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中医讲稿

时间:2019-05-14 20:2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蜂胶中医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蜂胶中医讲稿》。

第一篇:蜂胶中医讲稿

中老年人保健讲座

(一)人体细胞健康

(二)四季养生

祖国医学预防疾病的养生学成就卓著。养生是“养正气,顺自然”的个体养生为主,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内外关联,医疗与预防辨证统一的整体观念。

古人认识到机体的生存不仅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更重要的是形体与精神的统一。人的一生是处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中,人要保持健康就要不断调节饮食起居,积极适应天时气候,自然环境的变化,以求得内外环境平衡。

祖国医学的养生强调预防为主,预防重于治疗的思想。指出“高明的医生懂得怎样教人在没病之前就要做好预防。”而一般的医生只能治病不去预防,《灵枢·逆顺》:“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水没来,先修坝”,“无论何时,防病永远比治病更重要”。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有它的正常规律,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终而复始。气温变化为六种主要现象,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四时和六气是互相关联的。一般地说,春季多风、夏季多暑、多湿,秋季多燥,冬季多寒,它们之间可以互相递变。人是自然界生物之一,当然要适应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积极地成为养生保健条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始生也,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1、春季养生

春为万物生发的季节,草木萌芽,天地焕然一新,生气勃勃、欣欣向荣。比起冬天要晚睡早起,多在户外活动,吸取新鲜空气,衣着宽松,头发自然,心身舒适,适应“生气”的道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变,奉长者少。

春季养生四忌一防:

(1)忌睡眠过多 睡眠过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机体器官营养不良,关节僵硬,身体虚弱,会睡出病来。所谓“久卧伤气”就是这个道理。

(2)忌懒于活动 经常户外活动,增强心肺功能,借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致病菌,增强机体抵病力。

(3)忌骤减衣着 春天气候多变化“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早晚凉白昼暖,午夜寒,老年人不要过早减衣着,“捂”一段时间有利于适应自然气候变化,适应夏季炎热。防止感冒,肺炎和心血管疾病的加重。俗话说“春捂秋冻”有科学道理。

(4)忌生冷食品 春天气温变暖,外周血管扩张,胃肠道血液供应量减少,影响消化,应吃富含营养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少吃生冷食品,早晚喝点生姜红糖水,有温胃散寒和防治感冒的作用。

(5)防呼吸道疾病

淡盐水漱口或餐后吃几片生蒜防感冒。

2、夏季养生 春天是万物生长发育的季节,烈日炎暑,植物茂盛,绿叶丰盈子满枝,晚睡早起,使毛孔疏松,阳气外泄,心情舒畅喜悦,避免发怒,适应夏天“长气”的道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养生六要点:

(1)耐热训练 盛夏之前进行适当的耐热训练,提高适应能力。人体细胞能产生一种热应激蛋白(又名热休克蛋白)的物质,它可以减轻炎热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耐热训练可提高人在热环境中热应激蛋白的分泌量,增强人的耐热能力。

(2)忌生气动怒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情绪容易激动,保持心情宁静能防暑抗暑,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夏至无热”是夏季养生上策。

(3)不贪凉饮冷:冷饮食对胃肠道造成刺激,老年人胃肠功能弱易出现消化不良,腹疼,腹泻等症状。

(4)及时补充水分 天气炎热,出汗多,水分丢失大,而老年人对缺水敏感性差反应降低,虽体内缺水但口渴不明显,要定时进水,以免缺水造成血液粘稠诱发心梗,脑梗。

(5)避免强烈光照 中午到下午三、四点,室外温度高,紫外线特强,在强光下活动易受暑,长期强紫外线照射容易得皮肤病。避免上午10点之后下午三点之前户外活动。

(6)保持充足睡眠 一天保持8小时睡眠,适当午睡15~30分钟。

(三)秋季养生:

秋季天气转凉,万物衰老“秋风扫落叶”,大地一片颓败现象。要人老心不老,心 志愉悦,不可触景伤感,以应付肃杀的秋气,这是秋天调养“收气”的道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养三做到:

(1)秋练

秋高气爽是锻炼好时机。“秋冻”在寒冷到来之前进行耐寒训练,让身体稍冻着点,不要添加过多的衣服,通过耐寒训练,可增强抗病能力。

(2)秋防

“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要穿棉”。适当接触阳光紫外线照射以防冬季感冒,气管炎、胃炎、关节炎的发作。晚秋时节气流、气压、气温等气象要素变化大,是高血压、冠心病、心梗、中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果时常感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胸闷、气短等症,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的发作或加重,或中风前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3)秋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物质丰富,要给身体补充营养适应冬寒。中医学主张“秋冬进补”的养生观值得提倡。可以食补,也可以药补,但不能偏补,过补。《黄帝内经》提出:“五谷(粟、豆、麻、麦、稻)为养,五果为助(《灵枢经五味》有言:“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菜为充(红、黄、绿、白、黑),气味合而是之,以补益精气”。

(四)冬季养生:

冬季人体养生重在一个:“藏”字。《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折,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季养生六注意:

(1)远寒近暖

寒冷空气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高血压,中风发病率增高,心脏病如心绞痛、心梗、心衰等发生增加。所以在冬季老年人应尽量 避免将肢体暴露在寒冷空气中。

(2)饮食调理

老年冬季膳食以偏于“温”、“补”的食物为宜。可适当食用羊肉、大枣,增强御寒能力。

(3)心理调摄

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中老年人应保持情绪乐观,精神愉快,动静有度,以防疾病发生和变化。

(4)居室环境

控制室内温度和空气流通,室温以16~24C·为宜,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5)适时锻炼

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增强体质,防病保健。

(6)补充钙质

天气寒冷,室外活动少,人体光照度下降,体内VD合成减少,如果出现身痛,腿抽筋等症状多为缺钙所致,适当服用钙剂,同时摄入适量维生素D,可防治冬季缺钙。

四季养生歌:

生长收藏应四时,养生保健要记知; 人顺自然调正气,寿登百岁乐期颐。

(五)精神修养:精、气、神是人身最宝贵的东西,它和人体是不可分离的。健康的人精、气、神表现充沛活泼,当人体发生疾病的时候,精、气、神遭到损害,就会出现异常表现。

精神活动关系到整体机能。精神充沛,即表示脏腑功能协调,四肢坚实;反之,如果精神不足,即脏腑功能减退,百病丛生。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要保养精神,保持机体正气充沛。另外,人的思维情志正常健全对人体的健康有保护作用。而精神情志刺激,如过度的思虑、悲伤、惊恐、发怒等,即是中医所谓的人体三大致病原因: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七情内因。《灵枢·大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口问》:“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素问·玉机真脏论》:“忧、恐、悲、怒,今不及以其次,故今人有大病矣”。《灵枢·本神》:“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灵枢·口问》:“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灵枢·补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三、抗病防病: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衰老,组织器官和功能出现增龄性改变,这是自然规律。但因为人的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保健意识及心理状态不同,其表现千差百异。有的人岁年过花甲(60岁),已近古稀(70岁),却精力充沛,身体硬朗,心情愉悦。但有的人未及天命(50岁)之年,却早已“一叶知秋”,未老先衰,或又老又病又衰。

