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关于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日期:2009-9-24
来源: 工信部网站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纺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纺织行业是充分竞争性行业,99.6%的企业为中小企业,95%为非公有制企业。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普遍加强了内部管理,涌现出一批管理好、效益好的先进企业。但是从总体上看,纺织企业管理水平依然比较落后。部分纺织企业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不明晰,决策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产供销衔接不够合理等问题。企业管理水平已成为制约提高企业竞争力、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纺织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加强纺织工业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方向,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经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形成决策、执行和监督之间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有效制衡的治理架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根据纺织工业工艺流程长、劳动用工多、品种变化快等特点,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企业定位。在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组织形式、方式方法、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加强创新,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先进管理体系。
三、加强基础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设备管理、工艺管理、操作管理、原料管理、现场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准确、规范、及时、到位,并向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
加强设备管理。对主机、辅机和仪表等纺织设备,从选购、进厂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等做好台帐记录;坚持设备维修制度,做好日常检修(保养)。
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执行工艺流程和要求,对工艺参数、工艺路线、工艺纪律、工艺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积极开展工艺创新,推进新产品开发。
加强操作管理。制定并执行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及时对操作方法进行总结和提高。
加强原料管理。对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的采购、运输、入库、出库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检验检查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配棉、配毛等方案。
加强现场管理。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改善生产秩序和作业环境,使现场管理达到“环境整洁、纪律严明、物流有序、设备完好、信息准确、生产均衡”的要求,实现文明生产。
加强安全管理。认真贯彻《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检查和劳动保护。加强消防管理工作,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重点防范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以及纱、布、服装等制成品的火灾事故发生。
四、加强质量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紧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迫性,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质量第一”的观念。
按照《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09]180号)的要求,加强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品质量发展目标,完善产品质量责任制度;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积极开展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建立健全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制造工艺的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品种更新和质量水平提升。
进一步健全质量标准,严格执行产品标准,杜绝无标准制造。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促进产品的质量、安全、能耗、物耗、环保等特性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
增强质量诚信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售后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加强售后服务、质量追朔和质量诚信管理,积极履行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承诺,严格落实产品质量责任。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制定企业品牌发展规划,以品质为基础,加强品牌管理。服装、家纺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做好自主品牌建设各项工作。
五、加强营销管理
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理念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市场开发。不断完善营销方式,创新营销模式,加强营销服务。
认真研究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开发新品种,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扩大国内消费,服装、家纺生产企业应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对边远乡村的销售,便利农民消费;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应积极开发交通、水利、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应用领域的用户;产品外销企业应“走出去”,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在具备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在主销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
做好营销整体策划,制定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营销计划,加强营销人员和营销团队建设,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对营销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降低销售风险。
制定和完善价格决策机制,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程度和营销目标、营销策略以及产品成本,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有效运用价格决策机制,扩大产品销售。
加强客户管理,建立科学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法,有效开发潜在客户,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及时了解客户意见和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科学设计规划销售网络,优化物流配送。服装、家纺等企业应注重实施以品牌为主导推动市场拓展的策略,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六、加强财务资金管理
根据纺织企业资金需求大、周转快的特点,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加强资金计划管理,对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财务成本,保障资金安全。
严格资金审批制度和程序,做到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问责与考核,资金的预算、控制、分析、考核落实到位。重大的资金支出要加强可行性分析,完善资金项目决策责任制。
切实强化企业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强化合同订单管理,高度重视货款回收工作,落实催收责任,加强存货占用资金的核算,防止和减少坏账、贬值和损失,杜绝侵占和浪费。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完善资金管理和决策程序。合理运用金融工具,严格按照市场监管要求开展交易活动,杜绝金融衍生品投机行为,有效控制金融产品投资风险;加强外汇资产管理,减少汇兑损失;健全企业担保业务审批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从严控制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抵押、质押等业务。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向事前防范为主转变,对重点业务、重点部位,对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对控制薄弱环节和管理中关注的重要事项要进行重点审计。
七、加强成本管理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各项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的约束力,实现成本费用有效控制。做好成本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建立跟踪市场价格的内部核算体系。
推广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强化消耗定额管理。构成纺织品成本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染化料、燃料、包装料、低值易耗品、设备平修、机物料消耗等生产耗费都应纳入定额管理。科学制定企业生产计划,对工艺流程、生产进度、过程质量、库存与在制品等进行全面控制,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提高流程效率和优质产品率。
针对纺织原料在纺织品生产成本所占比重较高的状况,加强原料采购、储运、配用等环节管理与控制,合理选择公开招标采购、集中采购、比价采购和电子商务采购等方式,科学合理制定采购品种、采购批量、采购频率和采购地点,降低采购成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切实降低原料消耗水平。
严格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开支;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物流运作与管理成本,提高物流专业化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
坚持月度资产盘存,严格产品费用划分,准确成本核算,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合理安排生产、增收节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八、加强节能降耗管理
坚持应用先进技术与淘汰落后相结合,坚持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降耗。
开发、采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开发节能、高效率、连续化、自动化、差别化和绿色环保的纺织机械。印染、化纤等企业应注重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耗能多、耗水大的落后设备。
建立完善节能降耗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和实施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按基本生产用能、辅助生产用能分解落实管理责任,对制冷、制热、制汽,节能照明、回水利用、污水处理等要有专人负责。重点用能单位应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建立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大力推进能源、用水三级计量管理,推广采用中水、热能回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达标排放。
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等,鼓励废水梯级利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用和废热回收综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
九、加强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利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纺织企业,建立面向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的信息系统,促进业务流程和生产过程的优化。加快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通过行业性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企业资源高效配置。
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环节,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管理自动化、营销服务信息化、财务管理规范化。充分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系统资源,发挥信息化的综合效益,实现应用系统集成化,促进管理决策智能化。
生产终端消费品的服装、家纺等企业要整合内部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鼓励大规模定制,改变传统的设计、制造、营销方式,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加快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高素质职业经理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聘用职业经理,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
强化生产定员管理,加强工艺生产用工测定,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工艺及时调整工时定额和生产用工。做好岗位分析和工作设计,确定每个工作和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技工、技师队伍建设,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发展规划与员工发展计划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员工的各种利益与需求,促进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规范的员工招聘、培训、留用、晋升、退出、奖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努力改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员配置。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十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制定符合纺织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构建企业核心文化内涵,逐步普及、深化、规范企业文化建设。针对纺织行业女工多、青工多、农民工多的特点,积极引导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实践活动,通过企业文化把企业、员工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到一起,创建和谐企业。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各项管理制度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之中,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广实施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规范竞争秩序,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促进企业发展。
第二篇:纺织企业管理
第一章
纺织企业与管理
1、风轮公司拓展产品市场的战略略是什么?
