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课讲稿]1

时间:2019-05-14 19:3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概论课讲稿]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概论课讲稿]1》。

第一篇:[体育概论课讲稿]1

体 育 理 论 课 讲 稿

第一篇

体育概论篇 第一章

体育概论

体育自产生以来,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在对健康、对和谐与美的追求中,期待自身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了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认识体育的概念和组成,探索体育的本质和功能,领悟体育的真谛,以求不断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达到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的力与美,从而对体育有着更深入的认识。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与组成

一、体育的概念

1、什么是体育: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社会文化活动。

2、体育包括的内容:

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身体锻炼三方面的内容。

3、体育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体育既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

二、体育的组成体育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方面组成。

(一)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它作为教育和体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又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是通过体育课程、课余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基本组织形式,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核心,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各项任务。

(二)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又叫竞技运动,它是在体育实践中派生出来的。那么什么是竞技体育呢?

竞技体育是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身心潜能,以夺取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而进行的科学训练和竞赛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目标就是“更高、更快、更强”; 奥林匹克的原则是“公平竞赛”、“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三)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亦称大众体育,是指以健身、娱乐、休闲、医疗和康复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它的活动内容最广、表现形式多样、适应性较强、参加人数最多的一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它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又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

体育的功能

体育的功能有:

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

“强身健体”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通过科学组合的身体锻炼给予各器官、系统以一定量和强度的刺激,促进身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趋优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一)体育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骨骼、肌肉的生长,促使身体形态与内脏器官正常发育,而且还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改善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机能状况,使人的“防卫体力”得到提高。另外,系统进行体育锻炼对发展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有十分明显的功效。

(二)体育对增进健康的作用

过去人们认为,健康就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但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新的定义,认为“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由于这种观点的提出,标志着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伤害,而是需要身体、精神都能迅速、完全地适应社会环境,亦即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方面内容。

1、身体健康是指正常的生长发育、良好的生理机能、平衡的心理、充沛的精力及承担负荷后的适应反应。实践证明,科学地锻炼身体,对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能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对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延缓有机体适应能力的降低,推迟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发生退化性变化都有明显的效果。

2、精神健康实质是指维持身体健康的一种能力。在健康诊断中,应包括由社会环境引起的心理活动因素,并把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讲究精神卫生作为判断精神健康的基础。当然,影响建立这种“基础”的因素很多,但体育锻炼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通过各种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协调人际关系,调节心理能力,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使个体在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中获得欢快、轻松活泼,最终达到精神健康的目的。

二、体育的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人们高度重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体育在学校中的教育作用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学校教育作用的主要使命是在利用身心共同参与其过程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将来担任社会角色所必备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要达到此目的,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和发展身体的教育,使他们获得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体育在社会中的教育作用

1、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2、培养社会公德,与社会保持一致性;

3、培养集体观念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体育的娱乐功能

1、调节生活节奏,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身心愉快;

2、有利于加强人际交往和享受集体聚会的乐趣;

3、挑战自我,体验创造人生价值的乐趣;

4、欣赏体育的力与美,享受运动员的高超技艺和美的艺术。

四、体育的军事功能

1、实战中的攻防技术需要;

2、训练中最大限度动员人的精神和身体能力;

3、部分竞赛项目已成为军事体育运动项目,并为军事服务。

五、体育的经济功能

1、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庞大的体育产业体系;

2、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已为体育竞赛注入了较强的生命力,通过体育直接盈

利的契机仍被人们所利用。

六、体育的政治功能

体育服从政治的需要,同时也充分利用体育对政治有所影响。

第二章

高等学校体育

第一节

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一、高校体育的目的目的——是以“育人”为宗旨,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

机体进行科学的培育,在提高其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的过程中,进德、益智、促美,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

二、高校体育的任务

(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促使学生努力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

(四)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五)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第二节

高校体育的基本途径

高等学校的体育目的和任务是不会自动实现的,它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为其提供具体途径,并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过程有以下几种基本组织形式

一、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为确保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实现提供了具体的途径。

体育课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理论课以讲解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专项竞赛规则、基本技战术等内容,并纳入作为体育课程考核内容的一部分。

实践课则是以身体练习作为基本锻炼手段,通过提供体育锻炼所需的运动场地与设施,构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专门教学过程。

二、课余体育活动

课余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环节,它为实现高校体育目的和任务提供了又一重要途径。

三、课余运动训练

是高校体育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提高学校竞技运动水平,推动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四、课余体育竞赛

不仅具有可以活跃课余生活、振奋人心、鼓励激情、发展交往等作用,而且也是检查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及运动训练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三节

高校体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的锻炼能力,培养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塑造 强健的体魄,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注:具体的内容不再展开讲解了。要求学生自己看书。

第二篇

运动与健康

第一节

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一、运动对身体形态的作用:

身体形态——是指人的有机体的外部形状和体态。它包括人的身高、体重、胸围、四肢围、体脂以及四肢与躯干长的比例以及身体姿态等等。主要通过身高、体重、胸围的指标来反映身体形态的发展水平和整体指数与比例。

(一)运动促进身高的发育;

(二)运动增加肌肉的体积与肌力

(三)运动促进身体姿态的协调与改善。

二、运动对身体机能的作用:

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工作的能力。运动锻炼可以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尤其是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一)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1、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2、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改善睡眠;

3、防止脑动脉硬化,维持大脑良好的血液供应;

4、提高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增强人体耐寒耐热的能力。

(二)运动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构和机能:

1、提高心肌利用氧的能力;

2、提高心力储备;

3、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三)促进物质代谢,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一方面运动使消化腺分泌更多,消化管道的蠕动更加强,肠胃的血液循环更加得到改善,消化酶和代谢中的酶的活性也提高;另一方面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膈肌上下移动和腹壁肌前后活动,对肠胃起了很好的按摩作用,提高消化机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是很有利的。

三、运动对身体素质的作用

(一)运动与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运动与身体素质发展和形态机能发育的一致性

第二节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运动对心理功能的促进:

1、提高唤醒水平

2、能降低应激反应

二、运动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1、体育运动中情绪体验的多样性

2、体育运动中对意志品质要求的特殊性

3、体育运动中人际交往的协作性。

三、运动对心理疾病的治疗

人们往往一提到心理疾病总认为是精神病。其实身体有点不适或者心理不适现象和心理障碍都有一些不同程度产生心理疾病,目前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忧郁症。

治疗忧郁症最好的方法是体育运动,一种方式是慢跑或者散步,另外一种方式是进行篮球或者排球、足球等体育活动,锻炼时间一般是30分钟以上,一周锻炼3次,运动量由小到大,控制好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一般不超过170次/分,活动内容应该有目的地安排,持之以恒,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第三节

运动对常见疾病的预防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究科学。科学地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代谢过程及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法国著名医生蒂索指出:“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世界上的一切药品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现代科学证明,人类保持健康和生命的三大要素是:

1、均衡的营养

2、充分的休息

3、适宜的运动

一、运动对近视眼的预防

(可以不讲)

(一)近视的概念

(二)近视的致病的原因

(三)运动预防近视的机理

(四)常见预防近视的方法

二、运动对冠心病的预防

(可以不讲)

1、冠心病的概念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

性(动脉粥样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堵塞,发生冠状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气供需之间不平衡而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包括急性、慢性和暂时性三种,它们都是由于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

2、冠心病的原因

3、运动预防冠心病的机理

4、预防冠心病,运动时应坚持的原则(1)因人而异的原则(2)持之以恒的原则(3)循序渐进的原则

(4)适宜运动负荷的原则

三、运动对神经衰弱的预防

(可以不讲)

(一)神经衰弱的概念

(二)神经衰弱的发病原因

(三)运动防止神经衰弱的机理

(四)运动防治神经衰弱的方法

四、运动对癌症的预防

(可以不讲)

