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与通风设计_讲稿
建筑与通风设计
绿色建筑的概念: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自然通风在最大限度节能的前提下,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是绿色建筑首选和必须应用的通风方式。
一、自然通风的基本要求:
以下为现行国家规范对自然通风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1 第6.1.3条 根据使用功能,应使大多数房间或重要房间布置在有良好日照、采光、通风和景观的部位。
1.2 第7.1.2条,对各类建筑的有效采光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窗采光口离地面高度在0.80m以下的部分不应计入有效采光面积;
(2)侧窗采光口上部有效宽度超过1m以上的外廊、阳台等外挑遮挡物,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口面积的70%计算;
(3)平天窗采光时,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侧面采光口面积的2.50倍计算。1.3 第7.2.2条 采用直接自然通风的空间,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2)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1.4 第7.2.5条 厨房、卫生间的门的下方应设进风固定百叶,或留有进风缝隙。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1第6.2.1条 利用自然通风的建筑在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利用穿堂风进行自然通风的建筑,其迎风面与夏季最多风向宜成60°~90°角,且不应小于45°,同时应考虑可利用的春秋季风向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建筑群平面布置应重视有利自然通风因素,如优先考虑错列式、斜列式等布置形式。
2.2 第6.2.4条 采用自然通风的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并不得小于0.60m2。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3.1 第3.0.4条 住宅设计应满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天然采光、通风和隔声的要求。3.2 第7.1.3条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7。
3.3 第7.2.1条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自然通风。
3.4 第7.2.3第 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3.5 第7.2.4条 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直接或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当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采用自 然通风的房间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20;
(2)厨房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当厨房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厨房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
4、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2010:
4.1 第4.1.5条 外窗可开启面积(含阳台门面积)不应小于所在房间地板轴线面积的7%。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板轴线面积的5%。
4.2 第4.3.5条 每个采暖空调房间应按采暖和空调季节卫生通风的要求设置卫生通风口或进行机械通风,卫生通风口的应有防雨、隔声、防虫的功能,净面积Smin应不小于该空间的地板轴线面积的1.6‰。
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5.1 第4.5.4条(住宅建筑)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
5.2 第5.2.6条(公共建筑)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5.3 第5.2.7条(公共建筑)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4.2.8条也有相同规定。
机械穿堂式通风
卫生通风和热舒适通风关系到室内环境的健康和舒适,是建筑节能的关键之一。室外凉爽、室内闷热的主要原因是通风不畅,住宅建筑应分户设计通风季节的自然通风气流路线,这已逐渐成为居民强烈要求的问题。
建筑设计中普遍提及的“迎向夏季主导风向”设置外门窗的作法是不恰当的。炎热地区(如重庆)的夏季主导风向往往是晴天午后的高温湿热风向,迎向它设置外门窗,会增加热风侵入和渗入,造成室内过热。因此,应尽可能让建筑外门窗迎向春秋季凉爽时段的主导风向。
实际情况中,因受建筑布局限制,自然通风不能完全满足室内通风降温要求,应辅以机械通风。于是,一种新型的住宅通风方式——机械穿堂式通风得到应用,即在住宅内部适当位置(卫生间或厨房)安装静音型排风机,提供动力,来组织房间内部气流,对住宅进行通风换气。气流组织路线是:室外清洁低温空气先进入居室,再经厨房或卫生间排出。这是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
二、自然通风与消防排烟:
自然通风系统在满足绿色建筑节能通风换气的同时,也在消防排烟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通风是现行国家消防规范中优先推荐的防排烟方式,这与国家节能政策是一致的。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 第9.2.1条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厂房(仓库)外,建筑物内应设置排烟设施的部位宜设置自然排烟设施。
1.2 第9.2.2条 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 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m2;
注意:楼梯间最顶层(如屋面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0.8m2。(3)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4)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要求的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是指可开启部分的面积。对于平开窗,一般可取窗套面积的90%计算。
1.3 第9.2.4条 作为自然排烟的窗口宜设置在房间的外墙上方或屋顶上,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大空间建筑,人无法够到的自然排烟窗应采用电动型,火灾时自动打开。门窗表应单独列出。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2.1 第8.2.1条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第8.2.2条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3、防烟系统设置:
防烟系统设置部位表
