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兴经济开发区化工物流业发展情况汇报
泰兴经济开发区化工物流业
发展情况汇报
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一、泰兴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泰兴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1年9月,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2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2003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沿江地区重点发展的15个园区之一,2005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泰兴精细与化学品产业基地”。目前,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家企业已入驻落户园区,开发区已形成了氯碱化工、医药农药中间体、染料颜料、油脂化学品、生物能源、电子化学品、化学助剂及塑胶、氟材料、环氧氯丙烷等上下游配套成龙的产业链。离子膜烧碱、氯乙酸、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活性染料等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均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2010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4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工业总产值414.8亿元,销售收入387.3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工业销售值将突破千亿目标。
随着泰兴经济开发区以化工产业为主体的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工业企业对物流运输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以精细化工为特色的化工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化工产品吞吐量的不断增加,使化工物流业的发展具备了优势条件,各类实力强劲的物流企业纷纷抢滩进驻开发区。目前,区内注册1000万元以上
物流运输及仓储服务的企业已达31家,其中外资企业6家。
二、化工物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为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挖掘物流潜力,凝聚发展合力,更好地做大做强开发区物流产业,更好地服务于进区工业企业,借助于一批重大项目进区落户给发展现代物流业带来的契机,经泰兴市人民政府批准,泰兴经济开发区于2009年2月设立了“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统筹负责开发区内物流业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物流项目的招商引资以及已进区物流企业的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自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正式成立两年来,专业化工物流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已进驻物流园区省级重点物流中心一家,省重点物流项目2个,物流运输、仓储服务、化工产品交易等企业 50多家,各类货代、运输服务等中介机构近100家。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5家,总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17家,总投入达数十亿元,2010年,物流园区内港口货物总吞吐量达600万吨,公路运输量达1800万吨,物流营业收入为30亿元。2010年,园区被省发改委、省经信委批准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成为省内首家专业化工物流园区,也是苏北地区唯一一家同获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省重点物流基地的“双料”服务业基地。
三、化工物流业总体规划
1、战略定位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的战略定位是以泰兴经济开发区的发
展为依托,立足苏中、面向全球,以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整合沿江岸线和仓储资源,构建具有鲜明化工产业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打造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保税物流中心、全球化工产品交易中心以及化工产业产学研基地。
2、分阶段发展目标
近期(2010~2012年):近期主要是项目建设和工程实施阶段。筹建化工产品交易中心、公路货运信息交易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等物流园区基础的物流和商贸功能载体项目,实现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和区域化工产品交易中心等战略定位的基本功能;整合利用沿江码头岸线资源,打造公共物流服务平台;强化项目招商,引入实力较强、服务水准较高的大型知名物流企业;规范市场管理秩序,初步搭建电子交易平台,完善相关服务业配套,加强与泰州大型化工企业的联动。
中期(2013~2015年):中期实现项目功能区的整体布局。完成对岸线码头资源的整合,并根据物流需求增长情况扩大相关功能区的规模,进一步拓展提升物流园区的商贸和物流功能;加强市场监管和物流园区的品牌化建设,开拓并巩固苏中、苏北市场;建设完善保税物流中心的相关功能;强化物流园区内部各大功能区之间的功能衔接,完善功能区布局。
远期(2016~2020年):远期主要是管理技术提升阶段。提升物流园区功能区物流运作管理的技术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上的应用;进一步完善电子交易平台的功能建设,全面整合构建购销平台,加强交易平台与物流服务信息平
台的衔接,建成全国知名的化工产品交易中心和电子交易平台;结合东夹江、江心洲等的建设开发进度,完成对应功能区的建设运作;突出化工特色,加强与周边物流园区的协同发展,着力打造物流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一定的辐射力。
3、物流业总体空间布局
结合泰兴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项目战略定位和功能需求,物流园区总体空间布局形态为“两片一带”。“北片”为北二环路和泰常公路交叉形成的大三角地块,占地501.8公顷。以综合性物流服务为主,是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区的核心地块。以东夹江开发为依托,突出保税物流特色,以开发区化工产业特色为支撑,重点打造化工物流平台、商贸物流平台,同时依托化工区企业众多,原材料需求量大,产成品销售量大的优势,打造国际化工产品交易平台。“一带”为北二环路以南、芦坝港以北、长江岸线以东、新港路、滨江路以西的带状地块,占地284.5公顷。该地块目前已有不少化工企业物流项目入驻,占用部分岸线资源。未来将继续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和后方化工产业特色,重点发展专业化工物流,包括液体化工物流、油品物流、固体化工物流。“南片”为芦坝港以南到开发区行政区边界和江心洲新星村以北地块,占地586公顷。综合考虑江心洲开发和开发区未来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非化工物流。
四、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基础设施情况
1、交通运输情况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靠近长江,拥有10公里长江岸线资源;
苏中沿江高等级公路、334省道、泰州长江大桥等重要通道均穿境而过,货物公路集散条件便利,公水联运优势明显;空运方面,园区距离已经开工建设的苏中机场仅半小时车程,半径200公里内有6个建成机场,距南通、常州、无锡机场1小时车程,距上海虹桥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仅2小时车程;园区还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天然良港,依托10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已建有通用、化工、建材、液化气、油品等11个码头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6个、对外开放码头泊位3个;通用码头最大停靠能力为5万吨,可开展集装箱和散货的装卸业务;万吨级液体化学品码头可接卸多种化工原料。
2、仓储设施情况
目前,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内各化工企业、仓储企业已建有各种类型的仓储设施,总的储罐容量近500万方,可存贮近千种化工原料、食用油、燃油等化学品。今年立项落户,正在办理相关手续的沥青仓储项目将新建50万方沥青储罐,香港新昌源国际集团投资的化工储罐项目将建设总容量为25万立方的储罐区。此外,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管委会根据业已入驻本区企业的现实需求和愿望,结合今后化工行业会越来越专业、细化的发展趋势,将建设2——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专业化的公共仓储服务设施,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交易市场情况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原有的化工产品交易市场由于建成时间较长,在运行模式、管理体制、经营层次等多方面都不能完全满
足市场需求。目前,物流园区管委会已与上海瑞满天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合作,投资二亿多元在北二环西延线以北、东夹江以东重新建设综合化工物流园,该项目中的综合物流中心大楼,其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后,物流园区管委会将派驻工商、税务、海关、交管、港务等部门在此联合办公,为各个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为开发区树立物流品牌形象,打造苏中、苏北地区规模第一的电子产品交易、化工产品交易、仓储、运输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基地。该项目预计5月份动工,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五、主要化工品物流情况及发展趋势
1、主要化工产品物流情况
泰兴经济开发区内现有氯碱、医药农药、油脂化工、石油化工、塑料及增塑剂等五大化工产业链,经过统计计算,五大产业链在2010年运输总量为2400万吨,具体分述如下:(1)氯碱工业产业链的年进出总量595万吨:包括新浦化学工业公司的45万吨/年烧碱项目所牵涉的各类资源总进出400万吨;阿克苏氯乙酸公司4万吨/年高品质氯乙酸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75万吨;斯比凯可公司3万吨/年羧甲基纤维素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60万吨;爱森絮凝剂公司9万吨聚丙稀酰胺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30万吨;兴安化工和申龙化工12万吨/年三氯化磷三氯氧磷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12万吨以及隆盛化工漂粉精项目和红星化工、兴宇化工公司三氯化铝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30万吨。(2)医药农药产业链的年进出总量260万吨:包括扬子医药化工,江苏中铭化工公司8万吨/年对氨基苯酚项目所产生的年