(一)癌症的概念

(二)运动防治癌症的机理

(三)运动防治癌症的方法

第四节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运动损伤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

(二)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三)运动时情绪低下,或有畏难、恐惧、害羞、犹豫以及过分紧张时发生的伤害事故;

(四)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纪律松懈以及技术上的错误;

(五)运动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坦,器材安置不当或不牢固,锻炼者拥挤或多种运动项目在一起活动,容易相互冲撞致伤;

(六)空气污浊、噪音、光线暗淡、气温过高或过低,以及服装不符合要求等原因,都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伤害事故。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加强运动安全的教育,提高预防损伤的意识;

(二)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措施;

(三)合理组织安排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局部运动器官负担过重;

(四)加强保护与帮助,特别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

(一)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主要是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类。前者有挫伤、肌肉拉伤、肌腱腱鞘炎等,后者有擦伤、撕裂伤等。

撕裂伤的处理:

轻者立即消毒包扎,重者手术缝合;

肌肉拉伤的处理:

轻者立即冷敷,局部加压包扎;重者在加压包扎后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

(二)关节、韧带扭伤

(1)肩关节扭伤的处理:

轻者立即冷敷,局部加压包扎;重者在加压包扎后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2)髌骨劳损的处理:

采用针灸、中药外敷、按摩等。(3)踝关节扭伤的处理:

轻者受伤后应立即立即冷敷,用绷带固定包扎,24小时再进行热敷、局部加压包扎、按摩、理疗等;重者在加压包扎后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4)急性腰伤的处理:

一般不要立即搬动,如果疼痛较剧烈,必须用担架送医院处理。轻者也可针灸、中医外敷、按摩等处理。

(三)骨折的处理:

若有伤口出血,应同时实施止血和包扎,再用夹板固伤肢并立即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讲解游泳课注意事项及要求。

1、游泳是在水中这个特定环境下进行的体育项目,安全是游泳课的首位任务。安全教育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并加强救护知识介绍和实践。

2、每学期开始上游泳课前,必须检查学生的体检合格证,只有体检合格的学生方可入池。上课学生必须体检合格,教学前教师应认真检查体检合格证。

3、每次课均应宣布课堂要求,入池前,教师应清点人数并收齐游泳证,由教师带领依次排队入场,不得擅自入池。下课前应再次清点人数,发还学生游泳证并监督学生集体离开游泳池。

4、课堂教学组织应严密有序,未经教师允许严禁下水。对于游泳初学者,必须在教师直接监督和帮助下学习。不得单独练习,须结伴练习,互教互学,互相照顾。

5、不准跳水、潜泳和开玩笑打闹,遵守游泳池的规章制度。

6、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定区域内练习。初学游泳者不得到深水区游泳。

7、不得饮酒、空腹游泳,女生在月经期间,也不宜游泳。如患疾病,应向教师说明。

8、上课期间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报告,请假后主动销假。游泳过程中感觉身体不适,应迅速离池上岸并报告教师。

9、考试中除考试者,其他同学不得下水,考完的同学应迅速离开游泳池。

10、下水前应认真作好准备活动和陆上辅助练习。

11、换游泳衣裤后沐浴、经足部消毒池后进入游泳池岸

12、进入泳池岸各班统一集中衣物,贵重物品勿带

第二篇: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体育学概论(讲稿)

绪论

学校体育学含义

学校体育学的含义即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学校体育规律的学科。

学校体育学学科性质

第一,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中运用身体活动进行教育的现象的学科。第二,学校体育学是教育科学和体育科学的综合学科。

第三,学校体育学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科学。它既是研究学校体育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它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也是研究利用和遵循学校体育规律,解决学校体育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第四,学校体育学是体育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校体育学基本内容

学校体育学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

第二,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三,学校体育课程的理论与方法。第四,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第五,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第六,学校体育竞赛组织的理论和方法。第七,学校体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学校体育学基本结构

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结构是:

第一,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第二,学校体育的基本实践活动。第三,学校体育学的结构图。学校体育学发展简述

49年之前,我国已出现近代体育的专业教育,一些早期主要受欧美影响的体育理论学者,开创了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

49年以后,我国的体育理论受前苏联体育基本理论的影响较深。

80年代以前的学校体育理论是包含在体育基本理论之中的,并未形成独特的学校体育理论学科。

80年代初,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些体育基本理论工作者,将学校体育理论从体育基本理论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发展创立了学校体育学,构成了学校体育理论的基本体系。之后,各类不同的体育工作者不断地丰富和改进学校体育理论,但是仍缺乏新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的创新。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意义

第一,增强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第二,培养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

第三,养成对学校体育问题的反思能力。

如何学好学校体育学?

第一,学习前人留下的学校体育的知识和理论。第二,理解我国现有的学校体育的实践和理论。

第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解决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理论篇

学校体育的概述 学校体育含义

学校体育是以学校为基本领域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形式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

学校体育含义包含的层次:

第一,学校体育是体育活动与教育活动的结合。第二,学校体育的基本活动领域是学校。第三,学校体育是通过人类的身体运动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

学校体育内含的局限与扩展的问题。

学校体育及其相关概念

学校体育与体育(狭义)

学校体育与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学校体育基本特点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活动形式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教育和体育的基本特点也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特点。

相比于学校的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体育的独特特点是: 第一,教育目的、目标的综合性。第二,教育内容的身体运动性。第三,教育方法的活动性。第四,教育评价的多样性。第五,教育环境的室外空间性。第六,学校体育是教育基础。

学校体育分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分类的标准不同,可以把学校体育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划分为:

第一,幼儿期的学校体育。第二,儿童期的学校体育。第三,少年期的学校体育。第四,青年期的学校体育。

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可划分为:

第一,学前期的学校体育。第二,小学期的学校体育。第三,初中期的学校体育。第四,高中期的学校体育。第五,大学期的学校体育。

其它划分方法

有人根据学校的特性来研究学校体育: 第一,城区学校的学校体育。第二,农村学校的学校体育。第三,民办学校的学校体育。第四,国际学校的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要素和结构

学校体育系统的要素

第一,学校体育的教师和学生。第二,学校体育的目的目标和制度。第三,学校体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第四,学校体育的评价。第五,学校体育的环境。

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

学校体育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即学校体育的结构是: 如图:

学校体育的本质 学校体育本质含义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

学校体育的本质是指学校体育本身固有的,决定学校体育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

探讨学校体育本质意义

第一,有利于正确的学校体育思想确立。第二,有利于制定全面的学校体育目标。

第三,有利于建立和执行我国长远的学校体育计划。第四,有利于培养每个体育教师正确的学校体育观。

学校体育的本质

学校体育的本质是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而不是其他任何实践活动。我们对学校体育本质认识的讨论。

学校体育本质的错误认识和实践

学校体育的竞技运动观

学校体育的单纯体质观

学校体育的侠义运动兴趣观

学校体育的商业化观

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的教育和体育

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 学校体育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内涵。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终身教育的特点。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终身体育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思想的体育教育活动。终身体育应成为了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贯彻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立足常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

第二,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合理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体系。第三,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

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表现:

第一,应试的学校体育是精英学校体育。第二,应试的学校体育是单一的学校体育。第三,应试的学校体育是注重达标的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第二,树立全面的质量观。第三,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 第四,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的内涵和特点

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运动训练和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平性、功利性、不确定性和娱乐性。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是:

第一,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第二,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提高。

学校体育如何发挥竞技体育的作用

第一,合理提倡竞技体育的理念。第二,有效运用竞技体育的内容。第三,改善竞技体育的方法、手段。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的内涵和特点

