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安监局对全省重大基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8〕21号 【发布日期】2008-03-27 【生效日期】2008-03-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安监局对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
作报告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8〕21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发展改革委、省安监局《关于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报告》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各地、各部门要在巩固2007年安全隐患排查成果的基础上,明确责任,突出重点,进一步做好2008年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确保我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好、管理好、运行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关于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报告省发展改革委省安监局
2007年9月底以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58号)要求,省有关部门和中央在汉有关单位会同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认真组织开展了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排查情况
此次排查共涉及7个行业、14个部门和大型企业,共排查在建公路桥梁960座、在用公路桥梁7063座;在建港口项目7个、在用港口项目142个;在建铁路桥梁380座、隧道230座、站房10个,在用铁路桥梁1805座、涵渠11418座、隧道118座、公铁并行防护设施699处(164647米)、铁跨公桥涵1406座、公跨铁桥涵354座、站房49个、检修库14个;大型水库50座、大型排涝泵站67处、大型涵闸9座、一级堤防443?39公里、二级堤防1900?25公里;火电厂8座、水电厂7座、工矿企业自备电厂1座、500千伏交直流大跨越14处(线路18条)、电力枢纽6座、重要电力系统通信设施3处;全省既有城市道路桥梁、供气、供水设施和武汉市轻轨;武汉天河机场飞行区等民航专业工程和航站楼等其他附属设施。从排查的情况看,总体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中的重大基础设施的管理、运营维护和安全监管责任主体明确,承担维护保养、检查评估等日常管理的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设施状况记录(台账、档案、数据库等)基本健全。
(二)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都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复;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都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质量总体情况良好;依法完成了环境评价、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的审批程序。
(三)绝大部分重大基础设施产权单位建立了制度化的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机制,对涉及安全的重要参数坚持监测跟踪和定期分析,对结构、材料、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存在的重大隐患采取了有效的防范、补救措施。
(四)重大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监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有关行业强制性标准、规范得到严格执行。
(五)重大基础设施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基本到位,防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基本齐全,应急措施和救援力量基本满足快速响应和紧急处置的需要。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路交通设施。一些在建项目存在施工单位安全内业资料管理混乱、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不规范、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制度落实不够、部分重大隐患没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专项施工方案或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不齐全和演练不及时等问题;已投入使用的荆州、黄石、巴东等长江公路大桥安全管理存在隐患,非通航孔桥墩抗撞击能力较弱;一些普通公路桥梁的详细病害状况及危险程度有待进一步摸清,养护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和安全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二)铁路交通设施。一些铁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安全保护区内采砂的行为屡禁不止;有的桥梁桥墩未设置防撞设施;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马鹿箐隧道存在高压溶腔水,有再次发生突泥突水的隐患;长荆、荆沙等地方或合资建设的铁路,隧道排水淤堵、渗漏等隐患未完全消除,道口安全管理亟待加强。
(三)水运交通设施。部分码头设备老化,少量机械设备未经技术监督部门和船检部门定期检查;少数码头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有的码头没有建立应急措施,防范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的能力弱。
(四)民航交通设施。武汉天河机场跑道中心圈区域有唧泥现象,有的排水口严重超排,危及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的正常运行;新航站楼建地下停车场没有设置安检设施,不符合规范;华南蓝天航油湖北分公司油库内消防管线部分锈蚀较严重。
(五)大型水利设施。一些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型水库因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存在渗漏严重、溢洪道未完建、输水管漏水、金属结构老化锈蚀等问题。部分大型排涝泵站运行时间长,厂房失修,电气设备和主机泵机多为淘汰产品,绝缘性能下降、能耗高、无配件来源,一些高压开关柜无“五防”设施。大型涵闸工程中,主要是荆江分洪北闸和杜家台分洪闸存在闸室不满足抗滑稳定要求、闸门等金属结构锈蚀严重、电气设备老化、管理设施陈旧等问题。
一、二级堤防工程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安全隐患:一是荆江大堤存在堤身设计标准低、堤基不能满足渗控要求、护岸标准低且破损日趋严重、堤身潜在隐患多等问题;二是汉江下游及东荆河堤防断面达不到设计标准、崩岸等潜在隐患多,穿堤建筑物病险严重,管理设施落后,亟须进行综合治理;三是荆南四河堤防存在堤身单薄矮小、堤基土层差、穿堤建筑物陈旧、险工险段多、河道淤积严重等问题,亟须加固;四是长达134?5公里的荆江河段崩岸险情严重,先后出现了53处崩岸险情。
(六)重要电力设施。一是部分电力企业没有按要求进行深入系统的排查,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二是安全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没有完全达到持证上岗,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较低,“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三是个别隐患整治措施得不到落实;四是部分企业应急预案需要进行修编和完善,预案的发布和演练不规范、不及时,预案的培训工作没有列入计划;五是个别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弱化,各类规程未及时更新;六是部分电力企业设备老化或电网结构薄弱,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用电高峰时期可靠性有待提高;七是外部运行环境恶化,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行为经常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加剧致使电力设施的运行条件比较恶劣。
(七)城市基础设施。燃气企业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液化气站的安全管理上,一是站内储气罐、安全阀、压力表过期未检,运输车辆未安装防火帽;二是供气网点内电线、开关未使用防爆安装;三是钢瓶有超期使用现象,部分气站内法兰无跨接片链接;四是进站处未安装警示标志,站内有可燃物,站内消防布置不合理,不便于紧急抢险时取用;五是应急预案与其他相关预案衔接不够,且无演练记录。供水企业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水源地上游1000米内水域管控不力,有作业码头、泵船等设施;二是加氯间安全管理有待加强,有的没有防泄漏装置或防泄漏水槽离氯瓶较远;三是泵房、制水厂安全保卫力量薄弱,措施不力;四是个别水厂电源为单回路,不便应急;五是城区供水管网被违章埋压严重,不利于正常抢修和维护。
