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写作《写演讲稿》导学案 新人教版
写作 写演讲稿
【知识目标】
明确演讲稿在内容、语言和结构上的特点。(重点)【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各种技巧拟写中心突出、条理清晰的演讲稿。(难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笑:早上醒来,是母亲慈爱的微笑;上学路上,是行人愉快的微笑;校园里,是同学清纯的微笑。微笑让这个世界变得美丽,让这个世界变得多彩。那么,在众多的微笑中,最让你难忘的是哪一种微笑呢?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演讲稿的特点。
1.观点鲜明,内容要有针对性。2.结构清楚,层次简明。3.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微笑的启示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1)与对手交往,宽容是林肯总统化敌为友的信念。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不正是消灭了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2)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3)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宽容和谅解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是建立功业的基石。2.演说:请用“________的微笑告诉我,________”说话。
月亮的微笑告诉我,给在黑暗中的人们送去一片光明;雷电的微笑告诉我,人应该要有呼风唤雨的气魄;小溪的微笑告诉我,把自己融入到大海中去,才会获得永生;草原的微笑告诉我,奉献一片草地才会得到牛羊的青睐;山的微笑告诉我,做人就应该像父亲那样顶天立地;蜜蜂的微笑告诉我,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甜蜜的生活;雨的微笑告诉我,投进大地的怀抱吧,去滋润万物;煤的微笑告诉我,燃烧的生命才有价值;一把筷子的微笑告诉我,团结就是力量;万紫千红的花告诉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小结点睛:微笑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宽阔的胸怀,要有奉献的品质,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传递微笑(把微笑送给自己,把微笑送给他人)每个人在生活中,不免会遭遇挫折、失败、困难、烦恼、忧愁、孤独、寂寞、失望、痛苦、压力、风雨、黑暗、寒冷、饥饿、干渴、病痛、误会、嘲笑、打击、挖苦、刁难、讽刺、考试失利、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家长辱骂„„
演说:请用“对________微笑,就应该(或者就不应该)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对自己微笑,就不应该在同学嘲笑自己的时候大发雷霆,或者羞愧不已,应该对他报以感激的微笑,因为他 用另一种方式及时提醒我反思自己,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或教训,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
如:对自己微笑,就应该在母亲痛骂自己的时候,想想她的良苦用心,想想她曾经给予的和风细雨,因为细雨无法浸透干燥的土地,所以她才会给予你暴雨的情怀,所以应该冷静面对,待风雨过后,送给母亲一道绚丽的彩虹。
对同学微笑,就应该在他生病的时候,送给他一句真切的问候,给他的心灵带去一缕暖融融的阳光。对母亲微笑,就应该在她疲惫的时候,为她倒上一盆热水,帮她洗洗脚,拂去她一身疲劳。
小结点睛:生活中的微笑,不都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和煦的春风中,有很多是藏在泥泞中,风雨里,需要我们用坚强的意志,宽容的心态,智慧的心灵去感受去发现。
(三)活动结束语
微笑着面对生活。同学们,我们应该笑面人生,笑对生活。面对困难,你是否鼓足了进取的勇气?面对鲜花,面对荣誉,你是否有过感激,是否能够将我们心灵深处的呐喊演绎于公众面前?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真挚的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舞台上,演绎出精彩纷呈的乐章!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微笑着面对生活
如果挫折是那刺人的荆棘,微笑就是那高洁的百合。如果失败是那陡峭的山崖,微笑就是那平坦的阳光道。如果忧郁是那光秃的槐树,微笑就是那昂首北国的青松。
是的,微笑永远是美好的,它能抚平你精神的创伤;能使你精神焕发,充满自信;能使你头白仍然年轻„„ 冰心是蜚声海内外的文学家,她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她经历过苦难生活的考验,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一生都在繁忙中度过。她一直活到99岁,成为世纪老人。她在谈到自己健康长寿之道时说:“对我来说,保持健康的方法不是高营养,吃补药,而是一句话‘在微笑中写作’。我写了一辈子,虽然我年纪大了,但从未停笔,因为我的心情总是乐观的。”
哦,我明白了,原来冰心奶奶写了这么多、这么美妙的作品,不是用手中的笔来描绘的,而是用那脸上甜蜜的微笑铸成的。怪不得我每当看到冰心奶奶的作品就会如痴如醉,像品甘泉一样甜美。
是的,如果你拥有微笑,就会拥有未泯的童心;如果你想拥有生活,那就用微笑面对它;如果你是一个不会微笑的人,那你就会与五彩的生活擦肩而过。
以前的我特别忧郁、特别感伤,仿佛被剥夺了“微笑权”。愁眉苦脸和唉声叹气让我的生活失去了色彩。也许失去以后才懂得它的可贵,在没有微笑的日子里,我是那么孤独,那么郁闷,就好像折了翅膀的小鸟,怎么飞都飞不高;现在我插上了翅膀——微笑,可以在广阔的天空下振翅翱翔。
正如歌里唱的:“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人生需要微笑,让我们用微笑面对生活吧!【点评】本文最大的优点是语言优美,有气势。开篇的排比句,形象地阐释了“微笑”的含意,语句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选材很典型,仅冰心老人一例,就足以说明问题。由冰心奶奶巧妙过渡到“我”也很自然。在末尾引用了歌词,并提出了号召,语句风格与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并且照应了开头和题目。这种画龙点睛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这节课“我”得到的启示是:
第二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教学导学案
巧拟题目 畅想青春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青春随想”写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2、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以青春随想为话题进行写作; 【学习重难点】
