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学设计
主备人:孙亚钟
2017.04 学习目标
1、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2、维护宪法的尊严,自觉同违法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3、知道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深刻理解宪法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重点难点
重点: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难点: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闭幕会上,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了自己的“就职演说”。习近平主席说:“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于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思考讨论:为什么习近平主席在“就职演说”中着重强调要“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
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小公民,你应怎样对待宪法? 环节二:出示学习目标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活动一:自主学习,感悟教材
1、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有哪些体现?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
4、为什么要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5、为维护宪法尊严,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活动二:探究与交流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闭幕会上,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了自己的“就职演说”。习近平主席说:“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于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李克强总理在见面会开场白中这样说道:“从担任新职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感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是重大责任。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
张德江: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选举我担任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我们深知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们将同全体代表一道,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决不辜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议一议:
国家领导人为什么都一再说自己要忠实模范地遵守宪法?
活动三:合作探究
我国的国家机关与宪法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否绘出这一关系简图? 活动四:大家谈
下列图片和材料说明了什么
宪法第41条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某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了减少培训费用开支,为单位多赚钱,在安排下岗再就业的人员岗前培训时,只按规定每人收取培训费,不按要求组织培训,学员只要交上培训费,一律安排上岗就业。有不少未经培训上岗的再就业人员由于对新的工作岗位缺乏必要的操作技术和经验,不断出现生产事故。这既给职工身心健康带来不应有的损害,还给厂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宪法第42条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2015年8月,河北省某县政府在国家拨给农民的占地款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强行开工修路。农民齐某找当地领导“论理”,要求政府明确占地款数量并及时下发,被当地政府以“闹事”为由关押了两天。宪法第37条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活动五:慧眼看世界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引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本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
————引自《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
中国民主同盟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
————引自《中国民主同盟章程》 分组讨论: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团体和组织的章程中共同规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规定?这说明了什么?
活动六:明辨是非
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
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你认为以上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活动七;警种长鸣
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以空前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全国已有66名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被查处(不含军队官员)。党中央坚决查处了***、徐才厚、令计划、苏荣、郭伯雄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有腐必反、有贪必惩的局面已经形成。其中,刘铁男、王素毅、李达球、童名谦、倪发科、季建业等已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的处罚。中央用行动表明:反腐没有指标,只要违法违纪,一律查处。
高官的落马说明了什么? 活动八:走近生活
我国从2001开始把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2001年我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2002年的主题是“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2012年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2014年: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2015年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2016国家宪法日主题:学宪法、讲宪法。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宪法,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议一议:
在我国,为什么要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宪法与公民有什么关系?
活动九:讨论与交流
1、作为公民应怎样维护宪法尊严?
2、青少年应该如何增强宪法观念呢? 活动十:共同的誓言
我宣誓:我将捍卫神圣的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恪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模范公民,以实际行动为宪法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环节四:收获平台
我知道了……我认识到了……我今后会…… 环节五:达标测试 1、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领誓人、新任命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源走到宣誓台前,将左手抚按在宪法上,右手举拳,宣读誓词,其他五名新任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并排站在领誓人身后,举起右手,跟读誓词,举行宪法宣誓仪式()①源于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②有利于用宪法代替普通法律、充分发挥宪法的作用③能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④符合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一规定说明()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②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面前没有特权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决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这说明()
A.宪法只对违反宪法的人和事有约束作用
B.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只对公民起约束作用
D.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的只有宪法
4、根据中央反腐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公安部决定从2015年4月1日起组织开展“猎狐2015”专项行动,重点对象是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外逃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涉腐案件外逃人员。这警示我们()①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②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③每个人都要增强宪法意识,树立法律观念
④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有特权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某校成人仪式上,18 周岁的青年庄严宣誓: “我将捍卫神圣的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恪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模范公民,奋发向上,为国争光,为共和国创造明天。”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③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 ④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如今也是国家宪法日。从2001年至2016年的十六年间,我国多次把宪法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的重点,宣传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2016国家宪法日主题:学宪法、讲宪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小明所在的八年级(4)班准备到附近的社区开展一次宣传活动。
(1)八年级(4)班的同学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宣传宪法?