进出量60万吨;凯日化工、宏阳化工、汇丰科技、新晨化工、超辰化工的16万吨/年双苷磷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110万吨;常隆化工公司的10万吨农药、8万吨广汽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90万吨。(3)油脂化工产业链的年进出总量470万吨:包括华东油脂公司10万吨/年棕榈油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50万吨;富锋生物柴油公司5万吨生物柴油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40万吨;明发国际油脂公司20万吨/年健康食用油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80万吨;振华油脂公司90万吨/年豆油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300万吨。(4)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年进出总量661万吨:主要包括金达燃油仓储公司年物流量661万吨。(5)塑料及其增塑剂产业链的年进出总量414万吨:包括台湾联成化学公司年产30万吨PVC项目产生的进出量220万吨/年;协联众达公司的20万吨/年苯酐项目,年进出量60万吨;三蝶化工公司的50万吨/年丁辛醇项目,年进出量120万吨;隆盛化工公司的1万吨/年氯化石蜡项目,年进出量2万吨;以及成都六顺化工公司的5万吨氯化石蜡项目、2万吨PVC软管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12万吨。各公司化工产品主要用于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流向世界及全国各地。
2、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泰兴市化工产业近期发展趋势,预计到2020年,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的货物吞吐量将达到9000万吨/年的规模。2010年,物流园区内港口货物总吞吐量达600万吨,公路运输量达1800万吨,预计到2020年,物流园区内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3000
万吨/年的规模,公路运输量将达6000万吨/年的规模。
六、园区化工物流组织及运作情况
1、物流园区物流组织及运作现状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借鉴国际一流园区的成功发展经验,提出了“产业发展一体化、商贸物流集约化、公用工程共享化、管理服务优质化”的“四化”发展理念,加快发展以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物流业。按照“四化”的发展要求,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集约开发码头仓储及配套基础设施,现已形成以过船港、天星港及区内便捷完善的公路、水路网络载体,以各类化工项目为产业支撑,水路、公路、管道运输相结合,集口岸、仓储、配送、交易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工物流基地。目前,物流园区已引进了泰兴三木物流、泰州过船港务、台湾联成仓储、泰兴锦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为区内各个化工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在物流园区,四通八达的管网连接着园区的各个生产企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原料产品可以通过管道相互传输。大量液体化工原料在过船港通过管道输送到园区的生产企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又通过管道汇集到港口,最后运送到国内外各个市场。园区物流已经实现了水路、公路、管道三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2、物流园区化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当前物流行业发展形势,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1)物流运作的系统和集成性不够。由于开发区已有20年的历史,在发展初期受各方面因
素制约,对物流体系的规划、开发建设的认识不够,导致现在区内物流企业的布局分散,功能链不完善;(2)部分物流企业的公用性、开放性不够。目前区内的码头大多为业主码头,由于市场化运营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成为后续物流项目进驻的“瓶颈”制约因素。(3)园区内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3、未来发展思路
在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将紧紧围绕“区域化工产品集散中心”这一工作目标,着重打造融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提高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水平,扩大对外协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1)建立公用的信息平台。公用信息平台集物流园区内各企业物流信息、业务入口、动态、展示、咨询于一体,办成网上物流超市。各企业使用共同的信息平台,共享客户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物流园区管委会在此基础上对物流业务实行统一招标的形式,将物流业务外包,以此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2)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各企业使用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兼容,能直接对接,并能与海关、工商、税务、外汇管理等职能部门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以提高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和效率。(3)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园区管委会将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各物流企业注册后便可使用,他们可直接通
过电子商务进行业务洽谈、网上交易、网上结算,方便为大型外向型企业提供即时配送服务。(4)着力建设商贸物流综合体。目前已与一些国际顶级物流运营商洽谈,争取通过高端综合运营体的引进,在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同时,倾力打造区域化工产品集散中心。
七、物流园区重大项目情况
1、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1)泰兴市锦华石油化工物流有限公司。锦华石油项目预计总投资2980万美元,一期石化仓储项目占地150亩,注册资本为1200万美元。项目总投资实际完成12000万元,该项目已经投产,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税收超亿元。
(2)泰州联成仓储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正在新建20000DWT 码头一座(兼靠50000DWT化学品船),年吞吐量180万吨,目前已对外试运行。同时,修建仓库四座,其中甲类仓储2座,每座750立方米,乙类仓库两座,每座550立方米,预计完工时间为2011年6月30日。
(3)泰兴市金达燃油仓储有限公司。该项目占地面积186101平方米,注册资金2911万元。一期投资总额为8000万元,已建成油罐及长输管线、电力设备及水电设施等。一期工程已结束,已经投入运营。二期侧重开发建设15万方的燃油仓储及配套系统,总投资3亿元,现正办理相关手续。
(4)江苏三木物流有限公司。三木物流筹建有一个2万吨兼靠4万吨的化工码头和一个3万吨兼靠5万吨的通用码头以及与
化工码头相配套的罐区。目前,化工码头已投入了正式运行,目前,已完成码头作业吞吐量15万吨,并成立了危化品运输公司。
(5)阿尔贝尔化工仓储(泰兴)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40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1100万美元,将修建总容量为27万立方的储罐区,并建设5万吨化工码头一座,目前正在环评。主要经营:仓储、装卸、包装、运输、国际货运代理等。兼营:代理计划外进出口商品收购,库存商品出口转内销代销业务,仓储商品整理加工。
(6)江苏港湾石油有限公司。北二环向北占地200多亩,注册资本2.7亿元,总投资30多亿元,一期工程投入13亿元,主要经营沥青及燃油仓储项目。
(7)化学品综合物流区项目。上海瑞满天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负责人经多次来我区对公司、企业调查走访后,最终决定投资二亿多元在北二环西延线以北、东夹江以东建设化学品综合物流园,为开发区树立物流品牌形象,打造苏中规模第一的物流、电子产品交易、化工产品交易、仓储、运输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基地。
2、重大项目管理服务情况
我区对引进的物流业重大项目,都做到一条龙服务,从土地的“七通一平”到环评安评的审批手续等,都由我区外商服务中心跟踪服务。项目进驻后,我们主动帮助其解决各方面困难,使业主能够顺利开工、运营。此外,当一些重大项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开发区能够主动伸出救援之手帮助其渡过难关,如: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达重油减粘公司濒临破产,我
区服务业发展局积极主动为其服务,建议该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工作,他们采纳了建议,并注册成立了金达燃油仓储公司,在这家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工作的过程中,我区服务业发展局为该企业跑手续,争资金,帮助其解决困难,通过我们的努力,金达燃油仓储公司现已投入8000万元建立储罐,目前已正常营运。
八、园区组织架构及运作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管委会成立于2009年2月,由泰兴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属泰兴经济开发区管理。“两区”实行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依托泰兴经济开发区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备的管理与服务,广阔的项目信息资源,在征地拆迁、项目引进、配套服务等方面一体化运营;同时,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又有着自己明晰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激励机制,在税收指标完成,重大项目招引,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制定了工作目标。其中,服务业发展科主要承担:(1)编制并组织实施经济开发区服务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工作的统计、考核评比。(2)负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期的督查、推进工作。(3)研究和提出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意见和建议,把握服务业发展动态和趋势,定期搞好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4)负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企业的通联服务等工作,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能。服务业项目管理科主要承担:(1)做好重点服务业企业和服务业项目申报和上争工作。(2)负责化工物流园区规划、论证、报批、日常管理等事务工作。(3)负责做好经济开发区服务业项目的编制、立项报批等
工作,参与经济开发区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的组织工作。(4)负责省、泰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申报工作。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庐山区发展物流业总体汇报
庐山区发展物流业总体汇报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发展战略和“决战工业2000亿、城建200亿”的发展目标。以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着力提升九江物流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水平。同时为了创造物流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保持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我所对全市现阶段物流发展现状展开了调研、并提出以下参考意见。一提高认识明确物流业的发展目标
