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

时间:2019-05-14 02:2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

第一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

加强生态建设 维护生态安全

——靖安县生态状况调查报告

县政协调研组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近年来,县委、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林果富民”的发展战略。为了更好地履行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县政协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分成三个组,历时30天,走访了中源、罗湾、璪都、高湖、水口、三爪仑、宝峰等7个乡镇38个村组148户农户及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通过询问、座谈、实地察看、资料分析等形式,围绕“生态立县”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调查显示:近年来,县委、政府及林业等相关部门为实现“生态立县”目标,采取关闭高耗材、低产出企业,禁伐天然阔叶林,禁烧木碳,在区划国家省级公益林的基础上,-1- 再划定地方公益林保护区,封山育林等措施;实施长防林重点工程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和日元贷款造林项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积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森工企业臵换身份改革、林业系统内规范经营机制改革、资源管理方式改革;各乡镇为实施“生态立县”这一发展战略,引导村组主动封山育林,如中源三坪村,鼓励群众植树造林,群众造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民营造林面积首次超过国有造林面积,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植被覆盖率达到82.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26.78%万方,毛竹蓄积量达到3619万根,数量均呈上升趋势,达到县志记载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然而,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反映经济的数量增长,不反映资源的耗减。一方面是国民产值的持续增加,一方面是资源基础的持续削弱。靖安是山区县,“靠山吃山”的观念使靖安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过度依赖林业,造成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也直接导致生态状况不断恶化,致使目前靖安森林出现了数量上升与质量下降并存的局面;靖安河流出现了河道萎缩,水质下降的状况。因历史原因,全国生态环境状况恶化,靖安整体生态同全国横向相比匀称优质,得到有关权威专家的肯定。但与靖安历史纵向相比呈现出退化之势,若不加强建设和维护,则生态环境从长远来说,将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成为制

-2- 约工业、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靖安经济和社会将缺乏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国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时,靖安生态经济效益的优势将会丧失。

一、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及成因

九岭山脉绵亘全境,北潦双溪流贯东西。山青水秀——靖安历史典型的生态环境特征。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顾从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断地掠夺索取资源发展经济,却忽视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逐步退化:森林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面源污染扩大、水环境质量下降。

1、森林功能下降。

在计划经济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单元化,靖安林业收入曾支撑着靖安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林木的砍伐量长期超过林木的生长量。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年均砍伐量接近8万方;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均砍伐量超出10万方;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均砍伐量近12万方。为了追求利润,人们在砍伐木材时,往往砍近留远,砍大留小,致使靖安山上凡人迹所至地方的大树所剩无几。80年代之前,林木胸径达20公分左右,90年代末达15公分左右,现在林木胸径大多在10公分左右。不少林地出现“远看青山在,近看无用材”的状况,后续森林资源明显匮乏。由于大面积的过量砍伐,森林难以削弱雨滴对地

-3- 表土壤的冲击,林区地表裸露,土地受到侵蚀,大大降低了森林在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

2、水土流失加剧。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主要是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利用,如乱砍乱伐、毁林开荒、顺坡耕作以及修路、开矿、采石、建厂,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矿渣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我县自然因素较好,不易产生水土流失。建国初期,水土流失面积只有24.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7%。但据2001年的遥感数据,全县有水土流失面积168.5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24%,主要是人为因素的结果。近十多年来,虽然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一边治理,一边因发展经济,不及时进行植被恢复的现象,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害点逐年增多,2007年达515个;山体滑波,泥石流增多,少数电站、旅游度假村、农舍被毁。由于森林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在水力的侵蚀下,地表径流携带大量泥沙和固体废弃物,沿程淤积于山塘水库与河流中,使山塘水库萎缩,河床抬高。河流随处可见浅滩,少数河段沙石淤积堆甚至出现几乎与河岸持平的现象,致使河流水容量下降,行洪能力下降。

-4-

3、面源污染扩大。

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措施不力,环保资金不足,致使环境污染点增多,污染面增大,主要表现在:

