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概论讲稿
本书可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专业基础教材,内容包括:概述、民用建筑设计、民用建筑构造、工业建筑设计、单层厂房构造、高层建筑简介以及大跨度届盖结构、建筑识图等八章内容。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全面概括地介绍了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及构造原理等内容,及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识读建筑施工图。
(1)从具体的建筑构造方法入手,掌握常闻的建筑构造方法;(2)在掌握构造方法的基础上,进而领会一殷的构造原理;
(3)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内外时间多看多实践,在实践中印证所学知识;(4)多想、多动手,建立空间感,达到能正确阅读建筑施工图和领会设计意图的目的
(5)拓展知识面,了解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构造的发展。
第二节
建筑的发展史
自地球上有了类,也就有了人类的建筑活动。只不过早期所谓的“建筑”是很简单朴素的,可能只是利用天然洞穴稍加改造,也可能是在树上用树枝树叶搭建的“窝”。传说中的“有巢氏”也许就是干阑式建筑的创造者。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功能、材料、技术、艺术形式等也变得日益复杂起来。民族、地域、自然条件、文化的不同,逐渐在建筑上得到了反映,形成多娶多彩的世界建筑文化。
中国的古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古代文明已经衰退甚至于消失,而中国的建筑文化仍然从仑独特的魅力,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珍贵文化遗产。
中国古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发展是极其缓慢的,我们的祖先从穴居、巢居开始,经过漫长的探索,逐步掌握营造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屋架建筑,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
到了奴隶社会,大量的奴隶劳动和青铜器工具的使用,使得建筑活动有了巨大发展,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类型,夯土墙和木构架建筑已初步形成,在宫殿建筑上甚至出现了彩绘。
到了封建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衍变,中国古建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成熟的、独特的建筑体系。诸如城市规划理论,园 林、民居、宫殿、坛庙建筑,建筑空间处理手法,建筑艺术与材料、建筑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创造性。
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就有关于都城制度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段话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开辟三座城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方向的道路宽度达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殿,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可见在城市建设方面,其型制建设是具有相当的规范性的。著名的都城有:汉长安(公元前202年建)、北魏洛阳(公元493年建)、隋大兴(公元583年建,唐朝称长安城)、隋唐洛阳(公元605年建)、元大都(公元1267年建)、明南京(公元1366年建)、明清北京(公元1421年—1553年),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北京的明清故宫是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从高大雄伟的天安门(皇宫紫禁城的城门)开始,经端门、午门、太和门,方到达外朝的精华所在——三大殿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再往后是后廷的生活区建筑群,一直到神武门结束,整个紫禁城金碧辉煌。
我国幅原辽阔,民族众多,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环境差别很大,形成各地的民居形式也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比如北京的四合院、闽南的土楼、云南的一颗印住宅等等,都有各自鲜明的个性持征。
在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私家园林建筑,造园理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像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狮子林,上海的豫园等等,都是传统园林建筑的典范。再加上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承德的避暑山庄等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其造园手法及其理论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
总之,我国各时期古建筑遍布中华大地,灿若星辰,是值得我们每个炎黄了孙骄傲与自豪的。
二、外国的古建筑
除中国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同样具有古老的建筑文化。
东亚的日本和朝鲜自古就同中国有亲密的文化交流,尤其到了我国的唐朝鼎盛时期。因此,它们的古建筑在平面布局、结构形式、造型以及细部装饰上,都保留着较为浓郁的中国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也有独持的建筑成就,大多数国家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很深、婆罗门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建筑都曾产生道—些杰出的建筑物,随着印度佛教传入小国。中国的佛塔也是受印度文化影响的产物。
古埃及的金字塔、牛美洲玛雅人的建筑、西亚伊斯兰国家的建筑等等,各文明占国的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都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最值得一提的应当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她们的建筑成就如此之巨大,对西方国家的建筑文化的影响如此之久远。是其他建筑体系所不及,这也就受定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历史地位。
古希腊泛指公元前8世纪起,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和爱琴海的岛屿上建立的很多小的奴隶制国家。也包括它们向外移民又在意大利、西西里和黑海沿岸建立的许多国家。古希腊有相对较为先进的政治制度,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古希腊的建筑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它的一些建筑型制、石梁石柱结构构件及其组合的艺术形式,建筑物和建筑群设计的艺术原则,深深地影响着欧洲两千多年的建筑史。恩格斯这样评价希腊人:“他们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求的地位”(《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三卷)。马克思评价古希腊的艺术和史诗时,除了至今仍然能够结我们艺术享受外,“而已就果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大多用在庙宇上的建筑物四周的嗣廊,它的柱子、额枋和檐部逐渐发展、改进,在形式、比例等方面有了成套的做法,形成一种定制,后来的罗马人称之为“柱 式”(odo)。柱式有两种: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爱奥尼柱式(Ionir)和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的多立克柱式(bHc)。后来在欧洲建筑中广泛使用。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欧式建筑”不可或缺的构件。雅典卫城建筑群是古希腊最具有代决性的的典范之作。
古罗马直接继承了古希腊晚期的建筑成就,并大大地向前推动了一步。建筑鼎盛时期是公元1-3世纪,重大建筑活动遍布帝国各地,创造了一大批流芳百世的建筑。拱券技术是古罗马的光辉成就,它把墙体解放出来,使大空间建筑成为可能,象运用环行拱和放射拱技术的剧场、角斗场遍布各城,拱券加弯顶技术的万神庙是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它的宫顶直径达到43.3米。古罗马人发展并定型了柱式,建筑理论著作也十分繁荣,流传至今的《建筑十书》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这之后欧洲进入了漫长的中址纪。欧洲的中世纪指自罗马帝国以后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前的这段时期。其建筑成就主要集中在宗教建筑上,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而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是西欧建筑的主要成就。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后,思想文化领域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建筑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的意大利领导着欧洲建筑的新潮流,众星璀璨,繁花如锦,造就了一大批不朽的建筑和学识渊博的建筑师。当时的建筑理论也十分活跃,所谓的“复兴”也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复兴,他们的创作灵感和范本,正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及其理论。17世纪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建筑现象十分复杂,后人的评价也是毁誉均有,被称作“巴洛克”式建筑,烛耀财富,追求财富,趋向自然,常常玩弄曲线、曲面,建筑创作走向了矫揉造作。
一般认为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古典主义代表了欧洲建筑的主流,典范之作是鲁佛尔宫和凡尔赛宫,之后出现了“洛可可”(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建筑创作中又流行着一种复古思潮,如古典复兴(以区别于文艺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它们极力推祟古希腊艺术的优美典雅,古罗马艺术的雄伟壮丽,许多人攻击巴洛克与洛可可的繁琐和造作,认为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才是新时代建筑的基础。美国的国会大厦、巴黎的星形广场凯旋门就是古典复兴的作品。
三、现代建筑
工业革命以后,新材料、新技术、新的施工工艺逐渐在建筑领域得到运用,尤其钢材、混凝土、玻璃的运用,建筑创作的自由度也大大提高,复古的建筑形式已经与现代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类型产生了矛盾,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建筑物外是石材的古典柱子,形式与内容是不一致的。于是,新建筑运动脱颖而出,成为主流,他们注重建筑的功能,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充分考虑建筑的经济性,主张创造新的建筑风格;认为建筑空间比平面和立面更重要,废弃表面的外加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是建筑处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这些观点一般称为建筑中的“功能主义”(FMctiod—iM),或“理性主义”(EMiod55m),或“现代主义”(M出emtM)o现代建筑派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儿·德·罗(二战后去了美国)、法国的勒·柯布西耶,美国的赖特等。
应该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现代主义的观点是正确的,但随之而来的是不装饰的“火柴盒”式建筑到处泛滥,建筑没有地域、没有 民族、没有文化、没有国家的差别,被戏称为“国际式”建筑,前些年我国的建筑也应属于这一类。
现代建筑逐渐步入了困境,出现其他一些建筑流派也成为一种历史必然。今天、世界建筑已经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态势,这也正是建筑文化的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先进的建筑材料、结构类型、施工工艺的运用,建筑业也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尽管我国有着辉煌的古建筑文明,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自现代建筑以来的建筑业确实是落后于西方国家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是巨大的,建筑业的发展速度同样也是空前的,但今天这种差距仍然存在。如何赶上并超过先进国家,使我们的建筑事业创造新的辉煌,则是落在我们每个人肩上的历史重任。
“建筑概论”编写大纲(拟)
(适合制冷与空调、采暖通风、给排水等非工民建本科学生使用)
本书可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专业基础教材,内容包括:概述、民用建筑设计、民用建筑构造、工业建筑设计、单层厂房构造、高层建筑简介以及大跨度届盖结构、建筑识图等八章内容。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全面概括地介绍了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及构造原理等内容,及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识读建筑结构与施工图。
1概论1.1建筑的发展史 1.2 建筑及其基本要素.
