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生产发展[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3:4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生产发展[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生产发展[最终版]》。

第一篇: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生产发展[最终版]

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生产发展

一、基本管理:企业管理是一个大的工程,涉及到人、财、物诸多方面。

1企业管理首先从人开始,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自然人、股东、管理人员、一线生产人员、合格劳动队伍、合格供应商。企业要办理营业执照,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住址。2企业文化:

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精神: 优质、高效、团结、奉献

经营方针: 立足河北 依托京津 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 管理方针: 诚信守法 强化环保施工 保障安全健康

持续改进 铸造精品工程 实现用户满意

河北金秋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精神: 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

企业文化简单易懂、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指导性。3四个落实

组织落实: 健全组织是基础,组织机构图高、中、基层。

责任落实: 从高层至基层,明确各级的岗位责任,各负其责。制度落实: 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保证企业在运行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克服某些粗放性、盲目性、随意性管理。

奖惩落实: 以制度约束行为,以行为去履行责任,以责任完成任务,奖惩严明,鼓舞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发展。

一个企业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完善,奖惩严明(执行力)能做到四个落实,企业一定会蒸蒸日上,迅速发展。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我公司同众多兄弟单位一样,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为具有建筑一级总承包企业、商品砼、房地产开发等综合性大型企业。今天在坐的都是公司的骨干、支柱、栋梁。为了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总承包及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规范施工管理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公司在百忙之中在生产的旺季组织大家培训学习,可以看出公司领导对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训是何等的重视。同志们走对门,跟对人是何等的幸运。公司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人才强企的重大举措。我认为公司对“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战略理解深刻,思路清楚,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大家跟着高瞻远瞩的领导工作你的业绩一定会成功。二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下面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1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是整(群)体工程,是纲和目的全称 目:是单(个)体工程,是项的分支工程

管:是责任,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管好一方沃土

理:是梳理,疏通,理顺各方关系。也就是说利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专业化活动,为项目管理。2项目实施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

项目实施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于实现。如:定州清水河新民居蓝山假日工程项目,43栋各楼号就是目。

本工程确定了三大目标:铸造精品工程、创建文明工地、建设和谐团队

通过学习型、节约型两种人才来实现三大目标

通过规范职工行为(十荣十耻)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增强广大职工敬业、合作、诚信、守法、优质、安全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职工行为规范:

以爱岗敬业为荣

以消极懈怠为耻 以团结合作为荣

以各行其事为耻 以客户满意为荣

以遭到批评为耻 以读书启智为荣

以懒惰混日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背信弃义为耻 以爱护财产为荣

以铺张浪费为耻 以精打细算为荣

以粗枝滥造为耻 以安全生产为荣

以野蛮施工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自由散漫为耻 以忠厚善良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3“五、四、三、二、一”工作方法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认真抓好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

认真做到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四个控制。

认真落实责任、制度、操作规程三项规定。

认真实践内部、外部两个沟通。

认真履约一个合同。五大要素:

1项目经理:是指受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对本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全面负责的管理者,是建筑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本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2设立项目经理部:

2.1根据企业批准的“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确定项目经理的管理任务和组织方式,确定层次职能部门与工作岗位。

2.2确定人员、职责、权限组织有关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和目标责任考核、奖励制度。

2.3 人员配置满足施工项目管理的需要:

要满足以下规定: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安全控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材料管理,项目机械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现场管理,项目组织协调,项目竣工验收,项目考核评价,项目回访维修。大型项目的项目经理必须具有一级项目经理资质。管理人员中的 高级职称人员不低于10%。

2.4项目经理部的规章制度包括: 2.4.1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4.2 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2.4.3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2.4.4 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2.4.5 项目计划、统计与进度管理制度 2.4.6 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2.4.7 项目材料、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2.4.8 项目现场管理制度度 2.4.9 项目分配与奖罚制度 2.4.10项目例会及施工日志制度 3 项目经理部的运行

3.1 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经理部成员学习项目的规章制度,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并根据反馈信息改进管理。

3.2项目经理应根据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责任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和奖罚。

3.3项目经理对作业队伍和分包人实行合同管理并应加强控制和协调。项目经理在承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4.1代表企业实施施工项目管理,贯彻执行国家和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强制性标准,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4.2 严格财务制度加强财经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4.3 执行承包合同中由项目经理负责履行的各项条款。4.4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控制,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新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4.5 在授权范围内负责与企业管理层、劳务作业层、各协作单位、发包人、分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等的沟通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项目经理在承包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按照承包合同并在法定代表人授权范围内行使的以下管理权力:

5.1 组织项目管理班子

5.2 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代表身份处理与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有关的外部关系,授权签署有关合同。

5.3 指挥工程项目建设的生产经营活动,调配并管理进入工程项目的人力、资金、物资、机械等要素。5.4 选择合格的施工队伍及供应商。5.5 进行合理的经济分配。

5.6 企业法定代表人授予的其它管理权力。6 项目经理的任务:

包括项目的行政管理和项目的施工管理两个方面,其主要是: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工程组织与协调。机

所称机械设备包括施工生产中的中、小型机械、大型机械及特种设备。1使用要求

施工机械设备应该各种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操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按照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保养、维修制度,完善机械运行记录,机械完好率应在95%以上,使用率应达到75%以上,做到定人定机。2机械设备故障分类