风轮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围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行销率”和“省优品牌、省优新产品”,生产国内外市场广泛认可的优质产品。靠品牌拓市场!
2、风轮公司从严治企的管理理念是生么? 强调企业内部立法神圣不可侵犯,循规蹈矩不折不扣地执行企业管理制度;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倡导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精打细算的管理作风。靠管理固内功!
3、风轮公司发展的定位是什么?
科技、产品、管理、文化是支撑公司健康、快速发展的四大支柱。
4、李树生和他的团队有一句名言是什么? 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
第一节
企业设立与企业系统一、企业设立的基本条件
1、何为企业?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以营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企业包括企业是经济实体、企业是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和企业必须有法人资格四大严肃
二、企业设立登记、注册的基本流程
1、新办公司设立程序有哪些?
①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
②申请设立登记(包括受理、审查与核实、核准、发照)③ 办理其他相关证照
三、企业系统与组织结构
1、何谓企业组织?其设计的内容原则是什么?
企业组织是是指为了有效地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将企业的各种资源按照一定形式结合起来的社会系统。
内容:上层决策组织系统设计、生产经营指挥系统的设计、职能或参谋组织系统的设计、组织实体的设计。原则:任务目标原则、精干高效原则、统一指挥分级管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权责对等原则、分工协调和相对平衡原则。
2、U型、M型组织结构各有什么特点和利弊?分别适用哪种规模企业?
U型组织结构特点:
(1)各个下属职能部门不进行独立经济核算,也不独立生产最终产品。(2)各项指令上传下达,由总部统一部署。(3)资源集中统一配置
优点:集权化程度高,实行规模生产;各项指令传递迅速,部门分工明确,一定程度步调一致,行动快捷;管理费用较低。缺点:总部领导会随企业的发展,缠身日常事务,忙的无所适从,已顾此失彼,缺乏精力把握全局与发展:下属遇事容易推诿或邀功。组织规模扩大后易出现信息传递受阻与失败。
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组织设置或现场管理的组织设置。M型组织结构特点:
(1)总部之下,设立若干独立性很强的分支机构,各机构能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独立生产最终产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每个机构都是一个U型组织,且更多对市场而不是上级承担责任。
(3)优点:总经理可以摆脱具体的日常事务,集中精神致力于战略决策和长期规划;,充分分权,调动下属的工作热情。缺点:机构重叠,易造成条块分割,如协调不够,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各分支机构容易注重局部利益,忽视组织整体利益。一般适用于一定规模后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如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
3、现代企业有何特征?
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拥有现代技术、有个有现代化的管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节
纺织企业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含义与职能
1、管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的职能一般包括哪些?
管路的本质是协调。
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职能。
二、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现代企业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现代企业管理的任务包括合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各种资源,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关系,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与法规等。
2、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企业的管理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管理;
2、适应大规模产销活动展开的生产销售管理;
3、与大规模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4、人、机器、环境的有机协调与配合。
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数学方法、思想教育等方法。
三、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及其发展
1、传统科学现代管理经历哪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
传统管理是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特点如下: ① 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惰性的 ② 管理的方式是家长式的、独断专行式的、专制式的、③ 管理的依据是自己的经验和感觉,依靠自己的经验操作,没有统一的管理方法和操作制度 ④ 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培训也都是主要靠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科学管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特点如下: ① 强调工作效率,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比列性 ② 在生产活动中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 ③ 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按计划进行生产经营管理 ④ 在生产活动中要求职工必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⑤ 为满足生产需要,而生产优质产品
现代管理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现在,特点如下: ① 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② 突出经营决策 ③ 广泛应用现代管理工具和现代科学技术 ④ 实行系统管理
2、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视野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 管理思想的不断创新、② 经营目标的创新
③ 经营战略的创新 ④ 生产技术创新
四、现代企业制度
1、什么是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法人治理结构分为哪几个层次?
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三个层次:一是股东会,二是董事会和监督会,三是经理层。
2、企业方人对法人财产享有哪几种权利
包括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第三节 纺织企业管理
一、我国纺织工业概况
(一)我国纺织工业各行业的组成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纺织工业十分薄弱,人民穿衣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新中国成立后,纺织工业经过了近六十年的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先后在沿海及内地数十个省市建立了行业门类齐全的新老纺织工业基地,把我国的纺织工业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二)纺织企业的发展历程
①扩张期
②调整期
③快速增长和产业升级期
二、纺织企业管理的基本工作
1、何谓技术标准、定额、计量、计量管理、信息、企业规章制度?企业规章制度分哪几类?
