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中华情”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身后的妈妈
全国“中华情”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身后的妈妈
全国“中华情”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身后的妈妈
郭雨桐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妈妈爱我的事多得像夜空中的繁星,数都数不过来。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我去上课外辅导班发生的事。
有一阵子,我的成绩让妈妈很满意,于是妈妈就说要给我三个奖励,但只能三选一。第一,自己骑车去上课;第二,自己步行去上课;第三,妈妈送我去上课。我高兴地选择了第二个奖励——自己步行去上课。我心想:这正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上课时间到了,我高兴地穿上大衣,背起书包就准备去上课了。妈妈却一脸担忧的对我说:“过马路时要看准车辆的位置,不要抢,不要大意。否则,危险就在你身边。”我却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您都已经说了好几遍了。”说完,我就匆忙地跑出了家门,奔向课外班。
一个月快过去了,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原来我每次独自徒步去上课时,妈妈都在我身后悄悄地跟着。回到家,我问妈妈:“妈妈,您不是让我自己去上课吗?那你为什么还在我身后跟着我呢?”妈妈听了,和蔼地说:“我是担心你出事,毕竟你还小!路上车辆又多,我真是放心不下呀!”听了妈妈的话,我的眼睛湿润了,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里,呜呜的哭了起来。
这就是我身后妈妈的故事,每次想到这件事,我就觉得母爱太伟大了。我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妈妈,我爱你,永远,永远„„
第二篇: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领会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
3、通过各种感觉,有感情地描写景物。
4、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一、准备阶段:让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唱春的歌曲
二、情境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师生同唱)
1、一曲《春天在哪里》即将拉开今天学习的序幕。同学们都经历了十几个春天了吧!能不能简单地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感受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有着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散文《春》,去享受繁花似锦、如诗如画的春天!(师板书课题:春,齐读课题)
3、关于朱自清,谁能知道多少?(每人回答限制7秒)
4、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字幕:学习目标)美读课文 品味语句 体会情感
三、自学指导
1、同学们,能不能完成这些目标?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出示字幕:学习指导,时间3分钟)①自由地朗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 的春天。②这篇文章按顺序主要写了什么?(盼春、绘春、赞春)③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四、展示交流:春天里的风景
1、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几生说)说说这是一个 的春天。
2、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生说师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2、作者写得很有条理,谁来读读盼春这一部分?(一生读、齐读,读后评价)
3、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生说师板书: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你最欣赏什么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从字、词、句、修辞手法、感官等来赏析)
★春草图:
1、咱们先来看看春草图,哪个字词或句子写得不错,谈一谈你的见解。生:“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的活力,小草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出来,更现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钻”,表现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2、“偷偷”是贬义词,分明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嘛,怎么能用到小草身上呢?(贬义词作褒义词用了,能突出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3、师:不光喜爱,还流露出作者惊喜的心情来。
4、师:把这种喜爱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就能读出味来了,试试好吗?(一生读)
5、师:果然读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来,来,同学们,一起把作者这种喜爱、惊喜的心情读在脸上。(生齐读:)
6、“偷偷”两个字贬义词褒用了,你能不能再举一个贬义词作褒义词用的句子?(如:枫叶红了)
7、写完小草以后,作者又写了“坐着,躺着,打两个滚??”,一连用了几个动词,这是写什么的?(写人)
8、这句其实运用了动静相生的写法,创造了一个春草勃发、儿童嬉闹的动人意境。
9、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人们什么心情?(高兴、兴奋、愉快)
10、是啊,快乐的人与美丽的景合为一体,体现了一种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来,读出这种感觉来。(生齐读这一节)
11、(师打开课件)、由这幅春草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野火?、浅草才能没马蹄、草色遥看?)★春花图(打出春花图来)
1、我喜欢“桃树、杏树??赶趟儿”这句话,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可以看出花开得很多”
师:你能读出“多”的感受吗?(学生读)
2、我喜欢“赶趟似的??”因为他描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师: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他的竞相开放来。(一生读)
3、来,咱们继续交流。
4、实写:色彩绚丽的桃花、杏花、梨花,虚写了桃儿、杏儿、梨儿,由春花想到了秋实,并且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
5、闹:“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字用得好,既有热闹的意思,又有闹腾的意思。一个“闹”字很精彩,把这样的情景表现的很形象。
6、“闹”字既写出了视觉的感受,又写出了听觉的感受。既有声音,又有形象,还表现了蜜蜂像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师:一字用好,境界全出)
7、这个“闹”字,让人想到了一句诗“红杏枝头春意闹”。
8、师:这一节里,作者为什么写了成千成百的蜜蜂和蝴蝶?(花香才会招蜂引蝶)
9、“散在草丛里”的“散”用得好,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十分随意,自然,像是天然点缀,不是人工刻意装饰的。(师:也许是天女散花吧,想得真好!)
