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理论讲稿
教学目标
•掌握ATP在肌肉活动时的作用及其维持稳态的途径。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难点:ATP的生成过程。
二、ATP与ATP稳态
(一)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媒介—ATP
细胞在能量转换中利用的耦联,是一种既是能量受体又是能量供体的ATP。
(三)ATP稳态
机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其ATP恒定含量的现象。其途径有CP转化、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等。
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一)糖类
机体所需能量的50-70%来自糖类,1克糖在体内完全氧化可释放约4kcal的热量,体内糖类以糖原和葡萄糖的形式存在,其分解形式有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两种。超长时间的运动可导致机体糖原的耗竭,因此应适当补糖
(二)脂肪
是细胞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可释放约9.5kcal的热量。机体摄入并吸收过多的能源物质,在活动量减少时,脂肪储存会增多。
脂肪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三)蛋白质
主要由氨基酸组成,成人每天约有18%的能量来源于蛋白质,1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可释放约4.3kcal的热量,体内储备的能源物质不断被消耗且不能及时补充时,脂肪和蛋白质提供的能量会增多。
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四、ATP的生成过程
(一)ATP生成的无氧代谢过程
1.磷酸原供能系统:ADP+CP→ATP+C 2.糖酵解供能系统:糖在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糖不完全分解生成乳酸。
(二)ATP生成的有氧代谢过程 第一阶段:葡萄糖→丙酮酸
第二阶段:丙酮酸经脱羧、脱氢反应生成乙酰辅酶A。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五、不同途径合成ATP的总量及效率
磷酸原系统ATP供应总量最低,但能提供最高的ATP合成效率;有氧氧化提供的总量最多,但效率最低;糖酵解系统介于两者之间。
思考题
1.简述ATP的分解释能机制。
2.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有哪些途径? 3.简述ATP的生成过程?
第二篇:“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专家论坛总结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专家论坛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体力活动量与能量消耗也出现下降趋势,体力活动与能量消耗的下降是引发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体力活动以及运动时能量代谢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让我校教师与同学了解国外有关体力活动与能量代谢赫尔补充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促进我校在相关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加强与国外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于2011年5月25-27日主办了“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专家论坛。
论坛邀请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公共健康及营养学研究中心主任Van S.Hubbard教授、美国潘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PBRC)主任,美国默克公司科学事务肥胖领域的全球主管Steven B.Heymsfield教授;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前副校长与体育学院院长Art Qunny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DDK /NIH)糖尿病、内分泌及肥胖研究中心主任陈尹康博士和美国佳得乐运动科学研究院亚太地区首席科学家、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理事史小才博士等研究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参会代表和北京体育大学师生进行交流。
论坛得到了中国运动医学学会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运动医学学会主席李国平教授与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谢敏豪教授参加了论坛的开幕式。首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以及相关体育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代表以及我校教师和同学近百人参加了论坛。
Van S.Hubbard 教授此次交流的主题是“营养与肥胖相关问题及成年人应对策略的构思”、“营养与肥胖相关问题及青少年应对策略的构思”等内容。Hubbard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肥胖引发的健康风险进行。Hubbard教授介绍了美国体质健康调查的测试方式、美国人近40年膳食摄入变化趋势。为了控制与饮食有关的疾病(肥胖、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骨质疏松)发生率,美国颁布了2008版美国人体力活动指南、201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以指导大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在进行有关营养与肥胖的研究,制定了肥胖研究计划。在青少年方面,Hubbard教授介绍了美国儿童肥胖流行趋势、影响肥胖发生的各种因素及青少年推荐的体力活动量。这提示我们提高对超重和肥胖的认识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需要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Hubbard教授的报告为我们了解国外学者在肥胖领域研究的成果和最新紧张提供了渠道。交流期间与会代表与我校师生同Hubbard教授进行了交流,拓宽了与会代表与我校师生在相关领域研究的思路。Hubbard教授还为与会者介绍了201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如应该摄入的食物及营养素,应该减少的食物种类等。