二、整改措施
2008年是“隐患治理年”。各地、各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狠抓隐患整改,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好、管理好、运行好。
(一)加强领导,切实抓好整改。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突出重点、密切配合”的原则和“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总体要求,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排查隐患,加快安全隐患治理和整改。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尤其是国家有关部门抽查和我省督促检查中发现的尚未治理或整改的隐患,要明确责任、标准、时间,跟踪督办。对一时难以治理或整改的隐患,要限期整改,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二)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完善隐患整改的监管机制。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建立群众举报监督机制,做到不留空白、不走过场。要建立重大隐患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强化行政执法,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要依法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应急预案。各地、各部门和相关单位要根据排查情况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重大基础设施维护所需资金,防止安全隐患酿成事故。重大基础设施监管和运行维护单位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故灾难的能力。
(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各地、各部门和企业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分类宣传隐患和危险源的辨识标准、方法,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众辨识隐患、防范事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强化责任人制度,提高责任人的管理能力、管理手段和风险意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避风险能力。督促和指导企业定期排查隐患、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制定防止隐患产生的措施,提出安全管理的建议,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五)健全隐患信息管理体系。各地、各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统计,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实现隐患登记、整改、销号的全过程管理,切实加强监测监控。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稽察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138号 【发布日期】2007-07-13 【生效日期】2007-07-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整改工作若干意见的通
知
(闽政办[2007]13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整改工作若干意见》转发给你们,请按文中提出的工作意见认真落实,严格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十三日
关于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整改工作若干意见
省发展改革委
(2007年7月)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招标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以及投资概算控制等方面的监管,省稽察办以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稽察和经常性稽察,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法督促项目单位进行整改。从稽察项目的整改情况看,大部分项目建设单位、参建单位及所在地政府能够按照稽察整改通知的要求认真进行整改,规范项目管理。但也有一些单位及地方政府对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整改措施不具体、责任不明确,整改工作不认真、不到位,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为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根据《福建省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研究制定了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整改工作若干意见:
一、高度重视项目稽察整改工作。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重大项目的稽察工作,积极配合和支持项目稽察工作的开展,认真研究解决项目稽察中发现的问题,落实好项目稽察的整改要求,规范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二、建立项目稽察整改工作首长责任制。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地市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区)人民政府作为责任单位,其主要领导对本级政府所管项目的稽察整改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省管项目,由省级项目主管部门作为责任单位,其主要领导对项目的稽察整改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三、实行项目稽察整改工作分级管理。省稽察办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后,对问题比较严重的项目,经与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后,应当及时印发《稽察整改通知》,明确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并按照项目隶属关系送交责任单位。其中,对于县(市、区)管理的项目,省稽察办应当同时将《稽察整改通知》抄送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地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接到《稽察整改通知》后,应根据整改通知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梳理,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到位。
(一)属于县(市、区)人民政府所管项目,在《稽察整改通知》要求的整改期限内,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整改情况报送设区市发展改革委。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对项目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情况报送省稽察办。
(二)属于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所管项目,设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在《稽察整改通知》要求的整改期限内,将整改情况报送省稽察办。
(三)属于省管项目的,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应当在《稽察整改通知》要求的整改期限内,将整改情况报送省稽察办。
四、加强稽察整改工作的跟踪检查。对县(市、区)人民政府管理的项目,省稽察办收到设区市发展改革委报送的项目整改期情况复核意见后,应根据需要开展抽查。对设区市人民政府管理的项目和省级管理的项目,省稽察办收到责任单位提交的整改情况后,应组织开展专项复查。
省稽察办对项目整改工作情况进行评定,对未按要求落实整改工作首长责任制、整改不到位的项目,省稽察办应发整改情况通报,整改责任仍不到位的,将情况专题上报省人民政府。需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的,省稽察办应及时将调查材料移交监察机关。
五、加强项目稽察整改工作查处力度。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对建设项目整改情况的跟踪,对未按要求落实整改工作首长责任制、整改不到位的项目,视情节轻重采取如下措施:
(一)对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方面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暂停安排和拨付该项目省级建设资金;暂停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该项目中央补助资金。情节严重的,暂停安排和拨付该项目所在市、县(区)范围内其他项目或该项目所属行业其他项目的省级建设资金;暂停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该项目所在市、县(区)范围内其他项目或该项目所属行业其他项目的中央补助资金。
