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学习讲稿: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上)(写写帮推荐)
干部学习讲稿: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上)
张孝德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课程前言
各位下午好,我们今天下午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共同研究一些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第一个方面是从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现实我们研究一下新能源革命与生态文明的兴起;第二是对工业文明进行一些研究;第三个是对如何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共同研究一些问题。
一、新能源革命与生态文明时代
我们今天下午谈论的话题是生态文明,什么是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我觉得有必要我们给一个解释。实际上目前生态文明是我们许多媒体,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频繁使用的一个概念,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建设的生态文明是什么类型的生态文明,这是目前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所谓的文明从抽象的定义来讲,它是指人类的生产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演化开放状态和进步状态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可以说具体来讲,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政治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文化形态的总和。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今天下午所讨论的生态文明不是目前所理解的仅仅局限在对环境治理认识的角度上的文明,而是生态文明代表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来的生态文明到“十二五”规划我们所讲的生态文明,应该说目前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已经上升到把它看成是一个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它的形成,实际上它的起源是基于工业经济发展引起的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而形成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但是,从现在工业经济我们面临的诸多的问题,环境问题来看,要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如果单纯地就能源和环境问题来解决问题,恐怕很难解决问题。所以,生态文明它是需要我们从解决环境问题着手,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矛盾着手,怎么样呢,然后把它上升到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等系列的变革,来从文明形态上解决目前我们遇到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我们今天谈的生态文明,特别是生态文明已经被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当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在工业经济时代,由于喂养工业经济的资源是化合物,我们对化合物的能量一个微观世界、原子结构议价(同音)的世界,由此决定了人和化合物的关系是一个人和微观结构的关系,而且这个微观结构和原先的农业经济时代,农业生产方式所面对的太阳、天这个宏观结构相比是一个可驾驭的、可改变的、可解构的一个空间结构,那么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就决定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为自然立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讲的天人的对立观,从这个角度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形成的天人统一观和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所形成的天人对立观,这并不是由于古代的中国人和现代的西方人思维的偏好决定的,追根溯源是由于这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经济方式所决定它们的资源形成的,所以说我们可以这样说,不同的能源决定了不同的生产方式,由此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形态。如果说不同的能源形态,是决定不同经济方式、文明形态最根本的原因,那么从这个逻辑我们来看今天的新能源革命,我们就会发现,新能源革命给我们当代整个社会带来的变化就不仅仅是一个新能源产业的兴起问题,而是在新能源革命的背后,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围绕新能源革命我们会形成新的技术和知识体系,围绕新能源革命,我们会形成新的主导产业,也会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新的价值观。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在认识今天正在全世界发生的新能源革命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够简单地把它看成一个单纯的能源产业的发展,而是引发整个经济形态全局变化的一次革命。
围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革命,这个新能源革命引发的经济革命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革命需要我们关注,第一个就是以新能源为基础推动着整个经济全局的革命,与此同时还有第二个农业革命,也就是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从现行的工业化农业向生态化农业的转型。第三个文化产业的革命,一方面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人类的消费面临着从原先的物质主导的消费向精神消费的转型,另一方面人类消费的升级也会引发着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新的产业革命。第四个方面的革命就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目前我们面对工业经济给我们带来的能源和环境的危机,我们必须重新反省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工业化时代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高能耗、高消费,具有严重浪费性的消费。所以说,新能源革命的背后引发的这样一系列革命,已经不是一个局部的革命,这是我们认识生态文明在当代世界兴起的时代背景,这是我们所讲的的第一个问题。
二、工业文明的遗产与困境
第二个问题,既然新能源革命引发的是一个超越工业文明形态基础上的新文明形态的革命,那么说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就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搞清楚,这就是如何认识工业文明,对于工业文明的认识,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工业文明作为继农业文明之后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它既给当代人类带来了物质文明的进步,带来了科学的进步,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革。但是,从目前当代人类遇到的诸多的危机来看,工业文明并不是一个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文明,工业文明既给现代人类带来了许多值得继承的遗产,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弊端。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对工业文明作一个简单的分析。首先工业文明近代以来经过两百年时间发展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到底带来了什么,我把它概括为四大遗产,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四大遗产是,第一个是市场经济,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带来的就是支撑工业文明发展的最基础的经济是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和传统的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给自足经济相比较,它是一种更具有高效率的经济,那么这样一种高效率的市场经济,我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的特点,它是一种分工协助的交换经济,是一种财富货币化的资本经济,是依靠价格调节的自由经济,是具有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所以市场经济是支撑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兴起的一种高效率的经济。
工业文明留给人类的第二个遗产是科技创新,我们这里所理解的科技创新,严格来讲实际上是一种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近代以来,工业经济之所以成为超越农业经济的一种高效率经济,除了市场经济这样一个经济以外,其实更大的一个特点是由于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制度体系的结合。科技创新其实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也存在,为什么古代农业社会的科技创新没有引发工业文明,没有导致生产率持续的提高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近代以来的工业经济它和农业经济相比较,不是它经济增长利用了科技创新,而是经济增长系统中有一个科技创新制度化的体系,由于科技创新制度化才使科技技术进步的要素源源不断地供给到生产系统中来。经济学的研究发现,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没有技术创新的不断投入,经济的增长效率就会出现什么呢,增长规模报酬递增,近代以来,工业经济之所以保持了生产效率的继续提高,就在于经济系统中注入了一种什么呢,技术创新的要素,技术,人类资本的提高,科技的进步才使经济增长保持了一种报酬递增的常态化,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搞经济危机我们改革30年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从满足经济高效率增长来讲我们只做了一半,单纯有市场经济,我们还不能够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经济,如果单纯就市场经济这种交换经济、竞争经济淘汰的标准来看,中国的古代社会也存在这样一种市场经济。那么现代的工业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制度相结合,这才是近代以来工业经济增长的秘密所在。
