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2

时间:2019-05-14 02:4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2》。

第一篇: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2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

《意见》提出,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开展督促检查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始终在大局下行动、处处为大局服务;要摸清实情、聚焦问题,敢于较真碰硬、加强督促整改;要实事求是、喜忧兼报,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认识问题;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分级负责,严格依照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落实;要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确保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着眼提升督促检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建立健全任务分解、回访调研、批示件办理、联合督查、调研督查、决策落实情况报告、核查复核、督促整改等工作制度。

《意见》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工作计划和统筹,改进创新督促检查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督促检查结果,提升督促检查工作效能。制定督促检查工作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安排,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加强现场核查、实地暗访、随机抽查,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对督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并督促有关地区、部门、单位认真纠正整改、汲取教训,及时完善政策;对问题突出的地区、部门、单位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督促检查情况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接受各方面监督。将督促检查结果纳入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内容,纳入绩效考核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意见》强调,强化督促检查工作责任追究。对决策执行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领导督促检查工作不力,不按要求报告贯彻落实情况,不认真纠正整改存在的问题,妨碍、干扰、阻挠督促检查工作正常开展,打击、报复、陷害反映问题的干部群众,以及督促检查工作人员失职失责的,视情节轻重,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二篇:关于加强政府督促检查工作意见

关于加强政府督促检查工作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4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督促检查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83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通知》(汝政〔20**〕39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保障政令畅通,确保县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各项重点工作及时全面落到实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提高政务督查工作认识

政务督查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十九大精神,时刻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敢于碰硬、勇于担当,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抓督查就是抓落实,抓督办就是抓效率的思想,恪尽职守,积极作为,全力配合政务督查工作,推动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顺利实施,加快富裕美丽幸福和谐新**的建设进程。

二、突出政务督查工作重点

根据县政府各项工作安排,县政府督查室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明确督查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政令畅通,促使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一)上级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以及领导批示和交办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县政府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和重要工作部署以及县政府领导批示件、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

(三)县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决定事项及县政府其他重要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

(四)省、市、县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和县政府重要工作事项的落实情况;

(五)省、市、县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情况;

(六)县政府领导现场办公、工作调研等提出的需要落实的事项;

(七)县政府重要会议会风会纪情况和值班制度落实情况;

(八)县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九)其他需要督促检查的重要事项。

三、严格政务督查工作考核

为进一步推动全县政务督查工作的开展,县政府督查室要建立督查工作专项台账,实施“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终结账”的方式,对各类政务督查事项进行跟踪督查、阶段备案、及时销号、定期通报、年终考核。考核将主要依据以下内容:

(一)督查制度的建立。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把政务督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为具体责任人、督查联络员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领导小组,推动政务督查事项的办理落实;要加强对政务督查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具体指导,定期研究分析、及时安排布置,建立完善督查事项办理落实台账和推进落实方案,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二)督查通知的接收。县政府下发的各项工作部署通知和要求事项,主要途径包括电话通知、督办通知单、工作提示函、党政办公平台、微信工作群、公众号等。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明确接收责任人,不间断关注,第一时间接收查收,确保各类通知事项能够迅速传达、及时安排布置、加快工作推进。

(三)督查事项的落实。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在收到有关通知后,要逐项认真对照,及时进行任务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制定落实方案、加快推进速度、保证工作质量,按照县政府既定目标圆满完成。

(四)督查结果的反馈。要严格按照通知规定和时限要求,上报落实情况,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上报材料审核把关,必须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办结的,要说明原因,并报告阶段性进展情况。

(五)督查活动的配合。县政府开展的各类政务督查活动,被督查单位要积极配合支持,根据督查活动的具体内容,安排熟悉情况、精通业务的人员配合督查,提供必备的督查工作条件,保障政务督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根据督查工作实际需要,抽调选派有关单位人员参与专项督查活动或参加督查跟班交流学习时,被抽调选派单位要积极配合,促进督查工作有效落实。

四、强化政务督查结果运用

为发挥政务督查作用,保障政令畅通,加强正向激励、反向鞭策,县政府实行“书面检查、情况通报、媒体曝光、警示约谈、责任追究”等形式,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化运作,确保督有权威、查有手段。

