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开复在新东方留学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
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在新东方留学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的文字实录: 当还没有小留学生这个词的时候我就去留学,我是1972年首先踏入了美国的土壤。很多人问我什么时候去留学,我就说1972年,他们说啊,你看起来有那么老吗?实际上我是11岁的时候就去了。也有很多人问我,如果你不去美国,还会得到一样的成功吗?美国在你的成长历程中,留学的经历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有什么感触?
今天我就想谈一下,今天早晨我起来想一想我讲什么题目,我想讲的就是如果我没有留学,也许不会得到那么多,也许不会做到那么好的地方。
我当时去美国是在美国的田纳西州,是在一个天主教的学校,是去读初一。整个城市没有几个中国人,整个学校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很多人在那个时候甚至没有在真正的生活里看过东方得面孔,但是他们对我伸出双手欢迎,我得到的第一件最重要的礼物就是自信。
因为我发现,在美国的教育环境,我从小在台湾长大,老师总是用惩罚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个做得不好,要怎么惩罚,如果这个达不到谁又对你失望,总是用威胁、惩罚、失望等等的方式来希望我们能做得更好。我第一次看到美国这样一个环境,它完全不是有这种负面的交易,而是用正面的教育,让我能够建立自己的自信。美国的教育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特别强的地方,所以它的教育方式就是鼓励你在你强的地方做得好的时候,给你足够的鼓励,让你能够得到一种自信。这不仅仅是对这一件事情的自信,而是对自己的自信,对未来的自信。
而我的自信就来自于,其实蛮可笑的事情,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出了很多题目,在黑板上写了1/7,说你们谁能够换算出来。题目写完我就举手了,他说李开复这是什么,虽然我当时的英文不是很好,我还是很快地回答了,0.142857。他说哎呀,数学天才。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不知道大陆有没有背这些数字,我在台湾背过,可不是什么数学天才。当时他一夸,我就想也许我真的是数学天才。从此之后我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代表学校参加考试,参加全州的比赛等等类似于奥数这种比赛,都非常踊跃地参加,认为我一定是一个数学天才。
当然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不是数学天才,当我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我觉得我是田纳西州的州立冠军,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学天才,他们就把我分到天才班,拿到一个最后一名。很有趣的是老师当时说,开复,你是最后一名,我说完了,最后一名怎么办?给了我一个A-,我说啊,最后一名还有A-,他说数学虽然是最后一名,但还是很厉害,一定要给一个A-。终于发现我不是天才,但是给了你自信,觉得你自己有能力,就会努力地工作,就会做得很好,这是我的自信,第一件得到的礼物。
第二件得到的礼物是信任,当时强的数学是给自信,弱的碰到化学、历史我根本没有学过、没有读完,勉强去考,但是发现很多生词不认识怎么办,当时我很清楚地记得我的历史老师跟我说,开复,我知道你今天做不完今天的考题,你拿回家做,你可以用字典,你可以花所有你需要花的时间,3、5个小时都没关系,但是我相信你不会翻开教科书。你想我是一个11、12岁的小孩,老师知道你的书籍在旁边,说让你慢慢做,但是我相信你不会翻开你的教科书,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诚信和对别人的信任,所以自己一定要珍惜别人对你的信任,对我也是相当相当重要的。
第三个我得到的礼物就是一种无私的老师的教育。我这里有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我刚开始去读初一的时候上课我根本一个字都听不懂,但当时我们的校长发现了这个情况以后,他就说每天中午你把午餐拿到我的办公室来,我们一边吃午餐,我一边从小学一年级的英文课本教你。我记得当时打开第一页,这么简单的字一个一个字教我,一个学校的校长每天愿意花中午的时间无私教我,一直到我上路。
我还记得第二件事,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数学天才,差不多在十年级的时候把高中所有的课都念完了,我当时高中的老师跟我说,你下面应该读大学的课程。我说可是开车要30分钟,我现在不能开车,老师说没关系,我教这个课,每天我到你家接你,这个老师每次上课,每个星期三次,来我家接我,让我在我的11、12年级能够修到两门大学的数学微积分。所以,我为老师的态度也非常非常感动。
第四件我在高中学到的事情是实践。今天很多教育更多都是去背书本上的东西,背死书。但是我非常相信那句话,看过的你会忘记,听过的你会记得,但是做过的你才真正的理解。所以,当时我非常感触的是每一堂课都有那么多实践的项目,不会只教你一个指数是怎么回事,会教你为什么要学指数,如果你挣100块钱,每年10%的利率,10年之后你不只会有200块钱,会有更多钱,因为利息会升利息,这是指数的概念,会用真实的例子,如果你以后超过有200块钱,就会努力地学这个题目。
另外一个实践是我在高中参加了一个创业活动,办的方法不太一样,当时他就说你们一帮人创一个公司,选谁是领导者,决定做什么产品,大家一起来合作,把产品推销出去,让家长出钱资助我们,当股东,资助不是白拿的,到一年做完项目以后,要算上每一个股东应还他多少钱,要算股息等等,真的像一个公司来运营,那时我们感觉真的特别有意思。而且我们做的项目当时也很有意思,这也间接地代表了美国学校的一种开放和包容。
当时学校把午餐的时间缩短,从1个小时缩到40分钟,我们这些学生就觉得这很不好,我们要抗议。怎么抗议呢?我们在这个创业活动中就做了一个T恤,T恤上画了一个腊肠狗,画得很长。这是一个不太激进的抗议,所有学生都非常想买这个T恤,我们印了很多很多,当年我们也成为了全州业绩最好的一个公司,当然学校其实也非常包容我们的这种做法,并没有打压我们,允许我们把自己的声音发出来,但是最后午餐的时间还是没有增加。
高中毕业之后我该申请了很多大学,很不幸当时没有新东方的存在,所以我的SAT考得不是很好,我的数学虽然考了800分,但是我的英文还没考到600分。所以,当时能够进哥伦比亚已经算很不错,我心中想进哈佛,但是分数还是不够,从而进了哥伦比亚。
进哥伦比亚,我在那边也学到很多很多事情。如果说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认为应该是兴趣,这是第五件我得到的美国留学的礼物。
因为我进去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真的喜欢什么,我专业的选择选了双专业,数学和法律。很奇怪的两个专业,数学我觉得我是天才,法学我觉得看电视上那些律师都很酷,尤其当时美国有一个节目叫做《轮椅神探》,我就觉得这是我的偶像。其实就跟今天的中学生一样,其实很迷盲,并不知道自己真正专业是什么、职业是什么,只是随机选了两个。
读了一年多以后才发现,其实我数学又不是天才,而且我觉得不是天才的人读数学没有什么意思。跟那些人上课,他们那一班都是天才班,一共有7个人,我是第七名,前六个人每天都告诉我数学多美,我就想不出什么地方美,就做一些题目而已,觉得不适合做数学。法律每次上课就想睡觉,也不适合学法律。那就糟了,还好,当时学校是允许换专业的,而且学校鼓励我们自己选修课程。所以,当时我很幸运地选修了电脑,我觉得这个才是我真正有兴趣的事情。