工业文明留给人类第三个遗产就是民主政治,古代社会是一种集权政治,民主政治可以说这是工业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进步的一个标志,民主政治它的核心是什么呢,是主体我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的特点,主体公民化,分权治理化,就是社会国家的治理分权话,权力制衡化,管理法制化,应该是主体公民,分权治理,权力制衡,法制管理,这民主政治。工业经济留给当代人类还有一个重大的遗产是什么呢,城市,应该说城市带给当代人类最大的功能,它不仅仅是经济承载的一个功能,最大的功能是什么,城市文化。那么,城市这样一个人口集中居住的方式,和古代的以农村为载体的居住方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因为城市文化它是有三大特点,第一它是一种秘名(同音)社会,城市是一个生人社会,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所以城市秘名社会的关系不是血缘关系化,而是契约化。第二个特点是能力社会,在城市这个社会中是一个人格平等的能力化的社会。第三它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正是由于城市是一个关系契约化,人格平等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才使城市不仅成为现代人类分享的一种开放的文化,同时怎么样呢,也形成了一种鼓励社会创新的文化,所以说工业经济时代是一个生产率高速发展的时期,工业经济它的创造性、创造力,远远超过了农业文明时代。其中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城市创造了一种有利于创新,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城市文化。
以上,是我们对工业文明留给人类有四大遗产,市场经济、科技创新体系、民主政治与城市文化,工业文明是从英国发生的,工业文明为什么在英国发生呢,因为英国不仅是世界上首先蒸汽技术工业发生的地方,也就是说在英国不仅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蒸汽机的发明本身在于什么呢,标志着英国开始有一种鼓励技术创新的制度而形成。在英国之前的市场经济,比如说在荷兰也发展到很高的程度,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荷兰发生而是在英国发生呢,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就是因为在英国出现了蒸汽机革命,而蒸汽机革命的背后是什么呢,不是一个简单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问题,而是在英国在世界范围内首先形成了一个保证技术创新成为一种制度化、常态化的制度化体系。对于鼓励技术创新的制度,最关键的制度是什么呢,就是专利保护,保护专利的这样一种制度,所以说英国既是世界上工业革命发源地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确立专利技术保护制度的国家。那么,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国家,当然也是城市在18世纪、19世纪获得城市发展的国家,所以说工业文明留给当代人类的四大遗产,这样一种东西首先就在英国形成。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年级:2011级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崔凤明 学号:3011207280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又同时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而具有几个鲜明的特征: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从以前的“征服自然”“改变自然为人类服务”,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自然,恢复生态”转变。
其次从目标看,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此外,基于目前世界人口众多,生活物资稀缺的现状,我们知道生态文明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发达国家上百年出现的污染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集中出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和巨大压力,既要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又要坚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恢复。这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 ,显示了我党在推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执政理念上的变化。生态文明的主旨是“绿色价值观”,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看法。一是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强调,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二是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要求之一,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 ,才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文明注重的是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强调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首要问题是提高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经济落后的忧患意识较重,但对于环境保护落后、生态建设落后的忧患不够,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内在关系和结构性矛盾认识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摆在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位置和高度,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积极推进绿色消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并不是不要发展经济,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鼓励发展低能耗、高环保型企业.同时,坚持生态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发与建设并重,加强生态资源的补充和培育,进一步夯实生态经济的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坚信,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臻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污染者在社会中成为过街老鼠,我们山青水秀的大好河山一定会重现。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环保投资就达到GDP的2%,英国2.4%,日本1.8%- 2.9%,到1992年美国达到了2.5%,而中国到2005年才达到1.3%。“十一五”期间规划的投入比例是1.5%,中国生态、环境投入总量不足,加之有效投资率低和投资保障制度不完善,以致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目标难以实现。应当根据引进庇古税等有效的方法约束生态破坏行为,并增加环境治理的财政收入。用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清晰的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并全方位增加对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资。
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总结与感想
我国的生态状况十分严峻。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不断增加。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说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的局面下,我们要努力学习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倡从我做起,倡导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生活。同时也要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学校我们要懂得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投身社会,我们更要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热情与力量。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不是靠某个人或某些人可以完成的事,是需要我们全民参与的,只有我们一起行动,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建设文明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走生态文明之路,已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国家第一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之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因此,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来传播绿色理念,广泛开展 “绿色社区”、“绿色乡镇”评比等活动,切实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增强,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等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拓宽新的空间、注入新的动力。
