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服运动”的研究综述

时间:2019-05-14 19:2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汉服运动”的研究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汉服运动”的研究综述》。

第一篇:有关“汉服运动”的研究综述

有关“汉服运动”的研究综述

内容提要

“汉服运动”指的是以中国民间的部分汉族青年为主体,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在网络内外恢复“汉族传统服装”的运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出现传统复兴的新趋势,汉人意识到了自己在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民族服饰上的尴尬处境,进而对自己的民族身份自觉地产生了焦虑与反思并积极寻求解决途径,汉服运动便应运而生,由此招来社会各界如火如荼的讨论。本文主要梳理了有关“汉服运动”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目前研究主要成果集中在汉服的界定、特点、流变,“汉服运动”的原因、概况、影响及对“汉服运动”的态度等方面。存在缺少系统理论分析、研究思路狭窄、研究力度不够、学术支撑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汉服运动

民族认同 网路 文化复兴

一、引言

“汉服”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的,有着和中华文明同样悠久的历史,是本民族文明的象征,是构建民族形象的支柱。现代社会,西方服装在国人的日常生活、社交生活等方面全面普及,汉服已退出历史360多年,服饰文化的文脉被割断,服饰艺术所反映出的民族精神不断丧失。进入互联网时代,汉服的星火却因汉人民族意识的觉醒而燎原成了一场运动被迅速融入到“文化战略”和“民族复兴”的宏大语境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一场方兴未艾的社会运动。服装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最直接呈现的文化符号;服装是人的第二张皮肤,人类通过服装系统来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对自身身份的认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全球化语境下,抢救和研究“汉服”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汉服”的曝光率直线上升,“汉服”“汉服运动”在网络中已经是常用概念,甚至是一个热门话题。汉服运动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背景下复兴传统文化的服饰诉求。网络是汉服运动的发起地,也是最大的推动力。近来由于不少城市实体汉服店或与汉文化相关的文化机构、商业场所的应运而生,汉服运动也开始从网络上的热议更近一步地迈向公众的日常生活。与网上讨论如火如荼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界对于“汉服运动”微弱的关注度,对此现象投入的研究较少,相关的文献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之中。笔者在对相关网站、网页或论坛里有关“汉服”问题的讨论或言说进行总结概括的基础上,对仅有文献进行搜集阅读,作出以下简单的梳理,具体涉及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

二、研究背景

(一)概念界定

1、“汉服”

“汉服”一词在汉朝就被明确地提出,“汉服”最初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统治者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史•仪卫志》记载到:“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清兵入关的第一件事就是“剃发易服”,“汉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1如今对于汉服的界定,有人认为特指汉代这一历史时期的服饰;有人认为指整个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有人认为“汉服”即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可以称之为“华服”、“国服”。各界众说纷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比较同意以下说法:汉服的界定标准可表述为:“上溯炎黄,下至宋明,以汉族(先秦时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 1张梦玥:《汉服略考》,《语文建设通讯》,转引自汉网论坛http://www.xiexieba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42&ID=58970&page=1.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2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3

2、“汉服运动”

根据汉服运动倡导者的界定,“汉服运动”是汉服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一部分,是通过汉服同袍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进而推广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方法。民国初年便有了倡导汉服的先声。章太炎是近代制汉服第一人;民国后,儒者夏震武先生束发深衣,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也宽袍大袖游历欧洲,这是个人对汉服文化符号的认同与提倡。在官方,袁世凯任总统期间,祭天、祭孔也都是依照汉服衣制,不过未被时代所接纳。汉服再次出现于公众视野中是在2003年11月郑州市民王乐天身穿深衣汉服进行的街头展示。自此,汉服运动便慢慢发展起来。根据新时期汉服运动显现出来的特点,笔者较同意以下界定:“汉服运动”指的是以中国民间的部分汉族青年为主体,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在网络内外恢复“汉族传统服装”的运动。4

(二)汉服运动发展概况

2003 年11月郑州市民王乐天身穿深衣汉服进行的街头展示,新加坡《联合早报》率先做了报道,多家媒体转载,这被汉服爱好者视为现代“汉服运动”的开端。随后“汉服运动”逐渐兴起。“汉服运动”的兴起直接得益于互联网,它也是近年来中国网络中颇为火热的文化思潮,“汉服运动”的积极分子以年轻人为主,且以“网友”“网民”居多。他们自称“汉服爱好者”“汉友”或“汉服网友”,活跃在有关汉服的论坛、网页或网站上。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如“汉民族网”、“百度汉网吧”、“百度华夏吧”、“汉未央”、“汉韵唐魂论坛”、“中华民族服饰论坛”等等。网上的活动主要是建立相关网站,通过网络平台来推动“汉服复兴”。根据对其网页内容的浏览,其核心内容是:明确网站的宗旨、通过网络 2李婧伊

