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教师对督导的看法
普通教师看督导评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督导在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在推动学校改进和发展、保障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普通教师,通过观察和了解每年的各级督导评估活动,谈谈自己对督导评估的看法。
一、当前素质教育发展与督导机制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使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主要问题表现在: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行为还在不少学校存在,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没有转化为教学行为,陈旧的学生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栉栲,落后的教学手段也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强的保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是摆在教育督导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逐步形成了一套利于学校发展、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督导评估模式与机制。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离不开教育督导的有效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进行‘两基’督导检查的同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教
育督导工作只有全面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才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努力。
1、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导向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探索促进一切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教育督导不仅在对防止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事情发生、纠正某些偏差方面,而且在对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保持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素质教育按其规律发展等方面,有保驾护航的作用。在这种作用下,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2、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评价功能。素质教育在全国已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各地各校实施程度和进展情况如何,需要对素质教育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区分评定、搜集信息、提供证明、表扬成绩、批评不足。通过教育督导评估,可以鉴定出各校在素质教育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从而为以后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调控能力。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清楚的问题,产生一些“误区”,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及时地加以调整、修正和解决,教育督导把发现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误区”等,反馈给有关部门,督促其改善教育领导管理工作,组织力量对难题集中攻关,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推进。
4、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激励功能。这种激励是通过强化正确的教育行为,否定不正确的教育行为来实现的。通过肯定性评估,使从事素质教育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获得一种成就感,即使在多方面“压力”下甚至“困
境”中也能坚持改革,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通过否定性评估,帮助某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明确不足,转向素质教育。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对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经验进行推广和表彰,也可以通过对某些热衷于搞应试教育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批评来激励前者,鞭策后者。
三、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激励作用
(一)强化办学基准评估活动,能有效地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自主办学的意识,促进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方向,自行选择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行研究确定自主发展方向,允许和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它更加有利于调动各类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校了解自身发展变化的轨道,看清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促进学校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最优整合,帮助学校树立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重点,优化发展的对策,促进学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开展发展水平评估活动,为学校的自主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1、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修养、情感态度、学识能力、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很大的教育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学校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模式,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甄别的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等,在教师的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在考核时间上,采取期末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分为几个方面,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成绩、附件、多角度表彰的其他项目。在考核办法上,采取学生评议、教师互评、学术组织评议、家长评议、学校考勤、领导抽查、学生考试等方式。学校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制度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新课程实验能否深入进行的关键性环节。我国现行的评价理论、方法和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对学生素质发展评价,评价功能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考察;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单一,过于强调量化评价,对质性评价不够重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正是针对传统学生评价的种种缺陷而提出的。教学评价不同于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它是一种重在过程的,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
3、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校长评价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校长就必须有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找准自己的办学目标。