机械设备事故根据损坏程度及损失价值分三类: 一般事故:直接损失在2000元——5000元(不含5000元)。大事故:直接损失在 5000元—50000元(不含50000元)。重大事故:直接损失在 50000元以上的。3事故分析

发生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保护现场以利于事故的分析处理。事故分析要求:

3.1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进行事故原因的分析,保护好原始资料。3.2要严格查看事故现场,进行详细记录必要时留下图片资料。3.3分析事故除注意发生事故外,应详细了解周围环境,询问操作者等相关人员以便得出真实情况。4 事故处理及记录

4.1 发生事故后,事故单位必须在24小时内将事故情况报告公司不得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否则重罚。4.2 根据“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从中吸取教训。4.3 单位要建立《机械设备台账》《设备事故台账》并定期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降低事故频率。

4.4 由于机械设备及故障导致人员伤亡的,除按本办法办理外还应按伤亡事故处理。

建筑企业的材料管理包括两大块(材料供应与材料管理)是指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材料,围绕采购、储备、保管和使用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工作。1工程项目材料采购供应的要求:

1.1项目应编制所需要材料、大宗材料的需要量计划,由企业物资部门订货或采购。

1.2 材料采购应按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依据项目部提出的材料计划进行采购。

1.3 选择企业发布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中的厂家,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有生产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还必须有生产许可证)承认和履行招标文件中各项规定。2材料进场的验收与保管

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材料凭证、数量、外观的验收(外观的验收需填报外观检查记录),其中凭证验收包括发货明细、材质证明或合格证,进口材料应具国家商检局检验证明书。

数量验收包括数量是否与发货明细相符是否与进场计划相符,水泥进行5%的过磅抽查,小件材料物资按5%抽查装内数量。计 量方法可过磅或验尺验收完成后进行实物挂牌标示建立“收料台账记录”。

验收合格的材料应按施工平面布置一次就位,并做好材料的标识。

材料的堆放地应平整夯实并有排水,防扬尘措施。

各类材料应分品种、规格码放整齐,并标识齐全清晰,料具码放高度不得超过1.5米。

库外材料应下垫上盖,有防雨 防潮要求的材料应入库保管。

周转材料不得挪作它用,也不得随意切割打洞,严禁高空坠落,拆除后应及时退库。

施工现场散落材料必须及时清理分拣归垛。

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应设立专库保管,并有明显危险品标识。

钢材、木材、地方材料的材料进场验收后进行待验标识,并通知有关人员送检,待复检合格后进行发放使用。

钢材、水泥应建立“材料台账”机电材料应收集合格证。

工法:是指以工程为对象,以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工法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特点。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工法分为企业级、省部级、国家级三个等级。

企业级工法:关键技术达到本企业先进水平,有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经公司批准的工法。

省部级工法:关键技术达到先进水平,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级工法。

国家级工法: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省部级工法。

企业工法的审定与公布工作,由公司总工程师牵头技术质量部具体负责。公司技术部门推广应用。

环——即环境保护

1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环境管理条例标准》(GB/T24000——ISO14000)建立项目环境监控体系,不断反馈监控信息采取整改措施。

2施工现场的泥浆和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湖泊、池塘。

3除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施工现场熔化沥青和焚烧油毡、油漆,不得焚烧其它可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味的废弃物,禁止将有毒有害的废弃物作土方回填。

4建筑垃圾、渣土应在指定地点堆放,每日进行清理。高处施工的垃圾及废弃物应采用密闭式串筒或其它措施清理搬运。装载 建筑材料、垃圾或渣土的车辆,应采取防止尘土飞扬,洒落或溢流的有效措施。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设置机动车辆冲洗设施,冲流污水应进行处理。

5在居民和单位密集区域进行爆破、打桩等施工作业前,项目经理部应按规定申请批准,还应将作业计划影响范围程度及有关措施等情况,向受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报说明取得协作和配合,对施工机械的噪声与震动扰民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控制。

6经过施工现场的地下管线,应由发包人在施工前通知承包人,标出位置加以保护。施工时发现文物、古迹、爆炸物、电缆等应当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向有关部门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7施工中需要停水、停电及封路而影响环境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事先告示。在行人及车辆通行的地方施工应当设置沟、井、坎、穴覆盖物和标志。

8温暖季节宜对施工现场进行绿化布置。

四个控制

四个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

一项目进度控制 一般规定

1.1 项目进度控制以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为最终目标。

1.2总目标应进行分解,按单位工程分解为交工方目标,按成 承包的专业或施工阶段分解为完工方目标,或按年、季、月、周计划分解为时间目标。

1.3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有子项目负责人,计划人员,调度人员,作业队长及班组长参加的项目进度控制体系。

1.4根据施工合同确定开工日期,计划总工期和计划竣工日期。

1.5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艺关系,组织关系,搭接关系,起止时间,劳动计划,材料计划,机械计划及其他保证计划等因素综合确定每周报下周计划,每月报下月计划。

1.6实施进度计划。当出现进度偏差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并应不断预测未来进度状况。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进度控制总结,并编制进度控制报告。2 施工进度计划

2.1 施工进度计划应包括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2.2 施工总进度计划应依据施工合同,施工进度目标,工期定额,有关技术资料施工部署与主要工程施工方案等编制。

2.3 总进度计划的内容包括编制说明,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分期分批施工工程的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及工期一览表,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等。

2.4 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的步骤包括:

收集编制依据,确定进度控制目标,计算工程量,确定单位工程开竣工日期。安排各单位的搭接关系,编写计划的说明书。2.5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方案,主要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能力。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及劳动效率,施工现场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3 进度计划的实施

3.1月、旬、周施工进度计划应逐级落实最终通过施工任务书由班组实施。

3.2 实施进行监督,当发现进度计划执行受到干扰时,应采取调度措施。

3.3执行实际进度记录,并跟踪记载每个施工过程的开始日期,完成日期,记录每日完成数量,施工现场发生的情况,干扰因素的排除情况。

3.4 执行合同中对进度开工及延期开工、暂停施工。工期延误,工程竣工的承诺。

3.5 跟踪形象进度,对工程量、总产值.耗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进行统计与分析,编制统计报表。

3.6 落实控制进度措施应具体到人。目标、任务、检查方法和考核办法。

3.7 处理进度索赔

3.8 在施工进度计划完成后应进行总结。项目质量控制: 1 一般规定

1.1应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1.2 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CDA)循环工作法,做好样板的典型引路不断改进过程的质量控制。

1.3 应满足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发包人的要求。工程开工前必须制定《施工方案》、《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报主管部门批准严格实施。

1.4 必须实行样板制。施工过程中均应按要求进行自检、互捡和交接检。隐蔽工程,指定部位和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检验定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1.5 项目经理部应对项目质量控制负责。过程质量控制应由每一道工序和岗位的负责人员,分包人应对承包人负责,承包人应对发包人负责,分包人应接受承包人的质量管理。

1.6 质量控制程序:

确定质量目标,编制质量计划,实施质量计划,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人、机、料、法、环),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2质量计划

2.1 质量计划应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

2.2质量计划应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并且体现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

2.3质量计划应成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2.4质量管理人员应按照分工控制质量计划的实施,并应按照 规定保存控制记录。

2.5当发生质量缺陷或事故时,必须分析原因,分清责任,进行整改。

2.6技术负责人应定期组织质量检验人员和内部质量审核员验证质量计划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或隐患时应提出解决措施。

2.7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和质量问题责任人应按规定承担责任,并依据验证结果进行处罚。3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3.1.施工合同签订后,项目经理部应索取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指定专人管理并公布有关文件清单。

3.2 项目经理部应依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交底的工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发现问题应与设计人员及时沟通,协商处理,并应形成记录。

3.3技术负责人应主持对图纸审核,并应行成会审记录。3.4按质量计划中工程分包和物资采购的规定,选择评价分包人和供应人,并应保存评价记录。

3.5 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4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4.1 交底引路,单位工程、分包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负责人应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4.2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新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4.3开工前编制测量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测量记录应档保存。

4.4 测量过程中应对测量点妥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4.5 材料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合格材料供应人名录中按计划采购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材料的搬运和储存应按规定进行并建立台账。对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工程设备不得投入使用。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人自行采购的物资进行验证。

4.6 现场的机械设备应满足施工需要,对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确认,无证或资格不符者严禁上岗。

4.7 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应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施工。施工管理人员应记录工序施工情况。

4.8特殊过程控制应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除应执行一般过程控制的规定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4.9 工程变更应严格执行工程变更程序。

4.10 建筑产品或半成品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

4.11 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必须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4.12 竣工验收: 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质量记录。对工程质量缺陷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并做好工程竣工文件的编制,做好工程移交准备。项目安全控制: 1一般要求

1.1项目安全控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员应持证上岗,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1.2 项目部应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安全组织设计或安全技术措施。

1.3 应根据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进行相应的安全控制。

1.4 实行分包的项目,安全控制由承包人全面负责,分包人向承包人负责,并服从承包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5 项目部和分包人在施工中必须保护环境。

1.6 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安全,防火,防爆,防污染等因素做到分工明确合理定位。

1.7 建立施工安全生产教育制度未经施工安全生产教育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做好入场三级教育。

1.8 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1.9 确定施工安全目标,编制安全保证计划。2安全保证计划

2.1 根据目标的要求配置必要的资源,确保施工安全。保证目标的实现。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项目,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2.2 安全保证计划必须在项目开工前编制。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安全保证计划应包括:工程概况、控制程序、控制目标、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资源管理、安全措施、检查评比、奖罚制度。

2.3 项目部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2.4 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专业性强的项目,除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总体安全保证计划外,还必须制定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施工措施。

2.5 对高空作业、井下作业、水上作业、水下作业、深基础开挖、爆破作业、脚手架上作业、有害有毒作业、特种机械作业等专业性强的施工作业,以及从事电气压力容器、起重机、金属焊接、井下瓦斯检查、机动机械和船舶驾驶等特殊的作业应制定单项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并应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资格和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审查。

2.6 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防火、防毒、防爆、防洪、防尘、防雷击、防触电、防坍塌、防物体打击、防机械伤害、防高空坠落、防溜车、防交通事故、防寒、防暑、防疫、防环境污染等。3安全保证计划的实施:

3.1 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经项目经理批准后落实。

3.2 项目经理安全职责应包括: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严格执行安全考核指标和安全生产奖惩办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批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分析针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当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时项目经理必须按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上报和处理并制定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

3.3 安全员安全职责包括;落实安全设施的设置;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进行监督,纠正违章作业,配合有关部门排除隐患组织安全教育和全员安全活动,监督劳保用品质量和正确使用。

