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格化基层社会治安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网格化基层社会治安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呈现“三难”、“四多”
我县的特殊人群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和两劳回归人员两种。
1、两劳回归人员表现在“三难”。管理难。以我县乡镇司法所为例,人员严重缺编,按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乡镇司法所应配备至少3名工作人员,然而,目前实际人员只有1人,即使这样,日常工作中干部还要一兼多职,经常去从事非本职工作,矫正力量明显不足;就业创业难。当前,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特殊人群在申请较好就业时,往往存在职业歧视、身份歧视,使特殊人群难于溶于社会,难以通过自身工作自食其力。此外,针对当前一部分刑事解教人员、服刑人员的创业需求,还存在社会提供的平台少、优惠也较少等问题,去年,我县接纳刑事解教人员、服刑人员431人,实际安置320人;安置难。政策优惠落实有难度,根据有关规定,对于安置服刑人员、刑释解教对象就业的企业,在税收、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而实际超作和落实难度较大,难以调动安置工作企业的积极性。
2、留守儿童表现在“四多”。我县是农业大县,农闲时间青壮劳力要么夫妻成对,要么男方一人外出打工,这样会产生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隔代抚养隐患多。留在农村的,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属抚养,但由于祖辈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对儿童的抚养、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多限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疏于精神引导和道德管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偏差和性格缺陷多。由于父母关爱的缺位,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子情感交流和指导,这些孩子产生孤独、自卑、叛逆、不合群等消极心理,形成任性冲动、为所欲为、敏感多疑的性格,难以建立对社会、对人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难以形成对规范和道德的认可;违纪现象多。留守儿童还未成年,他们会思念父母,同时担心受歧视,长此以往会产生心理障碍,学习缺乏自觉性、上进心和自制力,表现为迟到旷课、成绩欠佳,违纪违规现象严重;不良习气多。留守儿童极易受到周边不良环境影响,往往沉溺于网吧,目前,在校中、小学生70%都有上网经历,30%沉于上网,导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属无法管教,从而染上抽烟、喝酒、说谎、花钱大手大脚等不良习气,甚至结成小群体,参与打架斗殴、偷盗勒索、赌博淫乱等行为,成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高危人群。
(二)社会管理难度呈现“三加大”
1、化解社会矛盾的难度加大。近年来,医疗纠纷增多,去年,仅县一院、二院、三院就发生较大医疗事故30余起,事故发生后,群众情绪偏激,提出经济赔偿要求高,往往多人围堵医院大门,甚至限制医生、院长自由,严重妨碍医院正常工作,化解难度很大。另外,诸如企业改制、土地拆迁、复转军人及非法融资方面问题引发的群众事件,涉及部门多,问题具体,化解难度很大。
2、人口管理难度加大。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自由人增多;大量的剩余农业劳动力涌向城镇寻找就业机会,暂住人口大量增加。以我县水冶镇为例,全镇共10万余人口人,仅去年,流动人口就达8500余人,实有人口管理难度不断增大。
3、预防打击犯罪的难度加大。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大,一方面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大量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高科技犯罪比例明显增大,犯罪分子反侦察、反侦破能力加强,防范和打击难度不断加大。
4、侵财案件增多。因为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有的人为生计所迫,心理失衡,有的人利益熏心,铤而走险,侵财案件犯罪居高不下。
(三)基层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有待提升
1、专职巡防队员管理困难。目前,我县巡防队员共549人,其工资待遇目前执行550元/月,低于当前95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另外,三险不能按时发放。巡防队员思想不稳定,管理起来比较困难。按照政府安排,今年要在全县建设警亭,在现有警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充实巡防队员队伍,如何保证队伍的稳定及队员的整体素质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2、视频监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近年来,村级监控摄像头工程安装进展较快且建立了电子视频监控平台,并与乡镇监控平台联网。但同时也出现一些保障问题,一方面监控头出现故障后,因为维修费用原因,维修滞后或长时间不能维修。另一方面,因为待遇问题,平台值班及操作难以找到年青且懂技术的人员,大多年龄较大,或干脆由村干部兼任,普遍业务不熟练,实际中往往人为造成故障。24小时值班在岗很难保证,案件发生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视频监控的作用和效果大打折扣。
3、村级巡逻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村级义务巡逻,目前主要由村级两委干部参与,但其难以制度约束,巡逻效果也难以保证。专业巡逻是当前趋势,去年,我县也做了大量工作,大部分村成立了专业巡逻队伍,但其面临两个困难,一是队员年龄偏大。农闲季节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队员只好由年龄大的村民担任;二是经费难以保障,对于有村办企业的西部乡镇来说,巡逻经费不是什么大事,可以组织和实施,但对于东部乡镇来说,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实施专业巡逻,困难很大。
(四)村级民调力量薄弱
村级民调主任调处矛盾纠纷工作积极性不高,现行调解的“以奖代补”政策,调成一般矛盾纠纷30元/起,大的50元/起,群体性事件100元/起。这个标准不足以调动调解工作的积极性。村级民调主任文化程度、法律水平、业务能力普遍不高,调处方法还按照民俗习惯、实践经验等开展工作,虽然部分矛盾能够化解,但很多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或者留有后遗症,甚至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群众法律懂的少,了解法律渠道有限,因为不懂法、不知法出现矛盾纠纷现象经常发生,迫切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学习法律,从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作者:金鹏信息网格化软件公司
第二篇:加强网格化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方法
加强网格化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方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法机关特别是赋有社会治安治理职能的部门,必须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积极探索加强社会治安治理创新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解决思想认识、运行机制、警力装备、队伍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社会治安治理水平,切实履行好政法机关的社会治安治理职能。
(一)创新社会治安治理,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推进社会治安治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治理体系,既要全面开展工作,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好社会矛盾化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的管理、社会组织服务等问题,创新虚拟社会治安治理,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人防”方面
