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载县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情况的汇报
万载县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有关情况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进展情况
由于我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一直比较薄弱,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有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过于分散,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等。为解决一问题,县政府于2007年出台《万载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意见》(万办发[2007]23号),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基本思路,积极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撤并了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2所、初中3所、小学初小和教学点11个,组建了2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制学校。
(二)、主要成效
1、办学规模进一步集中。通过调整,到2011年秋季,全县高中招生规模已接近7900人。其中城区高中万载中学、县二中招生规模分别已达4960人和1744人,农村高中株潭中学招生规模已达1142人。农村初中及中心小学校均学生数已经达到1000多人,完全小学校均学生数超过300人。
2、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是完善了教学设备。全县大部分初中和完全小学都分别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电脑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装备。二是师生在校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一是较好地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编制不足和师生比严重不均的矛盾。二是中心学校和农村完小的办学水平得到提高。三是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4、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教师资源的整合,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起到了较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是教师的相对集中,有利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学生的相对集中,有利于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课外教育活动。
二、存在问题
农村中小学通过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一是在交通、饮食、住宿、等方面的花费增大,学生家长的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二是不少中小学寄宿学校生活条件较差,不能满足住校学生的生活需要。例如有的寄宿制学校热水供应不足,有的学生数九寒天只能洗冷水脚洗冷水澡。三是由于实施寄宿制的多为边远农村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家庭困难的学生买不起食堂供应的肉食、蔬菜,只能从家里带干菜佐餐,有的学生出现了身体发育迟缓、营养水平偏低问题。四是农村 1
小学撤并后,学生上下学往返路途长,加上乡村沟道不通客运车辆,学校没有校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意见建议
1、多方筹资,增加投入。一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方筹措资金,以缓解或解决布局调整资金缺口大的突出矛盾。二是鼓励社会捐资助学。鼓励社会、企业团体、县内外有识之士及受益群众捐资助学或扶贫助学。三是后勤社会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后勤建设,把后勤工作推向市场,减轻学校建设负担。四是利用好现有资产。通过制定出台政策,将调整后腾空、闲置的资产,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置换等形式,将其收益用于布局调整。五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国债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和危房改造资金,用于布局调整。六是在条件成熟时,各级财政每年都应安排适量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制贫困生的财政补助,对寄宿制学校的贫困学生发放交通、伙食补贴,减轻农民负担。
2、强化管理,注重实效。一是重视农村学校各教学点的管理。因条件所限,我县一些拟撤并的学校难以完全撤并,仍实行分区教学。对各个教学点,要统筹兼顾,统一政策,统一管理,促进各教学点均衡发展,共同提高教育质量。二是重视并校后寄宿制学校的配套建设与管理。对一些已经合并或计划合并的寄宿制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落实学生吃、住等生活方面的配套设施,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最基本生活。
3、高度重视,强化责任。首先是镇村两级要高度重视,明确自身职责。在土地征用、水电路开通、资金筹措、外部环境整治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其次是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在项目争取、资金扶持、土地征用、规划设计、交通安全、环境治理等方面,为中小学布局调整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二篇:2011集中办学调研汇报
实施集中办学、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育均衡发展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民丰县民汉初级中学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亲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各位领导莅临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部门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心和鼓励。在2009年10月,按照县委集中办学的发展思路,把县直和乡镇所属的7所中学进行合并,成立了我们现在的民汉初级中学。
近年来,在民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整合教学资源,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大力实施“双语”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25.8亩,建筑面积8285平方米,总投资840万元。
专职教师167 人,其中民族教师134人,占80.2 %;汉族教师33人,占19.8%。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人,占6%。中级教师49人,占29.3%。