学校的发展目标体系主要由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两个方面构成。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准备在将来多长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则是学校希望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当然其中很多内容是由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但考察一所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本校学生的整体特色。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是否适当、合理,要依据四个方面的客观因素,即社会的客观需要、学校的发展的客观水平、学校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发展目标的实现,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大小和时间设置,也取决于学校实际的发展能力如何。学校发展的能力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与校本培训能力、争取社会支持能力、教科研氛围与能力、校本课程建设,校本教研的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等。学校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大小,是当前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反映,主要表现为学校可以获取的物力、财力、人力、智力等资源支持的多少。学校发展当然是需要条件保障的,一所学校只有符合社会需要,与政府、社区以及学生家长等维持一种良好关系,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在考核指标上,督导将校长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开展评估,校长的素质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学校的自主办学积极性会空前高涨。
4、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评价制度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想成才,首先成人,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因此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识。在学生的品德素养评价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他们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在校内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教育形式:(1)将班会上成团体心理辅导课(2)在班里建立小小咨询台(3)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4)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开展“学校生活论坛”(5)将品德养成于社会活动中;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性评价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1)“激励性评语(2)特长生评价(3)家校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我评价;(4)鼓励学生写激励日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等。
5、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信息技术评价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大力开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将是信息时代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它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促
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关于普通同学对留级生的看法
关于普通同学对留级生的看法
问题一:你对留级生和留级制度的总体评价
北方1:留级制度弊大于利。由于北方学院每学年学费要17000,留级制度对于家境贫寒的同学来说负担较大。
信息1:留级制度对留级生个人较有利,部分留级生高中成绩十分优秀,但进入大学之后,选择多了、管理松了,由于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而造成了学习上的低迷。留级制度可以让这些同学重新找到一个适合的方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个新的规划。但是,从全局上考虑,这个制度总体上来说是弊大于利,对学校全面的影响不好。学校应本着尊重人才的原则,给留级生一次机会。
信息2:留级制度对留级生个人是有利的,留级生成绩较差,平时不学习。如果不留级任凭其自由发展,对他本人的人生是有影响的。例子:我的同学是中国海洋大学的,他的大学不存在补考,如果挂科超过三科就会留级。这种制度在激励学生们成长,督促其改变陋习。
土木1:留级制度弊大于利。我认为留级生应该退学。既然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就应该寻求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留级制度只能使留级生恶性循环。他们不去上课,无法融入到新班级中去也不了解新班级的情况。于人于己,都不方便。
人文1:弊大于利。这种制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是他们无法融入比自己低一级的同学中去,始终以学长的心态去接触新同学。而且会对留级生考研、就业等方面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经济1:自己班级有留级生本来应该住在他们宿舍,可是搬到了大四的男生宿舍。觉得留级生和普通同学没有什么区别,自己熟悉的这位就是比较爱玩游戏,平时跟班级其他男生交集很少。
管理1:弊大于利,学生留级的信息一般学校不会通知家里,留级生的学费需要自己打工区去挣的,有些留级生还会欺骗家里,对留级生不管是生活还是心理都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管理2:弊大于利,一些留级是与老师发生矛盾而留级,平时很努力,而是一位一次作弊与老师发生矛盾而留的级,留完后很少去上课。北方2:有一定作用,一开始学校已经告诉他们学校的制度,但他们却知道政策而不去遵守,理应受到些惩罚,起到一定的警示的作用。
土木2:弊大于利,制度不完善,很大一部分留级生不去上课原因:
1、惯性,逃课已成习惯;
2、新的老师名单上没有他们的名字,点名不会点到他们,他们不会感受的任课老师方面的压力。如何做到留级生不在留级,需要各系做好工作,做好导员与课程老师的沟通,及时做好信息交流。问题二:你对身边留级生现状的评价
北方1:我们班有两个留级生,一位同学已经退学去当兵,另外一位留级生从来不去上课也不学习。
信息1,信息2:我们所接触的那个留级生从上大学以来接触了网络游戏,留级之后依然沉迷于网络。但他是一位,可以说,还很优秀的人。他的母亲是数学老师,他本人初、高中学习成绩都很好,还曾任学生会职务,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土木1:我身边的那位留级生非常喜爱体育运动,对其他事物不感兴趣,他不喜欢也不适合所学专业,对自己人生的大体方向把握不到位。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也会和我们一起去打球,在宿舍里生活的也还算融洽,只是过分沉迷于自己的喜好了,不关心其他事务。
人文1:她不去上课,十分封闭,把自己关起来,不与他人说话,只是与另外一个同为留级生的同学进行交流。留级生对我们没什么影响,反而觉得是我们影响了他们,让他们不愿意根我们一起上课。
管理1:挺积极的,由于没告诉家里,边打工边上课,与原来班级同学关系处的还好,与现在班级相处不太好,生活规律与现在同学脱节,同学不知道她每天在做什么。
管理2:留级生留级后不去上课,已经留了两次,生活无规律,(凌晨睡,下午6点醒来,一天吃一顿饭),迷恋游戏。家里虽然知道学生的一些情况,通过家里的教导,好了一段时间,而后又回到老样子,整个人很懒散。人际关系还好。北方2:留级后到处闲逛,一直没上课,导员虽然找过他谈过话,但不怎么起作用,到现在一直没回学校,不知去向。
土木2:了解到两个留级生,一个从未去班里上过课,生活无规律,留级生本身对留级持无所谓的态度,家里也知道,但家里对留级也不太关心。人际关系还不错,但多数是游戏方面的朋友。另一个,不是学习不好,平时作业也做,觉着专业不对口,对本专业考试无所谓,不在乎,导致挂了科,留了级。
经济1:在人际关系上,留级生不爱说话和班里同学交流少,一般是独来独往。在学习上,一般是去上课,但是成绩还是不好,因为不热爱自己的专业,对学习排斥抵触。在生活上,因为是济南人,经常回家,还比较不错。对留级生印象不错,觉得不麻烦人。而且自己有独特的想法,都有自己所长。
问题三:留级制度还有没有必要存在?如果存在,怎样去改进?如果不存在,又又有哪些措施可以给同学们以警示去好好学习?
