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学校社团建设的实践思考
中职学校专业社团建设的实践思考
——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学生社团是指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社团活动,对中职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丰富学习乐趣,更是一种发展特长、操练技能、培养沟通、增加见识、增强人际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中职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日趋成熟、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社团对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发展以及中职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因其独特性、专业性、实用性而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关注,本文着重思考中职学校社团建设实践对学生专业发展的成效。
一、中职学校专业社团建设的实践意义
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开拓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流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专业性学生社团对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辅助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引导转变思想的作用。中职学生处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时期,思想不成熟,道德观念、是非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又极易反叛。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是非功利性的活动,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 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意识往往在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因此,学校以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抓好学生平时的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去。
二)提供交流平台的作用。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既可以为拓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创造条件,又可以为学生交流情感提供机会和方便;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为学生健身强体提供可能,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奋斗的精神等。学生社团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实践和交流的重要组织平台:有特长的同学可以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有技艺的同学可以找到切磋比试的对手,想交流的同学可以找到互通心曲的朋友,想提高的同学可以找到相互请教的氛围。
三)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在学生社团活动中,通过兴趣和爱好的纽带,逐渐凝聚成一股力量,形成一种精神,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渴望技能的攀升,并把这种精神带到课堂,带到实训场地,带到顶岗实习岗位,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增强就业能力的作用。专业社团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能力的组织,这些社团和学生学习的专业紧密相连,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其就业打开了新的一片天地,让学生在就业、创业的道路上更加有信心。
五)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中职学生加入某一专业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 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有利于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六)丰富课余生活的作用。学生社团是校园充满生机、活力和魅力的积极力量,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我校有不少专业类的学生社团,它们组织了相当数量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加,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一方面可以极大丰富校园文娱活动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有才能、有特长、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多多学习、掌握技能、提高自己。
二、学生社团建设可以促进专业的发展
我们学校社团千姿百态:有数控社、园艺插花社、电子制作社、电子竞技社、模型制作社、计算机绘图社等专业技能类的;也有文学社、读书社、记者站、朗诵协会等学术类的;还有艺术团、合唱队、街舞社、漫画社、书法协会等艺术类的;有篮球队、武术社、棋牌社、健美操队、乒乓球俱乐部、花式跳绳俱乐部等体育类的;有动漫社、科技社、摄影协会等技术类的;有爱心社、心理协会、志愿者服务队等综合类的等等,充分体现了广大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一个社团,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重要作用。
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同时,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 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影响使社团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插花社的同学学会了如何欣赏花卉、表演插花技艺,在居室美化方面拥有一技之长,对提高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计算机绘图社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成为专业素质高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数控、钳工、电子等技能社的同学,经过3~4个学期社团的学习活动,拓展了知识,延伸了专业,提升了技能,极大多数技能社的学生达到了高级或技师水准,为顶岗就业奠定了扎实的技能本领。
中职学校教给学生的是各种实际需要的技能,这些技能既需要不断的训练加以巩固并提升,还需要融入思想进行创新与改造。受到于统一教学的局限,一些资质较好有更多发展潜力的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可以单独进行进一步探索的机会。而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社团,则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以电子类、车工、钳工 数控、园林、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课外组建的科技创新小组、电脑制作等社团,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机会。在目标一致兴趣相投的团队活动中,学生的创造热望得到极大的激发,很多思想火花借此产生。在历届上海星光大赛或全国技能大赛中,一些获奖的学生作品都是在社团活动中获得灵感并得以诞生的。获上海市第五届星光大赛获数控一等奖的仇崇明同学感慨地说:“学校数控社成就了我们,它为我们的技能提升保驾护航,今天的成绩应该归功于这个社团,感谢社团的指导老师,让专业社团发扬光大”。可以说,是社团改变了他的素质,也改变了他的命运。我校的其他多个学生社团,各逞其能,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收获丰硕。学生的潜能无穷无尽,给他们提供了腾飞的平台,他们便能张开翅膀飞出无尽的天空。而这些学生的成功又能刺激其他学生的探索欲望,对学校的专业发展也起到了无穷的推动作用。
三、学生社团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摇篮