(2)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向社区居民宣传宪法的哪些内容?写出你的宣传题纲。
(3)请你设计一幅宣传标语。
(4)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维护宪法尊严?
第二篇: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教案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教案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能力目标
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和规范,具备基本的辨别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认识到任何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通过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到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树立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到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导入新课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极其重要的,对其他法律的约束力、强制力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在贯彻落实、具体执行方面同样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是各种团体和组织以及每个公民,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的行为准则,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二、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板书)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提问: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人民通过什么方式管理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
投影: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
共和国主席
最高人民
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国务院
各部、委员会
中央军委
教师讲授: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又把部分国家权力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这样,不同性质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行使着不同的国家权力。
(阅读教材,回答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分别行使哪些国家权力)
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以宪法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板书)
投影:
案例一:王嘉安是北京市崇文区地方税务局地方税管理科副科长。1997年1月,他利用职务之便,以将征收的税款入库为名,从某单位取走税款现金人民币92122.5元,并将此笔税款存入他在证券公司开设的股票资金账户内,用于股票交易。同年三四月间,王伙同他人先后4次挪用税款现金人民币44万元用于股票交易,并获利10000元。最终被举报抓获。王嘉安被崇文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6年。
案例二:(教材楷体字案例)
(讨论案例,理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否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板书)
如宪法第44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退休的年龄、条件和退休后的工资待遇、生活待遇等做了详细规定。宪法第45条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47条规定,“国家对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第48条还规定,“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等等。这些规定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都必须贯彻落实,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敷衍、推卸和拒绝。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级政府及其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方面做出了表率。例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得到发展。又如,各级政府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条件,广开门路安置下岗职工,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还有,国家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大对书刊音像盗版活动的打击力度。许多政府工作人员能够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为群众办实事。
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宪法规定,拒绝做应做之事。
案例三:
XX年9月11日20时50分左右,被同学们称为“未来书画家”的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高二学生殷梦麒和同学肖纯骑自行车结伴回家。当他俩行至离蔡甸区树藩大街1110米的十字路口时,一辆柳州五菱小客车违章超速行驶,撞上两名少女。殷梦麒当即被撞到20米的马路对面,鲜血直流,同行的肖纯被撞成轻伤。
