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时间:2019-05-14 19:0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第一篇: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李翠翠

摘 要 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关键词 纳兰性德 情词 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

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他们各具特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

(一)怀春少女形象

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如《南乡子》这首词:

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百尺长。风定却闻香。吹落残红在绣床。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共喒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而后将女主人公“刺绣女儿”推出,“刺绣女儿楼上立”,此时少女心中满怀无限的柔情,独立高楼颙望晴空之中飘荡着的长长的游丝。通过这一情态的刻画,透漏了她春日迟迟、春怀寂寂的形貌。下片又以景起,进一步描绘她的孤寂。晚风停止了吹拂,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败落的花瓣被风吹到了绣床边,池塘中的水鸟、鱼儿正吞食吮吸着满塘绿色的浮萍。而后又用小心“休堕玉钗”的细节和怕“惊比翼”的心理,反衬出她的怀春之情。前后两片都是前景后情的结构,但各有侧重。将少女怀春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少女怀春的情感翻进入深,使一个鲜活灵动、美妙传神的怀春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纳兰还有诸多词作描写怀春的少女,如《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少女在春雨停歇之后无心于自己的妆容打扮,凝视楼阁、走出闺阁、看“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不禁生出怀春伤春的意绪。而“独自立瑶阶”一“独”字将怀春少女的孤寂之情点染而出,而“透寒金缕鞋”一“透”字则使一个心绪凝重、久思而难以释怀的怀春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而《生查子》(东风不解愁)中则塑造了一个月夜怀春的少女形象。词中通过少女一系列的行动来展示她怀春伤春的意绪。词中先写少女在伤怀之时偏偏春风吹来,轻拂她的罗裙,她不禁怨起东风的不解人意,而后又在灯前顾影自怜自伤,最后立于樱树之下独自感怀。尤以结语“小立樱桃下”使女子怀春伤感的形貌风神清晰可见,使人顿生爱怜。

(二)闺中思妇形象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多情之人难以摆脱离别给人所带来的愁苦。纳兰性德笔下的闺中妇人更是难逃离别这一难关。妇人独守闺房的苦楚,企盼游子归来的急切心情,对行人绵延不绝的思念都渗透在词的字里行间。如《浣溪沙》中:

睡起惺忪强自支。绿倾蝉鬓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远信不归空伫望,幽期细数却参差。更兼何事耐寻思。

这首伤感之作,写思妇思念游子的幽独孤凄的苦况。上片写思妇的形貌。思妇早晨刚刚睡醒有些轻松之意便勉强支撑起自己虚弱的身体,当撩开床帏下床的时候乌黑发亮的秀发便覆盖下来,而忽然感到周身不适,这都是因为过度的相思之愁令身体受到损伤。此三句中“睡起惺忪强自支”将思妇的憔悴容颜表露无遗,而“夜来愁损小腰肢”将思妇的无限愁思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了。词的下片刻画了思妇在闺阁中独守的心理。远方游子归来的行迹迟迟没有音讯,思妇只能空自伫立远望。“幽期细数却参差”思妇由于思念而暗自数着相会的时日,但心思太乱,故而数了又数,还是数不清。这一个细节的捕捉和描画,便将她思念过度而致痴迷的情态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光是这一种相思就愁煞了思妇,所以思妇再没有心思耐性去思索其他的事情。一个饱受相思之苦,幽独孤凄的思妇就这样产生在读者面前,惹人怜爱。

又如《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对闺中思妇的刻画犹如微型小说中的主人公。其中有环境氛围的渲染,落红满地,麝烟缭绕,小楼笼罩在夕阳的残辉之中,这一切无不给人以凄迷之感。接下来是心理的刻画,思妇只因相思之情而愁情无限,容颜憔悴、形销骨立,“有谁知”一个反问将思妇忧愁哀伤却无人知晓的悲惨境遇表露无遗。最后是动作的描绘,无聊之余思妇教鹦鹉念游子远行之前所作的诗篇。这一举动使思妇的无形的无限思念之情顿时可感可知,极具蕴致。尤一“闲”字,看似思妇闲暇无聊、平心静气,内心实则千头万绪、愁肠百结,将思妇的千回万转的思念之情表露无遗。而《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则通过今昔对比,将相思苦恋的思妇刻画得尤为动人。尤其是上片追忆往日恋情时“手挼裙带那时情”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当时思妇相恋的幸福状貌,从而更加衬托了思妇今日的“年来憔悴与愁并”的愁苦憔悴的容颜。而《浣溪沙》(十二红帘窣地深)、《踏莎行》(春水鸭头)等等词作中分别呈现出情态各异的思妇的形象。

(三)亡妻形象

纳兰性德身为贵介公子,又是多愁多感之人,但他对爱情的态度是严肃而真挚的,就其个人的婚恋来说,他早年娶卢氏为妻,与她伉俪情笃、相濡以沫。好景不长,卢氏离他而去,自此悼亡的诗篇在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的伤痛中应运而生。叶舒崇在《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中说自纳兰妻卢氏去世之后纳兰作词则“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也无论是诗人身在家园塞上、醒里梦里,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挽唱,始终没有停止他对妻子的思念哀悼。如《青衫湿·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这首悼亡词写了妻子的贤惠,又写了词人对妻子的情真意切。词一起径直抒情,先从词人所著妻子生前缝制的“青衫”落笔,衣服已经被眼泪湿遍,虽不能安慰词人,可词人却不能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写出了妻子在病中深夜之中仍不停地为词人裁剪衣服,既显示她是一位贤良的主妇,更透出剪作时的一片深情。接着寓抒情于叙事中,妻子“生来、小胆怯空房”,如今却独自在幽泉之下受尽凄凉。这是生者代死者设想,愈觉情深,并且希望妻子的魂魄能够识路与自己梦中相见,寻找往日的欢乐。下阙赋悼亡,在蔓草斜阳之中更加愁绪满怀,忍受着失去妻子的痛苦,妻子长眠,自己泪如泉涌也无法将她滴醒,只有和泪、椒浆祭奠爱妻。至此,笔锋一转,由方才的绮怀幽思含泪祭奠,而设想对方对自己的关怀。妻子在幽泉之下“还为我神伤”、并劝阻词人“再休耽、怨粉愁香”,从侧面写出了亡妻生前对词人的体贴与关心。最后生出奇思妙想,料想获得重新团聚,自然只是美丽幻想,而那时更禁不住柔肠寸断了。此篇写出了妻子生前的温柔贤惠以及对自己的体贴入微,由此更加凸现了词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而《鹊桥仙·七夕》中纳兰于爱妻亡故后的七夕节表达了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伤感。词作之中“忆素手为予缝绽”词人回忆了亡妻生前亲手为自己缝制罗衣的情景,凸显了妻子的勤劳贤淑,以及对自己的一片深情。而《于中好》是纳兰于亡妇生辰的前一天所做,全词虽没有直接描绘亡妻的形貌,但却写了亡妻的一系列遗物,让我们从中可以窥测到亡妻的音容笑貌。词中“忽傍犀奁见翠翘”提及了亡妻生前梳妆打扮所用的妆奁翠翘,我们的头脑中不禁会浮现出美人在镜前梳妆打扮的优雅与精心。而“尘满疏帘素带飘”则写亡妻生前整理使用的尘帘飘带现在却布满了灰尘,我们不禁会想象出纳兰妻辛勤劳作的场景,真是给人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楚与无奈。《南乡子·为亡妇题照》、《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等词作一一塑造了令人无限感伤的亡妻的形象。

纳兰词作中的悼亡词是其情词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两者均以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而著称。但二者所流露出来的感情还是有差别的。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多抒发妻子去世给自己所带来的悲伤痛苦,以及自己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之情。纳兰的其它情词则抒少女怀春之意、思妇想念游子、征夫思念妻子、宫女幽怨之情。纳兰的悼亡词与其它情词相比来说,感情更为深沉、真挚,更能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情感慨叹,让读者的心灵受到更大的震颤与感动。

(四)孤寂征人形象

征人远离家乡,被迫与妻子分离,与家人在一起的欢乐祥和早已一去不复返,代之而来的只是凄苦孤寂,而在萧瑟的秋季对妻子的思念则更能撩起征人的一片愁思与无奈。如《菩萨蛮》这首词: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鬓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这一首征人在外思念妻子的伤离之作,上片起二句说月夜之下思念起妻子,想象妻子端坐在晶莹玲珑的水晶帘之中,“云鬓香雾”道出了妻子的美丽,但是这一切距离自己却是如此遥远,不胜伤感。接二句转进一层说西边的天际月儿已经上了梧桐的树梢,夜已深沉,只身在外,无人关心冷暖,好不凄凉。下片承前意脉,西风阵阵,纬络声声,让人难以入眠。“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把征人对欢乐不再,忧愁伤人的难以面对并承受的心理波澜与无限感伤刻画殆尽。钱仲联在《清词三百首》云“短幅而语多曲折,能透过一层写”。的确如钱仲联所说,词作通过征人遇物感伤、临秋落泪来挖掘征人内心的无限孤寂,来表现征人对妻子的无限怀念之情。如此一个孤苦寂寞、多情多感的征人形象不禁让人感慨不已。

又如《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刻画了月夜征人怀念妻子的凄清孤苦的形象。征人月夜梦回酒醒,只因伤痛之怀难耐,以至于听到杜鹃悲啼之声而清泪涟涟。这里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的征人的伤情之思与怀人之情。而《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中更是将一痴情征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夜雨芭蕉、声声传情的氛围之中,心中充满离愁之苦的征人不禁展开妻子往日寄来的书笺细细品味,词人用这一细小的情节,便活脱脱地勾画出征人相思的深切凄绝。更为动人之处还在于征人“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缃帙乱”“一半模糊”道出了征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悲恸喷薄而出,可见征人重看书笺时间之长及对伊人想念之切。《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等词作中塑造了不同的征人形象却传达出同样的相思之情。

(五)感伤宫女形象

在纳兰性德的情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主人公形象,那就是深宫之中的女子,在深宫大院中得不到帝王宠幸的宫女只能任时间剥夺掉自己的青春容颜,任岁月吞噬掉最初的憧憬,独自咀嚼感伤的果子,真是不堪凄凉。如《昭君怨》中: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寞锁朱门,梦承恩。

这首小词委婉缠绵,宫女的感伤深挚动人。深深的宫院内,在大好的春光里宫女却“薄暮瑶阶伫立”,听其他宫院的管弦音乐之声,这一细节将宫女的孤寂点染出来。又是梨花将要凋谢的时节,在夜里却还感受到丝丝寒意。帝王终究是没有驾临宫女的宫院,依稀在梦里看到了君王的大驾光临。全词短小精悍,却将宫女苦等、久等君王驾临而不得的失落、感伤、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而结语“梦承恩”让我们不得不为宫中女子的悲惨遭遇与境况扼腕。

纳兰性德情词中的这些少女、思妇、亡妻、征人、宫女在其词作中都被塑造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得到了独具特色的诠释。让读者在欣赏词作的过程中得到无限的欣赏愉悦与美感享受。

二、凄婉的意境美

纳兰性德作词不刻画,不雕琢,不粉饰,纯任性灵,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仿佛由肺腑流出。[6]运笔如行云流水、毫不沾滞,任由其真纯充沛的感情在笔端自然流露,纳兰性德总是将幽怨低回感情熔铸在诸多景色、场景的描写中,从而使得整首词散发着一种凄婉的意境美,在人的心头久久萦绕,挥散不去。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读者读了他的词便受到感发,产生共鸣,生出几多凄清幽伤之美感。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记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池地。钗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此词是纳兰性德于结发妻子卢氏故去三周年忌日时所作。严迪昌《清词史》说:“此词纯是一段痴情裹缠、血泪交溢的超越时空的内心独白语。时隔三载,存亡各方,但纳兰痛苦难泯。结篇尤为伤心动魄,为‘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也难有可能而惊悚。顾贞观曾评纳兰词‘容若词一种凄婉,令人不能卒读’当指这一类。”[7]的确,此首词中词人将葬花天气、寒更滴雨、魂梦杳、夜台重聚、双鱼湘弦及至最后的清泪纸灰等等熔铸成一幅凄淡伤感的画图,形成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氛围,一种凄迷感伤的境界,正所谓杨灿在《纳兰词·原序》中所说的“寄思无端、抑郁不释、韵淡疑仙、思幽近鬼。”读之深觉凄清孤独,哀怨伤感,一种凄婉之美感也便油然而生了。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8]“情”之自然,在其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悼亡之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了。正因为悲痛之情的自然真实,才会形成如此凄婉的意境美。又如《如梦令》中: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这首词,描写了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的情景。作者抓住青年男女骤然相见、爱慕生情这一细节,尽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给我们呈现出一种凄清婉约之美。平常的辘轳金井在词人眼中却不再平常,因为他和她在金井边蓦然相遇。句首下“正是”两字,珍重其辞,点明辘轳金井这块地方在作者心中的份量。石阶上满是落花,在暮春时节,对着满地残红,词人不禁觉得怅然若失、冷漠凄清。落花本是无情物,不管人间冷暖,说“红冷”只是词人情感的反射。在这般光景中她却蓦然出现,这惊鸿一瞥的光景则使他永不能忘怀。但是他们之间的自由爱恋却无法实现,只能在簟波席纹、灯光烛影之中去想念那永恒的蓦然相逢。词人在情与景的描摹中传达了内心幽深婉曲的思想情感,读者无不为这之中透漏出来的凄清婉约之美而动容。