漫谈汉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与复兴 3 韩星

当代汉服复兴运动的文化反思

4王军

网络空间下的“汉服运动”:族裔认同及其限度[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01)4 张从兴.汉服重现街头[N].联合早报,2003-11-29(25).论坛讨论“汉服运动”、提供相关汉服的知识和资料、设计汉服、提供网外交流信息、汉服订购等。虽然“汉服运动”依托的主要是网络虚拟社区,不乏“网络口水之争”,但它的活动空间和影响早已超越了互联网,活跃于其中的“汉服爱好者”或“汉友”们已实实在在地结成了为数众多的亚文化社群,他们的活动从网络讨论进入具体的社会实践之中,如身穿“汉服”,举行各种传统的“仪式”或参加游园、祭祀、聚会等活动。目前来看,“汉服运动”仍处于发轫阶段,在现实中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也未见过多的不良事件和消极的社会影响,政府也没有明显的干预意图,“汉服运动”不温不火地继续推进是可以预见的。

三、研究现状

(一)研究成果

学界对“汉服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投入了一定的关注力。从已经发表的一些论述汉服、国服的文章可以看到,服装专业、历史学、国际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正对该现象进行初步研究。具体分以下几个研究方面:

1、部分学者将重点放在“汉服”上。如服装工程学院讲师张建在《中国传统国服文化价值初探》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国服的秩序性、教育性、礼仪性及象征性;服装设计者朱河在《华夏衣冠,造物之美》一文中分析了汉服中的造物文化;美术学院李晰《汉服论》从汉服的品制、形成、汉服美与美术等方面详细剖析了汉服;鲍怀敏对汉服的特点与流行性进行了分析;付丽娜阐述了汉服的由来及款式特征;张军浪从汉服的审美层面分析了汉服的精神文化价值;史学界的张梦玥则特意考察了“汉服”的内涵及其流变。

2、部分学者研究了汉服运动兴起的原因。如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研究者王军在《网络空间下的“汉服运动”:族裔认同及其限度》一文中通过规范论、工具论和建构论视角透视了当下汉服运动的复兴;国际政治学和社会学界的学者则多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角度来思考“汉服运动”。

3、部分学者看到了汉服运动积极的方面,发表文章支持此运动。如许海玉对话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袁仄,提出《给汉服一个复兴的理由》;周衡在《论汉服的复兴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一文中高度评价了汉服运动并提出了反思与展望;徐文智从寻找文化认同的角度提出《让汉服成为现代人的盛装礼服》;哨井风《崇尚汉服的背后》赞扬了汉服实践者的民族情怀。

4、部分学者文章中提出了质疑的声音,如陈四四《行走在挑剔的眼光中》阐述了对穿汉服抱有的怀疑态度;廖宝平《对复兴汉服的焦虑》以冷观的眼神看待汉服运动;王前海《看朱忽成碧》一文中也对汉服运动表示出了忧虑。

5、部分学者以冷静、理性的眼光看待汉服运动,从汉服运动的积极与消极方面均作出了思考,如熊建军《论汉服运功》阐明了汉服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地位与现状;陈英《关于当代复兴汉服的思考》探讨汉服复兴的现象及积极意义,对汉服复兴的原因、思路和方式提出了建议。

(二)争论焦点

目前对汉服运动研究的争论焦点,集中在怎样看待汉服运动,如应不应该恢复汉服、恢复到何种程度、如何推陈出新等定位、定量、定性诸基础性问题,以及汉服运动是否会引发大汉族主义并影响汉族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处等深层次难题。从本质上来说,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对汉服运动利与弊的思考。

1、持质疑态度,聚焦于汉服运动的消极影响

从报导的情况来看,“汉服爱好者”们在实践活动中,经常遇到“误解”,如:(1)被认为穿着“寿衣”上街,很不妥当,由此引起过官司;(2)被误解为拍电视剧或拍电影的专业或群众演员;(3)被误解为“穿越”或者是cosplay;(4)经常被误解为日本人或韩国人,而“汉服”也往往被当成是和服或韩服。即使有知道这是汉服,但对日常生活中穿着打扮,依然感觉不可理解,认为无法接受。这些误解其实是人们对汉服运动现实层面的感性反对。此外,媒体报道中也随之出现了理性质疑的声音,最具代表性的,是《人民日报》2007年4月6日第011版编辑吕绍刚、闻白发表《三问汉服热》,采访有关专家后提出三大质疑:

(1)认为汉服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赚取“眼球”,抢占商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是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惯用的策略,在这一思路下,文化并非“本位”,而只是经济收益的一个引子。5就“汉服运动”而言,我们可以明显觉察后面所蕴含的商业冲动和商机。譬如,一旦“汉服运动”深入推进的话,必 5 王军

网络空间下的“汉服运动”:族裔认同及其限度[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01)定引发“汉服”市场热,犹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会议后的“唐装热”。6从媒体报道和网络消息看,现在有一批服装行业的人员推动或关注“汉服运动”,有些网站也已经开始小规模售卖自己设计的“汉服”。

(2)认为汉服运是狭隘民族主义。作家余秋雨说“如果中国人都要穿‘汉服’,那就进入了一个民族主义的概念之中;既然已经进入这个概念,那我要问:你们把五十几个少数民族放在哪里?”一些讨论者批评“汉服运动”中确实存在的“大汉族主义”情绪或“汉族中心主义”观念,担心它的蔓延有可能会对国内的民族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张跣在《“汉服运动”: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中指出:“汉服运动的认同,是一种汉民族本位的认同。这样一种认同,完全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认同观。它不仅预先假设了汉民族血统的纯正性和非生成性,完全无视从古到今不曾停息的民族之间从血缘到文化(包括姓氏)的交流与融汇,而且完全无视各少数民族在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另外,张跣在文章中还指出:以汉服为标志的社会运动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它体大思精,目标明确,既有现实的追求,又有远大的志向。所谓的汉服运动绝不是单纯的恢复汉服的运动,也不是什么弘扬传统文化的运动,而是一场全方位的、以兴汉为宗旨的地地道道的民族主义运动。第二、它结构谨严,思路清晰,“汉网”具有强烈的组织色彩和等级观念,至少有这样的倾向。第三、以汉网为代表的汉服运动的主要网站与其说是“文化交流的网站”,不如说是宣传站、组织部、活动厅。第四、网站上的内容设置具有强烈的 “战斗色彩”和“火药味”,一些汉服爱好者在网络上唯汉服独尊,攻击旗袍和新唐装,更有甚者进入民族领域,其攻击满族的激烈言行无疑引起了公众的反感。

(3)认为汉服运动是复古表演。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热潮渐渐兴起,一些诸如读经、入私塾等原本不常见的现象,渐成“新时尚”,甚至还有人提议改公元纪年为“黄帝纪年”、将地名改为古地名。“这些举动只是文化表象、文化符号或文化载体等形式上的复古。”全国政协委员王旭东认为,这些活动,其实更像是一场场“表演秀”。除了对以上问题的担忧而出现的反对,还有其他质疑 6 注释:此处的“唐装”不算汉服。唐装原指唐代的汉服,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清末指中式着装风格的服装,也即是“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这种服装事实上是满清马褂的延续与改良,属于满服的范畴,与“唐朝的服装”(汉服)在风格、款式上面并无丝毫相似之处。现在人们看到的“唐装”,并不是真正唐朝的服装,而是借唐朝的名义并结合满清服饰“创新”出来的仿古服饰。女性的旗袍、男性的长衫和马褂,都是满族的民族服饰及其延续,而非汉族的民族服饰,也不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上一直传承的服饰。的声音,如2006 年一次记者会上,时任文化部长的孙家正说 :“有些年青人在提倡穿汉服,但是我到现在搞不清楚什么服装能够真正代表中国的服装?”这是对汉服作为文化符号有效性的质疑。