事发后,司机肖雄生既不报警,也不积极实施救治措施,反而迅速逃离现场。在场群众见此情景,纷纷向110报警,据准确记录的第一报警时间为20时57分,但该区交警在接警后,迟迟无人出警。而在现场焦急守候的群众因为怕移动现场而不敢进行施救,眼睁睁看着孩子倒在血泊中。半个小时后,警车才到。愤怒的群众当场将警车掀翻,并支持孩子的父母将110告上法庭。
(3)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板书)
(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案例)
教师提问:你认为权力与法律谁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讲授: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权力是人民的权力,宪法和法律是人民的宪法和法律。权力和法律应该是一致的,权力与宪法和法律都应该服务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权力交给不同的国家机构来行使,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然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人民托付的权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有宪法和法律的依据,否则就构成违宪或违法。
现实生活中,—些人目无法纪,把手中的权力变为特权,以权谋私,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肆意破坏最高准则。显然,他们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宪法,甚至触犯了刑律,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提问:你知道在我国都有哪些团体和组织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讲解)
这些团体和组织虽然各有自己的章程,但宪法是一个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各种党派、团体和组织中,地位有些特殊,它是我国的执政党。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但在宪法和法律面前,却不能有任何特殊,同样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作为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更应从严要求,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的尊严。
现实生活中,确有—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贪污受贿、生活腐败、挥霍浪费国家财产,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所以,党和国家—直把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而且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严厉打击和清除腐败分子。
(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案例)
强调:任何团体、组织的成员,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我国宪法最集中、最全面地体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宪法精神贯穿于公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的同时,也在衡量着公民的行为是否合法。所以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切实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
教师讲授:以上看到的宪法有关规定体现了宪法规范公民行为的三种方式:
(1)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2)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3)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板书)
请同学们把这三点与上述宪法规定相对照,看看哪条规定是对公民行为的提倡、肯定,哪条是禁止、否定,哪条又是要求必须做出的。并围绕这三个方面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
举例:
周恩来是我国的开国总理,在26年总理工作中,周恩来以普通公民的身份,按照宪法的规定,自觉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是在总理的领导下进行的,但他对进展情况守口如瓶,连邓颖超都没有告诉。邓颖超是和全国人民一样从广播中得知我国成功爆炸原子弹的消息的。周总理的行为成为我们每个公民自觉履行保守国家秘密义务的光辉典范。只有每个公民都自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才能保障宪法的真正实施。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明确了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从而进一步说明和体现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巩固
查一查,宪法规范公民行为的规定还有哪些?你平时是怎样做的?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第三篇:员工行为准侧
员工行为准则
顾客至上,服务第一,每位员工须将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技巧落实到言行中,营运部员工作为第一线和顾客直接接触的员工,工作时按基本礼仪要求服务顾客。
第一节 基本准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深圳市《市民道德规范》;
2.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维护公司利益和荣誉,爱护公司的设备、设施; 3.关系公司,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凡事力求最佳; 4.秉公办事、公平待人、公私分明;