社会体育是以对象为人民大众的体育运动,其目的和任务是娱乐身心,健康健美,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社会体育的特点:广泛性、业余性、娱乐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松散性。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第一,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

第二,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社会体育的发展应相辅相成。

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体育

第一,学校体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体育中发挥中坚力量。

第二,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第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结合。

学校体育的发展 学校体育发展概述

学校体育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指学校体育从诞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历史过程。

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教育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第二,学校体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体育发展历史相互联系。第三,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国外学校体育发展

古希腊的学校体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中已有体育。可以说,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同时的。在公元前八世纪欧洲的古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古希腊的教育,也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中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在古希腊的各个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又是其代表。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学校体育具有典型的军事特点。

而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学校体育却在内容和方法上更丰富、充实、灵活,注重学校体育中的人文色彩,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古罗马和中世纪的学校体育

古罗马时期,前期继承了古希腊的学校体育思想,提出了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的良好学校体育思想;而后期由于社会崇尚演说雄辩才能,学校体育受到了完全的排斥和否定。中世纪时期,整个社会在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之下,推行禁欲主义,宣扬“肉体是灵魂的监狱”,体育几乎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

学校体育只在“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中闪现。欧洲中世纪时期出现的“骑士教育”已不存在古希腊教育的基本思想,只有宗教的狂热和对领主的献媚。快乐之家的学校体育为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的“快乐之家”,开始提倡人文主义和全面发展的学校体育。

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获得了重生。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宗教改革者(新教),提出了文化知识和身体教育并重的主张;并开办新学校进行实践。

而耶稣会派(旧教)为夺回教育的独占权,赢得民众,也在教会中进行办学活动,“重视体育的实施”,学校体育出现了复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继承发扬了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者、及耶稣会派在教育、体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就,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基础,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欧洲的英国工业革命,法国民主大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这一时期近代的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更加充分地肯定了体育在教育中的价值,推动了近代学校体育的繁荣和发展。

例如:英国资本主义教育家洛克。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英国思想家斯宾塞。等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18世纪末期,在近代体育理论体系渐渐形成的基础上,学校体育实践首先从德国的学校中开始实施;19世纪初学校体育逐步在欧美一些国家普及,学校体育体制开始确立。德国博爱主义教育家巴泽多,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

德国体育教育家古茨穆茨,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德国体操之父”。

瑞典体操的代表人物林氏,发展了体操的科学性和教育性。以及他的儿子哈慕尔·林,发展了教育体操,奠定了瑞典学校体育基础。

德国的施皮斯也是德国体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被称为“学校体育之父”。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各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学校体育进一步受到重视,其中以美国的“新体育学说”和奥地利高尔霍菲尔的学校体育改革影响最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资本主义学校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苏联社会主义的学校体育也迅速发展起来。这时,学校体育发展的另一标志是各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的建立。以及各国建立的体育学校,专门培养体育的师资力量。

国外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有了一个长时间的稳定发展,特别是战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现代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特点是: 第一,强调学校体育的多功能性。第二,学校体育的发展模式更多。第三,学校体育内容更加丰富。

第四,学校体育形式和方法更加多样化。第五,广泛推行体质测试制度。

第六,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发展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其中就包含学校体育的内容。

但是,从西汉到清末的两千年的我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思潮,也出现了异化,“重文轻武”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流思想,所以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应有的地位。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教育和学校体育制度开始转入我国。

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迷惑,继而兴起的是维新运动,开始强调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1903年的《奏定学党章程》,设立了体操科。

“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进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思想也空前活跃。民国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

1922年《壬戌学制》,可以说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里程碑

教育家蔡元培的“完全人格教育”包含的学校体育观及影响

国民政府教育部5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学校体育开展得十分活跃

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初创阶段(1949--1957)

国家领导人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学校体育机构的设置。《劳卫制》的广泛实施。

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1958年大跃进,极“左”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干扰和破坏。随着60年代国民经济的恢复,学校体育也在逐渐的恢复。

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十年**,我国的学校体育可以说基本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至今)

1977年以后学校体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有以下特点:

第一,加强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

第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受到重视,学术气氛活跃。第三,学校体育改革逐渐深入。第四,学校体育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第五,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第六,学校体育场馆设备有所发展。第七,港澳地区学校体育进一步发展。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概述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含义

思想,一般也称“观念”,其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思想也是关系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方法的重要体现。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学校体育思想是指学校体育作为社会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是指学校体育思想的变化历程。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特点

第一,学校体育思想的产生和变化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思想观念为发展基础。

第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过程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和体育思想流派发展过程的影响。第三,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也具有其独特性。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第一,清末到新中国的“文革”期间,我国的学校体育思想在移植和借鉴的道路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第二,期间也提出了一定的学校体育思想,例如1937年前后提出的“国粹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第三,新中国成立的1957-1965年期间,我国学校体育界曾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将前苏联学校体育模式中国化的过程。

第四,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第五,其中“体质教育”学校体育思想的提出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第六,随后的“三维体育观”、“人文体育观”、“技术教育观”即“三基教育观”、“快乐体育观”、“全面教育观”、“终身体育观”、“合作教育观”等是学校体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阶段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启蒙于清末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我国封建传统学校体育思想冲击最大的一次运动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阶段 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进入及其影响

我国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进入受日本的影响。

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精神在我国的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立论基础。

第二,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第三,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

我国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进入受欧美影响。自然主义的学校体育思想在我国的影响几起几落。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强调体育与人的教育目的; 第二,强调体育融于生活;

第三,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我国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前苏联引进的。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影响至今。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强调学校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性; 第二,强调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统一性; 第三,强调学校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 第四,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技巧的传授。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为主线

第一,注重终身体育。第二,注重休闲体育。第三,注重体育的多样性。

第四,注重学校体育的学生主体性

应注重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第一,应注重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第二,应注重学校体育的人文价值。学校体育的功能 学校体育功能概述

学校体育功能的含义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作为社会和学校的一个子系统,对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学校体育功能的特点

第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本质是其教育的功能和体育功能的结合。第二,学校体育对个体的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

第三,学校体育对学校的功能和社会的功能是它的派生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分类

按学校体育功能的基本功能可分为: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学校体育的体育功能

按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学校体育对个人的功能、学校体育对学校的功能、学校体育对社会的功能

按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学校体育的正向功能、学校体育的负向功能

按学校体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可分为:学校体育的显性功能、学校体育的隐性功能

综合分类

学校体育个体功能

健身功能

健心功能

健美功能

学校体育学校功能

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对内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

对外它有利于宣传和扩大学校声誉

学校体育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学校体育功能实现

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

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是发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经历的基本过程: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选择)——功能取向——(转化)——功能行动——(产生)——功能结果。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大体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学校体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学校体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学校体育功能结果的产生

学校体育功能的释放

学校体育功能的释放不同于发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之中的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它是发生在社会系统之中,是通过学校体育功能的结果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而实现的。

学校体育功能的释放受到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学校体育产品(包括:学校体育培养的人和学校体育创造的文化产品)自身的影响。学校体育功能释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学校体育培养的人才在社会的影响。第二,学校体育创造的文化价值在社会的影响。

学校体育的原则(略)学校体育原则概述

学校体育活动基本原则

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论 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的含义

体育教师是履行体育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体育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建设者的使命。

体育教师的特点

学校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相比的特点是:

第一,体育教师的工作广泛性。第二,校内外体育工作的多样性。第三,对学生影响的全面性。第四,室外体育工作的艰苦性。体育教师的类型

按不同学制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

幼儿园体育教师 小学体育教师 中学体育教师 大学体育教师

按不同成才特征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

以教学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以训练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以科研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复合型体育教师

其他划分

体育教师的地位 体育教师地位的含义

体育教师的地位是指体育教师职业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等方面与其它职业相比所处的位置。

