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讲稿
第十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第四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一、氨基酸脱氨基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转氨基的概念、转氨酶的特点、重要的转氨酶及其临床意义
2、氧化脱氨基的概念、L-谷氨酸脱氢酶的特点
3、联合脱氨基的概念、方式及与糖代谢的关系 熟悉:
1、其他非氧化脱氨基的特点 了解:
1、转氨酶辅酶的作用机制
2、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
1、转氨基的概念、转氨酶的特点、重要的转氨酶及其临床意义
2、氧化脱氨基的概念、L-谷氨酸脱氢酶的特点
3、联合脱氨基的概念、方式及与糖代谢的关系 难点:
1、联合脱氨基与糖代谢的关系
2、转氨酶辅酶的作用机制
3、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过程 【课时要求】
1课时(40min)【授课内容】
复习氨基酸代谢库的概念以及氨基酸的来源与代谢去路,引出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一)转氨基
1、概念:指在氨基酸转移酶(转氨酶)的催化下,将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个α-酮酸的羰基位置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一个新的α-氨基酸的过程。
2、转氨酶具有的特点:(1)活性高、分布广
(2)所催化的反应只发生氨基转移不产生游离氨
(3)发生的反应最终将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的羰基生成谷氨酸(4)转氨酶的辅酶为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5)不能使赖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发生转氨基
3、重要的转氨酶
(1)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 GOT),AST在心肌细胞内活性最高,血清AST的升高,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2)丙氨酸转氨酶(ALT / GPT),ALT在肝细胞中的活性最高;血ALT升高,有助于急性肝炎等肝细胞受损疾病的辅助诊断。
故临床上常用AST和ALT作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指标。
4、生理意义
(1)其逆反应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2)AST和ALT作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指标。
(二)氧化脱氨基
1、概念:指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氧化脱氢、水解脱氨基,生成氨和α-酮酸,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
2、L-谷氨酸脱氢酶具有以下特点:
(1)分布广,活性强(除肌组织外);它只能催化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生成氨和α-酮戊二酸
(2)是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不需氧脱氢酶,产生的NADH可通过氧化磷酸化推动合成2.5个ATP(3)反应可逆,逆反应合成谷氨酸
(4)是变构酶,激活剂:ADP;抑制剂:ATP、GTP
3、生理意义
(1)逆反应合成谷氨酸
(2)NADH可通过氧化磷酸化推动合成2.5个ATP
(三)联合脱氨基
1、概念: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结合,被称作联合脱氨基作用,即氨基酸将氨基转移给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谷氨酸再氧化脱氢生成氨。
2、联合脱氨基的特点
(1)是体内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此反应过程可逆
(2)由于L-谷氨酸脱氢酶在肌肉组织中活性低,故在肌肉组织中主要以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
3、生理意义
(1)逆反应可生成谷氨酸、延胡索酸、草酰乙酸
(四)其他非氧化脱氨基
其他非氧化脱氨基主要是微生物的脱氨基方式,在人体内发生较少。【小结】
1、转氨基的概念、转氨酶的特点、重要的转氨酶AST、ALT,生理意义
2、氧化脱氨基的概念、L-谷氨酸脱氢酶的特点
3、联合脱氨基概念、生理意义 【思考题】
1、体内重要的转氨酶有哪两种?其催化反应及组织分布特点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2、体内主要的脱氨基方式是什么?试写出反应过程?