5.认真贯彻公司“开源节流”的经营方针,在工作上力求节俭,不浪费公司资源; 6.从全局出发,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加强团结,精诚合作;
7.切实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和调度,如有异议必须做到先服从后投诉。对公司的经营决策、现有制度、管理方式有不同见解应按正常渠道提出,不得影响正常工作;
8.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应遵循逐级向中上级反映的原则,当得不到答复时,员工方可越级反映或向公司有关领导部门放映;
9.认真对待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考核,并通过各种渠道自觉专研业务知识,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10.了解公司的运作流程,熟悉本岗位的相关业务知识,以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并及时向上级反馈完成的情况; 11.工作注意计划性、合理性、办事条理清晰;
12.经常开展自我检查及发现调整工作中的不足,吸收先进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13.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推诿,勇于承担责任并从中吸取教训;
14.持有公司通讯设备的人员,必须保持通讯设备随时处于开机状态,并及时回应; 15.严谨盗窃,侵占公司财务,严禁挪用公司公款;
16.发现盗窃或其他事故隐患应及时举报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公司受到损失; 17.捡到他人遗失的财务应立刻上交服务台值班员或部门领导;
18.对上级或同事违反制度的行为有权向人事部或办公室投诉;(接受投诉的部门必须为投诉人严格保密)
19.非工作需要,上班时间不得购物; 20.上班时间不得接待非工作关系的来访。
第二节 职业要求
1.未经公司法定代表人授权或批准,员工不得以公司名义对外开展业务; 2.未经公司书面批准,员工不得在外兼任获薪酬或间接性利益工作; 3.公司对外的交际活动应本着礼貌大方、简朴的原则,严禁涉及不法行为; 4.严禁以任何方式要求可利用供应商来获取个人利益;
5.为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全体员工不得在工作场所内抽烟,不得酒后上班; 6.未经授权,文员、组长级以下员工上班时间不得佩戴手机或呼机,不得打私人电话; 7.员工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
8.未经公司授权或批准不得自行复制涉密文件,不得带出办公区域,不准对外提供注有密件的公司文件以及其他未经公开的经营情况、业务、财务数据、电脑资料及其它物件。
第三节 礼仪仪表
A.仪容仪表
1.讲究个人卫生,注意住宿洁净;
2.男员工不得留长发,以发脚不盖过耳背及衣领为适度,禁止剃光头,留胡须,不得佩戴首饰;员工非工作需要上班时间禁止戴帽子;
3.女员工提倡上班淡妆,不得浓妆艳抹,不得梳奇异发型; 4.上班前不吃葱、蒜等异味食物,保证口腔清洁; 5.不得留长指甲,不得涂指甲油;
6.穿着必须整齐、清洁、端庄、大方、不得有破洞或补丁。纽扣须全部扣好,不得敞开外衣、卷起裤脚、衣袖,不得穿着短裤、短裙(膝上100CM以上)露背、露肩、露胸装。禁止穿着拖鞋、雨鞋上班。
7.上班必须穿着上衣,非因工作需要,不得在营业场所、办公场所以外穿着上衣; 8.员工不得在工作时穿其它服装。
9.上班时间必须穿戴工牌,工牌应端正左胸适当位置,并完全外露; 10.员工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应注意检查及时整理个人仪表。B.表情
1.微笑,是员工接人待物应有的表情。
2.顾客、客户、同事走时必须微笑致辞,并主动打招呼,比如“您好”要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3.接待顾客、客户、及其它业务关联单位应友好、真诚 4.与顾客、同事交谈时应全神贯注,用心倾听。
C.言谈
1.提倡文明用语,“请”字、“谢”字不离口
2.公司要求员工讲普通话,接待顾客时使用相互都懂的语言
3.注意招呼顾客,来访客人为“先生”,“小姐”、“女士”或“您”,如果主动姓氏的,应注意称呼其姓氏,指第三者时不能讲“他”,应成为“那位先生 ”或“那位女士”
4.接听电话应先说“您好,好又多生活超市”,商场员工应讲“请问能为您做什么”或者“讲请问能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吗?”对方挂断之后,方可通话完毕。5.不得模仿他人的语言、语调和谈话,不开过分玩笑。D.举止
1.所有站立工作的员工,应做到:双腿伸直、肩平、头正、两眼平视前方、挺胸收腹、双手自然下垂或背放。身体不得东倒西歪,不得依靠任何物品,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得驼背、耸肩、插兜等,双手不得叉腰或交叉胸前。所有以坐姿招工的员工,必须坐姿端正,不得翘腿、盘腿、不得趴伏或躺坐。
2.行走时,要精神饱满,不得二人挽手、搭肩,与顾客相遇时,应主动站一边,让顾客先行或靠边行走,不得从二人中间穿行;请人让路要说对不起,非工作需要不得在工作场所奔跑。3.不得用手指、嘴形或物品指顾客或为他人指示方向。要指示方向时,要求手臂伸直,四支并扰,大拇指自然弯曲,掌心自然内侧向上。
4.上班时不得有哼歌、谈笑、闲聊、大声说话、喊叫、吹口哨等类似行为。5.咳嗽、打喷嚏时应转向无人处,并说:对不起。
6.上班期间,不得吃东西,看与工作无关的书刊杂志,或与外界联系和会友等。7.注意自我控制,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与顾客、客户发生争执。8.遇到上司主动问候。
第四节 语言规范(服务用语)
第一条 常用文明用语
要求:语言文明礼貌、服务主动周到、语气自然、态度友善、诚恳。1.先生(小姐)您好!2.没关系(不用谢)!3.谢谢(不用谢)4.对不起!5.请走好(好走)
第二条 招呼用语
要求:笑脸相迎,说好每一句话,给顾客留下好的第一印象。1.早上好(您好)2.您想选购什么商品!3.我能帮您什么吗? 4.您好,好又多生活超市!5.请稍等,马上来!
6.这是您要的东西,请看一下。7.请多关照。
第三条 介绍、询问用语
要求:热情、诚恳介绍商品物品,抓住顾客心理,当好参谋,部允许言过其实,误导甚至欺骗顾客。1.你看这种合适吗?
2.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参谋一下 3.我给你介绍几种好吗? 4.这种商品现在很流行,买回去后送朋友或自己用都可以。
5.这种商品美观、又实用、又不贵,还有一定的特色您不妨考虑、考虑。6.这种食品的特点是......7.使用这种商品注意......8.请您先登记 9.请问,您贵姓?
10.这是新产品您不妨试一试。第四条 答询用语
要求:热情有礼有问必答,耐心导购并解决疑难。1.这种商品过两三天就会有,请您到时抽空来看看。2.我说的这些,您看对吗?
