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级换届选举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2:0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村级换届选举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村级换届选举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篇:从村级换届选举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从村级换届选举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中共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曾仁忠

[摘要]民主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对于如何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者们观点不一。本文试图从村级换届选举入手,探索总结出某些规律和经验,并就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选择、推进方式提出相关建议,即要以基层民主促进上层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突出选民地位,不断健全制度建设,努力加快经济发展。

[关键词]民主政治;村级换届选举;路径;方式;党的领导;主体地位;制度建设;发展经济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近年来,随着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村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不少学者根据民主政治建设应该自下而上、逐级推进的思路,已经开始关注研究思考应该如何发展当代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笔者认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可以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实践中探索出规律和经验,以基层民主带动上层民主,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

一、村级换届选举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民主化已成为一个基本发展趋势,民主政治体制代替极权政治体制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并要求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程重点推进。在村级换届选举中发扬民主,有利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村级换届选举是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衔接的有效载体。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在《中国民主发展模式五大特色》一文中提出:自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内容大体划分为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两大部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包括村民委员会和村党组织两个选举。村民委员会选举属于人民民主建设的范畴,村党组织选举属于党内民主建设的范畴。在新一轮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各地普遍推行“两推一选”,即党员和群众代表公开推荐、差额选举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试点“无候选人一票直选”,即由本村党员、选民在不提名候选人的情况下,一次性直接投票分别选举产生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成员;落实“四个提倡”,即提倡把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规定程序推选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委员;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提倡拟推荐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以后,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如果选不上村委会主任,就不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提倡村民委员会中的党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党支部委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先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再进行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以保证实现“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的目标。由于村党员一般又是村民代表,这在换届选举的推荐、酝酿、提名、选举等环节有效地实现了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的衔接。“两个民主”的有机衔接,形成了“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的“二元混合”权力结构体系,使得社会主义民主结构更完整,层次更丰富,基础更扎实,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整体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造。

(二)村级换届选举是提高党员群众民主素养的重要平台。目前,全国有5-6亿选民参与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有数千万农村党员参与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这种民主实践的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影响之大,是其它形式的民 主实践难以企及的。村级换届选举为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提供了了解、接触、实践民主的具体途径和制度保证,较好地解决了亿万人口的参与政治问题和民主权利问题。在村级换届的实践过程中,广大党员群众经历着空前的政治意识的转化和现代政治文化的培养,塑造了越来越多的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参与村务管理、依法履行义务的合格的现代公民和党员。村级换届选举改变了党员群众以往对村里事务的冷漠态度,提高了村民和党员选举的积极性,增强了村民和党员的民主意识,锻炼了他们的民主素养和能力,真正起到了“唤起民众”、“教育农民”、“教育党员”的作用。村级换届选举较好地和直接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赋予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优越性,使广大农民群众有了当家作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真实感受,因而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与衷心拥护。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村级换届选举是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马上实行全国普选,时机和条件均不成熟。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基层起步,徐图进展,拾级而上。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级直选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 基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它虽然发生于中国社会的最低层,但并不能将其视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变量。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村党员群众参与选举的程度,规定并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村级换届选举后,基层党委、政府直接感受到农村党员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迫切要求他们改进与完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同时,通过自下而上的推动和影响,上级组织可以借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经验,推广应用扩大选民参与,实行候选人竞选演讲与村民互动、设立秘密写票处等成功做法,从而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二、我市村级换届选举发扬民主的实践探索 实践说明:发扬民主则安,践踏民主则乱。在今年村级换届选举中,我市始终以发扬民主为主旋律,以依法办事为总原则,扎实有序地推进换届选举工作。目前,全市4877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村干部职数16818个,村平3.45人,比上届精简2.53%,其中一次性选举成功、职数全部选满的村4608个,占94.4%;有女干部当选的村4613个,占94.6%;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3970个,占81.4%;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14161人,占84.2%。