Steven B.Heymsfield教授此次交流的主题是“骨骼肌质量测评”、“临床肥胖管理计划”。主要介绍了测量骨骼肌质量的最新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美国有关肥胖与控制肥胖的相关研究成果。Heymsfield教授指出随着医学、生物学等科学的发展,人类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均寿命增长,但体力活动水平逐年下降,闲暇时间缺乏体力活动成年人数量明显增加,人均食物重量和能量供应的增长,人类肥胖率增长迅速。Steven B.Heymsfield 教授还以美国为例介绍了BMI与患有Ⅱ型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降体重和糖尿病的预防;行为性肥胖管理模式的ABC;可替代饮食对控体重/降体重的相关研究结果;药物控制体重机制及副作用。他认为适度的体力活动对降体重后的体重维持很有必要;肥胖显著影响着整体健康水平并增加着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病率、发病风险;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饮食、锻炼和行为方式)、药物治疗(有标签、无标签和生产线上)、外科手术多种治疗方法实现,以广泛地减轻基本的严重性和反应性;成功的长期体重控制计划从正向的行为干预、短期切实可行的目标设置以及强大的意志力开始。通过Heymsfield教授的介绍,与会代表与我校师生对于肥胖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Art.Qunny教授此次交流的主题是“2011儿童及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加拿大儿童活力报告卡”。介绍了加拿大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领域的研究情况。Qunny教授指出,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时间,必须得到学校、家庭及同伴的配合;同时,社区环境、国家政策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肥胖也是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加拿大有关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研究为我国今后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制定相关干预政策提供了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的基本模式,也为目前我校承担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研究课题的教师开阔了思路,对我国未来的儿童及青少年健康体质研究有指导性意义。
陈尹康博士此次交流的主题是“体力活动和缺乏体力活动对健康的影响”、“体力活动测评的技术进展”。陈博士在交流中指出规律体力活动对肥胖人群减少减重过程中去脂体重的丢失、增强减重效果的维持、改善心血管和代谢系统的健康,这是不依赖于减重的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体力活动水平对体重、体脂有显著影响。陈博士在交流中也介绍了如何采用客观方法进行体力活动测量。陈博士介绍了通过加速计进行体力活动测试。陈博士指出加速计测试体力活动使得体力活动的测试更加精确、更方便。陈博士介绍了加速度计的发展历史,测试原理以及不同类型加速度计的测试精度和在研究中的使用方法。通过陈博士的介绍开拓了与会代表与我校师生对于体力活动测量的认识。在交流期间我校参与体力活动研究的师生同陈博士沟通了加速度计测试体力活动的经验以及如何提高测试精度的方法。陈博士的交流的内容为我们认识体力活动研究的重要性,了解测量体力活动的手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史小才博士此次交流的主题是“运动中补糖对运动能力和肌肉能量利用的影响”、“胃排空和小肠吸收对运动中外源性糖能量利用的影响”。主要介绍了补糖与运动能力、胃肠对糖吸收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他的研究证明利用补糖提高运动能力,其补充浓度为6-8%的糖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的糖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不一致;同时补充不同类型的糖可以提高运动能力;不同类型的糖氧化速率与最大氧化速率不一致;摄入不同类型的糖可以显著提高糖的氧化速率。低强度的运动并不明显影响胃排空和小肠吸收,但是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减少胃排空和增加吸收;胃排空和小肠吸收不是碳水化合物氧化的限制性因素。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不影响低聚碳水化合物的胃排空,但似乎影响高聚碳水化合物的胃排空;胃中能量流出影响饮料的胃排空速率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对胃排空速率影响不同;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对肠吸收低聚碳水化合物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明显增加高聚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同种类的的碳水化合物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这拓展了我们未来研究运动饮品的视野。
在论坛间隙,与会专家也与参会代表和我校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相互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建立了联系方式,为今后进一步交流创造了机会。
