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中纪委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颁布实施答记者问
中纪委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颁布实施答记者问
2009年7月2日,中共中央发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巡视工作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的发布施行,是完善巡视制度、规范巡视工作、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中央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巡视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近日,中央纪委负责同志接受了本网记者的采访,就《巡视工作条例》颁布实施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您谈谈制定出台《巡视工作条例》的有关背景和简要过程?
答:2003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将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从中央和地方近六年的巡视工作实践来看,巡视制度成为监督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有效形式,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巡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巡视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亟须将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抓紧制定出台《巡视工作条例》。第一,制定出台《巡视工作条例》是坚决贯彻党章有关规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第十三条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党的根本大法中规定巡视制度。党章在党内法规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根据党章的规定,有必要及时制定出台一部系统规范巡视工作的专门法规,明确巡视工作的任务、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等相关问题。第二,制定出台《巡视工作条例》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巡视工作的有效途径。迄今为止,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开展巡视工作已近六年时间,在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从加强和完善巡视工作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及时将这些经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上升为党内法规的规定,以进一步指导和推动巡视工作。第三,制定出台《巡视工作条例》是提高巡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的内在需要。《党内监督条例》虽然设专章确立了巡视制度,但只是作了原则性规定,没有对巡视机构的设置、巡视工作的程序等作具体规定;2004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也仅对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开展巡视工作作了规定,省一级党的委员会巡视组如何开展巡视工作一直没有统一的规定,亟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和巡视工作实际,对中央和省级委员会巡视组开展巡视工作作出统一规范。
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制度化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巡视组是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的措施之一”,并多次指示要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完善巡视制度”。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七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制定巡视工作条例”。
2007年9月,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成立了联合起草组,开始《巡视工作条例》的起草工作。起草过程中,起草组先后赴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研,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和组织部门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又广泛征求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以及纪检系统、组织系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数易其稿,并先后经中央组织部部务会议、中央纪委常委会议、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并最终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可以说,《巡视工作条例》的起草,始终坚持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充分体现了全党的意志,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问:请问《巡视工作条例》的起草工作是本着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开展的?
答:《巡视工作条例》的起草制定,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党章为依据,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巡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开展巡视工作以来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着眼于加强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在起草过程中,始终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把强化巡视监督和保护支持地方工作作为贯穿《巡视工作条例》的主线。既着眼于加强巡视监督,又着眼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巡视工作条例》在制度设计中,既注意从监督的内容上拓展宽度,从监督的方式上加大力度,又注意强调巡视工作要依靠被巡视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开展,不干预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二是,突出制度建设的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和体现巡视工作的规律,推进巡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巡视工作健康有序、富有成效地开展;三是,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巡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试图以一项法规解决所有问题,不求一劳永逸。确定从实际出发逐步解决巡视监督问题的基本思路,先将实践证明好用、管用的做法写进条例。对于时机尚不成熟的问题,留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今后逐步解决。
问:请您谈谈《巡视工作条例》的主要内容?
答:《巡视工作条例》共六章,49条。第一章“总则”,规定了立法目的和依据、巡视的范围、巡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第二章“机构设置”,规定了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巡视组的设置及其职责等,重点突出了巡视对象的范围和巡视监督的内容。巡视监督的范围主要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及县(市、区、旗)党委和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委员会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巡视监督的内容是对上述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开展作风建设情况和选拔任用干部情况等进行巡察。第三章“工作程序”,规定了巡视工作的准备程序、巡视期间的有关工作和事项的报告程序、巡视了解结束后的汇报程序、对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和反馈程序、巡视工作的方式和巡视成果的运用等。第四章“人员管理”,规定了巡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巡视工作人员的选配方式,交流、回避制度,巡视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等。第五章“纪律与责任”,规定了巡视工作人员违反巡视工作纪律行为的责任追究,被巡视地区、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干扰巡视工作行为的责任追究等。第六章“附则”,规定了实施细则和单项规定的制定以及解释机关和施行日期等。
《巡视工作条例》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章关于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的规定,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一部重要党内法规,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举措,而且《巡视工作条例》通篇内容突出了巡视工作的重点,制度设计符合巡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是开展巡视工作的一部基础性法规,是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问:请问《巡视工作条例》为什么将巡视的范围界定在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并将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委及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委员会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作为巡视监督的重点对象?