1、学会巧拟题目并能围绕话题搜集材料;
4、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师寄语: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预习导学】
1、我的“青春故事”及感想:(请以简练的语言提炼出青春的关键词)
2、请结合以往写作题目的拟定谈谈自己在作文题目拟定方面的一些经验:
【课堂交流展示】
1、课前请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交流;
2、课堂交流展示,点评总结命题方法。【牛刀小试】
一、请从下列几个题目中任选三个说说下列题目拟定上有什么特点:
1、“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诚实+信用=财富》
2、“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
4、“宽容”话题——《忍让≠懦弱》
5、“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6、“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
7、“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
8、“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学以致用(请任选两题拟定题目)
1、请以“阳光”为话题拟定文题。
2、请以“心愿”为话题拟定文题。(用比喻法)
3、请以“诚信”为话题拟定文题。(用比喻法)
4、请以“故乡”为话题拟定文题。(用夸张法)
5、请以“环保”为话题拟定文题。(用拟人法)
6、请以“尊重”为话题拟定文题。
7、请以“家”为话题拟定文题。
[范文赏析]
把握青春
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青春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青春,这个美好的季节,正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时候,珍惜它,把握它,让它在我们手中放出夺目的光彩。
少年的我们爱追梦,喜欢无拘无束地自由放荡,喜欢时尚风情,喜欢无尽的天籁之乐可我们又知道,青春年少当发愤图强,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应让它随风飘走,把握这生命的盛夏之旺季,应该是我们青春无悔的一份答卷“时乎时乎不再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豪言壮语应该提起我们的注意,把握现在,不要等到白发苍苍时,才后悔当初,那也只能是秋风中孤雁的一声哀鸣罢了。
青春的心跳是那么的起伏不定,它需要一个领航的人将这只不定向的小船引向光明把握好方向,千万不要迷茫,把握自己,千万别再悲伤青春的少男少女们,还不太成熟的果实请不要去摘它,即使表面甘甜可里面却是酸涩幼嫩的心请不要将它伤害;把握好自己,在未破蛹成蝶之前,请不要急着说出天长地久的豪言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希望青春最需要什么?青春最需要好好把握无悔的青春,完美的答案,把握好它待到秋风吹过时,回想过去,自己的认真把握,干好了该干的每一件事,至少“这”也是对我们生命的一种交代将青春握在手中,将希望铭记在心头,带着希望与梦想,去追求,去奋斗,去创造青春之辉煌。
[牛刀小试] 请运用你学习中的收获,以“青春畅想”为话题拟定一个精彩的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字数600字左右;
2、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教(学)后反思:
方法链接: ★拟题方法★
1、扩展法:就是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更加具体的文题。
2、想像法:就是由所给的话题想像开去,让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特的题目。
3、形象修辞法:就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问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
4、引用法:就是引用或者化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或对它们加以变通作为文章的题目。
5、巧用算式法:巧妙运用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5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学情分析
教学《题西林壁》时,要突出“横”“侧”“远”“近”
“高”“低”几个字,体会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欣赏。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如《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教学《游山西村》,应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5分钟)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35分钟)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 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察效果 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2分钟)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二,读诗,整体感知(15分钟)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15分钟)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四,熟读成诵(5分钟)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3分钟)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拓展空间: 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扩展阅读: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六、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七,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八,作业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后反思: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在理解诗意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真挚感情