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体育教师对人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密切相关。

体育教师的地位包括体育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等。

体育教师地位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确立了体育教师的地位。体育教师的地位随着体育课程地位的发展而发展。当代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师的地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体育教师的素养和职责 体育教师素养和职责的含义

体育教师的素养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修养。

体育教师的职责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完成的学校体育基本工作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

第一,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第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第四,全面的教育体育专业工作能力。第五,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

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

第一,贯彻各项教育、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第二,制定好各种体育、教育、教学文件。第三,优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

第四,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第五,组织、指导好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第六,全面开展课余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

第七,组织学校体育节的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第八,从事学校体育的科研工作。

第九,配合开展学生体质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

第十,做好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搞好学校体育宣传与器材设施维护。第十一,参与社会体育工作。现代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现代体育教师的角色也发生着转变,主要的表现有: 第一,从被动型向主动型的转变 第二,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 第三,从控制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第四,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体育教师的专业化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将一个准体育教师培养成为学者型和专家型体育教师的过程。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容

专业思想的培养

专业知识的结构完善

专业技能的提高

良好的人格结构和身体素质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体育师范教育

专业入职教育

专业发展培训

体育教师资格证制度(略)

学生(略)

学生的含义

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和特点

学校业余运动员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略)

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含义和类型

良好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特点和促进策略

学校体育的目的论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概述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内含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所培养的人,以及其工作和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意义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是:

第一,它是对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和活动基本性质的规定。第二,它是对学校体育培养对象性质的基本规定。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特点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与学校其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第一,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全面性 第二,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整体性 第三,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多样性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的分类 各级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

国家的学校体育基本目的 地方的学校体育的目标 学校的学校体育的目标

各层次学校的学校体育的目标

学前期学校体育的目标 小学学校体育的目标 中学学校体育的目标 大学学校体育的目标

各类学校体育工作和活动的目标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目标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目标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目标 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制定

制定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教育和体育的基本目的和功能

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

制定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制定,由各级各类相应的教育和体育机构负责。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制定的程序和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

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的

传授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兴趣,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形成,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国学校体育的具体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的习惯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才能,为国家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基本要求 认真理解和贯彻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整体观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坚持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性

学校体育的制度论 学校体育制度概述

学校体育制度的涵义

学校体育制度是指管理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和活动的基本组织体系和相关的法规条例。

学校体育制度的特点

学校体育制度与其它学校教育制度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第一,客观性 第二,强制性 第三,历史性 第四,取向性

学校体育制度的分类

按学校体育制度颁布的级别划分

国家的学校体育制度 地方的学校体育制度 学校的学校体育制度

按学校体育制度的具体内容划分

学校体育的基本制度 学校体育教学的制度 学校体育课程的制度 学校课余体育的制度 学校竞技体育的制度 学校体育竞赛的制度 学校体育制度制定

制定学校体育制度的依据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教育与体育的基本体制

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

制定学校体育制度的过程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制度的制定,由各级各类相应的教育和体育管理机构负责。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制度的制定程序和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我国的学校体育制度介绍

我国的学校体育基本管理体系

我国的学校体育的基本制度介绍 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阳光体育制度

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和教学制度

《体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

我国的课余体育锻炼制度

《劳卫制》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我国的学校竞技运动和竞赛制度

学校体育竞赛制度 体育教练员的等级制度 运动员的等级制度 体育传统学校的规定 我国学校体育的其它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教师人员配备制度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制度

贯彻我国学校体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的内容论 学校体育内容概述

学校体育内容的含义

学校体育内容是指在学校体育工作和活动过程中,为了服务于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达成,而运用的各类素材及信息。

学校体育内容的特点

学校体育的内容与学校其它教育的内容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第一,健身性 第二,活动性 第三,娱乐性 第四,多样性

学校体育内容的分类

按学校体育内容的基本性质划分

体育与健康的知识 体育与健康的练习活动 按学校体育内容的身体运动特点划分

竞技性体育 表演性体育 健身性体育 拓展极限性体育 医疗康复性体育

按学校体育内容的运动来源划分

西方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按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划分

健康教育 身体教育 运动教育 体质教育 生命教育

学校体育基本内容

各类体育与健康知识

各类军事身体练习活动

各类游戏活动

各类舞蹈活动

各类有组织的体育运动项目活动

学校体育的方法论 学校体育方法概述

学校体育方法的含义

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学校体育方法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而采用的基本途径和手段的总合。

学校体育方法的特点

它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身体练习性 第二,有组织性 第三,多样性 第四,参与性

学校体育方法的分类

按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对学校体育方法分类

可分为传授体育知识的方法、培养运动机能的方法、增强体质的方法、培养运动兴趣的方法、培养道德思想品质的方法等。按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对学校体育方法分类

可分为个人体育锻炼的方法、集体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按学校体育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对学校体育方法进行分类

可分为提高学生速度能力的方法、提高学生耐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敏的方法、提高学生力量的方法、提高学生平衡力的方法等。

学校体育的基本途径和手段

体育课堂教学

早操

课间操

课后个人和班级的课余体育锻炼

课余运动训练

学校体育竞赛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个人的学校体育的教学与训练

集体的学校体育的教学与训练

学生自我组织的体育社团活动

学校体育的评价论 学校体育评价概述

学校体育评价的含义

学校体育评价是指在一定学校体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学校体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学校体育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学校体育评价的特点

学校体育评价的分类

学校体育评价内容

学校体育的总体评价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

学校课余体育评价

学校体育竞赛的评价

学校体育评价的方法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管理者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

学校体育的环境论 学校体育环境概述

学校体育环境的含义

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围绕着学校体育的对象学生,并对学生的体育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事物。

学校体育环境的特点

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环境的设计和实施

实践篇

学校体育课程(略)学校体育教学(略)学校课余体育 学校课余体育概论

课余体育的涵义

课余体育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取个人或集体的形式,通过身体锻炼、运动训练、体育节和运动竞赛的活动,使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发展的活动。

课余体育涵义的层次:

课余体育的意义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的群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和习惯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有利于培养和发现体育骨干和竞技运动人才

有利于体育教师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多样

课余体育的特点

组织参加与自愿参加相结合 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空间领域的广阔性 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课余体育的地位

课余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 课余体育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课余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早操 课间操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 校外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社团活动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 学校体育文化节

学校课余体育锻炼

早操 早操的作用

早操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早操的基本要求

课间操 课间操的作用

课间操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课间操的基本要求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

校外、野外体育活动 校外、野外活动的作用 校外、野外活动的特点和价值 校外、野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校外野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俱乐部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含义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作用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模式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运作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概述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涵义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意义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原则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组织方法 课余运动训练的选材 课余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 课余运动训练的内容 课余运动训练的方法 课余运动训练的评价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

学校运动竞赛概述

学校运动竞赛的策划

学校运动竞赛的实施

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学校体育文化概述

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学校学生体质测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概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组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运用

学校体育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概述

学校体育管理的涵义

学校体育管理的意义

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

学校体育管理是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

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是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各项法规。

学校体育管理原则

学校体育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的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和职能 各级政府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

各级政府学校体育主要管理机构的职能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

省级教育厅(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市级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县级教育体育局基教股(体育股、科)

各学校内部学校体育管理的机构和职能 学校内部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

学校内部体育管理机构的职能

主管校长

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 体育教研室 体育教师

年级主任、班主任、文化课教师、教辅人员

学校体育管理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宏观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宏观内容主要是指学校外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内容。

政府对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微观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微观内容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内容。

学校体育的基本管理内容

体育教学管理 体育课程管理 课余体育管理

学校体育人、财、物、时的管理内容

体育教研室与体育教师的管理 体育经费的管理

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管理 体育科研与情报的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的概述