①工业污染——不少工矿企业未按要求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已有的设施或设计不完善或不正常运行,致使污染物超标排放严重。据宜春市环境监测站对工业园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13家企业监测情况表明,13家企业中9家污染物排放超标,达标率仅为30.8%。其中污水达标率为37.5%,废气达标率为43.8%。靖安县欣荣钨矿、江西弘达矿业有限公司在长年的采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尾矿随意堆放在河道内,造成河道堵塞。

②农业污染——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县每年约用1万吨化肥,300多吨农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残存物增多;农膜、废塑料袋随处可见,白色污染增多;牲畜粪便不及时处理,一遇下雨,污水横流,乡村厕所不合卫生要求,卫生巾等不易腐烂的脏物不予掩埋,污染面增大;

③生活污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越来越向城镇集中居住,生活消费品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不断增多。未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的约300万吨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北潦河,污水中含有约1000吨COD、200吨氨氮以及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对河流水

-5- 质造成严重影响。多数乡镇村庄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县城狗脚山垃圾填埋场超过设计服务能力,并且不能达到卫生填埋要求,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④其他污染——医疗垃圾大部分由医院自行处臵,部分医疗垃圾混合在生活垃圾内,存在病原体污染隐患。有些医院未按要求建设医疗废水处理站,大量含有病原体污染物的污水对城市环境造成威胁;旅游垃圾大多数无人清洁,漂流河段到处可见废弃物。

4、水环境质量下降。

森林涵养水份能力下降,水土流失的加剧,面源污染的扩大,导致水资源可利用量减少,水环境质量降低。北河、南河均处亚健康状态。

据气象部门资料反映,近年来我县年均降雨量与早先相比有增无减,但人们普遍感到两河水量明显减少。其直接原因是森林涵养水份能力下降,河床蓄水能力降低,使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大,流速加快,造成“大雨大水,小雨小水,多晴几天无水”的状况。由于河流水体的面污染源扩大,水环境容量缩小,河水稀释自净能力下降,加之水库电站较多,拦截河流,改变河流自然状态,使河流生物链遭到破坏,生物减少,生物净化能力下降,水污染(尤其南河)越来越严重。据宜春市环境监测站对自来水厂取水口断面的监测结果

-6- 表明:水质稳定达到省政府考核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标准,但未能全面达到法律规定的Ⅱ类水质标准,已对饮用水环境造成影响;工业园排放的大量超标污水将直接对香田乡交界断面(政府考核断面)水质造成影响,存在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

二、生态环境退化的危害及影响

山是生存之本,水是生命之源。山水是靖安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林果富民”,“立”是根本,是关键。目前,生态环境对靖安工业、旅游、农业及民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初见端倪,潜在的危害难以意料。

1、工业。

①河流承载力(尤其南河)日趋饱和状态,供水量难以满足大型工业用水项目,工人大幅度增加生活用水需求;水质量下降,将大幅度提高县城饮用水及工业用水处理成本,直接影响县城北岸的开发,工业园区项目的引进。

②木竹可用资源减少,使以木竹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缺乏原料依托,规模难以扩大;从外面进口原料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企业缺乏发展动力。

③森林涵养水份能力大幅度下降,使降雨流失,直接影响水电发电量。目前,全县装机100千瓦以上的电站有70

-7- 座,装机容量63050千瓦,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④物种资源减少,难以开发新型产业或融入相关产业链。如从银杏叶中提取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黄酮,从红豆杉中提取的抗癌物质紫杉醇,其价值都超过了黄金,已形成两大产业。我县银杏、红豆杉均有存量,但数量较少,难以开发利用。

2、旅游。

①北河、南河县内总长249公里,2公里以上的支流69条。现两河支流经常断流,有的甚至干涸;干流承载力日趋饱和,难以承载大型旅游项目,旅游难成规模;两河主流源头均受采矿污染,浊流滚滚,河水洁净度降低,旅游难上档次;河流水量减少,水流日趋平缓,漂流愈来愈缺少惊险刺激,难成品牌。

