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稿:目前我国安全形势和国家主权思考
目前我国安全形势和国家主权思考
今天的报告我大致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陆上安全形势,二是我国海上安全形势,三是关于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些思考。
我国陆上安全形势
陆地上的安全形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印边境的划界争端,二是中亚的一些情况,三是中朝边境存在的一些风险。
第一,中印边境的划界争端。
中印边境主要是东中西三段,西段地区是在中国新疆,这部分在我们控制之下,但中段和东段12.5万平方公里的地方还在印度的控制之下。这首先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1858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了印度,从印度对中国西藏进行多次侵略,1914年当时英国的占领军和中国的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喜马拉雅条约。当时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构想了一条印藏分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有东中西三段,两千公里长的边境线,这就是当时它划分的中印两国的边境线。
印度比英国做得更进了一步,1947年印度独立后控制了不丹和锡金,1951年开始占领我国藏南地区达旺,1954—1958年占领了东段,1954—1959年占领了西段,并且开始军事部署。当时为什么印度派兵占领?因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解放军开赴西藏,解放百万农奴,印度对此提出抗议,他们认为西藏不是中国的,就开始在东中西三段跟中国抢占边境地区。
中方对印度这种无理的指责一贯坚持这么几个原则,一是不承认印度和中国地方政府划定的所谓的中印边境,但可以用外交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但印度表示谈判的先决条件是中国承认中东西三段和麦克马洪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国家主权。1962年10月 20日我国进行东中西三段全线反击,西段新疆部分用了 60分钟就全歼印军。到11月22号,我们就在战争上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但打了胜仗之后部队又撤回。我们优待俘虏,对印度战俘好吃好喝好招待,印度战俘在中国一年多回去的时候眼泪汪汪不愿意回去。而且我们还把缴获印度的枪支弹药都修好擦净排列整齐移交给他们,另外整箱整箱美国给他们的物品都没拆箱一并还给他们,印度方面虽然认同我们优待俘虏,但同时认为我们这么做是对他们的极端侮辱,是对他们民族的不尊重。
为什么占领以后又撤回来?因为我们认为武力只可以临时解决问题,要想长期解决问题还要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最终双方签订一个和平协议。但印度方面认为,中国之所以撤回去就说明中国只是想教训一下印度,出口气而已,中国占领了以后发现这不是中国的地方,就退回去了,所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印度又开始派兵占领,到八十年代就逐渐移民,建立了一个行政特区,在那修水电、铁路、学校,小孩的出生证明上写的出生地是阿鲁纳恰尔邦,将来怎么弄?
中印边境划界的事实是中印双方从来没有划清过边界,都是各说各话。关于边境的现状,双方谈判几十年,外交部也做了很多努力,花了不少钱,但是没有收获。印度属于实际占领,我们属于表示遗憾。
现在印度问题又有了一个大背景,就是美国和俄罗斯争相控制印度,使其成为遏制中国的一个工具,印度在南亚的作用对美国来说,相当于日本在东北亚、以色列在中东,这比它直接干涉中国要好得多,另一方面印度也想借助美国、俄罗斯、英国这些国家来制衡中国。
第二,中亚局势。
阿富汗战争是2001年10月份爆发的,起因是美国认定“9·11”事件是基地组织策划和实施的,而基地组织的大本营就在阿富汗,美国就和阿富汗当局塔利班联系,希望塔利班把“ 9·11”罪犯交出来,结果塔利班拒绝交出,所以美国就连塔利班一块儿打,这样就爆发了阿富汗战争。
我们现在分析阿富汗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阿富汗和中国有条瓦罕走廊,有一条50多公里的边境线,这也是当年唐玄奘取经时走过的路。2001年年底、2002年年初我国国内有一个比较高层的会议,对阿富汗对中国的影响做了一个分析判断。我认为美国打阿富汗表面上说是反恐,但实质是借“ 9·11”进军中亚腹地,然后从新疆和西藏侧翼对中国进行战略震慑,同时对俄罗斯的腹地进行战略震慑。因此阿富汗战争是个持久战,它不会速战速决,有可能持续十年八年或者更长时间,因为美国要在这个地方建立一系列的军事基地震慑中国。
美国说2011年7月份美军要从阿富汗撤军,2009年奥巴马就公布了这个决定,但我认为撤军是不可能的,他现在是增兵三万,怎么能撤呢?美军用阿富汗战争这样一个理由,在阿富汗的巴格拉姆设了
中亚地区最大的空军基地,美国向阿富汗运进物资都是通过巴格拉姆。然后美国又在吉尔吉斯斯坦北部也设了一个空军基地,就是马拉斯空军基地。从马拉斯空军基地和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到我国新疆的乌鲁木齐民航基本上不超过一个小时,战斗机只需二十多分钟,大家看这个威胁有多大。此外,美国还在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设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西部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将来如果美国对伊朗作战,这些地方也可以作为前沿基地。
伊朗这个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另外在地理上又是个交通要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现在伊朗和美国关系不好,伊朗要发展铀浓缩,西方国家怀疑它要搞核武器。这些原因决定了伊朗和西方国家的矛盾是很难调和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从2006年就准备对伊朗动武。现在的伊朗形势是西边是伊拉克,美国在那十几万人,东面是阿富汗,美国在那也有几万人,两面夹击对伊朗来讲形势非常不利。
美国在西部对我国边境进行震慑,有什么样的战略图谋?我给大家讲两个案例,大家一听就知道了。
铁托创建的二战时期英勇反击法西斯德国的那个南斯拉夫现在已经分裂成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塞哥维纳、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科索沃等国家。分裂出的其他国家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单看科索沃。科索沃本来是南联盟中的一个民族自治区,这个民族自治区90%以上的人口是阿尔巴尼亚族,但它的行政管理层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塞尔维亚族,所以阿尔巴尼亚族就经常和州领导闹矛盾,导致民族之间发生争斗,最后造成群体性事件,形成****、打砸抢烧、滥
杀无辜,西方媒体夸大说阿尔巴尼亚族有上万人被杀死,几十万人成为难民。这个形势迅速引起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和联合国安理会的注意,他们就让欧盟去调查,调查的结果自然是死了好多人。
这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决定向科索沃派维和部队,去维持这个地区的和平。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也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于1999年3月 24日对南联盟展开了空袭,空袭一直持续了78天。科索沃战争的最后结果就是2007年科索沃宣布独立,之后西方43个国家马上宣布承认,科索沃这个国家现在是联合国的成员国。
挑起内乱、出兵维和、宣布独立,这是西方人为创造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被不断地复制。2008年8月8号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刘淇书记在联合国有个倡议,就是奥运休战,这是历次奥运会举办国都会提出的一个倡议。结果格鲁吉亚那里偏偏就爆发了战争。格鲁吉亚有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两个民族自治区,分家的时候南奥赛梯归格鲁吉亚,北奥赛蒂归了俄罗斯,那里的居民都是俄罗斯族,南奥赛梯的居民还拿着俄罗斯的护照,这些人整天在那闹事,格鲁吉亚中央政府看到这些人怎么说教都不行,就趁着奥运会派兵镇压南奥赛梯,镇压以后当地民众群起反抗,就造成了冲突。格鲁吉亚的政府军进攻南奥赛梯,俄罗斯的五十八集团军就在南奥赛梯北边,他们很快就打过去了,飞机轰炸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差点把他们的总统萨卡什维利炸死,很快就把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全部占领。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这两个州的领导提出归顺俄罗斯,普京说不
行,你们要宣布独立,要像科索沃那样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这两个州的州长马上就宣布独立,并且成立了内阁,俄罗斯第一个承认他们,还动员其他国家承认他们,到现在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承认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
最近吉尔吉斯斯坦的南部地区发生了冲突,这个冲突很奇怪,在一个赌场里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个民族的几个小青年玩着玩着吵起架来,吵架以后打架斗殴,一直打到街上,打着打着突然出来一群人,戴着黑眼罩,拿着狙击步枪见人就杀,在街上疯狂扫射,打死了很多人,所有人都感觉很害怕。接下来就开始抢劫军火库,抢夺坦克、装甲车,到处乱杀人,据报道说至少有2000人被杀死。
我国派了南航七八架次的飞机去接那里的华商。为什么事态会发展成这样?我认为背后有可能是美国在策划,明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他想在另外一个地方点起一把战火,搞成第二个阿富汗,保证美国在中亚始终有一个立足之地。如果这个分析是正确的话,美国就会利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三国交界的混乱地区搞民族矛盾,制造民族仇杀,然后美国就装好人去维和,这样就可以赖在那里,进而对中国进行震慑。
美国为什么震慑中国?他主要是想在中国的新疆和西藏地区也策划类似的事情,制造汉族和藏族、哈萨克族等当地民族之间的矛盾,必要的时候美国出兵,使中国的西藏和新疆地区像科索沃、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那样独立。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北约东扩。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这些是老欧洲国家,新欧洲是指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一些原来跟苏联关系很好的东欧国家,1989年以后,他们纷纷倒向西方,有十几个国家加入了北约,比如波兰、捷克、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这样一来北约对俄罗斯的威胁直接挺进到俄罗斯的边境,比如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他们的兵跟俄罗斯的兵面对面站岗,其他国家也是这样。
北约的计划还要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也纳入进来,乌克兰差一点就加入北约了,其中它有个问题,就是在乌克兰境内还有一个俄罗斯黑海舰队,它的租期一直租到2017年,北约认为要等到2017年以后乌克兰把它收回来才可以加入北约。今年乌克兰大选换了一个亲俄的人上来,他马上跟俄罗斯搞好关系,说不加入北约了,俄罗斯的黑海舰队愿意驻到什么时候就驻到什么时候,条件是俄罗斯经常供应乌克兰天然气、石油。
中国和俄罗斯有一个长达七千公里长的边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俄罗斯是侵略中国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对中国始终是提防的,比如说它卖给我们的歼击机,敌我识别器不给我们改。现在怎么看待中俄关系?从长远来讲,七千公里的边界必须保持稳定,中俄必须要搞好关系,这一点我们就不细说了。
