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正义-审前社会调查

时间:2019-05-14 02:1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看得见的正义-审前社会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看得见的正义-审前社会调查》。

第一篇:看得见的正义-审前社会调查

看得见的正义

---关于审前社会调查的调查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刑罚的功能越来越凸显社会压力,伴随人权保障的重视程度,我国刑法对缓刑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不仅减轻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的压力,又节省司法资源,体现刑法对弱者的人道主义关怀,使其不脱离社会,在亲人、基层组织的帮助与监督下,进行教育和改造,可以取得好的效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在缓刑的刑法规定出台之后,新修订的刑诉法第258条明确规定,对判处的非监禁刑罚和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由此,开始了我国缓刑执行的司法新纪元。同时,也是司法公开的新项目。但是,由于相关配套规定和细则不明确,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操作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程序方案。

一、基本情况

荆门地区各法院近三年来缓刑适用的绝对数、比例,调查情况如下:某区法院2013年62人,占32%;2011年以来,审结486件511人,判处缓刑154件193人,人数占37.8%。某县法院2012年收案147件/250人,缓刑63件/98人,占比件数43%/人数40%;2013年收案158件/238人,缓刑72件/95人,占比件数45%/人数39%;2014年至今 收案56件/79人,缓刑26件/41人,占比件数46%/人数52% ;三年总收案361件/567人,缓刑161件/234人,占比件数44.6%/人数41.3%。某市法院2013年129人,占35%;2012年至2014年5月,359人,占35.62%。某某县法院2012年至2014年结案566件,适用缓刑214件,占37.81%。某院2011年结案214件、310人,适用缓刑96件、125人,占比件数44.86%、人数40.3% ;2012年结案271件、396人,适用缓刑113件、153人,占比件数41.7%、人数38.64% ;2013年结案227件、323人,适用缓刑116件、153人,占比件数51%、人数47.37%。

二、问题及成因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对全市范围内法院对缓刑的适用情况,程序性问题等进行了粗略调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审前社会调查适用的度及发出时机,引发权限和时间冲突,标准缺失,审前社会调查的采纳与程序规范;审前社会调查管片民警不签字,或者不同意,评估通不过;在校学生,怎么调查?执行怎么办?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怎么调查,执行?目前出现的缓刑执行监管死角,怎么办?无法进行执行,出了问题谁负责?总体上说,审前社会调查的发出与进行,回复与处理,目前存在程序不规范、地方协调性不够、地方保护主义、形式主义、法院内职权主义、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刑法关于缓刑的原则规定,引发了审前社会调查的新课题。

刑法

(八)对第72条修订后的规定,对于感化、挽救和改造罪犯,化解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总体制度设计上,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作为缓刑条件之一。系立足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有利于犯罪分子的监管和改造,有利于社区广大居民能够安居乐业的角度出发。因此,加强审前社会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现实,依法裁判。但是,如何把握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评估?如何进行执行?当时的刑诉法尚无具体明确的规定。2012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施行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了缓刑执行机构的变化,明确了实施方案。在此之前,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湖北省公安厅、湖北省司法厅于2007年7月13日联合制定并施行了《湖北省适用非监禁刑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这两个规范性文件的施行,填补了法律的空缺,并实际执行至今。随后,新刑诉法的修订出台,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出台,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缓刑及其适用前后的程序原则。