方案阶段,先要确定建筑的消防类别,再与暖通专业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每个风井的截面积可以按0.6-0.7m2设置,风井最窄面宽度不宜小于400mm,长宽比应小于4:1,以降低风道内的阻力。
关于加压送风口的布置
依据《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加压送风口不能布置在门的后面,因为送风气流将造成疏散门开启困难,在设置风井位置时应注意。消火栓也有此要求,置于门外不利于火灾时消防队员取用。
需要注意的是,设置有加压送风的楼梯间或前室,如果设有外窗,宜为固定窗。
三、外窗可开启面积的计算:
在自然通风排烟的设计中,都提到了外窗可开启面积的概念,下面介绍在即将颁布施行的国家标准《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中对这方面的规定。
1、自然排烟窗的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悬窗当开窗角大于70°时,其面积应按窗的面积计算;
(2)上悬窗当开窗角小于70°时,其面积应按窗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3)当采用侧拉窗时,其面积应按可开启的最大窗口面积计算;
(4)当采用百叶窗时,其面积应按窗的有效开口面积计算:固定百叶窗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其窗面积的85%计算。(一般铝合金防雨百叶风口的有效通风面积系数在0.5-0.6左右。)
2、采用自然排烟的厂房、仓库的外窗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侧窗应沿建筑物的二条对边均匀设置;
(2)顶窗应在屋面均匀设置,屋面斜度≤12°,每200 m2的建筑面积应设置一组;屋面斜度>12°,每400m2的建筑面积应设置一组;宜采用自动控制。
3、厂房、仓库的可开启外窗的面积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自动开启方式时,厂房的排烟面积应为排烟区域建筑面积的2%,仓库的排烟面积应增加一倍;
(2)采用手动开启方式时,厂房的排烟面积应为排烟区域建筑面积的3%,仓库的排烟面积应增加一倍。
注: 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排烟面积可减半。
4、自然排烟窗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窗应在储烟仓以内或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并应沿火灾气流方向开启;(储烟仓应经计算确定,一般距室内地面2米以上。)(2)宜分散布置,除带型排烟窗外每组排烟窗的长度不宜大于2.5m;(3)设置在防火墙两侧的排烟窗之间水平距离应不小于2m;
(4)自动排烟窗附近应同时设置便于操作的手动开启装置。
《重庆市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DB50/201-2004第7.1.2.1条也有相关规定。
四、商业油烟道的设置:
现在很多建设项目中,在建筑底部都设置有小型商铺,存在进行餐饮经营的可能。同时,在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中,在建筑裙房的某些楼层都有大型餐饮入驻。这些地方,都有油烟排放的需要。
依据重庆市环保部门的有关要求,新建住宅楼的底部设置餐饮商铺的,必须在工程建设时同步修建公共排油烟道。油烟应经处理达标后,在建筑屋顶高空排放。
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公共油烟道的位置。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中餐天然气灶台的排烟量可以按600-800m3/h.灶估算。但在建筑设计时,无法确定灶台的数量和位置,而且在建设方招商时,也存在无餐饮经营的可能。因此,设计中通常采用估算方法,烟道内风速按不大于8-10m/s考虑,一个油烟道的断面积在0.5-1.5m2之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做大面积,大型中餐馆的烟道一般达到2m2左右。
另外,有2个问题需要注意:由于排烟压力不同,商业餐饮公共油烟道不应与住宅变压式烟道共用,以免影响住宅烟道内烟气倒灌,无法正常排烟。相关依据可参考《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2010.07.23修订)》第52条。另外,由于水平排烟道阻力较大,而排油烟设备出力通常不高。同时,水平管道过长,不利于管道内油滴的排除。因此,一个公共烟道的水平服务半径宜在15-20米范围之内,超出此范围不建议经营餐饮。
五、发电机房风井的设置:
现在很多建设项目中,在建筑物地下层都设置有小型发电机房,采用的多是风冷发电机组,而由于发电机工作时需要的通风量很大,因此合理设置发电机房的风井是保证发电机正常运行的前提。
发电机的需求风量是由其输出功率决定的,功率越大,所需通风量也越大。一般住宅小区的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多在200-800KVA之间,所需的风量估计在30000-70000m3/h之间。
一个发电机房通常需要设置3个风井:进风井、排风井、排烟(尾气)井,其设置原则如下:
进、排风井:面积相当,均在2-4.5m2之间,一般宜布置在机房的不同侧,以防止进排风气流短路,影响发电机正常工作。进排风井均应紧贴机房隔墙,排风井应布置在发电机组排风尾部。受条件限制时,进风井可以布置在距机房不超过15米的范围内。同时,风井出地面后,应处于小区室外绿化带内,不得影响通行和消防扑救通道。
排烟井:用来排除发电机组燃烧后的高温尾气,视机组功率大小,其净面积通常在0.3-0.8m2之间。排烟井应尽量贴机房隔墙,与机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5米。同时,环保要求排烟井应升出相邻建筑塔楼屋顶,高空排放。排烟井内壁应采用耐火材料砌筑,外壁采用绝热材料。
另外,发电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房隔开;防火墙上只能设置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油箱的下部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这是规范GB50016、GB50045的强条。)
六、地下锅炉房风井的设置:
现在一些公共建设项目中,都设置有地下锅炉房。根据现行《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第4.1.3条:锅炉房严禁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部门的上一层、下一层、贴邻位置以及主要通道、疏散口的两旁,并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建筑物外墙部位。住宅建筑物内,不宜设置锅炉房。
设于地下层的锅炉房存在泄爆的要求,根据《锅炉房设计规范》15.1.2条:
锅炉房的外墙、楼地面或屋面,应有相应的防爆措施,并应有相当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的泄压面积,泄压方向不得朝向人员聚集的场所、房间和人行通道,泄压处也不得与这些地方相邻。
地下锅炉房采用竖井泄爆方式时,竖井的净横断面积,应满足泄压面积的要求。也就是说,泄爆井横断面积不应小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泄爆井出地面的位置应满足上述要求。
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泄爆井作为锅炉房的进风井,然后按事故通风要求设置一个排风井。因此,一个锅炉房就需要设置3个独立的风井:
1、泄爆井(兼进风井):面积不小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与机房无分隔;泄爆井出地面后设置轻质盖板,并在侧面设置防雨百叶。
2、排风井:面积计算确定。
3、排烟井:用于排除锅炉燃烧后的高温尾气。
上述提到的,发电机、锅炉、公共油烟道壁厚均不应小于200mm,内侧为100厚的耐火砖,外侧为素混凝土等绝热材料。同时,按环保要求,发电机、锅炉、公共油烟道均应在相邻建筑塔楼屋顶高空排放。