论坛结束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王正珍副院长邀请陈尹康博士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师和学生能量代谢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举行了座谈,陈尹康博士在进一步了解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体力活动
与健康研究的热点和研究方法,使教师、学生同学在科学研究中拓宽了视野,进一步认识体力活动的研究规律。5月30日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举行了与NIH-NIDDK与合作科研启动仪式,谢敏豪副校长和余学峰处长参加了启动仪式。王正珍副院长和陈尹康博士分别代表合作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陈尹康博士还代表NIH-NIDDK向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提供了一批加速计。
此次论坛,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邀请的5位“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领域的权威专家将他们高质量的学术内容和最新信息展现给与会者,使与会代表和我校师生加深了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当前最新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对推动我校甚至全国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及体力活动等方面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进行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同时此次论坛的举办也使我校师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促进了我校全民健身领域研究的发展。
此次学术交流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从中得到了锻炼。在校的本科生王斌、黄聪、钦羡、张旭,硕士研究生张新明、博士研究生苏浩、李雪梅、王娟积极参加了资料翻译、现场翻译及专家接待工作。
此次论坛是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进行的,池建副校长接见了与会专家。北京体育大学引智项目给予了经费支持。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2011.06.02
第三篇:柔力球运动概述理论讲稿
柔力球运动概述理论讲稿
一、柔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柔力球的概念
柔力球运动是以太极原理为基础,以迎——引——抛为技术特征,以套路演练和隔网对抗为主要运动方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项目。
2、柔力球运动的起源
柔力球是由山西晋中卫校体育教师白榕教授于1991年研发出来的,它的创编灵感来源于拳击训练中的伤病防护。在研发过程中,白榕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太极柔力球运动技术,并在1991年正式完成了“太极柔力球”和球拍两项设计并于同年11月20日获得专利。这标志着柔力球运动的正式诞生。
3、柔力球运动的发展
3.1 1991年——2000年(论证、开拓阶段)
1992年,参加了全国“民、特、优、新”展和北京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1993年在全国职工大众体育创编项目展示中,被评为“优秀创编项目”;
1994年通过了国家教委评审小组的评审和肯定 ;
1996年,全国第三届工人运动会将其纳入正式比赛项目;
2000年被中国老年体协列为在全国大力普及和推广的新项目,系列教学片同时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向全国播出。3.2 2001年——至今(普及推广阶段)
2002年11月,全国首届中老年太极柔力球比赛在北京举行,参赛人数逐年增多。截止2011年,中国老年体协已举办过十届全国比赛。
2003年北京21世纪体育教材编委会将柔力球项目作为学校公共体育课授课内容,列入中小学体育课选修教材。
2006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菖蒲河公园向正在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介绍太极柔力球的玩法的的新闻报道后,为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极好的契机。柔力球运动以稳健的步伐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2011年湖北省政府已将就太极柔力球比赛纳入2014年全省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我省有二十多所高校都已经开展了与柔力球运动相关活动。
2011年4月襄阳市柔力球协会成立,在其努力下,襄阳市柔力球练习群体发展至近万人,有湖北文理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技师学院、37中、9中等学校学校开展了与柔力球相关的课程及活动。
另外,在国际上柔力球运动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亚洲、欧洲、澳洲和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项运动,并成立了相应的专业协会。
二、柔力球运动的特点
(一)浓郁的民族性
柔力球是应时而生的一项太极化的球类运动,衍生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体现着“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巧击蛮,和平圆满”的传统文化思想。它即保留了太极思想和太极运动的精华,又加入了现代元素,并且使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气息。
(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目前在全国广泛普及和推广的主要有两种形式
1、柔力球竞技:技能主导隔网对抗性得分类项目
2、柔力球套路:技能主导表现难美性评分类项目
两者技术特点相近,技能可互相迁移,在练习时可相互结合。
(三)广泛的适应性