②森林缺少高大乔木,“净化空气,利于人身健康;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功能降低。旅游者难以得到挺拔和独立、博大与精深、从容与大度、宁静和庄严的森林感悟,使靖安旅游缺乏森林吸引力。

3、农业。

①森林可用资源减少,降低了农民收入。调查中发现,林改后分山到户,有些农户分了十几亩甚至几十亩山,但山上大多可采资源少,几乎没有收入,山上片农民耕地又少,收入甚微。这次调研,调查到的各乡镇户均人平收入中,林

-8- 业的收入比例较低,如高湖镇人平山林面积29亩,人平林业收入235.8元,仅占人平年收入的8.1%。

②森林涵养水份能力降低,泉眼干涸。如高湖西头历史上从未断流的小河今年二次断流,原先靠引山泉灌溉的农田,造成干旱。我们走访的村组,均存在程度不同无水耕田的现象,仅中源乡龙丘村西岭片今年就有100余亩田因此荒芜,造成有些农户需买粮度日的状况。

③森林生态失衡,野猪失去天敌,又未及时组织捕猎,繁殖极快。用调研中老百姓的话说:“野猪还比家猪多”。其在寻找食物过程中,毁坏竹笋,破坏庄稼,使竹笋成材率降低,许多边远的山坳田无法耕种,百姓深受其害。

4、民生。

①环境问题影响社会安定。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来信来访呈显著上升趋势,经常发生因污染问题企业与周边群众矛盾尖锐。这次调查中发现,不少工矿企业产业的污水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对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遇到暴雨及山洪时,将对下游村民产生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如中源港口村与钨矿的矛盾就很尖锐,群众扬言要赴省进京上访。

②环境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成为群众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南河高湖镇以下的水域水质存在问题,大量未

-9- 经有效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南河,使得水质下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农村生活、农田面源、畜禽养殖、鱼塘养殖等诸多环境安全隐患,水源水质已超过法律规定的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标准,直接影响沿途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工业园区排放的污水中含有重金属、挥发酚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见及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生态经济效益将日益提高。县委、政府今年提出的打造“五地”与前几年提出的“生态立县”一脉相承,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实践,是增强我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不仅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1、建立长效机制及考评机制。保护生态环境见效期长、牵涉面广,因此,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及考评机制。建议县委、政府制订保护靖安县生态环境的近、中、长期规划,明确目标,并通过人大立法;建议将“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指标细化,列入乡镇和部门工作考核范围,使保护生态环境

-10-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属于社会公益型事业,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必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鼓励集体、个人积极参与,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多元化投资体制,使环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①争取项目资金。目前,国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环境保护投资力度。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申报对口项目,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河道清淤等大型项目,争取专项资金。②增加政府投入。对国家明确需要配套资金的项目,政府要想方设法配齐,逐步将林业执法人员的人员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将育林资金臵换出来,专项用于造林、封山育林等项目,起到引导促进作用。③筹措社会资金。鼓励个人、单位、团体集资融资独办或合办民营林场,鼓励木竹加工企业建立用材林基地。④设立生态环境维护基金。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良好的生态环境会给一些行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如旅游、发电、木材加工等,可向相关单位、企业、个人筹集环境维护基金,所筹集资金确保用于保护生态环境,从而为有关行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为了形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荣,以破坏生态环境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全县上下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

-11- 传力度。建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作用;充分发挥专业部门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诗词、征文、演讲等感染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学校等团体作用,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知识。树立一批环保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表彰他们的业绩。同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曝光,使当事人或单位受到舆论谴责或经济处罚,形成精神压力、经济压力,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的环保意识、环保能力,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光荣感、使命感。

4、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整治力度。为了有效遏制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污染,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整治力度。建议成立靖安县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统一布署、协调、指挥相关部门整治行动;建议设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点。按照谁损害生态,谁进行修复的原则,对所有实施的工程项目,必须有环境评估及修复计划。严格要求企业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行污染处理设施保证金制度,确保企业排污设施在投产前到位。