在引导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可让学生举个例子说一说“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爬山虎的脚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学情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特有的生活习性。
课文先讲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在教学上,我认为可以采用边读边探讨的方式增进学生的认识。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中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研究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就更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演示,加深理解。
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15分钟)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15分钟)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5分钟)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5分钟)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20分钟)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
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10分钟)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5分钟)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 教后反思::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三、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蟋蟀的住宅
一、教学目标
①学习课文,认识“蔽”、“慎”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
②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
二、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②放大的蟋蟀图片。③每生准备一张白纸。三 教学重点分析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学情分析
紧扣文本,以读为主,领悟表达方法:通过品读,品读重点字词,领略文章内涵:享受语言文字之美,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好奇心,达到学以致用。打破老师独揽课堂的方式,开放学生的思路,培养问题型的学生,以激起求知欲望,并合作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读书指导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5分钟)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范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5分钟)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 n)重、选择(z)、洞穴(xu)、隧(su)道、挖掘(ju)、倾q ng)斜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20分钟)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巩固字、词,指导写字。①指名读生字、新词。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分钟)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15分钟)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三、转换角色,练习说话(10分钟)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四、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8分钟)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③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①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②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总结全文(2分钟)①齐读全文
②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③练写 ④交流
安排课后作业
①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②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向阳 隐蔽 干燥
弯曲 光滑 不肯随遇而安平整 简朴 卫生 课后反思: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分析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学情分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5分钟)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5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0分钟)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消磨时光——偶然发现——大胆设想——对科学执着追求——轰动地质界
课后反思;
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是,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⑴自读。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⑷读“小林”“小东”的话。◆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1、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学案(苏教版)第二单元复习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3.进一步巩固古文阅读方面的重点词汇注解和重点句子翻译。4.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丰富和用词的准确性 5.巩固背诵。