答:《巡视工作条例》作为对《党内监督条例》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其监督对象必须与《党内监督条例》中“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建立巡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规定保持一致。同时,我们党是一个拥有300多万个党组织、7500多万党员的大党。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都有党组织和党员,党的队伍数量庞大,分布极为广泛,而巡视机构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明确上述监督对象中的重点十分必要。本着突出重点、抓根本的原则,《巡视工作条例》将巡视的主要对象界定为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委及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委员会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做这样的制度安排,主要是因为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委及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委员会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作风建设和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对保证中央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必须将其作为巡视工作的主要对象。
另外,在实践中,中央和省(区、市)党委还对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金融机构、高等学校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了巡视,但为了突出巡视工作重点,取得更实际效果,《条例》设计了概括性条款,将其列为中央和省(区、市)党委要求巡视的其他单位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这样规定,既符合当前巡视工作的实际情况,也为巡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预留了制度空间,体现了立法的前瞻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问:请问《巡视工作条例》施行后,巡视组的巡视监督是否会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监督在职责上产生交叉?
答:职责交叉的问题是不存在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巡视监督的主要任务和职能定位。我们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巡视组就是“眼睛和耳朵”。《巡视工作条例》将巡视的主要任务定位于深入了解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决定的情况,特别是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和执行民主集中制、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自身廉政勤政、开展作风建设、选拔任用干部的真实情况和问题。其处理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将了解的情况和问题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针对了解、掌握的重要情况和问题,提出处理建议。然后,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巡视组的建议,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报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决定。在此之后的具体处理工作主要依靠相关机关和职能部门来完成。这样就很好地处理了巡视与有关机关和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会产生职责上的交叉。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仅符合归口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使巡视机构集中精力履行监督的职责,也可以充分发挥相关机关和部门的职能作用。
问:我们注意到,《巡视工作条例》中只对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的巡视工作作出了规定,而在中央印发《巡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说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的巡视工作,参照《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执行”。请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
答:《巡视工作条例》之所以只对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的巡视工作作出规定,而未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的巡视工作作出规定,主要考虑是,党章明确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没有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巡视工作条例》的制度设计必须严格以党章为依据,贯彻落实党章的有关规定,因此《巡视工作条例》未规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的巡视工作。但是,另一方面,《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设立巡视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4〕1号)中明确规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设立巡视机构,实践中,兵团党委一直与其他各省(区、市)党委同步开展巡视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虽然《巡视工作条例》未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的巡视工作作出规定,但其依法设立的巡视机构的巡视工作必须有所遵循,也就是常说的应该有个说法。所以,在中央印发《巡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明确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的巡视工作,参照《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执行”。
问:近年来,有些省(区、市)党委在巡视工作方面,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布实施了一些规定。《巡视工作条例》发布后,怎样看待这些规定?
答:自2003年《党内监督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地区开展巡视工作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在与中央有关政策精神不抵触的前提下制定了一些关于巡视工作方面的具体规定,应当说,在中央尚未对巡视工作作出统一规定前,各地制定出台的关于巡视工作方面的法规制度,是对巡视工作规范化的有益探索,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方巡视工作的开展,并为制定出台《巡视工作条例》奠定了实践基础。《巡视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为了保证党内法规制度的统一性、权威性、严肃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应当对本地区制定发布的关于巡视工作方面的规定及时进行清理,该修改的要修改,该废止的要废止。今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应当严格依照《巡视工作条例》开展巡视工作。必要时,也可以依据《巡视工作条例》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规定,但应当及时报送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备案。