10、师:春是有声音的,只要你用心倾听,就会听到大自然的絮絮低语,(师打开春花的图画:看看这些图画,大家想象一下,桃花、杏花、梨花会说什么悄悄话呢?
11、多么匀称、和谐的春景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和谐的画卷中!(生齐:桃树、杏树、梨树??)
12、读得真好,我好像被深深地陶醉了一回。
13、、由这幅春花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春风图(打出春风图来)
1、这一节从触觉、味觉、听觉等方面写出了春风温暖、鸟语花香的特点。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中的“抚摸”一词用得好,我读这句话时,感到有阵阵柔和的春风吹进我的胸怀,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爱。(说明春风很柔和)
3、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4、你被母亲的手抚摸过吗?(抚摸过)
师:有什么感觉?(生说:温暖、亲切、慈爱)师:“抚摸”,一词传递着柔和、芳香和喜悦。
师:回答真精彩!抚摸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慈爱。春风本无形,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是有情有意。请你读一读这一句,传递你被抚摸时的感受好吗?
4、我们一同来感受这种幸福的感觉。(生齐读:)
5、师:同学们想想看,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以外,我们还可以怎么说?(春风 着你。如:像老师的手、像我受伤后奶奶的吹吁声、像爷爷的胡须扎着我的脸蛋儿)
6、师: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
7、还有哪个词用得好?“卖弄”一词用得好(师:换成“展示”行吗?)生:用“卖弄”好,因为小鸟像让大家听听它的歌喉。生:用“卖弄”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卖弄”虽然是贬义词,但在这里当作褒义词来用了
生:用“卖弄”好,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鸟儿有了自己美丽的家园,通过卖弄喉咙来表现一下高兴的心情。用展示就不会呼朋引伴,因为展示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别人主动来听。而“卖弄”是炫耀的意思,自然要呼朋引伴。
8、说得多好啊!你想对小鸟说什么?(师打开小鸟图)
9、由这幅春风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
10、多么令人愉悦的美景啊!来,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那亲切柔和、温馨惬意的春风吧!(生齐: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雨图(打出春雨图来)
1、(师打开春风图)在作者的笔下,春雨最具有诗意,“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排比句用得好。
2、“斜织”着,写得好,使人联想到,春姑娘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织匠。
3、写草儿的青哪个词用得好?(逼)说说理由。(因为小草颜色鲜艳有点刺眼。)师:小草勃勃的生命力真叫人无法抵御!
4、描写春雨的词怎么说来着?(生说)描写春雨的诗怎么说来着?
5、春天,就是具有一股永恒的魅力!因为,朦朦细雨之中——(——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有披着蓑戴着笠工作的农民??)★迎春图(打出迎春图来)
1、师:多美的春天啊!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
2、师:于是,人们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五、升华主题:
1、(师打开课件)看到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画,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生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3、最后这三段很明显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发展阶段?
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初春)(生说师板书)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仲春)像青年——“力”(春天充满活力)(暮春)
4、作者认为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有力的青年,你认为春天像什么? 生:春天像神笔马良,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春天像火炉,驱散了严寒,送来了温暖。生:春天像一道方程式,它的解属于奋斗者。
生:春天像一首曲调优美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生:春天像指南针,为孜孜不倦、努力向上的人指明了方向。??