2、审前社会调查适用的度及发出时机,引发权限和时间冲突。

审前社会调查的制度确立之后,哪些案件能够开展,由谁来决定,各地法院做法不一样。有的法院审前社会调查由承办人自己决定发出,在收案后七日审查期内即立案前发出,节省审判时间;有的法院由承办人审查提出,庭长签发;有的法院由内勤审查决定发出审前社会调查函;有的法院审前社会调查基本上要分管领导决定才能发出,一般要初步选择可能判处非监禁刑的,因此,在决定适用非监禁刑后再进行审前调查的情况较多。也有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部分,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再发出审前社会调查的。由于案件这时基本上已经立案或者已经开庭,调查占用审限,会出现催促司法局比较紧的现象,造成的后果是司法局提意见认为催促太急,也有的认为是不是有其他人为因素。两种不同的方式,效果不一样,时间效率也不同。有的催促下回复时间仍较长,少则五日,多则十日以上。而对于哪些案件发出调查函?各法院做法不一。有的限定在可能判处的刑期三年以内,有的限定在可能判处的刑期五年以内,主要突出:过失犯罪、纠纷引起、轻微危害社会类、悔罪明显、未成年、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哺乳妇女、积极退赔、取得谅解等类型的案件。

3、审前社会调查的标准缺失,引发形色各异的调查报告。首先,对于是否有必要开展审前社会调查,争论不休。除刑诉法第268条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上,规定进行社会调查,对一般人群的犯罪,法律并没有规定,制度缺失。导致审判人员思想上认为,会不会导致独立审判权的干扰和影响。其实,除去省院和最高法协同其他司法机关的施行的实施办法,从正确理解并适用法律来讲,审前社会调查是必要的。不仅通过控辩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的实地调查,客观上提供了被告人的现实表现依据,而且避免了公众的合理怀疑。

其次,调查报告结论不统一,不规范。由于审前社会调查的标准缺失,全国各地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等因素,当地社区矫正机构接到调查函之后,开展调查的模式不同,有的交由当地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去做,有点由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开展,有的两家联合;还有的直接让被告人或者家属找当地的社区出具几份证明;被调查的对象也不一样,范围不同。尤其是回到法院的报告各不相同,有的调查报告,从社区矫正机构寄来两份,前后建议意见相反。从户籍地离开到外地务工,长期不在户籍地,审前社会调查应该在什么地方开展?从调查的意见来看,几乎都是不清楚、不了解,被告人的经历表明其本人缺乏诚信。河南某地寄来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仅一页纸,无表、未附调查材料;本地掇刀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机构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几乎都是一页报告,一页 表格。另外,关于审前社会调查结论的规范问题,掇刀司法局的结论最不规范,提交的文书不全,派出所只有警察签字,未盖公章。东宝和沙洋比较规范,提交的是整个调查卷宗。外地有的司法局比较规范,有的如河南省少数地方就非常不规范。

4、审前社会调查的采纳与程序规范。

开展审前调查的案件,除非审前调查结论不建议适用非监禁刑罚,一般情况下最后都适用了非监禁刑。偶有未适用的情形,大多是未满足交纳罚金金额的条件,或未退清全部赃款,未取得谅解等情节,极少数个别是审委会未通过。开展审前社会调查的前几年,有些案件没有进行调查,法院直接判决适用缓刑。后来,实施办法出台并严格执行期间,适用非监禁刑的案件,基本上都进行了审前社会调查。

从案件审理程序上看,审前社会调查材料系法院依职权调取,作为裁判的适用证据,依法应当进行质证。有个别意见认为,可以不质证,仅作为审判人员裁判的参考,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如果不质证就适用,不仅实体上有违法律规定精神,而且程序上有违司法公开的原则。在具体适用上,基本上所有法院和审判法官都会对审前社会调查加以考量,不会单凭一纸报告就无原则适用,依旧会严格审理,符合条件就适用,不符合条件就坚决不用。总体上把握比较好,而且,整体效果也不错。关于缓刑执行的操作,一种是填写好执行文书,交由被告人自行带到社区矫正机构报道;一种是邮寄到社区矫正机构。我们认为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对于被告人的缓刑执行应当进行交接手续,而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审判人员把被告人送到执行机构,还是通知执行机构来领人,都不合时宜。而交由被告人持相关文书报道,不仅有送达回证和文书回执的签收、办理,还可以就被告人按时办理执行交接手续,实行警示教育,及时交付执行,都十分必要。实际操作中,有少数办案人员偷工减料,在对外地被告人的执行问题上,为了减少被告人跑路的时间,在送达判决书时,就讲执行通知书一并填写,把时间推迟到十天以后,让被告人到时间就送到当地社区矫正机构接受矫正。不仅程序违法,而且易损害法律的严肃性,应绝对禁止。少数地方,因政府职责不明确,导致出现缓刑执行的真空地带,如荆门某总厂辖区范围,地方没有建立社区矫正机构,又不愿意接受全市统一调配的交由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局执行,导致个别案件的被告人脱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纠正。

