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在书法实践中的体现
浅谈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在书法实践中的体现
【内容提要】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是揭示万事万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书法实践活动同样体现着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书法既是一种物质形态存在,又是一种精神产品。书法实践必然要遵循着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我们把握和运用辩证法,可以更好地指导书法实践。
【主题词】辩证法 规律 书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恩格斯说:“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它既是世界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大规律从不同视角对事物发展变化进行概括,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是审美的人化自然,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之一。书法实践活动包括书法学习、书法创作、书法鉴赏等方面。熊秉明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而‘核心的核心’是书法。”书法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书法实践活动中同样体现着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书法实践中的体现
唯物主义者认为“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通过属性表现;把握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起点。“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等可量化的规定性;把握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平时量的积累,当量积累的一定时,突破了度的限制,就达到了质的飞跃。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
从字体、书体的演变过程看,从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②①
从隶书到楷书和章草,从章草到今草和狂草,这些发展变化都是经历了一系列漫长的量变过程后产生质的飞跃。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隶书向楷书和章草的变化,隶书是汉魏时期通行的正体文字,由于日常便捷实用的需要,书写速度越来越快,字的结构趋向简化,经过“草率”化的发展(量变)而产生质变----出现一种新的书体“章草”;另一方面,作为正体文字的隶书,经历更为漫长的发展,正体文字的笔画结构的隶书特征慢慢消失,现行的楷书特征慢慢出现,到隋唐时期楷书正式确立了正体文字的地位。隶书特征慢慢消失和楷书特征慢慢出现就是量到质的变化。
从书法学习创作实践的过程看,也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问题。书法学习创作一般是从临摹开始的,临摹就是对照书法经典作品临习摹写,有了临摹的量的积累,对作品的笔法、章法、神韵等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才能形成一定的创作基础,才会产生质的飞跃,才能较顺利地进入到书法创作中去。创作是临摹的升华。
从一幅具体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看,同样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书法实践者通过书写过程,随着书写内容的量的积累,最终使宣纸等材料转化为书法作品,作品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这一量变引起了质变,一幅作品正式完成,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在书法中的体现。把握质量互变规律,既要重视质变,也要重视量变,要相信规律,敢于破旧立新,对于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
二、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书法实践中的体现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也叫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指每一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各有其特
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正确把握矛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坚持重点论,我们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在书法实践活动中,有书法主体与书法客体之间的矛盾,有书法主体之间的矛盾,有书法美学范畴中的矛盾,有书法技巧中笔法、墨法中的矛盾等等,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最为明显。书法实践者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矛盾,恰当处理或运用这些矛盾,使书法艺术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从书法创作实践活动的角度看,存在着书法创作主体和书法客体之间的矛盾,这是书法实践活动中的主要矛盾。书法实践者,即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是主体,居于主导地位,运用笔墨等工具,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作用于书法客体,从而创作出书法作品。书法客体对书法主体存在制约作用,影响着书法作品的艺术品质和水平。书法主体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比如: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书法教师是书法知识、技能、艺术思想的传授者、启迪者,书法学员是书法教学的对象,是书法知识、技能、艺术思想的接受者,二者之间同样存在矛盾关系。教与学这一矛盾对立的双方也有主次之分,一般地说,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优秀的教师、科学的方法对书法教学实践起决定作用,而学员一方虽然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要增加自身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实现矛盾双方的同一,提高书法教学实践的效果。
