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摘要】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在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职能的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民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稳定等,是巩固国家政权的根基所在。作为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最基层单位,乡镇政府不仅面临着财政供给不足的经济压力,而且还必须承担起全方位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的政治责任和社会压力。面对新形势,客观上要求乡镇政府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职能的重大转变。然而,乡镇政府没有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来界定职能,致使乡镇政府的现有职能并没有根本改观。追溯问题的渊源在于压力型体制。为此必须对乡镇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即乡镇政府要把职能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上来,转移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字】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一、乡镇职能定位的必要性
(一)、城乡关系的客观要求
社会经济转型是经济现代化和市场化相互交织的过程,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社会经济转型期政府宏观调控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今后能否有效地缓解和缩小城乡差距,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第三步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市场化改革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离不开农村,农村也离不开城市。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势在必行。在目前城乡分治的体制下,乡镇以上的各级政府及其财政事实上是围绕城市来运转的,谈发展、讲改革、定政策有意无意地几乎都是以城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细细考量我国发展和改革的历程,这个结论是不难得出的。改变目前在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上过多向城市倾斜的政策,从体制上、政策上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这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种新型城乡关系体制下,必须对乡镇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乡镇政府的引导。所以,在后农业税时代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乡镇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乡镇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保证。
二、国外乡镇职能配置的经验和启示
在国外,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较为清晰,机构设置较少,管理形式灵活多样,淡化政治职能,侧重于公共产品服务职能。主要承担对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社会事务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在经济事务方面,地方政府也不承担主要职责,不直接参与经营,也以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主。地方政府通过对当地社会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为当地居民的生活、企业的生产创造一种较好的环境和条件,从而维护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三、乡镇职能定位的主要原则
乡镇政府的职能实际上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一个衍生品,它的职能定位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职能目标指向上的“以人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内在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一个“负责政府”的具体体现。
二是政府职能价值取向上的“公共性原则”。现代政府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性,政府权力从本身上讲是一种公共权力,政府权力有主体,这个主体即人民群众,人民是政府的“所有者”,而不是政府的“顾客”。所以,政府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上来。
三是政府职能设定范围上的“有限性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放弃原有的直接干预或横加调控,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四是政府职能履行效果上的“高效性原则”。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都要求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必须高效,这就必然要求各级政府根据新时期的职能定位,通过简政放权、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如提高人员素质和改进职能履行方式等,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成效。否则就会浪费宝贵的资源,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发展,并影响到自身的形象,降低自身的威信和合法性。
四、新时代乡镇政府主要职能
新时代乡镇职能定位应实现三个转变:即从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型”政府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限型”政府;从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增强法律意识;从增长型思维向协调型思维转变,从过去的只注重经济指标向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同产业、不同区域经济、积累和消费、分配关系、微观经济行为等的协调方向转变。
具体来说,乡镇政府职能应定位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贯彻执行法律政策,不断推进民主建设。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积极深化村务公开、公推公选等基层民主政策,促进村民自治不断推进乡镇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配强“班长”入手,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切实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率先发展的坚强堡垒。重点抓好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做好政策的解读以及落实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改变长期以来被老百姓视为“人治政府”向“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而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二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科学制定本乡镇产业发展规划,组织指导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支持农民兴办各种经济实体、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是推行政务公开,扩大农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建立政务公开信息栏或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公开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结果、收费标准及时向群众和社会公开,让老百姓依法享有对乡镇政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强化社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重要人事任免及有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必须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评议监督。