学校就有这种宽容,让我能够改变我的专业,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谢,而且我女儿今年就要去哥伦比亚读书了,她跟我说,爸爸,有一个好消息,他们居然大三才要选专业,我说是啊,三十年前我去读就是这样,她说太好了,我从来没想到有这种机会,她说我真的没想好我要学时装设计还是我要学经济,还是我要学东亚文学。我说你就学两年,两年之后再决定。我真的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学校,有这样一个宽容的环境,让我来在大三的时候做一个选择,能够追随我的兴趣。
我在哥伦比亚读了四年,就到了另一个学校去读计算机的PHD。在这里我也得到了更多,可能更多像是中国留学生出去的体验,当然我的英文可能更好一些。但是我还是在这里看到了很多震撼,让我对教育和留学能够得到的是有了一个深的层次的理解。第六个我得到的礼物就是平等,也就是老师跟同学之间是平等的,我做助教的时候有一个机会,给学生讲课,当时我就觉得讲得很好,因为我在很短的时间就让这些学生学了很深的计算机的技术,我就觉得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工程师,我也是一个不错的研究员,因此我一定是很好的老师,但是很不幸的是学生发回来的给老师的评语,让我非常震惊,他们不但给我最低的分数,而且给我取了很多绰号,他们说开复的课叫做开复剧场,他一个人在上面演戏,我们全部都在下面睡觉,他们说来这儿的人什么目光接触也不会,每天眼睛看着黑板,也不看着我们,我们在打瞌睡,教的是最差的,没有见过这么差老师。这种平等交流相当重要,我知道在很多学校都有学生评老师,但是往往都是很局限性的,而且学生可能不敢打分。在美国这样的环境真的非常好,如果我还想做个老师,我需要一个当头棒喝,我当时得到了棒喝之后,我也去好好地学怎么样做一个更好的老师,今天也许讲的时间没那么长,你们还没睡着。
第七,我学到的是研究的真谛。做一个科学家,读一个博士,真正核心是什么呢?我的博士导师我有幸跟他谈了30分钟,在30分钟里我得到的今天的两项都是他给我的,他当时跟我说的第一件事情,我问他,我来这边读博士,你对我的期望是什么?他说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这个学校读博士的期望就是你要成为你论文的这个领域的全世界的第一人,我说你开玩笑吗?我一个学生怎么能够成为第一人。他说我不是让你成为计算机这个领域的第一人,但是如果你的论文写的是比如是连续性语音识别,全世界应该不会比你更好,如果有的话,你就不是真的达到了我的期望。他说我认为每一个博士生都应该有这样的抱负,要不然就不应该来读博士。这句话对我有重大的影响,因为后来其实我做了一些项目,我觉得凑合可以毕业,可以拿到博士,但是我后来总是想这句话,真的要做到在个狭窄的领域里达到第一人才可以停止。
第八个领域也来自于同样跟他的对话,就是教育的真谛。我说好了,我尽力会做到一个最好的狭窄领域里边世界的第一人。我又问他,我从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以后,我所带走的就应该是世界第一的论文,我要在这个论文上面再发扬光大,找一个工作,继续把这个领域做得更好,是吧。他说不对,我认为你其实在读博士的过程中,你带走的东西是做研究的精神,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知道怎么去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要教会你如何独立地知道如何去解决一个尚未被解决的问题。如果你学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认为你毕业之后,很可能不会去继续做语音识别,甚至不一定会做计算机科学,但是如果你以后能够面临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能够自己独立的去思考、去分析、去客观、去理解不同的观点,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你这个博士就是你可以终身拥有的终身使用的,而且不仅仅是使用在你的这个领域。我后来读了更多教育的书之后,我发现还有另外一句话跟他这句话是非常相似的,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就是教育。因为我们到底有多少人能够背会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省会在什么地方,我们多少人会背微积分公式,但是能够让我们独立学习,这是教育的真谛,而不是背会多少。
第九个礼物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得过图灵奖的一个世界性的导师,我决定跟他做语音识别,他给了我一个题目,我跟他做了一年左右。做了一年以后,我发现他给我的题目很好,但是他给我的解决问题方法的建议是行不通的。在美国这个环境长大,也让我有足够的勇气挑战我的老师,这可能也是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之下,让我有勇气说出。而且我不是直接挑战他,我是跟他分析,我喜欢你的题目,但是我不喜欢你的方法,我想试着不同的方法,我鼓足勇气跟他说,语音识别我想做,但是专家系统方法读不下去,我想用统计的方法做语音识别的问题。当他分析了我为什么想用这样的方法之后,他说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我们记得法国的哲学家曾经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用我的生命来捍卫你说这句话的权利。这是很了不起的一句话,但是我导师的话“我不同意你,但是我很支持你”,更了不起。我更多是告诉你,在科学的领域里人人是平等的,你有权利有你的想法,我有权利有我的想法,我希望你用你的方法用、你的激情去解决你的问题,我不认为我有权利告诉你一个尚未解的问题一定要用什么方法来解释。后来也有记者问他,当时李开复挑战你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他的回答也很简单,他就说在科学的领域上人人是平等的。
我从他这句话里边所学到的远远不只是人人是平等的,我学到的更多的是,很多人认为他这句话可能只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接受别人的思维。其实不是,我在他的指导下毕业之后,20多年之后我来回顾,其实我从他那儿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这句话,而这句话不仅仅是一种养量,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做科学的方法,是一种做工程的方法。也就是说不只是一种养量,而是一种很珍贵的领导力。如果你希望在一个公司,比如是在Google公司,对于最聪明的员工,你就要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想他们做事的方法,支持他们用他们的方法做事情。如果你什么事情都要很独裁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些聪明人就没有办法发挥他们真正的潜力。所以,一个真正的研究院也好,科学部门也好,一个产品部门也好,如果你真的想要让这批优秀的天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那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去支持他们。