心血管病是危害中老年人最大的无声杀手,全球每年约175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占总死亡率50%,中国现有心脑血管疾病人近2亿,每年死亡300万,而且每年以6.5万速度递增。(出示健康白皮书)我国现有糖尿病人超过7000万,进年来心脑血管和糖尿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不乏7~8岁,4~5岁糖尿病儿童患者,最小仅出生后9个月,好发年龄9~12岁之间。占总发病率10~1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不合理、生活不规律等原因,未来50年糖尿病是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以下谈谈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防治:

1、强心脏

中医认为心为五脏之首居主导地位,喻为国家的元首,人的精神意识,聪明智慧以及全身血脉均统属于心《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瘘论》:“心主身之血脉”,一个人心脏健康则血脉通畅,聪慧健康。强心健体在人的一生性命攸关,不可一时一刻忽视。

心血管病的形成危害防治及保健品的选择

2、养肺气

中医认为肺主气是生命的本源。人体所有的肺气都统属于肺,肺与天气相通,所以肺的主要功能在呼吸空气维持人体对气的需要。肺气还有???的作用,在人体形成一道藩篱,抵御外邪的侵入。如果肺气亏虚卫外不固人就容易感冒和一些时行疾病《素问·六节脏象论》:“肺者气之本”、《素问·五脏生成》:“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内,充皮肤、肥?理,可开合者也。”

人体肺脏经过数十年的使用,肺内沉积了大量灰尘和未及时清除的有害物质,由于年龄增长,机体功能减退,抗病力底下,抗体分泌量减少,气管支气管局部免疫力下降;微循环障碍,组织受损,肺泡数量减少,通气量下降,易发老年性肺气肿;痰液等有害物质滞留易致病菌感染,等等。老年人肺部炎症感染病情重、变化快,常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并常并发心脑血管病变危及生命。中医学强调补肺气防感冒与现代医学强调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病的思想殊途同归。

三、健脾胃

胎儿离开母体后就要依靠五水谷饮食营养。当食物进入胃后,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吸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以供给人体的生长需要。

脾胃在中医五行学说中属土,喻为管仓库,供应给养的官员。土为万物之母,没有土地植物无从生长,动物无处栖息,也就没有万物《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李中梓《脾为后天之本论》:“后天之本在脾,脾应中宫之土,为万物之母”。

中医治病预测转归的关键在“胃气”二字,“胃气”存则病安,“胃气”去则病危。民间有句话:“人未老胃先老”。说明人到老年脾胃功能减退,消化吸收能力差,容易出现一系列病变。

脾胃衰老的表现是消化液分泌减少,蠕动减缓,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出现腹胀、嗳气、大便不通畅,便秘等,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引起急慢性胃肠炎,并易发生器质性病变。

蜂胶能消炎杀菌,清热解毒,对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等(略)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祖国医学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报道„„ 美容:

【调和阴阳】

宇宙中存在两种基本物质形态,一种是由电子原子分子等粒子结构的实物粒子形态;另一种是不具备粒子属性的“场”,包括引力场、电场、磁场、电磁波、可见光等。生命中存在着两种物质形态。这两种形态分别决定了人体的两种重要构造,实物粒子决定了人体的空间结构,“场”决定了人体的衍生结构。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空间结构和衍生结构的有序平衡运动状态,空间结构改变到一定程度就是现代医学所称“器质性病变”,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也就是说空间结构是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而衍生结构的改变实际上是人体电场,磁场的改变,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情绪,心态等的功能表现。

以上现象以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解释就是阴阳概念。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宇宙中充满着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力量这就是阴气和阳气。气的聚散,就是阴阳相互推荡;气的升降,就是阴阳相互感召;气的氤氲,就是阴阳相互糅合。二者对立统一,相互依耐,相互制约,不断运动变化衍生万物,并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古人认识到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具有统一性,于是得出“天人相应”的观点。

人体的健康就取决于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素问·生气通天伦》:“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祖国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人体阴阳气血失去平衡,或阴盛于内,阳浮于外;或阴虚于内,阳盛于外等,以致出现人体内环境偏寒、偏热、偏湿、偏燥一系列病理变化,使人体细胞处在一个“水深火热”的逆境中。所以要想获得健康,改善细胞生态环境,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是关键。

蜂胶集动植物精华于一身,性味平和,无毒副作用,内含380中有效成分,是天然小药库,蕴含古今千万张治病良方的配伍奥秘,其作用于人体能起到调节阴阳气血平衡,“扶正驱邪”,“标本兼治”,“攘外安内”的功效,符合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而有效改善细胞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

病例(略)

第二篇:蜂胶与健康讲稿

紫薇星培训教材系列——紫色黄金,健康福音

紫色黄金,健康福音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紫薇星健康大讲堂。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一种能高效降糖、降压、降血脂的产品。重点介绍有关蜂胶的相关知识,课题是《紫色黄金,健康福音》。希望能对大家在营养保健方面有所帮助。在讲这个课题之前,我想先问大家几个有关蜜蜂的常识;

你知道吗?

1、蜜蜂采集的花蜜转化成的甜物质叫做 ?答:蜂蜜

2、蜜蜂采集的花粉粒加工而成的花粉团叫做 ?答:蜂花粉

3、蜜蜂头部的营养腺分泌出来的奶油状物质?答:蜂王浆

4、蜜蜂把植物芽部采集的树脂再加自己的分泌物加工转化而成的胶状物叫做? 答:蜂胶

众所周知,蜜蜂全身都是宝,如:

1.蜂蜜、蜂花粉:是蜜蜂的日常食品将,蜂蜜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还有其它一些营养物质;蜂花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酶类等。2.蜂王浆:是工蜂供奉蜂王的食物,是蜜蜂的特殊食品或强力滋补品 3.蜂胶:是蜜蜂的药品。

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解有关蜂胶的知识:

一、蜂胶是什么?

