赢得广大百姓的信任与尊崇。
2008
年5月28日
第二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专题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实现我们中国穆斯林
自己的“我们中国梦”
一、建立我们中国穆斯林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团结自强。
我们中国伊斯兰文化不同于世界伊斯兰文化,在我们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借鉴和融入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形成了既有伊斯兰文化传承,又有我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印记的独特文化,但这是自发的文化,是我们中国穆斯林生存发展的条件决定的,仅仅如此是还不够,我们中国伊斯兰学术更应该关注我们中国穆斯林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历代我们中国穆斯林学者主要致力于经训的诠释,很少具有与时俱进的见解,没有我们中国穆斯林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自觉,从一般信教群众到知识界,都很少关注我们中国穆斯林的核心价值观是些什么?如果说有,都是断章取义地摘录古兰圣训的只言片语,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盲从当成信仰,狂热当成虔诚,没有内外兼修的途径。
一些阿訇们讲卧尔滋,可以说千年不变,千篇一律,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传达他们自认为的万世不易的真理。不信你看中穆网,一谈到伊斯兰教法,不是复制粘贴,很少有自己理性的思考,好像这些所谓信士不需要思考,精神也是克隆的。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伊斯兰文化就很难在我们中国发扬光大,这种文化就很难更好地为穆斯林群众服务。
我们中国穆斯林如果要在我们中国发扬光大伊斯兰,发展伊斯兰,更能促进群体的发展和强大,我想要与时俱进地研究我们中国穆斯林如果当今世界的挑战,如何在我们中国现存的体制下努力争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如果使群体更加团结,更有话语权;经济上更加繁荣,更有主导权;文化上更加进步,更有影响力。让穆斯林群体自觉按照共同的价值观改造和提升自己,使自己的群体更加强大,从穆斯林群体的形象到个体的素养更加能够在我们中国能够让绝大多数人所认同。我们中国穆斯林需要在保持伊斯兰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自觉学习借鉴当今世界各种先进的文化,结合我们中国穆斯林在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创造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二、我们中国穆斯林如何既保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能与时俱进不被边缘化
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个民族和地方能够封闭运行。政治多极化,没有哪种力量能够主宰世界政治格局;经济一体化,没有哪一个民族或地方能够自给自足;文明多样化,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不被渗透,不受影响。我们中国穆斯林如何做到既保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能与时俱进不被边缘化,是我们中国穆斯林面临的现实和急迫的问题。
我们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纵观我们中国历史,自秦统一我们中国始,几千年来不管分与合,治与乱,最终民族都走向融合,有不能融合的基本上都走向了消亡。纵使元、清少数民族曾经走向政治颠峰,也被中华文明所同化,这不是政治或军事的因素,主要还是文化的缘故。
我们中国历史上没有本土的宗教,自汉景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们中国,之后的发展就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那就是与我们中国儒道思想的融合;我们中国伊斯兰在我们中国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自唐代传入我们中国,也是不断本土化的进程,在价值观上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高扬“爱国爱教”旗帜,具有争教不争国的生存智慧。如云南的杜文秀起义最终给满清灭回以口实,致使如今云南回族人口基本还是清代起义前的水平,痛定思痛,就是一个不能忍辱负重,悖离“争教不争国”的生存智慧所致。
我们中国穆斯林特别是回族人因为吸收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先进因素,既有传承伊斯兰的使命担当,又能在多数朝代融入主流社会,保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却能与时俱进,就是我们中国回族穆斯林能够充分估价自己,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当局合作,没有超越当局能够接受的限度,努力发展自己。我们中国回族穆斯林讲汉语,与其他民族在婚姻、经济、文化等方面融合,积极参与我们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是我们中国回族穆斯林能够相对其他宗教文明在我们中国发展较好,不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我们中国穆斯林如何理性找到自己的定位,应对挑战。
我们中国穆斯林是不是一个民族群体,而是一个信仰群体,在我们中国只是很小的一个群体,而且在政治经济上没有主导地位,不能左右时代发展的进程,但可以积极用世,努力壮大自己,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被时代所抛弃,不被时代所同化,认清形势,理性判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
我们中国穆斯林既然是我们中国一个有共同信仰的一个小群体,它的优势不是政治经济而是文化,就应努力与时俱进发挥自己的优势,用伊斯兰文化把自己的群体做强,使自己内部和谐,有共同的声音;我们中国穆斯林既然没有自己的政治经济上的主导权,就应该在现存的体制和机制下,利用现在的游戏规则,让自己的游戏玩得更好一点。
我们中国穆斯林既然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就应该具有国家认同,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去,有自己的话语权;就应该具有中华民族认同,在保持自己伊斯兰文化的同时,认同自己是大中华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信仰群体和兄弟民族和谐共处,争得主动;就应该有主流文化认同,积极学习主流文化以提高自己,而不是固步自封,自我封闭,甚至采取极端道路。
我们中国穆斯林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保有自己的文明传承却不被边缘化,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应对挑战,是全体穆斯林的责任,更是学者的责任,学者应该有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我们中国穆斯林需要理性的引领,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导,达到内强穆斯林群体素质,外树穆斯林群体形象,实现与世界共进步,与中华民族共繁荣,与时代共昌盛,实现我们中国穆斯林自己的“我们中国梦”。
第三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自查自纠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自查自纠
个人剖析材料
本人贯彻学习了领导的讲话精神,并从思想,工作,学习,业务等十个方面查找实际工作中和个人思想中的问题和不足,现就自查情况作自我剖析如下: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学习不够,学习标准不高。平时只满足参加局里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少,对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没有深刻去领会,钻开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因而不能准确形势。2.枪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存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却小抢新意识,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没有很好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
3.自我要求不严,工作随意性大。在理论学习中,没有很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没能及时用科学思想分析出现问题的原由,及时纠正主观认识上出现偏差。自我要求不够严格,缺乏工作中的主动性,进取性,安于份内工作,经常是处于奉命行事,落实任务,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矛盾。
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认真分析究其关键在于自己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各种新知识的学习不够。认识不足,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思想上存在着重工作轻学习的毛病,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作宗,放从了学习,影响了自己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对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从客观上讲,刚从一个地方新调到一个地方,情况不熟悉,对工作思路不清,重点不突出,但从主观上讲,一是自己没有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政策法规,更没有把这些理论贯穿到实践中去。二是思想不解放,对工作暂时没有新思路,新思想,没有抢新开发,顺着前人的走路下去,不敢大胆的去闯,说到底是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加以改进,时时开展自我批评,认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