《沁园春·代悼亡》(梦冷衡芜)、《鹊桥仙·七夕》(乞巧楼空)、《青衫湿·悼亡》(青衫湿遍)、《于中好》(尘满疏帘素飘带)、《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这些悼亡词都生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柔情绵渺、哀婉深致、凄清伤感的意境美,令人荡气回肠。

纳兰性德的情词或抒写相思的凄苦之情,幽独哀怨,蕴藉绵邈;或哀叹爱妻的不幸早逝,悱恻缠绵,字字泣血;或借闺中女子思春口吻,发疏懒无聊之愁情,含婉幽伤;或动伤春伤离之意绪,尽描相思无聊之态,凄美深婉……无论其情词中的哪一种都笼罩在一片凄清婉恻的气氛中,这主要在于词中所选取的种种意象。翻开《饮水词》,充斥在情词之中,映入我们眼帘的多是“落花”“西风”“暮春”“残月”这些冷色调的意象。这些意象本身给人的印象是对美的留恋,激起的情绪是惆怅和忧伤。这些浸润着纳兰性德肝胆生命的意象,最能映射词人的内心情感,可以说是词人内心的外化。

如“雨”这个意象在纳兰情词中屡次出现,几乎都以愁雨出场。它们或纤细疏乘,或连绵凄迷,或清寒冷寂,以各种方式传达作者的苦情。如《于中好》中“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西风幂画桥”,在冷雨凄风中写下对亡妻的怀念,词人内心的思念煎熬跃然纸上,不禁令人心中一颤。《菩萨蛮》一首中的“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写出了征人在萧瑟的秋雨之中对伊人的无限怀念之情。《临江仙》一首中的“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为征人在夜雨打芭蕉、声声传情的氛围中生发了对伊人的思念。而《菩萨蛮》中的“春云吹散湘帘雨”“隔花才歇帘纤雨”则写出了在春雨的凄迷之中少女怀春伤春的意绪。

“梦”的意象是解读纳兰性德内心情感的一个关键所在,亦是营造纳兰情词凄婉意境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纳兰性德笔下的梦,大都不是美梦,而是他缠绵哀婉的情感与对爱与往昔欢乐日子的追忆;是对爱情上的不如意与内心的凄苦的痛苦诉说;是当不断的痛苦在夜晚来临,万籁俱寂之时仍旧不能断绝的延续而已。如《寻芳草·萧寺记梦》: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

这首以梦为意象的记梦之作,表达了对所爱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上片写梦境,以问句开端,又接以梦中情景的描写,“倚窗吟和”、“ 薄嗔佯笑”刻画了在梦里与伊人相会,两人倚窗吟诗唱和,而伊人娇嗔佯笑的美好场面。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下片则说好梦不长,伊人来去匆匆。本来期望这次相会可以长久一些,能到“晓钟破晓”之时,恰恰在此时,承载着欢乐与美好的梦境被打断了,剩下的只是“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梦中的欢乐美好与梦醒后的孤单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地烘托出了一种凄苦冷清的氛围。黄天骥在《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中说:此篇有类柳永词风格,“但在轻倩的格调后面隐藏着变徵之音,使旖旎温馨归于惨淡。这一点,又大大不同[9]于柳永。”情词之中透露出来的这种凄婉的意境美则是纳兰性德的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沁园春》(瞬息浮生)亦是以记梦的形式写的悼亡之作。梦中的欢乐与梦醒后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深刻地写出了失去妻子的痛苦悲恸。而《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中词人则希望能长久地在睡梦之中重温往昔的欢乐而不愿从美梦中醒来。而《遐方怨》(欹角枕)则是通过梦这个意象表达对恋人的凄苦的相思之情。

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

纳兰性德情词的写作酣畅淋漓、不阻不滞,如行云流水一般。其词作在结构上的安排巧妙得当,尤其是在时空转换的结构安排上可谓匠心独用。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上发生的场景,纳兰性德在其词作中都可以自如地转换,生发出意想不到的转换效果,给人出人意料的欣赏效果与感受。如《菩萨蛮》: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这首词写春日与伊人别后的苦苦相思。上片前两句写此时相思的情景。在萧瑟的秋日,词人以酒浇愁,雨敲着窗,也敲打着他的心扉。他望着香炉里的残烟袅袅升起,相思的愁绪又无端地生起。继而转写分别时的场景,词人刚刚安慰离人莫要为分别伤神,但是自己却禁不住“青衫湿一痕”。转而又写到现实场景中词人“无聊成独卧”,慨叹着光阴荏苒,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一去不复返了。不禁回忆起从前的日子,笔锋再转至分别时的景象,“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写出了词人当时在桃红柳绿的明媚春光中与伊人依依惜别。在这首别后相思词中词人安排设置了一系列的时空转换,即此时相思之景况——当时分别之难舍——此时无聊之意绪——当时分别之景况。通过这一系列的时空转换,造成了词作翻转跳宕、曲折有致的效果,将词人相思之苦情表现得至为深细。

这种时空转换的用法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随处可见,又如《菩萨蛮》: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这首词写春雨刚刚停止,一闺中女子在闺房庭院中伤春伤离意绪萌生,不胜伤感的情景。笔势灵动,一句一景。首句从室外的春景写起,透过繁盛的花丛看到绵绵细雨才刚刚停歇,弹指一算离别日久,竟辜负了美好春光,遂孤寂无聊,实在无语可述。去年在梁上安家落户的飞燕今春又结伴而归,柳树的枝条脉脉地垂摆着。继而词人把写作的笔触由室外转向了室内。佳人凝神呆望着屋内屏风上所绘的远山的画图,自己的妆容已淡,却再也无心思花时间打扮自己。转而词人又将场景由室内转向了室外,佳人独自一人在石阶上站立,雨后的寒气透过了金缕鞋,不禁感到了一阵寒冷。词人就是这样移步换景,进行着空间上的转换描摹,由室外到室内,又由室内到室外,犹如几个镜头的切换。而在场景转换中又无不透露出幽怨伤感,让人在翻转跌宕中享受到诗意的感伤。

《菩萨蛮》(乌丝画作回纹纸)、《虞美人·秋夕信步》(愁痕满地无人省)、《鹊桥仙》(倦收缃帙)等词作中都在时空的跌宕转换中或思妇思念外出的游子,或征人怀念闺中的妻子,在一波三折的结构安排中传达浓浓的情思。

在时空转换的结构安排中纳兰性德运用了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场景安排。即本来是离人异常思念家中的妻子,却不写自己所感所受,反而写的是妻子在家中如何思念自己的时空场景。这种结构安排来源于杜甫开创的“从对面飞来”的写作方法。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到“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宛微至,精丽绝伦。”这一方法,既是一种结构安排的艺术方法,也是对人们情感经验的成功提炼,它对人们情感世界进行了更深刻、更细致的挖掘。情到深处,刻骨铭心,把苦苦思念这种抽象的情感通过诗人笔触化作一幕幕具体场景、具体的形象,把波涛汹涌的情感激动转为执着、平和的品味。至此,诗人那真挚而深切的感情被表现得深沉动人,强烈得感染着读者,震撼着读者。纳兰性德在成功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对这种结构安排的艺术手法发挥到了极点。以往的作者只是在作品中某一段落偶尔采用,而纳兰性德则以统篇运用,而且用得恰到好处。纳兰情词有15首从对方立意写绵绵之情,均从女主人公的角度入手写词人的思念,强调女主人公活动与心理感受,加强作品主动性与灵活性,给人新鲜又强烈的心灵冲击。远离家事的纳兰性德,在极度思念妻子之时,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佳作。他设想自己的妻子是如何地想念自己,并把这想象中的一幕幕通过自己的笔触尽现世人面前,如《遐方怨》(欹角枕)词人通过梦里妻子在闺中思念自己的情节设置实际上传达出词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通过描摹妻子写信寄怀,边写边流泪的场面来表达词人对妻子的想念。

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

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感觉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晓畅易懂,在浅实的语言之中我们却又能深深地被其词作中所蕴含的情感韵味所感染,令人久嚼不厌,耐人回味。总体上纳兰性德情词的语言呈现出一种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特征。

纳兰性德的情词不事雕琢、不粉饰、不饰铅华、纯任性灵,有如清水芙蓉之美。其所描绘的每一处景物,所刻画的每一处场景,都给人一种亲切可感的触动。在他的情词佳作中,几乎无须注释,运用白描手法,用明丽简淡,有的近乎口头语的语言,或描写景物,或抒写深情,或叙述见闻感受等等。在词作中没有堆垛藻饰,没有肆力刻画,读来朴实自然。吴世昌在《词林新话》中说:“清初各大家(尤其如纳兰)皆明白可诵可懂。”纳兰词易读好懂,感染力强,绝不是那种错彩镂金、典丽精工之作可以相比的。如在《菩萨蛮》中: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粘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这首词作通篇用白描的手法,写了伤情人眼中凄迷生悲的春日之景。佳人隔着竹帘看到春日的薄云散淡开来,柳絮并蝴蝶一起飞舞于天地之间。佳人登上华丽的楼阁,只是感受到楼高风大,看到的只是被暮色笼罩着的鸳鸯瓦的凄清,像迷蒙的烟雾一样的条条柳丝。佳人在内心还暗自告诫自己,休要靠近栏杆,因为那样看到的只是天际远山即将下落的夕阳,惹起心中的愁绪,徒增烦忧而已。通篇白描写景,而景中生情,情寓景中,相融相谐。此中之景都是从闺阁里望中所见,都是伤情人眼中无限凄清哀伤的景象,我们读来却生动可感。一幅幅图画会接连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可谓洗尽铅华而朴实自然流利。

纳兰情词的语言不仅在形式上给人一种朴实流利之感,而且在朴实流利的语言之中蕴藏着无限深厚的情韵。因为纳兰将自己的真情熔铸在了作品中,况周颐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10]而纳兰性德正是一生执着于情的人,“纳兰容若,深于情者也。”[11]因此这种饱含真情的词作流露出来的情韵令我们往往为之动容。如《浣溪沙》中: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本篇词作以叙事手法填出,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满怀愁绪的闺中女子倚阑望外,一位装束轻盈的女子从楼下骑马而过,闺中女子看到骑马女子妆容虽浅却也十分动人,不禁羞涩地回转头去。词人用如此浅显直白的语言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小故事,在这之中却让我们体味到了无限的韵味,尤其是“见人羞涩却回头”,少女的这一细微的,几乎是叫人难以察觉的动作,而作者捕捉到了,只轻轻一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满怀愁绪的怀春的闺中女子看到无所忧愁、欢快愉悦的女子之后感伤却又羞怯的复杂心情。刻画通俗易懂而不伤其情韵,清新别致,令人良久回味。

又如《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多么精彩的描绘!上片侧重静态的刻画,写出了少女美丽动人的外貌,下片侧重动态的描写,“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等待恋人呼唤自己,却又怕别人发现自己的多情。欲诉自己的心怀却又止,转身在阑干上叩响自己的玉钗。这一系列动态的描写,将少女一刹那间的复杂娇羞的心理表现得惟妙惟肖,形神俱现。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动感人。词作中蕴含的深细而绵邈的情韵令人百感不厌。

《转应曲》(明月,明月,曾照个人离别)、《南乡子》(烟暖雨初收)、《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鹧鸪天·离恨》(背立盈盈故作羞)这些词作均以朴实流利的语言传达出深深的情意。或抒对妻子逝去的无限悲恸与思念之情,或抒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抒征人怀念伊人孤苦凄清之情,或抒少女怀春伤春之情。

金代的元好问曾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感慨!自古多情人有之,自古情词数不胜数,而像纳兰性德这样一位身居高位的贵介公子,对爱情如此执着、一往情深,实属不多;即使有此痴情,也并非人人皆能以如此凄美的情词表达出来。纳兰的情词三百多年来一直传唱不绝,其情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清初词坛甚至整个中国词史上的美锦奇葩。

第二篇:论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纳兰性德的《饮水词》饮誉有清一代近三百年,为无数词家激赏。其词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 “贵重”的美学风格;“入微”的言情词旨和“音调铿锵、自然协律”的词声观;二是张扬宋词“适用”的革新思想.它包括词体“心声”功能的“适用”性和词体艺术表现特质的“适用”性;三是强调清新自然的语言字句和深细幽微的无尽情思,从而构置一种“烟水迷离之致”的美学至境。本文将从上述三个方面结合《饮水词》中的作品来论述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关键词】 纳兰性德 词学思想

《饮水词》

一、“花间”范式下的审慎思考

“花间”范式指的是早期文人词集《花间集》中所传达出来的词学审美传统,主要指的是“花间派”词人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审美情趣。文人词自唐五代到宋、元、明、清的发展过程中,围绕词的正变、流派、风格、功用、创作技巧等理念众说纷纭,然而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许多都涉及到早期传统婉约词的代表——“花间词”。这是因为花间词虽然有香艳秾丽、言情雕琢狭隘等弊病,但也有一些被后世词家称道并且被保留保留下来的某些词体特性元素。纳兰性德正是以审慎的目光,思考花间词所代表的早期