蜂胶是蜜蜂从胶源植物新生枝嫩芽、花蕾等折损处采集的树脂类物质,掺入其舌腺及蜡腺分泌物,经反复加工转化而成的胶状物质。

蜜蜂将这些物质涂布在整个蜂巢的表面;一方面起防腐、抗氧化作用,一方面来粘合蜂巢,堵塞缝隙, 保护蜂巢内部,增强杀菌力,使得蜂巢内部维持无菌状态。蜂胶对蜂巢的功用可概述为以下四点:

1、固定蜂巢内部,消毒杀菌和抗病毒作用;

2、形成通道,调节温度;

3、与蜂蜜混合做为病蜂或幼虫的营养剂;

4、作为储备,短粮时食用。

由此看来,蜂胶具有杀菌、消炎、防腐、促进细胞再生及新陈代谢等作用。可以防止细菌及病毒入侵,并抑制巢内病毒滋生,据报导在蜂巢内是检不出任何病毒,所以蜂胶是蜜蜂健康的守护神。

当人们发现了蜂胶这些作用后,便将其运用于人体的保健治疗。蜂胶集植物、动物的分泌物精华于一体,是一种极为稀少的天然资源。二万只蜜蜂一年只能生产20克蜂胶,每年从一只蜂巢中只可能采集蜂胶原块150~200克,由于蜂胶原液相当珍贵,目前世界上蜂胶的产量仅为黄金产量的八分之一,所以被称为“紫色黄金”。

蜂胶是蜜蜂给人类的恩赐,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蜂胶、应用蜂胶,根据世界各国几十年的研究应用结果,科学家们给予蜂胶许多美称:“现代万能药”、“浓缩的小型天然药库”、“紫色黄金”、“灵丹妙药”“最完美的天然广谱抗生物质”、“天然免疫增强剂”、“血管清道夫”、“天然抗氧化剂”、“二十世纪人类发现的最伟大的天然物质”等等,由此知道,蜂胶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食品;

二、蜂胶的功效

那么,人体服用蜂胶会产生哪些作用呢?根据国家卫生部 2002 年 3 月 5 日卫法监发[2002]51 号文件公布:

蜂胶是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以蜂胶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的保健食品,具有免疫调节、改善睡眠、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改善胃肠道功能、抑制肿瘤、抗疲劳、延缓衰老、抗氧化等多方面保健功效。

卫生部权威药典《中华本草》及世界蜂胶年会认证并记载了蜂胶具有八大功效。主要概括为:

1.增强免疫力

2.抗病原微生物

3.调节内分泌、降低血糖: 4.降低血脂及血压、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5.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净化血液 6.促进组织修复 7.抗肿瘤 8.保肝护肝

尤其在糖尿病的防治与高血压、高血脂的调控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重点讲解这两个方面:

三、蜂胶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逾1亿,我国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人,为第二大发病率国家。而且呈年轻化趋势。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三高一低,并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各种并发症,如世界上70%的截肢患者都是糖尿病。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者多达1200万,脑卒中者500万,冠心病者600万,双目失明者45万,尿毒症者50万。通常,预防糖尿病是第一道防线;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是第二道防线;

为了治愈糖尿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蜂胶研究组专家与糖尿病专家就蜂胶治疗糖尿病作了研究,发现蜂胶对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无毒的产品。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就是“有效降低血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蜂胶为什么能够调理糖尿病?其主要机制在于

1、蜂胶中含有胰蛋白酶等多种活性酶和其他抗病毒物质,可恢复胰脏的机能;同时所含的B族维生素,又可成为胰脏制造胰岛素的原料。

2、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易引起感染,蜂胶能提高免疫力,抗病原微生物,是“最完美的天然广谱抗生物质”;

3、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可以引起心血管并发症,蜂胶能防止血管硬化,改善血管的弹性,誉称为“血管清道夫”;

4、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的损伤,而蜂胶具有很强的修复受损神经的作用;糖尿病人需终身服药,但蜂胶无毒副作用,可成为糖尿病人长期食用的首选。

5、蜂胶可改善糖尿病人的口渴、饥饿、尿频、四肢酸软、全身乏力等症状,血糖值使尿糖值能很快降至正常水平。

四、蜂胶与血脂、血压 研究表明,连续服用蜂胶,不仅可以减少过氧化脂质对血管的危害,阻止血管硬化,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甘油三酯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

蜂胶被誉为“心脏血管的保护剂”。是因为蜂胶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约有20多种。黄酮类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和渗透性,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清除血管内壁积存物,净化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状态等。

蜂胶为何能降血脂、降血压呢?这是因为:

1.蜂胶中的黄酮类、萜烯类物质以及维生素C、E、A和微量元素硒、锌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减少过氧化脂质对血管的危害,消除血管内壁积存物,防止血管硬化,从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2.舒张血管,降低血粘度,防止血管壁内胶原纤维的增加和肝内胆固醇的堆积;改善血管的弹性和渗透性。

3.有效降低甘油三脂含量,降低胆固醇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4.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和造血机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脑血栓形成,保护心脑血管。5.五、绿澳蜂胶胶囊

广东紫薇星实业有限公司以“为人类奉献健康”为己任,秉承 “二十一世纪,人人享有健康和美丽”的理念,大力倡导家庭医疗保健工程和绿色健康疗法,不断研制高科技健康产品。其中绿澳蜂胶胶囊是广东紫薇星实业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绿澳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高科技健康食品,在澳大利亚药管局(TGA)的严格监督下,由通过澳大利亚卫生部GMP标准认证的制药厂生产。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天然、优质的蜂巢中提炼出来的高浓度精华素。

1、成分:(见表)

2、八大功效 1)降血糖:

2)降血压: 3)降血脂:

4)增强免疫力,抗病原微生物 5)清除自由基,抗衰老 6)促进组织修复 7)抑制肿瘤 8)保肝护肝

3、特点:

(1)原装进口,质量保证(2)安全无毒,无副作用(3)质优价廉,物超所值

4、食用方法及保存

 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成人每天2次,每次1~2粒。(不适宜2岁以下幼童及孕妇) 保质期:24个月

 贮存方法:置于干燥、无日光直晒、低于摄氏30度之处  60粒/45g/瓶

 温情提示:本品不能代替药品

5、规格与价格

 268元/45 g /瓶  750mg×60粒/瓶

 调货及报单符号为“C8”

6、适宜人群 1)糖尿病人群

2)高血脂、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变人群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4)肝功能异常人群 5)细胞突变人群

小结

一、蜂胶是什么?

蜂胶与蜂蜜、蜂花粉、蜂王浆有什么不同?