(一)丰富选举形式,体现了民主的多样性。我市 严格按照直接、差额、无记名投票的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办法,丰富选举形式,满足党员群众对民主的多样化需求。一是普遍推行“两推一选”方式。全市大部分村按照党员民主推荐、群众推荐测评、党内民主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了村党组织班子。二是扩大“直选”试点。对群众基础较好、村班子威信高、人口适中的村,原则上实行直选。为探索直选经验,市委先期在衡阳县西渡镇英陂村、衡东县城关镇大甸村、耒阳市大义乡东坪村进行了直选试点,并组织各县市区选举办同志现场观摩。试点结束后,全市460个村在村委会换届中推行“无候选人一票直选”办法;1230个村按照“公推直选”方式,选举产生了村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衡阳县西渡镇赤水村、台源镇群英村更是大胆探索,在村党组织换届中试行“全民直选”,成功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党支部。“全民直选”即先由党员投票推荐村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候选人,再把党员提名的候选人提交全体村民投票,得票数超过到会人数的50%即当选。三是推行“高位嫁接”法。对那些宗族派性复杂、矛盾隐患较多的“瘫、软、乱、穷”村,一时找不出合适人选,从县乡部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先解决无“领头人”的问题,再逐步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在“高位嫁接”时,我市把要不要“嫁接”、嫁接对 象、嫁接时限和任期工作目标等都提交党员群众讨论决定,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今年,全市有64名国家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第一支部书记。

(二)扩大选举范围,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是确保所有的村都换届。市委要求,全市所有村都要按期换届,不能留死角、留空白。对情况复杂、困难较多、阻力较大、换届选举一时难以推进的村,坚持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入手,逐步消除阻碍换届选举的因素,最终达到顺利换届的目的。今年,全市100%的村都如期进行了换届。二是发动“全民”选举。村委会换届选举要求到会人数和得票数“双过半”,村党支部换届要求80%的党员到会投票。在当前农村流动人口外出较多的情况下,要达到这个要求有一定难度。为确保参投人数达到规定要求,各乡镇、村采取了三条有效措施:①严格选民登记。由乡镇党委出面,协调乡镇派出所,将各村选民人数由户籍员统一调出,由村选举委员会逐一核实后张榜公布,确保了选民登记不重登、不漏登、不多登。②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选民珍惜民主权利,让尽可能多的选民积极参与投票选举。③设臵灵活多样的投票方式。依法采取委托代投、函投、电话投票、设立投票站、派出流动票箱等方式,力争“全民”投票选举。衡阳县西渡镇英陂村有2045名选民。在集中投票当天,有1876名选民参加了现场投票、120人实行委托投票、25人在流动票箱投票、24人实行电话投票,真正做到了“全民投票”,一个不少。在现场投票人员中,有85岁驻着拐杖的老人、有患病吊着输液瓶的病人、有即将临盆的孕妇,还有不部分外出务工选民驾车赶回来参加选举。三是扩大村级配套组织的选举范围。在抓好村级换届选举的基础上,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由选民或村民代表推选产生了村民理事会、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主监督小组以及村民兵、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进一步延伸和拓宽了民主选举的范围,为村民自治夯实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规范选举程序,体现了民主的法理性。法律是村级换届选举的一条“高压线”,也是一条“保障线”。在换届选举中,我市严格依法办事,坚持规定的程序不变通、法定的步骤不减省、党员群众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截留,真正做到环环相扣、无懈可击。一是严把程序关。严格把好村民代表和村选举委员会的推选关、选民登记关、候选人提名关、选票发放秘密填写关、公开投票唱票计票关,做到选民委员会成员、选民名单、候选人、选举日、投票时间、投票地点、选举工作人员、选举结果“八公开”。为使换届选举程序具有操作性,市委编印了《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流程》、《工作指南》,下发 到每个村,印制《致选民公开信》,发放到每个选民。衡阳县编印下发了《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纪录本》,由乡村干部、村选举委员会逐环节如实填写,确保选举不违法、不违规、不走样。二是严格村民自治。对法律、法规、条例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坚持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据村民自治的原则,制订相关的实施细则,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小宪法”,作为选举活动的依据。如关于候选人资格条件的规定,市委提出了“五选十不选”的标准。在换届选举时,各村依法把它写入村规民约和选举办法。正是坚持了“五选十不选”的标准,全市村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如关于贿选问题,法律法规对此没有明确界定。一些村根据村民自治的原则,把贿选的要件构成、贿选数额标准、贿选处罚等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把它写进选举办法,从而为“贿选”的查处提供了“法律” 依据。总之,无论是村两委班子职数、任职资格条件的确定,还是选举办法的制定、选举方式的确定,都依法按程序交党员群众讨论决定,真正让他们当家作主。