3.4 作业队长(工长)安全职责包括: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组织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装置和设置进行验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产生安全隐患;当发生重大或恶性工伤事故时,应保护现场,立即上报并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3.5 班组长安全职责包括;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向本工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措施交底;严格执行本工程中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拒绝违章指挥;作业前应对本次作业所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具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清除安全隐患,检查安全标牌是否按规定设置,标识方法和内容是否完整。组织班组人员开展安全活动,召开上岗前安全生产会,每周应进行安全评比。

3.6 操作工人安全职责包括;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服从安全监督人员的指导积极参 加安全活动;爱护安全设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对不安全作业提出意见,拒绝违章指挥。4安全检查:

4.1 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部定期对安全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应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整改的防范措施。

4.2 根据施工过程的特点和安全目标的要求,确定检查内容;配备必要的设备或器具,确定检查负责人和检查人员并明确检查内容和要求。

4.3 安全检查人员应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安全隐患部位,确定危险程度。

4.4 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4.5 对安全事故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项目成本控制:

1一般规定;

1.1项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

1.2项目部应对施工过程发生的在项目部管理职责、权限内能控制的各种消耗费用进行成本控制。应在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明确。

1.3项目经理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按 照内部各岗位作业层进行成本目标分解,明确各管理人员和作业层的责任权限及相互关系。

1.4成本控制程序:企业进行成本预测,项目编制成本计划、实施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报告、资料并归档。成本计划:

2.1 在施工合同鉴定后,由企业根据合同造价,施工图和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确定正常情况下的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和制造成本。

2.2 将正常情况下的制造成本确定为项目经理的可控成本,形成项目经理的责任目标成本。

2.3 编制施工预算,以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为依据,按照企业的管理水平消耗定额,作业效率进行工料分析,根据市场信息编制施工预算。

2.4 目标成本分解:按工程部位进行项目成本分解,为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提供依据。按成本项目进行成本分解,确定项目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它直接和间接成本的构成,为施工生产要素的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2.5 编制“目标成本控制措施表”将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控制目标和要求,各成本要素的控制目标和要求,落实到成本控制的责任者,并应对确定的成本控制措施、方法和时间进行检查和改善。3成本控制运行:

3.1 项目部应坚持按照增收节支、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用目标管理方法对实际施工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3.2 项目部应根据计划目标成本的控制要求,做好施工采购策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

3.3 应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

3.4 应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积压等而增加成本。

3.5 应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和施工索赔管理,正确使用施工合同条件和有关法规,及时进行索赔。4成本核算:

4.1项目部应根据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在企业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制、明确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及要求,并设置核算台账记录原始数据。

4.2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宜以每月为一核算期,在月底25日进行。核算对象应按单位工程划分,并与施工项目管理责任目标成本的界定范围目标一致。成本核算应坚持施工形象进度、施工生产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的原则。4.3 施工产值及实际成本的归集:

4.3.1 按照统计人员提供的当月完成工程量的价值及有关规定扣减各项上缴税费后,作为当期工程结算收入。

4.3.2 人工费应按照劳动管理人员提供的用工分析和受益对象 进行账务处理,计入工程成本。

4.3.3材料费应根据当月项目材料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当期消耗,计入工程成本,周转材料应实行内部调配制,按照当月使用的时间、数量、单价计算、计入工程成本。

4.4.4 机械使用费按照项目当月使用台班和单价计入工本。

4.4.5其它直接费应根据有关核算资料计入账务处理计入工程本。

4.4.6 间接费应根据现场发生的间接成本项目的有关资料进行账务处理计入工程成本。4.4 成本分析与考核:

4.4.1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用对比法分析影响成本节、超的主要因素。包括实际工程量与预算工程量对比分析,实际消耗与计划消耗量的对比分析,实际采用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对比分析,各种费用实际发生额与计划支出额的对比分析。

4.4.2项目经理部应控制过程的考核为重点,过程的考核与竣工考核相结合。

4.4.3各级成本考核应与进度、质量、安全等指标的完成情况相联系。

4.4.4 企业对项目的考核结果应形成文件,为奖罚提供依据。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

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

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

国发 〔2007〕 22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受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去年以来饲养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造成近几个月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切实搞好市场供应的同时,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调动养殖户(场)的养猪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现就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

发展生产是稳定市场供应的基础,要立足国内,采取综合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生猪生产尽快恢复,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一)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为了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国家按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给予补贴。各地要抓紧制定具体方案,尽快将中央财政下拨和地方配套的补贴资金发放到能繁母猪饲养者手中。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二)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为有效降低养殖能繁母猪的风险,鼓励能繁母猪生产,国家建立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差别补助。各地要积极支持保险机构开

展能繁母猪保险业务,鼓励养殖户(场)投保,防范疫病等风险。今后要在总结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生猪保险,并建立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

(三)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各地要增加投入,加快原良种猪场建设,提高良种覆盖率。国家对重点原良种猪场、扩繁场、省级生猪改良繁育中心给予适当支持。在生猪主产区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促进生猪品种改良。国家对购买良种猪精液给予补助。

(四)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的奖励政策。为充分调动地方发展规模化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国家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要专项用于改善生猪生产条件,加强防疫服务和贷款风险、保费的补助等方面。