5、同学们对春天的设喻,可以和课文的三个比喻句相比美。看到这么美的春天,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由衷地发出这样的赞叹——(生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6、走进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春天,谁都会发自内心的赞叹道(生 齐读:“春天像刚落地 的娃娃——”)
六、展示交流:春天里的人
1、春天的风景好美哟!春天里的人呢?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首先请你们诗意地表达(点击课件显示):诗意地说: 草地上的人 花下的人 风中的人 雨里的人
户外的人(学生思考)
2、老师举个例子,例如风中的人,牧童用笛声应和着鸟鸣、轻风、流水的声音,人与自然共同为春谱曲,所以老师给了一个诗意的命名:“同一首歌”。勇敢地尝试,相信你们会比老师说得更好。★我说花下的人:花前倾诉。花样年华。沐浴花雨。花香中的遐想。★我说雨里的人:雨夜春忙。播种希望。
★我说草地上的人:绿中的点缀。相约青草地。
★我说户外的人:风中的希望。随风飘荡的希望。放飞梦想。同在一片蓝天下。★我说风中的人:与春天同呼吸。与春天共舞。春之歌。
3、同学们,这所有徜徉在春天里的人给你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能概括地说说吗(点击课件显示):概括地说:春天里的人是 的。★春天里的人是忙碌的。★春天里的人是幸福的。★春天里的人是朝气蓬勃的。★春天里的人是充实的。★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里的人是精神抖擞的。★春天里的人是满怀信心的。★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幻想的。★春天里的人是快乐的。★春天里的人是美好的。★春天里的人是浪漫的。★春天里的人是不知疲倦的。★春天里的人是喜气洋洋的。★春天里的人是飞翔的。
4、太精彩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希望我们都能飞翔在大自然的春天,更希望我们能飞翔在人生的春天!其实,当我们在春天卫飞翔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倾听,你会发现大自然会对我们轻声地说话,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点击课件显示):大自然与人的对话 春草告诉我 春花告诉我 春风告诉我 春雨告诉我 泥土告诉我 柳条告诉我 提示:可以充满情感地说,也可以富有哲理地说。
★春雨告诉我:春天是对人类心灵的净化。春雨荡涤了人类的灵魂。你和我一样朝气蓬勃。(春草鼓励了你)只要有一股钻劲,就一定可以成功。(春草给你的启示)团结就是力量,因为春雨是由许多雨丝组合而成的。(水滴石穿)★泥土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生命是一棵大树,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 作伴。)这里洒下的汗水,孕育着秋天的收获。(洒下的是汗水,孕育的是希望。)★春花告诉我:只有勇于竞争,才能使人生灿烂。(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托举希望。)贮蓄了整个冬季的热情,才酿成了春天美丽的笑脸。★春风告诉我:将你的理想放飞吧!(与梦想一起飞翔。)★春草告诉我:只要根扎得深,就不怕风雨的残暴。(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有顽强不屈的人才能在黑暗中重见光明。)★春花告诉我:不努力是结不出果子的。(不在春天开花,就不能在秋天结果。)★ 柳条告诉我:做人要谦虚。因为柳条是下垂的。(谦虚是一种美丽。)倾吐春天,会让自己更美丽;享受生命,会让人更完美。
7、同学们,你们把春天真正地读在脸上了,读进了心里。真了不起!
七、用一句话说春天
你能用一句精典的话来说说春天吗?比如说:(出示字幕:春天是一位飘着芳香的少女。春天是一幅清新明朗的画。春天是从冬眠中醒来的岁月。春天期待一种绽放的心情。春天,鸟巢是树的风景。春天,彩虹是天空的发卡。花朵站在枝头欣赏春天。)
八、结束语:同学们,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青春年华,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济南的冬天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2学情分析
对于老舍,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活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二、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2号同学负责,在小组中读正确。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三、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温晴
四、再读课文,感受。
1、教师设置情景导入,让孩子们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画面。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预设: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3、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体会济南冬天的美。12 济南的冬天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2 济南的冬天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活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二、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2号同学负责,在小组中读正确。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三、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温晴
四、再读课文,感受。
1、教师设置情景导入,让孩子们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画面。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预设: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3、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体会济南冬天的美。
第三篇:《琵琶行 》全国大赛一等奖教案(最终版)
《琵琶行·并序》课例赏鉴
——该课例获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
(西安)
执教/王毅军
观察/贾 玲
【课例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经过编辑的《江南烟雨琵琶行》视频及解说词)师: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白居易是怎样一位诗人?
生: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师: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悯心的诗人。他在《长恨歌》一诗中既讽刺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又表达了对玄宗思念杨玉环的同情,他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在《卖炭翁》一诗中讲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悲悯。那么,白居易由长安被贬到江西九江的浔阳江头,又对什么人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板书课题)
师: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以铺叙记事为主的歌词。
二、诵读小序,概括情节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诗前的小序。(生读小序)
师(纠正个别读音):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 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
三、初读文本,抓关键句
师: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我们首先走进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下面我们自由地放声来读。(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乐,学生放声自由读。5分钟左右)
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都沉浸在诗的境界里。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对,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 生:落魄失意。
师:对,落魄失意,遭遇坎坷。那么,“沦落人”又是谁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四、再读文本,学生质疑
师:好,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谁解沦落人”(板书)。琵琶女的沦落经历是怎么样的?咱们首先请一位同学感受一下琵琶女的感情,为我们读一下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好吗?你现在就是琵琶女,要把你的感情带出来。
生(读第三节):“沉吟放拨插弦中„„梦啼妆泪红阑干。” 师(请另外一生评价):你觉得她的感情把握怎么样?