二、蜂胶的功效

三、蜂胶与糖尿病

四、蜂胶与血脂、血压

五、绿澳蜂胶胶囊:

1、营养成分

2、功效

3、特点

4、规格与价格、5、食用方法及保存

6、适用人群

结束语

现代营养学认为,借助食物的自然疗法,可产生显著而又重要的保健和治疗作用;食补、食疗比药补、药疗更加符合生物体的自然代谢规律。

我们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了解绿澳蜂胶软胶囊的作用和功效,认识到食疗优于药疗、保健预防优于医疗的现代健康理念,愿紫薇星的健康产品给您和您的家庭带来幸福美满的生活。

广东紫薇星实业有限公司李南华制作

2008年6月

第三篇:中医讲稿

仪陇县大寅中心卫生院 中医培训资料中医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体能维持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也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合理的饮食护理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又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又指出:“夫在身所以多疾此皆由„„饮食不节故也。”说明注意饮食营养对保持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出不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不节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要求:“食能以时、味不重珍,衣不火单热”和“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只有这样才能周身无灾,保持健康。

中医治疗历来重视食疗,《内经》中强调:“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又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说明药物配合饮食治疗,既可减少“毒药”对人体的损害,又能补精益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要求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在用药除去大部分疾病后,随即用饮食调养正气,祛尽余邪,否则一味用药治疗,必损人体正气。

饮食虽能维护人体的生长发育,但如果饮食失宜、饱饥无常也可导致疾病的发生。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瓜果菜,或肥甘厚味无度,或暴饮暴食等均可导致疾病发生。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重视四气五味

饮食护理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它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其实施也是按中医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原则。古代医家通过实践对每一味食物看作同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性味,因此,也因每味中药一样对机体功能和疾病有某种调整和治疗作用。

二、因时因地因人择食

祖国医学认为,时间、地域及个体差异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时有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地有东南西北之分,人有肥瘦盛弱之别,所以在饮食上也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因时制宜:夏季气候炎热,阳热偏盛,应多食寒凉滋润属性的食物,如绿豆,苦瓜。春季宜食用辛凉、疏散的食物,秋季宜用平补或温补的食物,以散寒扶正,冬季气候寒冷、阴寒偏盛,应多食温补热属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根据食物的不同属性,使人体顺应气候变化,以维持人体的内外环境相对平衡。在病人的护理中,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合理地调配饮食,能有效地配合病人治疗,促进健康。

2、因地制宜:东南地区气温偏高,温气重,宜食清淡、渗湿食物;西北地区气温偏低,燥气盛,宜食温热、生津、润燥食物。在护理工作中,结合地域特点为病人提供不同的饮食也是十分重要的。

3、因人制宜:儿童身体娇嫩,宜用性平,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气血、阴阳虚弱,宜进补气助阳或养血滋阴之品,如对成年体质壮实的外感风寒患者,可选用发散作用较强的食疗方如姜糖饮,姜糖苏叶饮,葱白粥;对老年体虚者而外感风寒者,食疗时宜配补益食品,如人生桂枝粥,木耳粥等。体质属寒者,宜食热性食物以辛辣烟酒等;女子以血为本,饮食应以补阴补血为主,尽量选择多汗多液食物,体质过敏的人,不宜吃海鲜腥发之物。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病人个体差异而制定不同的膳食方案。

三、辨证选择食物

辨证施食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候采用相应的饮食调护,即利用食物的性味来调整患者的阴阳偏盛偏衰。以“五味相调,性味相胜”“实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等法则以达到辅佐药物,匡扶正气,袪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

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别,在饮食调护在应按病证的性质不同,选择相宜之食品。

所谓“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性质的食性。《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食性选择的原则。由于寒凉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或解毒的作用,因此可选用于热证。如粮食中的陈仓米、小米、高梁米、大麦、苡仁、赤小豆、绿豆等;凡属热性温性的食物,同样具有温中、祛寒之功效。如:糯米、黄米、小麦等甘温食物,可选用于寒症病人。如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等症,可用葱、韭、姜、蒜、辣椒等辛热之品,以达健脾通阳温中之效。而各种水果及一些瓜类,性味多偏寒凉,多有清热解渴之效,可选用于温病热盛伤津者。平性食物没有明显的寒凉或温热偏性因而不致积热或生寒,故人们日常所习用,也是病人饮食调养的基本食物,但因其味有辛甘酸苦咸之别,因而其功效也不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营养状况灵活选用。如大豆、玉米、豆浆、猪肉、鸡蛋、花生等。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所谓“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食味。食物的五味不同,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

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又指出:“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别,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如辛味,有能宣散、行气血、能润之功效,对于表寒证及气血阻滞病证应注意选用之。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在人体五脏气血阴阳任何一方虚证时可用甘味缓和拘急疼痛等。如糯米红枣粥可治脾胃气虚或胃阳不足;糯米酒加鸡蛋,煮熟后食用以供产妇补益等,均取糯米、红枣之甘味,再合其温性,而求其补气、温阳、散寒之功效。又如酸味,有收敛固涩之效,适用于气虚、阳虚不摄而致的多汗症,以及泄泻不止,尿频,遗精,滑精等病证。再如苦味,有能泄、能燥、能坚的作用,多用于解除热证、湿证、气逆等病症。例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炒菜,即取其苦能清泄之功,而达到清热、明目、解毒的目的。常吃苦瓜,对热病烦渴,中暑,目赤,疮疡肿毒等证极为有利。同样,咸味有软坚散结,亦能泻下的作用。用治热结,痰核,瘰疬等病症。

总之,在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结合食物的性味归经,选用相宜的食物配膳,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有益于健康。

四、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在饮食护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临床上许多疾病难愈,或愈而复发,不少是与不注意饮食禁忌有关。如黄疸忌食油腻食物,温病高热忌辛辣荤腥。脾虚泄泻,忌食生冷瓜果;肺痨、痔疮、痈疖忌食燥性食物;产后、经期忌食寒凉食品等经验,均应在饮食护理中加以运用。辨证地选择食物,产科有虚实寒热之分,食物也有寒热温凉补泻之别。热症是机体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引起的一类病症,宜食寒凉和平性食物,忌辛辣温热之品,寒症是机体感受寒邪或阴虚阳盛所引起的一类病症,宜补虚益换,食补益类

食物。实证是指邪气过盛所引起的一类病证,饮食宜疏利,阴导。根据病情的表里寒热和轻重缓急辨症施食,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和标本兼治的总体原则进行饮食的调护,一般不宜施补,外盛病症宜饮食清淡,可食葱、姜、蒜辛温发散之品,忌油腻厚味。

此外,饮食禁忌除以上内容外,还应注意食物与药物,食物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如服用中药一般忌嗜茶,服参类补品,忌食萝卜。还有习惯服蜂蜜忌葱,白术忌桃、李,鳖甲忌苋菜,荆芥忌鲫鱼,天门冬忌鲤鱼,膳鱼忌犬肉,雀肉忌白木耳等。