(一)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业是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它通过加工、整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从原材料到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一揽子多功能全方位的高效有序的服务链条,极大地降低了社会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誉为继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之后可供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如此、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和物流成本的高低其意义远远超过物流业本身,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二)工作目标 我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工业经济基础较为发达。为发展物流业创造了先决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公路货运管理部门要抓住这个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提高行政服务意识。进一步规范公路货运物流市场的经营秩序,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壮大公路物流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公路货运、物流市场的建设;抓紧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一批具备现代企业制度,实力强、观念新的物流龙头企业。同时要充分发挥九江长江黄金水道和国家一类口岸优势,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物流网络。力争用五年时间,把九江发展成集水、公路、铁路、空港、管道于一体,以港口集装箱物流为中心,综合型物流和保税物流相配套的现代物流框架,成为连接长三角、辐射鄂、皖、湘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使现代物流业成为九江发展的新亮点,突显九江无法替代的物流优势地位,为九江科学发展、奋起赶超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我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九江位于赣、鄂、皖、湘四省的结合部,古时依靠水路成为沟通南北的域性的商贸物流大通道,近代随着水运的衰落,九江的传统商贸物流中心地位有所衰落。然而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级规划的批复,九江再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期。作为鄱湖生态经济区的主战场。九江的工业实力不断壮大,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10年已达1500亿元位列全省第二,同时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昌九高铁建成通车,武九高铁,池九城际,九景衢铁路的相继立项,使九江成为中部地区高铁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公路方面随着九江长江二桥,绕城高速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强化九江作为国家级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这些都为九江发展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创造了先决条件。
“十一五”以来九江的物流业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公路方面2006年至2010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从1916万吨增加到7678万吨,年均增长60%货物周转量从19.9亿吨公里增加到160.2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40%。水路方面九江共有长江岸线152公里,共有各类港口及专用码头144个,2010年九江港口吞吐量达到3291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2.06万标箱,同比增长20%,实现了九江港的历史新突破。至此,九江港货物吞吐量已连续3年实现增长。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领导下,通过市职部门和相关企业的不懈努力,九江的现代物流业已经逐步进入到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提升和完善城市物流功能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增强城市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是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我市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物流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来看仍比较落后,基本上还是处于粗放经营,以货物运输业为主的阶段。我市物流产业的现状与九江快速发展的经济还不相匹配。其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
据调查九江多数企业的从业人数在20人以下,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特别是从事公路货运物流的企业,大多数企业规模比较小,主要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基本的物流服务。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更谈不上开展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业务。部分企业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规模小,设施陈旧,功能不配套,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低,不具备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大规模集结、吞吐货物的能力。在流通加工、信息应用、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九江物流产业的现状与九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
2、基本设施投入不足,资金保障能力有限
我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交通运输设施外这几年投入并不大,形成的格局与产业布局并不完全适应,现有物流的一些基础设施,物流在规模,质量功能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产业的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站场,商贸市场比较多,而交通布局合理,信息化程度高,整体规模较大,相关配套设施齐全能发挥区域性枢纽功能的物流产业园建设还是一个空白。同时物流企业的资金短缺限也限制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由于物流行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必须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才能创造较为可观的效益。物流企业要开展高附加值的业务,必须具有设施完备的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信息化平台等硬件条件。这些前期的投入都是非常巨大的,而我市物流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较弱,加之银行借贷门坎高,企业吸纳资本和资金的渠道比较少,因而我市物流企业的发展程度普遍不高。
3、信息化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九江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多数物流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如收货站、托运部名目繁多,他们只是将所在地附近生产企业收集到的物流,重新委托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承运,显然还是家庭作坊式经营,物流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公用信息互通。极大的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物流行业比较特殊,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流动性大,专业人才更是缺乏,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据统计全市目前货运从业人员拥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仅占5%左右。物流人才匮乏,特别是观念新、素质高、具备物流信息系统知识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奇缺。严重束缚了我市物流业的发展。
4、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不协调
国家已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九江市也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物流专业企业,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但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上,缺乏明确的措施和要求,管理上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难成一体。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经贸等物流主管部门各自为政;运输、仓储、代理、批发等物流行业之间也缺乏内在协调机制,导致设施之间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全市物流设施难以形成体系,系统功能残缺。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割裂了物流业的内在联系,造成行政服务责任不够明确,功能不够完善。
三、推进我市公路运输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近年来我市公路运输物流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至目前为止全市(地区)共有货运企业735家(市区90家)货运车辆30708辆、总吨位191359吨。但总体上我市公路物流行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还是缺乏大型综合的交易市场和正规专业的公路物流企业。这就形成了制约我市公路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两个主要的问题,我所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加大物流领域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创造宽松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吸引更多先进物流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建议项目用地挂牌出让起价可按本区域工业用地最低限价执行,对新建物流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大力倡导国内外物流企业加强合作,特别鼓励市域企业在我市设立商品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安排较大比例的服务业发展资金,用于物流项目的贷款贴息或项目补助。鼓励传统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全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同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适时制订相关规则,加强运营组织,规范运营管理等,为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2.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断提高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市场运作的方式,由政府提供配套的优惠政策,引进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投资兴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平台的经营管理上实行物流企业自管自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管理方式。在信息平台的具体建设方面,可先行组织全市单体物流企业联网,再将商业、交通运输、工业、贸易、邮政通讯等相关部门逐步纳入,建立全市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提供物流信息服务,承接物流业务和在线教育培训,推动物流行业内部的合作与交流。
