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强抓机遇,锐意进取促发展”发言稿
“如何强抓机遇,锐意进取促发展”发言稿
正当全州上下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之际,我局进一步进行大讨论专题四“如何强抓机遇,锐意进取促发展”专题研讨活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单位谋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党旗红、单位兴、做表率、聚人心”的思想意识,用实际行动发挥单位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团结、教育、引导、服务”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将思想与单位文化相结合,增强组织凝聚力,以单位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单位精神教育为抓手,把服务群众,服务单位,服务工作为中心工作,不断丰富单位文化内涵,提升个人素养,增强团队精神,凝聚发展合力。以打造“敬业、诚信、守法、奉献”的单位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忠诚正直、专业进取”的人才观为标准,在舆论、导向、宣传、行动上全力支持单位树立单位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忠于党、忠于人民,积极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始终坚持讲政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信仰,带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履行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各项义务、责任。要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做到:品德正,作风好,纪律严,业务精。
在日常工作的时候,要实现业务工作、队伍的融合,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凝心,就是做好统一思想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聚力,就是做好凝聚力量的工作,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激发队伍活力。
坚持以党建工作凝聚人心,全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人性化管理,突出抓好“三个注重”。注重做好人文关怀,注重做好细节服务,注重做好人才引荐。
三是保障,就是抓好队伍建设工作
促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解决13亿人民温饱问题和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要把党建设好。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满族人民生活幸福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促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好党建无疑是最大的政绩。
抓党建离不开促发展,促发展是“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联系在一起的,是为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服务的。在现阶段,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进行,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要求。党的建设也只有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找到依托和归宿,具有广阔舞台和活力源泉。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抓好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无论在任何的工作岗位,抓机遇,促发展一定要以立足本职工作作为前提条件,直到2018年的今天,我们已经跟着党的步伐97年,我坚信未来的未来,我们仍会立足本职,深度贯彻十九大的精神,为谱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新白玉贡献力量。
第二篇:抓机遇 找对策 促发展
抓机遇 找对策 促发展
努力实现我行对公业务的全面进步
2007年前三季度,我行对公业务在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总分行优惠政策的支持下,紧紧围绕提高公司及机构业务价值创造能力这个核心,紧密结合公司及机构业务战略转型这条“主线”,不断加强优质客户营销力度,努力强化存量贷款基础管理工作,增强产品推介能力,各项业务保持较好的增长,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下面,我就我行公司及机构业务的发展情况向领导和同事们做一简要汇报。
一、前三季度的工作总结
2007年以来,总行提出了加大对甘肃省分行的政策倾斜力度,帮助甘肃分行摆脱经营效益落后局面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对公司业务贷款规模指标的宽松信贷政策,使得全省对公贷款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我行在年初以来,积极利用总分行的优惠政策,努力发挥公司业务“桥头堡”的经营战略地位,各项业务指标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一)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公司业务部相继成立了有针对性的营销团队,继续以煤炭、电力等优质企业为主要依托,加大对交通、房地产开发、建材、煤化工及机构等行业客户的营销力度,使得我行在平凉这个优质客户有限、相互竞争激烈的信贷环境下,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截至今年九
使得我行的资产质量进一步得到优化。至9月底,我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833.2万元,较年初减少625.4万元,贷款不良率为1.79%,低于全省、全国建行平均水平。
(三)“八一工程”取得进展
今年我行借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之即,组织全行员工与驻地武警部队指战员共同举办了丰富的文艺节目晚会,深入部队对我行的个人金融产品进行了讲解,并与部队官兵展开了一次乒乓球友谊赛。在建军节前夕,各部门经理、支行行长还在分行党委的领导下对驻平武警部队、平凉军分区进行了慰问、座谈,为我行对部队的负债业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
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行在前九个月对公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业务发展的全局来看,我们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KPI指标数据和机构业务的完成情况上与分行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对公存款发展缓慢
今年以来,由于全国基金市场的火爆,我行个人存款业务持续出现负增长趋势。在这中大环境下,我行的对公存款业务并未起到拉动全行负债业务增长的作用,反而出现了增长势头减慢的情况,有的行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负增长。这不仅使得我行在同业市场中的占比有所下降,而且造成了我行资产负债业务的不平衡发展,使得信贷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提供支持,只能通过向上级行借款来解决资金缺口,这样不但增加了我行的资金运用成本,还使