(四)加强选举监督,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失去监督的权力会滋生腐败,失去监督的选举会导致民主的失真。为此,市委加强了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一是加强组织监督。在成立市、县、乡、村四级换届选 举办公室的基础上,市委向县市区派出4个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指导组,各县市区按照3-4个乡镇派一个指导组的要求派出指导组,各乡镇也实行班子成员包片、脱产干部包村,使换届选举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大部分村都推选了5-7名群众威信高、诚信度好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选举工作监督小组,监督选举全过程。有460个村还引入了选举观察员制度,选举观察员由乡镇指派和聘任,主要职责是协助政府深入各村选举现场进行观察和纪录,并及时向乡镇反馈。二是加强审查监督。衡阳县、衡东县、蒸湘区等对候选人资格实行“四重”审查,即候选人提名后,各村选举委员会对其进行资格审查,然后提交乡镇计生办、派出所、农经站等部门审查,审查不符合条件的,如实向村选举委员会反馈,并建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取消其候选人资格。今年,全市有35人因违反计划生育、存在经济问题等被取消候选人资格。三是加强信访监督。市、县、乡三级成立了专门的换届选举信访接待办公室,人大、纪检、组织、民政部门安排专人接访。建立了换届信访工作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及时化解因换届选举引发的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在衡阳党建网、衡阳红网开设书记市长信箱,受理群众举报。今年,通过书记、市长信箱受理的86件信访件全 部得到回复。四是加强法纪监督。对以暴力、威胁等手段破坏选举或妨碍选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依法依纪处臵。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衡阳县渣江镇荷兴村彭仁俊等人因自己未获得提名,在选举时撕选票、砸票箱,被治安拘留10天。衡东县大浦镇有2人搞贿选被取消候选人资格。

三、村级换届选举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启示 发扬民主是村级换届选举的灵魂。在村级换届选举中,有四点启示值得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借鉴:

(一)必须抓住加强党的领导这个关键。村级换届选举的实践告诉我们,换届选举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发扬和保障民主,关键在于是否加强了党的领导。二十余年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同样表明,没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是不可能推进村级换届选举和村民自治的。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我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其所有的发展都离不开党的主导作用,民主政治建设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国超大型社会的现实,发展民主的任务更复杂而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必定要有一定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我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担当起这个角色,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稳定地推进民主政治 建设。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在党章和宪法规定范围内进行,不能搞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更不能盲目照搬西方那一套。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华中师大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在对村级民主进行广泛调查后提出:“在民主化进程中,不能简单地将党的力量和政府行为视为消极物,在一定条件下,它会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发达的国家组织系统在历史上长期延续的中国来说,民主化进程应该充分利用党的力量和政府行为,这或许会使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大大加快,并走出与西方不同的道路。”加强党的领导,既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个艺术问题;既要旗臶鲜明,又要润物无声;既要充分尊重选民的主体地位,又要体现党委意图。加强党的领导,就要在政策制订、方向把握、选人标准、大局控制、环境优化、思想引导等方面着力,而不能搞行政命令、组织指派,更不能包办包揽,只能这样,才能选好人、不出事,才能发扬、扩大和保障民主。