三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推进政务、村务公开;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管理,及时上报和处理重大社情、疫情、险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乡镇在具体工作中就要抓住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把发展非农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把抓好龙头企业、建好服务体系、搞好示范引导作为农村工作的着力点。
四是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搞好公共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发展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提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信息服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共享社会进步成果。
五是大力加强综合治理,有效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调解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制定和完善社会应急机制,提高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畅通民主渠道,保证司法公正、社会廉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五、明确乡镇政府职能的意义
合理定位乡镇政府职能,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和谐乡镇政府职能新机制,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这是新时期乡镇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要全面落实并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关键在农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我们如何加强乡村政权建设,构建和谐乡镇政府职能新机制,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张新光: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
边维慧:乡镇财政能制度变迁研究;
张厚安:村民自治: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必由之路;
顾建光:中国乡镇问题研究综述与思考; 孙世春: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的建立及其管理机制;
张新光:我国乡镇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思考,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第二篇: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现代农业经济学论文——
关于对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2007级经济管理专业)
学号:20071019姓名:周嗣东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乡镇政府处于改革的前沿,其职能履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实行免征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必将直接触动我国农村基层政治体制的变革,目前在新的形势下,乡镇政府向何处去,乡镇政府的职能
一、目前乡镇职能的现状
1、法律法规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规定过于泛化。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已经对乡镇政府职能做出了规定,但从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看,乡镇政府的职能规定不具体,表现在如地方组织法只是对乡镇政府的职能权限范围进行了原则规定,并未规定具体的职责范围和内容,即具体应该做什么没有明确规定。
2、全能政府的运作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型政府”思想的影响,乡镇政府目前依然习惯于充当管家,承担着很多本应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理不好的事情。具体表现在仍然习惯于采用行政方法代替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经济利益,习惯深入微观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承担着本应该属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某些职能,而无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乡镇政府也就难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何界定,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3、乡镇政府权责严重不对等。无论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是实际工作任务来看,乡镇政府明显存在责大权小的问题,即承担的职责任务重、可运用的权力资源少,导致了乡镇政府严重依赖垂直管理部门,甚至变成上级政府的附庸,无法真正成为乡村有效管理的主体,无法真正落实自己的职责权限。
4、乡镇财政比较困难。目前乡镇财政主要实施的仍然是“承包式”的财税体制,这一体制促进了有一定非农产业来源的乡镇积聚财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业乡镇的财政实力,另外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其他地方乡镇债务普遍较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乡镇的收入渠道进一步减少,而很多乡镇依然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导致乡镇的财政危机进一步突出,靠转移支付等方式勉强维持,而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上级政府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乡镇,致使乡镇政府财政危机四伏,财政的危机容易引发职能危机,为乡镇职能异化埋下了伏笔。
5、乡镇干部素质不适应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队伍现状不适应农村工作实际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镇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一是乡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目前很多乡镇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岗位所需要经济科技等理论知识,缺乏指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产的经验和技能,难以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乡镇干部责任感不强。主要表现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不够,调查研究不深,缺乏奉献精神,对上级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贯彻执行不力。
二、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目前农村社会力量还较弱的情况下,乡镇政府依然需要较深介入农村社会生活,其现阶段的职能应主要定位在以下几个
方面:
1、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乡镇政府作为沟通中央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对维护党的形象和体现上层建筑的管理意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乡镇政府应全面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在贯彻落实政策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如“两免一补”等都要严格执行,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积极挖掘政策潜力,按照政策进行科学民主决策,使政策顺应民情民意,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三是搞好党的政策宣传,让老百姓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自觉性。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要求乡镇政府应该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实抓好。一是要遵循经济和市场规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乡镇政府要克服经济政绩的冲动,从直接的经济干预中退出来,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和群众、交给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制定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推广普及实用性科学技术,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农业生产。三是要为农民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不断培育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拓宽二、三产业的发展渠道,集中精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最终达到本乡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