学生1166人,其中维吾尔族学生1066人、朝鲜族学生
1人、汉族学生99人;民族学生占91.4%,汉族学生占8.6.% 教学班30个,其中汉语班6个,双语班12个,民语班12个;双语班数占38.7%,人数477人,占40.9%;汉语班学生239人,其中民族学生140人,占58.6%。
二、学校管理、“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1.教学常规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照地区和地(民教发【2010】48号)文件,开齐、开足了课程和课时。学校课程总课时七、八年级每周40节课时,九年级每周46课时。有个别科目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在课时量上有了一定的增加。另外,自反分裂斗争开展以来,我校积极创设条件,在原有的课程安排基础上,增设了以德育为主的《民族政策常识》和《新疆》;同时还调整作息时间,将每天下午的第五节课设为活动课,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二课堂,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且每周每班至少保证有两课时,由教风严谨的专业骨干教师任课。
全校所有任课教师详细填写了教学计划,各教研组都写了教研组计划,计划都做到了详尽细致,各计划都符合学校总体计划和要求。授课记录、教案设臵、教学设计合理规范,符合要求
2.教学水平
通过检查教案和听课、评课。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
环节符合教学要求,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作业量布臵科学合理,体现了讲练结合,作业批改做到了全批、全改。
3、教育质量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因材施教,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和选拔一大批骨干教师,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我校制定并实施了《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评定工作细则》,以制度促竞争,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在自治区、地、县各类教学业务评比获奖的优秀教师。这几年,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仅今年就向内地高中班输送学生23名,在全地区名列前茅。
4、双语班教学推进情况
我校共有12个双语班,其中七年级有5个班,八年级有4个班,九年级有3个班,总人数为477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0.9%。
学校从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双语教学,通过汉语水平测试把双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编班。实事求是的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并按照双语教学的不同模式使用汉语授课。
双语班的理科均由汉语讲授,配备了业务素质强、懂民汉两种语言的教师讲授。各任课教师能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所任学科实际制定相应的计划、进度、措施等,了解双语班的授课特点,教学活动能够充分面向学生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双语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务处统一在学生中做过各班教师授课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双语班教师授课比较满意。
为了实现普及双语教学的目标。小学双语班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全部编入双语班。为促进双语教学快速良性发展,学校制定了双语教学规划,和双语教师培训计划,目前正按照既定目标逐步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
二、德育工作
1、丰富多彩的学校德育活动
我校德育工作以“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学校学生发展为本为原则,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校长负责的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召开家长会、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校会课、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及班会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无神论教育、五爱、六个好教育、法制教育等。
2、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团队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新时期共青团作为党的参谋助手作用,结合我校团员及少先队的特点,校团委、少先队制定了周密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每周进行流动红旗班级评比,每周一节团课、队课,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自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以来,举办歌咏比赛,组织团员到县敬老院进行慰问,为贫困生捐款,参观了县博物馆,加强军民共建,和县生产营、雷达连组成军民共建单位并多次联谊,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调动团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3、学校依法治校
为了加强校园法制建设,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法治理,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我校特成立了由校长阮伟杰担任组长,由校党支部书记库尔班江〃木沙、公安局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的法制进校工作领导小组。我校充分利用好学校作为德育主阵地的优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教育系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开展以“一学三讲”、“八荣八耻”、“6.26”国际禁毒日、“12.4”法制宣
传日等专题宣传。在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请县交警为学生讲解道路安全法规,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援助帮教“问题学生”,通过上课、座谈、警示教育等形式,以案讲法、以事论理,进行教育。学校严格落实普法依法治理责任制,建立有效运作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教职工、学生受到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经过普法工作的开展,我校法制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我校在校师生违法犯罪率继续保持为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