2、持支持态度,聚焦于汉服运动的积极影响

“汉服运动”更多的是支持的声音。它得到了不少名人包括一些大学教授、年轻知识分子、影视演员、服装设计师的支持、赞赏和鼓励。他们认为,汉服的意义决不只是一件美丽的衣服那样简单,它历经了几千年,已经融入汉族人的血脉,成为汉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载物,是民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外在表现,它体现着血脉里传承的文化内涵,代表着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包含着汉族人民对天地自然的尊重,对人格理想的追求。汉族服装是汉族文化的载体,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能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汉服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汉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恢复汉服十分必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主体的汉族有着不应推却、也不能推却的责任。最早在网上开展“推广汉服计划”的汉网新闻发言人李敏辉认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们需要一面旗帜来引领我们,与断裂的历史文化相衔接。汉服就是这面旗帜,由汉服把现在文化与历史文化连接起来,使现代文化的根扎下去,我们的民族才能凝聚,才能发展,才能强大,才能实现复兴。复兴和复古的区别在于,复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而复古只有承前和继往,并没有传承的概念,我们要做的是把消失了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捡起来,并且把它发扬下去,找回汉民族的主体性。汉服不是复封建制度的古,也不是社会时尚复古风潮。它是为今天现代中国汉族群众而复兴的民族服饰,它将拥有和我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服饰相同的地位。汉服并非作为日常服装,而是在不同礼仪、文化、节日场合穿着,“它是穿在身上的文明,写在身上的历史,是文明进步的标志”7我们说复兴,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的封建社会,而是通过汉服,复兴汉服所承载的文化精华,重塑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凝聚民心,重振民族精神。汉服运动是复兴的一个引子,由此引出的传统复兴、文化复兴、文明复兴,便是我们现在走出困境的复兴中华之路,这是汉服运动最重要的意义。

(三)存在问题

王雪莉

宋代服饰制度研究

2006年6月,第11页 “汉服运动”虽然成为一个热门词汇,但是,笔者认为,学界目前对“汉服运动”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在“中国知网”上关于“汉服”“汉服运动”的论文,从93年到05年,每年有依稀一两篇文献,06年达到17篇,之后几年,一直都也不过有十多篇。从“读秀学术搜索”结果来看,关于“汉服运动”的资料,中文期刊有51篇,从06年到13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多是美术学院学报、艺术学院学报、服饰导刊、文艺生活等期刊中;相关报纸有10篇,从06到13年,一年两篇左右,集中在地方性报刊(如齐鲁晚报,上海文汇报)中,少见于全国性报纸中;相关文档有9篇;学位论文仅一篇。从研究的情况看,长期以来,有关汉服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甚少涉猎,仅有的研究也主要是集中在汉服原型简单概述以及当代工艺制作等方面,对“汉服运动”问题的厘清与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而关于“汉服运动”的原因,意义等系统、理论的研究文献还比较缺乏,只有少量文献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且大部分是服装专业、设计专业的学者所做论文,重点探讨了汉服的美学欣赏价值、汉服的流行性及其特点、服饰承载的文化价值、服饰的发展史、话语权等,对其他内容缺乏研究探讨。此外,作为一场“社会运动”,也应该有相关的社会运动理论或社会运动分析框架的文献来解释汉服运动,可关于这方面的文献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这是很大的不足。而关于汉服运动兴起的原因,之前的文献多从规范论、建构论与工具论的角度作出阐述,少数谈及文化认同的因素,也只是寥寥几笔带过,没有做出具体阐述。

四、小结:研究趋势展望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服饰既是代表其民族文化特性的标志,同时也是维系其族群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纽带。我们说,语言奠定了民族生存的根本,服饰就成为构建民族形象的支柱。”8在外部流行趋势与内部需求两个共同合力作用形成的压力下,服饰,这个文化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词素,带着对本民族历史传统的延续与发扬的期望,很自然地被我们第一个推至前庭。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抢救和研究“汉服”具有重要意义。

从对网站、论坛的研究来看,关于网上的讨论,既有颇为严肃、认真的接近8 晏琦

透视汉服复兴现象下的中华民族服饰发展

[J].才智.2008(01)于学术性的讨论,也有不着边际或根据不足的议论。其中很多言论较为理性、冷静和具有深刻的思考,但也有因为网络论坛的“匿名性”特点而导致的在相互刺激中出现语言暴力化、言论狂热化或过激化,甚或沦为“口水仗”的情形。迄今为止,网络内外关于“汉服运动”的讨论主要涉及下列议题:汉服的界定问题;是否应该恢复汉服;如何恢复汉服;“汉服运动”是否会引发大汉族主义,并影响汉族与中国其他民族的共处;“汉服运动”的影响与未来走向;如何认识和理解“汉服运动”等。随着网上讨论及网下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可以预见,对“汉服运动”的研究投入的关注度会加大,研究范围会更广,研究程度会更深入。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以理性的眼光辨证看待此现象。“汉服运动”在汉服常识的普及及传统文化的宣扬上,确实有贡献,这是不容抹杀的。但它缺少强力的学术支持,没有相当的社会侧重,底子薄,时间短,后劲不足,很难规模化,群体化,多元化。“汉服运动”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人更像是盲目的跟风者,并非以宣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目前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仅仅是因为汉服看上去很漂亮才积极地“投身到汉服复兴事业”里面来,不想了解这件衣服背后的礼仪文化,只是因为它好看才买了一大堆除了拍照之外基本不穿。这就造成了在意形式而忽略了精神实质的问题。诚然,传统服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说是传统文化的“皮层”,而那些浩瀚典籍、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如果一味专注于羽扇纶巾、津津乐道于峨冠博带,或者只是套上一件“汉服”放放风筝游游公园,这就陷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复兴”。此外,倡导者们透露出的一些心态,还是值得人们反思。汉服的复兴是因为看到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因此反思我们汉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可见汉服的回归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攀比或者是民族认同焦虑的情况下产生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产生了对汉服以及汉服背后的传统汉族文化需求,很容易走上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了我们优秀传统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感染力,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文化的反思。

