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会创新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

时间:2019-05-14 02:4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工会创新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工会创新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

第一篇:在工会创新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

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工会创新实践中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工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工会基本职能的具体体现,对于广大工会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开拓新时期工会工作思路、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工会组织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新时期新阶段,工会组织必须以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并指导工会实践,这既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指导,也是工会走向成熟,走向发展的标准,更是工会履行维护基本职责的根本。

1、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紧紧抓住推进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既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全党工作的大局,也是职工利益的根本要求。工会的全部工作都要从自身性质和特点出发,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调动好、保护好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辩证地把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关系,辩证地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辩证地把握企业发展和职工需求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对职工利益的根本维护。工会的各项工作都要不断适应企业改革的形势,依法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发展型企业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促进发展。实践证明,发展型企业不进行改革,发展就会滞后;改制企业也要加快发展。通过发展,进一步巩固改制成果。实践证明,改制企业不促进发展,企业就要被淘汰。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不能进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主体,就抓住了工会维护职责的主线,就抓住了工会全部工作的主题。经济发展了,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也就在其中了。

2、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充分体现内涵和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工作,就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发展主题,把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核心和原则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参与经济建设和企业改制转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把维护职工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职工群众多方面需求的满足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确立统筹兼顾的观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形成好的体制和机制,并体现到工会工作的方针理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之中,从职工关心的具体事情做起,着力解决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创新发展的思路牢固建立维护的长效机制,对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会工作有新认识,实现职工利益有新举措,组织职工切实维护有新成效,在工会工作中形成树立、运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氛围。

3、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大力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从三方面推进,走出三条新路:一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要走深化之路。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以务实求效原则确定创新主题,以新颖形式激活职工创新兴趣,以发展意识和激励机制强化创新动力,在职工中深入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参加一项技术攻关,实施一项技术革新,参与一项新产品开发,推进一项先进操作法的“五个一”活动。不断推进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活动,解决和突破生产经营管理领域中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提高创新活动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职工技协应紧密结合生产进行,为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服务;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参与率、采纳率和实施率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准;要把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发明专利作为衡量技术工人技术技能素质的重要标准。要建立职工技术发明、实现技术专利的奖励办法,促使技术发明、技术专利不断涌现。二是劳动竞赛要走创新之路。要把劳动竞赛扩展到有影响、有重点的那些重大工程项目、品牌项目和创新项目等领域,按建设节能型社会的要求,突出降本增效、技术开发、质量管理、市场开拓、销售服务等重点内容,不断赋予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创造新的经验,提高广大职工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劳动竞赛的组织机制、宣传机制、激励机制、管理等机制的实现形式,使劳动竞赛显示出常赛常新的生命活力。三是班组建设要走求实之路。广泛开展以降低成本为主要内容的班组管理建设。工会要发动职工人人献计献策,配合行政,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现场管理、推动班组建设上取得实效。

第二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阐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实践;贯彻落实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问题。必须科学认识、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1.构建和谐社会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在现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在现阶段,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的理论,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处理人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因此,和谐社会是实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目标要求,实现了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

2.科学发展观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可以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给现阶段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科学发展观在以往旧的发展观基础上提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协调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建设,这种三位一体的目标内在地包含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个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落实和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即坚持“五个统筹”。“五个统筹”为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提供理论依据,“五个统筹”也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提供方法指导。

总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对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和指导理念,必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发展,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繁荣和兴旺,是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的。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我们党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只有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才能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只有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处理好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效协调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离开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丧失了价值的支撑,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形成及时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样,全体人民才能和谐相处,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有利于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有利于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切实保障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使人民当家有权,做主有位,特别是有利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中,社会主义社会为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机遇,才能使每个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行动准则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空间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时间的延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