(一)适用范围

各乡(镇)人民政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二)适用对象

承担政务督查工作推进落实的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

(三)处理形式

1.书面检查。县政府各类督查事项未按规定时间办理或办理结果不满意的;连续两次不按时接收通知或不按时上报工作落实情况的;领导不够重视、认识不够到位、措施不够得力,工作推进缓慢的;不按规定参加县政府组织召开的会议等情形;相关责任单位或人员要向县政府作出书面检查。

2.通报批评。县政府各类督查事项,出现多次不按时接收通知、不按时报送工作落实情况的;工作推进迟缓,导致此项工作在全县处于落后位置的或此项工作被县政府主要领导批评的;工作中把关不严、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工作进度及成效的;县政府召开的重大会议,不履行请假手续且替会代签或无故缺席的;不配合督查人员开展督查活动的等情形,对相关责任单位或人员予以全县通报批评。

3.媒体曝光。被县政府通报批评的工作,到整改期限仍无明显改进的;因工作不力,导致工作被省市县挂牌督办的;履职尽责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差、工程进度慢,影响政府工作大局等县政府领导要求曝光批评的其他情形;对有关单位、责任领导、企业负责人等,予以曝光批评。

4.警示约谈。被媒体曝光,依旧整改不到位的;因部门或个人原因有关工作被省市通报批评的;重点工作在全市排名末位或连续两次在全县排名末位的等情形;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实施约谈。

5.责任追究。因部门或个人原因,工作推进不力,导致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问责的;无正当理由拒绝、推诿工作任务,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等情形。经县政府同意后,由县政府督查室向纪监、组织、人事等部门提出处理建议,给予相关单位、人员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四)结果运用

受到处理的单位和人员,处理结果作为相关单位季度、政府目标绩效考核、政务督查考核和有关人员奖惩的重要依据。处理结果视具体情形在政务督查工作群、党政办公平台、党政工作群、新闻媒体等媒介上予以公布。县政府各部门以县政府名义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人员名单必须经政府督查室审核,对受到责任追究、警示约谈、媒体曝光、通报批评等情形的单位和人员,实施一票否决,不得将这些单位和人员作为表彰对象。

五、充实政务督查工作力量

加强政务督查队伍建设,充实政务督查工作力量,是做好政务督查工作的组织保障。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督查工作,进一步加强督查队伍建设,保证政务督查工作的良性运行发展。

(一)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县政府办公室将根据政务督查工作实际需要,通过抽调锻炼培训学习方式,定期从各乡(镇)、县政府各部门选调优秀工作人员到县政府督查室跟班学习,学习期限原则为六个月,对表现特别优秀的人员,考虑给予表彰或奖励。同时,适时组织督查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学习、交流活动,有效提升全县政务督查工作水平。

(二)发挥督查专员作用。围绕各类督查事项的协调推进,建立全县政务督查联动机制。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均要明确一名督查联络专员,负责涉及本单位各类督查督办事项的衔接联系、台账建立、组织协调和结果上报。通过遍布全县的督查联络员网络,有效提升政务督查工作效率。

(三)加强督查队伍建设。注意选派政治素质高、党性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志从事督查工作,积极为督查工作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督查工作人员,鼓励和支持督查工作人员如实反映情况、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强化新时期督查工作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兴媒体,不断提升政务督查工作现代化水平。

第三篇:关于印发新形势下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新形势下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科发农〔2011〕3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在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事部《关于推进县(市)科技进步的意见》。五年来,各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提升县(市)科技水平,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关于推进县(市)科技进步的意见》,加强新形势下县(市)科技工作,我们对“十一五”期间县(市)科技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总结,对县(市)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研究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意见》(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意见

科学技术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附件: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意见

县(市)科技工作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市)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进一步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切实把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落实到县(市),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实到基层的必然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县(市)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承担着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任务,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县(市)科技进步。

(二)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县(市)科技工作承担着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具体任务,是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重要抓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三)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实现城乡科技均衡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必然要求加快县(市)科技进步,强化县(市)科技工作。

(四)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强化科技支撑引领能力,解决基层科技工作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县(市)科技工作总体呈现向上的发展趋势,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仍显薄弱。主要表现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尚未确立,科技投入相对不足,服务基层的科技创业人才缺乏,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亟待加强,新型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建立。解决上述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县(市)科技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

(五)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提高县域科技支撑能力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地方为主体,引导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县(市)优势和特色产业聚集,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基本思路。加强县(市)科技工作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遵循县(市)科技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加注重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引导创新力量服务县(市)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解决县(市)科技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地方;坚持市场导向,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七)工作目标。到“十二五”末期,县(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显著提高;县(市)科技经费投入普遍增加,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立;县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新型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县(市)科技工作全面发展,科技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幅提高。