可见,在“汉服运动”的路上,在研究“汉服运动”的进程中,我们还有大的空间可以发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军 网络空间下的“汉服运动”:族裔认同及其限度 [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01)

2、周星 新唐装、汉服与汉服运动——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有关“民族服装”的新动态 [J].开放时代.2008(03)

3、李晰近现代“汉服”相关学术研究概况分析 [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01)

4、张跣 “汉服运动”: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4)

5、周攀 从“汉服运动”看跨文化比较的误区 [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11)

6、晏琦 透视汉服复兴现象下的中华民族服饰发展 [J].才智.2008(01)

7、李晰,樊帆 现代化进程中研究“汉服”的意义 [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7)

8、王海健 由“唐装”所引发的对传统“汉服”特征及其恢复的思考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8)

9、刘晓萍 从汉服文化元素看民族服装的继承与创新 [J].艺海.2011(07)

10、许海玉 给“汉服”一个复兴的理由——对话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袁仄 [J].中国制衣.2007(11)

11、哨井风 崇尚“汉服”的背后 [J].浦东开发.2007(05)

12、王惠琴 “汉服”与“国服” [J].饰.2008(01)

13、杨金海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复兴 [J].贵州社会科学.2010(01)

14、熊建军 论汉服运动 [J].唐山学院学报.2011(02)

15、苏轻箬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找寻汉服失落的美丽 民族论坛,2005 年第 11 期

16、鲍怀敏,安继勇 汉服的特点与流行性分析 [J].济南纺织服装.2010(01)

17、陈英 关于当代汉服复兴的探讨 [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18、张志春 中国服饰文化[ M ] 第2版.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69-71.19、廖保平对复兴汉服的焦虑 [J].人民公安.2006(13)20、王蕾 从汉服风貌观现代服装设计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运用 [J].天津纺织科技.2011(02)

21、胡珍 汉装,中国华彩 森林与人类,2006 年第12期

22、朱河,杨先艺 华夏衣冠,造物之美——浅析汉服中的造物文化 [J].美与时代(上).2011(09)

23、张君浪 从汉服的审美层面看汉服的精神文化价值 [J].才智.2009(28)

24、徐寅杰 汉服复兴之于公民社会建设的作用 [J].山东纺织经济.2010(06)

25、周衡,许云彤 论汉服的复兴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1)

26、韩星当代汉服复兴运动的文化反思

第二篇:中学生关于汉服的研究

关于汉民族服饰的研究

1、你对韩服的了解程度_____

○1十分了解 ○2较了解 ○3不了解 ○4无所谓

2、古代汉民族服饰在现代的兴起代表了什么()A、民族文化的某种复兴 B、开了历史的倒车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3、古汉民族服饰的演变代表着整个民族的进步由繁到简,但你认为当初汉朝如此华丽的服饰代表了什么?()A、生产力的发达

B、古代王室的观念“先进” C、古代的股神思想颇为发达

4、你心中的汉服是怎样的?()A、高贵典雅 B、低调朴素 C、庸俗低级

5、你觉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推广汉服?()A、广告 B、讲座

C、Cosplay活动 D、展览 E、________

6、汉服的款式有哪些_____ ○1裙裳式 ○2深衣式 ○3长衫式 ○4褙子式 ○5______

7、平民家庭不能穿哪种颜色的汉服

○1本色麻布 ○2贵族黄 ○3粉红 ○4墨绿色

8、汉服的颜色代表了什么地位?

○1黄色_____

○2墨绿色_____

○3粉红______

9、汉服的制作的材料有哪些?