中职学校的学生注定要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更早一步踏进社会,在学校学习的每一天都是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这就意味着职业学校要提前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活的草图,让学生感知到未来职业的实质。正常的课堂教学无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构想未来的职业生活与实践,而社团建设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场所。如数控、车工、钳工、园林绿化专业的学生借用学校机器设备或场地,通过社团形式组建校内小工厂,在学校的领导与管理下,学生自主研发产品,自主联系售货途径。这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及社会生存能力,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创业的各种事项,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里实际体会到工作及生活的喜悦或不易,对他们的未来职业指导起到更为实际的方向性作用。
这种创业性质的社团建设还能为社团发展积累资金,解决学校在建设社团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经费不足的问题,让学生在自给自足的实践中学会统筹管理,学会合理安排,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幸福感。例如学校组建的礼仪队,经常接到外出演出的任务,为一些开业盛典进行表演,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形成了荣誉感,又 能得到邀请单位的感谢,让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直接面向社会,体验所需的专业技能,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提高技能的热望。
四、社团建设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学生潜能 我校现有多个学生社团,多是根据学生实际和兴趣而创办,涉及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体活动方面的足球社、篮球社、文学社、书画社等,还有结合学生专业特长而开设的计算机社、广播站等。这些社团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中职学生偏科、偏好专业现象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少学生从技术、技能培训和实践的需要出发而加入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中,学生进行自治管理,通过各项活动的组织,校方的有力引导,可以使社团组织形成一种激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模式,对发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广大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可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证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在创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专业社团建设与德育教育活动相辅相成
通过社团活动,能有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同时,社团作为原点,更有传播、发散良性思想观点的作用,有利于减轻学校思想教育的工作量,提高德育成功率。
一)充分利用德育课主渠道作用,辅助以学生社团活动增强教育实效。只要能拓宽思路,各门德育课程均可以在基于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实践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这两门课程可以合建一个名为“职场精英”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学习办公软件的操作、训练职场礼仪、模拟面试、参观企业等活动。
二)抓重点德育教育活动,建设学生社团深化教育影响。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设学生社团——国旗班,训练学生队列操练,培训国旗知识,完成升旗任务。一方面,可以提升升旗仪式活动水平,为普通同学提供榜样和精神向往;另一方面,可以塑造社团成员坚强的意志品格,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因此,在校园内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规范文明行为,提升礼仪素养,开展礼仪展示类活动,组织礼仪社团是必要而重要的。
“文明风采”竞赛是丰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充分展示中职学生文明风采,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因此,建设与竞赛项目对应的学生社团,如演讲类、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类、中华才艺类的学生社团是进一步做好“文明风采”作品选拔工作的有效手段。
六、中职学校专业社团建设的思考
在社团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中职学校社团发展不很成熟,由于其学生特点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社团的发展相对滞后。学生社团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作为学生的自发组织,其强大的生命力不容忽视,学生社团注定会作为校园文化中一支活跃的力量得到重视和发展。
一)学校应加大对专业社团的物质支持。专业社团在教学过程、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耗费的原料较多,学校应尽量满足及时购买活动所需的各种材料,保证社团活动正常进行。
二)加强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专业社团活动一般都在车间等场地进行,学生将操作各种机器设施,电器设备,人员又比较杂,辅导教师必须巡回指导与检查,防止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课程资源校本化。努力实现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使社团活动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强指导。学校应利用各专业教师的特长,针对性地对各社团进行正确的指导,使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地开展。催生一支敬业奉献,有创新意识,熟悉学生社团工作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五)完善管理制度。社团指导教师开展活动应做到“五定”,即定“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指导教师”,同时注意做好活动内容校本课程化的相关工作,有关处室应加强常规指导和管理,避免社团活动随意化。
六)做好各社团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同时注意及时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
七)有效开展活动,促进教育的延伸。社团活动使学生从中不仅 得到爱好兴趣的共鸣,还体会到活动对自己所起的积极作用,要把在社团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迁移到主体教育学习中来,真正发挥社团组织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八)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重视社团的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下工厂企业,做社会调查,参加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服务基层,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是第一课堂活动的延伸,是学校第二课堂的主战场。中职学校应结合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学生社团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为原则,以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手段,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
袁卫军
2016年1月
第二篇: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沈雅清
