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项制度实施方案
临猗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山西省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运城市“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会议精神,依据中发[2010]1号文件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以下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我县在16个乡(镇、区)全面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新机制。根据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安排,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在全县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
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确保《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规划的扶贫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管理、分类扶持的需要,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一项基础性、制度性建设工作。最终实现“生活靠低保、发展靠扶贫”的工作机制和分工布局,确保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二、总体目标和原则要求
4、五保户: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二)扶贫标准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规模
依据《中共山西省委常委会议纪要》(2011年12月9日第34期)和《关于我省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推算的复函》(晋调函字[2011]5号)的精神,我省执行国家2300元的新标准,按照省扶贫开发中心“以2010年底乡村人口为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为依据,分档次进行分配”的分配办法,经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领导组办公室统计后,将我县低收入人口指标分配到十六个乡(镇、区)。
今年是我县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第一年,对全县农村低收入人口,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入户调查、村级复评、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六个工作程序,进行识别确认和建档立卡,落实工作措施。
四、实施步骤及工作进度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从2012年3月份起至8月底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区)要统一规划部署,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与配合,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第一步:召开专门会议,做好准备工作(2012年4月1日一4月15日)。
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2300元的
员时要充分尊重民意,注意广泛代表性。(2)村级民主评议小组职责:
①充分宣传政策,通知在外务工农户;
②组织农户自主申请;
③对申请对象进行审核,核实其申请内容是否属实、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是否符合条件;
④对申请对象进行评议和排序,张榜公示,确保对象识别公开、公平、公正;
⑤确定评审结果,并由申请农户本人签字或留手印。
2、低收入农户识别确认程序
低收入农户的确定,必须严格坚持“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入户调查、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六个工作程序。(1)农户申请:农户根据家庭收入和家庭生活状况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由户主填写《农村贫困户申请书》。
申请农户为农村常住农户。农村常住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县城所在地的“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农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农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常住户范围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农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
部分农户由于在当地“家族势力”小,或者人际关系不好,家庭确实贫困但往往民主评议通不过。村组干部要加强对此类农户的教育引导,尽量说服群众,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纳入;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的农户,因人缘好,或者在当地“势力”大,本人申请后往往得到民主评议通过。对此类农户,村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要在入户调查中给予排出。
①村级民主评议小组根据农户申请材料,对本行政村内申请的农户进行审核。
②审核无误后,民主评议小组对申请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和排序,确定入选贫困农户名单。
③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对入选农户排序进行表决确认。
④将民主评议结果在村委会公示栏公示3天(见附件2)。(3)公示审批
①公示无异议后,将农户申请书和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的评议结果,由村委会统一签署意见报乡(镇、区)审核。
②乡(镇、区)以村为单位逐户进行复查。审核无误后在乡(镇、区)、村公示5天。公示无异议后整理成花名册报县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审批。如有异议,对有异议的对象,乡(镇)组织入户核实。
③县扶贫、民政等部门对识别出来的扶贫户和扶贫低保户,按照不少于5%的比例进行抽查,抽查合格后审批确认并
障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登记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信息录入到电脑,健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对象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区)有薄、县有电子档案,有条件的乡(镇、区)也要建立电子档案。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档案实行网络化管理。由县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将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贫困农户管理系统。
2、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要停止执行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收入下降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的农村人口,要适时地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返贫人口,要适时地将其吸纳为农村扶贫对象。对象和扶持水平变动情况都要及时向社会公示。
第五步:根据不同对象,制定落实帮扶措施(2012年7月11日——8月5日)。
