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2:4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动手操作,是新课程中一个重要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动手操作” 活动常常流于一种形式,有些课堂上甚至出现了操作错位的现象。

【关键词】动手操作 数学教学 问题 对策 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才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的矛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特别是公开课、比赛课中,都喜欢让学生“动动手”。可是从实际教学状况看来,在这些动手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操作只是一种“摆设”而已,操作活动流于一种形式,有些课堂上甚至出现了操作错位的现象。

一、动手操作课堂场面混乱

操作材料的使用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是否使用操作材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无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而任意选择操作材料,不但不能发挥操作材料的积极作用,还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案例: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时,在探究阶段,教师让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各自带来的积木,再把带来的积木分一分,集体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分?结果,学生带来的积木色彩、造型各异,有的学生就搭起了小房子,有的学生玩起了小拼图,数学课变成了小朋友的玩具活动课。学生根本不理会老师的提问,教室里乱糟糟的,有的学生离开座位找玩具。教师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强行阻止了这种混乱的现象。

原因: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等体验,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简单特点,这一做法,无论从探索知识规律方面来看,还是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方面都是无可厚非的。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混乱的局面?一方面,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显著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动手操作过程中常常被操作材料鲜艳的色彩、奇特的形状所吸引,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操作材料。另一方面,教师过分追求动手操作的目的和实效,却忽视了对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调控。

对策:

1、慎选材料,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

动手操作是一种探究知识的手段,是多种感官参与认识过程的学习方式,大部分低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往往被操作材料奇特的形状、多姿的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始终对操作对象保持有目的、定向的的注意,不能准确地抓住重点做深入的观察研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慎重选用操作材料,弱化操作材料本身的色彩、形状对学生的吸引力,尽量选择间接地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选择操作材料的一条重要标准是要看该操作材料是否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直观操作材料就是无益的,甚至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和妨碍他们的思维进程。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要同时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并不是越直观越好。

2、及时调控,提高动手操作的效果

学生的年级越低,越需要教师的指导调控。低年级学生的知觉选择性发展不健全,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时常被操作材料的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持久保持对操作对象定向的、有目的注意。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的内容,一是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调控,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操作材料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因此,一方面,在选择操作材料时,应选择一些颜色、形象等吸引力相对较弱的物品,突出操作材料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操作时,教师对操作过程要及时检查调控,以避免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动手操作学生缺乏主动性

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有目的的、主动的操作,有策略的操作。操作是学生主动的,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义务。学生应该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操作主要是数学学习,不是为培养动手技能,更不是为操作而操作。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用8个正方体可以拼出哪些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教师让学生尝试解答。对于摆成的长方体的形状,学生们的意见不能统一。此时,有的学生赶紧拿出用过的正方体进行拼组,还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下手。可是在学生的课桌上都有小正方体,如果学生能自发的拿

出小正方体摆一摆,问题就马上解决。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使用操作材料,直到教师要求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时,学生才开始动手操作。

原因:动手操作是《数学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案例中,是什么因素导致学生对操作材料无动于衷?是什么让学生缺乏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呢?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操作材料上,玩弄操作材料,于是在操作材料的使用上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学生不敢私自动操作材料,导致学生习惯于听教师的指令行事。学生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想法:老师没有说动用操作材料那就是绝不可移动。另一方面,日常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探究的时间,经常直接规定操作的每个步骤,学生只是机械的操作操作材料,长此以往,学生面对操作材料缺乏操作和自主探究的热情,他们只不过是教师操作命令的执行者,使得操作流于一种形式。

对策:

1、鼓励自主探究,借助操作材料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在操作活动中实现自主的发展,做深层的探究者,就必须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操作活动中去。只有学生认为操作活动不是在教师的命令下展开,也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义务,而是一种自身需求引发下的自觉行为,这样的操作才是有效的。防止动手操作流于形式,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动手操作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使用操作材料辅助解决问题的热情。在操作活动中,教师都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操作活动带来的成功感,使学生在体验中体会运用操作材料带来的价值,感悟操作活动对解决问题的作用。学生清楚地了解操作活动的作用,学生对操作材料的热情才能长久保持,操作活动才能够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2、引导思维跟进,推进动手操作的深度