1.3 建筑物的分类与等级 1.4 建筑标准化和统一模数制
1.5建筑工业化与建筑设备工程工业化 2民用建筑设计 2.1 概述
2.2 建筑平面设计 2.3建筑剖面设计
2.4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3.民用建筑构造 3.1概述
3.2基础与地下室 3.3墙体
3.4楼板、地面、顶层 3.5楼梯与台阶 3.6屋顶 3.7门窗 3.8变形缝
3.9民用建筑的抗震构造及防火 4工业建筑设计 4.1 概述
4.2 工业建筑的分类及总平面设计 4.3 工业建筑设计的要点
5单层厂房的承重结构和构造组成 5.1单层厂房承重结构的类型及组成5.2单层厂房的定位轴线和标定 5.3单层厂房的主要构件 5.4单层厂房的外墙 5.5单层厂房的屋顶 5.6屋面与天窗 5.7地面及楼梯 6大跨度屋盖结构 6.1 概述 6.2架结构
6.3拱式结构 6.4薄壳结构 6.5网架结构 6.6悬索结构
6.7其他大跨度屋盖结构 7高层建筑简介 7.1 概述
7.2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
7.3 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 7.4高层建筑的防火构造 8建筑识图
8.1房屋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 8.2建筑总平面图 8.3建筑平面图
8.4建筑立面图 8.5建筑剖面图
8.6建筑详图
本章摘要
本章内容包括建筑与建筑物、建筑物构成的基本要素、建筑的分类与等级、建筑标准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工业化与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化等。其中重点内客是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建筑物的耐久等级及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第一节 建筑及其基本要素
一、建筑与建筑物
建筑既表示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物是一个统称,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居作以及从事生产和各种文化活动的房屋称为建筑物。仅仅为满足生产生活的某一方面的需要,建造的某些工程设施则称为构筑物,如水塔、水池、堤坝、烟囱等。无论是建筑物或构筑物,都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加强理性思考;同时建筑又是艺术,作为物质的有体有形的建筑,又必须按照美的法则去塑造和经营。
二、建筑物构成的基本要素
建筑物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第一,建筑功能。即指建筑的实用性。任何建筑物都具有为人所用的功能,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住宅供人生活起居;学校是教学活动的场所;园林建筑供人游览、观赏和休息。纪念碑可以陶冶情操。满足人们精神生活要求。各类生产厂房则可以满足不同生产工艺的需要。
建筑不单要满足各自的使用功能要求,而且还要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卫生环境。满足人们生理要求的功能。因此建筑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以及保温、隔热、通风、隔声光的性能。
建筑的功能要求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们日益复杂,因而对建筑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新的建筑类型也就应运而生了。
第二,物质技术条件。一般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和建筑设备是建筑的物质要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的物质基础。建筑结构是运用建筑材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构成的建筑骨架,它们是形成建筑物空间的实体。新型建筑材料是新型结构产生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推动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例如,由于钢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问世,产生了骨架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
建筑技术设备对建筑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水、电、通风、空调、通信、消防、输送等设备)。如电梯和大型起重设备的应用,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发展。
总之,建筑材料、结构与技术等物质手段也是构成建筑的重要因素。
第三,建筑形象。建筑除满足人们使用要求外,又以它不同的空间组合、建筑造型、细部处理等,构成一定的建筑形象,表现出某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文化生产水平、社会精神风貌、建筑空间形象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例如我们看到的一些建筑,常常给人以庄严雄伟、朴素大力、生动活泼等不问的感觉,这就是建筑形象的魅力。
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三个基本要素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
建筑功能是建筑的目的,是主导因素。功能要求不同的各类建筑,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和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自然也会出现不同的建筑形象。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科学技术和生产活动不断丰富,对建筑的功能要求就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又进一步推动了建筑技术的发展。
物质技术条件是达到建筑目的的手段。新技术、新材料为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建筑功能要求创造了条件,同时,它们也影响和改变了建筑的内部空间。与此同时产生了反映新结构、新材料的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也是发展变化的,在相同功能要求和物质技术条件下,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建筑形象。但是,有些建筑物,如有纪念性意义的、象征性的、装饰性强的建筑物,为了达到美的意境,或某种形象效果,有时建筑形象又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 建筑物的分类与等级
一、建筑物的分类
建筑物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类
(1)工业建筑
指用于工业生产的建筑,包括各种生产和生产辅助用
(2)农业建筑
指用于农副业生产的建筑,如饲养场、粮库、农机站等
(3)民用建筑
1)居住建筑
指供人们生活起居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2)公共建筑
指供人们进行政治文化经济活动、行政办公、医疗科研、文化娱乐以及商业、生活服务等公共事业的建筑,如学校、办 公楼、医院、商店、影院等。
2.按主要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分类
(1)砖木结构
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和木材。其中墙、柱用砖砌,楼板、屋架用木树,如砖墙砌体、木楼板、木屋盖的建筑。
(2)砖混结构
建筑物中的墙、柱用砖砌,楼板、楼梯、屋顶用钢筋混凝土。
(3)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类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如梁、柱、板及楼梯用钢筋混凝土,而非承重墙用砖砌或其它轻质砌块,如装配式大板、大模板、滑模等工业化方法建造的建筑,钢筋混凝土的高层、大跨度、大空间结构的建筑。
(4)钢结构
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用钢材做成,而用轻质块材、板材作围护外墙和分隔内墙,如全部用钢柱、钢屋架建造的厂房。
(5)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如钢筋混凝土粱、柱和钢屋架组成的骨架结构厂房。
3.按施工方法分类
(1)全装配式
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如墙板、楼板、屋面板、楼梯等都采用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吊装连接。
(2)全现浇式
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都在现场支模,现场浇灌混凝土。
(3)部分现浇、部分装配
建筑物一部分承重结构采用现浇,一部分承重构件采用预制构件。
4.按承重方式分 1)墙承重式建筑
用墙来承受楼板及屋顶传来的的全部载荷,再把载荷传到基础上。此类建筑称为墙承重式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建筑。如图1-1。
(2)排架结构建筑
主要承重体系有屋架和柱子组成房屋承重骨架(屋架与柱子的顶端为铰接式连接,而柱子的下端嵌固于基础内)。此种方式,当柱上有载荷作用时,屋架再承受全部载荷的情况下只起到联系作用,相当于一个连接杠杆。此类建筑称为排架结构,通常用于单层厂房。如图1-2。
(3)框架结构
柱、梁、板组成房屋承重骨架,承受来自屋面、楼面传来的荷载。此类建筑称为框架结构。其特点是围墙只起到围护、分割作用,不承重。如:高层商务楼、商场等。
(4)内框架结构
四周用外墙承重,内部结构用梁、柱等构件承重,称为内部框架 结构。常用于首层需要较大空间的多层建筑,如:首层为商场的的多层住宅等。如图1-4。
(5)剪力墙结构
由纵、横向钢筋混凝土墙组成的房屋的承重骨架来承受全部载荷并主要抵抗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此类建筑称为剪力墙结构。如高层住宅、高层宾馆等。如图1-5。
(6)筒体结构 由钢筋混凝土墙围成的侧向刚度很大的简体与楼盖共同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结构,来承受全部荷载.并抵抗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此类建筑称为筒体结构。如: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如图1—6所示。
(7)空间结构
由空间构架或结构承受全部荷载。此类建筑称为空间结构,这种结构常用于内部空间大又不能有柱子的建筑,一般用于体育馆。如图1—7所示。
5.按层数或高度分类
(1)住宅建筑
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10层以上为高层。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
建筑物总高度在24m以下者为非 高层建筑,总高度24m以上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3)超高层
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超过100m均为超高层。
(4)工业建筑(厂房)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的厂房 6.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要求分类
(1)甲类抗震建筑:特殊要求的建筑。如遇到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其建造必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难。
(2)乙类抗震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筑。
(3)丙类抗震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建筑。
(4)丁类建筑:次要的建筑,如遇地层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等。
二、建筑物的分级
不同建筑的质量要求各异。为了便于控制和掌握,常按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和耐火程度分级。
1.建筑物的耐久年限
建筑物的耐久年限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建筑物的质量标准而定,是作为建筑投资、建筑设计和选用材料的重要依据,见表1—1。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取决于房屋的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按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见表1—2。它们是按组成房屋的主要构件(墙、柱、梁、楼板、屋顶承重构件等)的燃烧性能(燃烧体、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它们的耐火极限划分的。
