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宗县中草药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2:0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师宗县中草药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师宗县中草药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云南师宗县中草药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师宗县中草药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

调 查 报 告

按照云南省科技厅云科社发„2008‟15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师宗县科技局组成两个调查组于2008年12月29日下午至31日以走访的形式分别对全县四乡四镇的中草药资源及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现将调查了解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师宗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县国土总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四乡四镇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有人口39.4万。境内气侯温和,干湿分明,立体气侯明显,年平均温度13.8℃。县城东面部有海拔1100米以下的温热河谷区,年均气温13℃;海拔1100~1700米的山区,年均气温15℃;西部高原地带,年均气温17~19℃;日温差10℃左右,年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均降水量1235.6毫米;年均无霜期为248天;年均日照1626小时。县内土壤为红黄壤,PH值5.5——7.9之间,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中草药的生长繁殖。

(一)野生中草药资源状况

通过抽样调查,结合有关史料资料分析,师宗县境内野生中草药蕴藏量丰富,共有1300余种,其中最常见、常用的中草药有186种,已收录在(师宗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编写的)《师宗中草药汇编》一书中。近几年来,由于中草药价格稳中有升,人工采挖过度,导致许多野生药源处于枯绝边缘。

(二)中药材种植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师宗全县共有中药材种植品种17个,种植面积达63438亩。现已建立了中药材示范基地一个,面积200亩;建立了中药材服务组织一个,即龙庆家园中药材合作社。主要品种、面积及分布如下:

1、薏苡仁:20000亩。在高良乡。

2、生姜:40500亩。其中高良乡21000亩、五龙乡18500亩、龙庆乡1000亩。

3、三七:2500亩。其中龙庆乡落红甸、束米甸、豆温三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440亩,雄壁镇雄壁村委会种植60亩。

4、板兰根:180亩。在龙庆乡落红甸村委会。

5、杜仲:20亩。在高良乡小坡村种植。

6、接骨散:100亩。在葵山镇黎家坝村委会种植。

7、天麻:100亩。在龙庆乡拖落村种植。

8、虫娄:10亩。在丹凤镇种植。

9、当归:8亩。在彩云镇种植。

10、瓜娄:5亩。在彩云镇种植。

11、黄苓、红花、黄芪等:10亩。在彩云镇有种植。

12、大力子、水飞蓟等:5亩。在龙庆乡有种植。

二、中药材市场及种植与加工龙头企业状况 目前,由于对中药材这种特殊商品的认识不足,市场观念淡薄,市场服务体系还没有建全和完善,致使中药材进入市场的难度加大。许多种植企业和农户没有建立专门的营销机构,只靠当地多环节批发销售,造成中间费用高、成本增加,严重影响着种植农户的积极性。

师宗县对中草药是商品的认识不充分,对中草药能形成产业的认识更是较晚。因此,还没有形成具有带动性的加工龙头企业。

三、中药材保障支撑与科技创新状况

(一)相关政策与规划

今年,特别是“全市特色产业现场会”召开后,县委、政府十分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师宗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以专项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的形式出台。同时,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办公室设在师宗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另外,在招商引资、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倾斜。

(二)管理机构及主要管理措施 目前,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管理机构在药品监督管理局,种植技术由县农业局水果站来抓。具体的措施是: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品种上重点发展有特色、市场好、产销对接好的三

七、薏苡仁、杜仲、板蓝根等中药材,并在高良、龙庆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0亩。

结合师宗的自然条件,把师宗的中药材产业分三个价段稳步推进:一是起始阶段(2008——2010年)。建立中药材种植、加工、营销基础,把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变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群众的共识。同时,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的企业一家。二是加快发展阶段(2010——2015年)。扩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完善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巩固提升阶段(2015——2020年)。实现师宗中药材的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各种中草药的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产值达2亿元。

2、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或培育一至二个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中药材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订单生产、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路子。目前,已有师宗现代医院、昆明勋海经贸有限公司计划投资建立初加工厂。

3、完善体系,强化服务近几年主要是加大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服务,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应抽调专业人员,开展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组建种质资源库,积极做好野生中药材的人工驯化和选育工作,培育适销对路新品种,并开展种子的提纯复壮。探索一些中药材种植的新办法和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区,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骨干技术。同时,要强化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以提升其操作技能和种植水平。