技术标准是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以及产品包装、储运等方面所规定的统一标准。
定额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占用以及利用程度所规定的数量标准。
计量就是标准化的测量,是通过技术和法制手段,对量值统一的测量,以保证量值的准确一致。
计量管理是指对量值的传递系统以及技术手段和法制手段进行协调。信息是经过人们加工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指令和消息的统称。企业规章制度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用文字的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和生产操作要求所作的规定,是全体职工的行动规范和准则。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有基本制度、专业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三类。
2、职工的培训和基本功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①思想政治教育
②科学文化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训 ③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④经济管理知识的培训
三、如果你是纺织厂厂长,你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由于管理者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因此必须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①职业道德素质 ②知识素质 ③能力素质 ④经验素质 ⑤身体与心理素质
第六章
纺织企业生产组织管理
第一节 纺织企业生产运作系统一、纺织企业生产管理者的角色与必备的素质、技能
纺织企业生产管理者主要是哪些人?其有何主要职能?具体地讲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
纺织企业生产管理者是指确定企业生产战略,对企业生产系统进行规划、控制、改进的生产管理者,包括主管企业生产的副厂长、车间主任、工作长、运作计划员等。主要职责有:
① 根据销售部门要货计划,企业生产能力及其他因素,负责组织安排编制企业、月度计划 ② 负责组织制订生产率定额、物料消耗定额等各种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③ 按照企业、月度生产计划的要求组织车间贯彻实施,及时掌握生产作业进度,严格按品种、数量、质量、交货期限、安全等要求完成生产任务 ④ 做好成品入库、成品出库和发运工作 ⑤ 组织好生产部门的业务考核,统计分析及各种报表的填报工作 素质:①基本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信誉、良好的心理素质)
②专业技术素质(了解本单位的技术水平、技术设备、技术力量、生产工艺、工作流程、技术特点)
③管理素质(熟悉生产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了解市场营销:采购、研究开发、服务、生产、质量、财务率)能力:①信息处理能力 ②计划管理能力 ③实施控制能力 ④沟通协调能力
⑤创新能力
二、纺织企业生产运作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1、企业输入的生产要素有哪几点
一般包括人、知、机、料、法(工艺方法)、资(资金)、能(能源)、信(生产信息)
2、纺织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①从生产过程来看,具有空间上的比例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
②从设备来看,是多机台、多工序的生产,而且配置较固定的、大量的、同一种类型的设备,安装在同一个车间和工序内,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
③从工艺技术上来看,纺、织、染生产过程的工序虽然较固定,但工艺参数的变化多且影响大。
④从加工对象来看,纺织生产是对纤维、纱线、织物进行纺织、印染和后处理。
⑤从产品质量及品种来看,由于纺织产品多为人们衣被、装饰用品,所以对产品的内在及外观质量要求均较高,花色品种应丰富多彩。
三、纺织企业生产运作系统的管理要求
何为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生产管理是指企业全部生产运作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以保证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和用户满意的产品或提供服务,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全面地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管理的内容:
1、确定合理的生产组织形成:①对企业生产过程,从空间、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②研究工厂布置问题,对生产线的设置进行分析和确定,以适应生产的客观要求,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③从时间、动作角度对工作进行研究,制订合理、科学的劳动定额,从而使生产过程中省力、高效。④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对市场需求有灵敏的嗅觉、快速的应变机制。
2、制订科学的生产计划: ①认真调查、分析市场需要、社会需要,进行生产预测。②根据市场预测结果,供货合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认真、严肃地编制生产计划,这是企业的生产纲领。
3、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①编制和实施生产作业计划。②生产控制。③生产现场管理。生产管理的要求: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2、坚持讲究经济效益
3、坚持科学管理
4、组织均衡生产
5、文明生产
6、安全生产
第二节
纺织企业生产过程组织
一、纺织企业生产过程
1、广义和狭义的生产过程是如何区分的?生产过程可分成哪几个过程?
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从生产技术准备开始,直到把产品制造出来,检验合格入库为止的全部过程。狭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料投入生产开始,直到产品检验合格入库为止的全部过程。
企业的生产过程可划分为:①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②基本生产过程 ③辅助生产过程 ④生产服务过程 ⑤附属生产过程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必须满足哪些要求?
须满足以下要求:①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②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③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④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二、纺织企业运转管理
1、试述运转管理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
运转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合理地组织生产工人,正确使用和爱护机器设备,对纺织原料进行有效的加工;制订和执行运转管理制度,协调各项工作,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改善劳动环境,确保安全生产;总结交流经验,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运转管理的主义内容有运转交接班、清整洁工作、固定供应、责任制和操作纪律等。做好运转管理必须充分发挥轮班长的作用,并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
2、试述运转管理厂部、车间、轮班责任制
① 厂部责任制 a、定期研究制订全厂运转管理工作计划,并贯彻实施,定期检查,进行总结。b、建立、健全有关运转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交流运转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企业运转管理的水平。c、审核生产车间运转工具、用具、容器的申请计划。d、建立以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为首的各级生产巡视制度。② 车间责任制 a、领导车间的质量管理、生产调度、交接班、清整洁工作、容器用具及运输等管理工作,加强检查,定期总结。b、按厂部运转管理工作计划,结合车间实际,制订车间计划并贯彻实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c、组织制订和贯彻车间岗位责任制及有关规章制度。d、搞好机器设备维修保养的检查和交接工作,教育群众正确使用和爱护设备。e、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定期组织访问后工序。f、组织劳动竞赛,树立先进,调动运转工人的积极性。g、做好劳动调配,加强轮班建设,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安全生产。③ 轮班责任制 a、认真贯彻各项运转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总结交流运转工作管理经验。b、管理调配劳动力,加强上下工序间的联系,掌握各工序生产和供应情况,保证生产正常进行。c、加强班组建设,充分发挥小组作用,不断提高小组战斗力。d、组织轮班积极投入劳动竞赛,表扬先进,帮助后进。e、认真做好各项原始记录,组织好在制品、半制品和容器等的盘点工作。f、使用、维护好机械设备和各种生产运输工具、用具和容器。
3、交接班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是什么?
基本要求是“人人对口,内容明确,交班主动,接班严格,交接满意”。
具体要求:①交接者应做好交班准备工作,接班者应提前到岗,认真做好接班要求。②交接时要逐台、逐锭、逐眼、逐项交接,公用生产工具要逐件交接。③交班以交清为主,并做到主动、彻底,接班以检查为主,做到问、查,做好生产准备工作。④接班未能按时接班,须待接班班长派人接班后,交班者才能离开。
4、清整洁的工作范围是什么?
工作范围主要是高空、地面、机台和环境。
四、纺织企业操作管理
1、操作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工人执行操作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主要任务有:操作技术的培训、帮教、练兵、测定、总结和推广
基本要求有:①提高单项操作技术水平②加强工作的计划性 ③注意工作机动性和预防性 ④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节约原材料
2、贯彻执行操作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①操作测定 ②操作练兵 ③操作培训 ④总结推广操作法 ⑤配备操作教练员
五、纺织企业现场管理
6s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各项内容是指什么?
6s管理的内容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
整理:指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把作业现场不需要的物品清除出去,并根据实际对留下来的有用物品按一定顺序摆放好。
整顿:指对整理后需要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地布置且安全、不损伤地摆放,做到随时可以取用。
清扫:指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对作业现场要经常清除垃圾,做到没有杂物、污垢等。
清洁:指要保持没有垃圾和污垢的环境。
素养:指努力提高人员素养,养成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执行规章制度、标准。
安全:指企业在产品的市场过程中,能够在工作状态、行为、设备等一系列活动中,给员工带来既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三节
纺织企业生产计划
一、纺织企业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及定额
1、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①产品品种指标 ②产品质量指标 ③产品产值指标 ④产品产量指标 ⑤产品出产期指标
2、编制企业生产计划主要研究、收集、掌握哪些资料?