5、非监禁刑的执行及其对应处理

缓刑执行的职责在社区矫正机构,但是,判后的回访和及时沟通,能够有效地防止被执行人服从监管,避免出现脱管、不服管的现象;而暂予监外执行的后期程序,社区矫正机构必须每年提出建议,并附执行期间的现实表现材料,人 民法院应当及时审查处理。有人说要到罪犯居住地核实或者通知罪犯到刑事判决法院所在地进行鉴定,纵观法律规定,我们认为社区矫正机构也是法律赋予履行职责的机构,其递交的材料,法院只需从形式上或者真伪、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审查,无须再启动全面的审查程序,不仅于法无据,而且不符合当代的司法理念,即浪费司法资源。

对于判处非监禁刑罚的被告人因身体原因,不来领取执行通知书,寄给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的执行文书,也没有回音。应当设法与当代司法机关取得联系,或者与其上级司法机关联系,做好衔接工作。

而对于不服管教的罪犯,社区矫正机构进行依法处理无效后,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建议的情况。旧的模式,一般采取审查材料,合议庭评议并报审委会决定后,径直裁定并交公安机关收监执行。但是,随着刑事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认为应采取听证的形式,通过接触犯罪人员进行初步判断,决定合议庭评议意见,最后报审委会讨论决定,再行裁定。不仅符合以人为本的保障人权的司法理念,更因听取了罪犯的辩解,展示了证据,让罪犯充分认识到其不接受缓刑执行监管的后果,可以极大地减少对立情绪。对一起撤销缓刑的建议,通过与社区矫正机构、检察院监督部门、公安局法制大队座谈,交流意见、制定方案、迅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举行听证时,首先听取了社区矫正机 构的陈述,对矫正对象不接受矫正的具体表现,受到处罚措施后的表现,并通过举证充分展示其建议撤销缓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后,让接受社区矫正执行的罪犯,进行陈述、质证、辩解。最后,充分协调司法局、检察院、公安局的不同职能,确定方案,各司其职,防止打乱仗,或者出现意外的罪犯逃逸、决定后不能执行等情形,将罪犯某丽迅速收监执行,程序把握和操作规范均得力,效果良好。

三、对策与建议

审前社会调查适用的犯罪类型和被告人肯定是有限制的,若凡是适合的案件都发出审前社会调查,一方面增加了社区矫正机构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法院的工作量,耽误了审限。只有在综合全部案情,可能判处非监禁刑的案件才有必要做审前社会调查。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审前社会调查联动机制,让审前社会调查走入程序规范,高效运行,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成本,强化委托、调查、评估、适用、执行功能,更好地发挥审判功能和社会功能。

1、审前社会调查的必要性、时机性、规范性。审前社会调查的必要性,在实际运用中已经说了。至于审前社会调查的发出时间。因为个案情况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可以在七日审查期间内,即立案前发出,个别情况可以例外。而不能把审查期间的事务,拖延到审理期间,不仅影响 案件审限,更违背了审前社会调查之“审前”的意义。

是否应告知公诉机关?目前,实施办法有规定,要做到。但是,实际意义在哪里?尚需探讨与研究。因为当调查报告回来进行质证时,公诉机关自然会发表意见,发出调查函时就告知,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但确实增加了司法成本。