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经济实力增长、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则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与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来妥善处理和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发展问题。在统筹兼顾中,“统筹”指的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兼顾”则强调照顾各个方面,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解决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防止顾此失彼。统筹兼顾,要求我们把发展看作是各方面共同推进、彼此协调的过程,在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和矛盾时坚持“两点论”,而不能只顾一头、不及其他;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就是要把握重点和非重点的辩证关系,而不能平分秋色、不分主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与构建和谐社会强调通过“五个统筹”来实现是一致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各种形势的严峻挑战,迫切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证明,只有积极投身和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才能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从而不断激发改革创新的精神,自觉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2007-10-24.[2]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人民出版社,2005.[3]侯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4]沈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广西党史,2006(6).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

目录

前言

一、科学发展观现实性要求

二、旧农村的社会现状

三、新农村的新体现

1、从科学发展观内涵上来体现

2、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上的体现

3、在衣食住行上的体现

四、科学发展观的规律性影响力及重要性

五、小结

六、参考文献

摘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辩证统一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显然,新农村建设也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进行的。其作为一种理论,指导这新农村这一实践,并发挥重大作用。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 新农村 建设 影响

前言

2010年4月6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的提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它本身作为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为更好的促进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实践,其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以下主要是就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做一下简单的总结性概述。

一、科学发展观现实性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之所以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一是因为农村的社会现状急需改变,农村的相对落后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二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力。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理论,作为一种意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实践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实践,意识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科学的意识,总的来说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上的指导,为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有了理论上的科学指导,不至于新农村在建设中迷失方向,有其旗帜的指导,明确的方向,就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旧农村的社会现状

要想了解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或者要想知道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多大的作用,首先应该了解旧农村的社会现状。只有清楚的知道前后两者的具体情况,才能知道两者的现实性的差距,进而体现出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这里把以前的社会称为旧农村,是为了与新农村建设相区分。这里以我村的变化为例。首先,以前的农村贫穷落后,住的是泥土混合的土屋,穿的是粗布麻衣,坐的是老牛拉着的破车,压着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土路。可以说吃穿住行都是相当的落后。其次,人们在思想上也是相当的落后和保守,眼界与视角也只是仅限于那小小的一抔土之上,着眼于村子的一切事物,两眼望不见国家大事,更别说国际事情了。在此,在一个村子里,最大的便是村长,“最有知识有学问”的便也是村长。人人对村长很崇拜,也可以说顶礼膜拜,村长说的就是对的,凡是村长要求的就是合理的,孰不知人都是优缺点的。这就造就了村长的专权。伴随而至的是和村长有关系的一些人的专权。村委换届之时,在村里一次请客吃饭,话不多说,就知道是什么事,这是暗示你在投票选举之时给自己投上宝贵的一票,小小的村委就黑暗至极。

这样的农村是急需改变的,也是急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了作指导,正因为这样,才显示出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的必要性。换句话说,农村的新变化也能够成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作用及其重要地位。

三、新农村的新体现

在党的领导之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也实施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之中,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些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以及这些新变化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换句话说,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是怎样淋漓尽致的发挥其作用。因为划分的标准不同,将从三个角度来分析,结合一些具体的现实内容,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将对几种观点进行细致地解析,观点如下:

1、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来分析的。

(1)以人为本方面。所谓的以人为本即将人本身作为一切事物的出发点,保障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人的合法利益,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观,人民群众是国家社会的主体。“以人为本”既不是以少数有特殊地位和利益的人为本,也不是由这样的人给人民群众以恩赐式的眷顾,而是由全体人民通过国家社会的发展方针来行使以自己为主体的权力与责任。

最鲜明的就是村民最基本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的体现。有些更有甚者成为人大的代表,虽然他们不是专职的,没有国家来发放补贴,保障生活来源,但归根结底也是一种进步。在村实行农村村民委员会,实现自我选举、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这些举措的背后都充分体现出党、政府在竭尽全力保障人民的合法政治权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于此同时个别地方还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在公告栏上张贴村委的一些决策及政绩,从而体现村民的知情权及很好地实行监督权,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农民“参政”的热情,既保障政策的科学性,又提高了农民对政治事务的积极性,保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再者农村取消了农业税,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所种的农作物每亩都能够得到小额的补贴,虽然为数不多,但说到底也是一种保证,对农民来说也是一种实惠。对于青少年则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从而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为他们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提供了可能性。从这些活脱脱的实例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人为本的科学观指导之下,在人权方面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从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2)全面协调方面。所谓的协调,包括方方面面的协调,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包括农村与城市,包括东中西部,包括国内外即统筹一切可以统筹的,协调各方因素,从而促进各方势力的均衡发展。协调是一个跨度很大问题,它包含及其丰富的内涵。