在传统书法美学思想中有诸多范畴,每一对范畴都存在对立统一关系,比如,虚实、黑白、刚柔、急缓、疏密、轻重、阴阳、向背、俯仰、奇正、方圆等等,无不体现着对立统一规律。这些矛盾的有机的对立统一,使中国书法更具哲学意味,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以虚实关系为例:书法中虚实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执笔方法,即:指实掌虚,手掌虚空,手指执笔才能有力,虚实结合,运笔才能自如;二是结构布局,即书法笔画线条在平面空间的布局,必须有虚实变化,一味的充实或虚空只能死板乏味,失去艺术性;只有虚实结合才能充分展现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墨法是书法技法中的重要内容。从明代董其昌到当代林散之先生的书法作品都十分注重作品墨色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燥润本身就是一对对矛盾。就没有淡就无所谓浓、没有湿就无所谓干,没有温润也就没有枯燥,他们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依存,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墨色变化,书法作品才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书法艺术风格是书法实践者在长期书法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符合书法本质规律,又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艺术特性,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体现。书法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与书法实践者的艺术天分、勤奋精神以及个人的成长历程有关。清代刘熙载《书概》中说:“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③在探求个人艺术风格时注重对共性的认知和把握,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不断地求新求变,在求新求变中走向稳定和成熟。这些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书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在书法实践中的体现
否定之否定规律也称“肯定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我们对待旧事物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新的事物替代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深刻领会辩证法的实质,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法则贯彻到书法实践活动中,从工具材料到书法作品的转化,从书法门外汉向书法专业型人士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否定之否定具有的鲜明特征。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从“平正”到“险绝”,再由“险绝”回到“平正”,是对字体结构和章法布局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初学者笔法生疏,对所学书体结构规律和艺术特征的认识浅显,把握不准,缺乏“平正”,因此,第一步要学习“平正”,以“平正”来否定不平正,这一阶段的“平正”还仅限于浅层面的笔画横平竖直,结构四平八稳。第一阶段实现以后,就应该追求笔画的力度和质感,追求结构的险峻和外拓,以这一阶段的“不平正”来否定第一阶段的“平正”。第三阶段是更高阶段的“平正”来否定第二阶段的“不平正”----险绝。清代刘熙载《书概》中也说:“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更为简要地说明了书法学习由“不工”到“工”,⑤④
由“工”到“不工”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从书法实践者自身的角度也能体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初学书法者,书法知识和技能几乎都是空白,处于一种“书法门外汉”的状态,随着学习的进步,书法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对“书法门外汉”的否定因素不断增加,渐渐地“门外汉”变成书法爱好者,完成了第一次否定;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爱好者”对于书法知识的不断探求和深化,对书法知识和技能进行理性的思维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书法审美意识的确立和提高,对普通书法“爱好者”的否定因素逐渐增加,形成了第二次否定,从而完成了由书法门外汉到书法专业型人士的转变过程,这种否定之否定的循环过程还将不断继续,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在书法实践中一个具体体现。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更新,不断否定,不断逾越;再不断总结,不断实践,再进行否定之否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事物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规律对书法实践的简要分析,使我们体会到,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坚定信心,刻苦实践。书法既是一种物质形态存在,又是一种精神产品。书法实践必然要遵循着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寓于书法实践之中。我们把握和运用辩证法,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书法实践,促进书法艺术审美价值和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在工会创新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
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工会创新实践中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工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工会基本职能的具体体现,对于广大工会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开拓新时期工会工作思路、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工会组织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新时期新阶段,工会组织必须以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并指导工会实践,这既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指导,也是工会走向成熟,走向发展的标准,更是工会履行维护基本职责的根本。
1、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紧紧抓住推进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既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全党工作的大局,也是职工利益的根本要求。工会的全部工作都要从自身性质和特点出发,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调动好、保护好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辩证地把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关系,辩证地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辩证地把握企业发展和职工需求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对职工利益的根本维护。工会的各项工作都要不断适应企业改革的形势,依法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发展型企业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促进发展。实践证明,发展型企业不进行改革,发展就会滞后;改制企业也要加快发展。通过发展,进一步巩固改制成果。实践证明,改制企业不促进发展,企业就要被淘汰。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不能进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主体,就抓住了工会维护职责的主线,就抓住了工会全部工作的主题。经济发展了,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也就在其中了。