6.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复习重点:目标1、2、3、5三、复习难点:目标4、5
二、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1)《往事依旧》的作者是著名特级教师
(2)《幼时记趣》的作者是
,字,朝人,本文选自他的(3)《十三岁的际遇》作者
,本文是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周年而作的,当时她年仅
岁。
2.重点字词:根据拼音写汉字 , 给加点的字注音。
cháng yáng()
chán()娟
浩miǎo()
xī()利
雕lòu()
juān()刻
安tián()
怪pì()自xǔ()
时máo()
荟cuì()
童 zhì()
hè
lì()()云端
凹者为hè()
藐()小
凹凸()()
土砾()庞()然大物 3.补全下面成语
记忆
新
走
无路
美不
收
其貌不
谈笑风
塞顿开
白
过隙
然若失
不屈不
无动于
扬扬
小心
道听
说
罪
祸首
莫
其妙
心旷神
明察秋
雀无声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
。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
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3)这种感情
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5.用课文中的词或句子填空。
(1)我渴望生活,渴望
,渴望。
(2)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
„„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学生特有的,言谈的与
,精神壮态的。
6.《往事依依》中作者写出了多少含有季节和色彩的诗句?你能写出下面的句吗?(1)咏草
(2)咏风
(3)咏花
(4)咏雨
7.熟记《幼时记趣》重点词汇注解
余(我)
稚(幼小)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纹理(泛指花纹)
藐(小)
心之所向(心中想象的景观)
项为之强(脖颈)(“强”同“僵”,僵硬)
素帐(白色的)
徐喷以烟(慢慢的)鹤唳(高亢的叫)云端
怡然(喜悦的样子)自乐 壑(山沟)
庞然大物(很大的样子)8.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余忆童稚时。见藐小微物。
(2)《幼时记趣》中表现“我”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的语句是。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4)《幼时记趣》中“,”一句表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
9.把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写出来。
(1)群鹤舞()空
(2)使()与台齐(3)见二虫斗()草间
(4)二虫尽为()所吞(5)鞭()数十()
(6)驱之()别院(1)于(2)之(3)于(4)之(5)之
下(6)
于 10.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项为之强 :
②以土砾凸者为邱 :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②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2.名句积累(会背,理解意思,能活用)(1)《千家诗》中描写四季风光的诗句: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绿树阴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2)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田汉的《南归》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4)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5)你却永远年轻,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6)《伟人细胞》爸爸的话: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7)年华似流水
徜徉于山水之间
三、自主复习:
(一)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
(二)强化记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合作探究
(一)“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想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比喻。“北大”是本体,“河流”是喻体,比喻词“是”,这个补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北大历史悠久,表达了作者对北大未来的美好祝愿)
(二)语言是刻画人物性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品读下列人物语言,想想作者刻画了他们这样的性格。
A “我要去大工厂打工。”贾里宣布道。B “你疯了!”鲁智胜不死不活地说,“人家大工厂不是慈善机构,什么人都照顾。” C 邱士力笑的咧开了嘴,当然,他根本不知道贾里心里的宿怨:“少说话,多干事,你会吹小号吗?” 【指破迷津】: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人物需要认真研读人物的语言,要抓住人物语言中的重点语句,从而概括出性格特征。参考答案: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鲁智胜:理智、稳健;邱士力:沉着、足智多谋。
(三)阅读《幼时记趣》回答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或词释义。
(1)童稚()
(2)藐小微物()
(3)项为之强()
(4)鹤唳云端()
(5)庞然大物()
(6)凹者为壑()(7)秋毫()
(8)私拟:()
(9)素帐()
(10)怡然称快()
2.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余”忆童稚时的特异之处如何?
(2)作者小时侯善于观察,常常得到怎样的妙处?(3)把蚊子记作鹤时,作者下自己入神的语句有哪些?(4)在观察土墙、花台时,作者有何感受?
(5)在观察二虫争斗时,癞蛤蟆搅局,“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接着有何举动?
3.文章处处体现“物外之趣”,请你写出文中描写“物外之趣”的语句。
(1)
(2)
(3)
4.“夏蚊成雷”运用了什么修辞?“蚊”与“雷”“鹤”有何联系? 5.“夏蚊成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写出文中三处表现“我”神游其间的心理描写。7.“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了什么?