(二)必须突出选民主体地位这个重点。由于受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和长期小农生产方式的局限,部分农村党员和选民的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如何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农村干部民主意识也不强,在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上统包统揽,在工作方法上简单粗暴。村级换届选举的实践表明,哪里的选民主体地位受到尊重,哪里的选举质量就 会较高。尊重党员群众主体地位,是发展民主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基础;党员群众权利的保障程度,标志着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程度。大力提高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养,是完善选举、搞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尊重党员群众主体地位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就能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培养和提高党员群众的民主素养,逐步解决一些党员群众中存在的不愿民主、不会民主、不敢民主的问题;就能更好地处理党组织同党员群众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一要强化思想教育。帮助党员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摒弃狭隘的自私自利心理和宗族派性的封建伦理思想,树立大局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摆正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关系。二要强化法制教育。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以及一些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让党员群众明白民主选举是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受法律的保护,从而自觉投入民主政治建设活动中,严肃认真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三要强化表率意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带头人”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但从实际来看,由于受“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等影响,部分领导干部不想民主、不愿民主。对此,要重点加强民主集中制、正确政绩观和权力观等方面的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民主执政的意识,掌握民主 方法,养成民主习惯。

(三)必须依靠健全制度建设这个保障。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来看,有的村选举不顺利,甚至引发不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选举办法制定不够严密、法律制度与现实状况存在矛盾、执行程序不够严格等造成的。目前,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尚存在法律制度要求与客观情况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宪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只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这次村两委换届时,省里规定:1990年以来有违法生育的不得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在执行这个规定的过程中,就会遭到当事人的质疑,如果严格执行规定就可能会压制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科学的制度设计是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好不好,法律制度起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关键是健全制度,改革体制,改善机制,特别要加快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点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建设,切实做到用民主科学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一要推行党务公开,保障知情权。要进一步加大党务政务公开的力度,全方位向党员群众“亮底”,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同时,落实好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党务信息发布等制度,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条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二要健全参与机制,保障参与权。建立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员议事会、民情恳谈、民主听证等制度,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三要改革选举制度,保障选举权。改革候选人提名制度,改进候选人的介绍方式,规范选举程序步骤,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直选范围,确保选举结果让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满意。四要健全监督载体,保障监督权。认真做好党员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结果;进一步完善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廉政监督员、廉政档案等制度。

(四)必须夯实加快经济发展这个基础。从村级换届的实践来看,较多的村集体经济资源可以刺激村民参加村务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参加村两委的选举和村务决策,由此可以加快村民自治进程,提高村民自治质量。同时,发展民主需要成本,没有经济基础作后盾搞不好民主。这次村级换届选举,严格按照有关法律程序进行操作,一般要求设立中心会场,候选人要竞职演讲,等等,每个村的选举经费至少在3万元以上。如果进行“公推直选”或“无候选人一票直选”的话,所需选举工作经费就会更多。马克思指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作为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民主政治建设的力度和速度。美国政治学家李普塞特统计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民收入、教育机构、医疗发展、通讯发展、大众媒介发展的有关指数,然后得出结论:民主政治要求较高的财富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同样认为:人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一个人只有在人身安全和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和民主。因此,要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必须大力发展经济。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努力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第二篇:如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如何推进基层民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侠客丹心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程重点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政治利益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就如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从以下五方面阐明自己的观点:

一、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政治意识是关键

多年来,农牧区居民的法制和民主政治观念淡薄,重家族和亲戚利益至上,在村民选举中,注重的是关系的远近,而不是整个嘎查的长远发展,往往忽视了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社会责任。在农牧区,作为实践基层民主政治主体的农牧民群众,他们关心、支持、参与程度决定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败。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首要的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培训和教育广大农牧民群众,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政治责任感、政治鉴别力和民主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共同管理,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积极化解各种矛盾,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改善、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正确划分苏木和嘎查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中的权益是