第二篇:氨基酸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上课讲稿
同学们好!下面开始上课。
今天我们的实验内容是“氨基酸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大家翻到书本第69页。我们的实验目的有三个:
1)了解层析法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复习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掌握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原理和方法。
今天实验题目是氨基酸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所以首先向同学们介绍离子交换色谱。顾名思义,离子交换色谱,就是分离过程是基于离子交换的原理而进行的。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带相反电荷的分子的相互吸引。也就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按照带电荷的正负,离子交换层析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阳离子交换色谱,填料上结合有带负电荷的基团,可以与溶液中带正电荷的样品结合;另一种是阴离子交换色谱,填料上结合带正电荷的基团,可以与溶液中带负电荷的样品结合。那么,我们今天使用的是阳离子交换柱,就是你们桌子上的黄色填料。
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样品的带电性质进行的分离。那么,氨基酸的带电性是怎么样的呢?这是基于氨基酸的组成。氨基酸是一种兼性离子。什么是兼性离子呢?就是在溶液中既可以带正电荷,又可以带负电荷。氨基酸包含一个氨基,可以作为氢离子的受体,这是氨基酸成为阳离子;氨基酸又带有一个羧基,可以作为氢离子的供体,这时氨基酸成为阴离子。有这个性质,引申出一个等电点的概念,也就是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0的状态。在PH小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负电荷,当PH大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正电荷。
如何利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两种不同的氨基酸?
因为离子交换色谱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原理分离样品,而不同的氨基酸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它们在溶液中可能携带相反电荷。所以,我们将溶液调到一特定pH值,让一种氨基酸携带正电荷,使之与离子柱结合;同时,让另一种氨基酸携带负电荷,使之保留在溶液中。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需要分离天冬氨酸与赖氨酸,天冬氨酸的等电点时2.97,赖氨酸的等电点时9.74。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三种情况:
1)pH < 2.97,Asp与Lys均带正电荷
2)2.97 < pH < 9.74,Asp带负电荷,Lys带正电荷 3)pH > 9.74,Asp与Lys均带负电荷 是不是只有第二种情况符合我们之前说的方案?
因此,我们的实验基本步骤是:上样,样品液:0.005 mol/L 的Asp与Lys溶于0.02 mol/L HCl中形成的混合液(pH < 2)。1)先用pH5.3的柠檬酸缓冲液洗脱;2)pH 12 的氢氧化钠溶液洗脱。
1)平衡,向层析柱加入pH 5.3的柠檬酸缓冲液,直到流出液的pH与洗脱液的pH相同为止,用pH试纸检查。
2)上样。降低液面至填料表面上方1 厘米左右,加入0.5毫升氨基酸混合液样品。
3)向层析柱加入pH 5.3的柠檬酸缓冲液进行洗脱。
4)用短试管收集天冬氨酸。每管5毫升,收集1-5管。
5)向层析柱加入pH 12的NaOH缓冲液进行洗脱。每管5毫升,用短试管收集6-12管。
6)测定。取0.5毫升收集液于长试管中,加入1毫升pH5.3柠檬酸缓冲液,0.5毫升茚三酮,混合后在100℃加热25分钟,然后水冷却5-10分钟,加入3毫升60%乙醇稀释,用分光光度计在570 nm处检测。
7)绘制洗脱曲线。
8)再生色谱柱:用蒸馏水洗至流出液为中性。
注意事项:
1)柱子不能干。始终保持柱面上方有液体。
2)液体流速与柱面上方液面高度有关,液面越高,流速越快。可以适当增高液面,加大流速,对结果没有影响,可以节省时间。
3)建议大家分工合作。一组进行分离实验,一组进行后面的检测实验。思考题:
1.何为色谱法?其特点是什么?
2.离子交换树脂有几类,各类有何特点?
3.我们这次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色谱,假如使用阴离子交换色谱,该如何设计实验?
4.是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能用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
第三篇:公开课教案蛋白质氨基酸
教案
苏教版 化学必修2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五课时 《蛋白质 氨基酸》
子江中学 黄娜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知道蛋白质的生理作用;
2、了解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蛋白质性质的探究,认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生活常识;
2、通过蛋白质的学习,提高对“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蛋白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感受生命的复杂、脆弱,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教学重点】蛋白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辨析盐析与变性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
板书: 蛋白质 氨基酸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像动物的肌肉、血液、人体中的酶、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以及引起疾病的细菌和病毒等都含有蛋白质。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蛋白质在希腊文Proteios的意思是“第一”,即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也就是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现在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共同了解蛋白质的强大功能。
多媒体播放:蛋白质的功能
讲述:蛋白质是由C、H、O、N、S等元素组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因此,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板书:
一、蛋白质的组成:C、H、O、N 高分子
讲述:蛋白质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婴幼儿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成年人一天要摄入60~80g蛋白质。鱼类、鸡蛋、乳制品都是优质的高蛋白食物。PPT展示:鱼类、鸡蛋、乳制品图片
讲解: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蛋白质确实是维持我们正常生命活动的大功臣。那么,同学们动脑思考蛋白质是否还有其他的功能?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利用蛋白质进行解毒。譬如,用鸡蛋清或者牛奶解毒。这是利用了蛋白质的什么性质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蛋白质的性质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板书:
二、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一:取1mL鸡蛋清溶液于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振荡至出现沉淀。再加蒸馏水,振荡。提问:从本实验可得出何结论?
