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教科文调研材料(推荐)

时间:2019-05-14 02:3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威市教科文调研材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威市教科文调研材料(推荐)》。

第一篇:武威市教科文调研材料(推荐)

【武威市教科文调研材料】

武威天马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关于文化事业改制及经费使用情况汇报

市文广局:

2012年,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指导和武威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的组织领导下,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根据《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地抓好了武威天马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各项工作。现就武威天马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文化事业改制及经费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现状

武威天马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历经2012年全国文艺院团改制时期重新组建的,是一个集歌剧、话剧、舞剧、秦腔、眉户、陇剧、为一体的专业表演艺术团体。其前身是原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于2007年8月由武威市歌舞剧团、武威市秦腔剧团合并成立【两团始建于1949年11月,与共和国同龄】。重新组建的甘肃省武威天马艺术剧院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转企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于2012年5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于同年6月进入运营。隶属武威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武威天马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历经2012年全国文艺院团改制重新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单位,公司编制为119人,现有在职人员70人;其中男39人,女31人;专业技术人员58人,行政及公勤人员11人。【未包含2012年5月以前批准的离退休人员71人(其中离休2人,退休69人)和2012年6月公司挂牌时的提前退休人员46人】。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6人,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42人。职能构成为编剧、导演、舞美编导空缺,演员42人,演奏员10人,舞美7人,行政工勤人员11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全力推进剧院转企改制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成立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永健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张效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任成员的组织机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转企改制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武威天马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永健亲自抓、亲自过问,市人事局、市社保局、市文广局分管领导具体抓,直接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协调财政、编委、发改委、人事、社保、审计、文广、国税、地税等部门齐抓共管,为全力推进武威天马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明确责任,制定措施,确保改制任务按计划进展 为圆满完成武威天马艺术剧院转企改制任务,紧紧围绕各项改革目标任务,明确各项改制任务的联系人、责任人、改革完成时限等,对照目标责任书上的各项改革任务进行再分解再细化,改制领导小组不定期听取改制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每月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措施等,适时为改制单位解决在转企改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转企改制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

3、武威天马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改制进展情况: 武威天马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工作正在进行中,改制进行中已经解决一批(聘用人员)、审定一批(提前退休人员)、待定一批(在编在职尚达不到提前退休条件人员)的原则,并对尚未达到提前退休的人员逐步给予解决。

一是武威天马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自5月31日已于35名聘用人员签订合同整体转入新公司,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2013年11月份,目前仍留在公司工作的26人属原剧院的在职在编人员,公司提前退休人员46名,已批准离退休人员计71名。),二是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提前退休的人员46人,改制领导小组对他们的工作年限已经核实,按照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着手办理相关手续,这部分人员大多是对武威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同志,争取大家能够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

三是在整个转企改制中的难点就是在编在职人员中尚未达到提前退休的26名职工。这些人员对事业单位的身份非常看重,不断提出要求保留事业编制。在改制过程中找改

革领导小组提出个人想法。截止2013年11月8日,武威市改制领导小组、文广局领导已着手对公司目前在职在编的26名职工进行谈话,将逐步解决这26名职工的问题。

四是文艺团体基础薄弱,固定资产少。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公司的财政投入,并在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

五是转入企业后,员工市场意识薄弱,需要一个尽快适应的过程。现有的企业员工从前一直在事业单位体制下运营,大家习惯于从前的运作模式,突然间转入企业,加之对市场不了解,对转企改制缺乏信心。需要大胆尝试,摸着石头过河,要勇于接受挑战,尽快改变思维模式,是公司尽快步入正轨。

六是公司自2012年6月份组建以来,许多问题急需捋顺。特别是经营管理层的机构组建虽经公开竞聘上岗,但新上任的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在管理能力、管理经验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公司管理上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都是转制为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

七是全力做好送文化下乡工作。尽管在这样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公司在文广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公司领导积极带领员工努力开拓演出市场,不断增加演出场次,以增加经济效益、拓展演出规模,使公司逐步向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改制近一年来公司先后联系商业演出239场次;其中在“千台大戏送农村”和“精神文化进村”活动演出30场;成功组织了在三县一区巡演、双拥晚会、送文化下乡等演出210

多场;精心策划了以十八大为主题的专题晚会和文企联营宣传演出,足迹遍及金昌、白银、张掖、平凉等地市;还分别在武威市的各县区乡镇演出,观众人数达30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2011年完成演出264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80场次),观众人数达160多万人次。2012年完成演出154场次(其中公益性(送文化下乡、进社区、千台大戏送农村)演出26场次,文企联营演出96场次,其他演出32场次),观众人数达150万人次。2013年完成演出85场次,观众达160万人次。】(其中在2011年演出收入282872元、2012年演出收入376500元、2013年演出收入560320元。)公司在积极开展宣传演出的同时也为公司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改制之后,不断摸索,希望在3—5年中成为市场主体,增加市场竞争力。

三、公司在转企改制中存在的问题

自2012年5月28日挂牌正式成立以来,公司与35名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起,目前摆在公司面前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公司的组织框架问题。公司成立后,董事会、监事会、领导班子、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诸如艺术总监等职位空缺,公司的综合部、财务部、艺术部、市场营销部等部门人员于2012年11月通过竞聘上岗,多数新任管理人员都是演员出身,管理经验缺乏,导致公司正常工作开展艰难。二是公司组建后已积极着手制定宣传演出与经营实施方案,但由于经费拮据,许多宣传演出、创作排导工作起步艰难,进入市场运作的经验不足。三是聘用人员解除劳动合同所付经济补偿金由公司垫付,金额达到42万。一直没有拨付,造成企业经费困难。四是公司目前除市财政专项解决注册资本金 30万元;公司急需拨付的聘用人员的工资、养老金、公积金、失业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核拨。5月底公司揭牌、工商注册资金、工商开办银行所需的评估验资的费用都没有支付。导致诸多问题困难重重,影响公司起步初期正常工作的展开。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及建议