至于规范性的问题。建议以中级法院的辖区为限,对哪些类型、哪些情节、哪些条件的案件适用审前社会调查,并对发出调查的时间,一并作出原则性指导意见。防止权力受制的种种原因,减少人为因素。寄递文书时的规范,虽然是邮寄到社区矫正机构或直接送达委托表较好,但这样必然耗时较长,还存在遗失的可能性。实践中变通的处理方法,是将起诉书副本复印件和委托调查函、表,用法院信封封口后,在两端开口、中缝、落款处均盖上刑庭印章,由当事人送到社区矫正机构。社区矫正机构收到后,可以向我们核实,若有开封的可以不接受。掇刀法院曾遇到有一个人拿去时将信封开封,并且将起诉书副本复印件取走的情况,司法局核实情况,说信封已开,不见起诉书,最后经过调查,发现此人曾有9次盗窃违法记录,因此,认为不应适用非监禁刑。

2、审前社会调查内容的把握与协调

审前社会调查的内容应加以规范并具体化,如家庭环境、受教育的经历、犯罪成因的调查。有人说为了防止司法腐败,不能对调查机构提供被告人的联系方式。社区矫正工 作局的人员则提出,需要提供,以方便接触被告人加以询问,并观察其客观表现。有人说调查报告仅帮助法官内心确认,可不予质证,甚至不进行调查也可以判处缓刑。我们觉得有点主观主义色彩,恐不可取。

应当迅速推动建立审前社会调查和缓刑执行的程序立法机制,细化规则,便以操作,统一规范。并在全社会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机构及其体系,不留死角。同时,建立网络化的管理机制,对于外地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节省时间,防止审限的拖延。

3、对于采取听证的形式,对不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应完善程序规定,并通过举证充分展示社区矫正机构建议撤销缓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接受社区矫正执行的罪犯有陈述、辩解的机会,充分协调司法局、检察院、公安局的不同职能,操作规范。

4、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的后期程序,社区矫正机构每年提出建议,并附执行期间的罪犯表现材料,是否需要核实?建议从区分职责权限的角度出发,对于社区矫正机构提出了建议及鉴定材料的情形,人民法院直接作文证审查即可。

与社区矫正机构的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辖区以外的。判处非监禁刑罚的被告人因身体原因,不来领取执行通知书,寄给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的执行文书,也没有回音。怎么处理?由于缓刑执行是人民法院直接对接社区矫正机构,责 任重大,建议建立常态化的联络机制。通过直接或者上级机构沟通,将非监禁刑的执行落实到位。

第二篇:审前社会调查介绍信

审前社会调查介绍信存根

()司社矫字第号

:

根据省市县(市、区)人民法院的委托,对拟判处的进行审前社会调查。

葫芦岛市县(市、区)司法局

年月日

···················································

审前社会调查介绍信

()司社矫字第号

:

根据省市县(市、区)人民法院的委托,对拟判处的进行审前社会调查,现派共人到贵单位进行调查,希望贵单位给予大力协助。

葫芦岛市县(市、区)司法局

年月日

第三篇:审前社会调查经验材料

创新思维主动前移

构建审前社会调查工作格局

邵阳县司法局

(2012年4月17日)

我县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工作从去年9月份开展以来,始终坚持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系统化运行,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切实加强审前社会调查、审判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的密切衔接,有效地提高了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质量,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审前社会调查评估工作体系。截止目前,我县已对121例拟判处非监禁刑案件的被告人进行了审前社会调查评估,其中建议适用非监禁刑110例,建议不适用非监禁刑11例,调查建议均被法院采信,采信度达100%。通过审前社会调查的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衔接配合,有效构建工作格局

为加强审前社会调查、审判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衔接,我县于去年9月上旬,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召开了法院、检察、公安、司法分管领导和相关庭、科、所、队、股室负责人参加的审前社会调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定了《邵阳县适用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明确了公、检、法、司四家的职责和任务。要求县人民法院对拟判处非监禁

1刑的案件必须进行审前社会调查,并在开庭前10日,将起诉书副本、委托审前社会调查函和送达回证送达县司法局,同时抄送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在收到委托调查函后,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前社会调查评估工作,出具审前社会调查评估报告,送达县人民法院,同时抄送县检察院,县检察院对审前社会调查工作进行监督。真正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司法行政牵头、政法部门协动”的工作格局,确保审前社会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机制保障,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1、强化组织保障。目前,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矫正股人员为成员的审前社会调查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和任务。