3.有什么要求,请告诉我,我会尽力去帮你。4.您要买的商品在.......5.您再看看这几种,好吗? 6.相比之下,这件更适合您。
7.如果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我们会凭您的电脑小票办理退货。
8.先生,商场是不能吸烟的,请您谅解。
第五条 解释用语
要求:耐心细致,用词恰当,真诚友善,给顾客较为满意的解释。1.对不起,顾客不能带包进超市,请您先把包寄存好吗?
2.对不起,按国家规定,已出售食品如果不属于质量问题是不能退货的。3.这件商品已经用过了,不属于质量问题,实在不好给您退货。
4.实在过不起,按公司规定,这是不能退货的,不过我们会尽力帮您修好,请谅解。5.对不起,内衣裤是不能试穿的。
6.请您具体说一说这件事,我们马上去查明,尽快给您答复 7.别着急,您慢慢选。
8.对不起,现在我们正在结交班,请您等一下好吗?
9.这种商品需要购物小票,凭购物小票到收银台付款,付完款后来取商品好吗? 10.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让你满意。
第六条 道歉用语
要求:态度真诚、语气温和、力求顾客的谅解;绝不允许推卸责任,强词夺理。
1.对不起,让您久等了。2.真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3.对不起,刚才我没听见,您需要什么?
4.对不起,我还没有听明白,麻烦您再说一遍,好吗? 5.对不起,他是新来的,服务不周之处,请谅解。6.对不起,我们的工作没做好,请您批评指正。7.对不起,我把票开错了,我给您重开。8.这是误会,请您多谅解。
9.您提的意见很对,我们搞错了,请多包涵。10.对不起,这件没有条形码,我给您换一件。
第七条 赞赏同意用语
1.您说的没错。
2.您真会选东西(您真有眼光)。3.您有零钱,真是太好了。
第八条 答谢用语
要求:对顾客的称赞或意见一定要答谢,显示出良好的素质。
1.您过奖了。
2.多谢您的奖励,我们今后一定会做的更好。3.多谢您的建议,我一定向领导反映。4.多谢您的指正,今后我们一定努力改进。
第九条 收银用语
1.欢迎光临(您好)2.收您XX元
3.找您XX元,请收好,谢谢!4.您的储值卡还有XX元。
5.您的钱不对,请您重点一下好吗?
6.请保留好电脑小票,退换货应持有电脑小票。7.谢谢,欢迎下次光临。
第十条 装袋用语
1.这是您的东西,请拿好。2.东西都放进去了,请拿好。
3.这东西易碎。请您拿好,注意不要碰撞。4.这东西较沉,我给您加一个袋子。
第十一条 道别用语
要求:彬彬有礼,让顾客高兴而来。不允许默不作声,面无表情。
1.谢谢,欢迎下次光临(再来)。2.再见,您走好。
3.这是您的东西,我们送您上车。
第四篇:《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学反思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学反思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学反思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从而全面认识和理解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意识,使他们崇尚宪法,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积极同违宪行为作斗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直接决定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能否实现。现实生活中,许多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比较淡薄,法律意识不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往往认识不清,再加上宪法引不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往往对遵守法律可以理解,而对遵守宪法却认识不够,因此,引导学生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把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用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党员干部凌驾于宪法之上的腐败现象,甚至有人认为“权大于法”,法对领导人没约束力,再者由于学生缺乏政治生活常识,对这些现象容易产生误解,因此,澄清一些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现象,理解宪法是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采用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的步骤,思路清晰。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各个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语言精练准确,而且在栏目的设计上不拘一格。
由于时间准备较仓促,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如果教学形式再活泼些,情境创设再到位些,在某些语言上再添加点“彩”在事例的展示上再充实点,会是一篇更好的教学设计。
第五篇: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目
录
综述
一、政策方针指引,维护宪法最高权威的基础性措施
(一)坚决维护和贯彻落实宪法有关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的各项规定
(二)健全完善保证宪法实施的各项法律制度,监督纠正各种形式的违宪违法现象,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三)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
(四)在社会各界大力开展宪法的宣传和教育
二、与时俱进把握关键点,走宪政之路
(一)把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落到实处
(二)增强公民宪法意识,促进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
(三)从制度设计入手,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四)积极探索违宪审查制度
(五)注重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公民的宪法信仰
结束语
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摘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尊严和权威,就没有法治的尊严和权威,依法治国就成为无源之水。要保证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一方面,要从政策方针入手,坚决维护和贯彻落实宪法有关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的各项规定,健全完善保证宪法实施的各项法律制度,监督纠正各种形式的违宪违法现象,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在社会各界大力开展宪法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违宪审查制度,把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落到实处,注重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公民的宪法信仰,促进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关键词:宪法