3.培育物流行业协会,加快相关中介组织建设
积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推进行业协会按市场化原则组建的步伐,通过加强宣传。使物流企业认识到加快物流行业协会建设的紧迫性,先由政府部门组织召开物流报告会、研讨会、培训会等行业会议,然后引导其成为九江物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同时抓住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强这些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企业组织发起组成行业协会,逐步吸引中小企业参加。最终使其成为企业和政府之间联系的纽带,通过推广物流行业标准、教育培训、从业人员资格认定等工作,维护行业合法权益、为政府管理、企业运作和行业发展提供服务。
4.加快培养人才,推动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现代物流完全不同于运输与仓储组成的传统物流的概念,而是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先进管理模式。人才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重视人才培养是发展我市物流业的当务之急。在普及现代物流知识的基础上,采取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是制定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政府要为物流人才的引进,大开政策“绿灯”,为物流人才提供一个创业、兴业的宽松政策环境。不断吸引国内外物流人才加盟我市的现代物流业中来,从而促进九江物流产业管理和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在从业人员中选拔业务骨干进行学习,提高他们对物流产业和现代物流观念的认识,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鼓励九江地区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增设物流业相关学科和研究课题、加快培养一批急需的物流实用型人才和物流研究课题成果,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注入“后劲”力量。
5.重点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健全城市配送体系
为促进我市公路运输物流业快速发展,完成传统公路运输向现代物流的转型,这就需要筑巢引凤,搭建平台。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尽快的完善和审定《九江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尽快建立城西综合物流中心等四大物流园区。进一步整合土地、物流资源,完善原有物流基地建设规划建立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综合货运枢纽平台,实现多式联运的无缝对接。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资集散保障。同时根据城市交通状况和物流业务发展情况,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研究。制定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利于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及停靠的具体措施和运行机制,提高配送效率。鼓励城市物流配送实行品牌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引导城市物流配送企业统一标志、统一车型、并实行公司化管理、采取封闭两厢货车运输。
四、推进我市公路运输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物流产业是现代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群、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地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物流产业涉及的行业多、地域广、流程长,因而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相应专门的领导机构,打破原来的条块分割、行政垄断格局,转变目前管理分散状态,同时明确部门分工,强化管理职能、为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制定行业管理办法、提供政策保障
相关单位要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发改运行(2004)1617号】精神,研究制定结合我市实际可行的公路物流行业管理办法。以保证公路行业良性、有序发展。同时应建立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土地政策体系,在物流集中发展区实行土地滚动储备制度。凡符合产业导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的物流用地依法及时提供。对列入物流发展规划的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业项目、优先保障用地。对市重点物流建设项目,应按照仓储、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提供用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在新增建设用地及计划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设立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财政扶持、市财政在每年财政预算内安排,主要用于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的扶持培育以及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物流标准化、物流统计系和物流人才培养等业务,通过这些相应配套措施积极支持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篇: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调查汇报
一、我市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生产流通环节的分工,我市以运输、仓储、配送和流通加工等为主的物流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截止目前,市货运企业达到3000余户,拥有营运货车18000余辆,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约128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我市涌现出千千佳物流、正大物流、中邮物流、宇通物流、铁力货运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时风集团、信发集团、祥光铜业等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随着我市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现有商业集团的壮大、商贸集中区域的形成和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力的明显增强,我市作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二、我市发展物流业的优势
1、区位优势独特
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是鲁近年来,随着全西乃至进军中原地区的“桥头堡”。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物流产业也迅速发展壮大。周边没有辐射性强的一线城市。为此我市加快了物流中心建设,力争使我市物流中心成为鲁西区域物流服务功能最强、服务竞争优势最大、服务品牌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枢纽。
2、交通优势显著
我市是京九铁路、济邯铁路和济聊馆高速公路黄金十字架的交汇点,青银高速公路和104、105、106、308、309等5条国道以及9条省道相连接,济聊馆高速公路与京沪、京福、济青高速公路相连接,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3、产业优势较强
多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形成门类齐全,产品独具的工业产业体系。目前,电力及有色金属、汽车及机械设备、化工、生物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电解铝、铜冶炼、客车等重点产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余家,利税超过千万元的企业240余家、过亿元的企业20余家。目前,韩国希杰、香港华润、四川希望、中冶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入住。同时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每年有大量的农副产品资源需要外运。
三、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我市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结构不合理、层次低、理念落后,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
物流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由于物流行业投入大、回收期长,且要建设一定面积的仓储设施,因此,对物流业的发展要予以足够的政策支持,以推动物流业的起步发展。从我市整体情况来看,缺乏系统性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尤其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的扶持政策。尚未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政府与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有效的工作联动机制,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方式尚未有效对接,物流服务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物流资源浪费严重,物流成本难以降低。
2、物流企业规模小,档次较低
调查表明,我市近3000家交通运输仓储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能够开展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占少数,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尤其缺乏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物代理等低层次服务上,而增值空间较大的包装、加工、供应链服务等业务则开展的相对较少;物流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上明显偏低。其经营和管理多数属于粗放型,与现代物流所要求的高效率、低成本不相适应,在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个性化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的距离相差甚远。
3、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滞后
一方面,受观念的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少数企业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也只是把部分物流服务业务进行外包,导致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物流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不多,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缺乏。另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储运能力明显不足。