①上级下达的国家计划任务 ②企业长远发展规划、长期经济协议 ③国内外市场的经济技术情报及市场调查、预测资料 ④计划期产品的销售量、上期合同执行情况及产品存量 ⑤上期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在制品结存情况 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与执行情况 ⑦原材料、外购件、工具、燃料、动力供应情况以及库存量的消耗情况 ⑧计划生产能力及产品生产定额和分车间、分工种、分技术等级的工人数
⑨分车间的设备数量及检修情况(10)产品价格目录及厂内各种劳务价格等资料
3、如何拟定计划指标方案?
①产品品种、质量、产量、产值和利润等指标。
②各种产品品种的合理搭配和出产进度的合理安排。
③将生产指标分解为各个分厂(或车间)的生产任务指标等工作。
第四章
纺织企业绩效管理
一、生产绩效管理
1、何为生产绩效管理?其核心目的是什么?
通过管理者和员工个人经过沟通制定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评、绩效反馈与改进,以促进员工业绩持续提高并最终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管理过程。
2、绩效管理程序可分为哪几个?
①绩效计划 ②绩效实施 ③绩效评价 ④绩效反馈与面谈 ⑤绩效结果的应用
3、绩效考评的基本内容、绩效考评标准可分为哪几个标准、工作态度考评指标其中包括哪几点?
内容:德——员工的品德素质、思想觉悟、政治倾向和价值取向
能——员工的能力素质,包括技能、学识、智能和体能
勤——是勤奋敬业的精神、工作态度和表现,包括出勤率、积极性、主动
性。
绩——是员工的工作成果,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经济效益。
标准:①工作业绩考评 ②工作行为考评 ③工作能力考评 ④工作态度考评
工作态度考评指标:主动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自主精神、忠诚感、责任
感、团队精神、进取精神、事业心、自信心
二、纺织企业薪酬管理
1、我国纺织企业现行的工资制度有哪几种?结构工资一般包括哪几项?
现行的工资制度有:①保全工人等级工资制 ②职务等级工资制 ③运转工人岗位技能 ④浮动工资制 ⑤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包括生活工资、劳动技能工资、工龄工资、效益工资、奖励工资和岗位津贴。
第七章
纺织企业工艺管理 第一节
纺织企业工艺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工艺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包括:①工艺调研②工艺设计③工艺审查④工艺文件编制与管理⑤工艺研究
⑥工艺纪律⑦工艺定额管理⑧环境条件管理⑨人员培训(10)设置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点
基本要求:①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使之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并与国际质量标
准接轨,同时要满足用户要求;
②节约工时、节约原材料、动力、燃料及其他辅助材料,降低产品
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保证设备合理、经济地运转和均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
用生产能力。
2、工艺责任主要分解到哪些人与部门?
人:①厂长工艺责任 ②技术副厂长工艺责任 ③总工艺师责任
部门:①产品设计部门 ②采购供应部门 ③档案资料部门 ④人事部门
⑤生产技术部门 ⑥试验部门 ⑦质量管理部门 ⑧安全部门
⑨计量部门(10)设备部门(11)各生产车间
3、工艺设计部门主要有哪些岗位责任?
① 负责制定工艺管理制定 ②负责工艺管理工作 ③制定工艺发展规划 ④负责组织工艺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 ⑤负责产品工艺工作
⑥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工艺技术服务 ⑦其他工艺工作
第二节
纺织企业工艺设计与工艺研究
何谓工艺设计?合理的工艺设计有哪些要求?纺纱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工艺设计是指根据产品设计,确定主要原材料成分和其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备类型的选择,以及各工序半制品的规格与质量要求。
要求:①产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即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质量,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②产品具有良好的制造经济性,即在制造过程中以最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符合质量规格的产品,使产品物美价廉,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因为纺织产品的用途、规格、质量标准、用户要求不同,纺织产品所用的原料、染料性能、生产设备性能和工艺流程等因素的不同,产品的工艺设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设计人员在充分掌握各种不同因素的基础上,从现有条件出发,坚持“质量第一”,讲求经济效益,合理选用原材料,选择合理的工艺方案,使设计、生产出的产品满足用户要求。第三节
纺织企业日常工艺管理
1、工艺纪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①各工序翻改品种,变更工艺或采用新工艺时,应经当班班长和技术员跟踪检查确保无误后方可开车试产。
②各机台进行大修理后,由维修队长负责检查有关隔距和变换齿轮,填表送试验室核对无误后方可开车生产。
③生产技术科、试验室应经常核对工艺,并定期检查各工序变换齿轮,定期整理汇总工艺设计表和技术资料,齿轮变换要按齿轮管理制度进行,做到专人负责,统一收发管理。
④由于工艺管理问题而造成质量事故或质量差错,按有关规定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吸取教训,积极改进。
2、工艺上机检查的目的是什么?工艺上车检查的方法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缩小纱锭与纱锭、机台与机台等之间工艺上的差异,使上机工艺符合工艺设计要求,纠正工艺偏差,降低产品的总不匀,提高产品质量的均匀度。
方法:由设备科、生产技术科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车间领导、有关工序的工艺设计员、保全保养技术人员和工人参加工艺上机检查,根据工艺上车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检查项目,允许限度与检查方法,对机上实际工艺执行情况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逐台计算合格项数,最后按工序计算工艺上车合格率。
第八章 纺织企业设备管理
第一节 纺织企业设备管理及管理者的素质技能要求
一、纺织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
1、纺织设备管理主要指哪两方面,其目的是什么?
主要指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管理。
技术方面管理的目的是保障纺织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经济方面管理的目的是保障纺织设备的寿命和经济性。
2、纺织设备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①纺织设备管理是纺织企业的基础管理。
②纺织设备管理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③纺织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④纺织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保证。
⑤纺织设备管理是环境保护的前提。
⑥纺织设备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纺织企业设备管理的任务及内容
1、纺织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其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主要任务是用好、管好和修理好设备。包括的方面有:①正确地选购设备 ②保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③做好现有设备的挖潜、改造和更新工作 ④充分发挥纺织设备效能,不断提高纺织设备综合效率和降低纺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⑤提高纺织设备利用率,提高纺织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用性。⑥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使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最大化,是企业纺织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
2、纺织企业设备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要求?
①应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知识基础 ②应具有多项专业管理的源合能力
③应具备面对突发故障,随时解决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
第二节 纺织企业设备的选型与购置
一、纺织企业设备选型与购置的工作程序
1、纺织设备选型和购置有何意义?购置费和维修费与生成成本有何关系?