第十件我学的事情跟这个也是相当有关的,第十个礼物我认为就是,每一件事情我们不是只有一个方法来看这个问题,而是有很多方法来看这个问题。当时我的老师也跟我说得非常清楚,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有自己意见。其实很多东方的教育碰到一个巨大的瓶颈就是认为每件事情是非黑即白,一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一个科学的问题要么是这儿解答,再不就不是这么解答,没有想到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方法来看问题。比如我们常常举的一个例子,在很多高科技的公司面试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很奇怪的问题,比如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我知道很多人都听过很多词。但是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其实并不是有一个标准答案,你答对就可以进来,答错就不能进来。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看你的头脑不要被局限在一个框框里,能够有不同思维的空间。如果你的思想,你想的东西是有道理的,比如圆的好在地上滚,或者是圆的不容易掉下来砸到别人的头,或者圆是最小的面积,比较省钱,这些都是最好的答案。那些答不出来,在反思我高中的时候有没有背过这个题目的人,这些人很不幸没有被这样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来启发,来释放他的思维的空间。所以,在今天的21世纪里面,能够接受各种不同的思维的方式,能够理解任何的问题,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它,并不是有一个标准答案来定性,这不只是一个科学家的胸怀,而且是一个所有21世纪的人所需要学习的态度。
这十个是我今天认为在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的礼物。最后补充一下,并不是说今天不到美国就不可以得到这些东西,也不是说到了美国一定可以得到这些东西,因为中国的教育也在成长,美国的教育也各有不同,参差不齐,我是非常幸运从天主教的初中,到高中,到哥伦比亚,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碰到这么多一流的学府,碰到这么多一流的教师,但是今天我回头想一下,如果真的问我刚才在演讲开始的那个问题,如果我没有留学,如果我一直留在台湾或者是留在大陆,我有没有可能得到这么多礼物,成为今天我成为的人,我想我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第二篇:钱文忠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演讲
钱文忠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演讲
我们今天在讲快乐教育,我们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我们的童年快乐吗?各位老师?(下面回答:快--乐)快乐啊?你就骗自己吧,对不对?我一点都不快乐。我从小时候的环境不会比在座99%的老师差,我从来就没有感觉到快乐。
回忆都是快乐的,你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啊!我们不是一路考试考过来的?我们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不也留那么多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呢,我们小时候还要被老师揍呢。我们快乐?
我有个同学,最近写了一本小说,讲他的初恋情人,描绘的爱情之美好啊,看得我都想流泪。这本小说还得奖了。可我知道当年天天吵架。所以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里边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边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百分之百的。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是鼓励,惩戒呢?教育就没有惩戒手段啦?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啊?打死我也不相信,我不相信天下有这种教育。
刚才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校长讲家长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要看孩子的日记,凭什么不让看啦?我就没想明白。我从小的日记我父母就看,怎么了?也没把我看傻了。我的堂祖父钱锺书先生,他在大学里与杨绛先生通信,钱基博先生还看呢,拆开来看,直接写信给杨绛。怎么了?
今天看那些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北大同学在写回忆录,我看一半是假的,要不疯子要不骗子。说,哎呀,北大有很多教授,冯友兰先生、朱光潜先生、张岱年先生,讲课都滔滔不绝。扯什么呢,这三个教授都是结巴。为什么是结巴呀,为什么呀?打的从小,简单吗?钱玄同先生,那也是我家族的长辈,钱三强先生的父亲,严重的口吃,对不对,从小打呀。
我不知道这里边可能还有教育部的领导,我说错了,千万放过我啊,我现在还在教育部的管辖范围啊。听说前一段教育部发过一个文件,叫赋予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啊。这么荒唐的文件都发出来了,这种文件教育部发得出来!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还要赋予的啊?何况什么时候剥夺过啊?没有剥夺,收回什么啊?逻辑都不通的,对不对?
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感都受不了。我小时候我的老师打过我,我们的感情很好。我们的教育这样下去什么都不行,现在孩子都表扬,惩戒呢。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我看要不“接了个鬼”倒是。
我们讲英国的教育,英国的教育是培养Gentlemen的。我是留德的,欧洲留学的,我们讲欧洲的教育怎么怎么样,大家去看哪,各位老师。英国的一些好学校规矩到底严到什么地步。英国一个议院通过一条法规,翻译成中文十分拗口,叫“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揍啊。
大家都说新加坡教育好,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哪个后面没有一把戒尺啊。孩子不行,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允许执行,不能单独执行。
我觉得教育不能再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不要迎合社会上似是而非的这种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应试教育?什么话啊?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怎么能分呢。社会都是不公平的,美国也不公平,中国也不公平。我不说中国比美国更不公平,反正中国也不公平。现在这个社会唯一一条公平线就是高考了。我在复旦管过自主招生的,如果我们说素质教育,不讲分数,我告诉大家,各位老师,中国的平民子弟就别想进北大清华,信不信?