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转企改制期间,面对公司目前所处的状态,将依据《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和《武威天马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章程》,在市文广局党委的带领下,积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公司组织机构。按照《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抓好落实,针对在改制工作中,组织机构的设立、人员聘用、聘用人员的工资标准核定、原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转企改制为公司过程的衔接等具体工作,恳请市改革领导小组出面做好组织协调、衔接工作,以确保改制顺利过度。

二是及时设立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依据《武威天马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章程》第五章:第18条、第20条之规定。公司设立五人董事会,董事会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和隶属关系。及时拟定公司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计

划;拟定公司财务预算、决算、利润分配及亏损弥补方案;拟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和基本管理制度等。

三是尽快解决公司转制中的经费问题。按照《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和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扶持政策解决公司在转制过程中的经费。

四是加强对公司的人员管理。依据《公司章程》尽快健全公司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为转制企业院团配备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确保转企改制文艺院团扶持事业经费继续拨付,并通过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给予支持,对参与公益性演出给予扶持,以确保公司在起步之初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是以打造文艺精品为重要标志,不断提升武威文化影响力。坚持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以创作大戏大作大剧为抓手,不断挖掘武威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文化品牌和项目化管理,重点创作排演大型诗乐歌舞剧《西凉乐舞》、歌舞剧《凉州会盟》等艺术精品,尽快适应武威文化发展的需求,用先进的文化精神食粮占领文化市场。

六是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基本任务,全面实施送文化下乡惠民工程。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完成好标准化建设任务。实施文化精品惠民演出工程,落实市政府安排的公益性演出每场次5000元标准的补助经费,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七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资力度,为公司发展提供保障。瞄准高层和重视基层相结合,既要努力培养和造就高层次、高素质的中坚力量,比如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又要大力发展基础力量,比如在公司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能够及时引进专业人才,并能够留住人才,使其为公司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篇:武威市政府工作报告

武威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 新华网(2011-01-07 08:52)

来源:武威日报

郭承录市长在1月6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提出了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生态安全战略,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培育壮大能源化工、食品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全力推进金武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战胜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干旱、强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25亿元,年均增长1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9亿元,年均增长16.7%;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2.96亿元,年均增长20.31%;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43亿元,年均增长20.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96元,年均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50元,年均增长9.7%。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经过积极争取,总投资47.49亿元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批复实施。在规划实施中,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两个坚定不移、一个积极探索”的思路,着力实施节水增收入户工程,促进了重点治理平稳有序推进,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全市累计关闭机井3318眼,压减配水面积64.25万亩。完成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投资19.58亿元,新建改建干支渠824.67公里。发展设施农业20.15万亩。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权水价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与2006年相比,全市水资源配置总量减少7.14亿立方米,农业配水量减少8.84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较治理前削减6.11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开始回升。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正在形成,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7.46万亩、通道绿化2749公里、封山沙育林草98.17万亩,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

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徐古高速、营双高速、金武高速、西武高等级公路和金大快速通道开工建设,武威火车站站房改建、75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一批交通、能源和生态治理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618.2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总和的70.45%;成功举办了3届“天马”文化旅游节,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99项,落实到位资金108.2亿元,是“十五”的2.6倍。新建农村公路4200公里、110千伏以上电网483公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744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192.3平方公里,城乡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强化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大政策扶持,统筹1200万元设立工业保增长专项资金,注资1亿多元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投资5亿多元,加强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和七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7.9亿元增加到50.2亿元,年均增长2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06.5%提高到140%,年均提高6.7个百分点;累计实施重点工业项目645项,完成投资173亿元,是“十五”的4.8倍。鑫淼30万吨电石及深加工、达利饮料和休闲食品生产线、杂木寺水电站、朱岔峡水电站等项目建成投产,红沙岗煤矿一、二号井、威龙10万吨葡萄酒堡、达利三期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神树沟蓄能电站开工建设。以能源、化工、食品、原材料为主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户,累计开发新产品200多个。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黄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减排项目建成投入运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54.22%。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五年来,累计发放各项惠农资金22.07亿元,农民人均受益1370元。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较“十五”末增长72.5%。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到24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增速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大田高效节水技术和旱作农业技术全面推广。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1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7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71家。新农村试点建设顺利推进。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86.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8.76亿元。扶贫开发扎实推进,完成移民搬迁10.2万人,减少贫困人口13.41万人,贫困面由“十五”末的14.3%下降到8.8%。

加大城镇和市场建设力度,城市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创新城市建设经营理念,着力推进城市发展由建设主导型向规划主导型、由政府投入主导型向市场经营主导型、由单要素聚合型向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型转变,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建成了城市道路、集中供热、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历史文化街区、城区危房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启动实施,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市区面积由24.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4.3个百分点,达到34.1%。市场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新建和改造提升各类市场146个。以文化旅游、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7亿元,较“十五”末增长了17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