(五)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实行标准化规模饲养是生猪生产的发展方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的建设,引导农民建立养殖小区,降低养殖成本,改善防疫条件,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国家对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的粪污处理和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六)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鼓励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扩大业务范围,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多种方式,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保险服务,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地方财政要对担保机构的生猪贷款风险给予必要的补助。

二、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

(一)强化生猪防疫。要坚持预防为主,免疫与扑杀相结合,控制生猪疫情。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对不同地区给予差别补助。对注射疫苗等其他防疫费用,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对因防疫需要组织扑杀的生猪,各地要参照口蹄疫扑杀补助标准和负担办法给养殖户(场)补

助。对病死猪要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加强疫情监测和疫苗生产供应。要严格疫情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的发展趋势。要扩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苗的生产,满足防疫需要。要把种猪和母猪作为免疫重点,组织好疫苗的调拨,优先保证疫情较重地区的疫苗供应。要加强对疫苗生产、供应和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和使用安全。

三、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工作

(一)做好主要副食品供应工作。由于生猪生产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做好今年下半年生猪等副食品供应工作任务相当艰巨。各地要完善稳定猪肉供应的应急预案,切实保障猪肉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同时,要抓好牛羊肉以及生产周期短、替代性强的禽肉和禽蛋等副食品生产,满足市场需要。为保障今年下半年特别是中秋、国庆“两节”猪肉供应,猪肉主销区省、直辖市及沿海大中城市要将地方储备充实到不低于当地居民7天消费量。充实储备工作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负责组织。加强猪肉产销区衔接合作,健全应急调运机制,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降低运输成本。引导大中城市居民食用冷鲜(冻)猪肉,科学消费,促进猪肉冷链物流的发展。

(二)加强猪肉及其制品的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要进一步落实各项监管措施,防止注水肉、病死猪肉、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猪肉进入市场,严厉查处违法经营、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清理整顿生猪屠宰、销售过程中的各项收费,取缔非法收费,减轻经营企业(户)的不合理负担。

四、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生活

各地要根据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情况,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要保障大中专院校食堂肉类供应,采取定点直供、适当补贴等措施,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补助。

五、完善猪肉储备体系

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制度。中央储备主要满足应对突发事件和救灾的需要;地方储备主要用于局部应急和保证节日市场供应。要发挥储备的蓄水池作用,完善储备调节功能,在市场供大于求、猪价过低时,要增加储备数量,缓解农民“卖猪难”的矛盾;在市场供不应求、猪价过高时,要增加投放。

六、改进生猪等畜禽产品生产消费统计工作

国家统计局要组织各地调查总队开展以生猪为主的主要畜禽生产抽样调查,直接上报汇总,分季定产,减少统计误差;在城市、农村住户调查中要增加相应的畜禽品种,提供更全面的住户消费量和消费价格信息。农业部要加强生猪生产信息的分析和预警。商务部要完善生猪屠宰量和猪肉等畜禽产品市场销售量的调查统计。发展改革委要进一步加强对生猪等副食品的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统计工作。

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科学、准确、及时地发布有关信息,引导新闻媒体全面客观准确报道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价格和质量安全情况,正确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大力宣传政府扶持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和稳定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加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力度等措施。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报道,引导社会各方面客观看待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理性对待市场价格变化。要加强正面报道,主动引导舆论,防止不当炒作,努力形成和谐健康的舆论氛围。

八、加强对生猪生产供应工作的领导

发展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主要责任在地方人民政府。各地区要提高对生猪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各项要

求,抓紧实施促进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妥善解决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品种改良、母猪猪群保护、疫病防治、保险体系建设、贷款担保、屠宰加工、市场供应、质量价格监管、储备制度、应急机制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尽快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各城市要在郊区县建立大型生猪养殖场,保持必要的养猪规模和猪肉自给率。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商务、工商、质检、统计、银监、保监等国务院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根据本意见明确的各项政策措施,抓紧制定相应的配套文件,尽快将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指导地方切实抓好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8月31日前,将贯彻落实本意见的情况报告国务院。

国 务 院

二00七年七月三十日

第三篇: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施意见

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1号)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实施意见》(闽农综[2021]20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耕地抛荒的治理,摸清撂荒地底数,引导农户复垦复耕、统筹利用,有效减少撂荒地存量、遏制增量,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摸清耕地撂荒基本情况

(一)开展全面调查摸底。

从2021年3月开始,由各乡镇开展为期2个月的撂荒地情况调查,以村为单位,对全镇所有建制村(包括自然村、组等)连续2年及2年以上未种植农作物的可耕作耕地(指农户承包耕地和集体所有未发包的耕地)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做到逐户清查、逐块核对。对每块撂荒地的承包户、位置、面积、类型、撂荒原因、农户复耕计划等,进行逐项登记造册。

(二)建立统筹利用撂荒地工作台账。

按照“村有清单、乡(镇)有台账、县(市、区)有总账”的要求,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和统筹利用信息台账(见附件)。4月25日前村级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清单、乡(镇)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和统筹利用信息台账、县级建立总账,有关情况汇总到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要加强撂荒地台账的动态管理,乡(镇)村两级要实时更新台账清单,有关变化情况要及时报送县农业农村局。

二、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

(三)分类利用撂荒地。

各乡镇要针对耕地撂荒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4月25日前各乡镇要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的具体方案。对立地条件较好的撂荒地要尽快组织复耕,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对立地条件差的撂荒地,要根据立地条件,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发展粮食、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对确不适宜耕种的撂荒地,可按有关政策规定和规划要求,用于设施农业用地等。对暂不耕种的冬闲田,应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提高耕地质量。