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向蛋白质溶液中加(NH4)2SO4等饱和盐溶液时,会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加入蒸馏水沉淀重新溶解。讲解:对了,实际上往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无机轻金属盐溶液,会导致蛋白质的溶解性降低,蛋白质转化为沉淀而析出,这种作用,我们称之为盐析。
板书:
1、盐析
讲述:盐析是可逆的,注意加入的物质为无机轻金属盐 板书:
2、盐析:可逆
无机轻金属盐
实验二:按照实验一的步骤,我们一起来试验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甲醛溶液与蛋白质作用的情况。下面,我请三位同学上来动手做做。
学生报告实验结果:蛋白质均凝结,分别加入清水后凝结的蛋白质不能重新溶解。
设疑:不能溶解?这事有蹊跷,是不是几位同学操作出问题? 演绎:当然不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实验二与实验一的区别,对了,加入的物质不同,实验一加入的是无机轻金属盐,而这里,加入的是强酸、重金属盐和甲醛。蛋白质遇到强酸、重金属盐、2
和甲醛时发生的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此时蛋白质失去原来的活性,这种改变叫蛋白质的变性。板书:
2、变性
讲解:关于变性,我们要注意两点,(1)由蛋白质变性引起的凝结不可逆的,会使蛋白质的性质变化。(2)蛋白质变性凝结后丧失可溶性,还失去生理活性,是不可逆的。板书:
2、变性 不可逆
追问:究竟有哪些因素可使蛋白质变性?
讲解:除了刚刚提到的强酸、重金属盐、甲醛,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三:取2mL鸡蛋清溶液于试管中,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加入蒸馏水,不断振荡。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加热也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教师补充:除了上述因素,强碱、酒精、紫外线也会使蛋白质变性。
板书:
2、变性:不可逆
因素:强酸、重金属盐、甲醛、酒精
强碱、加热、紫外线
讲解:通过三个实验,我们来总结一下实验现象。PPT展示:
讲解: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将盐析与变性进行对比。PPT展示:表格
提问:(1)医院抢救重金属中毒的病人时会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可以服用大量牛乳、蛋清或豆浆,以吸收重金属盐解毒,免使人体蛋白质变性中毒。
提问:(2)为什么打针前先用卫生酒精擦洗皮肤 ?
学生回答:用卫生酒精擦洗皮肤,能使皮肤表面附着的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死亡,达到消毒杀菌,避免感染的目的。提问:(3)冬天为什么要在树木的枝干上涂抹石灰浆?
学生回答:可以消灭寄生在树干上的一些越冬的真菌、细菌和害虫。
提问:(4)你知道哪些消毒方法?