在我看来伊朗问题很严重,从现在看伊朗战争在所难免,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伊朗出事儿,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中国现在在伊朗的贸易超过伊朗对欧洲的贸易,中国在伊朗修铁路、修公路、修桥梁、盖
房子、开采石油,一些电子行业的生意也不错。如果伊朗发生战争以后对伊朗实施制裁,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中亚已经成为美俄中较量的一个前沿阵地,美国构建新的防线的目的就是全面封锁遏制中国,我估计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以后,就要伺机发动伊朗战争,中亚可能大乱。
第三,中朝边境存在的一些风险。
中朝边境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中国构成很大的威胁;二是朝鲜一意孤行挑战底线,万一发生战争,大量难民涌入,对中国边境构成很大的威胁;三是中朝兄弟友谊源远流长,老一代革命家喜欢送座山、送个岛,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问题。将来南北朝鲜统一或者朝美建交时,那些山呀岛呀都是潜在的危险,不可低估。现在他整天骂美国,好像跟中国关系好,但是也有可能最后跟中国关系最坏、跟美国关系最好,这样的事情在越南、阿尔巴尼亚那里都是发生过的。
我国海上安全形势
我国海上的安全形势简直没有一点点让大家高兴的事情,我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一下:主权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掠夺,海洋权益被侵犯,海防纵深被压缩,海上通道被控制。大好形势要说,我们面临的危险也要说。
我研究《海洋法》有一二十年了,一个国家划定领海的时候,先找到面向公海最外围的一个有人居住的岛屿,这就是一个基点,然后找出另外一个基点,就是距离这个基点不超过24海里的另外一个岛,这两个最外围的岛屿联成一条线,这条线叫做基线,用这个办法连接一系列的基线,这就是领海基线。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领海基线还有大量的地方没有划,比如台湾那边我们还没划,是台湾自己划的。比如在南海我们只划清了西沙群岛和海南岛,其他都没有划。凡是有争议的,没有我国军队站岗的地方都没有划,这是我国领海基线的问题。
还有一个叫做非领海海峡问题,陆地外面有12海里的领海,此外还有300公里宽的海峡,这个海峡就是非领海海峡。对于非领海海峡有这样的规定,就是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领海,外国的军舰和飞机可以自由穿行和飞跃。这就出来了一个问题,美国的航空母舰走台湾海峡,国内老有人出来抗议,其实美国有权从那里走。今年7月初,由海军东海舰队数十艘舰艇过第一岛链在东海某海域进行实兵实弹演练,日本外交部就此对中国进行抗议。我说,这是我们走得太少了,他们有点大惊小怪,以后天天走,他们就习惯了。
从领海基线向海洋方向划200海里,这是专属经济区,如果划350海里,这叫大陆架,专属经济区是指海域海水里的资源,比如说渔业资源等,大陆架则包括海底下面的石油资源。
中日之间的领海基线有点复杂,我们先看中国的领海基线,上海、连云港、温州这块的领海基线划清楚了以后我们向日本方向划了一条线,这就是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从这线再往右看,我们又划了一条线,这叫做冲绳海槽,这是我国大陆架外围的一条线。我们划完了以后日本说,你看你这个线划哪了,全都划到我们日本的岛旁边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就跟日本讲,之所以这么划是因为中国的大陆架向太平洋方向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出现一个海沟,这个海沟深达一两千米,也就是说从这个海沟开始,日本的大陆架和中国的大陆架不在一个大陆架上,所以这个海沟的东侧都是日本的,西侧都是中国的。日本不同意这样划,他们提出一个中间线的原则,一家一半,按照这样的原则钓鱼岛就被圈到他们那边去了,这件事情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都谈不下来。
这里还有一个空中识别区的问题,空中识别区是美国的一个概念,美国认为飞机在距离美国国境还有一个小时航程的时候,要向美国进行报告,这叫空中识别区,然后日本和台湾就模仿美国也划定了一个空中识别区。我认为,首先这个空中识别区是违法的,按照国际法规定不存在空中识别区,其次我们也不承认日本划的这个所谓的空中识别区,因为他把空中识别区都划到了中国领海。
我国东海也面临一些问题,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中有一个冲之鸟礁,现在日本想在那个礁上人工设立一个岛,在这个岛上建机场、直升机停机坪、港口等一些军事设施,使之成为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一个跳板。日本的这一打算我们是强烈反对的,这样一来美国在日本驻军,经过台湾、菲律宾群岛向南就构成了对中国的一道封锁线;第二岛链主要是以广岛为核心构成一个封锁线,对中国进行封锁。
南海的情况是这样的:上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中央政府成立了一个水陆调查委员会,对中国的水陆情况进行调查。在南海对230个岛礁、沙洲逐一进行命名,然后划出了九道红线,红线以内所
有的岛礁、沙洲都属于中国,这便是中国海上的边疆线,这个九段线以内有曾母暗沙、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等。到1976年越南实现统一以后,越南就开始跟中国提出海上主权的要求,这个时候越南就划分了他的专属经济区,菲律宾也划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这样划下来我国南海100多万平方公里80%都让他们给划走了。
南海石油储量非常丰富,这些油田全都是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划走了,他们有1000多口油井在那日夜开采,已经开采了30多年。这三十多年里油价不断上升,还好到现在没有出现过墨西哥湾那样的漏油事件,要是出现一次这样的漏油,南沙就完了。
南海的岛屿,越南占着29个,菲律宾占着9个,马来西亚占着9个,再加上印度尼西亚占的岛屿,这些国家占了中国50多个岛屿。总算南海最大的一个岛太平岛在中国手里,太平岛可以起降C130飞机,可以驻守一个连的兵力,现在是台湾占着。此外还有6、7个岛屿是我们占着,其实我们占的不是岛而是礁盘。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看到南海让人家占领了80%,南海的石油全丢了,南海的岛屿一个都没了,我国的海军也建立了几十年了,这算是怎么回事儿?但中央不让打仗,不能通过武力的手段把我们的岛屿拿回来,于是我们开始抢占了一些礁盘,在这些礁盘上盖一些高角屋,插上五星红旗,宣示我们的主权。不过这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因为将来礁盘也不可能作为主权的标志,只有岛屿才能作为主权的标志,占了礁盘在法律上没有用。针对目前南海的情况,我们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实际的情况是争议被搁置了,但共同开发却没有,仍都是他们在开发。
现在的形势对我们很不利,中国南海出海的一些通道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中国经过马六甲海峡的压力越来越大,主要是海上贸易出海的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印度以及新加坡这些国家对中国也很担心,他们对于如何封锁海峡,防止中国南下也有他们的一些想法。中国去年开始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后,外界都在怀疑中国海军将来是不是要出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向南要进入太平洋,甚至有可能将来要进入大西洋。
我个人理解,在未来的几十年之内,即便是中国建造了航空母舰,我们都不可能到更远的地方去作战,主要还是保卫自己国家的海洋权益,包括中国进出马六甲海峡的安全,不会诉诸武力到更远的地方去作战。
对待南海争端的隐忧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磨合的方式。磨合的方式应用于台湾,现在台湾奉行“不统不独不战不武”的政策,这是维持和平的一个基本模式。因为只要宣布独立,大陆就要打他。如果台湾同意统一,美国就不干了。台湾也不想打仗,想要好好发展经济。通过这两三年的情况看,目前这种方式还是不错的,实现了“三通”,符合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个大局,先把经济发展好了以后再说,这也是一个好的办法,所以台湾的形势暂时被缓和下来了。
再比如和平的方式。南沙这片岛屿被别国占领已经成为事实,国际法规定的所有要件都有利于他们,占领了岛屿以后,周边国家可以把所占领的岛屿作为一个领海的基点,适当的时候可以按照群岛主义 的办法去划分,成为他们永久的主权。所以我判断,和平收复南沙群岛的时机已经过去,靠几个外交官员在那谈判,就想把南沙收回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打算在南沙动武,利益相关国会武装自己。比如越南今年要买六艘潜艇,买大量的苏
27、苏30,还有好多的反舰导弹,加强自己的海空军力量。菲律宾、马来西亚和东盟这些国家会抱成团准备有一天和中国斗,他们投靠美国,寻求美国保护,印度给他们提供基地。
我国现在南海打出来两张很好的牌,一是在广西设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贸易区不仅能成为开发北海、钦州港的一个新拉动点,而且也能缓和南海矛盾,先搞经济发展,带动民间的往来,消除武力对抗因素,减少战争机会。二是在海南搞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南端和夏威夷是同纬度的,如果在海南搞一个国际旅游岛,然后辐射到西沙再辐射到南沙,这也是贯彻先经济后政治的一个好方法。
关于维护国家主权的思考
在捍卫国家主权方面,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做法。比如朝鲜的做法就是玩横,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不管国际上有什么规定,我行我素,当然这与他背靠中国这个条件分不开。去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874号决议,要对朝鲜进行制裁,其中有一项是进出朝鲜的一切船舶都要进行检查,防止运载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朝鲜为了对抗这个1874号决议,派了一艘疑似载运非法武器赴缅甸的船只“江南一号”从南浦港出海,美军驱逐舰一路跟随监视。如果美国军舰拦检这艘朝鲜船只,将是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决议案以来,首次对朝鲜执行海上拦
检任务。朝鲜于决议案通过后宣布,任何拦检朝鲜船只的行动,将被视为对朝鲜宣战,朝鲜指控美国的跟踪监视行动是试图挑起战争。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安全形势很紧张,那时候北边中国和原苏联的关系非常紧张,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然后南边有中越战争,西面中印关系也有冲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缓和周边的形势,跟美国、西方关系搞得都可以。那个时候军队非常弱,一年只有80多亿美元的军费,军队对谁都构不成威胁,当时台湾和西沙虽然有问题,但问题比较小一些,整个安全形势是最好的。
现在我国西部边境面临阿富汗战争,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又不太平,成不成第二个阿富汗还不知道。新疆、西藏不断出事,另外南沙海盗猖獗。为什么中国安全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军队的崛起,必然面临别人的打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我们现在的思路是用我们的真心去化解别人的恶意。比如南沙你们都占着吧,一时半会我们不去收回,现在我们通过国际旅游岛、东盟自由贸易区多做生意,在西部地区我们也慢慢跟印度也搞经济。
但在军人看来,是很难通过这种办法收回我们的岛屿和领土的。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虽然现在我们讲构建和谐世界,但构建和谐世界绝不意味着放弃武力,一味忍让。与人为善这是对的,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也是对的,但方式要多种多样,其中武力的方式、军事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国防是大家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我认为我国现在应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缺乏这种意识,国家利益观念淡薄。
