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协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内招商引资工作的

时间:2019-05-14 02:0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协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内招商引资工作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协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内招商引资工作的》。

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协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内招商引资工作的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4-03-10 【生效日期】1994-03-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协办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内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1994年3月10日津政发〔1994〕1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经协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内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内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天津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对内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基本思路:

(一)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要求,把更大规模地开展对内招商引资,作为我市加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振兴天津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发挥和提高我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集散力出发,推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向全方位、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无论是工业、农业、第三产业还是城市基础建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哪个领域都可以,项目不分大小、地域不分远近、合作不分先后,都要千方百计提供方便,搞好服务,力争把资金引进来。

二、二、基本任务:

(三)围绕我市总体发展要求,即1997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提前三年实现翻两番;用5至7年时间,把市区成片危陋平房基本改造完毕;用8年左右时间,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调整改造一遍;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努力做好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这篇大文章,进一步扩大内联招商引资规模。

(四)积极争取国内各地区、国务院各部委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军办企事业单位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市投资兴办各类经济实体;与本市企事业单位联合投资兴办合资、合作项目,或共同利用外资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

(五)在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鼓励吸引内资投向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开发项目;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项目;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名牌产品项目;治理或利用“三废”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港口、交通、邮电通讯、供气供热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六)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上,鼓励吸引内资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三区),及十二个开发小区进行综合性成片开发项目和配套建设项目;扩大产品出口或取代进口项目;联合国内外客户、利用本地资源到“三区”和开发小区兴办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的生产型中外合资、合作经营项目。

(七)在第三产业发展上,要按照把天津市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商贸金融中心的要求,鼓励吸引内资投入商贸金融建设项目,兴建全国性、区域性的各种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批发交易市场;投资房地产业,以及信息、咨询、文化、娱乐、旅游、广告等服务行业。

三、三、主要措施:

(八)要树立加快内联引资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速天津经济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从现实可行上看,只有在吸引国内、国外两种资金上取得大的突破,才能使加快发展落在实处。因此,各部门、各单位在高度重视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吸引内资。要把对内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要和紧迫的大事,总体动员,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快引进和用好国内资金,并把内联引资多、实际效果好,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之一。

(九)大张旗鼓地开展对内招商引资宣传工作,在提高天津知名度上下力量。要更好地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天津,介绍自己的优势和诚意。走出津门,扩大宣传,广交朋友。有计划地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代表团走访兄弟省市和国家有关部委。

(十)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市鼓励外地来津投资的政策,在分产值、分利润、分税金、分产品以及户籍管理等方面,制订更加具体的实施办法,使外地在津投资具有更大的积极性。请有关委办和计划、财税、银行、劳动、人事、统计、审计、工商行政、公安等综合职能部门,结合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研究和修订鼓励扩大内联引资的优惠政策。

(十一)抓好投资环境建设。重振天津大商埠雄风,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必须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要软硬环境一起抓,加快完善并充分发挥我市在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海关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一条龙”、“一站式”的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工作节奏,为各地区、各单位来津投资,开展各项业务提供方便条件。要以让人心悦诚服的软硬环境,使内联引资项目进得来、留得住、上得快。无论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不能因工作不力,使内联引资项目在自己这里误事、误点。要通过全市上下的齐心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十二)做好对内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全方位的开放需要全方位的服务。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树立起强烈的开放意识和服务思想,从各自的职能和工作出发,找准做好服务的位置,以优良的服务确立起我市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放下大城市架子,为环渤海湾经济发展服务,为“三北”地区服务,为各兄弟省市服务。要通过各单位乃至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以一流的服务去赢得感情、赢得信誉,不断增强天津的吸引力,迎来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我市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四、四、协调管理:

(十三)市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作为天津市发展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应承担起协调和配合市内各有关部门制订对内招商引资政策、研究办法,拟定下达对内招商引资的规划,做好宏观指导和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市有关部门对审批的外地投资项目,要报市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备案。

(十四)我市各区县的经济协作部门,按区县政府赋予的职能,做好吸引外地在本地投资的业务指导、协调和有关服务工作。

(十五)各区县、各委办局和市人民政府驻外办事处要结合自身情况,分别制订对内招商引资计划,由市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负责汇总,并列入全市年度经济工作计划考核指标予以明确和分口下达。