你如果一个孩子连公平竞争都竞争不过人家,你跟我说:我素质很高啊。见你的鬼去吧,这叫什么素质啊?你有素质,你就要公平竞争竞争过人家,这是最基本的素质啊。现在讲素质,素质有什么用?我们对孩子负不负责任啊?所以不要迎合社会上有些所谓的专家的话。
我现在提倡恢复全国高考统考,而且完全裸考,一分加分都不要,我们都是这么考过来的。我刚才非常欣喜的看到王强兄是那届内蒙古高考的第二名,我在我那届高考还是全国的第二名呢,我们都是这么考到北大的。
如果高考制度不能改,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改,很简单的道理,对不对?都是跟着高考这个指挥棒。而且高考制度真的是不能改,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好制度,更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它是最不坏的制度。对不对?
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他们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矛盾我们心里都清楚啊。我这句话,敏洪学长,我向你汇报,我今天第一次公开讲。我没有讲过,以前历经记者拷问,打死我也不说的。
什么话啊?他们问我,说钱老师你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你觉得最大的难处在哪里?推广三字经、推广弟子规最大的难处在哪里?我一般的说法是希望教育部的领导能够支持,能够进入咱们学校的正规教育,对外是这么说的。今天对诸位老师我跟大家说实话,这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按照四中的标准,按照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这些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你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干掉,对不对?这是大问题啊。
我倒是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格,而且别再让步。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当中感觉到快乐,那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了,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永远不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事情去学。我们得要告诉孩子,学习就是一种痛苦的事情,而且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的。
我们现在都说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要让他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份的啊。你这样教育孩子,将来孩子到了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摧毁他,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这社会是残酷的,这社会你将要受很多委屈的。要告诉他,这社会不会都是赞扬的。
如果我的孩子比如在四中、在郑州外国语学校,如果校长惩戒他,甚至揍他一顿,我会感谢你们。新东方本来就了不起教育界的奇迹,我倒是觉得咱们这个论坛要发出一点真实的声音,要告诉这个社会教育不是这样。不要这么说了:快乐学习、快乐教育、成功教育。都成功还了得啊。这社会都成功了,我们干嘛去呀。所以我觉得教育是最真实的事情,不是说去揣摩家长的心思,去揣摩孩子的意思,不停的对孩子让步。
到今天我对中国教育还是四个字:“我不相信”。为什么?接下来的话都不能说了,因为有一个最大的前提不能碰。现在讨论问题只能讨论到这里,比如一个楼有九层,讨论到第七层就不要讨论了。所以咱们从底下开始讨论比较好,底下就是这么回事。
我觉得我现在非常羡慕我的父母,他们敢教育孩子,敢骂孩子,急了还敢揍孩子,但是我们依然爱他们,这一代父母是成功的。今天的孩子,你骂不得、更打不得,哪怕一个眼神,没准明天把你杀了。所以我们现在如果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没有一些抑制、没有一些约束,而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的话,我们的教育其实不是爱的教育。
我们讲那种宪法所规定的教育,实际上不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跟社会“对着上的”。是社会在教育教育呢,还是教育在教育社会呢?应该是教育在教育社会,我们现在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这样的话,教育的本体性就没了,教育就失去它应有的价值了。
我们这个民族原来给教育那么高的地位,赋予那么重要的价值,这个在今天实际上都已经乱了。所以我觉得可能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我们也不要轻易向我们的孩子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赋予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但是也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我这里边没有一句假话,全是真话。当然真话没有全说。这是季先生教我的,叫做“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第三篇:温家宝在世博会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讲解
温家宝在世博会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中新网10月31日电 上海世博会最高级别论坛——世博会高峰论坛今日上午9时在世博中心(网上世博中心)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了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即将落下帷幕。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文明成就,汇集了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创造了多项世博会的新纪录,谱写了世界博览史的辉煌篇章。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成功的盛会,世博会云集了包括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在内的246个官方参展者,超出以往历届世博会。从5月1日到今天,世博会参观者达到7000多万人次,创下参观人数的新纪录。
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美丽的黄浦江畔,走进世博园,顶着烈日。本届世博会还第一次开辟了网上世博,为世界各地更多的民众参与世博会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精彩的盛会,近6平方公里的世博园仿佛是一个地球村,一座座风格迥异、造型别致的建筑物毗邻而居,随风舞动的英国馆(网上英国馆)、枫叶造型的加拿大馆(网上加拿大馆),形容“丝路宝船”的沙特馆(网上沙特馆)等各具特色。尽情挥洒着人类智慧的奇思妙想。世界各国的文化瑰宝纷纷闪亮登场,中国的战国铜车马,希腊的雅典纳神像,法国印象派大师的传世之座,丹麦的小美人鱼等世界奇世文化珍品,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平均每天100多场,总计2万多场次的文化演艺活动,荟萃了绚丽多姿的各国文化的精髓,给人心旷神怡的精神享受。全球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莅临中国,在上海世博会系列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探索未来世界,碰撞出无数睿智的思想火花。
上海世博会犹如一部写在大地上的百科全书,构成了一幅多元文化和谐共荣的美好画卷。上海世博会是一次难忘的盛会,世博会让渴望了解世界的中国人民,和渴望了解中国的各国朋友走在一起,相互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世博会开幕式上,来自青海玉树灾区的两位藏族儿童和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孩子们牵手相拥,表现出人类在苦难面前同舟共济的兄弟的情谊。
一位叫山田外美代的日本老人,人称世博奶奶。4年前就来到中国,为参观世博会探路,几年中往返中国18次,世博会开幕以后,她购买了183张门票,每天都出现在世博园。另一位来自中国浙江省年过七旬的农村老人,在上海租了一间小房子,为国内外参观者免费提供住宿,自己甘愿睡在小沙发上,感动了无数的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8万多名身穿青色白裤的园区志愿者,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小白菜”。还有近200万名城市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他们的灿烂笑容和热情服务,成为解读中国的真正名牌。
上海世博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首次来到发展中国家,首次在一个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这对中国和上海是严峻的考验。8年来,我们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特别是上海人民,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同时,国际展览局和往届世博会举办国也给予了宝贵的指导。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凝结着无数人们的辛勤劳动,正是广大世博会的组织者、建设者、工作者、参观者、志愿者的真诚、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了世博会的辉煌。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一切参与世博、支持世博和为世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女士们、先生们,上海世博会不仅荟萃了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为人类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启迪了人们的心智,这是世博会的灵魂之所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上升到精神和理性的高度时,才能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并永久传承。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这次盛会及其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启示是很有意义的。世博会鲜明弘扬了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的新理念。上海世博园本身就是一个低碳的典范,园内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高达4.6亿兆瓦,各类新能源汽车的运用超过千辆,象征工业文明的165米高的大烟囱被改装为气象信号塔,用最新低碳材料和节能技术建造的各国展馆比比皆是。