4、物流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四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目前已将物流专业人才列为十大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市物流企业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更是奇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物流专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员已经成为我市物流发展的“硬伤”。据统计,我市目前还无人拥有高级物流师资格,拥有物流师资格的人员也仅有30人左右。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产业中应用程度还较低,多数物流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货物跟踪系统等,甚至个别企业开展业务的通讯手段还停留在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上。
四、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
1、发展思路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挥综合交通优势为切入点,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商品的流通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中心,加快构建我市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
2、目标任务
XX至2015年,重点建设信发物流园区、鲁西田园农产品冷链物流、鲁西国际现代物流园、鲁西煤炭储备配送基地、鲁西物流中心等7处物流园区,培育发展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创建2—3个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服务品牌,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初步建立以为物流枢纽,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为载体,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
到2020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明显降低,使现代物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专业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基本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培育壮大一批综合性物流企业;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比目前的水平明显下降。
3、物流业发展的重点
(一)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按照“培育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完善的流通服务体系。重点搞好中心商务区建设,加快提升重点企业、重点商贸带的运营模式,稳步培育发展带动力强、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名牌企业,积极发展国内外大商场、大超市连锁经营,引进先进管理、经营理念,努力打造我市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中心商务区。加快县市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城乡商业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社区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依托供销社综合服务和农资连锁等机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配送。重点搞好市场街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企业主辅分离,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抓好企业设计、研发、营销等辅业与生产经营主业的分离,实行专业化分工,规范完善已经相对分离的企业,继续通过剥离工业企业内部的物流业务,培植专业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推进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工程的建设,集聚规模大、辐射力强、效益好的大型物流企业,形成主要为制造业服务的物流集聚区。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建设工业品、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规划建设铁路物流园区和高速公路物流园区,加快物流工程项目建设步伐,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三)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结合目前已形成以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的实际,物流园区要科学规划,重点抓好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的规划、论证、建设,使物流园区具有货物集散、商品存储、流通加工、配置、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进驻园区的环境,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国内外物流企业参与园区建设。
(四)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高唐至临清高速公路、济聊馆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德商高速公路、济聊一级公路尽快开工,加快泰安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度,构筑高等级现代化公路网络。加快邯济铁路复线、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聊泰铁路建设。完善运输场站体系,推进运输线路资源整合,在陆空接驳、节点运输,公铁联运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货运无缝衔接。
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建议及对策
1、规划引导、合理布局。政府要根据全国及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制订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以规划统一引领全市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尤其是涉及到物流园区或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金和设备投入,需要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土地审批(包括规划)、工商注册、查验通关等服务,需要政府提供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从而为现代物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出台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尽快建立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领导机构,明确现代物流业的主管部门,以对物流业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根据我市的区位特点和城市规模,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中,要重点突出城区物流业发展的龙头带头作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项目,引导物流设施、物流资源向集聚,构筑城区物流枢纽——七县(市)物流节点的物流体系框架,建设大型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三级物流网络,充分体现专业性与功能性的有机结合,实现物流节点在规模上的合理布局。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目前我市的众多中小型物流企业还停留在“同行是冤家”的小农经济时代,停留在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和客户竞争上。通过组织物流行业协会来协调物流企业,规范物流行业行为,引导和推动物流业的发展,是提升物流业经营和发展水平的途径。物流行业协会对上协调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管理,对下服务物流企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培育专业市场,还可以进行物流行业的横向和纵向整合,形成物流企业联盟,从而提高我市物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专业服务水平。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流通主体。
要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鼓励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整合流通资源,引导仓储、运输、邮政等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同时,通过市场竞争,筛选一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满足社会不同物流需求,形成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小企业为补充的稳定的物流产业“金字塔”结构。鼓励拥有自己物流车队的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借鉴现代物流模式,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是引导百货大楼、振华集团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把连锁与物流有机结合起来,以强有力的物流配送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二是引导千千佳、中邮等专业物流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机械化分拣仓库,变传统物流为第三方物流。三是引导信发、时风、鲁西化工、祥光铜业等大型工业企业将物流业务从企业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经营的专业物流公司。四是引导香江市场、临清烟店轴承市场、开发区大东钢管城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走批发交易与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相结合的路子,实现生产、交易、仓储配送一体化,实现由传统的专业批发市场向现代物流园区的转变。在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整合,优势互补,培育起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
4、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和营销队伍建设,全力提升物流业市场竞争力。人才是物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所在。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懂科技、善管理、会营销的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组织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物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高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积极吸引省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与物流咨询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实现物流系统的产学研联动发展。