(1)构件的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是指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一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撑能力或 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具体判定标牌如下:
1)失去支持能力——非承重构件失去支持能力的表现为自身解体或垮塌;梁、板等受弯承重构件失去支持能力,表现为挠曲率发生突变。
2)完整性——楼板、隔墙等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在试验中,当出现穿透裂缝或穿透的孔隙时,表明试件的完整性被破坏。
3)隔火作用——具有防火分隔作用的构件,试验中背火向测点测得的平均温度升到140℃(不包括背火面的起始温度);或背火面测温点任一测点的温度达到220℃时,则表明试件失去隔火作用。
(2)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材料根据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的变化特征,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可分为三类;
1)非燃烧体
这种构件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碳化,如金属、砖、石、混凝土等。
2)难燃烧体
这种构件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碳化,如板条抹灰墙等。
第四节 建筑标准化和统一模数制
一、建筑标准化
建筑标准化涉及建筑设计、建材、设备、施工等各个方面,是一套完整的施工体系。
建筑标准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设计的标准问题,包 括由国家颁布的建筑法规、建筑制图标准、建筑统一模数制等;另一方面是建筑标准设计问题,即根据统一的标准所编制的标准构件与标准配件图集及整个房间的标准设计图等。
二、统一模数制
为实现建筑标准化,使建筑制品、建筑构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必须制定建筑构件和配件的标准化规格系列,使建筑设计各部分尺寸、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的尺寸统一协调,并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造价,为此,国家颁布广《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堆》(GBJ2—1986)。
在采用标准设计、通用设计时,为使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行定型化、工厂化,减少构配件类型,简化其规格尺寸,提高互换性,使建筑物及其各部分的尺寸统一协调,我国颁布了GBJ 2一1986《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作为设计、施工构配件制作和科研的尺寸依据。
建筑模数:即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
1.模数制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所谓尺度协调是指房屋构件(组合件)在尺度协调中的规则,供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等采用,其目的是使构配件安装吻合,并有互换性。
(1)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建筑物和建筑部件以及建筑物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日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
(2)导出模数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其模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扩大模数
指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共六个,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 mm 2)分模数
指基本模数的分数倍(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
10、M/
5、M/2共三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10 mm、20 mm、50 mm。
(3)模数数列
指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表1—3为《建筑协调统一标准》(GBJ2—1986)所展开的模数数列的数值系统。模数数列在各类建筑的应用中,其尺寸的统一与协调应减少尺寸的范围,但又应使尺寸的叠加和分割有较大的灵活性。模数数列的幅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M—20M。
2)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IM—36M。
3)水平扩大模数的数列幅度:3M为3M—75M;6M为6M—96 M;12M为12M—120 M;15M为15M—120M; 30M为30M—360M;60M为60M—360 M,必要时幅度不限。
4)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
5)分模数数列的幅度:M/10为M/10—2M;M/5为M/5— 4M;M/2为M/2—10M
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如下:
1)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
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2)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
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
3)水平扩大模数的数列
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
4)竖向扩大模数的数列
主要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门窗和洞口尺寸。
5)分模数数列
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常用模数数列见表1—3。
2.三种尺寸及其相互关系
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件的统一协调,特规定了标志尺寸、构造尺、实际尺寸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1)标志尺寸
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
(2)构造尺寸
指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一般情况下,构造尺寸加上缝隙尺寸等于标志尺寸。缝隙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 的规定。
(3)实际尺寸
指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为允许的建筑公差数值。例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短向圆孔板YB30.1,它的标志尺寸为3000mm,缝隙尺寸为90mm,所以构造尺寸为(3000-90)mm=29l0mm,实际尺寸为29l0mm±允许误差。
第二章
建筑识图
本章摘要
本章内容包括房屋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建筑总平面图的识治;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建筑详图的识读。其中房屋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主要论述了建筑识图的一些常用标准、符号等基本概念。在学习个应运用这些基本概念,来学习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房屋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
房屋是人们生活、生产、工作、学习和娱乐必不可少的场所,与人们关系极为密切。将一幢拟建房屋的内外形状和大小,以及 各部分的结构、构造、装饰、设备等内容,按照有关规范规定,用正投影方法,详细准确地画出的图样,称为“房屋建筑图”。它是用以指导施工的一套图样,所以又称为施工图。
一、房屋的组成及作用
各种不同的建筑物,尽管它们在使用要求、空间组合、外形处理、结构形式、构造方式及规模大小等各有其特点,但构成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屋顶、楼梯、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此外,一般建筑还有台阶、坡道、阳台、雨蓬、散水以及其它各种配件和装饰部分等。图2—1以一幢学生宿舍示意图为例,介绍房屋的组成。
民用房屋各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及构造要求分述如下:
(一)基础
基础是房屋最下面的部分,埋在自然地面以下。它承受房屋的全部荷载载传给下面的土层——地基。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坚固、稳定和地下水及其所含化学物质的侵蚀。
(二)墙或拄
墙或柱是房屋的垂直承重结构,它承受楼地层和屋顶传给它的荷载,同时也承受风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基础。墙不仅是一个承重构件,它同时也是房屋的围护结构。外墙阻隔雨水、风雪、寒暑对室内的影响,内墙把室内空间分隔为房间,避免使用时互相干扰等。当用柱作为房屋的承重构件时,填充在柱间的墙仅起围护分隔作用。
墙和柱应该坚面、稳定。墒还应能保温(隔热)、隔声和防水。
(三)楼板和楼地面
楼板与楼地面是房屋的水平承重和分隔部分,包括楼板、地面和顶棚三部分。楼板把建筑空间在垂直方向划分为若干层,将其所承受的荷载传给墙和柱。楼板支撑在场上,对墙也有水平文撑作用。地面直接承受各种使用荷载,它在楼层把荷载传给楼板,在首层把荷载传给它下面的土层——地基。顶棚在楼板下面,具有改善房间声、光等效果以及装饰作用;
楼板与楼地面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应耐磨和有一定的隔声能力。
(四)楼梯
楼梯是楼房建筑中联系上下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在平时供人们上下楼层,在处于火灾、地震等事故状态时,供人们紧急疏散。
楼梯应坚固、安全和有足够的通行宽度和疏散能力。
(五)屋顶
屋顶是房屋顶部的承重和围护部分,它由屋面、承重结构和保温(隔热)层三大部分组成。屋面的作用是阻隔雨水、风雪对室内的影响、并将雨水排除。承重结构则承受屋顶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栽传给堵和柱。保温(隔热)层的作用是防止冬季室内热量散失或夏季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
屋顶应能防水、排水、保温(陷热),它的承重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六)门和窗
门是供人们及家具设备进出房屋和房间的建筑配件。在遇有非常灾害时,人们要经过门进行紧急疏散。有的门还兼有采光和通风的作用。门应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窗的作用是采光、通风和供人眺望,窗应有足够的面积。
门和窗安装在墙上,因而是房屋围护结构的组成部分。依其所在位置不同.分别要求它们防水、防风砂、保温和隔声。
房屋除上述基本组成部分外,还有一些其他配件和设施,如雨篷、散水、通风道、烟囱、垃圾道、壁橱等。
二、常用建筑名词
(1)建筑物
直接供人们生活、生产服务的房屋。
(2)构筑物
间接为人们生活、生产服务的设施。如水塔、烟囱、桥梁等。(3)地貌地面上自然起伏的状况。(4)地物
地面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河流(5)地形
地球表面上地物和地貌的总称。(6)地坪
多指室外自然地面。(7)横向
建筑物的宽度方向。(8)纵向
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9)横向轴线
平行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10)纵向轴线
平行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1I)开间
一间房屋的面宽,即两条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12)进深
一间房屋的深度,即两条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13)层高
指本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的高度。(14)净高