根本大法
最高权威
综
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了“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而宪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我国宪法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始终贯彻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根本准则,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如果没有尊严和权威,就没有法治的尊严和权威,依法治国就成为无源之水。“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基础是全体公民,关键是国家公职人员,重点是各级领导,措施是教育。”,这是国家普法工作的部署要求。要保证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一方面,要从政策方针入手,做好维护宪法最高权威的基础性措施:一是要坚决维护和贯彻落实宪法有关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的各项规定;二是要健全完善保证宪法实施的各项法律制度,监督纠正各种形式的违宪违法现象,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三是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四是在社会各界大力开展宪法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维护宪法最高权威需要注重把握几个关键点:一是把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落到实处;二要增强宪法意识,促进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三要从制度设计入手,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四要积极探索违宪审查制度;五要注重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公民的宪法信仰。
一、政策方针指引,维护宪法最高权威的基础性措施
(一)坚决维护和贯彻落实宪法有关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的各项规定。主要包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宪法的灵魂,是国家兴衰存亡之所系,必须始终坚持。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维护统一的单一制国家体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将我国的国家体制确立为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样的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牢牢地掌握在人民手中,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效率、历史与现实、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它是最适合我国客观实际的一种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最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有利于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必须确实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保障和实现宪法确立的人权理想。用宪法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地位,保护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保障和实现人权,促进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幸福,是宪法的精义所在。因此,只有确实保证公民的各项权利,宪法才能扎根于群众之中,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才能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健全完善保证宪法实施的各项法律制度,监督纠正各种形式的违宪违法现象,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它所规定的是有关国家的重大问题,宪法的规定要落到实处,还必须有一批相应的法律与宪法相配套,保障宪法的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权利的“最终实现又依赖于其他法律规定的权利” 【1】,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宪法相关法的基本方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对保证宪法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今后,在继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机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等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立法的同时,必须加强立法监督,切实纠正各种形式的违宪违法和法规规章冲突现象,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三)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我们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领导下制定的,同时,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各级机关及其领导人员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坚持依法治国,不仅是宪法的明确规定,也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各级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是根据宪法产生的,其权力是宪法赋予的,严格遵守宪法,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是各级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职责。“无论是个人或政府都平等地受法律约束,都不享受法外特权” 【2】,党和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对全社会树立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率先垂范,确实做到违宪的话不说,违宪的事不做,在全民中树立和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四)在社会各界大力开展宪法的宣传和教育。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宪法决不是高高在上的远离群众的宣言,而是保障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实实在在的保障书,任何违背宪法侵犯公民权利和利益的做法,都必须得到纠正,公民都有权获得救济。在法制宣传上,应当着重加强宪法在保护公民权利和利益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宣传,让群众学会运用宪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同时,公民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只有让广大群众掌握宪法,运用宪法,起来监督宪法的实施,并自觉遵守宪法,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二、与时俱进把握关键点,走宪政之路