加强财政金融工作,保障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树立民生财政和依法理财理念,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强化税收征管,大口径财政收入较“十五”末增长2.52倍,一般预算支出增长4.41倍,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促发展”为目标,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各级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改善和生态治理的支出达197.2亿元,占总支出的84.8%。大力推进诚信武威建设,积极搭建政府信用平台,金融环境不断改善。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30亿元、贷款余额达18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68倍和2.83倍。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组建了武威职教集团,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加快,教育资源配置渐趋合理。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人口出生率连续五年控制在了9‰以下。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1个、农家书屋1125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武威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建成体育活动中心3个、乡镇体育活动站93个、村级体育场232个。加强物价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了市场正常供应和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全面下降。“五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维护了藏区稳定。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持了宗教和顺。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维稳机制,扎实推进平安武威建设,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工作不断加强,统计、气象、消防、人防、档案、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残疾人救助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切身问题入手,办成了一批惠民实事。围绕就业、就学、就医、养老、饮水、住房等问题,认真办理省市确定的各项惠民实事,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五年来,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多渠道就业1.8万多人,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万人,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7000人。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失业和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村干部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进展顺利。新建扩建敬老院19所,集中供养率达到17.9%。改扩建中小学校舍8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17.6万平方米。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万多户。解决了43.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51%。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达到85%,单位和个人缴存比例均达到9%。建成城市廉租房6651套、43.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3.6万户,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勘界确权面积84.3万亩,确权率达到85.3%。国企改革全面完成,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粮食市场、购销、储备、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财税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创新资本运营手段,积极搭建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先后组建了发展集团和国投公司,建立了8家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累计融资11.32亿元,探索建立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村级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严格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政府议事决策规则和信息发布制度,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对涉及群众重大利益的社会事项实行听证、公示和专家咨询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推行阳光行政,进一步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收费事项,提高了行政效能。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强化纪律监督和目标责任考核,加大打假治虚、治庸治懒力度,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2010年政府全面完成市二届五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在全国经济形势总体利好的情况下,我们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甘肃、藏区发展等政策机遇,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从改善制约加快发展的薄弱环节入手,狠抓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五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与2009年相比,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3.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30.41%,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武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一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近期目标基本实现。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2.6亿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到了1.05亿立方米。当年新增设施农业7.3万亩。改建干支渠317.8公里,实施田间配套工程67.4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8.78万亩,同比增长17.4%,封山沙育林草19.9万亩,增长76.1%,通道绿化801公里,增长86.7%。向青土湖放水1290万立方米,干涸了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有了近3平方公里的水面。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实施各类项目616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9项,同比增加42项。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比上年增加71.2亿元。争取交通、城建、农林水、电网、国土资源、新能源及社会事业等各类项目246项、资金16亿元。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2项,落实到位资金40亿元,同比增长115.1%。

三是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突出发展新能源产业,规划新建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甘电投、中节能、华电3个10兆瓦光电项目,中广核、兰州电机2个49.5兆瓦风电项目和年产2万只太阳能路灯、年产30万辆自行车电动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光电装机规模达到30兆瓦,风电装机规模达到99兆瓦。着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荣华公司易地搬迁技改工程进展顺利,红沙岗480万吨洗精煤、古浪新型干法水泥、青啤武威公司扩能搬迁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全市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0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0.2亿元,同比增长21.5%。

四是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新成效。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大田高效节水技术103.6万亩、旱作农业技术46.6万亩,发展以红枣和酿造葡萄为主的经济林药果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97万吨,瓜菜总产量达到186万吨,肉蛋奶产量达到14万吨。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3.5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4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6.8亿元。完成新农村建设试点投资4.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八大类99项,完成移民搬迁2.04万人。

五是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投入资金5.2亿元,新建、续建和改造各类市场39个,20个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行,建设标准化农家店200家,累计达到981家,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和70%的行政村。认真落实汽车和家电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促进了消费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00万美元,同比增长68.5%,增速居全省第二。以文化旅游、信息通讯、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六是城市建设力度加大。高质量完成城市新区总体规划,采用多种模式开发建设城市新区,体育馆、博物馆、卫生综合服务楼、太西国际饭店等重点工程和主干道路已开工建设,19条城区道路建成通车,建成城北集中供热工程,城市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快速推进。加强土地经营管理,新增建设用地2.58万亩,储备土地3000多亩,实现经营收益8.09亿元,其中净收益7亿元。

七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巩固“两基”成果,调整撤并中小学179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44项,消除危房7.4万平方米,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69.5%。武威职业学院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院,并被批准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学院,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挂牌成立。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5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全面推行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的肯定。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乡镇文化站45个、农家书屋810个、全民健身中心2个。

八是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面兑现省市承诺的各项惠民实事。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5945人,困难人员再就业278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1万人。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和16.7%,低保对象分别扩大到5.01万人和20.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地方性津补贴,提高了干部职工收入水平。认真落实稳定物价各项措施,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将土地出让收益的10%以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廉租房4270套、经济适用房1600套,改造棚户区412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96万户,解决了1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残疾人综合服务楼、特殊教育学校、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老人儿童综合福利院等民生工程基本建成。

回顾过去,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财政调控能力弱,发展基础仍很薄弱,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难度和压力很大。二是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工业比重偏低,特色优势产业正处在起步阶段,支撑跨越发展尚需一段时间。三是生态保护建设任重道远,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巩固“两大约束性指标”难度很大,还需要在制度创新和长效机制建立上下更大功夫。四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民生保障能力较弱,特别是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物价上涨过快,影响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承诺办理的实事中,影剧院工程因设计问题未能开工,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和“三馆”建设进度未达到年初计划要求,文化广场南片工程因拆迁问题影响了建设进度。五是部分干部思想保守僵化,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还不适应跨越发展的要求,一些部门协调配合意识不强,影响了加快发展的进程。