五、饮食适量,软硬相宜

食量要因人因证而宜,勿太过或不足。食量太过,运化不及,反损伤脾胃,对健康不利;食量不足,机体得不到水谷精微之品,导致正气不足,无以驱邪,久之气血亏损而病生。

食物的软硬应根据病人脾胃功能酌定。大多数病人,脾胃功能低下,应给以软、精、细的食物为原则,即使与病证相宜的,也应适当控制,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而使余邪难清或愈而复发。

总之,中医饮食护理是很具特色的一种食疗方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与疾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药物治疗,结合合理的饮食护理,确保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化学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人类必须回到自然”的呼声在宇宙中回荡,以天然动植物为主,中医饮食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深切的重视,“良药可口”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中医食疗正方兴未艾,中医饮食护理也将会给更多患者带来康乐。

第四篇:中医讲稿

双凤中心卫生院中医基础护理 第一单元 基本特点和总则

第一节 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护

(一)整体观念

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整体联系。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经络互相联系或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功能上也都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又是相互影响的。

2、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在自然生活实践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适应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体对适应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时,必然相应地产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应。人体适应自然界的机能还表现在对地理环境、居住条件以及一天中昼夜晨昏等各方面变化,一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机能,或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

(二)辨证施护

1、辨证: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

2、施护:就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既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又从辨证所确定的治则治法中制定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因此,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是诊治与护理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疗。这种针对病因、病位和病变性质所在的护理与治疗,就是护病求本与治病求本的原则。

1、正治与正护法: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与护法,又称“逆治逆护法”。如热邪所致的热证,其病的现象和本质均为热,在治疗和护理上,取用寒性药治疗及取寒凉护理法护理热性病;用热性药治疗及取温热护理法护理寒性病;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法与护理法则。同样如“虚则补之”取补虚护理法,“实则泻之”取攻下护理法,都是逆其证象而护,即属正治正护法范畴。

2、反治与反护法:指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护法。又称“从治从护法”即顺从其疾病的现象而治护的方法,如:

①热因热用:指用热药、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又称“热因热用“法。

②寒因寒用:指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称“寒因寒用“法。

③塞因塞用:指用补塞法、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称“塞因塞用”。

④通因通用:指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泄泻症状的方法,称“通因通用”。

(三)标本缓急

标,即指现象。本,即指本质。从正邪关系分,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疾病本身分,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疾病新旧或发病先后分,旧病为本,新病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从病变部位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由于疾病是一个复杂矛盾斗争过程,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所

3、因人制宜:根据患者不的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体质强弱、文化修养及精神状态的特点,进行辨证护治,称为因人治宜。

不过冷过热,不暴饮暴食,食物种类与调配合理,不偏嗜等。中医强调生活起居没有规律,如过劳过逸,都可使气血失调或耗损,疾病由此发生。(3)适应气候变化,避免外邪侵袭

中医学“天人相应”学说强调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避其毒气”等,这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保健护理内容。由于四季气候的寒热温凉变化,必须根据自然气候的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身体健康。(4)药物预防,人工免疫

中医强调强身防病养生法,且辅以药物调养,对素体衰弱者,以及一些素来不重视摄生养性的,可借助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民间有以雄黄、艾叶、苍术等熏烟以消毒防病以及采用人工免疫接种方法者,在预防医学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既病防变

中医对既病者,强调既要争取早期积极治疗,又要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书展的规律及其传变的途径,做到早期预防,早有准备。有护理与防治疾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疾病传变和发展,控制疾病由表入里,以至侵犯内脏。若能根据疾病传变规律进行有效的护理,则能够“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

理工作中应主动掌握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做到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

(二)病室环境要求

1、病室整洁,安静,通风,空气新鲜,病室内光线充足,保持明亮,使人舒适愉快。

2、休息时拉上窗帘,让患者很好地睡眠,急性热病患者及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光线可稍暗;眼病病人可用深色窗帘,避免对眼睛的刺激。

3、风湿以及阳虚里寒证的患者,室内光线应充足,可增进患者食欲,促进疾病康复。

4、夏季,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降温、保持凉爽,其他季节时每天至少通风1-2次,但在通风换气时注意患者不宜直接吹风,防止寒邪侵袭。

5、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的虚弱程度、疾病的阴阳属性来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房间的湿度一般以18℃-20℃为宜。

三、生活起居护理的内容

治疗过程中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可过劳或过逸,动静结合才能利于疾病的痊愈,应做到劳逸适度。劳逸适度是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都要保持适度的休息与活动。适度的活动能促使气血流畅,增强体魄及加强搞御外邪能力,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尽快恢复脑力。

而,过度的喜又会伤神耗气,适度的喜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忧郁、悲伤能够损神伤气,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招致病邪侵入。思虑是七情之一,适度的思能够强心健脑,对人体有益无害;而过度和不正当的思虑,则往往对人体造成危害,多使心神过耗而不复,脾气留中而不行,产生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纳呆、腹胀等证候。惊恐对人体也有较大的危害。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惊恐可以导致心神失宁、肾气不固而出现心慌、易惊、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神志失常等方面的证候。

二、情志护理的原则及应用、护理方法

(一)护理的原则及运用

1、诚挚体贴

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不同于正常人,环境、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对精神有影响,护理人员应满腔热情地对待病人,要关心、同情和体谅患者,当患者忧愁或痛苦时,应主动与之分忧,病人悲观时要热情地予以鼓励,以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患者情绪安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的痊愈。

2、因人施护

由于患者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对不同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要耐心、细致,坚持正面引导,以情动人,另一方面,又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减轻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压力,以利于身体康复。

3、避免刺激

病室与环境必须保持安静。护理人员要尽量做到四轻: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以保持病室内的安静,避免患者受不到必要的恶性刺激。

(二)情志护理的方法

15、气功调神

气功锻炼是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它为人类疾病的防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是通过使大脑进入一种特殊状态的抑制过程而防治疾病的。在护理中,可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气功锻炼,使患者的情志调节恢复到最佳状态。

3黑木耳、竹笋等。这类平补食物常用于各种疾病的恢复期,具有补益和中等功效,一般人也宜食用。

(四)辛散类食物

具有辛温或辛热性味的食物如:生姜、大蒜、葱、花椒、茴香、苏叶、桂枝、白酒等。可用于各种阴寒之证,具有发散行气之功效。

(五)清热类食物

具有苦寒、甘寒性味的食物。如:苦瓜、冬瓜、西瓜、萝卜、葫芦、莴苣及各种动物胆等。常用于实热证的调护,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

三、饮食宜忌及其运用

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疾病有寒热虚实辨,阴阳表里之别,故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疾病证候类型来指导患者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达“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而配合治疗的目的。