①词学审美传统中某些值得学习的因素。“《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贵重”是纳兰性德认可花间词之美的一面。此外,他还认为花间词还具有“言情入微”、“音调铿锵、自然协律”的美感:“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②因此,纳兰性德对传统“花间”范式进行一番审慎思考后,将其某些元素纳入自己词学创作理论和实践,它主要包括为三方面:“贵重”的美学风格、“入微”的言情词旨和“音调铿锵、自然协律”的词声观。

(一)“贵重”的美学风格

词这一文学体裁进入北宋中期以后逐渐为文人所重视。尽管历代词人对婉约、豪放两大流派究竟谁为词体之正宗纷争不下,各执一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摒去花间词中过于浓腻香艳的女性身姿容貌服饰情态描写后,文人婉约词仍多将描写对象对准 ①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据康熙刻本影印出版。以下文中所引《通志堂集》皆出此版。② [清]纳兰性德《与梁药亭书》,《通志堂集》卷十三。

女性,词中人物容貌服饰、行为举止、心理活动和生活场景,或雍容典丽,或娴雅缠绵。词风以婉约为主的纳兰性德推崇花间词的“贵重”,正是肯定了传统婉约词的这种富丽精工的华贵之气。

“贵重”是花间词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表现为词中女性人物外貌描写的富贵华丽、男性人物心态品尚的富贵风雅和语言字句的富丽精工。就词中女性形象之华贵而言,花间词人的鼻祖——温庭筠的词作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其《菩萨蛮》十四首中女主人公皆为贵妇形象,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玉钗头上凤”、“翠钗金作股”、“翠佃金压脸”;她们所居之处是“玉楼”、“画楼”、“金堂”;香闺中悬挂着“水精帘”、“珠帘”、“绣帘”、“翠幕”、“画罗”的帘幕;卧具是“绿檀金凤凰”的“山枕”、“玻璃枕”、“锦衾”。其中遣词造句,充斥金玉朱翠,富丽堂皇。她们的情态行为也无不带有贵妇的特征:如“金雁双飞,泪痕沾绣衣”,“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同样,其他绝大多数花间词人的词中也具有这种艳丽华贵的气息,就连颇具清丽风格的作者韦庄也不能免俗。他的《菩萨蛮》中的美人居所是“香灯半卷流苏帐”,弹奏的是“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薛昭蕴描写美女的妆束是“叠损罗衣金线,睡觉水精帘未卷”(《谒金门》(春满院));牛峤词中的女性“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菩萨蛮》(舞裙香暖金泥凤)------。

这样的例子在《花间集》中俯拾皆是,正好应合了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作出的“文抽丽锦”之意。然而,还需说明的是,花间词的贵重不仅仅体现在大量词中女性人物穿着、情态、居所陈设的华贵,还隐隐流露出文人士大夫人物对富贵娴雅的闺阁淑女的一种玩赏心态。如顾夐《河传》春景的描写:“曲槛,春晚。碧流纹细,绿杨丝软。露华鲜,杏枝繁。莺啭,野芜平似剪,人间到天上,堪游赏,醉眼疑屏障。对池塘,惜韶光,断肠,为花须尽狂。”这种流连春光、为花醉狂的心态正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游冶恣乐的心态。江南春日,偕遇佳人,令无数文人士大夫醉心玩味。作为深受汉文化熏陶的贵胄公子纳兰性德,自然也喜爱汉族知识分子这种恣乐旖旎的行为心态。纳兰性德的《剪梧桐》吟道:“忆少日清狂,花间马上,软风斜照。”可见,少年的纳兰性德曾耽于花间、樽前的绮丽生活,相同的红袖依傍诗酒恣乐生活浸染出相似的文化审美趣味。如他在《与梁药亭书》中说:“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花间集》是引领纳兰性德走入词学创作的典范,并在他后来的创作中发生着持续的影响,以至纳兰性德虽然认为花间词不如北宋词适用,但自有一种雍容华贵之美。

夏敬观曾论道:“寒酸语,不可作,即愁苦之音,亦以华贵出之,饮水词人,所以 2

为李重光后身也。”此语道出了纳兰性德与李后主相似的“华贵”出身,揭示出其词“华贵”面貌的深层原因。《饮水词》中的“华贵”之语比比皆是,主要表现为情词中女性的传统贵妇形象。如“桦烛影微红玉软,燕钗垂。”(《山花子》(昨夜浓香分外宜)),“越罗裙飏缕金衣。”(《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珠衱佩囊三合字,宝钗拢髻两分心。”(《浣溪纱》(十二红帘窣地深))“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笑卷轻衫鱼子缬。”(《蝶恋花》(露下庭柯蝉响歇))她们的居所陈设有“红帘”、“画屏”、“绣屏”、“玉帘钩”、“山枕”、“熏笼”、“博山炉”、“绣床”、“香篝”、“翠被”、“金碧画”、“金屈戌”、“金缕绣”、“银灯”等,出入的场景可以看到“玉阑”、“红桥”、“雕梁”、“银墙”、“园花”等。一句话,居所陈设,处处“华贵”之极。

女性如此,男主人公也处处沉浸在“华贵”之中:衣着穿戴是“人拥缑笙氅。”(《清平乐》(麝烟深漾))居所里有“双鱼洗”、“铜瓶小注”、“麝炉”、“金鸭消香”、“银虬泻水”、“银灯”;主人公出入皇家宫苑,目及“鸳甃”、“香车”、“瑶华映阙”,居处日常生活用品有压帘的“银蒜”、敲竹的“玉钗”、“莲漏”、“九枝灯”、“玉鸦叉”、“青缣被”、“红蕤枕”,出行“雕鞍斑骓”;其生活方式也是贵族化的:春日家中禄水亭则“看白袷、亲调马”、“教费尽、莺儿语”,“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蘋洲,西风听彻采菱讴。”(《浣溪纱》(十里湖光载酒游))

从遣词造句看:词人有意识的将一些名词物事典雅化贵族化。如将室内焚香用的“熏笼”雅称为“香篝”,有双鱼形象的盥洗器称为“双鱼洗”,盛水的铜器皿称为“铜瓶小注”,鸭形香炉称为“金鸭”,漏刻上的播水壶龙口称为“银虬”,门窗上的铜钮环称为“金屈戌”等,字句的精工锤炼处处显露富丽的韵味。

但纳兰性德毕竟与温庭筠的家世出身不同,前者的“贵重”可谓是大家闺秀;因而显出某种“清丽”;后者只能是小家碧玉,因而“绮丽”。富贵风流的生活方式、精工雅丽的语言字句使《饮水词》于清丽自然中亦透露出“贵重”的气息,这正是自花间词以来传统文人词带给纳兰性德词的一个重要特色。①

(二)“入微”的言情词旨

作为文人词的“鼻祖”,花间词所唱之“情”主要是男女之情。《饮水词》也不例外。我们来纳兰性德的一首《虞美人》:“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瘦狂哪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向风尘。”黄庭坚、秦观向以擅写情词著称,黄庭坚还被法秀道人叱为“作艳词当坠犁舌地狱”,纳兰性德自喻“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表明词人喜爱“情词”和宁遭叱骂亦 ① [清]夏敬观《蕙风词话诠评》,况周颐《蕙风词话附录》,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无怨无悔的决心。

花间词的“言情入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表现女性神态举止、心理活动细节的细腻描写。《饮水词》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传统花间式的艳词情语,借鉴了花间词人言情细腻的特点,如下面这首《浣溪沙》:

“睡起惺忪强自支,绿倾蝉鬓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远信不归空伫望,幽期细数却参差,更兼何事耐寻思?”

这首词从题材到语言具有明显的花间风味。词中写思妇睡后新起的慵懒娇柔,通过刻画她的慵柔、发髻、腰肢、空望以及细数、寻思等细节,细致地表现了一位忧思怀人的闺中少妇的风姿,与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何其相似。其次,花间词的“言情入微”还表现为爱情心理的隐微曲折和层层深入。而这点在纳兰性德词中更占主导地位,例如《秋千索》:“游丝断续东风弱,浑无语,半垂帘幕。茜袖谁招曲栏边,弄一缕、秋千索。惜花人共残春薄,春欲尽、纤腰如削。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词中上阕用“游丝断续”、“东风弱”、“半垂帘幕”、“曲栏”、“秋千索”等意象传递出词中女子悒悒无奈的心情。下阕开头用“惜花人共残春薄、春欲尽、纤腰如削”,道出她惜春逝去的惆怅。结尾却用新月“却又照、梨花落”的写景之语,将前面刚要说出的“独愁”悄悄隐去。全词词情幽微曲折,耐人寻味。

再如《生查子》:“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词的上阕写一位女子见彩云惆怅,念合欢花而空倚相思树;下阕则将这种惆怅空倚之情更深入一步,由回想离别场景和昔日誓言愈生缱倦之情,以致愿甘守“最长宵”,听任空雨连绵的折磨,这种由景及情,由表及里的表现方式,使得表情达意更深入了一层。

言情的细腻与隐微深入赋予了纳兰性德词婉丽缠绵的情致。

(三)“音调铿锵、自然协律”的词声观

纳兰性德指出花间词“音调铿锵、自然协律”,这是就词的音乐美感而言。词乃音乐文学,不仅讲究平仄格律,还要求声律和谐之美。除了平仄格式不同外,词与诗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合乐歌唱。“倚声填词”的“倚声”,是对词中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以及腔调、格式等规定,都必须以乐曲的音声变化为标准。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明确提出了词要声律和谐的原则:“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偏协凤律。”①《花间集序》的声律和谐思想可谓是词学本体论发展过程里音律观的发轫之说。继《花间集序》后,历代词家都不同程度的提到了词要合音律的问题。如李清照在 ① [后蜀]欧阳炯《花间集序》,转引自徐中玉主编《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词论》中批评苏轼某些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尔”。但实际上苏词“不豪放处,未尝不叶律。”② 这些都证明词要协律乃历代词家必须遵守的不二法门。

词至清代已实际更多表现为一种专供吟诵的案头文学。词要合音协律俨然成为体现词体自身文体特质的一个重要特征。纳兰性德认为花间词的典范之处在于“音调铿锵、自然协律”正是从维护词体文体特质而言,即词要体现区别于诗歌、文赋等文体的音律特性。词要在吟诵中体现出音乐美感,基于此,《饮水词》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一种在继承基础上的积极创新意识。

首先,纳兰性德词以小令为主,亦以小令见长。其词字法精严,音调畅美,向为后世所称:“容若《饮水》一卷,《侧帽》数章,为词家正声。散壁零玑,字字可宝。”③为求声情自然和谐,纳兰性德词中押韵少用险韵,偶有一首《剪湘云》押险韵,也属创作中的新尝试,词中云:“险韵慵拈,醉倚新声”。词人将“险韵”与“新声”对举,一方面指出“险韵”为创新之举,是有意为之。但这样的“险韵”词人只是谨慎为之。揣测其动机,还是怕这种“新声”有碍于音律的自然和吟诵的上口。

其次,纳兰性德精通音律,自创及填写时人新调,表现出对词体音乐特性的积极维护和创新。《饮水词》所涉词调计一百零三调,明确标明是“自度曲”的为《剪梧桐》一首。另有《青山湿遍》、《潇湘雨》、《秋水》三调词谱不载,为纳兰性德自度曲。此外,他还尝试填写同时代人所创的新词调,如《饮水词》中《秋千索》一调又名《拨香灰》,为清人毛先舒所创。再如他填写的《剪湘云》一调,就是其好友顾贞观的自度曲。慎用“险韵”而又推崇协律上口的“新调”,这便是纳兰性德在词作中遵循继承与创新的基本原则。

二、宋词“适用”的革新思想

纳兰性德将自己住所旁边“葺茅为庐,常居之,自题曰‘花间草堂’”④,对花间词的推崇由此可见。然而,在继承传统花间词风特点的同时,他也注重创新,对后来宋词革新唐五代词风中表现出来的题材内容、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称为“适用”,并加以借鉴学习。这种“宋词适用”的词学创作思想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词学本体论之释见、词体“心声”功能的适用性、词体艺术表现特质的适用性。它们反映了纳兰性德推尊词体、以词为心声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不拘一格的词学思想。

(一)词学本体论及词体甚过律诗的词学观

①② [宋]李清照《词论》,转引自徐中玉主编《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转引自徐中玉主编《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0页。③ [清]胡薇云《岁寒居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④ [清]姜宸英《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表》,光绪勿自欺斋刊《姜先生全集》卷十八。

早期文人词主要是作为歌舞宴席上的娱宾遣兴之具,聊佐清欢,因此,词的题材往往狭窄单薄,主要是描写男女相思和相娱。进入北宋以后,词在题材、风格和功用上逐渐展现出新的面貌,以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为标志,词的地位开始向诗歌看齐,而苏轼“以诗论词”的则明确表明了他的诗词同源观:“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宛转,盖诗之裔。”①(《祭张子野文》)显然,苏轼认为,词乃诗之苗裔,由诗一脉承传。在苏轼诗词同源理论及其词学创作实践的指引下,北宋中期词坛在题材内容和审美风格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后,虽有陈师道、李清照等人张举词之本色理论,诗词同源说沿元明以后在清代却更趋抬头。这一时期的词集序跋及词话著作中,以词为“诗余”是常见的话题。