生:我觉得读得挺好的。这一节主要讲琵琶女的身世,诗人对琵琶女应该比较同情,读的时候读出了同情的感觉。
师:你是站在诗人的角度讲吧,现在如果是站在琵琶女这个角度,你觉得她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生:悲凉。
师:对,悲凉的感情。我们读诗歌首先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得抑扬顿挫,但更要注意把握诗歌中诗人所蕴涵的感情。刚才同学读的这一节感情把握得比较到位。
师:就这一节,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没有?把你最想提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讨论。(生自由组合,小声交流,讨论质疑)
师:同学们主要提了两个问题:一是琵琶女的形象及悲惨命运的原因,一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她的身世。咱们周围同学自由组合议一议,由一位同学记录小组讨论要点,两个问题可以任意选。
(学生自由组合,讨论)
生:我代表我们小组想说第一个问题。前几句写她少年的时候,然后还被那个秋娘嫉妒„„
师:秋娘是什么人?
生:秋娘本身就是才华出众的歌伎,然后还要嫉妒琵琶女,说明琵琶女比秋娘还要才华横溢。后面写她“弟走从军阿姨死”,她的家人,离开的离开,死去的死去,后来她的容颜因为家庭变故和时光流逝变得非常憔悴。当时社会看重你,就是因为你的容貌好而不是有才华。琵琶女的泪既是感伤的泪又是不满的泪。
生:我觉得琵琶女主要代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普遍的悲惨的命运。
师:这里你谈得更深入了,上升了一个高度。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她年轻的时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但是到了后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生(众):“门前冷落鞍马稀。”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那个时代就是重色轻才的。师:重色轻才。那个时代不是看重她的技艺高超,而是看重她的美貌,后来她年老色衰,所以就被抛弃了。所以从这里看出,琵琶女仅仅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
师:还有一个问题,琵琶女描绘自己一生的遭遇,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对比。
师:如果说详细些,有哪些? 师:过去是京城名伎,现在是—— 生(众):沦落江湖。师:过去是少年得意—— 生(众):现在是老年失意。师:过去是年轻貌美—— 生(众):现在是年老色衰。师:过去是门庭若市—— 生(众):现在是门可罗雀。师:过去欢笑—— 生(众):今日辛酸。
师:除了琵琶女,刚才说,“谁解沦落人”,沦落人一个是指琵琶女,还有一个是指谁呀? 生(众):白居易。
师:当诗人和琵琶女彼此穿过无数人群,走过无数条路,在这个萧瑟的秋天,相逢在浔阳江头船上的时候,他又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请一位同学模仿诗人白居易的口吻读第四节。
(生读第四节)
师:好,我们的白居易还得加把劲。我们在读这一节诗时要读出什么感情? 生:应该和琵琶女一样感同身受吧。
师:感同身受,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这里面,诗人的遭遇还有什么词可以体现出来?
生:“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的“黄芦、苦竹、杜鹃、哀猿”。
师:这些意象所传达出来的正是感伤之情,进行诗歌的欣赏一定要注意意象的象征意义。师:就这一节,大家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生自由组合,讨论质疑)生:琵琶女的遭遇为什么会引起诗人的强烈共鸣?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怎么理解?那个“同”字,同在哪里?
师:两个问题的本质相同。大家想一想,一个是朝廷官员,一个是江湖的歌伎;一个是高朋满座,一个是门前冷落。那他们又“同”在哪里呀?谁能说一说,你觉得“同”在哪里?
生:从诗人的生活经历上看,他一开始满腹才华,想一展鸿鹄之志,却在朝廷中受到排挤,而被贬谪到偏僻的地方;琵琶女本来也是很有才华,但她却因为年老而无人问津,所以他们的经历都是从曾经的辉煌到如今的平淡,所以此刻他们的心境都是悲伤的。
生:还有,他们俩都是京城人。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前面小序上讲的,“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师:对,是来自京城。现在呢,他们都来到了什么地方? 生:浔阳江头。师:这一点也相同。
生: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怀着一种落魄之情。
生:他俩都是人才,得不到人家的重视,这也是相同的一点。
师:都是很有才华的,琵琶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我觉得她的水平还是挺高的。诗人呢,也是才华横溢的,而现在却触怒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由此可见,诗人是在写琵琶女,又是在写自己,抒发郁积于心的贬谪之恨。五、三读文本,品味感受
师:那么我们再想一想,他们原本认识吗?是什么打动了白居易,把两个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联系在一起的?谁能说一说?