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扶贫低保户优先纳入帮扶范围,优先制定帮扶措施予以帮扶。经审批的农村扶贫对象,县、乡(镇)政府采取多种形式,规划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并确定帮扶责任人。要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资金安排不搞平均分配,不搞简单的给钱给物,一切扶持措施都通过项目支持落实。二是依托产业带动。通过小额贷款贴息、小额贷款担保、合扶贫部门落实交叉对象的扶持政策。财政部门要提供资金支持,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统计(调查)部门要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参与制定“两项制度”扶持对象识别的相关指标。残联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核对残疾人有关情况,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三)强化责任管理。为确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各乡(镇、区)也应成立“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辖区内“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政策宣传、识别对象的调查审核和实施扶贫项目等。“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要纳入各乡(镇、区)和相关部门目标任务管理范围,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
二O一二年四月十日
第二篇:两项制度衔接实施方案
麟游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
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以下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扎实搞好我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根据全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总结会议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并经市“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陕扶办发[2010]50号文件要求,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政策叠加,使“两项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做到有保有扶全覆盖、重点扶持无缝隙,使试点经验上升为制度安排,努力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稳定解决温饱并脱贫致富,为实现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扶贫开发目标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原则。对识别出的扶贫对象,制定分类帮扶措施,促进发展;对识别出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低保,予以救助。
2、坚持分级负责原则。强化乡(镇)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县政府领导,扶贫、民政、统计、财政、残联等相关部 门密切配合、乡(镇)政府负责和村两委会具体落实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机制。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每一个工作环节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坚持科学、规范、简便、可操作原则。做到识别对象准确、识别程序规范、帮扶措施得当、扶持效果明显。
三、目标任务
1、建立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对象的动态识别机制;
2、建立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对象的监测管理机制;
3、建立针对贫困户和农村低保对象的分类帮扶机制。
四、主要工作内容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主要包括对象衔接、政策衔接、管理衔接三个方面:
对象衔接包括与相关工作部门的衔接、识别规模的衔接、识别方法的衔接。
政策衔接包括扶贫政策与低保制度,与农业、水利、交通、卫生、城乡建设等部门用于支持农村发展的有关资金和到户政策的衔接。
管理衔接包括建立部门共享的对象档案资料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五、工作步骤、方法和程序
我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从4月15日开始到7月底结束,分村级试点和全面启动两个阶段进行。
(一)村级试点阶段(2010年4月15日—5月30日)主要任务是:通过试点,测算出我县本级和村级贫困发生率,并据此推算确定全县和村级贫困人口规模。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为下一步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主要抓好以下七个环节工作:
1、确定试点村(4月15—20日)
在全县100个行政村范围内,按照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产业发展现状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分别选取好、中、差3个类型的九成宫镇紫石崖村、西坊村和桑树塬乡土桥村作为试点村。
2、宣传发动(4月21—30日)
①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全省试点工作要求,充分借鉴全国第一批试点县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②宣传发动:县、乡镇、村分级召开试点工作动员会,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的同时,采取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相关政策,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根据我县实际,宣传发动环节,3个试点村与县上全面推进同步进行。
③业务培训:采取全县统一培训的方式,培训一批懂业务、会操作的工作骨干。
④组建驻村工作组:抽调全县10个乡镇的扶贫专干和民政、统计、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业务干部联合组成3个工作组,分别进驻3个试点村开展工作。
⑤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村级民主评议小组一般由6—10 人组成,成员推选要充分尊重民意、体现公平,注意代表的广泛性,应包括驻村干部、村干部、党员代表、妇女代表、残疾人代表和低保户代表。
3、识别对象(5月1—15日)
①明确识别标准:以2009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1196元以下的为低保人口,1196—1799元之间的为低收入人口,为了增强面上工作的科学性,先期村级试点调查时将1196—1493元和1493—1799元的低收入人口进行分段统计。
②确定识别对象:按照以下识别方法和程序进行。即采取简单化的收入指标测算与指标分配条件下参与式民主评议相结合,以指标测算为主,民主评议为辅的方式。指标测算以农户上家庭人均纯收入为依据,民主评议由村级民主评议小组进行评议。识别试点村贫困人口规模严把“查—评—审—批”四个环节。“查”即入户调查:县上组成联合调查工作组,深入试点村,逐户调查农村常住户的上年家庭收入,认真填写农户收入简易测算表,科学、正确地测算出全村所有农户的上年家庭人均纯收入,核查以家庭为单位,坚持做到核查家庭收入与综合评估家庭实际生活状况相结合,根据测算结果,依据对象识别标准,按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将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99元以下的农户分为五保户、低保户、扶贫低保户和扶贫户四类。“评”即民主评议:由村民主评议小组根据识别出的贫困农户家庭收入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五查五看、二优先”(即,查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查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查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查居住条件、看生活环境;查致贫原因、看贫困程度,残疾人家庭、独生子女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进行评议和排序。“审”即审核和公示:实行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和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四级审核”和村民小组评议结果第一榜公示、村委会审核名单第二榜公示、乡镇审核名单第三榜公示和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名单第四榜公示的“四级公示”。“批”即部门审批:由县扶贫办和民政局对乡镇报送的扶贫开发对象和低保对象,在组织工作组进村入户抽查复审的基础上审批并公布结果,最终确定扶贫开发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