民汉初级中学的成立是我县民族教育发展、改革的创新。我校在立足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开创我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结合实际,我校明确提出了“推进双语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和新思路。力争在今后的3-5年内实现全面普及双语教学的目标。
民汉初级中学 2011年10月17日
第三篇:关于农村集中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集中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分散办学的格局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农村教育非常薄弱。为了彻底扭转全县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2004年3月方山县委、政府提出了“抓基础,调结构,办寄宿,抓质量”的教育改革思路,把创办寄宿学校作为发展农村教育的战略举措。经过7年的发展,真正实现了规模办学,彻底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农村集中办学的成果
第一,教师队伍得到优化。一是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改善。集中办学后,科学用人机制发挥了效用。选拔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科任教师。二是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均为100%。三是教师培训得到加强。通过集中教学研究,邀请各级名师专家指导讲座,城乡结队帮扶等。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二,学校管理体现特色。实行集中办学后,各学校因地制宜地创新了学校特色管理模式,寄宿制学校通过特色德育引领,靠特色环境熏陶,靠特色教育吸引,靠特色办学发展,增强了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第三,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创办寄宿制学校后,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克服了复式教学顾此失彼的弊端,实行单科教学,开全开足所有科目,教研活动有声有色,专业特长得到发挥,学生视野得到拓宽,知识更加扎实,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第四,义务教育彰显公平。实行集中办学后,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缩短了城与乡、校与校之间教育差距,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保证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一是学生寄宿后,在生活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洗漱、穿衣、整理用品,学会了与同学和谐相处与交往,生活自理、交往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孩子寄宿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妇女劳动力。三是撤并学校以后,农民不必再为改善办学条件集资和投工投劳,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第六,新农村建设得到深化。寄宿制小学的创办和移民并村的同步实施,特别是学生进入寄宿制小学所在的乡镇读书,带动了家庭向沿川乡镇的迁移和聚集,有效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陈旧,盲目使用多媒体设施设备、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教师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图书、报刊、杂志资料严重不足,现存图书陈旧,借阅率很低。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有的教师一节课不在黑板子上板书一个字,纯属“为用而用”,并非“需用而用”。
思想观念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迫于家长社会对升学率的需求与高分的认可,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所有学校不得不表面上喊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只能以应试教育为主;各校对艺术、体育、安全教育课不重视。
(二)现行的编制标准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不足,这些学校班级人数一般在30——40人左右,按1:21,标准只能配备的1.5人要把该班级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承担起来,法体现单班单科教学;炊事人员按1:50的比例配备,不仅是人员不足而且“厨艺”很难讲“技术”二字;没有专职的教辅人员,造成学校图书、仪器等资源难以合理利用。
(三)、农村教师的待遇低,社会环境差,队伍不稳定
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奖金、福利更是少的可怜,工资总额远低于富裕地区工资水平。受区位的影响,特别是非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农村学校,各方面的条件落后,工作生活环境差。受“进城热”的影响,许多农村教师上班之日起就不能安心工作,想方设法拉关系、走后门进县城。
(四)后勤服务条件跟不上发展的需求
没有校医、学生医疗室和医疗设施设备。接送学生成为家长的负担,因为乡村沟道不通客运车辆,学校没有校车,大部分家长只能使用无牌证三轮、摩托车接送学生,安全隐患极大。食宿条件差,住宿、就餐人均占地面积少;玩耍设施设备几乎没有。
三、几点建议:
(一)、均衡调配教师资源,完善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需求,增加、均衡教职工编制,均衡配备教师,取消复式教学,全部实行单班单科教学。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设施设备,端正教育理念,开全开足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结合实际需要优先倾斜、足额配备农村学校所需教职工,认真落实国家政策,确保农村教师工资和国家规定各类福利待遇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结合实际设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殊的岗位津贴,根据山区的边远程度,兑现山区补助。
(二)、设立校内医疗机构,配备设施和专业医生、护士。
针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寄宿”的特殊性,涉及到学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医疗卫生工作至关重要,所以结农村医疗改革设立医疗所,配备专业医生和护士各一名、相关配套设备。
(三)、充实后勤生活设施设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舒心环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游戏和锻炼条件。
对于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学生而言,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场所,于小学生从心理、生理特点讲,更需要的是玩耍,所以一定要充实后勤生活设施设备。