(十六)各区县对内招商引资计划由区县经济协作部门负责统计、检查;市人民政府各驻外机构承担的计划指标由市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负责统计、检查;各委办局要明确一个部门承担计划指标的统计、检查;全市内联引资计划指标统计报表的定期汇总、分析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与市统计局合作,按各自职能进行综合考核,并共同提出统计考核意见。

(十七)各区县局、各部门、各单位要对内联引资工作实行“四有三定”,即:有招商目标、有引资项目、有项目进度、有引资措施。要按上述要求定岗、定责、定任务,并把它作为考核、检查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内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协办拟定的《天津市外地驻津办事机构管理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津政发[1996]41号 【发布日期】1996-08-13 【生效日期】1996-08-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协办拟定的《天津市外地驻津办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津政发[1996]41号一九九六年八月十三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经协办拟定的《天津市外地驻津办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

天津市外地驻津办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外地驻天津办事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更好地发挥外地驻津办事机构的作用,促进我市与外地的联系与合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国家部委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人民政府驻津的非经营性办事机构(本文统称外地驻津办事机构)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经协办)是外地驻津办事机构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第四条 第四条 市经协办和我市各区、县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县经协办)按照各自职责,对外地驻津办事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第二章 机构的设立和审批

第五条 第五条 国家各部委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所辖地、市级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在津设立办事机构,应以正式公文的形式向天津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市人民政府责成市经协办审核并提出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六条 第六条 国家部委直属企事业单位、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在津设立办事机构,应以正式公文的形式向市经协办提出申请,由市经协办审批。

第七条 第七条 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县(含县级市)人民政府及各地企事业单位在津设立办事机构,应以正式公文的形式向我市有关区县经协办提出申请,由有关区县经协办审批。

第八条 第八条 外地驻津办事机构实行统一规范名称,均称为“×××驻天津办事处”。

第九条 第九条 外地驻津办事处一经批准成立,并分别由市或区、县经协办核发全市统一印制的《外地驻天津办事处登记证》后,即可挂牌办公。

第三章 机构的职能和管理

第十条 第十条 外地驻津办事处是国家各部委和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在津的工作机构,按其职能可从事如下工作:

(一)发展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推动派出地区、部门和单位与天津的经济技术协作,促进合作项目的落实,完成合作项目的汇总统计。

(二)传递、交流国内外政务、经济、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信息。

(三)负责对派出地区和部门其他驻津单位的联络、管理、协调、服务工作。

(四)负责派出地政府和主管部门、主管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来津的接待服务工作。

(五)完成派出地政府和主管部门、主管单位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外地驻津办事处,在津必须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必要的通讯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外地驻津办事处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天津市地方法规、规章,接受我市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各驻津办事处的合法权益受法律的保护。我市有关部门应支持外地驻津办事处的工作,主动搞好服务。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我市对外地驻津办事处实行分级管理,经市人民政府和市经协办审批的,由市经办联系、管理;经区、县经协办审批的,由区、县协办联系、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工作人员户籍管理: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驻津办事处,其级别为厅局级的,准许进我市集体户口20人;县处级的准许进我市集体户口15人。省辖市政府、地区行政公署驻津办事处,准许进我市集体户口5人。其他驻津办事处,除因特殊情况,经市人民政府特批户口指标外,一律向驻地公安机关申报暂住户口。

(二)申报集体户口,须凭我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办事处的文件和市经协办的证明,到市劳动、人事和公安部门办理工作关系确认和落户手续。

(三)凡经我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户口指标,均为常住天津市集体户口。该户口一律落到驻津办事处内。如驻津办事处撤销或职工调离,须将户口迁出天津。