富国强兵、协调发展才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处理好韬光养晦和捍卫主权的关系,处理好和谐世界和正当防卫的关系。捍卫国家主权要文武兼备,积极防御,敢于亮剑,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有打出威风,敌人才怕我们,一味忍让是不行的。
(报告人系中国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第二篇: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7-01-19 13:46:00 ]作者:张广晓编辑:studa20
摘 要 目前,在民营企业管理中,一些民营企业已经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对此不能盲目乐观,内部仍有股暗流在阻止着民营企业改革浪潮的向前发展。要客观的面对现实,民营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用科学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和创新。走科学管理之路,势在必行。关键词 民营企业 现状 透析与思考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迎来了科学管理的春天,巨大的经济浪潮影响和推动着民企老板,使他们不得不正视自身所处的环境。打破家族式管理,走科学管理之路已势在必行。因此,民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和创新,走现代企业职业经理的发展之路,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实现民营企业质的飞跃。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象透析
我国民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以家庭作坊式、粗放式、家族式经营模式起家,在我国发展只有二十几年的历程,正因为它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经验少,同时又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起来的大企业相比,无论是在管理上、规模上,还是企业文化上,都有相当的距离。在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传承下来的“百年老店”,还是初具规模的新生企业,它们都是在一种十分系统的、成熟的整体企业管理文化氛围中经营运作的,而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成熟的企业管理文化氛围。这是历史给民营企业造成的先天不足,要想弥补这种不足,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不懈努力。
近一时期来,有部分民营企业老板已经意识到了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开始外聘职业经理,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在改革浪潮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改革,在经历改革阵痛之后生存下来,但受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影响,这些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管理上,说是重视人才,可是人才“公寓”见不到人才;说是科学化管理,可是在管理上见不到科学,只是停留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上,科学的、实质性的内容太少,大部分是虚设。而另有一些民营企业,他们不思改革,仍在旧磨坊打转转,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缺乏活力。这些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这些民营企业将会面临无法生存的局面。从以上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确实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淡泊、没有创新的经营理念、传统管理意识严重、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企业文化。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真实现状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一部分企业老板已认识到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高薪聘请职业经理,想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但是,职业经理的处境却令人担忧。环境影响人,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职业经理的作用就不可能正常发挥。而这时他正处在血缘相连、环环相扣的家族网中,被排挤,甚至受敌视,才能得不到发挥,使企业只能靠家人、朋友出谋划策去发展,那就造成:第一,企业高层或中层领导岗位多数是由老板亲属把持着,而这部分人又大都是老板绝对信任的门外汉,缺乏科学管理思想,这注定使企业发展难以走上正轨;第二,这些人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不懂管理和技术,他们虽然对企业贡献不大,但因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而相互争权夺利,为了牟取利益,置企业利益于不顾,造成外聘人员受排挤,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第三,家族人员带着天然的特殊性,滋生天然的优越感,工作中我行我素,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形同虚设。在工作发生失误时,又往往因裙带关系而逃避责任。企业制度是用来约束管理者和员工行为的,没有制度的约束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就没有责任,没有责任就没有力量,没有力量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第四,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占据了各个要职,在其他员工的眼中,这些人干与不干、干好干坏都是一样有特权,而自己干的再好也没有晋职的希望,这严重地挫伤了外聘管理者和员工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抑制了他们的工作才能,使他们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只好另谋出路,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这样,就造成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这极大地抑制了企业的发展;第五,有的民营企业表面上已经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但内部仍有股暗流,在阻止着改革浪潮的推进,出现小农意识和小市民意识的传统文化和改革大潮中的职业经理现代管理思想带来的新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冲突、排斥和矛盾,使企业文化在纠缠中糊涂。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如果灵魂出现问题,那企业就成了毫无生机的行尸走肉。
老板君主化思想使企业发展僵化。我国有些民营企业老板虽然生活在现代科学管理的时代,但在企业运行中却表现为喜欢建立管理者的权威、封建君主意识浓厚、不允许任何人侵犯自己的权威。在管理方面,企业老板有非常浓厚的主观色彩,所有决策都可以随老板个人的灵感、意愿、好恶而变。即使制定了这样那样的制度,自己也不愿意去认真执行,这给企业的中层管理制造了不少的困难,使他们无法把握规章制度的执行尺度,其结果是企业内部“权威第一,规章制度第二”,使企业管理陷入僵化。目前,我国濒临破产的一些民营企业,很多是高科技企业,产品也是前沿高科技产品,老板又是一个懂技术的专业老板,为什么没几年就破产了呢?其主要原因是老板只站在企业的外部形象、产品、工艺、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了企业的运作程序、企业文化、管理规则、员工素质等方面,导致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最后使一个好端端的高科技企业走向了衰退,乃至破产。因此,民企老板要有战略的眼光,应从企业的全局上考虑问题,不能一意孤行地行事,否则会全盘皆输。在用人方面,喜欢任人唯亲,对外来人员不信任。有的民营企业老板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也能发现不少的问题,也出台一些管理措施和制定比较先进的制度,但仍改变不了家族管理的老模式呢?为什么年初老板总是有一套新的管理方法、新的规定出台,可是走着走着又回到老路上去了呢?这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依旧是原班人马,陈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及传统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再先进的东西在这部分人心中也只不过“如此而已”,这就叫年年穿新鞋、天天走老路。我们知道,企业的成长发展,不可能只凭老板一个家族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依靠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员工的共同努力,甚至可以说是外聘人员的光和热给家族企业带来了效益和希望。不重视人才的管理,就是没有效益的管理。市场经济中,人才流动性很大,针对人才的竞争也很激烈,要想使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留住人才、重视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已成为必然。因此,民企老板要降低身份、摆正位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爱惜人才、重用人才,才能推动企业发展。
以上这些使民营企业难以迅猛发展,一直挣扎在家族的关系网中,是民营企业传统的家族式管理造成的后果。所以,民企改革要从企业的源头进行治理,彻底走出传统文化的束缚,从人抓起、以人改制,促进企业蒸蒸日上。2 对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要彻底摆脱家族式管理模式,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下企业制度管理的要求,形成合理的权利运作体系,就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走企业职业经理的管理发展之路,顺应经济发展的大潮。
第一,当企业得到一定发展,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后,就应进行全面改组,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坚持创新,保持锐气,突出主业,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行科学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建立企业信誉,追求持续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而由于陷入观念的误区,我国民营企业最缺乏的恰恰就是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以企业中的“人”为依托,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改变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改变“人”。家族式民营企业的先天不足非常明显,是一种传统的血统管理,需要全面更新。民企的血液就是企业文化,换了人就换了血,换了血就是换了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这个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改制就难以进行。笔者认为,要改制必须要换血。要加大力度,一举成功。科学的管理机制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建立职业经理制是民营企业实现优化法人内部管理结构的需要和必然。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分权制,董事会和经理需要有明确的职责界限,因为建立在亲属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管理体制不利于企业制衡,容易形成两个极端:一是创业者权力垄断,民主决策机制缺乏;二是不能形成合理的权利构成体制,容易发生管理梗阻。同时,两种文化的冲突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悲剧效果。改革派与传统派在民营企业改革和发展中,他们之间有着先天性的对立冲突,这会极大地阻碍企业的发展。