1、开发自身资源,充分利用寄宿制小学现有的图书室、阅览室、科技室、电视播放室等阵地,因地制宜,创办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组织学生读书、看电视、唱歌,举办演讲、跳绳、拔河、文艺表演、诗歌朗诵等比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避免学生厌校、厌学现象发生。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定期召开家长大会,吸收家长意见和建议,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逐步更换、添置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结合实际,逐步提高学生伙食标准。方山县北武当镇中心校
2011年5月25日
第四篇:浅谈农村集中办学寄宿制学校管理
浅谈农村集中办学寄宿制学校管理摘要: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此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广泛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加大建设力度、改善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和山区基础教育设施陈旧、教育资源落后、师资匮乏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它将从根本上解决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和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这些地区学生上学困难、教育资源及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
农村集中办学寄宿制学校是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我就学校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管理校长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学生
一、对校长的定位。
1、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核心。校长应该对工作的预见、调整和反思都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随时发现问题,随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着眼于学校的实际,引领学校可持续性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校长还应该多与师生沟通、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释放他们的思想压力,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师生轻松上阵,真正达到无形无声的增效提质的目标。
2、校长要力争做个懂行的管理者。要管理好学校,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做一个懂行的管理者。因此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习,多学习新的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在分析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
3、校长对学校管理必须精细化,制度健全,民主集中,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全校教职工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任,最大限度的调动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4、校长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事情首先要判断清楚,是就是,非就非,态度要明朗。如果校长对待事情的态度模棱两可,既不利于教师执行,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
学校领导班子是全校教职工的核心力量,是学校发展和运行的中坚力量,因此,一支能团结协作,有朝气和活力,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精神的领导班子,就会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就能办成一所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学校。
1、建立学习型的领导班子。要求每位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学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自己分管的工作整理出个人的心得,定期集中交流,促进班子成员观念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开阔、执行能力逐渐增强;
2、放权和监督并重(副校长和各科室负责人做什么)。作为校长,什么都抓,到头来什么都抓不好,导致抓了小头放了大头,因此,要给予三位副校长和各科室负责人一定的空间和权力,让他们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施展才能。校长对他们实施的过程,承担起引导、“护航”、监督的责任。遇到棘手的问题,提交校务会议共同研究,共同解决。把班子成员培养成既是独挡一面的能手,又是团结协作的理想伙伴。
3、着眼学校的发展(校长做什么)。校长应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深入群众,了解师生的需求,找准阻碍学校发展的“症结”,制定方案,积极进行“治疗”。把校长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理清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并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源,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努力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三、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师。我校部分教师中,存在三种消极思想:一是不求上进,觉得自己的水平够用了,能把课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行了;二是有优越感,认为自己什么都行,缺少学习的劲头;三是事事只从个人利益出发,全局观和集体观较为淡薄。针对这些情况,多年来,我校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转变教师陈旧、落后的观念,首先,给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加强教研工作,组织课堂教学竞赛、教学技能比赛、公开课、课题研讨、教学心得交流、学习心得交流、班级管理交流、开展文艺和体育活动等,让教师的能力和才艺得以展示,在教师之间形成互相竞争、相互学习的浓厚氛围。其次,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学校有计划的安排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国培计划、(县内、外)培训学习等,促使教师在学习到新方法、新理念的同时,反思自身的不足,强化教师的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第三,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树立“学校是我家,我是主人翁”的正确思想,形成只要是学校的、集体的事,事事有人管,增强教师的集体意识。现在,啦井中心完小已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四、学校管理要实现规范化。