(四)不享受我市人民政府批准集体户口指标的外地企事业单位驻津办事处,凡在津投资、纳税或购置房产达到一定规模的,可根据我市有关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申报蓝印户口。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经批准设立的外地驻津办事处,可凭批准文件到有关部门办理刻制公章、设立银行帐户、建房、购房、安装电话等手续。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外地驻津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子女需在我市入托、上学的,经我市市或区、县经协办出具证明,并遵照我市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后,可就近在我市幼儿园、普通中小学借托、借读至高中毕业。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外地驻津办事处人员因公赴边境地区,应持有关证件,经我市市或区、县经协办审核同意后,到公安机关办理赴边境手续。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外地驻津办事处,均不得直接进行经营活动,但经派出机关同意,并按我市有关规定办妥相应手续,可开展代理业务。如收取服务费,要持我市市或区、县经协办的证明,到我市财政部门备案,到物价部门核定收费标准,领取收费许可证,并按税收法规照章纳税。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外地驻津办事处的办公地点和负责人发生变动,应及时报我市市或区、县经协办备案。机构撤销时,亦应及时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每末,由市和区、县经协办根据管理权限,对外地驻津办事处进行年检。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不具备条件、不参加年检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予以注销。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市经协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区、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后,我市原有有关驻津机构管理的文件,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85号 【发布日期】2003-07-29 【生效日期】2003-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3〕08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交通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历来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有薄弱环节,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忽视交通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致使我市重大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特大交通事故屡有发生。今年6月份,我市车辆连续发生两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17人死亡,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的势头,为我市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促进“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区、县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交通安全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做好交通安全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要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03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 的通知》(公通字〔2003〕44号)部署和要求,结合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活动,全面落实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的《平安大道评价指标体系》(公通字〔2002〕47号)和公安部、建设部印发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公交管〔2002〕35号)及《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1997年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交通安全工作机制,推进我市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进程。

二、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要深入贯彻落实《规定》精神,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要负责抓好本行政区内各单位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各系统、各部门要认真加强对所属各单位执行《规定》情况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单位法人代表要全面负责本单位交通安全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健全交通安全教育和机动车检查、保养、维修等各项交通安全制度,实行目标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天津警备区可参照《规定》,负责组织驻津各军事单位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工作。各区县政府、各系统、各单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健全和完善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

要建立定期检查和定期通报交通安全工作情况的制度。市交通安全办公室、市交委等部门要定期向全市通报我市特大交通事故情况,按照《规定》对肇事车辆所属单位采取挂“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等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通报有关情况,对责任单位视情行使一票否决权。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和我市的有关规定,对因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玩忽职守等造成特大交通事故的,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迅速行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

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内部交通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并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检查。结合近期我市车辆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要在全市部署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会同市交通安全办公室、市交委、市公安局,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立即组织开展全市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按照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等“四不放过”的要求,督促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内部自查自纠,确保交通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吸取我市今年6月12日、6月23日发生的两起特大交通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深入地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各单位要对所属机动车辆逐一进行检验,对驾驶员进行面对面的安全教育,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交通安全隐患,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立即整改,坚决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发生恶性交通事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我市长途客车站和客运企业进行明查暗访,并会同公安交管部门深入上述单位,检查驾驶员的教育管理、车质车况、车辆载客人数等各项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单位立即整改。

四、深入排查,加强对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专项治理

根据今年6月23日公安部交管局召开的全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03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公通字〔2003〕44号)的部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交管局要积极会同市政、公路、电力、园林等部门,定期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工作,并提出治理措施和意见。对属于公安交管部门职责范围内能够自行解决的,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属于道路线形、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影响驾驶员视线和路面破损等原因形成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应由市政、公路、园林、电力等部门解决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及时向上述责任单位下达《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告示单》,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治理措施,限期解决。对涉及需要区县政府解决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也要及时通报有关区县政府,有关区县政府要及时协调区县所属部门认真研究,明确职责,限期治理。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将去年排查出但尚未治理的和今年排查出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完毕。

市建委、市市政工程局和市公安交管局等部门,要结合我市道路交通实际,共同研究提出道路卡口改造的意见和建议,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市政、公路、公安交管等部门,要按照深化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的要求,结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就完善我市交通安全设施等问题共同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要加大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资金的投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要按照国家标准,尽快对我市主干道路的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更新和完善。要加快国道、市道等主要公路及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步伐,在主要公路和高速公路可设置电子信息可变情报板、电子监控等科技管理设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强化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交通安全

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及公安消防、交管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的有关规定,按照我市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每半年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开展一次集中检查活动,对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能、车质车况、装载容器等进行严格检验。对新增加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准营运;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运输车辆,要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交通管理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违章进入禁行区域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的监督和管理。市经委、财政、公安等部门及各区县政府,要尽快研究落实在相关公路设置禁止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的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要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危险化学品交通事故应急指挥体系和整体联络机制,互通情况,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市经委要组织制定天津市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各自的分预案,明确职责。遇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及公安消防局、交管局等部门和有关区县政府要根据制定的预案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置,防止引发恶性事故。