强化县乡村三级巡逻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在主要交通路口设置警亭,每个警亭设置固定巡防队员24小时值勤,白天1人,晚上2人,每周五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政法部门分战区进行县级大巡逻,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的巡防主力军作用。同时,乡镇战区联动巡逻与村级日常巡逻相结合,网格联动,警灯闪烁,提升群众巡逻知晓率。广泛宣传发动,落实邻里守望制度,对外来人员以及有嫌疑人员要详细询问,邻里之间团结协作,共同抵御不法分子。规范乡镇专职巡防队,对队员定岗定责,配齐配强其巡防装备设备,强化其日常适应性训练,完善村级专职巡逻队,结合实际各行政村要普遍建立自己的专职巡逻队,确保村级巡防全方位、经常化。
“物防”方面
作者:金鹏信息
1、强化对群众安全防范宣传力度。动员群众开展一次全方位的自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便因症施策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推进加固门窗、筑墙垒院等物防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动员安装自动报警装置;
3、对重点单位特别是西部矿区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要加高加固围墙,修建观察瞭望点。对存放现金、贵重物品的部位,配备保险柜,集中保管。对生产、使用、保管、运输危险品单位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堵塞防范漏洞;
4、实施亮化工程。乡村一些街道小巷长期无路灯,是治安死角、案件多发区,要实施普及这项工程,推进街道亮化,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
“技防”方面,不断强化和完善技防设施,县乡经费向技防倾斜,乡(镇)、村(居)级现有防监控设备平台保证全天候正常动作,通过平台全天候实施对所辖区域的治安监控;规范村级技防值班室,严格村级技防值班室标准规范化建设,确保其“有值班人员、有分布图、有值班记录、有工作制度”,加强对值班人员技术业务培训。确保技防“乡村全覆盖,三级互联通”的目标。
(二)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完善社会治安治理体系
社会治安治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驻村政法干警定期召开培训会,以案说法,现场解答疑难问题,确保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各种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县司法局充分利用“六五”普法,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走上村庄地头,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工作,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人民满意作为政法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为民,着力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服务为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强化社会服务提高社会治安治理实效。
(三)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人民调解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方式,在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具有独特优势,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治理的重要方面。深化社会矛盾化解。不断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体制机制。聘请专家,深入各乡镇召开培训班,对调解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强组织建设,健全调解网络,要对全县21个乡镇和608个村调委会及时进行调整和充实。提高基层调解员的调解技巧、法律文化水平及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努力预防和化解行业与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深入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依法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落实好人民调解法规定的人民调解工作各项保障措施,不断
作者:金鹏信息 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成立医疗纠纷预防处置委员会,建立由政法、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作运行调解机制。
(四)做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搭建服务管理新平台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服务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是加强和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方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治理的重要内容。创新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建立政府主导,综治、司法牵头,公安、法院、检察院、劳动保障、民政、监狱等部门共同参与,集教育矫正、日监督管理、帮贫扶困、心理矫治等职能于一体的社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新平台。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和教育帮扶工作,大力加强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有效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帮扶、管理、安置、就业问题,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积极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加强其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矫正质量。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服务新机制,加强衔接、落实安置,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减少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后脱管漏管现象,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按照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的要求,大力推进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司法所工作人员,发展壮大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切实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教育和帮扶工作,帮助流动人口有序融入城镇,特殊人群顺利融入社会。调整农业结构,扶持现代化农业种植户典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提高产出效益。鼓励和吸引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建设,解决剩余劳动力和出外务工的人数,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和两劳回归人员的管理。
(五)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社会治安治理新格局