烧间内楼(地)面到顶棚或其它构件的高度o(15)建筑总高度
指室外地坪至格口顶部的总高度。(16)建筑面积
指建筑物各层面积的总和,一般指建筑物的总长x总宽x层数。
(17)结构面积
建筑各层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总和,如墙、柱等结构所占的面积。
(18)有效面积
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即建筑面积减去结构面积。
(19)交通面积
建筑中各层之间、楼层之间和房屋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如走廊门厅、过厅、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所占的面积。(20)使用面积
建筑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21)使用面积系数
使用面积所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数。(22)有效面积系数
有效面积所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数。(23)红线
规划部门批给建设单位的占地面积.
一般用红笔圈在图样上,具有法律效力。
三、施工图内容和用途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根据其专业内容和作用不同,一般分为下列五项。
1.图样目录
包括每张图样的名称、内容、图号等,表示该工程由哪几个专业的图样所组成,以便查找。
2.设计总说明
设计总说明一般应包括:施工图的设计依据;本工程项目的设计规模和建筑面积;本项目的相对标高与总图绝对标高的对应关系;室内室外的用料说明,如砖、砂浆的强度等级;墙身防潮层、屋面、室内外装修等的构造做法;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或有特殊要求的做法说明;门窗表。.3.建筑施工图
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构造详图。表示建筑物的内部布置情况,外部形状,以及装修构造施工要求等。
4.结构施工图
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图和各构件的结构详图。表示承重结构的 布置情况,构件类型,尺寸大小及构造做法等。
5.设备施工图
包括给排水、采暖通风、电器等设备的平面布置图、系统图和详图,表示上、下水及暖气管道管线布置,卫生设备及通风设备等的布置,电器线路等的走向和安装要求等。
四、施工图中常用的标准及符号
工程图样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为使房屋建筑制图做到基本统一,清晰简明,提高制图效率,便于识读,符合设计、施工、存档、交流等要求,以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国家颁布了重新修订的国家标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这里选择几项主要的规定和常用的表示方法,分述如下。(一)比例
图样的比例为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线性尺寸之比。比例的大小是指比值的大小,如1:50大于1:100。比例应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
1、1:
2、1:100等。
建筑物是庞大复杂的形体,房屋施工图一般都采用缩小的比例尺绘制。但房屋内部的部分构造情况,在小比例的平、立、剖面图中又不可能表示得很清楚,因此对局部节点就要用较大比例将其内部构造详细绘制出来。房屋施工图的比例通常可按表2—1选用。选用比例的原则是在保证图样能清晰表达其内容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较小比例.以节省绘图时间。
(二)尺寸标注
尺寸在图样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施工图中均应注明详细的尺寸,图中尺寸是施工的依据。因此,标注尺寸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必须认真细致,保证所标注的尺寸完整、清楚、准确。
1.尺寸组成
图样上的尺寸是由尺寸线、尺寸界限、尺寸起止符号、尺寸数字等组成,如图2—2所示。根据《标准》规定,除标高和总平面图上的尺寸以m(米)为单位外,其余一律以mm为单位。为使图面清晰,尺寸数字后一般不必写单位。
(1)尺寸线
尺寸线应与被注线段平行,采用细实线绘制。任何轮廓线均不得用作尺寸线。(2)尺寸界限
尺寸界限应用细实线绘制,一般应与被注线段垂直。尺寸界限一端距图样的轮廓线不小于2mm,另一端宜超出尺寸线2-3mm,如图2—3所示。必要时,轮廓线可以用作尺寸线,如图2-4所示。
(3)尺寸起止符号
尺寸起止符号一般应用中粗斜短线绘制,其倾斜方向应与尺寸界限成顺时针45º角,长度宜为2~3mm,如图2—2~图2-4所示。
(4)尺寸数字
图样上的尺寸,应以尺寸数字为准,不得从图上直接量取。尺寸数字的注写及读数方向为:当尺寸线为水平时,尺寸数字注写在尺寸线上方中部,从左至右顺序读数;当尺寸线为竖直时,尺寸数字注写在尺寸线左侧中部,从下至上顺序读数;当尺寸线为垂直时,则以读数方便为准,如图2—5a所示。应尽量避开在图示30度阴影范围内注写尺寸。若需在30度阴影范围内注写尺寸,宜采用图2—5b的形式注写。
尺寸数字应依据其读数方向注写在靠近尺寸线的上方中部,如果没有足够的位置,首尾尺寸数字可注写在尺寸界限的外侧;中间相邻的尺寸数字,可上、下或左、右错开注写,也可用引出线注写,如图2-6所示。
2.尺寸的布置
1)尺寸宜标注在图样轮廓线之外,不宜与图线、文字及符号等相交,如图2—7所示。
2)图线不得穿过尺寸数字,不可避免时应将穿过尺寸数字的图线断开,如图2—8所示。
3)互相平行的尺寸线,应从被注的图样由近及远整齐排列,小尺寸应离轮廓线较近,大尺寸应离轮廓线较远(图2-9)。
4)图样轮廓线以外的尺寸线,距图样最外轮廓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m。平行排列的尺寸线的距离,宜为7~10mm。并保持一致(图2—9);~
5)总尺寸的尺寸界限,应靠近所指部位,中间分尺寸的尺寸界限可缩短,但其长度应相等(图2—9)。
(三)索引符号和详图符号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样包括的图样很多,为了便于互相查找,《国家标推》规定了索引符号和详图符号。
(1)索引符号
施工图中某一局部或构件如需另画详图,应以索引符号索引。索引符号(如图2—10所示)的圆及直径均应以细实线绘制,圆的直径应为10mm,索引符号应按下列规定编写:
1)如索引出的详图与检索引的图样在同一张图纸内,在索引符号的上半圆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该详图的编号,并在下半圆的中间画一端水平细实线;
2)如索引出的详图与检索引的图样不在同一张图纸内,则应在索引符号的下半圆中用阿拉伯数字注明所在图纸的图纸编号。
3)当索引的详图采用标准图时,应在索引符号的延长线上加注该标推图册的编号。
索引的详图是局部剖面(或断面)详图时,索引符号在引出线的一侧加画一剖切位置线,引出线的一侧表示该剖面图的副示方向,如图2—11所示。
(2)详图符号
详图符号如图2—12所示,用粗实线绘制,圆的直径为14mm。当圆内只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详图的编号时,说明该详图与被索引图样在同一张图纸内;若详图与被索引的图样不在同一张图纸内,可用细实线在详图符号内画一水平直径,在上半圆内注明详图编号,在下半阅中注明被索引的图纸号编。
(四)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是用来确定房屋主要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及其尺
寸的,因此,在施工图中凡承重墙、梁、柱、屋架等主要承重构件的位置均应画定位轴线,并进行编号,作为设计与施工放线的依据。
定位轴线应用细点划线绘制。轴线编号应注写在轴线端部的细线圆内,圆的的直径应为8mm,详图上可增至10mm。定位轴线圆的圆心应在定位轴线的延长线上,或延长线的折线上。
平面图上定位轴线的编号标注在图样的下方与左侧圆内。横向轴线编号应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顺序编写,纵向轴线编号用大写字母从下至上顺序编写(其中字母I、0、z不用),如图2—13 所示。
如果字母数量不够用,可增用双字母或单字母加数字注脚,如AA、BB…YY或A1、Bl、„、Yl。定位轴线也可采用分区编号,编号的注写形式为:分区号如图2—14所示。
附加轴线的编号,应以分数表示,并应按下列规定编写: 1)两根轴线之间的附加轴线,应以分母表示前一根轴线的编号,分子表示附加轴线的编号,该编号宜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写,该编号宜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写,如:
表示2号轴线后附加的第一根轴线; 表示c号轴线后附加的第三根轴线。
2)1号轴线或A号轴线之前的附加轴线分母应以01、0A表示,如:
表示1号轴线前附加的第一根轴线: 表示A号轴线前附加的第三根轴线。
一个详图适用于几根定位轴线时,应同时注明各有关轴线的编号,如图2—15所示。通用详图的定位轴线,只画轴线回,不注写轴线编号,如图2—16所示。
(五)标高
建筑物的某一部位与确定的水准基点的高差,称为该部位的标高。在施工图中,建筑物的地面及各主要部位的高度用标高表示。施工图中标注两种标高;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
(1)绝对标高(宜称海拔高度)我国把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全国各地的标高均以此为基础。如北京地区绝对标高在40m上下。
(2)相对标高
是以建筑物的首层室内主要使用房间的地面为零点,每个单体建筑物都有本身的相对标高。用相对标高来表示某处距首层地面的高度。
在建筑施工图上,一般都用相对标高,而在总平面图中多用绝对标高,并注有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的关系,如±0.000=42.5m,说明房屋首层室内地面高度相对于绝对标高42.5m。
图2—17为标高符号的三种形式及画法。其中国2—17a表示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标高符号,L为注写标高数字所需要的长度。图2—17b表示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标高符号,H根据需要而定,不受位置限制。图2—17c表示总平面图的室外整平标高采用的标高符号,38 标高数字可写在黑三角形的上边或右下边。标高符号的尖端应指向被注的高度。尖端可向下,也可向上(在立面图上)。
标高数字应以m(米)为单位,注写到小数点以后第三位。在总平面图中可注写到小数点以后第二位。零点标高应注写成±0.000正数标高不记“+”,例如:3.000;负数标高应注写“-”,例如:-0.600。在图样的同一位置需表示几个不同标高时,标高数字可按图2—18的形式注写。(六)其它符号
1.引出线
建筑物的某些部位需要用文字或详图加以说明时,可用引出线从该部位引出。引出线应以细实线绘制,宜采用水平方向的直线,或与水平方向成团30º、45º、60º、90º的直线,或经上述角度再折为水平的折线。文字说明可以注写在横线的上方,如图2—19a所示,也可注写在横线的端部如图2—19b所示;索引详图的引出线应对准索引符号的圆心,如图2—19c所示。
同时引出几个相同部分的引出线宜互相平行,如图2—20a所示,也可画成集中于一点的放射线,如图2—20b所示。用于多层构造或多层管道的引出线,引出线应通过被引出的各层,文字说明宜注写在横线的上方,也可注写在横线的端部。说明的顺序由上至下,与被说明的各层要相互一致。如图2—21a所示。如层次为横向排列,则由上至下的说明要与由左至右的层次相互一致,如图2—21b所示。
2.对称符号
如构配件的图形为对称图形,绘图时可只画对称图形的一
半,并用细实线画出对称符号,对称符号如图2—22所示。符号中平行线的长度为6~10mm,平行线的间距宜为2~3mm,平行线在对称线两侧的长度应相等。
3.连接符号
一个构配件,如绘制位置不够可分成几个部分绘制并用连接符号表示。连接符号可以折断线表示需要连接的部位,并在折断线两端靠图样一侧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连接编号,两个被连接的图样,必须用相同的字母编号,如图2—23所示。
4.指北针
指北针是用于表示建筑物的朝向的。在总平面图及首层平面图上,一般都绘有指北针。指北针应用细实线绘制,圆的直径宜为24mm,指针下端的宽度宜为3mm。若用较大直径绘制指北针时,指针下端宽度宜为直径的1/8。指针尖端处要注明“北”字,如图2-24所示。如为对外工程或进口图样则用“N”表示“北”字。
5.风向频率玫瑰图
简称风玫瑰图。是总平面图上用来表示该地区常年风向频率的标志。它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按一定比例绘制的。一般用8个或16个方位表示。风玫瑰图上所表示的风的吹向是指从外面吹向该地区中心的。图2-25表示我国一些地区的风玫瑰图。
(七)常用图例
去2。2—表24为常用绘图图例和常用构件代号。
第二节
建筑总平面图
一、总平面图的形成和作用 1.总平面图的形成
建筑总平面图是对新建筑物所在地区作水平正投影而形成的,即在画有等高线和坐标方格网的地形图上把原有建筑物、新建的建筑物、将来拟建的建筑物以及道路、绿化等内容,按与地形图同样的比例画出来的平面图,如图2—26所示。2.总平面图的作用
建筑总平面图用来表明工程的性质、用地范围、地形地貌、周围环境及房屋的位置、朝向等,为新建房屋施工定位、土方施工以及其它一些管线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布置提供依据。
二、建筑总平面图的内容及识读
总平面图中使用的图例符号较多,为看懂总平面图,首先需了解国家规范规定的有关图例,见表2-1。
1.总平面图的内容