5、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推进物流信息化。一是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综合服务等服务功能。利用现有通讯、电视、广播、网络资源,将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物流业务宽带信息网络和大中型企业的物流信息网络,为电子商务提供广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物流信息和相关增值业务。二是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需求,广泛采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统一;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全市性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相对接,着力建设一批知名品牌市场。三是引导工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职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设施以及条形码、信息交换、智能标签等技术。五是积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鼓励、扶持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组织各类信息资源,为物流企业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鼓励物流策划、咨询等服务业发展。加强物流统计工作,建立完善基础数据。督促政府部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发展,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现代化、信息化的物流中心城市。
第四篇:宜春经济开发区及中心城区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宜春经济开发区及中心城区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点。为了解宜春经济开发区及中心城区物流业发展和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园区企业“物流难”问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在线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形式,调查了园区61家企业、铁路、公路、邮政等物流企业以及新余、萍乡经济开发区等单位。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现状与特点
宜春中心城区及开发区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在铁路、公路、航运三个体系的物流中,公路物流占据主导地位,但处于无专门经营场地、无现代物流概念、无专业物流技术的“三无”地带。目前,市本级开发区、周边县市工业园区以及萍乡、新余等地的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除传统的汽运、铁路、邮政物流外,市本级物流集散地主要集中在贸易广场、马家园、建材市场周边,全市从事规范化货物运输的企业只有10余家。中心城区和园区物流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参差不齐。目前货运市场普遍存在“散、乱、杂”状况,一般都是一家人或几家人凑到一起成立一个托运部(此类占到绝大多数),缺乏公司化管理,没有仓储服务,接到业务往往囿于自身局限,层层转托,导致价格层层加高。国内几家较大的物流企业(佳吉物流、海华物流、邮政物流等)在宜春虽设有经营网点,但都距离园区较远,物流费用较高。园区引进的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创维物流、雅实物流等)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规模。企业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市场乱态频现,甚至曾经出现过某托运部一夜之间消失,货主寻货无门的事件。
2、社会资源分散使用,零乱无序,行业效率很低。企业物流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程度不高,无序、恶意竞争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绝大部分小型物流公司由于实力不强,只能以恶意降价来拉拢货源,使整个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物流运作集约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粗放,物流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资源利用率低。专业化物流企业也仅限于海华、佳吉、邮政物流等几家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部分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能力有限,在物流策划、物流管理、实际运作等方面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作经验,不能满足企业较高的需求,难以做到高效益、低成本的运作。
3、物流服务水平低,成本相对较高,园区企业发展受限。通过走访发现,园区物流成本一般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8%-10%,约高于江浙等发达地区物流成本的15%-20%。园区内61家企业普遍表现出对物流服务绩效关注,关注内容涵盖时效、成本、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其中,运输的安全准时是企业首要的关注点,有91%的企业将其列为首位;其次是物流服务水平,占82%;成本、响应时间的关注度也较高,分别有57%和54%的企业将其列入第三、第四关注点。物流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行业特征,医药、电子行业由于产品货值高,其安全性是企业对物流的首要要求;汽摩配行业由于行业毛利较低、运量大,最关心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新型材料行业对于物流服务有着许多特殊要求,比如包装等,将根据产品品种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需求。生产企业对物流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作业速度慢和物流信息不及时准确;其次是作业差错率高、运作成本高。从中可看出,生产企业对物流服务首先关心的是运作质量和包含物流信息在内的运作能力问题,其次才是物流成本。
二、原因分析
1、环节因素。宜春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物流量小,需求单一,信息发布不畅,往往要将货物运送到相对发达的地区进一步分流,从而造成环节增多,成本上升。目前宜春及周边县市大部分物资大都需经过南昌、长沙等地进行二次分流,门到门直达式的物流服务较少,而且铁路运输也取消了5吨、10吨标准集装箱。随着我市工业快速发展,物流周转时间、服务质量需求不断提升,当前的物流模式必将制约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但减少物流环节,主要需要依靠市场来进行调整,作为开发区,更多的只能是对产业进行指导,政策上给予优惠扶持。
2、信息因素。物流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导致物流环节过多的主要原因,而这些资源流动的配置原则是基于物流需求信息的流动,物流信息聚集的地方也必然是物流服务聚集的地方。物流服务资源与物流信息在专业化程度高的物流市场内,通过价格杠杆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自我调节。目前赣西地区还没有成规模的物流信息交换中心,大部分都是通过老关系、老客户进行交易,物流成本变化随意性较强。
3、市场化程度因素。物流信息的流速越快、公开化程度越高,市场的集聚效应就越会更好地显现,甚至会成倍地放大,市场化程度也会相应提高。通过市场选择,各项物流服务也会更规范,市场会相对稳定。我市高安是全国货运大市(县)之一,照理而言,身处运输资源如此丰富的地区,物流并不应成为难题,但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信息不畅通,使宜春的物流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4、服务综合化因素。2006-2007年园区内企业生产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幅度均在100%以上,企业个体对今后三年的发展预期也较为乐观,产值预计年均增幅一般都在20-30%,有的甚至达到100%。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物流需求潜力持续增强,但企业的需求并非简单的需求,货运代理、进出报关服务、仓储服务、全程点到点物流服务等综合化的要求慢慢被大部分企业所重视。跨国企业、大型企业往往非常重视专业化的供应链、销售物流服务。整个物流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其高附加值的利润增长点能否顺利形成,也在于能否对物流行业进行有效整合。
5、政策因素。我市至今还没有出台专门扶持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物流产业的专门平台。现代物流业需要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化的综合平台,加速建设具有特色的物流产业园区,显得十分必要。
三、加快物流业发展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1、物流难已成为制约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物流瓶颈的存在,是园区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障碍,服务能力弱、物流成本高不仅直接影响园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直接影响到园区的招商工作。大型项目由于综合化生产程度较高,往往倚重高标准物流服务,基于目前园区物流状况,这样的项目进园会遇到较大的障碍。大项目进不来,园区内企业发展又有局限,很容易造成园区发展的边缘化。目前,萍乡、新余开发区的产值均在100亿元以上,产业集聚作用已开始显现,在这个问题上,着力解决好园区物流问题,非常有利于促进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2、现代物流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在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物流圈:一是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二是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物流圈;三是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海峡物流圈;四是以广东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功能,带动着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在这种格局中,现代物流业已经在跨行业、跨区域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3、我省其它地市物流业蓬勃发展。为促进我省物流业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各地也积极顺应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的大势,积极跟进。九江市提出了在依托老城区、开辟大市场的基础上,让九江物流重整旗鼓的口号,启动建设长江物流中心和九江物流中心;南城县发展物流运输企业300多家,聚集3000多辆物流承运货车,直接从事物流人口达3-5万人;广昌县也成立以工商联牵头组织的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协会,全县人口只有23万人,但物流企业有1200家,遍布全国23个大、中城市,每年为国家创利税5亿多元。