5、加快恢复森林功能。①加大两河集雨区内造林力度。造林项目重点向上游区域倾斜,加强天然阔叶林的保护,加大人工阔叶林的栽培。②树立科学造林理念,防止因非科学造林而引发的新的生态问题。摒弃以往炼山造林而导致水土

-12- 流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单一技术经营模式,提倡以小片皆伐造林为主的模式。堵塞遍地开花采伐,“拔大毛”且只砍不造,人为制造低产低效林的漏洞。在生态功能上经济林是不能代替生态林的,因此,在造林时要注意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合理搭配,最大获取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③建议推广中源三坪村经验,引导鼓励村组自发制定村规民约,主动封山育林。加强天然阔叶林和省级以上公益林的封禁力度,提高森林涵养水份的能力。④关闭高耗低效企业,引导扶持生产初级产品的木竹加工企业,不断提高木竹产品附加值,向低耗高效方向发展或转型,控制木竹资源消耗。⑤提倡勤劳致富,建议推广三爪仑乡经验,鼓励林农上山造林、育林,“把山当田种”,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⑥建议乡、村两级组织参与林业部门林政执法,罚没收入实行对半分成,加大林政管理力度,防止乱砍乱伐。⑦建议成立野猪捕猎队,适度捕猎野猪。保持森林动物平衡,尽快恢复森林生物链。

6、加快恢复河流水库生态。①建议根据河道治理的要求,提出河流治理规划及措施。优化资源配臵,找准河道清淤工程与洪屏电站工程用料的结合点,降低河道清淤成本,增大河流水容量,提高河水稀释及河流行洪能力,严禁毒鱼、电鱼、炸鱼,尽快恢复河流生物链,丰富河流生物群体,提

-13- 高生物净化能力。②建议县城尽快增设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要求各乡镇必须建立垃圾填埋场,严禁向河流两岸倾倒垃圾,向河中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减少水体面源污染,提高河水洁净度。③建议加大石马水库备用水源保护力度,禁止违规渔业养殖,控制库水污染,维护水库自然生态,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质,保障县城居民饮用水安全。

7、加快推进有机农业生产。建议加大沼气的推广力度,不断提高沼气利用率,使农村人畜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燃料对森林的消耗,有效节约资源;建议加快推进有机和绿色农业生产,有效控制农业污染,大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形成靖安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靖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4-

第二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充分发挥生态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生态建设双赢)

充分发挥生态比较优势 实现经济生态建设双赢

靖安县创建国家生态县之我见

2003年,国家环保部开展了全国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创评活动,分别制定了创评标准。其中全国生态县创评标准有二十七条。至今,全国仅有浙江省的安吉等少数几个县获得验收并被命名。全国生态县是国家对县级生态质量的最权威、最高层次的认证和认可,标志着一个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最佳结合。靖安县根据其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2008年又提出了打造中国生态明珠的构想,既符合靖安县的实际,又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要把靖安县打造成中国的生态明珠,首先要进入全国生态县的行列。实际上,全国生态县就是中国生态明珠的具体体现,必须要拿到全国生态县这块金字招牌,在此基础上创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称得上是中国的生态明珠。为此,本人认为,靖安县从现在起可率先在全省开展全国生态县的创建工作,用3-5年的时间实现全国生态县的目标,成为江西第一个全国生态县。

一、具有创建全国生态县的条件和基础

国家级的生态县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社会工程,不仅仅是指生态环境的优良,而且是一个县的经济和社会与环境的协调综合评价。靖安县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着近年来较快发展的经济基础,具备着较好的创建条件。

1、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创建全国生态县的先决条件。

靖安县有着美丽的自然山川,良好的森林结构和植被,全县活木立木蓄积量达626.8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达3618.9万枝。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8%,林业绿化率达到82.9%,名列全省前列。空气负离子含量达10.91万个/cm,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境内有北潦南北支流220多公里,常年流水清彻见底。境内动植物种群达5288种,为全省种质资源库基地,被林业部专家誉为“天然基因库”。近年来,靖安县按照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对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全县共区划公益林面积927万亩,占林业用地175.68万亩的52.8%,其中国家、省级重点公益林53.91万亩,占公益林地面积的58.2%。先后关闭了7个笋罐头、120个高耗低值木竹加工企业,清除了17个“新五小”企业。县政府还出台了禁止采伐阔叶林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和政策,确保了靖安县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为创建全国生态县提供了先决条件。