摘要:信息技术是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操作技能。本文试从创建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及用评价促发展这几个方面,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信息技术教学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较全面的信息技术素养,树立自主创新的学习理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目前好多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生爱玩电脑,但是不爱上信息技术课。学生上机只是充满好玩的心理,有的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教师普遍感到上机课组织教学困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尽快地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由于中职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更渴望平等与尊重。作为学科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更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做到尊重、鼓励、赏识我们的教育对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和保证。对学习好的学生要多肯定、多鼓励,对学习差的学生不讽剌、不挖苦,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自尊、自信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上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提出问题与教师共同探讨。有了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感、自卑感,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时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所以当一个人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伴随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比较法、比喻法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最后通过自主实践来达到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过程中在讲到资源管理器操作时,我以“家”为例,文件夹就像家中的房间,我们根据需要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还可以建立子文件夹,就像房间中的柜子,可以存放不同的文件;讲到文件对象的选择时,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虚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再讲到Word时,我要求学生
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在讲小报设计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设计精美的小报、收集到的门票,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设计的冲动,激发学生去主动搜集一些素材,通过自主完成作品,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注重教法,提高实效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听课、练习,只要教师说学生做就可以了。实践证明,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造成“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过产生依赖情绪,最终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框架,构建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学科教师在实践中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分层分组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结合这一理论,在PPT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任务要求贴近当前社会热点,贴近日常生活。例如在奥运前夕让学生设计制作有关2008北京奥运为主题的幻灯片,要求学生运用网络搜索功能,去搜集文字、图像等相关信息,根据任务要求完成制作;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设计制作有关健康主题的任务等等。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在提高驾驭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学习整合了一定社会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从而达到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其关键是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在学生操作之前,要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不断的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2、分层分组教学
中职校目前班级人数一般较多,有的班达50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加上中职生的生源因素,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进度无法统一。面对这种教学现实,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分层分组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在教学中当一个知识点讲解后,学生通过任务要求完成相关练习,由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差悬殊,我采用让小组中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去指导帮助组内同学,学生辅导学生消除了情绪上的紧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例如在Excel教学中,面对不同项目任务的数据提取,有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而有的学生则不知所措。对于相对薄弱的学生,就必须通过反复讲练加以强化,从而提高操作技能。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采用学-练-讲-练的方法予以提高,即学生先自主学习,尝试练习,出现问题后教师解析,再进行纠错练习。“分层”实质上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现个别化教
学的一种方法。通过分层分组教学实现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之间的这种多向交流,不但提高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而且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合作关系。
四、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信息技术课就是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学生练习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1、学生自评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辅导教材本身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有一个对标,使其充分认识自我,让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方面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2、小组互评
小组互评是建立在合作协作的基础上。小组互评的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协作共进的习惯。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在评价中尊重他人,倾听同学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最终获得知识。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以鼓励、肯定、赏识、期望为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提高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评价应努力挖掘学生技能操作的闪光点,注重评价语言的艺术性,把握分寸和技巧,使学生心悦诚服。对于后进生尽量宽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总之,要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成章 《信息技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李艺、李冬梅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王吉庆 《信息素养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第三篇:关于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思考