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2J912-2《常用设备用房—锅炉房、冷(热)源机房、柴油发电机房、水泵房》:
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独立式或附建式设备用房,图集主要编入所选取的四类设备用房的设计技术要点(列表形式)和贴近工程实际的平面、剖面示例,包括地上独立式和地下附建式二种形式;编制了适合常用设备用房的建筑构造节点详图和工程做法,可在实际工程设计、施工中直接选用。
本图集所编内容较全面,论述详细,帮助建筑专业及相关专业人员特别是年轻设计人员了解、熟悉常用的设备用房,掌握常用设备用房在功能组成、平面布局、技术要点、安全运行等方面的要求;增加了节能环保、减振隔声、爆炸减压板等方面的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八、地下车库风井的设置:
现在很多建设项目中,都设置有地下车库,有些车库不止一层。根据现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5.1.1条的要求,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地下汽车库的防火分区面积一般在4000m2以内。第8.2.2条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这样的话,一个防火分区通常都被划分为2个防烟分区。
按规范要求,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一般设置原则是:
每个防烟分区设置一套排烟系统,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一套进风系统(2个防烟分区共用进风)。这样,在每个防火分区内部,应需要设置3个通风井:1个进风井,2个排风井(分别位于2个防烟分区内)。在方案阶段,由于具体防烟分区划分未确定,建筑专业应将进、排风井布置在该防火分区平面相对的位置上。同时,应考虑风井出地面后的位置,应处于小区室外绿化带内,或靠地面单体建筑外墙设置,不得影响通行和消防扑救通道。
每个风井的面积:对于单层车库,均不小于1.5m2。多层车库,均不小于2.3m2。处于小区绿化带内的风井,一般高出室外地坪1.5米。
另外,对于最上层车库,在车道出入口不应设置防火卷帘,而采用普通网格卷帘,这样火灾时,可以利用车辆出入口作为自然进风口。有条件时,还可以在车库顶板开口,设置通风采光顶棚,以改善车库通风照明状况,同时可以省去最上层车库的机械进风系统,降低造价,并实现节能运行。
关于风机房的问题
依据即将颁布施行的国家标准《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第3.3.4、4.3.3条)要求: 消防排烟系统的送风机、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风机房内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送风机房、排烟风机房应分开设置。
第二篇:讲稿矿井通风系统及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系统
主要内容:
一、矿井通风系统——基本任务、类型及其适用条件、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通风系统的选择;
二、采区通风——基本要求、采区进风上山与回风上山的选择、采煤工作面上行风与下行风、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三、通风构筑物及漏风——通风构筑物、漏风及有效风量、减少漏风措施;
四、矿井通风设计——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优选通风系统、矿井风量计算、阻力计算、通风设备选择
一、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网路的总称。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任务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任务如下:
(1)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对氧气的需要。
(2)冲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保证安全生产。
(3)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按进、回风井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1.中央式
进、回风井均位于井田走向中央。根据进、回风井的相对位置,又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见图1)。
图1 2.对角式
(1)两翼对角式
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
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两个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沿倾斜方向的浅部),称为两翼对角式;如果只有一个回风井,且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
(2)分区对角式
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区开掘一个不深的小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两翼对角式与分区对角式通风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3.区域式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
4.混合式
由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分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等。
(三)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即抽出式、压入式和压抽混合式。1. 抽出式
如图3所示,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回风井口,在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比较安全。2.压入式
如图4所示,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入风井口,在压入式主要通风机的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高于当地大气压的正压状态。在冒落裂隙通达地面时,压入式通风矿井采区的有害气体通过塌陷区向外漏出。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降低。
图3
图4
3.压抽混合式
如图5所示,在入风井口设一风机做压入式工作,回风井口设一风机做抽出式工作。通风系统的进风部分处于正压,回风部分处于负压,工作面大致处于中间,其正压或负压均不大,采空区通连地表的漏风因而较小。其缺点是使用的通风机设备多,管理复杂。
图5
(四)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矿井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倾向性等条件,在确保矿井安全及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对多个可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中央式通风系统具有井巷工程量少、初期投资省的优点,因此矿井初期宜优先采用。
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层易自燃的矿井及有热害的矿井,应采用对角式通风或分区对角式通风。