2、快速发展的经济是创建全国生态县的基础。

近年来,靖安县工业基础不断壮大,工业产业逐步形成,分别形成了园林产品、机械铸造、硬质合金等为主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新工业园的建成,硬质合金产业基地在靖安县落户,将为靖安县经济发展增强后劲。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26亿元,财政收入达1.7396亿元。人均财政收入达1200余元。浙江省的安吉县是2003年开始创建全国生态县的。2003年,该县的财政收入3.5亿元,人均不到770元。在同一起点上,虽然靖安县财政收入总量比不上安吉,但人均财政收入高于安吉县,应该说具

2备有一定的创建经济优势。

3、农业产业的建立成为创建全国生态县的产业支撑。靖安县分别建立起了椪柑、绿色大米、白茶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已有10.5万亩的绿色椪柑基地、8万亩的绿色大米基地、1万余亩的有机白茶基地。农村生态产业经济初步形成,为创建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支撑。

4、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创建全国生态县十分迎合。近年来,靖安县以江西唯一的三爪仑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中国椪柑之乡、中国娃娃鱼之乡、中国诗词之乡等国字号的命名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产业。同时,大力推进农家乐旅游,旅游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靖安县还分别获得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的生态旅游大县”200强的荣誉。这与创建全国生态县相当迎合。

5、省委、省政府抓生态建设的大气候是创建全国生态县的大好时机。

当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提出了“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要求,并实施“一大四小”工程,是创建全国生态县的大好时机,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以上是靖安县创建全国生态县已具备的优势条件,也是创建工作的动力。但也存较多的问题和难点,主要表现在:其一,对照全国生态县27条指标,就靖安县的现状分析,有些指标已经达到,有些指标接近达到。虽然,有着诸多的优势,但存在一定的

差距和难度,有些指标还需经过几年的努力才能达到。如要有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这一指标,虽然高湖镇已获得了命名,但这一任务还是非常之重,要经几年的努力才能达到。其二,靖安县虽然具有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人均财政收入高于安吉县创建时的水平,但经济总量较小,要从财政拿出很多的钱来用于创建工作有较大的困难。因此,要有用小钱办大事的打算。其三,城市和乡镇环境卫生整治难度大,面广任务重,卫生死角多,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一时难以改变。这些问题都是要在创建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国生态县的创建,会对县域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全国生态县的建设,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生态环境这一方面,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如靖安县实现了全国生态县的目标,将会使靖安县社会发生一次深刻的变化,同时还会是人们思维、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具体来说,有如下影响:一是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及日常行为会得到改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会得到提高,对环境的爱护和保护会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二是会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好。到过浙江省安吉县的人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安吉县在创建全国生态县后,从县城到乡村、到农户,地上看不见一点垃圾,给人一种十分舒服的感觉,他们乡乡都有垃圾中转站,垃圾统一分类处理,可说是卫生环境一流。三是会对旅游业带来飞跃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旅游成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生态县的创建,生态环境各项指标质量将大大提高,无疑

是生态旅游的催化剂。安吉县2007年实现旅游人次达450万,旅游收入17亿元,门票收入6400万元,从2003年起,每年分别增长24%、37%、37%以上,2007年农家乐经营收入达1.5亿元,使旅游业实现了一次跨越发展。四是对经济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安吉县是2003年开始创建全国生态县的,2003年时财政收入是3.5亿元,到2007年财政收入达11.1亿元,全县生产总值达120亿元,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得到了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的局面。

三、创建全国生态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全国生态县,是由国家认证认可,不同于其他民间或是协会组织的创评活动。从2003年开始创评至今,全国仅有少数几个县获得此荣,其意义十分重大。