问:《巡视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关键是贯彻落实,请您谈谈中央纪委对学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巡视工作条例》颁布后,各地已经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巡视工作条例》,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和巡视工作机构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刻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的重要意义。要把学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列入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巡视工作条例》得到落实。要通过新闻媒体、编印宣传材料、举办讲座和培训等多种形式,继续大力宣传《巡视工作条例》,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准确、生动、有效地宣传《巡视工作条例》,在全党全社会营造重视巡视监督、加强巡视监督的良好氛围。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巡视工作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开展巡视监督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任、有权必受监督的观念,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自觉接受巡视监督,积极配合巡视工作,坚决纠正不符合中央要求的各种行为。各级党组织及巡视工作机构,要深刻认识开展巡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巡视工作条例》,扎实开展巡视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以《巡视工作条例》的发布施行为契机,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把巡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中纪委监察部就《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颁布实施答记者问
中纪委监察部就《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颁布实施答记者问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11月10日修订后颁布施行。为深入学习贯彻《规定》,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负责同志就《规定》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规定》,请您介绍一下修订这部法规的背景情况及修订的简要过程。
答: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十多年来,《规定》对于促进各级党委、政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党风廉政建设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修订《规定》。
2008年5月,中央纪委成立修订工作小组,着手开展修订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修订稿送审稿。2009年11月,中央纪委书记办公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修订稿。2010年8月,中央纪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修订稿,决定呈报中央审议。10月9日,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修订送审稿。10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送审稿,并于11月10日印发。
问:请您谈谈修订《规定》的基本思路。
答:此次修订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贯彻落实
中央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要求,《规定》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法规,应当将这些新要求吸纳进来,使《规定》更好地体现时代性。二是积极吸收借鉴实践经验。原《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出台了一批制度规定。其中包含着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有效做法,有必要通过修订加以吸收,上升为全党遵循的制度要求。三是着力解决影响责任制落实的突出问题。原《规定》在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加以充实和完善,增强其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责任明确、考核到位、追究有力。四是保持与其他党内法规的衔接。近年来,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修订,可以使《规定》与其他党内法规更好地衔接,发挥好法规制度的整体效果。问:新颁布的《规定》与原《规定》相比有哪些创新?答:一是全面贯彻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修订后的《规定》在总则中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作为《规定》的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突出党风廉政建设要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是充实完善了责任内容。修订后的《规定》在原《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结
合实际,增加了三个方面的责任内容:第一,增加了责任分解的内容,要求各级党委明确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分工,使责任制落到实处。第二,增加了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内容,要求各级党委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第三,增加了加强作风建设的内容,要求各级党委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修改,使责任内容紧紧围绕教育、监督、制度、改革、纠风、惩处六个主要方面展开,更加符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要求。
三是充实完善了检查考核与监督的措施。修订后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检查考核与监督的制度和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对检查考核的总体要求,要求党委(党组)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制定检查考核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方法、程序。第二,增加了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责任制执行情况、加强巡视监督等监督措施。第三,增加了建立社会评价机制的要求,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具体形式。
四是充实完善了责任追究的具体情形。修订后的《规定》重新归纳列举了应当实施责任追究的七种具体情形,这些追究情形的设定,重点突出了对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领导责任的追究。五是充实完善了责任追究方式。修订后的《规定》明确了对
领导班子的三种责任追究方式,解决了原《规定》只有领导班子责任内容,没有相对应的责任追究方式的问题。同时,还充实了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方式,并规定各种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加大了惩处力度。
六是充实完善了责任追究的办理程序、时效和影响期以及再追究程序。修订后的《规定》明确,需要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行为追究责任的,由有关机关、部门按照职责和权限调查处理,并按照追究方式的不同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调查主体和处理程序。这样就解决了原《规定》责任追究的主体和程序不明确的问题,有利于责任追究的实施。修订后的《规定》还增加了责任追究的时效和影响期。同时,增加了再追究程序,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下级党委、政府实施责任追究情况的监督,发现有应当追究而未追究或者责任追究处理决定不落实等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纠正。
七是充实完善了责任追究的从重、从轻情节和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划分。责任追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追究的力度和效果。为此,修订后的《规定》增加了责任追究的从重、从轻情节和责任划分标准,同时,完善了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划分,进一步增强了责任追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权责一致,赏罚分明。
问:请您介绍一下《规定》中的责任追究与《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问责的暂行规定》)中问
责的关系?