2011年的目标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中央、省上的总体要求和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生态安全战略,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培育壮大能源化工、食品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金武一体化进程,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以发展凝聚人心,以项目衡量政绩,为“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259亿元,增长13%;工业增加值达到79亿元,增长3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46%;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6.2亿元,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97亿元,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亿元,增长17.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28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03元,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

2011年政府的重点工作

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快速发展。把做大工业总量、提高质量、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构建具有武威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点来突破。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切实抓好以光电、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在加快已招标开工的50兆瓦光电和99兆瓦风电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力争湘电风能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深度开发传统能源,加快建设武威煤炭集疏运加工枢纽,争取武威热电联产一台机组建成发电,中电投火电厂、红沙岗和天祝煤矸石电厂开工建设,新建一批中小水电站。强力推进化学工业,继续加快荣华公司搬迁技改、鑫淼公司60万吨电石生产等项目建设进度;将氟化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帮助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迅速做大产业规模。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整合重组特种冶金材料工业,加快发展新兴碳化硅工业,力争在碳基新材料生产开发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提升食品工业,加快威龙10万吨酒堡、青啤公司搬迁改造、天祥肉类公司深加工、达利三期扩建等项目建设,推动酿造业、肉奶加工业、休闲保健食品业、粮食及果蔬加工业优化升级。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创建省级开发区,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推动关键设备更新换代和重大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质量振兴,大力开发新产品,培育知名品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园区和重点企业的治污减排,认真落实节能减排预警监控措施,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做好煤电油运协调服务,提升工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继续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以巩固“两大约束性指标”为重点,抓紧落实近期治理目标中确定的设施农业、滴灌工程、民勤湖区生态移民等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2010年前的建设任务。启动实施重点治理远期项目,争取开工建设黄羊、昌宁、古浪、古丰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争取将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1.1万人实施移民搬迁。强化对地下水开采的监控,认真落实分调水任务,争取开工建设景电二期民调渠下段河道整治工程。深化水权水价改革,建立完善水权交易市场,积极建立与水资源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促进水资源向节水高效行业配置,确保水资源配置总量控制在16.13亿立方米以内。着力打造一批设施农业和节水改造工程示范点,不断提升治理水平。争取启动实施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治理和保护。大力实施人工增雨雪工程,切实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项目建设,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封山沙育林草30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通道绿化10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为农业和农村快速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入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和“4+1”百万工程,继续用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培育壮大瓜菜业、畜牧业和经济林果业,新增设施农业9万亩、规模养殖户1万户、特色林果业10万亩,提高畜牧业和林果业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推广以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等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100万亩。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培育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30家以上,择优扶持发展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6+1”示范区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和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整合培训资源和经费,扎实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健全输转服务体系,培育劳务品牌,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3.3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亿元。坚持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移民扶贫和集中连片开发等措施,实行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推进“张哈”省级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建设,完成移民搬迁1.2万人,减少贫困人口1.6万人,力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抓紧编制完善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重点抓好危旧房改造、饮水安全、户用沼气和公路建设等工作。发展循环农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抓好村镇绿化,切实改善农村面貌。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深入研究和用好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交通、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的支持范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突破性增长。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战略投资合作,力争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0项,落实到位资金52亿元,增长30%,引进2-3户知名品牌企业和战略投资伙伴。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徐古高速、营双高速、金武高速、西武高等级公路和金大快速通道建设,抓好县乡公路改造升级,加强旅游通景公路、景区联接公路、景区道路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干武二线、兰张铁路三四线项目和武威机场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抓好毛藏水库、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调蓄工程、金强河水资源平衡、黄花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立项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流域治理工程,抓好杨家坝河、金塔河等河道防洪治理工程,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加快33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不断优化电网结构。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完善城市规划,严格规划执法,拓展城市投融资领域,创新投融资方式,力争当年投资达到70亿元以上,促进城市建设大发展、管理大提升。加大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城市新区道路、北一环东路跨河大桥、北二环路拥军桥工程;开工建设影剧院,完成博物馆、体育馆、卫生综合服务楼主体工程和文化广场南片拓建工程;启动建设海藏湿地公园、杨家坝河道治理及景观工程、城区地表水供水工程、城区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继续推进城区集中供热、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和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钟鼓楼、罗什寺、文庙三大区域保护性恢复建设。规范城市管理,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抓好卫生保洁,提高城市绿化亮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以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为龙头,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培育大型流通企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突出抓好武威煤炭集疏运加工枢纽、黄羊公铁联运物流中心、武威综合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项目,争取早日开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各类市场30个。继续推进“万村千乡”、“社区双进”和“农超对接”工程,力争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市85%的行政村。加快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抓好连锁经营,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00万美元。做强做大旅游产业,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培育1个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的景区,组建旅游汽车公司,加快星级宾馆建设,新建星级旅游厕所19座,实现旅游接待人数23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引入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武威,鼓励发展小额担保贷款、村镇银行、融资租赁业等金融服务模式。改造提升以餐饮住宿为主的传统服务业,突出发展地方特色餐饮和名优风味小吃,扶持发展一批绿色饭店和经济型酒店。积极发展以家政、社区、物业、养老等为重点的民生服务业。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强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增强区域统筹发展能力。以金大快速通道为骨架,发挥中心城市、重点小城镇、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加速城乡经济融合,实现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共享,提高城镇化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争取将金大快速通道列入国家和省上建设计划。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投资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培育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主导产业,抓好三个县城和武南、黄羊、大靖等13个重点城镇的规划建设。认真实施金武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以金武高速公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联结两市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技术协作,争取“一区多园”,积极开展产业对接,推进工业一体化。全面落实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天祝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兰白经济圈,建设服务兰白经济圈的休闲旅游、高原夏菜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加快藏区示范县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努力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保障水平。扩大和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确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率。加强城乡社会救助,及时解决城乡居民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做好武威职业学院创建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工作,全力支持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办好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加强院企、院地合作,争取实施省部级科技项目20项,取得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25项,完成专利申请50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国家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骨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继续抓好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规划建设武威市体育场,抓好训练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和基层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藏区稳定。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促进宗教和顺。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调节,保障市场供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防灾减灾及应急处置体系,提高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全面启动实施“六五”普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平安武威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继续做好统计、消防、地方志、防震减灾、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外事侨务、档案管理等工作,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重视青少年教育成长,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推进残疾人、老龄和慈善事业发展。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激发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村土地管理、集体林权、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供销系统改革。加大矿业权审批改革力度,促进矿产资源依法有序、集约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继续推进企业重组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管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推进乡镇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资本运营手段,壮大信用担保平台,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增强投融资能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为基层一线公开招聘人才1000人以上,鼓励县区、工业园区、企业自主引进对口人才,重点在工业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