创新社会治安治理,需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安治理格局,使社会组织成为缓和矛盾冲突的调节器、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促进社会和谐的润滑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基层党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红白理事会等其它组织及协会也在不断发育成长,这些社会组织和协会在为民排忧解难、协调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为此,我县要创新为老服务,加强为老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探索以社会化为主渠道的养老服务新路子。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促进社会组织与党委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协会在社会治安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组织的公众知晓率和熟识度,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有志之士关心、关注社会组织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政法工作的活力源泉在基层,主要的执法活动在基层,工作的重点难点也在基层。没有强有力的基层基础工作,再好的思路、政策、措施也难以落到实处,惠及城乡群众。近年来,政法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有了很大加强,但总体薄弱的善还没有根本改变,创新社会治安治理的任务还很重。要履行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治理的职责,就必须切实做好相应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适当增加惠民方面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加大乡镇道路维修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总结政法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并使之固定下来、形成制度,同时根据新的实践探索建立新的制度,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统一协调的制度体系,推
作者:金鹏信息 进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多方筹措资金,尽快化解镇村债务,消除不稳定因素。解决乡镇专职巡防队、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和保险问题,把精力更多的在放在基层,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的投在基层,真正做到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夯实基层组织、整合基层资源、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基础工作,确保基层有人管事、有钱管事、愿意管事,切实提高社会治安治理和服务水平。
(七)加强队伍建设工作,力促社会治安治理取得实效
政法机关是社会治安治理的重要力量,政法队伍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教育广大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强化为民服务、为民执法理念,正确对待金钱、地位和权力,牢固树立“三个至上”理念,做公正廉洁执法的表率,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队伍。
2、加大“从优待警”工作落实力度,关心关注政法干部,加强政法基层科、所、队、庭建设,在政策、制度、机制上确立“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流、干部从基层出”的工作导向。把选人用人的眼光投向基层,以实绩为标准,不拘一格地从政法队伍中选干部,切实解决工作多年政法干警职级和待遇过低问题。使广大干警在政治上有奔头、生活上有挣头、工作上有干头。
3、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在人员编制上给予倾斜,将乡镇综治工作人员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努力解决人员编制少、职级待遇低与工作任务繁重不相适应问题。
作者:金鹏信息
第三篇: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汇报
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汇报
提纲
一、机制建网,做实基层治理“微单元”
二、党员在网,赋能网格明确“任务单”
1.是当好“保洁员”,引领新风尚
2.是当好“宣传员”,上好民生课
3.是当好“信息员”,健全数据库
三、全面用网,优先打造示范“样板村”
1.是以西街村为代表的“互联网+大数据+网格化”乡村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2.是以桥南社区为代表的“全域党建+网格+N”(即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中心工作)的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模式
正文:
近年来,我市针对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深入推行党建网格化治理,用党建网格承担所有网格职责,做到一网治理、一网统筹、一网兜尽民生实事。目前,全市所辖198个村、7个社区全部实现网格化管理。
一、机制建网,做实基层治理“微单元”
坚持“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为基础,探索构建“1241”(“1”即坚持人民至上为根本;“2”即以促进党内和谐、密切党群关系的原则;“4”即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小组为主体,以网格党支部为基础,构建“党支部—片长—区长—党员群众”四级网格体系;“1”即利用互联网资源,建一个信息化平台)管理机制,为基层网格化管理工作规范高效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积极借鉴清河县网格化管理“4468”工作法,进一步明确网格员责任,要求网格内每名有劳动能力的党员联系5-15户农户,做到“四必到、四必访、四必报”(群众有不满意情绪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红白喜事必到;困难家庭必访、危重病人家庭必访、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必访、信访户必访;联系户有意见建议必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不稳定因素必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必报、出现重大事故必报),网格小组每月要对网格内所有党员群众至少走访1遍,重点户每月走访不少于3次,切实建立完善的民情民意登记制度。
二、党员在网,赋能网格明确“任务单”
通过落实“1241”网格化管理机制,结合开展“5+3+N”村级组织架构、“四社联动”社区服务模式等工作,充分发挥网格长作用,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1.是当好“保洁员”,引领新风尚
运用网格化治理模式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行“支部牵头、党员包片、农户包段、评先选优”党群共建划片制度,有序开展清洁行动。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积极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环境整治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实现环境整治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
2.是当好“宣传员”,上好民生课
各村网格员将宣传工作融入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中,化身“宣传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疫情防控、反电信诈骗、禁毒知识和社会保险等各类知识宣传,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是当好“信息员”,健全数据库
网格员采取全员走访入户的形式,围绕常住人口、户籍信息、特殊人群以及实事办理等要素,进行网格化信息采集和服务,确保达成基础信息不漏项、社情民意不滞后、问题隐患全面掌握,做到“一户一档、一人一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外来人员摸排、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全面用网,优先打造示范“样板村”
自全面推行基层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来,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率先打造了一批示范村(社区)。
1.是以西街村为代表的“互联网+大数据+网格化”乡村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将村庄划“片”,将“片”划“区”,每个区长由党员或村民代表担任,包联十余户村民,村书记作为网格长,建立微信群,实时掌握村内动态,形成了自治、德治、法治一体化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激发了乡村规范有序、蓬勃发展的新活力。