三、重点任务

(八)着力推进农村科技创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用新型工业化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以

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引导科技特派员带领农民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实体、合作组织,深入产业链各环节开展创业和服务。建设一批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结合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专家与农民有效互动的农村信息化服务,搭建全国性互联互通的创业平台,支持区域性技术专利、产权交易中心和创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科学布局,建立分工明确、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或科技特派员创业学院,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创业能力。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加大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转化应用。

——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和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以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为重点,稳定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广一批科技成果,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改造。

——加强县(市)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等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加强省级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其他专业园区建设。

(九)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着眼于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以提高服务农民能力为目标,深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加强保障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发挥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科技特派员服务站中介服务作用,建立以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农民专业组织为依托,科技特派员服务站为中介的新型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优势,继续完善大学推广模式、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星火科技12396等科技服务模式,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促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十)推动县域企业技术创新,为非农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东部及有条件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选择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力度,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积极促进中小企业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带动作用,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积极利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撑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广泛带动区域内关联企业发展。

——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孵化器建设。加快县域生产力促进中心专业化进程,完善县域特色产业服务平台,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增强服务县域经济的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县(市)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的方向建设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为县(市)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

——推动科技人员服务中小企业。根据企业技术需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动员和吸引广大科技人员进入中小企业服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提高

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组织各类专家,面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

(十一)加快医疗健康及城镇化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县(市)民生改善。——加强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按照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落实疾病防治前移和重点下移的发展战略,加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提高县(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实施“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创新医疗器械推广应用,改善县(市)医疗机构装备水平,积极推动专用、便携式仪器设备推广应用,为县(市)医疗服务等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强化城镇化和村镇建设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加强村镇宜居社区与住宅、村镇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居民健康与安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领域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提高村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人居综合环境质量;加强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推广,充分发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的实验载体和基地作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推进科技扶贫开发。针对老少边穷及干旱半干旱、喀斯特(岩溶)等典型生态脆弱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加强科技培训、实用技术推广和先进技术集成示范,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和生态环境;加强基层科技能力建设,大力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

(十二)建设县(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县(市)科技服务能力。

依托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现有信息化工作基础,整合国家、省、县三级科技信息和网络资源,形成科技信息资源库,加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地)、县(市)互通的科技信息服务网,形成资源丰富、运行规范、使用便捷、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县(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十三)加强各类科技人才培养,壮大县(市)科技人才队伍。

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科技素质。开展科技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县(市)科技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畅通渠道,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等农村科技人才参加国家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机构的科技人员通过兼职、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多种方式,为县(市)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县(市)就业和创业。开展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完善农村科普网络,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培育文明之风。

(十四)推进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落实到基层。

强化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加强对县(市)党委和政府重视科技工作程度和科技管理能力的考核,建立地方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引导相关科技计划优先支持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并获得先进的县(市)。加大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保障措施

(十五)县(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按照“强化管理、加强队伍、转变职能、提高能力”的要求,加强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组织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科技管理与统筹协调,组织县域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抓好科技示范和引导,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

广、应用,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行业科技进步;推进县(市)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科技培训工作,加强县(市)科技队伍建设;管好、用好科技资金,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益;加强科技宣传工作。

(十六)县(市)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树立和强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建立主要领导抓科技的工作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本地区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促进本地区科技进步;加强科技行政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科技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科技奖励工作,促进落实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政策。

(十七)省级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进县(市)科技进步。

把推进县(市)科技工作列入主要工作内容,加强部署和指导;创新方式,加大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支持;加强省级科技项目、人才、基地统筹,引导各类创新要素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要针对县(市)科技需求,加强研究开发,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县(市)科技服务水平;加强科技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县(市)科技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切实推进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和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工作。

(十八)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指导。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结合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大对县(市)科技进步的支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支持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863计划、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相关项目在县(市)集成示范力度;加大星火计划、火炬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等实施力度,促进县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和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工作,促进县(市)科技能力建设。

第四篇:4,中共中央关于印发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

中发[2006]3号

颁布日期:200601

21实施日期:20060121

颁布单位:中共中央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教育培训对象 第四章 内容与方式 第五章 教育培训机构 第六章 师资、教材、经费 第七章 考核与评估 第八章 监督与纪律 第九章 附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现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干部教育条例》)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干部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党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干部教育条例》的重要性,按照《干部教育条例》的要求,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实施《干部教育条例》中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中央。