清初王士祯在其《倚声集序》中谈到了词为古诗之苗裔:“诗余者,古诗之苗裔也。”

②浙西派宗主朱彝尊认为:“盖言词者,假闺房儿女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此尤不

④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耳。”而阳羡派领袖陈维崧则以词“存经存史”的观点将词为“诗余”抬至与诗比肩的地位,使词彻底摆脱了传统“小道”的观念。

纳兰性德作词得顾贞观指点,又多与朱彝尊、陈维崧相唱和,在这种标举词体地位大思潮背景下,纳兰性德也对词体发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诗变而为骚,骚变而为赋,赋变而为乐府,乐府之流浸淫而为词曲,而其变穷矣。”⑤这段话勾勒出了诗词的演变规律,即词是与诗、骚、赋、乐府地位同等的一种文体,是在文学演变过程中适应文学发展规律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

纳兰性德七古《填词》中写道:

“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美人香草可怜春,凤蜡红巾无限泪。芒鞋心事杜陵知,只今唯赏杜陵诗。古人且失风人旨,何怪俗眼轻填词。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不见句读参差三百篇,已自换头兼转韵。”据此论点,纳兰性德认为具有音乐特质的词是由《诗经》转化而来,其源流更早于律诗。这种认识已隐有抬高词体甚过律诗之意,较之前人对词的尊崇更进一步。而对词体的尊崇抬高使纳兰性德主张词作为一种应运而生的文体,既要继承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又要具备词独特的美学特性,这使《饮水词》扩大了题材内容、丰富了抒情功能和更趋“适用”。纳兰性德的《饮水词》中有一些言志叙事的词,其题 ①② [宋]苏轼《祭张子野文》,《东坡全集》卷九十一,《四库全书》本。

[清]王士祯《倚声集序》,《渔洋山人文略》卷三,转引自孙克强《清代词学》中国社会科学版社2004年版,第137页。③ [清]朱彝尊《红盐词序》,《曝书亭集》卷四十一,上海涵芬楼影印本。④ [清]陈维崧《词选序》,转引自孙克强《清代词学》中国社会科学版社2004年版,第171页。⑤ [清]纳兰性德《赋论》,《通志堂集》卷十四。

材内容中有致友人心事,有咏古抒怀,有反映边塞生活等等,这些作品内容以及艺术风格上的刚柔相济都一定程度的反映了词人真实的人生生活。

(二)词体“心声”功能的“适用”性

“诗言志”是长期以来诗歌文学中的主导抒情思想,旨在说明诗歌能抒发诗人的真实志意,反映广阔的现实人生。文人词在词人心中由“小道”走向“诗余”进而发展为与诗比肩之后,词的抒情达意功能也具有向诗歌看齐的特点。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中推尊词体,以词为《诗经》之变,因此他对诗的某些创作理论也可看作是他词学思想中的一个方面:“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谓之性。”①在“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前提下,以诗抒写“心声”是顺应人之情性。同样,纳兰性德的词学创作实践中也反映出“词为心声”的一点。除了表现传统的男女相思情怀以外,纳兰性德词中其它各类题材的作品也达到相当数量,按内容主要分为赠友词、悼亡词、边塞词和怀古词等。友人姜宸英称纳兰性德游历各地,“君虽跋涉艰险,归时从悉囊倾方寸札出之,叠数十纸,细行书,皆填词若诗,略记其风土方物。”②“填词若诗”其实是词人纳兰性德对社会人生时真实心境的反映。

如赠友词中的《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金缕曲》一调基本全为纳兰性德酬赠友人以及自诉衷肠的“心声”之作,除了有写给顾贞观的以外,还有写给友人姜宸英的词作。这首词是纳兰性德写给好友顾贞观的。在这首《金缕曲》里,纳兰性德引顾贞观为平生之至交知己,英雄相惜,然诺相约,以词作书简相寄,慰酬心意。“一日心期千劫在”正是纳兰性德表明要与顾贞观友谊永恒长存的“心声”。从描写内容和遣词造句来看,不仅“以诗为词”,而且“一文为词”。

悼亡词《金缕曲》(此恨何时已)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词中描写对亡妻的感情是“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来。料也觉、人间无味”,痛失爱妻,惘死此心,即心渐复,亦觉人间无味,“人间无味”四字道出纳兰性德无限悲概之情。

边塞词在《饮水词》中也占一定比例,是纳兰性德随侍康熙巡边塞外所写。这类边塞词并不极力渲染战士塞外沙场生活之苦,而是着重在塞外壮丽的风光描写中,突出词人和妻子离别的相思之情,笔调奇丽中多显清冷旖旎。《台城路•塞外七夕》中写道:“白 ①②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

[清]姜宸英《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表》,光绪勿自欺斋刊《姜先生全集》卷十八。

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里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身处军营角弓之中,最能激起人愁绪的不是疆场杀敌,而是呢呢儿女之情,却正反映了词人真挚多情的情怀。此外《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则道出了纳兰性德厌弃荣华、自洁立身的心声:“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怀古词笔写古今时空变幻,如《浣溪沙•姜女祠》:“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翠钿尘网上蛛丝。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全词由孟姜女传说生发对历史上帝王功业瞬梦如空的感慨,于历史的厚重沧桑面前突出个人的渺小。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①王国维对纳兰性德词的这几句评价全以“自然”二字论之,自然观物言情使得纳兰性德之心在词中如明镜历历可鉴,词成为词人“抒发心声”的“适用”文学形式。

(三)词体艺术表现特质的“适用”性

纳兰性德推崇宋词的“适用”,这种“适用”狭义上指的是词题材内容的扩大和实用,广义来说还可表现为词体艺术表现特质上的一种“适用”性。即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不局限于传统婉约词典雅流美、琢炼字句音律以及情感抒发的朦胧深婉,而将诗、赋、文等文体中的表现手法引入词中,词体创作可小令、慢词兼用,表现手法多样化,使词体在抒情形式上具有一种自由随意的适用性。

纳兰性德在《与梁药亭书》中谈到词的选本时说:“然愚意以为吾人选书,不必务博。专取精诣,杰出之彦,尽其所长,使其精神风致涌现于楮墨之间„„仆意欲有选如北宋之周清真、苏子瞻、晏叔原、张子野、柳耆卿、秦少游、贺方回,南宋之姜尧章、辛幼安、史邦卿、高宾王、程矩夫、陆务观、吴君特、王圣与、张叔夏诸人。多取其词,汇为一集,余则取其词之至妙者附之,不必人人有见也。”这段话虽是纳兰性德对编选词集务求精诣的看法,却也说明他的词学创作中有取众名家之长的意识。《饮水词》词风主尚婉约,但不乏豪放悲壮之音,虽以小令为主,但也有一些慢词长调兼具周、姜、苏、辛之长。

在借鉴一些宋词名家之长的过程中,纳兰性德对词体以外其它文体的创作手法的学习吸收十分出色。他的很多词作中都可看到诗、赋、文的创作手法,“以为其章法转换、顿挫离合之妙,正与文家散行体何异?”②这虽不是他词学创作中的首创,但诗、赋、①② 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清]姜宸英《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表》,光绪勿自欺斋刊《姜先生全集》卷十八。

文的一些表现手法如对仗、用典、铺叙、虚词、章法结构以及散文句式等在其词作中却得到了灵活自如的运用。以纳兰性德词中频频出现的对仗句法论之:

“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梦江南》(江南好))

“一片晕红疑着雨,几丝柔绿乍和烟。”(《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南歌子•古戍》)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碧甃瓶沉,紫钱钗掩,雀踏金铃索。”(《百字令》(片红飞减))“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沁园春》(试望阴山))

这种词句对仗在《梦江南》和《浣溪沙》两调中尤为突出,几乎每首词中都有对仗,且对仗严谨工整,增加了诗化的韵味,显然是词人有意为之。

再以另一首《金缕曲•简梁汾》为例:“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着、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该词又题作“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槎作归计”,吴汉槎即顾贞观好友吴兆骞,顺治十四年以科场案被告发“舞弊”,遣戍宁古塔,居塞二十三年,生活困苦,有《金缕曲》两篇寄顾贞观,顾亦作《金缕曲》词回赠。纳兰性德感二人词中情谊深重,遂倾力相救,终使吴兆骞于康熙二十年赎归。因此,这首词也可看作是纳兰性德用词体劝慰顾贞观关于营救吴兆骞的一封信。词的上阕劝慰顾贞观莫为浮名所累,能洒然处世。下阕则表明自己愿为朋友肝胆相助,将吴兆骞营救回来。词中以春秋吴国季札代指吴汉槎,情感层层铺垫,有些语句为散文叙述句式,如“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歌与哭、任猜何意”、“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词中“矣”、“耳”二字为语气助词,这些都具有“散文化”的特点。

三、“烟水迷离之致”的美学至境

纳兰性德倾赏花间词的“贵重”和宋词的“适用”,其词“小令取唐五代,宗晏氏父子;长调则推周、秦及稼轩诸家。”①虽博采唐五代、宋代众多名家之长,然唯有一人是纳兰性德心中填词的美学典范,他就是兼具花间、宋词之美的南唐后主李煜。梁启超 ①[清]姜宸英《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表》,光绪勿自欺斋刊《姜先生全集》卷十八。

评之云:“容若小词,直追李主。”

李煜独特的词学风貌在于营造了一种“烟水迷离之致”的意境。关于李煜词“致语”的说法最早见于王世贞《艺苑卮言》,王世贞评李煜《玉楼春》结句“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曰:“致语也。”②《玉楼春》上阕写宫中夜宴歌舞之盛,下阕写词人歌罢归时让侍从不要点烛照路,而是乘马月色之中。显然,“致语”是李煜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表现内心深处一种清逸幽细的情怀。纳兰性德也自称“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此处“致语”含有“言情入微”的意思,结合上述两处“致语”的内涵,可以得知“致语”抒发的是深细幽微的情思愁怀。“烟水迷离”则传达出词境的柔美蕴籍。

因此,“烟水迷离之致”是指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细幽微的情思愁怀营造出的一种深远蕴籍、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纳兰词心中的美学理想至境,后人亦称之:“八旗词家,向推纳兰容若《饮水》、《侧帽》二词,清微淡远”③(李佳《左庵词话》)。

(一)清新自然的语言字句

纳兰性德词中固然时见语言工丽之作,但为了追求自然天成的词中至境,语言的自然灵真是他更高的词学追求。在这点上,纳兰性德于唐五代和两宋之间明显偏爱南唐、北宋词。以花间词为代表的早期文人词往往语言精工典丽,难有自然天成之趣,至南唐后主李煜词中,清新自然的语言抒发其性灵之情。而较南宋词的骋才使气、繁缛雕琢,北宋词中亦多显真率自然之风,这种差异明显有一点源于北宋词语言相对要少学者雕琢之气。纳兰性德“好观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诸家。而清新秀隽,自然超逸。”④ “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⑤(《清史稿•文苑一》)怀着这种审美倾向,纳兰性德词中的语言更多的表现为清新自然之美。

词中常以带有“清”、“碧”、“新”、“轻”、“微”、“纤”、“浅”、“细”、“柔”、“绿”、“青”等这类清新柔美意蕴的形容词突出清雅恬淡之美,如: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谒金门》)“重檐淡月浑如水。”(《海棠月》)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点绛唇》(小院新凉))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寄无聊。”(《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①②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卷七十七,中华书局1989年版。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③ [清]李佳《左庵词话》卷上,唐圭璋《词话丛编》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④ [清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⑤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文苑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清平乐》(烟轻雨小))“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临江仙》)

“涨痕添、半蒿柔绿,蒲梢荇叶无数。”(《摸鱼儿》(涨痕添))“春深浅,一痕摇漾青如剪。”(《忆秦娥》(春深浅))

此外,词中用“雨”、“雪”、“烟”、“水”、“银”等这类颜色柔和素雅的意象描绘景物。如:

“一片晕红疑着雨,几丝柔绿乍和烟。”(《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帘卷落花如雪,烟月。”(《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踏莎行》(月华如水))“夜来月色如银,和衣独拥,花影疏窗度。”(《百字令》(绿杨飞絮))

除了上述这些清新柔美的词语外,纳兰性德词中还常见一些自然性灵之句,有的以景拟人抒相思之情,如“辛苦最怜天上月。”(《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有的感概今古人生诸情,如“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出塞》)有的伤叹人生苦短却不免多情伤感,如“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百字令》(人生能几))有的萦怀人生初始的美好,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这些语句烂漫纯真中又见天机翛然之美,和词境融为一体。

王国维赞纳兰性德“以自然之舌言情”,“自然之舌”也包含了纳兰性德词语言清新自然的意思,清新自然的语言字句不杂人力雕琢生硬之气,也就有利于创造出“烟水迷离之致”的美学至境。

(二)深细幽微的情思愁怀

李煜词中致语的情感类型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世俗的文人情怀,如相思、游乐等;一类是家国忧患意识和人生世事的感悟。纳兰性德词中深细幽微的情思愁怀也大致分为这两类,前者包括相思、悼亡、赠别、游乐赏景等内容,后者表现为个人身处繁华富贵中的清绝孤独之感。