(1)比例
总平面图包括的范围较大,绘制时一般都采用较小的比例,总平面图常用的比例是1:500,1:1000,1:2000。总平面图上标注的尺寸一律以m为单位。
(2)新建建筑物的名称、层数、室内底层的标高及室外地坪标高
在总平面图上,以粗实线来表示新建建筑物,并在其右上角以点数表明建筑物层数,十层以上的建筑物用数字表示层数。新建建筑物的室内底层的标高及室外地坪标高数值均以m为单位,一般标注绝对标
高。
(3)原有建筑物及其与新建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在总平面图上用细实线表示原有建筑物,并且要注明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间的位置关系。为确定新建建筑物的位置,有时采用坐标网,标注新建建筑物的一点或几点的横纵坐标数值。
(4)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指国家拔地给建设单位而使用的限定边界线,具有法律效益。一级都以红色线条表示,建设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一切设施均不能超出建筑红线。
(5)等高线
总平面图上用等高线来表示自然地形。等高线是用若干个间隔单位高度的水平剖切平面,将自然地形切开,地形与这些水平面相交,用正投影的方法作这些交线的H面投影,并在其上注明标高,即形成等高线(三面投影体系图见图2—33)。(6)即将拆除建筑及未来扩建建筑
在总平面图上即将拆除的建筑物用带M的细实线表示,未来要扩建的建筑物用虚线表示。
(7)指北针及风玫瑰
指北针及风玫瑰用来确定建筑物的朝向,风玫瑰还表明了该地区常年的风向频率。2.总平面图的阅读
1)看总平面图的比例及有关文字说明。
2)由图名了解工程性质,由等高线了解地形地势。
3)看新建建筑物的层数及室外标高。
4)根据原有建筑物及道路了解新建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及位置。
5)根据指北针、风玫瑰图分别判定建筑物的朝向及当地常年风向。3.总平面图阅读示例
现以图2—26所示某住宅小区建筑总平面图为例,说明识读内容。
首先看图名、比例,从图名可知该小区是以住宅为主的建筑工程,位于朝阳路西侧,败寇大街北侧。该图的比例为1:500。从总平面图的风玫瑰图上可知,该小区各建筑物的朝向,并知该地区常刮西北风.其次是西南风。从表尔地形图的等高线可看出该小区西北角有一小土坡,等高线从53。48m,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是1mc小区由中轴路和十字西街划分为四个区域:西南区、西北区、东南区、东北区。西南区原有建筑物是两栋六层住宅楼和一栋五层综合楼;西北区拟建两栋建筑物;东北区原有一锅炉房及运动场;
东南区有该工程新建仆宅四栋,新建住宅的层数为两层,首层地面的绝对标高为48.伽,室外地坪的绝对标高为4800m,室内外岗差为o.3m,每栋楼的总长为11.46m、总宽12.48m。该工程新建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依据图中的x、Y坐标网,每栋楼的西南角都标注了x、Y坐标.在演区域还有要拆除的平房一幢。该区域均设有阐墙,井在西侧设有两个人口进入新建住宅区。小区建筑物周围有不同种类的绿化植物。
第三节
建筑平面图
一、建筑平面图的形成
建筑平面图是一栋房屋的水平剖面图。假想用一水平的剖切平
面,沿着房屋门窗洞口的位置,将房屋水平切开,移走上部分,作出切面以下的部分的水平投影图,即为建筑平面图。
对于楼房一般应该每一层都画一个平面图。但是如果中间各层的房间数量、大小和布置等都一样时,则可只画一个平面图,称为标准层平面图或x—x层平面图。
二、建筑平面图的作用
建筑平面图是施工放线、砌筑墙体、安装门窗、室内装修、安装设备、及编制预算、施工备料等的重要依据。
三、平面图的主要内容和表示方法
1)表示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及总长、总宽,并可据此计算建筑物的规模及占地面积。
2)反映建筑物内部各房间的名称、位置及走廊、楼梯(电梯)、出人口等位置。
3)首层平面图上用指北针表明建筑物的朝向。
4)在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处,如墙、柱等位置均要画出它们的定位轴线,并且编写轴线编号。定位轴线反映建筑物开间、进深的标志尺寸。施工时,定位放线以及构件安装均以轴线为准。
5)平面图中凡被剖切到的墙、柱断面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面被剖切的次要部分的轮廓线(如墙面抹灰,隔墙等)和没有剖切到的可见部分的轮廓线(如墙身、窗台、阳台、楼梯段等)用中粗实线表示;没有被剖切到的吊柜、高窗、墙洞等和不可见部分的轮廓线均用细虚线画出;其它可见部分的轮廓线(如窗扇、散水等)和引出线、尺寸线等
用细实线表示;定位轴线、中心线用细点划线画出;起重机轨道及屋架定位线用粗点划线绘制。
6)在被剖切到的墙、柱断面上一般应画出材料图例,当平面图的比例较小(1:100、1:200)时,可不画材料图例,而在底图上表示,砖墙、砖柱,在背面涂红;钢筋混凝土墙、柱在底图上涂黑。比例小于1:50的平面图可不画抹灰层。
7)注明建筑物及各部分的平面尺寸。在平面图中,用轴线尺寸线表示各部分的长宽尺寸和准确位置。平面图上外部尺寸一般标注三道:最外面一道尺寸表示建筑物总长、总宽,称外包尺寸;中间一道尺寸表示开间和进深尺寸;称轴线尺寸;最里面一道尺寸表示门窗洞口窗间墙、墙后等局部尺寸,称细部尺寸。对于一层平面图还应标注室外台阶、花池、散水等局部尺。此外,在平面图内还应注明局部的内部尺寸,以表示内门、门窗、内墙后以及内部设备等尺寸。
8)注明各层地面的建筑标高,一层室内地面标高一般定为±0.000,并应注明室外地坪标高,二层以上均为正数标高.一层以下均用负数表示。
9)表明各种门、窗的代号和编号以及门的开启方向。门的代号用M表示;窗的代号用C表示。其余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M1、M2、M3、„;C1、C2、C3、或M-
1、M-
2、M-3…;C-
1、C-
2、C-
3、„的型式。编号不同,说明类型不同(看图时,应当与门窗统计表对照阅读)。若采用标准坐标时,应注写标准图集文号。
10)表示室内的装修做法,如地面、墙面及顶棚等处的材料做法。
第二篇:建筑概论
2010——2011学年“建筑概论”结课论文
论文主题:
1、以“概论”课的内容为切入点,以广泛的阅读为基础,选取你感兴趣的素材写一篇读书报告,重点是写出自
己真实的感受与体会,比如品评自己家乡的城市建设、建筑与环境、评析建筑大师及其作品、对某一个建筑的实地调研、评论建筑思潮与文化现象„„等等
2、字数不限(可加页)。论文最后请写上对“概论”课的意见和建议,如讲课方式、教学手段、授课内容„„等
3、提交时间——最后一课下课,由学委以班为单位收齐,交给白老师。
由对建筑艺术美感的的浅思考到对建筑师成长的感悟
艺术作品包含两个元素:内在的和外在的。简单的讲,内在的元素是艺术家心灵的感情,它可以带起观者大致相同的情绪。„„作品外在的元素是它的内容,所以一定有心灵的变化迹象。若不是这样,就根本产生不了作品。
——康定斯基《艺术与艺术家论》
无论是漫步于历史遗迹,还是穿行于现代都市,总会有那么一些建筑突然深深地触及我们的心灵,它们或恢宏雄伟,令人心存敬畏;或朴实简练,令人心生亲近;更或宁静恬美,令人感动那份和谐„„
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建筑师,但每一个人一定都拥有感受建筑的经历。初学建筑,我对这个体系庞大,内容纵横的领域所知甚少。但每每看到赖特的流水别墅,总能感受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仿佛整幢别墅就那样安静地依偎在瀑布之上;每每看到密斯的玻璃屋(范斯沃斯住宅),暖色的树,红色的落叶恰如其分地造就了开放通透玻璃屋的宁静与温馨,我仿佛真的可以感受到它的那份传递平静和温暖的涵义;每每看到迈耶的巴塞罗那当代艺术馆,自然光如一种灵活,充满幻想,富于感情的精灵,闪现在每个角落,纯粹的白色,弯曲的流线,我强烈地感知到一种艺术的唯美;每每看到哥特建筑中简明有力的尖拱、骨架券、扶壁与飞扶壁的外骨架结构,一种雄伟和富有张力的美令我惊叹„„建筑不仅仅是造就了一栋可用可住的房子,而是在满足机能需要之外,试图去融入和表达震撼心灵的美感。
以前我也曾错误地认为,建筑即土木,土木即建筑。然而,“在实质上,土木设计和建筑设计虽然均称呼为设计,两者最大的不同便是在于对美感的追求。在一般的例子中,土木工程仅强调作品的结构与功能,因此是一门典型的工程学科;建筑则因历史上对美的探寻而成为结合艺术、思想和工程的一项工作”(摘自《建筑的涵意》)。所以我认识到建筑自古至今的发展,探求美,运用美是极其重要的线索之一。
“建筑的美感基础,是要建立一套和谐的秩序,并在此秩序中产生一定的焦点和变化,才能扣人心弦。”(摘自《建筑的涵意》)。我想,所谓“和谐的秩序”应是以满足人类感情和审美需要为前提而建立的美的普遍规律。在希腊人的观念中,要获得建筑物美感就必须使建筑物具备符合人体美的比例关系与和谐秩序。基于这种理念,希腊人创造出显示男人躯体比例和强度的陶立克柱式,女性纤细特征的爱奥尼柱式,以及少女更纤细雅致的克林斯柱式。我惊叹于人类联系自然和本身创造出美的追求。书中还介绍了另一种分析复杂的内在比例关系的辅助线——规线的运用,更让我理解比例对于建筑美感形成的基础性意义。
比例和尺度并不是我们生活中理解的那样。“比例是要达成建筑物本身的和谐关系而尺度要追求的是建筑物与周围环境间的和谐关系,尺度所关照到的美感层面,除了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相对关系之外,另一个关照层面使建筑物与人的相对关系。”我想就身边的例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天津大学金色外壳下的体育馆尺度大,表现一种稳重美感。假使将它的尺度缩小到一间宿舍大小,空间感会变的很差。苏州园林的花雕镂空精美别致,曲径通幽之感引人入胜,假使它的尺度放大100倍,那么不但营造的氛围消失,而且美感也无从谈起。所以我体悟到合适的尺寸也是建筑艺术美感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人们常说对称为美。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遵循了这一规律,无论是小尺度的宫殿,还是大尺度的城市布局,如紫禁城宫殿的轴线分布。那么不对称的建筑难道就不能体现美吗?我的理解是可以。追求视觉上的平衡虽然大部分是
建筑学院__建筑____系_3_班学号_3010206068________姓名__周平____
以对称形式达到的,但有时重量不同的两边可以因支点距离的不同而达到平衡关系。我想,平衡是一种普遍 秩序,它应该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动态的互补的平衡在表现上似乎是不对称的,但仔细打量,这种平衡依旧存在,并表现独特之美,就如柯布西耶设计的萨瓦耶别墅,正维持了这种不对称的平衡之美。
建筑所具有的艺术美感,内容丰富,但必须需要进行实际对比和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发掘更多。以我现有的浅薄的建筑知识只能领悟到这些。那么建筑大师当初究竟为什么会扬帆于浩瀚的建筑之海呢?在阅读完《建筑师的20岁》后,我找到了答案——对建筑艺术美感的不懈向往和追求。
我想每一位建筑师都应该是一位艺术家。当初正是被建筑美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使他们选择建筑行业,然后尽其一生去学习并创造这种美感。美感所形成的纽带强有力地连接着建筑和建筑师,正是这一种共鸣成为他们为建筑奋斗的动力。让·努维尔,法国著名建筑师,小时候居住的一座17世纪的贵族府邸令他十分着迷,给予了他不少建筑美感的熏陶;理卡多·雷可瑞塔,墨西哥著名建筑师,从小父亲就带着他游历了很多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他就开始熟悉建筑,甚至在他看到一幢建筑事务所大楼,很喜欢这个建筑,就决定去那里学习;盖里,加拿大著名建筑师,当老师把他介绍给索利亚诺(加州著名建筑师)时,“一切就像打开了一盏明灯”,建筑之美吸引了他。
大师们发现美,感受美,探求美,创造美的历程以及他们为梦想坚持不懈的态度使我感受颇多。对我来说,也正是因为对建筑美感自由表达的热爱使我选择建筑,同时建筑所具有的理性的、科学的特质使这种美感更加丰富和深刻,这一点是超越纯粹的艺术美的。也许追寻美感之于建筑师成长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指引建筑师不断创造优美的建筑,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建筑师会拥有一种艺术家特质的原因吧。所以我相信,建筑美是自由而理性 的艺术美,建筑师正是在追求建筑美感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他们的眼睛能捕捉到过去和未来,现实与梦境中一丝一缕的美的灵感。
建筑概论课对初涉建筑领域的我来说受益匪浅。通过阅读白老师推荐的书,使我对建筑的理解逐渐深刻和理性,我向白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您为课程的精彩所付出的努力和引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建筑的苦心。
建议:
1、可以在讲课中提问同学,谈谈他对某个建筑或大师的理解,从而是互动性更强,气氛更融洽。2.、可以适当的布置些小课外作业,使同学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主动了解建筑知识。
第三篇:艺术概论Ⅰ讲稿
艺术概论讲稿
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一、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艺术创造的目的是要满足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
二、艺术创造也在改变着自然界物质存在,并且建构着自己的物质存在形式,所以它也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
情感特征 •二
个性特征
•三
审美特征 •四
形象特征
课后思考题
•1.你对艺术的理解?