2、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了审前社会调查登记制度、审核制度、监督回访制度、会议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10项制度,全面完善了审前社会调查的各项制度。统一制作了审前社会调查评估报告表,规范了调查报告、调查笔录、座谈会笔录等格式。

3、强化业务培训。审前社会调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审前社会调查相关业务,我局加大培训力度,去年9月份组织了一次全县137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对审前社会调查工作程序、调查内容等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强化宣传引导。在去年11月份开展了一次以社区矫正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宣传活动,通过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引导社会各方面了解和支持社区矫正和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工作,积极打消被调查对象的顾虑,让他们知道依法作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自觉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客观全面反映被调查人的真实情况。

三、规范调查流程,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审前社会调查作为一项程序复杂、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只有通过规范流程,强化举措,才能真正实现审判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无缝对接,从源头上杜绝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

1、调查程序规范科学。接到各级人民法院委托调查函后,对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在册,及时将法院发来的委托调查函和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传真给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司法所,司法所接到传真后,先到派出所查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避免存在假姓名、假地址、假身份现象,然后会同一名县司法局机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一起深入相关村(社区)委会、家庭、工作单位、学校开展调查工作。调查结束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前社会调查并形成调查评估报告,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

2、调查内容全面翔实。调查时,主要调查拟适用非监

禁刑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居住情况、家庭情况、个性情况、犯罪原因、有无恶习等);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社会上的表现情况;所在村(社区)群众和单位职工对被告人的评价和反映;受害人的意见;再犯罪风险等。调查时,主要采取个别谈话、查阅相关资料、召开小范围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广泛调查,详细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注重听取涉案受害人的意见,确保不偏听偏信,全面掌握被告人信息。调查时,要做好调查笔录,调查笔录和座谈会记录须经被调查人签字,并随《审前社会调查报告》和评估意见一起提交委托的人民法院。如我县塘渡口镇社区矫正人员唐某,被县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判决前,我们接到县法院委托,对唐某进行审前社会调查。调查过程中当时村、组干部和部分村民反映唐某有吸毒史,村委会不愿意监管。调查小组知道此情况后,找到被告人和被告人亲属,他们明确表示,唐某已彻底戒毒了。我们及时与公安局禁毒大队取得联系,带唐某去进行尿检,结果显示唐某已经彻底戒毒了。之后,我们深入村、组,给村民解释唐某的情况,最后,村委会同意监管。该对象宣告缓刑后,在亲属陪同下,到司法局报到时,对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负责、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表示由衷的敬佩,并决心积极改造,争取早日解矫。

3、评估意见客观公正。司法所对调查收集的信息,统一进行整理,综合评断,签署意见后,将审前社会调查报告

和评估意见上报县司法局审核。县审前社会调查领导小组对司法所上报的审前社会调查进行认真分析,对有关疑点问题进一步调查核实,在对多种因素和各方意见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后,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备社区矫正的条件。审定后,提交委托审前社会调查的人民法院,全面确保评估意见客观公正。如县人民法院委托调查长阳铺镇被告人曾某,长阳铺司法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曾某已于1990年全家搬走,村民都不知道曾某的情况,长阳铺司法所出具了不适合判处非监禁刑的建议。我们在审核时对曾某的去向不明有异议,然后主动与县公安局联系,查找曾某的下落,发现曾某现住在塘渡口镇建筑公司,其父亲在县建筑公司上班。我们指派塘渡口司法所对被告人曾某进行社会调查,出具适用非监禁刑意见。2011年12月5日,县人民法院委托我局对黄塘乡被告人邓某(该县公安局已经取保候审)进行审前社会调查。我局受理后指派黄塘司法所展开调查,经调查,发现邓某是多年前犯的案(敲诈勒索),在公安部的组织清网行动中被县公安局抓获,后经县公安局取保候审在外打工。此前,邓某长期不在邵阳县居住,又欠下数万元高利贷不敢归家,且监管人员均不在家,即使法院对邓某判处非监禁刑,邓某也不会回家接受社区矫正,此时,邓某通过公、检、法等多部门领导向我们求情。为此,我局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基础上,决定出具建议判处监禁刑的意见。县