品营销不尽人意。截至9月底,我行共签订企业电子银行9户,只占全年计划指标135户的7%,离分行所下达的任务指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贷记卡的发卡数也不理想,至9月底,共办理贷记卡231张,只完成了全年任务490张的47%。
(四)机构业务发展缓慢
在我行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我行的机构业务发展十分缓慢,甚至有倒退的现象。截至9月底,我机构类贷款余额为6502.5万元,只占全部贷款的4.09%,而其中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277.5万元,不良率高达19.65%,远远高出我行的贷款不良率。三、四季度全行对公业务的工作思路
四季度国民经济发展形式仍然看好,我行公司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业务面临很多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总行缩紧了信贷投放规模,我行对公业务在平衡信贷规模和实现业务快速发展上面临着较大挑战。四季度,公司业务条线要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公司业务对全行效益的贡献。
(一)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保护重点客户、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的信贷需求
四季度,满足客户信贷需求与控制投放规模将是全行对公信贷工作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在这种形式下,全行对公条线要统一思想,切实处理好信贷结构调整、维护客户关系和实现全年盈利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为片面维护客户关系、实现盈利目标而盲目放贷;
2、加强对目标客户的拓展力度。四季度,全行要把加强客户基础、拓展目标客户作为营销工作的重点来抓。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筛选确定一批重点营销的目标客户名单,主要目标是在排名前列,且目前没有与我行建立业务关系或在我行业务份额较少的优质客户。对确定的重点目标客户,要将营销任务具体分配到客户经理,由行领导带队开展营销攻关活动。
(三)加强优质项目的储备工作,为以后贷款投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贷结构调整和信贷规模控制并不意味着全行就可以放松贷款营销,恰恰相反,越是在这种形势下,为了给以后贷款投放工作打好基础,以保证全行效益的稳步提高,必须要高度重视营销工作,高度重视优质项目的储备工作。特别要重视固定资产贷款需求企业的项目储备,要指派专人进行跟踪营销。对固定资产贷款项目的储备,不但对我行明年的业务发展有着及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他对我行的利润贡献是有一定持续性的。
(四)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为重点,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工作
针对宏观调控形势,四季度,公司业务部要在抓好传统业务的同时,要下大力气发展中间业务和战略性业务,努力提高非利差收入占比,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确保传统中间业务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要全力推广我行的工程造价、财务顾问、投资银行等中间业务收入高的新型业务。同时,要积极与个金部门合作,大力宣传和推广我行的电子银行产品和贷记
第三篇:抢抓机遇促发展 锐意进取谋新篇(阳江市2010年教育工作总结)
抢抓机遇促发展 锐意进取谋新篇 ——2010阳江市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阳江市教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作重点,服务发展大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教育工作部署,有力有效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市基础教育概况 阳江市常住人口242万。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775所,在校生493301人。其中,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68375人;中等职业学校11所(含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34502人;义务教育学校507所(小学425所,初中68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在校生306047人(小学生175232人,初中生130815人);幼儿园257所,在园幼儿5824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42人,随班就读生530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3.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 100.1%,毕业生升学率94.22%,三年巩固率91.8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12%。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发展保障能力。我市在财力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开拓思路,多方筹资,依法加大对 1
教育事业的投入,严格做好经费管理工作,在确保教育经费“两个比例”逐年提高和“三个增长”的同时,用好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省市教育专项资金和教育费附加资金,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发展。2010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164334万元,占生产总值639.99亿元的2.57%,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15686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653917万元的23.99%,比上年提高0.77个百分点;财政经常性收入299659万元,比上年251336万元增长19.23%;预算内教育拨款150931万元,比上年124187万元增长21.54%,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31个百分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773元,比上年增加504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159元,比上年增加408元。同时,我市严格按照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征收使用教育费附加,并结合地方实际印发《阳江市教育费附加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教育费附加资金的管理。2010年全市实征教育费附加5933万元,用于教育5933万元,其中用于职业教育943万元,占15.9%。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每年按照省定缺口比例5108万元,全部用于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二)坚持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我市通过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断加大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力度,优化配置 2