关于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思考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振源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于2011年,在全国首批选定285所中职学校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具有全新办学理念,坚持质量与特色,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中职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关键。本文对中职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内涵与启示、示范和辐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示范校建设内涵与本质
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指出:“今后几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此带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从注重扩大规模到全面提高质量这一阶段性转折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说, 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核心内涵, 一是改革和创新, 二是质量和特色。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由此可见, 能否起到示范作用是示范校建设的根本目的。
笔者认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本质就是一种教育创新, 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前瞻性、探索性、针对性、科学性。虽然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从规模和质量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否认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通过改革创新来寻求解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
二、示范性校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1.不应只重视规模扩大,更应重视质量提升
加快示范性学校建设是中职教育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当今职业教育备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是未来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是对职业教育改
革发展作出的系统规划和部署。无疑,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机。在职业教育由大到强的新征程中,示范性学校建设就是要在巩固规模的同时,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主要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调整升级、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2.不应只重视硬件建设,更应重视内涵提升
《关于申报2010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指出,在资金安排上将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学校和项目倾斜。在建设内容上重在强化内涵,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原则上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任何一所职业学校的发展可以表现在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中职示范校的建设也同样如此。职业学校发展初期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问题是:过多注重外延发展,建设的重点大都在硬件建设上,把大量的教育资金和精力都投在基础设施和试验实训设备的建设上,往往忽略了内涵提升。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学研究、信息化教学软件研发等方面重视不够。其实职业教育的竞争实力最终的体现并不是外延,而是它的发展潜质和后劲。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由重外延发展向重内涵建设转移,创建示范性中职学校无疑为这种转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中职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切勿忽略在强化内涵下工夫,如在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大力气攻关,积极引进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去锻炼,尽快使教师队伍形成双师结构等。
3.不应只重视常规办学,更应重视示范引领
《关于申报2010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指出,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使其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定位是国内一流,要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中职校,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使中职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为制度,应充分发挥示范校在区域内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中等职校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推进当地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如何发挥示范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
1.示范校要示范正确的办学理念,传播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主动担负起自己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为当地的职业学校提供教师培训、教科研等方面的帮助,成为当地教研活动和教师专业培训的基地。
2.示范校要做到办学有规模,质量有保障,就业有优势,改革有成效。要加大对示范中职校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并着力做好成果展示工作,以引起全社会真正的关注和认同。
3.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示范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示范校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项目建设资金的支持,着力建设共享型、开放式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增强全社会对中等职业
教育资源的可利用程度,扩大建设成果的共享面。
4.示范性学校要主动与帮扶校进行双向交流,把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改经验等传授给对方。双方教学设施硬件和信息等软件资源实行共享, 促进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示范性学校可以采取结对子的方式, 与帮扶学校加强互动,开展相互的交流研讨, 对帮扶学校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协助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5.示范校要强调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示范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农村开展各种培训的能力。能够围绕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国家工程,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
第四篇:保险社团建设的思考
保险社团建设的思考
(重庆市保险学会 李云峰)
【摘要】:保险社团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职能不到位、发展不平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保险社团组织是保险业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载体,是保险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重要平台。加强保险社团建设,要按照职业化专业化要求,赋予保险社团独立法人地位;要整合社团资源,形成行业发展的整体合力;要坚持扶持与监管并重,改善和加强监管。
【关键词】:保险社团、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行业自律