2.是以桥南社区为代表的“全域党建+网格+N”(即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中心工作)的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模式
多层楼房以楼栋为单位、高层住宅以单元为单位,建立官方微信群,通过自愿报名、组织选派等方式确定楼长或单元长,形成了“社区干部管理群主、小区楼长管理居民”的良性循环模式,切实把每一名居民纳入网格化管理之中,有效推动疫情防控、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落实。
第四篇:网格化治理实施方案
网格化治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X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创新实施“六大路径”,全面实现“六大目标”,深入推进“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全方位振兴”,切实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力打造具有xx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样板,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治理水平”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强化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天地对接、两网融合,精致建设,精细配合,精准管理,精心服务,全力打造“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全方位振兴”新样板,做实“小网格”、画好“同心圆”、展现“大作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推动美丽x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全科建设、信息支撑、共建共享”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重新划设网格架构,配齐配强网格团队,实现网格员专职专配、全科全能,加快构建基于网格化的“五个一线、五化融合、五位一体”基层治理新体系。“五个一线”,即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处置、政策在一线落实、服务在一线提升、情感在一线巩固;“五化融合”,即管理精细化、服务亲情化、指挥平台化、信息智能化、参与多元化;“五位一体”,即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平安建设、民生服务、生态文明,切实做到问题发现在网格、隐患消除在基层、风险洞察于事前、服务推送到身边,加快形成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公共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治安防控在网格中加强的社会治理新常态。通过打造“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全方位振兴”新样板,努力实现721工作目标,即矛盾纠纷在网格内服务管理解决70%,上推乡镇(社工委)解决20%,行政执法解决10%,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探索实践具有xx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工作任务
强化党建引领一个核心,通过资源再整合、措施再深化、机制再完善,组建三级协调指挥平台,全力打造“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全方位振兴”新样板,加快构建多网合一、条块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纵横交织、多维立体、覆盖城乡的全要素网格化治理服务新体系,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一个号码管服务、一张网络管治理、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体系管评价,切实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精致化水平。
(一)织密网格强架构,推动治理体系“一网到底”。
按照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标准和“不留空白区城、避免交叉重叠”的原则,坚持服务和管理双线运行,以网格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协同化为保障、实战化为导向,自上而下构筑一张务实高效的服务管理大网,全面形成“一网治天下”新格局。一是优化标准划网格。根据地域面积、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社会发展等因素,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划分县、乡镇(社工委)、社区(村)、单元网格、楼栋(户)长五级管理体系。具体划分为县级(一级网格)1个;乡镇(社工委)(二级网格)15个;社区(村)(三级网格)223个;进一步划分单元网格1165个(专属网格28个);根据楼栋和人口织密单元网格,设立楼栋(户)长2796个。社区:以居民小区、楼栋、路街等为单位,每200户标准划分一个单元网格,规模较大的企业、学校、医院、商场、集贸市场等人口密集场所、治安重点地区可单独划分为单元网格;单元网格内每50户设楼栋长1人。农村:每30-50户标准划分一个单元网格,每15至25户设户长1人。各级网格长、网格员逐级下包,自上而下一包到底,确保网定格、格定人、人定责,织起一张网,守好单元格。二是重构体系优网格。按照“资源整合、重心下移、条块结合、力量下沉”原则,加快推动各类资源在网格这个基本单元上聚集整合,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网格服务管理能力。①强化县级网格化治理,由县网格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在县级层面发挥决策、指挥、协调、研判、监督、考核作用,强化县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建设,整合现有各类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热线电话,一个号码向社会公开,接受非紧急性投诉、咨询、建议;安排相关部门(单位)及时处办网格事项;统一协调处理需要多部门(单位)联合处置的网格事项;对全县职能部门和乡镇(社工委)履职情况的监督考核;对网格员队伍进行指导、培训和监督等工作。②强化乡镇网格化治理,由乡镇主要领导直接领导,明确乡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任分管领导,并兼任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主任,派出所长任副主任,其他人员由乡镇统筹。乡镇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职责以指挥、分析、研判、综合、协调、督办、培训为主。③强化村(社区)网格化治理,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直接领导,主要任务是加强基础网格建设。村(社区)负责对基础网格员培训、管理、考核、监督,重在巡查走访、信息采集、知情报情、民情回应,对一般性事项即时处置,无法处理的及时上报。④强化网格点管理。在全县开展“xx网格点”建设,依托村(社区)服务站、物业用房、居民院落等场所,将其打造成社情民意的“碰头点”、全科网格的“活动点”、纠纷隐患的“会商点”、团队走访的“歇脚点”,推动网格服务向末端延伸,实现群众有诉求可帮助、有情况可反映、有矛盾可化解、有隐患可排处。三是部门跟进强网格。加强县、乡、村(社区)三级纵向联动以及县职能部门横向联动,大力推进网格化治理服务与部门业务工作“一对接、两跟进”的工作机制,即部门业务与网格化对接,部门跟进管理、跟进服务,下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综合执法、公安交警、司法社工等管理力量,整合物业管理、律师(法律工作者)、环卫保洁等服务力量,全面构建条块联动,专群结合,形成合力,确保数据有人查验、问题有人解决,工作有人督办、质量有人把关,确保上下左右各要素实现闭环运行,全面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
(二)专职专配强联动,推动扁平管理“全域覆盖”。