8、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的吗?(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⑴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⑵时有物外之趣⑶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⑸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3.⑴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⑵又留蚊于素长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做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4.夸张和比喻。“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现,长足与鹤相像,这里运用了联想。5.写出蚊虫之多,轰鸣之响;既照应前文,又为下文铺垫。6.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惊恐7.既反映了小孩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概括:观察仔细、想想奇特;用原文回答是:见藐小微物,必细察纹理)
第二课时(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有的人的少年时代如白驹()过隙,充满惆()怅;有的人的少年时代五彩纷呈(),乐趣荟cuì();有的人的少年时代徜()徉在浩淼的书海中xié()取最美的果实„„愿我们的少年时代都juān()刻着最美的记忆。mò()然回首,年华无限。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填在下表,然后改正。(4分)危言耸听
走头无路
红紫芳菲
半明半味
心旷神怡 庞然大物
茅塞顿开
相题并论
道听途说
一视同人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十三岁的际遇》中作者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二对北大既依恋又决心自由飞翔的复杂感情正出于对创造的渴望。B、《伟人细胞》这篇文章情节安排巧妙,四次失败的经过、结局及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从不同侧面塑造了人物形象。最后一次不经意而获得的成功,产生了喜剧效果。C、《冰心诗四首》中的《纸船》,作者选用纸船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依恋,一波三折,情致摇曳。D、《繁星》围绕着看繁星,依次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繁星表现得形象而富有情趣,书写了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4.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回答问题,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3分)
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丽丰富的色彩。”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 小孩说:“
”
病人说:“
”
5.默写(5分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1)潮平两岸阔。
(2),自将磨洗认前朝。
(3)谁道人生无再少。(4)
,松间沙路净无泥。(5),铜雀春深锁二乔。6.填空。(4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国作家的作品,它和<<
>>是两部及相关又独立的小说。《洞中历险》一文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的精神,以及汤姆和蓓姬在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与高尚纯洁的友情,在今天仍有无穷的魅力。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10分)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肖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本语段第1节概述________,引出对________的美好回忆。(2分)2.本语段第1节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1分)3.本语段第2节前两句用优美的语句赞颂________________,饱含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激情。(2分)4.“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引用时省略了一些词,请补充完整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5.回忆所学过的诗歌,写出带有“鸟”字的诗句,不少于两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千家诗》“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作者引用的诗句中,写夏日的有(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6题(14分)给美丽做道加法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进行课堂练习。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男老师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
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 “臭美!扮啥酷呀!” “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活该受批评了。”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校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经过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出窝的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作业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夹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五十六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五十六位同学变成了五十七朵花,有一个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总数不变,我们惟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作进步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的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里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1.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2分)
小憩
酷
2.文中“反射美丽”与“增加美丽”中的“美丽”一词含义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2分)
3.文中划线“灵感”一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4.第二段划横线的句子是对老师感觉的描写,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5.概括分析文中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2分)
6.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①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
②给美丽做到加法。
三.古诗文阅读,完成1-6题(14分)
(一)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1-4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必细察其纹理
(2)私拟作群鹤舞空
(3)素帐中
(4)果如鹤唳云端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3.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写出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请简要概括这两个画面的内容(2分)
4.作者观蚊如鹤,达到如此高妙的境地,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二)赏析古诗,完成文后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这首诗写北固山冬末的美丽景色,并由此抒发诗人
的情怀。(2分)6.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诗并说明理由。(2分)
四.第三部分
作文
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丰富着我们的人生,同时我们也都在献出自己的爱,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有些,我们正在感受着,老师、父母、长辈,甚至陌生人的爱;有些,我们正在期盼着,无私、真诚、深沉,甚至永恒的爱„„
请以《________的爱》为题作文。(40分)
要求:(1)在题目空缺处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构成完整的文题;(2)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案
七年级(上)语文讲学稿
课题:9我的信念 课型:自读 时间: 执笔:贾树林 审核: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学法指导:以自读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来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并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要努力做“语文学习的主人”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阅读。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并读一读。
盛名()报酬()奢望()呵责()猝然()蹂躏()粗糙()弥漫()
★请用楷书把上面的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下列的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可用这些词语试着造句或写段话。蹂躏: 造句: 奢望: 造句: 问心无愧: 造句: 迷醉:
3.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居里夫人的情况,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居里夫人是个怎样的人(可用一个四字短语)?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可并说说这样划分的理由。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弄懂?还有什么问题?也一并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默读课文,找出各段中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梳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的方法,第一步是概括要点,第二步是分析归纳,第三步是整理排列,概括要点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就行)
坚忍不拔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
信心沉醉于科学之美
勤奋
目标
探讨真理
献身科学 环境自由
安静安静
时间
不谋利
自由工作
克制目标
坚忍不拔
信心
科学之美勤奋努力
2、通过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灵,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品格魅力: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专心致志,坚忍不拔;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温和沉静,兴趣多样。
B读后讨论 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梦想家”“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从哪一件事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你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1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居里夫人是肯定的。因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他们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从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2、探究质疑:“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世界的优美”不是只自然景色的优美。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只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研究物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3、居里夫人对“蚕正在结茧”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轻巧夺冠31
4、“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同上)
5、文中“奢望”可以换成“希望”吗?为什么?(第一提案29)
6、“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 ”中的“这种权益”指的是什么?