1979年中国第一个保险社团组织——中国保险学会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社团组织建设跨出了第一步。随着国内保险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一批保险学会、保险协会相继成立,并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全国拥有省级保险协会30家(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市级协会193家,拥有省级保险学会28家,地市级学会7家。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学会、保险协会一起,构成了支撑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监管决策系统、发展参谋系统和自律执行系统。
保险社团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职能是政府职能转变中,从政府监管部门中分离出来的服务性、技术性、协调性职能和行业自我管理职能。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正、监督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运行机制”。由此可以看出,保险社团组织的作用就是为行业发展服务,架起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沟通的桥梁,监督和约束企业经营行为,建立起行业自律的体制机制。2004年,中国保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协会意见),为保险协会发展方向、任务和目标以及对协会的基本要求等作了规定,2007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关于加强保险业社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社团指导意见》),一直以来,保险社团组织按照《社团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为行业发展服务、反映行业诉求、规范经营行为,形成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一、保险社团建设的现状。
30多年来,保险社团在保险理论研究、行业标准制定、教育培训、对外合作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保险社团组织逐步设立阶段。1979年11月至1998年11月,这一阶段,我国第一家保险社团——中国保险学会成立。此后,依托中国人保,先后成立了辽宁、上海、陕西、湖南等20多个保险学会,开展保险理论和实务研究;依托人民银行,先后成立了上海、北京、大连、海南、深圳等15个保险行业协会,督促会员自律,促进行业发展。
第二阶段:保险社团职能作用探索阶段。1998年11月至2004年3月,这一阶段,中国保监会成立,保险社团主管部门由人民银行转变为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这一时期,随着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日益增多,竞争机制逐步引入,监管部门和经营机构要求加强
保险社团建设、发挥保险社团功能的呼声很高,保险社团会员覆盖面不断扩大,对行业的自我管理职能得到行业和社会认可。
第三阶段:保险社团职业化建设阶段。2004年3月至今。这一阶段,中国保监会出台了《社团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保险社团要切实加强自身组织、制度、队伍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机制,提高职业化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政府、市场、社会三大结构体系的形成以及功能的分化和重新定位,保险社团逐步向一个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新型的社会结构因素过渡。
虽然经历了三个阶段,但总体来看,保险社团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职能不到位、发展不平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功能作用、体制机制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保险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社团不受重视,地位低下。长期以来,一些公司认为社团可有可无。有的公司认为建立社团,只是因为监管当局要搭建完整的市场架构,没有实质性意义,把保险社团组织建设看成是监管部门的事,对社团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社团工作不支持,对社团活动不参与,对社团要求的工作任务不传达不落实;对社团组织召开的会议不参加,把保险社团看成是监管部门的附属,是“协勤”、“协军”。还有监管部门不重视,重大行业性会议不通知社团参加,重大监管政策不让社团知晓,把社团看成是各公司的社团,社团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二)、社团作用发挥不充分。不少保险社团,是保险公司一线干部退居二线的过度单位,社团人员年龄偏大,工作上进心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会员公司没有新举措、新思路和新办法。工作上按部就班,不求有所建树,只求平稳过渡,安全退休。有些社团,会员大会、理事会、专业委员会形同虚设,缺乏民主决策机制;有的社团,什么事情都要等监管部门发了文件、下了通知才去做,缺少主动性、创造性,自我治理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与《社团指导意见》中构建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社团职业化建设现状与《社团指导意见》的要求不相适应。
员工薪酬标准与职业化建设要求差距很大。目前,大多数社团会长、副会长都是保险公司领导兼任,不在社团领取工资;秘书长是公司派驻,工资及其他福利也在原所在公司领取,在社团只领取定额补贴。其他员工薪酬只能领取远低于秘书长补贴的微薄收入,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有的远远低于一般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干教授的活,拿偏远山区农民的工资。
员工职业规划与人生预期相差甚远。按照现有保险《社团指导意见》,会长、副会长由现任保险公司总经理担任(兼任),秘书长人选可以由业务主管单位提名,也可以由会长、2名以上副会长或3名以上理事提名,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很少或没有从现有秘书处工作人员中提拔。社团专职员工从一般员工成长为部门领导,已经走到了职业尽头,往上就再没有发展空间,不利于员工成长进步,也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更不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参加社团工作。
员工专业化水平,与保险行业发展不相适应。保险社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产物,要求内行管理内行,内行服务内行。当前不少保险社团是外行管理和服务内行,外行研究内行。由于社团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一些行业自律工作不到位,对市场反应不敏捷,对违规查处不到位,市场一直在治和乱的交替中演进,整个行业形象在市场的治乱交替中降低了。也由于社团工作人员不专业,对自己研究对象不了解,很难为行业发展和监管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员工薪酬低,一些特殊岗位的员工成天游弋在会员公司之间,借检查出的问题和监管部门的影响,用对在自律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权利进行寻租,在会员公司中索要好处,寻找灰色收入。一些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不合规不合法的经营行为,经他们一番和谐的运作,在各公司之间变得和谐了,而整个市场经过一番和谐后变得极不和谐。
三、加强保险社团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保险社团的作用。
1、保险社团组织是保险业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载体。保险社团组织是政府联系保险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使其在社会管理中进一步形成整体合力,是新时期保险社团工作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团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要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这就明确指出保险社团应该在社会管理中提供行业服务,反映行业诉求,规范市场行为,实行行业自律,督促行业自我管理,并进一步形成行业整体合力,协助党和政府管理社会事务。
2、保险社团组织是保险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重要平台。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政府什么都管的时代即将过去,许多繁杂的社会管理工作将从政府的管理范围内脱离出去,为社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舞台。