4、加快宜春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在必行。要把宜春建设成经济强市,需要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用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规划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区域经济综合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当前,宜春发展现代物流业既有一定的基础,也有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把握住时机,充分发挥好优势,完全可以促使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壮大。一是区位优势。宜春地处江西省西北部,距周边的萍乡、新余两市均只需半小时车程,是地理上当然的赣西地区中心城市。境内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浙赣复线横卧东西,高等级公路交叉密布,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正按照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发展规模,快速拉开赣西经济中心城市建设的框架。二是需求优势。宜春历来是赣西地区商品集散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要与日俱增。市场经济规律表明,一个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和这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目前宜春中心城区的物流业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综合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全市上下以宜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工业强攻战”正在快速推进,目前引进园区企业197家,预计到2011年,工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物流需求将大大提升。三是存量优势。目前宜春已经拥有一批物流相关企业和一大批具有物流服务经验的经营者队伍,高安汽车货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宜春经济开发区正在引进三家有较强实力的物流企业,它们也都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
四、对策建议
为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市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观念到位、政府推动、行业协调、企业跟进,形成全社会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新局面。
1、加强组织协调,营造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目前,我市现代物流业仍处于铁路、公路货运公司、邮政、个体物流仓储等不同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状态中。与现代物流业必须跨地区、跨行业,形成一条物流供应链的要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协调和管理。一是成立市现代物流业建设协调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发改委、经贸委、公安、运政、运管、财政、工商、税务、交通、外经委、工商联、铁路、邮政、保险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并成立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贯彻实施。二是明确推进现代物
流业发展的责任主体。确定不同主体的责任范围,政府制订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行业组织引导建立规范市场准则和市场秩序;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形成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物流企业职责分明、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新局面。三是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组织作用。借鉴外地经验,政府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商会及行业协会组织,整合全市物流及工商业企业资源,形成以商会组织为枢纽的宜春网络化服务体系,具体帮助引导物流企业和其它工商业,统一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制定行业发展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在企业资质论证、质量监督、市场划分、价格监管、竞争手段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调作用。
2、制定优惠政策,打造优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制定和推行物流业的优惠政策。实行灵活的金融政策支持,对致力于发展物流业的投资者,一律放宽贷款准限;对那些以合资或合作形式向现代物流业投资的企业和个人,在项目正式运营后的一段时期内给予税费扶持;在物流企业车辆养路费、运管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二是要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物流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大力宣传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废除各类阻碍物流业发展的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树立物流企业信誉,统一行业操作规范等方面入手,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秩序;政府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3、整合市场资源,谋求建立专业化市场。目前宜春市本级物流集散地主要集中在贸易广场,距离开发区较远,且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新余已经尝试在园区内建立起专业化物流市场,同时规范园区外物流市场,划行规市,这样既可依托市场服务园区企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又可将物流业作为新的产业增长点,扩充园区经济总量,优化园区产业结构。目前已有三家物流企业落户宜春经济开发区,且正在建设之中,如果将市内零散的物流企业、物流集散中心整合进园区的话,有利于园内物流企业的发展。因此,要以工业园区的大型专业市场为平台,以网络信息为核心,激活各县(市)产业及周边地区物流资源,引入竞争机制,从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和审批制度入手,打破地区封锁,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在统一、透明、平等、高效的市场中竞争、发展。
4、立足工业园区,建立赣西物流信息平台。由园区联合市本级以及其他县(市)建立赣西片区的物流信息交换平台,通过网络在线的物流信息交换,达到升级物流市场化程度,整合赣西区域物流资源的目的。赣西地域经济板块正在逐渐形成,新余、萍乡、宜春等地经济总量快速发展,为区域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目前,宜春经济开发区入园的有可作中高端物流的世纪雅实物流,有专业于电子物流的创维物流,有本地物流网络较健全完备的宜汽物流。通过培育区域物流企业,搭建赣西物流专业市场,畅通信息集散平台,可望实现在第三产业上把服务延伸到周边地区。
5、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物流服务在走向专业化、综合化和网络化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利用其规模化优势和专业化服务优势,可以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商品周转率等服务,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建议借鉴义乌市近期投资建设占地30公顷的义乌国际物流中心的做法,筹建赣西物流中心,目的是建成一个配套仓储、堆场、装卸以及集报关行、船务、外代、货代银行、保险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内陆直通关”模式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第五篇:经济开发区汇报
山西绛县经济开发区
2011年1-5月份经济运行及主要考核
指标完成情况汇报
市政府:
今年以来,绛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任务分解,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狠抓责任落实,较好的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指标任务。下面就经济运行、财政收入、项目建设、标志性项目、招商引资五个方面工作完成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1-5月份,我区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6.73亿元,同比增长2.75%;产品销售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1.08%;区内生产总值1.82亿元,同比增长2.25%;税收收入完成0.24亿元,同比下降27%;进出口总额完成2851万美元,同比增长376%。
二、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我区2011年财政收入计划为919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7884万元增加1306万元,增幅16.57%。
截至5月底,全区完成财政收入 3145万元,占计划的34.22%,同比下降7.96%,减收272万元;欠双过半任务(4595万元)1450万元。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2556万元,占计划的32.23%,同比下降12.97%,减收381万元,欠双过半任务1409万元;地税部门完成418万元,占计划的46.44%,同比增长19.09%,增收67万元,欠双过半任务32万元;财政部门完成171万元,占计划的47.5%,同比增长32.56%,增收42万元,欠双过半任务9万元。
三、项目建设情况
截止五月底,我区共有在谈在建项目18个,总投资51.9亿元。其中在谈项目1个,准备前期手续项目5个,在建项目12个。
1、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根据年初制定的2011年开发区重点项目工作计划,我区共有市、县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7.88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1.48亿元,1-5月份累计完成834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6.4%。市级重点项目4个:
山西鑫亚实业有限公司50万吨铸造基地配套建设铸造炉项目。总投资7亿元,计划占地1000余亩建设冶炼、铸造车间。目前完成了工商注册、立项,环评申请自2010年上报至今仍未批复,目前项目已呈报国家环保部,等待批复。
国营华晋冶金铸造厂新增6000吨铸件扩产改造项目。总投资58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新建、改造105、109分厂铸造、机加中心等生产车间,新增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改造厂房10000平方米。购臵主要设备50余套。该项目本年完成投资4253万元,累计完成投资4803万元,车间厂房已基本建设完成,安装设备调试已进入尾声。
金甲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现代中药材山楂叶总黄酮产业化示范项目。总投资9018.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建立符合GAP规范占地100余亩的总黄酮生产线一条,建筑总面积19020平方米,安装仪器和设备75台(套)。该项目本年完成投资12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860万元。
绛县开发区新鑫食品有限公司6000吨果品深加工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厂房、办公用房4908m,建设全自动控温排潮烘干系统,凉果、丹皮(饼、2糕)全自动生产线两条,质检化验设备1套,建设优质山楂生产基地1000亩。目前项目已完成征地手续,主要生产设备已订购,正在进行厂房建设,今年累计完成投资1374万元。
开发区重点项目1个:
恒通铸造有限公司离心铸管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内容是购臵铸造设备4套,40台离心铸管机,辅助设备29台套。目前厂房改造已基本完成,部分设备安装调试中,今年累计投资1520万元。
2、项目落地情况
我区共有落地项目3个,总投资5.4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8亿元的68.13%。计划落地项目1个,总投资4.3亿元。
绛县开发区飞龙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太阳能电池片5兆瓦(200万块)项目,总投资4.2亿元,5月10日在省发改委立项。项目完工后可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
绛县开发区通达铸造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9500万元,4月6日在市经委办理立项手续,目前正在进行厂房设备改造。项目完工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上缴税金2000万元。
山西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砷化镓半导体材料扩建项目,项目总投资2980万元,5月18日在我区办理立项手续,预计7月份开工建设。项目完工后新增202台单晶生产设备,该公司的产能将达到年产砷化镓单晶200万毫米,年销售达到1亿元。
计划落地项目,亚新科国际铸造(山西)有限公司5.5万吨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铸造项目,总投资保守估算4.3亿元。项目落地投产可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上缴税金4000万元,目前正办理各项前期手续。
四、标志性工程进展情况
我区年初确定的标志性工程是山西鑫亚实业有限公司50万吨铸造基地配套建设铸造炉项目,但该项目环评申请自2010年上报至今仍未批复,目前项目已上报国家环保部待批。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计划将亚新科国际铸造(山西)有限公司的5.5万吨汽车铸件项目调整为我区2011年标志性工程。该项目总投资4.3亿元,建设5.5万吨铸造线一条。因该项目为合资企业,项目立项需核准程序,目前正在办理可研、环评、能评等前期手续。
五、招商引资情况
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区的招商引资任务是6亿元。今年2月24日我区召开了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会后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招商引资渠道,经过3个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5月份我区招商引资工作获得突破性进展,共引进项目7个,总投资8.75亿元。截止5月底累计到位资金2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33.3%。
志信纸业有限公司再生纸厂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700万元。
飞龙石英有限公司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11万元。
国营第五四零九厂机电产品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累计完成7500万元。
国营华晋冶金铸造厂与中设国际进出口公司合作的新增6000吨铸件扩产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800万元,本年完成投资4253万元,累计完成投资4803万元。
亚新科国际铸造(山西)有限公司造型线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目前已完工投产。
亚新科国际铸造(山西)有限公司铸造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00万元。
恒通离心铸管有限公司离心铸管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520万元。
六、财政税收形势分析 综合分析我区的经济形势及税源特点,上半年我区收入形势十分严峻,究其原因:一是增长基数高,税源不足。2010年我区财政收入7884万元,比2009年5613万元基础上增长40%,今年计划任务在2010年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6.57%,增长比例大幅超过开发区经济增长比例。二是受上年税收收入非即期税收(多收)造成减收。去年,为保证全年税收收入计划的完成,我区组织入库非即期税收1824万元。今年1-5月份为了消化这部分税收而减收1047万元。三是开发区税收第二大户国营华晋冶金铸造厂(2010年纳税 万元),由于上年四季度进项票集中在年末抵扣,至使今年元月份无税收。四是2010年我区福利企业退税323万元和物资回收公司的返还税款124万元都还未执行,今年下半年执行退税后,财政收入还会有一定影响。五是部分企业受原材料价格、运输成本、流资短缺等诸多因素影响,生产面临着亏本经营, 开发区3户骨干化工企业基本都处于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原材料供应受焦炭行业的制约,导致部分炭黑企业停线限产,影响税收收入。
七、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全年目标,强调序时进度的推进,在工作争主动上下功夫,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重大项目的落地、推进,一手抓经济运行,力促经济发展。一是为确保我区2011年财政收入“时间任务双过半”,针对时间紧、缺口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在全区范围内开展2011年财政收入双过半工作大讨论,制定了详细的组织收入重点工作配档表,明确牵头科室、责任科室和工作时限;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调研,定期进行督导落实;邀请稽查局对辖区内企业近年来的税收情况进行稽查,做到应收尽收,不留死角。
二是强化政府引导,推动企业拓展市场。在年初就召集重点骨干企业家座谈,及早分解到各个企业,并与企业家一一落实自身发展的目标和工作措施。我们还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调研,实地了解企业运行情况,现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协调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并就进一步敲定今年要完成的目标,将发展的压力及早传递到企业。年初,区辖化工企业:德信隆化工有限公司、华青实业有限公司、通达化工有限公司分赴云贵川、江浙、山东等地积极开拓市场;医药企业天龙农科贸有限公司分别与哈药集团、福森药业、亚宝制药等国内龙头制药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商洽,拓展市场;铸造企业:亚新科国际、华晋冶金铸造厂也积极拜访国际国内新老客户,积极拓展市场,签订购销订单,成效良好。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继续坚持各种有效招商办法的同时,大力推行全员招商,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继续坚持招商任务分解,将招商任务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人人肩上压担子等有效措施。对重大产业项目,成立精干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力争招商引资有新突破。
四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突出抓好上半年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切实抓好4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个开发区重点项目和2个重大前期项目。重点做好山西鑫亚实业有限公司50万吨铸造基地配套铸造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国营华晋冶金铸造厂新增6000吨铸件扩产改造项目、新鑫食品有限公司6000吨果品深加工项目建设的跟踪落实和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帮助山西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线扩建项目和亚新科国际铸造(山西)有限公司5.5万吨铸造生产线扩建项目做好各项前期工作。
尽管采取了以上一系列措施,但因2010年探收较多需要消化,加上原材料涨价、一些新上项目还没能形成生产能力等原因,致使财政收入总体下滑。
八、下一步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创优发展环境。
继续围绕市政府制定的2011年主要指标任务,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发展方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帮助企业筛选并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遵循依法审批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精简申请材料,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超常规办的方法,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用地、用水、用电、用煤、运输、环保、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实施中的土地、环评、资金、申报审批等问题,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围绕开发区重点项目,建立全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责任明确,相互配合支持,跟踪、协调、报告、推进、督查机制完善的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体系,解决好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抓好大项目落地,发展好支柱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目标。开发区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对6万吨再生纸、金甲制药、6000吨果品深加工、通达铸造等项目,按照“缺什么帮什么”的思路,主动提供优质服务,做好重点建设项目信息发布,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投产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帮助企业办理立项申报、土地征用、环保能评、资源勘查、水电使用、金融信贷等项目投产前各类证照手续,不断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尽早投产见效。
三是是突出重点抓征管,强攻难点抓清欠。
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税收征管监控力度,尤其是对那些达不到最低税控线的企业,纳税大幅下降、税负明显偏低、迟迟不缴税的企业,要采取断然措施,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和重点稽查对象,税务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稽查,必要时可对其使用发票按规定暂缓供应或限额供应,对抵扣税款可按规定实行暂停抵扣或限额抵扣,确保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税收应收尽收。加大旧欠清理力度,对已查明恶意拖欠税收的企业要出重拳,下猛药,对个别欠税大户该查封财产的要查封财产,该吊销执照的要吊销执照,该移交司法机关的要移交司法机关,确保税负公平、征收公正、征管公开。
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投资硬环境。
我们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年内计划完成1400万元华晋路工业园区主干道工程,加快推进省电力公司投资5020万元的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设项目,打造招商引资“硬环境”,提升区域形象。
五是加强银企合作,推动企业及项目建设。
充分把握今年市政府出台促进银企合作各项机制的有利契机,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协调企业与驻晋、驻运各银行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扩大融资规模;同时,切实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0一一年六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