○1缎子 ○2丝绸 ○3麻布

10、汉服的起源是______

○1黄帝的正妃嫘祖,是她首创养蚕制丝织绢,从而发明了汉服 ○2远古时期,生产力极端低下,对人类来说,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

○3冠服制度:西周最大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也叫冠服制度)的完

11、汉服从什么时候流行起来?

○1一开始就有 ○2西周开始 ○3黄帝开始

12、古代汉民族服饰的具体含义你知道么?

13、你平时有接触汉服吗?

○1经常 ○2有 ○3较少 ○4几乎没有

14、如果相接触汉服,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

15、你认为汉服文化值不值得保留?

19、你认为汉服好不好看?

20、你认为汉服作为民族特色服装具有什么代表性?

第三篇: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汉服运动的一点思考

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汉服运动的一点思考

作为90后的我们来说,汉服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汉服运动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虽然小,但它们无不是像一把锋利的刀子般插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心脏.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是时候该反省并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了.

一、为什么在当代会必然间出现汉服运动? 汉服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与当今读经祭孔潮流一样,是在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存在的忽视及其所成的文化焦虑下催逼出来的。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一代人所承担的责任与任务实在太重。我们既承续了上个世纪自觉的传统断裂所形成的文化失序,异域接续所造成的文化混乱,同时,又要马上强迫自己对日益紧张的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同一。无形之中,这种文化危机感与焦虑的情绪是上一代人乃至上上代人留给子孙后代的思考难题。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找回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汉服运动作为中华民族复兴运动在文化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运而生。

二、汉服运动是否是一场复古服装秀? 应该这么说,汉服运动的性质是由汉服运动所倡导的理念所决定的,我们不可以笼统地对它进行界定,而理应给予它声明自身立场的机会。穿汉服从功利性我角度来说,它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现代服饰已足以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甚至更具备实用性。因此,汉服运动兴起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一种文化象征。要明白,汉服中交领右衽的形制并非只是衣服的款式罢了,而是与汉族天圆地方以及古代汉人对世界和宇宙看法有着密切关系。宽衣大袖更是一种含蓄,儒雅,大气的审美观的体现。举手投足之间是一种文化根源的灵气再现,民族归属感的具体表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或不能正确地理解这场运动,汉服运动就会沦为一种重形式,轻内涵,重衣衫轻文化的复古服装秀罢了。

三、作为一个汉人,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广汉服运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非大汉族主义的表现,汉服服饰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只是将曾经被我们视为“封建残余”的东西重新拾起来罢了,这只是一种反省与弥补,不是在挑战其他民族。

当然,汉服运动目前尚是非常年轻的,能否改变当今文化注流失的总体趋势,能否在商品化的消费时代站住脚根,是还原还是与时俱进,这些都需要我们国人共同努力及大批精力与时间的投入。

第四篇:汉服毕业典礼

古风汉韵弘扬华夏文明 爱心课堂告别快乐暑期

汉服极具中国风,透着古典气息和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美。按照古风汉韵进行毕业典礼的仪程设计,穿汉服、行汉礼、奏汉乐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凉风习习、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爱心联盟暑期爱心课堂的小朋友们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收获时刻,为了给小孩子们一个记忆犹新、神圣隆重的毕业典礼,传承华夏文明爝火,文化路街道爱心联盟志愿者联合会携手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俭学街社区和博物院社区党务志愿服务站,组织50多名党员志愿者、网格青年志愿者和红领巾志愿者在文博广场开展主题为“古风汉韵弘扬华夏文明﹒爱心课堂告别快乐暑期”的志愿服务活动

8月21日上午,文博广场内古乐萦绕、庄严肃穆,中心舞台被装扮的古色古香,暗红色地毯与古琴摆放相得益彰,正中央的孔子像与摆放在两侧的“仁义礼智信”交相辉映。时针指向9点,仪式正式开始,几十个小朋友身着学生汉服缓缓有序上台,在赞礼的主持下,小朋友们肃然而立,先是向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像行礼,之后又向自己的爱心老师们和台下观众庄重深情地行三拜之礼,每一个鞠躬都是标准的九十度,每一个跪拜都是无比虔诚,一拜父母:劬劳育我,忠孝事亲;二拜师长:传道授业,恩重如山;三拜课堂:感恩课堂,报效祖国。礼毕,在学生司仪的带领下,所有小朋友用集体诵读《弟子规》的方式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重。“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个个清澈的童声;一句句令人深思的话语,书声琅琅,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古代的私塾之内。