(1)适应不同的年龄。
(2)适应不同的场地。
(3)适应各种不同身体状况的人。
(4)适应各种不同经济条件的人。
(5)适应各种不同时间。
(四)较高的娱乐性
柔力球运动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该项目具有较高的娱乐性。由于柔力球运动具备两个运动项群特征,因此在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练习形式:配上音乐即可体验柔力球的柔美;隔网对抗便可体验柔力球的激烈与刺激,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评价方式,使得练习者能够最大程度的获得运动的快乐,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双重愉悦。
(五)创新性
柔力球运动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1)技术动作创新(两种运动形式均需要)
(2)套路编排的创新(针对于套路)
(3)战术运用的创新(针对于竞技)
三、柔力球的健身价值
我们通常说的健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由于柔力球运动技术的特点及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使得柔力球在健身和健心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一)健身价值
1、太极柔力球运动是全身各部位都参与锻炼,并且是带有一定弧线的动,它可以使眼、颈、肩、腰、腿、神经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改善,能有效提高练习者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2、由于柔力球运动的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特性,该运动属于有氧运动,长期锻炼可改善人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
3、由于柔力球一改硬性击球方式,而以将球纳入球拍后的弧形引化过程为主要技术特征,因此可完全避免身体各个关节在运动中的硬性冲撞,其锻炼的结果即增加了肌肉力量锻炼了身体,同时也有效减缓了肌肉的疲劳程度和骨骼关节在运动中的损耗,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二)健心价值
1、由于柔力球运动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能让练习者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的熏陶;另外该运动能与音乐完美融合,能够使人同时享受音乐和运动带来的双重快乐,达到快乐健身,怡情养性的目的。
2、柔力球“以退为先,以静制动”反意识活动,能够促进练习者进行多项思维和反向思维。如果把柔力球当做一个个困难和矛盾,那么球拍的运动形式无疑是指导人人们如何认识矛盾,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并巧妙的婉转获取成功,在这样的运动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练习者含蓄包容、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有助于增强练习者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3、柔力球有助于培养练习者的注意力。因为柔力球运动过程中,球拍内要控制一个随时要向四处滚动的圆球,稍一分神或技术不正确,球就会滚跑,所以对注意力的集中、维持身体生理和心理平衡有显著效果。
四、给初学者的几条建议
做为柔力球运动的新手,如何进行正确有效地练习,这是每个爱好者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向大家提几条建议:
建议一:正确理解柔力球的运动原理及“柔、圆、退、整”的指导思想;(“柔”是柔力球的灵魂;“圆”是柔力球的核心;“退”是柔力球前提;“整”是柔力球的根本)
建议二:正确理解柔力球“弧形引化”过程,即“迎、引、抛”的三大技术要素;
建议三:注意改变原有球类的运动习惯。在以往的体育项目中很多是以速度和力量取胜,这已在人的心里形成习惯,因此在柔力球初学阶段一定强调柔软之力,切不可求快、好勇、斗狠、追求力量、追求速度,应该力求动作的准确,最终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建议四:正确把握对旋转轴和旋转半径。柔力球主要是做各种不同方向的圆周运动。要想使球拍划出较为规范的圆,获得较高的旋转速度,需要将旋转轴和半径固定好,这样才能使球获得更大的出拍惯性。避免最后出球阶段压肘、抖腕等突然加速动作,而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每个动作的旋转轴和半径的找准。
建议五:套路练习与竞技要并举。这一点我要特别提示男同学,因为大多数男同学对柔力球竞技的兴趣特别浓厚,对于套路不太重视,这种思想是不对的。柔力球套路的动作是我们进行柔力球竞技对抗的基础,也是熟悉球性,进行技术储备的必经阶段。
建议六:相互帮助,虚心求教
第四篇:运动的描述讲稿
第一章
运动的认识
同学们!相信经过初中三年物理的学习我们对运动这样一个概念都有了自己的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知道运动是指随着时间的退役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这样一个过程。天空中飞翔的老鹰,公路上奔驰的汽车,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这些物体都是在运动着得,就连平时我们认为在哪里静止不动的大山啊,其实也是在“坐地日行三千里”。运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大至天空中的星星,小至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那么今天呢,我们就将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来学习运动这一概念
在学习今天新的课程之前我想大家和我一起来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一列火车长度为380米,运行速度为120km/h,求它从北京开往广州所需的运行时间。(北京到广州的距离大约为2200公里。)
其实啊,同学们在看见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觉得很简单,我们在初中甚至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见过太多这种问题了对吧?