核心

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依法保证人民群众在基层政权机关、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要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把人民群众在基层民主政治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政策,把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水平。苏木作为嘎查的上一级基层政权机构,最主要的是把握好正确的方向,领导好、引导好嘎查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的要求,完善村民自治,形成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自治权,而不是越权代办或者直接包办。

三、统筹兼顾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法

要统筹兼顾就是要全面关注、长远规划、利用有效的手段有效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解决现实中最突出的问题。具体应做到:扩大基层民主,要进一步健全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教育基层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参加民主政治活动的热情和能力,保证公民依法实行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通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通过村民的自治行为,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扶正祛邪,促进村风民风根本好转。要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基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在基层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

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村民自治权作为有力抓手 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强农牧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党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只有在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和监督之下,村民代表大会才能获得最可靠的政治保证。因此,在村民决定村里重大事项时,要善于把党的意志转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善于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为党组织的决策依据,只有这样,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才能在农村得到真正的贯彻,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才能得以巩固和确立。

五、把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作为重点推进 实行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群众监督村干部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对干部也是一种必要的制约。推行村务公开和实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既要积极解决各类问题,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简单化和草率行事。就村务公开而言,目前一部分村由于日积月累遗留下来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本身就比较敏感,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很可能会激化干群矛盾,产生不安定因素。就村民代表议事而言,随着民主选举工作的逐步深入,群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要求自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基层民主也就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因此,要着眼于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兼顾群众的要求,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第三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纲)

崔静

一、民主政治的内涵、基本原则、主要特征

(一)民主政治的内涵

1、民主:古希腊语demos(人民)和kratelnc(治理),合在一起构成“民主”,意为“人民的统治”。

2、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寡头制和独裁制相对立。

(二)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1、多数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2、少数原则:尊重个人和少数人的权利。

3、平等原则:没有特权,人人平等。

4、程序原则:民主政治运行必须遵循预定的程序和规则。

(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

1、民意政治

2、责任政治

3、法治政治

4、透明政治

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一)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

“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善,焕发出新的活力。

2、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开创了由人治向法治过渡的新局面。

3、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并把它写入宪法。

4、保障人民的“表达权”,言论自由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5、干部制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

6、党内民主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

7、从多方面探索和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机制。

(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1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具体来说:

1、人民的民主权力体现得不够充分,人大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基本没有改变,权力制衡机制有待于建立健全。

3、党内民主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推进。

4、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程度不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5、民主政治建设所要求的公民意识薄弱,有待于加强对全社会民众的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人大制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保障权力的正确行使。

(三)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

(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搞好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五)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打造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基础。

四、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成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借鉴不等于照搬

(二)避免“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

(三)要注重研究西方国家制度设计的理念

思考题:

1、如何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如何理解加强权力监督主要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简介:崔静,女,现代科技与管理教研室主任,管理学副教授。2

第四篇:从实际出发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从实际出发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作者:房宁

文章来源《求是》2013年第23期

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根据本国的历史和国情,探索和建设符合本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民主制度,是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伴随着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探索,民主政治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中国历史与国情的特殊性,中国的民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随着中国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系统地总结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经验,既是继续发展和完善中国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对于外部关注中国民主政治的一种回应。

西方宣扬民主是“普世价值”,刻意回避各国民主政治实践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各国的民主制度都是与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紧密结合的,各国走上民主政治道路的原因是具体的,有差别的,民主政治在各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英国民主政治最早起源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因此,“权利保护”成为英国民主的起点和重点。法国民主政治起源于法国社会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发端于下层阶级反抗上层阶级的斗争之中。因此,争取自由成为法国民主长久的主题与特色。美国民主诞生于独立战争,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等特殊因素,美国独立建国时较之欧洲国家有更大的制度选择和建构空间,使得许多源于欧洲的民主观念与政治原则在新大陆上表现更为突出。