1、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国生态县创建的认识。创建全国生态县,是靖安县生态比较优势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又是良好生态特色的具体显现。生态县的创建不但不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安吉的经验已表明了这一点。这里要解决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抓生态建设会制约工业经济,其实恰恰相反,只要我们有正确的认识,不但不会制约工业项目的引进、资金的引进,而且还是一个优势所在。因此,要认识其创建工作的重要性。

2、在创建工作中要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有80%的乡镇达到全国优美乡镇,是创建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把优美乡镇的创建作为整个创建工作大头工作来抓,必须认真计划好、部署好,切合实际做出工作考核方

案和实施方案。以确保整个创建工作的如期实现。

3、可借鉴浙江省安吉县的经验。靖安县与安吉县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可组织有关部门的人员到安吉学习现成的经验。

4、在实施创建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一方面要推进生态经济化,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生态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依靠现代科技和管理,使生态环境优势尽快、最大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化。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规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环境的污染降到最小,实现县域经济的生态化。

5、靖安县要举全县之力,用3-5年的时间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国生态县的目标。从现在起,就要建立起工作班子,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有关的人员筹备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和计划。聘请专家学者帮助制定生态县建设规划,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并尽快向上申报,用3-5年的时间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国生态县的目标。

第三篇:维护生态安全

维护生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五岔沟森林公安分局 王宝军

维护生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是做好森林公安工作的重要指标,是科学发展观对森林公安工作和森林公安队伍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森林公安工作又好又快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瞩目的话题,是各国人民生活环境本质的反映。构建和谐社会,事关森林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大局,是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森林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森林公安工作进入文明执法新境界的更高要求,也是公安工作以人为本的自觉实践。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谋划新时期的森林公安工作,但又必须落实于本职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着眼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来做文章,切忌浮于表面而不深,流于形式而不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当前基层森林公安工作实际,我认为:维护生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应当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森林公安“主业”,以良好的战斗力维护林业生产秩序

森林公安机关既是行政管理机关,又是刑事司法机关,担负着打击破坏林业生态犯罪,保护森林资源的神圣职责。维护林业生产秩序及财产安全,最重要的前提是森林公安机关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林业生态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对森林资源带来的现实危害,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因此,基层森林公安机关必须时刻以此目标为导向,找准职能定位,充分履行职能,突出抓好森林公安“主业”,毫不动摇地把林业生产秩序治理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信任度。

二、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以破案能力服众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人们历来就把能不能破案当作衡量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破案是人民群众最强烈的呼声之一,可以说破案率与群众的信任度是高度协调统一的。侦察破案一直是基层森林公安机关工作的主题,但也一直是基层森林公安机关的一个“瘸腿”,发生了案件不

能及时侦破,群众对森林公安机关的信任自然打折扣,要改变这种现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基层森林公安机关就要以打开路,以提高破案率为切入点提升群众和上级领导机关的满意度。一是要严打重处严重刑事犯罪,要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发生的势头。二是要细查严打各类严重影响林业生产、生活秩序的刑事犯罪,注重从林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三是要依法打击严重破坏林业生产秩序犯罪,要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林业生产秩序专项行动。四是要把“破大案”与“办小案”结合起来。既要集中警力加大对影响较大、未能侦破的积案和现案的侦破力度,努力破获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要案件,及时消除社会隐患,又不忽略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治多管齐下,全方位、立体化整治妨碍林业生产问题,竭力为林业生产创造平安的社会环境,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打击与防范并举,以降低发案能力服众。

破案是公安机关的硬道理,但公安关注“破案多不多”时,群众却在关注“发案少不少”。衡量森林公安工作的重要标准是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因此,基层森林公安机关要坚持“打防结合”的方针,在进行“严打”的同时狠抓“严防。坚持以防为主,以防促打的方针,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防、物防与技防并举的转变。要完善点、线、面立体防控体系,不断加大打击和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减少防范管理盲区,全力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工作作为森林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逐步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二是要努力屯警乡村,提高见警率。要进一步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尽可能将警力配备到一线实战单位。要加大对社会面的巡逻防控,实行全天候、扁平化、全覆盖的巡逻,真正把警力布置在基层,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群众满意率,确保警力向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群众需要时段投入,实行全天候的巡逻防控。要通过努力,让群众能经常见到民警;让群众广泛知道民警每天都在为维护林业治安尽职尽责;群众能经常看到、感受到民警在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危难。这样,民警与群众接触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好了,就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四、严格管理,优质服务,以有序管理与良好服务取信于民