中共中央

2006年1月21日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三条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五条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六条 中央组织部履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智能。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按照指责分工,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本系统的业务培训。

第七条 地方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穿执行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主管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条 干部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九条 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主管方负责组织;经协商,也可由协管方负责组织。

第三章 教育培训对象

第十条 干部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 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

第十二条 干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

(一)在职期间的各类岗位培训;

(二)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

(三)从事专项工作的专门业务培训;

(四)新录(聘)用的初任培训;

(五)其他培训。

第十三条 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

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实践,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

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

第十四条 干部必须遵守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完成规定的教育培训任务。

第十五条 干部在参加组织选派的脱产教育培训期间,一般应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第四章 内容与方式

第十六条 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十七条 政治理论培训重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的教育,国情和形势的教育,引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

对党外干部,应当根据其特点,开展相应的政治理论培训。

第十八条 政策法规培训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十九条 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十条 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应当按照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 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干部脱产培训计划,选调干部参加脱产培训。干部所在单位按照计划完成调训任务。被抽调的干部必须服从组织调训。

实行干部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抽调下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参加培训,必须报同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审批,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

第二十二条 建立健全干部在职自学制度。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培训。

干部所在单位应当对干部在职自学提出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十三条 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干部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教育培训的机构、内容和时间。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或者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定期公布供干部自主选学的教育培训项目,明确要求,加强管理。

第二十四条 加强和改进境外培训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境外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合理确定培训机构,严格培训过程的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和效益。

第二十五条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第二十六条 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

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五章 教育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十八条 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应当突出办学特色,按照职能分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部门和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境外培训机构承担干部培训项目。

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十九条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深化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导班子建设,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点扶持条件较好、优势明显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调整、整顿不具备办学能力和条件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第三十一条 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资质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

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服务,提高质量,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

机制。

第三十二条 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直接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

第三十三条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注重培训,促进交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第六章 师资、教材、经费

第三十四条 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第三十五条 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三十六条 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逐步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

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建立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十七条 干部培训教材建设应当适应不同类别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建立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

第三十八条 坚持干部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做到一纲多本、编审分开。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干部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

大纲,审定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有关地方、部门和机构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可以编写符合需要、各具特色的干部培训教材,并可选用国内外优秀出版物。

第三十九条 加强干部培训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条 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

第七章 考核与评估

第四十一条 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十二条 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的内容包括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第四十三条 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应当区分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分别实施。组织调训和干部自主选学的考核,由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干部在职自学的考核,由干部所在单位实施;境外培训的考核,由主办单位或者干部所在单位实施。

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

第四十四条 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考核、任用考察时,应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十五条 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

第四十六条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

第四十七条 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第四十八条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章 监督与纪律

第四十九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条 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同有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一条 干部因故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培训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

干部在参加教育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干部弄虚作假获取学历或学位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十二条 干部所在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干部教育培训职责的,由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十三条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干部所在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一)采取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的;

(二)以干部教育培训名义组织境内外公费旅游或者进行其他高消费活动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干部教育培训费用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印发学历或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

(五)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十五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干部教育培训办法,由中央军委根据本条例的原则制定。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督促检查工

【发布单位】鹤壁市

【发布文号】鹤政办〔2003〕58号 【发布日期】2003-08-15 【生效日期】2003-08-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督促检查工作办法》的通知

(鹤政办〔2003〕5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督促检查工作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三年八月十五日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督促检查工作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督促检查工作程序,提高督促检查工作质量,依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督促检查工作制度》,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督促检查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快办快结、保证质量的原则,努力实现文电督查和现场督查、结果反馈和调研分析的有机结合,深入基层,注重实效,全面督查和反馈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第三条第三条 督促检查工作范围和工作重点

(1)督促检查工作范围

1、省委、省政府及其办公厅和市委、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公文明确规定需要报告贯彻落实情况的事项;

2、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会议决定需要落实并报告结果的事项;

3、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讲话、批示需要查办落实并报告办理结果的事项;

4、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以其他形式交办的需要查办落实并报告办理结果的事项;

5、省人大、省政协和市人大、市政协交由市政府办理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6、省政府对我市下达的责任目标,各县区政府、市直各单位与市政府签订的各项责任目标;

7、其他需要督查落实的事项。

(二)督促检查工作重点

1、市人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等重要会议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