意义:①纺织设备选型与购置,决定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方式、工艺过程、技术水平,这些都是关系企业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②纺织设备投资一般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80%左右,较大影响着纺织成品的成本。③纺织设备选型与购置,决定了纺织设备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 ④纺织设备选型与购置,决定了纺织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的90%以上,所以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成本。
购置费以折旧的形式转入产品成本的构成产品固定成本的重要部分;维修费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变动成本,所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成本的大小,决定产品竞争能力的强弱,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直接联系。
2、纺织设备选型与购置有哪些工作程序、有哪些具体工作?
设备规划及可行性论证、设备选型的招标和投标工作、签订采购合同工作等程序。具体工作:①设备规划工作 ②设备选型工作 ③购置进口设备 ④做好纺织设备到货的检查验收、安装试运行等的管理 ⑥总结工作。
二、纺织企业设备的选型与购置
1、纺织设备选型的原则是什么?同时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纺织设备选型应遵循如下原则:①生产上适用 ②技术上先进 ③经济上合理。同时应考虑生产率、工艺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操作性、环保性、节能性、经济性。
2、纺织设备选型的工作程序是什么?招标方式一般有几种?
工作程序有:①收集市场信息 ②筛选信息资料 ③选型决策
招标方式一般有三种:①公开招标 ②邀请招标 ③谈判招标
三、纺织企业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初期管理
纺织设备安装要分哪几种步骤?
①设备安装基础 ②纺织设备安装定位 ③纺织设备安装找平
四、纺织企业设备资产档案管理
纺织设备资产管理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①调整试车:使设备达到原设计预期的功能 ②做好操作工人的技术培训工作 ③做好设备运转状态变化的观察、纪录和分析处理 ④做好信息管
理和信息收集工作,提供各项原始记录 ⑤研究典型故障,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措施 ⑥对费用与效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作出评价。第三节 纺织企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修理
一、纺织企业设备技术状态及完好标准
1、何谓纺织设备技术状态?设备技术状态完好标准分哪三种?
纺织设备技术状态指纺织设备所具有的性能、精度、生产效率、安全、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等的技术状态。
设备技术状态完好标准分为①设备的完好状态②纺织设备完好率计算③纺织设备完好率考核这三种。
2、设备的完好状态应符合哪些要求?
① 设备性能良好 ②设备运转正常 ③消耗正常 ④外表整洁无泄漏
⑤设备安全性能可靠
二、纺织企业设备的使用管理
纺织企业设备的使用管理有哪些要求?何谓“三好”、“四会”、“四项要求”和“五项纪律”?
要求有:①纺织设备的“三好”要求 ②操作者“四会”要求 ③维护使用纺织设备的“四项要求” ④纺织设备操作者的“五项纪律”
“三好”: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
“四会”: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五项纪律”:遵守安全操作维护规程、凭操作证使用纺织设备、按规定加油并合理润滑、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三、纺织企业设备的维护保养
1、纺织企业设备的维护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日常维护保养、定期维护保养
2、润滑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减少设备磨损,延长设备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防止发生设备事故,减少摩擦阻力,降低动能消耗,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四、纺织企业设备的检查
要开发好设备的点检工作,需做好哪些工作?对设备的检测主要有哪些内容?
需做的工作:确定设备的关键和薄弱部位作为检查点,确定点检部位的检查内容,确定点检的标准,确定点检的周期,确定点检的方法和条件,确定点检的负责人和检查人员,编制点检记录卡,做好点检记录和分析点检记录,建立并保管好设备检修的原始资料,做好点检的各项管理工作。
设备检测的内容有:①开车前检查:操作部分是否正常、安全防护是否齐全、是否加油、是否有异常震动和声响、指示灯是否正常;②开车中检查:是否有异声、温升、振动,传动皮带松紧、润滑是否正常,安全限位开关是否正确;③停车后检查:电源是否关闭、设备是否清扫、工作地面是否整洁。此外还有隔距检查、磨损检查、腐蚀检查、异声检查、松动检查。
五、纺织企业设备的维修
纺织设备大修验收主要内容是什么?设备修理的考核指标有哪几项?
主要内容:空运转试车验收、负荷试车验收、工作精度标准验收、竣工验收。
考核指标:1.设备完好率;2.一等一级车率;3.准期率;4.修理计划完成率。
六、纺织企业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1.纺织设备技术改造的原则是什么?
原则:针对性、适用性、经济性、可能性。
2.何谓设备的物质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
物质寿命:也叫自然寿命或物理寿命。是指设备实体存在的时期,即设备从
制造完成投入使用直至报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技术寿命:是指设备在技术下有存在价值的时期,即设备从开始使用直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历的时间。
经济寿命:也叫设备的价值寿命。是依据设备的使用费用(即使用成本)最经济来确定的使用期限,通常是指设备平均使用成本最低的年数。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公司改革发展的形势,根据国家《信访条例》等有关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的大局,按照“热情、依法、负责、奉献”的工作要求,认真研究和解决信访人员的合理诉求,依法维护信访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等文件精神,坚持属地公司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公司发展、和谐、稳定为目标,健全信访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形成与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目标任务相一致的信访工作机制;形成统一领导、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进一步推进信访工 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各级公司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及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领导责任体系
各公司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切实将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公司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对重要信访事项要亲自推动研究解决,并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各公司分管领导对信访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按照分工抓好分管工作。信访工作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
(二)强化责任意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各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工作责任,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各公司领导人员对信访人员反映的信访问题,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玩忽职守、敷衍拖延、徇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的,或隐瞒、谎报、缓报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重大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因未到现场处置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及其他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据《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第16号令)对有关领导人员和责任人追究责任。
三、充分发挥各方积极因素,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
(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各公司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在信访工作中,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联系职工、带动职工,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作用,在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切实把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公司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宣传的过程,引导职工群众依靠法律、政策,合理合法有序地反映诉求。
(二)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
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是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各公司在信访工作中,要通过群众组织,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宣传解释政策,听取意见建议,帮助信访人员了解实际情况、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公司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和工作,引导信访人员依法信访,合法合规表达利益诉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积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协调与沟通 各公司要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认真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要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工作联系并形成机制,定期分析信访工作问题,相互交流、沟通。出现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时,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争取指导、帮助和协调,形成合力,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对涉及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 规的信访事项、人数众多的群体事项、因政策依据不足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上访老户等事项,可积极协商地方政府统一组织听证会等方式予以终结。
四、健全工作机构,加强信访工作力量
(一)健全信访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各公司要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机构,确定信访工作归口部门,并明确信访工作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促进信访事项及时妥善处理。信访工作部门要认真负责地受理、协调处理及督办信访事项,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信访事项的承办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队伍建设,落实工作任务 各公司要加强信访工作力量,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与信访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信访问题较多、工作量大及近三年出现过5人以上群体性进京上访的公司,应配备信访工作专职人员,负责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协调处理相关信访工作;信访事项相对较少的公司,应遵循有利于工作的原则,明确信访工作兼职人员或联系人员,落实相关工作任务。
(三)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切实履行职责 各公司要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防止因领导和工作人员工作方式不当、责任心不强引发信访问题。各公司要创造条件做好信访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 的职业操守、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信访工作人员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处理和化解复杂矛盾和问题的工作实践中提高分析、判断、化解问题的能力。集团公司定期组织对各公司信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四)坚持属地管理,妥善解决信访人员的合理诉求 各公司要把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下大力气研究信访突出问题,对信访人员反映的合理诉求,要坚持依法、按政策及时处理解决;对不合理要求,要进行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力求把信访问题妥善解决在本地、处理在基层,不将信访矛盾和问题推给上级、推向社会。同时,要着力提高基层单位化解矛盾的能力,防止因久拖不决形成信访积案。