第二,建立职业经理制是管理专业化的需要。职业经理是一个既有专业管理理论底蕴,又有很好的现代思维的职业,家族制创业阶段的管理人员很少能达到这一境界,而管理又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不进行科学管理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就难以保障。因此,我国民营企业经理的革新是现代企业的时代需求。
第三,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建立起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规则,使企业一切按规则办事,使我国民营企业从“人管企业”向“制度管企业“的过渡。民营企业创业之初,以亲属纽带进行运作,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对职业经理要求并不迫切,甚至在感情上有排斥情绪。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如果不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来管理,不仅会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还会影响民营企业的稳定和亲属关系的和谐。从亲属管理链(家族式管理)向职业经理制转变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因为每个家庭成员对自己前期创立起来的企业都有一份割舍不断的感情,同时还有经济利益掺在其中,如果处理不好,极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甚至企业动荡,不利于民营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最后,家族式民营企业经理职业化的前提是民营企业体制的股份化,只有按股份化建立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才能实现民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体制。民营企业的股份化可以合理分割家庭成员对企业资产的合理占有,使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得到补偿。民营企业股份化以后创业家庭成员成为企业的股东或董事,民营企业的产权没有发展变化,不会影响家族成员间的关系。通过聘请职业经理管理企业,可以排除人际关系的干扰,使企业顺利进入制度管理阶段,从而实现管理创新。当然,现阶段民营企业还不能摆脱环境、传统、人文等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些民营企业适不适应职业经理管理模式,职业经理能不能在民营企业中发挥才干,还需要从实际出发。但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角度看,职业经理制是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3 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的新时期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我国民营企业已走过了一段路程,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已唤醒了一部分民营企业老板的改革意识,有的已经打破了家族管理的模式,并且运用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走上了经济大舞台,在国内已具备一定的应战能力。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我国的民营企业又面临着新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
首先,我国民营企业要有适应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和政策环境变化的能力,了解掌握国际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灵活运用东西方两种思想的融会和两个市场运作规则的嫁接结果,尽快摆脱传统管理模式,使我国民营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运行轨道运行。这将成为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立足于本土市场的最大竞争优势。同时要树立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发展思路,深化体制革新与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利用资本市场的功能,扩充民企的资本实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人力成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推进管理制度的科学化。
其次,民营企业的资本积累发展到一定时期时,企业就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经营理念。21世纪的企业竞争就是人的智慧的竞争,软件的竞争,具体地说也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使企业成为高品位、高层次、具有一定深度的文化内涵的企业,这是新时期优秀企业家新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人的价值观问题,通过这种管理理念,把企业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境地,有能力同国际同行进行竞争。海尔集团在我国企业文化领域中当了领头雁,它把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海尔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它既具有美国色彩的个性创造力又具有日本特点的团队意识,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推动了海尔企业的飞速发展。但企业在改革时期一定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一是传统观念形成的不适合当前发展的小农意识文化;一是改革派的新文化理念,它们是两种不相融的文化,对改革有一定的阻碍。所以,要作好两种文化的沟通、协调与融合,异化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转变,使企业真正的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现代科学文化体系,使全体员工真正具有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使文化真正成为企业的灵魂。民营企业这一时期要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全面发展自己,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最后,我国部分民企已融进了世界贸易的海洋中,真正的走向了市场经济,这使我国民企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谁不顺应潮流谁就会被这潮流所冲垮。这股潮流的形成,一定会带动我国的民营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也会使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大练内功,民营企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和去掉管理上的不足,掌握科学管理和驾驭经济全局的本领,在管理中能够考虑国内和国外两种因素,善于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善于把国际市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趋利弊害,争取主动,使我国民营企业跨入世界经济的竞争行列。
一个民营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并且立于不败之地,并非容易之事。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想再前进一步比初创时期前进十步都难。而企业竞争的结果是不进则退、退则亡。一些民营企业的失败,昭示的就是这竞争的道理。经历过艰苦创业期而顺利步入成长期的企业,极容易产生的满足和松懈将随危机一起走来。其中虽有良好的要素配置、市场份额、企业信誉,然而如果规模不大、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要驾驭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尚须有一个质的飞跃。在“十一五”期间,民企老板们应重整戎装,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超人的智慧,迎战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挑战,走向企业家行列,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企业巨人。
第三篇:浅析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思考
浅析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思考
失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各国政府无不以解决失业问题为己任。失业保险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可以使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从具体制度上保证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缓解经济改革中遇到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一、失业保险制度及其功能
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集中建立保障资金,对遭遇失业风险而失去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有两大功能:一是对失业人员进行救济,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二是促进失业者尽快再就业,从而抑制失业。生活保障功能是失业保险制度设立的最初目的,反失业功能的强化则是全球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失业保险制度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保障尽可能多的失业者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来维持社会安定、缩小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单纯强调失业保险的生活保障功能已很难解决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必须探寻更积极的失业保险机制,发挥其抑制失业和促进就业的能动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失业保险“社会稳定器”的减震作用,维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更注重事后补偿,其抑制失业及促进再就业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加强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国际上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面对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失业保险政策。从1986年国务院《国有企业职工待业暂行规定》,到1993年《国有企业职工待业规定》,再到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形成完整体系,在保障失业工人的权益及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总体来说,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更注重事后的补偿,其抑制失业及促进就业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失业保险覆盖面较窄