7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说“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可接着却说“孤独的过着求学的岁月”,“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典点25)
课堂小结:本文为我们展示了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灵,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品质和人格魅力: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专心致志坚忍不拔;甘于寂寞淡薄名利;温和沉静兴趣多样等。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科学研究最需要的是现身精神,把探讨真理当作自己的天职,此外,科学工作需要自由、宁静和时间、坚忍不拔、勤奋努力。
4.回读课文,根据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选择你最欣赏或喜欢的一段或一句抄在读书笔记上,谢谢你的体会。
同学们当这堂课结束的时候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吧,请将你的所得记录下来,等日后你定会收获更多的惊喜。三.拓展延伸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 得到很多。()⑵ 大醉,多用于比喻。()
⑶ 迷恋,陶醉。()⑷ 比喻督促。()
3、选词境空。
⑴ 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着我,正如蚕被_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鞭策。鞭答)
⑵ 我的推一
,是在一个自由国家 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希望。奢望)
⑶ 因为在24岁以前,找一直居住在被
和
的波兰。(蹂躏、占领)
4、居里夫人没有申请镭的专利,却两次获得诺贝尔金,写出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第一提案29)
巩固提高:
在居里的帮助下,玛丽找到了理化学校一间十分简陋的棚屋,搬进了自己的实验仪器。实验证明,铀射线与化合物的含铀量成正比;其强度可以准确测量。她认为,这种现象只能解释为是量子的一个特性。可是,为什么别的化学元素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呢?难道这只是一种偶然吗?不,应该检查已知的所有化学物质。不久,钍元素的射线就被她发现了。居里夫人把这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叫做放射性元素,开始像一位打猎的神枪手一样,钻进元素世界的丛林,忘怀一切地要猎捕新的放射性物质。在检验铀沥青矿石的时候,一种奇异的现象使居里夫人惊愕不已:测量表明,这里有一种比纯铀强大得多的放射性。这是为什么呢?一定是有一种比铀的放射性强得多的新元素在向人们召唤!一定!居里夫人这样判断着,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居里。居里也感到这一发现的重要,决定暂时放下手上的工作,同自己的妻子合作,捕捉这个未知的放射性元素。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理科博士学院报告,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很强的两种元素的一种,为纪念玛丽的祖国,取名为“钋”紧接着,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又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取名为“镭”。
1、读拼音,写汉字。一定是有一种比铀的放射性强得多的新元素在向人们召 huàn _____ 2、解释词语:惊愕不已:
3、“其强度可以准确测量”一句中的“其”是指____
4、与“难道这只是一种偶然吗?”一句句意相同的是()A、这只是一种偶然;B、这不是一种偶然;C、这是不是一种偶然呢?
5、“玛丽找到了理化学校一间十分简陋的棚屋。”句中“十分简陋的棚屋”的作用是:
⑴。
⑵。
6、居里夫人“开始像一位打猎的神枪手一样,钻进元素世界的丛林,忘怀一切地要猎捕新的放射性物质。”这一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居里夫人的伟大贡献。
8、居里夫人具有
的思想品质。
9、文中三个问句的作用是什么?
10、文中生动描写居里夫人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句子是:
1
1、具有居里夫人这种精神品质的科学家还有谁?你能举出一两个来吗?