政府承诺重点为民办好10件实事

完成农村户用沼气建设3000户。解决农村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改造农村危旧房2万户、林区危旧房127户;新建城市廉租房5000套、经济适用房579套;完成棚户区改造300户,建成安置房2.4万平方米。

3、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5公里;建设武威市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建成乡镇汽车站20个。

4、完成城市天然气入户1万户,力争2万户。

5、开工建设海藏湿地公园和杨家坝河防汛景观工程。

6、开工建设城区地表水供水工程。

7、完成体育馆、博物馆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游泳馆。

8、改造中小学校舍危房8万平方米,在城区新建1所小学和1所初中,逐步解决城区学校班额过大的问题;资助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万人。

9、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标准化农家店200家。

10、完成城北集中供热续建工程,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改造老城区二级供热管网20公里。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郭承录说,实现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依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

一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健全决策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听证公示、决策评估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更加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深化绩效评估,加强效能监察,加大对滥用权力和失职渎职行为的追究力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提高领导和驾驭经济工作的水平。切实提高宏观调控、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学习经济管理、资本运营、项目建设等知识,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上谋划发展、推动发展。

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实现跨越发展,更要关注和重视民生,树立民生为本的思想,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是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十二五”能否实现跨越发展,关键在于打造奋发有为的执行层和落实层,提高各级政府和干部的贯彻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大力弘扬甘肃精神,大兴务实创新之风,聚精会神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努力改进学风、会风和文风,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协调配合,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健全完善责任到人、奖罚分明的工作落实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

五是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和监督,注重发挥监察、审计监督作用,对重大项目实行纪检监察、审计全程监督、挂牌监督,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干部不犯错误。坚持勤俭行政,规范政府公务接待,杜绝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第三篇:武威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

武威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11月6日在武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武威市代市长 李志勋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过去五年,特别是去今两年,全市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等指标居全省前列,是武威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时期。今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是2006年的1.9倍,年递增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亿元,比上年增长60%,是2006年的3.9倍,年递增31.6%。工业增加值达到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是2006年的2.7倍,年递增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是2006年的2.2倍,年递增17.5%。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比上年增长54.3%,是2006年的3.2倍,年递增25.9%。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亿元,比上年增长55.5%,是2006年的3.2倍,年递增2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53元,比上年增长13%,是2006年的1.7倍,年递增1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88元,比上年增长14%,是2006年的1.7倍,年递增11.3%。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近期目标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2007年12月国家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来,全市累计关闭农业灌溉机井3318眼,压减农田灌溉配水面积64.25万亩,改建干支渠824.67公里。经过五年特别是去今两年的艰苦努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近期目标如期实现。蔡旗断面过水量去年超过2.6亿立方米,今年已达到2.72亿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可控制在0.89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配置总量比2006年减少7.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削减6.1亿立方米。《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调整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4个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民勤盆地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连续两年人工形成了季节性水面,目前达到10平方公里,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工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3.24亿元,实施工业项目520项。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7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3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52户。去年以来,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引进建设了一大批骨干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6项,工业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能源工业发展提速,化学工业产业链不断延伸,装备制造业起步良好,材料工业规模扩大,食品工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现代物流业逐步兴起,旅游产业发展加快。

———“三农”工作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以“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去年以来,建成设施农业18万亩,累计达到31万亩;建成特色林果业18万亩,累计达到52.8万亩。推广大田高效节水面积103.6万亩、旱作农业50.7万亩。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培育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04个。累计输转城乡劳动力194.4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36.41亿元。改造农村危房5.5万户,建成农村户用沼气4.7万户,解决了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贫困人口比2006年减少10.32万人,贫困面下降了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共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11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4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去今两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2.17亿元,占到五年总和的60%。金大快速通道路基全线拉通,铺油通车13公里,完成通道绿化98.94公里。金武、双营、永古高速和武西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在建高等级公路里程达412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482.2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851.2公里,路网密度达到26.7公里/百平方公里。实施城区配网、西部农网完善等项目,供电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市规模扩大,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24.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6万人增加到41万人。新建改造城市道路51公里、供排水管网74公里。火车站站房改扩建、城北和城南集中供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去年,新城区体育馆、博物馆、影剧院、天马湖景观治理工程、热电联产及公共卫生综合服务楼、水务公共服务楼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县城和重点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1.4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村干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低保标准逐年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对象分别达到5.26万人和20.41万人。累计建成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12558套、66.5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敬老院16所。新建、改扩建校舍79.3万平方米,消除危房46.1万平方米,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两基”国检责任目标基本完成。去年以来,新办了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今年实现首批招生。武威职业学院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纳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武威卫校整建制并入武威职业学院,开启了武威发展高等教育的新阶段。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全面推行,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市(区)县全部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加强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五五”普法规划全面完成,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平安武威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去今两年两次提高机关事业人员津补贴标准,工资水平基本达到全省市州平均水平。今年为民办理的10件实事基本实现。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基本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供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526名。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去今两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2亿元,占五年总和177亿元的69%。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达到4409万美元,年均增长26.89%。———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健全完善政府议事决策规则和信息发布制度,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收费事项,推行行政问责制,推进政务公开,行政效能不断提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跨越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过去五年,全市改革发展的实践,使我们对市情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推动跨越式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大力提高贯彻力和执行力。