《失业保险条例》实施后,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比过去大,但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就业岗位有限的实际情况比较而言,还是显得比较窄。我国广大农村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虽然现行的失业保险条例已把农民合同工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规定对工龄满1年以上、雇用单位已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农民合同工,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但是,这不能覆盖大量进城从事短时间打工的农民和每年从大中专院校毕业走向社会,短期内难以就业的毕业生。这种保障现状,使得失业保险的社会性名不副实,实际上成为少数人的保障。当然,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大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失业保险也不可能覆盖全部劳动年龄人口,但失业保险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就业格局及就业方式的重大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现阶段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
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事实上已经成为许多劳动者的选择。如果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不能跟上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就会造成劳动者享受社会福利机会的新的不平等。
2、失业保险水平的设计不合理,不能有效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失业保险水平的含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失业保险金的给付额度,即失业者在失业期内所收到的失业保险金的多少;二是失业保险给付期限,即失业者最多可享受多长时间的保险待遇。我国在失业保险水平的设计上不合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标准过低。
依照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目前我国的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为各省、市最低工资的70%-80%,大致在150到450元之间。如果将失业保险金与国有企业年平均职工工资做个比较,我国的失业保险金只能替代25%左右的工资。而大多数国家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为失业前工资的40%-75%。失业保险金的标准过低,不能满足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保障,也不足以支付求职成本,不能促进转岗就业,使得失业保险应有的保障功能和反失业功能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2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过长。
现行制度的具体规定为: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这样的规定,与失业状况较为严重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给付期限显得过长了。过长的失业救济期限可能使失业者丧失迅速就业的动机,延长失业者的职业搜寻期限,不利于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3、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功能较弱
现行制度规定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补贴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从以上支出的项目中可以反映出,现行失业保险虽然也规定了失业保险待遇中还包括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的费用,但是费用的多少并不明确的,而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这一“自行规定”的结果就是从实施《失业保险条例》以来,提供给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的支付占了绝对的比重。以2001年为例,当年的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为111.8亿元,包括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在内的非生活保障金支出为23.5亿元,仅占总支出的21%。这说明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过于侧重生活保障功能,促进就业方面投入不足。
按现行制度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从实施情况来看,我国的统筹层次仅在市县两级,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失业保险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由于统筹层次较低,基金的整体抗风险能力比较脆弱,基金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互济。而且,这种在市、县两级分级统筹管理为主的方式,造成各地在使用和统筹失业保险金
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失业保险基金过于分散且各自为政,不利于统一调度和集中管理、使用资金。统筹层次偏低造成的条块分割,使我国失业保险机构与职工培训机构、职工介绍机构各自为政的状态长期存在,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变,这就极大限制了失业保险反失业功效的充分发挥,使得失业职工不能按照市场需求接受职工培训,不能及时得到用人信息和就业指导咨询,造成失业职工再就业率很低。
4、我国失业保险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
《失业保险条例》仅仅是国务院颁布的一个行政法规,这无疑影响法律效力。与此同时,《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并非高层次立法,致使对违法行为追究不利,使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变为实际上的自愿失业保险。
三、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对策
增强失业保险的反失业功能,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方向。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应当以保障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及抑制失业为目标,制定有效的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保障和稳定作用。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1、调整失业保险制度理念,充分认识就业保障的重要
社会保障应该具有就业保障的功能,其基金的支出,构成社会消费需求,与经济扩张和收缩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向运动的内在联系。在经济繁荣、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社会消费需求具有扩张倾向性时,社会保障金支出就会减少;反之,社会保障金支出就会增加。因此,只有达到充分的就业,才会从根本上减轻社会保障的负担。因此,应把失业保险制度与积极劳动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就业导向型的失业保障制度,以实现扩大就业的总目标。
2、适时提高统筹层次,加大省级调剂力度
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基金结余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目前全国有近千统筹单位,其中县级统筹单位占相当比例。因为基金调剂的范围小,200多亿的结余基金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中西部地区比较困难,在目前下岗向失业并轨的特定时期,基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有必要建立失业保险中央调剂金。其资金来源可以从各省市失业保险基金中筹集一部分,但主要的应当通过变现国有资产和增加中央财政预算补贴等措施来筹集。中央调剂金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地区间的调剂,能保证失业负担重的地区基金的支付能力。
3、完善就业服务机制,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好地配置人力资源,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就应最大限度地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遍布全国的就业咨询、就业培训和失业保险信息网及其公开发布系统,提供快捷的就业信息服务。培训机构则应加强与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按照就业岗位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具体途径有,借鉴福利国家改革的成功经验;政府与非营利性机构合作,分工负责;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适当的经济扶持;采用委托式、合同式等多种办法,由各类非政府机构和社区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就业服务。
4、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比例,支持就业培训
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是促进就业的最有效途径。各国失业保险为了实现就业目标,也都几乎无一例外地将职业培训作为失业保险工作的重点,以培训促就业已在各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美国规定参加职业培训的失业人员,可适当延长失业保险给付期(最多不超过52周);澳大利亚规定,参加培训的失业人员可以享受疾病、工伤、失业和养老保险待遇。
5、抑制企业解雇员工(加大援企稳岗的力度,使之常规化、常态化)通过失业保险制度,(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抑制企业的解雇行为,从而既减轻失业保险的负担,又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日本、韩国和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在日本,失业保险机构从稳定就业出发,对某些企业予以资助。例如,资助不景气而被迫缩小经营规模的企业,力争企业在不裁员或少裁员的情况下,内部消化过剩人员;资助留用、吸纳高龄和残疾劳动者的企业,避免这些就业弱者失业;资助一些条件差的企业,帮助其改善就业环境,减少离职、跳槽等情况的发生。在美国,则是以浮动失业保险费率的做法,鼓励企业尽量保留雇员和限制企业的解雇行为。