(三)相关人才队伍状况

全县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7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3.6%。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过去和现在从事过中药材种植的有24人,这些人员在引种、人工驯化和种植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现在的龙庆乡中药材种植大户邓毛,他先后试种过10多个中药材品种,并都获得了成功,现在已拥有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又如半夏种植大户徐显增,在多年的半夏种植过程中,摸索出一整套成熟的半夏种植技术。这些人员的出现,为实现师宗中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技术创新机构及其成果

目前,师宗中药材在种植方面主要由县农业局水果站来抓,他们着重抓引种和示范,对重点乡(镇)重点扶持搞好良种试验、示范和繁育,并提供优质、适龄、价廉的壮苗。计划在2009年引进中草药种类试验10组,建立适销对路药材示范基地3个。

(五)投入情况 师宗的中药材种植资金主要是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全县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共投入资金4800余万元,其中民间投入4560余万元,占资金投入总额的95%以上。

四、存在问题

(一)政府的宏观引导和管理力度不够,多数种植户都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生产过程中,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差。

(二)没有具有较强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参与。

(三)对中草药是特殊商品的认识不足,缺少中介服务组织,开拓市场不力,市场营销严重滞后。

五、发展对策

(一)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进一步明确中草药开发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因为中草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显,因此,其开发利用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县委、政府首先应尽快确立中草药综合利用和开发的地位,给予应有的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快其发展。其次应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出台专项规划,指导其发展。现在农业局和药监局都在抓中药材基地建设工作,究竟谁说了算,究竟听谁的。因此,应尽快明确两部门之间的职责,便于统一指挥,指导其发展。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带动性、示范性较强的应采取拨款、资本金注入和贴息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资金应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各种资金,降低投资风险。

(三)强化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除建立专门的机构引导、研究、指导中药材种植外,一是下大力气引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二是积极鼓励种植大户或其他个人或者组织成立民间中药材经济合作组织。以便于统一指挥,开拓市场,或直接与市场对接。

(四)应加大宣传力度,聘请高层次产业顾问 在做好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应借鉴四川、上海等其他省市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聘请知名专家为产业顾问,并组成专家顾问组,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方向、研究开发等提供咨询指导。同时,借助其影响,尽快把师宗建成云南省的中草药基地县。

师宗县科学技术局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关于中草药资源及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关于中草药资源及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按照**省科技厅云科社发〔XX〕15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县科技局组成两个调查组于XX年12月29日下午至31日以走访的形式分别对全县四乡四镇的中草药资源及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现将调查了解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东部,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县国土总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四乡四镇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有人口39.4万。境内气侯温和,干湿分明,立体气侯明显,年平均温度13.8℃。县城东面部有海拔1100米以下的温热河谷区,年均气温13℃;海拔1100~1700米的山区,年均气温15℃;西部高原地带,年均气温17~19℃;日温差10℃左右,年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均降水量1235.6毫米;年均无霜期为248天;年均日照1626小时。县内土壤为红黄壤,PH值5.5——7.9之间,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中草药的生长繁殖。

野生中草药资源状况

通过抽样调查,结合有关史料资料分析,**县境内野生中草药蕴藏量丰富,共有1300余种,其中最常见、常用的中草药有186种,已收录在《**中草药汇编》一书中。近几年来,由于中草药价格稳中有升,人工采挖过度,导致许多 野生药源处于枯绝边缘。

中药材种植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全县共有中药材种植品种17个,种植面积达63438亩。现已建立了中药材示范基地一个,面积200亩;建立了中药材服务组织一个,即龙庆家园中药材合作社。主要品种、面积及分布如下:

1、薏苡仁:XX0亩。在高良乡。

2、生姜:40500亩。其中高良乡21000亩、五龙乡18500亩、龙庆乡1000亩。

3、三七:2500亩。其中龙庆乡落XX、束米甸、豆温三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440亩,雄壁镇雄壁村委会种植60亩。