当井田面积较大时,初期可采用中央式通风,逐步过渡为对角式或分区对角式。
矿井通风方法一般采用抽出式。当地形复杂、露头发育老窑多、采用多风井通风有利时,可采用压入式通风。
二、采区通风系统
采区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组成单元, 包括采区进、回风和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组成的风路连接形式及采区内的风流控制设施。
(一)采区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1)每一个采区都必须布置回风道,实行分区通风。
(2)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应采用独立的通风系统。有特殊困难必须串联通风时,应符合有关规定。(串联通风,必须在被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装设甲烷断电仪,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0.5%,其他有害气体浓度都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3)煤层倾角大于12°的采煤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4)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都不得经过采空区或冒落区。
(二)采区进风上山与回风上山的选择
上(下)山至少要有两条;对生产能力大的采区可有三条或四条上山。1.轨道上山进风,运输机上山回风 2.运输机上山进风、轨道上山回风
比较:轨道上山进风,新鲜风流不受煤炭释放的瓦斯、煤尘污染及放热影响,输送机上山进风,运输过程中所释放的瓦斯可使进风流的瓦斯和煤尘浓度增大,影响工作面的安全卫生条件。
(三)采煤工作面上行风与下行风
上行风与下行风是相对于进风流方向与采煤工作面的关系而言的。如图6所示,当采煤工作面进风巷道水平低于回风巷时,采煤工作面的风流沿倾斜向上流动,称上行通风,否则称下行通风。
图6
优、缺点:
(1)下行风的方向与瓦斯自然流向相反,二者易于混合且不易出现瓦斯分层流动和局部积存的现象。
(2)上行风比下行风工作面的气温要高。
(3)下行风比上行风所需要的机械风压要大。
(4)下行风在起火地点瓦斯爆炸的可能性比上行风要大。
(四)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1.U形与Z形通风系统(见图7)
图7 2.Y形、W形及双Z形通风系统(见图8)
图8 3.H形通风系统(见图9)
图9
三、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矿井通风系统网路中适当位置安设的隔断、引导和控制风流的设施和装置,以保证风流按生产需要流动。这些设施和装置,统称为通风构筑物。
(一)通风构筑物
风构筑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风流的通风构筑物,如主要通风机风硐、反风装置、风桥、导风板和调节风窗;另一类是隔断风流的通风构筑物,如井口密闭、挡风墙、风帘和风门等。
1. 风门
风门:在需要通过人员和车辆的巷道中设置的隔断风流的门
安设地点:在通风系统中既要断风流又要行人或通车的地方应设立风门。在行人 或通车不多的地方,可构筑普通风门;而在行人通车比较频繁的主要运输道上,则应构筑自动风门。风门表示方式、调节风门表示方法如图10所示。
图10
设置风门的要求:
(1)每组风门不少于两道,通车风门间距不小于一列车长度,行人风门间距不小于5 m。入排风巷道之间要需设风门处同时设反向风门,其数量不少于两道。
(2)风门能自动关闭,通车风门实现自动化,矿井总回风和采区回风系统的风门要装有闭锁装置,风门不能同时敞开(包括反风门)。
(3)门框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接触严密,门扇平整不漏风,门扇与门框不歪扭。门轴与门框要向关门方向倾斜80°至85°。
(4)风门墙垛要用不燃材料建筑,厚度不小于0.5 m,严密不漏风。墙垛周边要掏槽,见硬顶、硬帮与煤岩接实,墙垛平整,无裂缝、重缝和空缝。
(5)风门水沟要设反水池或挡风帘,通车风门要设底坎,电管路孔要堵严。风门前后各5 m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和淤泥。2.风桥
设在进、回风交叉处而又使进、回风互不混合的设施称为风桥。
当通风系统中进风巷道与回风巷道需水平交叉时,为使进风与回风互相隔开,需要构筑风桥。风桥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1)绕道式风桥:开凿在岩石里,最坚固耐用,漏风少。(见图11)(2)混凝土风桥:结构紧凑,比较坚固。(见图12)
图11
图12
(3)铁筒风桥:可在次要风路中使用。3.密闭
密闭是隔断风流的构筑物,设置在需隔断风流、不需要通车行人的巷道中(见图13)。密闭的结构随服务年限的不同而分为两类:
(1)临时密闭,常用木板、木段等修筑,并用黄泥、石灰抹面。
(2)永久密闭,常用料石、砖、水泥等不燃性材料修筑。
图13 4.导风板
在矿井中应用以下几种导风板:
(1)引风导风板。(2)降阻导风板。(3)汇流导风板。
(二)漏风及有效风量 1.漏风及其危害
矿井有效风量:矿井中流至各用风地点,起到通风作用的风量总和。
漏风:未经用风地点而经过采空区、地表塌陷区、通风构筑物和煤柱裂隙等通道直接流(渗)入回风道或排出地表的风量。
漏风的危害:使工作面和用风地点的有效风量减少,气候和卫生条件恶化,增加无益的电能消耗,并可导致煤炭自燃等事故。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是通风管理部门的基本任务。
2.漏风的分类及原因
(1)漏风的分类
矿井漏风按其地点可分为:
矿井外部漏风(或称井口漏风):泛指地表附近如箕斗井井口、地面主通风机附近的井口、防爆盖、反风门、调节闸门等处的漏风。
矿井内部漏风(或称井下漏风):指井下各种通风构筑物的漏风、采空区以及碎裂的煤柱的漏风。
(2)漏风的原因
当有漏风通路存在,并在其两端有压差时,就可产生漏风。漏风风流通过孔隙的流态,视孔隙情况和漏风大小而异。3.矿井漏风率及有效风量率
矿井有效风量:风流通过井下各工作地点实际风量总和。
矿井有效风量率:矿井有效风量与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总和之比。矿井有效风量率应不低于85%。
矿井外部漏风量:直接由主要通风机装置及其风井附近地表漏失的风量总和。(可用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的总和减去矿井总回或进风量)
矿井外部漏风率:矿井外部漏风量与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总和之比。矿井主要通风机装置外部漏风率无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5%,有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15%。
(三)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
1.外部漏风
漏风风量与漏风通道两端的压差成正比,和漏风风阻的大小成反比。应增加地面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反风道及附近的风门的气密性,以减少漏风。
2.内部漏风
(1)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时,进、回风井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井筒漏风。(2)进、回风巷间的岩柱和煤柱要保持足够的尺寸,防止被压裂而漏风,进、回风巷间应尽量减少联络巷,必须设置两道以上的高质量的风门及两道反向风门。
(3)提高构筑物的质量,防止漏风,加强通风构筑物的严密性是防止矿井漏风的基本措施。
(4)采空区要注浆、洒浆、洒水等,可提高压实程度,减少漏风。(5)利用箕斗回风时,井底煤仓要有一定的煤量,防止漏风。(6)采空区和不用的风眼及时关闭。
四、矿井通风设计
(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 统。矿井通风设计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即基建时期与生产时期,分别进行设计。