五、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提高信访工作水平
(一)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加强督查督办
各公司要按照《信访条例》及《中国XXXX集团公司信访工作管理规定(暂行)》,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信访事项处理的工作规则和制度,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上访事项应在《信访条例》规定的时间内,给予上访人明确答复,并积极创造条件,协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信访事项进行复查、复核。同时,要加强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工作,提高督查督办质量和效率,确保信访工作事项及时落实。
各公司对集团公司交办的信访事项,应在规定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情况报告。
(二)建立矛盾排查化解制度,从源头上做好稳定工作 各公司要建立和完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并形成制度,定期开展可能引发信访问题以及影响社会、企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的排查、化解,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及时化解,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变信访事项事后处理为事前排查化解,积极预防群体性事件,从源头上预防,最大限度地把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各省级公司每年3月1日前要定期部署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6月20日前,向集团公司报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开展情况,内容包括:1.排查出的问题及其原因;2.化解矛盾及落实责任的情况;3.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做法;4.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三)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和信访突出问题应急处理机制,落实信息报送制度
各公司要进一步加强预警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把信访突出问题应急机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有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要健全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报送网络,对涉及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信息,按照《中国XXXX集团公司维护稳定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报告集团公司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并提前做好相关处置预案,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如果发生进京群体性上访、缠诉缠访及影响稳定的突 发事件,相关公司应及时指派有关领导带领工作组进京,协助集团公司进行劝返和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影响首都稳定。
各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落实报送维护稳定“季度报告制度”及“情况专报制度”要求,内未按要求报送相关报告两次(含)以上的,集团公司予以通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会计工作至关重要。为全面提升我省会计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全面落实各项会计制度
以创新制度的执行、约束和保障机制为手段,扎实做好各项会计准则、制度和规范的“落地”、执行及全覆盖工作,推动企事业单位不断完善会计管理体系。一是继续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切实提高《企业会计准则》在国有企业及大型私营企业的执行率,持续提升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和实施效果。二是稳步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贯彻实施。按照财政部要求,分行业指导企业建立内部控制规范,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三是认真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做好新旧制度衔接指导工作,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小微企业加强会计管理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条件。四是逐步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财政部新出台、新修订会计规章制度贯彻实施。及时开展宣传、培训等工作,确保新
制度落实到位,密切跟踪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反馈解决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做好会计人员培养与考评工作,统筹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山东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的要求,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健全会计人才考评体系,统筹推进各类会计人才发展,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更多高素质会计专业人员。一是加快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步伐。探索建立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省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培养和市地会计骨干人才培养对接机制。健全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因地制宜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力度,搭建自上而下、分层分批的会计领军人才梯队。二是继续做好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严格报考条件,严格考务管理,严明考试纪律,严厉打击考试舞弊等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学、公平、公正。三是继续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及手段,引入远程网络化教学等现代化培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继续教育。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机构的管理,保证继续教育质量。四是完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按照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修订《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提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水平。按照
财政部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初级会计资格无纸化考试改革工作,确保2013年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无纸化。五是健全会计人员评选表彰机制。严格评选程序,创新评选办法,努力实现全省会计人员评选表彰制度化。
三、健全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
以信息化标准建设为先导,加快信息化大平台建设,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一是扩大XBRL试点范围。推动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在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扩大实施。二是创新会计人员信息管理方式。开发全省会计人员管理信息大平台,涵盖会计人员基础信息、专业技术人员与高端会计人才选拔评价信息、继续教育信息、诚信档案信息等方面,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三是夯实会计信息化工作基础。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保障会计处理原则、处理方法、处理结果、档案保管等符合会计法规制度规定,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会计信息化管理创造扎实的基础条件。四是加快培养会计信息化管理应用人才。注重与大型财务软件企业、高等院校的协作配合,搭建研发合作平台,逐步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机制,不断壮大高层次会计信息化管理应用人才队伍。
四、强化行政监督管理,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
以加强行政审批管理为基础,规范运作、提高效能,不断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竞争力。一是完善审批程序。严格对事务所资质条件、执业人员信息、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审查,确保新审批事务所规范运行。二是加强日常监管。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坚决予以撤销资格,对代理记账机构进行清理规范,优化中介机构发展环境。三是拓展事务所执业范围。继续推动高校、医院、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需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四是研究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其他政策措施。逐步实施事务所等级评定和分类管理,推进事务所优化重组、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事务所“经济警察”的作用,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和谐的市场经济环境。
五、强化会计管理基础工作,提升会计管理工作绩效 以夯实会计管理基础工作为抓手,不断健全会计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一是加强会计管理人员培训。举办全省会计管理业务骨干能力提升等业务培训班,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会,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培训考核、会计专业资格确认、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工作依法监督检查等工作指标化、标准化,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制度的落实,形成对会计管理工作的客观性评价机制,推动各
项基础工作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质量。三是加强调查研究。重点从发挥会计管理作用,为财政管理和宏观调控服务;发挥会计政策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会计信息管理,探索会计信息搜集、分析及使用新机制等方面,探索会计管理服务财政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会计管理职能作用发挥。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健全完善廉政监督体系,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以廉政促勤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会计管理干部的良好形象。
六、构筑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两会一刊一网”窗口服务作用
以会计学会、珠算协会为会计管理工作的两翼,不断探索组织工作新途径,充分发挥其对会计管理工作的支持作用。一是搞好“两会”组织建设。积极筹备学会、协会换届选举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做好会员发展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发挥理事、部门会员及会员作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会计理论界及广大会计人员的联系,探索会计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为有序推进总会计师协会筹建工作打好坚实基础。二是搭建会计理论研究平台。通过各种研讨会、座谈会等,围绕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绩效管理年”等主题举办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征集评选、开展省社科规划项目会计专项科研课题研究等会计理论研究活动,努力为会计理论学术交流创造条件,注重引导会计理论研究人员,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深化改革开放总体目标,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加快财税改革步伐、健全财政经济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建设等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对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学术成果。三是加强“两会”会刊管理。强化办刊宗旨,充分发挥刊物舆论导向作用,突出刊物特色,丰富栏目内容,提高刊物质量,把杂志打造成集学术性、知识性、互动性于一体的交流平台。四是拓展网站服务功能。及时刊登各类会计政策法规、动态信息、公告公示、事物流程,进一步完善会计类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网上办事、会计从业资格查询等功能,搭建政府、单位和会计考试人员的沟通平台。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意见