森林公安机关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要适应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寓管理于服务,进一步改进管理服务方式,提高管理服务质量,赢得管理服务对象的认可。森林公安机关与管理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关键是增强森林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项生产建设和各种产业如采矿业等蓬勃兴起,森林公安机关实行点对点的直接管理,不仅警力紧张管不了,也管不好,极易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增加和谐

因素就要求森林公安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种民间力量,充分发挥他们提供信息、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积极引导管理对象行为自律。要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使管理服务对象真切地感到配合管理就是竞争力和效益,增进对森林公安管理的认同感,主动接受、支持和配合森林公安管理工作。

维护生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事关森林公安工作发展全局和森林公安事业的兴衰成败。维护生态安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森林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及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幸福的明天属于人民,美好的明天要靠奋斗,只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万众一心,开拓奋进,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就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第四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健全城管长效机制)

健全城管长效机制 加快建设美好靖安

——关于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工交、财贸工作组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地方发展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城市品位。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把靖安打造成“中国生态明珠”,营造“人居佳地、和谐福地”,这也对县城城市建设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为全面了解我县城市管理状况,找寻不足和有效解决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我县城市管理水平,近期,县政协工交和财贸工作组组成联合调研组,就“如何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美好城市建设步伐”为主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专程赴武宁县、奉新县进行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城市建设管理的总体状况较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建设管理总体水平得到提高,初步建立了正常运转的城市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不断加大,与2005年

城区集贸市场网点少、专业市场布局不尽合理,难以满足市民的需要,且增加了管理难度。

马路市场沿街叫卖,流动摊、店外摊、占道修车、洗车等现象屡禁难绝。如我县新大桥头、南门口等地方,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人车通行。夜宵餐饮店出户经营,人行道上油污遍地;街区成加工厂,居民区开KTV厅,早晨双溪中学喇叭训话声音太大,噪声扰民,影响民生;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箱等设施与城市发展规模不相适应。

3、城市交通设施不完善、停车比较混乱。交通标识标线不够或不明显,主要交通路口没有交通指示红绿灯,造成交通通行混乱,经常出事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县私家车大量涌现,导致城区大街小巷、门面旁、人行道几乎处处都是“停车场”,非机动车的停放更是随心所欲,也给交通安全、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隐患。

4、城市公物管理工作难度大。

城区垃圾箱、东门广场石雕、沿街行道树及绿地等公物人为破坏情况时有发生,如沿街桂花树在金桂飘香的季节常遭人“辣手摧花”,公共绿地也不时被休闲的人们“火烧赤壁”,广场石狮往往惨遭“断头之痛”。

5、市政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

补补凑合用。

7、整体联动工作机制缺乏合力。

虽然政府明确城市管理工作由县城管局牵头,但城管局也只是政府职能部门之一,较难协调城市管理中涉及到的卫生、工商、质监、公安、环保、交通等其他政府部门,存在城市管理资源多但缺乏有效合力,运转不够畅通,推诿扯皮的现象,造成谁都能管,但谁都管不好,甚至谁都不管。

三、推进城市长效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必须研究新思路、建立新体制,采取新措施,力争实现从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1、理顺城管运行长效体制。

一是县里设立城市管理热线,全天候收集市民意见和建议,作为城管工作决策的参考,并成立县城市管理委员会,采取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城市管理高位协调机制,研究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沟通部门间配合,真正形成管理合力,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制订、组织协调、执法监督上来,通过完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优罚劣等举措,充分调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是整合资源,拓宽宣传教育网络。要充分发挥领导的协调作用,结合部门、社区的宣传教育职能,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社区运用广播电视、墙报传单等手段宣传的积极性,形成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宣传教育管理网络。县电视台要设专栏,联合城管部门坚持每天播出城管节目。