按照“全科多能、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要求,建设“专职+专业+兼职”的网格员队伍,破除政府单一服务管理模式,畅通市场化购买服务途径,全力推进“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全域覆盖”延伸拓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向多元化变革。一是创新组建方式。实施“1+10+X”网格员队伍组建模式,在单元格内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确保人在格中走、格内有人守;推动党建引领、矛盾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执法、审批服务、民生事务、法律援助、城乡建设、环境整治、权力监管等10个领域专业网格员,组成服务团队,定区域、定职责、定任务、定考核,通过厘清政府职能部门任务清单和建立专业网格员队伍,推动组织、宣传、民政、物业、城管、消防、环保、市场监督、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公检法司等部门服务关口前移,切实拓宽便民服务渠道,变群众“上门”要服务为工作人员“入户”送服务,应沉尽沉直达基层一线,确保做到“一格多能”;从辖区内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党员骨干、“两新”组织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居民(村民)小组长、楼栋长、社会志愿者中开放式选配X名兼职网格员,压担子、领项目、给岗位、强服务,不断强化社会共治圈。积极推行走为上计、大材小用、头雁领飞、城乡并举、社团引领、网罗天下、对症下药、点石成金、以武会友、化整为零的“网格工作十法”。争做网格八大员,即政策宣传员、情报信息员、安全巡查员、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重点人员管理员、公共管理监督员、帮扶解困服务员,加快形成基层社会治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一体贯通、闭环运行”新体系和“全员参与、全面对接、全域覆盖、全程信息”新能力,建强“权责明晰、条块结合、组团聚力、管理精细、服务高效”的前哨阵地,切实把“神经末梢”做小做细做精做强。二是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用好深化改革这把“金钥匙”,把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最多跑一次、最多见一面”、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零跑腿”改革、“强乡扩权”、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改革、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经济发达镇改革、村级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改革同步纳入县乡村联动网格化治理体系,突出服务管理两大主题,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五化水平”的综合改革思路,耕好乡村治理责任田,突出乡村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中有责。三要明确工作职责。①专职网格员要针对群众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生活环境等服务需求供给类问题,城乡建设、房屋拆迁、劳资纠纷、物业管理、市场监管、风险防范、信访矛盾、社会治安等社会管理类问题,加强信息采集,掌握社情民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安全防范知识,配合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便民服务,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开展上门送温暖、事务代办等服务。开展市容市貌检查,分类上报信息。化解矛盾纠纷,注重治安防范。排查安全隐患,协助安全管理。及时反馈结果,发挥纽带作用,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漏网,矛盾不上交、问题解决在基层。②专业网格员主要负责开展本领域的管理服务,专业工作必须由专业部门、专业网格、专业人员实施,促进专业网格叠加融入基础网格。各职能部门要厘清职责清单,明确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既不能该放的不放、“明放暗不放”,工作人员少的包乡镇(社工委)进网格,工作人员多的包村屯(社区)进网格,把专业人员合理配备到位。推行“网格+警格”双网融合,加强警格、网格在职责任务、组织对接、力量联动、平台贯通、业务协同等深度融合,将公安网格与县指挥协调中心联合办公、统一运行,努力实现人员信息、视频监控资料和重点关注人群动态等基础数据的共享,加强网格、警格的信息互联互通。③兼职网格员要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各类志愿者有效有序参与网格志愿服务工作。拓展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各类网格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创建网格化志愿服务品牌。四要化解矛盾纠纷。坚持走进矛盾、全面掌控,扁平操作、并联化解,公开透明、限时办结,整合条块力量,再造矛盾化解流程,畅通村(社区)矛盾排查化解渠道,多渠道多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将矛盾排查关口前移到村(社区)、网格、楼栋,超前掌握不稳定因素和苗头性问题。充分发挥网格员和村(社区)志愿者作用,常态化排查收集各类矛盾信息;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扎实开展居民恳谈、大排查、大走访、在职党员进村(社区)、进企业等活动,拓宽矛盾信息来源。变串联为并联,扁平化操作,对于村(社区)化解不了的矛盾,改变原来逐级上报的做法,在矛盾联动化解系统中直达县直部门或乡镇(社工委),部门和乡镇行政力量与社区组织协调协同力量互动互补,联动化解。建立一门受理、分线处理、一笔审批、统一回告的工作机制,统一按受理、调查、处理、回告四个环节再造工作流程,切实解决层层转,效率低的问题,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实现矛盾化解提速增效。
(三)搭建平台强指挥,推动要素信息“系统集成”。
坚持以科技支撑赋能新时代社会治理,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急用先建、逐步推进”原则,大力推进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新型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县、乡、村(社区)三级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平台建设,提高数字化服务管理水平,不断增强社会治理效能。一是县级层面大整合。充分利用整合全县政务服务平台、应急指挥系统、雪亮工程等信息化建设成果,依托县信息中心,整合投诉举报、12345公共服务、综合执法、小微权力、矛盾纠纷、便民服务、智慧城管等平台,建设xx县网络化协调指挥系统,开发推出平台移动端,形成“智慧化网格”管理体系。依托智慧城市平台,整合公安、司法、城管、营商环境、市场监督、信访、人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采集、共享、处理、反馈、评价”多功能合一的大数据信息库;整合警务便民服务系统、智慧社区平台、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开发网格化治理信息系统和“联动美丽xx”APP软件,构建信息上传、智能识别派单、网格指挥调度、工作部署、问题处理、情况反馈的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区域一体的信息化管理格局。推进网格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线上线下联动,着力消除部门壁垒、信息孤岛,对上实现工单整合承接、数据上报,对接各类延伸至乡镇(社工委)的工单业务系统;对下实现工单流转、网格巡查、协调处置、业务处理等功能,探索建立上下一体、快速反应、互联互通的信息综合指挥体系,实现网格信息在县-乡镇-村(社区)—网格四个层级高效流转和处置,让管理人员、网格员使用智能化系统高效开展工作,对社会治理信息实行统一受理、流转、处置,确保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分级应用、统一指挥、处置高效”的目标,让全县人民享受到智能化、便利化、高效化的服务管理。二是乡镇(社工委)层面大统筹。强化基层治理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依托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实行实体化运作和扁平化管理,统筹协调区域内各条块的管理服务力量,处置反馈县级中心交办和网格员上报的各类事项,形成信息汇总、综合研判、流转督办、绩效评估的工作闭环。三是村(社区)层面大化解。依托网格服务站,实施综合指挥,由村(社区)全科网格员负责,做好网格事项的汇总、分流、研判和反馈。各部门不再在乡镇(社工委)多头重复采集,由网格员综合采集后,通过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提供部门共享,实现网格一次采集,部门多方共享,实现人口底数清、人口流动状况清、人房关联清,解决部门重复多头采集、数据相互矛盾、信息不能动态的问题。四是网格层面大采集。网格员每人配备一个移动终端,利用网格化治理信息系统和“联动美丽xx”APP软件,开展采集基础信息、上报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搜集不稳定信息、开展治安巡防、了解重点人员、服务特殊人群等项工作,同广大志愿者队伍结合起来,将各类基础信息和事件信息实时上传,建立村(社区)