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实际,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大量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长期任务。政府管理部门在进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时应充分考虑到既要克服失业者过分依赖失业救济的思想,又要使其能起到积极鼓励和有效促进失业者再就业的作用,使失业保险金成为激发失业者积极谋业、创业的有效手段。
第四篇:思考中医讲稿
1.感谢科教科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中医经典的机会。我自己中医学的不太好,所以我就不在某个知识点上做深入的讲解了,今天主要讲讲认识和方法上的一些问题,大家也没有多少需要做笔记的内容,主要是认真听,仔细的去理解就好了。10年前,我看过一本书,叫《思考中医》,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刘力红教授写的,可能在座的有人也看过,写的非常精彩,很受启发,所以我在里面挑选了一小部分内容作为今天讲课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很多话都是引用的原文,部分引用的案例也是以本书作者的角度讲给大家听,并不一定是我本人真实的案例,希望大家听后能有所感悟,对中医的认识上有所启发,就足够了。
2.既然是思考,那就肯定要有问题才能思考,这次我们主要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中医是什么、中医怎么学、中医怎么用。听起来题目好大吧?不要紧,时间有限,我们简单点讲。3.首先,第一个问题,中医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吗,中医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嘛,我想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特别时学西医的人,是不是这样的呢?绝不是这么简单,这只是最肤浅的一层意思,中医的中字真正的含义是我的理解是中庸之道,什么叫中庸?不偏不倚谓之中庸。中医就是要让某样事物保持在中间或者动态平衡在某个水平的一门医学。那这个事物是什么,我们后面会讲到。
4.讲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说一个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那就是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这几十年来,中医的局面为什么没有办法突破?临床疗效为什么老上不去?遇到高热降不下来,最后还是得上抗生素?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中医的理论已经形成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没有大的突破,大的变化,会不会是因为理论落后,已经不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指导了呢?大家可以思考,今天我们的临床落后,我们的治病水平上不去,是不是因为理论落后造成的?我的看法完全不是这样,恰恰相反,中医的理论不但没有落后,在很多领域还大大的超前,我们如果认为理论落后于临床,认为理论不能指导临床,那我们就要问自己,我们真正弄通中医理论没有?对于中医的理论,对于《内经》的理论,我们把握了多少?有十成把握没有?如果不到十成,两、三成呢?如果连两、三成都不到,有的甚至搞了一辈子中医,最后竟然还分不清阴阳,那我们怎么能说理论落后于临床?这个问题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没有认识好,那导致中医今天这样一个局面的症结就不容易抓到,我们今天看到的临床水平比较低下的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错误的把这个原因归结到理论的落后,而去寻找理论方面的原因,那我们就可能会形成真正的倒退,真正的落后!所以对于中医理论我们应该放心的去信任它,在绝大多数时候不是理论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认识出了问题。
5.前面刚才提到了,中医是要让某样事物保持在中间状态。这个事物是什么呢?很简单,两个字——阴阳。它也是中医里最重要的东西,最核心的东西,方方面面都要围绕它,离不开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现在人都知道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当我们问一句中医怎么治本,或者中医通过什么来治本呢?这就回答不上来了,其实,这个本就是阴阳,阴阳是一个关系到方方面面的,最本始的东西。6.阴平阳秘就是健康状态,阴阳失衡就是疾病状态,中医就是要恢复已经失去平衡的阴阳。7.那阴和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阴阳谈的是阴与阳两者之间的事,既然是两者,就有一个相互关系的问题,这也就是阴阳这门学问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很精辟的论诉,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句话基本上将阴阳的主要方面包含进去了,因此,只要弄通了它,阴阳的学问也就可以基本解决。“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主要是讲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情况,古人就是通过观察这些自然现象悟出来的这些道理。阳生阴长主要讲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阳渐渐生,阴渐渐长,两者关系非常协调。联系到具体的自然,春天以后,白日渐渐长,气温渐高,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阳气的不断增长。那么阴呢?阳化气、阴成形,这些成形的、属阴的万物也随着这个阳的增长而不断的繁茂,真正的一派欣欣向荣。这个过程真正是阳在生,阴在长,就像夫唱妇随一样。与以往我们所说的对立的、消长的关系好像不同,并不是阳产生了,万物反而消灭,完全不是这么一个情况。如果用现代一些语言来形容这个过程,那么,阳气就好比能量,我们可以设想在天地之间有这样一个能量库,而在春夏这两季,能量是处在一个释放的过程,随着能量的释放,万物得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便逐渐的生长、繁茂起来。否则、万物凭什么会生长繁茂呢?就是因为这个能量的释放造成的,这就是阳生阴长,希望我这样讲大家能理解了阳生阴长是什么意思了。同样道理,阳杀阴藏就很好理解了,阳杀与阳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能量的释放是不会无休无止的释放下去的,就好比我们打拳击,拳头伸展出去了,如果还是老停留在那个状态,就没办法进行第二次出拳,所以,必须先把拳头收回来,才能打下面的一击。阳气也是这样,达到顶峰后就要转为收藏,能量收藏起来了,万物得不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万物的生长就趋于停止,而且渐渐的凋零、枯萎,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秋冬景象。上述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后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生发、释放。这便是素问所讲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8.弄懂了阴阳,我们再看看第二个问题,中医怎么学,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真的很大,也是令很多中医学子困惑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复杂,我认为学好中医的有效方法就是依靠经典、熟读、记忆、理解经典,当然这个过程是很艰苦的,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现在很多中医院校已经将经典改为选修,从必修沦为选修,经典的这个地位大大的下降了,它给人们的信息就是对于中医的学习来说,经典已经不是必须的了。有关部门也做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很多人认为经典的学习没有太多意义,学也可,不学也没有什么损失。这是中医的悲哀,我的观点于上述这个认识截然相反,经典的东西不但不能消弱,而且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为什么呢? 9.历史的经验会告诉我们一些理由。翻开历史,我们看一看,从张仲景直到清代,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凡是在中医这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医家,我们研究一下他的经历,就会发现,大多数医家是从经典中走出来的,大多数医家是依靠经典而获得了公认的成就。中医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不得不使我们去思考,经典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从这些历史事实中我们感受到:自古医家出经典。那么近代和现代的人呢?只要我们翻阅周凤梧等编著的《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就会有相同的感受。就以大家比较熟悉的蒲辅周老中医为例,蒲老在初出茅庐时,就诊的病人很多,但是有有效的,也有无效的,为此,蒲老毅然停诊,闭门读书三年。将中医的经典熟读、精思、反复揣摩,三年后,复出江湖,便能在临床上得心应手,以致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屈一指的大医家。对于这段经历,蒲老深有感概的说:当时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实际是不懂得经典的价值。无独有偶,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也强调,要做好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每年应拿出三个月的时间来温习经典。两位老前辈的话值得我们重视。10.很多人可能会说,那些经典的书籍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写的,过时了、落后了,我们还学它干嘛。可是我要说的是,经典的年代虽然久远,但它不一定就过时了,落后了。所以,大家不要轻易地否定它、遗弃它。学习经典不是守旧。经典的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里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南宁有一位老中医叫廖炳真,廖老从医几十年,在某些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经验,廖老有一次讲到蛇咬伤的治疗:在旧社会,有些江湖郎中治疗蛇伤往往会留一手,这一手的方法很巧妙,让你根本没办法察觉。郎中给你治蛇伤,很快就把蛇毒治住了,让你没有生命危险,很多症状也消除了,就是有一点,伤口老不好,隔上一段时间伤口又腐烂,你又得到郎中那里去买些药,在江湖上,这叫郎中钓病人,病人养郎中的招数,但是,这个窍门被廖老从他的父辈那里得知了,窍门就是什么呢?就是忌盐,如果让病人忌盐几天,再吃上几剂解毒、生肌的药,伤口很快就长好,而且再不腐烂,就这么一点小奥秘,可要是你不知道,就会被折腾的够呛。听完这个故事,大家仔细一琢磨,这不就是《内经》的东西吗?《素问.金匮真言论》上说:“北方黑色、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谷豆,其数六,其臭腐。”肾家的臭是腐,凡属腐烂一类性质的病变都与肾相关。肾病需要忌盐,“多食盐则伤肾”。蛇伤引起的伤口腐烂,忌盐几天,再吃几剂普通的中药,伤口便从此愈合,这是一个多么神秘而又极其简单的事实。经典的东西就是这样,没有揭开时,他非常神秘,揭开了,又这么简单。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廖老治骨癌的经验,骨癌的疼痛是非常剧烈的,而且这个疼痛往往很难止住,就是用上麻醉剂,效果也不理想。廖老对这个疼痛有个杀手锏,虽然骨癌最后不一定能治好,但这个疼痛却可以大大的减轻甚至消除,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廖老用的什么药呢?就是在一些草药里面加上一味特殊的东西,然后煎汤外洗患处,洗几次后疼痛就能逐渐消除。这个特殊的东西很灵验,加上它很快止痛,不加它完全没有这个效果。这个特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棺木的底板上长出的一种东西,过去人死了,用的是土葬,随着尸体逐渐腐烂,腐烂的这些东西就往下渗,渗到棺木的底板上,连同木质一同腐坏,上面的这个东西就是感受这个腐气而生的。大家可以沉思片刻,在所有的腐气里面,还有比人的尸体腐臭更厉害的吗,所以,说到腐字,根据前面讲的,大家应该就会悟到些什么了。按照内经讲的,它应该跟肾有非常特殊的关系,肾又主骨生髓,所以这个东西用在治骨癌上就有这样特殊的疗效。这么神奇的治疗又是《内经》的东西,为什么说学中医还需要点悟性呢,就是这个原因,不是非常聪明的人是学不好中医的,经典的东西早就告诉你了,就看你能不能领悟,能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应用于临床。