二是明确目标,针对进城新市民、外地务工者等重点对象, 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宣传。如散发“温馨提示卡”、“告新市民书”等,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浓厚氛围,引导市民改变旧有的不良习惯。

三是组织策划形式新颖的群众宣传主题,丰富宣传手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公益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四是在中小学校开展文明意识教育,从小培育良好的习惯。

4、建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一是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乱写乱画、乱贴乱挂、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加强集贸市场和停车场建设管理,引导沿街摊点“进厅入市”,严禁占用城市道路作为集贸市场及摆摊设点,恢复城市道路功能。

二是改进城市保洁管理方式,运用市场手段,积极探索卫生保洁的新模式,综合考虑利责关系,尽快配齐僻街小

人管理,事事有人负责。

二是按照建设部关于执法人员数量占城市人口比例的要求,增加城管大队事业编制,招聘素质较高人员,考取执法资格。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城管人员执勤前每天半小时课训制,采取网格化管理,分区块负责,强化城管队员责任。

三是要实行人性化执法,坚持管理为主,执法为辅,注重罚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执法更加人性化。如新大桥头乱摆摊问题,城管人员可提前到达管理区,在农户放下菜担前进行劝阻疏导。

四是提高执法效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工作,完善群众投诉处理机制。

7、建立县镇社区三级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部门、城镇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承担的基础性作用,明确其城市管理中的卫生管理、文明单位一票否决等必要的城市管理事权,真正落实沿街门前三包管理措施。

二是增强城镇、社区自身的区域管理、社区服务、文明建设、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充分调动党团员积极性,不断将各社区、村(组)的责权利统一起来,强化基础管理,这样,有利于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

第五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环境污染使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避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处于真空状态,是实现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现就本人调研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一是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污染。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农民越来越重化肥的使用,而轻有机肥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破坏,化肥中的废氮流失到农田之外,会使湖泊、池塘、河流等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营养过剩,水体缺氧,水中鱼虾死亡。同时被有毒化学药品污染的水难以净化,直接威胁人类饮用水的安全;二是农膜污染。目前农膜覆盖技术在农村得到了广泛应用,农膜覆盖栽培已成为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局部使用量大、部分使用方法不当等原因,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农膜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大量薄膜残片在空中漂浮,使大气中固体残留物增加,致使农村的白色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1、发展观念和策略层面上的原因。一些地方存在着单纯的经济观念,片面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而一味追逐经济指标,造成环保指标在经济指标面前被不屑一顾,环境被置于牺牲品地位。一些地方秉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沾沾自喜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选择了“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掠夺型开发的经济发展模式,置环保于不顾。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城市化速度,农村环境成为城市化的“嫁妆”,这样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对立起来,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境监测、环保执法手段和装备落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规划制定难以实施。尽管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还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的环保规划,即便制定了规划,由于受资金、人力、物力的限制,导致农村环保力量不够,规划也难以实施。

4、不良习惯难以改善。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很多人养成了许多

工生态设计。建立防灾减灾的监测预警系统,从源头和过程防治化学、生物化学物质的污染。禁止使用高度残留农药和生长激素,改变传统的大量播撒氮肥的习惯,提倡使用以各种农作物生长的小剂量复合肥、有机肥,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平衡施肥、生态农业等农业新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作物,从生产组织上按标准化、无公害化培育更多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集约化生产,确保农作物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绿色养殖,畜禽养殖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多用天然饲料,养殖污染物治理达标。

3、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健全治理长效机制。我们要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创建力度,健全治理长效机制。目前,靖安县11个乡镇已有60%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一个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创建力度,争取在近年内80%以上的乡镇被命名为省级或国家级的环境优美乡镇。另一方面要健全治理长效机制。各地要成立相关组织,具体负责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对辖区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将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把农村的环境保护和建设

法从严,处罚从重”的原则,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杜绝以罚代法的现象发生。

6、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如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

下载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