1. 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1)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2)矿井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3)矿井通风阻力计算。(4)选择通风设备。(5)概算矿井通风费用。2.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
(1)将足够的新鲜空气有效地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生产和良好的劳动条件;(2)通风系统简单,风流稳定,易于管理,具有抗灾能力;(3)发生事故时,风流易于控制,人员便于撤出;
(4)有符合规定的井下环境及安全监测系统或检测措施;(5)通风系统的基建投资省,营运费用低、综合经济效益好。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
(1)每一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2)进风井口按全年风向频率,必须布置在不受粉尘、煤尘、灰尘、有害气体和高温气体侵入的地方。
(3)箕斗提升井或装有胶带输送机的井筒不应兼作进风井,如果兼作回风井使用,必须采取措施,满足安全的要求。
(4)多风机通风系统,在满足风量按需分配的前提下,各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压应接近。
(5)每一个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必须布置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
(6)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有单独的新鲜风流,回风风流必须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
(6)井下充电室必须采用单独的新鲜风流通风,回风风流应引入回风巷。
2.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煤层自燃倾向性及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等条件,提出多个技术上可行的方案,通过优化或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三)矿井风量计算
1.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必须采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 m3。(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
2.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按使用炸药量计算、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按风速进行验算。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按炸药量计算、按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计算、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按风速进行验算。
(3)硐室需风量计算
机电硐室、爆破材料库、充电硐室。3.矿井总风量计算
矿井的总进风量,应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1.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
(1)矿井通风设的总阻力,不应超过3 000 Pa。
(2)矿井井巷的局部阻力,新建矿井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0%计算,扩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5%计算。
2.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矿井通风总阻力:风流由进风井口起,到回风井口止,沿一条通路(风流路线)各个分支的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的总和,简称矿井总阻力,用hm表示。
对于矿井有两台或多台风主要通风机工作,矿井通风阻力按每台主要通风机所服务的系统分别计算。
在主要通风机的服务年限内,随着采煤工作面及采区接替的变化,通风系统的总阻力也将因之变化。当根据风量和巷道参数直接判定最大总阻力路线时,可按该路线的阻力计算矿井总阻力;当不能直接判定时,应选几条可能是最大的路线进行计算比较,然后定出该时期的矿井总阻力。
矿井通风系统总阻力最小时称通风容易时期。通风系统总阻力最大时亦称为通风困难时期。
对于通风困难和容易时期,要分别画出通风系统图。按照采掘工作面及硐室的需要分配风量,再由各段风路的阻力计算矿井总阻力。
计算方法:沿着风流总阻力最大路线,依次计算各段摩擦阻力hf,然后分别累计得出容易和困难时期的总摩擦阻力hf1 和 hf2。
(五)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
矿井通风设备是指主要通风机和电动机。
1.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
(1)矿井必须装设两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风设备,其中一套备用。
(2)选择通风设备应满足第一开采水平各个时期工况变化,并且使通风设备长期高效率 运行。
(3)风机能力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4)进、出风井井口的高差在150 m以上,或进、出风井井口标高相同,但井深 400 m以上时,宜计算矿井的自然风压。
2.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1)计算通风机风量Qf。
(2)计算通风机风压。
(3)初选通风机。
(4)求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
(5)确定通风的型号和转速。
(6)电动机选择
(六)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吨煤通风成本是通风设计和管理的重要经济指标。
吨煤通风成本主要包括下列费用:
(1)电费(W1)。
(2)设备折旧费。
(3)材料消耗费用。
(4)通风工作人员工资费用。
(5)专为通风服务的井巷工程折旧费和维护费折算至吨煤的费用。
(6)采每吨煤的通风仪表的购置费和维修费用。
第三篇:建筑通风与空调系统教案
建筑设备工程教案
第四章:建筑通风与空调系统
4.1 通风系统概述
4.2 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和主要构件 4.3 高层建筑防烟、排烟 4.4 空调系统
4.5 通风与空调施工图识读与施工
4.1.1 通风的意义及任务
各种生产过程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有害气体、蒸汽、灰尘、余湿、余热等,通常把这些物质称为工业有害物,它会使室内工作条件恶化,危害操作者健康,影响产品质量,降低劳动生产率。
4.1.2 通风系统的分类
按处理房间空气方式的不同:送风、排风。按作用范围的不同:局部通风、全面通风。按工作动力的不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不消耗任何电能,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通风方式,它是借助于室内外空气温度不同而形成的热压差或室外风力作用造成的风压实现建筑物通风换气的一种通风方式。1)无组织的自然通风。2)有组织的自然通风。2.机械通风:依靠风机运转产生的动力,使空气通过风管道进行室内外交换的一种通风方式。1)局部机械通风系统:局部排风、局部送风。2)全面机械通风系统:全面通风、全面排风
4.1.3 通风方式的选择