保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保险社团组织发挥行业管理的渠道一是开展行业服务。通过行业服务,把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既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又促进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二是开展行业自律。保险业当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不规范,经营主体不理智,竞争手段原始等现象还比较突出,开展行业自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限减轻监管部门的压力,有利于监管部门在宏观层面加以引导。三是在行业技术层面,对资质认定、技术职称评定、行业标准制定等涉及到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都交由有技术权威的行业社团办理,让真正懂行的专家参与了考核与评定,这不但增强了评定的公正性,而且有效地扼制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四是保险社团组织通过为行业提供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在切实代表好、维护好社会、会员的合法权益和共同利益的同时,社团组织利用自身在机制、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对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之间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在政府和市场所不能或不愿做的领域提供社会服务,积极参与市场解决不了、政府管不了的一些社会问题,承接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
(二)整合保险社团资源,发挥保险社团的整体合力。
当前,我国保险社团主要有保险学会,保险行业协会等组织,保险协会、保险学会同属保险社团组织,服务对象都是当地保险市场主体;其工作目标也是一致的,即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为保险业发展服务。但是协会、学会因为职责不同,又各有分工。加强双方的合作,既是发挥保险社团组织作用的需要,也是加强“两会”自身建设的需要。
《社团指导意见》中指出:“保险行业协会是保险业内的自律性组织。其工作宗旨是:督促会员自律,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为会员提供服务,促进市场公开、公平、公正。”“保险协会的基本职责为:自律与服务。重点发挥自律职能,促进市场公平,维护消费公正。《社团指导意见》把保险学会定位于“是从事保险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学术团体。其工作宗旨是:开展保险理论与政策研究,组织保险学术交流,为会员提供服务,促进保险理论繁荣发展。“保险学会的基本职责为:研究与服务。重点发挥研究职能,开展保险理论和政策研究,推动保险理论繁荣发展。同时做好科研鉴定、教材评审、学术信息交流等工作,为会员和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概括起来就是说协会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行业自律的推动者,是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自我管理者,是保险公司执行监管政策的监督者;保险学会是保险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者,市场现状及走向的预测和分析者,行业发展规划的参与者,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监管决策的参谋和助手。
协会、学会都具有相同的工作目标,共同的服务对象,又同属当地保险监管机关的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讲,保险协会与学会合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学会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论证保险市场主体经营实践的科学性、合法性,配合协会自律、维权等工作的开展;协会则可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给学会,作为理论研究的课题,同时还可采用学会的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
协会、学会是“利益共同体”。凡是涉及到需要“两会”共同出面维护行业形象的时候,协会与学会必须站在一条战线。保险协会要及时向保险学会通报情况、寻求学会给予理论支持,保险学会要迅速从理论的高度加以诠释,必要时学会的刊物还可以出专集刊登有关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化解各种危机,最大程度将坏事变成好事。
目前,保险业正加快从传统保险业向现代保险业迈进,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时期,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需要大力加强对于保险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的研究,需要保险社团创新思路,互相配合,发挥作用。
(三)、加强社团自身建设,适应新形势下保险业发展需要。
保险社团的建设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协调。保险社团建设的目标是明确保险社团独立法人的地位,促进政府、社团组织、企业三大行为主体各司其职,逐步从过去那种官办模式转变到官管民办上来。
一是要发挥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作用。社团组织实行会长负责制,会员大会要切实履行会员义务,选举出敢于负责的会长,领导社团工作。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要定期研究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社团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秘书处要加大执行力度,认真落实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相关决议。会长、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要进一步提高对保险社团重要性的认识,转变“社团可有可无”的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要把服务会员同社团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管理社团、经营社团、发展社团。
二是要加强社团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秘书处是社团的常设机构,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社团整体素质。推进社团秘书处工作人员职业化,为秘书处工作人员解决好待遇、福利和学习深造等问题,切实为社团工作人员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工资福利,提供具有发展空间和远景的职业规划,留住优秀人才,吸引人才,提高秘书处人员职业化水平。在行业中选拔优秀专业人员充实秘书处工作队伍,根据不同岗位工作性质选拔专业人士,用内行服务内行,管理内行,着重提高服务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秘书处要围绕保险工作的中心任务和行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切实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提高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是改善对社团的监管和指导。要坚持培育扶持与监督管理并重,将保险社团发展纳入保险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将保险社团建设成为组织完善、职能清晰、制度健全、积极有为的社团组织。
第五篇: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角色定位思考
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角色定位思考
来源: 马鞍山职教中心 作者:江伟 发表日期: 2008-12-15 15:45:28 阅读次数: 531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作者:江伟 单位:马鞍山职教中心
内容摘要:中职生是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有其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既要做中职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中职生进步的引导者,准确定位专业角色,切实有效地开展好班主任工作。关键词:中职生 班主任 心理定位
中职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处于活跃而丰富多彩的青年期,这是中职生人格发展的黄金阶段,也是心理发展最富特色的时期。一些西方心理学家称青年期是“狂风暴雨时期”和“第二次危机时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是因为处于这样一个心理发展的“狂风暴雨时期”,中职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有着许多值得班主任重视的心理特征。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厌学心理
大多数中职生在学习上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久而久之,导致学习上失去目标,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产生厌学心理与行为,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现象: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要放弃。对于这个事实,早有专家指出“学习准备不足不是职业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九年义务教育不成功的部分转移到了职业院校”,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十分中肯的。