(一)把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落到实处。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规定标志着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开始从一般的民事权利正式上升到宪法权利,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认可与保护。但是要使公民的这项宪法权利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全社会在许多方面做出努力。社会各界要从“私产入宪”入手,推动相关法律规范的建设和完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推动全社会政治文明程度的提升。
首先,全社会要树立正确的保护和尊重私有财产权的观念。公民的财产权上升为宪法权利,意味着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在宪法上获得平等的保护地位,任何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及任何人要取得公民的财产都必须经过公民的同意。公民合法财产不受侵害的核心内容就是“非经公民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取得其财产”;同时,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也是有限制的,宪法保护的只是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非法所得不受保护,而即使是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也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其次,立法机关要根据宪法保护私有财产的精神和原则,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私有财产权入宪后,立法机关要对我国现有的涉及公民财产权的各类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清理,合乎宪法精神的要及时加以确定;不合乎宪法精神的则要予以清除;在相关的民事立法中,应该把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规定具体化。如,应完善申诉、赔偿等配套制度,使保护私有财产权真正得到落实。再次,行政执法及司法机关要深刻领会宪法保护私有财产的精神实质,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中切实保护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在涉及公民财产的城市拆迁、农村土地征用等问题上,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
(二)增强宪法意识,促进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学习贯彻实施宪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其中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提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切实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宪法以国家根本法形式,规定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内涵、外延以及行使的基本原则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既是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作为国家具体权力的行使者的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正确理解国家权力行使的目的、范围对于贯彻实施宪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是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保证。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原则性、纲领性、前瞻性等特点。各个部门法都不能违背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宪法对各个部门法具有总体上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有利于在宪法精神的指导下,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司法、执法工作。提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就是要司法、执法人员从思想上充分意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在司法实践中,各级政府部门要在思想上不断提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在宪法的框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基本人权,推进市场经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执法保障。要充分意识到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要充分认识到按照宪法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部门、各地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当把宪法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要按照依法行政、司法为民、权责统一的要求,规范司法、执法行为,防止权力滥用。