t2.210380101103320.035这样我们就已经把他给算出来了!但是我希望大家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在描述一辆火车的运行时间的时候我们其实只关心它运行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对吧?我们不会去管说这辆火车到底运行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外加多少秒对吧!所以虽然说上面我们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但却不是最合适的,就像我问你早上吃了什么,你却回答我说你昨晚上没怎么睡好。你的回答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里却不是我最想要的答案。在数学当中我们以前学过一种方法可以最后把这个正确的答案变成我们想要的那个合适合理的答案。那就是估算,估算的核心思想就是忽略次要的因素,突出重要矛盾。这里我们可以让20.03520。这样就得出了我们想要的那个合适题目情景的答案。到此为止。我们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物理的问题。但是物理学家就不干了!凭什么我们物理问题都得用你们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啊?不行!我得用我物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用物理的方法要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聪明的物理学家啊就运用了同估算相同的思想(即武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矛盾。)提出了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点。
什么事质点呢?质点就是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进行研究,那么这个有质量的点就被我们叫做质点。既然是一个点,那么他肯定就是没有大小,不占体积,只有质量的。在上面的问题当中我们如果把火车当做指点的话,那么最后是不是可以得出和估算相同的结果?既然我们说了质点的提出需要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矛盾,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前面的这个题目当中次要因素是什么,主要矛盾又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私底下去讨论。在这里我需要特别和大家指出的是质点它其实只是我们物理学家理想出来的一个物理模型,换句话说那就是质点其实并不是真正存在的。
有了质点这个概念之后不仅我们物理学家因为争了一口气而高兴啊,其实我们同学也很高兴啊,有同学在下面都已经在说了,质点是个好动西啊,以后只要一遇见问题我就直接把那个物体当做质点来研究,多方便啊。然后有一天我问我们的一位同学说路边的那棵树到底有多高啊?我们这位同学也特别聪明,才学了质点这个概念,他就不假思索的告诉我说那棵树的高度是0,我问为什么啊,他直接告诉我说直接把那树当做质点不就行了。但是这样真的可行么?我们有的同学已经在说了。这是不行滴!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可以被当做质点来进行研究。
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就开始迷糊了!那到底哪些物体可以被当做质点来进行研究呢? 换句话说,到底在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下一个物体可以被当做质点进行研究!在这里老是给大家总结了这样的三种情况,在下列的情况下啊我们的物体可以被当做质点来就行研究!(1)平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一般研究物体的转动时不能把物体看作质点.
(2)物体有转动,但物体的转动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时,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已变成了次要因素.