(二)对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方面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暂停所在市、县(区)范围内该项目所属行业同类省级投资项目的审批。情节严重的,暂停向国家有关部门转报所在市、县(区)范围内该项目所属行业同类项目的申请报告。
(三)省重点项目存在整改工作不到位的,将提请省政府取消其省重点项目资格。情节严重的,对同行业、同地方次年其他项目申报省重点项目予以限制。
(四)对未按要求落实整改工作首长责任制或严重违反国家建设用地报批程序,且整改工作不到位的,暂停项目所在市、县(区)范围内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的审批。
(五)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进行参建单位业绩信誉情况登记时,应根据稽察中发现的各重点项目参建、服务单位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登记信誉记录,同时视情节,限制其1年内参加省重点项目建设和服务的资格。
(六)对项目建设中触犯刑律的问题,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七)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省稽察办移交的违法违规事项,应当及时予以作出处罚决定,并书面反馈省稽察办。
六、加强稽察队伍建设。要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稽察人员业务能力和法制、廉洁自律教育,稽察人员在开展项目稽察期间,应严格按照《福建省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如发现稽察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存在隐匿不报、或与被稽察单位串通编造虚假稽察报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可直接向驻省发展改革委纪检组、监察室或相关部门举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关于广东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4〕96号 【发布日期】2004-10-13 【生效日期】2004-10-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关于广东省小水电议案省级资金及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粤府办〔2004〕96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水利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关于《广东省小水电议案省级资金及项目计划管理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十月十三日
广东省小水电议案省级资金及项目计划管理办法
(省水利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二○○四年九月二十日)
为加强我省小水电议案省级资金及项目计划管理,根据省政府《转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扶持农村小水电发展的决议的通知》(粤府〔2003〕25号),以及国家和省关于水电建设程序及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小水电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资金管理
(一)资金来源
2003年至2007年,省级财政每年专项安排7000万元作为小水电议案项目的补助资金。其中:补助议案实施期间新增建成投产(以下简称“新建”)项目5100万元,补助技术改造项目1900万元。
(二)补助范围
1.行政区域范围:重点补助50个山区县小水电项目。每年完成补助山区县新增装机10万千瓦的前提下,适当补助非山区县小水电项目。
2.工程规模范围:单站装机规模小于12000千瓦的小水电项目。
(三)补助标准
1.新建项目按电站装机规模(扩建按增加规模部分)每千瓦补助500元。
2.小水电技术改造项目按初步设计审定概算的10%~15%给予补助。
(四)资金分配
新建小水电项目补助资金,由省采取因素分配法,确定省给予各市补助的小水电工程规模和补助资金控制指标。控制指标由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根据各山区县所在地级市单站装机12000千瓦以下小水电资源拥有量、开发状况和人均可支配财力等因素确定。省原则上按确定的控制指标和补助标准安排补助资金,超出控制指标的建设项目,省不予补助。
小水电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由地级市提出申请,经省审核同意后安排补助。
(五)资金拨付
小水电议案项目省补助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省财政厅按省下达的计划,将省补助资金预算指标下达给地级市财政局。地级市市属项目省补助资金,由地级市财政局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直接支付给工程项目单位;县(市、区)属和乡镇属项目省补助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局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直接支付给工程项目单位。
(六)资金监管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的监管,建立资金拨付跟踪制度,确保省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工程项目单位。
补助资金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算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凡挤占、截留或挪用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项目计划管理
(一)项目选择
补助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建设程序完善。
2.征地、移民等工作已完成。
3.新增建成投产的项目。
4.具备开工条件的技改项目。
(二)项目上报
上报项目计划,必须提供以下资料:
1.项目计划建议表。
2.新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3.技改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4.项目所在地供电部门出具的上网证明。
(三)计划上报和下达
1.小水电工程资金补助计划由各县水利部门提出,报送同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发展改革(计划)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由县发展改革(计划)、水利、财政部门联合上报地级市发展改革(计划)和水利部门。
2.地级市水利部门根据省分配下达各市小水电工程规模和补助资金控制指标的1.2倍提出新建项目投资计划,连同技改项目投资计划,报送同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发展改革(计划)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由市发展改革(计划)、水利、财政部门于每年11月底前联合向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上报下一计划。
3.省水利厅于每年1月底前提出本计划安排草案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审核后于每年4月底前下达投资计划并抄送省府办公厅,省财政厅根据投资计划拨付资金。
4.列入议案补助范围的小水电新建和技改工程,原则上省在两年内将省补助资金安排完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统计局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全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7〕135号 【发布日期】2007-12-25 【生效日期】2007-12-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统计局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全省能源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7〕135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统计局、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全省能源统计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关于加强全省能源统计工作的意见