3、积极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农村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新时期乡镇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目前乡镇政府应主要提供好以下方面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是做好基础设施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配套服务。在诸如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乡镇政府必须在上级政府财力的积极支持下,做
好基础项目建设中土地征用、关系协调等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二是供给社会稳定类农村公共产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成为了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能。乡镇政府需要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等综合治理手段,为农民建立一种农村治安机制,让农民在安全的环境下生产与生活。三是供给农村公益类公共产品。目前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不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因此,乡镇政府要在上级政府财力支持下,把工作重点放在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产品上来,通过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网络,完善农村养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的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切实解决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和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四是供给乡村文化类农村公共产品。文化建设是农村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改变农村面貌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一些腐朽没落文化趁虚而入,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宗派势力抬头。乡镇政府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服务功能,积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实现“乡风文明”。
4、做好多方面关系的协调。乡镇政府一直是国家与基层民众之间的一种中介角色,乡镇的协调对于造就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十分重要。在目前形势下乡镇政府主要要协调好以下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与村委会关系。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村委会的工作指导,开展对村委会工作的定期督查,协调解决好村内矛盾和村间的纠纷,加大对困难乡村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等。二是处理好与第三部门的关系。乡镇政府要积极培育第三部门习惯,尊重其自身
发展规律,减少直接干预,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借助第三部门实现乡镇微观领域的高效管理。三是处理好企业的关系。乡镇企业目前正成为乡镇经济增长的亮点,在处理与企业关系时乡镇政府应积极为企业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注意的问题
在正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的同时,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要积极理顺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关系。二是强化乡镇干部的转型培训。三是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四是注重人员结构的合理配臵。五是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力度。六是彻底制止乱收费行为。七是加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
第三篇: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2
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社会发展学院 政教0901 090304125 欧月丹
摘要:目前在现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乡镇政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清楚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基本方向和重点,并且能够通过实现这些工作重点达到实际的明显飞跃。
关键词:问题经济建设机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乡镇政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乡镇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石,乡镇政府职能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农村综合改革即将实施,乡镇政府职能必须随之转变,重新定位。
一、目前乡镇府存在的问题
(1)乡镇管理体制与农村发展需要不适应。乡镇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不统一。主要是管人与管事脱节、事权与财权脱节。目前,随着征收税款这项工作的消失,新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还不够明确,乡镇干部无所事事,必然导致人浮于事。
2、乡镇职能的错位、越位与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一是乡镇职能错位。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管理、经营等多重角色。二是乡镇职能越位。乡镇职能泛化,就像一个全能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该放的权不放,强制农民干这干那、干涉农民生产经营,随意替农民决策。
3、乡镇干部队伍状况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适应。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部分干部跳不出“吃财政饭”,拿固定工资的束缚,缺乏创业
精神和进取意识。二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干部。农业型的干部多,经济型的干部少;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多,技术服务型的干部少。
二、乡镇职能定位的两个基本方向和一个重点
一个乡镇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管理层的建设密切相关,这就是两个基本方向,其他职能定位转变也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比如公共服务,我们是一直在强调的,我们在继续贯彻下去的同时要发现其内在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就会发现这些就是那些神来之笔,会解决一连串的问题。所以我们职能定位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公共服务的服务方式转变。
(1)发展经济职能。首先,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一个城镇可以有
自己的支柱产业,带动内部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就拿我的家乡来举个例子,我家在宜兴市高塍镇,高塍是中国闻名的“环保之乡”,为“江苏省环保产业集群区”和“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已成为高塍的特色支柱产业,环保产品占据了全国1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远销美国、东南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镇现有工业企业500余家,外资企业20多家,而且在看宜兴的其他城镇,丁蜀镇以紫砂壶产业为支柱产业,官林镇以电缆为主干产业,想必应该都知道远东电缆吧,那就是官林有名的企业之一。所以说,宜兴,一个县级市,能够有如此的经济实力,离不开部分对总体的促进作用。而我们其他城镇应该学习到这一点,要去探索实
践从城镇实际出发,寻找能够当做龙头的产业,但其他产业也不能停滞,而是要有重点,有主有次。然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这样能更好的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只能使整个城镇的经济效益上去,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给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自由空间。