(3)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作质点。
在第一种情况当中,平动的物体因为各个点受到的力相同,那么各个点的运动情况也相同。既然这样,我当然可以吧它当做一个质点来进行研究咯。
对着三种物体可以被当做质点的情况进行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物体能不能够被当做质点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是不是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啊一个物体能不能够被当做质点还是要看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质点和我们数学当中的点都是没有体积和大小的!那么他们是一回事么?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都是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2、不同点:质点是实际物体的抽象,它具有一定的物理内涵,不仅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而且是一相对的物理概念;几何中的点没有质量,仅表示位置,而且应该绝对的小。
了解完质点这样一个概念之后啊,我们回到最开始坐车的那个问题上面来,可能火车大家没几个人坐过,那么汽车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肯定坐过。既然如痴,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乘坐汽车的时候,路边的人看我们的话认为我们是在飞速运动着的,对吧.而同我们一起乘坐这辆汽车的其他乘客的眼中呢?他们却是认为我们是静止不动的,那有的同学也许就在纳闷了!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不同人的眼中的运动状态会有所不同呢?其实啊,预习过的同学很快就能想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参考系是我们为了定性的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而引入的一个新的概念。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是相对而言的,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一个标准作为参考,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那么同学们也许会有何前面学习质点时相同的疑问,也就是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可以被当做参考系,还是参考系的选择的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其实啊,这个问题不管事从学术上面还是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参考系的选择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物体都可以被当做参考系,但是我们在选择参考系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就是参考系的选择会最总影响到我们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复杂程度,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老师要研究一下自己受伤带的手表上秒针的转动,我如果以地面作为参考系的话,那么秒针在转动的同时也会各种平动,这个时候要研究他的运动状态就比较复杂。但是如果我们以表盘作为参考系的话,不管我这个戴表的人是在走,在跑,再跳还是躺着,站着。秒针始终只是在绕着表盘转动,这时我们的研究就会简单很多。所以参考系的选择虽然是任意的,但是因该尽量使我们所研究的问题简化。
在看上面这个例题,我们不难看出参考系选择的不同,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车外的人是以地面作为参考系,所以在他们的眼中我是运动的,而车上的人是以汽车作为参考自,所以在他们看来我缺是静止的。这个在我们平时做题的时候需要特别留意一下,一面因为参考系的选择而出现做题的错误。
另外一个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我们在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的时候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作为标准。我们知道人肯定跑的比车慢,而乌龟呢肯定要比蜗牛要快。那我们能说人跑的比乌龟慢么?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同样的如果我们在比较的时候选择的参考系不同的话,那我们所进行的比较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最后给大家提出的一点就是参考系在选择之后呢我们就假定它是静止的了,注意“假定”二字,也就是说参考系不一定是真的静止的。好了!定性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呢我们已经有了参考系了。那如果我想定量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该状态的变化量又该怎么办呢?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引入了数学上面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坐标系。坐标系最早是由笛卡尔发明的,同属选上面的坐标系类似,物理上面的坐标系也分为3类,直线坐标系,直角坐标系以及空间三维立体坐标系。构成上也是分为三部分:坐标原点,方向以及标度。其中标度是指单位刻度所代表的物理量是什么。由于在数学上我们已经深入的学习过坐标系了。所以今天在这里我也不做过多的阐述。直接来一起做一个例题加深对坐标系的印象。
一个小球从离地面5m高的A点自由下落,落地后反弹。在离地面一米高的B点被接住。如果以A点一下两米作为坐标原点,坐标方向取向下为正,那么请问A点和B点的坐标分别是多少!
5m 1M
第五篇:太平天国运动讲稿
太平天国本身是一次相对典型的古代农民起义,即王朝末期,人口增长但土地兼并严重,政治腐败加重,底层人民进入无法生活的境地。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揭竿起义。起义领导人与以往一样,有不入流的知识分子,有地方大族,也有纯底层上来聪明干将。之所以和以往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同,是因为恰好处在中国被动进入近代的时间里,所以不得不面对西方国家的介入,所以称为有了反帝的意义。
许多人质疑太平天国是否属于反帝反封建运动,主要在于三点: 一是太平天国并未提出比清政府更先进的理论和行为,虽然清政府是封建,但太平天国的封建程度并不比他轻。
二是战争带来极大破坏,并没有让底层人民生活幸福,反而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三是太平天国使用的拜上帝教,俨然邪教化的基督教,这种政教合一的政治模式和邪教特征,是否让其比坚持儒家思想清政府更不正义?