(一)饮食对不同体质、性别、年龄病人的宜忌

1、体胖者多痰湿,宜食清淡、化痰食物,忌食肥甘厚腻、助湿生痰食物。

2、体瘦者多阴虚,血亏津少者宜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忌食辛辣动火、伤阴食物。

3、老年人脾胃功能虚弱,气血容易亏损,宜食清淡营养、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硬固、粘腻食物。

4、青年人活动量大,气血旺盛,宜食营养丰富的血肉有情之品和五谷杂粮、新鲜果菜,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

5、妇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宜食有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忌食辛辣燥火食品,以免乳儿上炎生疮。

第四节 病后调护

病证后期是指正气渐复,邪气已衰,脏腑功能逐渐恢复,疾病好转,已趋于痊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应注意合理的调养和护理,以使病邪彻底清除,脏腑功能完全恢复。

一、复病诱因及其含义

病证后期,如调护不当,致使病邪重又在体内复燃,脏腑功能出现失常,可使病情复发。因此,在病证后期应注意适当加强锻炼身体,合理调配,调畅情志。

1、风邪复病:风邪,泛指六淫之邪。大病初愈之人,往往正气不足,卫外亦必然薄弱,故常常因感受六淫之邪而引起疾病的复发。

2、因食复病:大病初愈,胃气薄弱,如饮食不当而导致疾病复发者,即谓之食复(因食复病)。

3、因劳复病:大病初愈后,因精神刺激或形体劳倦及房室不节等引起疾病复发称之劳复(因劳复病)。

4、因情复病:情志所伤,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在病证后期不注意情志调畅而引起疾病复发,称因情复病。

二、病后调护的方法及运用

(一)防止因风邪复病

1、扶正助卫:人体卫气布于体表,是抵御六淫之邪侵入的主要力量。如果卫气充盛外邪难以侵入。因卫气根于下焦阳气,为中焦水谷之气所补充,所以调节饮食、加强营养补充脾肾都是必要的措施。还可利用自然调护,可常以日光晒浴背部或全身。

2、谨避风邪:病人在病后恢复阶段,由于气血阴阳平衡处于渐渐恢复之

第四单元 投药护理 中药给药规则

一、给药时间、服药湿度、剂量、方法

(一)给药时间

古代“子午流注”学说集中反映了人体气血盛衰变化的规律,医家认为:心脏功能午时(11-13时)最强,子时(23-1时)最弱:肾脏功能酉时(17-19时)最强,卯时(5-7时)最弱,等等,并以此来指导用药。

1、选择给药时间(择时用药)

疾病会导致体内活动时间节律的失常。药物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人体内部的时间节律恢复正常。因此,掌握正确的给药时间,使之与人体时间节律同步、时辰阴阳盛衰协调,与用药疗效及副反应大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择时用药的具体做法是:

(1)阳药用于阴长之时,阴药用于阳长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

(2)选用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治法与方药时,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以借天时之阳旺、人体阳气随之充盛之势而扶阳抑阴,祛除病邪。

(3)凡需借助人体阴气祛邪的疾病,选用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治法与方药时,宜于傍晚或午后服用。

(4)借助天之阳气旺于昼、阴气旺于夜之际,治疗三阳经病于白昼给药,治疗三阴经病于黑夜给药,使正胜邪退而获愈。

(5)治疗上焦疾病,先食而后服药;治疗下焦疾病,宜在饭前服药。

9月经周期。

(8)特殊情况医嘱给药。如龟龄集治阳痿应于早餐前2小时服用,每日1次,鸡鸣散治疗湿脚气,宜在凌晨4时时冷服。

(二)服药温度

一般指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有温服、热服、冷服之分。

1、温服: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中成药则用温开水、酒、药引等液体送服。

一般汤剂宜温服。因冷(凉)者属阴,阴盛损阳,而胃气属阳,胃气弱时进冷场,抛必在伤阳气而对病情不利;温服也可减轻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瓜蒌、乳香、没药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温服则能减轻恶心、呕吐等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汤剂放冷后需温服时,应先将汤药加热至沸,使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分解,然后再放温服用(使之基本上和刚煎时效果相近)。不宜只加热到温热不凉的程度就服用,否则汤剂中的有效成分因溶解度小而沉淀于下,以致影响口服的疗效。

2、热服:将煎好的药液真热服用。

依照“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之法,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属“寒者热之”以助药力;真热假寒证用寒药宜热服,属“寒药热服”。理气、活血、化瘀、解表、补益之剂(汤剂或中成药),也宜热服。

3、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用。

依照“治寒以热,凉血行之”之法,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属“热者寒之”;真寒假热用热药,宜冷服,属“热药冷服”。一般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之剂(汤剂或中成药宜冷服)。

1需注意“中病即止,不必尽剂”。如外感风寒用辛温解表药,服药后汗出表解,即应停药,否则继续服药,必伤正气。服泻下药时,二便通利后亦应停服药。

(4)连服:在较短时间内连续给服较大剂量的药物,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发挥更好的疗效,若病情危重,则以医嘱为准,可日服2-3剂,昼夜不停。如小儿流行性脑炎高热、败血症等用此种方法。

2、中成药的服法:一般有送服、冲服、调服、噙化和喂服等。

(1)送服(亦称“吞服”):将药物放入口呐,用温水或药引、汤剂送服。中成药的丸、片、胶囊等可用此种方法。

(2)冲服:将药物用温水或药引、汤剂冲化,或冲成混悬液后口服。中成药的散剂、冲剂、膏滋剂,以及处方中贵重药,芳香类药宜用此法。如镇静安神的朱砂、琥珀,活血化瘀止血的三七粉等。

(3)调服:将中药有温开水或白酒、醋、糖水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临床抢救用的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苏合香丸及一些散剂常用此法给药。(4)噙化(亦称“含化”):将丸、锭、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使药物滞留病处,以利发挥更好的疗效。多适用于咽喉与口腔疾病,如治疗咽喉痛的六神丸、喉症丸等常用此法给药。

(5)喂服:将药调化后逐口喂予患者(儿)的方法。适用于婴幼儿、危重患者或意识不清者。喂饲时要防止药液进入气管。有些患者不能正常口服时,可用温开水将药调成稀糊状,采用鼻饲法给药,不可随便撬牙灌服,以免损伤牙齿。

第五篇: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二节

病(第351~358页)

材: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六版)讲

授:林寿宁教授 【概述】 一.定义

⒈定义:痹病指因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及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⒉别名:痹证(现多数书籍为此名)、历节风(关节肿,游走不定)、痛风(李杲、朱丹溪言)。