•2.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3.艺术形态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二节
艺术形态的划分
一. 物化结构与艺术形态
•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1)
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它的物化结构形式,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并在一定时间过程中去召唤欣赏者的审美期待和审美体验。这类艺术的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时间程序里,动态性地实现的。这类艺术与时间结缘,只有在时间里程序性地展开,才得以显示它的生命力和魅力,故此称为“时间艺术”。
•(2)空间艺术:包括美术各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并列式地展开艺术形象。一般占有二维,三维或多维立体空间。艺术形象都是在一个特定空间静态性实现的。由于这种特性,这种艺术与空间结缘才得以显示它的生命力和魅力,故此给以美学上的定性,称为“空间艺术”。
•(3)时空艺术:首推舞蹈。既有时间艺术的特点、又有空间艺术的特点,即它的艺术形象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而且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鲜明具体的视觉形象。这种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物化结构形式的艺术,称之为“时空艺术 ”。
二、符号体系与艺术形态
• 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
•1. 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等 •2. 非造型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等
•3. 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包括戏剧表演、文学音乐等。
三、其它划分方法
1、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划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想象艺术。
视觉艺术:美术、舞蹈 •
听觉艺术:音乐 •
想象艺术:文学 2. 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划分: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动态艺术:舞蹈、文学和音乐 •静态艺术:美术各门类
四、各门类艺术的基本形态特征
•A.音乐的特征:以旋律、节奏和音响为要素,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音乐具有召唤心灵的感染力,最富于表现情感,但音乐传达的艺术形象较抽象,不鲜明具体,叙事性较差。
•B.绘画的特征:是以点、线、面、体以及色彩、空间、虚实等为要素,在二度空间中创造艺术形象,表现画家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它是以静态方式展示形象,因此绘画具有十分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但绘画形象的瞬间性决定了它不善于叙事,也不善于表述心理活动。
•C.舞蹈的特征:是人用自己的身体按照一定的节奏所进行的连续的运动,它以姿势、结构、动作为三要素,舞蹈艺术的特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去表现某种观念和情感的冲动,因此它是最富于人的情感的艺术,但它不善于叙事。
•D文学的特征:是以文字符号为要素,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它能将最复杂的事物、人物独特的性格和心理状态详尽的描述,因而最擅长表达情感和叙事,但是文字语言所描述的艺术形象比较抽象,不鲜明。
•E.综合艺术之王—电影的特征:是以蒙太奇的镜头组合完成完整的电影场景,以表现创作者构思的一门艺术。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擅长表现情感、叙事、刻画人物性格,而又具有鲜明的形象。它集视觉、听觉、想象的艺术效果于一身,发挥了所有原艺术的优点,又弥补了所有艺术的弱点或局限,因此称之为“综合艺术之王”。
•*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为构成、装配的意思,用于电影,是指镜头的组接和剪辑。常用的手法有:平行、对比、象征、复现等。F.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实用、坚固、令人愉快(美观)是最佳建筑的三要素。G.雕塑
•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展示出来的,并且有一定的重量;它不仅诉诸视觉,而且是可以触摸的。“雕塑”这一称谓,是由于它的基本技术包括雕和塑两种方式。
•H.工艺美术 •I.摄影艺术 •J.书法艺术 •K.前卫艺术 •1.大地艺术 •2.公共艺术 •3.行为艺术 •4.波普艺术 •5.装置艺术
•6.欧普艺术:又称光效应艺术、视幻艺术 •7.偶发艺术
•8.概念艺术:又称观念艺术 第三节 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
一、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二、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乃至世界折射外在世界
三、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 第二章 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一.原始艺术
衡量艺术的标准
尽管理论界在艺术定义上存在种种差异,但在 两个基本点上却有着共同的认识,就是:首先,承认艺术是人的创造物而非自然存在物;其次,艺术这种创造的主要价值是供人们观赏,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其它实际功利性的用途。二.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艺术的发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
•(1)生理上: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艺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
•(2)心理上:劳动实践导致了主体意识及各种精神观念的诞生,使艺术的发生成为可能。
人类最早的美感是在工具的加工制作活动中萌芽的。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正是美感产生的基本条件。在工具制造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形式的规律和产生了审美的形式感。
•2劳动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还因为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是和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三.促使艺术发生的其它因素
•1.摹仿说—是古希腊学者中流行的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是最早的艺术发生学说。
摹仿说的缺点:一 “摹仿的冲动”为什么必然导致艺术创作而不是其它活动;二 未能说明摹仿的本能从何而来;三 忽略了艺术中的表现性因素。
•2.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说是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康德、席勒和斯宾塞。
缺点是: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其次,游戏说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劳动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弊病。
•3.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这曾是西方有关艺术起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有泰勒、弗雷泽等。
缺点是:这种论点实质上就是用实用论解释艺术的发生,在巫术背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生产劳动的需要。此外,也没有能证明巫术观念是人类最早发生的意识形态。
•4.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持此观点的有雪莱、托尔斯泰、科林伍德、苏珊.朗格等。他们具体的观点虽不尽一致,但都认为表现情感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因而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缺点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何以证明艺术的产生是必然的。
•5.潜意识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把艺术看作是个人潜意识的象征表现,而潜意识的真正内容则是被压抑的性欲,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是摆脱苦闷的一种手段。
•缺点是:性欲作为人类种的繁衍的生理基础,对艺术的发生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其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夸大。单元思考题
•1.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劳动?
•2.西方单因论有哪些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其主张和局限性是什么?
第二节
艺术的发展
•一. 艺术随时代而嬗变
艺术从人类审美萌芽后就进入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
•艺术是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在具体物质材料上的体现。
•首先,不同时代的政治、哲学、伦理、宗教观念会对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产生影响,而会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时代的烙印;
•其次,不同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提供给艺术家创作的物质材料的不同,艺术的面貌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 艺术发展的继承和革新 •1.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1)艺术形式的继承
•(2)艺术内容方面的继承
•(3)民族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上的继承 •(4)经验技巧的继承 •(5)物质材料的继承 •2.艺术继承中的革新创造
艺术在继承中发展,不是对遗产简单机械的照搬。艺术的合理继承是以艺术的发展为目的的,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和阶级、任何艺术家对待遗产的继承,都是有条件的、有选择的,是吸取其有用成分,加以革新和创造。课后复习题
•1.为什么艺术会随时代嬗变?