4、建档立卡(5月16日—5月20日)
对于确定的扶贫开发和低保对象,由农户自愿提出申请,乡镇驻村干部组织村级将贫困农户登记造册,报乡镇以实名制录入低收入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乡级贫困户档案,乡镇将本级档案资料汇总后分别报县扶贫、民政、统计部门,建立县级贫困户档案,做到村有册、乡有簿(条件成熟的乡镇也可制作电子档案)、县有电子档案。
5、确定规模(5月21—22日)
①确定县规模:省扶贫办根据省统计局扶贫监测数据,结合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将贫困规模分配到县。
②确定村规模:按照全县贫困人口数量,结合各村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科学测算出各村贫困人口规模。
6、分类帮扶(5月23—25日)
对经识别确定的低保和扶贫对象,做到政策及时跟进,逐户落实救助和帮扶措施。
①对于农村低保对象,分类分档实施民政救助。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由扶贫部门负责落实帮扶措施和项目。②对于在家从事种养业的扶贫对象,免费提供科技服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补助一定的种苗费,全力支持其发展生产。
③对于文化素质较低,有参加技能培训意愿的扶贫对象,享受免费技能培训政策,提高外出务工就业技能。
④对于从事种、养、加工业项目而缺乏资金的扶贫对象,优先安排扶贫贷款,享受贷款贴息补助。
⑤对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扶贫对象,要整合扶贫、发展计划、水利、教育、卫生、民政等社会资源,努力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对有搬迁意愿的农户实施扶贫搬迁项目,享受一次性扶贫补贴。
7、总结验收(5月26—30日)
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检查验收组,对试点工作逐环节进行检查验收,特别要认真总结贫困户识别和试点过程中好的做法,为下一步开展全县试点工作积累经验。
(二)全面启动阶段(2010年4月21日—7月30日)在第一阶段3个村试点的基础上,第二阶段在全县10个乡镇剩余的97个行政村全面推开。
主要抓好6个环节工作:
1、全面动员(4月21日—5月31日)
①广泛宣传。各工作组进村入户后,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有关政策宣传,在全县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确保有效衔接试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②全面动员。要逐级开好乡(镇)、村、组三级动员会议,按照县乡机关干部实行“三三制”工作要求,组织县级部门和乡镇人员组成97个工作组,由县级联乡领导带队,部门、乡镇领 导任组长,驻村蹲点协助乡村开展宣传动员、入户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
③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由驻村工作组协助村委会组织群众推选成立评议小组。
2、对象识别(6月1—30日)
按照县上测算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科学识别对象到户,严把“报—评—查—审—批”五个关口。
“报”:群众申报。在驻村工作组宣传政策、广泛发动的基础上,由农户如实填写《农村贫困户申请书》,报村委会审批。申报时,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群众自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规模控制。
“评”:民主评议。村民主评议小组对识别出的低保户和扶贫户进行真实性评议。
“查”:入户调查。对村民主评议小组评议、排序出来的贫困农户,驻村工作组进行普查,县上以不低于5%的比例随机抽查。调查必须到户、标准必须统一,同时要切实杜绝临时分立户头、照顾子女上学、解决遗留问题等现象发生,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乡镇在贫困人口识别过程中,可以依据实际,不断探索,创新识别方法和机制。
“审”:审核公示。坚持“四级审核四级公示”。审核要坚持集体审核原则,严格审核程序,审核结果要签字认可;公示要规范形式,做到格式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和举报电话统一,要抓好公示结果的衔接,处理好信访及投诉,及时纠正偏差。
“批”:部门审批。县扶贫办、民政局分别对乡镇报送的扶贫和低保对象,在抽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审批确认。对抽查不 合格的乡镇,要限期整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审批:
⑴、三年内修建自有住房,在城镇购买商品房(不含因灾重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房屋)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
⑵、申请对象家庭月水电燃料费、通讯费明显高于当地非贫困户的;
⑶、家庭拥有或使用机动车辆、工程机械(残疾人代步车除外)及拥有大型农机具(赠予除外)的; • ⑷、家庭成员中有自费出国留学的; ⑸、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⑹、对举报或质疑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 ⑺.具有其他不符合扶贫开发对象情形的。
3、建档立卡(7月1—15日)
①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人员认真填报《县登记表》,《行政村登记表》和《贫困农户登记表》,要求数据准确、要素齐全。
②表格数据资料收集完毕后,要及时进行数据审核和修正。③将正确无误的表格数据资料录入到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建档立卡等数据录入工作任务。
《县登记表》由县扶贫办负责,财政、统计、民政、计划生育部门配合,于4月30日前完成数据收集和填报;《行政村登记表》由乡镇负责,于5月15日前完成数据收集和填报;《贫困农户登记表》在完成农户识别确认后由村委会负责,于7月5日前填报并汇总成册上报乡镇,统一录入管理信息系统。
4、分类帮扶(7月16—25日)按不同贫困农户类型,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按照农户不同需求,分类制定到户帮扶措施,明确帮扶部门、责任人和帮扶时限。
5、全面总结(7月26—30日)
试点工作结束后,县上将进行全面总结,对工作开展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表彰奖励,对因措施不力,工作达不到要求的单位将进行通报批评。同时,要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健全完善整合资源、叠加政策的长效机制,为加大扶贫力度,提高帮扶成效提供有力保障。
6、动态管理