(2)管理层建设。这个重点主要是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所想到的,主要是干部的选拔和干部的监督机制,完善农村工作的考核机制。第一,选拔乡镇干部的方法不要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维持农业型和经济型干部、行政管理型和技术服务型干部的平衡,既要注重从农村现有的班子中、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乡土秀才中选拔村干部,又要注重把熟悉农村的优秀地县乡机关干部以及热爱农村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安排到村工作。全面推行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优化组合干部资源,增强干部压力。大力促进干部转型,加快乡镇干部由生产型向经济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提高干部驾御市场经济和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能力。第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干部行为。乡镇政府同农民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是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随着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依法行政已经成为乡镇职能转变的关键。要下大力开展培训教育活动,组织乡镇干部全面学习各项涉农政策法规和《行政许可法》,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政策水平,自觉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第三,完善农村工作的考核机制。可能大家都会想到近些年的干部腐败问题,虽然我们所知道的可能那一小部分被放大了的,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所以要进行乡镇的内部考核,要实行权责统一、目标考核、效能管理。考核目标的确定,从过去单一的数量考核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实行一个产业、一支服务队伍、一套考核标准,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让群众评议干部。彻底打破分配平均主义,实行岗位分配和目标责任分配制,使干部有权力也有压力,有责任也有动力,彻底消除干部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充分认识到落后就会受罚、不努力就会淘汰,增强干部紧迫感和责任感。
(3)服务方式的转变。一是由指令性向引导性转变。过去,有些乡
镇的服务是指令性的、强制的,一讲服务就是收费,实际上却是以行政命令代替了服务,损害了农民利益。面对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千家万户的素质差别,服务不可能面面俱到,服务不可能同一标准。今后,除义务教育、疫苗接种、重大疫情防治等非强制不可的项目外,在为农民服务上,应该适应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要求,代办不包办,引导不强迫,给农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农民自主决定。二是由简单化向深层次、多样化转变。过去,一些乡镇服务的方法简单、方式单
一、内容单调,认为服务就是春播时帮助农民种地。这样的服务不但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而且干部也不会有所作为,乡镇服务职能也无法落到实处。这就要求乡 镇干部不但要把服务作为职责,而且要
贯穿始终,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产、供、销一体化的综合配套服务。抓住农民急需解决的信息、技术、资金、产品销售等关键问题开展服务。乡镇不但自身要搞好服务,而且要承担起服务的组织协调责任,积极探索涉农部门全员服务、龙头企业牵动服务、科技实体辐射服务、中介组织专项服务等多渠道、多角度服务的路子。三是由干群脱节向干群互动转变。有些乡镇的服务是干部坐在屋里计划出来的,是领导拍脑门拍出来的,不切实际、不重实效。有的在公共设施建设上,搞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与群众的实际需求有很大距离,和农民的承受能力不相符。要真正实现服务,必须把农民所想所盼、急需急用作为重点;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农民增收致富需要确定服务项目;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决策、让群众选择,以契约方式,实现干部与群众互动。让群众能够信任干部,这样干部的工作群众也会很好的配合,总之,要尊重群众的权利。综上所述,我认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情况下,我们乡镇府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努力实现经济职能的新定位,管理层的改革,并且,转变服务方式,政府并非万能,而要有重点、有目的地转变工作重心,想要实现整体的飞跃,首先便是抓住主要矛盾进而解决它,然后才个个击破,这样,我相信,新农村建设将会迎来新的一片蓝天。
第四篇: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李子明
2006年理论研究奖评
关于撤乡并镇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中共喀喇沁旗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子明
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面临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乡镇政府职能进行准确科学定位,讲求实绩与效率,努力建设绩效型政府。
2005年,我旗作为自治区乡镇机构改革第一批追加试点单位,率先实施了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由于准备充分,部署周密,发扬民主,阳光操作,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极大地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形象,营造出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加速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进程,缩减了机构编制,实现了政府“瘦身”,减轻了财政负担。改革后,各乡镇顺利交接了资产负债及工作任务等,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鼓足了干劲,纷纷整合资源,谋划区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运行良好。可谓是改革改出了干劲,改出了士气,改出了动力,改出了素质,改出了效能。然而,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完成机构撤并和人员精简后,对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及履行方面的问题仍需高度重视,着力解决。
从改革后运行情况看, 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及履行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上下未联动。机构改革后, 乡镇仅设3个办公室和3 1
个中心,但旗县区级机构没有进行改革,势必造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另一方面,合村并组没有跟上,撤乡并镇后的村级组织显得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让精简人员后的乡镇政府有些吃力。上述两种情况致使乡镇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乡镇机构和人员的再次膨胀。二是权责不对等。建设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落实安全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等,都是乡镇躲不开的任务,但乡镇却不具备项目管理、资金审批及违法违规处罚等方面的权力,加之有些站所编制上划,人权、财权归上级部门,事权归乡镇,使乡镇处于权责不对等的尴尬状态。三是干部适应慢。改革后,机构减了,人员少了,服务面大了,乡镇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干部还没有树立起绩效型政府建设的理念,还未实现由命令型向指导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彻底转变,服务群众、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方法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四是服务难度大。撤并后,乡镇辖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多,服务半径延长,加之缺少交通工具, 干部下乡有困难,群众办事不方便,原有的工作体制、服务体系和服务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满足群众服务需求的难度比改革前有所增加。五是债务压力大。撤并前,乡镇政府多年以来改善办学和办公条件、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出资办企业破产等等,就已经形成了乡镇债务。撤并后,债务总量相对增加,还有些债权人害怕债权债务关系受到影响,加紧催要,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乡镇机构的正常运转。