馆内陈列的最新低碳技术和产品不计其数。首次设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逼真的模型展示了世界各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智慧,描述了未来城市生活的新模式。这些新理念反映出人类对发展含义的理解更加科学,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更加理性、成熟,必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世博会有力地证明了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就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并产生了很多科技产品。工业革命后带来的生产力发展令人震撼,在不到100年的时间中,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如果和工业革命后的那一百年相比,人类在最近一百年创造的生产力不知又要大多少倍。
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最新科技成就,如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态节能建筑等,彰显了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不但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还将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提供有力的支撑。
世博会生动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上海世博会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充分展示了世界的丰富多彩,这里不仅有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而且有非洲独特的民族服饰和黑木雕,还有精美绝伦的加勒比海国家和太平洋岛国的手工制品。这些产品都是人们在长期劳动时间中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理念,是一个民族凝固的文化。除了丰富的展品之外,世博园内每天都上演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文艺节目,原汁原味的非洲土风舞,华丽恢弘的法国宫廷舞,热情洋溢的阿根廷探戈,凝练简洁的日本能剧,欢快浪漫的英格兰民族音乐,优美典雅的中国京剧,这些世界各国艺术的精华使世博会更加生动鲜活,更具吸引力。世博会告诉我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值得骄傲的传统文化,各种优秀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都值得我们尊重和珍惜,一枝独秀不可能形成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世博会充分表明了追求平等、和谐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世博会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参加世博会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如果没有相互理解和信任,没有对和平的热爱和对和谐的向往,就不可能有这么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欢聚在一起。首次集体亮相世博会的14个太平洋岛国和13个加勒比海岛国,有的是第一次参加世博会,有的还没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都兴高采烈地加入世博会的行列,这充分说明世博会是超越国家、民族、宗教界限的。
上海世博会把服务参观者和参展方放在突出位置,园区内大量增设便民设施,特意挑选9家清真餐厅进驻,使人处处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世博园内首次设立了残疾人馆,所有活动都有无障碍座位,并为残疾人馆提供轮椅租赁、无障碍寄存等各种特殊服务,充分体现了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世博会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进步并不仅仅看有多少高楼大厦,还应当关注每个人的现实需要和精神需求,让社会关爱的阳光温暖人们的心房。
女士们、先生们,世博会历经159个春秋,在这一个半世纪中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现过三次重要的科技革命,世界发生了沧桑巨变,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都有史无前例的飞跃。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也反映和折射出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担忧和困惑。我们弘扬世博理念,就是要倡导人类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我们要共同推进城市和谐发展。今天,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一方面让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伴随着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贫困化、文化的冲突、金融危机等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对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进行开创性的探索,我们要认真总结上海世博会关于城市发展的宝贵思想成果,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建设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文化多元包容、生态环境良好的和谐城市,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我们要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本届世博会描绘了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远景,但我们不能忘记,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还比较落后,全球主要贫困人口还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我们应该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村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我们要帮助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我们从世博会主题论坛演讲者的焦虑神色中看到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感到了贫富差距扩大的缩影,人类同是地球大家庭的兄弟姐妹,应该秉承携手前进、共同发展的理念,竭尽所能帮助欠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使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
我们要共同珍惜和爱护地球家园。从世博会的展览、展示中可以看出,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无尽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巨大代价。地球不仅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更是从我们的后代那里借来的。我们必须尊重自然、注重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家园。
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从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世博会的热情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追求和平进步、实现和谐共处、创造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世界各国应该理智处理民族矛盾、文化摩擦和地区冲突等热点问题,以和平的方式协商解决国际国内纷争,消除种族隔阂和冲突,共同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向世界学习的良好机会,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走进世博的场馆,不仅饱览了各国的美丽景观和奇珍异宝,也领略了各国的灿烂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和震撼是电视和书本都无法比拟的。世博会也是各国综合国力的展示,在这里,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又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加坚定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和开放兼容的道路,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深化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世博会就要闭幕了,大家将要离开上海,回到各自的国家,你们带来的是一个国家的自豪,而带回去的却是整个世界的精彩。世博会孕育的文化精神将是不朽的,世博会的故事会经久流传。我衷心祝愿上海世博会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祝愿世博精神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祝愿世界的明天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各位教授,学者,先生们,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的发言没有PPT,因为我觉得有PPT就太正经了。另外一个原因很简单,其实这个主题我是没有资格发言的。对于高等教育我有过11年的经历,五年在北大当学生,六年半在北大当老师,后来就开始做新东方学校。大家都知道新东方学校并没有做高等教育,我们做的是夹缝中间的培训,这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外的业余培训。后来不知不觉把新东方做成上市公司,教育上市公司在中国算是第一家。