建立健全部门共享的对象资料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对确认的农村贫困人口及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应进则进,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对年人均纯收入下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的农户,应将其及时纳入低保对象并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对年人均纯收入下降到扶贫标准以下的贫困农户,应将其适时列为扶贫开发对象进行扶持;对年人均纯收入达到或高于农村低保标准的对象,按规定及时予以退出;对年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扶贫标准的农户,应停止到户政策扶持。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全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上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政府办、扶贫办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新农办、民政局、财政局、统计局、残联、计生局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由县扶贫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并确定一名分管主任和民政局分管 领导任副主任,具体负责方案制定、试点调研和指导乡镇按要求进行对象识别、建档立卡等各项工作。
2、成立乡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扶贫和民政的领导为副组长,扶贫、民政干事为成员,具体负责指导本乡镇的试点工作。
3、成立驻村工作指导组。由县级包村部门领导或乡镇包村领导任组长,乡镇包村干部及县级包村部门干部为成员,指导各村具体开展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要按照“县负总责、扶贫牵头、部门协作、乡镇落实”的试点工作领导机制,明确乡镇和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责:
政府办:负责总体工作的衔接、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乡(镇)人民政府:按要求负责本辖区内所有行政村、贫困农户的调查和表格填报工作。
县新农办:负责农村到户扶持政策的制定、衔接、协调和落实,协助搞好扶贫对象的识别调查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试点工作经费的落实及管理,及时收集、提供真实的县乡村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有关资料数据,协助完成各类表格的收集汇总任务。
县统计局:依据贫困监测数据,科学测算我县贫困发生率及县本级和村级贫困人口规模和数量;协助搞好工作培训;负责农户收入入户调查简易测算表的设置;负责县表、村表和户表的指标解释、表格填写和数据审核;协助开展农户调查工作。县民政局:加强与扶贫办的联系和沟通,共同确定好贫困农户识别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法;积极主动搞好对象、政策和管理衔接;按标准负责核定农村低保对象并落实低保和临时救助政策措施;协助搞好扶贫对象的识别调查工作。
县扶贫办:履行牵头职责,负责试点工作的整体推进,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起草,指导人员的培训,调查户的识别、排序,信息录入以及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对信息的收集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加强动态管理,制定到户扶持措施,做好扶贫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抓好扶贫项目落实工作。
县计生局:负责所有识别对象的计划生育认定工作。县残联:及时提供全县残疾人的各类数据和有关情况;负责落实残疾人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政策;协助搞好报表填写和试点其他各项工作。
(三)强化督促检查
为了加快试点工作进度,保证试点工作质量,全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组成5个督查指导组,由全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部门、乡镇干部为成员,每个组包抓2个乡镇的试点工作,不定期地对各乡镇、各工作组各个试点环节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开展专项检查,现场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将督促限期整改,并将检查情况做为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和评比的主要依据。同时,各村要建立监督员制度,每村选聘2—3名文化素质较高,能坚持原则的群众为监督员,直接向全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识别和帮扶中的违规行为。各乡镇、各工作组要加强与县试点办公室的沟通和信息交流,随时掌握工作 动态,发现典型及时推广。
(四)落实经费保障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政策性、程序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各乡镇也要积极筹措、安排试点经费,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和经费保障。
附:
1、农村贫困户申请表
2、麟游县××乡(镇)××村××小组农村贫困家庭
审核确认情况公示
3、麟游县××乡(镇)××村农村贫困家庭审核确认
情况公示
4、麟游县××乡(镇)农村贫困家庭审核确认情况公示
5、麟游县农村贫困家庭审查情况公示
6、麟游县××乡镇××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贫困农户登记档案
7、贫困农户登记表
8、行政村登记表
9、县登记表
2010年4月15日
第三篇:两项制度工作实施方案
2010年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我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扶贫办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着力解决好贫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的和意义
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深入贯彻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好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现实需要。实现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使低保对象享受低保政策、扶贫对象接受扶贫帮扶、交叉对象实现政策共同覆盖和同步管理,对加快建立区域开发与到户开发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和为“十二五”扶贫开发建立制度基础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对象的确认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
发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建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将具有开发能力的低保人口全部纳入扶贫对象,建立和完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全面增强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的原则。对贫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的全覆盖。二是坚持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工作中既要做到科学规范、减少遗漏,又要便于实际操作。三是坚持部门联席、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部门主管与联席办公、县级组织、乡镇负责、村社落实的工作机制。四是坚持衔接配套、统筹兼顾的原则。把扶贫开发与低保、社会救助、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五是坚持客观公正、阳光作业的原则。做到评估核定人均收入客观,对象确认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标准对象
(一)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农村扶贫标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400元。(测算标准参照开县最低生活保障测算标准)