“综合采集、多方共享,动态更新、实时处理”的信息采集机制,真正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建立网格走访“2345”工作机制,网格员对重点人员、场所每月服务不得少于一次,每人每天走访里程不少于3公里、时间不少于4小时,每周报送各类信息不少于5条。通过再造工作流程、实行清单管理、开展联席会议,全面建立首问负责、快速反应、逐级处置、跟踪督办、销号管理、评价反馈的闭环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建设标准化、制度科学化、运行规范化、服务管理精细化,发挥好协调指挥中心平台重要作用。
(四)网格连心强效能,推动组团服务“主动下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小网格、大服务”理念,推动资源下倾、力量下投、责任下沉、管理下放、服务下转、重心下移,实行日汇总、周会商、月分析、季考核的网格连心工作机制和日上门、周反馈、月问计、季评议的服务暖心工作机制,对单元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服务管理,零距离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和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格中有专人,事事有人管”,真正实现“一网兜起百姓身边事”,努力蹚出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生机、人民群众满意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子。一是实施全生命周期网格化治理服务。建立常住人口从出生直至死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新生儿出生后,网格员开始入户核查、代办身份证;医疗、教育、公安、民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在老年证、高龄津贴办理等方面,根据系统在不同时间节点和工作节点确定的工作任务,为特定对象提供主动服务。建立流动人口居住周期服务体系,流动人口从居住之日开始,相关信息即被录入人口基础信息系统,直至离开。有关部门和村(社区)要根据人口信息主动跟进服务,如卫健部门对外来育龄妇女开展生殖健康服务;人社部门对进城农民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二是推行网格员双代全程化服务。全面开展村(社区)为行政部门代理事务,网格员为居民代办事宜。各行政部门前移服务窗口,扩大村(社区)代办。开展退休养老人员资格年审、居住证、困难职工申报、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社会救助、生育保险、廉租房申请、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社保证明、就业招聘服务等村(社区)一站式、全流程的办事(代办)服务。三是开展部门联动全方位服务。网格员除综合采集社区基础信息外,还要通过移动终端受理和收集网格居民诉求及社会矛盾,综合采集村(社区)发生的各类事件信息,为职能部门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第一手动态基层综合信息,成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的眼睛和耳朵。网格员要协助公安、司法部门对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实行跟踪管理,每月一次上门关注,对其现生活及活动表现情况,通过信息系统上报相关部门。四是开展网格化全人群零距离服务。网格员要以服务为己任,争当群众的贴心服务员,在服务之中采集信息,同时根据村(社区)信息提示主动开展服务。网格员坚持困难户家庭成员住院必访,遇到特殊困难必访,家庭发生变故必访,空巢独居老人必访,重点特殊人群必访的五必访制度。对网格内特殊人群(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孤儿、留守儿童、低保家庭、困难家庭、残疾人),每周上门入户走访关照;对困难职工、劳模生活情况,收集上报上级网格,便于及时跟进服务。网格员在一日双巡时,发现流浪人员,特别是流浪儿童,通过移动终端及时上报。网格员要创新错时适时服务,幸福QQ群,五点半学校(照顾留守儿童),村(社区)居民谈心室等有效服务形式,真正把服务拓展到群众迫切需要的社会化信息服务领域。(五)一核多元强基础,推动党建引领“深度融合”。
坚持以“党建一核促多元”,突出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网格化精细管理、智能化精准推进、区域化精彩协同“三化合一”为着力点,多在“融入融合”上想办法下功夫,同步植入党建引领基层红色细胞,丰富拓展“党建联盟+”、“网格+党建”、“两新”党建、商圈党建等红色阵地,以建立四级联动责任机制为抓手,充分发挥县委“一线指挥”、乡镇(社工委)“龙头带动”、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单元网格党支部(小组)“靠前作战”作用,党建工作联促、思想文化联育、社会治安联防、管理服务联办、基础设施联建,汇集各方力量从“单打独斗”变“集团作战”,夯实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是创新组织设置。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精心打造以“乡镇党委(社工委)—村(社区)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小组长)”为基本框架的组织体系,以“党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党员楼栋(小组长)-党员网格志愿者服务队”为主要架构的服务团队。根据网格覆盖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居民(村民)党员情况,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组建单独式、兼合式党组织;党员不足3人的,组建联合式党组织;网格内的街巷、楼宇、单元等设置党小组,系统推进组织建设、人才培养、阵地提升、制度体系“四大工程”,建设智慧党建“大数据”,促进网格党建“微融入”,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二是实行“逢五进格”。按照“走村(社)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要求,在“全科网格、党员微格”机制下,建立乡镇(社工委)班子领导干部联社驻村制度,组建联社驻村服务团队,原则上每周五,乡镇(社工委)班子领导带领联社驻村服务团队到村(社区)参加民情分析会、接待走访群众、协调化解矛盾纠纷、研究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民办事服务等。深入开展“网格连心、服务暖心”活动,落实“日汇总、周会商、月分析、季考核”的网格问题处理清零机制,确保群众的事“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原则上不在周五安排全县性会议,保证干部走访时间。三是融入网格议事。全面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健全基层党建规范化体系,将网格事务纳入“三会一课”议程,基层党组织要认真研究基层治理相关工作,通过主题党日、党员联系群众设岗定责、民主评议等形式,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落到实处,乡镇(社工委)机关党员要积极参加联社驻村工作,将联社驻村工作作为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重要内容,全面推动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工作力量向一线下沉。四是广泛融合联动。结合城市党建联盟、乡镇基层党建指导站等,推行“一核多元”区域化党建,统筹区域各行业各领域单位和组织,开展“党建联抓,共筑堡垒;服务联做,共惠民生;文明联创,共倡新风;设施联建,共强基础;卫生联搞,共优环境;治安联防,共建和谐
”等六联六共主题实践活动,设立党员服务队、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坚持党建带群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切实在网格化治理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五是党员联系群众。实施365精细化服务法,即通过“干部了解、群众反映、信息化手段采集”三条途径,全面掌握社情民意;通过“分析民情、建立台账、及时办理、反馈结果、群众评议、动态考核”六个步骤,切实将居民的大事小情办好办实;创新“组团、数字、预约、代办、错时”五种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精细贴心服务。扎实开展结对共建和在职党员“亮身份、认岗位、作表率”进社区活动,通过“点”的确定、“格”的划分和“网”的布局,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在农村,开展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工作,联户党员要走访联系结对的农户家庭,积极开展宣传沟通、调解纠纷、提供帮扶等,把走访了解的情况、群众的诉求,及时反馈给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为网格员提供坚强的工作支撑,延伸网格工作的触角。在社区,探索建立小区党支部,动员组织退居二线的干部担任小区党组织(或联合党组织)书记、小区业委会成员;积极推进“红色管家进楼宇”活动,发挥在职党员在小区管理中的作用,努力在基层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氛围。六是共建共治共享。坚持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方向,以建设“六个xx”为目标,以“六城”同创为牵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重点突出“抓产业强工业建园区”“抓招商上项目优环境