教师组织动手操作的目的必须明确,必须具有足够的思维含量。在动手操作之前,学生思考着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并通过动手实践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感知了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在探索活动中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理推理的能力。在动手操作时,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操作,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是什么等,不要单纯地为操作而操作。在动手操作之后,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遇到困难和实际问题时,能自觉的设计、执行操作过程来解决问题,在操作中能把做、想、说结合起来,即在操作中能自主的思考问题,总结成果,使具体的操作经验上升为数学思维,提高理性认识与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动手操作教师缺乏提炼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动手操作时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

流,把操作过程和思维过程用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动手与动口结合起来,通过语言的表达让学生确实掌握操作过程,真正理解操作目标,使学生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案例:《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教师在运动会的情境下产生例题:15-8=?班级里有些学生马上举手,还有一些学生在思考。大部分学生说是8,还有个别学生说是7。老师提问:15-8到底等于几,我们请来小棒来帮忙,请小朋友拿出操作材料袋子里的小棒摆一摆。全班同学开始摆弄小棒,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摆弄小棒,而是在玩小棒。结果部分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时都是拆小棒、数小棒,好象离开这些小棒时就不知道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似的。教师如果长期这样做,必然导致学生把动手操作当成了获得答案的程序,而不是数学思维的体现。

原因: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教师没有认识到,动手操作是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交流的。动手操作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理解数学的模型和材料仅仅只是活动的第一步,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学生“看到”操作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将外部的动作内化为头脑中的表象,进而内化为头脑中的思考,作为教师不能让动手操作只停留在实际操作的层面,没有帮助学生把操作和数学思维结合起来,漠视学生已有的分析思考能力,总以低层次的操作活动,取代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对策:

1、借助语言交流,实现动手操作质的飞跃

虽然面对的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较弱,在动手操作中,教师仍然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同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可以通过倾听他们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认真听取伙伴的叙述,参与评价他人的操作过程和思维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指导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顺利实现直观到抽象的过度,从而掌握了学习方法。

2、培养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人类的知识并不是仅仅依靠传授和模仿得来。要想促使低年级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就要把他们都当作一个小小的研究者,相关探究材料由教师提供,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地探索知识,主动地感知、理解、抽象和概括知识,只有如此,这些知识才能真正内化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采用观察、操作和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时空条件,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和“创造”知识,并在发现的过程中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灌输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培养。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力提供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究的时机,使所有学生能够具有独立探求解答问题的体验,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动手操作能够丰富低年级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唤醒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形成新概念,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操作材料的直观性程度应该依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难易程度的教材来决定。力求做到动手操作和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相结合,力求保证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为动手操作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操作而操作;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上乱七八糟,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使动手操作的功效发生变异。动手操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实践中,需要教师深入的分析与合理的把握,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圣地,课堂是它的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舞台。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小学教育当中的重点。国家为学生能够学好小学数学提供了很大的投入,可见国家对数学的重视。不过在这样的重视之下,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而今天我来讨论一下,在课堂上出现在我们教师身上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水准不尽相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而较总体来说,里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堂合作交流存在问题

不能够准确认识“课堂合作交流”,误认为“合作交流”就是“分组学习讨论”,缺少了合作交流的实质性。

合作交流其实是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当给课堂学生较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小学生的思维是很奇特的,思考方式各种各样,教师应该让不同的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够听到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合作交流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而提出的。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强化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成就感,同时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交流学习的重要性,而是一味的去凑这一环节,经常会一面的追求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讨论,使合作交流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仅仅是存在于形式主意,使得所研讨的问题没有了学习的价值。

在小学课堂中,需要教师选择性的去发现需要合作交流的学习内容,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交流,或者更本就没有必要去合作交流,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点。当发现具有挑战性、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时我们才应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而没有必要去浪费学生的时间去做无谓的讨论。学生的课堂只有仅仅40分钟,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要发挥这个时间的最佳效率。