(二)对象。农村低保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于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农村扶贫对象,是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农村扶
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各村具体规模,根据乡测算的数据确定。
四、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阶段(3月下旬)
1.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2.根据统计、民政等部门数据将贫困人口测算到各村。
3.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4.制定相关工作制度。
(二)全面启动阶段(4月上旬)
1.召开启动会议,传达贯彻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乡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
2.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统计调查培训并测试。
3.召开村民大会,并以政策明白卡、专栏、标语、新闻媒体等有效载体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做到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对象识别阶段(4月中旬—5月底)
1.自愿申请。由户主填写《开县农村低收入户申请书》,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提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签上户主姓名后,交村委会,村委会组织村民小组召开村民小组民主推荐会,以无记名方式投票产生推荐对象,并将结果在社公开栏
上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村民委员会。
2.入户调查。村委会对申请的扶贫对象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照扶贫对象识别指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入户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劳动能力认定。
3.民主评议。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对调查结果进行民主评议,按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推荐对象,并将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后报乡两项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
4.乡政府审核。乡组织党委、政府、人大、纪检、财政、民政、扶贫等部门对上报名单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公示后报县扶贫、民政等部门。
5.县级复审。县扶贫和民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上报名单进行复审,对复审结果返回乡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市扶贫和民政部门。
6.发文确认。按照市扶贫办批复,由县扶贫和民政部门按规定程序联合发文确认对象。
7.软件录入。对确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组织人员进行录入。
(四)制定和落实到户政策阶段(6月下旬-10月)各镇街根据识别确认的对象制定到户政策措施,对农村低保对象,按政策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落实项目资金和帮扶责任人,享受扶贫贴息贷款、产业扶贫项目、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扶
持。
(五)总结评比阶段(11月)
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比。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将其纳入全年工作重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调动村社干部的积极性,确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有足够的力量投入。驻村干部必须到村到组指导工作。
(二)搞好宣传发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群众的广泛支持与配合,要认真做好宣传策划,充分运用召开社员社、宣传栏、村务公开栏等进行广泛宣传,确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及文件精神家喻户晓。
(三)及时反馈信息。各村在开展此项工作时要和乡两项制度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工作经验。
第四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工作的实施方案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以下简称“两项制度”),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重要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结合我县农村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对象的确认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建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将具有开发能力的低保人口全部纳入扶贫对象,建立和完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全面增强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的原则。对贫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全覆盖。二是坚持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工作中既要做到科学规范、减少遗漏,又要便于实际操作。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政府直接领导、扶贫与民政部门主管、发改、妇联、团委等相关单位配合,乡、村落实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四是坚持客观公正、阳光作业的原则。做到评估核定人均收入客观,对象确认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标准和对象
(一)标准。农村低保标准,200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在 1300元以下;农村扶贫标准,200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700元以下。
(二)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农村扶贫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
三、主要措施
(一)程序的衔接。统一组织,使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严格按照申请、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程序和民主公示的要求,认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对于申请享受两项制度的,村民委员会要按照规定分别进行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属于扶贫对象的,报县级人民政府扶贫部门审批,属于农村低保对象的,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意见、审核意见和审批结果。对于已经核实的农村低保对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进行复核时,要配合扶贫部门将其中有劳动能力和申请意愿的确认为扶贫对象。
(二)政策的衔接。对农村低保对象,要力争做到应保尽保,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扶贫对象,要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采取产业开发、扶贫经济实体股份分红、小额信贷、互助资金、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帮扶等形式,确保扶贫对象受益。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家庭提供重点帮扶。