表现第一类情感的词在《饮水词》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爱情词尤其幽细缠绵,如《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天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上阕写离家在外思念所爱的女子,思念至深,梦中相见。下阕更添伤感,欲归归未得,惆怅恍惚中想象心爱女子烟波游船的画面。结尾三句是词人词心的映照,将所有的相思虚实为一幅春日佳丽图,以春云春水、细雨杨花衬托所爱女子的柔美诗意,人似月、雨落花的朦胧画面传达出了一种烟水迷离之美。

第二类情感虽然在《饮水词》中数量不多,但因为是表现人生无端的愁绪,所以尤显深远蕴籍、耐人寻味。纳兰性德为宰相明珠之子,出身贵胄,又得康熙宠信,但他于繁华富贵中却始终有种孤独忧患之感,和当时许多江南狷介狂放文士如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陈维崧等交好,感怀伤时,以悲愁为美,“瘦狂哪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向风尘。”(《虞美人》(凭君料理花间课))词中的“瘦狂”指抒写忧患憔悴之情,正如他在七古《填词》中所云“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在纳兰性德心中,传统观念中的欢娱之词也应有“风人旨”,有所寄托。在这一词学思想指导下,纳兰性德词中多有“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踏莎行》(倚柳题笺))、“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太常引•自题小照》)这样的语句,深细幽微的情思愁怀表达深远含蓄,如《清平乐》:“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这首词写于重阳节。上阕写深院长愁,这种长愁是处于“六曲屏山深院宇”繁华中的愁情,日日风雨的人生飘摇之感。下阕写重阳佳节倍感孤寂,“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不言所思为何,只将思量寓于“凉云暮叶”的时令流逝中,世事变换、繁华无定、人生易老、美人迟暮、相思别离等诸多幽微情绪都尽藏其中,令人回味无穷。

再如《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笔致清淡超逸,结句人水一色、芦花短笛,写词人的清绝独立、超然世外之情,词境深远含蓄。

结 语

中国文人词的规模创作从最初以花间词为代表的初始时期,到两宋词的繁盛革新,经历元明词的中衰凋敝,直至清代词学复兴,其间词家围绕词的体性、功用、艺术风格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词学思想的多元化直接引导词人创作,由此产生了风格各异、各擅其美的诸家词作。《饮水词》饮誉有清一代近三百年,为无数词家激赏。其词词情典美,幽咽感人,矗立清词百家彦林中仍难掩其风姿俊秀、天然标逸。据笔者统计,仅清人民国词话论及转引纳兰词的各类论述就不下158条之多,“海内名人为词者皆归之”①

纳兰性德成为“国初第一词手”②和他继承创新的词学思想紧密相关。他的词学思 ①② [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清]况周颐《惠风词话》卷五,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想既有对传统花间词风的继承,又以开放的目光,吸取宋词“实用”的营养,并将南唐李煜词清远蕴籍的意境作为词学理想境界,从而在赋予词言志抒情的诗化功能时,又能真正将传统词清丽芊绵、言情幽细的韵味发挥到极致,别树一帜,并对后世词人填词产生重要影响,如清人蒋敦复称汪稚泉《兰笑词》“长调音节浏亮,顿挫生姿,瓣香纳兰容若,而绝少衰疯气。”①清人蔡嵩云则认为治小令途径“或取清丽芊绵家数,由漱玉以上规后主,参以后唐之韦庄,辅以清初之纳兰”。②从此意义上来说,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已对清代词学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① [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唐圭璋《词话丛编》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② [清]蔡嵩云《柯亭词论》,唐圭璋《词话丛编》第六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参考文献

[1][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明]王世贞《艺苑卮言》[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3][清]况周颐《蕙风词话》[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4][清]胡薇云《岁寒居词话》[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5][清]李佳《左庵词话》[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6][清]冯金伯《词苑萃编》[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7][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8][清]蔡嵩云《柯亭词论》[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9]王国维《人间词话》[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10]赵尔巽主编《清史稿》[M],中华书局1977年版。[11]吴藕汀《词名索引》[M],中华书局1984年版。[12]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13]孙克强《清代词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14]王友胜,童向飞注《纳兰词注》[M],岳麓书社2005年版。

[15]徐中玉主编《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6]陈水云《明清词研究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18]陈水云《文学传统与纳兰性德词学思想》[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19]张龙《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20]张世斌《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研究》[J],《江淮论坛》 2005年第2期。

第三篇: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

不是人间富贵花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

史安龙

(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摘 要: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教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他以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开创了清初词坛的特色,康熙帝亦曾亲笔题词“文苑词宗”。笔者试图从其题材分类、独特的意象、极富个性的语言特征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纳兰词,解析纳兰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成就;哀感顽艳

Not earth riches and honour flowers Discusses the unique artistic achievements nalanxingde word

Shi Anlong(Literature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China)

Abstract: “Nature's eye Nalanxingde object's view, with nature's tongue was” romance “can call every word, as against Syria sing water worries several people know”, it is intriguing.He has in its sense of the word wind were pioneered colourfu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 dynasty, Kangxi emperor of ci and was handwriting phrase “modern ci poetry” records.The author tries to from its theme classification, unique imag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extremely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analysis on Syria word, analytical Abram the sensitivity and willful heart.Key words: Nalanxingde;Word;The artistic achievement;"Feeling obstinate colourful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容若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尤工于词。好观北宋之作,不善南渡诸家,而清新隽秀,自然超逸。海内名人为词者,皆归之。”(徐健庵)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其词哀感顽艳,凄婉动人,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2]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的词,在题材上因个人出身阅历的关系,视野较为狭窄,大多只限于以抒写个人情感为主,鲜有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及自然感触之外的主题。一方面,由于出身贵族,从小锦衣玉食,成年后又仕途顺利,身居君王之侧,于是其词常有贵族气,飘逸灵动,洒脱自然,不事雕饰,“《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遗。”[3]另一方面,纳兰性德的爱情经历一波三折,发妻卢氏的早逝对他的打击甚大,自卢氏亡,其词渐多哀艳之音,忧郁凄婉,其独特的词风也由此形成。

(一)爱情词

纳兰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繁花著锦,本该志气高昂,气势恢宏,却偏生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来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纳兰小令,丰神迥绝,学后主未能至,清丽芊锦似易安而已”。[4]女子在他的心中或娇羞,或慵懒,或多情,或应怜。

“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必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装,居然入宫,果得见彼妹,而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蒋瑞藻《小说考证》)[5]

是什么样的女子啊,竟使纳兰敢冒死闯宫锦的危险潜入宫中去见?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与纳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初恋情人兼表妹吧。满怀希望而去,却心怀幽怨而归,我们且看纳兰在词中是如何描述这次会面的: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廊叩玉钗。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多美丽温婉的女子呵!“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凝情”、“叩玉钗”,仅仅几个词汇就把少女那种含情脉脉又矜持含蓄的羞态描摹的惟妙惟肖,他那百转千回、欲语不休的风情跃然眼前。可纵然伊人如旧美丽,深情款款,可他们却也不敢忽略所处的地方乃是宫禁深闱,只好眉目传情。远远相望,却不能上前一诉衷情,再深的思念,也只能如此,只有无奈的叹息,在千回百转的走廊尽头,轻叩玉钗,聊表心迹。这首爱情词,上阙女子的美艳与下阕相见却不能语的遗憾形成了巨大反差,使读者之眼中含泪,心内叹息。

(二)悼亡词

如果纳兰的人生中没有“多情总被无情恼”的命运,他的词或许是另外一种风格。然而,卢氏的骤然离世,给予了他致命的打击,对他的词作风格也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悼念亡妻的写作跨越了他的整个后半生,直至生命的尽头,形成他凄恻哀婉的独立风格,也促使他的词的艺术达到了巅峰,从而被后人称为“千古伤心”的词人。

“纳兰容若深于情者也。固不必刻画花间,俎豆兰畹,而一声河满,辄令人怅惘欲涕。”(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6]

康熙十六年重阳节前夕,纳兰写下著名的《沁园春•瞬息浮生》,词前小序曰:“丁巳重阳前三 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复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得以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沁园春〃瞬息浮生》

词作情感流露自然,不假修饰,直抒胸臆。

纳兰在《荷叶杯》词中言:“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可见,卢氏不仅是纳兰的恩爱夫妻,也是被纳兰视为人生一知己的。卢氏与纳兰志趣相投,夫妻二人婚姻生活的幸福程度可见一斑。正因为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朋友,卢氏的去世对纳兰而言所触动的不仅仅是儿女情长。“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沁园春》那种超越于寻常思维男女之上的精神深处的息息相通,日常生活的相互体贴与照顾,以及亲情的和谐与温暖等等,所有这些微妙复杂的因素结合起来,使得伴侣一旦失去,将是无法代替的,而往昔的幸福是不可能复现的。

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使得纳兰为情所累、为情所伤,悲伤和思念层层叠叠、细长浓烈,历时久远、难以解脱。请看下列词作: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此恨何时己?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昧。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都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这些作品语气哽咽,如泣如诉,诀别时情景历历在目。那种巨大的打击刚刚来临,当事人还不能在心理上马上接受爱妻已经亡故的事实。而这种事实的情状被真实的反映在了词作中。作品此时的悲伤是不加节制的、源源而出的,其中还交织着追悔和不知所措。由于纳兰有切肤之痛的个人体 验,词作的悲剧性意蕴表现得震撼人心,其艺术境界也是前人难以望尘的。

(三)友情词

纳兰虽身在豪门贵胄,荫荫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娇,处富能贫。”他对朋友是极为真诚的,是全心全意的,是毫无顾忌的。正是如此,他才写下了“惟愿把来生视取慧业,同生一处”的恳韧之语。他所结交的朋友梁培兰评价他是“不向贵游,而好蓬荜。共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怜必幕。”[7]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像平原君一样所结交的朋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

纳兰写过“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偏偏,这位浊世公子生在了“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的金丝笼里;他对人坦诚重义,见才必怜,却恰恰身在君王侧,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要在龌龊的官场曲意奉承,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与无奈。也许,只有在朋友那里才能得到友情的蕴藉,得到心灵的安宁。因此,他的友情词是俊迈豪放的,意气纵横的,肝胆相照的: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金缕曲〃赠梁汾》

词中的梁汾就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此词作于纳兰与顾贞观结识不久,但却可见其与顾贞观友谊非同一般。一句“有有酒唯浇赵州士”可窥见其仰慕平原君的人品,并渴望像平原君那样礼贤下士、结交知己;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激愤,不满与无奈,“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之已”,“青眼高歌俱老去,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面对朋友遭受的中伤,纳兰不仅为其开解,并许下重诺:“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重诺,君须记。”他也确实如此做了,我们从纳兰写给顾贞观的其他词中也可以独处他们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纯真友谊。如“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做加餐记”,其用情之深,字字句句,出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从纳兰词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喜好结交朋友,敬重朋友,仗义疏财,有仁有义的纳兰,也深深的被他词中的真情所感动,所鼓舞。纳兰是纯真的,纤尘不染的,其词是情感充沛的,浑然天成的。

(四)边塞词

纳兰性德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士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他随皇帝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帝唱和诗词。然而他却对自己的扈从生涯十分厌倦,不时在词中流露出怨尤之情。同时,因为纳兰的天分极高,总是被独特的塞外风光激起极强的创作欲望,他将壮丽的塞外风光和凄婉的思乡之情糅合在一起,营造出一幅幅兼具壮美与凄美的画面。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这是康熙二十年(1682年)三月,纳兰扈从皇帝东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时所做。在野外宿营的时候,他看到浩瀚天空上闪亮的星星,广袤原野上连绵的营帐,不禁把这些壮丽的景象摄入词中。但是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家园,在酒醉后梦回到自己的家。可是白狼河水的声音,却把他的好梦搅碎了。他希望还是再睡一会儿的好,省得醒来更为难受。

尽管纳兰的成长道路一帆风顺,但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时代,迫使他谨言慎行;再加上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忧郁情怀,我们在他的词中总是看到其中的满腹愁和怨,表现在他的边塞词中也是如此,出塞行役而使亲人离别,登临凭吊感怀历史,咏叹世事沧桑与兴亡: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慽慽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卜算子〃塞梦》

野火拂云微绿,西风夜哭。苍茫雁翅列秋空,忆写向、屏山曲。

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祖龙心,毕竟为、谁家筑。

————《一络索》

从以上列举的纳兰词都可以总结出他行役边塞词独有的模式:苍茫特色景物描写,交织着离家做客的愁思————他总能将壮景与柔情奇妙的结合起来。词人对沧桑历史的感叹,面对塞草霜风的古战场,用衰草、雁声、西风、寒雨等作背景用苍凉、凄寂、寥廓的艺术意境打动人,唤起读者对其否定尘世争名夺利的共鸣。对一切英雄霸业悠悠远去的感叹,是纳兰边塞词意境深远的地方。其词作语调悲凉,意蕴深厚,令人玩味,高出一般边塞词一筹。

二、独特的语言风格

读罢纳兰的词,感觉都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晓畅易懂,在浅实的语言之中我们却又能深深被其词作中所蕴含的情感韵味所感染,令人久嚼不厌,耐人寻味。总体上纳兰性德的词的语言呈现出一种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特征。