2、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对一些重要问题、重要事项作出的批示;

3、省政府对我市下达的责任目标;

4、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关于畜牧业发展、支柱财源建设、新区建设、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重点工作;

5、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反映比较突出的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环境、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干部工作作风等热点问题。

第四条第四条 督促检查工作分工

(一)督查室负责办理的事项

1、《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各项工作;

2、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决定的事项;

3、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决定的事项;

4、省委、省政府、市委领导同志批示需要市政府落实的事项;

5、市长批示需要有关县区和市直单位落实的事项;

6、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公文版记中注明由督查室督办的公文中要求落实的事项;

7、市长重要讲话和下基层调研、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办公时所作的重要指示;

8、各县区、市直各单位承担的责任目标的督促落实;

9、需市政府办理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10、其他需要督促办理的事项。

(二)有关业务科室负责办理的事项

1、由业务科室承办的市长办公会议决定的事项;

2、副市长重要讲话和下基层调研、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办公时所作的重要指示;

3、副市长批示需要有关县区和市直单位落实的事项;

4、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公文版记中注明由业务科室督办的公文中要求落实的事项;

5、其他需要督促办理的事项。

第五条第五条 督促检查工作程序

(一)对省委、省政府及其办公厅、市委、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公文和会议决定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程序

1、接省委、省政府及其办公厅公文后,按照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领导同志要求,督办科室要明确承办单位和办结时限,提出办理要求,制发《督查通知》或以其他形式将督查事项及要求交承办单位。

2、市委、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公文下发后,公文版记中注明的督办科室要及时将需要督查落实的内容分解立项,明确承办单位和办结时限,提出办理要求,制发《督查通知》或以其他形式将督查事项及要求交承办单位。

3、《政府工作报告》经市人代会审议批准后,督查室要及时将《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各项工作分解立项,以办公室名义发文,明确责任单位,提出办理要求。

4、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印发后,督查室和有关业务科室要及时将会议纪要中需要落实的事项分解立项,明确承办单位和办结时限,提出办理要求,制发《督查通知》及时将督查事项及要求交承办单位。

5、承办单位要认真负责地向市政府报告决策贯彻落实情况,凡公文和会议明确报告时限的,按照要求的内容和时限及时报告;没有明确报告时限的,公文一般要在1个月内办结,会议纪要一般要在20日内办结。因特殊情况不能按要求时限报告的,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适时报告进展情况,待有结果后再续报。

6、承办单位应按要求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市政府报告决策落实情况,报告内容包括:本地、本单位落实市政府决策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抓落实的具体实施办法,落实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况,落实中的成绩和经验、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等。承办单位在反馈决策落实情况时,要讲真话,报实情,提供对市政府抓决策落实有参考价值的情况和建议。

7、各督办科室接到承办单位向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报送的反馈报告后,要及时汇总整理,经主管副秘书长或秘书长把关后,呈送主管副市长或市长阅示。需向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反馈的,由督办科室根据领导要求,代拟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的反馈报告,经秘书长或主管副市长、市长审签后上报。

(二)对领导同志讲话、批示和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程序

1、市政府领导讲话印发后,督办科室要将领导同志讲话中提出的要求和任务及时分解立项,明确承办单位,提出办理时限和要求,以《督查通知》形式将督查事项及要求交承办单位。

2、接到省委、省政府、市委督查件或省委、省政府、市委领导同志批示件后,由督查室统一附签报秘书长批办。按照秘书长签署的意见,呈报市长或副市长阅示后,督查室或对口业务科室根据市长或副市长批示意见,督促办理。

3、省委、省政府、市委督查件或省委、省政府、市委领导同志批示件要求反馈办理结果的,由督办科室依据承办单位的反馈结果草拟反馈报告,经市长或副市长审签后由负责督办的科室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或市委办公室。省委、省政府、市委领导同志批示件,仅要求市政府领导同志阅知的,如无特殊要求,由督办科室存档备查,不再行文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或市委办公室报告。

4、市政府领导同志的批示件,由对口业务科室运转办理。领导批示中要求反馈办理结果的,由督办科室依据承办单位的反馈结果草拟反馈报告,经主管副秘书长审核后,报领导同志阅示。

5、接到领导同志批示及交办事项后,督办科室要根据批示内容填写《领导批示件登记表》,进行详细登记,明确承办单位和办结时限,提出办理要求。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可用电话、传真、计算机网络迅速将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以《督查通知》形式交承办单位。