2、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充分体现内涵和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工作,就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发展主题,把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核心和原则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参与经济建设和企业改制转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把维护职工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职工群众多方面需求的满足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确立统筹兼顾的观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形成好的体制和机制,并体现到工会工作的方针理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之中,从职工关心的具体事情做起,着力解决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创新发展的思路牢固建立维护的长效机制,对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会工作有新认识,实现职工利益有新举措,组织职工切实维护有新成效,在工会工作中形成树立、运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氛围。
3、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大力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从三方面推进,走出三条新路:一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要走深化之路。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以务实求效原则确定创新主题,以新颖形式激活职工创新兴趣,以发展意识和激励机制强化创新动力,在职工中深入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参加一项技术攻关,实施一项技术革新,参与一项新产品开发,推进一项先进操作法的“五个一”活动。不断推进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活动,解决和突破生产经营管理领域中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提高创新活动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职工技协应紧密结合生产进行,为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服务;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参与率、采纳率和实施率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准;要把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发明专利作为衡量技术工人技术技能素质的重要标准。要建立职工技术发明、实现技术专利的奖励办法,促使技术发明、技术专利不断涌现。二是劳动竞赛要走创新之路。要把劳动竞赛扩展到有影响、有重点的那些重大工程项目、品牌项目和创新项目等领域,按建设节能型社会的要求,突出降本增效、技术开发、质量管理、市场开拓、销售服务等重点内容,不断赋予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创造新的经验,提高广大职工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劳动竞赛的组织机制、宣传机制、激励机制、管理等机制的实现形式,使劳动竞赛显示出常赛常新的生命活力。三是班组建设要走求实之路。广泛开展以降低成本为主要内容的班组管理建设。工会要发动职工人人献计献策,配合行政,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现场管理、推动班组建设上取得实效。
第三篇:成功自我暗示三大规律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别人放弃时,他却在坚持。理解暗示的三大规律后,你就会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在别人放弃的时候,你仍然要坚持。自我暗示第一规律:重复
经常重复一种思想会产生信念,进而变得坚信不移。“重复使最难的事变得容易,重复使鉴别力更敏锐,使第六感觉更敏锐,使潜意识工作更精确。我们自然而然地更加成绩卓著。”
开水之所以能开是因为不断重复加温的结果。如果烧到99℃就停止加温的话,仍然只是温水而不是开水。生活中许多的广告都利用了重复的心理规律。
一句话反复重复,一个表情反复重复,就在你的心理潜意识中输入一个程序。因此,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要掌握这一规律,那就是不断地自我暗示,不断地重复暗示。
人们看书,往往重要的内容也只看过一两次,你问他们看过吗?他们说看过了,那些重要的知识却没能植入脑海中,过不久便己模糊不清了,这样吸收到的知识只能算是了解、知道,却很难做到,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实际使用。
知道的不算,做到才算.比如你明明知道面对客户越是自然、放松、大方越好,可有时就是做不到,这也是因为你还没有形成这样的行为习惯。
重复暗示的积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七点:
1.只有重复才能消化知识,使其化为行动。
2.不断提高人的能力,用同样的能力可以完成更多同样的工作。
3.单个过程会逐渐相互同步。
4.我们的业务能力会不断地改善,我们将越发感到安全可靠。
5.每次重复都会释放能量,它会增强创造力。
6.增强敏感性,潜意识更加精确地工作,使你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7.不断地重复一个信念会使人相信它,继而坚信它(包括反面信念)。
知识只有在潜意识浓缩为驱动力后,我们才能受到正面控制。练习也是如此,光知道潜意识工作原理和思考方法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定期实践它。因为每次重复都将带来深化!
失败者往往比成功者更聪明,但他们不愿坚持到底,不愿重复一个信念,相反成功者由于坚持到底,愿意重复一个信念,并在重复之间克服了一切困难。这就是失败者与成功者的最大区别。
只有不断重复的人,才能消除潜意识里的负面信念,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自我暗示第二规律: 内模拟
当一个人的内心在想什么事时,他的表情会不由地模拟什么,叫做内模拟。看见漂亮的女孩,你的表情在模拟,看见优美的风景,你的表情也在模拟。
反过来,看到不好的表情、不好的风景、不好的人物、不好的绘画、不好的故事,你都在做不好的内模拟。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如果自己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要你去看望一个处在痛苦中的病人,你往往没有力量让对方放松心态。相反你反而会受他的影响,结果你也会变得很不舒服。你被他的不舒服,他的面部不舒服和身体的痛苦所感染,因为你在内模拟。
什么是美丽呀?同样一个人,他健康快乐时就比不健康、不快乐时美丽。他嫉妒、怨恨、愁眉苦脸时就显然比健康、快乐时丑陋。
我们的观想暗示、成功预演就是以内模拟的规律为依据的。
自我暗示第三规律:替换定律
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的潜意识只能在同一时间内主导一种感觉,用一个积极正面的思想反复地灌输给大脑中的潜意识,原来的思想就会慢慢地衰弱、萎缩,新的思想就会占上风。就像一盘录音带里录上新的音乐,原来的就被替换掉了的原理一样。
潜意识是你的内在听众---你必须说它听得懂的语言,否则,它不会理睬你所说的话。想成功就要给予正面积极的暗示,潜意识最懂得带有强烈情感和感受的语言。
这类的语言一定不要带有否定词,如果你说“我不会害怕……”,这时候,消极的陈述很难完全改变潜意识里的想法---你可能还是觉得有点恐惧。
你必须用另外一种新的而且积极的言辞来代替,比如:“我充满自信!”之类的肯定语句,并且投入所有的情感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笨”的。你肉眼看到一件喜悦的事时,它会作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作出忧愁的反应。而你用“心眼”“看见”喜悦的事或忧愁的事,它也会作出相似的反应!