学生回答:高温消毒、酒精消毒、紫外消毒 泛问:为什么用福尔马林浸泡动物标本? 学生回答:甲醛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使标本透明而不浑浊,说明甲醛溶液能长期保存标本,不影响展示效果。
讲述:说到动物标本,你们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朋友长生不老吗?遗憾的是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但科学家们正积极研究如何防治衰老保持青春活力,也就是防止蛋白质缓慢变性。各种各样的化妆品,防衰老保健品应运而生,如大宝SOD蜜等。
讲解: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可以发生水解,最终转化为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板书:
3、水解
板书:
三、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 PPT展示
提问:大家观察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的结构简式,能总结出他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吗? 学生回答:都有氨基、羧基
讲解:不错,胺基和羧基是氨基酸的特征官能团 板书:
1、通式
教师补充:大家注意氨基的位臵,我们发现三种氨基酸中氨基连接在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上,这样的氨基酸叫做a-氨基酸。板书:
2、a-氨基酸
讲解;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反应,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多肽,构成蛋白质。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蛋白质的性质,大家要注意辨析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过程。
附:主板书
一、蛋白质的组成: C、H、O、N 高分子
二、蛋白质的性质
1、盐析:可逆 饱和轻金属盐
2、变性:不可逆
因素:强酸、重金属盐、甲醛、酒精
强碱、加热、紫外线
3、水解
三、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
1、通式
2、a-氨基酸
现场练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2.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蛋白质 B.油脂 C.蔗糖 D.葡萄糖 3.下列物质加入蛋白质中,会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A.水 B.饱和Na2SO4溶液 C.饱和(NH4)2SO4溶液 D.硝酸
作业:
1、P79 第六题
2、背景:同学们对最近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应该都有所耳闻,毒奶粉里的罪魁祸首就是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国家规定食品中是绝对不允许添加的。不法厂商为了牟取暴利,就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通过增加含氮量而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从而蒙混过关,严重伤害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三聚氰胺和奶粉都是白色晶体,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出二者的区别。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三聚氰胺不是蛋白质。
第四篇:二十种氨基酸英文缩写
英文名 英文缩写 单字母缩写 结构式 中文名Alanine Arginine ala arg r
a
CH3-CH(NH2)-COOH
丙
氨
酸
HN=C(NH2)-NH-(CH2)3-CH(NH2)-COOH n
H2N-CO-CH2-CH(NH2)-COOH d
HOOC-CH2-CH(NH2)-COOH HS-CH2-CH(NH2)-COOH
半
天
精氨酸 冬
酰
胺 Asparagine Aspartic Cysteine Glutamine Glutamic Glycine Histidine asn acid cys gln acid gly his asp c q glu
天冬氨酸 胱谷
氨谷氨组
氨氨酰氨
酸 胺 酸 酸 酸
H2N-CO-(CH2)2-CH(NH2)-COOH e g
HOOC-(CH2)2-CH(NH2)-COOH NH2-CH2-COOH
甘h NH-CH=N-CH=C-CH2-CH(NH2)-COOH |__________| Isoleucine Leucine ysine ile leu lys i l k CH3-CH2-CH(CH3)-CH(NH2)-COOH 异亮氨酸(CH3)2-CH-CH2-CH(NH2)-COOH H2N-(CH2)4-CH(NH2)-COOH
亮赖
氨氨
酸 酸
Methionine met m CH3-S-(CH2)2-CH(NH2)-COOH 甲硫氨酸(蛋氨酸)Phenylalanine Proline Serine Threonine Tryptophan Tyrosine pro ser thr trp tyr phe
p s t w y
f
Ph-CH2-CH(NH2)-COOH NH-(CH2)3-CH-COOH HO-CH2-CH(NH2)-COOH CH3-CH(OH)-CH(NH2)-COOH
苯脯丝苏色丙氨氨氨氨氨氨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Ph-NH-CH=CH-CH2-CH(NH2)-COOH HO-p-Ph-CH2-CH(NH2)-COOH
酪Valine val v(CH3)2-CH-CH(NH2)-COOH 缬氨酸