———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从武威的实际出发,抓发展、抓项目、抓投资,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培育支柱产业,推动工业强市,促进城乡融合,扩大经济总量,夯实发展基础。

———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建设,统筹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建设节水型社会,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办实事。

———必须坚持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甘肃精神,正视差距、奋起直追,治庸治懒、提质增效,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廉洁奉公、干净干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制约发展的因素

回顾过去,我们也认识到,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在全省加快发展的大格局中,武威整体发展水平低,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经济总量小、实力弱,人均水平低,财政困难;经济结构层次低,工业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少;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石羊河流域治理任务长期而艰巨;城镇化水平低,带动农村能力弱,农村基础条件差、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保障改善民生任重道远;部分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能有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

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

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金武一体化进程,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奋斗目标

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增速,主要经济指标比2011年翻一番、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年递增14%;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年递增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总计达到2000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5亿元,年递增均为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年递增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100元、10000元,年分别递增13%、14%。努力把武威建成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制造业和农产品基地,西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恢复示范区。

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竭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力以赴实施《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建成金大快速通道,构建核心区脊椎和主动脉,建设通组团和园区、通乡镇和旅游景区、通村组的三级干支公路网络,衔接高速公路、铁路、航运,形成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交通枢纽,实现空间融合。以凉州城区、大靖新城和永丰、黄羊、土门三个组团核为中心,加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均等共享,形成中小城镇集群,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加快特色产业聚集,建设工业集群,提高核心区工业化水平。以绿洲区域为基地,建设设施农牧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以“一个生态绿轴、六条水源涵养廊道、多个生态协调区”为主体功能区,造林绿化、防沙治沙,构建城乡核心区生态安全体系。以提升居民素质为目标,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创建精神文明示范区。积极推进天祝县融入兰白经济圈,以金强河道综合治理开发为重点,建设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带动藏区跨越式发展。以民勤县城和红沙岗为中心,围绕民武路、民昌路建设核心经济区,促使产业、人口向城镇、工业区和绿洲片带集中,实现率先发展。积极实施《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与金昌市的产业、技术协作,形成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我市工业园区“一区多园”建设格局,推进金武一体化进程。

二是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坚持引项目、找矿藏、建园区、上规模、增效益,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大力发展能源工业,重点建设煤炭和风电、光电等能源项目。加快发展化工、冶金、碳基材料、电石和建材等项目,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车辆制造、家电、光伏组件、机械制造等项目,建设制造业基地。改造提升食品工业,重点发展以啤酒、葡萄酒为主的酿造业,肉奶、果蔬和休闲保健食品加工业。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启动建设大靖工业园区、满家滩工业园区,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强入武。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抓好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游和生态观光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加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力度,加强农业信息化产品推广,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三是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着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方针,统筹抓好“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重点治理措施,提前五年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远期目标,到2016年,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达到2.9亿立方米以上、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到0.86亿立方米,全市年用水量控制在16.46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4.84亿立方米以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全面完成《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建设任务,推进天龙百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统筹抓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网、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建设与保护,严格落实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乱采滥伐的规定,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力度,提高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环境安全。

四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调结构、修公路、兴水利、建新房、抓扶贫、促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到2016年,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达到20万亩;以养殖暖棚为主的畜牧业达到30万亩;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达到100万亩以上;建设灌区节水高效农业、山区旱作农业现代农业区。力争实现户均2亩棚、2亩经济林和人均1亩节水高效大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加大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力度,抓好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力争完成移民7万人。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以交通、水利、电力、城镇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加快实现省、市级通道高速化,建成金武、永古、双营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武民高速、华藏寺至天堂寺公路、民勤县至红沙岗一级公路,实施民调渠沿线防沙治沙旅游公路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在沿线建设枸杞等生态经济林带。升级改造县、乡公路,乡镇、村通公路率均达到100%,通油路率达到100%和95%。到2016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45.3公里/百平方公里。争取增建干塘至武威二线、兰州至张掖高速铁路中川至武威段。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县建设项目,全面完成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建设。加快电网设施建设,坚持负荷增长与电网建设、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同步推进,新建一批输变电工程,实施配电网络改造,提升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城市和设施农业用电保障能力。加快新城区建设,抓好老城区改造,完善供热、供气、供排水、环卫等市政设施,三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六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实现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满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扎实推进平安武威创建活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社区建设,加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2012年的主要工作

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达到315亿元,增长14%;工业增加值达到106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3亿元,增长33%;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6亿元,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6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5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4元,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指标。