中国民主政治的起点是外来殖民主义侵略引发的民族生存危机,救亡图存是中国近现代包括民主在内的一切政治建设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原点。在挽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产生了民主政治的诉求,出现了最初的民主实践。新中国建立后,寻求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建立富强的新国家成为新的历史任务,民主政治成为调动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政治机制,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从救亡图存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民主政治是人民的选择,但选择不是任意的,人们只能在历史任务和国情条件等客观因素设定的可能性空间中进行选择。中国的历史和基本国情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当代中国面临的根本任务仍然是快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中国的基本国情要求在工业化、现代化阶段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必须能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国家、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又能集中民力和民智,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有效调配资源,保卫国家安全和保障社会安定团结。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来说,只有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这两方面基本需求,才是一个可供选择和有生命力的制度,才是一个真正为中国人民所需要的制度,因而也才是一个真正民主的制度。

经过长期奋斗和探索,中国人民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初步掌握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律,这就是把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了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在中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民主政治就失去了主心骨,人民当家作主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长期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丰富而重要的经验。

第一,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把保障人民权利与集中国家权力统一起来。权利保障是中国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充分的经济、社会自由,权利的开放和保障,激发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资源禀赋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条件下,由于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中国经济出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民主建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权力的集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即“共产党领导”是国家权力集中的制度体现。权力的集中,保证了中国实现更具效率的集约化发展。

第二,在工业化阶段,选择协商民主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内容。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的重要形式。工业化阶段是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时期,社会矛盾大量存在,易于发生冲突和动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诸多经验证明,在工业化阶段实行竞争性的选举,开放社会参与的权力通道,可能会导致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

在工业化阶段重点发展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重点发展协商民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选举民主给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增加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扩大社会共识;有利于提高民主质量,避免片面性,把“服从多数”和“尊重少数”统一起来;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政治成本。

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循序渐进扩大和发展人民权利。保障人民的权利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人民权利的实现和扩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之路充满了坎坷和曲折,甚至遭遇“民主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权利的急遽扩大超过了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最大承载能力,形成了权利超速现象。

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认为,权利不是观念的产物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增长的,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单纯靠政治斗争争取来的。权利在本质上是历史的、相对的。人们只有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享有相应的权利。因此,中国发展人民权利的根本之道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权利的发展创造条件,带动人民权利的扩大和发展。这是中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权利意识不断上升的复杂社会环境中依然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验之一。

第四,在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采取问题推动和试点推进的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策略被形象地称为“摸着石头过河”,即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尽可能地通过实验、试点,逐步推广。这是中国改革和民主建设一项成功策略。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责任重大,也具有高度的风险。改革一旦失误,后果严重,甚至难以补救,各国历史上这样的教训不少。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失误是难免的,但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则可以承受,失误或失败还可以加深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有利于找出更加科学、正确的方法。

回溯历史,观察现实,无论在西方还是发展中国家,探索和建立适合自己国情的民主形式都不会一帆风顺,而要受到诸多历史与现实条件的制约。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也是如此。对于中国民主的未来发展,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又要客观冷静,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以往经验,实现积极稳妥的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考虑到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等诸多历史与现实条件制约,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策略应该是积极稳妥地扩大和推进有序政治参与和民主协商,建立、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第一,分层次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是政策性参与,即通过民意征询系统,把国家的法律与政策建立在征询和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之上,通过征询人民群众的意愿,使党的执政方略和各级政权的政策法规能够准确反映和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行分层次的政治参与是保证政治参与有序性的关键。民主政治需要有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但信息不对称、经验不对称和利益局限性在客观上限制了人民群众进行政治参与的范围和能力。分层次政治参与方式是克服和超越群众参与局限性的根本方法,它以利益相关性、信息充分性和责任连带性为标准设计和确定政治参与的主体、对象和方式。通过区分不同的政治事务,以利益相关程度、信息掌握程度和责任连带程度为尺度,引导相关性强的群体及代表进行分层次的政治参与。这既从总体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又可防止参与的无效与混乱。