(省统计局 省经委省 发展改革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6〕38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07〕32号)精神,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的变动情况,及时监测“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程度,不断推进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统计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6〕36号)要求,结合当前我省统计工作实际,现就加强和提高全省能源统计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尽快完善能源统计组织体系建设
能源统计是全面客观反映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的重要手段,是直接服务于节能降耗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全省能源管理和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节能意识的提高,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提出,能源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能源统计现状难以满足当前节能降耗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对于我们这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地方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切实加强对能源统计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健全各级能源统计机构,充实专业人员,完善组织体系,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水平,使能源统计工作尽快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不断提升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二、健全能源统计制度,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监测、考核指标体系
能源统计是一项涉及全社会能源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多领域、多环节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建立全面、科学、系统的统计调查制度,制定合理规范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是做好能源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省统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我省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的特点和结构,遵循统一规划、科学分类、全面客观、便于实施的原则,按照国家的统计标准和核算要求,分别设计适用于统计系统、行业部门、调查单位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形成综合性的能源统计制度,并按不同的频率进行统计调查,建立起全面、科学的能源统计网络和能源统计数据库。
能源统计调查采取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手段,对列入全省重点监控的“双百家”节能企业,实行网上直报、超级汇总制度,并逐步扩大到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在国家制定的节能降耗“三体系”方案基础上,结合我省情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各个产业、产业内部各行业以及社会用能的统计方法和调查指标,尽快展开全面调查和监测。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不断研究、探索和改进统计核算方法,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监测和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能源统计调查结果由省统计局、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按照我省能耗公报制度要求,定期向社会公布,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向社会公布能耗数据。
三、认真做好能源统计分析和研究工作
各级、各部门、各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要结合能源统计及监测资料,加强能源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充分利用能源统计及相关数据,加大对全省能源生产、消费变动情况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双百”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发展趋势的跟踪、监测分析工作,加强对全省节能重点工程的进展及节能成效的监测和分析研究,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全省能源消耗与生产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努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科学可靠的能源信息咨询服务,为全省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提供决策依据。
四、加强制度建设,密切合作,大力强化能源统计基础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要努力做好节能降耗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指导工作,加强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对目前还没有设立能源统计专门机构的市、县要督促其加快进程,按照省人民政府要求尽快设立,并配备相应的专职统计人员,保证工作条件,以确保能源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级财政部门要确保能源统计所需经费按时到位。
各级经委、发展改革委要支持、督促工业和其他行业做好能源统计管理工作,在机构的设立、人员及工作设备的配备和业务经费的落实上提出要求,努力创造条件,尽快提升能源统计的执行力。
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全社会能源统计的组织指导工作,做好部门、行业、企业的协调管理工作,确保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各部门、行业、企业能源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管理部门,特别是煤炭、电力、交通运管、石油等能源重点部门要充实本部门、本系统的能源统计力量,在统计机构中设置专门的能源统计内设机构,配备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和业务制度,建立、健全台账制度,以保证部门能源统计渠道的畅通和资料的翔实。
各有关部门要强化企业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加强企业能源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用能单位要严格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国家标准配备能源消费计量器具,以确保能源消费量的计量准确和能源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别是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要配备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建立相应的原始记录制度和台账制度,以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省重点监测的“双百家”企业,要设立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人员,并保证相应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在完成本企业常规能源统计任务的基础上,开展能源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提出节能意见和建议。省重点监测的用能单位同时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规定,每年向节能管理工作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能源消费情况、节能措施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内容。
五、开展统计巡查和执法监督,确保能源统计数据质量
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能源统计的数据质量作为能源统计的重要工作来抓,严格按照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要求的指标含义、范围口径、调查方法、报告期限进行统计,并及时进行汇总、加工,整理出基本的能源统计数据。根据《山西省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晋政办发〔2007〕48号)中规定的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进行监控,并对主要能源统计指标利用相关指标评估法、动态趋势评估法、比例系数评估法进行评估,从而对能源统计数据质量做出基本判断,对能源发展趋势做出总体把握。