1.2只注重课前预设,不注重课堂生成,缺乏启发性。

启发性教育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这样的一句话;一堂好课不可能是预设的课,而是一堂生成的课。在教学中,课前预设的知识往往缺乏启发性,也往往和课堂生成的东西不一,有时候还会出现冲突。课堂上的重点永远都是学生,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一篇话剧,--------------------------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那么教师就是那个编导,学生就是演员,演员才是话剧的主角。有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去安排学生的角色,甚至去配合学生的需要。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按照自己的预设教课,这样的课堂就会缺乏启发性,甚至是简单、随意的处理了课堂生成的东西,课堂就会出现问题。

课堂上教师启发学生讲究的是一个方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圆的面积问题时,启发学生猜想圆的面积与什么因素有关。有的学生说,与直径有关。有的学生说,与半径有关。可是当有一个学生说与圆的周长有关,教师完全没有想到学生会这样回答,当时这位老师只能说,你的想法太独特,不过我们这节课不来研究这个了。过后教师课后思考说,自己的课堂太缺少启发性了,也太不充分了。

1.3课堂情景创设缺少针对性,与教学内容联系甚微,甚至是为了骗取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景是教学策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情景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创新的空间,能够让学生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生成教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情景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分为四个步骤,但很多教师只是为了拼凑这四个步骤,故胡乱创设情景,根本没有考虑考到创设的情景能够起到它该起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平行和垂直”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两根铅笔掉在地上会出现什么图形?”之后,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在桌子上摆出可以出现的图形,教室里面学生的笔声此起彼伏,教室里甚是热闹起来。到了老师检查的时间了,虽然一个接一个的做给老师看,但老师所期望的图形还是没有出现。这种考虑不充分的情况,教师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让学生探究的情景,只会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二、解决对策

小学教育是国之基石,数学是针对上面的一些问题,我来说一下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只有对相对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够提高小学教学的教育水平。2.1加强课堂合作交流,以师带生。

教师应该知道如何确定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合作交流,什么样的问题不适合合作交流,这个教师应该考虑清楚。此外,合作交流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都是教师所要细心解决的。恰当的合作交流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还会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2.2注重课堂生成、加强课堂教学的启发性。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教学本身就有它的预设的一面,但也有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想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拥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启发性,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能给你一个精彩的演出。

2.3建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以景促学。

我们在创设情景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恰当的情景,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创设情景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将学习探索的内容融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将情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之知识背景的结合,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教师可以教知识,但不能替学生学习。与其那样,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学习方式。归纳总结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正确的方法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2.5正确鼓励学生。

课堂上的鼓励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很大动力,成为学生前进的源泉。正确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信心,是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学会的学会的技巧。其对学生学习是一个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采用这个方式。

三、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还将继续下去,其是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多创新、不断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每位教师都会有所收获。而我们是要把我们的收获教授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的成绩来给我们做一个见证。我们要更新我们的观念,让我们不断的去实践,不断的去反思,今后课堂的所有问题终将会迎刃而解!

--------------------------精品

文档-------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但学生对这个工具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数学基础很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种运算法则掌握不牢固。计算的速度慢、准确性差;二是数学思维定势严重,缺乏变通,解答问题的方法单一,更是缺乏发散、求异的创新思维;三是解题思路不清晰,不能形成数学语言,逻辑推理能力差,不能熟练的运用公式、定律、定理;四是数学应用能力差,主要表现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

以上问题是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的师生观不正确。

上课时,总喜欢摆出老师的威严,总喜欢说些树立老师威信的话语,以为这样学生会一心一意地听老师讲关键方法;或者上课前就对学生说,这节课的知识很难,不听就不会做,课一开始就给学生设立了障碍点,学生学时,总是被动的听,总是带着一种神秘的复杂感,此时,他们的思维受到抑制,很难进入到理解的最佳状态。这样老师很累、学生也很累,而效果并不好。教师忽略学生的反映,总认为解题的方法,老师已经对每种类型一一讲解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做呢,于是责备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说学生不太爱开动脑筋,使学生不断地丧失学习的信心。

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教师教学时,还不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尤其是“重结果、轻过程”,忽视算理教学,忽视思维训练,解题与思维训练脱节等现象严重。不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教学,照搬现成的教案教学,个别教师甚至出现知识性失误。

三、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分数、名次,实质上注重的是片面竞争.片面的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实践证明,片面地强调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给儿童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机械重复的训练,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学习时不会主动的去发现、思考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明显不好。