在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其理论思想被很好地体现出来。为促进农村的发展,政府实行以城带乡的长效的机制,以工促农,来保障农民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居民富裕的同时不忘贫苦的农民同胞。与此同时,国家的政策允许人口的限制性流动,一小股的农民工去城里打工,一方面他们可以获得金钱上的劳动报酬,过上富裕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从城里带回来先进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科学技术,从思想上改变了落后的观念,人们不再那么愚昧落后,相反地也开始赶时髦,追求时尚,农村的思想也开始活跃起起来。此外,实行以按劳分配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的高低,财富的寡多,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在教育机制方面,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最多数孩子受教育的权力。农村的孩子不在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学不到知识。使他们拥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力。通过统筹高与低,寡欲多,落后于先进,体现普惠的原则,最多数人的利益得到保障。(3)可持续方面。所谓的可持续是指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不再仅仅着眼于眼前的浅显的利益,而是着眼于未来,看到一些潜在的利益,着眼于子孙后代的未来。这就需要人们有远见,但远见不是人人都有。再加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思想文化的多样性,这就需要国家实施一定的政策,在方向上,保障人民选择的正确性。

以前的农民有一种观点,养儿防老,因而多生、超生的特别的多,更有甚者为了生一个儿子而将生的7、8个女儿赠送他人。目光短浅,不懂的这会增加自己乃至社会的负担。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就是基于可持续的观点,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发展,实行少生优生。这不仅是人的可持续,也是国家的可持续。此外在生活方面,以前农民都将农作物的秸秆来燃烧做饭,此举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有机的作物秸秆被不合理地燃烧浪费。就此而言,农村实行建立沼气池,将秸秆化为有机肥料,制造出沼气,一则用于做饭的燃料,二则将废渣作为农田里的肥料。另一方面国家开始重视环境的保护,部分地区开始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湖。有条件的地区实现了生态农业,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土地的过度开发不仅不会增加产量,相反的会对子孙的生存带有一定的危机性。

2、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上来分析。

(1)从经济建设方面来看。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民不再在在泥泞的土路上行走,一条条沥青、柏油路交织在农村村舍之间。农民的土屋土墙被混泥土的而二从小楼所取代,农村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显得很整齐。这一些小小的变化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人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人,由以前的被压迫的地位上升为被服务的地位。

(2)从政治建设方面来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被建立,被改进,农村村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得到保障,相应的发展的权利也在一步步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人们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个个司法机关,司法法庭开始在农村建立,由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这些也都可以看出人们意识上的觉醒。

(3)从文化建设方面来看。思想逐渐活跃的新型农民,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草根阶级开始跻身于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报纸、杂志、新闻广播、互联媒体开始成为农民接受新鲜事物,了解国家世界新闻的工具。农民也从愚昧无知的开始变得有思想,有文化,有教养。(4)从环境建设方面来看。当农民思想上开始觉醒之后,他们就会认识到以前行为上的错误,进而会想方设法改善。由于以前过度开垦工地,再加之对环境的污染,农民开始建设纯净的农村,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3、简单的从衣食住行来分析

衣食住行能够最直接,最简单反应人们生活的新变化,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从衣食住行上来看,人们穿的是个性化的服饰,特立独行成为一种时尚,而不是仅限于以前带有政治色彩的中山装;吃的是有机蔬菜,水果,不再仅仅享受口味,满足食欲,重要的是身体的健康,合理膳食;住的是依山傍水的平屋,起着节能环保的两轮自行车。这一些看似缘故、简单的生活方式,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之下的新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新人类,以及怎样更好的生活。

四、科学发展观的规律性影响及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首先作为一种理论,一种方法论,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为其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理论指导。其次,作为一种科学的学说,又是对相对落后的地区的导向,其影响又是相对明显和巨大的。再次,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影响范围是极广的,包括全农村村民和建设各方面,涉及各个领域。