紧接着的李靖元小朋友为大家带来的古风歌曲《星月神话》更是带大家集体穿越回到古代,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经典故事。传统文化礼仪的精髓之一即为感恩,小朋友们现场带领大家诵读《感恩词》并表演手语舞蹈《手牵手》,众志成城的爱心和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让现场的观众共鸣和掌声不断。

在了解到因为代沟、父母陪伴时间少等问题,部分孩子跟父母之间关系并非融洽时,爱心老师们这次特意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惊喜,把一部分小朋友的家长秘密请到现场,给孩子和家长一个沟通和表达爱的机会。当主持人说出请孩子家长上台时,小朋友们都是一脸惊讶,孩子家长则微笑着依序走上台,而当主持人说出要给父母洗脚时,孩子们不可思议,台下更是议论纷纷。爱心老师们一一送上事先准备好的水和毛巾。小朋友们有序上台来到自己父母面前,给父母行礼并为父母脱下鞋袜,为父母洗脚。配合着轻柔的古乐和主持人的感人话语,“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每天把我们捧在手上,为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而奔波忙碌,不知不觉有了白发,而我们呢,却对顶撞父母、忤逆父母,不知感恩,有多少次父母像现在这样为我们洗脚,而我们给父母洗过几次?……”小朋友们一个个低下了头,沉默着、思索着、反省着,台上的家长们个个泪水都湿了眼眶。小朋友们洗完脚给家长穿上鞋,纷纷扑倒父母怀里久久不愿分开。此情此景,感人的气氛令现场围观的群众无不为之动容。旁边的李大姐就被感动的不轻,边掏出纸巾擦拭眼角的泪水,边说:“天下父母心啊,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宝,家长过于娇惯溺爱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坏毛病,没大没小,小小年纪就敢顶撞父母,这样的传统教育太有必要了,希望以后能够普及。”

压轴环节,暑期课堂的郭怡萱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她的拿手好戏古筝和葫芦丝表演。娴熟的手法,动听的旋律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精彩的表演之后就是小朋友们最期待的发奖环节,表现最出彩的郭怡萱和李靖元获得最佳才艺之星奖。其他小朋友们凭借各自的特长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奖状。小朋友们从志愿者老师手中接过奖状,个个乐开了花。其中明浩小朋友笑的最开心,他说:“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地,妈妈在工地上工作忙,没空照顾我,一直都是爷爷奶奶照顾我,所以我特别讨厌爸爸妈妈出差加班、只顾挣钱不顾我,现在我终于理解他们了,他们辛苦工作都是为了我、为了我们这个家。” 懂事的思洋小朋友手拿“最佳公益小明星”奖状也乐不可支,“能够参加汉服典礼是我们爱心课堂同学们的荣幸啊,特别是对父母、师长、爱心课堂的三拜之礼,我的心情特激动,这样庄重而又充满感恩之情的暑期课堂毕业仪式,太有纪念意义了!”

刚给小朋友颁完奖的志愿者小张对周围依依不舍的家长们说,“这次活动办得非常成功,为了给大家展示真实的汉代传统礼仪,可难坏了爱心老师们,但是经过多方努力与诚挚相邀,终于请来了专业培训传统文化礼仪的老师。孩子们非常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咱们的每个人都特别聪明,学得又快又认真!”

本次活动旨在让小朋友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扬华夏文明,又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经过传统文化熏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不忘祖先和根本,把爱心课堂的暂时分别理解成新的开始,在浩淼无边的人生舞台上,保持最优姿态,舞出美好的未来。

文化路街道办事处

通讯员 刘红玉 李亚琼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汉服散文

那日立夏,我们同行。那日花落,我们浅笑。那日柳垂,我们回眸。那日,那日,汉服着身,留下一段或深或浅,或有或无的人生之忆。

—— 题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依稀记得很久很久之前,于书中隐约知道北国的风景与时令,不同于家乡。当亲自踏在这片土地上,徘徊于寻春的陌上,才知她姗姗来迟,似如无痕之水指尖划过,如昙花一现让人怅惘。

春色青青草色萦,桃花纷飞暮春零。不曾去静坐下来,不曾来及驻足观赏,立夏已至。拈来一片绿叶,嫩绿嫩绿,坐于树下,时而飞花飘落,落在发间,落在衣衫边。满地落红似乎在无声的告诉我,即使草渐青,柳正盛,春已暮,挽不回,惜不得。