要让学校管理达到规范化,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考评方案,并注重贯彻落实,奖惩并用,用制度约束人。
1、集中全校教职工进一步讨论、修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评方案;
2、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行政值周人员带头落实执行制度,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监督、考核;
3、工作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
五、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我校学生来自啦井镇的九个村委会,生活、学习习惯差异较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礼仪、学习、卫生、生活自理等习惯有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一开始就抓实、抓细,并长抓不懈,最终形成学校的优良传统,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六、加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
学生是学校真正的主人,让他们满意是学校办学的目标。
1、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听取学生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行政人员对学生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在校务会议上讨论解决,调整思路,落实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去。
2、充分发挥少队部的职能,积极支持少先队组织参与到学校纪律、卫生、礼仪、行为等方面的检查和考评。
3、设置意见箱,行政值周人员每天收集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每周周会公布一次(公布时不提到具体的班级、人员姓名等),不断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实效。
七、校园文化建设。
当学校办学达到一定水平时,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要呈现出:
1、校园整体布局——书香韵味。集全校师生的智慧,对校园的墙体、绿化
美化、各种设施等进行规划,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香校园,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2、班级文化——特色。各班级教室内的文化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布置,既有全校大范围的统一,又展示各班自己的特色。
3、宿舍文化——个性。每间宿舍根据本宿舍内学生的年龄特点、民族习惯等设置自己宿舍的文化,展示自己的个性。
总之,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校长应当依靠广大师生的参与,群策群力、齐抓共管,这样的学校才具有勃勃生机和竞争力。反之,如果仅靠校长一个人,那么就算你不眠不休,也无法管理好一所学校的。
第五篇:中小学办学行为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规范行为 突出特色 为学生一生夯实基础
——柴里矿学校小学部办学行为督导汇报材料
柴里矿学校小学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几年来小学部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指导,坚持特色立校、科研兴校、教改强校的工作方针,努力实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教学,确立以德育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办学原则,树立双向成材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夯实基础、深入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一年一个台阶的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新跨越。
一、学校概况
柴里煤矿小学位于柴里煤矿北楼社区。始建于1966年,现有教职工74人,28个教学班,学生1224人。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达标、整体素质较高,充满活力,富有奉献、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顺利通过市级规范化和省级规范化达标验收。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齐全。大型多媒体教室一个,15个小多媒体教室,两个图书室、拥有图书近2万册,电子备课室、微机室、语音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等各功能室一应俱全,建有校园宽带网,实现了网络化教学。
二、破旧立新、理念先行
多年来学校、教师、家庭在统考、高考制度压力之下形成了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一切为了分数、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教学功利意识的强化,导致忽视学生本质发展的认识误区,脱离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个性差异、评价不科学”等不良的教学倾向,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落实及新课改实施。我校痛定思痛,牢固树立教学生六年想六十年的育人思想,必须以先进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把学习新课改理念、素质教育思想作为课改、改进教学、人才观、成功观的第一步,学校把教师学习、业务教研、总结反思、以赛促教为主要内容提升教师思想、更新教师观念,初步形成了教科研的氛围。规范了教科研的制度,形成了以每周一全校学科大教研、周二至周四本级部同学科集体备课、周五例会交流的学习制度。形成了以每天写粉笔字,每周写教学反思、画简笔画、写学习笔记,每两周进行骨干教师以上的理论讲座,每周把学校订制的教学业务期刊、学习材料、相关教育法规文件下发办公室集中学习,开展四结合读书富脑工程。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名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集体学习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课余学习相结合;考核结果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笔记相结合。每周上交学习笔记,每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浓厚强劲的学习氛围下,全体教师教学思想、教育观念、育人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本跟上了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二、探索实践、锐意改革、努力实现优质教学。