第五篇: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 【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该决定精神,教育部2001年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次课改,是在对我国的国情和基础教育的实际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参照了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而提出来的。新课改条件下,不再是全国一盘棋地使用统一的教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全国各地有多套教材可以选择,教材不再是教学的根本,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掌握知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标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选择的是由王祖浩教授主编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简称苏教版化学教材)。【主题】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必修(2)72页“蛋白质和氨基酸”,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蛋白质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以多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的进步,并以此进步不断激励学生前进。【过程】
[预习]查找以下资料(任选一个题目):蛋白质的发现、组成和发展史;人体中的蛋白质;餐桌上的蛋白质;鸡蛋的各种吃法。[上课实录]
[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交流你所知道的关于蛋白质的知识。
[学生甲]存在:动物的肌肉、毛皮、血液、乳汁以及在人体新陈代谢中起催化作用的酶、血红蛋白、细菌、病毒、抗体中——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学生乙]蛋白质结构非常复杂,人体从食物中获取的蛋白质,在体内先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生成的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能以不同的数目和顺序彼此组合,构成人体组织所需要的蛋白质。
[师]通过以上同学的交流我们对蛋白质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根据学生交流板书)[板书]蛋白质和氨基酸
一、蛋白质的组成和发现
元素组成:除C、H、O外,还含有N、P等元素
化学组成:结构非常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
[师]刚才同学特别提到我们国家于1965年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今天的我们肩负着明天建设祖国赶超世界的重任,所以必须有扎实的基础作为后盾。现在我们继续交流食物中的蛋白质。[板书]我国1965年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生]我们四个同学合作录了一段DV,请大家多提意见。
专题1:动物蛋白质(这是在市场上拍摄到的,以下文字是解说内容)
在动物蛋白中,蛋类、牛奶的蛋白质是所有蛋白质食物中品质最好的,其原因是容易消化,氨基酸齐全,也不易引起痛风发作。
牛奶除供应蛋白质外,还提供丰富的钙质,可预防缺钙。脱脂奶粉的含钙量最高,油脂含量几乎为零。
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鸡蛋中钙、磷、铁和维生素A含量很高,B族维生素也很丰富,还含有其他许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我们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代谢快,每天可吃2~3个鸡蛋。吃鸡蛋过多,会增加肝脏与肾脏的负担。
注意:茶叶蛋应少吃,因为茶叶中含酸化物质,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有刺激作用,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专题2:植物中的蛋白质(拍摄于超市)
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是大豆蛋白,大豆中含35%的蛋白质,而且非常容易被吸收,因此一直是素食者的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豆制品可降胆固醇,还可抗癌,大豆蛋白中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异黄酮是一种类似荷尔蒙的物质,可抑制因荷尔蒙失调所引发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另外,蘑菇、香菇等食用菌也是蛋白质的来源。专题3:鸡蛋羹的做法(拍摄于厨房)(从录像中可以看到:前四次做的鸡蛋羹都不理想,或者有气泡,或者变硬,经过反复探索,终于做出了口感类似于日本豆腐的鸡蛋羹,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全班同学垂涎欲滴。)先在碗里放多半碗凉开水(注意只能是凉开水),打入鸡蛋搅匀,再加入少许盐,略搅几下就入蒸锅,大火烧开后,小火蒸5至6分钟,这样蒸出的鸡蛋羹很松软。注意:鸡蛋本身含有较多的谷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钠,加温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谷氨酸钠,即味精的主要成分,若加入味精,鸡蛋本身的鲜味反而被掩盖。看完DV后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感谢这四位同学!通过这段录像我们知道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如何摄取蛋白质,还有鸡蛋的各种吃法,今天回家以后亲自动手做份可口又有营养的鸡蛋羹,让辛苦一天的父母尝尝你的手艺,怎么样? [生](异口同声)好!
[板书]
二、食物中的蛋白质
[师]我们每天必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特别是中学生时期。有生命的东西都有蛋白质,大到海里的鲸,小到微生物,都离不开蛋白质。同学们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蛋白质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学生讨论]
[学生]细菌病毒能够致病,所以非典的时候强调天天通风,喷洒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物质来杀菌消毒。
[师]杀菌消毒的方法还有哪些呢?