6、各承办单位收到《督查通知》后,要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办理,按要求及时向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报送查办结果。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批示及交办事项一般应在20日内办结并报送查办结果;领导对交办单位有特殊要求的,要特事特办,及时报告查办结果;确因情况复杂等原因,难以在规定时限反馈或办结的,要及时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原因,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先报告查办进展情况,待办结后再续报查办结果。

7、督查事项办理完毕后,承办单位要写出办理情况报告,经本级政府或单位的负责同志审签后,以正式公文形式上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办理情况报告必须事实清楚,结论准确,措施到位,坚决克服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具体内容一般应包括承办单位领导对批示件的态度、事件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主要结果、应总结的经验或汲取的教训、改进措施等。对反映违法违纪的问题,情况属实的,必须有明确的处理意见;需要整改的,必须有具体的整改措施。各承办单位不得将下属单位的反馈报告照抄市政府。

8、承办单位的报告,不经有关科室把关不能随意分送市领导。对符合要求的查办报告,各督办科室要逐项登记、立档建卡,及时将承办单位的报告呈送作出批示或交办事项的市政府领导;对不符合要求、办理结果事实不清、结论不准确、对有关责任人处理不到位、没有整改措施或整改措施不具体的,报请分管副秘书长同意后,退回承办单位,限期重报。

(三)市政府目标落实的督促检查工作程序

市政府对各县区和市直各单位的责任目标下达后,市政府目标管理办公室对目标运行实施过程督查,适时掌握各项目标的运行情况,研究分析目标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的督促检查工作程序

省人大代表建议、省政协委员提案和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交市政府后,由督查室根据“两会”的批办意见,分别交县区政府和市直单位办理;属市政府办公室办理的,按秘书长签署意见办理。

第六条第六条 督促检查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秘书长对市政府办公室的督促检查工作负总责,副秘书长对职责范围内的督促检查事项具体负责;各科(室)科长(主任)作为本科(室)督促检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依据本《办法》的要求,制定本科室的督促检查工作制度,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督促检查任务。各科室要主动沟通情况,密切配合,形成督查工作合力。各县区政府、市直各单位行政一把手对本单位督促检查工作负总责。

第七条第七条 督促检查工作实行抽查制度。市政府办公室对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建立台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抽查;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督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及时向市政府领导作出专报。在抽查和现场督查中,可邀请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共同参与,在内部通报的同时,积极宣传报道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单位和部门,并对工作作风拖拉、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部门,进行公开曝光。

第八条第八条 督促检查工作实行通报制度。市政府办公室不定期以《鹤壁政务督查》,对各县区政府、市直各单位抓决策落实及办理领导批示件的情况进行通报。每年对各县区政府、市直各单位督促检查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领导重视、督促检查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和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领导不重视,反馈不及时、办理结果质量差的县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因办理工作不力或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责任。

第九条第九条 督促检查工作实行定期总结表彰制度。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各单位要在每季度末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督查工作情况,内容包括办理督查件的数量、查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每年召开一次市政府系统督促检查工作会议,全面总结督促检查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表彰先进,推动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不断强化督查工作部门作用。督促检查人员可列席同级政府或部门的有关会议,阅读有关文件和资料,随同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检查工作,让督促检查人员充分了解领导决策意图、工作思路,并授予必要的组织协调、情况通报、处理问题等督促检查方面的权力。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重视督促检查队伍建设,改善督促检查工作条件。进一步健全督促检查机构,加强督促检查力量,抽调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年富力强的同志充实到督促检查队伍中来。每年举办一次督查业务培训班,每两年召开一次政务督促检查理论研讨会,通过开展理论研讨、业务培训和调查研究等,提高督促检查队伍的业务水平。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积极改善交通、通讯等办公条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督促检查工作人员因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而出现工作失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情况追究相应责任。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老干部工作意见2

    2010年度局老干部工作意见近年来,我局老干部工作坚持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在促进水利发展......

    2011党的工作意见

    2011年**********局党的工作意见2011年****局机关党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l廉洁自律准则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2010年1月中共中......

    中共中央印发未来五年反腐败工作规划

    中共中央印发未来五年反腐败工作规划(全文)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扎实推......

    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0月24日 20:36中共中央昨天印发了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5篇)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巡视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2009......

    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0月24日 20:36 中共中央昨天印发了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