教育资源,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我市根据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标准,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注重内涵、加强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积极推进学校功能场室的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稳妥地开展学校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2010年,我市在2009年106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新增22所。至此,全市128所义务教育学校创建成“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25.2%,全市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创新防流控辍工作举措。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了“县(市、区)政府——镇政府——村委会”和“教育局——学校——教学班”的双线防辍体系。把防辍工作与学校校长、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并列入县、镇、村三级工作考核“一票否决”项目,从政策层面落实了防辍工作。全市初中三年保留率由2009年的83.14%提高到今年的91.82%,破解了多年难以攻破的难题。
3、依法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我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严格执行省的课程计 3
划,规范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组织人员不定期到学校检查,确保学校按国家、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市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三年级起均开设英语课,四年级起均开设信息技术课。
4、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按照省的工作部署,从2008年春季起,我市在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2010学年全市免费义务教育学生306047人,免费额1.33亿元。同时,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积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有效保障了1.4万名非户籍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协调发展,不断完善惠及全民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多样化需求。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近年来,全市实行幼儿园审批制度,严把评估关、审批关和复评关,幼儿园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毛入园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至2010年底,我市幼儿园23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5所,民办幼儿园198所;在园幼儿58244人,毛入园率为70.7%。全市已建成镇中心幼儿园24所,省一级幼儿园5所,市一级幼儿园9所。当前,我市按照“公 4
办引领、民办提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持续优质健康发展。根据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未来几年,重点推进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建设镇中心幼儿园建设。2011年改造完成10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在园幼儿达6.8万人,毛入园率达80%以上;2012年,每个镇至少建成1所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达8.15万人,毛入园率达85%以上;2013年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建设,全市在园幼儿将达9.25万人,毛入园率达90%,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100%。二是建立市、县两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市、县(市、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落实市、县、镇三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做到专人负责,分工到位,定期检查,限期完成,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三是建立学前教育发展激励机制。市政府将对2011年毛入园率超过80%的县(市、区),每超1个百分点,奖励10万元;对2012年对毛入园率超过85%的县(市、区),每超1个百分点,奖励10万元。
2、提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大决策,按照“扩容促优”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办学规模,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2010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达12.9万人,5
比上年增2万人;毛入学率达93.12%,比上年增15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普及目标。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学位建设。2009、2010年,总投入逾11.92亿元,推进阳江市第一中学新校区等“六大工程”建设,新增高中阶段学位逾2万个。二是抓好招生工作。建立了上下联动招生工作机制,市、县、镇、村,教育局、学校、班级层层落实责任,强化招生措施。2009、2010年分别完成高中阶段招生4.2万人和5.2万人,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招生任务。近日,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赴我市开展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专题调研,形成了《阳江市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经验与启示》的研究报告呈送省领导参阅,并把我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做法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宣传推广。
3、壮大中等职业教育。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中,我市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以各种方式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09、2010年,投入5.5亿元,迁建、扩建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其中,投入3亿元,迁建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占地500亩,办学规模10000人;投入1亿元,建设阳江市技工学校二期工程,增加学位3000个,达到10000人的办学规模;投入1.5亿元,6