北方1:留级制度没必要存在。这种制度太过于极端、绝对了,学习可以通过一个较为积极的方式,如不颁发毕业证给学习较差的同学,从而达到给广大同学以警示的作用。
信息1:这种制度有必要存在。原因是因为这种制度在某种情况下,是对留级生心理上的锻炼,使他们学会成长。
信息2:我觉得应分情况去看待这项制度的改进,我建议多听听留级生的意见,对留级生有更多的了解之后,根据他缺失、不足的方面对其进行针对性帮助。土木1:我认为这种制度应该存在。因为各大高校都存在这种制度,是高校激励的大势所趋。改进的措施,我认为应当积极向其他学校学习经验,鼓励不同学校之间关于留级生这一问题的交流、讨论。
人文1:应该存在。但对于留级生不该以偏概全,一部分很上进但是理解能力差的同学来说,留级制度的弊端很明显。我建议学校多观察留级生的心理状态,可以设置一个心理咨询。这项制度需要想法律一样去完善,因为留级制度的存在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作用,无规矩不成方圆。
管理1:没有必要,留级制度不适合大学环境,对个人是一种伤害,耽误了人的青春。
管理2:没有必要,学校留级的目的想让他们再好好学习一下没学好的课程,但是目的根本没达到。系里不太重视留级生,留级生自己的课程都不知道。北方2:没有必要,大学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去给学生发展,不能只让学习一方面耽误学生,留级一年就耽误一年的发展。
土木2:没有必要,警示作用,积极部分很少,补考和毕业证的警示作用就可以了,留级没有必要了。
经济1:我认为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学校应给留级生一年的机会,留级制度可取性在于可以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不能一味的对成绩不要求,但是要注意方法,不能一而再的留级,对他们的心理、生活上都带来很大不便。再是希望学校能向其他学校学习借鉴,激励规定学生的成绩不单单这一个方法,可以多多变通。留级制度可以存在,最好是一年之内的成绩全过,逾期就退学等等,关键也要看当事人的想法。
外国语学院同学代表对留级生的看法:
支持:一定程度上对学习有督促作用
不支持:①对条件不太好的家庭会造成经济负担
②强制留级阻碍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的学习,有可能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
③留级生会不想去新班级上课,不喜欢在新宿舍居住。对留级生的心理、人际交往造成负担。
④档案里会有记录,影响学生的就业
⑤有的学生会隐瞒家里人,留级期间不去上课,打工赚学费。不仅学生的学习不能保障,甚至学生的安全都无法保障
⑥已经有挂科不发毕业证的制度了,就不要再强制留级了
建议:①大多数人不支持强行留级制度,如果有意愿继续学习的,可自主申请留级一年。
②学校的重修制度不合理。其他学校都有重修辅导,安排挂科学生周末重修。我们学校没有重修的课程设置,没有重修辅导老师,就只是等一年再和下一年级一起考试,很大程度上还会考不及格。这会导致学生继续挂科,导致留级。
③学校应完善制度,留级生名单要及时过渡到下一个年级,宿舍要及时调整等等
④建议和其他学校交流一下相关制度
信息工程学院对留级生的看法:
看法:留级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实行起来还不够完善,1、一些留级生家里不知道学生留级的事情,学生现在的表现,有些留级生羞于告诉家里自己的情况,而给自己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问题
2、系里与老师沟通和对学生的监管也有一些问题,留级生不知道自己的课程,不知道课程考试情况。
3、留级生的留级后的改变很小,留一年的一般就会延续留第二年,这样只会是恶性循环,收效甚微。
4、留级生挂科多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专业问题,专业没兴趣产生的自暴自弃,失去了上进心,留级你只会耽误他们的发展。
5、警示的作用也很小,补考和挂科不过的毕业证不予发放对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起到警示作用,真正留级制度的警示作用很有限。
建议:因为现在很多大学都在实行这项制度,说明这项制度有他存在的必要,现在咱们学校因为留级制度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说明对于咱们学校的校情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在实行过程中给予改进完善。
1、对于挂科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择留级或不留级,留级的话对他们的大学毕业没有影响,只要继续好好表现能顺利拿到各种证,而对于不选择留级的可以继续升到下一级,但他们毕业后只能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拿不到,或者是拿到肄业证之类的,要比其他同学要有受惩罚之处。
2、留级生的信息,个人情况,在判定学生留级时,通知学生留级时也应该通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一起去和学生商讨是否留级,毕竟留级的话还需要一笔不小经济费用。
3、各系需要完善好对待留级生措施,可以安排学习部人员,把留级生的课程信息通知到各留级生,与本系任课老师沟通好,把留级生的信息及时发布给各任课老师。
4、通过一些学生干部的辅助调查监督,对一些表现很差挂科很多的学生做一些心理辅导,一些学生挂科很多原因可能很复杂,可能需要一些外在的帮助引导。
第三篇: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看法
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看法
一直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教师关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之类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发现:近年来,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个人工作业绩,重则影响一代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为了下一代人,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社会应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大家都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创造有利的机制,不再让“园丁”们在美丽的光环下独自哀叹,甚至把不健康的因素转移到我们的下一代。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使得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先期预兆。
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过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
四、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从而,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其它众多方面的工作,如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五、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以前教师出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对于金钱的问题都羞于启齿,但现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包括教师也不回避报酬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相对高强度的付出及物价还有相当的差距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东南方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
总之,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样性的,相应的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工作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我们教师自身而言,我们必须能够锻炼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克服心理不适,发展健全人格,积极主动的迎击各种社会挑战。
第四篇:对问题教师的看法