日期:2011-04-22 10:51:00
发稿人:基层财政管理局
索引号:SJ012-D0114-2011-003
【 字体:大 中 小 】
为更好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四位一体”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我省乡镇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财政工作体系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省乡镇财政日益壮大,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省城乡统筹发展和公共财政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财政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工作对全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在思想认识、职能定位、机构队伍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制约了乡镇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必须看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省乡镇财政在服务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财政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既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我省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提升财政工作的整体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服务发展能力,更好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全面提升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目标。按照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立足我省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围绕加强“两基”建设任务和“抓指导、促改革、重管理、强监督、建机制、带队伍”的工作思路,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逐步建立符合现代公共财政管理要求,与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职责明确、保障有效、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建立乡镇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四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基本建立与城乡结合型财政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建立起以财政收支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理财能力、监管水平明显提高,机构队伍、工作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健全。全面提升乡镇财政服务发展的能力,推动我省乡镇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基本原则。一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重点解决与乡镇财政改革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二是改革创新,规范管理。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转变乡镇财政职能,创新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乡镇财政工作与时俱进,推动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省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也各具特色,在坚持统一管理规范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实际,在具体管理模式、措施和要求方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 7
三、着力加强乡镇财政职能建设
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围绕有利于服务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保障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强化乡镇财政职能。要完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为民理财职能、资金监管职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职能、服务发展职能。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乡镇财政主要职能是:
收入管理职能。组织财源建设,培植乡镇财源;组织协调乡镇财政收入管理,组织协税护税工作;负责乡镇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资产资源性收入等征收工作,管理财政票据。
分配资金职能。统筹分配乡镇财政性资金,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负责编制财政预决算草案,组织执行乡镇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组织制订本级经费开支标准定额;批复部门单位的预决算;参与上级安排乡村项目的组织申报和资金分配;对乡镇财力进行综合平衡。
监督管理职能。负责监督管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监督检查各项财税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负责乡镇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监督管理;负责财政性支出绩效评价;监督管理政府投资或参与投资的项目资金;参与监督管理由上级管理但在乡镇区域内实施的专项资金;组织对公益项目的检查;监督管理乡镇资产;监督管理乡镇政府性债权债务;监督管理村级组织运转资金;协助监督管理乡镇范围内的会计工作。
落实政策职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度;负责或协助各项涉农补贴补助政策的落实;负责或协助各项民生财政政策的落实;负责或协助相关资金管理。
服务发展职能。参与制订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运用财税政策工具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负责财税政策咨询辅导,指导单位申报政策扶持项目资金;组织或协助财政扶持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负责调查统计乡镇区域内公共产品供需情况,向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提供政策建议;负责组织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负责会计培训、财务辅导。
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特点,做好其他财政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四、切实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一)健全乡镇财政机构队伍。乡镇财政机构队伍要与新形势下履行职能的要求相适应,与依法行政的要求相适应。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健全乡镇财政机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乡镇人口、财政收支规模等合理确定乡镇财政机构模式、人员编制,配置和充实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机构、岗位不健全或不符合依法行政要求、人员偏少和结构老化等问题。
(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乡镇财政的管理体制,由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本着有利于事业发展、工作开展和人员管理的原则确定。县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乡镇财
/ 7
政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镇财政人员调配机制、准入机制、交流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在定期组织专项政策业务培训工作的同时,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乡镇财政干部三年培训规划,通过省、市、县(市、区,以下简称县)三级共同努力,力争达到每三年时间对全省乡镇财政干部轮训一遍。要根据财政“六五”普法要求,制订实施乡镇财政干部“六五”法制培训规划。全面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
(四)增加乡镇财政机构经费投入。要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机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乡镇财政机构建设,保障乡镇财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财政要增加对乡镇财政机构建设的投入,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建设经费,合理配置办公用房和设备,改善办公条件,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乡镇财政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五)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财政服务大厅建设。每个乡镇财政机构都要设立财政服务大厅,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乡财县管、会计集中核算、为农服务事项和财税法规政策咨询等有机整合到财政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要不断改善服务大厅的办公条件,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将乡镇财政服务大厅打造成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平台。
五、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
(一)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统一性。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财政性资金,并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全面实行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加快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工作。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安排支出预算。全面推进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要以县为单位,统一乡镇公共财政预算的编制政策、编制要求和编制格式。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出的比重,逐步推进财政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结合、资产配置与预算编制相结合。经济相对薄弱地区,要以民生政策落实和基本运转保障为重点,完善预算共编机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二)细化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要从单位开始,逐级编报。对支出规模相对较大或涉及多个支出科目的单位,必须按单位分科目编制。预算编制要全部细化到款级以下。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探索将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性预算分开编制的办法,对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要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三)规范预算执行。要健全预算执行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加强收入预算执行的组织协调和分析监测,既要确保应收尽收,也要防止和杜绝吸税、引税、垫税、空转等现象。县级财政部门要在月度终了后及时向乡镇财政部门提供财政收入报表。要规范预算调整。乡镇财政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不得随意调整,预算支出的追加(减),要按规定程序办理,乡财县管地区要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要规范预算支出支付。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地区,全面实行支出预算用款计划制度,加强月度用款计划的审核管理,凡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一律不得支付。对人员经费等支出可以采取均衡用款办法,对项目预算支出要按项目进度用款。资金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要逐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完善财政直接支
/ 7
付制度和授权支付制度,健全支付审批制度,加强支付的审核管理。乡财县管地区,要完善县对乡镇的集中支付机制,完善乡镇财政申报、县级财政审核拨付、县乡共同监管的机制,具备条件的地区,要推进支出预算用款计划制度。提高支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县乡财政部门要科学调度库款,保障资金均衡支付。
(四)加强财政决算编制。完整、真实、准确地编制财政决算。规范年终清理、年终结算和年终结账工作,加强决算审核汇总工作,维护财政决算的严肃性。
六、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