细柳低垂,着一身浅色曲裾,碎步摇在陌上,穿梭在林间。三五好友,笑意盈盈,互相打趣,立夏时节,踏青而去。衣袂随风飘扬,青丝挣脱发带的束缚,在风中舞的欢快,我心中却跳动一行字,春暖花开,岁月静好。

汉家女儿多娇姿,衣袂皓腕掩羞枝。人面桃花红相映,乱红缓落醉人痴。桃花深处,灼灼其华,落花羞答答离枝而下,是不经意间未站稳,还是想要随风寻找什么,翩翩然,似有不舍,似有欣喜,也似乎有一

丝落寞。踏在泥土上,踏在落花上,轻盈的身影渐渐远去,汉家衣袂扶风而展,谁还记得千年前倾城女子的浅唱,低眉,笑靥,舞姿…… 曾痴情于江南小舟蓑衣生活,船家儿女,一身短打衣衫,腰间丝带随风飘摇。风雨穿梭,只求那一片心灵的坦然,笑看云卷云舒,清清绿水,浅浅碧波。曾沉浸在江南梦里水乡,落花随流水潺潺而去,没有归宿,远处柳荫下,一袭白色身影蹙眉而立,是在细数远方人的归期还是忆起了伤心的过往?只是一瞥,便再难忘记。猛然醒来,原来有沉浸在梦中了。看看周围,虽然五月凉天,梨花雪白,桃花绯红,柳垂青影倒湖中,不禁莞尔一笑,人群熙攘也寻到一片宁和之地,那定格的笑容驱走了烦躁,留下了心境,石桥,水塘,是我魂牵梦萦的水乡情结。

山亭半掩山中,不知名的树错落的立于松林之间。相比于铺就的板砖石路,我更喜欢泥土的小道,脚踏实地拂枝穿梭林间,时而一阵清香袭来,一时却忆不起这属于什么花的香味。若得折扇一把,举手投足间都有扇声相随。若得竹箫倚亭而奏,飞鸟也落枝不翔。若有古剑挽花,谁人还落寞长叹,千年的执着也寻不回当年的风采。负手而立。茫茫人海中迷失了自己,滚滚红尘中遗世独立,原来喧闹中你我是这样落寞。

流年谁人偷换,答案至今我没有寻到,是人心还是时光?岁月无痕,终究不仅将皱纹刻在人们眉间,双鬓染些白霜,所谓风华易老。而岁月更是在心间留下了痕迹越来越重的包袱,看不见,摸不着,却感觉的到重量,是温暖,是幸福,也是压抑与伤怀。着一身心仪的汉装,或浅笑,或惜花,此生得一心灵栖息之空,足矣。

下载有关“汉服运动”的研究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汉服运动”的研究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服论文

    汉服复兴,任重道远 【摘要】汉服是自炎黄时期到明代时期华夏族(汉族)的衣冠,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文章阐述汉服的定义和特征,汉服复兴问题的思考,以及汉服运动的现状分析。目的是......

    汉服教案

    第一课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服的基本款式2、知道汉服消亡史和斗争史3、简要了解汉服复兴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

    互博国际中学生对汉服及汉服运动的调查

    关于中学生对汉服及汉服运动的调查 学校:瑞安市第六中学 班级:高一(6)班 指导老师:王园园 课题组长:戴丽盈 成员:林初钿、洪瑞瑶、吴崇坚、杨智慧、林义 1 关于中学生对汉服及汉服......

    关于社会对“汉服复兴运动”的反响调查[五篇模版]

    关于社会对“汉服复兴运动”的反响调查 亲爱的朋友们: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我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这是一份关于“汉服复兴运动”进......

    汉服调查问卷

    汉服调查问卷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调查! 1.您以前听说过汉服吗? ( ) A有 B没有 2.您对汉服的看法是?( ) A很喜欢 B喜欢C一般 D讨厌E很讨厌 (如选择D.E项 请附加原因:)......

    汉服社申请书

    西京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申 请 书西京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汉服社团 社团申请书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是王富安,是来自河南洛阳的学子,现就读于西京学院高职一部建筑工程管理1......

    汉服宣传演讲稿

    是否,你也曾像这样问过,然而,父辈的回答更令你茫然?是否,你也曾像这样开心玩耍过,用床单、妈妈的衣服装扮着童年? 长大后对于身份证上的“汉”字,是不是已经淡漠到无视了?56个民族56......

    汉服展示讲稿

    华夏一词,典出何意?左传有云:“华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其中,章服所指便是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历史悠久的汉服。 汉服,并不是指汉朝的服装,更不是古装,而是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