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政策法规管理法 行政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 评估与奖惩法

研究篇(略)

学校体育研究概述

学校体育研究方法

学校体育研究热点

章节的结构: 【内容提要】

【学习目标】

【关键词】

【专栏1-1】

【图表1-1】

【图片1-1】

【案例1-1】

【主要结论】

【学术热点】

【思考题】

【课外阅读】

最后部分的结构: 【术语】

【参考资料】

几个需要做的工作:

1、查找关于体育的名言。

2、查找关于体育的照片。

3、查找关于学校体育的网上资料。(政府机构、协会、网站、期刊等)

4、学校体育学教材的收集。

5、学校体育管理文件的收集。

6、学校体育案例的收集。

7、归纳每一章节的重要研究文献。

8、归纳每一章节的主要问题。

9、归纳每一章节的思考作业、操作作业。

第三篇:《概论》课第二讲讲稿

第二讲: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讲稿)

一、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享年83岁,湖南湘潭韶山冲人,字润芝,乳名石三伢子。母文七妹,父毛顺生。生日:1893年12月26日,生肖:蛇,身高:186厘米,逝世时间:1976年9月9日。

自我评价:“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最早的志愿:当老师;最爱吃的食物:辣椒、红烧肉、武昌鱼

最喜欢的室内活动:读书、看京剧;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游泳、爬山

1、生平简介

(1)初出茅庐

2岁开始寄养在外婆家(韶山市大坪乡大坪村唐家坨)◆资料链接:小时候受舅舅的影响较大,毛泽东的舅舅文玉钦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文才不俗,附近农户家的婚丧喜庆、撰联写对,少不了他。他还在家里开了个启蒙馆,附近有10多个学生在这里启蒙。在这启蒙馆还发生过毛泽东抢板凳的故事。毛泽东3岁时,就喜欢认字,一字连认三遍,他就记住了。一天,舅舅开的启蒙馆开学了。他听到蒙馆里读书声,甩掉手里的小木锤直往教室里跑,他大舅母追都没有追上,他跑进教室,就去抢与一个比他高出一大截的学生的板凳。这学生只得向先生告状:‚先生的外甥坐了我的板凳。‛他舅母追到这里,双手去抱外甥,见外甥毛泽东双手抱着凳子不肯,大舅父去抢,差点把舅父的眼镜打掉。文玉钦见毛泽东小小年纪就想要读书,只得另找一条板凳放了一个简易桌子,让其旁听。从此,毛泽东成了启蒙馆里的旁听生,并养成了好学、好问、勤写、勤练的习惯。

1902年 回韶山冲读小学 1908年与罗一姑成婚(父母指定的婚姻)1910年在县立高小读书

1914年(21岁)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资料链接:毛泽东年仅十几岁,告别父母,离家上学,年纪虽小,壮志满怀。改写的《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到学校之后,教他们国学的教员想要考考他们这批学生,看看他们的底子如何,就以‚咏蛙‛为题命他们作诗一首,毛泽东便意气风发地写出了‚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首诗使该校校长和国文教员十分高兴,连连惊呼:‚我们学校。录取了一名旷世之才!‛

1918年毕业后并于同年8月到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 1919年回湖南创办《湘江评论》

◆资料链接: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湘江评论》 1920年筹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2)展露锋芒

1921年7月(23-31日)参加共产党一大

◆资料链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 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而后,又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逮捕。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1923年6月参加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长 1924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宣传部长 1926年任中共农委书记

1927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以特派员身份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资料链接:《展现军事才能》1928年1月,毛泽东率部攻克遂川县城,并在遂川县城召开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诀‛。朱、毛会师井冈山,经过游击战争的实践,使‚十二字诀‛发展成‚十六字诀‛。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在瑞金起草了《前委致中央的信》,信中说:‚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广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踪,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很大的群众。’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三年以来,都是用的这种战术。‛

1930年任红一军团政委和前委书记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1931年受排斥到地方工作 1933年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4年参加长征(3)指点江山

1935年遵义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管军事 1936年担任中央军委主席

1943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9年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全国政协主席

◆资料链接:1950年3月的一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者乃海峡彼岸他的政敌毛泽东。毛泽东此书写于1936年12月。蒋介石这时怎么会研读起毛泽东14年前的旧著呢?毛泽东此书写的就是如何打败 蒋介石的战略问题。当年,蒋介石也曾翻阅过这本书。但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如今,他是败军之将,正在作沉痛的反思。读毛泽东此书,使他 感慨万千。这时他才明白,毛泽东确是一位熟知战争规律的战略家

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53-1956年进行一化三改 1957年发动反右斗争

1958年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发动对彭德怀的批判 1963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4年进行四清、三反、五反运动

1966-1976年发动并领导文化大革命运动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去世

2、毛泽东的功绩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的功绩:

第一,找到了一条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第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先河。

第三,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四,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

第五,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毛泽东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资料链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1、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左‛的观点。

2、组织上重用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3、思想上对形势的分析和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的偏差。

4、工作作风上有个人专断的倾向,损害了党的民主集中制。

3、对毛泽东的评价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又是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书法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它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资料链接: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法国总统德斯坦

毛泽东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不再升起。如果仅仅是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他的划时代的功绩,那将有损于对这位非凡人物的纪念。——巴基斯坦总理:布托

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毛泽东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

——美国总统福特

毛泽东通过他一生的伟大教导,不仅给中国人民而且给全世界留下了十分重要的遗产。——墨西哥前总统埃米略〃希尔

◆资料链接:朝鲜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仰天长叹,对儿子蒋经国及毛人凤等军事将领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毛泽东的对手,盟国美国说我蒋介石不行,可是他们又怎样呢,我看他们西方国家也是一群蠢猪。他们与中共毛泽东比,从哪方面都无法相比!16个国家最精良的军队,30多个国家后勤补给,加在一起40多个国家的陆海空立体军事打击,竟然被毛泽东打的如此狼狈,耻辱啊!看来,反攻大陆实现三民主义的理想很难实现了!不过,毛泽东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啊,更是一名奇才。中共有多少能者,我都不放在眼里,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是我的对手,包括诸侯军阀们!唯有毛泽东把我挤到这几个小岛上了。盟国也不是毛泽东的对手,毛泽东打仗是艺术!各方面的领导都是艺术!蒋介石突然把声音提高了八度,是高超的艺术!’他接着又说:‘我们要研究毛泽东!要学习毛泽东!’这就是与毛泽东斗争了几十年的蒋介石对毛泽东的最后评价。‛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毛泽东思想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近代中国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大任务,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需要,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成为世界东方各种矛盾的焦点,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的先进分子透过战争和战争带来的严重危机,看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实质,从而失去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信心和追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启示,中国的革命开始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促进下,中国人民开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追寻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级基础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1)萌芽时期1921-1927 基本上分清了中国革命中的敌、我、友问题;基本上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认清了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正确分析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等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这期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2)初步形成时期1927-1935 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标志。

这期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文章。(3)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1935-1945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了大量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了成熟。

这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文章。(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1945-1956 解放战争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在军事原则、战略策略和政策、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等方面,均有新的重大发展

这期间毛泽东发表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不要四面出击》、《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章。(5)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时期1957-1976年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中,在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毛泽东都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但毛泽东晚年也有失误,毛泽东思想在历史的暂时倒退中经受严峻考验。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阶级形势和政治状况,在实践上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地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导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资料链接:“如果同志们要为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为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毛泽东