〖答案〗 1唤2使人非常惊讶
3、铀射线
4、B
5、⑴ 玛丽工作环境简陋
⑵ 突出她的伟大发现更加可贵
6、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居里夫人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状态
7、她发现了两个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8、为科学而奋斗终生热爱祖国。
9、表现居里夫人的疑惑与思考,且承上启下。10、开始像一位打猎„„放射性物质 1
1、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
考点链接:
1.依次在下列语句中的横线上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D)(2分)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那么柔和,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那霏霏的春雨,像轻烟那么迷濛,使所有的景物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A.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B.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的笔墨能如此飘逸 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的笔墨能如此飘逸 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2006扬州)课题:论语十则
课型:教读 时间:
执笔:贾树林 审核: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朗读背诵《论语》十则。
3、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以及《论语》的一般知识。
4、掌握文言虚词“而”与“之”的基本用法,重点实词的用法及意义,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
5、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
学习重点:
目标2、4 学法指导: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发现自己把握不好的字音,并通过查字典注音,参考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划出来,课堂上问老师或者同学讨论。
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孔子和论语的资料,写在下面。
2、大声朗读课文三遍.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吾日 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查阅资料,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参考课下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疏通课文大意,不懂得地方做出标记,课堂问老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联合国教课文组织确定了世界上十位最伟大的思想家,这十位思想家谁排名第一位?他又有怎样伟大的思想体系呢?他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孔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和他的《论语》十则。
二、找一找,说一说。
三、读一读,议一议。(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
1、找一名同学读。
2、老师范读
3、齐声读
4、老师纠正。
5、个别同学读
四、疏通文意
1、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个别字的解释。
2、一名同学一句,疏通文意。同学补充,老师点拨。
五、找出本文中出现的“而”与“之”,归纳文言虚词的用法。
六、大声读课文,力争背诵
第二课时
一、问题研讨
1、《论语》十则里有的是探求知态度的,有的是谈学习方法的,有的谈修身做人,请分别找出来。(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互相补充,老师点拨确定)(中华一题33)
2、《论语》里有许多成语至今我们仍然运用着,找一找本文里有多少成语,你理解他们的意义及用法吗?(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互相补充,老师点拨确定)
3、学一学,用一用。
《论语》里边有许多话告诉我们学习和做人的道理,下边老师举几个例子,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样做才对
i.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空着就交上来了;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应该怎样教育他们呢?
ii.有位同学不喜欢别人开他的玩笑,自己却喜欢捉弄别人,甚至对同学动手动脚的,面对这种情况,你觉得他应该怎样要求自己呢?
iii.你觉得自己哪几条做得还不够,今后应该怎样
二、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2、“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语句中“而”的不同用法。(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
(5)任重而道远()
(5)择其善者而从之()(作业本29)
3、记住本文中出现的成语。
三、巩固提高
阅读下列文章,做后边的练习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未知者。
(1)翻译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其()斯()之谓与(3)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产生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附练习题答案:
1、贫穷而不谄媚猥琐,富贵而不骄奢淫逸,怎么样?
2、若:如
好:喜爱
其:大概、恐怕
斯:这
3、切磋琢磨
四、中考链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2、《论语》中论述“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 就能早日实现。
4、孔文子被称为“文”的原因是:----------。(2006年中考题)(2006安徽课改)《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中华一题34 :
课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 时间: 执笔:贾树林 审核: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课前准备
1、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2、分组活动,各组按照选定的方向,组员分工合作,深入周围的世界,寻找生活中语文的足迹,获得对语文的直接体验。
3、搜集调查资料,分组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成果的形式可以是:报告、图片展览、网页、动画、幻灯片、相声、小册子等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个有趣的广告阐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这则广告从反面人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人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在一句“没有加入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现出产品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
二、1、各小组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和自我评价。
2、投票评选“最受欢迎成果”。
3、教师评价。
4、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分组展开讨论 a、怎样在其他课程中学习语文? b、你从街头语文中学到了什么?
c、怎样看待“默默无蚊(闻)的奉献”“钱(前)途无量”一类改动成语的广告? 小结;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在此基础上引入写作练习。
五、写作实践(课内1课时)
以话题作文的形式,课内完成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写作实践。如;“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我从--------中学到了语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