11.学好经典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要具备一个基本条件,或者说一个基本的素质,就是信受奉行。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呢?字面上理解就是:信任、接受、去实践。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典才学的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收获。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经典成了名医,你有什么可担心呢?所以,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不具备这个条件,经典的学习就整个成了障碍。记得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读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的一则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大家看到这个案例,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会不相信,牙齿长到一定程度就定型了,怎么会越长越长,以致进食都困难呢?这太离谱了,即便是有这个髓溢病,怎么用白术漱漱口就能缩回去呢?简直太不科学了,但我不这么想,我首先是相信它,然后,再来思考它的道理。我们读古人医案,不是去考察它的真实性,而是要去理解它里面所蕴含的道理。首先这个病名很有意思,牙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在往外溢一样,所以叫做髓溢病。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会往外溢,这一定是约束骨髓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骨髓由肾所生,肾为水藏,故骨髓亦属水类,按照五行规律,土克水,所以肯定是约束水的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髓溢,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这就是对经典的思考,想通了,就会有收获,甚至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经典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曾经诊治一位跟骨骨刺的患者,疼痛厉害,足跟不敢落地,痛苦不堪,按常规的思路,补肾、活血、除痛等方法都无明显疗效,我突然想到了髓溢病这个案例,大家知道,骨刺是骨钙流失形成骨性赘生物,这与髓溢病有什么差别呢?道理应该是一样的,于是如法炮制,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两三次,每次20分钟,出乎意料,不几天疼痛就明显减轻,坚持1月余,足跟痛消失,痊愈了。这些案例给我们什么感受呢?经典的东西你必须相信,然后才有思考,才会有收获,你不相信,后面什么也不用谈了,中医你肯定学不好。
12.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医怎么用,我们想尽各种办法努力学习中医,最后都是为了用中医来解决病人的痛苦,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用呢?不同的应用方法区分出了医者不同的层次,我们通常说医者分上工和下工,所谓下工层次就是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者;上工层次就是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者。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此贤者之所得,愚者之所失也。怎么理解这句话?下工就是我们所谓的庸医,看到一个病,很想让它快点好,拿个方子就乱加,咳嗽就加点止咳化痰的,发热就加点清热的,头痛就加点治头痛的,食欲不好再加点消食的,等等等等,病人一堆的症状,结果药就二三十味,却不知道病机到底在哪里,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大家遇到过这样的医生没有?我想一定大有人在。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医生,我们要做上工,要做到临证察机,就是把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归纳总结,找到病机,就像从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上找到树干一样,树干砍了,整个树自然就倒了,用不着一根根的去砍树枝,看上去我们好像在找病机的时候费了点周折,但收货的效果将是立竿见影的,似迂而反捷!这其实是跟西医的诊断思路一致的,西医诊断疾病讲究一元论,就是尽可能的用一个疾病去解释患者所有的症状,中医也一样,我们要尽可能的用一个病机去解释患者所有的症状,当你这个一元论成立的时候,诊断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13.察机实际上就是求本,“察机药和”就是治病求本,机就是导致事物发生的关键要素,病机就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那个最关键的因素。原子弹的威力大不大?当然很大,可是这个启动按钮没必要搞得那么大,一点就行了,病机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14.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审查好病机呢,审查病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勿失气宜,要抓住气宜,这个提法在至真要大论里有两处,其中一处说“谨候气宜,勿失病机”,实在的说,病机就是气宜,气宜就是病机,这两者讲的是一回事。那到底气宜是呢?很简单,就是我们常说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那么这个气宜要怎么求呢?比如现在天阴了,要下雨了,这个气宜我们知道不知道?当然容易知道!这是什么?是湿气来了,我们可以直接感受这个气宜的变化,在这个时候产生的疾病,不管它是什么病,都与这个气宜的有关,抓住了这一点,不失去这一点,那你就抓住了病机。如果天气突然转冷,北风来了,这就是寒的气宜,其他以此类推。这也就是我们写大病历的时候要写节气了,节气往往是六气变化的转折点,与病机有关,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点了。上面讲的这些气宜,都是我们可以很明显感受到的,可以叫做外气宜,还有一些我们不容易察觉出来的,叫做内气宜,内气宜可以通过舌脉来查出来,时间有限,今天就不展开讲了。
15.讲到病机这个词,就不得不提中医里著名的病机十九条。很多学中医的对病机十九条的认识不足,以为天下的疾病那么多,那么错综复杂,怎么可以就用这么简单的十九条病机加以概括?十九病机到底能不能概括?回答是肯定的,能。歧伯在这里用了“诸”,“皆”等一些非常肯定的词语,就如我们前面说到的信受奉行,既然歧伯这么肯定的说了,那你就必须信,不要怀疑,大胆用准没错。在运用之前我们还要了解其中的一句话“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这句话什么意思?有或者没有我们都要去寻找,是过盛还是不足,我们都要找它,必须先了解五行生克关系,五胜就是指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我们就拿其中的一条来举例子,看看我们如何运用病机十九条来察出病机。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条来说,凡是风、凡是掉眩,必定与肝有关系,你就从这个肝去找,一定能找到病机,一定能找到导致这个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眩晕的病人,病人一来,我们看到他一副肝病的模样,脸色青青,脉又弦,肝的色脉非常明显,这个叫有。但是,如果没有呢?如果我们看到这个眩晕的病人脸色不青,脉也不弦,一点肝家的色脉都没有,这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叫“无”,无者也要求之,反正就是认定它了,它就是与肝有关系,这是病机规定的前提,那怎么求呢?这就要根据“必先五胜”的原则,用五行之间的关系去求它。方法就是以肝为中心,利用五行生克的原则去考察。比如这个眩晕的病人你看到的是肾很虚的表现,那么,你就要思考,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是因为肾水很虚,母不生子导致的,所以治疗就应该补母生子,用补肾的方法这个眩晕就会治好。如果肾的情况没有,那就继续看,有没有肺的情况,如果是肺家盛,那你就又要开始思考了,肺属金,金克木,肺金太旺,那肝木就必遭克损,所以,治疗就应该是泄其太过,使木不遭克损,那疾病自然就会痊愈。同样道理,大家可以继续思考,如果是看到的心的情况、脾的情况又该怎么样去思考,从而发现病机。病机十九条是非常有用的,千万不能小看它,很多疑难杂症,它能帮你很大的忙,前提是你必须信它,认定它。它相当于帮我们把一个中心坐标确定了,你根据病人的实际表现,根据这个中心点去寻找,比你漫无边际的去寻找要方便很多,大家说是不是?这就是中医经典里的宝贝,大家可千万别把它丢了,要不真的太可惜了。
16.另外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抓主证”,抓主证是刘渡舟教授提出来的,在坐的可能有不少人对刘老有所了解,刘老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伤寒界的权威,人称北刘南陈,北刘就是指刘渡舟,南陈指陈亦人教授。刘老认为,抓主证反应了辨证论治的最高水平,因此,能否抓好主证,就成了临证的一个关键问题。
17.为什么主证那么重要,我的理解有两点:1.主证最能反映病机,而只有这个能反映病机的证才能称为主证,2.是主证最有可能反映疾病的祛除途径。它提示你,你应该用汗法、下法、还是吐法,或者用其他方法,这样的主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这个证就能辨别该从哪个方向着手。
18.说的比较抽象,举个例子大家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曾经有个女病人找我看病,西医的诊断是肾结石,肾积水,中西医都看过,效果不好,一位老病人介绍过来找我看。按照常规,结石、积水就要排石利水,对吧?一般人可能都这么想,也都这么开方,一般石韦散就开出来了。但是我没有这么考虑,只是静静的听病人讲诉病情,一边听一边思考,其实就是在等待主证的出现。当病人讲到这一个月都在拉肚子,心很烦躁,睡觉也睡不好,就是这一瞬间,主证出现了。我开出的方子是猪苓汤,没有加任何排石药,为什么开猪苓汤?因为伤寒论319条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这里明确讲到,下利然后心烦不得眠,下利就是拉肚子,看看这个病人跟它所描述的是不是很像?主证符合,那你就大胆用猪苓汤吧。病人吃了半个月药,症状很快消失,复查肾积水没有了。19.如何才能抓好主证呢?当然,这要建立在对伤寒论条文非常熟悉的前提下,先是要熟记,然后逐渐明白其中说明的道理,最后还要在临床上多多实践,多用多体会,不断磨练。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熟记,明理,多用。
20.今天的课接近尾声了,讲了这么多不知道我讲明白没有,总之,大家应该牢牢记住,上工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下工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虽然我们不能马上成为上工,但既定目标应该有。大家应该处处注意养成上工的习惯,处处注意避免下工的行为,不要一个肿瘤病人来了,你就满脑子想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这些抗癌药,我想这个不是中医,充其量只是半吊子中医。既然是中医,你就要有中医的思路,你就要临证察机,也只有这样,你才容易有体会,你才容易有感受。否则,这个病人治好了,你不知道是怎么治好的,治差了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当了一辈子中医自己还是糊涂虫,岂不可怜。要是做这样的中医,那真的没意思,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上工,至少成为一个准上工。我想只要按照上面的这些方法去操作,我们在形式上就已经成为上工了。21.谢谢大家!