4、板兰根:180亩。在龙庆乡落XX村委会。

5、杜仲:20亩。在高良乡小坡村种植。

6、接骨散:100亩。在葵山镇黎家坝村委会种植。

7、天麻:100亩。在龙庆乡拖落村种植。

8、虫娄:10亩。在丹凤镇种植。

9、当归:8亩。在XX镇种植。

10、瓜娄:5亩。在XX镇种植。

11、黄苓、红花、黄芪等:10亩。在XX镇有种植。

12、大力子、水飞蓟等:5亩。在龙庆乡有种植。

二、中药材市场及种植与加工龙头企业状况

目前,由于对中药材这种特殊商品的认识不足,市场观 念淡薄,市场服务体系还没有建全和完善,致使中药材进入市场的难度加大。许多种植企业和农户没有建立专门的营销机构,只靠当地多环节批发销售,造成中间费用高、成本增加,严重影响着种植农户的积极性。

**县对中草药是商品的认识不充分,对中草药能形成产业的认识更是较晚。因此,还没有形成具有带动性的加工龙头企业。

三、中药材保障支撑与科技创新状况

相关政策与规划

今年,特别是“全市特色产业现场会”召开后,县委、政府十分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以专项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的形式出台。同时,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办公室设在**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另外,在招商引资、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倾斜。

管理机构及主要管理措施

目前,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管理机构在药品监督管理局,种植技术由县农业局水果站来抓。具体的措施是: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品种上重点发展有特色、市场好、产销对接好的三

七、薏苡仁、杜仲、板蓝根等中药材,并在高良、龙庆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0亩。

结合**的自然条件,把**的中药材产业分三个价段稳步推进:一是起始阶段。建立中药材种植、加工、营销基础,把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变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群众的共识。同时,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的企业一家。二是加快发展阶段。扩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完善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巩固提升阶段。实现**中药材的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各种中草药的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产值达2亿元。

2、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或培育一至二个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中药材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订单生产、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路子。目前,已有**现代医院、昆明勋海经贸有限公司计划投资建立初加工厂。

3、完善体系,强化服务

近几年主要是加大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服务,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应抽调专业人员,开展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组建种质资源库,积极做好野生中药材的人工驯化和选育工作,培育适销对路新品种,并开展种子的提纯复壮。探索一些中药材种植的新办法和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区,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骨干技术。同时,要强化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以提升其操作技能和种植水平。

相关人才队伍状况

全县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7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3.6%。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过去和现在从事过中药材种植的有24人,这些人员在引种、人工驯化和种植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现在的龙庆乡中药材种植大户邓毛,他先后试种过10多个中药材品种,并都获得了成功,现在已拥有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又如半夏种植大户徐显增,在多年的半夏种植过程中,摸索出一整套成熟的半夏种植技术。这些人员的出现,为实现**中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技术创新机构及其成果

目前,**中药材在种植方面主要由县农业局水果站来抓,他们着重抓引种和示范,对重点乡重点扶持搞好良种试验、示范和繁育,并提供优质、适龄、价廉的壮苗。计划在XX年引进中草药种类试验10组,建立适销对路药材示范基地3个。

投入情况

**的中药材种植资金主要是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截止XX年12月31日,全县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共投入资金4800余万元,其中民间投入4560余万元,占资金投入总额的95%以上。

四、存在问题

政府的宏观引导和管理力度不够,多数种植户都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生产过程中,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差。

没有具有较强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参与。

对中草药是特殊商品的认识不足,缺少中介服务组织,开拓市场不力,市场营销严重滞后。

五、发展对策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进一步明确中草药开发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因为中草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显,因此,其开发利用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县委、政府首先应尽快确立中草药综合利用和开发的地位,给予应有的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快其发展。其次应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出台专项规划,指导其发展。现在农业局和药监局都在抓中药材基地建设工作,究竟谁说了算,究竟听谁的。因此,应尽快明确两部门之间的职责,便于统一指挥,指导其发展。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带动性、示范性较强的应采取拨款、资本金注入和贴息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资金应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各种资金,降低投资风险。

强化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除建立专门的机构引导、研究、指导中药材种植外,一是下大力气引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二是积极鼓励种植大户或其他个人或者组织成立民间中药材经济合作组织。以便于统一指挥,开拓市场,或直接与市场对接。

应加大宣传力度,聘请高层次产业顾问

在做好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应借鉴四川、上海等其他省市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聘请知名专家为产业顾问,并组成专家顾问组,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方向、研究开发等提供咨询指导。同时,借助其影响,尽快把**建成**省的中草药基地县