建筑物内局部有热、蒸汽或有害物质产生时,宜采用局部排风。4.2 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和主要构件
4.2.1 室内送、排风口
室内送风口的作用,就是均匀地向室内送风。
室内排风口的作用,就是向室外排出污染空气。4.2.2 风道(管)4.2.3 室外进、排气装置
1.室外进气装置 用于采集室外新鲜空气供送风系统使用。
安装要求:
1)进气口应设在空气新鲜、灰尘少、远离排气口的地方。
2)进气口的高度应高出地面2.5m,并应设在主导风向上风侧;设于屋顶上的进气口应高出屋面1m以上,以免被风雪堵塞。
3)进气口应设百叶格栅,防止雨、雪、树叶、纸片等杂物被吸入。
4)进气口的大小应根据系统风量及通过进气口的风速(一般为2~2.5m/s)来确定。2.室外排气装置 用于将排风系统中收集到的污浊空气排到室外。1)当进、排风口都设于屋面时,它们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0m,并且进气口要低于排气口。2)自然通风系统须在竖向排风道的出口处安装风帽以加强排风效果。3)排风口设于屋面上时应高出屋面1m以上,且出口处应设置风帽或百叶窗。
4)自然通风的排风塔内风速可取1.5m/s;机械通风排风塔内风速可取1.5~8m/s。
4.2.4 风帽 4.2.5 风机
1.离心式风机 离心式风机的工作原理与离心水泵相同,由电动机转动带动风机中的叶轮旋转,因离心力的作用使气体获得压能和动能。
2.轴流式风机 轴流式风机是借助叶轮的推力作用促使气流流动的,气流方向与机轴相平行。
4.3.1 高层建筑防烟、排烟概述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4.3.2 高层建筑防烟、排烟方式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1.自然排烟
1)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2)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3)需要排烟的房间、内走道,有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该房间、走道地面积的2%。4)室内中庭有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且面积不小于地面积的5%。2.机械防烟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3)封闭避难层(间)。
3.机械排烟
1)长度超过20m,且无直接天然采光或设固定窗的内走道。2)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3)面积超过100m2及高度在12m以下,并且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室内中庭。4)地下室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4.4.1 空调系统的分类
1.按空气处理设备的布置情况分
(1)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
(2)半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混合式空气调节系统)
(3)分散式空气调节系统(局部式空气调节系统)
2.按处理空气的来源分
(1)全新风式空气调节系统(2)封闭式空气调节系统
(3)新、回风混合式空气调节系统。3.按室内环境的要求分
(1)恒温恒湿空调
(2)舒适性空调
(3)净化空调
4.按负担热湿负荷所用的媒介分(1)全空气式空气调节系统——负担空气调节负荷所用的介质全部是空气,需占用大量空间,集中式空调系统为其代表。
(2)空气—水空气调节系统——负担空气调节负荷所用的介质有空气也有水。
(3)全水式空气调节系统——负担空调负荷的介质全部是水,不能解决通风换气问题,一般不单独设置。
(4)冷剂式空气调节系统——负担空调负荷的介质是制冷剂,如空调机组、窗式空调等。4.4.2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1.常见的空调送风方式
按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侧向送风、孔板送风、散流器送风、条缝送风、喷口送风等。(1)侧向送风
(2)孔板送风
(3)散流器送风
(4)喷口送风
(5)条缝送风
2.回风口
4.4.3 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
制冷就是使自然界的某物体或某空间达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使之维持这个温度。1.压缩式制冷系统
(1)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 压缩式制冷机是利用液体在低温下汽化吸热的性质来实现制冷的。
(2)压缩式制冷的主要设备:1)压缩机。2)冷凝器。3)蒸发器。
2.热力吸收式制冷系统 吸收式制冷是以消耗热量来达到制冷的目的。
4.4.4 空气处理和空调机房
1.空气加热与冷却
(1)加热 当空气温度低于要求的送风温度时,需要对空气进行加热。(2)冷却 当空气温度高于要求的送风温度时,需要对空气进行冷却。(3)常用的加热与冷却设备:1)表面式换热器
2)喷水室
3)电加热器。
2.空气加湿与减湿
3.空气的净化-空气过滤器
4.空调机房
5.消声与减振
(1)消声 消声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1)设法减少噪声的产生,即减少噪声源。
2)在系统中设置消声器,以避免超过标准的噪声传入室内。① 阻性消声器。② 共振性消声器。③ 抗性消声器。
④ 宽频带复合消声器。
(2)减振 噪声源产生振动并通过固体传声。
4.5.1 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组成
一套完整的通风空调施工图可分为基本图和详图两部分。1.图样目录 前面已述。
2.设计施工说明 设计施工说明包含的内容一般有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数据,如建筑概况、设计参数、系统划分及施工、验收、调试、运行等有关事项。3.设备及材料表 在设备表内明确表示了所选用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各种性能参数及安装地点等;在材料表中各种材料的材质、规格、强度要求等也有清楚的表达。
4.原理图(流程图)系统原理图是综合性的示意图,用示意性的图形表示出所有设备的外形轮廓,用粗实线表示管线。
5.平面图平面图是施工图中最基本的一种图,是施工的主要依据。
6.系统轴测图 系统轴测图是以轴测投影绘制出的管路系统单线条的立体图。7.剖面图 剖面图是在平面图上能够反映系统全貌的部位垂直剖切后得到的,它主要表示建筑物和设备的立面分布,管线垂直方向上的排列和走向,以及管线的编号、管径和标高。8.大样图 大样图又称详图。9.节点图
10.标准图 标准图是一种具有通用性的图样,一般由国家或有关部委出版标准图集,作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一部分予以发布。4.5.2 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识读 1.识读施工图的方法和步骤
通风空调施工图的识读,应当遵循从整体到布局,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的原则,同时要将图样与文字对照看,各种图样对照看,达到逐步深入与细化。2.施工图的识读
(1)施工说明
(2)平面图
(3)剖面图(4)原理图
(5)系统图(6)详图
4.5.3 通风空调系统的施工及验收 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程序
2.通风与空调工程风管系统的施工技术要点
1)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按照被批准的施工图样、合同约定的内容、施工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
2)风管制作与安装所采用的板材、型材以及其他成品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并具有相应的出厂校验合格证明文件。