之所以谈这个话题,是从我本人心目当中觉得:第一,只有高等教育才能救中国,下一步发展没有高等教育肯定不行。第二,尽管我已经不在高等教育界工作了,但是我跟高等教育接触还是相当多,原因非常简单,我每年都要进入50到80所大学去讲课,给学生演讲,演讲的时候我要接触校长、主管教育副校长、学生团队的领袖以及大量学生。所以从旁观角度也可以感觉到,中国高等教育有些地方还是挺需要改革的。
高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实际上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广度是什么呢?大学多。深度是什么呢?大学底蕴好。这一点在美国包括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都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说美国之所以厉害,不仅仅厉害在政府体制,也不仅仅厉害在美国有多少人才,而是厉害在他人才的由来。怎么来的?高等教育来的。这次金融风暴,大家看到美国依然向外国留学生发放奖学金,这个是国家和教育形成的共识,就是如果我们没有人才什么都别谈了。在美国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教育机会,而且美国为世界提供了总学生人数的80%,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学成就留在美国,为美国做贡献,包括刚才的程星教授。当然他是身在美国心在中国,也有像徐小平这样的,干脆就抛弃美国了,这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还有我们新东方的助理副总裁柯宇涵,他是纯粹的美国人,来中国为中国教育做贡献,我们更加欢迎。
对中国来说,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大学多,创新性人才多,大学好,一定会决定中国整体竞争力。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这就导致中国高校扩招和建设校园。这是对的,但是有一点大学没有达到,就是中国大学生在人数增加同时,素质反而下降了。我对此深有体会,从北大我都感觉到,当然北大扩招不是很多,光公办大学好没有民办大学也不行,那就变成纯粹的精英教育了,如果中国只有北大清华,只有少部分人接受高等教育,那也不行。
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就是公立教学体系和民办教学体系,这个不是说民办教育重不重要的问题,而是形成以后会跟公立教育形成一个竞争的问题。就像国有企业一样,属于垄断状态,服务、价格都没有保证,当教育形成垄断之后,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教授队伍多好,我都无所谓,国家给我名额我就可以招生,形成这样一个局面以后,最后结果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有一支,但不是独秀,因为没有“秀”起来。大家看到,像加拿大就有这个问题,全部都是公立教育体系,我们只知道一个多伦多大学,别的都没有了,这样就导致好的教授全部到美国去了,教育就没有发展。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竞争力,我去任何一个大学去,几乎没有一个大学校长是为教育着急的,着急的都是我招生能不能多,欠的钱能不能还。
中国的孔子,可以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不发学历的高等教育学院,大家知道,孔子3000多个学生,大家在曲阜那个四通不发达的地方听讲。讲课的地方我去看过,就是一个土堆,3000人听他讲,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听的,没有扩音,那么多人去听老头子上课,而且不是一门课,是很多门,最后大家都不愿意走了。这是典型的私立教育之一,名师带高徒,就像我们今天这个论坛,如果没有大师,大家听得就没有意思。我们新东方老师也是,别看我们是小机构,只要你上课好,就是到厕所去讲课学生也会跟着去;如果讲课不好,到五星级宾馆开课也没有学生来,因为学生不是为了环境来的,而是为了学习来的。
所以孔子的教育是典型的“私立学院”,而学院、书院一直在中国存在,比如白鹿书院。其实中国这么些年来,私立教育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全的,解放之前中国也是两种办学制度并存,私立和公立。北京大学在解放前就是私立的,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著名教授都是在这样的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比如鲁迅、朱光潜他们。后来南京大学、燕京大学为了跟北京大学竞争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质量,到文化大革命以后,一下子就把私立学校消除了,这样做带来了什么呢?用30年时间切断了中国教育5000年来的命脉,切断的后果就是:虽然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支持民办教育,但是与过去对接的难度太大。我们八几年开始支持民办教育,到现在二十多年,大家可以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包括民办中小学教育现状是什么?仍然是七零八落。当然有一个重要原因,教育是千年命脉,切断以后想用30年续上,难度太大太大,而且还有一个典型状态:公办教育国家给钱,民办教育一分钱不给,不但不给,还给你出点难题,所以我们就有一点像过街老鼠的感觉。同时,公立大学一枝独秀的局面使中国高等教育陷入困境。首先教育需要资金,中国是典型的穷国办大学,大家一分就没有钱了,大学质量提高一定要成为重要问题,要请著名学者或者教授去大学教书,一定要给钱的,知识分子不喜欢谈钱,但是他们最喜欢钱,比如程星这样的教授他来中国教书,你不给他在美国差不多的钱怎么行啊,其实就是没有好钱就没有好人才。这一点在新东方培训学校也能体现出来,原来我给新东方老师的工资比较高,教师质量也很高。当然现在教师的质量也不错,给的工资也都比其他学校的高。
第二个,大学严重缺乏竞争意识。让中国大学依靠竞争来提高质量是缺乏动力的,比如说大学评估,我亲眼看过,学校忙的是怎么安排饭桌,让来评估的人吃得好住得好,让他们对我们学校评价好,然后吃得喝得糊涂的时候拿文件签字,你不签字行吗?所以大学评估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属于国家体系的,大家知道任何国家体系的东西在评估上面都可以摇摆,中国政策是人临时制订出来的,可以临时取消的,所以只要在国家层面上有自己的实力,就不需要面对学生和教授。
第三,大学的教授是缺乏归属感的。教授不用管归属感这些东西,哪个大学给我钱我就到哪里去,没有人把学校当成生命来对待。
那么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觉得通过私立学校介入可以得到部分程度上的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30年走了非常漫长的道路,走了很多改革的道路,这些改革的良苦用心我们都非常认可,但是是以大学为代价,增加大学数量的同时降低了大学的质量。我参加过大学的贷款调查,少则欠银行几万,多则欠上亿,这些钱就背在身上,校长天天就想着怎么样还钱。还有大学校长干脆说,没事,我借得越多,教育部对我越重视,我这里有四万学生,如果倒闭了肯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不用担心。然后就形成了大学欠钱,好老师无法进行学术研究、好项目上不了的状况。这种状况短时间内如果想改观基本上很难,因为校长不是管学校的教育,而是管除了教育以外所有的事情,这样就没有办法了。在这样的状况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首先,30年中间,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比较失败的一笔是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不够。比如民办教育刚起来的时候,就出了一个政策,叫做公办办民校,这样就把民校压下来了。然后又出了一个政策,叫做公办学校办独立学院,这样的方式其实还是民间力量在操作,但他们上来就能发本科文凭,而像胡建波(西安欧亚学院院长)他们学校这样,奋斗了这么多年才弄了几千名额,而公办学校办的独立学院当天就可以拿到资格,对民办教育明显支持不够,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彻底陷入困境。而像新东方这样,既不是基础教育,又不是高等教育,所以我们有一条夹缝,我们就试试做做看了。
大家知道民办教育的困境,一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二是是资金严重缺乏。事实上,大学学费只能够支撑大学25%的费用,民办大学的学费,除了花还得有利润,这些利润要用来还贷款,还得发工资,这样一种状态,你想,民办大学哪有钱搞研究,搞教育。所以中国教育坦率地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原因很简单,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必须金钱储备,资金储备比公立学校还充分。
最后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很多人投资民办大学,包括投资独立学院,都有强大的盈利目的,认为这个是可以赚钱的,有的是圈地,以教育为目标做商业,有的认为我同大学合作以后可以分利润。最后大家发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还没有出现,但是再往后一定能出现。现在有很多企业家,说年纪大了花不了这么多钱,还是想投入到民办大学当中去的,但是他们发现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民办大学,怎么投啊?美国真正民办大学的起因也是一两百年前很多人有钱人没有地方花钱,最后把钱拿过来把一个大学办起来了。