统计部门和节能执法监察部门要积极开展统计巡查和节能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企业能源统计工作、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使企业相关人员在熟悉业务工作的同时,了解统计法律规范,知晓守法的义务和违法的责任,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确保能源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各领域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能源统计中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个别人授意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严重违法行为,努力提高依法统计水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
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00〕79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
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二○○○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机关人员定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机关人员分流 1
安排实施办法〉的通知》(皖办发〔2000〕6号)有关规定,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有关做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组织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后备干部、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培训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形式多样,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做到组织安排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统一安排与部门自行组织相结合。
二、学习和培训的形式
1、研究生学历教育。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有关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见附件,下同)。具有大学本 科学历或大专学历且有两年以上工龄、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并经组织考试后入学,学制二年半。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人员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承办院校发给国家 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2、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农大、安师大等高等院校分别承担相关领域的硕
士生培养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具有学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合格后入学,学制三年。学习合格者授予相应学科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
3、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学力教育。由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录取,报省教育厅备案,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工作二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学员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试(核)合格,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给视为MBA同等学力(省内享受同等待遇)的学业证书。学员的学籍进入本人档案,在省内晋级、评定职称和使用时,享受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待遇。具备条件者可按规定程序申请MBA学位。
4、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开设有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免试入学,学制二年。学习合格者由举办院校发给省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在省内享受毕业研究生同等待遇。其中符合条件并具有学士学位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5、本、专科学历教育。具有高、中专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省自考办组织的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学员免试入学,集中脱产学习,学习合格者颁发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本科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学士学位。
6、专业培训。对安排到其他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
作的分流人员,由接收单位组织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有关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和培训时间等,由各部门自行确定。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专业培训证书。
三、实施步骤
1、各部门要在人员定岗之后及时组织分流人员报名,一次性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
2、省人事厅将各部门的报名情况汇总并审核后,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各指定高校根据统一的培训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分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两次入学,有关入学事宜另行通知。
四、有关政策规定
1、学习、培训结束后,分流人员由原行政关系所在单位结合分流人员的考试、考核成绩,推荐安排工作。如机关有职位空缺和选派人员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可优先选用。分流人员也可自愿进入人才市场择业。
2、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学习期间享受机关在职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参加学习的分流人员,在三年之内人事行政关系由所在部门管理。
3、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五、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的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牵
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密切配合,按照统一要求,切实完成这次机构改革中有关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任务。
1、省人事厅负责制定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并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达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和督促学习、培训工作。
2、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培训人数与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事厅按有关规定具体审定省直各部门分流人员培训经费,并将培训经费拨至各部门,专款专用。
3、省政府各部门负责组织报名并及时了解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培训结束后的推荐安排工作。
4、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针对分流人员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要按规定进行考核和管理,核发结业或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学位。
对分流人员进行培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和组织报名工作,周密安排,搞好衔接。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略)