公安交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交通事故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加大道路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要以各条国道、高速公路及外环线等主要公路为重点,加强对大型客货运输车辆、农用运输车的管理,依法严格纠正和处罚严重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各类危害交通安全的违章行为,发现一起,严格纠正一起,依法处理一起。特别要加强对事故多发点段、时段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杜绝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自觉维护交通安全的整体意识

要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增强交通法制意识,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对发生过特大交通事故、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以及对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等单位要予以曝光。加强对重点单位、公路沿线村镇、城镇社区和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市农委、市教委、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办公室、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公安交管局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深入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村镇、交通安全学校和交通安全社区等活动。要建立健全农村地区中型以上客运车辆及驾驶员的基础档案,详细记录车型、牌证、使用年限、核载人数、车主(单位或挂靠单位)、驾驶员情况、运营线路,并在每月定期检查车况记载、驾驶违章、肇事、处罚记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从现在开始,全市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一次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并研究完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推进我市交通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天津市公安局

二OO三年七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市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综合治理意见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90号 【发布日期】2003-08-05 【生效日期】2003-08-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市政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综合治理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3〕09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市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综合治理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三年八月五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综合治理的意见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环境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城市污水的管理,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通过实施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尽快达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污水处理指标,切实为全市人民创造健康、优良的生活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污水综合治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筹规划,加快建设,提高城市污水综合治理的设施能力

市政部门要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专业规划的要求,加快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步伐。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城市排水规划和雨水、污水分流的要求,同时建设排水设施。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快占路市场退路进厅工作的进程,新建的封闭市场应当配套建设排水设施。医疗等特殊行业要加大资金投入,配套完善废水处理设施。

二、落实责任,补建完善排水配套设施

已建成的建设项目,未按照排水规划实现污水和雨水分流、未配套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要在三年内补建完善。住宅小区内排水管网配套不完善的,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改建补建,开发建设单位现已不存在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住宅小区外市政排水管网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办法前不配套的,排水管网的改建补建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办法后不配套的,由市配套办负责。公产住宅排水管网的改建补建,由房管部门负责。自建、联建住宅排水管网的改建补建,由产权单位负责;无法确认产权单位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公建项目的排水管网配套建设,由产权单位负责。

三、加强城市污水源头控制,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环保、市政部门要加强对污水排放的源头控制,严禁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直接向水体、治理后的排水河排放污水(汛期市政排水除外)。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的污水,要符合国家和我市规定的污水排入城市排水设施水质标准。尚未按照排水规划接入排水管网,确需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必须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的污水,要符合国家和我市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各区、县人民政府和环保、市政等有关部门要将超标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作为治理的重点。

对于不能达标排放的,由各区、县人民政府和专业管理部门分别采取限制使用排水设施、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管理措施,并可追究单位领导的行政责任。

环保、市政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单位的监管,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经污水处理单位处理后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和我市规定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单位不得擅自停运或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医疗等特殊行业要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处理后的废水要达到行业废水排放标准,彻底切断非典型肺炎等传染病菌的传播途径,环保部门要加强重点监测和监督管理。

环保、水利、市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沿河排水口门的监督、管理,严防漏污。各区环卫部门要加强对河道垃圾、漂浮物的清整和打捞,保持河道水面清洁。排污河道沿线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辖区内河水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用于农业灌溉、养殖、园林绿化等。

四、加强养护维修管理,防止污水外溢

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维修管理责任分工为:公共排水设施由排水管理部门委托排水专业单位负责;自建排水设施由产权单位或者受委托的单位负责;住宅的化粪井及其与住宅相连接的管道,由产权单位或者受委托的单位负责。

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内污水外溢的治理工作。

排水设施的养护维修管理责任单位应当按照责任分工加强养护维修。各类集贸市场、封闭市场的主办单位要加强市场内经营户的污水排放管理,禁止乱泼乱倒,防止污水外溢。

对污水外溢不采取处理措施的,由排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可委托排水专业单位代为治理,由养护维修管理责任单位支付费用。

五、引入市场机制,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进程

解放思想,转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负责运营管理的观念,采取有利于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措施,切实推进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的市场化改革。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水处理产业的投资和经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要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及时调整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满足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和合理投资回报的需要。