2、兴趣广泛,认知模式简单化
中职生处于一个兴趣广泛的年龄阶段,他们从升学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渴望在职业学校里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男生痴迷于足球、篮球,女生沉浸于化妆、言情小说。不少中职生就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拿一纸毕业证书,把工作和前途寄托于学校和家长,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设计根本不作考虑。
3、善于交往,渴望独立,勇于表现自我善于交往是中职生的一个明显特点,他们很容易和老师、同龄人打成一片。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职生更擅长“察言观色”,更能够“善解人意”。他们的人际交往频率高,交往能力强,交往的对象也更加广泛。他们渴望尽早地走上社会,幻想早日脱离父母的管教和经济支持,在各种活动中表现欲很强,“出人头地”的思想比较严重。
4、自卑与自尊交织,内隐与浮躁并存
在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的形势下,一些中职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未来比较渺茫,因此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与强烈的自尊心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变成了内心冲突的个体,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有时甚至用过激的方式,比如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来掩饰自己受到的伤害,显示自己的勇敢。有的中职生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家长和老师是不能理解的,所以不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坦然相告。还有的中职生盲目追求新潮,形成自己的小群体,这都是浮躁心态的表现。
5、社会化倾向明显
很多中职生已经有一种准社会人的自我意识,从而表现出比同龄学生更明显的社会化倾向,典型表现是不愿意穿校服、戴团徽,喜欢背时髦的包,戴首饰,男生喜欢留长发、抽烟,女生衣着暴露,竭力地标新立异,寻找一种领导和追逐潮流、做社会“新新人类”的感觉。
6、情感迷茫,异性交往有偏差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男女生的性别角色进一步加强,有了解异性的好奇和冲动,再加上文化媒体的“催化剂”作用及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性问题在中职生中前所未有地开放和透明,他们觉得有异性朋友很正常,有的中职生反而认为没有异性朋友会被人笑话,他们觉得学校和家长不应该过多干涉其异性交往。
二、班主任专业角色的正确定位
综上所述,不同与普通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构成了中职生在发展起点上的特殊性,中职校班主任要积极把握中职生发展的特点和走向,分清主流和非主流,本质和非本质,既关心爱护又不简单护短,既鼓励支持又不盲目吹捧,既信任放心又不放任自流,既理解宽容又不姑息迁就,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做好引导、培养的教育工作。
(一)做中职生成长的主要教师
班主任是教师,而教师并非都是班主任。一般教师理论上应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但真正做到的,主要是关心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情况,而班主任则必须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包括学生的学习、身体、道德、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成长,以达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1、身怀正气,以身作则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中职学校要培养的职业人,首先是个道德人。作为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来说,引导学生做有道德的公民一直是德育工作的旨归。我认为班主任老师首先自己必须要有一身正气,要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不能姑息求全,不能偏袒,但要注意方法。同时还要时时处处做出榜样,要站在正义的一面,对于学生的严重违法违纪现象,要敢于义正严词。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教师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并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言行举止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已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我就坚持天天早到校、迟离校。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我会主动向学生打招呼,互相问好。班主任的生活小节也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如教师的工作作风、生活态度、学习方法、待人接物等,对学生都有影响,甚至教师的板书、服饰、发型、举止、谈吐等等,学生都要模仿。由此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
是任何教科书和奖惩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既要当好“言传”知识的“经师”,又要做好“身教”为人处事的“人师”。
2、更多了解,更深研究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他在班级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所拥有的教育的时空,都使他成为学生最可能亲近、最容易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并进行更深度交往的教师。实践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这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班主任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成长经历、未来理想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等等。对学生个体进行综合了解、全面分析就能够了解学生集体。了解学生集体,除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情况外,还要重视研究班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状况等。只有了解了学生,就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况,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我的经验之一就是记好、用好学生的几本帐,如“班级学生家庭信息帐”、“班级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帐”、“班级特殊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和留守家庭)帐”、“班级学生发展奖惩帐”、“班级学生学习状况帐”等。
(二)做呵护中职生心灵的精神关怀者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深刻指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如此。中职生在校期间面临的不仅是生理的、知识的和技能的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成熟,包括道德、价值观、情感和信仰等的发展。班主任主要从事以心育人、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这种教育劳动的主要内容或者说实质就是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因此,精神关怀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对于精神生活处于处境困难的中职生,班主任更是要给予特别的关心。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有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可能就没有受到过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学生自信心严重缺乏,又不愿主动跟班主任交流,这样师生间就容易形成隔阂。学生由于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在家里却得到家长的娇惯,因此有些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有的甚至公然和老师作对。他们认为天下的老师都一样,只会批评学生。要想改变学生这种片面的认识,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要有诚心有耐心地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是那些住校生,他们远离父母,有的学生自理能力又差,更应该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应该在教学之余要教给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特别是学生生病和遇到困难的的时候,老师更要担当起做父母的责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战胜病魔,战胜困难。其次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能正确的分析,容易受到负面影响,甚至效仿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这就需要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向,教育他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社会,看问题,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主流与事情好的一面,告诉他们社会的阴暗面和不良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确对