二是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一方面生态文明离不开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如果离开了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难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生态的保护,资源保护是利用的基础,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要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一些新举措。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坚持
三个原则,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不断拓宽造林绿化方式,特别要广泛吸纳各种民营资本放心大胆地从事造林营林。二是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把环境保护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大环保投入,健全长效机制,同时要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理污染,不能以放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近年来各地纷纷制订出台产业发展导向,通过政策激励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将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把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作为未来发展的优先选择,这对于资源相对稀缺的发达地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深入实施“亩产论英雄“,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的社会。
三是要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和工作体系,明确阶段目标和指标体系,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责任制。同时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二要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健全有效引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按照“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不断完善生态补
偿新机制。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生态文明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立足点和着力点。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诸多问题的需求。一是资源短缺和浪费。二是生态环境恶化。
4.建设生态文明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十八大”再次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现实路径,体现了我们党治国方略的发展完善,标志着我们党的治国方略与时俱进,取得了符合时代精神的历史性进步。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新时期,我国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有实现了生态良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生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实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也体现了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决心。
思路和对策
1.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态文化素养,从而促成公众由被动转化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问题。2.加强党和政府的生态执政建设。
3.加强政策和立法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4.发展循环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
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1.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 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
3. 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第五篇: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走生态文明之路,已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国家第一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之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的经济,是真正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因此,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来传播绿色理念,广泛开展 “绿色社区”、“绿色乡镇”评比等活动切实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增强,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等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拓宽新的空间、注入新的动力。
二是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一方面生态文明离不开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如果离开了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难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生态的保护,资源保护是利用的基础,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要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一些新举措,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利
用的关系。保护是责任,科学利用促进发展也是责任。要牢固树立“环境既是资源、又是资本、更是资产”的理念,不能就保护论保护,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促进原生态农业、生态型工业、休闲旅游业(即一二三产)的统筹协调发展。
二是经济发展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己发展的坚定不移发展总部经济,为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条件;更要开拓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增长创造造血功能,为促进就业、拉动镇域相关产业创造条件。所以总部经济和实体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方面都要兼顾,不可偏颇。
三是资源禀赋劣势与优势的关系。山区的劣势在于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较为严重,但同时最大的优势也是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冲击,良好的生态环境必将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因此稽东虽然地处相对偏远,但新鲜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正是宜居的青睐之地,以前阻碍山区发展的“穷山恶水”必将变成为山区带来财富的“青山绿水”。所以要立足山区实际,充分挖掘自身的生态和文化优势,变区域的劣势为发展的优势,这是我们稽东发展的基础、潜力和希望所在。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加快山地流转、发展林特基地,种植名树名木等,不断拓宽造林绿化方式,特别要广泛吸纳各种民营资本放心大胆地从事造林营林。二是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即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环境保护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理污染。不能以放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必要时也只能牺牲一些发展速度。三是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把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作为未来发展的优先选择,重点是要把土地的节约利用、把发展高效低耗型产业和产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的社会。
三是要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的新机制。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如建立决策管理机制,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层实施;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环保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目标责任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企业评优、资格认证的重要内容;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即要形成由人大、部门执法、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等构成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等。此外、还应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