所以中国教育要想健康发展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我认为今后中国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学中间,要有四十所左右的民办大学出现,那才是中国教育的健康状态。这个过程我认为至少100年到150年才能完成,但是只要国家支持往这个方向走,一定能完成,只有这一天我们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状态。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我在扬州办了中小学,这个小学在考试的时候成绩总是全市第一第二名,就把公立小学惹毛了,他们就到教育局说我们坏话,但是教育局没有理会,后来没有办法,不得不进行教育改革,最后导致今年扬州高考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大大增加。因为我们像一根针一样在背后刺着他们,他们就不敢大意,为了防止老师跑到新东方,还整体给老师工资上升20%。所以我说,民办教育不管做的好不好,但是可以使你公立大学坐不安宁。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出路,必须要把私有力量引进去,一方面还要为大家节省大量资金。
所以我觉得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再过二十年,一定有这样的企业家,像江南春(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这样的,口袋里有大笔钱不知道怎么花,怎么办呢?找俞敏洪,说把这个钱给你,与其我花掉,不如给你,我们一起办个大学,看能不能叫江南春大学,未来就有这样一批人,为私立教育进行大规模的捐款,而且国家政策,我个人认为会往私立教育上面倾斜,为国家节约资金。
我自己所做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很简单,新东方上市了,我个人比原来富有一点,我算了一下,我的钱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下了决心,而且成立了基金会,必须把我的钱拿出来做一所大学,办一所人文大学。现在这所大学的征地工作已经开始了,建筑设计也开始了,但是我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能给我办本科的资格,我希望真的有一天做成这个事情以后,国家能给我这个资格。如果不给我资格,我就继续在那块地上开培训学校。谢谢大家。
第五篇:温家宝在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全文(共)
让世博精神发扬光大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2010年10月31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即将落下帷幕。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文明成就,汇集了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创造了多项世博会的新纪录,谱写了世界博览史的辉煌篇章。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成功的盛会。世博会云集了包括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在内的246个官方参展者,超出以往历届世博会。从5月1日到今天,世博会参观者达7000多万人次,创下参观人数新纪录。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美丽的黄浦江畔,走进世博园,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排着长队耐心等候,只为一睹世博会的风采。本届世博会还第一次开辟了网上世博,为世界各地更多民众参与世博会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上海世博会以最广泛的参与度,真正实现了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精彩的盛会。近6平方公里的世博园仿佛是一个地球村。一座座风格迥异、造型别致的建筑物毗邻而居,随风舞动的英国馆、枫叶造型的加拿大馆、型如丝路宝船的沙特馆等各具特色,尽情挥洒着人类智慧的奇思妙想。世界各国的文化瑰宝纷纷闪亮登场,中国的战国铜车马、希腊的雅典娜神像、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的传世之作、丹麦的小美人鱼、塞舌尔的亚达伯拉象龟等世界稀世文化珍品,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平均每天100多场、总计2万多场次的文化演艺活动,荟萃了绚丽多姿的各国文化精髓,给人心旷神怡的精神享受。全球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莅临中国,在上海世博会系列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探讨未来世界,碰撞出无数睿智的思想火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启迪。上海世博会犹如一部写在大地上的百科全书,构成一幅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美好画卷。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难忘的盛会。世博会让渴望了解世界的中国人民和渴望了解中国的各国朋友走到一起,相互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世博会开幕式上,来自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两位藏族儿童,和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孩子们牵手相拥,表现出人类在苦难面前同舟共济的兄弟情谊。一位叫山田外美代的日本老人,人称“世博奶奶”,4年前就来到中国,为参观世博会探路,几年中往返中国18次。世博会开幕后,她购买了183张门票,每天都出现在世博园。另一位来自中国浙江省年过七旬的农村老人,在上海租了一间小房子,为国内外参观者免费提供住宿,自己甘愿睡在小沙发上,感动了无数的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8万多名身穿青衣白裤的园区志愿者,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小白菜”,还有近200万名城市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他们的灿烂笑容和热情服务成为解读中国的真正名片。
上海世博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首次来到发展中国家,首次在一个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这对中国是严峻的考验。八年来,我们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特别是上海人民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同时,国际展览局和往届世博会举办国也给予了宝贵指导。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凝结着无数人们的辛勤劳动。正是广大世博会组织者、建设者、工作者、参观者、志愿者的真诚、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了世博会的辉煌。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一切参与世博、支持世博和为世博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女士们,先生们: 上海世博会不仅荟萃了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为人类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启迪了人们的心智。这是世博会的灵魂之所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上升到精神和理性的高度时,才能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并永久传承。今天,我们一起回顾这次盛会及其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启示,是很有意义的。
世博会鲜明弘扬了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新理念。上海世博园本身就是一个低碳的典范,园内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高达4.6兆瓦,各类新能源汽车的运用超过千辆,象征工业文明的165米高的大烟囱被改装为气象信号塔。用最新低碳材料和节能技术建造的各国展馆比比皆是,馆内陈列的最新低碳技术和产品不计其数。首次设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逼真的模型,展示了世界各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智慧,描绘了未来城市生活新模式。这些新理念反映出人类对发展涵义的理解更加科学,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更加理性成熟,必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世博会有力证明了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就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并产生了很多科技产品。工业革命后带来的生产力发展令人震撼,在不到100年时间中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如果和工业革命后的那100年相比,人类在最近100年创造的生产力不知又要大多少倍。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最新科技成就,如新一代移动通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态节能建筑等,彰显了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不但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还将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提供有力支撑。