第三篇: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昆明市呈贡县的几户农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小规模试种了小面积的花卉,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周围农户纷纷效仿种花,从此拉开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序幕。由于花卉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粮食蔬菜种植,因此农民积极性很高,生产发展非常快,到2004年,全省农民自发种植的鲜切花产量达2.1亿枝,跃居全国第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的花卉产业发展迅猛,到2010年已达50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为实现云南农民的温饱、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云南省作为我国仙湖第一大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和国家、政府的高度关心密不可分,现阶云南花卉发展迅猛,但仍存在问题,下面将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做出简要介绍。

一、云南省花卉产业现状

云南具有发展花卉的资源优势,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和花卉种植者的一致认可。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世界上所有大宗商品花卉在云南都能找到适宜的生长地,且大多数品种都能实现周年、均衡、规模化生产;二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花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有望培育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品种。

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把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列为全省着力培植的四大支持产业之一,纳入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花卉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企业和花农积极参与,在4至5年的时间内迅速由农民自发种植和少数外资企业涉足的起步阶段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鲜切花生产省。从1994年至今,我省鲜切花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全国第一,鲜切花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240亩增加到1997年的15000亩。花卉生产企业从1995年的79户增加到1997年的250户,从业花农达10000多户。鲜切花产量从1994年的2.1亿枝增加到1997年的5亿多枝。1997年全省花卉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花卉已经成为我省的一个优势产业。

在花卉总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产业组织结构和花卉产品的类别、品种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大众化的农户种

植与高科技、高档次的企业育苗、栽培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以温带切花为主体、热带兰花、观叶植物、球根类花卉等几大类别、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日趋协调。以昆明为例,现有切花面积12600亩,其中国有836亩,集体928亩,三资企业1586亩,个体农户9250亩,分别占总量的6.63%、7.37%、12.59%和73.41%。农民用自己的责任田种植花卉,投资少、效益高,亩均产值上万元。以农民为主体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花批发中心之一,客商来自全国各地,每天进场交易人数不低于2000人,日销售鲜切花120--150万枝,交易额在100万元左右。斗南花卉几乎成为一个品牌闻名于全国各大城市,广大花农已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有的提前进入了小康。以省烟草公司、京云公司、民营隆格兰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和以农科院为代表的科技优势单位的参与,是我省花卉上档次、上规模、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保证。特别是省烟草公司利用烤烟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介入花卉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使我省鲜切花生产设施迅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农科院园艺所育种中心、京正、英茂、隆格兰、庆成等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崛起,使云南花卉业呈现出高起点、高科技、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的局面。全省已有现代化温室大棚25万平方米,年产1.5亿株优质种苗的繁育供应能力,部分鲜花和种苗已开始销往国际市场。2008年云南省花卉种植总面积达52.4万亩,产值达176亿元,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1.7万亩、52.9亿枝和16.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幅分别为7.34%、5.8%和3.1%,鲜切花产量已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第一。据昆明市农业局蔬菜花卉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全市涉及花卉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企业和农户分别为274户和 2.6万户,从业人员7.1万人,花卉合作组织(协会)50余个;园艺种植面积和总产值为13.6万亩和24.23亿元,同比增长30.7%和 23.7%。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52万亩和40.4亿枝,同比增长1.9%和8%,总产值达11.7亿元;盆栽观赏植物(盆景)近1.1 万亩,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93.7%和76.2%;绿化观赏苗木近2.7万亩,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26%;兰花、茶花、杜鹃等特色花卉 0.36万亩,产值2.6亿元;花卉出口创汇6736万美元,同比增长5.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普遍表现为“大而全”或“小而全”,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资源的配置、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组织。

2.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花卉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在花卉、企业积极性较高,硬件设施到位较快的情况下,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等科技支撑体系的四大要素都处于企业或有关部门自发、零散组织状态,产、学、研互相脱节,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尚未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国内外花卉品种资源进行引进、开发、培育和利用。对设施园艺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专用肥料、农药、基质技术,综合保鲜、冷链运输技术等尚未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没有完善的技术培训网络和推广队伍,花农得不到有效的培训,主要还是依靠种蔬菜的经验栽培花卉。

3.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我省鲜切花销售量已占全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网络,进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也尚未打开,流通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专业化的销售龙头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花卉产业极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起大落,销售不畅的状况经常出现,使企业和花农蒙受较大损失,影响到花卉产业的顺利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专用物资配套供应,良种、种植技术、采后处理、植保、土壤消毒、运输、运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加大了生产成本,影响到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云南花卉的市场竞争能力。