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以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全力实施《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加大融资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金大快速通道建设,力争实现全线铺油通车。围绕核心区总体规划,修编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大靖城总体规划,完善永丰、黄羊、土门三个组团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相配套的发展规划,分步做好核心区村镇规划,科学谋划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强政策和项目对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力争新开工一批项目。高标准完成金大快速通道主线和支线绿化任务。打破行政和园区界限,探索灵活多样的园区和村镇建设模式,重点建设8个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区、9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10个生态经济林示范区、1.3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率先建成一批示范区和样板村镇。抓好天祝县金强川综合发展核心区和民勤县核心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着力推进金武一体化,加强区域协作,抓好同金昌市、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的合作项目建设。

(二)以骨干项目和园区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狠抓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西班牙阿特萨100兆瓦光伏组件、江西赛维光伏产业园、泰康制药搬迁扩建等120个项目;加快推进酒钢天威和荣达公司各60万吨电石、山东泰安新能源重型车、湘电风能200台套风机、青啤武威公司60万千升啤酒等130个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建成中电国际20兆瓦和华电10兆瓦光电、响水煤业300万吨洗精煤、圣合机械3万辆电动车、古浪祁连山和天祝神鹰新型干法水泥、荣华公司易地搬迁技改等100个项目;重点做好2×1000兆瓦调峰火电、天祝2×300兆瓦煤矸石电厂、臭牛沟矿区煤炭勘探开采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成园区道路120公里、给排水管网110公里、供电线路56公里,开工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激励机制,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强入武,力争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0项以上,落实到位资金100亿元。

(三)以节水、治沙、造林、防污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落实《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调整实施方案》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昌宁、黄羊、古浪、古丰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做好生态移民试点工作,开工建设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渠延伸工程。大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确保平水年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2.5亿立方米以上,重点治理区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4.95亿立方米以内。加快行业用水结构调整,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认真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和天龙百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以民勤西线、北线,凉州、古浪民调渠沿线为重点,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完成治沙11.2万亩。认真执行国家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等政策,严格落实“四禁”规定,抓好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力度。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项目建设。

(四)以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为重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定不移地走“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路子,新建设施农业6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8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1万户,新建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重点的特色林果基地20万亩,推广以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等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142万亩、旱作农业60万亩。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工程与科技支撑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

(五)以交通、水利、电力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路网建设,主动服务金武、永古、双营高速公路建设,建成民勤、古浪客运中心和红沙岗货运中心,建设哈溪至古城等通乡公路。全力推进杂木河毛藏寺水库建设和武威城区、大靖城区及重点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实施好民勤县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凉州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古浪县小型水利专项县等项目和天祝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争取天祝县进入牧区节水灌溉试点县实施范围。加快天祝宽沟、凉州雷台330千伏变电站建设,新开工建设古浪土门园区330千伏变电站及武南、打柴沟等5项增容改造项目,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建成体育馆、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基本建成新城区主干路网。加快老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城市棚户区1500户以上,完善城区供排水管网,推进城区天然气综合利用,抓好钟楼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六)以物流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与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的合作,推进武南煤炭集疏运中心建设。抓好黄羊众远公铁联运物流中心、武威综合物流园区和古浪国际物流园建设,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农超对接等工程,建设改造专业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消费品市场、商品配送中心28个,着力提升商贸流通服务水平。围绕大宗农产品销售,健全完善农村运营体系,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储运设施建设,搞好产销对接服务,把利润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农民。大力发展旅游业,完成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设星级饭店,扶持建设5个旅游专业村,实现旅游接待人数310万人次。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扶持金融机构发展,引进更多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管理、农业生产经营、市场流通、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

(七)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为重点,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武威职业学院和古浪大靖等县区职教中心建设,尽快完成武威职业学院东西校区整体合并。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力度,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范围。加大公积金归集扩面力度,有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用好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和培育“万名小老板”活动,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艺精品创作。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藏区稳定;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促进宗教和顺。加强市场监管和调节,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增加有效供给,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加强信访工作,变上访为下访,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平安武威建设。

(八)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探索建立适应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探索公共资源“市区合一”的运行体制,建立城镇、乡村、园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推进街道、社区改革。深化水权水价改革,探索水权交易模式,引导水权有序交易,推动水资源向低耗水、高效益行业优化配置。加快国有农林场改革步伐,切实做好马路滩、石羊河等国有农林场的改革工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引进力度。管好用活国土资源,用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压减耕地特殊政策,全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工业用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2012年为民办好10件实事

明年在完成省列实事办理任务的同时,拟投资20.27亿元,为民办好10件实事:1.解决1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2.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3.实施天马湖景观治理河道一期工程;4.实施海藏湖生态治理一期部分景观工程;5.完成市综合客运枢纽中心主体工程;6.实施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完成移民1.7万人;7.新建廉租住房3902套、19.5万平方米;8.新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9.新改扩建校舍18万平方米,新改建幼儿园20所,新改建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学校13所;10.开工建设新城区图书馆,完成影剧院主体工程。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加强理论武装,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科技、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切实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二、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健全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精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实行行政问责制,完善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重点在项目引进、立项、报批上跟踪搞好服务,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信息咨询、融资贷款、人才引进上搞好服务,在打造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宽松优越的创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上搞好服务。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健全完善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层级责任,狠抓责任落实,聚精会神抓落实、促发展。

四、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抓住扩大投资、培植财源、促进就业、稳定物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完善保障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破除各种陈规陋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加强反腐倡廉,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和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土地招拍挂、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行为,严厉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深入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积极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大力削减行政成本,勤俭节约办事业。

第四篇:教科文股工作总结

教科文股工作总结

教科文股工作总结

教科文股>工作总结

在局党组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教科文股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协同预算、国库、县教育局,配合审计厅顺利完成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审计及整改工作;及时向财政部驻**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上报我县**年春季学期教育经费检查统计表;协同财政监督局积极组织开展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专项检查,并向省财政厅上报相关资 料。