答:《规定》所规定的责任追究与《问责的暂行规定》所规定的问责都是对领导干部失职渎职行为的追究。但二者又有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适用对象不同,《规定》的适用范围大于《问责的暂行规定》;追究情形不同,《规定》的追究情形侧重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失职渎职行为,《问责的暂行规定》侧重于决策管理失误和滥用职权方面的行为;追究方式不同,《规定》对领导干部的追究方式既包括组织处理,也包括党纪政纪处分,《问责的暂行规定》规定的问责方式主要是组织处理方式。
问:请您谈谈中央纪委对学习贯彻《规定》有什么要求?答:各级党委(党组)、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党委(党组)、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组织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学习,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规定》,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规定》,为贯彻实施《规定》创造良好氛围和条件。要认真查找并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规定》,认真分析查找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使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要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的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规定》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违反《规定》的行为,严格实施责任
追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理解和认真贯彻执行《规定》,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履行自身职责,推动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
第三篇:中纪委就《〈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答记者问
中纪委就《〈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答记者问
2011年04月06日 12:23:55来源: 新华网新华网
北京4月6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已由中共中央纪委于2011年3月22日颁布施行。中央纪委负责同志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就《实施办法》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近日,中央纪委颁布了《实施办法》,请介绍一下出台这部法规的背景情况和简要过程。
答:2010年1月,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廉政准则》结合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新要求,对《廉政准则(试行)》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形成了新的8个方面52项要求。中央对于《廉政准则》的贯彻实施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的同时,也不断提出有关条款如何理解、违规行为如何处理的问题。为保证《廉政准则》的正确贯彻和顺利实施,《廉政准则》印发后,我们立即起草出《实施办
法》初稿,广泛听取了意见,并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10年9月,又普发纪检监察系统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情况,修改形成了送审稿。2011年2月24日,中央纪委书记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实施办法》。
问:请介绍一下《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答:《实施办法》共3章,58条。第一章“总则”,主要明确了制定《实施办法》的目的、依据以及领导干部主动纠正问题的政策适用。第二章“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按照《廉政准则》8个方面的禁止性规范,共分为8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廉政准则》中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二是对《廉政准则》中有关“违反规定”的表述指的是哪些规定,采取列举加概括的形式予以明确;三是对违规行为如何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四是对于需要采取组织处理等措施的违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方式。第三章“附则”,规定了《实施办法》的解释权和生效时间。
问:《实施办法》是如何解决对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处理依据问题的?
答:《实施办法》明确了违反52个“不准”行为的具体处理依据,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对于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有具体规定的违规行为,明确规定应当适用的条款。
二是对于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没有具体规定的违规行为,既指明应当适用的相关原则性规定,还明确了对于在中央、中央纪委制定的专项法规中有具体处理依据的,适用有关的专项法规。比如,对于违反《廉政准则》
第四条“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8个“不准”的行为,《实施办法》规定应当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四条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处理。
三是根据《廉政准则》第十三条关于处理措施的规定,结合其他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于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配偶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等行为,除规定应当给予党纪处分外,还明确了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对于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多占住房”、“兼职取酬”等行为中涉及的物质利益,根据有关规定明确了追缴措施。
问:《廉政准则》中有多处关于“违反规定”的表述,这些“违反规定”是指哪些规定,《实施办法》中是否予以明确?
答:《廉政准则》第一章“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有“违反规定”的表述共12处。在贯彻实施《廉政准则》过程中,许多地区、部门和单位就“违反规定”指的是哪些规定进行咨询。为增强《廉政准则》的操作性,我们采取了列举加概括的方式,明确了其中所指的重要规定。同时,我们对《廉政准则》中“违反规定”这一表述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汇编,作为学习理解《实施办法》的参考。
问:请谈谈中央纪委对学习贯彻《实施办法》有什么要求?