许多的科学实验结果证明,正面暗示能够使我们成功,而负面的暗示则阻碍我们成功。
一个听着可以提高“自我评价”并且产生自信的话语成长起来的孩子,将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相反,听着类似于“你这笨蛋根本不成气候”这种话,即负面式暗示作用而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会被灌输自卑感,他将容易陷入心灵的阴影,走向苦难的人生。
暗示可以用来控制我们自己,也可以用来控制其他的人。如果是正面的,将促使人进步,成就将极为了不起。但如果是用在负面,它就会带来失败。
作为一个渴望成功的人,你必须学会运用正面的自我暗示,进行心理重建。否则的话,过去留在你心中的印象,就会使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陷入一种失败的行为模式。
自我暗示是一种方式,可使你远离言辞灌输给你的许多消极、不好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可能会扭曲你的生活模式,使你难以培养良好的习惯。
你要经常定期地检视一下别人对你提出的消极、否定的暗示。你不要因为别人提出了具有破坏性的暗示,而受到影响。不过,我们在儿童和少年时期,都受到过这些他人暗示的不好的影响。
如果你回顾一下,很容易地就会记起父母、朋友、亲戚、老师,以及所接触的人在消极、不好的暗示方面,对你大量的灌输。研究一下他们对你所说的事情,你会发现,其中一些只是虚言而已,其目的只是为了控制你,或是把畏惧植入你的心灵。
别人的暗示本身绝对没有影响你的力量,它们之所以会有力量,完全是你自己的想法传给它们的。只有当你沉缅于别人暗示给你的想法之中时,也只有当你在心中同意它们了,这样别人的暗示才可能有力量。
因此,最重要的是你的想法,而你怎样想则完全在于你自己。记住,你有选择的能力,你应该而且必须选择正面的暗示,保持积极的心态。当你习惯于想快乐的事时,你的神经系统便会习惯地令你处于一个快乐的身心状态,然后再拥有成功的人生。
你要做胜利者——你要成功,就从这一刻开始,改善你的自我心像,利用心灵财富CD(录音带)的力量,将你的神经系统,变成一个成功者的身心状态,使脑袋像成功者一样充满了成功的信念。
学会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对某种事物的有力,积极的叙述,这是使一种我们正在想像的事物坚定和持久的表达方式.进行肯定的练习,能让我们开始用一些更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替代我们过去陈旧的,否定性的思维模式.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技巧,一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的技巧。
自我暗示可以默不作声地进行,也可以大声的说出来,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更可以歌唱或吟诵,每天只要十分钟有效的肯定练习,就能抵消我们许多年的思想习惯.自然,我们越经常性地意识到我们正在告诉自己的一切,选择积极,扩张的语言和概念,我们就越能够容易地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肯定可以是任何积极的叙述,它可以是很普通的或是很特殊的.我们所能作的肯定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它可以涉及到我们愿意改善自己的任何方面.如:
“我是一个聪明,漂亮的人”
“在我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我是出类拔萃的”
“我是最棒的”
“我具有强大的行动力”
“我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等等
运用肯定的原则:
1.始终要用现在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进行暗示:如,我们应该说“我现在获行了幸福的爱情”.而不说“我将来会得到幸福的爱情”,这并非是自欺欺人,而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每件事物都是首先被人想到,然后才能在客观现实中显现.2.要在最积极的方式中进行.肯定我们所需要的,而不是不需要的.不能说“我再也不偷懒了”,而是要说“我越来越勤奋,越来越能干”,这样做可以保证我们总是创造最积极的思想形象.3.一般来说,语句越简短,就越有效.一番肯定应该是一番传达出强烈情感的清晰的陈述,情感传达得越多,给我们的印象越强.那种冗长,充满理论性的肯定丧失了情感上的冲击力,变成了一种“头脑游戏”.$
第四篇:2014年台州社区工作者考试行测备考-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计划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可以着手准备了,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完成,会对稳定心态和提升能力大有好
处。下面社区工作者考试网的专家将为广大考生提供行测言语理解部分的备考指
导。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
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定向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质变;量变的积
累方向还规定了质变的性质和方向。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无
限制地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
路,既巩固了以往量变的成果,又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量变。所以,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
候,事物就处在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会否定自身到达否定阶段,即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但是到此为止,事物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完成。因为正如在肯定阶段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肯定
方面一样,事物的否定阶段同样也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否定方面。所以,事
物的发展到了否定阶段,与其说事物内部的矛盾解决了,不如说是充分地展开了。
事物的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一样都有片面性。因此,只有经过第二次否定,到达
否定之否定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才能得到克服,事物的矛盾也才能得到真
正的解决。也只有到这一阶段,事物的发展才能相对地完成。
总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肯定自身出发,到否定自身,再到否定这一否定
回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3)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称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统一又称矛盾的同一性。同