•2.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用
•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 •1.艺术与经济
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对艺术的发展会起推动作用,但在个别特殊情况下,艺术的发展与阶级性的经济条件关系不大。
•2. 艺术与政治
政治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国家政权及其制定颁布的法律制度;一是指人们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艺术在这两方面都与政治发生联系。(1)从国家政权来说,它必然要对文化进行某种形式的管理,制定出某些成文或非成文的文化政策,用以规范社会文化活动。(2)从艺术家方面来说,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内容从来就是艺术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艺术家总是以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3.艺术与哲学
•(1)哲学对艺术家个体的影响。艺术家的哲学观点不能不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来,使某些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每种艺术思潮、每一创作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点相联系,哲学便成为这些流派观察生活的基本指导原则或观点。
•4.艺术与宗教
•(1)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艺术与宗教在原始艺术中就紧紧联系在一起,普遍的宗教活动成为推动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宗教又极大地禁锢和限制了艺术的自由发展。•5.艺术与道德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因为艺术以人与人的生活作为自己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其中就包括人的道德面貌,而当描写和表现人的道德面貌时,艺术家又不免要作出自己的道德评价。其次,社会对一件艺术品的评价中,不可避免地使用道德的标准,那些明显触犯了社会道德准则的艺术作品往往会引起社会激烈的批评乃至干预。
•6.艺术与科学
•(1)两者间的区别:
•A. 在反映对象上:科学以自然和社会为对象,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而艺术的对象是以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为对象。
•B.目的上:科学以认识为目的,以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为目的;艺术不仅以认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还要评价生活和表现情感。
•C.思维方式上:科学主要运用逻辑推理,是理智的活动;艺术则主要运用想象力,用形象思维,是带有浓厚的主观情感的创造性活动。
•(2)科学对艺术的影响
•A.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为艺术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
•B. 新技术手段的普及也导致某些传统艺术形式的衰落;
•C.科学领域内的某些重大发现对人类的美学观念发生渗透和影响
7.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关系
(1)所有的艺术都遵循美学的基本规律,同时都具有艺术的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共性特征。(2)不同种类的艺术之间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某些共同特征。(3)不同种类艺术之间还能以各种方式将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常见的创造新品种或新表现方式的途径:(1)以我为主,吸纳他长(2)彼此辉映,相得益彰(3)多种元素,融合为一
二、艺术的社会功用
1、审美功用——
•(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到产物,艺术从产生以来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愈来愈强烈的审美需要。因此审美就构成了艺术最基本的或最主要的社会功用。
•(2)审美,即是对美的欣赏,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方式。
•(3)艺术在给人们提供欣赏的同时,提高人,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个性,即“美育”或称“审美教育”。
•(4)审美教育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实现的,是以“寓理于情、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的,因此人们乐于接受,这种接受方式,毫无强制的成分,完全由欣赏者自己选择。
•(5)艺术的审美功用以两种方式实现:对象美和目的美
2、认识功用——
•(1)艺术反映生活这个命题,道出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宇宙和人生中的任何领域都可以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因而也都可以在艺术中以不同的方式得以反映。
•(2)在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不仅生活的本质得到深刻的揭示,而且生活的外观也得到尽可能 真实的描绘。
•(3)在浪漫主义艺术作品中,能给人提供一个时代人们的理想幻想和激情的生动表现。
3、社会组织功用——
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作的。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产生共鸣,使它成为联结阶级、民族、人类型精神纽带,启发阶级和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4、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
•a 艺术最基本的社会功用是审美功用,其它功用只有在此功用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出来。•b 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与社会历史条件有关:在社会矛盾尖锐时认识和社会组织功用受重视和强调;社会矛盾缓和时更重视和强调审美功用。
•C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还艺术欣赏者条件的制约。
第三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最终的劳动产品,更是社会公众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结果,又是艺术欣赏活动得以开始和展开的基础。
一、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
•(1)首先艺术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分工协作方能完成一项产品,而艺术作品可以由艺术家独立完成。
•(2)艺术是表达人类内心思想和精神世界的活动,这种活动创作主体——艺术家的主观性决定了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还指艺术家必须有一个相对独立自在的,不受任何外界强迫和干扰的创作环境。
2艺术作品是独立自主的艺术实践的产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实践的精神产品,不产生艺术作品,艺术活动就没有意义。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劳动的承载物。艺术家的思想水平,审美趣味,技巧等等全部集中体现于他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家用其作品来才能证明他艺术活动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1)艺术作品的题材反映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兴趣所在。
•(2)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审美趣味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3)艺术作品体现出的创作方法、艺术形式、技巧等反映了艺术家专业修养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高低。
二、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有意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的统一。“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可传达的物象。“意”和“象”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
2、“意象”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二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1)艺术家的“意象”是他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经过一些精神加工后在头脑中形成的,这个意象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对具体物象有了感受,产生情感联想,结合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东西。
•(2)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是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通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表达出来的结果,是“意象”的物态化形式。
•(3)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和作品中的意象,一个为主观的、意念化的,一个是客观的、具体的。它们之间既有差别,又有一致性。
3、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结果。
•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但它却是后者的具体显现。
•意象的产生:
•(1)艺术家在观察生活中受客观物象刺激和启发而形成。•(2)艺术家主观思想的表达。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和形式的概念 •(1)什么是内容
内容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创作意图、是社会生活在作品中的能动反映。一般由具体可感的、自身完整的艺术形象构成。
•内容包含题材和主题两个概念,其中题材主要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客观方面,即来自生活的具体的人、事、物;主题指照片内容的主观方面,即艺术家的思想意图。
•(2)什么是形式
是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因素,是作品内容的承载者,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2、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内容决定形式运用,而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因为艺术作品终究是用来反映艺术家意图的,因此,内容就成为作品最主要的因素,但形式对内容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好的形式可以增加作品内容的强度和感染力,而不协调的形式则会给作品意图表达造成损害。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协调统一是成功作品的标志。
•3.艺术作品的意蕴
•艺术作品的意蕴就是一艺术作品内涵而外显的一种精神、意境或意味。
第二节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就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工具等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称为艺术语言。
一、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 •
1、艺术是一种语言——
语言是一人们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途径或手段。我们说艺术也是一种语言,是因为艺术也是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途径或手段。
2、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
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是因为艺术已经不依赖于其它语言、不求助于其它语言手段的协助就可以表达意图,或者说已经能够独立地成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
•3.艺术语言的运用
二、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征及相互作用
1、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点: •(1)美术
美术的艺术语言主要有:点、线、面、体、空间、光线、色彩、材质、肌理等。•(2)建筑
•建筑的艺术语言主要体现在体、面、空间等因素。其中建筑的体分为:体形、体量和群体。
•(3)音乐
•音乐的语言主要因素是旋律、节奏、调式、调性、节拍、和声、曲式等。其中旋律是音乐表达感情的重要语言之一,它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
•(4)舞蹈
•舞蹈的艺术语言就是动作
•(5)戏剧、戏曲
戏剧和戏曲艺术包含着美术、文学、音乐和舞蹈等各种艺术样式的因素,自身也有特殊的语言就是表演。
•(6)电影、电视 •(7)文学
•2.艺术语言的界限与借鉴 •三.艺术语言的功能
•1.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 •2.具有独立的审美功能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属性 •
一、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
•艺术作品是审美活动的产物,审美属性是艺术作品的客观属性。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表现在艺术作品创造了美的新形式——艺术美。
二、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
1、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来源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是指艺术作品实体或构思等由于社会现实需要而衍生出的经济价值。•(1)艺术作品是一种商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产品,因为艺术作品中凝结着艺术家的社会劳动。
艺术作品和满足公众生存需要的其他商品有着共性的一面,这就是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根源。
•(2)艺术作为商品,其消费有自己的特点:永恒性和多次性。
•(3)资本对艺术创作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给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条件,促进艺术创作的进行,促进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影响着艺术创作的精神导向,对艺术创作有着极强的反作用,有可能使艺术家蜕变为商品生产的附庸。
2、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
•A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价格基本是成正比的。
•B、从艺术本体来讲,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格具有不同步性的特征。
•C、作品的商品价格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两种价值评判标准。从长远来看,内在价值终究会起决定性作用,起商品价值终究还是以艺术价值为衡量标准。
第四篇:职业道德概论讲稿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①②③④
1.道德:
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含义:
①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②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③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④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3.道德的一般本质:
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即道德作为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
①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直接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道德关系的意义发展
④道德总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道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道德的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它即可以对社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4.道德的特殊本质:
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主要表现为: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5.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①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②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的基本品质: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道德需要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6.职业道德:
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形式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7.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8.为人民服务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点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动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9.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我国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具体而言: 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⑤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10.教育劳动的特点:
教育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向师性、主客体双重性)、教育劳动工具和方式的特殊性(教育劳动工具的特殊性、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1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①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②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教师劳动对象的反作用表现出特有的丰富形式和复杂程度。
1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到: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13.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与社会活动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
①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
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关键是要在创造性劳动中,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教师应当自觉意识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与时俱进,以创造性的劳动从事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
总之,①教师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②教师教育教学的内容必须具有创新性③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必须具有创新性。
14.大学精神:
是在大学发展过程忠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是大学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精神世界中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精髓与内核。
15.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独立自治是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有权自由、自主地决策和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
16.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17.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依法从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8.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教师的基本职责、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19.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
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坚持对自已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20.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
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一视同仁、体谅宽容、多样性的发展机会。①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同样心,即同样的关爱和负责,教育的出发点和起点一样。②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待遇,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即因材施教。