生:是因为琵琶女弹的那个琵琶曲。师:“谁识琵琶声”(板书),同学们,诗中有一段对音乐的描写,应该说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刚才我们班的琵琶女和诗人都读了一下,我也情不自禁,给大家背一下这一段,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这一段中最精彩的句子在哪里?为什么精彩?
(教师配乐示范背诵第二节:“寻声暗问弹者谁„„唯见江心秋月白。”)
生:我最喜欢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它把琵琶声在沉静以后爆发的声音比作乍破的银瓶和骑士突然拔出刀枪那一瞬间的声音,更加突出了琵琶声在沉默后的慷慨激昂的特点。师:你很喜欢非常激越的音乐。好,还有没有?
生:我喜欢“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因为我觉得这句话采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先经过音乐的跌宕起伏,然后婉转动听,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听上去挺有感觉。
师:比喻有什么好处? 生:就是十分生动形象。师:化——
生:化抽象为具体。
师:对,大家都知道,写愁的情感是不是很抽象?李煜怎么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抽象的无形的愁化作具体可感的滚滚江水。李清照怎么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抽象的无形之愁化作沉甸甸的重负。比喻的手法是不是很好?还有没有同学想谈?
生:我喜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它把弦声首先比喻为急雨,声音非常急促,然后又如丝雨般,有非常渺茫的感觉,很形象,很生动。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谈的精彩的诗句,我想问一个问题:是什么打动了诗人?仅仅是精彩的音乐吗?谁来说一下?
生:从第二节里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可见,作者被打动,不仅因为好听的音乐,还有琵琶女在音乐里面融入的自己的情感。
师:有琵琶女的遭遇,有琵琶女的情感在音乐里面。
师:那我还要问,仅仅是琵琶女的遭遇和情感在里面就打动了诗人吗?
生:还有,诗人想到了他自己的身世。诗人也从琵琶曲中读出了自己人生中的欢悦与痛苦、苦闷与希望,这引起了诗人强烈的感情共鸣。
师:对,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更在于它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音乐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在两个陌路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
师:好,我们下面一起读一下最后一段。(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五段)
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琴声和着白司马的泪水沉到了江底,千年之后,仿佛仍在我们耳畔回响。
六、放飞心灵,交流感悟
师:我想同学们还有很多的感触吧,下面我们就畅所欲言,敞开心扉,用较富有诗意的一两句话来表达你的感悟。(播放琵琶曲,生思考、写作)
生:天公薄情病乐天,世情愚昧苦才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怒愤难自平。师:好,你很厉害呀,像一位诗人。
生:音乐,仿佛从远处传来,又似乎就在身旁,那么清静,那么飘渺。琵琶声响彻长安城,好像有人在哭泣,幽怨着,缠绵着。弹者有意,听者有情,我愿化作一首小曲去抚慰你那懂我的心。
师: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散文诗呀。还有没有? 生:白居易在这个不眠之夜,用湿漉漉的诗句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的湿漉漉的心。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师:好,这也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呀。老师也很喜欢诗歌,在备课时,也写了一首七律谈我的感受。
投影:
感悟《琵琶行》
王毅军
浔阳江畔客将还,秋月荻花夜色寒。一曲琵琶情切切,半觞清酒泪涟涟。飘零歌女伤神苦,沦落诗人为客难。司马挥毫倾肺腑,后生吟诵叹先贤。
七、再读文本,升华感情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诗歌的漫游,下面让我们伴着音乐,再一次放声地旁若无人地自由地读一遍这首诗。让我们把情感浸在诗歌的意境里,去体会音乐的美妙,去感受诗人的情怀。
(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乐,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放声自由读全诗)
结束语:历史不会抹杀这一切,时间不会淡忘这一页:那低眉信手的婉约,那哀怨凄切的曲调,那东船西舫的岑寂,那似曾相识的遭遇。千古的诗篇还在耳畔回响,江边那一曲低吟的琵琶,定格成了永恒的千古绝唱。
最后让我们在悠扬的琶琵曲中,以经典为伴,与诗歌同行!