第五篇:对目前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的思考
对目前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的思考
[摘 要]
企业所得税的合并历来是税法学界的重要议题之一,近两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及税收法律改革的推进,企业所得税内外有别的立法弊端日益凸现出来,企业所得税的合并问题再一次被提上日程。但是,对于此问题,目前尚未形成普遍共识,仍有部分学者认为企业所得税内外有别的立法具有吸引外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应该取消,至少目前是如此。笔者拟通过对企业所得税合并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的分析来阐明企业所得税合并的条件已然具备。
[英文摘要]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corporation-income tax has been the important issue in the tax-spectrum.In the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talking again with the impel of the tax-law innovation.But to this argument, it has no unite concept.There are also some savants say that it shouldn’t been canceled for it’s important impact in attracting exo-fund and impuls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want clarify that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corporation tax should been don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the feasibility.[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税负公平征税效率
一、序 言
中国要建设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里面最重要的是公民待遇。任何超公民待遇的制度,都是对另一部分公民的极大的歧视。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我国对外商投资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在华外资企业所得税率是15%,而中资企业则为33%.如果再加上其他的优惠,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平均税负只有11%。相比之下,中国一般内资企业的平均税负要高出一倍,达到22%,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税负率更高达30%。内资企业税赋比较高,实际上是受到歧视,外资企业却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如果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说,两税统一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正确的。
二、企业所得税合并的必要性
一、合并是适应加入WTO形势发展的要求。
总的来看,世界各国的税制都是内外统一的。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税制也是内外统一的。1950年设立的工商所得税是既适用于内资企业,也适用于外资企业的。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引进外资力度的增大,外资企业开始单独适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这是基于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的。那时国营企业仅上缴利润,并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虽然有一部分集体企业也缴纳所得税,但是当时集体企业的定位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与外资企业性质不同,并不能把集体企业所得税用到外资企业上。这种情况导致无法实现统一的税制。虽说1984年税制改革以后,国有企业经‚利改税‛的转变也开始缴纳所得税,但因为当时仍处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转轨的时期,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与外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仍然分别适用1991年、1993年制定和颁布的《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而形成现行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套税制。从当时的情况看,不是不想搞内外统一的税法,而是没有办法统一。但当改革开放顺利开展近27年后的今天,内资企业早已逐步转变为相对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与外资展开越来越公平的竞争,当时的‚迫不得已‛背景早已荡然无存,内外有别的税制不再有供其生存的土壤。
放眼开去,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发育成熟的国家,涉外性企业已经成为一国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有关涉外性企业的税法规定业已渗透到非涉外性企业税法规定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这些国家,通常没有专门针对涉外企业的特殊税法规定。也即是说,不设立独立的涉外税法。与它们相比较,我国的这种税制则颇有些‚另类‛。‚入世‛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全面与国际接轨,税制的统一尤为重要。在WTO新框架下,两税合并是将本国市场与国际经济大市场接轨的重要条件,是接受国际惯例、推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之举。
二、合并是税负公平的要求。
目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不均的问题非常严重。我国税法的制定主要依据经济活动主体的所有制身份而非经济活动的内容而制定,如《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及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适用《个人所得税法》等。这种立法思维明显流露出计划经济模式下主体不平等的法律观念。
虽然我国从1994年1月1日起就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都适用同一部所得税法。与此同时,法定税率也从最高达55%的差别税率降至普遍适用的33%的统一税率,在名义上似乎已使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负担水平趋于平衡。但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我国给予涉外企业诸多超优惠待遇,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仍单独适用外资企业和外国(涉外)企业所得税法,过去在所得税方面的多种优惠仍完整地保留下来;二是对涉外企业不适用某些税种法,如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免征耕地占用税等;三是仍享有较多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
由于不同性质的企业要按照不同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内外资企业税负差异明显。尽管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均为33%,但权威机构的统计研究显示,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应接近或达到外资企业的2倍。目前,内地企业所得税,一般地区为33%,沿边沿疆沿海地区为24%,而特区为15%,这3个税率分别减半,就是涉外企业所得税税率。但是考虑到各种优惠法律制度后,据有关专家的测算,内资企业所得税的实际税率为22%,涉外企业仅为11%,涉外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大约在10%至15%,与名义税率33%相去甚远;而内资企业由于优惠较少,其实际税负水平在25%左右,不利于内外资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要建立真正的市场机制,按照WTO的原则实行国民待遇的要求,就必须缩小这种差距,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市场税收环境中公平竞争。
两税合一意味着长期以来涉外企业享有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终结,内外资企业将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涉外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高,实际税率低的这一局面将成为历史。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是我国适应WTO一整套贸易规则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实现内外资企业地平等对待。
三、合并是提高征税效率的要求。
‚一税两制‛征税效率低。目前,涉外企业的所得税由国税征收机关依法征收,而内资企业所得税则由国税与地税两个税务机关分别征收,不仅增加了征收成本,而且加大了两个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摩擦和矛盾,降低了征收效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层次发展和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内外资企业分别采取两套所得税法所带来的所得税制度不统一,不规范,低效率等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法,就成了我国当前提高征税效率亟待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
四、合并是规范税收法律的要求。
目前国内企业所得税的征管主要遵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与《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在法律意义上,前者属于条例,针对的是内资企业,而后者属于法律,针对涉外企业。为推行WTO规则下权威统一的税收法律,必须对目前的旧税制、旧税法进行符合现代税法精神的整理。中央财经大学税收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桓一语道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问题,准确地说应该是‘两法’合并问题,而不是两税合并。‛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要实现内外资企业在所得税征缴标准上的合并,首先是要实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立法上的‚合并‛。
三、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迫切性
今天,我们已经处于了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环境之中了。最重要的变化是,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入世协议过渡期结束后,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限制将大大减少。这意味着运用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必要性已经显著减弱。另一方面,随着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业等各经济领域,国内企业面临着与外国企业争夺国内市场份额的竞争。一般来讲,跨国公司和有实力的外国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与国内企业比较,很可能占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在税收政策上继续享受特殊优惠政策,显然会使国内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这样,不平等的税收待遇既不符合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又会起到削弱国内企业竞争力、不利于中国经济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的政策效应。
实际上,由于国内企业要求实行统一规则、公平税负的要求,各级政府在税收政策的具体把握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使企业的实际税负‚就低不就高‛,以缓解一些国内企业税负偏高、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矛盾。这些做法虽然缓解了内外资税负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但是也越来越使得中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变得极为扭曲,国内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也越发不公平,这样的税制已经有碍于市场机制对资源配臵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发挥。
对于我们来说,内外资税制公平是一个战略性考虑,而过去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只是一个策略性考虑,也就是说,是早期为了更好地吸引引资而采取的一种战术手段。尽管这种手段在较长时间里对引进外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今日的中国已经过了为引资而引资的阶段,特别是,在中国入世后,还采取这样的政策,它带来的后果只会大于它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因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目的是为内外资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而一个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中国要真正崛起,就应塑造这样一个有利于微观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宏观经济环境,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市场税收环境中公平角逐。这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
统一内外资所得税还涉及到经济增长的成果由谁来分享的问题。引资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于全体国民,而不只是一个虚幻的GDP的增长,把中国老百姓创造的财富拱手送给外国人。现在,外资拿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收益,老百姓没有享受到GDP增长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的引资和经济增长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当然,统一税制有可能会降低外国直接投资的水平,但如果能换来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是值得的。而且,就当前而言,统一税制还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为税赋不公,表明我们对资本流出流入采取了不对等的做法,即鼓励流入而抑制流出,这就人为地扩大了外汇供给而缩小了外汇需求。而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将会阻挡一些‚假外资‛和只图税收优惠的外资的进入,从而减少外汇供给,这样,现有的外汇储备也有一个出处,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只用它来购买美国国债,从而将大大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四、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难点及建议
问题主要集中在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是否会影响外资增长速度和对外贸易增长的速度。近年来,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都保持了高速增长。据资料反映,目前在华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25万家,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50家在华投资,其中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的超过30家。由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按照统一的税率考虑,基本取消按照内资、外资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而实行行业性的税收优惠政策,那么很可能会使得不享受行业税收优惠的外资企业税负普遍有所提高,引起外商投资增长的减速;同时,由于外资企业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55%左右,外资企业税负提高,可能会引起外贸增长速度下降。
面临的挑战是,当今国际税收竞争十分激烈,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一些国家为了更多地吸引国际资本和高新技术投资,纷纷制定了吸引外国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国际税收竞争对我国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确定税率的水平构成了挑战。显然,偏高的税率会使我国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处于一定的劣势,而选择相对偏低的税率,客观上构成了减税政策,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把握又形成了矛盾。
上述问题和挑战又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机遇和迫切性构成了矛盾和难题。迁就问题和挑战,推迟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就意味着错过了机遇和将导致中国一些企业竞争力下降,以及企业所得税制度的进一步混乱。抓住机遇,争取在2006年前后完成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改革,就必须协调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使改革带来的风险和负面效应降到最小。
第一,建议采取两步走策略。第一步先由‚两税两制‛改为‚一税两制‛。先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二为一,在新的企业所得税中,可以统一的部分先统一,如纳税人、基本税率、税前扣除标准等税制要素。难以一步到位统一的部分,主要是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少做调整,暂且用过渡期办法继续保留对外商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分步走策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可能给吸引外资和外贸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步,由‚一税两制‛改为‚一税一制‛。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和第一步改革的效应情况,采取量变到质变办法,逐步改革到位。
第二,可以考虑较短的过渡期。在继续基本保留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时,可以设定一个不长的过渡期,比如2年,不宜设定过长的过渡期。这样,一是有利于加快吸引外资,二是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或者延长过渡期。
第三,将普遍优惠逐步转为重点优惠政策。根据提升我国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水平的要求,应该将我国对制造业等行业普遍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转为对国内需要的短缺技术和资源实行重点优惠政策。可以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税率,加大优惠的力度,目的是增强我国吸引高新技术投资以及在短缺资源开发、运用方面投资的国际税收竞争力。这样,既符合‚广税基‛的改革原则,又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际金融报》2005年01月28日王雪松“两税并轨时机未到” [2]《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月26日陈墨“企业所得税:内外差别能否一并了之” [3]《中国税务报》2005年1月28日阂丽男“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机不可失” [4]《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月26日张帆“这是一场答案不言而喻的争论 税务专家刘佐冷静看待税制争辩” [5]《中国产经新闻》2005年2月7日炳东“合资陷阱制衡中国经济” [6]《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2月16日卢叶“两税合一如何实现以时间换空间” [7]《国际金融报》2005年01月21日邓幸文“国家利益不能受制于跨国公司” [8]《中国产经新闻》2005年1月27日王敬中“中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时机成熟” [9]《中国产经新闻》2005年2月7日炳东“合资陷阱制衡中国经济” [10]《中国产经新闻》2006年2月3日仲莱“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