自七大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后,在中共党内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最早讲到这个问题的,恰恰是毛泽东本人。在1948年(11月),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打电报向毛泽东请示,要把‚毛泽东思想‛改成‚毛泽东主义‛,并提出在教员和学员中,‚主要的要学毛泽东主义‛。毛泽东给吴回电说:‚那样说法是很不适当的。现在没有什么毛泽东主义,因此不能说毛泽东主义,不是什么‘主要的要学毛泽东主义’,而是必须号召学生们学习马恩列斯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经验。这里所说的‘中国革命经验’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也在内)根据马恩列斯理论所写的某些小册子及党中央各项规定路线和政策的文件在内。‛ ◆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确立的过程:

1941年3月,延安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

1943年7月,王稼祥发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明确提出并且多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

1945年4月党的七大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8年-1955年有人主张把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毛泽东反对。

1956年党的八大毛泽东又亲自动手把党章中讲的‚毛泽东思想‛删去了。60年代初中苏两党论战 才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

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包含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 指导我们的行动。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3)毛泽东思想也是指导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进行革命的思想武器。

(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它也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因此毛泽东思想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

◆资料链接:蒋介石用毛选‚改造‛国民党

蒋介石还经常与蒋经国探讨这样一个问题: 共产党究竟怎样治党?蒋经国毕竟长期留苏当过联共布党员,他向蒋介石建议:‚不妨认真研究共产党延安整风的文件,特别是毛泽东的一些著作。蒋介石通过公开或秘密的手段,搞到一批中共的整风文件和毛泽东的著作。蒋介石愈是认真研讨毛泽东的一些著作,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整风文献后,对他的老对手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毫不掩饰地表示欣赏。他认为,共产党的科学方法及组织性、纪律性与精神道德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慢慢教育培养的。他也希望他的部下仿造这一 运动。所以国民党在‚改造‛之时,其内容乃至有关文件所用的术语,都会使人想到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使国民党的组织状况和工作作风都较大陆时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也确实提高了国民党的执政能力后 来台湾有人戏称:六十年代大陆方面广泛评选‚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居然不评蒋介石实在有失公平。

第四篇:艺术概论Ⅰ讲稿

艺术概论讲稿

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一、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艺术创造的目的是要满足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

二、艺术创造也在改变着自然界物质存在,并且建构着自己的物质存在形式,所以它也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

情感特征 •二

个性特征

•三

审美特征 •四

形象特征

课后思考题

•1.你对艺术的理解?

•2.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3.艺术形态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二节

艺术形态的划分

一. 物化结构与艺术形态

•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1)

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它的物化结构形式,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并在一定时间过程中去召唤欣赏者的审美期待和审美体验。这类艺术的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时间程序里,动态性地实现的。这类艺术与时间结缘,只有在时间里程序性地展开,才得以显示它的生命力和魅力,故此称为“时间艺术”。

•(2)空间艺术:包括美术各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并列式地展开艺术形象。一般占有二维,三维或多维立体空间。艺术形象都是在一个特定空间静态性实现的。由于这种特性,这种艺术与空间结缘才得以显示它的生命力和魅力,故此给以美学上的定性,称为“空间艺术”。

•(3)时空艺术:首推舞蹈。既有时间艺术的特点、又有空间艺术的特点,即它的艺术形象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而且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鲜明具体的视觉形象。这种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物化结构形式的艺术,称之为“时空艺术 ”。

二、符号体系与艺术形态

• 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

•1. 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等 •2. 非造型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等

•3. 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包括戏剧表演、文学音乐等。

三、其它划分方法

1、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划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想象艺术。

视觉艺术:美术、舞蹈 •

听觉艺术:音乐 •

想象艺术:文学 2. 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划分: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动态艺术:舞蹈、文学和音乐 •静态艺术:美术各门类

四、各门类艺术的基本形态特征

•A.音乐的特征:以旋律、节奏和音响为要素,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音乐具有召唤心灵的感染力,最富于表现情感,但音乐传达的艺术形象较抽象,不鲜明具体,叙事性较差。

•B.绘画的特征:是以点、线、面、体以及色彩、空间、虚实等为要素,在二度空间中创造艺术形象,表现画家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它是以静态方式展示形象,因此绘画具有十分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但绘画形象的瞬间性决定了它不善于叙事,也不善于表述心理活动。

•C.舞蹈的特征:是人用自己的身体按照一定的节奏所进行的连续的运动,它以姿势、结构、动作为三要素,舞蹈艺术的特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去表现某种观念和情感的冲动,因此它是最富于人的情感的艺术,但它不善于叙事。

•D文学的特征:是以文字符号为要素,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它能将最复杂的事物、人物独特的性格和心理状态详尽的描述,因而最擅长表达情感和叙事,但是文字语言所描述的艺术形象比较抽象,不鲜明。

•E.综合艺术之王—电影的特征:是以蒙太奇的镜头组合完成完整的电影场景,以表现创作者构思的一门艺术。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擅长表现情感、叙事、刻画人物性格,而又具有鲜明的形象。它集视觉、听觉、想象的艺术效果于一身,发挥了所有原艺术的优点,又弥补了所有艺术的弱点或局限,因此称之为“综合艺术之王”。

•*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为构成、装配的意思,用于电影,是指镜头的组接和剪辑。常用的手法有:平行、对比、象征、复现等。F.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实用、坚固、令人愉快(美观)是最佳建筑的三要素。G.雕塑

•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展示出来的,并且有一定的重量;它不仅诉诸视觉,而且是可以触摸的。“雕塑”这一称谓,是由于它的基本技术包括雕和塑两种方式。

•H.工艺美术 •I.摄影艺术 •J.书法艺术 •K.前卫艺术 •1.大地艺术 •2.公共艺术 •3.行为艺术 •4.波普艺术 •5.装置艺术

•6.欧普艺术:又称光效应艺术、视幻艺术 •7.偶发艺术

•8.概念艺术:又称观念艺术 第三节 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

一、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二、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乃至世界折射外在世界

三、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 第二章 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一.原始艺术

衡量艺术的标准

尽管理论界在艺术定义上存在种种差异,但在 两个基本点上却有着共同的认识,就是:首先,承认艺术是人的创造物而非自然存在物;其次,艺术这种创造的主要价值是供人们观赏,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其它实际功利性的用途。二.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艺术的发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

•(1)生理上: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艺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

•(2)心理上:劳动实践导致了主体意识及各种精神观念的诞生,使艺术的发生成为可能。

人类最早的美感是在工具的加工制作活动中萌芽的。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正是美感产生的基本条件。在工具制造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形式的规律和产生了审美的形式感。

•2劳动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还因为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是和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三.促使艺术发生的其它因素

•1.摹仿说—是古希腊学者中流行的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是最早的艺术发生学说。

摹仿说的缺点:一 “摹仿的冲动”为什么必然导致艺术创作而不是其它活动;二 未能说明摹仿的本能从何而来;三 忽略了艺术中的表现性因素。

•2.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说是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康德、席勒和斯宾塞。

缺点是: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其次,游戏说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劳动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弊病。

•3.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这曾是西方有关艺术起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有泰勒、弗雷泽等。

缺点是:这种论点实质上就是用实用论解释艺术的发生,在巫术背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生产劳动的需要。此外,也没有能证明巫术观念是人类最早发生的意识形态。

•4.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持此观点的有雪莱、托尔斯泰、科林伍德、苏珊.朗格等。他们具体的观点虽不尽一致,但都认为表现情感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因而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缺点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何以证明艺术的产生是必然的。

•5.潜意识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把艺术看作是个人潜意识的象征表现,而潜意识的真正内容则是被压抑的性欲,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是摆脱苦闷的一种手段。

•缺点是:性欲作为人类种的繁衍的生理基础,对艺术的发生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其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夸大。单元思考题

•1.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劳动?

•2.西方单因论有哪些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其主张和局限性是什么?