⒊病名解释: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意。本病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脏的经络而引起的病证。但通常指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肌表经络和骨节,发生关节或肌肉疼痛、肿大、重着等一类疾患。本节讨论的也是此类病证。脏腑痹病(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等)不在本节讨论之列。二.历代文献简介 痹病首论于《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著)痹也。”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记述“历节”一病,创有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乌头汤,为今常用。

后世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宋《济生方》,金《兰室秘藏》,元《格致余论》,明《景岳全书》,清《临证指南医案》、《医林改错》等对痹病都多有论述。三.范围(西医病名)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等风湿性及一些代谢性疾病。【病因病机】 一.病因

⒈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是为内因。

⒉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是为外因。

因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感邪。湿邪也有因于脾虚失运,湿从内生而伤于肌肉筋骨者。二.病机

⒈风寒湿邪特性

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具开发腠理,穿透肌肤之力;湿性粘滞重着;寒气凝涩,阻滞经络气血;火热之邪,伤津迫血。寒借风性内犯,风借寒性附邪于病位,而成致病之基。⒉三邪合至,夹杂而病 风邪疏泄之力,寒邪收引之能,湿邪粘着、胶固之性本相互为用,使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致筋脉失养,绌(chu音畜,伸屈之屈,今引伸为不足,相形见绌)急而痛。绌急现多用拘(ju音居)急,拘乃收引抽急之意。⒊风湿热邪致病

或有感受风热之邪,与湿邪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素体阳盛、阴虚内热,感受外邪后易从热化,或风寒湿痹日久化热而病为热痹。因此,上述各种外邪是共同侵袭肌体而

致病的,说其共同,常是风寒湿邪,或是风湿热邪侵袭肌体。由于感受外邪种类的轻重不同,所以表现的证候各有特点,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病邪不存在。◆ 痹病病因病机示意图:

风邪善行数变

风借寒性附邪

风气胜为行痹

寒邪凝涩

寒借风性内犯

痹阻经络,气血凝滞,合而为病

寒气胜为痛痹

湿邪粘滞重着

湿邪粘着胶固

风寒湿痹化热

湿气胜为着痹

热邪伤津迫血

风湿热邪侵袭

热痹 正气

不足

另有药物所伤

略。【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⒈临床表现: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及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⒉病史:本病常有反复发作史。

⒊辅助检查:实验室及X线检查有助于痹病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痿病:痹病久治不愈,可渐见痿瘦,而以痿病相似。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Lei)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但肢体多无疼痛,而痹病却以疼痛突出。

风湿热之关节病变、痛风性关节炎、膝眼风(鹤膝风)亦从痹病辨治。课本讲的不对。【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每个证的辨证)

行痹

着痹

痛痹

热痹

尪痹

气血两虚 主

游走、酸痛

重着麻木

剧痛不移

红肿热痛

僵痛变形

绵绵而痛

紧痛 病

风邪胜

湿邪胜

寒邪胜

热邪胜

痰瘀胜、肾虚

气血虚

实证多

实证多

实证多

实证

虚实夹杂

虚证

或夹脾虚

或夹虚证 二.治疗原则

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大法。根据其邪胜之不同具体施治,并适时以扶正之品。如行痹以散风为主。

湿痹以渗湿化浊为主,佐以健脾益气之品。痛痹以散寒活血为主,适予助阳之品。热痹以清泄郁热为主。尪痹以祛痰瘀,益肝肾为主。气血不足以补益气血为主。

痹证的治疗因地域不同、季节变化而用药寒温补泻有异。三.分证论治 ⒈行痹 ※证候:

特点: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不局限于一处,关节屈伸不利。急发者可见局部红肿,触之热感。或躯干及关节端见环状红斑。伴外感风邪之证:恶风或恶寒,舌质淡红(课本说舌红不妥),苔白,脉浮或浮紧。结合图片讲解证候特点。※治法:宣痹通络疏风。

※方药:宣痹达经汤(该方出处不详,以下组成以课本为准,未经审对)

威灵仙、羌活、防风、秦艽、豨莶草

、清风藤:疏风祛邪; 蜂房、乌梢蛇、地鳖虫、螳螂:通经活血宣痹; 当归、穿山甲:活血导滞。运用:

本证也可用防风汤:防风、当归、茯苓、杏仁、黄芩、秦艽、葛根、麻黄、肉桂、生姜、大枣、甘草。该方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疼痛以上肢关节为主,酌选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等疏风通络止痛。

疼痛以下肢关节为主,酌选独活、牛膝、防己、萆薢等通活络止痛。评价与经验。

常见证候。本证用西药控制症状较好,中医对治标治本均有良好效果。前版教材用防风汤,故列之参考。治验举例。⒉痛痹 ※证候:

特点:肢体关节紧(剧)痛不移,局限一处,痛处喜温恶寒,甚至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课本说关节不肿不妥,应为可肿),触之不热。

见寒证之象:舌质红润或淡红,舌苔白而薄腻,脉多沉弦而紧,或沉迟而弦。

※治法:温经散寒和营。※方药:乌头汤。

制乌头(先煎)、麻黄、白芍(大量)、黄芪、甘草。运用:

注意制乌头的用法,必须久煎,最好为2小时以上,以减其毒性。用量可视病人情况而定,一般为10克,多不超过20克。

可加苍术、白术健脾祛湿。

可加姜黄、当归,或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活血养血通络。

腰痛为主,多以肾虚有关,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等。

舌苔黄,有化热象,宜寒热并用,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合之。其他可参考行痹之运用项。

评价与经验。

常见证候。本证中医治疗有长处。

验案举例。

⒊着痹 ※证候:

特点:肢体关节酸胀、疼痛,重着不移,局部不红,重则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

寒湿:颜面苍黄而润,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而腻,脉濡缓。湿热:关节局部肿热,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或滑数。※治法:渗湿通经活络,佐以健脾。※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川芎、当归、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制乌头、苍术、生姜、甘草。

运用:

以寒湿为主者,酌加干姜、细辛。

湿热明显者,酌去制乌头、桂枝、麻黄、当归等温燥之品,加黄柏与苍术为二妙散。

湿气盛,关节肿胀明显者,可加萆薢、木通、姜黄利水通络。肌肤不仁,可加海桐皮,豨莶草祛风除湿通络。

本证也可用蠲(juan 音娟)痹汤治疗: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甘草。(课本无此方组成,此补)评价与经验。

本证常不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证候兼夹出现。蠲痹汤是个好方剂,有祛风散寒除湿,活

血通络,扶正祛邪之功。对于风寒湿偏盛不明显的,可作为痹病基本方化裁治疗。⒋热痹 ※证候:

特点: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焮(xin 音新)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稍好筋脉拘急。(红肿热痛)