三、引导支持撂荒地复耕发展农业生产

(四)鼓励支持农民复耕种粮。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各地对撂荒地复垦种植水稻、甘薯、马铃薯、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加大对规模种粮补贴力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向种粮面积30亩以上的经管主体倾斜,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五)加快改善撂荒地耕作条件。

我县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撂荒地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鼓励整乡整村整流域建设,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先重点建设,及时复垦、改造、提升。注重分类完善,对偏远山垄田,加大机耕路、排水沟等设施建设,对零散耕地,加大小块拼大块格田化平整,提升宜机化水平,对缺水旱地,加快建设小型水源、机井、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设施,对受污染耕地,加强监测监管,加快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做好安全利用。

(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针对山区特点,大力推广中小型适用农机具,对适宜山区及特色农业生产的农机具购置给予补贴。加快发展面向小农户和粮食生产薄弱环节的托管服务,推行粮食代耕代种代防代收代烘,推广“滴滴农机”服务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七)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

推进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引导长期外出务工、家中无劳动力的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经营权,防止耕地撂荒。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指导流转双方签订规范书面流转合同,将防止撂荒要求纳入流转合同内容,对撂荒连续2年以上的,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内不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发包方有权要求终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

(八)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用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按照先服务后补助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专业服务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服务主体充分发挥优势和功能,面向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开展全程式、菜单式托管服务。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实行资金补助,推动服务组织改善承接条件,提升服务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

(九)压实工作责任。

各乡镇要充分认识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乡镇要明确专人负责,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乡镇要组建工作专班,抽调精干人员,推动工作落实;村主要负责人要具体抓落实,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

点,确保如期完成调查摸底任务,并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5月10日前各乡镇将耕地据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报送农业农村局。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基本情况、撂荒原因分析、复耕计划安排、推进复耕主要政策举措、工作建议等。

(十)加强考核监测。

将撂荒地调查工作列入延伸绩效考核,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耕地撂荒调查走过场,没有如实摸清情况的地方进行通报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十一)加大宣传引导。

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珍惜耕地、用好耕地。积极探索防止耕地撂荒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各地统筹利用撂荒地的经验做法,曝光耕地撂荒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遏制耕地撂荒的浓厚氛围。

第四篇: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港口生产发展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港口生产发展

厦门港务集团公司是以港口装卸运输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现有职工7000人,2003年在全国交通企业百强评比中列第35位。厦门港2003年进入了世界集装箱港口30强行列,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七位。自1998年厦门港务局政企分设成立厦门港务集团以来,我们认真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集团连续6年年创利润超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回顾集团改革发展的每一步,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具有企业文化特色文体活动的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集团公司各级对企业文化建设都十分重视,基本做到领导倡导并带头参与,行政部门落实职责,经常组织开展活动,搞好组织保障工作。二是在开展每一项专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活动计划和方案,确实做到有计划、工作有方案、年终有总结表彰。

三是加大文体活动的投入。港务集团领导历来十分重视职工文体活动的开展,舍得花精力、花财力,使职工体育活动的经费有保障,为使职工的文体活动长年地开展,集团加大文体设施的投入,目前集团文体设施二万多平方米。今年,集团为改善职工的文体生活,投入两千五百万元,占地9600平方米,拟建设集职工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厦门港文化体育中心。每年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由于职工文体活动近五十万元。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文化氛围。

四是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我们每两年举行一次职工文体系列活动,举行了拔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赛,中国象棋、星锚文学、书画摄影评奖、软式排球、田径运动会十几个项目的比赛,每届有近两千人次参加。各基层单位还举办了太极拳培训班、登山活动、沙滩趣味赛、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响应在全市开展“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活动季”,活动。开展两年一度的“青年杯”足球比赛。

二、强化教育作用,构建具有港口特色的企业文化。

富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企业文化,是凝聚广大职工的强大精神支柱。建设一流的企业需要有一流的企业文化。集团围绕改革发展的目标,全方位加大企业文化的创新力度,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力求形成港口特征的企业文化,铸造企业精神和塑造集团品牌,努力使港务集团成为体现厦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舞台。

一是提高职工的全局意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引导广大职工认清只有企业不断发展,才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有国家的富裕和强大,自觉把自己的理想融入日常的工作和劳动中去,把为社会主义建设多作贡献的理想,体现到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工作中去,通过企业的发展促进国家事业的发展,集团开展了主题为“市场、竞争与挑战”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理论,使干部职工认识到是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必须“围绕市场转、围绕市场干”的思想观念;在企业逐步形成了作为厦门港务人自豪,我为港务人添光彩,人人自觉为企业作贡献的良好风气;2002年,集团围绕“国企改革与入世挑战”,开展了应对入世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学习教育和讨论,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改革不是要砸职工的“铁饭碗”,而是通过改革要给职工“金饭碗”,只有企业发展了,竞争力提高了,个人才能过上越来越富足的日子; 二是重视职工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集团注意引导职工把个人的职业道德自觉的与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道德统一起来,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的职业道德,培养职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严守劳动纪律维护企业形象和利益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好集体、个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集团认真贯彻中央《通知》精神,在港口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关心道德建设、支持道德建设、参与道德建设的巨大热情。集团所属东渡分公司去年9月组队代表厦门交通委参加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经过预赛、半决赛,在决赛中获得三等奖。集团还组织了2022名职工参加了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书面竞答,组织1300名职工参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德规范》知识问卷,有力地推动了新形势下的公民道德建设。在集团职工中开展向开展“远学振超效率,近学身边典型”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把学习许振超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的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港口生产和建设的高素质职工队伍。集团开展了“十佳青年”、“十佳歌手”、“青年岗位能手”评比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目前集团拥有省级青年文明号2家、市级青年文明号16家。港口技术状元、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龙门吊维修组组长冯鸿昌被授予厦门市“十佳外来青年”称号。集团信息开发部技术员曾武艺、石湖山公司吴加雄被全国海员工会授予最高奖项“金锚奖”。