人民法院在收到我们的反馈函后,及时召开院审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采信了我们的意见,将邓某判处监禁刑,硬是将邓某从广东省押回,收监执行。此类案件在我县开创先河、反响强烈,得到被害人、当地群众和党委政府及县政法委的高度赞扬,提高了我们在政法系统中的地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4、调查档案完整规范。坚持一人一档,对法院委托调查函、审前社会调查意见反馈函、调查笔录、调查报告等材料及时整理归档。

四、建立教育制度,确保调查落到实处

我们在开展审前社会调查时,坚持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被告人见面谈话制度。在调查过程中,由调查小组当面进行法制教育,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积极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增强法制观念。据我们了解,凡通过审前社会调查,当面进行法制教育被判处非监禁刑的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后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和公益劳动,主动汇报思想情况,认罪服法,表现较好。

我县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些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不断规范工作机制,创新思想,大胆探索,努力实现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工作新的突破。

第四篇:《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要正义,更要看得见

——读《看得见的正义》有感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5级材料二班 燕森博 1517020212

近期,全国人民关心的“于欢案”终于二审判决出来了,二审判决于欢有期徒刑5年,在判决书中,要谈到了种种与“正当防卫”这个关键词的界定。我认为,此次案件的意义已经大于其本身,舆论的各种观点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可以说,“于欢案”为我们普通公民也上了一堂生动的的法治课。然而在我国,法律普及程度显然还没有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有时候我们只根据自己的臆断去判定一个案件是否“伸张正义”。我从先锋书店购买的这本《看得见的正义》这本书,讲述了最基本的法律上的常识以及在法律判决时的一些基本原则问题。我想这也是我们国家在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公民必须了解的一些知识。

首先解释一下何谓“看得见的正义”质上就是指裁判过程(相对于裁判结果而言)的公平,法律程序(相对于实体结论而言)的正义。作为人类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正义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也就是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实体正义主要体现在实体法之中,贯彻于司法裁判的结论上,构成一种对法官的实体性道德限制。而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实体正义具有一系列明确的价值标准,就比如说我们现在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刑法学者所提出的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对相似案件给予相同处理等法律原则,大体上可以视为实体正义的主要内容。但是,如果从动态的角度观察,实体正义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几乎所有案件在事实和情节上都不完全相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互有差异,而案件在裁判结论形成之前,多多少少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要想给所有案件的裁判活动确定一个统一适用的公正标准,确实是十分困难,甚至是不现实的。

尽管如此,人类法律价值中海油一些内容与裁判的结果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体现于法律程序的设计以及司法裁判过程中,具有明确、具体且可操作的判断标准,属于“看得见的正义“。如果说一个案件最终裁判得是否公正,往往只有当事者自己心知肚明的话,那么一个案件的裁判过程是否符合公正的标准,有无明显的不公之处,则不仅能为当事者所感知,而且还能为一般社会公众所判断。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公众进行的价值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律实施的过程来进行的。很明显,这种“看得见的正义”也就是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感念,将程序正义视为“看得见的正义”,其实是英美人的一种法律传统。这源于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but must be seen to be done.(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在我的理解范围内,我认为这局格言是在说,案件不仅要判得正确、公平,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和精神,而且还应当使人感受到判决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换句话说,司法机构对一个案件的判决,即使非常公正、合法,也还是不够的。要使裁判结论得到人们的认可名裁判者必须确保判决过程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在我没读这本书前,我认为这样的过程是繁琐的,是没有必要的,但是随着书中举出的例子来看,我逐渐意识到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在中国当代的国情下,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来判断一个事件表面上谁对谁错,在大多数情况下这都可以暂且认为是合理的。但是,但凡由于我们的案件的认知有限,或者囿于其他的原因使我们对案件产生了一定的误解,那么错判案和冤案就会随之而来。截止今年6月份,就我个人看到过的关于因为冤案就高达10起,清白的人白白坐牢10年20年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只是目前被媒体报道出来的而已。然而在欧美所执行的程序正义,给嫌疑犯充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我可以不认可你的观点,但我坚决维护你说话的权利。”这样的制度下就让嫌疑犯在被执行判决时可以做到心服口服,让判案和冤案的几率大大降低。宁可放过一百,也不错判一个。这样的思想确实令我耳目一新。