六、加强城市污水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

我市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工作实行政府组织、单位负责、条块结合、专群互动、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原则。各区、县人民政府对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环保、市政、水利、环卫、房管、工商、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工作。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城市污水综合治理的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

各专业执法部门要对违反排水规划进行配套建设、乱排乱放、污染水体、超标排水等违法行为,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查处。各街道、居民委员会要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工作,创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公开给予曝光批评。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

二OO三年八月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88号 【发布日期】2006-09-30 【生效日期】2006-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6)8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减轻火灾危害,保障公共安全,结合我市消防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着力整治各种火灾隐患,全面加强城乡消防工作,建立健全灭火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促进消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平安天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原则。坚持协调发展,有效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坚持依法治火,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专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达到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同步,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准显著提升,全市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明确责任,努力构建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履行政府消防工作职责。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加财政投入,严格组织实施。为切实落实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建立市消防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包括各区县政府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和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教委、市商务委、市人防办、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广电集团、市交通局等部门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通报全市消防安全形势,听取成员单位工作汇报,分析全市消防安全状况,协调解决重大消防问题,部署消防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也要相应建立和落实联席会议制度。

(五)进一步加强监管,切实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要建立部门信息通报制度,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及时将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以及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本级政府并通报相关部门,每季度向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通报消防安全形势,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向公安消防部门通报消防监管情况。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公安消防、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结合消防工作实际,在重点时期、重大节日开展联合检查,对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要建立火灾隐患移送查处制度,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依法进行查处,或者移送、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对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移送、通报的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及时进行查处。教育、民政、铁路、交通、农业、文化、卫生、民航、广电、体育、旅游、人防、商务等部门和单位,要健全领导机制和责任制,明确一名主管领导负责,确定消防工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建立消防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分析消防工作形势,研究解决消防问题。要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根据部门和单位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检查,结合行业和季节特点,适时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要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奖惩工作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考核。

(六)进一步加强管理,依法落实单位消防主体责任。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年公安部令第61号),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机制,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要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检查机制和消防安全自我培训机制,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要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建立并落实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机制,确保完好有效。建立并落实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建立并落实火灾隐患自我整改机制,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予以消除,不能当场改正的,要制订整改方案,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要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七)进一步加强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作用。要将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建立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自律机制。鼓励发展电气防火检测、消防安全评估、城市火灾报警监控服务、消防设施检查与维修、火灾痕迹物证鉴定、火灾损失核定等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开展消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居(村)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要制订防火安全公约,定期检查本区域公共消防安全,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三、完善措施,大力提升全市防控火灾能力

(八)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专项列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和乡村建设同步实施,规划预留的消防队站建设用地,不得变更和占用。今年年底前要完成中心镇、重点镇消防规划编制,2008年底前完成其他建制镇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要按照消防规划改造供水管网、修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新城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老城区、城市道路、自来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要按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设计并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在海河、津河等主要河流沿岸,要修建消防车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建设、水利等部门要严格落实规划,本着“不欠新账,快补旧账”的原则,力争以每年20%的速度补建欠账消火栓,确保2010年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本着“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在

全市新建25个消防站,改造10个消防站,新建5个支(大)队二级指挥中心。其中,外环线外新建消防站20个,改造消防站6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2个;外环线内新建消防站5个,改建消防站4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3个。到2010年,全市消防站总数达到75个,二级消防指挥中心的总数达到12个。

(九)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巩固现有专职、义务消防队伍,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政府,都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政府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农村都应建立由职工或居(村)民组成的义务消防队。要大力发展合同制消防队,弥补公安消防警力的不足,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要研究建立专职消防队、合同制消防队经费保障机制,并协调解决专职消防队援外灭火消耗的经济补偿。

(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公安消防部队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高效统一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对各种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统一进行协调指挥。建设功能齐全的抢险救援信息平台,建立完善抢险救援专家信息库、化学危险品资料信息库、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信息库、应急救援预案及辅助决策系统、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力。

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队力量特别是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队应急救援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市级财政要将消防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根据消防业务需要逐步加大经费投入。

(十一)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制订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单位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社会新闻媒体以定期刊播消防专栏、消防公益广告等形式,义务宣传消防知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教育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建立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自救逃生演练;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经常性地开展消防专业培训;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单位要在乡村、社区、办公区等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定期组织辖区居(村)民、员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灭火自救逃生演练。