在新农村建设中,它以强有力的影响力,科学指导者新农村各项具体实践活动,保障各项活动顺利进行。从上述能容可以看出,它从方方面面来具体影响从而建立起与党国所期望的新型农村建设的目标,这也从基础上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小结

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是以保持社会和自然相互谐调的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发展观。所说的科学发展观,是重在超越单纯的经济眼光,树立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发展的标准;不是仅仅着眼于一部分人眼前的迫切需要,而是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和长远需要;等等。既然如此,那么科学发展观的充分展开和落实,必然带来我们生活的新的重大变化,这将是科学发展观价值观的巨大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关于价值论的研究方法》孙伟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京100732)

2、《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乡镇人大工作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乡镇人大工作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曹文乾

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机构,乡镇人大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镇人民大会行使职权。作为乡镇人大,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把人民群众、人大代表及乡镇人大工作者作为最基础的依靠和支撑力量,不断提高人大工作实效,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乡镇人大工作创新的源泉。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又是指导我国民主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行动纲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人大监管、重大事务决定权的行使日趋规范化的情况下。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湖北省夷陵区龙泉镇人大主席团,科学组织、精密谋划。他们将驻镇的全国、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划分为七个活动小组,并给每个活动小组、每位人大代表进行考核,量化评分。小组和小组之间、人与人之间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评议等活动,并及时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由于激励机制健全,措施得力,代表们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力协助政府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围绕科学发展,做好人大工作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人大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龙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严格按照镇人大工作计划和区人大工作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好以监督、服务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对政府工作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监察与服务并重,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大发展。乡镇人大工作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充分发挥人大主席团、人大主席、各级人大代表各个层面的重要作用,把人大工作摆到党委政府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人大工作渗透到、贯穿于基层工作的每一个角落。要切实行使好人大工作的监督权,自觉加大监督力度,促进政府工作依法行政,公正廉洁和文明高效,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提升人大工作水平。

启动“五民工程”,践行科学发展观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湖北省宜昌市龙泉镇人大主席团,倡导提高行政效率和建设廉洁政府。为此,他们围绕利民、亲民、便民、惠民、安民,启动了“五民工程”,以干部作风的大转变推动效能大提速,以形象的大提升促进环境的大改善,全力创建满意机关。

龙泉镇在实施“五民工程”中,依靠科学发展,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及时地发现政府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研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了行政效率的大提高。全镇机关干部以全国文明镇为契机,大力宣传身边活生生的人和事,来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在争先创优活动中,他们围绕利民富民作出奉献的干部设立了全镇最高荣誉奖;实施“亲民工程”,重点是清理精简办事流程,缩短群众办事时限。推行党务政务公开,程序公开,涉民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开;在“便民工程”中,重点抓好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及管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成为便民服务的窗口;在“惠民工程”中,主要是开展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围绕农民增收,开展各项知识技能培训,为农民创设致富平台;在实施“安民工程”中,镇委政府开展领导班子大接访活动,每名班子成员在接访日,到信访办主动接待来访群众,接受人大代表评议,认真倾听意见,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排查矛盾纠纷,搭建和谐党群关系平台,保证政府机关的高效运行,提高政府工作质量。通过实施“五民工程”,全力提升干部素养,优化发展环境,使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提高代表素质,促进科学发展

新时代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依法履职情况的优劣。人大代表既要思想道德素质,又要业务素质。该镇坚持每季度认真抓好代表小组的学习。并在代表中广泛开展应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学习创新活动。每次活动,要求一个代表一个学习记载本、一个代表有一份《人大法律汇编》、一个代表撰写一篇体会文章、一个代表至少提一条建议或意见、一个小组要有一篇总结。他们还请老代表谈经验体会,谈在工作中如何履行代表职务。让代表们在听课、交流、学习中得到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代表意识,增强了争当“五好”代表履行职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代表更加明确了人大代表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职务,只有认认真真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好代表的作用,才能不辜负广大选民的重托。代表的素质提高了,自然容易破解代表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通联: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人大办公室