【执教感言】
《琵琶行 并序》原设想主要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围绕“谁解沦落人”“谁识琵琶声”两条线索启发点拨学生,并让学生大胆质疑,深入鉴赏诗歌中所蕴涵的丰富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整节课作为诗歌赏析课,力争成为书声琅琅的“生态课堂”,多元性的“对话课堂”,生成问题的“质疑课堂”,进而成为一节使人感觉是享受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点把握得较为成功:
一是诵读教学落实较成功。有齐读、单人朗读、自由读、分段读、全篇读、放声读,初步感知读、强化体验读。从字词的读音,到情感的把握,再到朗读技巧的运用,指导具体,其中示范读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是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学法指导。有诵读技巧的指导,有对古典诗歌思想感情的赏析方法的指导。
三是以生为本,平等对话,使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接受性学习与探究合作相得益彰。能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更新角色定位,课堂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有效实现了对文本的意义建构。
四是使合作学习成为教学常态而非装样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依据活动时的情境,“动态生成,自由组合”生成学习小组。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
一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存在问题。一开始课件视频播不出来;另外,在最后让学生放声自由读时不应播放视频,以免影响学生进入文本体验。
二是咀嚼诗歌语言不够深,不够细。《琵琶行》的篇幅较长,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较多,赛课时我有意加快了教学速度,虽然在规定时间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咀嚼诗歌语言不够深,不够细,有些值得反复玩味的细节未能充分表现出来。
(王毅军 陕西西安市西北大学附中;710069)【名师观察】
创意设计 突出主体 尊重体验 指导鉴赏
一、创意设计,脉络清晰
面对《琵琶行 并序》这样一篇经典课文,教师怎样能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使教学设计更精心、更优化、更具有课堂的实效性并更具有语文味呢?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王老师的这节课紧紧围绕“谁解沦落人”“谁识琵琶声”这两条线索来设计教学,切入点巧妙,教学脉络简洁清晰,并与这首诗的双线结构——以歌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相契合,很有创意,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突出主体,鼓励探究
这节课教师能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不是教师填装知识的袋子,而是教师服务对象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重在调动并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本节课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大胆质疑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启发、点拨学生,使得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点拨相得益彰。这种对学生“学”的状态的关注,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及时引导、恰当评价和点拨,使学生学习始终兴趣盎然,参与度高,有效实现了对文本的意义建构。
三、书声琅琅,以读促悟
在诗歌教学中,诵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王老师以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国文本是读的学科”为诵读的引领,使“读”摒弃了盲目性,更具有目的性,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学习的本质。在这节课中师生通过自由读、听读、跟读、教师范读等诵读方式,从初步感知、以读促悟到强化体验,从内容理解、情感把握到朗读技巧的运用,教师指导具体,教学推进有序,课堂上书声琅琅,使作者、读者和听课者的情感融为了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尊重体验,指导鉴赏
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其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琵琶行并序》情感丰富而充沛:诗中充满对黎民苍生的人文关怀,诉说了诗人贬谪浔阳时的精神诉求,展示了诗人与琵琶女人生遭际的暗合等。如何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诗人的情怀,走进白居易真挚而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这节课的实录中可以看出,王老师没有以一个成人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来替代学生的思考,而是耐心地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对诗文的研读,去探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世事复杂多变,这是非常可贵的。正因如此,在学习之后的“放飞心灵,交流感悟”环节里,师生都有诸多收获,令人欣喜。
作为一首千古传颂的经典诗篇,《琵琶行》的结构美、情感美、语言美及其音乐描写之精妙,都是教学的重点。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关注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在感知诗歌的基础上学习鉴赏,较好地体现了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贾 玲 中学特级教师,陕西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教研员)
第四篇: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导入:
1、美丽的月色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吗?面对一轮明月,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2、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有味地朗读课文
有味地细品语句
深挖诗人的情感
3、作者简介(学生读大屏幕)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注意读音、停顿。
2、学生自由读。
3、一生读。
4、再齐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感。
三、疏通文意、解决障碍。
1、利用课文注解,读懂文意。
2、交流理解重点字词意思、句子意思。一生朗读一句,一生翻译一句。
3、找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意思。
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
四、读出作者,读出情感。
1、你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读出什么?(读出伤感)
A.十月已入寒秋(读出凄凉)
B.十二日夜,临近十五月圆,由然而生思念之情。(读出忧愁)
2、带着这种体会齐读第一句
3、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读出 失落、欣喜)
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末寝,相与步于中庭。
点拨:(1)无与:没什么 缺少志同道合的人(读出失落)
(2)遂字体现作者怎样的心理?毫不犹豫(读出果断)
(3)为什么寻张怀民?张怀民何许人也?