3)防排烟系统风管的耐火应符合设计规定,风管的本体、框架、连接固定材料与密封垫料、阀部件、保温材料以及柔性短管、3.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与调试
1)分管系统安装后,须进行严密性检验,合格后方能交付下道工序。
2)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的被抽检系统应全部合格,则视为通过;如有不合格时,在应再加倍抽检,直至全部合格。
4.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的基本要求
1)调试前编制运转调试方案并经批准,组成调试小组,熟悉、了解空调系统以及相关技术参数、调试手法和手段、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调试环境等。2)通风空调工程调试的工艺流程:组织现场调试小组→调试准备及现场勘测→系统调试前的各项检查→系统的风量和水量的测定与调整→通风空调系统设备单机试运转→楼宇及消防自控系统相关设备检查→空调及通风单体设备自控调试→空调及通、防排烟系统自控联动调试→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资料整理和移交。
3)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量测定与调整、单机试运转,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后进行系统生产负荷联动试运转及调试。
4)系统带生产负荷的综合效能试验是在具备生产试运行条件下进行,将由建设单位负责,设计、施工单位配合。
第四篇:建筑通风工程简述
建筑通风工程
通风简述
1、建筑通风工程,就是把室内被污染的空气排到室外,同时把室外新鲜的空气输送到室内的换气技术。
2、建筑空气的供氧量,人们从清洁、新鲜、富氧的空气中吸入氧气,然后由呼吸道输送到
肺部,肺的表面上微小的气泡通过薄膜被血液吸收,交换出二氧化碳,因此说氧气是人生存的基本要素,必须向建筑物内提供人们所需的新鲜空气,对于有污染的工业厂房和民用、公共建筑均须送入足够的新风。
3、建筑空气的温度,人体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养料的氧化过程,能量的一部分以热能
形式释放出来,从而使人体的血液保持固有的温度,能量的另一部分储蓄在人体中,还有一部分直接用于新陈代谢。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热量传递,因此在建筑通风设计计算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建筑物类型,服务对象等条件选取适宜的室内计算温度。
4、建筑空气的相对湿度,人体在气温较高时会蒸发更多的水分,这时相对湿度便十分重要,据外国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当气温高于22度时相对湿度不宜超过百分之五十。相对湿度的设计极限应该从人体生理需求和承受能力来确定。在某些生产车间设计中,相对湿度除了考虑人体舒适的需求外,还应兼顾到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
5、建筑空气流动速度,人体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是影响人体对流散热和水分蒸发的主要因
素之一,因此舒适条件对室内空气流动速度也有所要求。对流流速过大会引起吹风感,尤其是冷空气流速偏大时,冷刺激超过一定限度将引起血管收缩,使人体表面温度失调,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而气流流速过小则会产生闷气、呼吸不畅的感觉,气流流速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人体皮肤与外界环境的对流换热效果,流速增大,对流换热速度加快,气流流速减慢,对流换热速度减小。
6、还有空气的洁净度等对人体生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应该说明,建筑空间中众多空气的各
种物理因素之间是互相关联的,我国颁发的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流速作了规定。
第五篇:建筑意境讲稿
建筑意境讲稿--9.18事变纪念馆
九一八纪念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八十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
9.18事变简介
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它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划下发动的。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今博物馆坐落处)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称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军队的驻地北大营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19日5时50分日军占领整个北大营。同时,日军也开始向沈阳城区进击。6时30分占领沈阳内城,然后,日军又向东北军东大营进攻,东北军不战而退,12时许,日军占领东大营,一天之间沈阳全面陷落。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短短4个月内,日军又相继占据了辽、吉、黑,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成为亡国奴。这块黑土地无尽的宝藏被掠夺,中国失掉了当时占全国产量79%的铁、93%的石油、41%的铁路及无数森林资源。
残历碑介绍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纪念碑又称“残历碑”。是一座巨型石雕,外形为翻开的台历状。整个建筑高18米、宽30米、厚11米,两边对称。在残历碑右面刻有“1931年9月18日 农历辛未年八月七日”等字。残历碑的左面刻有:“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左面巨大的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如同千万个不死之魂在呐喊,讲述着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充满血泪的生活和不断奋起抗争的历史,在陈列馆附近还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而建的弹形碑。
为了真实记录这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唤醒人们的良知,激励中华儿女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沈阳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修建、扩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该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是纪念碑和陈列馆相结合的建筑。博物馆前方为一几何形广场,四周为不规则的绿色草坪所围绕,从空中俯视,恰似一幅巨大的中国东北地图。1999年8月,江泽民同志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并写下了“勿忘九一八”5个大字。9.18扩建--整体建筑意境
设计时间 :1997年 10月建设地点 :辽宁省沈阳市建筑面积 :172 0 0 m2“9· 18”事变纪念馆位于沈阳市“9· 18”事变址。该处原建有“残历碑”、“9· 18”事变纪念馆 ,因规模过小而需扩建。新建纪念馆设计的总体构思运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建筑语言 ,与展馆的内容密切配合共同表达正义必然胜利的永恒主题。该馆位于紧临“残历碑”的刀形狭长地段 ,平面结合地段特点设计成折断的刀形 ,断刃残历交相辉映 ,寓意日本侵略者必将失败。剖面则设计成由低到高逐渐变化的形式 ,寓意抗日战争由艰苦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 ,从整体构思到空间序列组织体现了“从黑暗到光明”的主题意境。整个设计 ,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统一性 ,被专家评为设计竞赛第一名。