配合县人大常委会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完成相关自查及整改工作;配合预算、国库完成《**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县教育工作审议意见》落实及整改工作。

二、不断加大教育入,积极支持教育强县工作。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改善城区办学条件,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足额保障教师工资津贴,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惠民政策,课间蛋奶继续为学生健康成长加油。

积极落实“以县为主”的投入保障体制,严格按照“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落实教育经费。*年教育预算总支出**万元,同比上年增加2500万元,增长**%。经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认定,教育经费投入得到市考评组的充分肯定。

**年配套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115万元、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48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万元、中职免学费补助资金18万元;按全县人口人 均1元标准预算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61万元;按在教职工工资总额1.5%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计200万元;安排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于教育15万元; 教育费附加**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948万元全部用于教育;城市维护建设税按15%用于教育计**万元;原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校舍 危改105万;原新增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按25%用于教育计85万元;同时按照教育督导的要求安排各项专项经费。

另下达教育项目建设资金计划**万元,其中,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专项资金**万元,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补助资金250万元(四 中),校舍维改资金**万元,合格学校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万元,学前教育校舍改建类专项资金**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改造专项950万元、食堂专项资金**万元,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785万元,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资金**万元。

还 追加教育审计50万元、四完小附属工程432万元和红军小学相关经费154万元,社保缴费提标782万元、新进教师人员 经费185万元,共计追加教育经费16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改造、食堂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合格学校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为我县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三、继续增加计生经费,不断提升奖扶政策“含金 量”。配套解决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从120元每人每年提高到240元每人每年所需资金16.5万元;解决计生奖扶、特扶提标后县级配套资金18万元;安排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县级配套经费26.25万元;安排节育手术减免费县级资金36万元;落实专项资金**万元为农村计生 家庭父母购买养老保险。配合县计生委顺利完成财政部门的计生综治工作定性检查,核定20xx度计生经费投入**万元、较上年增长**%,**年投入计生经费突破1000万元,较上年增长13.8%。

四、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学普及强力推进。全年科学技术投入计生经费达到**余万元,较上年增长10.9%。支持了宜章县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对高新技 术企业(恒维电子)、产学研技术合作较好以及创新型企业安排了65万元专项奖励和扶持资金,有力地保障了科学技术普及、知识产权保护、千名科技人员下基 层、科技惠农兴村等科技强县工作的扎实开展。

五、逐年增加文体传媒经费,大力支持文化 体育强县。**年,县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文体传媒经费**万元,较上年增加79万元,增长14.5%。用于各项文体传媒活动257万元,有力地保障了 文化市场整治、非遗保护及申报、广播电视设备更新,以及湘南起义纪念馆、县图书馆、文化馆、22个乡镇文化站改造及免费开放;支持广播电视盲村通** 户、农村电影免费放映4033,艺惠民送戏下乡55场、广场文艺演出及群众文化活动20余场,全民健身活动项目20个;支持免费开放农家书屋349家。

六、加强部门配合衔接,积极开展争资立项工作;积极统筹财政资金,大力支持民生100工程和民生大爱行动。

**年教科文股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2014年还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对教育、文化、体育、广电部门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和项目验收工作,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强与

省厅教科文处的衔接联系,跟踪申报项目。积极主动向省厅汇报工作,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县的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广电传媒投入的倾斜。(三)加强对思源实验学校建设项目的联系,保证资金安全,建立项目台账,搞好协调服务工作。(四)以“财政绩效评价”为契机,跟踪单位预算执行和上级指标收支的情况,做好对账工作。同时了解、收集单位预算编制资料,为2014年部门预算作准备。)

第五篇:教科文工作职责

教科文股室工作职责主要是做好教育、计生、文化体育与传媒、科学技术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具体是:

1、做好教育、计生、文化体育与传媒、科学技术等部门人员、公用经费财务管理。主要是做好人员、公用经费的预算和执行工作;

2、做好教科文财政公共政策落实工作。主要是抓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住宿生生活费、义务教育危房改造长效机制经费)、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府助学金、职业教育学生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农村文化建设及科技等民生资金落实工作;

3、做好对专项资金管理监督和跟踪问效工作;

4、对教科文口的各种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并做到定期对帐,加强与国库股资金的对帐,定期做好帐务处理。

5、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工作。

下载武威市教科文调研材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威市教科文调研材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教科文工作总结

    XX年度我市财政教科文事业财务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三个三"理财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进一步......

    武威市现代文化市场发展调研报告(2014.8.10)分析

    武威市现代文化市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武威市紧紧抓住中央、省上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政策机遇,以文化......

    2007年度温州市财政教科文工作总结

    行事处二OO七年度工作总结 2007年度温州市财政教科文工作总结 2007年度我市财政教科文事业财务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三个三”......

    教科文“十一五”总结2

    教科文股“十一五”总结 一、教育支出 “十一五”时期共投入教育经费万元,全面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并偿清了义务教育债务;落实义务教育......

    县财政局2011教科文工作计划

    XX县财政局 关于报送XX县2011年教科文工作计划的报告 全市XX会议召开后,我局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局领导班子会议,传达会议精神,认真学习XX局长的重要讲话,结合我县工作重点,组织相关......

    武威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实施三大战略奋力开创武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火荣贵在中国共产党武威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 大会的主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武威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武威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加强城乡融合,协调空间布局,提升人居环境, 改善建筑风貌,规范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

    武威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武威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6.9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133.5亿元,增长22.1%;工业增加值65.8亿元,增长14.05%;大口径财政收入9.94亿元,增长20.2%;一般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