主义的群众观点,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开拓进取,从自身做起,做事业单位职工的贴心人。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不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及时学习政策法规和发展纲要,提高机子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进一步曾强法纪观念,曾强法纪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身,自警,自励。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一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2.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要热爱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深入钻研,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香,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曾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加强与同志间的思想交流,做到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以诚相待。正确对待权利,金钱,名利,时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作风上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蛮空热情地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行动上要曾强奉献意识,不计得失,真正做到自重,自身,自警,自励。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客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努力做到勤政廉洁。
第四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以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近期,***县局党支部为做好新时期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学习***----打造以“感动”为目标的服务品牌实施方案和组织观看影片《女检察官》,积极倡导学先进,崇尚先进社会风尚。并从内容、方法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首先,我局结合实际,立足岗位创新。以素质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在全体党员中开展 “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活动。以“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建立起员工与企业共同的发展愿景,不断使烟草文化成为打造以“感动”为目标的服务品牌,使我局真正的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形成更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以烟草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执行力。俗话说,“文化管人管灵魂”,将有形的制度置于无形的文化之中,进而转化成为员工自上而下的自觉行动。三是我局将企业文化做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拓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空间,把员工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敬业精神、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对广大员工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切实把企业发展与员工的成长统一起来,来有效促进我局思想政治工作与卷烟上水平工作的有机结合。
第五篇:如何做好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推荐)
如何做好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形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面貌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所谓教师形象,是指教师在社会公众和学生心目中的总体形象和综合评价,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主要包括教师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两个方面。下面就这两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内强素质
内强素质即教师的内在素质美。古今中外关于教师内在素质有很多标准。我国教育界归纳为:全面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在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的观察力;组织能力;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想像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责任心等等。从美育的角度来看,应是上述各方面能力的结合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师的心理特征,它具体体现为情感美、智慧美和两个方面。这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
情感美是教师内在素质美的起点。教师应该具有的情感素养是爱的情感,即教师的职业道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社会主义、爱教育事业、爱学生。这是首要的、基本的心理品质,也是情感美的核心。
其次,智慧美是教师内在素质美最突出的特点。在学生的心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源泉。智慧是一种体现着生命的光华,发人深思的美,是燃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火把,是开启学生聪明才智的钥匙。智慧美体现在教师具备有厚实的专业知识,能全面而深刻地掌握教材,能够准确、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随时准确地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体现在他学识广博,具备专业知识外的各种知识,“广采百花酿花蜜”。还应涉及教育心理学,了解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最新科学动态和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另外,若能具备一些文学艺术、美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修养,会使自己更博识、风趣,其智慧美的内涵更富于光彩。总之,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二、教师的外在形象。
1、教师的外部形态。
教师的形象好坏,首先从他的外部形态表露出来。因此,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个人的外部形态和仪表,做到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要保持“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面容,“穿戴整洁,端庄大方”的仪表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教师平易近人,乐于接受。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假如一个经常“面带怒色,凶神恶煞”或整天“愁眉苦脸”的老师,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甚至避而躲之,就好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远见远走。同样,教师经常保持良好仪表,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形象。
2、教师的工作作风。
常言道:“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作风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古今中外被人赞颂的为师之道,也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高尚品德。由于教师每天所接触的都是学生,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的教师,他的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甚至兴趣爱好等都常常成为学生心目中效仿的对象。同样,一位品行高尚,行为端正,谈吐文明,有教养的老师,他所带出来的学生肯定会彬彬有礼;当他看到地上有垃圾纸屑,教师无声地弯腰捡起,他的学生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不会再乱扔乱丢,甚至还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做,这就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但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比如,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凡禁止学生违反的,教师首先遵守。并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无数事实说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
总之,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各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特别是当代的教师,只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