9.18纪念馆外型上的哀悼情感意境的表达
1.通过质感表达
石材在建筑发展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但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还以其多变的魅力活跃在当今建筑文化的舞台上。石材能够带给人们一种沉重、永恒粗蛮的坚固感,人们的哀悼感可以通过这种压抑且厚重的形式进行释放。2.通过肌理表达
肌理是物质属性在感觉上的反映,是物象存在的形式,它侧重的是表象,一般不涉及物质的内在结构。肌理可以划分成秩序性肌理和非秩序性肌理,用砖或者石材等块状材料能够搭建出秩序性的肌理效果,这种肌理效果可构建出沉重、稳定的效果,凸显出整栋建筑具有较大的质量感。3.通过色彩表达
色彩在建筑的情感表达方面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用色彩对纪念性建筑进行创造,可以为建筑情感的表达带来更多的可能性。9.18纪念馆外墙就是运用灰色,灰色有阴郁、绝望、沉默的情绪。
人类的纪念性建筑的绝大部分都呈现出灰色,灰色有阴郁、绝望、沉默的情绪,给人的感觉是忧郁、阴沉、清冷的,在纪念性建筑表达哀悼与怀念情感时的使用应该是恰到好处的。4.通过“阴影”表达
在传统上,阴影象征魔鬼,而太阳却代表着美好的力量,古时代的建筑已经开始了关于“阴影建筑”的描述。其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运用到纪念性建筑的哀悼情感表达中的恰当性。通过线脚进行阴影的表达,建筑上的线脚一般是指檐口线脚。可以得到阴影效果,表达出沉痛的情感。
纪念性建筑的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的最高境界应是环境气氛的创造。这一点,对纪念性建筑而言尤为重要。它要求设计者借助各种设计手段创造出与纪念主题相适应的环境气氛。造成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意境。和其他类型建筑不同的是,纪念性建筑的室内意境有明确的思想主题,它与纪念的内容密切相关,并由它所决定,或庄重严肃,或亲切平和。
纪念性气氛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情感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而得以表现的,情感与形式之问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象征便是联系两者的纽带。作为一种设计手法,象征是表达所纪念的主题内容、创造纪念性气氛的基本手段。象征通常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即借助于某种异质同构关系来表现特定的意念。另一种是符号式,它借助某种既定的约定俗成的符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
此外,真实性、新颖性与含蓄性作为纪念性建筑设计创作的原则也是强化纪念性气氛的重要手段。
9.18纪念馆的室内--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展示了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其侵略矛头直指中国的全过程。
9.18纪念馆的室内--第二部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
通过雕塑“流亡恨”、“柳条湖事件沙盘演示”、“蒋张会晤”、“沦陷后的沈阳西城门”等展示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全过程。
9.18纪念馆的室内--第三部分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
通过雕塑“矿工血泪”、“沈阳宪兵原址地基复原场景”、“河坎子'集团部落'立体沙盘”、“平顶山遗骨”、“731部队人体解剖和细菌实验”等展示了我国东北同胞在日寇血腥殖民统治下遭受的那段屈辱惨痛的血泪史,和日寇在我东北犯下惨绝人寰、万恶不赦罪行的罪恶史。
9.18纪念馆的室内--第四部分为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通过雕塑“白山魂”、“痛歼邵本良部”、“'露营歌'大型场景”、“狱中的赵一曼”、“'火烧日军飞机场'影视合成箱”、“抗日场景”等表现了中国人民打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将军在诗中写道:“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入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设计人员根据史料制作了雪后的大片白桦林,重现了抗日战士围绕篝火团团而坐的露营场景。
9.18纪念馆的室内--第五部分为日本扩大侵华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介绍了从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期间,我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先后发生的“上海保卫战”、“长城抗战”、“哈尔滨保卫战”等。9.18纪念馆的室内--第六部分为全国抗战爆发与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
展示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罪大恶极的战争罪犯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受到了正义的审判,8年间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程。
9.18纪念馆的室内--第七部分为中日两国人民以史为鉴盼和平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97年9月6日,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时,曾在此碑下写下了“以和为贵”的和平誓言。中日两国政府及人民经常互相往来,加深友谊。展示中告诫人们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中日两国人民要以史为鉴,热爱和平,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最后由抗日的胜利中,踩着前人的脚印慢慢走向宁静。也预示着如今的美好今天是前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其中有着艰辛的历史痕迹。告诉人们幸福的来之不易。
创作构思富于创新,以及设计处理手法有新意不落俗套,从而使这种纪念性的氛围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给参观者留下强烈深刻的映象,含蓄性则强调整个环境的气氛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且意境深远。
9.18纪念馆的设计,主要体现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因而所追求的是一种阴郁、绝望、沉默的环境气氛。由于其规模较大,隔间较多该设计抓住序列中间组织的节奏作为重点,以参观流线将各展厅组织成完整的空间序列,把握其中起始、高潮与结束部的几个厅进行重点处理,较好地塑造了整体的纪念性气氛。最后的一个冥想厅,给人以宁静。也是寓意着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中间做的金字塔形的碑文,寓意着对死难同胞的祭奠。这是整个建筑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