(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乡镇财政本级的各项财政性资金和上级下达资金以及村级组织运转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上级下达资金,包括上级下达并纳入本级预算管理的资金以及由上级直接管理但用于乡镇辖区内的资金。
(二)完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机制。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财政账户体系管理,严格收付方式和收付程序,严格内控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严禁库外设库、账外设账、坐收坐支及违规大额提现等。要进一步规范财政代管资金管理,县级财政要研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
(三)完善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管机制。所有财政资金必须纳入单一账户体系或乡财县管账户体系管理,要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行的跟踪监管机制,研究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四)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机制。根据财政资金的类型和特点,实行分类监管。财政涉农补贴补助资金,全部纳入“一折通”平台管理;纳入乡镇本级预算管理的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平台、乡财县管平台、会计集中核算平台管理;研究建立专项资金监管机制和监管平台;村级组织运转资金,要进一步加强专户管理制度,完善财政直接支付制度。
(五)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管机制。要建立健全对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管机制。乡镇财政要从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全程参与监管。建立健全项目进度台账制度、按月监管制度、决算审核制度等,项目资金的支付实行县级财政或乡镇财政直接支付制度。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要逐步推进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由上级直接管理但用于乡镇辖区内的专项资金监管工作。要建立县乡联动机制,县级财政部门是主体,乡镇财政部门是关键,省、市、县财政部门要加强组织、指导、督促。各市、县要选择部分项目开展监管试点,争取用2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县级财政部门要做好信息送达、公开公示等工作,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项目实施、资金支付和项目实施绩效统计评价等环节,建立起有利于发挥乡镇财政监管作用的机制。乡镇财政要做好巡查抽查等日常监管工作,建立项目跟踪监管台账,定期统计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等。
七、加强乡镇财政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一)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全面落实加强法治财政建设要求,以乡镇财政执法责任制为抓手,明确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责、规范执法流程、强化执法责任,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
/ 7
(二)加强基础数据库和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各种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全面掌握预算单位基础数据信息。加强乡镇财政决算和月报、季报工作,加强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健全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推进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具备条件的地区,要研究建立资产配备标准等基础制度。
(三)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控制度建设等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做好收支管理工作,健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严格岗位制衡。要进一步健全票据管理、印鉴管理、网络管理、定期对账、定期互审等制度,保障乡镇财政人员和资金“双安全”。
(四)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各地要严格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以县为单位,统一会计账簿设置,规范科目使用,规范会计核算。要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单位财务行为。
(五)建立健全乡镇资产管理制度。乡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行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资产实施具体管理,承担资产安全完整、规范使用和有效运转的责任。要研究制定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资产的购置审批制度、资产出租出借和收入管理制度、资产采购制度、使用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和报废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制度等,规范和加强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工作。
(六)规范乡镇财政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建立档案管理达标和创优机制。各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乡镇财政档案管理的具体标准和操作办法,促进乡镇财政档案规范管理。
(七)加强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要纳入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我省“金财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财政内部局域网建设和县乡财政内网连结工作,乡镇财政的所有业务工作要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要在2012年前实现县乡内网联结,逐步构建县乡一体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具备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乡镇财政与同级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网运行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要加强信息网络管理,确保网络安全高效运行。
八、深化乡镇财政改革,创新工作机制
(一)深化乡镇财政改革。要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深入推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苏南地区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要求,全面建立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苏中地区要扩大改革实施面,2011年底前全面到位,实现乡镇全覆盖。苏北等地区要深化乡财县管改革,探索适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乡财县管的有效实现形式,合理配置县乡财政职能,改进县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继续推进乡镇财政非税收入征管改革,规范征缴行为。加大乡镇财政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改革力度,积极推进乡镇财政政府采购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改革。
/ 7
(二)健全乡镇财源建设管理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乡镇经济和财政的长远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好财政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支持和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全面推进协税护税、综合治税工作,特别是个体及零散税收征收。及时了解掌握税源企业的相关信息,建立健全税源台账,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个体及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工作。
(三)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和保障机制。要根据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和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要在合理界定县乡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规范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收入范围,统筹县域财力,增强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加大对经济薄弱乡镇的转移支付,要保障乡镇基本运转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求。保障水平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要进一步减轻乡镇对上级下达项目的配套压力。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努力程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以奖代补。要通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和绩效管理等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乡镇财政保障水平。
(四)健全乡镇债务监管机制。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加强乡镇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要完善控制和化解乡镇债务的政策制度,探索清理化解乡镇债务的有效措施。要加强对乡镇债务的监管,研究制订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等制度,加强对债务的会计核算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九、强化措施,确保乡镇财政工作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将这项工作作为强基工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安排部署,确保全面实施。市、县级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基层局(处、科)牵头,预算、国库、综合、监督、人教、信息中心等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市、县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报省厅备案。
(二)加强工作指导,健全管理指导体系。各市、县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乡镇财政管理的指导力度,指导辖区内乡镇财政按照本意见精神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工作。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体制,各省辖市财政部门组织辖区内各县的乡镇财政管理指导工作,各县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对乡镇财政的管理指导。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管理指导体系。乡镇财政作为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基层一级财政,工作上有特殊性,在管理指导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县及县以上各级财政部门都要有管理指导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赋予相应职能。要完善乡镇财政联系点制度,建立健全联系点工作机制,发挥好联系点的作用。
(三)加强检查督促,务求取得实效。各地要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力度。要抓好试点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发挥好典型引导作用。要加大激励力度,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行动迟缓、消极应付的给予批评;对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把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进行考核,6 / 7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加强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保持乡镇财政干部的廉洁性。乡镇财政干部工作在基层第一线,掌握一定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权,各地要把乡镇财政干部的廉洁自律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经常不断地开展廉洁教育,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加强道德修养,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倡导廉洁、文明、务实、高效的良好风尚,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勤政廉洁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
已被浏览:569次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