答: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实施办法》同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结合起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学习宣传工作,为贯彻实施《实施办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使之主动接受监督,严格按照《廉政准则》和《实施办法》的要求办事。要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党员领导干部
依法履行职责,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廉政准则》和《实施办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违反《廉政准则》和《实施办法》的行为。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同志要模范遵守廉洁从政要求,自觉接受监督。
第四篇:中央纪委监察部负责同志就《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的颁布实施答记者问
中央纪委监察部负责同志就《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的颁布实施答记者问
信息来源:监察部网站信息编发:平阴县纪委发布日期:2011-08-01
《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已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 5月24日颁布施行。《规定》是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法规,对于健全和完善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制度体系,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规定》,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负责同志接受了记者采访,就《规定》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规定》,请您介绍一下起草这部法规的背景情况及起草的简要过程。
答:我国现有31000多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总计数百万农村基层干部,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贯彻执行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关系重大,任务艰巨。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也存在作风不实、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等问题,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同时,从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制度体系建设情况来看,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从业行为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都已经制定颁布,而规范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制度还尚未建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完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行为规范”。2010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制定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对于落实中央要求部署,完善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制度体系,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责中出现的各种不廉洁问题,保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建设同步推进,形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3月,中央纪委成立了起草组。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就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央组织部、中办法规室、国务院法制办以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涉农部门的意见,特别是深入听取了县、乡、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并根据所提意见,对《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2011年1月,中央纪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该稿,决定呈报中央审议。4月1日,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修订送审稿。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送审稿,并于5月23日印发。
问:请问起草《规定》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答:起草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要求为依据。在起草的具体思路上,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着重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独断专行,逃避监督;吃拿卡要,弄虚作假;损公肥私,与民争利等。《规定》紧紧抓住行为规范、实施与监督、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做到要求明确、监督到位、追究有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争行得通、管得住。
二是注意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规范和责任追究,尤其是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责任追究,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起草过程
中,注意使《规定》的相关内容与上述法律法规相衔接,保证法制的协调统一。
三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规定》既重申了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又注重吸收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突出制度的规范与创新。如在责任追究部分,既规定了党纪处分、组织处理,又规定了经济处罚、资格处罚。
四是充分考虑农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特点。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待遇偏低,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且我国农村的情况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农村基层干部既不能放松要求,又应该实事求是;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关心爱护、培养提高。所以,《规定》只对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作出了规范。同时,《规定》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完善考评激励,落实待遇保障。
问:请问《规定》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修订后的《规定》共29条4300余字。除总则外,《规定》分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实施与监督、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和附则五章。总则规定了立法目的、立法依据、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重要性,强调了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总体要求。第一章规定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廉洁履行职责的“19个不准”。第二章规定了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廉洁履行职责的“22个不准”。
第三章规定了负责贯彻实施本规定的主体和保证本规定贯彻实施的具体制度和措施。第四章分别规定了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违反本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第五章为附则,规定了《规定》的适用对象和参照执行对象、授权制定配套办法的机关以及《规定》的解释机关和实施时间。
问:请问《规定》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答: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农村基层干部的范围主要包括乡镇干部、基层站所工作人员和村干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11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要以乡镇、村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为重点”的要求,《规定》把适用对象界定为乡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人大主席团负责人、基层站所负责人,村(社区)党组织(含党委、总支、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同时,将乡镇其他干部、基层站所其他工作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含党委、总支、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民小组负责人,作为本规定参照执行对象。这样规定,有利于更加全面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更加全面地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
问:农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责行为涉及方方面面,《规定》在设定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时,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答: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哪些行为进行规范,是《规定》的核心内容。经过认真梳理,按照主体和行为性质的不同,《规定》分别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两类不同主体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共有“41个不准”。其中,针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的禁止性规定有19项,针对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禁止性规定有22项。在设定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做必要的补充。由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大都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为规范和惩处方面已有比较完善的规定,对他们的规范仅是在继续执行有关法规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因
此,《规定》只规范了和重申了与农村事务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滥用职权,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搞不正之风,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等。二是要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方面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在村级组织选举中,拉票贿选,利用宗教、宗族、家族势力、黑恶势力干扰、操纵、破坏选举;在村级事务决策中,违反规定处置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或者擅自用集体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损害集体利益;在村级事务管理中,以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骗取或者截留、私分国家对集体土地的补偿、补助费以及各项国家强农惠农补助资金、项目扶持资金;在村级事务监督中,不按照规定实行民主理财,或者伪造、变造、隐匿、销毁财务会计资料;参与色情、赌博、吸毒、迷信、邪教等活动或者为其提供便利条件,等等。对这些破坏选举、滥用职权、损公肥私、弄虚作假、妨害和扰乱社会管理秩序,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影响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规定》都做出了禁止性的要求。
问: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执行力,请问在保障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贯彻实施方面,《规定》有哪些举措?
答:关于实施与监督,《规定》从三个方面作出了制度设计。一是规定了各级党委、政府组织领导和检查考核的责任。《规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开展教育培训,完善考评激励,落实待遇保障,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农村基层干部自觉贯彻执行《规定》。县(市、区、旗)党委、政府每年应当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有关主管部门每年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基层站所负责人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检查考核时应当充分听取基层站所所在地的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并将考核结果通报乡镇党委、政府。乡镇党委、政府每年应当对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同级党委、政府或者根据职责开展对本规定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依纪依法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二是要求结合本规定的贯彻实施建立健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规定》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应当结合本规定的贯彻实施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以及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三是强化了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机构、村民代表对村干部的监督和制约。《规定》规定,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应当结合贯彻执行本规定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对村级重大事务实行村党组织提议、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公开。村民代表在乡镇政府的指导下,可以对村民委员会成员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询问和质询。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应当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对村民委员会成员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
此外,《规定》还规定,农村基层干部遵守本规定的情况应当作为对其奖励惩处、考核评价、选拔任用、考录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规定,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以及村级组织的责任,突出了群众对干部的监督,为《规定》的贯彻落实提供了保障。
问:《规定》对追究违反廉洁履行职责要求的行为,做出了哪些规定?