建设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增加学位3000个,达到10000人的办学规模。2009年,全市中职招生21269人,职普比为44:56;2010年,全市中职招生27799人,比上年增长30.7%,职普比为47:53,实现了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同时,我市加快中职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改变办学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面向产业转移园区积极开展定向委培、订单式培养等形式的校企合作,将产业优势转化成中职学校的专业优势,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面向市场和就业办学的根本性转变。2009、2010年全市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以上。
4、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我市民办教育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领域,成为我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民办学校227所,其中幼儿园198所,义务教育学校26所,高中阶段学校3所,在校(园)人数52672人。市委、市政府将民办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和优惠政策,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如对新建民办中小学校,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设立规模奖、优质管理管奖等奖励项目,对办学上规模、管理水平高、办学质量好的民 7
办学校落实奖励措施。
(四)坚持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教育改革发展后劲。内涵提升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我市在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教育软实力的提升。从加强德育工作、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质量管理和监控等方面着手,扎实有效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
1、强化教育教学管理。2010年,制定了《阳江市普通高中教师工作评价方案》,方案以德育成绩和教学效果为考核重点,建立了对学校管理和教师业绩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从2007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150万元奖教奖学,着力在全社会营造了崇文重教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市普通高考成绩呈现“每年一台阶,年年有突破”的持续攀升态势。2010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被第一批重点院校录取人数、总上线率分别为5458人、937人和72.76%,分别比上年增长422人、46人和6.28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共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6人,全省文科总分第一名为我市考生。
2、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新装备”工程,重点加强功能室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常规仪器配备,促进了中小学教育装备上档次、上水平。至2010年底,全市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258间,计算机15042台,生机比例 8
为25:1;多媒体教学平台1085套,数字语音室130 间,电子白板教室315间。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普及和推广。全市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实现了“校校通”。
3、稳步推进校安工程。我市按照省校安办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条不紊、顺利地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市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结合本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工程三年总体规划、每年的实施计划和每一栋校舍的加固改造方案。目前,全市开工建设校舍130栋,面积38.8万平方米,占三年规划的72.58%;竣工校舍82栋,面积24.72万平方米,占三年规划的46.26%;完成工程投资7.53亿元,占三年规划投资的74.78%。
4、共建和谐平安校园。2010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校园安全工作的防范责任,落实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措施,并就构筑校园人防、技防、物防三结合的防范体系建设等作了政策规定。建立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小组,采取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方法,中小学聘请公安、司法部门的干部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帮助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同时,我 9
们在全市范围建立了警民联系点、执勤点,由政法公安部门专门安排警力值班,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近年来,我市多次组织教育、公安、综治、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网吧、游戏机室进行整治,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强师兴教工程。教师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市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通过实施“外引内培”战略,有效提升了全市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
1、引进激励壮大队伍。近年来,我市面向全国高校大力引进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2010年由市领导带领由教育、人社部门组成的招考团,赴知名高校现场招聘优秀毕业生600多人。同时,我市建立了奖教奖学激励机制。每年教师节市政府共表彰奖励172名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奖励金额达20多万元,为全市教育树立起先进标杆;2007年起,市政府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奖励高考优秀学子和优秀教师,各县(市、区)也安排一定的资金奖教奖学,在全社会营造了崇文重教的良好氛围。