”“抓投资调结构促增长”“抓改革惠民生保稳定”“抓亮点争上游创一流”“抓基础攒后劲利长远”,稳住工业产业、巩固农业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立县主导产业,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全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完善机制强保障,推动共治共享“良性互动”。
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注重顶层设计,推进系统集成,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推进新型网格化治理模式探索实践。一是实施“八六工作法”。明确县、乡镇(社工委)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事项受理、分类转办、跟踪问效、督促落实、结果反馈、打分评价、信息公示和归档销号”八步工作法,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站“事项受理、及时办理、结果反馈、打分评价、信息公示和归档销号”六步工作法,将基本单元格内区域、组织、信息、人、地、事、物等工作事项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创新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社区居民网络聊天室、网上信箱、居民热线,积极开展有话找我说、有事找我办、有难找我帮活动,在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中收集矛盾,解决群众到处跑,门难找的问题,方便群众,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建立“四项机制”。①部门联动机制。对情况复杂、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突发事件和涉及多部门的网格事项,由县、乡镇(社工委)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组织指挥,加强统筹协调。县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平台实行县领导带班轮值制和部门入驻制,增强中心权威性和有效性,督促各相关部门立足职责、主动作为,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及时化解、妥善处置。②研判预警机制。县、乡镇(社工委)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定期研究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运用大数据分析,对民意走向、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等状况的规律特点和趋势变化进行研判,为预测预警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③高效服务机制。打破基层社会治理自上而下的线型治理模式,健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网格化治理模式,通过专业部门快速执法、向第三方购买服务、有效组织志愿者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④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突出上下互动的“双向考评”,每年开展网格之星评选活动,对入选的专、兼职网格员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并在本单位职称评定、优、先、模评选和提拔重用方面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三是健全“四项制度”。①网格管理制度。包括网格员的巡查机制、公示机制、排查报送机制和安全保密等机制,以及专职网格员的招录、管理、考核、奖惩和退出等制度。②工单处置制度。进入协调指挥中心平台的事件建立清单,做到应进必进。县协调指挥中心作为派单工作的主体,各部门、各乡镇(社工委)作为接单处办主体。③任务准入制度。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定进入网格化治理的各项任务,明确工作清单,原则上一年审定一次。未经批准不得直接安排网格员协助、代办有关工作事项,不得安排网格员从事其职责外的工作。④联席会议制度。县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重大事项、研判发展趋势;县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建立工单处置联席会议制度,视情不定时召开,协调处置疑难工单、解决复杂处办问题。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主动融入网格化治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和协调,抓好组织实施,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各成员单位“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保证各项任务和举措真正落实到位,让网格化治理的改革创新举措落地生根。(二)有序推进落实。
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确定工作机构和联系人员,研究制订工作落实方案和进度安排,强化部门协同,努力形成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进展情况要按要求定期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三)强化业务培训。
进一步做好各类网格员队伍业务培训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对专职网格员进行专题培训;组建授课队伍,以乡镇(社工委)二级网格为单位,组织对所有专兼职网格员队伍进行轮训,重点培训工作职责任务、事项处理流程、智能软件应用等内容,提高网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四)统筹经费保障。
按照“集中保障、分级负担、统筹使用”的原则,统筹整合城乡网格化治理服务工作经费,保障城乡网格化治理服务运行的工作场所、办公设施、工作经费(包括培训费用)。相关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经费预算。统筹整合资金,用于网格员考核奖励、兼职网格员采集报送信息以奖代补。(五)抓好督查考核。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确保相关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建立健全网格化治理考核指标体系,明确网格化治理在县域发展、机关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分值占比,把网格化治理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对网格工作开展不力、履职不到位、推诿拖拉等失职失责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六)强化宣传引导。
各单位、各部门要与县委宣传部同频共振,加强宣传引导,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各级领导干部通过网格化治理信息系统、网上信访平台、网上矛盾纠纷调处平台等多种渠道发现问题,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及时公开,接受监督。及时总结推广、宣传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工作开展。第五篇: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基本情况
向阳街道位于芝罘区中东部,是区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4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现有居民19070户,55921人。而华茂小区位于烟台市中心,南大街沿线,交通便利,离海仅10分钟车程,可谓拥有非常好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