小学部在深入理解课改核心理念的基础之上,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新的适合课改要求教研教学方法。首先在教研活动上,采取了三级教研机制既“常规性教研”——以集体备课交流为主要形式,每周一至周四定期进行,由本学科组教师轮流做中心发言人,提前上交发言材料教导处把关,组内其他成员再进行讨论、交流,直到达成共识。“提高性教研”——以个人反思、集体交流为主要形式。在备课小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说课——上课——评课——反思——总结”的流程模式。这种合作与互助可为资料的搜集与信息的交流;可为案例的分析与观点的评说;可为优质课的观摩与成功经验的借鉴;可为各自教学中成功经验的感悟与失败教训的反思。“主题性研究”——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教研的主题。每位教师在合作与互助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大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其次实行“四度备课法”,既单元执教教师提前全面独立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提出明确修改意见——单元执教,依据修改后的教案把关尝试——教研组成员在修改后的教案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创造性的运用。集体备课达到:备课求“细”、说课求“严”、集体讨论求“诚”、修改教案求“实”、听讲课“精”。依托校园网,进一步提升集体备课、研究教材、钻研教法的效率。再之深入开展赛课、观摩、研讨、培植活动。“观摩”既集中观看各地和本地名教师的观摩课和录相研究课。“研讨”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培训,全校教师开展“课程与教师”等问题讨论,研讨实践新课程的体会和收获。“培植”既培植校内多学科的课改典型。通过专题讲座、观摩研讨、典型引路、专题培训等使广大教师确立新的教学理念。赛课实行年级组之间的赛课、本级部同学科相互听课提高集体教研能力及氛围,在集体备课准备的基础上推出一人上公开课,然后教研组长说课,上课教师说反思、其他教师评课,校干打分,评出等级奖励并做为评选优秀班组的依据。各项改革提高了实效,促进了教师业务提升。
三、强化考核、规范行为、促进新课改的全面落实。小学部严格按照国家课程实施方案,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六小时,严格按照周课时数安排课,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多年来在统考的压力之下,形成重语数,轻常识艺体;重智力,轻德育的不良教学观,导致学生和教师对其他科目不看重、教学效果差、教学不规范,这些课可上可不上,利用这些课上语数,喊学生到办公室补课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确立了靠要课、加班延点、拖堂、加重学生负担、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来提高成绩的教师,是教学思想落后、低效不称职的教师。为了避免拖堂一下课校园就响起音乐;加强劳动纪律的检查处罚力度,凡私自调课、卖课、要课、不让学生上课补其他科按空堂加重处罚;规范常识艺体的科目常规管理,加强听课、常规检查,实行了学生满意度测评,每学期对学生综合技能考核测试,凡考核不合格的任课教师给以处罚并纳入实绩考核。为全面提高教师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完善了教师学习制度、教师实绩考核制度、全员竞争上岗制度、教师岗位结构工资制度、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制度等制度实施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教师始终积极的、充满激情的投入教学工作去。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每学年全体教师签订师德师风责任书;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每学年给教师和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促进了师德师风及校园安全的全面提高,促进了和偕校园的创建。
四、特色立校、活动丰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小学部始终坚信德育为首办学理念,始终把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中小学一日常规为基础,创造性开展了德育工作并形成我校特色。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定为行为规范教育月,召开教育大会,制订了柴里矿小学生校园生活守则、安全守则、良好习惯十项标准规范、班级实行自主管理、足迹式评价,对学生每日进行在校一日八评在家一日四评并印制了评价守册、每周进行校园之星评选、每月进行文明班级、十佳少年的评选。使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学校牢固树立了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形成2+1艺体教育思路,让每位学生在小学阶段能掌握两门体育特长、一门艺术特长。在开齐艺体课同时,积极开展各种艺体活动,保证学生在校锻炼一小时。我们每天坚持早晚跑操、上下午做眼睛保健、上午大课间做韵律操、下午放学后开展丰富多彩第二课堂活动,有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队、美术、音乐、舞蹈、书法、剑桥英语辅导班、各班组建了兴趣活动小组有组织计划的开展活动,学校每年召开春季运动会、冬季长跑比赛、每学期举行各种趣味体育活动如拔河、跳绳、篮球赛、乒乓球赛、六一文艺汇演、建队节艺术展演、经常参加社会及矿山艺体活动等,我校有数名老师和学生被矿工会文体联合会聘为理事、学校舞蹈队多次在矿区、省市获奖,学校多次被省市评为德艺双馨先进单位,有数百名学生取得了舞蹈等级考核证书和剑桥英语等级证书,学生体质得到提高,特长得到培养,潜力得到开发。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各级领导也给与了高度评价。
3、我校把创建书香校园作为学校一大特色来抓,树立了教会学生读书,就教会了学未来育人理念。我校先后开展了师生同读一本书、与家长同读一本书、书香家庭评选、读书大王评选、古诗词等级考核,给每位学生印制借书证、课外阅读笔记、古诗词等级考核证、印制了下发推荐书目和古诗词名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开展演讲、读书交流、阅读笔记展览、新书推荐等活动,初步形成了读书、买书、藏书、借书读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扩大学生知识面,有的学生能背诵上百首诗词,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学生阅读习惯初步建立。下步学校将开展阅读明星班的评选考核,促进书香校园良性规范发展。
4、立足学校实际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使用好地方教材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初步探索出了小学校本教材之路。我校三至五年级开设了书法课、阅读教材、古诗词背诵教材,形成了以典型案例、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时事事件如(红军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5.12地震)等作为学生德育教材;利用矿山资源作为学生综合实践、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教材,积极与矿团委、少工委、关工委联系举行各种活动,让学生深入现场感受感悟。总之,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