2、强化培训优化队伍。2010年,我市制定了《关于全市中小学校长赴中山市跟岗学习的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在职培训班、输送外出学习、脱产进修、学历提高等途径,有效 10
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9、2010年,市级财政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共97万元;全市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达2万人次,先后分期分批派出校长、教师105人次赴珠三角地区跟班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同时分期分批选派城市教师到农村山区、老区学校支教,加强了城乡教师的业务交流。
3、提高待遇保障队伍。我市认真落实省政府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政策,印发了《阳江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实施方案》、《关于抓紧落实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紧急通知》。200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月增加不少于300元的津贴补贴;2010年每月再增加150元。至2010年10月,我市已全面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绩效工资政策,建立了教师与公务员工资福利同步增长机制,实现了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城镇教师工资与农村教师工资基本持平。同时,我市积极稳妥推进“代转公”工作。至2010年底,全市共招录代课人员266人、转岗105人、辞退130人、自动离职16人,彻底解决了517名代课人员问题。我市解决代课人员问题的做法得到了宋海副省长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初中防辍难度较大。2010年,我市通过努力初中 11
三年保留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全市除江城区、市直学校和阳江农垦系统学校外,其他县(市、区)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防流控辍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二)均衡发展水平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村一些学校办学条件较为落后,配套设备设施缺乏,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生活条件较艰苦,存在个别教师不安心工作现象。
(三)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分布结构不合理。城镇学校教师超编,而农村学校存在缺编。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数学、中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专任教师相对饱和,而信息技术、中学历史、心理、音乐、美术等专任教师缺口较大。尤其缺少小学英语教师。(供稿:阳江市教育局,撰稿:曾令存(***),审稿:林进侵)12
第四篇:抓党建强保障促发展
抓党建强保障促发展
——新添堡回族乡新添村基层党建抓点示范工作主要做法 新添堡回族乡新添村位于县城以南13公里处,是一个纯回族村,靖天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捷、信息畅通、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329户1542人,有耕地面积8361亩。新添村下设3个党小组,有党员25名,其中女党员3名,男党员22名;其中大专文化程度2人,高中文化程度1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2人;35岁以下8人,31岁至40岁2人,41岁至50岁5人,51岁至60岁6人,60岁以上4人。
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文化活动、发展农业产业、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提高了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和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加快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以完善制度体系为前提,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村党支部把村“两委”班子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在村级组织换届中,由村民小组长负责按每10户1名代表的比例选出代表,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与全体党员一同参与“两推一选”,真正把年龄轻、文化程度高的“双强”型人才选入到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带动力。目前,10名“两委”
班子中,年龄在30岁以下有3名、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名,有2名大学生“村官”,班子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坚持把班子的规范管理和高效运行作为经常性工作,制定了《新添村村干部绩效考勤制度》,严格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和包组包户负责制,明确职责,靠实责任,确保农忙季节和节假日有人值班,及时办理村民事务。同时,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一是班子评。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年中和年末对工作部署和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查找问题,改进不足。二是党员评。推行“一承诺一评议”,年初向党员做出承诺,年末结合 “党员冬训”述职和评议,征求和吸纳意见。三是群众评。通过发放评价表,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班子和干部进行评价,掌握群众到底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四是党委评。按照《新添堡回族乡村干部工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严格兑现奖惩,增强村干部工作责任感。通过“四评”,有效促进和增强了村干部干事创业和服务群众的使命感。
二、以落实培训教育和关怀激励机制为途径,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把党员队伍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是抓教育培训。通过开设“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网络课堂”三种课堂,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二是建立关怀激