四、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教学时,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方法过于单

一、过于死板。不敢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考、归纳。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建立和谐而平等的师生观。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如果学生不会做,说明更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就越应该耐心的帮助他们,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纠正传统的教学观,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适时、及时地采用多媒体技术;也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洞察实际背景材料中的数学关系。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正文:

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操作,如计算、测量、丈量、统计、设计等通过尝试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其中形成学习兴趣。

第二、注重对学生习惯、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对培养、发展学生智力、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科学观念大有益处。这也是新课程标准里所强调得最多的。

1、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尤其需要学生通力合作解决问题.同时学会与不同的人交流与合作,这样的人才不仅富于合作,而且最终更有竞争力.正如叶其孝教授所言:“数学建模的教学已突破纯数学建模的教学已突破纯粹由教师讲、学生听、作习题的模式,学生的主动介入多了,师生间、学生间交流多了„„”合作的本领,这是数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依据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跟着学说到独立叙述,逐步提高。在训练中,采取说题意、说思路、对比方法、编题、一题多解方法,对学生的比较、概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数学语言。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情景感知、凭借生活经验、进行形象思维去解题。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买东西、分东西、分土地等一些常见的问题。

第三、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老师应注意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精炼,练习务实、及时反馈。

1、教学中,教师教学思路清晰

注意找准问题的契机点,指导学生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问题的逻辑关系,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做到推理和论证严密,也就是能准确地把握数学语言。

2、适当采取探究性教学方法。

实际教学中,就应用题的深浅分别教学,做到题深,教学多引;题浅,教师多放。

3、课堂要做到少讲,多开展一些反馈活动,如分组比一比,万一有学生不懂,通过小组一起参与,避免了少数差生因还不懂所引起的尴尬。对少数差生采取及时辅导。第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之情。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果敢而严谨的性格、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创新思维,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从而推动数学教育地发展。 浅谈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教师初上讲台,他们的课堂教学,会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在引导他们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应该有科学的对策,帮助他们成为“老教师”。

一、存在的问题

1、教材处理上,只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机械重复,枯燥无味;脉络不清、内容混乱、无层次感;面面俱到,缺乏重点,惟恐遗漏,不分主次,该详不详,该略不略,面面俱到,造成每节课满堂灌;过分提高目标,拔苗助长,大纲要求把握不准;追求进度,基础不实,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只顾赶进度,造成基础不扎实。

2、教学方法上,单向教学,缺乏交流,经常出现角色倒置,忽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一讲到底,缺乏跟学生的沟通、交流,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讲得过死,缺乏远瞻,没有注意到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以及初中知识的局限性、条件性,底气不足,不敢放开;问题简单,缺乏回味,提出的问题着重于重复记忆,缺乏概念的运用、转换及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者有意出难题,让学生出“洋相”,无形中挫伤了学生踊跃发言的积极性。

二、对策

针对上述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五个阶段实施见习期内新教师培训。

1、针对教材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培养新教师的备课技能。包括贯彻大纲和教材分析两部分,同时规范教案的设计,要求他们明确大纲要求,理解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及知识结构,能够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处理教材,设计教案。

2、针对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培养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这包含导课、设问、讲解、强化、应变、结课等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培训新教师的常规教学技能,使新教师在理论上不断充实、实践中不断提高,对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有一直观性的认识。

3、针对电化教学、实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培养新教师的操作技能,尤其是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目的是培训新教师对物理实验设计、操作、仪器选配、演示及自制教具的能力。要促使新教师深入了解教材中各个实验的装置、原理及操作要领,特别是科学家当时对各个实验科学探索、思维的过程。