待,并且还要勇敢的与不良行为作斗争。最后要关心学生的家庭情况。职业学校的学生,之所以综合素质较普通中学学生差,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家庭教育有关系。笔者所担任的班级里有很多孩子,不是父母离异,就是父母长期不和;还有的就是单亲家庭;或是孩子从小就失去父母,只好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缺乏必要的父爱或母爱,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他们的人格不够健全,孩子的心灵容易扭曲,有些可能会嫉妒其他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形成报复心理。这就需要老师及早发现这样的学生,要多与这样的学生交流,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从而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2、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不同,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班主任要学会“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理解和尊重又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理解和尊重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做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每周我都会认真地批改学生的周记,有的学生写周末一家人野外踏青,我批阅“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吧!”;有的学生写和父母闹矛盾了,心情很郁闷,我就写下“先冷静下来,想一想父母对你的好,男子汉受一点委屈又何妨?”的批语;有的学生反映的情况比较复杂,我就只批“面谈”二字,然后喊他到办公室,与之促膝而谈。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绝不能挖苦、讽刺,或一味的训斥,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有时对那些一错再错的中职生给予一点惩罚也是必要的,如罚跑步、做俯卧撑、打扫卫生等,但也要注意分寸。
(三)做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引领者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尽早制订一个方向正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措施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努力方面,珍惜在校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职业素质,使他们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创业和升学,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发展。因此,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是中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工作。而中职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限制,往往很难制订出既符合自身特点又适应就业环境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需要教师作深入、全面、具体的指导。
1、分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一年级时,班主任要摸清学生的爱好、特长,分析学生的性格和缺点,了解学生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具体活动有:用“现在的我”等语句做小标题,做课堂简短发言;鼓励学生和学长们,尤其是毕业生进行交流,询问就业情况;进行主题教育,开设诸如“我眼中的××专业”、“我们爱专业,明天更美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好职高第一步”等主题班会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增强交流技巧;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等等。二年级时,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考虑清楚未来是深造或就业,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以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开设“做一名优秀的中职生”、“做一个成功的未来职业人”等主题班会。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三年级时,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就业信息上,班主任可指导学生拟一个“流程图”,一步步地去实施目标:先对在校期间的学习做一个总结,然后开始申请工作,积极参加招聘活动,最后组织依次模拟面试。可主题班会课开设“面对就业,你准备好了吗?”、“面试指南”、“我的未来不是梦”“摆正就业心态,从容面对市场挑战”等主题班会或演讲比赛。学生在实习期间,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实习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帮助学生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2、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中职生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知识,二是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存在的问题不少,由于中职招生分数一降再降,甚至不经中招就可进班学习,学生文化基础的底子差。而且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和学生都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轻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思想,致使毕业生虽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没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能力。在中职生的职业规划中,要教育学生为了将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一定要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不能仅仅以通过毕业会考的底限来要求学生,要让职业生涯设计起到提醒警示学生,注重自已的知识结构,有目标有追求地学习,为将来的发展打下雄厚基础的目的。班主任要与各文化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要与他们合理运用文化课教材中富含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素材,如语文教学中的人物传记,德育课中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素材,英语课的短文,营销课中的案例等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同时要注意运用教学方法与形式中富含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功效,如体育教学中的耐挫折教育、意志力教育、语文课中的理想与信念教育,数学课中规划与预测意识与技巧培养,专业课中的职业道德、理想、纪律与情感教育等,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设计意识与思维,以使教学收到“双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