伴实热证:发热,口渴,喜冷恶热,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

结合图片讲解证候特点。

※治法:清热解毒通络,佐以疏风。※方药:白虎加桂枝汤。石膏、知母、粳米、桂枝、甘草。运用:

可酌加忍冬藤、连翘、黄柏清热解毒;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活血通络,祛风除湿。

也可用宣痹汤(《温病条辨》)加减治疗:防己、杏仁、滑石、连翘、栀子、薏苡仁、半夏、蚕沙、赤小豆、姜黄、生姜。

化火伤津,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用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贼风第三历节》)治疗(犀角、羚羊角、前胡、栀子、黄芩、射干、大黄、升麻、淡豆豉。本方经查对原文如此,第五、六版教材所录均错。)

可酌加生地、玄参、麦冬养阴凉血。

评价与经验。

西医西药可迅速控制病情,可中西医结合治疗。验案举例。

⒌尪痹 ※证候:

特点:肢体关节疼痛、肿大、僵硬、变形,屈伸不利,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但早期病变者多无关节关节变形,而以疼痛、肿大、屈伸不利。早晨关节僵硬疼痛是其特征性症状。

常见舌脉象:舌质暗红,脉细涩,或弦虚。结合图片重点讲解尪痹的证候特点。※治法:补肾祛寒,活血通络。

※方药:补肾祛寒治尪汤。(辽宁中医学院候平玺方)

续断、补骨脂、熟附子、熟地黄、骨碎补、淫羊藿、桂枝、独活、威灵仙、白芍。运用:

瘀血证明显者酌加桃仁、红花、血竭、牛膝,乳香、没药。痰证明显才酌加白芥子、胆南星。

兼有热证者去熟附子、淫羊藿、桂枝,酌加黄柏、知母、忍冬藤。

评价与经验。

疑难、常见病证。

1999年暑假在学院的组织下,与同学们到广西天鹅县向阳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曾见此证典型病例并进行了论治和摄有照片。(引导同学们回顾当时诊治情况并结合贫困山区缺医少药的症状状况开展简短讨论。)

通过对社会实践所见所闻的回顾与讨论,同学们应该对贫困山区缺医少药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大家都是新时代的医学生,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义务。

治疗本证要注意攻补结合,寒温并用。

尪痹并非都为此类证候,也有表现热证、寒证的,治疗方法不同。(扼要介绍相关证候的证治。)验案举例 ⒍气血亏虚证 ※证候:

特点: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多为久病,长期服用驱风活络之剂者。

伴气血两虚象:汗出畏寒,心悸时作,纳呆,面色无华,形体虚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黄,脉多沉虚面缓。※治法:益气养血,活络舒筋。※方药:气血并补荣筋汤。(出处不详)

生薏苡仁、茯苓、白术、首乌、当归、熟地黄、黄精、蜂房、乌梢蛇、豨莶草、络石藤、狗脊、秦艽、菟丝子。运用:

本证有偏于气虚或血虚之不同,临证可相机处置。本证又常夹肝肾不足或营卫失调的。或相应治之。

本证也可用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前者为兼肾虚者用之,后者的营卫不和者用用之。并血瘀者酌合用桃红四物汤。

可参照前一证之运用项。

评价与经验。

常见证候。许多痹病气血两虚证者理化检验并无异常。本证的治疗为中医的特长。

验案举例。

【现代中医治疗与名老中医经验】 1.中医单味药治疗研究概况:

雷公藤。主要适应症为尪痹。介绍雷公藤煎及其制法。青风藤。主要适应症为尪痹。介绍中成药风痛宁。制乌头。主要适应症为痛痹。介绍制乌头煎及其制法。马钱子。主要适应症为痛痹。

以上除青风藤外均为毒付作用较大的药物,运用时务必要久煎,并注意用量不要过量使用。

2.名老中医经验:简介以下各位名老中医治疗痹病的经验。

焦树德补肾祛寒活血治尪痹经验。

朱良春用虫类药治疗痹病经验。

颜德馨活血化瘀治疗痹病经验。

林沛湘和营补肾,活血通络治疗痹病经验及通经行痹汤。【转归与调护】

※痹病的转归因其所病的性质有关。

风湿热之关节炎,有可能损害心脏,所谓“风心”是也;

类风湿性关节炎虽说可关节畸形,以致不艰行走,但对身体重要器官的影响相对较少;

许多结缔组织病所见的关节损害,只是其病的表现之一,预后一般不佳。

一般的风湿性关节炎或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炎预后则较好。※痹病的调护应注意:适温寒,防寒保暧;久病者须防外感。【结语】

痹病的病因有内在的因素和外邪侵袭。内因为正气亏虚;外因以风寒湿邪为主。

痹病各种证候的临床特点有所不同。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治疗痹病的大法。

痹病的各种证候治法有所不同,即要注意正确运用,又要防止用药太过而生他证。复习思考题

1.痹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如何理解正邪两方面的病因对痹病发病的影响及

外邪“杂至”和“合而为病”的含义? 2.痹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3.痹病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什么?

下载蜂胶中医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蜂胶中医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养生讲稿[精选合集]

    中医体质养生(视频讲稿) 体质和我们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的健康出现问题,通常就是体质出现问题,体质出现明显的偏颇,体质和我们的生命体验有关,提示和我们是否得病,得病以后的预......

    中医外科学讲稿

    中医外科学讲稿 第六章 疮疡 概论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 一.病因......

    中医诊断学讲稿

    目 录 目 录 ................................................................................................................................................ 1......

    中医内科学(讲稿)(大全)

    中医内科学(讲稿) 腹 痛 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内科学》(第205~210页) 讲授:黄贵华副教授 一、概述 (一)定义: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多......

    思考中医讲稿

    1. 感谢科教科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中医经典的机会。我自己中医学的不太好,所以我就不在某个知识点上做深入的讲解了,今天主要讲讲认识和方法上的一些问题,大家也没有多少需要......

    中医皮肤科讲稿

    第一节白秃疮 白秃疮是生于头皮、毛发的浅部真菌病。又称“癞头”、“癞头疮”等。以头皮灰白色鳞屑斑片,毛发折断,发根松动,病发基部有白色外套为临床特征。多见发于卫生条件......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最终五篇)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以中医的故事引出今日的课题 课题大纲: 一、中医的发展历程 二、整体观的建立 三、阴阳虚实理论 四、五行与脏腑学说、八纲辨证 五、气血津液 六、经......

    第四章中医养生(讲稿)

    健康管理师岗位培训 第四章 中医养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 吴 际 一、开场 各位学员,大家好! 根据健康管理师岗位培训课程的安排,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学习第四章中医养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