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体现着对立双方相
互吸引的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矛盾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因此矛盾双方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结成一个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这个统一体之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offcn版权。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性质,体现着矛盾双方相
互分离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
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矛盾范畴既反映了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实质,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就推动和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推动事物发展的,既有事物内部的矛
盾,也有事物之间的矛盾。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之间的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首要原因,它不仅决定事物的性质,而且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但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不能直接决定事物的发展,只能通过加强或削弱事物内部
矛盾一方的力量,才能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作用。当然,内因和外因的地位不是
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五篇: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合唱的三大要素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合唱的三大要素
合唱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织部分,是学生从事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一个很好表现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等。那么,在合唱教学训练中,如何适应其身心特点,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合唱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训练。
一、视唱的训练
多声部视唱练习对提高合唱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从视唱训练的实践来看,视唱练习的难度应控制在适当的程度,以学生经过两至三遍的练习即可基本掌握为宜。如果练习难度过大,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厌学情绪。而练习过于简单,学生又会感到乏味,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视唱能力。
1.音准训练: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
2.节奏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 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 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二、歌唱技能的训练
1.姿势: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学生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精神应饱满,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眼睛向前平视,胸部自然挺起,两肩放平,小腹收缩(要求胸腹式结合呼吸),两臂自然垂落。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面部表情要自然,学生演唱中眼睛应睁大一些,注意力要集中到指挥的身上,嘴巴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下頜收回。
2.呼吸: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仅是歌唱发声技术的需要,而且是合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胸腹联合式呼吸是建立在自然呼吸基础上的,歌唱者易于掌握,比如可以用“闻花儿香”的感觉去体会吸气,还可以平躺在床上体会睡眠时的呼吸状态等等。我认为正确的歌唱呼吸状态,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加深和有意识的控制而形成的,需注意的要领是,吸气时不要耸肩抬胸,上身保持松弛状态。在歌唱中吸气固然重要,但呼气更为重要,呼气时横膈膜及两肋和腰部必须有一定的保持力量,缓缓呼出,让发出的声音有一个支持点,也就是说,呼气时要保持住吸气时的状态。所以,我们常说:会唱歌的人腰部使劲儿,不会唱歌的人喉咙使劲儿。
3.发声:合唱的发声训练应视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分别进行,对初学者来讲,一般应以发展自然语音基础为主,先进行带字的发声练习,尔后再逐步进行单纯的母音练习。比如,采用先“说”后“唱”、用“念”带“唱”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打喷嚏”的感觉吸气,再用“打呵欠”的感觉叫“阿姨”(a—i--)或说“我”(w—o--);也可以用向远方的召唤回答:“哎一!”(a—i--);发出惊呀的声音:“咦!”(yi--);提高音调向远处叫“李姨”(liyi--)等。“说”对了再“唱”,且要保持“说”与唱的感觉与声音的位置。
三、针对合唱的艺术特点,在加强融合训练上下功夫。
合唱,顾名思义,是指“合”在一起演唱,但这种“合”不是简单的、毫无联系的凑合。合唱中的“合”是将旋律、和声、调式、节奏、音色、强弱、快慢等丰富的音乐要素排列组合和交替向前进行的复合运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声同”、“声通”,更要“心同”、“心通”;不但要在理解上、想象上、技巧上、风格上融合,更要在情感上、心灵上、空间上融合。就拿和声训练说说,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了。
总之,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因此,教师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融合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