(三)管理的衔接。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和民政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会同发改委等部门和单位,对两项制度涉及的对象同步进行调整。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生活情况。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意见后,要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要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返贫的,要将其吸纳为扶贫对象。
四、实施步骤
第一步:摸清贫困户底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按照自治区人均纯收入1700元以下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1300元以下低保标准,综合其它指标,测算对象规模。贫困户分为生产困难型、能力缺乏型、环境恶劣型和身体残疾型四种类型,实施到户政策。
第二步:以召开动员大会等形式运行宣传发动。召开达孜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动员大会,统一部署全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各乡(镇)和行政村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宣讲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做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三部:走村入户,识别对象。县政府统一组织各乡镇、扶贫、民政、妇联、团委及大学生村官等进村入户开展登记工作,并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此项工作。对象识别要通过个人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程序最终敲定。首先由贫困户提出申请,村委集中组织进行民主评议,村主任签字,乡镇政府统一进行公示把关后报县扶贫办、民政局联合审批。
第四步:完善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农村低保和扶持对象资料要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薄、县有电子档案,一户一档,资料齐全,对全县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县、乡(镇)联网,资料共享。每年要适时了解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及时按照程序办理停发、减发、增发最低生活保证金的手续,或者转为扶贫开发对象,形成“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进退机制。
第五步: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农村低保、扶贫开发对象识别出来后,低保对象由民政部门发放低保金,扶贫对象由扶贫部门实施到户扶持。扶贫对象享受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采取项目必然联系农户等办法确保扶贫对象直接受益,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残疾人、妇女儿童家庭提供重点帮扶,切实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第六步:回头检查,做好总结。工作完成后,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回顾,及时撰写典型材料,做好向上级扶贫部门、民政部门的汇报工作,以便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县。
五、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阶段(9月11日—9月15日)。主要是组织县级各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掌握政策,制定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资料、表格等。
(二)全面启动阶段(9月16日—9月25日)。一是召开启动会议,传达贯彻全市“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两项制度”工作。二是组织县扶贫办、民政、统计、妇联、团委骨干人员,各乡(镇)分管民政、扶贫副乡(镇)长及民政、扶贫干事进行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人员进行前期培训。三是召开村民大会,并以专栏、标语、新闻媒体等有效载体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实施阶段(9月26日——12月10日)。先期试点阶段。确定一个乡镇作为先期试点乡镇,时间为9月26日至10月10日。试点结束后,要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为本县全面开展亮相制度试点工作奠定基础。全面实施阶段为10月11日至12月10日。
(四)总结验收阶段(12月11日——24)。主要是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组织验收、总结上报工作情况。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相关单位、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将其纳入全年工作重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中扶贫志愿者的作用,充分调动乡、村两级干部的积极性,确保政策覆盖100%低收入群众。
(二)经费落实。两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质量,为了搞好此项工作自治区、拉萨市和本级财政已安排了适当的专项经费。
(三)加强督促检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扶贫开发今后一个时期打基础,管长远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相关单位、各乡(镇)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此项工作作为落实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精神实际行动,摆在十分突出的位臵来谋划,加强监督检查,善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确保这项工作的高质量。
第五篇:xx镇两项制度实施方案
xxxx镇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
实 施 方 案
各村委会、各企(事)业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xxxxxx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威低保扶贫协调小组发[2012]01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县级确定的农村扶贫标准和贫困人口规模,科学识别低保对象与扶贫对象,探索和建立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两项制度的整体效益,对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全面实施国家扶贫开发和低保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我县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两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准确识别低保、扶贫对象,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针对性贫困人口不同的致贫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对扶贫对象切实加大直接扶持的力度,努力做到对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扶贫对象应扶尽扶。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规模标准,科学识别的原则。根据省确定的扶贫标准和县确定的贫困人口规模,严格按照程序科学识别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并将低保和扶贫对象落实到村、组、户和人。