励机制。村上把建立困难党员关爱帮扶激励机制,作为解决党员困难、促进党内和谐、增强村党组织活力的重要举措,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把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本村平均水平的党员作为衡量贫困的标准,首先由村党支部商议提出帮扶对象,再由各党小组初评,村党支部审核,入户核查后提交党员大会讨论,然后张榜公示,在群众认可后,定为重点关怀帮扶对象,建立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为每名致富党员确定一名困难党员,通过思想引导、能力培养、技术传授、资金帮扶,实现脱贫致富,共同发展。近年来,通过6名致富能人党员带动困难党员致富,全村困难党员由8名减少到2名。在加强物资帮扶的同时,更注重精神鼓励,凡党员家庭红白喜事党支部都派人帮忙,凡党员生病住院都派人慰问,凡逢年过节都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通过落实关怀帮扶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以“创先争优”为载体,充分激发党员的干事创业热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落实党的政策、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行动,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富裕农民这一根本,用发展实效体现先进性。在今年的秋季覆膜中,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在全村推广秋覆膜3429亩。结合“创先争优”破解难题活动,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实施了新添村街道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46盏,完成投资30万元。
四、以推行“四议两公开”为契机,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决策运行机制
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搭建群众问事、说事、议事、办事平台,解决事关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理顺村情民意,增强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2011年针对我村王河组至北堡子组行路难,农民没有能力修的问题,通过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群众筹资筹劳的形式硬化王河组至北堡子组村组道路3公里。
五、以落实惠民政策为抓手,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村党支部建立“三抓三明白一满意”工作制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三抓”就是抓宣传,以中央和省市县一号文件摘要、到户的强农惠农政策、乡村办事服务事项和监督电话为主要内容,汇编农民手册,每户一册;抓公开,制作政策墙,印发明白纸,发放“一折统、一册明”;抓落实,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总结通报,督促落实。“三明白”就是对中央和省市县有关“三农”的政策让群众明白,对应享受的项目和资金让群众明白,对惠农政策的享受条件和办理程序让群众明白,最终让群众满意。目前,到村到户的惠农事项共53项。通过多年的努力实践,没有村民因惠农政策落实引起矛盾纠纷和上访,民心更顺了,村风更正了,劲头更足了,发展更快了。
六、以民族宗教工作为重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民族宗教工作中做到“四个好”:一是宣传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全乡
信教群众中进行“三个离不开”、“三热爱”和“四维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民族团结。二是落实好各项政策。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一碗水端平。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宗教活动在宪法、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三是掌握好各种信息。村上从各村民小组中聘请了民情信息员,民情信息员要及时排查各类矛盾,做到情况灵,信息明。信息员每周都要向村上报告情况,发现各类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报告村上。四是调解好各类矛盾。村上建立了“四级”矛盾调处机制,村内凡出现矛盾纠纷,先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调解,调解不了的由阿訇进行调解,阿訇调解不了的由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调解,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调解不了的由党支部、村委会安排村干部进行调解,实现了小事不出坊,大事不出村。通过坚持“四个好”,全村呈现出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七、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村依据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编制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完成了小城镇建设的前期征地工作,下一步我村将按照“两区一带,三轴一心”的规划思路(“两区”:是指小城镇规划控制范围以历河支流为界分为两个区——生活区和产业区,产业区后续向南发展;“一带”:是指将靖天公路两侧作为主要经济带和建设带;“三轴”:是指在乡政府驻地东西方向结合道路设臵三条景观轴线;“一心”:是指建设乡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全面实施小城镇建设,建成住宅115户,其中上宅下店式住宅30户。
总之,通过抓党建、强保障、达到了促发展的目的,如今我们新添村,形成了以全膜玉米种植、肉羊养殖、劳务输出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0元,呈现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明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村容村貌整洁、农民生活富裕的新气象。
第五篇:提升内涵抓质量抢抓机遇促发展
提升内涵抓质量抢抓机遇促发展
——记綦江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现会
为使全区中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全面提升我区中职办学水平。11月28日,綦江区教委在綦江职教中心分校召开了中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现场会。区教委副主任谬光智、教育科副科长周兴伟、教科所副主任曹红以及区中职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教育科周科长主持会议,綦江职教中心舒校长致欢迎辞,区教委谬主任作重要讲话。
现场会共有四项内容:一是綦江职教中心德育处主任杨志钢、重庆医科学校教务主任危云宏以及綦江职教中心分校优秀班主任代表陈发琼作学校常规管理经验交流。三位同志分别汇报了学校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班级管理三个方面打造高效管理团队,实施规范管理、严格管理、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管理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二是所有参会人员参观分校学生寝室内务、学校课堂常规、学生实习实训教学;三是教委领导对此项活动作总结,对今后工作作重要指示。
最后,谬主任对我县中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中职教育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学校的发展要有切实可行的近期、中期、远景规划,从学生长远发展着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我区中职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