世博会生动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上海世博会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广阔舞台,充分展示了世界的丰富多彩。这里不仅有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而且有非洲独特的民族服饰和黑木雕,还有精美绝伦的加勒比海国家和太平洋岛国的手工制品。这些产品都是人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智慧的结晶,蕴涵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理念,是一个民族凝固的文化。除了丰富的展品外,世博园内每天都上演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文艺节目,原汁原味的非洲土风舞、华丽恢弘的法国宫廷舞、热情洋溢的阿根廷探戈、凝炼简洁的日本能剧、欢快浪漫的英格兰民族音乐、优美典雅的中国京剧。这些世界各国艺术的精华,使世博会更加生动鲜活、更具吸引力。世博会告诉我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值得骄傲的传统文化,各种优秀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都值得我们尊重和珍惜,一枝独秀不可能形成争奇斗妍的百花园。
世博会充分表明了追求平等和谐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世博会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参加世博会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如果没有相互理解和信任,没有对和平的热爱和对和谐的向往,就不可能有这么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欢聚在一起。首次集体亮相世博会的14个太平洋岛国和13个加勒比海岛国,有的是第一次参加世博会,有的还没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都兴高采烈地加入世博会的行列,这充分说明世博会是超越国家、民族、宗教界限的。上海世博会把服务参观者和参展方放在突出位置,园区内大量增设便民设施,特意挑选9家清真餐厅进驻,使人处处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世博园内首次设立了残疾人馆,所有活动都有无障碍座位,并为残疾人提供轮椅租赁、无障碍寄存等各种特殊服务,充分体现了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世博会告诉人们,社会的发展进步并不仅仅看有多少高楼大厦,还应当关注每个人的现实需要和精神需求,让社会关爱的阳光温暖人们的心房。女士们,先生们:
世博会历经159个春秋。在这一个半世纪中,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现过三次重要的科技革命,世界发生了沧桑巨变,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都有史无前例的飞跃。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也反映和折射出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担忧和困惑。我们弘扬世博理念,就是要倡导人类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我们要共同推进城市和谐发展。今天,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一方面让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也伴随着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贫困化、文化冲突、金融危机等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进行开创性的探索。我们要认真总结上海世博会关于城市发展的宝贵思想成果,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建设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文化多元包容、生态环境良好的和谐城市,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我们要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本届世博会描绘了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远景,但我们不能忘记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还比较落后,全球主要贫困人口还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我们应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村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
——我们要帮助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我们从世博会主题论坛演讲者的焦虑神色中,看到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感到了贫富差距扩大的缩影。人类同是地球大家庭的兄弟姐妹,应该秉承携手前进、共同发展的理念,竭尽所能帮助欠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使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
——我们要共同珍惜和爱护地球家园。从世博会的展览展示中可以看出,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无尽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巨大代价。地球不仅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更是从我们的后代那里借来的。我们必须尊重自然,注重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家园。
——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从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世博会的热情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追求和平进步、实现和谐共处、创造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世界各国应理智处理民族矛盾、文化摩擦和地区冲突等热点问题,以和平方式协商解决国际国内纷争,消除种族隔阂和冲突,共同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向世界学习的良好机会。“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走进世博场馆,不但饱览了各国的美丽景观和奇珍异宝,也领略了各国的灿烂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和震撼是电视和书本都无法比拟的。世博会也是各国综合国力的展示。在这里,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又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加坚定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和开放兼容的道路,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深化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世博会就要闭幕了,大家将要离开上海,回到各自的国家。你们带来的是一个国家的自豪,而带回去的却是整个世界的精彩。世博会孕育的文化精神将是不朽的,世博会的故事会经久流传。我衷心祝愿上海世博会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祝愿世博精神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祝愿世界的明天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必将成为现实
——在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上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王岐山(2010年10月31日)
尊敬的温家宝总理、尊敬的国际展览局蓝峰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承载着人类智慧和梦想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即将落下帷幕,我代表中国政府及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上海世博会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184天里,我们走过了一段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之旅,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外企业踊跃参展,200多万志愿者无私奉献,7308万参观者流连忘返,网上世博永不落幕,这一切共同铸就了上海世博会的辉煌。这段美好的时光将永远在我们心中珍藏。
在过去的184天里,世界在这里浓缩,东方与西方交流,人文与科技融合,历史与未来呼应。回首上海世博会,我们为其弘扬的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所激励,为其昭示着不同文化交流互鉴,各国人民和谐共处的氛围所感动,为其展现的人类迎接挑战、追求卓越的勇气所鼓舞。通向未来美好生活的大门正徐徐开启,人类追求富裕文明的脚步不会停止,世博精神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们相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必将成为现实。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海世博会汇聚了人类文明创新的成果,拉近了中国和世界的距离,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文明进步的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迎接无限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