第五篇:实践中创新[定稿]

实践中创新

——记全国优秀会计工作者 文斌

199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学专业的文斌,带着学生气息到了海南省财政厅工作。怀着对会计工作的热忱,他十年如一日,在许多不同的岗位上,都用所学的会计知识,结合实践,不断扩大预算会计的内涵和外延,把总预算会计核算与财政融为一体,为海南省财政“清理整顿、整章建制、深化改革、财政工作科学化”工作做出很大贡献。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他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主导着海南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尤其是在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取得较大的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财政国库和信息系统都小有名气。

一、深入实践

1994年7月,刚从校门踏进社会的文斌被分配到海南省财政厅监察处工作。从会计科班出来从事监察工作,似乎有点专业不对口。但文斌同志并不气馁,从收发文件入手,学习熟悉财政财经政策,夯实业务基础。1996年,他参加海南省税收财务大检查工作,第一次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在检查工作他通过自己掌握的会计知识,查找企、事业单位财务税收存在问题,在与单位沟通过程中熟练利用财政财经政策,准确下达检查结论,得到被检单位和税收财务大检查办公室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1996海南省税收财务大检查 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1997年,组织安排他带队对琼山市的财务税收情况进行检查,又获得1997海南省税收财务大检查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

三年多的实际工作,文斌同志得到厅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逐渐成为单位里的业务骨干。1998年,针对海南省财政管理存在底子不清、情况不明的状况,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厅党组提出了“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的要求。作为业务骨干,文斌同志脱颖而出,被选派主管省本级预算会计工作。该同志结合实际,狠抓会计基础工作。

清理账户,从源头整治会计管理混乱状况。1998年前,无论是财政内部,还是各预算部门(单位),都普遍存在多头开户,分散管理的情况,财政资金账户管理相当混乱。因此,该同志从财政部门自身着手,清理整顿,并规范单位账户管理,从源头堵塞漏洞。一是省财政厅开设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账户进行清理,共清出账户80个,经鉴别撤并,保留国库基本户和财政专户20个。保留账户全部统一以财政厅的名义开设,集中管理,各处室账户一律取消。并建立财政账户资金通报制度,每半个月对财政资金收支余情况向有关领导通报。二是完成省本级财政账户的清理后,又组织并督促全省财政系统的财政资金账户和行政事业单位账户清理。全省19个市县财政局和洋浦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共取消财政资金账户141个。三是组织力量,与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一起,对海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账户进行全面清理。行政事业单位仅保留基本账户和按规定设立的专项资金账户,并由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分别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账户管理档案。

规范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在清理财政资金账户的基础上,对财政资金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一是清理账务,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加以处理。1998年以来,总计消化历史遗留往来款32013.7万元。二是按照财政总账的思想,将原来由处室核算的管理模式改为集中核算,建立财政一本账。三是结合管理需要,规划财政资金分类账。将要求专款专用,自求平衡的资金在总账框架进行明细核算,共规划了46类明细分类账。

将管理会计的思想引进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中来。传统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注重的是财政资金收支结果的核算。2000年以后,该同志将管理会计的思想逐步引进到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中来,提出指标核算和资金核算并重的理念,把指标管理与资金拨付紧密结合起来,使财政资金的管理不仅仅是结果的反映,而是更注重过程的记录和核算,加强执行过程的情况分析,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

二、整章建制

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文斌同志深刻地体会到,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行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就行了,更重要地是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的实际设计一套适合本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持续性。因此,在抓好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同时,他还注重制度建设。把财政管理改革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使财政改革始终在规范化的轨道上推进。

(一)建立账户管理制度,为规范会计管理打下基础。在清理整 顿账户的基础上,建立了《海南省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办法》。规定财政部门的银行账户(财政专户),由业务管理部门提出,国库管理部门审核并统一设立、统一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单位的零余额账户由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统一在代理银行开设,特设账户由单位按有关规定提出,财政管理部门审批,人民银行备案,单位在代理银行开、并、撤。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单位的银行账户由单位按有关规定提出,财政管理部门审批,人民银行备案,单位在代理银行开、并、撤。同时,建立定期核对制度。