(十二)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市各委、办、局及区县政府要加强对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消防管理人员的消防法律法规等消防专业培训。有关行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对消防设施施工、消防设施检查维护和操作等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组织电工、电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的作业人员、公众聚集场所的从业人员、旅游系统的导游和保安人员等参加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责成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实施消防安全培训。

(十三)切实维护公民的消防安全权益。鼓励公民举报、投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和公共安全。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对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纳入信访接待,保障公民对火灾危险的知情、监督、投诉、举报等权利,对受理的公民举报,要及时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和其主管部门督促解决,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整改情况。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建立接待公民投诉、举报机制,实行定期接待公民投诉、举报制度,设立火灾隐患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认真受理并及时依法处理公民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依法维护相关人员消防安全权益的责任。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为公众服务的场所,要采取公告、广播、设置警示牌等方式,告知公民火灾隐患状况、整改期限及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法。公共娱乐、学校、医院等公众场所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四、进一步强化火灾隐患整治力度

(十四)坚决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对本辖区、本行业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进行彻底排查,对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要限期搬迁;对无法保证消防安全的,要责令停止使用;对新建单位和场所要严格审批程序,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和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在制订近期建设规划和城镇房屋拆迁计划时,规划和建设部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城乡结合部易燃建筑密集区、居民伙楼大院的拆迁、改造。对集中生产、经营自行车、沙发、地毯、小化工、木器加工等单位的重点区域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要严格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整治,确实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对消防安全重点场所和部位,严格消防安全管理,推广应用先进的技防设施。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能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要依法责令停止使用。

(十五)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许可文件。

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或者将原有建筑改变为上述场所,未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的,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不得批准使用。

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及建筑施工等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建设等部门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开业的,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展览、商贸交易、文化体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举办的,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原已取得批准文件但不再具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各有关部门必须撤销批准文件(因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修订而不符合现消防安全条件的除外)。

质监部门应当制定标准,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电气、燃气等设备的防火性能提出要求,生产单位应当在设备的明显部位标明其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注意事项。

(十六)加强对消防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质监、工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分工,依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消防产品市场整顿和规范的力度。各有关部门对检查发现的假冒伪劣和不合格的消防产品,要在判定质量、区分责任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务院令第3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执法分工和执法程序,予以严肃处理。对安装、使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更换合格产品。对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产品和非法所得。对已获认证、型式认可企业生产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视情节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直至撤销其认证、型式认可证书,停用认证、型式认可标志。对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情节严重的违法经营者,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屡禁不止的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欺诈消费者的市场,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对安装、使用、维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责任人员,视情节依法给予处罚。对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移送有关司法机关,由有关司法机关按照刑事诉讼程序依法处理。公安消防、质监、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每季度要在主要媒体向社会发布消防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布取得和撤销的认证、型式认可证书企业名单、吊销营业执照情况以及对生产、销售消防产品企业的检查情况。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对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应当实行主动召回制度。

(十七)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制度。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及公安消防机构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依法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和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各区县政府对本辖区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定期公布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公安消防机构对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投诉并经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立案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及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挂牌督促整改。当地人民政府要明确整改责任,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督办。各区县政府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市政府将直接挂牌督办,公安消防机构要依法报请当地政府决定责令停产停业,当地政府要在接报后7日内作出决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制订整改计划,确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对自身确无能力整改的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向本行业或本系统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五、建立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十八)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各区县政府要把消防工作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乡镇、村、社区)和平安地区等考评范围,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检查考评。对消防工作的考核评价,以市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意见的通知》(津政发〔2005〕112号)为依据,由市政府和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对消防安全责任制评价,公安消防机构参与组织实施。市政府对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并在当年11月底完成。评价情况向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各区县政府的评估情况要向市政府报告。评价成绩优良的应予以通报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评价成绩较差的,责令改正。公安消防部门应建立消防责任制评价档案,如实记载平时专项检查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区县政府每年底要向市政府作出消防工作专题报告。

(十九)加大对相关执法部门的责任追究力度。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未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审批、监督检查,或者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不力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二十)坚决查处有关单位和人员违法行为。对不依法履行预防和消除火灾隐患职责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的,相关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他人财产损失的,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明知是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仍购买和使用的,相关执法部门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天津市公安局

二○○六年九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协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内招商引资工作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协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内招商引资工作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