三是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科学素质。集团公司认真制定企业人才教育培养规划,分层次、分批次地抓好企业所需人才的教育培养。一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培训,重点是提高他们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委托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在集团开办了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全集团共有60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优秀后备干部参加了学习,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培训,为他们提供再深造的机会。各单位除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外,集团还与上海海运学院共同开办了一个有17名青年干部参加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班。三是抓好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如结合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集团及时聘请厦门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前来讲课,组织近百名中层干部及部分管理人员学习WTO基本规则,熟悉和了解认识加入WTO可能对企业经营环境产生的影响。四是开展劳动竞赛,培养复合型技术工人。从1999年起,集团连续6年开展港务类职工技术竞赛,分批次、分步骤地选择港务类技术工种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鉴定工作,先后有近5千人(次)职工参加了竞赛,500余名职工获得了技术等级证书。2名技师、7名技术状元、41名技术能手,集团连续五届被厦门市“职工技术比赛优秀组织单位”2003年被福建省评为“职工素质工程先进单位”。四是讲求活动特色,建立文体业余团队。集团重视企业文化体育活动,讲求活动特色,注重文体业余团队的建立。厦门港务集团象棋代表队是全国二十支甲级队中唯一的一支业余队,多次代表厦门市参加省或全国比赛获得好成绩,扩大了集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7月底刚刚结束的“港务集团杯”厦门市象棋锦标赛上,港务集团队也包揽了团体的冠亚军。集团总部职工郑一泓于2001年参加全国“九天杯”象棋大师赛,获得冠军,晋升为特级大师,成为福建省唯一的特级

大师。厦门港星锚文学社、书画摄影协会坚持常年评奖,年年举办采风活动,好作品不断涌现,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性的报刊杂志刊登展览,曾经荣获市总工会职工读书活动先进单位。星锚文学社还被列入《厦门文艺志》,海天公司职工陈廷枢摄影作品曾获全国、省、市奖系项,被吸纳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集团还拥有篮球队、足球队、网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在参加省、市以及行业比赛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通过各种文体团队的建立,开展具有行业特点、深受职工欢迎的文体活动,吸引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极大的提高了职工的自豪感和企业的凝集力。

五是塑造具有港口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文化促活力,努力塑造既反映时代特点又具有港口特色的企业文化。集团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生产经营定位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尽量反映到品牌文化之中。为此,集团初步构筑和确立了“外拓市场树形象,内抓管理创品牌”的经营方针;“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经营策略;“创优质服务,树港口品牌”的企业精神。集团还在广泛发动职工参与的基础上,组织有专业特长的人员设计和塑造了代表厦门港形象标识的《港徽》,创作了反映港口企业精神的《厦门港之歌》,努力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集团组队参加省市文艺汇演、知识竞赛、出论文集等活动,使企业“文化力”催生了生产力和竞争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更具思想性和人情味,更具时代特点和人文精神。集团领导以“执政为民,执政兴企”为宗旨,主张当领导的就是要做职工群众贴心人,在保证国家、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对广大职工要从政治上尊重,生活上关心,技能上培养。一是生活上关心。每年春节前集团工会都要上门慰问特困职工,带去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近三年共走访慰问困难职工995人次,发放慰问金39万元。集团有些企业员工过生日,企业工会都会把生日蛋糕和贺岁卡片送到职工家里。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的生活保障水平,集团2001年建立了专门为解决职工遭受突发意外伤害或严重疾病的“职工解急济难金”基金会,并在职工中以自愿方式建立了“住院互助补助金”基金会,对生病住院或遇有重大变故的职工进行经济补助,为职工生活和安危多提供了一份保障。制定了职工疗休养管理办法,分次、分批组织职工疗休养,几年来,共组织了五千多名职工到全国各地疗休养。针对集团企业改革中,部分职工既拥护改革又害怕改革,普遍担心失去工作,丢了饭碗或转岗分流减少收入的心态,我们坚持改革,有情操作,一方面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争取职工对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主动关心,排忧解难。

二是政治上尊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最深层、最强大的动力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之中,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主体。1999年以来,集团全面推行企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做法,凡是涉及到生产经营、人事、分配、内部改革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拿到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和审议,以广泛征求和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方案实施后密切跟踪反馈,及时总结职工群众的实践经验,以保证各项改革措施始终沿着健康的方向稳妥地向前推进。

三是技能上培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岗位竞争,企业员工最大的渴望是求知成才,增强本领,应对挑战。集团积极为广大职工求知成才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比如,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把职工的理