实际上,美国法官对法律程序的“极端强调”,源于英美普通法的法律传统。程序正义作为一种观念,早在13世纪就出现在英国普通法之中,并在美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程序正义观念的经典表述在英国家就是“自然正义”,而在美国则是“正当法律程序”。英国法律制度在其发展的较早时期就有注重法律程序的传统,人们相信“程序先于权利”。一方面与英国法官长期形成的遵循先例的传统有关,使得法律程序——即法官的裁判过程具有形成和发展实体法原则和规则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英国人运用法律程序对政府权力加以制约的思想。而注重法律程序的最集中体现则是对自然正义原则的严格遵守。

在美国学者看来,正当法律程序体现了正义的基本要求,而程序性正当程序更是体现了程序正义的基本观念。显然,在英美人的观念中,在对一个人的生命、财产、自由等各种实体性权益加以剥夺之前,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必须遵守基本的法律程序。在这里,仅仅存在一种法律程序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程序还必须符合一系列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正如同一个人必须遵守道德规范才能成为一个“好人”一样,法律程序和法律制度也必须具备最低限度的道德性,才能成为“好”的制度和程序。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专制主义政权,如德国纳粹、意大利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等,一般都建立了大体上还算完备的司法制度和法律程序。但我们都知道,这些所谓的司法制度和法律程序并不具备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不符合人类普遍的公平、正义观念。换句话说,不符合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的法律程序,即使非常完备、有效和实用,也不具备道德上的正当性。应当说,英美人所信奉的“自然正义”、“正当法律程序”等程序正义观念,即使在其他社会中也具有普遍的意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社会中都要按照整齐划一的程序正义标准,建立相同的程序模式。事实上就像书中美国学者所说那样:“正当程序是一个灵活的概念……对正当程序的要求是绝对的,但它的适用却不是。”

对于中国人而言,问题的关键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西方国家的法律程序加以模仿、移植,而应当是理解并坚持一种程序道德性的观念,培养一种按照正义要求设计法律程序的法律文化。如果这样,那我们我们建立的所有涉及到剥夺个人财产、自由甚至生命的法律决定过程,就会逐渐贯彻自然正义、正当程序和程序正式和价值要求,并符合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公平、正义的观念,从而使法律制度甚至统治秩序得到中国人的认可和尊重。

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是存在着明显的“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在任何一种司法裁判过程中,无论是法官、双方还是普通公众。所关注的往往是裁判的结果,类似于“于欢案”的二审结果,而不太重视司法裁判的过程、步骤和方式。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司法官员出于效率、便利等实用的考虑,还会故意地通过牺牲程序来保证某种预期的结果。不过这种“重实体,轻程序”终究是一个表象。中国人其实在其他一些场合并不忽略程序,甚至还将程序问题提到令人困惑不解的地步。例如:向政府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向某一机构申请许可证……这时人们往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序。联想到司法官员在诉讼中经常迫不及待地作出结论的情况,这里的程序为什么会受到如此不正常的重视呢?