5.投资力度不够,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分散。资金投入不足,250家花卉企业,多数固定资产投入不足100万元,有的只有几万元或十几万元,形成一方面是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分散,设施、设备存在重复投资建设情况,有限的资金往往没能用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6.保证产业顺利发展的法规、制度亟待制定、实施。我省乃至全国尚无相应的花卉产业行业规章来规范企业行为和行业运行。一方面极易出现国内企业无序竞争;另一方面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国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很难引进。将制约我省花卉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解决措施

早在2000年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有关问题的函》中就明确了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大力支持;2007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云南并视察了云南斗南花卉市场;2009年7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条例》,并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对云南花卉产业实行保护政策,鼓励支持花卉产业发展。政府促进云南花卉产品发展做出对策措施:

1、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花卉工作,加强对花卉工作的领导和扶持,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投入。要把促进花卉工作作为促进花农增收,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健康繁荣的大事来抓。各地、各部门农口分管领导应该把促进花卉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范围,多关心、多指导、多支持,为花卉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要进一步理顺花卉产业管理体制。

2、全面实施优质出口鲜切花增量工程。通过构建企业集团和花农大联合体,以及出口花卉基地县、基地乡的建设,建成一批优质鲜切花生产基地,使我省优质百合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1万亩,优质康乃馨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优质玫瑰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3万亩。同时,实施7000亩优质种苗种球繁育基地建设,为优质鲜切花生产规模的扩大打下坚实基础。

3、实施“东扩西拓”计划,改善出口花卉物流运输条件。“东扩”,即在香港、东南亚等地已形成优势的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市场份额;“西拓”,即针对目前出口基数不大,但增长较快的中东、中亚及欧洲市场开展工作,多方努力争取短期内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求得份额。“东扩西拓”计划要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除了要有大规模的优质花卉产品做保证外,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物流运输问题加以解决,比如针对目前较为突出的无直航线路、运力不稳定以及花卉保鲜困难等问题,首先要打通航线,建立通道。

4、做好品牌的打造工作,以办好昆明国际花展为重点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昆明国际花卉展作为我省传统的花卉展览,经过10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鲜切花领域的品牌展会。要进一步努力把昆明国际花卉展培育成为亚洲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鲜切花展会,通过举办昆明国际花卉展,树立“云花”形象,打造“云 4

花”品牌。另外要围绕“东扩西拓”计划的实施,有选择地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专业花展,扩大“云花”知名度。

5、多途径做好对企业及花农的培训。围绕优质鲜切花增量工程,配合企业集团化和花农“大联合体”战略的实施,通过组织和指导,依托花卉主产区的行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站、科研院校等力量,做好全省花卉行业的培训工作,力争两年内使全省花卉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花农都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我省花卉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我省优质鲜切花的产量,为“发展、富民、出口”奠定坚实的基础。

6、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出台保护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的地方性法规,力争2006年内颁布实施。同时也要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舆论环境,帮助企业和花农建立遵守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观念。争取通过两年的努力使我省30%以上的花卉种植面积合法地使用引进的品种。在保护花卉知识产权的同时,要积极开展自有知识产权花卉专利品种的研发工作。

第四篇: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信息学院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组长:学号:组员:学号:系别:电子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2011 年 12 月 8 日

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做贡献。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为更好地在广大同学中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大学生锻炼创意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贡献,在“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做贡献”这个大主题下,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首都大学生责任开展调研活动,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关键词:文化、北京旅游、发展、影响

作者简介: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系的三名学生。

正文:

1:对北京旅游进行简要介绍:

2:阶段

3:影响

4:感想

1.北京旅游业简介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北京的长城、故宫、周口店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全球影响力。北京同时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和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对全国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北京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实现市场化、国际化的行业之一。北京积极推进旅游企业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北京紧紧抓住举办2008奥运会的机遇,推动旅游业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同时通过服务奥运会,有力促进了北京旅游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近年来,北京妥善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释放“后奥运”旅游效应,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大力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的理念,强化旅游资源统筹,坚持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着力打造城市和郊区两个市场,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北京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达7%,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旅游就业人数等主要指标和产业规模均处于全国前列,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阶段