第二,推进协商民主,提高协商民主质量。党的十八大首次确认协商民主概念,提出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未来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发展协商民主,需要进一步扩大协商民主范围,推进协商民主的体制化、制度化建设,提升协商民主的质量。在未来发展中国式协商民主的进程中,社情民意的客观、准确、全面的发现和反映机制是一项重要相关制度,应纳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议事日程,加速建设中国的社情民意调查系统。

第三,建设和加强权力制约和民主监督体系。权力制衡的基本原理是相同或相似的权力主体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而民主监督的基本原理是授权者或被代表的主体对于委托者或代理人的监督和制约。权力制衡和民主监督是两个性质不同、功能相近的制约与监督政治权力的管理机制,在未来的民主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

历史和现实经验一再昭示,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据自身实践经验而不是根据“本本”或西方的价值理念,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根本之道。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探索,中国已经形成适应当前发展阶段、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比较系统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继续探索前进,中国的未来将是光明的,大有希望的。

第五篇:从实际出发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从实际出发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2014-03-08《求是》房宁

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根据本国的历史和国情,探索和建设符合本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民主制度,是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伴随着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探索,民主政治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中国历史与国情的特殊性,中国的民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随着中国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系统地总结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经验,既是继续发展和完善中国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对于外部关注中国民主政治的一种回应。

西方宣扬民主是“普世价值”,刻意回避各国民主政治实践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各国的民主制度都是与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紧密结合的,各国走上民主政治道路的原因是具体的,有差别的,民主政治在各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英国民主政治最早起源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因此,“权利保护”成为英国民主的起点和重点。法国民主政治起源于法国社会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发端于下层阶级反抗上层阶级的斗争之中。因此,争取自由成为法国民主长久的主题与特色。美国民主诞生于独立战争,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等特殊因素,美国独立建国时较之 欧洲国家有更大的制度选择和建构空间,使得许多源于欧洲的民主观念与政治原则在新大陆上表现更为突出。

中国民主政治的起点是外来殖民主义侵略引发的民族生存危机,救亡图存是中国近现代包括民主在内的一切政治建设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原点。在挽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产生了民主政治的诉求,出现了最初的民主实践。新中国建立后,寻求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建立富强的新国家成为新的历史任务,民主政治成为调动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政治机制,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从救亡图存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民主政治是人民的选择,但选择不是任意的,人们只能在历史任务和国情条件等客观因素设定的可能性空间中进行选择。中国的历史和基本国情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当代中国面临的根本任务仍然是快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中国的基本国情要求在工业化、现代化阶段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必须能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国家、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又能集中民力和民智,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有效调配资源,保卫国家安全和保障社会安定团结。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来说,只有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这两方面基本需求,才是一个可供选择和有生命力的制度,才是一个真正为中国人民所需要的制度,因而也才是一个真正民主的制度。

经过长期奋斗和探索,中国人民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初步掌握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律,这就是把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了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在中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民主政治就失去了主心骨,人民当家作主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长期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丰富而重要的经验。

第一,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把保障人民权利与集中国家权力统一起来。权利保障是中国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充分的经济、社会自由,权利的开放和保障,激发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资源禀赋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条件下,由于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中国经济出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民主建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权力的集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形式。中国共产 3 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即“共产党领导”是国家权力集中的制度体现。权力的集中,保证了中国实现更具效率的集约化发展。

第二,在工业化阶段,选择协商民主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内容。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的重要形式。工业化阶段是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时期,社会矛盾大量存在,易于发生冲突和动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诸多经验证明,在工业化阶段实行竞争性的选举,开放社会参与的权力通道,可能会导致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

在工业化阶段重点发展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重点发展协商民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选举民主给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增加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扩大社会共识;有利于提高民主质量,避免片面性,把“服从多数”和“尊重少数”统一起来;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政治成本。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循序渐进扩大和发展人民权利。保障人民的权利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人民权利的实现和扩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之路充满了坎坷和曲折,甚至遭遇“民主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权利的急遽扩大超过了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最大承载能力,形成了权利超速现象。