第二节

艺术的发展

•一. 艺术随时代而嬗变

艺术从人类审美萌芽后就进入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

•艺术是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在具体物质材料上的体现。

•首先,不同时代的政治、哲学、伦理、宗教观念会对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产生影响,而会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时代的烙印;

•其次,不同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提供给艺术家创作的物质材料的不同,艺术的面貌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 艺术发展的继承和革新 •1.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1)艺术形式的继承

•(2)艺术内容方面的继承

•(3)民族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上的继承 •(4)经验技巧的继承 •(5)物质材料的继承 •2.艺术继承中的革新创造

艺术在继承中发展,不是对遗产简单机械的照搬。艺术的合理继承是以艺术的发展为目的的,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和阶级、任何艺术家对待遗产的继承,都是有条件的、有选择的,是吸取其有用成分,加以革新和创造。课后复习题

•1.为什么艺术会随时代嬗变?

•2.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用

•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 •1.艺术与经济

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对艺术的发展会起推动作用,但在个别特殊情况下,艺术的发展与阶级性的经济条件关系不大。

•2. 艺术与政治

政治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国家政权及其制定颁布的法律制度;一是指人们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艺术在这两方面都与政治发生联系。(1)从国家政权来说,它必然要对文化进行某种形式的管理,制定出某些成文或非成文的文化政策,用以规范社会文化活动。(2)从艺术家方面来说,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内容从来就是艺术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艺术家总是以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3.艺术与哲学

•(1)哲学对艺术家个体的影响。艺术家的哲学观点不能不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来,使某些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每种艺术思潮、每一创作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点相联系,哲学便成为这些流派观察生活的基本指导原则或观点。

•4.艺术与宗教

•(1)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艺术与宗教在原始艺术中就紧紧联系在一起,普遍的宗教活动成为推动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宗教又极大地禁锢和限制了艺术的自由发展。•5.艺术与道德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因为艺术以人与人的生活作为自己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其中就包括人的道德面貌,而当描写和表现人的道德面貌时,艺术家又不免要作出自己的道德评价。其次,社会对一件艺术品的评价中,不可避免地使用道德的标准,那些明显触犯了社会道德准则的艺术作品往往会引起社会激烈的批评乃至干预。

•6.艺术与科学

•(1)两者间的区别:

•A. 在反映对象上:科学以自然和社会为对象,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而艺术的对象是以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为对象。

•B.目的上:科学以认识为目的,以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为目的;艺术不仅以认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还要评价生活和表现情感。

•C.思维方式上:科学主要运用逻辑推理,是理智的活动;艺术则主要运用想象力,用形象思维,是带有浓厚的主观情感的创造性活动。

•(2)科学对艺术的影响

•A.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为艺术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

•B. 新技术手段的普及也导致某些传统艺术形式的衰落;

•C.科学领域内的某些重大发现对人类的美学观念发生渗透和影响

7.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关系

(1)所有的艺术都遵循美学的基本规律,同时都具有艺术的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共性特征。(2)不同种类的艺术之间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某些共同特征。(3)不同种类艺术之间还能以各种方式将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常见的创造新品种或新表现方式的途径:(1)以我为主,吸纳他长(2)彼此辉映,相得益彰(3)多种元素,融合为一

二、艺术的社会功用

1、审美功用——

•(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到产物,艺术从产生以来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愈来愈强烈的审美需要。因此审美就构成了艺术最基本的或最主要的社会功用。

•(2)审美,即是对美的欣赏,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方式。

•(3)艺术在给人们提供欣赏的同时,提高人,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个性,即“美育”或称“审美教育”。

•(4)审美教育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实现的,是以“寓理于情、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的,因此人们乐于接受,这种接受方式,毫无强制的成分,完全由欣赏者自己选择。

•(5)艺术的审美功用以两种方式实现:对象美和目的美

2、认识功用——

•(1)艺术反映生活这个命题,道出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宇宙和人生中的任何领域都可以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因而也都可以在艺术中以不同的方式得以反映。

•(2)在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不仅生活的本质得到深刻的揭示,而且生活的外观也得到尽可能 真实的描绘。

•(3)在浪漫主义艺术作品中,能给人提供一个时代人们的理想幻想和激情的生动表现。

3、社会组织功用——

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作的。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产生共鸣,使它成为联结阶级、民族、人类型精神纽带,启发阶级和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4、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

•a 艺术最基本的社会功用是审美功用,其它功用只有在此功用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出来。•b 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与社会历史条件有关:在社会矛盾尖锐时认识和社会组织功用受重视和强调;社会矛盾缓和时更重视和强调审美功用。

•C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还艺术欣赏者条件的制约。

第三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最终的劳动产品,更是社会公众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结果,又是艺术欣赏活动得以开始和展开的基础。

一、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

•(1)首先艺术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分工协作方能完成一项产品,而艺术作品可以由艺术家独立完成。

•(2)艺术是表达人类内心思想和精神世界的活动,这种活动创作主体——艺术家的主观性决定了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还指艺术家必须有一个相对独立自在的,不受任何外界强迫和干扰的创作环境。

2艺术作品是独立自主的艺术实践的产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实践的精神产品,不产生艺术作品,艺术活动就没有意义。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劳动的承载物。艺术家的思想水平,审美趣味,技巧等等全部集中体现于他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家用其作品来才能证明他艺术活动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1)艺术作品的题材反映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兴趣所在。

•(2)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审美趣味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3)艺术作品体现出的创作方法、艺术形式、技巧等反映了艺术家专业修养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高低。

二、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有意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的统一。“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可传达的物象。“意”和“象”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

2、“意象”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二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1)艺术家的“意象”是他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经过一些精神加工后在头脑中形成的,这个意象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对具体物象有了感受,产生情感联想,结合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东西。

•(2)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是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通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表达出来的结果,是“意象”的物态化形式。

•(3)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和作品中的意象,一个为主观的、意念化的,一个是客观的、具体的。它们之间既有差别,又有一致性。

3、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结果。

•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但它却是后者的具体显现。

•意象的产生:

•(1)艺术家在观察生活中受客观物象刺激和启发而形成。•(2)艺术家主观思想的表达。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和形式的概念 •(1)什么是内容

内容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创作意图、是社会生活在作品中的能动反映。一般由具体可感的、自身完整的艺术形象构成。

•内容包含题材和主题两个概念,其中题材主要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客观方面,即来自生活的具体的人、事、物;主题指照片内容的主观方面,即艺术家的思想意图。

•(2)什么是形式

是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因素,是作品内容的承载者,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2、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内容决定形式运用,而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因为艺术作品终究是用来反映艺术家意图的,因此,内容就成为作品最主要的因素,但形式对内容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好的形式可以增加作品内容的强度和感染力,而不协调的形式则会给作品意图表达造成损害。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协调统一是成功作品的标志。

•3.艺术作品的意蕴

•艺术作品的意蕴就是一艺术作品内涵而外显的一种精神、意境或意味。

第二节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就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工具等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称为艺术语言。

一、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 •

1、艺术是一种语言——

语言是一人们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途径或手段。我们说艺术也是一种语言,是因为艺术也是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途径或手段。

2、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

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是因为艺术已经不依赖于其它语言、不求助于其它语言手段的协助就可以表达意图,或者说已经能够独立地成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

•3.艺术语言的运用

二、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征及相互作用

1、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点: •(1)美术

美术的艺术语言主要有:点、线、面、体、空间、光线、色彩、材质、肌理等。•(2)建筑

•建筑的艺术语言主要体现在体、面、空间等因素。其中建筑的体分为:体形、体量和群体。

•(3)音乐

•音乐的语言主要因素是旋律、节奏、调式、调性、节拍、和声、曲式等。其中旋律是音乐表达感情的重要语言之一,它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