其实,如果抛去太平天国所处的历史时期,着重看待太平天国作为古代农民起义的一面,这三点都不是问题。毕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整个大清国从皇帝到百姓,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时间已经进入近代,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具备古代农民起义的普遍特征并不奇怪。
第一,传统的农民起义本就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因为对压迫的反抗具备正义性,但不代表农民阶级有提出更先进生产关系的能力。所以农民起义的结果往往是起义领袖最终向新的封建统治阶级靠拢而结束。第二,古代战争尤其是农民起义的破坏性本就是巨大的。一是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的暴增导致粮食的不足,所以战争过程中,必然伴随大量的人口死亡,才能保证双方军队的口粮;
二是古代环境及生产力决定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生命的漠视度,古代许多改朝换代,人口伤亡超过一半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第三,能够搞大规模行动,从来不是老百姓生活不了一哄而起就可以的,造反的关键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而在古代的农民起义而言,最主要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本就占据大量人口甚至军队的大族牵头,通过原有的力量组织;二是利用宗教来组织。
前者多出现于地位较高的人牵头造反情况,尤其多出现与唐宋以前世家大族存在的时候;后者多出现与地位较低的人牵头造反情况,从黄巾起义(如果不算陈胜的鱼腹书的话)持续到义和团。对于普通农民来说,知识严重匮乏,纪律整理难度大,所以在古代起义时候往往通过宗教才能较为有效地组织。细数历代农民起义,大部分都多少有宗教参与。而古代宗教用今天眼光看,几乎都可以列入邪教范畴了。所以太平天国的这种行为并不特别。这里插个观点:组织活动是一个难度极高的行为,但也往往是普通人容易忽略的行为。在古代尤其困难。历代农民起义,除了明末起义外,几乎都要么通过本身就有钱有人的地方豪强、军队将领至少也是大家族模式,要么就得通过宗教模式,因为除了这二者,想在官府眼皮下去串联、准备、统一指挥,几乎是天方夜谭。一直到了近代的革命党,才算勉强脱离了这两者,有了用新理论组织的情况。但是细看革命党的组织,除了利用会党(带宗教性质)或军队(军队组织)这种本身就有组织性的势力外,真正自己的组织行动往往局限在小几百人以内。也正是后来共产党组织能力太强了,让人有了种错觉,觉得正常组织就该这样,宗教组织是落后的。其实,人家用宗教组织不过当时最常态而已。
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典型的古代农民起义特点,有反封建一面,也有无法提供先进生产模式造成巨大破坏一面。今天我们回头看知道1840年以后是近代史了,但在咸丰元年,人们普遍认知还停留在古代情况下,不能要求太平天国运动有更先进的行为。直到后期,帝国主义力量介入后,太平天国运动才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形势,而他们的选择又增添了反帝一面。事实上,中国真正能称作近代农民运动的,得到义和团了。义和团的行动规模、目标和纲领,才和传统的古代农民运动有着鲜明区别。
补充问题。1.太平天国是不是比清政府更残忍?
整体而言,这么说是不对的。固然从后来描述看,太平天国做了很多残忍的事情,但首先要求清楚,今天看到的资料大部分是胜利者写就的。太平天国从武汉到天京是杀戮不少,但曾国藩难道就是浪得虚名?只不过清廷胜利了,所以可以在后续记录中回避自己的杀戮,把所有脏水都泼向对方而已。无论湘军、八旗军还是绿营军,和太平天国军队一样,都是标准的旧军队。拿今天习惯了现代军队的眼光去看旧军队,基本都超出我们可能想象的下限,或许比许多人能想到的土匪还过分。事实上,古代就有说法“匪过如梳,兵过如篦bì如剃”,这真不是胡说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战争的惨烈。一旦战争打响,本身就注定许多战场伤亡和更多的战场下伤亡。自古以来,许多农民起义显得格外惨烈,还是因为起义的原因就是缺少粮食要饿死了造反。但是,一旦战争打响,军队需要更多粮食,从事生产的人又大幅减少,这种情况下,只能靠大量人口死亡来解决问题。所以说,造成这个问题,显然不能归咎为起义农民。农民不起义,固然不会有这么大面积伤亡,但意味着要求这部分最困难的农民要自己老老实实饿死。这个锅到底该起义农民背,还是政府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