“纳兰词的不事雕琢,不粉饰、不饰铅华、纯任性灵,有如清水芙蓉之美。”[8]其所描绘的每一处景物,所刻画的每一处场景,都给人一种亲切可感的触动。在他的情词佳作中,几乎无需注释,运用白描手法,用明丽简淡、有的近乎口头语的语言,或描写景物,或抒写深情,或叙述见闻感受等等。在词作中没有堆垛藻饰,没有肆力刻画,读来朴实自然。吴世昌在《词林新话》中说:“清初 各大家(尤其如纳兰)皆明白可诵可懂。”纳兰词易读好懂,感染力强,绝不是那种错彩镂金、典丽精工之作可以相比的。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

这首词作通篇用白描的手法写了伤情人眼中迷凄生悲的春日之景。佳人隔着竹帘看到春日的薄云散淡开来,柳絮并蝴蝶一起飞舞于天地之间。家人登上华丽的楼阁,只是感受到楼高风大,看到的只是被暮色笼罩着的鸳鸯瓦的凄清,像迷蒙的烟雾一样的条条柳丝。家人在内心还暗自告诫自己,休要靠近栏杆,因为那样看到的只是天际远山即将下落的夕阳,惹起心中的愁绪,徒增烦扰而已。通篇白描写景,而景中生情,情喻景中,相融相谐。此中之景都是从闺阁里望中所见,都是伤情人眼中无限凄清哀伤的景象,我们读来却生动可感。一幅幅图画会接连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可谓洗尽铅华而朴实自然流利。

纳兰词的语言不仅在形式上给人一种朴实流利之感,而且在朴实流利的语言之中蕴藏着无限深厚的情韵。因为纳兰将自己的真情熔铸在了作品中,况周颐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而纳兰正是一生执着于情的人,“纳兰容若,深于情者也。”因此这种饱含真情的词作流露出来的情韵往往令我们为之动容。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浣溪沙》

金代的元好问曾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感慨!自古多情人有之,自古情词不胜数,而像纳兰性德这样一位身居高位的贵公子,对爱情如此执着、一往情深,实属不多;即使有此痴情,也并非人人皆能以如此凄美的词表达出来。纳兰的《饮水词》三百多年来一直传唱不绝,其词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成为清初甚至整个中国词史上的美景奇葩。

三、丰富多彩的意象

(一)自然意象

1、日意象

纳兰词作中,落日的意象比重非常大,常以暝色、夕阳写内心的愁绪。词人如此钟情于落日与黄昏景物的采撷,与他常年扈从皇帝巡游并曾两次战索伦与塞上奔波的心态有关。他对扈从生活极端的不满与排斥,他对生命消逝速度之快,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似乎都产生在落日黄昏这个时段,与落日这一意象所散发出来的传统的生命感受是一致的,落日黄昏意象其实是纳兰性德矛盾痛苦心理的一种表现。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

2、月意象

“月”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审美意象之一,古代诗人常用来抒发各种不同情感,如“相思”、“轮回”、“时光流逝”等等。

纳兰词中,月意象用得最多。月意象中,纳兰又非常喜欢用“残月”、“寒月”、“凉月”、“冷月”、“孤月”等意象。

纳兰性德的词与诗中,其诗魂似乎与月亮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虞美人》

3、水意象

纳兰性德是以水写愁的高手,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写水意象的一共有170处。而雨意象又在水意象中占有极高的比例。雨意象在他的词中,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戚伤感、幽怨多愁情感的一个载体。如: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4、风、烟、霜意象

这些意象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风意象中,比较典型的又有“西风”、“秋风”、“朔风”等。如: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烟,袅袅娜娜,同风有着相似的属性,其中,“轻烟”、“柳烟”、“烟波”、“烟丝”等用的比较多。如:

浣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浅黛,月茫茫。

————《遐方怨》

霜,深秋季节特有的景象,古人常用这个意象来象征苍凉、凄冷。纳兰词中,霜出现了46处,常与“薄”、“冰”、“严”、“寒”等组合,构成“薄霜”、“冰霜”、“寒霜”、“严霜”等意象。如:

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采桑子》

5、杨柳意象

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纳兰词中,杨柳意象71处。如: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浣溪沙》

6、落花意象

落花意象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纳兰词中,花意象用的很多,而在花意象中,落花意象又占有极大的比例。如: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如梦令》

7、竹、梅、菊意象

这一类的意象多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纳兰词中,写竹、梅、菊处颇多。写竹的如: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

————《浣溪沙》

写菊的如: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清平乐》

8、鸦、猿、蝉意象

这类意象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

9、鸿、雁、鱼意象

此类意象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纳兰此中的鸿雁、孤雁等,负载着词人深重的忧虑与凄凉情怀。如: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浣溪沙〃古北口》

鱼意象,也是借指书信,象征相思。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若乐,与谁相倚。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二)社会意象

1、关山意象

关山意象常指军旅、路途遥远、家园之思等。纳兰性德人生中有两段重要的经历,就是战索伦诸羌。因此,他写了很多边塞词,其中就有用到关山意象。

行进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卜算子〃塞梦》

厌于扈从生涯,时时怀念妻子,随身在塞外而心系家园,朝思暮想,千里万里,“行进关山到白狼”,梦回家乡,见到爱妻,一声珍重,无限缠绵委婉,尽在其中。

2、羌笛、胡茄意象

羌笛、胡笳都是古代西部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十分凄切,常让征夫怆然泪下。纳兰性德边塞词中,也有写到。

羌笛临风曲,悲笳出塞音。纵垂千万缕,那系别离心。————《折杨柳》

这是很典型的闺怨之作,闺中女子望征夫,忽闻“羌笛临风曲,悲笳出塞音”。更勾起离愁别意。

3、南浦、长亭意象

由于长期民族文化的浸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长亭是路上送别之所的专名,都含有惜别之一。纳兰词中写南浦、长亭意象的如: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片帆何处,南浦沈香雨。

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梁鸿侣?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

4、白发意象

发为血之余,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并且随着岁月的流变,“朝如青丝暮成雪”,所以,白发意象又包含着历代文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生命无常的无尽忧愁和哀叹。如: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沁园春》

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注曰:“„料短发、朝来定有霜‟,正是伤心的自白。”[9]

5、舟船意象

一是借舟船表漂泊之意。茫茫江海之中,舟船十分渺小,人置身于社会,有如舟船置身于水中,飘泊不定,心无所系。

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南乡子》

二是借舟船表离情。纳兰词中,以写离愁别绪的最多。多愁善感的词人面对别离,千般伤心,万般无奈。

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狼藉,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

6、回廊意象

回廊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相思、恋情,纳兰性德词中,有不少爱情篇章,都写过回廊。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虞美人》

待将低唤,直为痴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廊叩玉钗。

————《减字木兰花》

词中“回廊”,是一处词人与所爱之人曾有过恋情的地方,然而,那段恋情却已逝去了十年之久,另外还有许多这样的诗句,如《减字木兰花》“„„待将低唤,直为痴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廊敲玉钗”。摄人心魂的一瞬,“回廊”成了词人萦怀终生、咏叹不已的圣地。

纳兰性德,一个出生于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不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性,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广厦,却常有山林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却又令人百感交集的“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他在词以及诗文创作领域里的成就远不是本文可以一语道清的。

参考文献

[1](清)清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12).[2](清)况周颐.惠风词话·卷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0.(4).121.[3]唐圭章.词话丛编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82.[4]张草纫.纳兰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27.[5]苏樱.纳兰词典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6]安意如.安意如全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7).[7]卫淇.人间词话典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8]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10).[9]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M].北京:三联书店,1986.(8).

第四篇: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推荐)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意象

摘要:

纳兰性德爱情此中“风”意象出现的频率颇高,在这些词中“风”被赋予不同的含义,“风”能读懂人心知人情意,能渲染气氛增添哀情,能作为信使传递相思,也能变成阻力,分隔有情人。词人借助“风”来表达自己的深情相思与求不得的痛苦。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几首词人的爱情词中“风”意象鉴赏,浅析在纳兰性德爱情词中“风”所蕴涵的情感。

关键字:纳兰性德 爱情词 风意象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一生著作颇丰,而最出名的自然是他的词,他的词中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爱情词。

爱情词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能够准确的抓住爱情中那些细腻的令人心忧的情愫,直戳读者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纳兰爱情词中除了大量爱情典故的运用,还有许多优美的意象,比如:月、泪、时间、风等等。

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像”,就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所谓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将自己的感情、人格、情趣等寄托于物象,从而构成一个包含着广阔的蕴涵于自身的完整的感情世界。

刘勰在《文心雕龙·深思》讨论创作艺术构思时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匠心,窥意象而用斤。此盖驭之术,谋篇之大端。”[1]他明确指出,作者构思及表达过程中,要努力追求声律之美与意象之美。“风”无形无相,自由自在无需依凭具有神秘性而同时它有具有一定的力量。因而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写风,以风来表现传达自己的情感。“风”与爱情相关,中国古人很早就将爱情与风、花、雪、月四个意象紧紧相连,更有“风情”“嫁春风”“东风误”等说法。

纳兰性德一生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笑,悲凉伤感,凄怨苦多。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曾经问过他一生生活在富贵之家,还有何求为何总是郁郁寡欢?

纳兰明珠不会理解儿子的伤心,因为在那个时代男子为了爱情失意而过分忧愁总是没出息的。然而使纳兰性德求而不得的爱情,却也是他词创作源泉之一,他的爱情词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纳兰性德是描绘爱情的词坛高手,他的爱情词是内心细腻体验的真是描绘,是词人独抒心灵的吟唱。王国维高度评价纳兰词:“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

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情,寄予了作者的相思、苦恋和求不得的怨愤,赋予了其词悲凉无奈的韵味。在爱情词中“风”意象频繁的出现,有“西风”、“秋风”、“临风”、“凄风”、“玉兰风”、“竹林风”、“风兼雨”、“轻风”、“阑风”、“斜风”等等。而这些“风”正是词人爱情经历和对爱情体会的真实写照。

纳兰性德对爱情或是歌颂或是埋怨或是向往,他以自己的目之所见心之所感来描绘自己经历的爱情故事。在他的爱情故事中“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风”可以为他的爱而不得增添几许愁绪;“风“可以成为他心中爱意的传递者,越过万重阻隔讲自己的相思意送到爱人身畔;“风”有时会化身为爱情的阻隔,它犹如强大而邪恶的力量,将有情人分隔两地。

当无形无相,自由自在的“风”与纳兰的爱情词相遇时,会在词中显现出一种怎样的神奇力量呢?会为我们展现一幅怎样的爱情画卷?

一、更添哀情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留下了一百多篇爱情词,这其中大多是描写对逝去的爱情的眷恋,以及被爱人抛弃的哀怨。纳兰性德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初恋夭折原配夫人卢氏早逝,这些经历为纳兰的爱情词蒙上了一层忧郁哀愁的色彩。

妻子早逝后纳兰性德写了许多词悼念亡妻,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纳兰悼亡词词情真意切更是同类词中翘楚,在纳兰爱情词中占几乎占了二分之一。陈廷焯评价纳兰的悼亡词说“容若词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4]

“诗的意象并不陈述或者指明任何东西,他们只是互相映衬,启发或唤起你去发现使诗中充满活力的心情。即是说,意象能表达或弘扬这种心情。”[5] “风”在纳兰的爱情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风,如烦恼、如思念、如悲痛,无形无相,来无影去无踪,摸不着看不见,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纳兰敏感的神经抓住了风的特性,在悼亡词中准确的运用风来表达自己的悲、愁、追悔或是思念。如这首浣溪沙,用“西风”状写了自己的悲苦心境。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晚风凛冽,词人独驻窗前,看着一地黄叶感受着西风的寒意,在夕阳之下难免感伤,触哀景生悲情,自然的想起早逝的妻子。现在西风带来寒冷,而我只是独自一人,再不能与你有“赌书”“ 泼茶”的乐趣,即使借酒消愁,酒醒之后依旧深深地感到失去你地哀痛。

词人开篇用“西风”二字奠定了整首词的哀伤基调,在“西风”之中自然的感受到“凉”,这不仅是写天气,更是写词人此时悲凉的心境。词人借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典故表现欲亡妻的伉俪深情,可是往昔美好平常的生活画面,现在回忆中却因逝去不再重来而更显凄凉。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哭了,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妻子已亡故多年,可是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词人梦里,梦中妻子好像又回到词人身边,可是梦醒之后妻子却只在那冷清清的尘土里。词人与妻子相约来生,又担心来生依旧不能白头到老,依旧自己一人孤苦伶仃的在冷月寒风中飘零。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这时的“风”不懂人意,不通人情它是无情的冷酷的,让词人感到孤独无助。就像这残酷的命运,不听词人的心声,硬生生的吹打着孤独之人的心房,让他们更加愁苦更添悲凉。

泪已流尽,纸灰被风吹起,这无情无义的风,即使是词人凭寄相思的一点点情意它也不留尽数摧毁。

此外还有《于中好》一词: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冷雨凄风”这时的风是悲伤的,它摧残着杨柳画桥,亦吹打着词人的心,让词人更加悲伤同时却也承载者词人的伤心,绝望。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菩萨蛮》)桃花再娇再美,词人看来却只是无精打采,忧心忡忡。东风不只是知晓人心中的苦闷摧的人潸然泪下,还是只是无心的吹打让人徒增伤心。这里的“风”摧人伤心,又传递悲情。