4、针对素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培养新教师创新教育的能力。要让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及时了解教学改革的动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教育的技能,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5、组织对新教师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考核来测试他们的提高情况,再查漏补缺,达到新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哎,其实……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发现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一、前课堂学习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表现 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效率低下。在目前,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因为自己的教学受学生干扰,为了控制课堂秩序和所谓的尊严,常常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动不动就中断正常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或问题行为,进行冗长、频繁的训斥,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的时间去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由于唠叨过度,学生就会由厌烦而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一来,不但老问题未能解决,反而增长了学生对课堂纪律的淡漠和厌烦情绪,从而使自己也成为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2、批评惩罚多,鼓励关怀少(1)课堂管理缺乏支持性的气氛。一些教师常以学生难以接受的命令、指挥、威胁、训诫等方式教育学生,努力创设的常常不是支持的气氛,而是对抗型、防卫型甚至是逆反型的气氛。比如有些老师爱说“你们再要说话,这节课就不上了”。学生因经常如此,情绪平静如常,甚至一些胆大的会小生嘀咕 “自己学就自己学,谁怕谁”。结果在这种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常常处于相互对立、抗衡和逆反的互动中。(2)教师管理学生的语言方式简单、粗暴,缺乏鼓励性。经调查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课堂错误的反应中,消极否定性评价是积极鼓励性评价的4.4倍。对纪律不良的反应常是板着脸喊 “吵什么,都学好了?”等之类的训斥和威胁。教师的课堂引导语也常常是“不要讲话了”“不准讲话”等之类的消极性语言。而从正面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塑造学生行为的积极语言则较少受到重视,从而使课堂管理蒙上了人文关怀失落的阴影。(3)不顾时间、环境和自己的批评会对学生造成怎样的心理效应,随意批评、惩罚学生,这种教育的结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3、偏爱与偏见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而是亲近一部分,疏远一部分;喜欢一部分,厌恶一部分;放纵一部分,歧视一部分。把学生依据自己的爱憎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类型。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和对待学生。同样的行为由差生做出,受惩罚的可能性就大,而优生作出则能轻易的得到教师的谅解。而且有些教师不期望也不相信差生在学业上会有较大的进步,甚至对他们的进步持否定和怀疑态度。教师的这种偏爱和偏见不但影响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为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设下了内源的诱因。

4、体罚和心理虐待。体罚,可以说是中学课堂管理中最一般、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此类惩罚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如:有的学生因为上课爱接下嘴而常被撕嘴巴,有的因违反课堂纪律而被揪耳朵、扇耳光等等,这类惩罚往往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也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甚至抵抗。所谓的心罚,也就是精神惩罚,是“心理虐待”。对违反“规定”的学生从精神方面来进行惩罚,以打击他们的“不轨”行为和思想。具体体现在漫骂学生,不管大错小错,什么“龟儿子”“老子”等之类的词就一涌而上,甚至从人格上对学生进行侮辱。表面上看,这类惩罚既伤害不到学生的身体,又不增加学生额外的经济负担,可哪里知道这类惩罚实在是最不明智的。身体受到的伤害容易遗忘,而心灵受到的伤害却难愈合,甚至根本就不能愈合。因此体罚和心理虐待不仅是违法,而且也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不能调动自我教育的积极因素,反而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戒备、敌意、执拗的对立情绪,从而使课堂纪律更加恶化。

5、课堂管理应变能力差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能根据变化的情况,灵活调整原有的计划、程序和策略,课堂管理呈现出机械、刻板、应变能力缺乏的特征。其实,对这类问题只要灵活善意的作些引导处置,因势利导,巧妙应变,是可以化弊为利的。有些教师动辄让学生“停课检查”的处罚方式,不但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也对课堂问题的矫治毫无益处。

6、领导方式失偏 这种缺陷的表现方式主要有(1)、领导方式专制、放任。有些教师无视学生的课堂纪律和接受情况,上课照本宣科,单方面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管理放任自流。可当课堂纪律发展到使其无法向学生讲授知识时,又勃然大怒,对学生采取暴力行动,甚至非法的管理手段。例如,某老师在上课时,让优秀学生坐在前排,差生一律坐在后面,只要差生不大声喧哗,影响前排学生的学习,教师就听凭自然。如睡觉的、看小说的,都不加干涉,而差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故意制造混乱,这时教师则暴跳如雷,采用拉出去、打马掌等等非法手段,令学生顺从听话。这样的事例在有些学校的课堂中是经常可见的,其性质极为恶劣。(2)不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变化的教学实际,采用动态优化的领导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种领导方式各有长短。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采用,其关键是教师应根据课堂组织的发展状况决定自己领导方式的“民主”、“放任”和“专制”的程度,并形成自己的课堂领导方式与课堂情景的动态平衡结构。一般而言,在集体发展水平较低或低年纪学生中,课堂管理的“专制”成分可适当多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升高,“民主”的成分应逐渐增加;随着学生自我纪律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中的“放任”成分也可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自我管理的人。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很少有这种动态优化的管理思想行为,课堂权变缺乏。(3)、主观武断、情绪激动。有些教师对学生纪律不良的问题,不是进行全面客观的原因分析,而是动辄责骂学生、处罚学生,甚至情绪激动、发泄私愤。从而使师生关系趋于恶化。