答:责任追究是保证廉洁履行职责的关键环节。由于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的适用主体比较广泛,既包括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也包括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而且,这两大类主体在身份性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规定》对不同主体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责任追究方式。
对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规定》规定,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违反本规定廉洁履行职责要求的,视情节轻重,由有关机关、部门依照职责权限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调离岗位、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处理。应当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因工作失职,应当进行问责的,依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处理。
对村干部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要尊重法律的规定,充分考虑村民自治的特点,又要使处理措施切实有效,不流于形式。考虑到村干部绝大多数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村民委员会成员中有些人员还不是党员,现有的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处理措施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他们。因此,《规定》结合农村基层特点,针对不同的适用主体分别规定了警示谈话、责令公开检讨、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取消当选资格和党纪处分、依法进行罢免等处理措施,还规定了减发、扣发绩效补贴(工资)、赔偿损失等经济处罚方式。同时,为了促进选好配强村干部,还规定了资格处罚,即受到处分的村干部一定期限内不得担任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规定》设定的这些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农村的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问:请您谈谈中央纪委对学习贯彻《规定》有什么要求?
答: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贵在落到实处,重在造福于民。只有各级党组织狠抓落实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身体力行,《规定》的各项要求和规定才能真正变为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取信于民的实际成效。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扎扎实实地抓好贯彻实施工作。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规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贯彻实施《规定》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日程、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第二,要深入宣传教育。把《规定》学习宣传教育作为当前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深入学习,使他们全面掌握《规定》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要充分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使《规定》深入农村,家喻户晓,为《规定》的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三,要完善配套制度。中央纪委监察部要做好《规定》贯彻实施的解释答复工作,适时制定相关配套规定,指导地方和部门制定《规定》实施办法或者配套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还应当结合《规定》的贯彻实施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以及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第四,要加强监督检查。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尤其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执行纪律,切实推动《规定》的贯彻实施。
第五篇: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答记者问
一、请介绍一下《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的内容及流程。
答:《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业务许可证》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5年。支付机构拟于《支付业务许可证》期满后继续从事支付业务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向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出续展申请。2015年11月,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的通知》,明确《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原则、续展材料要求、审慎续展情形、分支行工作机制及相关要求。
人民银行通过《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综合评判非银行支付机构许可存续期间的整体经营稳健性和合规性,以及支付业务的运营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客户权益保障能力、发展可持续性等情况,充分考虑行业发展现状和监管政策导向,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如支付机构在许可持续期间一直未展业,或支付业务大幅萎缩甚至已停止一段时期,或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其存续经营能力、合规经营意识、风控水平等均需引起重点关注。人民银行将以续展工作为契机,对机构是否继续具备支付业务经营资质、所从事支付业务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审查,审慎作出续展决定,推进市场清理整顿,净化行业发展环境。支付机构自主决定是否续展《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确定续展的,应于许可证期满前6个月,向法人所在地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提出续展申请。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支付机构的续展申请进行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并于许可证有效期期满前3个月提交总行。人民银行全面审查和综合评价支付机构业务许可存续期间的经营情况,依法对支付机构的续展申请作出审查决定,并予以公告。
二、本次续展的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于2016年5月到期,但决定于8月初公告。为何延期?