(三)从制度设计入手,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八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大幅度提升,但“八二”宪法以前的三部宪法,均推崇国家权力至上,忽视并规避对公民权利切实保障。明显的漏洞即在于,政治活动中张扬和宣示主权在民,但现实的政治生活中被弱化,其实质即义务大于权利,国家权力远远高于公民权利。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地位作了明确规定,但对公民权利的范围却没有加以明确划分。我国宪法采取“列举式”的授权方式规制公民权利的范围,这意味着宪法没有规定的,公民不得享有。宪法对公民权利范围的规制,应该体现“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原则,不应仅仅只限于宪法原则性条款所列举的,而应根据宪法精神派生和廷伸:一切与宪法精神不相冲突和抵触的权利,均应归属到公民权利的范畴。但事实上,我们的宪法只注重宪法的成文化条款所赋予的权利,未成文但根据天赋和自然精神所应享有的权利却不在其保障之内。我国宪法中对公民权利的规制,以原则性规范为主,过于笼统,过于模糊。公民权利是社会成员的个体自主和自由在法律上的反映,立宪正是为了明确界定国家权力运行的范围和力度,从而赋予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大部分领域的权利,以及公民在授予国家权力时所保留的自然权利不被侵犯。况且,“公民普通权利的救济可以依靠普通法院来实施,但是,涉及到国家权力对公民基本权利予以侵害的时候,谁来救济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在制度上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宪法监督与宪法救济机构,所以,宪法在公民权利救济方面的作用不大。” 【3】
“宪法就是一国人权保障和发展水平的标尺”【4】。明确国家权力的范围,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才能明确肯定地赋予公民权利应有的法律尊严。“人人于其宪法或法律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被侵害时,有权享受国家管理法庭之有效救济” 【5】。我国传统的国家权力即行政权的至上本位,直接影响了现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八二”宪法尽管对公民权利作了必要的列举,但是,公民权利一旦受到侵犯,却无法得到及时而妥善的救济。因此,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必要的制度设计是关键,国家立法应与时俱进,在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冲突时必须限制国家权力,在实践中使公民权利具体化,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在宪法规定的制度层面得到及时而妥善的救济。
(四)积极探索违宪审查制度。人权专家李步云教授谈到对法治的期许时说,他对中央的建议是尽快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并指出:“宪法没有根本,法律怎么能有权威?如果我们党和中央政府领导带头遵守宪法,对依法治国将有全局性的影响” 【6】。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是有至高无尚的神圣地位的。如果把法律体系比作一个王国,那么宪法就是一国之君。但是在目前我国宪法的形式意义多于实质意义,政治意义多于法律意义。宪法就象是一个被夺了权的君主,有其名而无其实。而追根究底就是因为我们的宪法缺乏可诉性,且没有一套完备的违宪审查制度。法律制定出来就是要被触犯的,是要被实施、被执行的。宪法不仅是宪政的法律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价值与理想。如果宪法在国民意识中没有权威,法律的力量便无从谈起。宪法的价值,只有通过宪法的主要实践方式--违宪审查,才能真正体现。当公民权利受到其他法律或政府行为侵害时,宪法能变成公民保护自己的武器,公民才能体会到宪法代表的是自己的权利。违宪审查,才能在一个社会中真正体现。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它不仅包含了对一切法律法规的审查,也包括对立法行为、司法行为、行政行为或其他公共行为的裁决。颁布宪法文本之后,更为重要的是实践宪法。实践宪法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要规范宪法的法律后果与责任,使宪法像其他法律一样有独立的监督与诉讼制度。
(五)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公民的宪法信仰。从根本来说,要维护宪法权威,首要的是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观念,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宪法不仅是宪政的法律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价值与理想。如果宪法在国民意识中没有权威,法律的力量便无从谈起”【7】。美国宪法在美国人民心中无疑是占极崇高的地位,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令有信服的解释是将此归结于深深根植于美国人心目中的信念”。公民的宪法信念对于宪法权威的树立是至关重要的。“宪法若要能够为人的心灵所拥抱”【8】,树立宪法权威最重要的是树立公民对宪法的一种信仰,真正激发公民对宪法的信任、信心和尊重。这里最重要是要树立我国公民对自身权利的信仰和尊重,把自己看作上帝,因为中国人实在太习惯于崇拜国家、政府以及自身以外的权威,而不习惯于对自身权利的崇拜。可要确立宪法权威首先必须对权利的看重,宪法精神的核心就在于以权利制约权力,宪法权威的树立最终看权利能否真正有效地制约权力。正如宪法专家所说,“权利意识与法律信仰是一种互动关系,权利增强导向对法律的认知和对法律价值的认同,有利于人们法律信仰的生长,反之,对法律的信仰也必将推动人们权利意识的扩张,从而又推动人们法意识的增强。”提高公民的宪法的意识,除用传统的法制宣传,法律教育手段以外,更为重要是要让公民能切实感受到宪法所能给予他们的保护作用,能让他们感受到宪法所治理下国家的强大,只有这样,才能让公民真正的从内心里去服从并去信仰宪法。
结束语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在法律体系中都具有最高权威。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从法律形式上表现为宪法的权威大于一切国家机关和任何个人的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至上是法治之本。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公民权利的维护越来越成为迫切关注的问题,宪法在现实生活中能否真正成为最高权威仍然是任重道远的事情。“总结人类社会法制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出,法制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或时代),即刑法阶段、民法阶段和宪政阶段” 【9】。宪法不应成为高高在上的空言,我们必须从根本上、从制度建设上、从社会各阶层入手,更加务实地去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去实现,相信中国宪政之路不会只是美丽的神话。
参考文献: 【1】蒋碧昆:《宪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203 【2】应松年,薛刚凌:《 行政诉讼十年回顾---行政诉讼的成就、价值、问题与完善》 《 行政法学研究》 1999 4 【3】周伟:《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9 【4】刘冲:《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5】《世界人权宣言》 第八条
【6】李步云:中央政治局第三次法制课课题组发言 《中华文摘》 【7】周兼明:《国民意识中应确立宪法权威》《凤凰周刊》 【8】惠尔(英Wheare):《现代宪法》,法律出版社 2006 【9】蔡定剑:《 法制的进化与中国法制的变革---走向法治之路》 《中国法学》 199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