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认为,权利不是观念的产物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增长的,并 4 非与生俱来,也不是单纯靠政治斗争争取来的。权利在本质上是历史的、相对的。人们只有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享有相应的权利。因此,中国发展人民权利的根本之道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权利的发展创造条件,带动人民权利的扩大和发展。这是中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权利意识不断上升的复杂社会环境中依然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验之一。

第四,在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采取问题推动和试点推进的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策略被形象地称为“摸着石头过河”,即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尽可能地通过实验、试点,逐步推广。这是中国改革和民主建设一项成功策略。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责任重大,也具有高度的风险。改革一旦失误,后果严重,甚至难以补救,各国历史上这样的教训不少。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失误是难免的,但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则可以承受,失误或失败还可以加深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有利于找出更加科学、正确的方法。

回溯历史,观察现实,无论在西方还是发展中国家,探索和建立适合自己国情的民主形式都不会一帆风顺,而要受到诸多历史与现实条件的制约。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也是如此。对于中国民主的未来发展,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又要客观冷静,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以往经验,实现积极稳妥的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考虑到工业化发展 的阶段性等诸多历史与现实条件制约,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策略应该是积极稳妥地扩大和推进有序政治参与和民主协商,建立、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第一,分层次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是政策性参与,即通过民意征询系统,把国家的法律与政策建立在征询和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之上,通过征询人民群众的意愿,使党的执政方略和各级政权的政策法规能够准确反映和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行分层次的政治参与是保证政治参与有序性的关键。民主政治需要有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但信息不对称、经验不对称和利益局限性在客观上限制了人民群众进行政治参与的范围和能力。分层次政治参与方式是克服和超越群众参与局限性的根本方法,它以利益相关性、信息充分性和责任连带性为标准设计和确定政治参与的主体、对象和方式。通过区分不同的政治事务,以利益相关程度、信息掌握程度和责任连带程度为尺度,引导相关性强的群体及代表进行分层次的政治参与。这既从总体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又可防止参与的无效与混乱。

第二,推进协商民主,提高协商民主质量。党的十八大首次确认协商民主概念,提出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未来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发展协 6 商民主,需要进一步扩大协商民主范围,推进协商民主的体制化、制度化建设,提升协商民主的质量。在未来发展中国式协商民主的进程中,社情民意的客观、准确、全面的发现和反映机制是一项重要相关制度,应纳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议事日程,加速建设中国的社情民意调查系统。

第三,建设和加强权力制约和民主监督体系。权力制衡的基本原理是相同或相似的权力主体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而民主监督的基本原理是授权者或被代表的主体对于委托者或代理人的监督和制约。权力制衡和民主监督是两个性质不同、功能相近的制约与监督政治权力的管理机制,在未来的民主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

历史和现实经验一再昭示,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据自身实践经验而不是根据“本本”或西方的价值理念,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根本之道。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探索,中国已经形成适应当前发展阶段、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比较系统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继续探索前进,中国的未来将是光明的,大有希望的。

下载从村级换届选举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村级换届选举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凤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情况汇报提纲 凤县政协 换届以来,我们通过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

    关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本站推荐)

    党的十六大提出“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要求,这是近年来,党在......

    拓宽民主管理渠道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拓宽民主管理渠道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校园民主政治建设年”体会联合小学 姚振山通过参加教育局和磷矿镇组织的“校园民主政治建设年”的多次学习活动,我思想上触动很大,我充分......

    从六中全会看和谐社会建设(优秀范文五篇)

    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

    房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房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

    加强微博问政力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微博问政力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作为新兴的传播载体日益受到人们的亲睐,部分官员通过微博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但是在“微博打拐”如火如荼进行......

    从西游记看团队建设

    从《西游记》里的团队建设从西游记里看现在企业团队建设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团队组建适应期,就是建立团队的构架,明确组织目标,并按人的能力性格等方面分配角色;二不满期、......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关于推进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向纵深推进的同时,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开始由启动转入加快的进程。近年来,我街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