答:人民银行根据“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对《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审核工作予以从严把握。一是调减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核准支付业务事实上处于停滞或出现严重萎缩的机构支付业务范围,净化市场环境;二是规范整合部分隶属同一集团或股权重合的支付机构业务范围,优化牌照资源,减量增质,促进市场进一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因相关工作涉及机构较多,为有效维护支付市场的稳定,人民银行与相关支付机构及其实际控制人,以及人民银行相关分支机构充分沟通、反复论证,以便相关工作方案更加稳妥、更具可操作性。此外,因本次续展决定涉及部分支付机构相关事项查证和业务范围调整,为防止有关方面对此产生误读误解,影响金融市场稳定,人民银行决定统一公告关于27家机构的续展决定。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了《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进度。同时,人民银行已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相关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在延期公告期间正常开展。
三、部分支付机构在本次续展中被调减了支付业务类型或覆盖范围,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人民银行有关《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的要求明确,存在以下两类情形的支付机构,将会面临支付业务类型或覆盖范围被调整、甚至不予续展的问题。一类是合规意识弱、风控能力差,存在占用、挪用、借用客户备付金行为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另一类是公司经营管理不善,或支付业务发展理念不清晰,导致核准的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未实质开展过,或已连续停止2年以上。
关于本次被调减支付业务类型或覆盖范围的支付机构,涉及到的具体情形包括:一是发生过严重违法违规或风险事件,如2014年预授权风险事件的主要涉事机构;二是支付业务未实质性开展、已严重萎缩或停滞发展,主要是固定电话支付业务、预付卡受理业务、仅限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使用的预付卡等支付业务。人民银行据实调减相关机构的支付业务范围,也有部分机构考虑自身业务发展规划与调整,主动终止续展相关业务。
四、本次续展有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范围增加了,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本次续展调增了一些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范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支付业务许可证》整合引起支付业务承接,合并后存续机构的支付业务范围相应增加被合并机构原有业务类型,被合并机构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相应注销。目前,支付服务市场存在多家支付机构同属一实际控制人的情形,部分机构也曾主动提出过整合多张许可证支付业务范围的想法。人民银行认真分析支付服务市场发展趋势,鼓励支持支付机构科学合理整合业务资源,更好发挥支付业务的规模效应,在充分论证机构提交的合并方案后,在本次续展中相应调整机构支付业务范围。二是对于积极推进《支付业务许可证》整合,且支付业务需求较强的个别支付机构,应其申请增加其支付业务范围。本次续展将支付机构一并予以公告,但强调相关机构须按规定完成相关业务承接、符合有关准入要求,人民银行审核通过后才为其换发《支付业务许可证》。
五、近期有支付机构因严重违规被处以大额罚款,为什么其《支付业务许可证》在本次续展中也获通过?
答:近期,人民银行对个别支付机构进行执法检查,发现机构存在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通过非客户备付金账户存放并划转客户备付金、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严重违规行为。人民银行对相关机构处以较大金额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罚款。
对于这些机构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在本次续展中也获通过,人民银行主要考虑如下:
第一,续展工作不同于行政处罚。《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是人民银行有关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的一项具体措施,包括机构自评、分支行初审、总行复审多个流程。机构可自主确定是否续展,以及续展部分或全部业务。因此,续展工作与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等处罚措施不同。
第二,支付服务市场的规范发展需要时间。非银行支付机构正式纳入人民银行监管至今仅有5年,相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传统支付服务主体,普遍存在创新冲动有余、合规意识不足的问题。这个相对年轻的行业需要一定的监管包容度。同时,人民银行有关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也无成熟经验可循,相关制度、监管措施等在逐步建立健全中。人民银行将在不断完善市场规则的同时,加大市场整肃力度,督促机构树立合规意识、强化风控水平。
第三,避免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前期被人民银行处罚的一些支付机构涉及商户和消费者较多、交易量巨大,具有重要机构特征。人民银行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充分考虑相关措施不会对整个市场造成重大不利影响,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会受到难以预期的损害,也要看到相关机构已经能够充分认识其违规行为的严重性,积极主动采取整改措施,并主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惩戒。如通过不予续展终止其全部支付业务,将对支付服务市场产生较大冲击,众多商户和消费者受到影响,不符合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宗旨,也不利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六、下一步,人民银行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主要监管思路是什么? 答: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指导思想,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防范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为底线;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加大专项治理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对于长期未实质开展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人民银行将依法采取取消相关业务种类、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等监管措施。对于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支付机构,将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对于确有资本实力、资源优势、技术能力、合规意识和发展前景的机构,支持其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适当加快发展。对于倒买倒卖支付业务许可牌照的,坚决予以制止。
后续《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也将秉承这一监管思路,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的通知》(银发[2015]358号)要求,结合支付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综合评估机构存续期间的支付业务经营情况、合规情况,发展前景等从严、审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