预设: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
5、怀民亦未寝。最重要的是哪个字?可看出什么?
6、相与步于中庭。(读出享受)
五、细读品悟、焦点探究。
1、这样的一对闲友闲步与中庭,看到了怎样的月色?
出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这月色有什么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月色?
生: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皎洁而又空灵;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竹柏的倒影。
2、由月光想到澄澈的水、影子与水草,不但纵横交错的形状像,有清风拂过时,那影子微微摇晃,仿佛水草在浮动。这里有恍然大悟的感叹。很天真。由此我们推想,他刚才肯定迷失在这月光里。忘记了月光,忘记了自己,可谓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3、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欣悦的、欣赏、心胸开阔、心灵透亮、忘却烦恼、忘却得失、心无杂念、超脱荣辱、心如明镜、超然物外的语气)。下面让我们逐层读出以上的感受。
4、其实,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
(1)带着“开阔、空旷、月光照亮万物”的感觉读“庭下如积水空明„„”(2)带着“心胸开阔、心灵透亮”的感觉读“庭下如积水空明„„”(3)带着“忘却烦恼、忘却得失”的感觉读“庭下如积水空明„„”,你现在已经忘记了因为作业被批评的不快,忘记了因小矛盾对同学的埋怨„„(4)带着“心无杂念、超脱荣辱”的感觉读“庭下如积水空明„„”,你现在已经忘记了月考的失利。
(5)带着“心如明镜、超然物外”的感觉读“庭下如积水空明„„”,你现在忘记一切,让身心飘浮于月光之中,空无一切,忘乎所以„„
5、大家的朗读给我的感觉是具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来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月色之美吧!(师生齐读课文)
6、好美的月色呀!同学们用几个美词来修饰一下这明月吧?
出示填空:
的朗月世界(澄澈透明!空灵!皎洁无暇!清朗幽美!)
7、(板书)澄澈透明、皎洁空灵、清朗幽美的朗月世界,六、有味地赏析
不光月色美,还有好多的美点。〔幻灯展示〕请谈谈自己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相与步于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张怀民的悠闲默契之情。(默契之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写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胧之美。(画面之美、宁静之美、色彩之美)生:“盖”原意是“原来是”,可看出作者欣赏景物时很沉醉,沉入进去了,觉得那些月色就是积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会才发觉是竹柏影。师:沉醉其中,产生幻觉。生:“闲人”二字可见作者被贬的忧愁,但对现在的生活持乐观态度。师:呵呵呵,不只是对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也是很乐观的。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这篇课文有“六美”
1.美在内容的精致。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5个字表现出来的。
2.美在内容的丰富。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美在结构的灵动。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
4.美在月色描写。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5.美在情感的波澜。
6.美在“闲人”的意味。
七、探究情怀
1、一起读最后三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少了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3、你认为文中“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
5、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洒脱!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同学们用几个美词来赞颂一下苏轼的旷达胸襟吧!出示板书填空:
的旷达胸襟(积极乐观向上。从容面对苦难。豁达乐观。不慕名利,坦荡豁达。)
7、(板书)积极乐观、坦荡豁达的旷达胸襟
8、什么样的人才能悟到这样的境界?(热爱生命、逆境坚守)
9、请大家再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齐读课文)
八、回味内化,点拨延伸
1、诵读改编的诗文,让我们用悟的心态再来观照一遍文章,感悟一下作者和自我。
《游承天寺》
欲睡难眠月入户,欣然相与步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何夜无月少闲人!