1、职业适应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这一问题,心里曾经有很多想法,很想说出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自己也曾把自己当做问题教师,觉得自己不能适合教师这个队伍,不能适应这个社会,消沉过、彷徨过。最终又活了过来,原来,适应职业竟然是一个如此简单的心理过程,现在我把自己的感悟说给大家听。
首先,我要总结出现职业适应问题的原因。
1、知识方面的不自信: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好: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具备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你才能很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
2、教学经验的不足:这是对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而言,自己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说起教学经验,却无从谈起,尤其是教小学,你最起码的懂得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你得会说小孩话,否则就算你讲的头头是道,孩子也不会听懂。
3、是来自领导方面的压力:幸运的会遇到好的领导,他们会站在一个长辈的角度或者大哥哥大姐姐的角度,耐心的引导你去尽快的适应教学这个工作,倒霉的遇到不好的领导,他不去站在一个老教师的角度去引导你,启发你,相反,他会抓住你的一点点不足,像搞文化大革命一样一竿子打死你,新上任的教师一开始就遇到这样的领导是最倒霉的。
4、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如今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他们的理论是:既然老师拿着高薪就应该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主,希望老师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博士、硕士、、、、、、殊不知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食人间烟火,他们也需要休息。更何况孩子的水平也还分个三六九等,把孩子的不成材全归结到老师的身上,似乎不是很合理。
5、队伍的不正之风:出现职业适应问题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队伍的不正之风,俗话说一条鱼混的满锅腥。就是这个道理,有人乐于搞集团组织。顺我者兴、逆我者亡。小官不大,总希望有人给他溜须,不会来事的就不得翻身,干多的不如不干的。等等、、、、、、面对这种种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
1、首先要强化自身的文化素质,在知识上做到迎刃有余。
2、教学经验上多虚心向老教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3、无论是什么样的领导,我们只要做好自己。有一句话说得好:‘无欲则刚’。一个人如果没有当官的私欲也就无所谓怕哪位领导,一定要相信正义。
4、社会方面的压力完全可以不去理会,俗话说众口难调,用沉默去对待,微笑着去生活。
5、面对集团的不正之风,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要相信‘日久见人心’这句话,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别人所左右的了的,只要对得起工作,对得起学生就行了。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做的总结,也许说的不尽完美,或者有点歪理学说。但是我却自豪地说:我现在活得潇潇洒洒,自由自在。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嘛!活出自我,就对了。
第五篇:对教师的理解看法
在《未来之路——新教师入职教育》一书中的77页提到这样一句话“公众和专业人士关注教学质量的重点就在于:教师应该掌握怎样的知识和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其答案应该是超越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局限而拓展到理解、反省、批判和专业行为的范畴”。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这一章节的内容,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我们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钻研得深,钻研得透,正如老师所说的,教师不仅是传授者,更是一名研究者,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已有的知识,那么我们就很难在自己所属的领域有所突破,更不用谈有什么贡献了,只有当我们真真正正静下心来,深入学习,仔细研究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时,我们才能更深刻地领会到它的内涵,才能进一步加深自己对所属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更多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同时,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应该明确自身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首先有作为一种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即课堂管理,了解学生心理等方面的能力外,我们还要有应用能力,技术能力,个人能力和判断能力。首先,谈谈应用能力,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接受了很多关于教育方面的课程培训,但是如何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确实是对我们的一个很大考验,曾听毕了业的师兄师姐说“当你走进真正的课堂,会发现之前在学校的模拟场景等知识演戏,而真正的生活是没有剧本的。”的确,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会有许多的突发状况等,会让我们没有办法按原先的计划进行教学的任务,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的学习面面俱到,要在平时就考虑到真正教学时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多参与实践,才能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其次,关于技术能力,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在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它们也很大程度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们也应该掌握好教学的相关技术,不能一味埋头书本,而变成“技术盲”,同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有利于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再次,个人能力,个人能力是树立教师自身威信的必备条件,只有个人能力足够优秀,教师才可以在学生面前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最后,谈谈判断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判断能力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或者神情来判断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判断他们的心理状况,同时我们也要对未来的教学方向发展有一定的判断,这些能力,需要经验的积累,所以需要新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需要我们师范生不断地学习。
同时,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也领悟到,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我们在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我们自身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领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道德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