初始恢复阶段

新中国的旅游业初建于20世纪50年代,从这时起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成立,这是北京旅游业代生的标志。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旅游机构很小,主要任务是 政治和外事接待,隶属外交事部门管理,接待国家的政

治经济文化要人。“文化大革命”中北京旅游事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70年代初,我国旅游事业才开始缓慢恢复。

蓬勃发展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北京旅游业蓬勃发展。随着海外游客大量涌入,饭店严重不足影响北京旅游业的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发展旅游要和城市建设综合起来考虑”。1980开始,北京的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大促进了北京旅游的发展。从1978年到1985年,北京的国际旅游接待人数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长。1985年旅游业被国家确定为经济产业,推动了旅游业产业化方向的发展。

行业形成阶段

1986年12月,市政府决定市旅游局与市饭店服务总公司合并,组成北京市旅游旅游管理局,先后又发布了《规定》《办法》《决定》《通知》等176个文件,为旅游业的管理打下了基础。1987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突破100万次,1993年突破200万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旅游局一手抓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的开发,一手抓北京优秀旅游城市建设。1995年9月,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总体部署,北京市拟定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方案》。

稳步发展阶段 从1998年开始,北京旅游业步入稳定发展阶段。部分区县和市政府部分主管局先后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多层次的创建工作领导体系。1998年10月21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验收小组进驻北京开展验收工作。国家旅游局验收小组通过对北京地区57个旅游企业的检查,对19个国家和地区,28个省、市、自治区的众多国内外宾客的抽样调查和多方面的严格验收,认为北京市达到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1998年12月18日,国家旅游局公布北京市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3月30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第一部旅游地方法规《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标志着北京旅游业从此走上了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轨道。

北京市鼓励并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体制改革,推进网络化发展,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推进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推进实施名牌战略,推进新技术的运用和企业文化的发展,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加强旅游教育的培训工作。2000年,北京市旅游局完成了机构精简任务。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北京旅游形成全新的“奥运吸引力”。筹办奥运会的七年,是北京旅游产业大发展、大跨越的七年。从2001年到2007年,入镜游客累计增长52%,达43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累计增长55.3%,达45.8亿美元;国内游客累计增长30%,达1.4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累计增长98%,达1754亿元;旅游总收入累计增长86%,达2103亿元。目前北京旅游业年增加值占到北京GDP6.9%,已经成为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入境游客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旅游要求高、消费能力强的“高端”入境商务游客们,也正在改变着北京旅游业的格局。高端商务入境游客在北京接待入境游客总数中能够超过50%。”高端入境客已经撑起了北京旅游业的“半边天”。

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使北京旅游产业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86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66家(其中合资9家、独资5家),国内旅行社594家;星级饭店836家,五星级52家、四星级127家、三星级272家、二星级334家、一星级51家;等级旅游区(点)173家,其中5A级4家、4A级54家、3A级38

家、2A级57家、1A级20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9家(其中工业14家,农业15家)。2008年,北京旅游业在接连遭受自然灾害,各种突发事件,特别是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国内外收入打2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全实施奥运后发展战略。2008年12月初,北京成功召开了首次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第47次常务会通过的《旅行社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为配合《旅行社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的落实,2009年6月10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旅游局推出新版《北京市出境旅游合同》、《北京市国内旅游合同》。两个合同文本的出台规范了旅游市场管理,维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2010年北京服务业比重达到75%,居全国首位,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旅游业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看:

国际旅游城市一般经济规模较大、人均收入较高、产业结构较优、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比重一般都在80%以上,而旅游业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从历史文化看 :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随经济而盛,应文化而兴,国内外游客对一座城市的深层了解,大多是源于对其文化底蕴的认知。市场调查显示,到北京的游客多数首先看的是人文类景观。

从国际影响看:

早在13世纪,元大都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城市之一。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描述了“气势如虹”的卢沟桥、“向所未见”的元宫殿等景观,激发了欧洲人对北京的无限想象。明清时期,前往北京的“西域之使,岁岁不绝”。作为新中国首都,北京更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北京不仅是多数中国大型企业总部所在地,也是全球外交使团、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总部的集聚地。

从旅游发展看:

北京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经济总量明显提升,旅游业社会功能不断增强,旅游产品与业态日益丰富,旅游服务配套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吃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购之丰富、娱之快乐”的发展格局。北京旅游业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作为。