•(4)舞蹈

•舞蹈的艺术语言就是动作

•(5)戏剧、戏曲

戏剧和戏曲艺术包含着美术、文学、音乐和舞蹈等各种艺术样式的因素,自身也有特殊的语言就是表演。

•(6)电影、电视 •(7)文学

•2.艺术语言的界限与借鉴 •三.艺术语言的功能

•1.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 •2.具有独立的审美功能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属性 •

一、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

•艺术作品是审美活动的产物,审美属性是艺术作品的客观属性。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表现在艺术作品创造了美的新形式——艺术美。

二、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

1、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来源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是指艺术作品实体或构思等由于社会现实需要而衍生出的经济价值。•(1)艺术作品是一种商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产品,因为艺术作品中凝结着艺术家的社会劳动。

艺术作品和满足公众生存需要的其他商品有着共性的一面,这就是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根源。

•(2)艺术作为商品,其消费有自己的特点:永恒性和多次性。

•(3)资本对艺术创作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给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条件,促进艺术创作的进行,促进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影响着艺术创作的精神导向,对艺术创作有着极强的反作用,有可能使艺术家蜕变为商品生产的附庸。

2、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

•A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价格基本是成正比的。

•B、从艺术本体来讲,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格具有不同步性的特征。

•C、作品的商品价格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两种价值评判标准。从长远来看,内在价值终究会起决定性作用,起商品价值终究还是以艺术价值为衡量标准。

第五篇:职业道德概论讲稿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①②③④

1.道德:

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含义:

①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②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③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④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3.道德的一般本质:

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即道德作为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

①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直接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道德关系的意义发展

④道德总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道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道德的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它即可以对社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4.道德的特殊本质:

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主要表现为: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5.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①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②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的基本品质: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道德需要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6.职业道德:

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形式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7.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8.为人民服务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点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动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9.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我国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具体而言: 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⑤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10.教育劳动的特点:

教育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向师性、主客体双重性)、教育劳动工具和方式的特殊性(教育劳动工具的特殊性、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1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①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②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教师劳动对象的反作用表现出特有的丰富形式和复杂程度。

1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到: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13.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与社会活动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

①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

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关键是要在创造性劳动中,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教师应当自觉意识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与时俱进,以创造性的劳动从事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

总之,①教师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②教师教育教学的内容必须具有创新性③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必须具有创新性。

14.大学精神:

是在大学发展过程忠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是大学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精神世界中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精髓与内核。

15.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独立自治是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有权自由、自主地决策和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

16.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17.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依法从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8.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教师的基本职责、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19.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

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坚持对自已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20.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

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一视同仁、体谅宽容、多样性的发展机会。①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同样心,即同样的关爱和负责,教育的出发点和起点一样。②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待遇,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即因材施教。

21.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关系着教育善恶好坏的重要领域,其基本内容一是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二是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要做到:(1)尊重学生

(2)关心学生(3)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22.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23.师生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

①教育教学目标认识差异

②教育教学理念上认识差异

③师生在开展教育活动既有条件差距

④社会大环境、大气氛的影响——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根源。

24.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①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②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③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④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25.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团结协作、有益竞争。

26.真实的集体:

①“真实的集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的。按照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②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

③真实的集体是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最高目标和而要求)

27.尊重同事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宽容他人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尊重他人的个性,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领导与教师的相互尊重。

28.所谓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同事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在当面,“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

教师之间会围绕某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这种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不是很和谐,但具有激励价值,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29.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

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30.科学研究中具体的道德要求: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治学严谨、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①教学是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的进取性工作;②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③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

★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①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方向;②有助于高效教学质量的提高;③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养成;④有助于高效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⑤有助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31.“六敢”精神:

敢想、敢说、敢做前人或他人未想过的研究课题、事业;敢为:敢于和善于克服一切困难去探索真理,发明新的物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敢于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32.学术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

①抄袭剽窃;②伪造或是拼凑;③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④大搞不正之风。对于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也可表述为:违背或偏离:(i)追求真理,勇于创新;(ii)实事求是,治学严谨;(iii)配合协作,优势互补;(iv)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

①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等;

②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摄影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

③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等;④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败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的途径: 彻底清除学术腐败现象,①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

②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③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体的道德要求是教育教师:

(i)追求真理,勇于创新;(ii)实事求是,治学严谨;(iii)配合协作,优势互补;(iv)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④提高学术研究的道德水准。

33.高校科研道德意义表现为:

动力潜功能、调节功能、促进教学功能、育人功能。

34.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

诚信、公平竞争与效率、奉献。

35.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①正确处理好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好职业范围内工作中的主次关系。

④正确处理好学术无禁区与传播有规范的关系。⑤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与功利性的期望的关系。

36.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的过程:提高师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感、磨练师德意志、坚定师德信念、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37.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道德的修养是为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所要求的。

①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②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③是实现教师目标的要求。

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要做好师德修养必须做到三个结合①学习与实践结合。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③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38.他律与自律结合:

他律:外界对主体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自律: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内在化,并付诸行动。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他律。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①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

②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

③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④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39.道德的自律和他律:道德的目的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一方面,道德是人类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道德源于人完善自我品德的道德需要,是人类完善自我品德,做道德完人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道德又使维持社会活动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道德通过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外在规范,实现社会有序,保障社会存在发展。

40.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结合须注意:服饰、语言、举止

4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凭借社会舆论、教育传统和内心信念等力量,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

42.师德评价:校内评价、校外评价、自我评价。

4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存在于教育领域之中,也存在于教育领域之外。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客体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和品质。

44.教育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的原则。

45.评价活动的目的性的要义在于:

一方面是人们在开展评价活动之前,在大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活动过程结束时所应取得的结果;另一方面,“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可看作需要负反馈的行为”。

46.总之,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则的分析,我们看到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规律性,贯穿于评价活动的全过程。

4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就是善恶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至善,是其最高标准。针对不同评价对象,结合教师教育活动中具体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制定的标准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

48.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记住,与前面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相区别,答题请审题)是教育者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处理一些普遍性和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

①引导性原则——从他律性特点出发的。

②内化性原则——与自律性相联系

③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④差异性原则——注意到教师的不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师德教育

⑤连贯性原则。

下载[体育概论课讲稿]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概论课讲稿]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收概论讲稿

    税收讲稿一、税收初论(一)税收的普遍存在1、无处不在——空间①在世界之内,所有的国家都有税。只有轻重之分,没有有无之分。所谓“避税地”,是指有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国家或地区:......

    概论课

    关于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的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就2014年两会关注热点来看,民生问题依旧是一个重大问题,会议中讲到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论、体育赛事的组织(讲稿)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论、体育赛事的组织(讲稿) 一、我国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1、我国的社会体育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3、我国社会体育的奋斗目标 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 1、体育......

    体育舞蹈概论

    中南大学 《网页设计技术》课程期末考核大作业要求(V2.0) 班级:091274-002 1. 主题自拟 2. 网站主题鲜明突出,网页内容详实、准确、健康,有创意,图、文、声、视 频或动画并茂;网页......

    体育概论总结

    名词解释: 体育概论: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文化活动 竞技体育: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

    体育概论2

     第二章 体育舞蹈概论  目的:  第一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明确学习体育舞蹈的意义和作用。  让学生了解体育舞蹈的概念;内涵;功能等以及跳舞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

    休闲体育概论(本站推荐)

    一、判断 1.闲暇率是衡量闲暇在个人生活中所占比重的指标。闲暇率/时间禀赋 2.我国政府于1995年5月起,在全国推广了五天工作制。 3.在古罗马文化中,体育是最受欢迎的,其中最为......

    体育学概论知识点

    1体育学:研究人类体育现象揭示体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体育科学:以体育现象和体育规律为其共同研究对象的相关学科的总称,是由若干体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3体质:指人的质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