在卢氏卒后的八年时间里,“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4]对卢氏离世的怀念和伤悼一直伴随到他生命的终结。“纳兰性德用以抒发悼亡的幽咽,寄托生死殊途的哀思,且投入时间之长,硕果之丰,境界之高,在文学史上无出其右者”。[5]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总之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风”意象准确的抒发了词人对死别的怨情,对夫妻之前的眷恋。当然纳兰的爱情词中也有非悼亡词的,在这些非悼亡词中‘风’这个意象依旧受到纳兰的钟爱。

二、传递相思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除了悼亡词外也写过许多其他的爱情词,在这些爱情词中词人最常表达的依旧是爱而不得的苦情苦意。这当然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在与妻子卢氏结婚之前,纳兰还有过一段初恋。

深深的爱着自己的 表妹,青梅竹马,可是由于父辈的 安排,聪明漂亮、诗词具佳,颇句气质本应和纳兰郎才女貌的表妹入宫选秀成为贵人。表妹的入宫令纳兰朝思慕念,相传纳兰曾借机会打扮成喇嘛入宫过一次,可惜,两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表妹进了宫,有情人从此深墙远隔,少年的思念无处可寄,许唯有风才能够穿越过那座围城,才能回到心爱的人的身边。与表妹无疾而终的感情经历给纳兰带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他的爱情词也就有许多表现了这种失去恋人的伤心和无奈之情的。

如:《秋千索》在这首词中“风”成了爱情的使者,将词人的浓浓爱意传递到两地相隔的爱人耳边。

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这是一首怀思恋人的令词,充满孤寂之情,词人追忆往日欢乐,感伤今日孤独,柳絮梨花依旧,伊人却已不知去向,此处“东风”是词人心中情感的寄托,成为诉说的对象,东风带去思念,或许会吹到爱人耳边。

再如:《忆江南》中,“轻风”能解人心,知人心中的凄苦之意,轻摇梅花更显得思念的情意在风中飘摇零落。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天已黄昏寒鸦尽数归巢,四下一片寂静中,一人孤独的立于窗前,看着窗外急雪般翻飞的柳絮,悠悠荡荡飘进屋里。那胆瓶中的红梅在风中微微摇晃,显得那么无力可怜。那心字香已经燃尽,香灰被风吹散在屋里,正如人心头那无可奈何的相思,依凭无地。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在这首词中词人写闺中相思凄苦之情,寒鸦归巢行路无人迹而等待的人还不归来。飘零的柳絮随风吹到香阁,无端的带来相思愁绪。这是春风新绿的时节,正是相思意浓时,此时春风吹到香阁中的胆瓶,红梅点点,在风中摇曳,那风仿佛吹在人心上,随风摇曳的也是人的相思之情,希望这春风带着这股相思吹到心上人的身边。

又如:《菩萨蛮》中“风”成了女子的化身,风的灵动优美在词人笔下完全融入在心爱女子的行动之中。词人将“风”化作情人,向她表达着自己心中深深地爱意。

惜春春去惊新燠,粉融轻汗红绵扑。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绿阴帘半揭,此景清幽绝。行度竹林风,单衫杏子红。

初夏时节女子换去臃肿的春衣换上轻盈美丽的夏裳,心爱的女子今日或许是一袭白裙,或许是一身绿裳,正与词人漫步的翠绿茂密的竹林之中。她行动轻盈,笑声泠泠,词人不时偷看她的脸,女子此时的幸福满溢,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

词人眼中美丽的女子如这竹林之风,让人感觉心头舒爽,此时的“风”是爱人的化身,传达着词人深深地爱恋之情。

三、阻隔爱情的“风”意象

谈到纳兰容若的爱情,不得不说的是他与汉家女子沈婉这段令人心碎的爱情经历。纳兰性德满腹才华却在政事中不得施展,而心爱的人又一个个离他而去,心情抑郁的容若在此时遇到了一位懂他、怜他、惜他的美丽女子。

沈婉是有名的才女,精通诗词音律,纳兰引为红颜知己,两人情投意合怎奈终因父亲明珠的反对,而不得相守。沈婉离开京城回到江南,容若的爱情之梦再次破碎,破碎在礼教专制里。面对苦求不得的爱情,容若将那满心的怨怼怪罪与风,只能让风来承担打破他爱情梦想的罪责。

如:在《临江仙》中‘风’成了爱情的阻隔,词人将爱而不得的满腔忧愤寄予风的无情。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星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已是三更时分,词人不得安寝,独自在园中漫步,看着天上一勾新月几点疏星,想象着为什么约好见面的情人没有出现。园中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也没有情人的脚步声,为何她不出现?忽然风吹动风铃,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是这“瞿塘风”阻挡的情人的脚步,我还疑心是她无情,竟是错怪她了。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这“瞿塘风”使有约的人不能赴约,使等待的人“错恨无情”,然而“恨无情”是错的,词人却也错怪了这风,在这里风成了横在恋人之间的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它让词人心中寂寥不安,也暗喻词人的爱情遭到阻挠,而中不得圆满。

再如:《清平乐》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与情人分别后,雨也欺风也欺,让人憔悴不堪,无力的倚着栏杆看着天上的月晕,这个时候容易想起情人,想起曾经一起赏月低于的情景。只一阵轻风吹过,便将两个相互思念的心吹开到天涯海角的距离。词人怪罪于风,更显得词人对被迫分离的无可奈何。分别越久相见之期就越加遥远,犹如被风吹走得柳絮只会越飞越远,无法回头。

纳兰性德初恋夭折、爱妻早逝、情人相离,这些生离死别,犹感情生活之一波三折,宕荡起伏。其诗词凭添冷暖色彩。他是人世间的痴情种,在凄美的词藻中苦恋自己的爱人。

词人的爱情犹如凄风苦雨中的飘零枯叶,飘摇不定不得圆满,这些与“风”所蕴涵的无根飘零、无情摧残的寓意相合。“风”是词人爱情的见证者,是信使也是高墙,是词人唯一可以吐露心迹的对象。

“风”成为纳兰性德爱情的寄托和疏散口,容若也赋“风”以灵动的生命力,使它具有了人的力量,人的感情,无形无相又无时无处不在的风,和那虚无缥缈的爱情姻缘一般难以捉摸,又偏偏时不时的撩人心弦,使人心动。

相隔两地的爱恋让“风”来传递相思,那天人永隔的离愁别意也凭“风”吹寄,近在眼前却不得相亲的爱恋由“风”来传达,还有轻盈可爱满脸幸福的恋人词人也将之化作“风”来吟唱。

爱情中的欣喜、思念、忧愁,词人都能通过“风”意象来准确的表达,与“风月”不同,与“风情”有别,与“风花雪月”的繁华不同,纳兰的“风”是纯粹的爱恋、纯粹的相思、纯粹的心碎。

“风”承载着词人许多的爱情寄托,从纳兰的笔尖悠悠荡荡的飘散开来,飘过百年的历史、飘过亿万的文字诗词,飘到我们的心中,飘过了世事的纷扰,回归纯净与自然。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中“风”意象或渲染凄苦氛围表达词人哀情愁绪;或化为知心解意的精灵传达词人的相思想念之情;或化身为残酷的世俗力量,阻隔着有情人相会,成为爱情的谋杀者。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深思》.2012-7-1.中华书局

[2]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2009-8-1.上海古籍出版社 [3]王国维.《人间词话》.2010-1-1.吉林文史出版社

[4]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2006-1.北京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5]张秉戌.纳兰词笺注.1996.北京出版社 [6]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

1998.海古籍出版 7

第五篇:浅析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范文

浅析纳兰性德的爱情词

篇一: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

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意象

摘要:

纳兰性德爱情此中“风”意象出现的频率颇高,在这些词中“风”被赋予不同的含义,“风”能读懂人心知人情意,能渲染气氛增添哀情,能作为信使传递相思,也能变成阻力,分隔有情人。词人借助“风”来表达自己的深情相思与求不得的痛苦。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几首词人的爱情词中“风”意象鉴赏,浅析在纳兰性德爱情词中“风”所蕴涵的情感。

关键字:纳兰性德 爱情词 风意象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一生著作颇丰,而最出名的自然是他的词,他的词中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爱情词。

爱情词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能够准确的抓住爱情

中那些细腻的令人心忧的情愫,直戳读者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纳兰爱情词中除了大量爱情典故的运用,还有许多优美的意象,比如:月、泪、时间、风等等。

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像”,就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所谓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将自己的感情、人格、情趣等寄托于物象,从而构成一个包含着广阔的蕴涵于自身的完整的感情世界。

刘勰在《文心雕龙·深思》讨论创作艺术构思时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匠心,窥意象而用斤。此盖驭之术,谋篇之大端。”[1]他明确指出,作者构思及表达过程中,要努力追求声律之美与意象之美。“风”无形无相,自由自在无需依凭具有神秘性而同时它有具有一定的力量。因而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写风,以风来表现传达自己的情感。“风”与爱情相关,中国古人很早就将爱情与风、花、雪、月四个意象紧紧相连,更有“风情”“嫁春风”“东风误”等说法。

纳兰性德一生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笑,悲凉伤感,凄怨苦多。

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曾经问过他一生生活在富贵之家,还有何求为何总是郁郁寡欢?

纳兰明珠不会理解儿子的伤心,因为在那个时代男子为了爱情失意而过分忧愁总

是没出息的。然而使纳兰性德求而不得的爱情,却也是他词创作源泉之一,他的爱情词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纳兰性德是描绘爱情的词坛高手,他的爱情词是内心细腻体验的真是描绘,是词

人独抒心灵的吟唱。王国维高度评价纳兰词:“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 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情,寄予了作者的相思、苦恋和求

不得的怨愤,赋予了其词悲凉无奈的韵味。在爱情词中“风”意象频繁的出现,有“西风”、“秋风”、“临风”、“凄风”、“玉兰风”、“竹林风”、“风兼雨”、“轻风”、“阑风”、“斜风”等等。而这些“风”正是词人爱情经历和对爱情体会的真实写照。

纳兰性德对爱情或是歌颂或是埋怨或是向往,他以自己的目之所见心之所感来描绘自己经历的爱情故事。在他的爱情故事中“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风”可以为他的爱而不得增添几许愁绪;“风“可以成为他心中爱意的传递者,越过万重阻隔讲自己的相思意送到爱人身畔;“风”有时会化身为爱情的阻隔,它犹如强大而邪恶的力量,将有情人分隔两地。

当无形无相,自由自在的“风”与纳兰的爱情词相遇时,会在词中显现出一种怎

样的神奇力量呢?会为我们展现一幅怎样的爱情画卷?

一、更添哀情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留下了一百多篇爱情词,这其中大多是描写对逝去

的爱情的眷恋,以及被爱人抛弃的哀怨。纳兰性德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初恋夭折原配夫人卢氏早逝,这些经历为纳兰的爱情词蒙上了一层忧郁哀愁的色彩。

妻子早逝后纳兰性德写了许多词悼念亡妻,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纳兰悼亡词

词情真意切更是同类词中翘楚,在纳兰爱情词中占几乎占了二分之一。陈廷焯评价纳兰的悼亡词说“容若词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4] “诗的意象并不陈述或者指明任何东西,他们只是互相映衬,启发或唤起你去发现使诗中充满活力的心情。即是说,意象能表达或弘扬这种心情。”[5] “风”在纳兰的爱情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风,如烦恼、如思念、如悲痛,无形无相,来无影去无踪,摸不着看不见,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纳兰敏感的神经抓住了风的特性,在悼亡词中准确的运用风来表达自己的悲、愁、追悔或是思念。如这首浣溪沙,用“西风”状写了自己的悲苦心境。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晚风凛冽,词人独驻窗前,看着一地黄叶感受着西风的寒意,在夕阳之下难免感

伤,触哀景生悲情,自然的想起早逝的妻子。现在西风带来寒冷,而我只是独自一人,再不能与你有“赌书”“ 泼茶”的乐趣,即使借酒消愁,酒醒之后依旧深深地感到失去你地哀痛。

词人开篇用“西风”二字奠定了整首词的哀伤基调,在“西风”之中自然的感受

到“凉”,这不仅是写天气,更是写词人此时悲凉的心境。词人借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典故表现欲亡妻的伉俪深情,可是往昔美好平常的生活画面,现在回忆中却因逝去不再重来而更显凄凉。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哭了,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

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妻子已亡故多年,可是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词人梦里,梦中妻子好像又回到词人

身边,可是梦醒之后妻子却只在那冷清清的尘土里。词人与妻子相约来生,又担心来生依旧不能白头到老,依旧自己一人孤苦伶仃的在冷月寒风中飘零。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这时的“风”不懂人意,不通人情它是无情的冷酷的,让词人感到孤独无助。就像这残酷的命运,不听词人的心声,硬生生的吹打着孤独之人的心房,让他们更加愁苦更添悲凉。

泪已流尽,纸灰被风吹起,这无情无义的风,即使是词人凭寄相思的一点点情意

它也不留尽数摧毁。

此外还有《于中好》一词: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

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冷雨凄风”这时的风是悲伤的,它摧残着杨柳画桥,亦吹打着词人的心,让词人更加悲伤同时却也承载者词人的伤心,绝望。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菩萨蛮》)桃花再娇再美,词人看来却只是无精打采,忧心忡忡。东风不只是知晓人心中的苦闷摧的人潸然泪下,还是只是无心的吹打让人徒增伤心。这里的“风”摧人伤心,又传递悲情。