北京旅游业发展正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国家旅游局将一如继往地支持北京旅游业发展,支持北京旅游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市场推广并推广北京的经验,支持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打造首都重要支柱产业。衷心祝愿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首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旅游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参考文献:

7、注释

篇名和作者注释置于首页地脚处。文内对特定内容的注释置于当页下(脚注),按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1,2,3„„每页单独排序。

8、参考文献

置于正文末,主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l3]摘要:宋体 小四号 加粗

作者简介、注释:宋体小五号加粗

作者简介、注释内容:宋体小五号

第五篇:关于中草药资源及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按照**省科技厅云科社发〔2008〕15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县科技局组成两个调查组于2008年12月29日下午至31日以走访的形式分别对全县四乡四镇的中草药资源及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现将调查了解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东部,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县国土总面积2783平方公

里,辖四乡四镇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有人口39.4万。境内气侯温和,干湿分明,立体气侯明显,年平均温度13.8℃。县城东面部有海拔1100米以下的温热河谷区,年均气温13℃;海拔1100~1700米的山区,年均气温15℃;西部高原地带,年均气温17~19℃;日温差10℃左右,年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均降水量1235.6毫米;年均无霜期为248天;年均日照1626小时。县内土壤为红黄壤,ph值5.5——7.9之间,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中草药的生长繁殖。

(一)野生中草药资源状况

通过抽样调查,结合有关史料资料分析,**县境内野生中草药蕴藏量丰富,共有1300余种,其中最常见、常用的中草药有186种,已收录在(**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编写的)《**中草药汇编》一书中。近几年来,由于中草药价格稳中有升,人工采挖过度,导致许多野生药源处于枯绝边缘。

(二)中药材种植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全县共有中药材种植品种17个,种植面积达63438亩。现已建立了中药材示范基地一个,面积200亩;建立了中药材服务组织一个,即龙庆家园中药材合作社。主要品种、面积及分布如下:

1、薏苡仁:20000亩。在高良乡。

2、生姜:40500亩。其中高良乡21000亩、五龙乡18500亩、龙庆乡1000亩。

3、三七:2500亩。其中龙庆乡落红甸、束米甸、豆温三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440亩,雄壁镇雄壁村委会种植60亩。

4、板兰根:180亩。在龙庆乡落红甸村委会。

5、杜仲:20亩。在高良乡小坡村种植。

6、接骨散:100亩。在葵山镇黎家坝村委会种植。

7、天麻:100亩。在龙庆乡拖落村种植。

8、虫娄:10亩。在丹凤镇种植。

9、当归:8亩。在彩云镇种植。

10、瓜娄:5亩。在彩云镇种植。

11、黄苓、红花、黄芪等:10亩。在彩云镇有种植。

12、大力子、水飞蓟等:5亩。在龙庆乡有种植。

二、中药材市场及种植与加工龙头企业状况

目前,由于对中药材这种特殊商品的认识不足,市场观念淡薄,市场服务体系还没有建全和完善,致使中药材进入市场的难度加大。许多种植企业和农户没有建立专门的营销机构,只靠当地多环节批发销售,造成中间费用高、成本增加,严重影响着种植农户的积极性。

**县对中草药是商品的认识不充分,对中草药能形成产业的认识更是较晚。因此,还没有形成具有带动性的加工龙头企业。

三、中药材保障支撑与科技创新状况

(一)相关政策与规划

今年,特别是“全市特色产业现场会”召开后,县委、政府十分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以专项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的形式出台。同时,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办公室设在**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另外,在招商引资、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倾斜。

(二)管理机构及主要管理措施

目前,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管理机构在药品监督管理局,种植技术由县农业局水果站来抓。具体的措施是: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品种上重点发展有特色、市场好、产销对接好的三

七、薏苡仁、杜仲、板蓝根等中药材,并在高良、龙庆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0亩。

结合**的自然条件,把**的中药材产业分三个价段稳步推进:一是起始阶段(2008——2010年)。建立中药材种植、加工、营销基础,把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变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群众的共识。同时,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的企业一家。二是加快发展阶段(2010——2015年)。扩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完善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巩固提升阶段(2015——2020年)。实现**中药材的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各种中草药的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产值达2亿元。

2、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或培育一至二个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中药材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订单生产、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路子。目