(二)不断完善海南省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一是为了贯彻《海南省工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促进我省工业发展资金借款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确保工业发展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制定了《海南省工业发展资金借款管理实施办法》。二是为规范财政借款程序,加强省本级财政借款管理,制定了《海南省省本级财政借款管理暂行办法》。三是为规范会计核算,下发《关于财政扣款事项扣款账务处理办法的通知》,规范总预算会计对本级预算单位以及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扣款的账务处理。四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制定了《海南省财政资金安全工作制度》,从制度上规范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

(三)结合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新的制度体系。即六个主体办法:《海南省政府非税收入实行银行代收管理办法》、《海南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政府非税收入会计核算与收入对账暂行办法》、《海南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 付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省直单位财政国库改革试点资金银行支付清算暂行办法》、《海南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五个辅助实施办法:《海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稽查办法》、《海南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奖励办法》、《农业专项资金支付实施办法》、《政府采购资金支付办法》、《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两项工作制度《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试点厅内相关工作管理规定》、《关于调整预算执行系统工作程序的通知》。

(四)充分利用会计信息,提高预算会计报告的质量。一是研究制定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格,丰富预算收入信息量。增添了分市县主要收入项目的对比增长表和主要税种分税目完成情况表,有利于更详细更具体了解和分析我省收入增减变化情况。二是深入预算支出各工作环节,分析支出进度缓慢的原因,提出改进和加快支出的具体措施建议。三是每季度对全省预算执行情况的进行一次全面分析,为省委、省政府研究经济工作提供参考。四是强化收支分析工作,更深层次的分析我省经济、财政发展情况,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三、勇于创新

会计工作是一门内涵丰富的管理科学,是一个单位的基础,极其重要。但会计核算本身却是枯燥繁琐的。如何把会计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财务分析、决策,是文斌同志在工作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2000年,在海南省财政厅党组倡导和支持下,文斌同志带领4位业务骨干,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着力于总预算会计电子化管理和建立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把会计工作融入财政管理的始终。

(一)建立财政预算执行系统。2001年,海南省财政厅成立预算执行系统建设小组,文斌同志任组长。在他的带领,经过半年的时间,完成预算执行系统的开发工作,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在海南省财政厅上线运行。该系统把财政资金的指标管理、计划管理、资金拨付管理和总预算会计核算融为一体,使财政资金会计核算从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和结果管理相结合的理想变为现实。之后,该同志又组织系统开发小组对市县财政管理的实际进行研究,结合市县特点修改预算执行系统,开发了市县预算执行简版系统,在全省市县财政中推广使用。

(二)研发国库集中支付系统。2002年,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海南省推开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改革。为了使改革顺利推进,该同志带领系统开发小组认真研究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需求。结合管理改革的要求,全面梳理业务事项,规范工作流程,在原有的预算执行系统的基础上,扩展了国库集中支付模块(包括支付局应用模块和预算单位应用模块),使我省的预算执行系统形成了包括预算指标分配管理、用款计划审核、打单拨款、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清算管理、会计核算(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支付局核算、预算单位核算)在内的一个完整业务流程的应用系统。海南省的系统建设得到了财政部的充分认可,在2002年8月全国金财工程会议做了重点介绍。2003年初,财政部抽调6个省市14名国库业务骨干研究全国地方财政国 库集中支付系统业务需求,该同志作为负责人带领大家经过了20天的时间,充分讨论和分析了国库集中支付地方业务需求,撰写了近6万字的业务需求文稿。并通过了由国库司和8个试点省份的国库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的专家组的答辩和评审。该需求经方正公司开发,形成了全国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地方版,目前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得到一致的好评。