7、教学偏差。良好的教学是课堂管理最有效的途径,而目前的好多纪律问题常常是教师教学不当引起的。从教学视角分析课堂管理的缺乏,其表现主要有:①、教学的深度、难度、密度、速度失控,而这样产生的结果,曾有一位教育家这样描绘“在教室,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画面恰恰被颠了个个儿,站着的先生始终占举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的,乃至跪着的灵魂。”这一描绘是何等的形象,发人深省。看看我们身边的现实,为了考评的“分数”,总是深度越来越深,速度越来越快,“填鸭式”的教学成为惯用的方法。一些学生被训练成“合格” 的书记员,部分学生则无所事事,神情木然地“旁观”教师的“精彩”表演或 我行我素,从而造成大量的课堂管理问题。②、教学设计纯粹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从一种教学活动过渡到另一种教学活动时不够自然顺畅,常常用一种生硬、指导性口气说 “下面我们学习某某”、“这些你们必须记住”等等。③、课堂教学缺乏明确的规则程序,因而不能保证课堂秩序和活动。④、教师不能创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气氛,师生间缺乏情感共鸣,从而增加了课堂管理的不利因素。

主要还是监管力度不够.同时,对于偏远乡镇的老师的工资发放问题仍有待解决.而以上的主要是课堂上的现象.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差及解决方法

伊旗第三小学 张彩琴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部分。特别是一年级的计算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将直接影响他以后的计算能力。但是,通过教学发现我们的学生计算速度慢且正确率低,《大纲》中对计算的要求分三个层次:熟练、较熟练、会。新《课程标准》对计算的要求是熟练、正确、会。虽然没有速度上的要求,但速度太慢是达不到熟练的。

计算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把握不到位。现在的计算课,都是将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有些学生流连情境,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致使时间紧张对算理的掌握不够。二是在算法多样化的认识上有偏差。部分教师总认为方法越多越好,这样只是注意了算法的数量而忽略了算法的优化,结果学生对每种方法的计算都会一点但每一种都没有掌握。三是新教材的练习题少,练习题量达不到。

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加强学习,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课标是方向,教材是基础,学生是根本,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做到脑中有书,心中有生。因为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是教师自由驾驭课堂的基础,对学生的了解是决定教学方法的关键,曾经有一位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情大于天”,课标中也指出:“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研究学生、激励学生是教师永远的工作”,只有这样步步扎实到位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2、教师对计算类型进行归纳,并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的计算类型可以归纳为一下:10以内的加法、减法(如3+4;5-2);十几的数的组成(如10+3,14―4,15―10);十几加几或减几(不进位、不退位)(如15+2,15-2);十几减十几(如18-12);20减几(如20-3);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如8+4,12-5);两步计算(如5+6-7)。由于小学生容易遗忘,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要经常讲,每天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如果学生是方法错误,要进行个别辅导。

3、视听结合,加强口算的训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的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看,想,说,得出结果,听算则是通过听,记,说出得数。课堂上常常要进行视算和听算这样的口算练习,它不仅可以激起学生计算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对学生常常错的题进行个别跟踪。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发现有的孩子常常错同一题(如有的学生总喜欢算6+8=15),可以把学生喜欢错的题记录下来,在课间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时说给他答一下,多进行几次,学生就能够记牢了。

5、严格训练,养成习惯

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后要检查。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计算和实际生活、情感态度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加强计算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去做,去完成,学生的计算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差及解决方法