2、苏轼完美的人格,是我们人生最好的导师。
六、结束语:
人生之路,充满坎坷。面对困难,苏轼用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用他“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的旷达、用他“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穿越千年时空映照了我们,也祝愿我们面对困难时,也能像东坡那样,心灵永远澄澈明净,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第五篇: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感言
华中科技大学,一等奖团队故事
点击率:2909
2007年电赛参赛经历与获奖感受
(朱良合,饶波,陈构宜组)
整理: 张旗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朱良合,饶波,陈构宜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电力电子组一等奖。以下为获奖队员的感受。
饶波:参加完今年电赛,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全国电赛是锻练大学生基础知识的大舞台。电赛虽然两年才举行一次,但对参赛选手来说,却真可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从基本的元器件认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到单片机及更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如通信原理、电力电子等等,从前往后一般都会持续一到两年,每一步都须学得深入扎实。这倒不是说我们为了比赛为了荣誉而煞费苦心,如果只是为了比赛,我们大可不必做如此繁多的培训,重要的是要借电赛这支旗帜,对我们的电子线路设计、单片机等基础知识机型比较深入的学习,锻练我们的动手能力、审计创新思维,为以后的更深入的学习或工作打基础。经历了两年的培训准备参加比赛时,若不仅是可以比较顺利的把赛题完成,而且在更深层次的实际问题中我们也能得心应手,那我们就可以比较自豪地说我们成功了。当然,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要达到这种程度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不过我们应该怀着这种心态面对比赛,比赛不是目的,我们要在比赛中锻炼能力。
二、电赛比赛时间很短,仅四天三夜,相对于一般的比赛短的多,它并不要求选手在作品上做多少创新,相反却是基础知识的发挥,要求的作品也是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东西。短时间的比赛不仅考验我们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更考验我们的团队合作、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显然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会碰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都可以经过思考分析解决,但是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分析,也不会取得胜利。在问题面前,小组内应该互相鼓励,共同思考对策,而决不是互相埋怨和推卸责任。这对鼓舞士气尤其重要。
三、关于获奖,我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只是感觉很高兴,这是对我们能力的一个肯定。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鼓励,以后的挑战还很多,更需要努力。电赛获奖告诉我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对待,总会有莫大的收获,也只有认真对待,才能收获很多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
陈构宜:电赛给我的感觉就是它不仅仅是对参赛者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参赛者综合素质的测评;它也不只是个人之间水平的比较,更是团队之间发挥合作精神的较量。紧张、兴奋、辛苦的那四天三夜里,我们勤于思索,敢于实践,队友们为了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而相互合作、废寝忘食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组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对我感触较深。
首先,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队友之间的合作显得格外重要;同时,队长对任务完成的进度与时间的安排也很重要。合作,我觉得主要就是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软件与硬件之间可以互相独立,发挥各自的优势;但是必须及时沟通,配合对方的工作。合作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为团队竭尽全力地奉献,自己的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协助其他队友完成其他的工作。
第二,系统方案的确定必须结合自身的水平和优势来确定,要采用“务实”的态度,最好的方案不是各方面性能都很好的方案,而是最适合自己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任
务的方案。在本次比赛中,我们的控制系统采用比较熟悉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在能顺利完成发挥部分要求的前提下,不再进行其他的尝试以免浪费时间。
第三,电赛的第一天和第二天是个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做的好与坏,对接下来两天的心态影响很大。
第四,在比赛过程中和作品的测试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何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对参赛队综合素质最好的考查。我的一点感受就是:遇到问题要先动脑,后动手,想想问题的根源,不要一出问题就心慌,失去了策略;然后就是有些棘手但不是关键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就先搁着,太“执着”于这些问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解决不好还反而造成系统的崩溃,得不偿失。
比赛时不能怀着一定要拿奖的心态,尽力而为,用心去作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组这次能获奖也是经过不少波折——在比赛和测试过程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慢慢走过来的,我只相信尽力做好就问心无愧。当然,获奖时我们每个人都很高兴,同时,这也将是对我们以后进一步学习的鼓励。
感谢在电工基地一起学习的兄弟和曾经给于我们指导的师兄和老师们!
苏谢祖,宋兵,田世坤组)
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创新中心 宋兵 编辑:张旗
07年的电赛已经基本结束,现在回想起那四天三夜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在比赛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吃住都在实验室,大家一起讨论方案,一起试验电路,一起吃饭,一起熬夜┄在这过程中,因为意见不统一有过争论,但一旦方案确定后,大家都必须全力以赴去完成;因为遇到问题而有过郁闷,不过大家依然积极的想办法去解决;因为连续长时间工作而感到疲劳,不过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在这四天三夜中,我和两位队友都只睡了不到10个小时,这就是精神力量在支撑.或许因为我们组在赛前准备的较充分,另外在比赛的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策略以及各位队友的努力和团结合作,我们队最终拿得了全国一等奖.这离不开培训时各位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以及其他同学的热情帮助,这也是对我们以前辛勤培训的一种回报和肯定.我觉得重要的并不是得了这个全国一等奖,重要的是我们在参加这个比赛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种气氛和精神.一种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积极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当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时,就会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并会主动融入其中.这种精神对我们的影响比学会一个电路,调试出一段程序更有意义,它的影响将会一直保持到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会一直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我觉得这是这次比赛给我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