在卢氏卒后的八年时间里,“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4]对卢氏离世的怀

念和伤悼一直伴随到他生命的终结。“纳兰性德用以抒发悼亡的幽咽,寄托生死殊途的哀思,且投入时间之长,硕果之丰,境界之高,在文学史上无出其右者”。[5] 总之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风”意象准确的抒发了词人对死别的怨情,对夫妻之

前的眷恋。当然纳兰的爱情词中也有非悼亡词的,在这些非悼亡词中‘风’这个意象依旧受到纳兰的钟爱。

二、传递相思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除了悼亡词外也写过许多其他的爱情词,在这些爱情词中词人最常表达

的依旧是爱而不得的苦情苦意。这当然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在与妻子卢氏结婚之前,纳兰还有过一段初恋。

深深的爱着自己的 表妹,青梅竹马,可是由于父辈的 安排,聪明漂亮、诗词具

佳,颇句气质本应和纳兰郎才女貌的表妹入宫选秀成为贵人。表妹的入宫令纳兰朝思慕念,相传纳兰曾借机会打扮成喇嘛入宫过一次,可惜,两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表妹进了宫,有情人从此深墙远隔,少年的思念无处可寄,许唯有风才能够穿越

过那座围城,才能回到心爱的人的身边。与表妹无疾而终的感情经历给纳兰带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他的爱情词也就有许多表现了这种失去恋人的伤心和无奈之情的。

如:《秋千索》在这首词中“风”成了爱情的使者,将词人的浓浓爱意传递到两地相隔的爱人耳边。

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

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

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这是一首怀思恋人的令词,充满孤寂之情,词人追忆往日欢乐,感伤今日孤独,柳絮梨花依旧,伊人却已不知去向,此处“东风”是词人心中情感的寄托,成为诉说的对象,东风带去思念,或许会吹到爱人耳边。

再如:《忆江南》中,“轻风”能解人心,知人心中的凄苦之意,轻摇梅花更显得

思念的情意在风中飘摇零落。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天已黄昏寒鸦尽数归巢,四下一片寂静中,一人孤独的立于窗前,看着窗外急雪般翻飞的柳絮,悠悠荡荡飘进屋里。那胆瓶中的红梅在风中微微摇晃,显得那么无力可怜。那心字香已经燃尽,香灰被风吹散在屋里,正如人心头那无可奈何的相思,依凭无地。在这首词中词人写闺中相思凄苦之情,寒鸦归巢行路无人迹而等待的人还不归来。飘零的柳絮随风吹到香阁,无端的带来相思愁绪。这是春风新绿的时节,正是相思意浓时,此时春风吹到香阁中的胆瓶,红梅点点,在风中摇曳,那风仿佛吹在人心上,随风摇曳的也是人的相思之情,希望这春风带着这股相思吹到心上人的身边。又如:《菩萨蛮》中“风”成了女子的化身,风的灵动优美在词人笔下完全融入在心爱女子的行动之中。词人将“风”化作情人,向她表达着自己心中深深地爱意。

惜春春去惊新燠,粉融轻汗红绵扑。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

绿阴帘半揭,此景清幽绝。行度竹林风,单衫杏子红。

初夏时节女子换去臃肿的春衣换上轻盈美丽的夏裳,心爱的女子今日或许是一袭

白裙,或许是一身绿裳,正与词人漫步的翠绿茂密的竹林之中。她行动轻盈,笑声泠泠,词人不时偷看她的脸,女子此时的幸福满溢,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

词人眼中美丽的女子如这竹林之风,让人感觉心头舒爽,此时的“风”是爱人的化身,传达着词人深深地爱恋之情。

三、阻隔爱情的“风”意象

谈到纳兰容若的爱情,不得不说的是他与汉家女子沈婉这段令人心碎的爱情经

历。纳兰性德满腹才华却在政事中不得施展,而心爱的人又一个个离他而去,心情抑郁的容若在此时遇到了一位懂他、怜他、惜他的美丽女子。

沈婉是有名的才女,精通诗词音律,纳兰引为红颜知己,两人情投意合怎奈终

因父亲明珠的反对,而不得相守。沈婉离开京城回到江南,容若的爱情之梦再次破碎,破碎在礼教专制里。面对苦求不得的爱情,容若将那满心的怨怼怪罪与风,只能让风来承担打破他爱情梦想的罪责。

如:在《临江仙》中‘风’成了爱情的阻隔,词人将爱而不得的满腔忧愤寄予

风的无情。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星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已是三更时分,词人不得安寝,独自在园中漫步,看着天上一勾新月几点疏星,想象着为什么约好见面的情人没有出现。园中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也没有情人的脚步声,为何她不出现?忽然风吹动风铃,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是这“瞿塘风”阻挡的情人的脚步,我还疑心是她无情,竟是错怪她了。

篇二:论纳兰性德爱情词用典的独特性

龙源期刊网.cn 论纳兰性德爱情词用典的独特性

作者:韩文达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8期

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他写词主情致,重白描,用自然的语言写极其平常的生活场景,却足以令读者为之动容。其词在用典上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纳兰性德;爱情词;意象;用典

纳兰性德是清中期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其词自然天成,哀感顽艳。目前学术界对其爱情词的研究多从风格、艺术成就等角度,而对其用典的探究则相对缺乏。据此,本文拟从“用典”这个角度来具体阐述纳兰爱情词的独特之处。

用典,顾名思义,即在文学作品中引入典故。用典不仅增加了诗词创作的内涵,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用典力求“征辞引类,推古夸今”,“借字用意,言言皆有来历”。①纳兰性德在词作中用典大胆进行主观裁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了时人的好评。

(一)引用精当,明白如话

纳兰性德在词中虽然用典频繁,但处处精恰,毫无生涩之感。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画堂春》)

“画堂春”本是秦观在一首词中咏画堂春色所用,到了纳兰性德手中,化用成爱情词。词中虽然用典繁多,但毫不生疏,耐人回味。

“一生一代一双人”化用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中“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②一句,“争教两处销魂”化用杜安世《诉衷情》词“梦蘭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一句。纳兰性德原本是化用他人语句,却没想到被人千古传诵,又有谁还记得当年的骆宾王和杜安世呢?

“药成碧海”其实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李商隐《嫦娥》诗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后来,纳兰性德反用其典,暗喻他与宫中表妹天人相隔,永不能相见,词中用情之深,令人动容。

“饮牛津”则与牛郎和织女有关,传说大海的尽处即是天河,海边曾经有人年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与人间,从不失期,所谓“牛津”,指的就是天河。篇三: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

【内容提要】

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着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着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4)]。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乾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22岁第二 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一再提拔,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康熙十分关心,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赐之”;病逝后,又遣使赐奠,恤慰有加,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

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获罪被查抄,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矛盾的现象了。他在31岁的似锦年华就郁郁而逝,已令人不解;而从整个《纳兰词》来看,也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气氛,诸如“断肠”、“凄凉”、“惆怅”、“悲苦”、“憔悴”、“愁”、“恨”、“泪”之类的字眼,简直触目皆是。于是对于他的身世与词作内容、格调上的明显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成了很多人探究的重点,并产生了种种推测。有人认为纳兰性德由于看

到了封建社会的末路或对封建统治者不满,失去信心而郁闷寡欢,因而形成了他词作的凄厉哀婉的格调和低沉幽怨的意境。我认为这种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他虽生活于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他所处的时代外表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还很“兴盛”,也看不出他对统治者不满或失去信心,据此说明他情绪低落忧郁不仅不能成立,也有人为拔高他思想认识水平之嫌。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他爱情生活不如意或过早丧失爱情可能是导致其精神忧郁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及近代学者在研究《红楼梦》时,总要与纳兰性德联系起来,如:“《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8)]。又如:“近人多谓《红楼梦》一书为记清朝明珠家事而作,至于书中人物,各有所指,则又言人人殊。大概以纳兰容若为全书主人翁贾宝玉者近是”[(9)]。虽然今天我们认为清代学者的这些议论是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之谈,但反过来把他与贾宝玉试作比较,不难发现他们之间颇多相似之处。对于纳兰性德的身世和个人经历,我们现在了解得还比较清楚,但对于他个人的爱情生活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就知之不多了。我们从《红楼梦》中得知贾宝玉是一“情种”,对纳兰性德我们却无法看到有关他这方面的直接记载。所幸的是,有些人的真实感情往往会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来。《纳兰词》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情词,这些词写得情意缠绵、真挚动人。我们虽然无法断定哪些是作者个人感情的真实写照,哪些是作者的有感而发或为寄托某种政治理想而进行的创作,对于每一首词写作的准确时间及先后顺序也不能确切考定,就是对一些词表现的是情人间的恋情、夫妻间的爱情还是朋友间的友情,我们也很难区分清楚,一些词是“即兴”写作还是过后的回忆也不容易判定,但细读纳兰性德的词,仍不难看出他的词反映了个人爱情的经历或起码也表明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和看法。

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要听凭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尤其是那些封建官僚家庭,更是要受到门阀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禁锢下,不知有多少青 年因此丧失了个人的幸福甚至抱恨终生。但也有的青年男女一旦有了交往或相识的机会,就冲破封建樊篱产生感情,相知相爱。这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和社会现实中都不乏其例。我们从纳兰性德的词中所表现和流露出的感情可以看出,他很可能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痛苦的“恋爱”。在清人的笔记中,也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具有代表性的如:“是书力写宝黛痴情,黛玉不知何人?宝玉固全书之主人翁,即纳兰侍御也”[(10)]。把他与小说中的“宝黛之恋”联系起来,说明他很可能有相似的经历。在他的词作中,有首题为《咏红姑娘》的〔眼儿媚〕,有人说这个“红姑娘”就是他的恋人,也有人认为他的恋爱对象是他的“表妹”等等。当然这些传闻未必可靠,我们也很难落实,但从他的词中,我们又可实实在在地看到他感情上所承受的痛苦磨难,不能不使我们相信确有这样一段恋情。对于这位姑娘的名姓及详细情况,我们无法弄清也不必费力去考证,倒是通过记叙和描写爱情的词章,可以从中了解纳兰性德的爱情的经历和观念,从他的每一首表现爱情的词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生动的场面和体会到作者如海涛般涌动的情感,我们从中撷取一些表现特定场面的词并连缀起来,不仅可以看出他爱情经历的过程和感情发展的脉络,也能得到他的一部“恋爱史”,请看如下的几个场面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这首词记述了词人在18岁那年,开始萌发了爱的欲念,于是就注意打扮和修饰自己,整日口中嚼着香草,在琵琶上弹弄着相思的乐曲,但却不知去向哪个姑娘表达。只能在灯下独自沉浸在对姑娘思念的幻想中,即使看好哪个姑娘也无从言起。这当是他萌生爱情欲望的开始。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这首词记录了他在暮春花落时节,与一姑娘在院中金井边偶然相遇,乍见之下,通过一瞥惊鸿的刹那间对视的眼神相撞,两人内心都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情愫,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此开始在簟席之上、灯影之下,油然而生的相思之情却难以排遣。这当是记载他与心上的姑娘第一次相见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心情。“落花红冷”则可能是无意中言中了他们爱情不幸的悲剧结局。

〔红窗月〕梦阑酒醒,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愁情。犹记回廊里誓生生。

金钗钿盒当时赠,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温银屏。

这首词说的是两人自暮春相见,到清明时关系就已发展到了在回廊里幽会,虽然他们都明知前途险阻重重、难以结合,但仍互换了信物,并山盟海誓地私定了终身。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发展到了难分难舍并互相表明矢志不渝决心的阶段。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这首词写他们在热恋期间一次值得回想的美妙场面。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这首词表现的是作者与姑娘相约幽会,可时已半夜,爱人却久候不至,面对凄凉夜景,作者感到内心焦虑和孤寂。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遇到强大势力的阻隔和干扰,预示前景不明。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捋裙带那时情。……

作者通过回忆幽会情景表现复杂的内心感情。虽然在幽会时以“手捋裙带”的“爱抚”动作表面上表现了幸福甜美的情景,但当时内心却充满了苦涩和愧疚心情。这当是表明作者对他们的爱情没有进展而陷入苦闷烦恼的境地。

下载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浅析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学生姓名: 陈玉婷学 号: 118580046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1级专升本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清代着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一生都具有传奇色彩,他的词作广为流传,特别是悼亡词,新颖而凄婉。他原有的洒脱与豪迈都随着妻子的亡故而慢慢消逝了,最终形成了他......

    纳兰性德词的解析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

    纳兰性德教案

    教案 课堂目标:使学生了解纳兰词 课堂要求:认知词,读懂纳兰词,理解纳兰词中的情感,希望学生爱上词 准备材料:《画堂春》、《梦江南》、《浣溪沙》、《木兰花令》、《虞美人》、《......

    纳兰性德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浅析纳兰性德边塞词归隐意识[范文大全]

    浅析纳兰性德边塞词的多种意识 摘 要 纳兰性德是清朝初期重要的词人,在创作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学思想,模仿并有所创新,真性情的抒发中亦有寄托。 纳兰性德边塞......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5篇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中文系03级4班 周小多 学号:20030213 摘 要:在中国文学史上,伤悼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纳兰性德在其妻卢氏去世后,或因景生情,或睹物伤情,或记梦托月,写下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