前,已有**现代医院、昆明勋海经贸有限公司计划投资建立初加工厂。

3、完善体系,强化服务

近几年主要是加大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服务,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应抽调专业人员,开展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组建种质资源库,积极做好野生中药材的人工驯化和选育工作,培育适销对路新品种,并开展种子的提纯复壮。探索

一些中药材种植的新办法和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区,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骨干技术。同时,要强化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以提升其操作技能和种植水平。

(三)相关人才队伍状况

全县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7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3.6%。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过去和现在从事过中药材种植的有24人,这些人员在引种、人工驯化和种植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现在的龙庆乡中药材种植大户邓毛,他先后试种过10多个中药材品种,并都获得了成功,现在已拥有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又如半夏种植大户徐显增,在多年的半夏种植过程中,摸索出一整套成熟的半夏种植技术。这些人员的出现,为实现**中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技术创新机构及其成果

目前,**中药材在种植方面主要由县农业局水果站来抓,他们着重抓引种和示范,对重点乡(镇)重点扶持搞好良种试验、示范和繁育,并提供优质、适龄、价廉的壮苗。计划在2009年引进中草药种类试验10组,建立适销对路药材示范基地3个。

(五)投入情况

**的中药材种植资金主要是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全县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共投入资金4800余万元,其中民间投入4560余万元,占资金投入总额的95%以上。

四、存在问题

(一)政府的宏观引导和管理力度不够,多数种植户都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生产过程中,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差。

(二)没有具有较强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参与。

(三)对中草药是特殊商品的认识不足,缺少中介服务组织,开拓市场不力,市场营销严重滞后。

五、发展对策

(一)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进一步明确中草药开发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因为中草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显,因此,其开发利用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县委、政府首先应尽快确立中草药综合利用和开发的地位,给予应有的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快其发展。其次应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出台专项规划,指导其发展。现在农业局和药监局都在抓中药材基地建设工作,究竟谁说了算,究竟听谁的。因此,应尽快明确两部门之间的职责,便于统一指挥,指导其发展。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带动性、示范性较强的应采取拨款、资本金注入和贴息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资金应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各种资金,降低投资风险。

(三)强化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除建立专门的机构引导、研究、指导中药材种植外,一是下大力气引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二是积极鼓励种植大户或其他个人或者组织成立民间中药材经济合作组织。以便于统一指挥,开拓市场,或直接与市场对接。

(四)应加大宣传力度,聘请高层次产业顾问

在做好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应借鉴四川、上海等其他省市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聘请知名专家为产业顾问,并组成专家顾问组,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方向、研究开发等提供咨询指导。同时,借助其影响,尽快把**建成**省的中草药基地县

下载云南师宗县中草药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师宗县中草药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诸暨香榧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诸暨香榧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丽水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屠铁剑 摘要:诸暨市是全国的香榧之乡,是香榧(细榧)的发源地。由赵家镇的杜家坑、 里宣等村逐渐发展起来的。诸暨香榧......

    泰兴银杏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泰兴银杏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泰兴毗邻美丽的长江河畔,是我国银杏重点产区之一,全区有定植银杏树635余万株,年产银杏250 万kg左右,为泰兴地区的特色产业,因此泰兴地区素......

    云南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云南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张志成前言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果实除含有营养价值极高的油脂,还有优质蛋白质,资料显示,1千克核桃仁的营养价值相当......

    2008年度云南物流供需状况调查报告

    2008年度云南物流供需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主持:云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承办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物流与交通学院 支持单位:云南省统计局 报告完成人:马俊生张字惠陈智刚......

    农村小学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现状调查 ——以安徽省郎溪县梅渚镇梅丰小学为典例 影像0901 u200912963 郭丰 摘要:以我小时就读的梅丰小学为典例,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对调查......

    云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云南省“产业建设年”3年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关于开展“产业建设年”活动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产业这一经济发展重中之重,提升我省产业发展水平,壮大实体经济......

    “潍坊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题目:感受家乡—潍坊的发展10-2班学院:文法学院班级:广告学理论姓名:焦阳在山东的东部有一个被绿色包围的园林城市,她有着勤劳朴实的市民,有着美妙绝伦的湿地。更有传承千年文化的......

    畜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本站推荐)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县畜牧业发展状况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县畜牧业发展现状,我近期深入**县各乡镇,以入户调查、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畜牧业现状进行了一次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