1.2网格化管理特征
1.2.1网格布局,条块总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一定标准把社区划分为多个网格,通过划分网格,在保有原先递阶结构的管理体系和权力体系的同时,将各个职能部门整合起来,增加每个部门横向的联系。在网格化管理之前的华茂社区社区管理体系“有条无块”,“条”上的上级部门沟通较多,业务效率也比较高,但是“块”上的部门沟通较少,缺乏协作机制。社区网格化管理联系起了“块”与“块”之间的联系,在处理综合问题上,可以用最少的程序,最有效的办法处理,促使条块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提供优质服务。
1.2.2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社区网格管理的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精准的服务,那么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精简。网格化管理将原先各部门处理业务相同的流程,例如业务受理、任务派遣等流程进行整合,在网格化管理的流程中,系统内部实现社区服务各业务环节之间的横向衔接,免去了很多业务受理的中间环节,去除了重复、多余的环节,提高了业务流程的专业化程度,以及保证了业务高效、透明、顺利的执行。
2.向阳街道华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
2.1社区管理制度规范不完善
笔者了解到2009年已经废除了沿用55年之久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至今仍没有一个可以依照的法律条文或法规条例。而现在社区工作明显是“无法可依”,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规定,上级让做什么,居委会就做什么。一个健康成熟的社区必须具备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运作规范,才能高效有序的管理好社区内各项事务。由于目前涉及社区管理的法规和规章还不健全,使得社区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经常出现无权管理、越权管理、多头管理等现象。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使得正确评价考核社区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难以实现。
2.2基层管理人员紧缺
华茂社区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仅有7名,去除一人长期请假,因此其他工作都落到了这六个人的肩上。因网格化管理标准高、项目多、程序规范,所以要占用一定的人力,在实际网格化管理当中,出现了一些职能部门人手紧缺的问题,同时一些基层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与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社区干部大多年龄较大。中老年管理人员虽然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网格化管理认识比较模糊,对网格化管理所涉及的消费维权等综合型业务知识掌握不够,而这6人中的一人,更有1位即将退休的工作者甚至不会操作基本的业务软件;而年轻人由于工作时间短,实践经验少,业务知识不足,一时又难以独挡一面。
2.3网格化的泛化虚化现象日益严重
网格化的泛化,主要是指网格化在街道办日常事务的管理当中。向阳街道办在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之初并没有规定网格化管理到底应该管理哪些具体事务,所以直接也就导致“网格化己经被泛化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地步,似乎与党的系统和政府系统相关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网格化来解决。”网格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是提高基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不能利用网格解决任何事情,如果城市管理的各项任务都依赖于网格,那势必会形成对网格的依赖,从而忽视了客观事实,使社会管理过程简单化、无序化的进行下去。因此,当务之急,是明确网格化管理的职权范围。
2.4群众的参与程度不高
网格化管理本应该起到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的作用,但社区网格化工作开展以�1�7,社区群众并未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来。笔者在访谈社区工作者的时候,发现政府在积极引导楼长、物业管理人员、商户、志愿者等各方面群众力量参与到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还不到位;二是政府没有做足对社区群众进行广泛的、深入的网格化管理的宣传工作。其实,问题在华茂社区的体现要复杂的多,因为这里是当地务工人员临时租房,有三分之二的住户都是租住的。面对流动量如此大的社区,想要实现高参与度,难度可想而知。
3.对华茂社区改进的合理化建议
3.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社区管理有法可依
从华茂社区,到向阳街道、芝罘区甚至全烟台市,体现了我国基层法律建设的严重不足。为了确保社区网格化的良性运行,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非常重要。一方面完善的政策法规,可以表明政府在社区网格化建设中所持的态度,对政府各部门、对社区、对民众可以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法规来明确各部门在社区网格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和业务流程。
而完善的政策法规为政府提供了评判标准,用来衡量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社区工作人员是否严格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以及对运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进行追究。而且社区网格化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等方面并不规范,网格化工作随意性很大,因此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对社区网格化管理进行规范,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这样社区网格化管理理念才能得到准确无误的贯彻。
3.2提高群众参与度,加强社区自治
社区网格化工作不能偏离服务基层群众的宗旨,耍把与群众日常生活切实相关的问题放在社区工作的首位来抓。要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强化街道和各个社区的管理职能、拓宽百姓与政府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整合服务资源,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在社区事务服务、市民生活服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社区就业、救助、福利、慈善等基本保障和社区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方面,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3.3提高社会工作者素质,增加岗位编制
第一,社区应该对于社区工作者进行统一培训,加强其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普及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业务流程。作为新时代的社会工作者应当意识到,网格化管理不仅是社区工作方式上的改变,更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本街道、社区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其二,社区应该引进专业的社工,扩大现在社区的编制,解决这种仅有6人办公的尴尬局面。因为社区工作人员有限,工作量超负荷,很难有精力顾及社区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孤寡老人、残疾人士、问题少年等,社工不仅有良好的工作心态,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这样既减轻了社区的工作量,又提高了社区服务的质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可以大大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效率,保证社区服务质量,社区管理做到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