[生]酒精、碘酒、乙酸、来苏水、紫外线、高温蒸煮等等。
[师]你们能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很好。请问你们知道这些杀菌消毒的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吗?请看课本73页 [生]蛋白质发生变性。
[师]请同学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卡,按照要求做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填写在表格中。
[生]向鸡蛋白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乙醇、稀硫酸、甲醛、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再加入水振荡,沉淀不溶解;向鸡蛋白的水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饱和硫酸铵溶液也生成沉淀,加水振荡后沉淀溶解;向鸡蛋白的水溶液中加入硝酸,加热,生成黄色沉淀,加水振荡后沉淀不溶解。
[师]蛋白质遇到硝酸生成黄色沉淀的反应叫做颜色反应,这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师]同样是生成沉淀,前者不再溶解,这叫做蛋白质的变性,乙醇、乙酸等物质能够杀菌消毒就是因为它们能使蛋白质变性;后者叫做盐析,这两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生]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师]很好 [板书]
三、蛋白质的性质
1、蛋白质的盐析:(可逆)
用途:提纯蛋白质
2、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
3、颜色反应:
用于鉴别蛋白质
4、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也可用于鉴别蛋白质
[思考]到商场中买毛衣时,如何鉴别纯羊毛和人造毛? [学生讨论并作出结论]
[师]我们可以利用蛋白质的变性来杀菌消毒,当然了,生病以后是不可能用以上方式来杀菌消毒的,我们通常用抗生素,你知道抗生素治病是什么原理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青霉素等抗生素,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睁大了眼睛看着老师,迫切想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灭某些细菌,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但抗生素不能杀灭病毒。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能够破坏人体内的有益细菌群,还能引发细菌不断地变异,导致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应该慎用抗生素。[师]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惠崇春江晓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现在这个时间正是河豚鱼最鲜美的时候,同学们大概听说过河豚鱼有毒,那么河豚鱼中的毒素能否通过高温蒸煮的方法来除去呢? [说到这里学生已经垂涎欲滴了]
[师]前面我们说的细菌病毒都是蛋白类毒素,高温可使蛋白质变性,而河豚鱼中的毒素是非蛋白类毒素,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250倍,并且高温下稳定,难以分解,一旦进入体内,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药物能解除其毒性,所以,尽管河豚鱼味道鲜美无比,还是要慎吃。今天回家以后做个口感爽滑、营养丰富的鸡蛋羹与全家人共享,好吗? 铃声响起,本节课结束!【结果】
我们当老师的大多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老师辛辛苦苦地讲,学生不停地记,有的题目甚至讲过多遍还是不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师讲的知识比较空洞,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远。如何把课本知识与我们周围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东西联系起来,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生活中接触化学,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现实的,跟我们密切相关的。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课后反思】
关于课前预习:以往的课前预习就是看看课本,提出几个问题,相当于是自学课本知识,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等到课堂上老师讲的时候再解决。新课改下的课前预习让学生从生活中、生命活动中以及高科技(如诺贝尔奖)中寻找与化学有关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这就是告诉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不仅仅是看课本、做习题;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有化学知识。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在学习“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这一部分内容时,有个学生拿了张自己拍的照片,上面是被酸雨腐蚀的斑斑驳驳的大理石雕塑,当时他只是出于好奇拍的这张照片,结果老师“上纲上线”的表扬让他信心倍增,课后他说“老师下次我给你来点更好的,给全班同学一个惊喜”。本节课的预习作业中,他确实下了功夫,和其他三个同学合作,分别到农贸市场、商场拍到了一些画面,更难得的是在厨房里的那一段,为了蒸出松软的鸡蛋羹,他们四人反复地做了多次,每做一次找出不足,最后终于成功了,他们尝到了成功之后的喜悦,不到二十分钟的录像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堂授课: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强调的是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能否真正有兴趣去学习化学那就不知道了,只是“高考”这顶大帽子高高在上,不得不学,高考一过,这些知识便被扔到爪哇国去了。学生发出感叹:高中辛辛苦苦学了三年,何用之有呢?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究其原因,化学知识“理论性”太强,离生活太远,学到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课改后的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再是天天捧着书本在做题,而是做调查、做实验、搞探究等多种方式的学习。
林超等四人拍摄的共18分钟的录像得到了高度评价,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培养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四人团结合作,互相帮助,面对一次次失败,互相鼓励,找出症结所在,最后的成功是他们四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本节课的最后,教师用不到五分钟时间给学生简要介绍了有关抗生素和河豚鱼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既不是课本上的内容,也不是课标上所要求的,本节课以这两个看似“多余”问题作为结束,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青岛的海鲜很有名,河豚鱼又是海鲜中的“极品”,青岛地区每年都有人因误食河豚而丧生,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爱惜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