显然,司法制度中的“重实体、轻程序”也罢,行政管理中的“重手续”也罢,实质上不过是“重权力,轻权利”的表现形式。具体到诉讼领域,这种对国家权利的畸形重视以及对个人权利的极度轻视,显示出这个国家还是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在此情况下,重视手续和轻视程序所造成的后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使处于弱势地位的人都不具有基本的人的尊严,而把人当做程一种手段。

作为看得见的正义,程序正义所提出的最终要求就是代表国家行驶公权力的官员或者机构,在作出使一个人的权益直接受到有利或者不利影响的决定之前,必须给予这个人以参与决定制作过程的机会,做到不偏不倚,并确保参与者拥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能力。与此同时,决定者在作出限制或者剥夺个人权益的决定时,还必须及其慎重,内心具有并向外部表达出充足的理由,以便能尽量说服受到不利对待的一方。

或许,人们永远不可能将程序正义的内容到达很深的地步,但无论如何,程序的不公正和非正义都是有着确定标准的。那就是使人仅仅成为手段或者工具,而不成为目的。只要人们受到这样的对待,非正义也就发生了,错判案和冤案也就发生了,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的道德正当性也就会引起人们的质疑,而这也是《看得见的正义》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第五篇:“看得见的正义”专题开栏语

“看得见的正义”专题开栏语

2013年09月05日 09:17:04 来源:新华网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人民检察干警心系人民群众。

目前,全国有三千多个基层检察院,二十多万名检察干警。长期以来,广大检察官们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恪守社会公平正义。他们用忠诚,彰显了“惩恶扬善”的风骨;用勤勉,铸就了“执法为民”的灵魂;用廉洁,镌刻了“法律监督”的厚度;用公正,诠释着“人民检察”的职守。

他们因捍卫公平而努力,我们为弘扬正义而寻找。

2013年8月,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范围内正式启动“看得见的正义”大型专题宣传活动,自即日起持续至12月31日,我们将跟随活动开展的脚步,走进基层检察院,走近基层检察官群体,以本次正义之行传播正义之声,以本次正义之行探访正义之星,以本次正义之行走近正义之师。用心去了解他们守护正义的工作生活,去感知他们斗智斗勇的执法历程,去聆听他们动人心魂的检察故事,去体味他们与群众心心相印的真挚情感,去看见他们在平凡的检察岗位中绘就的美丽人生画卷。

相信这次主题活动会成为一次检察使命的立体成像,成为一次检察智慧的深度分享,请让我们共同用心来体会,在检察机关每一个辛勤工作和执着坚守的背后,那不断彰显的精神动力,那不断迸发的正义光芒。

下载看得见的正义-审前社会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看得见的正义-审前社会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省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

    浙江省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我省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根据《刑法》、《刑诉法》......

    审前调查报告

    基本式样××(单位全称)××年度 财务收支审计审前调查情况(报告)根据《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审计局××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通知》(洪府厅发[××××]××号)和我......

    弋阳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实施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工作

    司 法 信 息 (第 期) 弋阳县司法局社区矫正股 2012年2月17日弋阳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实施社区矫正对象审前社会调查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与审判工......

    看得见的正义之第四种司法裁判形态

    看得见的正义之第四种司法裁判形态 根据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96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

    xxx审前调查报告

    xxxxxx社区矫正办 关于对xxx审前的调查报告一、 基本情况 xxx,男,1954年12月13日出生,汉族,大专文化,在职教师,系xxxxxxxx小学校长,xx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住xxxxxxxxxx。......

    勿让“看得见的正义”掩盖“看不见的非正义”[合集五篇]

    勿让“看得见的正义”掩盖“看不见的非正义” 内容摘要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构,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始终追求以“看得见”的方式,完成宪法赋予的伟......

    思修课结课论文-《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前言: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尽管作者一再声明这是一本随笔集、“富有趣味的小册子”,然而各种旁征博引和精彩的论述都使得阅读《看得见的正义》不能说......

    9审前程序之一:立案

    诉讼的开始之一: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犯罪线索,依照各自管辖范围进行审查,以确定有无犯罪事实存在和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决定是否进行侦查和提交审批的诉讼活动。立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