(三)着手建设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随着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财政管理的基础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对总预算会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系统作为财政管理技术支撑的作用显的越来越重要。在总结了预算执行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该同志认真研究国内外财政信息系统建设有关材料,在财政部信息中心的指导下,带领海南省财政厅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小组,开发了海南省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以财政收支活动为主线,以预算指标管理为源头,资金拨付业务为核心,充分财政的各项综合管理,形成了财政管理从编制—执行—核算—分析—编制的一个闭形循环,完整的反映了财政资金活动的全过程。其特点是采用国外ERP系统设计理念,建立财政信息大平台。核心思想是基于政府会计的指导原则,建立一个体现政府理财和政府财务管理思想的综合财务会计管理和报告系统(即一本总账,一个会计主体的集成式的报告系统)。系统的核心功能是管理,控制,记录和分类各种财务事件和交易(管理体现在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合理化,控制体现在以资金、指标和现金为自平衡的控制机制,记录体现在总分类账和分类账记录每一笔交易的详 细信息,分类体现在通过多维会计科目可组合产生不同分类的各种报告)。系统底层的核心是财务事件进入系统后由COA分类,过账进入相应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各种明细账、日报、月报、年报都是系统从一个会计主体的总账中产生的,从底层保证数据的唯一性。所有的账目都是由系统记录完成的,系统中不再有人工记账的岗位。同时,充分考虑目前尚未启动的未来需求,如现金管理、PROGRAM、管理会计和绩效评价。

该系统建设历经两年的时间,于今年3月开发完成,正式上线。该系统的开发成功,得到了财政部的高度重视,财政部预算司、国库司和信息中心组织了包括地方专家在内的人员,对该系统进行多次论证,普遍认为系统的设计理念先进,业务考虑全面,实际操作可行,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大突破。在今年3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会议上,财政部对该系统做了重点介绍。今年5月,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同志来海南考察时对该系统也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海南省财政厅总预算会计的负责人,文斌同志受命于财政混乱之际,经过多年的实践,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为海南财政规范管理做出很大贡献。财政管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一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的遏制了乱收乱罚等行为的发生,有效控制无预算、超预算拨款,从源头上防止财政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二是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采取“数据集中,处理分散”的模式加强了财政与预算单位的联网。单位的收支情况在系统中随时可以查询,财政收入情况和财政部门办理预算分配和资金拨付的所有工作都在系统中记录下来,随时 可以查看,单位的支出信息也全部进入系统,财政部门和单位领导随时可以掌握,预算执行公开透明。三是减少资金收付中间环节,加快资金入库和到达最终收款人的速度。四是增强了财政资金调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财政国库存款明显增加。五是为财政存量间歇资金的运作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提高财政存量资金的效益。六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大部分工作通过系统自动完成,可以全面监控各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实现了资金合理调度和资源的优化配臵;实现了信息共享,加快了信息反馈;及时准确的数据为经济分析提供了依据;使财政业务的分布和办事程序设计更加合理,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重复劳动,减轻了改革增加的工作量对我们的压力,也大大减少了执行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

下载在工会创新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工会创新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发展实践中

    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发展实践中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各项具体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科......

    浅谈在企业实践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在企业实践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创造和积累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

    工会工作者科学发展观演讲稿[范文]

    工会工作者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工会工作者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重民生以人为本 送温暖如沐春风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以及在座的各位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来自县总工会,今天我演讲......

    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与研究报告

    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与研究报告近几年国家越来越注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许多道路工程也在紧急建设中,这两项工作无论哪项都不可以停滞,......

    科学发展观和HSE管理创新

    科学发展与HSE体系建设的管理创新 2013年3月 科学发展与HSE体系建设的管理创新 内容摘要: 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

    浅谈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在书法实践中的体现

    浅谈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在书法实践中的体现【内容提要】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是揭示万事万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书法实践活动同样体现着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书法既是一种物质形......

    在创新中体现工会作为 在实践中彰显工会魅力51

    在创新中体现工会作为 在实践中彰显工会魅力 铁山区总工会积极探索特色工运发展之路 铁山区总工会 去年以来,铁山区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工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总的总......

    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工会 文档

    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工会 (作者系武汉珞珈书社,撰写多篇理论文章已被收录在中国核心期刊网,在各类理论刊物发表过文章,近日闲来无事,赚点茶水钱···) 和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