2、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工作中要做到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公开、公平、公正地确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确保低收入贫困人口进入低保和扶贫开发范围。
3、坚持符合条件,农民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规定程序,将自愿申请且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贫困人口确定为低保和扶贫对象。
4、坚持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基本内容、程序步骤、识别指标等要做到简便易行、便于操作,并要注重工作质量。
5、坚持提高效率,注重实效的原则。各村要组建精干班子,抽调精兵强将,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加强培训,找准工作切入点,鼓实劲,重实干,求实效,确保工作取得实际成果。
6、坚持部门配合、通力协作的原则。镇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履职尽责、协同一致,共同做好两项制度衔接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4月12日前完成)
1、宣传发动。召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动员大会,统一部署全镇两项制度试点工作,培训工作人员。各村要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会议,利用标语、宣传栏、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广泛 宣传相关政策,做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分解人贫困人口规模。根据县核定给我镇的贫困人口基数,按各村人口规模的大小,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各村(详见附表);各村再将贫困人口合理分解到各村民小组,做好对象瞄准到户、识别到人工作,并分低保低象、扶贫对象以及两者交叉对象三种情况进行识别,以利区别对象实施持贫政策。
(二)对象识别阶段(4月28日底前完成)
各村按下达的贫困人口规模,启动对象识别阶段的各项工作,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须在时间与程序上同步进行。
1、农户申请(4月14日至4月16日前完成)。经过宣传发动,农户自愿申请成为低保、扶贫对象的,须填写申请书,签名后及时上交村委会。
2、入户核查(4月17日至4月19日前完成)。各村委会对自愿申请成为低保、扶贫对象的农户,在镇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入户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劳动能力认定,并如实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有关统计数据。
3、民主评议(4月20日至4月28日前完成)。各村于4月21日前,在核实申请人家庭收入的基础上,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其结果要有村民代表签字。村民小组民主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集村民代表,对村小组提出的申请对象进行评议,并将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于22日进行张榜公示7天(4月22日至4月28日)。经公示无意见的申请对象,由村民委员会报 镇人民政府。
4、镇审核(4月29日至4月30日前完成)。镇人民政府通过召开镇长办公会,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审核确认各村上报的贫困农户,对不符合贫困农户评定标准的不予上报。
(三)信息审核与录入阶段(5月7日前完成)
对确认为扶贫对象的农户,要认真审核填报《贫困农户登记表》。同时,还要一次性填报《行政村登记表》。户表、村表经镇扶贫部门统一审核汇总后报县扶贫部门。
户表、村表(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简明读本》)相关信息审核准确无误后,由镇组织人员及时录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录入时要一户不漏地、准确无误地按照规定时限全部录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该软件系统要求上报到县扶贫办,做到户有卡、村有簿、镇有册。
(四)落实帮扶措施阶段(5月20日前完成)
1、扶贫开发政策。对扶贫对象,要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努力做到应扶尽扶。
2、农村低保政策。
对农村低保对象,力争做到应保尽保,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3、农村五保政策。
对农村五保户,按有关规定享受五保政策。
(五)动态管理
1、对象管理
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实行动态管理。
同步调整。镇扶贫办和便民服务中心需对两项制度涉及的对象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调整。
组织核查。镇、村应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核查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
对象退出。经镇、村核查,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意见后,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
对象进入。经镇、村核查,对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返贫的,将其纳入扶贫对象。
2、更新信息
更新家庭人员信息。对已经确定的贫困农户,如果家庭人员有变化,要及时向村民委员会申报,经村民委员会汇总报镇政府审核后,及时更新信息。原则上一年更新一次。
(六)督促检查
1、加强督查
镇政府将把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作为目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相关部门要明确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纪律要求,确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建立义务监督员制度,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每个村配备义务监督员。镇政府将对各 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进行抽查;有关部门对各村定期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镇要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镇政府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七)保障措施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镇上成立由镇长钟明亮为组长,副镇长幸享勇、党委委员罗莉为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财政所、社会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由欧仁明通知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
2层层落实责任。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团结沟通,通力合作。各村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附:xxxx镇农村贫困人口测算表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简明读本
xxxx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