想信念和精神支柱立起来;针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建立劳动技能鉴定站,组织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岗位练兵竞赛、技术比武;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岗位再学习、再培训,拓展业务和科技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使一大批职工提高了适岗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第五篇:国务院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07〕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食用植物油是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抓好油料生产,对于稳定食用植物油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油料生产效益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全国油料种植面积持续下滑,产量徘徊不前,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不断扩大。当前,加快恢复发展油料生产、保障市场供给任务十分紧迫。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抓好油料生产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综合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油料生产迅速恢复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促进油料生产发展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油料生产发展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任务

(一)基本原则和目标。油料生产和供给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同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需求的不断增长。发展油料生产要避免与粮食、棉花争地,把重点放在主攻单产上,同时要调整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着力培育东北及内蒙古高油大豆、长江流域“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黄淮海榨油花生以及特色油料等优势产业带。力争到2010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比2006年扩大6%左右,总产量增长14%左右。

(二)主要任务。一是适当恢复种植面积。长江流域扩大冬闲田油菜种植面积,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通过合理轮作等适当恢复大豆面积。二是努力提高单产。通过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十一五”期末,油料单产比2006年提高6%左右。三是大力改善品质。要加强新品种选育,大力推广高产高油新品种,到“十一五”期末,使油料含油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四是积极开发特种油料。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芝麻、胡麻、油葵、油茶、油橄榄等作物生产,加强生产管理,提高单产水平。

二、加大油料生产扶持力度

(一)扩大大豆良种补贴规模。继续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种植高油大豆实行良种补贴,补贴规模由目前的1000万亩扩大到4000万亩。同时,要完善操作办法,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种植水平。

(二)设立油菜良种补贴项目。从2007年起,在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区(包括四川、贵州、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实施油菜良种补贴,中央财政对农民种植油菜给予每亩10元补贴,鼓励农民利用冬闲田扩大“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各地在实施油菜良种补贴时,要注意避免粮油争地,影响粮食生产。

(三)建立对油料生产大县的奖励政策。为调动主产区发展油料生产的积极性,从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将综合考虑粮油生产情况,统筹研究对油料生产大县与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

(四)加快油料生产基地建设。为促进我国油料生产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增加油料生产基地建设投资规模,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产区、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建设一批生产基地,重点改善良种繁育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高油料综合生产能力。

(五)开展油料作物保险试点工作。为降低油料生产风险,稳定农民种植收益,国家逐步将油料作物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并给予保费补贴。各地要积极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油料作物保险业务,鼓励和引导农户投保。

(六)促进油料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一批生产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油脂加工企业,在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开发低芥酸菜籽油、优质豆油、花生油及其他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支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继续扶持各

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活动,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油料生产组织化程度。

三、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一)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增加油料作物“种子工程”等项目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建设。加快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择优支持油料品种培育与产业化,推动优质油料新品种繁育及其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多抗的新品种培育,加强相关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加快建设油料作物育种技术平台和新品种产业化基地。

(二)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加大农业科技入户项目对油料主产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油料重大技术和优良新品种。重点推广高油大豆、“双低”油菜、高产花生新品种,加快普及大豆密植、油菜轻简栽培、花生地膜覆盖等技术,分品种建立高产示范展示区,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各级农业部门要制订工作方案,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指导,帮助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三)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积极支持油料播种、收获机械研究和开发,结合机械作业调整油料品种选育目标,推进油料生产机械化,切实解决油料生产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问题。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资金规模,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机械化,抓紧启动重点油菜产区全程机械化工作试点。

四、完善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市场调控

(一)健全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大豆及食用植物油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体系,适当扩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的中央储备规模,并择机分步充实储备库存,充分发挥储备吞吐作用,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大豆油料生产能力,保证国内市场供应。鼓励大型国有粮油加工企业适当增加商业周转储备,由国家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具体承储企业和承储数量,政府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支持。

(二)建立油料和食用植物油产销预警体系。加强油料及食用植物油信息分析和预警,建立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及时发布生产、进口、流通等信息,引导生产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各地要强化油料和食用植物油产销形势分析,开展定点跟踪调查,准确上报生产、购销、库存等相关数据,搞好信息引导工作。

(三)培育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功能,稳定企业和农民生产收益,促进油料产业健康发展。在已有大豆、豆油、菜籽油品种的基础上,增加棕榈油期货交易品种,尽快挂牌上市,支持国内油脂和油料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交易。支持有关期货交易所在产区和物流集散地设立期货交割仓库,面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运销大户和农民开展期货知识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和农民利用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

(四)控制油料转化项目。进一步制定扶持国内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相关产业政策,坚持食用优先,严格控制油菜转化生物柴油项目。从紧控制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出口。

五、科学引导社会消费

严格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签的标识》,统一大豆产品标识,要求列入标识目录内的大豆产品必须按照规定在醒目位置显著标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市场消费行为,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国内油料生产。加强宣传引导,合理食油、用油,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浪费。

六、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促进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做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产供销工作。各地要加强政策引导,及早安排今年秋冬种油料生产,抓好受灾地区生产恢复,稳定增加油料播种面积。要加大市场调节和监管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做好组织调运工作,保障食用植物油供应,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体和大中专院校学

生的生活。要加强食用植物油市场准入管理和质量监督检测,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严厉查处违法经营、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散布虚假信息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沟通信息,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指导地方抓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生产、供应和市场稳定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下载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生产发展[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生产发展[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