伊 旗 第 三 小 学

彩 张 琴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洲三小

徐启海

教师(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教师)教学设计仍然满足于对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作精细的“分解”与“加工”,未能很好地由“教教材”转移到“用教材教”的设计思路上来。设计中对学生的课堂状况规定性强,预测性弱;虽然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关注情境创设、交往互动、主体发展,体验学习与个性化指导等教学的重要策略,但有效性较低,突出表现为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不够,有效教学时间的比例低;文本设计其程式化、格式化改观不大;受传统因素及惯性思维的束缚,一些教师不切实际地“下载”教学参考,搬用“优秀教案”。如此等等反映出教学设计弹性不足、创意不足、缺乏“研究型设计”。归纳起来有如下四个方面:

1、内容选择不宽。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及表现上缺乏选择性和创造性,注重教材中的范例,很少考虑教材以外的一切可供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有助于学生主动创造的现实资源,特别是“儿童生活”和“儿童文化”资源。这种内容设计,强调了教学的预设和封闭,致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和乐趣,自然有碍于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学习。

2、情境创设不新。教师已认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创造欲望起着催生作用,但在实际设计中,往往是同课一例,多课同例,昨天你用这个,今天我也用这个,明天他还搬用这个,新瓶装旧酒;再则,有的情境创设偏离课题,喧宾夺主,不能及时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建构与“再创造”。

3、识记问题居多。数学教学的课堂生成很大程度上是以“有价值的问题”来推进的。实践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虽设计不少。边讲边问边探询,但大多数的问题属识记性问题,批判性、创造性问题甚少,教师角色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学生批判的权力与创造的机会得不到自由地表现。

4、创意练习偏少。在练习设计上,教师只侧重于书本上的套题型、套解法的练习,很少创造出符合现实情境的融入教师个人经验及智慧的挑战性习题,只求“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和课堂的完美结局,忽视了其它目标的整合实现和学生“面对问号,怀抱好奇”的认知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其着眼点在于“学”,教师的“教”只能全部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优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编者意图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应创造性地用教材,若教师们盲目崇拜教材,机械地使用新教材,则可能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之局面。

1、优化教学设计的内容

(1)目标优化。《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四个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教师要从这四个维度出发,给每一节数学课定位目标。前三个目标都渗透着“过程与方法”的内容,而在传统教学中被忽视了。现在的数学课要凸现出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的过程。另外,在定位目标时,还要考虑两点,一是要立足本班班情、学情,分层确定目标,二是要顾及不同的学习资源,有所侧重。

(2)手段优化。教学手段为教学目标服务。优化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创设情景,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突破难点,突出重点。除了继续合理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数学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计算器、计算机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强有力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3)练习优化。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反馈。练习一般可分为形成型练习、拓展型练习、探究型练习和实践型练习。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力避机械重复和题海战。新教材安排的练习有一个“亮点”,就是编进了较多的开放型练习。开放型的练习,由于条件的多余或缺少、解题策略的多样化、结论的不确定性,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同时也为学生的智能发展提供了抓手。良好练习设计,是有效落实、巩固新知有效手段。

2、优化教学设计的注意点

优化教学设计要坚持以生为本,在开发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不能忘了“数学学习活动”的主旨,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控制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距离,根据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优化教学设计时,应避免出现以下几中情形:一是假“自主”。把“自主”变成“自流”。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学习内容学生提、学习方式学生选、学习伙伴学生挑,而没有明确的要求、检查和反馈,这就是“自流”,而非真正的“自主”。二是假“活动”。为活动而活动就不会有体验,没有体验的活动,看似热闹,实际还是形式上的,这样的活动目的性差,价值小。三是假“合作”。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新时尚来对待,对合作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未进行认真的设计,这样的“合作”必定是有形式而无实质,四是“贴标签”。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像讲解知识要求一样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便成为一种“贴标签”式的教育。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断地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数学教学在小学的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是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对学生的将来学习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小学数学的......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课堂的动手能力培养 金城江区保平中心小学 覃美兰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教育家陶行知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实施以来,数学课的教学课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陈旧落后不再适用,每个教师都必须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方法先进、质量过......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一......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其呈现特点有二: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获取高分,一方面课堂被教师烦琐的理......

    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目前一些学校,美术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对课堂质量要求比较低,缺乏相应的教学能力,导致了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不高。......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白银平川长征小学王育 科学课做为科学领域的一大分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涵盖了动物、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