21.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关系着教育善恶好坏的重要领域,其基本内容一是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二是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要做到:(1)尊重学生
(2)关心学生(3)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22.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23.师生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
①教育教学目标认识差异
②教育教学理念上认识差异
③师生在开展教育活动既有条件差距
④社会大环境、大气氛的影响——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根源。
24.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①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②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③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④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25.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团结协作、有益竞争。
26.真实的集体:
①“真实的集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的。按照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②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
③真实的集体是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最高目标和而要求)
27.尊重同事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宽容他人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尊重他人的个性,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领导与教师的相互尊重。
28.所谓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同事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在当面,“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
教师之间会围绕某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这种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不是很和谐,但具有激励价值,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29.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
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30.科学研究中具体的道德要求: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治学严谨、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①教学是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的进取性工作;②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③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
★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①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方向;②有助于高效教学质量的提高;③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养成;④有助于高效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⑤有助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31.“六敢”精神:
敢想、敢说、敢做前人或他人未想过的研究课题、事业;敢为:敢于和善于克服一切困难去探索真理,发明新的物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敢于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32.学术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
①抄袭剽窃;②伪造或是拼凑;③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④大搞不正之风。对于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也可表述为:违背或偏离:(i)追求真理,勇于创新;(ii)实事求是,治学严谨;(iii)配合协作,优势互补;(iv)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
①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等;
②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摄影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
③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等;④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败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的途径: 彻底清除学术腐败现象,①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
②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③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体的道德要求是教育教师:
(i)追求真理,勇于创新;(ii)实事求是,治学严谨;(iii)配合协作,优势互补;(iv)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④提高学术研究的道德水准。
33.高校科研道德意义表现为:
动力潜功能、调节功能、促进教学功能、育人功能。
34.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
诚信、公平竞争与效率、奉献。
35.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①正确处理好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好职业范围内工作中的主次关系。
④正确处理好学术无禁区与传播有规范的关系。⑤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与功利性的期望的关系。
36.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的过程:提高师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感、磨练师德意志、坚定师德信念、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37.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道德的修养是为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所要求的。
①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②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③是实现教师目标的要求。
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要做好师德修养必须做到三个结合①学习与实践结合。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③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38.他律与自律结合:
他律:外界对主体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自律: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内在化,并付诸行动。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他律。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①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
②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
③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④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39.道德的自律和他律:道德的目的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一方面,道德是人类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道德源于人完善自我品德的道德需要,是人类完善自我品德,做道德完人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道德又使维持社会活动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道德通过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外在规范,实现社会有序,保障社会存在发展。
40.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结合须注意:服饰、语言、举止
4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凭借社会舆论、教育传统和内心信念等力量,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
42.师德评价:校内评价、校外评价、自我评价。
4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存在于教育领域之中,也存在于教育领域之外。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客体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和品质。
44.教育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的原则。
45.评价活动的目的性的要义在于:
一方面是人们在开展评价活动之前,在大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活动过程结束时所应取得的结果;另一方面,“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可看作需要负反馈的行为”。
46.总之,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则的分析,我们看到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规律性,贯穿于评价活动的全过程。
4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就是善恶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至善,是其最高标准。针对不同评价对象,结合教师教育活动中具体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制定的标准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
48.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记住,与前面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相区别,答题请审题)是教育者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处理一些普遍性和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
①引导性原则——从他律性特点出发的。
②内化性原则——与自律性相联系
③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④差异性原则——注意到教师的不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师德教育
⑤连贯性原则。
第五篇:税收概论讲稿
税
收
讲
稿
一、税收初论
(一)税收的普遍存在1、无处不在——空间
①
在世界之内,所有的国家都有税。只有轻重之分,没有有无之分。所谓“避税地”,是指有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国家或地区:一是没有所得税或财产税,但仍有其他税;二是所得税或财产税负担比较轻。在奥地利、爱尔兰、新加坡、瑞士等三十个著名的“避税地”,都有税收。
②
在一国之内,税收是广泛存在的。在历史上,许多事物都曾经征过税,如河流矿产、森林土地、牲畜人口等等,在英国还征过“窗户税”。在历史上,许多行为也曾经征过税,如生产经营、婚丧嫁娶、杀猪宰羊、我国现在对吃饭也在征税。这些事物和行为是广泛存在的,有的到现在还在征收,因此税收也就广泛存在。
③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2、无时不有——时间
①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税收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而产生的,只要有国家就会有税收。国家早在四千年前就产生了,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会存在。因此,税收也早已存在,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叫“助”,在三千年前的商朝叫“贡”,在两千前年的周朝叫“彻”,今后的税收叫什么,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必将随着国家一起,长期存在。
②
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税收最基本的作用是满足公共需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说“三人行必有公共开支”。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公共需要,如抵御其它部落入侵。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需要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如调控经济、市政建设、环境保护等等,税收的作用越来越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有公共需要的存在,也就有税收的存在。
(二)税收的重要作用
1、制约政府的办事能力。
①
政府收入的意义。“有钱好办事”,对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一个政府来说,也是这样。收入多,政府能办的事情就多。美国为什么敢在世界上到处耀武扬威?主要就是因为它的经济实力雄厚,财政收入多。这近150亿美元。(中关财政收入比较)。中央政府是这样,地方政府也是这样,从省到地市县到乡,我们每一级政府都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办几件大事,修条路、建个厂、上几个项目,反正要搞几个形象工程。但只有愿望是不行的,现在,很多乡镇政府工资都发不出去,还有多少能力办其他事吗?所以,能办成几件,每件事能办成多大的规模,最关键的就是看政府有多少钱。
②
政府收入的构成:债务收入、专卖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税收收入。
③
税收在政府收入占大头,是影响政府办事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
④
财政收入决定财政的能力。
2、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
①
社会财富的分配:蛋糕,大小是不变的。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分配,此多彼少。
②
重税导致民不聊生。
《渔光曲》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的风。
鱼儿难捕租税重,捕鱼的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棉袄,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孔子过泰山,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3、成为社会的兴衰因素。
①
社会兴盛必有好的税制。端午节,屈原投江,秦强楚弱。秦为什么会强?因为在屈原之前,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了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奖励耕织”。如何奖励呢?就是“不农之征必多,非农之租必重”,即对农业征收相对较轻的税,对其他工商业则征收重税。结果,“民以殷实,国以富强”,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也都与税收有很大的关系。如西汉文帝“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实行轻徭薄赋;唐初重新颁布“租庸调法”;康熙推行“永不加赋”,雍正实行“摊丁入亩”。
②
社会**常起于苛捐杂税。农民起义的原因:昏君、奸相、贪官、兼并土地、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历朝历代莫不如此。明末的李自成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
③
税收成了打击政敌、争取民心的口号。美国的总统竞选,民国万税,闯王来了不纳粮。
(三)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虽然重要,但却那么敏感,难道政府就没有更好的取得收入的方法?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税收具有其它取得收入的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
1、强制性。
募捐,发行国债
2、无偿性
国债,专卖,国有资产
3、固定性
罚没,货币发行
二、现行税种及税务机构简介
(一)三大税收体系
1、关税。
2、农业税。
①
农林特产税
②
农业税
③
耕地占用税
④
契税
3、工商税。
①
增值税
②
消费税
③
营业税
④
企业所得税
⑤
个人所得税
⑥
其他各税
工商18个税中,有的收入全部归中央所有,叫中央税,比如消费税;有的收入全部归地方,叫地方税,比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房地产税;也有的中央和地方各得一部分,叫中央地方共享税,比如增值税、资源税。
(二)四套税务机构
有人说“税务局是收税的”,这话对;但是不是收税的都是税务局的?不是的。
海关、财政、国税、地税
(三)国税的组织体系
1、国家税务总局
2、省、市、地、县国家税务局
3、每级国家税务都设有一个稽查分局和按片或结合经济区划设立的若干税务分局
税务分局的级别差距很大,如直辖市国税局下设的分局为处级、省辖市下设的分局有副处级和科级、县及县级市下设的分局有副科级和股级。
(四)国税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关系
有人说“地税局收的税归地方,国税局收的税归中央”,这话只对了一半。“地税局收的税归地方”,这句没错;“国税局收的税归中央”,这句就不对了。
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规定,国税局主要征收消费税和增值税两种税,这两种税的流向是这样的:
第一步:消费税的全部和增值税的75%上交中央,增值税系25%直接给地方。
第二步:中央从地方上交的税款中拿出一部分给地方。其标准有两个,一是1993年地方净上交中央的全部返还给地方,净上划数=地方总上划数—中央下拔地方数;二是以后每年地方上交中央的数额每增加1%,中央就在基数中增加0.3%的返还比例。
为了使大家更清楚地理解,现举例如下:
假设我省1993年上交中央60亿,中央下划给我省10亿,则1993年我省净上划数为60—10=50亿。如果1998年全省国税系统征收税款120亿,其中增值税100亿,消费税20亿,地方能得多少呢?
首先,国税征收的100亿增值税有25%即25亿,在征收时就直接划给了我省。
其次,1993年基数50亿元,由中央返还给我省。
第三,1998年收入比1993年增长(120—60)÷60=100%,增加返还50×100%×30%=15亿
这样,国税局征收的税款中,我省总共得到25+50+15=90亿,占整个税款的75%,也就是说,国税局征的税,大头还是归地方,那种认为“国税局收的税归全部中央”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三、税收征管的内容及主要违法行为
(一)税务登记
1、税务登记管理的基本内容。
无论税种怎么设置,税收最终是要落到某个企业或者个人头上的,要由这些人来缴税。这些缴税的人就叫纳税人。要管好税收,减少偷税、漏税,就要掌握这些纳税人的情况。如何掌握这些情况呢?首先就要他们从事生产经营发生纳税义务之前,跟税务机关说一声。税法规定,所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都必须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等情况发生了变化,还应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如果发生停业、停产、破产过停止营业的情况,还应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登记。这些规定特别象大家所熟悉的户籍管理,这里就不多讲了。
2、违反税务登记管理的主要行为。
①
不办理税务登记或不按期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为了少纳税甚至不纳税,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设法逃出税务机关的管理之外,也就是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使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档案中找不到这个纳税人,从而逃避纳税义务。也有的纳税人不按期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拖一天就少缴一天的税,拖一个月就少缴一个月的税。这两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都比较普遍,从纳税人的角度讲是逃避税务管理,从税务机关角度讲,就是通常所说的漏管户。
②
转借、涂改、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有的纳税人没有办理税务登记,但在生产经营中却要使用,比如进货的时候,要想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就要税务登记证,没有的用了,怎么办呢?有的就动歪脑筋,从别人那里借或者买,用旧登记证加以涂改,要不就自己伪造一个。
3、税务机关的主要对策。
①
分片管理,专人负责,经常检查。
②
处罚。限期改正,2千,2千至1万。
4、存在问题。
①
出租柜台的。
②
没有经营场所的皮包公司。
(二)帐簿凭证管理
1、帐簿凭证管理的主要内容。
为了清楚地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必须在办理税务登记后十五日内建立帐簿,如实记载生产经营情况。记帐要依据合法有效的凭证,因此,税务机关对帐簿和凭证记帐进行管理,也就成了必然的。不设帐簿,少记收入,多列支出,设两套帐,(三)
发票管理
(四)税额的确定
(五)税款的征收
(六)税收争议的处理
四、税收犯罪的主要类型
1、偷税
2、逃税
3、骗税
4、抗税
5、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
1、的征管范围体系及其征管税款的征收形式
申报征收查帐征收
核定征收定期定额
1、巡回征收、委托代征、定期定点征收
增值税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