分析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及履行的问题及成因,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着力加以解决:
(一)上下联动,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旗级机构应整合资源,归并职能,实行撤、并、转改革,解决目前上下级机构头大尾小的问题。对村组机构也应整合资源予以合并,减少村组数量,扩大村组规模,以强化村级班子、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关于合村并组改革,目前主要面临两大有利时机,存在两大制约因素。两大有利时机为:一是借助第六次村委会换届之机实施合村并组,可以减少村组干部未到届带来的阻力,有利于合村并组选举会议组织召开及整体部署的实施,更能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干部群众都在议论和等待合村并组,这说明合村并组已成为大势所趋,干部群众已有心理准备,可以大大降低号召动员、统一思想的难度。两大制约因素为:一是各村组债务、人均净资产不一致,成为制约合村并组的首要问题:二是合村并组后村组干部职数将减少,部分村组干部怕落选存有抵触情绪,成为制约合村并组的又一突出问题。因此,合村并组首先要由旗级或旗级以上党委政府统一部署, 强力推进,营造出良好的大环境。否则单凭乡镇实施,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其次是各乡镇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进行清产核资,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合并前后资产与负债的权属及总量不变;第三是深入调研,按照地域相近、民风相同、产业相似、规模适中、方便群众的原则制定合并规划,并根据调研情况和总体规划,制定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第四是周密部署,严格程序,稳步实施。坚持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分村召开“两委”班子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村民大会等不同层次的会议,深入动员,统一思想,形成全民参与支持合村并组的良好氛围。时机成熟,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先合并选举村党支部,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选举产生村委会,实现顺利合并。通过配套改革使乡镇政府摆脱被动局面,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二)科学定位,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国家政权组织,担负着稳定一方社会,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群众的责任,应按照因事设岗,按岗择人,权随责走,人随责配的原则,划定乡镇政府人权、事权、财权和责权, 凡是下放到乡镇的职责,都下放相应的权力,让乡镇依法作为,履行职责,建立起权责一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政府管理体制。因此,乡镇政府应强化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必须有实绩,讲求高效率,把着力点放在宣传落实法律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工业经济、建设公益事业、推进城镇化进程和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一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由抓大农业向抓大市场转变,走市场化路子,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二要树立民本观念,由行政推动型向优质服务型转变,走示范引导服务的路子。三要树立开放的观念,由具体管理向间接调控转变,由封闭型政府向阳光型政府转变,走社会化路子。四要树立民主法制观念,由权治型向法治型转变,依法行政、民主管理,走民主
化、法制化的路子。同时,对不应由乡镇政府承担的职能进行剥离,由村级班子承担起相应民间事务管理和村民自治类职能,大力发展和培育各类产业协会、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承担起民间组织应承担的具体职能,使乡镇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为“三农”服务,充分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三)创新措施,探索干部队伍建设新路子。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建设,教育乡镇干部强化服务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建立完善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激励干部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使乡镇干部实现“五个转变”,提高“五种能力”。即,一要由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不断提高落实政策的能力。二要由权力型向能力型转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三要由指挥型向引导型转变,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四要由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五要由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四)完善机制,提升乡镇服务水平。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深化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将乡镇村干部职务、职责、联系方式,各项业务的办理程序、所需手续、资费标准、政策依据,最实用的法律政策、道德常识,各类媒体涉及“三农”的致富信息、技术和道德法制专栏播出时间等,进行统一汇集整理,编发《便民服务集锦》,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过乡镇自办电
视节目、编发乡镇简报、组建宣讲团等有效形式,向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培养、挖掘、搜集各行各业典型,总结成功经验,编发《典型人物汇编》,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依托乡镇政务综合服务大厅、村级民情接待站、组级民情信息员,全面推行代办服务制,为群众和企业代办各类服务事项,对矛盾纠纷和破坏投资环境行为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推行综合联动机制,实行村“两委”班子、乡镇业务站所、乡镇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三级调处,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健全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民情听证制、监督考核制等长效机制,提高服务效率,保证服务质量。
(五)加快发展,化解乡镇债务。乡镇债务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一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坚持任期内“零负债”的原则,确保不形成新的不良债务。同时量入为出制定还款计划。二要盘活闲置富余资产,偿还一部分债务。三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化解一部分债务。四要广泛招商引资,加强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乡镇债务得到有效化解。
第五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乡镇职能转变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乡镇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现行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务实、高效、法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机构臃肿, 不仅造成人浮于事,效能低下,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乡镇工作方式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最盼的是脱贫致富,最厌烦的是行政命令,最欢迎的是示范服务,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和基层干部摒弃目的工作模式,把引导示范、服务农民为工作重点来抓。
3、乡镇干部素质与农村工作需不相适应。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关键在建设一支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4、财政实际缺口大,基层运转难,实施农村税改后,尽管各级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转移支付,但实际缺口仍然较大,乡镇一级尤为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当前乡镇职能转变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将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